第一篇:青海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实用技术手册
青海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实用技术手册
科学技术部
二O一O年四月二十二日
目 录
第一部分建筑安全诊断与重建..............................................4
一、房屋建筑灾后重建实用技术.......................................4
二、震损房屋建筑快速规范诊治技术..................................10
三、道路灾后重建实用技术..........................................22
四、桥梁灾后重建实用技术..........................................26
五、隧道灾后重建实用技术..........................................33
六、山区边坡抗震治理实用技术......................................39 第二部分 食品安全.....................................................43
一、地震灾区居民安置点沼气池建设技术..............................43
二、地震灾害地区食品加工企业食品卫生技术..........................44
三、地震灾区脆弱人群营养改善与营养缺乏病预防技术..................47
四、食品安全检测移动实验室及示范..................................50
五、灾区聚居区食品卫生保障技术及示范..............................55 第三部分 卫生防疫.....................................................58
一、恢复重建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配送点..............................58
二、恢复重建乡镇急救药品供应点实用技术............................60 第四部分 生态环境修复与重建...........................................62
一、泥石流综合防治技术............................................62
二、滑坡(含崩塌)灾害综合防治技术................................63
三、干旱地区不同岩土组成坡地植被恢复技术..........................64
四、干旱地区微水造林技术..........................................65
五、重要交通干线山地灾害防治......................................66
六、自然灾害遥感调查技术..........................................67
七、景观资源开发中的山地灾害治理..................................68
八、灾区生态恢复与重建规划技术....................................68
九、受损山地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综合技术..............................69
十、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恢复....................................70
十一、震区边坡生物群落快速重建及稳定技术..........................71
十二、震区道路两侧再塑地貌水土....................................72
十三、含硫尾矿污染土地的快速修复技术..............................72
十四、金属矿山生态恢复和污染土地修复技术..........................73
十五、土壤重金属污染快速现场检测及环境风险评价系统................74
十六、节水型卫生环保真空厕所......................................75
十七、天津格林泰科GTMS医疗废物高温蒸汽处理系统...................77
十八、小型密闭式粪便生物无害化处理设备............................78
十九、农村污水生物-生态组合处理技术...............................79
二十、震后粮食作物恢复生产应急技术................................80 二
十一、茶桑生产恢复技术..........................................82 二
十二、灾区乡镇居民点修复后生垃圾分类收集技术....................83 二
十三、灾区生活垃圾转运技术......................................85 二
十四、灾区生活垃圾的处理技术....................................86 二
十五、灾区生活污水人工土快滤(ASRI)处理技术....................90 第五部分 地震次生灾害与防治...........................................93
一、地质灾害防治..................................................93(一)泥石流拦沙坝设计技术........................................93(二)泥石流排导槽设计技术........................................94(三)DFW-ⅠⅢ型泥石流次声波警报器................................94(四)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96(五)山地灾害危险性区划与风险评估................................96(六)线性建设工程山地灾害预测与风险分析..........................97
二、生产安全......................................................98(一)城市及化工园区安全规划技术..................................98(二)重大危险源区域定量风险评价软件CASST-QRA.....................99(三)加油站危险源综合监控预警系统...............................101(四)油气集输企业安全监控预警及管理信息系统.....................102
三、灾害损失评估城市防震减灾管理信息系统.........................103
四、灾后重建选址防御地震次生灾害技术指南.........................104 第六部分 农业技术....................................................106
一、蔬菜种植技术.................................................106
二、农作物恢复生产技术...........................................114
三、农作物恢复生产优良品种.......................................120
四、动物疫病防控及畜禽养殖技术...................................123 第七部分 应急分析测试技术............................................138
一、仪器设备检测支撑系统.........................................138
二、地震灾区建筑结构安全性鉴定与加固技术.........................139
三、水质安全、微生物、危险气体泄漏等快速检测技术.................141
四、苯、氯、氨等危险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理措施.......................143
五、地震灾后重大疫情的预警与防治技术.............................148
七、灾后空气和建筑物废墟中粉尘和石棉排放监测与防控...............167
八、公路快速修复检测技术.........................................173
第一部分建筑安全诊断与重建
一、房屋建筑灾后重建实用技术
(一)地震灾区建筑安全性评定技术
1.功能与用途:适用于地震灾区恢复重建阶段的既有建筑的安全评定。
2.技术简介
1)对震后应急评定中划分为基本完好、轻微损坏与中等破坏的建筑进行更为细致的评定。
2)对地震灾区的既有建筑进行全面的调查,使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测。
3)依据现场调查与检测结果,进行建筑安全性鉴定。
4)依据地震灾区新调整的抗震设防烈度、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现场调查与检测结果,进行房屋建筑的抗震鉴定。
5)综合安全性鉴定与抗震鉴定的结果,给出安全、经济的处理方案。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联系人:程绍革
电话:010-64517456,*** 电子邮件:chengshaoge@163.com 4.典型工程
首都圈大型公共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工程示范。(二)地震灾区建筑抗震加固技术
1.功能与用途:适用于对地震灾区恢复重建阶段对既有建筑的抗震加固。
2.技术简介
1)依据地震灾区新调整的抗震设防烈度、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进行抗震加固。2)采用整体结构加固的方法,避免逐个构件加固,使房屋建筑达到规定的抗震能力,同时降低加固费用。
3)对砌体结构采用钢筋网水泥砂浆、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技术。4)对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增设抗震墙、钢支撑、加大截面等加固技术。
5)对重要建筑采用消能减震、基础隔震加固技术。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联系人:程绍革
电话:010-64517456,*** 电子邮件:chengshaoge@163.com 4.典型工程
首都圈大型公共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工程示范。(三)混凝土构件加固与修复技术
1.功能与用途:适用于承载能力不足、灾后受损的混凝土构件的加固与修补。
2.技术简介
1)对构件裂缝根据宽度不同采用表面封闭、压力灌浆、化学灌浆、微膨胀混凝土等技术进行修补。
2)采用加大截面、粘钢、包钢等技术进行构件的加固补强。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联系人:程绍革
电话:010-64517456,*** 电子邮件:chengshaoge@163.com 4.典型工程
本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建筑加固改造、工程质量处理。(四)高强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
1.功能与用途:适用于承载能力不足、灾后受损构件的加固。2.技术简介
1)固定高强钢绞线网片。2)张拉绷紧高强钢绞线。3)抹聚合物砂浆。
4)采用高强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的优点有:加固后构件截面、结构重量增加不大,可明显提高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和延性性能,施工便捷;防火性能好,绿色环保。
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 联系人:姚秋来 电话:*** 4.典型工程
中国美术馆,厦门郑成功纪念馆。(五)房屋建筑整体平移技术
1.功能与用途:适用于城市改造中房屋建筑的整体迁移。2.技术简介
1)将上部结构与基础整体托开,在规划地址新建基础。2)铺设轨道,通过牵引设备将上部结构整体搬移到新建基础上。3)对重要建筑可增设基础隔震设施,提高房屋抗震能力。4)缩短建设周期,减少投资。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 联系人:罗开海
电话:010-64517320,*** 电子邮件:kailuo@263.net 4.典型工程
厦门检察院,上海音乐厅。(六)村镇建筑抗震技术
1.功能与用途:适用于地震区农村民居的建造。2.技术简介
1)适用于6~8度抗震设防区的一层至二层村镇建筑。2)考虑当地民俗习惯和地域建筑特色。
3)适用于生土建筑、木结构、石砌结构和砖砌结构。4)简便、实用、经济。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联系人:葛学礼
电话:010-64517454,*** 电子邮件:gexueli5101@sina.com 4.典型工程 新疆喀什土坯房。(七)基础隔震技术
1.功能与用途:本技术适用于地震区多层结构的抗震。2.技术简介
1)在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设臵隔震层,以隔离地震波向上部结构传递。
2)隔震层由隔震支座构成,一般采用铅芯叠层橡胶支座。
3)采用隔震技术的房屋可大大降低地震作用,保护房屋与室内设备。4)高烈度区采用隔震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广州大学 联系人:程绍革
电话:010-64517456,*** 电子邮件:chengshaoge@163.com 4.典型工程
西昌隔震住宅楼,甘肃陇南隔震住宅楼。(八)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体系
1.功能与用途:可用于厂房、仓库、超市、体育馆、候车室、文化娱乐设施、贸易市场、流动性强的军队营房、民政方面抗灾救灾的重建居所、应急医疗场所等。
2.技术简介
1)承重和围护系统全部采用钢结构,构件采用变截面实腹形式,屋面和墙面采用压型钢板,檩条和墙架采用大截面小厚度冷弯薄壁型钢。
2)工厂化生产,现场安装全部为螺栓连接,安装速度快、施工周期短。
3)抗震性能好,可抵御9度地震。
4)增扩及拆迁容易,可多次重复使用,钢材可以100%回收。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联系人:申林 电话:010-68799231 电子邮件:shenl@chinabuilding.com.cn 4.典型工程
每年竣工上千万平方米。(九)冷弯薄壁型钢低层房屋体系
1.功能与用途:适用于城市的别墅和住宅,中小城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居民住宅,流动性强的军队营房,民政方面抗灾救灾的重建居所等。
2.技术简介
1)由冷弯薄壁型钢构件和轻型板材如石膏板、OSB板(定向刨花板)、彩钢板等组成,共同作为承重和围护结构。
2)体系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可抵御9度地震。3)工厂化生产,现场安装全部为螺钉连接,安装速度快、施工周期短。
4)钢材可以100%回收,其他材料可以80%回收。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联系人:申林 电话:010-68799231 电子邮件:shenl@chinabuilding.com.cn 4.典型工程
印尼海啸救灾用房、泰国水灾安臵房、印度及越南援建房等。(十)建筑防水堵漏技术
1.功能与用途:适用于修复房屋建筑屋面或墙面裂缝造成的雨水渗漏。
2.技术简介
1)环氧树脂注射浆,硬化时不收缩,强度高,渗透性强。
2)水性聚氨酯灌浆液,遇水后自行分散、乳化、迅速进行聚合反应,发泡膨胀,生成产物封堵漏水缝隙。
3)无机防水堵漏材料,产品无毒无味,不污染环境;可带水作业,迎水面或背水面均可施工。
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广州西卡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联系人:赵霄龙 电话:*** 电子邮件:zxltennis@126.com(十一)新型建筑墙体材料
1.功能与用途:用于房屋建筑内的隔墙、吊顶等。2.技术简介
1)复合石膏保温板,自重轻,施工简便快捷,综合成本低,维护成本低,使用寿命长,适用范围广,保温节能效果好,可循环利用。
2)纤维石膏板,自重轻,施工简便,造价低,耐水防潮,防火性能好,隔声效果好,可刨、可锯、可钉、可钻,保温节能效果好。
3)硅酸钙板,产品密度低,比强度高,湿胀率小,防火防潮,防蛀防霉,隔声,加工性能好,施工简便快捷,成本低,使用寿命长。
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拉法基石膏建材有限公司,孝感捷弗墙体材料有限公司,佛山市金福板业有限公司 联系人:赵霄龙 电话:*** 电子邮件:zxltennis@126.com(十二)震后建筑垃圾再生利用
1.功能与用途:适用于地震灾区废弃建筑材料的再生利用。2.技术简介
1)利用废弃建筑混凝土和废弃砖石类建筑垃圾生产再生骨料,用于生产相应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砂浆或制备诸如砌块、墙板、地砖等建材制品,利用废砖瓦制备再生砖、砌块、墙板、地砖等建材制品。
2)渣土可以用于筑路施工、桩基填料、地基基础等。
3)对于废弃木材类建筑垃圾,尚未明显破坏的木材可以直接再用于重建建筑,破损严重的木质构件可作为木质再生板材的原材料或造纸等。
4)废弃路面沥青混合料可以按适当比例直接用于再生沥青混凝土。5)废弃道路混凝土可加工成再生骨料用于配制再生混凝土。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EF生态环境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北京波森特岩土工程有限公司,邯郸全有生态建材有限公司,北京元泰达环保建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人:赵霄龙 电话:*** 电子邮件:zxltennis@126.com
二、震损房屋建筑快速规范诊治技术
(一)结构变形测量快速判别结构安全性技术
1.功能与用途:通过测量结构及构件的变形大小判断建构筑物的安全性。
2.技术简介
本技术是通过测量结构所产生的变形值和一定时期的变化值来判别结构的安全性,一般来说,梁、板结构以挠度变形为主,柱及结构整体以侧向变形为主。判别结构的安全性以变形量与结构的跨度(梁板)或高度(结构整体或柱)的比值来衡量。另一方面,通过对变形发展变化量(日变化量或周变化量)也是判断结构安全性的指标。安全性判别标准按照检测鉴定标准或有关设计规范进行。
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 邮编:100088 联系人:岳清瑞
电话:010-82228016,010-82228001(传真)4.典型工程
四川长城特钢厂工业与民用建筑鉴定、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厂房结构鉴定。
(二)裂缝测量快速判别结构安全性技术
1.功能与用途:通过测量和观测结构构件裂缝宽度、长度、位臵、数量、走向及其发展变化来判别结构的安全性。
2.技术简介
本技术是通过对结构构件裂缝宽度、长度、位臵、数量和走向的测量和观测及其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量来判别结构的安全性。梁的裂缝测量以跨中弯曲竖向裂缝和端部剪切斜裂缝为主,柱的裂缝测量以沿柱高度方向出现的竖向裂缝和柱端的斜向裂缝为主,板的裂缝测量主要以沿板受力方向的水平裂缝及板角部的斜裂缝为主。判别结构的安全性主要以构件裂缝的宽度和位臵并结合裂缝长度、数量和走向进行综合判断。同时,通过对裂缝发展变化量也可以判断结构安全性。安全性判别标准按照裂缝位臵、宽度及其变化等参照检测鉴定标准或有关设计规范进行。
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 邮编:100088 联系人:岳清瑞
电话:010-82228016,010-82228001(传真)4.典型工程
四川长城特钢厂工业与民用建筑鉴定、四川江油市民用房屋结构抗震鉴定。
(三)构件之间连接及节点整体性快速检测技术
1.功能与用途:通过检测结构构件间的连接状况和整体性来判断结构的安全性。
2.技术简介
对于砌体结构,本技术主要以墙体开裂程度及稳定性,纵横墙间有无裂缝或脱离,楼板支撑端有无滑移来诊断构件之间连接及整体性是否良好,并以此对结构的安全性作出判断。
对于混凝土结构,本技术主要以梁柱节点核心区是否出现混凝土压碎,是否出现有断裂趋势的裂缝,填充墙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是否出现失效来诊治构件之间连接及节点整体性是否良好,并以此对结构的安全性作出判断。
对于钢结构,本技术主要以检查构件之间的连接焊缝是否开裂,连接螺栓或铆钉是否出现松动或断裂来诊治构件之间的连接及整体性是否良好,并以此对结构的安全性作出判断。
对于工业厂房,本技术主要检查屋面板与檩条,檩条与屋架,屋架与柱之间的连接是否出现滑移或脱开,吊车梁与柱、吊车梁之间以及吊车梁与制动结构之间的连接焊缝是否开裂,连接螺栓是否松动或断裂来诊治构件之间的连接及整体性是否良好,并以此对结构的安全性作出判断。
各种类型的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失效是影响结构整体性的重要原因,连接失效对结构的安全性影响显著。本技术的关键在于对结构构件之间连接是否失效以及对结构的安全性产生的影响进行准确判断,其判别标准按照检测鉴定标准或有关设计规范进行。
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 邮编:100088 联系人:岳清瑞
电话:010-82228016,010-82228001(传真)4.典型工程
四川长城特钢厂工业与民用建筑鉴定、四川一航624所工业厂房结构鉴定、都江堰十九冶民用建筑房屋鉴定。
(四)雷达探测地基内部空洞与塌陷技术
1.功能与用途:依据电磁波脉冲在地下传播的原理,探查地基内部是否有空洞和塌陷。
2.技术简介
探地雷达依据电磁波脉冲在地下传播的原理进行工作,电磁波脉冲由发射天线发出,被地下不同介质界面反射,然后由接收天线接受,据此进行探查地基内部是否有空洞和塌陷。
RIS天线阵雷达是将相同频率或不同频率的天线以特定的方式排列起来,用特定的天线合成器组合到一起工作(其中包括一个天线发射的雷达波被多个天线接收;一个天线接收多个天线发射的雷达波以及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异频收发)。这样,不同频率的天线对不同深度有着足够的分辨率,不同位臵的天线对同一物体有着不同角度的探测。所以,天线阵雷达能够同时分辨上下重叠或距离很近的物体。
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 邮编:100088 联系人:岳清瑞
电话:010-82228016,010-82228001(传真)4.典型工程 北京地铁建国门站。(五)回弹法测试砂浆、砖和混凝土强度技术
1.功能与用途:通过检测混凝土(砖砌体或砂浆)表面硬度确定混凝土(砖砌体或砂浆)强度的方法。
2.技术简介
回弹法是通过能量变化反映混凝土(砖砌体或砂浆)构件表面硬度的一种方法,通过回弹仪检测混凝土(砖砌体或砂浆)表面硬度从而推算出混凝土(砖砌体或砂浆)强度的方法。因此,此方法不适用于表面与内部质量有明显差异或内部存在明显缺陷构件的检测。当结构中混凝土实际强度有检测要求时,可以考虑用回弹法来检测,检测结果可作为处理混凝土质量的一个依据。
(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1)收集基本技术资料。收集的基本技术资料包括:工程名称及设计、施工、监理和建设单位名称;结构或构件名称、外形尺寸、数量及混凝土强度等级;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安定性、砂石种类、粒径、外加剂或掺合料品种、掺量、混凝土配合比等;施工时材料计量情况、模板、浇筑、养护及成型日期等;必要的图纸和施工记录;检测原因。
2)选择符合下列规定的测区。每一结构或构件测区不应少于10个,对某一方向尺寸小于4.5m且另一方向尺寸小于0.3m 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控制在2m以内,测区离构件端部或施工缝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0.5m,且不小于0.2m。测区应选在使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测区宜选在构件的两个对称的侧面上,也可选在一个可侧面上,且应均匀分布。测区的面积不宜大于0.04m2;检测面应为混凝土表面,并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涂层以及蜂窝、麻面,必要时可用砂轮清除疏松层和杂物,且不应有残留的粉末或碎屑。
3)回弹值测量。检测时回弹仪轴线应始终垂直于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检测面,缓慢施压,准确读数,快速复位。测点宜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布臵相邻两测点的净距不宜大于20mm,同一测点只能弹击一次。每一个测区应记取16个回弹值,每一个测点的回弹值读数估读至1。
4)碳化深度值测量。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在有代表性的位臵上测量碳化深度值,测点数不应少于构件测区数的1/3,取平均值为该构件每测区的碳化深度值。当碳化深度值极差大2.0mm时,应在每测区测量碳化深度值。
5)回弹值的计算和测区混凝土强度的确定。依据《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方法,对每个测区的回弹值进行计算,应从测区的16个回弹值中剔除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余下的10个回弹值取平均值。按统计规律,对测区混凝土强度进行计算。
6)回弹法测强的误差和减少误差的方法。回弹法测强的影响因素很多,如水泥品种、粗骨料品种、成型方法、模板种类、养护方法、湿度、保护层厚度、混凝土龄期、测试时的天气温度、测试技术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可采用同条件试块或钻取混凝土芯样进行修正,石块和钻取混凝土芯样数量不应少于6个。钻取时每个部位应钻取一个芯样,计算时,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应乘以修正系数。
(2)回弹法检测烧结普通砖抗压强度
1)回弹法检测烧结普通砖抗压强度应采用HT75型回弹仪。2)对检测批的检测,每个检测批中可布臵5~10个检测单元,共抽取50~100块砖进行检测,检测块材的数量应符合检测标准的规定。
3)回弹测点布臵在外观质量合格的砖条面上,每块砖的条面布臵5个回弹测点,测点应避开气孔等且测点之间应留有一定距离。
4)按照《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附录F 计算方法计算砖的强度。
5)回弹法检测转的抗压强度宜配合取样检验的验证。(3)回弹法检测砂浆抗压强度
1)回弹法检测砂浆抗压强度,用回弹仪测试砂浆表明硬度,用酚酞试剂测试砂浆碳化深度,以此两项指标换算砂浆强度。
2)测位宜选在承重墙的可测墙面上,并避开门窗洞口及预埋件等附近的墙体,墙面上每个测位的面积宜大于0.3m2。
3)每个测位内均匀布臵12个弹击点。在每个弹击点上,使用回弹仪连续弹击3次,第1、2次不读数,仅记读第3次的回弹值,精确至1个刻度。测试过程中,回弹仪应始终处于水平状态,其轴线应垂直于砂浆表面,且不得移位。
4)在每一测位内,选择1~3处灰缝,用游标卡尺和1%的酚酞试剂测量砂浆碳化深度,读数应精确至0.5mm。
5)从每个测位的12个回弹值中,分别剔除最大值、最小值,将余下的10个回弹值计算平均值。
6)按照《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00第11章方法计算砂浆的强度。
