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微课新界定
[转载]微课新界定:从技术开发迈向有效设计 ——访华南师范大学胡小勇教授
原文地址:微课新界定:从技术开发迈向有效设计 ——访华南师范大学胡小勇教授和佛山教育局胡铁生老师作者:信息化教学创新
本访谈已发表于《数字教育》杂志2015年第4期P56页,可参照阅读。编者按:近几年来,微课成为教育领域中的“大事件”,几乎出现了“全民微课”的现象。怎样理解和定位微课的特征,怎样理性认识微课的作用,怎样超越微课的技术开发,迈向微课有效设计的新境界?本刊特邀访谈了胡小勇教授和胡铁生老师,为我们介绍微课浪潮之中的新思考。
胡小勇: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宾州州立大学(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访问学者,是国内最早提出建设“基于知识点的优质微课例”(2008)的学者之一。对微课设计和翻转课堂有深入研究,结合国外考察和中国国情研发了《走进新课堂:翻转教学的五把金钥匙》、《微观世界:微课开发与教学应用》等成果。
胡铁生:微课创始人、中学正高级教师、广东省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教师培养对象。2012年,主持全国重点课题《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研究成果《中小学微课的区域开发实践与创新应用》,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一、新界定的缘由
1.记者:胡小勇教授、胡铁生老师,两位好!微课近几年发展迅速,你们为什么在此时要对它的内涵进行新界定呢?
胡老师:我在2011年提出了“微课”的概念。当时,我是从有效利用区域教育资源的角度,提出了要建设“微课”,也详细探讨了它的内涵和特征 [1]。确实,作为一种全新的资源形态和建设模式,微课“短小精悍”,让人面目一新,实用好用。因为“参与性强”、“技术门槛低”、“易制作生成”,微课发展迅猛,甚至形成了“全民微课”的壮观景象。但是,随着微课数量的急剧增长,越来越多的一线老师对它的认识和理解存在着偏差,并出现了微课资源的内容构成随意、实用性低效等现象。这阻碍了微课的良性发展。“微课发展太快,来不及定义”,确实就是这种现象的真实写照。所以,我们认为是时候梳理一次它的内涵了。
胡教授:2007年,我在主持一项国家级课题《区域性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机制与推广策略研究》,注意到当时的课例视频大多都是以一堂课的粒度单位来开发的。这种课例资源时间长、成本高、实用性差。于是,在《区域性优质课例视频资源门户的建设框架研究》[2]中,我提出了建设“以知识点为粒度单位”的微课例,同时分析了它的建设路线和应用途径。然而在当时,一个原因是由于这种提法缺乏传播力,另一个更深层的原因是当时在常态下录制教学微视频的技术手段还比较复杂,建设“基于知识点的微课例”的提法,没有得到大范围的关注。现在,微课火热。热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问题、新亮点,值得思考。比如,现在不只是中小学,包括职校、高校、幼儿园、企业等都加入到了微课大军之中。在这种背景下,“基于知识点设计微课”的说法有些局限。又如,目前国内出现了微课“重技术,轻设计、弱应用、缺创新”的现象。综合这些,我和胡铁生老师共同研讨和征询了很多意见,提出“微课,是以教学微视频为核心载体,基于一个学科知能点(如知识点、技能点、情感点等)或结合某个教学要素和环节(如目标、导入、活动、评价等),精心设计和开发的微型优质学习资源(胡小勇&胡铁生,2014)。”这个新界定,不是一个标准定义,而是为了在这个时期更好地促进微课的良性发展。
二、多角度解读
2.记者:请问您两位是如何理解“微课,是以教学微视频为核心载体”的? 胡教授:从媒体特点上来看,微视频比其它媒体更直观、更生动有趣,进度自定、还能反复浏览。因为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的不同,学生在掌握同样学习材料时所花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从学习者视觉驻留的规律和认知特上来看,教学微视频短小精悍,能更突出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更精炼,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网络时代信息碎片化的环境下,微视频能满足学习者在各种智能终端,如电脑、手机、电子书包等随时随地展开学习的需求。现在,大量移动终端的普及,更为以教学微视频为核心载体的微课,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基础。
胡老师:微视频的教学应用,突破了媒体信息呈现单一的不足,也能实现与传统教学模式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微视频中包含丰富的画面、文字、动画和声音等视听信息,视频影像又具有时序性与丰富的信息内涵,能有声有色地传递信息,不仅提供更多的学习内容,而且能形象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和思考。微视频是教师把书本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经过重新设计、在微课件的辅助下由老师按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识基础经过精练的讲授、分析、演示等教学活动而形成的。这与单一呆板的教科书和作业本相比,微视频中除了有教材上的知识重点难点内容,更融入了老师的经验、智慧和情感,从而使得微视频中比文本教程更适合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微视频在微课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它能解决传统课堂教学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微课,是以教学微视频为核心载体的”。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微视频是微课中传递信息的唯一载体。视频与其它媒体素材之间是可以良好融合、互为补充的。
3.记者:刚才胡教授提到“基于知识点设计微课”的说法有些局限。为什么在新的界定中,微课是基于一个学科“知能点”,而不是说“知识点”呢? 胡教授:从当前微课发展来看,在中小学领域,它的选题定位多偏向基于知识点。但是,我们关注到高校、职校、企业、幼儿园等领域也融入到微课热潮中了。它们不限于或不那么像中小学一样只重视“知识点”。例如职业技术院校喜欢关注“技能点”;幼儿园不用操心考试的事,更多关注“情感点”。所以,我们用“知能点”的提法,是表示微课的选题可以同时关注知识、技能、情感、思维等,这是对现在常见微课解释的内涵扩充。微课的作用,不限于传授教材的知识点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培养意志品格、情感熏陶、促进问题解决。胡老师:微课之微,首先就是要着力于一个“点”。这要求老师们在制作微课时,要把内容进行聚焦、整合、深加工。其次,原来的微课设计更多倾向把学习知识与技能习得分开来设计和应用,但事实上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知识与能力不能严格划分。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会有技能的获得与提升,而技能的掌握与应用过程中,也会有新知识的学习或对原有知识的回忆掌握。当然,微课学科“知能点”概念的提出,更重要的是能有效改变当前微课建设过分强调知识讲授与被动学习的局面。教师的微课选题更宽泛、教学方式更多样化,教学手段更灵活化,才可以使微课更加关注学生的“学”的成份,从而避免微课讲授形式单一,仅注重学习内容的低级思维,而不注重高级思维的培训。
4.记者:在新界定中,提到要结合具体的教学要素和环节来设计和开发微课。能谈谈您两位对微课应用于学科实际教学中的观点吗?
胡教授:微课作为一种优质资源,其价值在于好制作、易应用。它的常见应用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支持常规课堂应用,包括微课支持的课堂导入、微课支持的课堂演练、微课支持的特定问题解决等;第二种,是用微课支持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协作学习,乃至用微课开展翻转课堂等。如果微课的课程属性很强,能够营造一个有效自治的“资源小世界” [3],把问题完全解决掉,当然是最好的。但我同时认为,并不是每个微课都一定需要用来完整解决一个问题,有些微课也可以是为了特定的某个教学环节或要素来设计和开发的,它虽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但促进了教和学、也间接促进了问题解决。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国际上更多是强调“教学微视频”的创新应用,而不是“微课”的应用。例如,如果有个微课就是专门用来做学习导入的,并且导入效果很好,那也是很棒的。所以,从有效应用于学科来看,微课在各种课堂环节,如课堂导入、故事叙述、实验演示、技能演练、知识复习、问题解决等,都能发挥自身作用的可能。
5.记者:关于微课的视频时长,一直存在讨论。您两位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胡老师:事实上,因为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应用场合及方式的多样性,使得即使是同一位老师讲授同一个知识点,微课视频的时间也有可能不一样。因此,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对微课时长有个统一的明确的“规定”。根据大量的实践经验发现,年龄越小、越低年级的学生微课时间要更短,高年级的微课可以适度延长;文科的微课视频时长普遍高于理科;75%以上的微课视频都集中在5-8分钟间,而超过8分钟的微课数量明显减少。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受知识点内容偏大、老师的讲解不精练、学生的视频驻留规律等方面的影响。