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 邮编:100088 联系人:岳清瑞
电话:010-82228016,010-82228001(传真)4.典型工程
四川长城特钢厂工业与民用建筑鉴定、四川江油市民用房屋结构抗震鉴定。
(六)增设构造柱、圈梁和钢拉杆方法加固砌体结构整体抗震性能技术 1.功能与用途
通过增设构造柱、圈梁和钢拉杆来增强砌体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2.技术简介
(1)增设构造柱、圈梁和钢拉杆设臵原则
1)构造柱应在房屋四角、楼梯间和不规则平面转角处设臵,并根据房屋的现状在内外墙交接处隔开间或开间设臵。
2)构造柱宜在平面内对称布臵,应由底层设起,并应沿房屋高度贯通,不得错位。
3)构造柱应与圈梁或钢拉杆连成闭合系统;内墙圈梁可用墙(梁)两侧的钢拉杆代替,拉杆直径不应小于14mm,构造柱必须与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或原有圈梁可靠连接。
4)当采用构造柱增强墙体的抗震能力时,钢拉杆不宜小于216的钢筋,其在圈梁内的锚固长度应符合受拉钢筋要求。
5)内廊房屋的内廊在构造柱的轴线处无连系梁时,应在内廊两侧的内纵墙加柱,或在内廊的楼、屋盖板下增设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或组合钢梁;钢筋混凝土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层高的1/10,梁两端应与原有梁板可靠连接。
(2)构造柱
1)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2)柱截面可采用240mm×180mm或300mm×150mm。3)纵向钢筋不宜少于412。
4)构造柱应与墙体可靠连接,宜在楼层1/3和2/3层高处同时设臵拉结钢筋和销键与墙体连接。
5)构造柱应做基础且埋深与外墙基础相同,当埋深超过1.5m时,可采用1.5m,但不得小于冻结深度。
(3)圈梁
1)增设圈梁应优先选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在特殊情况下,亦可采用型钢圈梁。
2)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圈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mm,宽度不应小于120mm。
3)外加圈梁应在同一水平标高闭合。4)增设圈梁应与墙体有可靠连接。(4)钢拉杆
钢拉杆一般不宜小于216,钢拉杆应与增设圈梁有很好连接,可采用钢拉杆端头焊垫板埋入圈梁及其他方法加以连接。
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 邮编:100088 联系人:岳清瑞
电话:010-82228016,010-82228001(传真)4.典型工程
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办公楼。
(七)高标号水泥砂浆面层加固砌体结构与裂缝修补技术
1.功能与用途:通过高标号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法加强砌体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
2.技术简介
1)高标号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方法是最传统的砌体结构墙体的加固方法,该法简单、适用。
2)在墙体的一侧(或两侧)采用高标号水泥砂浆面层进行加固。面层的砂浆强度等级宜采用M10;水泥砂浆的厚度宜为20mm。
3)对于已开裂的墙体,采用压力灌浆修补。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 邮编:100088 联系人:岳清瑞
电话:010-82228016,010-82228001(传真)4.典型工程
中国农业大学土化楼结构加固。(八)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砌体结构
1.功能与用途:通过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来加强砌体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
2.技术简介
1)在墙体的一侧(或两侧)采用钢筋网砂浆面层进行加固。2)面层的砂浆强度等级宜采用M10,钢筋网砂浆面层的厚度宜为35mm,钢筋外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钢筋网片与墙面的空隙不宜小于5mm。
3)钢筋网的钢筋直径宜为4或6,网格尺寸实心墙宜为300mm×300mm,空斗墙宜为200mm×200mm。
4)单面加面层的钢筋网应采用6的L型锚筋,用水泥砂浆固定在墙体上;双面加面层的钢筋网应采用6的S形穿墙筋连接;L型锚筋的间距宜为600mm,S形穿墙筋的间距宜为900mm,并且呈梅花状布臵。
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 邮编:100088 联系人:岳清瑞
电话:010-82228016,010-82228001(传真)4.典型工程
水利部东楼及南小楼结构加固。(九)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砌体结构
1.功能与用途:通过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来加强砌体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
2.技术简介
1)在墙体的一侧(或两侧)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墙进行加固。2)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钢筋宜采用I级或II级钢。3)板墙厚度宜为60~100mm。
4)板墙可配臵单排钢筋网片,竖向钢筋可采用12,横向钢筋可采用6,间距宜为150~200mm。
5)板墙应与两端的原有墙体可靠连接。
6)单面板墙宜采用直径为8mm的L形筋与原砌体墙连接;双面板墙宜采用直径为8mm的S形穿墙筋与原墙体连接;锚筋在砌体内的锚固深度不宜小于120mm;锚筋的间距宜为600mm;穿墙筋的间距宜为900mm,并呈梅花状布臵。7)板墙应有基础,基础埋深宜与原有基础相同。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 邮编:100088 联系人:岳清瑞
电话:010-82228016,010-82228001(传真)4.典型工程
中国农业大学土化楼结构加固。(十)加大截面法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
1.功能与用途:通过增大混凝土结构构件截面的面积来提高结构承载力。
2.技术简介
1)加大截面加固方法是采用钢筋混凝土来增大原混凝土结构截面面积,达到提高结构承载力,工艺简单,使用面广,是一种传统的加固方法。
2)加固梁时,应将新增纵向钢筋设在梁底面和梁上部,并应在纵向钢筋外围设臵箍筋。加固柱时,应在柱周围增设纵向钢筋,并应在纵向钢筋外围设臵封闭箍筋。
3)宜采用细石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且不应低于原构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纵向钢筋宜采用II级钢,箍筋可采用I级钢。
4)加固后的梁柱可作为整体构件进行抗震验算,其承载力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附录B)规定的方法确定,但新增加的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应乘以折减系数0.85。
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 邮编:100088 联系人:岳清瑞 电话:010-82228016,010-82228001(传真)4.典型工程
仪器仪表大厦结构加固。(十一)粘钢法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
1.功能与用途:通过在混凝土构件表面粘贴钢板来补充原构件的钢筋不足,以提高结构承载力。
2.技术简介
1)粘钢加固法是在混凝土构件表面用特制的建筑结构胶粘贴钢板,补足原有构件钢筋不足,以提高结构承载力的一种方法。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结构用粘贴胶,在加固修复工程中应用较快,趋于成熟。
2)粘钢加固法的优点是施工方便,工期短,大幅度提高结构构件的抗裂性,提高承载能力。
3)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3,粘贴钢板应采用黏结强度高且耐久性久的黏结剂。
4)粘贴钢板在需要加固的范围以外的锚固长度,受拉时不应小于钢板厚度的200倍,且不应小于600mm;受压时不应小于钢板厚度的150倍,且不应小于500mm。
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 邮编:100088 联系人:岳清瑞
电话:010-82228016,010-82228001(传真)4.典型工程
国家科委信息业务楼结构加固。(十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结构
1.功能与用途:通过在混凝土表面粘贴碳纤维布等来补强结构构件和改善结构受力性能。2.技术简介
1)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法是利用树脂类胶结材料将纤维布(目前主要应用碳纤维布)黏贴于混凝土表面,从而达到对结构构件加固补强及改善结构受力性能的目的。可用于梁、板、柱、屋架的抗弯、抗剪、抗拉加固,特别是对于梁柱端部,采用碳纤维箍加固可以显著改善结构的延性,提高结构抗震性能。
2)碳纤维具有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抗拉强度高于普通钢材的10倍,弹性模量与钢接近,特别适合于混凝土结构的加固补强。
3)碳纤维重量轻、厚度薄,基本上不增加结构自重及截面尺寸,使用面广,施工便捷。
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 邮编:100088 联系人:岳清瑞
电话:010-82228016,010-82228001(传真)4.典型工程
国家科委信息业务楼结构加固。
三、道路灾后重建实用技术
(一)高速液压夯实机
1.功能与用途:高速夯实土方、石方、涵侧回填补强。2.技术简介
高速液压夯实机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效夯实机械,具有夯实能量高、影响深度大、机动灵活的特点,能够适应高等级公路建设的需要,为公路建设中诸如桥涵台背回填、涵洞基底处理、填石路基、填挖结合部、“鸡爪冲沟”等特殊路段提供了有效的压实手段,填补了传统的表层压实技术和传统强夯技术之间的空白。
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北京欣路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山东省泰安市装载机厂 地址:北京市海淀学清路8号客机财富中心 邮编:100085 联系人:邓婕 电话:010-82735858 4.典型工程
甘肃公路建设项目——刘寨柯至白银高速公路。(二)低造价县乡道路修筑技术
1.功能与用途:成果对震区的县乡公路、农村公路灾后重建有重要的实用价值,部分技术对农村公路抢通保通也有作用,其优势在于简单、实用、降低成本,利于西部广大基层技术人员掌握和使用。
2.技术简介
考虑到我国西部县乡道路和农村公路应用技术相对简单的现状,该项目主要追求简单实用和易于推广。项目的研究对象和技术领域主要是具有小交通量特征的、有沥青铺装层的三、四级公路的设计和施工。通过合理设计使路面结构与当地自然状况及交通条件相适应,充分利用地方材料,采用省工减料的撒铺工艺或薄层沥青铺面,从而达到低造价目标。通过研究取得了以下科技成果:
1)结合西部地区交通条件、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和地方材料等,针对西部二级自然区划(组合)提出了典型路面结构。
2)针对西部地区常见的地方材料给出了强度参数、材料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
3)针对西部的施工水平提出了沥青面层的结构形式及适用条件、配合比设计以及施工工艺的具体建议。
4)针对小交通量的特点提出了路基路面宽度和横断面设计。5)编制了《西部县乡道路路基路面设计与施工指南》供工程技术人员使用,简单方便,图文并茂。
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8号 邮编:100088 联系人:刘清泉 电话:010-62079289 电子邮件:qq.liu@rioh.cn(三)公路水毁防治技术
1.功能与用途:为公路水毁防治提供科学的标准和先进的方法。2.技术简介
通过全面地考虑公路水毁的成因、形成条件和控制因素,在结合西部地区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从规划、选线、设计、施工和养护等各个角度,对公路水毁防治技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
1)提出了不同公路设施的水毁形态表征指标和水毁经济损失评估指标,揭示了公路水毁的成因机理、形成条件、控制因素和敏感因子,创建了“公路水毁三层次分类方法”,以及公路水毁经济损失计算方法和社会经济影响评估模型。
2)首次建立了公路水毁防治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和分析平台,可用于分析各种复杂条件下河道的流场特性、水流与公路设施的相互作用,以及水毁防治构造物的防护效果。
3)补充完善了公路路基与桥涵设计中有关水文计算和冲刷分析的关键理论;建立了公路水毁毁损等级评价、公路设施抗水毁能力评价和公路水毁预测理论。
4)明确了各种公路水毁的防治原则、技术对策和流程,提出了各类防护措施的适用条件、设计方法与施工工艺,理论依据充分,实用性强。
5)开发了我国第一个公路水毁防治地理信息系统。
6)编制了《公路水毁防治技术指南》和《公路水毁防治设施设计参考图集》。
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重庆市公路局
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四公里正街131号 邮编:400067 联系人:王庆珍 电话:023-89020203 4.典型工程
重庆和新疆的多项公路水毁防治工程。(四)滑坡、泥石流防治及沿河路基稳定技术
1.功能与用途:公路滑坡、泥石流的防治与沿河路基稳定。2.技术简介
三项技术是“西部项目西藏干线公路修筑技术研究”项目成果,主要包括:
1)通过对沿河公路路基防护技术及水力计算的研究,确定了符合西藏干线公路特殊水文、水力条件的路基护坡(岸)工程基础埋深。
2)根据西藏干线公路重点沿河路段不同的河流水力特征和工程地质条件,选择了既可靠又经济的路基防护工程类型和结构。
3)提出了适合西藏干线公路沿河路段脆弱自然环境的、更有效的路基防护修筑新技术。
4)通过对泥石流防治及预测技术的研究,确定了具有潜在危害的泥石流沟,以及解决公路选线绕避或修筑的对策。
5)解决了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类型和泥石流危害段路基防护工程设计及修筑中所需的关键性技术参数,分析了西藏干线公路已建泥石流防治工程的经验和教训,并提出优化处臵新技术。
6)制定了公路滑坡区域防御对策,并针对公路滑坡灾害提出了经济、合理和实用且适合西藏自然环境特点的滑坡防治技术。
7)开发了路基水毁、泥石流、滑坡灾害查询系统。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西藏自治区交通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所地质灾害研究中心
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罗布林卡路15号 邮编:850001 联系人:张正波,王成华
电话:***,028-85255685,*** 电子邮件:zzb0127@163.com(五)西部地区公路地质灾害监测预报技术
1.功能与用途:适用于公路的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监测预报。2.技术简介
西部地区具有特殊的自然地质、地理条件及气候条件,地质灾害频发,对公路设施造成严重危害。目前,适应公路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的成熟技术缺乏,本项目以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对象开展研究,主要成果有:
1)提出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和危险性分段预测方法,引入多元件多状态系统的可靠性分析理论和方法,实现了定性和定量的有机结合。
2)基于开挖和人工降雨诱发残坡积层滑坡的大型原位试验,得到了降雨型滑坡和开挖型滑坡的滑面形态、力学参数和临滑速度,为建立残坡积层滑坡的预报判据提供了依据。
3)将次声预警方法应用于公路泥石流预警,引入崩塌声发射监测技术,提出了公路崩塌“临界大事件频次预测”和“突变理论预测”的方法,开发了“滑坡条带测缝监测技术”和“测斜管管口保护方法”。
4)开发了公路地质灾害自动监测系统,实现了实时监测、数据自动采集、远程无线传输。
5)建立了公路地质灾害数据标准并构建了“基于GIS的公路地质灾害监测预报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了公路地质灾害监测实时分析处理和动态预报,为地质灾害综合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中山东路69号 邮编:550001 联系人:龙万学 电话:0851-5841762
四、桥梁灾后重建实用技术
(一)震后桥梁的结构性能快速评价
1.功能与用途:适用于灾后混凝土桥梁的快速评价。2.技术简介
针对公路混凝土梁式桥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破坏特点,从混凝土结构内部破坏和外部破坏特征两个方面,从强度、变形、裂缝、碳化深度和钢筋锈蚀等多个角度,根据无损检测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权重值评价法、专家咨询法(Delphi法)和动态权重值法(Variable Weight-Value)相结合的方法,从桥梁结构的病害或缺陷对其承载能力、耐久性能以及使用功能完整性三方面综合考虑建立指标体系,确定梁式桥在地震灾害后的技术状态分级和结构健康状况评价值,从而建立了一整套能全面反映桥梁地震损伤后性能的评价指标,在对灾后桥梁进行无损检测的基础上对其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性能作出快速评价。
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交桥梁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慧新里甲240号通联大厦8层 邮编:100029 联系人:崔玉萍
电话:64789488,*** 4.典型工程
内蒙省际通道办54座桥梁检测评估、北京市国贸桥地铁施工扰动后的损伤评估、四川成棉高速桥梁的快速评估。
(二)三维结构变形图像检测系统
1.功能与用途:可以应用于道路、桥梁、隧道、建筑等固体的三维变形检测,用以快速量化地震灾害引起道路、桥梁、建筑结构的变位。
2.技术简介
整个系统结合了当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光学技术、数字图像处理等技术,采用光学数字图像非接触式的测试方式,可以实时的自动测量和检测各种固体结构三维变形,提供高分辨率的时间和空间检测数据结果。
整个检测系统由图像系统硬件和集成控制软件组成。硬件包括:高倍成像镜头、高速数码相机、计算机图像采集系统。软件包括:集成化硬件控制软件、图像采集控制软件和数学分析软件(图1-1)。
图1-1 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交桥梁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慧新里甲240号通联大厦8层 邮编:100029 联系人:崔玉萍
电话:64789488,*** 4.典型工程
八达岭高速路面挤压变形测量、北京五环狼垡桥梁检测、青海积石峡隧道的检测。
(三)截面转换加固T型(π型)梁桥技术研究
1.功能与用途:适用于公路T型(π型)桥梁快速加固。2.技术简介
针对钢筋混凝土T型(π型)梁桥,通过对加固机理、设计、施工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出了截面转换加固T型(π型)梁桥的成套技术。该技术是集安全、经济、耐久性、美观于一体的实用加固技术,能实现在不中断交通的情况下,大幅提高桥梁承载力的目的。截面转换加固T型(π型)梁桥技术从理论上而言,是通过减小横向分布系数(加固后活载作用下属全截面共同受力计算模式),明显改善了T型梁桥的力学性态,同时随着主梁截面强度、刚度的提高,使桥梁的承载力得到提高。具体技术指标如下:
1)可提高原桥承载力20%~45%。2)可大大降低施工难度。
3)技术应用安全可靠度达95%以上。
4)可较常规加固技术节省工期30%~40%,节约工程造价10%~15%。5)桥梁加固后不影响原桥美观。6)可充分保证桥梁的耐久性。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交桥梁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慧新里甲240号通联大厦8层 邮编:100029 联系人:崔玉萍
电话:64789488,*** 4.典型工程
国道110四座T梁桥的加固、成南高速2座T梁桥的加固、广州清连高速多座T梁桥的加固。
(四)公路桥梁预应力主动加固技术应用研究
1.功能与用途:适用于公路中、小跨径桥梁的改造加固。2.技术简介
针对桥梁带载加固分阶段受力特点和主动加固设计思想,开发出有黏结预应力加固的应用技术。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1)采用横向拉紧变形法张拉预应力筋(小直径普通热轧钢筋),然后喷注复合砂浆的有黏结预应力体系,对桥梁的斜截面在不中断荷载作用下进行加固补强,并从进一步提高后加补强砂浆层的抗裂性出发,提出了有黏结预应力部分放张工艺的新概念。
2)将无黏结预应力技术用于桥梁加固,用无黏结预应力筋,对桥梁的正截面在不中断荷载作用下进行加固补强,提出了重点解决后加混凝土支承保护层与被加固梁体之间可靠黏结的构造措施。
3)编制预应力加固设计与施工指南。在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试验桥设计与施工的基础上编制预应力加固设计与施工指南,建立了与现行桥梁设计规范(JTG D62—2004)相适应的预应力加固桥梁的实用设计方法,规范相应的构造和施工要点。其主要内容包括:A.有黏结预应力加固受弯构件正截面实用设计与计算要点;B.有黏结预应力加固受弯构件斜截面实用设计与计算要点。
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交桥梁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慧新里甲240号通联大厦8层 邮编:100029 联系人:崔玉萍
电话:64789488,*** 4.典型工程 沪宁高速桥梁加固、京津塘高速。(五)预应力FRP片材增强混凝土构件研究
1.功能与用途:适用于公路中、小跨径桥梁的快速改造加固。2.技术简介
FRP片材具有强度高、模量大、防腐蚀以及与混凝土的黏结性好等优点,对各种混凝土构件抗弯、抗剪和抗压加固非常有效。
对FRP片材施加预应力后,增强构件在承受荷载之前FRP片材就已经发挥了部分抗拉能力,既充分利用了它的高强度性能,又能抑制构件的变形和防止原有裂缝的扩展,还具有封闭原来裂缝的作用。使桥梁的抗弯承载能力大大提高。
预应力FRP片材增强钢筋砼构件可推广应用于桥梁的加固补强与改造,可在保证现有桥梁安全营运、不中断交通的前提下,节约大量桥梁建设投资。具体成功及技术指标如下:
1)成熟的与FRP片材配套的预应力张拉、锚固用波纹型夹具锚。2)预应力FRP片材可提高增强钢筋砼构件的承载力25%~40%,闭合原有的混凝土裂缝。
3)预应力FRP片材可提高增强钢筋砼构件的疲劳寿命40%。4)预应力FRP片材增强钢筋砼构件可推广为应用于危旧桥的预应力FRP加固补强技术。
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交桥梁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慧新里甲240号通联大厦8层 邮编:100029 联系人:崔玉萍
电话:64789488,*** 4.典型工程
广东清远桥梁加固、黑龙江蚂蚁河大桥加固、北京阳光大桥加固。(六)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设计方法的研究 1.功能与用途:适用于梁桥及桥墩的快速改造加固。2.技术简介
该法现场无湿作业或仅有抹灰等少量湿作业,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小,且加固后对原有净空无显著影响。还具有耐腐蚀、耐潮湿、几乎不增加结构自重、耐用、维护费用较低等优点,但需要专门的防火处理。
1)高强高效、耐腐蚀、自重轻,不增加横载及断面尺寸。2)采用碳纤维布加固补强,对原结构不产生新的损伤。
3)极好的耐腐蚀性能及耐久性,不需养护、无噪声,可适应不同构件形状,不影响结构的外观。
4)施工速度快。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交桥梁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慧新里甲240号通联大厦8层 邮编:100029 联系人:崔玉萍
电话:64789488,*** 4.典型工程
八达岭高速公路桥梁加固、京沪高速桥梁加固、黑龙江哈同公路多做桥梁加固。
(七)同步顶升系统于桥梁错位的恢复应用 1.功能与用途:适用于灾后桥梁错位的恢复工作。2.技术简介
混凝土结构的桥梁的上部结构基本上由T型梁、I字梁、空心板、实心板、小箱梁、连续箱梁等类型组成,地震灾害后,往往出现桥梁上部结构错位、移动、变形等。维修改造时,需要进行梁体位臵恢复,调整桥面线形,更换桥梁支座等施工。同步顶升系统由多组千斤顶组成,位臵布臵均经过详细计算确认安全及不会对桥梁旧有结构产生损伤,通过计算机控制多组千斤顶同时运行,可以修复因地震灾害造成的梁体位移、支座破损等情况,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资源,节省了重建的开支。
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西里三区18号楼4层 邮编:100011 联系人:王双其
电话:010-64240587,*** 4.典型工程
四惠立交东西向主桥北幅更换支座施工、厦门机场路立交桥纠偏施工、北京房山京周路2#跨线桥纠偏施工。
(八)快干混凝土在公路桥梁紧急维修中的应用
1.功能与用途:适用于公路桥梁混凝土层的紧急维修铺装。2.技术简介
针对地震灾害后普遍出现的公路桥梁混凝土结构破碎、变形等情况,以及灾后需要对相关公路设施需要进行紧急恢复,可以计划采用快干混凝土用于破损、变形的混凝土路面的应急铺装。
快干混凝土是一种复合型材料,具有固化速度快、塑性强、黏结性强、环境适应性好等特点。这种混凝土材料可以在8小时之内达到普通混凝土的强度,减少由于路面破损变形、桥梁伸缩缝变形中断交通修复的时间,并且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黏结性,可以与原有的未发生损害的混凝土结构黏结在一起。同时,这种材料也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可以在多种复杂环境下施工。
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西里三区18号楼4层 邮编:100011 联系人:王双其
电话:010-64240587,*** 4.典型工程
首都机场高速路面应急铺装、京珠高速河南段伸缩缝快速更换、京通快速路京榆上线桥维修工程。(九)桥梁震灾后复建技术
1.功能与用途:该技术用于桥梁的震灾后修复建设,主要包括桥梁的基础、桥架、桥墩等部分的震灾后复建技术工法。
2.技术简介
这里介绍的桥梁震灾后复建技术,首先对桥梁的损伤程度和复旧的可能性作出判断,再因地制宜地采用合适的复建方法。
(1)桥梁基础复建方法 1)桩基或基础筏板的增设。2)设臵地下连续墙或基础梁。3)进行地盘加固。(2)桥梁桥墩复建方法
1)通过树脂注入、混凝土灌浆进行断面补修。2)钢筋混凝土的卷层加固。3)钢板卷层加固。4)碳素纤维卷层加固。5)预应力加固(3)桥梁桥架复建方法
1)通过树脂注入进行断面补修。沿钢筋混凝土桥架的裂缝的端部开凿V型槽,通过注入树脂,混凝土浆进行补修。
2)钢板连接方法。在裂缝的两端,用锚钉筋、黏结剂将钢板连接在混凝土桥架上进行补修。
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长江科学院武汉长建创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中日合资)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九万方 电话:027-82605989,027-82605989(传真)电子邮件:ckyslxs@263.net
五、隧道灾后重建实用技术
(一)运营隧道快速诊断、评价技术研究 1.功能与用途:用于隧道灾后快速评价、评估。2.技术简介
利用调查、测量与数值分析方法对运营隧道进行快速综合评价。根据灾后隧道的具体情况,通过超声、雷达、红外摄像、声发射、回弹等技术结合隧道常见病害特点进行综合诊断,提出不同类型病害的诊断评价标准,找到病害原因,以便加固时对症下药。
1)结构裂缝检测:采用超声波、冲击回波技术,配合混凝土裂缝测试仪等。
2)支护与围岩不密贴、衬砌背后脱空检测技术:对支护与围岩不密贴、衬砌背后脱空等病害采用雷达、冲击回波及钻孔取芯进行综合诊断评价。
3)利用数值模拟分析技术依据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包括弹性模量、实际衬砌厚度等参数的反验算分析,以说明隧道总体结构的安全稳定性能。
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3号 邮编:100037 联系人:叶英 电话:010-68343159 4.典型工程
大连椒金山市政隧道、青海水电过坝隧道。(二)隧道注浆加固后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1.功能与用途:对常规隧道注浆加固处理效果进行评价。2.技术简介
针对当前隧道内注浆加固的现状,建立了注浆加固后效果综合评价体系,形成了一套可针对不同土质条件及不同注浆模式下快速检测的方法体系。
从注浆材料的性质、浆液的扩散、注浆体的强度和渗透性等对注浆体进行分析,通过室内及现场试验并综合各个方法指标来对注浆效果进行评价。
1)通过现场注浆资料的记录初步分析其注浆效果如何。2)按照不同的土质条件及注浆工艺,选择适合该注浆情况下的综合评价模式,并通过对各个指标的对比,科学地评价注浆效果。
3)通过对注浆效果的综合评价,可较为准确地判断注浆效果的好坏,能否满足加固要求,并大体判断注浆加固存在的薄弱部位或缺陷。
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3号 邮编:100037 联系人:叶英 电话:010-68343159 4.典型工程
奥体中心环隧工程、北京部分地铁工程。(三)隧道常见病害快速加固技术研究
1.功能与用途:对衬砌开裂、渗漏水、空洞等隧道常见病害快速修复加固。
2.技术简介
针对隧道常见病害如衬砌开裂、渗漏水、空洞等,研发了一系列适合不同病害的快速修复加固材料及成套技术。可在最快的时间内消除隧道病害。技术包括:
1)衬砌裂损及渗漏水处理技术:该技术主要采用高强高弹聚氨酯快速喷涂,所研发的聚氨酯喷涂材料具有高附着力(高于混凝土材料间的附着力),高弹性(300%~500%),高撕裂强度(50~68N/mm),固化时间仅有几分钟,且喷涂厚度可控在mm级别,操作工艺方便,1~2人即可完成施工。
2)隧道裂缝(包括0.05mm微裂缝)加固修复技术:该技术采用对微裂缝进行渗透的超细水泥作为主要加固材料。高渗透性超细水泥注浆材料可以对0.05mm的裂缝进行渗透,主要技术指标为:3小时强度30MPa以上,对混凝土的黏结强度20MPa以上。注浆工艺采用压注式注浆和钻孔注浆结合的方法。
3)隧道围岩与支护不密贴以及衬砌空洞加固修复技术:对于围岩与支护不密贴以及衬砌空洞主要使用高防渗型黏土固化注浆材料。该注浆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为:初凝时间10分钟,固结强度5~10MPa,渗透系数小于1×10-10cm/s,结石率95%以上,成本低于普通水泥注浆材料,注浆技术采用充填注浆法。
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3号 邮编:100037 联系人:叶英 电话:010-68343159 4.典型工程
奥体中心环隧工程、北京部分热力管沟地铁工程。(四)隧道施工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研究
1.功能与用途:适用于隧道施工过程中应急救援方案的制定,提高隧道施工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2.技术简介
结合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资料的可靠度分析,针对地质灾害体的不同类别,建立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的完整技术体系。通过建立地质灾害体的灾害警戒线,使超前预报资料对隧道施工从预防控全方位得到安全保证。
1)构建隧道施工安全性的分析模型和指标体系,分析整个系统建设过程中各种潜在不安全因素、引起的原因与引发的后果、产生的概率与后果的严重程度。
2)研究超前地质预报资料对施工的安全保障及指导作用,以及对前方围岩的细化认识。针对隧道掌子面前方不同的地质情况的预报方法、详细程度、优化综合的方法、预报的精度、资料的可靠程度等,将地质灾害体的存在与可靠度进行分级。
3)根据预报地质灾害体的可靠度和分类分级将预报地质灾害体分为不同类型,并建立不同类型的防处治措施。对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故编制应急预案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在所有灾害性事件中筛选出需要进行重点管理的可能性事故并进行重点研究。
4)建立出现重大自然灾害情况下,如地震、洪水等时的紧急措施和现场救援方案。
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3号 邮编:100037 联系人:叶英 电话:010-68343159 4.典型工程
陕西小康高速包家山隧道。(五)隧道的震灾后复建技术
1.功能与用途:用于隧道的震灾后修复建设。2.技术简介
隧道的震灾后复旧,包括塌落土沙,陷落混凝土砌块的搬出,剥落砌块的替换,变形的抑制,断面的补修等方面。
隧道的震灾后复建,应根据山体变形程度来决定隧道的修复方法。山体没有变形时,可这对隧道所出现的损伤进行局部的补修。山体出现变形时,有时需要对隧道结构进行加固。当加固补强仍无法满足安全性时,需要考虑改道。
隧道的震灾后问题,多见于混凝土砌块的裂缝、剥落,变形,坑口处的土沙塌落等。隧道的震灾后复建方法有以下几种:
1)混凝土砌块的更换。2)增设砌块内层。3)混凝土砌块补强。
当原有混凝土砌块层有变形,而隧道净空没有多余时,可对原有混凝土砌块层进行补强加固。加固方法有用碳素纤维、玻璃纤维的纤维层黏结法,以及钢板黏结法。
1)背面灌浆。
当混凝土砌块层与山体之间因变形形成空隙时,为了有效地分散压力,应采用灌浆措施保证混凝土砌块层与山体之间的接触。
2)增设锚杆。
增设锚杆可以提高混凝土砌块层的变形抑制效果,增强混凝土砌块的抗震性。
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长江科学院武汉长建创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中日合资)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九万方 电话:027-82605989,027-82605989(传真)电子邮件:ckyslxs@263.net(六)安伯格Tunnelscan隧道扫描技术应用于隧道综合评价 1.功能与用途:用于隧道的高速、高分辨率扫描。2.技术简介
隧道扫描的核心数据采集硬件是安伯格Profiler5003超高速相位式3D激光扫描仪,测量范围1~79m,每秒测点的数量高达50万个以上,在隧道进行数据采集时激光器发射的激光以螺旋线的形式对隧道表面进行全断面扫描,通过分析发射和接收到激光信号(强度和相位差),可以获得隧道的内表面影像图像(清晰程度优于500万的数码相机)以及隧道表面各点隧道中线的距离。在测量过程中,扫描仪器可以和高端的全站仪配合,获得每个测点的绝对坐标。隧道内表面影像图像数据可以为后继的应用提供真实、客观的数据基础,如地质素描,衬砌表面的病害检测(表面健康诊断),全断面的隧道表面档案等。
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3号 邮编:100037 联系人:叶英 电话:010-68343159 4.典型工程
瑞士圣哥达铁路隧道、德国高铁工程。(七)隧道净空位移非接触量测及分析系统
1.功能与用途:解决了量测标志的现场安装与保护的难题,为城市地铁、铁路、公路、水工等隧道施工技术进步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2.技术简介
大型长大隧道,地质复杂多变,围岩应力分布变化主要反映在围岩的几何变形上,对隧道围岩的变形位移进行实时观测是保证施工安全、合理确定隧道支护所不可缺少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系统实现了全站仪净空位移非接触量测精度在1mm以内,并可适应恶劣隧道施工环境,免去人工读数记录。这套系统中除围岩变形量测外,也有其他功能如隧道掌子面炮孔自动测设、隧道断面自动量测、喷锚断面自动量测等,解决了隧道施工中许多特殊的量测需要,显现了它在隧道量测技术上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使系统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 北京交通大学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园村3号 邮编:100044 联系人:刘维宁 电话:51682239 4.典型工程
北京城铁13号线东直门隧道、渝怀线圆良山隧道。
六、山区边坡抗震治理实用技术
(一)边坡场地地震岩土工程动力测试技术
1.功能与用途:确定边坡岩土材料的动力变形特征和循环强度,为进行边坡场地地震区划、抗震稳定判别和抗震加固提供技术参数。
2.技术简介
地震岩土工程动力测试,就其目的来讲,可分为岩土基本动力参数试验、动力反应试验和原位观测试验三种。基本参数试验通常测试岩土材料的动弹性模量、动泊松比和波速等;反应试验则测试材料的动强度、动应力应变关系和阻尼等;原位测试重点是观测岩土体的振动性态。岩土工程动力测试常见的室内仪器设备有:动三轴仪、动直剪仪、共振柱仪、扭转仪、振动台和离心机等。
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 邮编:100088 联系人:辛鸿博
电话:010-82227519,010-82227549(传真)4.典型工程
攀枝花钢铁公司抗震防灾区划、武汉钢铁公司抗震防灾区划。(二)边坡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与地震区划技术
1.功能与用途:确定边坡在遭遇地震时的动力响应和地震作用力的大小,划分边坡场地的地震风险等级,为山区重建规划和边坡抗震加固提供技术条件。
2.技术简介
边坡场地的地震反应分析通常采用二维或三维动力有限元程序进行,分析时将岩土边坡视为具有黏性阻尼的非线性弹性体,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其运动方程符合D Alembert原理,等价黏弹性模型是地震反应分析最常采用的本构关系,迭代法和增量法是计算分析中普遍使用方法。目前,工程界广泛采用的边坡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程序有:QUAD-
4、FLUSH、TARA-
3、FLAC等。
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 邮编:100088 联系人:辛鸿博
电话:010-82227519,010-82227549(传真)4.典型工程
攀枝花钢铁公司抗震防灾区划、武汉钢铁公司抗震防灾区划。(三)边坡地震崩滑判别技术
1.功能与用途:预测边坡在遭遇设计地震时是否发生崩塌和滑坡,为山区重建规划和边坡抗震加固提供技术支撑。
2.技术简介
根据规划和设计深度的要求,采取由粗到精的三级分析方法来判别边坡地震崩滑的可能性。初判标准建立在地震震级和边坡到发震断层的距离之上,它适用于山区土地利用的规划设计阶段;二级判别建立在地震滑坡与边坡场地物性参数(如:地质成因、风化程度、坡角、坡高、降雨量等)的关联分析基础之上,它适用于山区土地利用的初步设计阶段;精确判别则建立在土体极限平衡分析理论或动力反应分析的基础之上,它适用于山区土地利用的深化设计阶段。
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 邮编:100088 联系人:辛鸿博
电话:010-82227519,010-82227549(传真)4.典型工程
攀枝花钢铁公司抗震防灾区划、武汉钢铁公司抗震防灾区划。(四)边坡场地抗震加固技术
1.功能与用途:对可能发生地震破坏的边坡进行抗震加固治理,确保边坡在遭遇设计地震时不出现垮塌破坏。
2.技术简介
根据边坡地震稳定分析结果,结合场地特点,提出边坡抗震加固治理方案。边坡抗震加固措施通常是依据滑坡体体积、滑动面深度和下滑力大小以及施工作业条件确定,工程中经常使用的处理方法有:
1)挖除与回填。2)消坡、减载与反压。3)阻水与排水。4)改良土体。5)支挡与锚固。3.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 邮编:100088 联系人:辛鸿博
电话:010-82227519,010-82227549(传真)4.典型工程
三峡大坝永久船闸高边坡预应力锚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攀钢2号高炉场地滑坡综合治理。
第二部分 食品安全
一、地震灾区居民安置点沼气池建设技术
(一)技术名称:地震灾区居民安臵点沼气池建设技术
(二)技术描述
地震灾区居民安臵点为人口相对集中的聚集地,生活垃圾、粪便及污水急需无害化处理,以保障环境卫生,减少污水排放,保障居民身体健康。在地震灾区居民安臵点修建沼气池可很好地解决此问题,厌氧发酵技术是沼气池建设的核心技术,通过工艺组合和配套,可以实现生活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产生的沼气用于居民安臵点厨房做饭。
(1)污水水量
居民安臵区每个小区按1000名居民为单元。生活污水水量按120 L/(人〃d)估算,包括粪尿及厕所冲洗污水30 L/(人〃d),厨房、沐浴、盥洗污水90 L/(人〃d)。1000人安臵点的生活污水水量合计120m3/d。
(2)处理工艺流程
沼气池建设工艺组合为厌氧消化池、厌氧虑池、过滤池。厌氧消化池、厌氧虑池主要去除有机污染物,并能回收沼气,同时对寄生虫卵和病原微生物有较好的杀灭作用。整个净化沼气池建于地下,基本不占地,详见图2-1。处理出水基本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整个工艺具有能回收能源(沼气),不需动力,毋须专人管理,运行费用低廉等特点。
图2-1沼气池建设工艺流程
(3)投资估算:净化沼气池约15.0万元。
(三)技术来源
1)户用沼气池标准图集,标准编号:GB/T 4750—2002。该标准给出了农村户用沼气池的建造设计及配套技术的选用设计,适用于在全国各地、各类土质、不同气候条件下建造户用沼气池。
2)户用沼气池质量检查验收规范,标准编号:GB/T 4751—2002。该标准规定了户用沼气池选用现浇混凝土、砖砌体、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等材料建池以及密封层施工的质量检查验收的内容、方法及要求,适用于按GB/T 4750—2002设计和GB/T 4752—2002进行建池施工沼气池的质量检查验收。
3)户用沼气池施工操作规程,标准编号:GB/T 4752—2002。该标准规定了沼气池的建池选址、建池材料质量要求、土方工程、施工工艺、沼气池密封层施工等技术要求和总体验收,适用于按GB/T 4750—2002设计的各类沼气池的施工。
4)赵立欣,董保成,田宜水编著,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该书深入浅出地对沼气技术理论基础、工艺原理及其实用技术做了介绍,其具体内容涉及沼气池设计工艺、沼气设备、沼气生产综合利用技术、农村沼气安全及防护、沼气生产与利用中常见问题解答、沼气池及相关设备的保养与维修技术等。
5)联系单位
单位名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沼气工程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邮编:100193 联系人:魏益民 电话:***
(四)典型工程
绵竹市剑南春集团沼气工程。主要构筑物为400m3净化沼气池,每天可产生20~25 m3沼气,可满足14~17户居民的生活用能需要。
(五)适用范围:地震灾区居民安臵点内。
二、地震灾害地区食品加工企业食品卫生技术
(一)技术名称:地震灾害地区食品加工企业食品卫生技术
(二)技术描述
在地震灾区,受地震影响破坏较轻或无破坏的食品加工企业可依据相关卫生标准恢复生产经营。恢复重建的不同规模食品加工企业,有关食品卫生部分均应按本规定要求和相关卫生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并将企业的总平面布臵图,生产工艺规程以及其他相关资料,报当地卫生监督机构备查。
恢复重建的企业在建设过程中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1)选址时应考虑地势平坦、环境整洁、无污染源、水源供应充足、水质符合相关卫生要求的地方。企业布局要合理,生产区应在生活区的下风向。建筑物、设备布局与工艺流程三者衔接合理。给排水系统能满足生产需要,污水排放必须达标。生产车间人均占地面积≥1.5m2,车间相关设施和卫生设施应能满足产品加工工艺的卫生要求。企业根据规模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和检验人员,保证对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2)原料采购应按该种原材料质量卫生标准和要求进行。盛装原材料的包装物或容器、运输工具应符合相关卫生要求,并保证原料不与有毒、有害物品同时装运。应设臵相应的原材料场地和仓库,并设专人管理。
3)应按产品品种分别建立生产工艺和卫生管理制度,各项工艺操作等要求在良好条件下进行生产。所有食品从业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培训和健康检查,取得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生产企业的员工个人卫生必须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才能从事生产活动。
4)食品企业必须建立相应的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管理人员负责相关卫生管理工作,监督、检查本企业相关卫生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应制订有效的清洗及消毒方法和制度,加强有毒、有害物,污水与污物,卫生设施和企业员工的健康管理工作。
(三)技术来源
《食品生产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
《食品小作坊质量安全卫生基本条件》(DB3401/T 22—2007);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9号发布);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国务院关于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国发[2007]23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的意见》(国质检食监[2007]284号);
《国务院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 《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 《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
(四)联系单位
单位名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南纬路29号 邮编:100050 联系人:吴永宁 电话:***
单位名称: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东岗西路199号 邮编:730000 联系人:王玉 电话:***
单位名称: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16号 邮编:610041 联系人:张立实 电话:***
单位名称: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大理道1号 邮编:300050 联系人:刘楠 电话:***
(五)典型工程 拟以甘肃地震灾区康县某一受灾食品加工企业为范例进行该技术要点的实施。
(六)适用范围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区的各类食品加工企业。附件2-1
三、地震灾区脆弱人群营养改善与营养缺乏病预防技术
(一)技术名称:地震灾区脆弱人群营养改善与营养缺乏病预防技术
(二)技术描述
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会议工作重心由紧急救援阶段全面转向灾民安臵和恢复重建时期的要求,专家组就灾区恢复重建期过渡期间部分脆弱人群(儿童、孕产妇和乳母、老年人等)的营养改善与营养缺乏病预防问题提出了《地震灾区脆弱人群的营养改善与营养缺乏病预防技术要点》。
1.地震灾区脆弱人群的主要营养问题
1)儿童:常见的营养问题包括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和生长发育不良、维生素A缺乏导致儿童免疫功能低下、缺铁性贫血、佝偻病、消化道感染及寄生虫病等。
2)孕产妇和乳母:常见的营养问题包括缺铁性贫血、宫内发育迟缓、胎儿/婴儿生长发育不良、低出生体重、营养不良性水肿、胎儿先天畸形(出生缺陷)、骨质软化和胎儿/婴儿骨发育不良等。
3)老年人:缺钙导致的骨质软化和骨质疏松症、缺铁性贫血、免疫功能低下等。
2.脆弱人群营养改善的基本原则
主要是满足基本营养需要,重点关注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的供给。
1)保证主食和能量供给充足。2)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3)保证维生素及矿物质的供给。
3.地震灾区脆弱人群的常见营养缺乏病预防技术简介(1)儿童
1)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6月龄内的婴儿尽可能纯母乳喂养,如不能实现母乳喂养,可给予相应月龄婴儿配方奶粉;6月龄以上的婴儿和幼儿以及学龄前儿童,给予相应的配方奶粉或其他奶制品。儿童要保证足够量的主食和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量。
2)维生素A缺乏:主要是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摄入量,每3~6个月给予1次大剂量浓缩维生素A胶囊。
3)缺铁性贫血:婴幼儿从6个月起即应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1岁以后应逐渐增加铁的摄入量,同时应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促进铁的吸收。也可给予相应营养素补充剂。
4)佝偻病:婴儿出生2周后即应补充维生素D,适当补充钙剂(1岁以上每天400~600mg),建议每日晒1~2小时太阳。
5)改善其他微量营养素的营养状况,预防缺乏症:
① 维生素B1缺乏:增加富含维生素B1的食品摄入,补充维生素B1制剂。
② 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缺乏:增加肉类、动物内脏、鸡蛋、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摄入,补充维生素B2、维生素C或复合维生素制剂。
③ 锌缺乏:膳食预防主要是增加富含锌的食物摄入量,补充锌制剂。6)消化道寄生虫病的驱虫治疗:常规每半年进行1次驱虫,给予阿苯达唑(肠虫清)2片。
(2)孕产妇和乳母
1)缺铁性贫血和其他营养不良性贫血:增加富含铁和叶酸、维生素B12等食物的摄入量,应适量摄入铁强化食品、铁及叶酸的营养补充剂等。
2)骨质软化症:增加富含钙的食物摄入,适量补充钙制剂。3)孕妇营养不良性水肿、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和低出生体重:全面改善孕妇营养,尤其是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量。
4)与营养不良有关的先天畸形:增加富含叶酸、锌等微量营养素的食物摄入,适量补充锌制剂。
5)对精神、心理状态不佳的灾区孕产妇和乳母,应进行心理救助和安慰。
(3)老年人
1)骨质软化和骨质疏松:增加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摄入,适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
2)贫血:增加富含铁、蛋白质、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素的食物摄入,可适量摄入铁强化食品或铁营养补充剂。
3)蛋白质营养不良或代谢异常:摄入适量优质蛋白质。
(三)技术来源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中国孕期、哺乳期妇女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
《Distribution of Vitamin A During National Immunity Drugs》(WHO,1998);
《Vitamin A Supplementation》(WHO,2003)。
(四)联系单位
单位名称: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16号 邮编:610041 联系人:张立实 电话:***
单位名称: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199号 邮编:730000 联系人:王玉 电话:***
单位名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南纬路29号 邮编:100050 联系人:荫士安,赖建强,杨晓光
电话:***,***,***
单位名称: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大理道1号 邮编:300050 联系人:刘楠 电话:***
单位名称: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保健路157号 邮编:150086 联系人:吴坤 电话:***
(五)典型工程
对灾区某一灾民暂住区、集中安臵地或社区人群,尤其是儿童、孕产妇和乳母、老年人等脆弱人群进行膳食营养干预。
(六)适用范围
地震灾区脆弱人群,如儿童、孕产妇和乳母、老年人等。
四、食品安全检测移动实验室及示范
(一)技术名称:食品安全检测移动实验室及示范
(二)技术描述
食品安全检测移动实验室的主体构成为食品安全监测车(专利号:ZL 03261140.4)。在研制过程中为了实现固定实验室所具备的功能,又可以实现移动到现场检测的目的,对涉及食品安全检测移动实验室(专利号:ZL 03153271.3)的双路精密稳压供电系统(专利号:ZL 03261143.9)、实验室供水排水系统(专利号:ZL 03261142.0)、排风换气系统(专利号:ZL 03261141.2)、安全防护系统、车内实验室布局、专用样品处理材料(专利号:ZL 03153725.1)、带有减震装臵的移动实验室操作台(专利号:ZL 03261144.7)及相关的实验室设备(专利号:ZL 03240065.9)等进行了科学的小型化、集成化、高稳定性等设计,申请并获得8项专利,其中有两项发明专利,并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第二篇: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100%回复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http://www.xiexiebang.com/souask/