所以,一般微课宜在10分钟以内。当然,对于高中年级的学生、微课教学内容不宜分割过细,而且老师通过生动、有趣、有价值的讲解,完全可以打破8分钟的界限。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胡教授:结合认知心理学和观看视频的大数据统计规律,普通人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在10分钟左右。作为一种以微视频为核心载体的学习资源,微课肯定受学生的注意力时间分配规律和视觉驻留规律的制约。我们尝试过很多次,微课的时间一般超过8分钟,学生观看视频就会开始感觉有些冗长、容易走神。对大部分学习者而言,我们建议微课时长在5至8分钟左右最为合适。也就是说,从实用主义角度来看,5到8分钟最有效,老师也基本能够在这个时间内把一个知能点讲透。但略少或略多一点儿时间,就是那个“左右”的幅度,老师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6.记者:为什么要说微课是学习资源,而不说是教学资源呢? 胡老师:首先,我们没有否定微课是教学资源。但是,我们认为微课更多是一种“学”的资源。从使用主体来看,微课不同于课例。课例是典型的“教”的资源”,课例的时间长、内容多,容量大。这种完整式的课例实录适合老师的观摩研讨,特别是对青年老师的专业成长非常有利。微课,则是一种最佳的学习资源,它“短小精悍”:学生可以短时间、短过程聚焦学习一个少而精的内容。因为其干扰少、效率高,学习价值大、移动性好,利于学习者个性化自主选择学习。优质丰富的微课可以实现传统课堂不能实现的“因材施教”、“按需学习”、“个性化学习”。从设计理念来看,微课最大的特点是其设计理念发生了很大转变:摆脱了班级课堂教学的以教为中心的设计理念,而是基于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微课从内容选题、表现方式、教学策略、实施方式、活动设计、评价体系都以学为中心:学生是否喜欢、容易学、学得懂、感兴趣。因此,我们提倡把微课定位于一种学习资源,一种数字化的可视化学习资源。学生才是微课的上帝,只有学生说好的微课,才是真正的好微课。
三、当下的问题
7.记者:您两位能否谈谈如今微课设计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胡教授:当前,微课建设存在着“重技术,轻设计”的现象。现在,已经有很多关于微课分类的提法,但大多都只是简单分类后,并没有详细研究每种分类的具体设计流程、设计策略等。这导致微课设计的泛化,没有特定聚焦、缺乏深度研究。同时,许多中小学教师仅关注技术和比赛,希望实现很“炫”的技术效果,而忽略了做出好微课的核心本质是教学设计。
胡老师:许多微课仅有“微”的外表,而无“精”的实质。教学指导理念、教学设计方法、教学活动策略、教学媒体选择甚至教学应用语言都没有作相应的调整和变化,导致这些微课既不受学生欢迎,也不能在教学中产生作用,造成了巨大的浪费。我们认为微课最大的变化,还是在于教学设计策略的变化,创意的精心的教学设计是微课的内涵与灵魂。微课的教学设计是一个新的学习领域,需要教师要有新的理念,掌握新的技巧。一般说来,微课教学设计要掌握六大原则:时间性、内容性、结构性、语言艺术化、媒体多元化、专题系列化。
8.记者:那微课在开发应用过程中,又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和现象呢? 胡教授:我认为微课开发存在“弱应用、缺创新”的不足。现在,不少老师还是因为听说微课很火,因为是在学校和教育部门的要求下,通过参与比赛来接触微课的。比赛不完全是个坏事情,在竞赛过程中花大量精力制作一些精品微课,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老师们对微课的应用价值认识不足,只追求微视频和课件的美轮美奂,这是很危险的。为了使微课的使用更加常态化,教师应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提高微课教和学的设计,即使牺牲一些展示的技术品质,我认为也是可以接受的。现在,部分地区的微课建设正在重蹈十多年前比赛做课件的覆辙。如果赛而不用、为了比赛而微课,用不了多久就会面临新一轮的微课产能过剩,造成新的金钱和精力浪费。
胡老师:第一,已有的微课数量多但质量不高。视频技术仍是制约微课发展的原因之一。录屏式微课存在画面过于简单、呈现方式单
一、场景缺少变化,后期编辑难度大等不足,学生看多了容易再现“审美疲劳”。第二,缺乏微课开发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微课建设无序化。首先是许多老师把微课的开发简化或误认是一个教学视频的制作。某些微课的开发更是无序混乱,缺乏规划和合作,重复建设多,微课没有专题化、体系化,教师、学生使用很不方便。微课的开发是个系统工程,如果没有精心准备、内容规划、系统设计、统筹考虑、分工合作、逐步推进、交流应用,则开发更多的也不能发挥作用。第三,注重微课资源实体开发,忽视微课学习管理平台建设。许多老师的微课数量多,类型多,但分散在各自己的电脑或角落里,评完奖就算结束。没有一个有效的平台收集、分类、管理、交流应用这些微课,难以产生微课的规模和聚集效应。这样使得微课的应用效益大打折扣。
四、建议和行动
9.记者:请问你们对微课的设计、开发和应用,有没有什么建议?
胡教授:微课需要从技术开发迈向有效设计,迈向创新应用。搞好有针对性的微课设计,才能提升老师们的微课质量,这也是我们这个专栏的目的所在。微课应该面向各种学和教的需求进行细化设计,分对象、分层次、分类型、分应用场景,这样才能使它们更加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
近期,我们做了许多工作,在微课从设计到开发应用方面都进行了研究,研发了《微观世界:微课开发与教学应用》、《走进新课堂:翻转教学的五把金钥匙》等成果。我们建设了一个“信息化教学创新”(http://blog.sina.com.cn/hxyhaoxingyun)的交流平台,它开辟了微课版块,将汇聚各种类型特点的典型微课资源。我们的专栏,会依托这个平台来详细介绍微课制作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乃至一线教师微课教学应用的实践案例等,欢迎大家关注它。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2] 胡小勇.区域性优质课例视频资源门户的建设框架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06:54-57.[3]胡小勇.信息化环境的“小世界”现象与学习资源设计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09,01:40-42.相关资源:【理论研讨】《区域性优质课例视频资源门户的建设框架研究》
第二篇:我对微课的界定
一、国内已有代表性界定
目前,国内已有多人对微课进行界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1.胡铁生的微课定义3.0版: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
博主观点:该定义相比1.0、2.0版,进化不少。但定义中一前一后两处“网络课程”似有不妥,因为网络课程已有明确定义,微课虽然又名“微课程”,但与通常意义的网络课程在功能定位、模块构成、开发技术等诸多方面相差太远,建议删除两处“网络课程”。如果一定要用,建议改用“在线课程”。
2.焦建利教授: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出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第4期第13-14页《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面向全国高校的“微课”在线讲座视频)
博主观点:该定义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微课的主要特征属性,即“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并且强调微课是在线教学视频。但最后一句似乎缺乏实质性内容,因为既然将微课界定为“在线教学视频”,当然是“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
3.百度百科:“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4.首届中小学微课大赛官方文件:“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
5.高校微课大赛官方文件:“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6.张一春教授:“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形式:自主学习。目的:最佳效果。设计: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形式:流媒体,可以视频,可以动画等。内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简短。本质:完整的教学活动。他总结了微课的十大特征:主持人讲授性、流媒体播放性、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精致教学设计、经典示范案例、自主学习为主、制作简便实用、配套相关材料。
7.黎加厚教授: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第4期第10-12页《微课的含义与发展》一文中,黎加厚教授给出了其培训团队在教师培训翻转课堂的项目中,根据教学论的系统观,给“微课”的定义:“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文章强调指出,微课程除了包括教师讲授教学内容的微视频,还要包括学习单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安排。微课程主要使用微视频作为记录教师教授知识技能的媒体,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教学情境的需求,采用其他方式,如音频(录音)、PPT、文本等格式的媒体,不一定局限在微视频格式。文章回顾了微课的发展历程,揭示了微课兴起、发展的时代背景,提出了微课的五大评价指标(聚焦、简要、清晰、技术、创新),并且提出了微课程设计的17条建议。
博主观点:黎加厚教授针对培训教师给出了一个简明、通俗易懂的操作性定义,所提微课五大评价指标和微课设计17条建议,实用性强。
8.吴秉健:为满足个性化学习差异的需要,以分享知识和技能为目的,师生都可以通过录制增强学习实境、实现语义互联的简短视频或动画(可附相关的学习任务清单和小测验等),而且又能成为被学习者定制和嵌入的维基(wiki)资源分享内容。吴秉健认为该定义的理念和关键词主要来源于美国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对2012-2017教育技术应用的十大趋势展望和挑战预测。(1)能被纳入维基资源目录的微课才算得上是课程资源的最大效用。正如传统出版的书,能在图书馆或书店的书架上容易被发现或找到的才最能惠及广大的读者。(解决了微课安身立命的归宿问题)。(2)微课资源和翻转学习相互依存,从诞生之日起成为了一对孪生兄弟。印验了一句话,只要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有翻转学习的需求就有微课资源的设计和开发存在。(出处:《微课定义万花筒》)吴秉健认为,微课研究的逻辑起点是个性化学习需求尚未得到当今技术和实践的足够支持。