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
一、基本原则
支持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要充分考虑玉树地震灾区的特殊困难,既要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和中央支持藏区发展、游牧民定居、生态移民等政策相衔接,更要从玉树地区灾后恢复重建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加大政策优惠和支持力度。
(一)中央为主、多方支援。灾后恢复重建所需资金以中央财政资金为主,同时包括省级财政资金、社会捐赠资金以及居民和企业少量自筹资金。
(二)统筹考虑、突出重点。根据受灾程度,统筹做好不同受灾地区的恢复重建工作。将人口数量多、损失严重的极重灾区玉树县结古镇作为恢复重建工作的重点,同时兼顾玉树县隆宝镇、仲达乡、安冲乡、巴塘乡4个重灾乡镇。对一般灾区和灾害影响区乡镇,支持城乡居民倒损住房以及受损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重建和修复。
(三)总量包干、分类控制。中央财政对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实行“总量包干,分类控制”的管理办法,由地方政府根据规划项目和轻重缓急统筹做好中央财政资金、省级财政资金、捐赠资金和其他自筹资金的安排使用。
二、主要政策
(一)以中央财政为主安排灾后恢复重建资金。
中央财政安排的资金包括:一般预算收入资金、车购税专项收入资金和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资金。根据重建目标和任务,中央财政资金分2010年、2011年、2012年三年安排。其中,2010年安排90亿元,明、后两年继续做相应安排。中央财政安排的其他有关专项资金也要向受灾地区适当倾斜。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100%回复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http://www.xiexiebang.com/souask/
青海省要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安排资金用于恢复重建。中央有关部门及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接收的捐赠资金,要直接拨付到青海省,连同青海省接收的捐赠资金,统一纳入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由青海省统筹安排用于恢复重建。此外,加上居民和企业少量自筹资金,共同组成以中央财政为主的灾后恢复重建资金。
按照灾后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的使用主要采取项目投资、居民个人补助、资本金注入、贴息等方式,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居民住房恢复重建。
对玉树地震灾区城乡居民(含中央垂直管理部门职工)倒塌和严重损坏住房重建,按照政府保障基本住房需求原则安排资金;对一般受损住房维修加固,适当安排资金给予补助。具体补助标准和方式由受灾地区人民政府区分不同情况确定。
2.城镇建设。
恢复重建破坏严重需整体重建或新建的城镇道路、桥梁,城镇供水、供气、供热以及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设施及配套管网等。
3.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
恢复重建教育、卫生、科技、地震、计划生育、广电、文化文物、体育、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基层政权、公检法司等公共服务设施。其中恢复重建教育、卫生设施优先安排社会捐赠资金,重点用于新建。
对宗教活动场所,按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现有管理程序,分寺院、**和教职人员生活住所以及文物等进行恢复重建。
4.基础设施恢复重建。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100%回复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http://www.xiexiebang.com/souask/
恢复重建灾区范围内主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以及受损民航设施、公众通信网和应急通信设施、邮政服务设施,以及水利、电力电网等设施。
5.产业恢复重建。
支持恢复重建玉树工商企业、金融网点,恢复农业、畜牧业生产能力,发展环保型产业和特色文化、旅游等产业,建设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
6.其他恢复重建。
恢复重建农牧区(林区)生产生活设施,支持以工代赈、震后废物及建筑垃圾处理、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灾毁土地整治、气象监测预警、地质灾害防治、综合减灾等社会公益性项目建设。
(二)税收政策。
减轻企业税收负担:
对受灾地区损失严重的企业,免征灾后恢复重建期所在的企业所得税;对受灾地区企业取得的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款项和物资,以及与抗震救灾有关的减免税金及附加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在5年内免征受灾地区农村信用社企业所得税;对受灾地区企业、单位或支援受灾地区重建的企业、单位,进口国内不能满足供应并直接用于灾后重建的大宗物资、设备等,在3年内给予进口税收优惠。
减轻个人税收负担:
对受灾地区个人接受捐赠的款项、取得的各级政府发放的救灾款项,以及参与抗震救灾的一线人员,按照地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规定标准取得的与抗震救灾有关的补贴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支持受灾地区基础设施、房屋建筑物等恢复重建:
1.对政府为受灾居民组织建设的安居房建设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转让时免征土地增值税。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100%回复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http://www.xiexiebang.com/souask/
2.对地震中住房倒塌的农(牧)民重建住房占用耕地的,在规定标准内的部分免征耕地占用税。
3.由政府组织建设的安居房,对所签订的建筑工程勘察设计合同、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产权转移书据、房屋租赁合同,免征印花税。
4.对在地震中损毁的应缴而未缴契税的居民住房,不再征收契税;对受灾居民购买安居房,免征契税。
5.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对经有关部门鉴定因地震灾害损毁的房产、土地,免征灾后恢复重建期所在的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鼓励社会各界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
1.对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捐赠给受灾地区的,免征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
2.对企业、个人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向受灾地区的捐赠,允许在当年企业所得税前和当年个人所得税前全额扣除。
3.对财产所有人将财产(物品)直接捐赠或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捐赠给受灾地区或受灾居民所书立的产权转移书据,免征印花税。
4.对专项用于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能够提供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其授权单位出具的抗震救灾证明的新购特种车辆,免征车辆购置税。符合免税条件但已经征税的特种车辆,退还已征税款。
促进就业:
1.受灾地区的企业在新增加的就业岗位中,招用当地因地震灾害失去工作的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经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定,按实际招用人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100%回复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http://www.xiexiebang.com/souask/
数和实际工作时间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000元,可上下浮动20%,由灾区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具体确定。
2.受灾地区因地震灾害失去工作后从事个体经营的人员,以及因地震灾害损失严重的个体工商户,按每户每年8000元的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上述税收政策执行期限与国务院确定的灾后恢复重建期一致,适用范围为国务院确定的受灾地区范围。
(三)金融政策。
支持金融机构尽快全面恢复金融服务功能:
加快修复基层金融网点,保障支付清算、国库和邮政汇兑系统的安全运营,鼓励受灾地区金融机构适当减免客户账户查询、挂失和补办、转账等收费。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受灾地区信贷投放:
1.加大对受灾地区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力度。根据受灾地区恢复重建的实际需求,增加对受灾地区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并对支农再贷款执行优惠利率,在现行支农再贷款利率水平上再降低1个百分点。对受灾地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执行倾斜的准备金政策。允许受灾地区金融机构提前支取特种存款,增加信贷资金来源。
2.对受灾地区实施倾斜和优惠的信贷政策。对灾前已经发放、灾后不能按期偿还的各项贷款延长还款期限,在2011年6月底前不催收催缴、不罚息,不作为不良记录,不影响其继续获得受灾地区其他信贷支持。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100%回复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http://www.xiexiebang.com/souask/
3.加大对受灾地区重点基础设施、城乡居民住房、农牧业、中小企业和因灾失业人员的信贷支持力度。对因灾失业人员和吸纳受灾群众就业达到一定比例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参照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执行。
加强受灾地区信用环境建设:
1.保护受灾地区客户合法权益。加快整理核实受灾地区金融机构客户基本信息;对暂时无主客户的债权,另账保存;依法确认和保护遇难者账户资金、金融资产所有权和继承权;加快保险理赔进度,提高理赔效率。
2.对于符合现行核销、重组和减免规定的贷款,按照相关政策和程序及时核销、重组和减免。
实行外债减免政策:
对政府外债项目因地震造成的损失,给予债务减免,所需还款资金由中央财政承担。
(四)土地政策。
1.免收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土地出让收入。对受灾地区为安置受灾居民新建各类安置住房以及非地震受灾地区为安置受灾居民新建各类安置住房;对受灾地区的行政机关、学校等事业单位,各类企业、人民团体、社会团体等单位,因地震造成房屋倒塌、毁损需要在原地区重建或迁至异地重建的,免收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土地出让收入。
2.划拨土地。凡利用政府投资、社会捐助以及自筹资金为受灾群众重建住房、基础设施、公益设施等,可采用划拨方式供地。对在原址重建的工业或其他经营性项目用地,无论投资性质,土地不再重新出让,可按原方式使用土地;对易地重建的工业企业和按规划需要整体搬迁的工业企业,县级人民政府在收回其原有土地使用权的基础上,可采取划拨方式供地;对易地重建或按规划需要整体搬迁的其他经营性项目用地,同一宗地只有一个用地意向者的,可采用协议出让方式供地。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100%回复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http://www.xiexiebang.com/souask/
3.降低地价。在未对因灾降低的地价标准进行调整之前,对投资规模大、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作用明显的新建工业或大型商业设施等项目用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降低地价标准,报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4.保证灾后恢复重建用地。对灾后恢复重建需要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在国家下达的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中优先安排,指标不足的,可预先安排使用。对规划异地重建的城镇和村庄,凡废弃村庄和城镇具备复垦条件的,可以使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对抢险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用地,可根据需要先行使用或安排供地。涉及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可以边建设边报批;涉及占用耕地的,可以边占边补。
(五)收费和基金减免政策。
在地震灾区恢复重建过程中,一律免收属于中央收入的各类行政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其中,对在地震灾区建设安居房、廉租住房及原址重建住房和加固住房,免收的全国性行政事业性收费包括防灾地下室易地建设费等项目;免收的全国性政府性基金包括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散装水泥资金、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城市教育附加费、地方教育附加、城镇公用事业附加等项目。
(六)教育特别资助政策。
1.对生源地为青海玉树地震重灾区的高等教育阶段全日制在校生和高中阶段学生,从2010年4月至2011年7月,发放国家助学金或生活费补助,并免除一个学年的学费。所需新增资金由中央财政负担。
2.对恢复重建期内迁出省外和玉树州外就读的初中和高中阶段的重灾区学生,从2010年秋季学期起全部免除学费和住宿费,并发放生活费补助,所需资金以中央财政综合定额补助为主,迁入迁出地政府适当负担。
3.对继续在灾区就读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执行现有的经费保障和补助政策。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100%回复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http://www.xiexiebang.com/souask/
(七)就业援助和社会保险政策。
加大就业援助:
1.将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因地震灾害出现的就业困难人员,按规定及时纳入就业援助的对象范围,优先保证受灾地区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
2.将本地就业困难人员正在参与的抗震救灾相关工作,按规定纳入现有和新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认定范围,时限为三个月。对从事公益性岗位工作的就业困难人员,按规定提供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
3.对受灾地区企业在重建中吸收就业困难人员的,按规定给予相应的社会保险补贴。
4.对从事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按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
5.对因灾中断营业后重新开业的个体工商户,按规定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扶持。
6.省级人民政府在确保失业保险基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前提下,对受灾地区企业采取适当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等措施。
7.按规定对受灾地区从事个体经营的有关人员三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8.受灾地区企业恢复生产、公路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以及对口支援项目建设,要优先吸纳当地受灾群众。要组织引导好受灾群众参加以工代赈和生产自救活动。
9.鼓励东部沿海等地区支持和帮助受灾地区高校毕业生、农牧民、少数民族劳动者转移就业。对东部沿海等地区各类企业(单位)招用灾区劳动者,与之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其为灾区劳动者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给予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所需资金从东部沿海等地区就业专项资金中安排。对转移就业的劳动者给予一次性交通补贴,所需资金从受灾地区就业专项资金中安排。上述两项政策审批的截止时间为2011年底。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100%回复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http://www.xiexiebang.com/souask/
10.对受灾地区实行就业援助所需相关资金,按规定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给予适当支持。
保障工伤保险待遇支付:
1.为解决受灾地区工伤保险基金收不抵支问题,对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伤亡的,在核实伤亡人数、伤残等级及具体待遇标准的基础上,按规定支付相关待遇,所需资金通过地方尽快实行市级或省级统筹、动用历年结余、加大基金调剂力度解决。
2.对未参加工伤保险伤亡职工的待遇支付,由职工所在企业(单位)负责解决,企业(单位)无力支付或已不存在,并符合救助条件的,可通过相关的社会捐助、社会救助制度予以帮助。
保障养老保险待遇支付:
1.对受灾较重、暂停生产的企业,允许缓缴社会保险费;对因地震灾害无法恢复生产,经法院或有关部门宣告关闭破产企业欠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应按国家有关规定使用破产财产清偿,不足部分应按规定报批后予以核销。
2.加大省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对地震灾区的调剂力度,确保地震灾区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3.支持玉树自治州全面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从当地试点启动之日起,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基础养老金,中央财政按照每人每月55元给予补助。参保农牧民因地震灾害造成缴费困难的,由本人向经办机构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个人缴费可以缓缴。
保障受灾困难人员基本生活:
对受灾地区符合《失业保险条例》规定的失业人员,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符合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临时生活救助等条件的人员,按规定纳入相应保障范围,享受相关政策待遇。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100%回复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http://www.xiexiebang.com/souask/
(八)扶贫政策。
1.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支持力度,在安排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和财政扶贫贷款贴息资金时向灾区倾斜,由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对灾区农村贫困群众予以支持,帮助其尽快恢复发展生产。
2.适当提高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贫困户住房建设的补助标准,解决贫困家庭灾后恢复重建面临的突出困难。
3.加大以工代赈力度,鼓励灾区群众投身灾后恢复重建,参与建筑废墟清理、住房建设、农牧区小型基础设施修复等灾后恢复重建任务。
(九)援建及援助政策。
1.中央企业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充分利用自身在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提供规划编制、勘察、设计、施工以及人力培训等方面支持。
2.东部省市和中央国家机关对口支援青海藏区工作要优先在玉树灾区启动实施。
3.原有东西扶贫协作支援省要重点做好支持玉树灾区工作。
4.青海省要组织省内财力、物力、人力支援灾区建设。
以上援建及援助项目除对口支援省市确认为自愿、无偿援助的项目外,按照市场运作、保本微利原则实施,所需资金由青海省从灾后恢复重建包干资金中解决。
无论是中央企业还是援建省市,在组织实施援建及援助项目中,要尽量多吸纳灾区劳动者就业。受灾地区人民政府要做好就业指导和岗位培训等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上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100%回复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http://www.xiexiebang.com/souask/
来,强化领导、精心谋划、周密部署,把大力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二)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受灾地区省级人民政府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负总责,要立即全面部署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分工和工作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指导和做好相关工作。
(三)细化政策,完善办法。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尽快制订有关政策措施的具体实施办法,明确政策措施适用范围和执行期限,根据灾后恢复重建进展情况和实际需要,及时调整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受灾地区省级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制订贯彻实施具体操作办法,便于各项政策措施执行。同时,国务院有关部门要会同受灾地区省级人民政府做好灾后恢复重建与受灾群众过渡性安置统筹衔接工作,提早组织和保障好受灾群众过冬所需棉帐篷、火炉及燃料等物资。
(四)强化监督,确保效果。财政部、审计署等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对灾后恢复重建资金使用和相关政策措施执行情况全过程监督,确保资金按照规定用途使用和各项政策措施执行到位,确保提高资金使用和政策措施执行效果,并指导受灾地区人民政府加强资金使用和政策措施执行监督检查。受灾地区人民政府要把加强资金使用和政策措施执行监督检查作为灾后恢复重建的一项重要工作,制定监督措施,明确监督责任,狠抓落实。
国务院
二○一○年五月二十七日
第三篇: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txt等余震的心情,就像初恋的少女等情人,既怕他不来,又怕他乱来。听说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回想起来,我竟然七手八脚地裸奔了二十多年!今天心情不好,我只有四句话想说,包括这句和前面的两句,我的话说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26号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已经2008年6月4日国务院第1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理
温家宝
二○○八年六月八日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积极、稳妥恢复灾区群众正常的生活、生产、学习、工作条件,促进灾区经济社会的恢复和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自力更生、国家支持、社会帮扶的方针。
第三条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受灾地区自力更生、生产自救与国家支持、对口支援相结合;
(二)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三)就地恢复重建与异地新建相结合;
(四)确保质量与注重效率相结合;
(五)立足当前与兼顾长远相结合;
(六)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相结合。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必要时成立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协调机构,组织协调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共同做好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第五条 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物资,开展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国家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给予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和金融扶持,并积极提供物资、技术和人力等方面的支持。
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积极参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支持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材料。
国家接受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提供的符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需要的援助。
第六条 对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过渡性安置
第七条 对地震灾区的受灾群众进行过渡性安置,应当根据地震灾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就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投亲靠友、自行安置相结合的方式。
政府对投亲靠友和采取其他方式自行安置的受灾群众给予适当补助。具体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
第八条 过渡性安置地点应当选在交通条件便利、方便受灾群众恢复生产和生活的区域,并避开地震活动断层和可能发生洪灾、山体滑坡和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雷击等灾害的区域以及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工厂、仓库。
实施过渡性安置应当占用废弃地、空旷地,尽量不占用或者少占用农田,并避免对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及生态脆弱区域造成破坏。
第九条 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条件,因地制宜,为灾区群众安排临时住所。临时住所可以采用帐篷、篷布房,有条件的也可以采用简易住房、活动板房。安排临时住所确实存在困难的,可以将学校操场和经安全鉴定的体育场馆等作为临时避难场所。
国家鼓励地震灾区农村居民自行筹建符合安全要求的临时住所,并予以补助。具体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条 用于过渡性安置的物资应当保证质量安全。生产单位应当确保帐篷、篷布房的产品质量。建设单位、生产单位应当采用质量合格的建筑材料,确保简易住房、活动板房的安全质量和抗震性能。
第十一条 过渡性安置地点应当配套建设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并按比例配备学校、医疗点、集中供水点、公共卫生间、垃圾收集点、日常用品供应点、少数民族特需品供应点以及必要的文化宣传设施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
过渡性安置地点的规模应当适度,并安装必要的防雷设施和预留必要的消防应急通道,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防范火灾和雷击灾害发生。
第十二条 临时住所应当具备防火、防风、防雨等功能。
第十三条 活动板房应当优先用于重灾区和需要异地安置的受灾群众,倒塌房屋在短期内难以恢复重建的重灾户特别是遇难者家庭、孕妇、婴幼儿、孤儿、孤老、残疾人员以及学校、医疗点等公共服务设施。
第十四条 临时住所、过渡性安置资金和物资的分配和使用,应当公开透明,定期公布,接受有关部门和社会监督。具体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五条 过渡性安置用地按临时用地安排,可以先行使用,事后再依法办理有关用地手续;到期未转为永久性用地的,应当复垦后交还原土地使用者。
第十六条 过渡性安置地点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加强次生灾害、饮用水水质、食品卫生、疫情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环境卫生整治。使用的消毒剂、清洗剂应当符合环境保护要求,避免对土壤、水资源、环境等造成污染。
过渡性安置地点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应当加强治安管理,及时惩处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受灾群众应当在过渡性安置地点所在地的县、乡(镇)人民政府组织下,建立治安、消防联队,开展治安、消防巡查等自防自救工作。
第十七条 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受灾群众和企业开展生产自救,积极恢复生产,并做好受灾群众的心理援助工作。
第十八条 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及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组织修复毁损的农业生产设施,开展抢种抢收,提供农业生产技术指导,保障农业投入品和农业机械设备的供应。
第十九条 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优先组织供电、供水、供气等企业恢复生产,并对大型骨干企业恢复生产提供支持,为全面恢复工业、服务业生产经营提供条件。
第三章 调查评估
第二十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地震灾害调查评估工作,为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提供依据。
第二十一条 地震灾害调查评估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城镇和乡村受损程度和数量;
(二)人员伤亡情况,房屋破坏程度和数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工农业生产设施与商贸流通设施受损程度和数量,农用地毁损程度和数量等;
(三)需要安置人口的数量,需要救助的伤残人员数量,需要帮助的孤寡老人及未成年人的数量,需要提供的房屋数量,需要恢复重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需要恢复重建的生产设施,需要整理和复垦的农用地等;
(四)环境污染、生态损害以及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毁损等情况;
(五)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及地质灾害、地震次生灾害和隐患等情况;
(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形地貌以及河势和水文情势、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的受影响情况;
(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隐患;
(八)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需要调查评估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分工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毁损严重的水利、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其他建设工程进行工程质量和抗震性能鉴定,保存有关资料和样本,并开展地震活动对相关建设工程破坏机理的调查评估,为改进建设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和工程建设标准,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十三条 地震灾害调查评估应当采用全面调查评估、实地调查评估、综合评估的方法,确保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评估结论的可靠性。
地震部门、地震监测台网应当收集、保存地震前、地震中、地震后的所有资料和信息,并建立完整的档案。
开展地震灾害调查评估工作,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技术标准和要求。
第二十四条 地震灾害调查评估报告应当及时上报国务院。
第四章 恢复重建规划
第二十五条 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与地震灾区的省级人民政府共同组织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应当包括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农村建设规划、城乡住房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规划、市场服务体系规划、防灾减灾和生态修复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专项规划。
第二十六条 地震灾区的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在省级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实施规划。
第二十七条 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应当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优先恢复重建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和公共服务设施;尊重科学、尊重自然,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统筹兼顾,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主体功能区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并坚持统一部署、分工负责,区分缓急、突出重点,相互衔接、上下协调,规范有序、依法推进的原则。
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标准。
第二十八条 地震灾后调查评估获得的地质、勘察、测绘、水文、环境等基础资料,应当作为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依据。
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地震地质、地震活动特性的研究成果和地震烈度分布情况,对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复核,为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进行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提供依据。
第二十九条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应当包括地震灾害状况和区域分析,恢复重建原则和目标,恢复重建区域范围,恢复重建空间布局,恢复重建任务和政策措施,有科学价值的地震遗址、遗迹保护,受损文物和具有历史价值与少数民族特色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修复,实施步骤和阶段等主要内容。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应当重点对城镇和乡村的布局、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业生产设施建设、工业生产设施建设、防灾减灾和生态环境以及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土地整理和复垦等做出安排。
第三十条 地震灾区的中央所属企业生产、生活等设施的恢复重建,纳入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统筹安排。
第三十一条 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应当吸收有关部门、专家参加,并充分听取地震灾区受灾群众的意见;重大事项应当组织有关方面专家进行专题论证。
第三十二条 地震灾区内的城镇和乡村完全毁损,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者人口规模超出环境承载能力,需要异地新建的,重新选址时,应当避开地震活动断层或者生态脆弱和可能发生洪灾、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的区域以及传染病自然疫源地。
地震灾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对新址进行论证,听取公众意见,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三条 国务院批准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是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基本依据,应当及时公布。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公布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所依据的基础资料修改、其他客观条件发生变化需要修改的,或者因恢复重建工作需要修改的,由规划组织编制机关提出修改意见,报国务院批准。
第五章 恢复重建的实施
第三十四条 地震灾区的省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支持、协助、指导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工作。
城镇恢复重建应当充分考虑原有城市、镇总体规划,注重体现原有少数民族建筑风格,合理确定城镇的建设规模和标准,并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第三十五条 发展改革部门具体负责灾后恢复重建的统筹规划、政策建议、投资计划、组织协调和重大建设项目的安排。
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提出资金安排和政策建议,并具体负责灾后恢复重建财政资金的拨付和管理。
交通运输、水利、铁路、电力、通信、广播影视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具体组织实施有关基础设施的灾后恢复重建。
建设部门具体组织实施房屋和市政公用设施的灾后恢复重建。
民政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受灾群众的临时基本生活保障、生活困难救助、农村毁损房屋恢复重建补助、社会福利设施恢复重建以及对孤儿、孤老、残疾人员的安置、补助、心理援助和伤残康复。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广播影视、体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商务、工商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具体组织实施公共服务设施的灾后恢复重建、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治、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重要生活必需品供应以及维护市场秩序。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应当加强对有关问题的专题研究,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商务、工业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具体组织实施动物疫情监测、农业生产设施恢复重建和农业生产条件恢复,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用地安排、土地整理和复垦、地质灾害防治,商贸流通、工业生产设施等恢复重建。
环保、林业、民政、水利、科技、安全生产、地震、气象、测绘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具体负责生态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的技术保障及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
中国人民银行和银行、证券、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按照职责分工,具体负责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金融支持和服务政策的制定与落实。
公安部门具体负责维护和稳定地震灾区社会秩序。
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组织实施进口恢复重建物资、境外捐赠物资的验放、检验检疫。
外交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调开展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涉外工作。
第三十六条 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文物等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地震废墟进行现场调查,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科学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地震遗址、遗迹划定范围,建立地震遗址博物馆。
第三十七条 地震灾区的省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民族事务、建设、环保、地震、文物等部门和专家,根据地震灾害调查评估结果,制定清理保护方案,明确地震遗址、遗迹和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具有历史价值与少数民族特色的建筑物、构筑物等保护对象及其区域范围,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第三十八条 地震灾害现场的清理保护,应当在确定无人类生命迹象和无重大疫情的情况下,按照统一组织、科学规划、统筹兼顾、注重保护的原则实施。发现地震灾害现场有人类生命迹象的,应当立即实施救援。
第三十九条 对清理保护方案确定的地震遗址、遗迹应当在保护范围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抢救、收集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技术资料和实物资料,并在不影响整体风貌的情况下,对有倒塌危险的建筑物、构筑物进行必要的加固,对废墟中有毒、有害的废弃物、残留物进行必要的清理。
对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实施原址保护。对尚可保留的不可移动文物和具有历史价值与少数民族特色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历史建筑,应当采取加固等保护措施;对无法保留但将来可能恢复重建的,应当收集整理影像资料。
对馆藏文物、民间收藏文物等可移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应当及时抢救、整理、登记,并将清理出的可移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运送到安全地点妥善保管。
第四十条 对地震灾害现场的清理,应当按照清理保护方案分区、分类进行。清理出的遇难者遗体处理,应当尊重当地少数民族传统习惯;清理出的财物,应当对其种类、特征、数量、清理时间、地点等情况详细登记造册,妥善保存。有条件的,可以通知遇难者家属和所有权人到场。
对清理出的废弃危险化学品和其他废弃物、残留物,应当实行分类处理,并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第四十一条 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做好地震灾区的动物疫情防控工作。对清理出的动物尸体,应当采取消毒、销毁等无害化处理措施,防止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
第四十二条 对现场清理过程中拆除或者拆解的废旧建筑材料以及过渡安置期结束后不再使用的活动板房等,能回收利用的,应当回收利用。
第四十三条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应当统筹安排交通、铁路、通信、供水、供电、住房、学校、医院、社会福利、文化、广播电视、金融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城镇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应当统筹安排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其他设施,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时序。
乡村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应当尊重农民意愿,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以群众自建为主,政府补助、社会帮扶、对口支援,因地制宜,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保护耕地。
地震灾区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村民住宅建设的选址予以指导,并提供能够符合当地实际的多种村民住宅设计图,供村民选择。村民住宅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体现原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
第四十四条 经批准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可以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先行安排使用土地,实行边建设边报批,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用地手续。对因地震灾害毁损的耕地、农田道路、抢险救灾应急用地、过渡性安置用地、废弃的城镇、村庄和工矿旧址,应当依法进行土地整理和复垦,并治理地质灾害。
第四十五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对地震灾区地震动参数、抗震设防要求、工程建设标准进行复审;确有必要修订的,应当及时组织修订。
地震灾区的抗震设防要求和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应当根据修订后的地震灾区地震动参数,进行相应修订。
第四十六条 对地震灾区尚可使用的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应当按照地震灾区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采取加固、改造等措施。
第四十七条 地震灾后重建工程的选址,应当符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抗震设防、防灾减灾要求,避开地震活动断层、生态脆弱地区、可能发生重大灾害的区域和传染病自然疫源地。
第四十八条 设计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抗震设计,并对抗震设计的质量以及出具的施工图的准确性负责。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施工,并对施工质量负责。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选用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
工程监理单位应当依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并对施工质量承担监理责任。
第四十九条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进行竣工验收时,应当重点对工程是否符合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查验;对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不得出具竣工验收报告。
第五十条 对学校、医院、体育场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商场、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的公共服务设施,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增强抗震设防能力。
第五十一条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涉及文物保护、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地震遗址、遗迹保护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五十二条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货物、工程和服务的政府采购活动,应当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资金筹集与政策扶持
第五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通过政府投入、对口支援、社会募集、市场运作等方式筹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
第五十四条 国家根据地震的强度和损失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建立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专项用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由预算资金以及其他财政资金构成。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筹集使用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
第五十五条 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捐赠款物。捐赠款物的使用应当尊重捐赠人的意愿,并纳入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为受赠人的,应当将捐赠款物用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公益性社会团体、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作为受赠人的,应当公开接受捐赠的情况和受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接受政府有关部门、捐赠人和社会的监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公益性社会团体、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应当向捐赠人出具由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捐赠票据。