博主观点:吴秉健老师定义的最大亮点是引入“被学习者定制”和“嵌入维基(wiki)”,以提升微课资源的最大效用。
二、我的界定(1.0版)
微课是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学习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
博主观点:该界定汲取了焦建利、胡铁生、张一春、黎加厚、百度百科和微课大赛官方文件对微课界定的合理内核。第一句阐明微课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宏观作用,第二句阐明微课的主要载体是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第三句阐明微课针对的是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并且强调微课的设计性、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数字化学习资源包等重要特征属性。虽然目前微课的主要载体是流媒体视频,但随着微课技术的发展和微课功能的扩展,微课的载体会更加丰富和多样化,因此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包”似乎更具包容性。但本界定亦有不足,例如比较学术化、不够简明、操作性和实用性不强,等等。欢迎大家斧正,谢谢!
第三篇:微课
一、“微课”的组成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1]“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三、微课的分类
1、按照课堂教学方法来分类。根据李秉德教授对我国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的分类总结,同时也为便于一线教师对微课分类的理解和实践开发的可操作性,笔者初步将 微课划分为11类,分别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如表1 所示): 表1 微课的分类及适用范围分类依据 常用教学方法 微课 类型 适用范围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 讲授法 讲授类 适用于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如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这是中小学最常见、最主要的一种微课类型。谈话法(问答法)问答类 适用于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检查知识。
启发法 启发类 适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
讨论法 讨论类 适用于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
演示法 演示类 适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或通过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
练习法 练习类 适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尤其适合工具性学科(如语文、外语、数学等)和技能性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等)。
实验法 实验类 适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识等学科的教学中,实验类微课较为常见。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表演法 表演类 适用于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戏剧化的模仿表演和再现,以达到学习交流和娱乐的目的,促进审美感受和提高学习兴趣。一般分为教师的示范表演和学生的自我表演两种。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 自主学习法 自主学习类 适用于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类
合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探究学习法 探究学习类
适用于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一节微课作品一般只对应于某一种微课类型,但也可以同时属于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微课类型的组合(如提问讲授类、合作探究类等),其分类不是唯一的,应该保留一定的开放性。同时,由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创新,微课类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2、按课堂教学主要环节(进程)来分类
微课类型可分为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其它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微课类型有:说课类、班会课类、实践课类、活动类等。
四、区域微课资源的开发 1.内容规划
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首先做好微课建设内容的整体规划,确定建设方案和进程,形成建设规范和体系,避免重复和无序开发。内容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要按照新课程标准并结合本地区使用的教材,组织教研员和一线学科专家共同确定各学科各年级的知识点谱系,在征求意见后统一发布,供学校和教师有针对性选择开发。2.平台建设