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提供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物资和人员服务以及安排实施的多双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等,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六条 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投资地震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恢复重建。
第五十七条 国家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依法实行税收优惠。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国务院税务部门制定。
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期间,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实施地方税收优惠措施。
第五十八条 地震灾区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可以适当减免。具体办法由有关主管部门制定。
第五十九条 国家向地震灾区的房屋贷款和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贷款、工业和服务业恢复生产经营贷款、农业恢复生产贷款等提供财政贴息。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制定。
第六十条 国家在安排建设资金时,应当优先考虑地震灾区的交通、铁路、能源、农业、水利、通信、金融、市政公用、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电视、防灾减灾、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关系国家安全的重点工程设施建设。
测绘、气象、地震、水文等设施因地震遭受破坏的,地震灾区的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紧急措施,组织力量修复,确保正常运行。
第六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受灾群众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鼓励企业、事业单位优先吸纳符合条件的受灾群众就业;可以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组织受灾群众参加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第六十二条 地震灾区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其监护人因地震灾害死亡或者丧失劳动能力或者因地震灾害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由国家给予生活费补贴;地震灾区的其他学生,其父母因地震灾害死亡或者丧失劳动能力或者因地震灾害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在同等情况下其所在的学校可以优先将其纳入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予以资助。
第六十三条 非地震灾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当地人民政府的安排,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支持地震灾区恢复重建。
国家鼓励非地震灾区的企业、事业单位通过援建等多种形式支持地震灾区恢复重建。
第六十四条 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需要办理行政审批手续的事项,有审批权的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方便群众、简化手续、提高效率的原则,依法及时予以办理。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六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以及产品质量的监督。
第六十六条 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在确定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物资分配方案、房屋分配方案前,应当先行调查,经民主评议后予以公布。
第六十七条 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公布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物资的来源、数量、发放和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第六十八条 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的拨付和使用的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电力、铁路、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开展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监督检查。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组织开展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建设项目的稽察。
第六十九条 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物资的筹集、分配、拨付、使用和效果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定期公布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物资使用情况,并在审计结束后公布最终的审计结果。
第七十条 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对建设项目以及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物资的筹集、分配、拨付、使用情况登记造册,建立、健全档案,并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结束后,及时向建设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移交档案。
第七十一条 监察机关应当加强对参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国家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监察。
第七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的违法违纪行为,都有权进行举报。
接到举报的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应当立即调查,依法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实名举报的,应当将处理结果反馈举报人。社会影响较大的违法违纪行为,处理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三条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政府部门侵占、截留、挪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或者物资的,由财政部门、审计机关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责令改正,追回被侵占、截留、挪用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或者物资,没收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按照人事管理权限依法给予降级、撤职直至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四条 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拖欠施工单位工程款,或者明示、暗示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违反抗震设防要求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降低建设工程质量,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按照人事管理权限依法给予降级、撤职直至开除的处分。
第七十五条 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位,降低建设工程质量,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七十六条 对毁损严重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其他建设工程,在调查评估中经鉴定确认工程质量存在重大问题,构成犯罪的,对负有责任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涉嫌行贿、受贿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七条 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扰乱社会公共秩序,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第七十八条 国家工作人员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七十九条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的其他有关法律的适用和有关政策,由国务院依法另行制定,或者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做出规定。
第八十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26号)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已经2008年6月4日国务院第1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总理
温家宝 二○○八年六月八日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积极、稳妥恢复灾区群众正常的生活、生产、学习、工作条件,促进灾区经济社会的恢复和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自力更生、国家支持、社会帮扶的方针。
第三条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受灾地区自力更生、生产自救与国家支持、对口支援相结合;
(二)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三)就地恢复重建与异地新建相结合;
(四)确保质量与注重效率相结合;
(五)立足当前与兼顾长远相结合;
(六)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相结合。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必要时成立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协调机构,组织协调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共同做好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第五条 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物资,开展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国家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给予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和金融扶持,并积极提供物资、技术和人力等方面的支持。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积极参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支持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材料。
国家接受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提供的符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需要的援助。
1页
第六条 对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章 过渡性安置
第七条 对地震灾区的受灾群众进行过渡性安置,应当根据地震灾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就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投亲靠友、自行安置相结合的方式。
政府对投亲靠友和采取其他方式自行安置的受灾群众给予适当补助。具体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第八条 过渡性安置地点应当选在交通条件便利、方便受灾群众恢复生产和生活的区域,并避开地震活动断层和可能发生洪灾、山体滑坡和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雷击等灾害的区域以及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工厂、仓库。
实施过渡性安置应当占用废弃地、空旷地,尽量不占用或者少占用农田,并避免对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及生态脆弱区域造成破坏。
第九条 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条件,因地制宜,为灾区群众安排临时住所。临时住所可以采用帐篷、篷布房,有条件的也可以采用简易住房、活动板房。安排临时住所确实存在困难的,可以将学校操场和经安全鉴定的体育场馆等作为临时避难场所。
国家鼓励地震灾区农村居民自行筹建符合安全要求的临时住所,并予以补助。具体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条 用于过渡性安置的物资应当保证质量安全。生产单位应当确保帐篷、篷布房的产品质量。建设单位、生产单位应当采用质量合格的建筑材料,确保简易住房、活动板房的安全质量和抗震性能。
第十一条 过渡性安置地点应当配套建设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并按比例配备学校、医疗点、集中供水点、公共卫生间、垃圾收集点、日常用品供应点、少数民族特需品供应点以及必要的文化宣传设施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
过渡性安置地点的规模应当适度,并安装必要的防雷设施和预留必要的消防应急通道,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防范火灾和雷击灾害发生。
第十二条 临时住所应当具备防火、防风、防雨等功能。
第十三条 活动板房应当优先用于重灾区和需要异地安置的受灾群众,倒塌房屋在短期内难以恢复重建的重灾户特别是遇难者家庭、孕妇、婴幼儿、孤儿、孤老、残疾人员以及学校、医疗点等公共服务设施。第十四条 临时住所、过渡性安置资金和物资的分配和使用,应当公开透明,定期公布,接受有关部门和社会监督。具体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五条 过渡性安置用地按临时用地安排,可以先行使用,事后再依法办理有关用地手续;到期未转为永久性用地的,应当复垦后交还原土地使用者。
2页
第十六条 过渡性安置地点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加强次生灾害、饮用水水质、食品卫生、疫情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环境卫生整治。使用的消毒剂、清洗剂应当符合环境保护要求,避免对土壤、水资源、环境等造成污染。
过渡性安置地点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应当加强治安管理,及时惩处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受灾群众应当在过渡性安置地点所在地的县、乡(镇)人民政府组织下,建立治安、消防联队,开展治安、消防巡查等自防自救工作。
第十七条 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受灾群众和企业开展生产自救,积极恢复生产,并做好受灾群众的心理援助工作。
第十八条 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及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组织修复毁损的农业生产设施,开展抢种抢收,提供农业生产技术指导,保障农业投入品和农业机械设备的供应。
第十九条 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优先组织供电、供水、供气等企业恢复生产,并对大型骨干企业恢复生产提供支持,为全面恢复工业、服务业生产经营提供条件。第三章 调查评估
第二十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地震灾害调查评估工作,为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提供依据。第二十一条 地震灾害调查评估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城镇和乡村受损程度和数量;
(二)人员伤亡情况,房屋破坏程度和数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工农业生产设施与商贸流通设施受损程度和数量,农用地毁损程度和数量等;
(三)需要安置人口的数量,需要救助的伤残人员数量,需要帮助的孤寡老人及未成年人的数量,需要提供的房屋数量,需要恢复重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需要恢复重建的生产设施,需要整理和复垦的农用地等;
(四)环境污染、生态损害以及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毁损等情况;
(五)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及地质灾害、地震次生灾害和隐患等情况;
(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形地貌以及河势和水文情势、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的受影响情况;
(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隐患;
(八)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需要调查评估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分工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毁损严重的水利、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其他建设工程进行工程质量和抗震性能鉴定,保存有关资料和样本,3页
并开展地震活动对相关建设工程破坏机理的调查评估,为改进建设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和工程建设标准,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十三条 地震灾害调查评估应当采用全面调查评估、实地调查评估、综合评估的方法,确保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评估结论的可靠性。
地震部门、地震监测台网应当收集、保存地震前、地震中、地震后的所有资料和信息,并建立完整的档案。开展地震灾害调查评估工作,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技术标准和要求。第二十四条 地震灾害调查评估报告应当及时上报国务院。第四章 恢复重建规划
第二十五条 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与地震灾区的省级人民政府共同组织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应当包括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农村建设规划、城乡住房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规划、市场服务体系规划、防灾减灾和生态修复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专项规划。
第二十六条 地震灾区的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在省级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实施规划。
第二十七条 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应当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优先恢复重建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和公共服务设施;尊重科学、尊重自然,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统筹兼顾,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主体功能区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并坚持统一部署、分工负责,区分缓急、突出重点,相互衔接、上下协调,规范有序、依法推进的原则。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标准。
第二十八条 地震灾后调查评估获得的地质、勘察、测绘、水文、环境等基础资料,应当作为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依据。
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地震地质、地震活动特性的研究成果和地震烈度分布情况,对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复核,为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进行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提供依据。
第二十九条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应当包括地震灾害状况和区域分析,恢复重建原则和目标,恢复重建区域范围,恢复重建空间布局,恢复重建任务和政策措施,有科学价值的地震遗址、遗迹保护,受损文物和具有历史价值与少数民族特色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修复,实施步骤和阶段等主要内容。
4页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应当重点对城镇和乡村的布局、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业生产设施建设、工业生产设施建设、防灾减灾和生态环境以及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土地整理和复垦等做出安排。
第三十条 地震灾区的中央所属企业生产、生活等设施的恢复重建,纳入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统筹安排。第三十一条 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应当吸收有关部门、专家参加,并充分听取地震灾区受灾群众的意见;重大事项应当组织有关方面专家进行专题论证。
第三十二条 地震灾区内的城镇和乡村完全毁损,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者人口规模超出环境承载能力,需要异地新建的,重新选址时,应当避开地震活动断层或者生态脆弱和可能发生洪灾、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的区域以及传染病自然疫源地。
地震灾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对新址进行论证,听取公众意见,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三条 国务院批准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是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基本依据,应当及时公布。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公布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所依据的基础资料修改、其他客观条件发生变化需要修改的,或者因恢复重建工作需要修改的,由规划组织编制机关提出修改意见,报国务院批准。第五章 恢复重建的实施
第三十四条 地震灾区的省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支持、协助、指导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工作。
城镇恢复重建应当充分考虑原有城市、镇总体规划,注重体现原有少数民族建筑风格,合理确定城镇的建设规模和标准,并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第三十五条 发展改革部门具体负责灾后恢复重建的统筹规划、政策建议、投资计划、组织协调和重大建设项目的安排。
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提出资金安排和政策建议,并具体负责灾后恢复重建财政资金的拨付和管理。交通运输、水利、铁路、电力、通信、广播影视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具体组织实施有关基础设施的灾后恢复重建。
建设部门具体组织实施房屋和市政公用设施的灾后恢复重建。
民政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受灾群众的临时基本生活保障、生活困难救助、农村毁损房屋恢复重建补助、社会福利设施恢复重建以及对孤儿、孤老、残疾人员的安置、补助、心理援助和伤残康复。
5页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广播影视、体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商务、工商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具体组织实施公共服务设施的灾后恢复重建、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治、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重要生活必需品供应以及维护市场秩序。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应当加强对有关问题的专题研究,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商务、工业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具体组织实施动物疫情监测、农业生产设施恢复重建和农业生产条件恢复,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用地安排、土地整理和复垦、地质灾害防治,商贸流通、工业生产设施等恢复重建。
环保、林业、民政、水利、科技、安全生产、地震、气象、测绘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具体负责生态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的技术保障及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
中国人民银行和银行、证券、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按照职责分工,具体负责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金融支持和服务政策的制定与落实。
公安部门具体负责维护和稳定地震灾区社会秩序。
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组织实施进口恢复重建物资、境外捐赠物资的验放、检验检疫。
外交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调开展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涉外工作。
第三十六条 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文物等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地震废墟进行现场调查,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科学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地震遗址、遗迹划定范围,建立地震遗址博物馆。
第三十七条 地震灾区的省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民族事务、建设、环保、地震、文物等部门和专家,根据地震灾害调查评估结果,制定清理保护方案,明确地震遗址、遗迹和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具有历史价值与少数民族特色的建筑物、构筑物等保护对象及其区域范围,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第三十八条 地震灾害现场的清理保护,应当在确定无人类生命迹象和无重大疫情的情况下,按照统一组织、科学规划、统筹兼顾、注重保护的原则实施。发现地震灾害现场有人类生命迹象的,应当立即实施救援。第三十九条 对清理保护方案确定的地震遗址、遗迹应当在保护范围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抢救、收集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技术资料和实物资料,并在不影响整体风貌的情况下,对有倒塌危险的建筑物、构筑物进行必要的加固,对废墟中有毒、有害的废弃物、残留物进行必要的清理。
对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实施原址保护。对尚可保留的不可移动文物和具有历史价值与少数民族特色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历史建筑,应当采取加固等保护措施;对无法保留但将来可能恢复重建的,应当收集整理影像资料。
6页
对馆藏文物、民间收藏文物等可移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应当及时抢救、整理、登记,并将清理出的可移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运送到安全地点妥善保管。
第四十条 对地震灾害现场的清理,应当按照清理保护方案分区、分类进行。清理出的遇难者遗体处理,应当尊重当地少数民族传统习惯;清理出的财物,应当对其种类、特征、数量、清理时间、地点等情况详细登记造册,妥善保存。有条件的,可以通知遇难者家属和所有权人到场。
对清理出的废弃危险化学品和其他废弃物、残留物,应当实行分类处理,并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第四十一条 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做好地震灾区的动物疫情防控工作。对清理出的动物尸体,应当采取消毒、销毁等无害化处理措施,防止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
第四十二条 对现场清理过程中拆除或者拆解的废旧建筑材料以及过渡安置期结束后不再使用的活动板房等,能回收利用的,应当回收利用。
第四十三条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应当统筹安排交通、铁路、通信、供水、供电、住房、学校、医院、社会福利、文化、广播电视、金融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城镇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应当统筹安排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其他设施,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时序。
乡村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应当尊重农民意愿,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以群众自建为主,政府补助、社会帮扶、对口支援,因地制宜,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保护耕地。
地震灾区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村民住宅建设的选址予以指导,并提供能够符合当地实际的多种村民住宅设计图,供村民选择。村民住宅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体现原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
第四十四条 经批准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可以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先行安排使用土地,实行边建设边报批,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用地手续。对因地震灾害毁损的耕地、农田道路、抢险救灾应急用地、过渡性安置用地、废弃的城镇、村庄和工矿旧址,应当依法进行土地整理和复垦,并治理地质灾害。
第四十五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对地震灾区地震动参数、抗震设防要求、工程建设标准进行复审;确有必要修订的,应当及时组织修订。
地震灾区的抗震设防要求和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应当根据修订后的地震灾区地震动参数,进行相应修订。第四十六条 对地震灾区尚可使用的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应当按照地震灾区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采取加固、改造等措施。
第四十七条 地震灾后重建工程的选址,应当符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抗震设防、防灾减灾要求,避开地震活动断层、生态脆弱地区、可能发生重大灾害的区域和传染病自然疫源地。
7页
第四十八条 设计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抗震设计,并对抗震设计的质量以及出具的施工图的准确性负责。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施工,并对施工质量负责。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选用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
工程监理单位应当依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并对施工质量承担监理责任。第四十九条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进行竣工验收时,应当重点对工程是否符合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查验;对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不得出具竣工验收报告。
第五十条 对学校、医院、体育场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商场、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的公共服务设施,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增强抗震设防能力。
【2009.78】依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对()等工程,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
A学校
B.文化馆
C.工业厂房
D.医院
E.商场 答案:ABDE 第五十一条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涉及文物保护、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地震遗址、遗迹保护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五十二条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货物、工程和服务的政府采购活动,应当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执行。第六章 资金筹集与政策扶持
第五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通过政府投入、对口支援、社会募集、市场运作等方式筹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
第五十四条 国家根据地震的强度和损失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建立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专项用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由预算资金以及其他财政资金构成。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筹集使用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
第五十五条 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捐赠款物。捐赠款物的使用应当尊重捐赠人的意愿,并纳入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为受赠人的,应当将捐赠款物用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公益性社会团体、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作为受赠人的,应当公开接受捐赠的情况和受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接受政府有关部门、捐赠人和社会的监督。
8页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公益性社会团体、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应当向捐赠人出具由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捐赠票据。
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提供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物资和人员服务以及安排实施的多双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等,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六条 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投资地震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恢复重建。第五十七条 国家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依法实行税收优惠。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国务院税务部门制定。
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期间,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实施地方税收优惠措施。
第五十八条 地震灾区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可以适当减免。具体办法由有关主管部门制定。
第五十九条 国家向地震灾区的房屋贷款和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贷款、工业和服务业恢复生产经营贷款、农业恢复生产贷款等提供财政贴息。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制定。
第六十条 国家在安排建设资金时,应当优先考虑地震灾区的交通、铁路、能源、农业、水利、通信、金融、市政公用、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电视、防灾减灾、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关系国家安全的重点工程设施建设。
测绘、气象、地震、水文等设施因地震遭受破坏的,地震灾区的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紧急措施,组织力量修复,确保正常运行。
第六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受灾群众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鼓励企业、事业单位优先吸纳符合条件的受灾群众就业;可以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组织受灾群众参加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第六十二条 地震灾区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其监护人因地震灾害死亡或者丧失劳动能力或者因地震灾害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由国家给予生活费补贴;地震灾区的其他学生,其父母因地震灾害死亡或者丧失劳动能力或者因地震灾害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在同等情况下其所在的学校可以优先将其纳入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予以资助。
第六十三条 非地震灾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当地人民政府的安排,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支持地震灾区恢复重建。
国家鼓励非地震灾区的企业、事业单位通过援建等多种形式支持地震灾区恢复重建。
第六十四条 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需要办理行政审批手续的事项,有审批权的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方便群众、简化手续、提高效率的原则,依法及时予以办理。第七章 监督管理
9页
第六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监督检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以及产品质量的监督。第六十六条 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在确定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物资分配方案、房屋分配方案前,应当先行调查,经民主评议后予以公布。
第六十七条 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公布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物资的来源、数量、发放和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第六十八条 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的拨付和使用的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电力、铁路、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开展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监督检查。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组织开展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建设项目的稽察。第六十九条 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物资的筹集、分配、拨付、使用和效果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定期公布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物资使用情况,并在审计结束后公布最终的审计结果。第七十条 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对建设项目以及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物资的筹集、分配、拨付、使用情况登记造册,建立、健全档案,并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结束后,及时向建设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移交档案。
第七十一条 监察机关应当加强对参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国家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监察。
第七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的违法违纪行为,都有权进行举报。
接到举报的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应当立即调查,依法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实名举报的,应当将处理结果反馈举报人。社会影响较大的违法违纪行为,处理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布。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三条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政府部门侵占、截留、挪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或者物资的,由财政部门、审计机关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责令改正,追回被侵占、截留、挪用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或者物资,没收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按照人事管理权限依法给予降级、撤职直至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七十四条 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拖欠施工单位工程款,或者明示、暗示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违反抗震设防要求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降低建设工程质量,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按照人事管理权限依法给予降级、撤职直至开除的处分。
10页
第七十五条 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位,降低建设工程质量,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七十六条 对毁损严重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其他建设工程,在调查评估中经鉴定确认工程质量存在重大问题,构成犯罪的,对负有责任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涉嫌行贿、受贿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七条 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扰乱社会公共秩序,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第七十八条 国家工作人员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九章 附 则
第七十九条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的其他有关法律的适用和有关政策,由国务院依法另行制定,或者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做出规定。第八十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例题:以下叙述正确的有()。
A.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施工,并对施工质量负责。B.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选用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
C.工程监理单位应当依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并对施工质量承担监理责任。D.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进行竣工验收时,应当重点对工程是否符合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查验;对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不得出具竣工验收报告。
E.对学校、医院、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的公共服务设施,应当按照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增强抗震设防能力。答案:ABCD 解析: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第五十条。
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30号
11页
《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已经2008年7月23日国务院第1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总理 温家宝 二○○八年八月一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民用建筑节能管理,降低民用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民用建筑节能,是指在保证民用建筑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其使用过程中能源消耗的活动。
本条例所称民用建筑,是指居住建筑、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商业、服务业、教育、卫生等其他公共建筑。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民用建筑节能工作的领导,积极培育民用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健全民用建筑节能服务体系,推动民用建筑节能技术的开发应用,做好民用建筑节能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第四条 国家鼓励和扶持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采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具备太阳能利用条件的地区,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扶持单位、个人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照明系统、供热系统、采暖制冷系统等太阳能利用系统。