微课平台是区域性微课资源建设、共享和应用的基础,须由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开发。平台功能要在满足微课 资源日常“建设、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便于用户“应用、研究”的功能模块。形成微课建设、管理、应用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务环境。3.微课开发
微课内容开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模式一般有“征集评审式”(面向教师个人)和“项目开发式”(面向学校和机构)。区域性微课资源建设一般要经过宣传发动、技术培训、选题设计、课例拍摄、后期加工、在线报送、审核发布、评价反馈等环节,才能确保其质量。4.交流应用
交流与应用是微课建设的最终目的。通过集中展播、专家点评和共享交流等方式,向广大师生推荐、展示优秀获奖微课作品;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基于区域“微课库”的观摩、学习、评课、反思、研讨等活动,推进基于微课的校本研修和区域网上教研新模式形成。
五、微课的区域实践效应及应用前景展望
2010年11月,佛山市教育局启动了首届中小学新课程优秀微课征集评审活动,各级学校和广大教师对这种新型的资源建设和应用模式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并积极参与了此项活动。全市共征集到1700多节优质规范的教师微课参赛作品,内容覆盖了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科的教学重点、难点和特色内容,教学形式丰富,微课类型多样,充分展示了广大教师课堂教学中先进的教育理念、娴熟的课程整合能力、扎实的教学功底和个性化的教学风采。全市微课平台(图4)展播不到二个月,访问量就超过15万人次,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热捧,成为了第三届(2011年)“佛山教育博览会”上的一个亮点,佛山日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教育信息技术》杂志等众多媒体和网站纷纷予以了报道和转摘。
在网络web2.0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快速发展,与当前广泛应用的众多社会性工具软件(如博客、微博、Facebook、Youku、Tudou等)一样,微课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编辑本段 文化
微课堂一直专注于为莘莘学子提供优质课外辅导课程服务,秉持“重视引导,微处入手,快乐学习”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能,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在微课堂老师的精心辅导下,微课堂学生各科成绩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微课堂尤其专注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分析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微课堂作为知名课外辅导教育品牌,一直坚持“进步才是真理”的经营理念,微课堂视教育质量为生命,汇集了一批全国优秀一线教师,以优良师资作为质量的保证;此外,微课堂崇尚科学管理,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为企业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微课堂有志于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先锋队,以睿智创新的精神探索课内课外教育的新模式,为实现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添砖加瓦。口号: 微课堂!好成绩!
理念: 重视引导!微处入手!快乐学习!宗旨:关注孩子每一个微变化,实现梦想!课程设置
微课堂,提供最优质的课外教育辅导!
记者昨日从佛山市教育局信息网络中心获悉,该局现在推出“微课”模式,原本45分钟一节的网上公开课,被浓缩成5至8分钟,砍去冗长的前奏后奏,仅保留课堂难点热点内容,短短1个月时间内,就有老师上传“微课”作品1621份,点击率就已突破5万人次。据悉,佛山“微课”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均系首创。
该局信息网络中心胡老师介绍说,开通微课,主要是考虑到满足学生和老师自主学习的兴趣。据调查发现,在网络课堂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最佳时间是在10分钟内。因此,为迎合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佛山在全省乃至全国首创了“微课”模式,老师上传的“公开课”再不是长达40分钟的完整一节课,而是只有5至8分钟的精华内容,且在播放过程中可随时暂停。据悉,在“微课程”讲授完毕之后,还伴随提供习题、测试等供学习者加固知识点。
据统计,自4月15日开始向全市教师收集“微课”作品以来,到5月19日短短1个月内,市教育局共收集符合条件的作品1621份,点击率高达5万人次。
2、名师“微课” 学得好不觉烦
点击“数码学习港”的智能学习图标,便可选择进入“微课”系统。在这里收集了全市教师提供的1651节“微课”作品。
据市教育局信息网络中心胡铁生老师介绍,智能教育系统中的名师远程辅导项目所收集的全是佛山市高级、特级教师课程,这些课程资源可供全市学生、老师免费共享。与一节课40分钟左右相比,名师“微课”是浓缩的精华,一般只有5~8分钟,在播放过程中可随时暂停。而在课程讲授完毕之后,还提供习题、测试等供学习者加固知识点。“非常适合网上学习。”胡铁生说。
“这个真的非常好!”带着女儿安静地看完演示后,来自湖南的外来务工者刘运娣掩不住心中的激动。她说,女儿上的是外来工子弟学校,相对公办学校师资差了点,但自己又碍于文化水平不高,无法在学习上给予女儿指导,有了名师远程教育就相当于免费把一个个好老师请了回家。
第四篇:微课
如何制作优秀微课?