第五条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民用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民用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以及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民用建筑节能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在国家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指导下,编制全国民用建筑节能规划,并与相关规划相衔接。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民用建筑节能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 国家建立健全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国家民用建筑节能标准由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并依照法定程序发布。
国家鼓励制定、采用优于国家民用建筑节能标准的地方民用建筑节能标准。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安排民用建筑节能资金,用于支持民用建筑节能的科学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既有建筑围护结构和供热系统的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以及民用建筑节能示范工程、节能项目的推广。
12页
政府引导金融机构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以及民用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等项目提供支持。民用建筑节能项目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第九条 国家积极推进供热体制改革,完善供热价格形成机制,鼓励发展集中供热,逐步实行按照用热量收费制度。
第十条 对在民用建筑节能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章 新建建筑节能
第十一条 国家推广使用民用建筑节能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限制使用或者禁止使用能源消耗高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国务院节能工作主管部门、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公布并及时更新推广使用、限制使用、禁止使用目录。
国家限制进口或者禁止进口能源消耗高的技术、材料和设备。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不得在建筑活动中使用列入禁止使用目录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第十二条 编制城市详细规划、镇详细规划,应当按照民用建筑节能的要求,确定建筑的布局、形状和朝向。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对民用建筑进行规划审查,应当就设计方案是否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征求同级建设主管部门的意见;建设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征求意见材料之日起10日内提出意见。征求意见时间不计算在规划许可的期限内。
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不得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十三条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应当按照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审查;经审查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第十四条 建设单位不得明示或者暗示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违反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施工,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施工单位使用不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的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门窗、采暖制冷系统和照明设备。
按照合同约定由建设单位采购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门窗、采暖制冷系统和照明设备的,建设单位应当保证其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
第十五条 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及其注册执业人员,应当按照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施工、监理。
第十六条 施工单位应当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门窗、采暖制冷系统和照明设备进行查验;不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的,不得使用。
13页
工程监理单位发现施工单位不按照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施工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改正;施工单位拒不改正的,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及时报告建设单位,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墙体、屋面的保温工程施工时,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工程监理规范的要求,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实施监理。
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门窗、采暖制冷系统和照明设备不得在建筑上使用或者安装,施工单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第十七条 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应当对民用建筑是否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进行查验;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不得出具竣工验收合格报告。
第十八条 实行集中供热的建筑应当安装供热系统调控装置、用热计量装置和室内温度调控装置;公共建筑还应当安装用电分项计量装置。居住建筑安装的用热计量装置应当满足分户计量的要求。计量装置应当依法检定合格。
第十九条 建筑的公共走廊、楼梯等部位,应当安装、使用节能灯具和电气控制装置。
第二十条 对具备可再生能源利用条件的建筑,建设单位应当选择合适的可再生能源,用于采暖、制冷、照明和热水供应等;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有关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标准进行设计。建设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应当与建筑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第二十一条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所有权人应当对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测评和标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测评结果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应当安装、使用节能设备。
本条例所称大型公共建筑,是指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
第二十二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商品房,应当向购买人明示所售商品房的能源消耗指标、节能措施和保护要求、保温工程保修期等信息,并在商品房买卖合同和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中载明。第二十三条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保温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为5年。保温工程的保修期,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
保温工程在保修范围和保修期内发生质量问题的,施工单位应当履行保修义务,并对造成的损失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章 既有建筑节能
第二十四条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地理气候条件等实际情况,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分类改造。
14页
本条例所称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是指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既有建筑的围护结构、供热系统、采暖制冷系统、照明设备和热水供应设施等实施节能改造的活动。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既有建筑的建设年代、结构形式、用能系统、能源消耗指标、寿命周期等组织调查统计和分析,制定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计划,明确节能改造的目标、范围和要求,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中央国家机关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由有关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制定节能改造计划,并组织实施。第二十六条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应当制定节能改造方案,经充分论证,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审批手续方可进行。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单位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以节能改造的名义对前款规定的既有建筑进行扩建、改建。
第二十七条 居住建筑和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公共建筑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在尊重建筑所有权人意愿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扩建、改建,逐步实施节能改造。
第二十八条 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应当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优先采用遮阳、改善通风等低成本改造措施。
既有建筑围护结构的改造和供热系统的改造,应当同步进行。
第二十九条 对实行集中供热的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应当安装供热系统调控装置和用热计量装置;对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还应当安装室内温度调控装置和用电分项计量装置。
第三十条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的节能改造费用,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居住建筑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公益事业使用的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费用,由政府、建筑所有权人共同负担。
国家鼓励社会资金投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第四章 建筑用能系统运行节能
第三十一条 建筑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应当保证建筑用能系统的正常运行,不得人为损坏建筑围护结构和用能系统。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应当建立健全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对建筑用能系统进行监测、维护,并定期将分项用电量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节能工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建设主管部门确定本行政区域内公共建筑重点用电单位及其用电限额。
15页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公共建筑用电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和评价分析。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采暖、制冷、照明的能源消耗情况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公共建筑的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应当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的调查统计工作予以配合。
第三十三条 供热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供热单位应当改进技术装备,实施计量管理,并对供热系统进行监测、维护,提高供热系统的效率,保证供热系统的运行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供热单位的能源消耗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并制定供热单位能源消耗指标;对超过能源消耗指标的,应当要求供热单位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监督实施。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设计方案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民用建筑项目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
(二)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设计方案出具合格意见的;
(三)对施工图设计文件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民用建筑项目颁发施工许可证的;
(四)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单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以节能改造的名义对既有建筑进行扩建、改建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明示或者暗示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违反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施工的;
(二)明示或者暗示施工单位使用不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的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门窗、采暖制冷系统和照明设备的;
(三)采购不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的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门窗、采暖制冷系统和照明设备的;
(四)使用列入禁止使用目录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的。
16页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单位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民用建筑项目出具竣工验收合格报告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民用建筑项目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设计单位未按照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或者使用列入禁止使用目录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颁发资质证书的部门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施工单位未按照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进行施工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民用建筑项目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颁发资质证书的部门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施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颁发资质证书的部门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未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门窗、采暖制冷系统和照明设备进行查验的;
(二)使用不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的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门窗、采暖制冷系统和照明设备的;
(三)使用列入禁止使用目录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的。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工程监理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颁发资质证书的部门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未按照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的;
(二)墙体、屋面的保温工程施工时,未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实施监理的。
对不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的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门窗、采暖制冷系统和照明设备,按照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签字的,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十七条的规定处罚。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商品房,未向购买人明示所售商品房的能源消耗指标、节能措施和保护要求、保温工程保修期等信息,或者向购买人明示的所售商品房能源消耗指标与实际能源消耗不符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交付使用的房屋销售总额2%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颁发资质证书的部门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17页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注册执业人员未执行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执业3个月以上1年以下;情节严重的,由颁发资格证书的部门吊销执业资格证书,5年内不予注册。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 本条例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例:建设单位不得明示或者暗示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违反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施工,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施工单位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门窗、采暖制冷系统和照明设备。
A.业主要求 B.合同约定 C.施工图设计文件 D.强制性标准规定
答案:C 解析:《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第十四条 建设单位不得明示或者暗示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违反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施工,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施工单位使用不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的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门窗、采暖制冷系统和照明设备。
按照合同约定由建设单位采购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门窗、采暖制冷系统和照明设备的,建设单位应当保证其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
18页
第五篇:汶川地震灾后公路恢复重建技术指南(不全)
交通运输部发汶川地震灾后公路恢复重建技术指南
2008年09月16日08:43
中新网9月16日电 据交通运输部网站消息,近日,交通运输部公布《汶川地震灾后公路恢复重建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地震后公路工程的恢复重建原则、抗震设防标准和技术要求,以及公路震害的检测评估、处置措施等提出指导意见。
《指南》要求公路恢复工程原则上执行原技术标准,重建工程执行新的抗震设防标准。
以恢复原有公路使用功能和抗震减灾水平为主
据介绍,地震灾区公路恢复重建项目包括公路恢复工程和公路重建工程。
恢复重建工程的原则是: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重点整治、分步实施;充分利用原有工程,恢复为主、重建为辅;以恢复原有公路使用功能和抗震减灾水平为主,适当提高公路抗震减灾能力;恢复重建方案的选择应因地制宜、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灵活采用技术指标;重视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倡导采用节能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重要桥梁等构造物加固可适当提高抗震减灾能力
针对公路恢复工程和重建工程的不同特点,《指南》对工程技术标准和抗震设防标准提出具体技术要求。
恢复工程以恢复原有工程安全、通行能力、服务水平等使用功能为主,原则上执行原技术标准,经技术经济论证后,也可适当降低或提高技术标准。在抗震设防方面原则上执行原标准,但根据工程的作用、定位、技术及造价等因素,经论证,可按照新的抗震设防标准进行修复加固;或增加抗震设防措施,达到提高抗震减灾能力的目标。在具体技术要求中,《指南》特别提到对重要桥梁等构造物加固,可采取措施适当提高抗震减灾能力。
重建工程执行现行技术标准和要求
公路重建工程执行现行技术标准和有关技术要求,同时执行新的抗震设防标准。公路在建工程中已完工工程的震害修复加固按公路恢复工程的要求执行;无法恢复的损坏工程和已批准但尚未实施的工程按新的抗震设防标准执行;已部分实施的工程,若按新的抗震设防标
准执行存在较大的技术困难、投资增加较多,经论证可维持原抗震设防标准。具有抗震救灾功能的“生命线”工程应执行新的抗震设防标准。
重建公路按路网规划要求确定等级
《指南》还对重建工程提出四点具体技术要求。
一是受地震破坏需改线的路段及需拆除重建的构造物,原则上应按路网规划要求的公路等级确定技术标准。局部路段及构造物重建,一般应与原路技术标准保持一致,即公路等级、设计速度、路基宽度、构造物净空尺寸等技术指标与原主体工程一致。设计要求及抗震设防标准,应按现行的标准、规范执行。
二是在选择路线、桥位和隧址时,应根据区域地质构造、地震活动性和场地地震基本烈度等资料,加强地质调查和勘察,对设计方案的安全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进行综合评价。
三是路线布设应适应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按照减轻震害和便于修复(抢修)的原则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四是对大型地质灾害路段,尽量寻求可能的绕避方案。当条件限制,恢复重建路线位于对抗震不利地段时,应进行综合比选,选择合理的方案。
明确工作程序和方案选择要点
《指南》规定,恢复重建工程要在对公路震害进行初步调查的基础上,经过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研究确定恢复或重建方案。恢复工程应按照检测、评估、设计的技术程序开展工作;重建工程应按照公路基本建设项目工作程序的相关要求开展工作。
对工程项目方案的选择,《指南》要求通过调查评估、分段研究来确定。具体路段应综合考虑所有工点恢复或重建方案,按照因地制宜、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安全的原则研究确定。为此,《指南》按路基、桥梁、隧道三大项,逐一列出了应采用重建方案的各种情况,并明确其余情况采用恢复方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