一、微课
1、微课定义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音频。
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
2、微课与课堂教学区别
微课是模拟一对一的教学情景,区别于一对多注重教师教的课堂教学,微课类似于一对一辅导注重学生学,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授一个知识点。
微课要避免黑板搬家,而是解决用传统教学很难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
3、微课与传统视频课区别
相较于传统视频课的资源封闭、资源固结、难以修改、教师教为主,显然微课有着自身的优点,诸如易搜索、易传
播、应用范围广,同时微课的录制对象、学习对象可以是任何人。
4、微课制作流程
选题——教案编写——制作课件——教学实施与拍摄——后期制作——教学反思
二、选题标准
微课的选题是微课制作最关键的一环,良好的选题可以事半功倍的进行讲解、录制,不好的选题同样可以使得微课变得平凡乃至平庸。
1、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一节微课一般讲授一个知识点,对于这个知识点的选择,关乎知识结构的设计,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用来制作微课,是一个较好的选择,较为符合微课制作的初衷:教学资源分享,为学生(教师)解惑,启发教学。
2、要适合用多媒体表达
微课作为一种媒体,内容的设计要适合使用多媒体特性,对于不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的内容,制作的结果也许是徒劳的,因为也许使用黑板教学或进行活动实践的教学效果
更佳。同时也会使教学过程平庸无奇,令观看者失去学习欲望。因而微课选题要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多姿的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
三、教学设计要求
微课虽然只有短短的数分钟,但是也需要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良好的微课应该是井然有序的,杂乱无章而随意的微课是与微课理念背道相驰的。
1、适合教学对象
不同学科学段的微课对应不同知识能力的学生,微课不但应有学科学段的分别,同时还要有同一学科学段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诸如同一个数学知识点,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传授的方法乃至内容应该有有差异,进行个别化教学,这也是符合我们微课理念的。
2、符合认知过程
良好的微课设计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不能跳跃式发展,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认知方式是大有差异的,对于低年龄儿童,具体(多图、动画、视频)的知识对于他们更易于接受,对于中学儿童,认知方式已经发展为更易于接受抽象的知识,可以给予学生想象思考的空间,诸如高中语文,可以更
多的情景陶冶,而对于低年级儿童,情景陶冶也许就会分散注意力。
“停顿”对于低年级学生是不太需要的,而对于高年级学生,适当的“停顿”是非常必要的,此时的学生进行知识灌输显然是低效的,进行知识的自我思考才是高效有建设性的。
如果学习的对象是教师,则由于记忆能力下降,可能需要多次的重复,才能牢记。同时由于观念的固化,接受新事物有一定缓冲过程,在陈述内容、观点时,转折应适当圆滑、缓慢。
3、微课教学效果
能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具有针对性地解惑、启惑,能调动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
四、PPT设计
1、内容设计
A:PPT是只要放核心内容,边末角的东西可以通过教师的嘴跟动作表达出来,对于照本宣科读PPT的微课跟优秀微课没有任何关联。
B:PPT内容设计要有启发性。C:PPT内容设计要有悬念性。D:布臵反思
2、版面设计
A:首页与封面设计:最好采用PPT的首页作为封面,这样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知识点与作者。第一张PPT作为微课的“脸面”,应当有以下清晰的“五官”,额头:如果是系列微课,可以在这说明;眼睛:简明扼要的微课标题;鼻子:作者及单位;嘴巴:学科学段、章节及教材;耳朵:边饰,缺乏了边饰则显得有些古板、单调,不建议在这里放臵教师画面。
B背景:就好似人的皮肤,尽量以素雅为主,能烘托字体,不能太艳丽,如果跟人的皮肤一样浓装艳抹,则凸显了内容的苍白无力,同样,背景不能乱,试想凹凸不平的皮肤,能美到哪里去?
C中间页:最顶上可以写着知识点的小点,一目了然,中间则放臵主题内容,右下角或左下角留出空白,以放臵教师画面,同时不挡住文字。背景应当比首页更加简单,但是不推荐没有背景或是某种纯色的背景,太素颜也不好。
D尾页设计:可以加入感谢语、微课题目、欢迎观看其它微课等语言,此页不建议加入教师画面。
3、美学设计
A:整个PPT当中,应当是50%文字,20%图片,30%空白。B:整个PPT文字颜色不要超过3种,最好只使用2种。C:上下一致,左右协调,PPT的上半页与下半页内容数量差不多,不出现头重脚轻,不要出现一边重一边轻的现象,左半页与右半页协调。
D:翻页动画可以有数种,但是不能太多,2-5种翻页效果是合适的。
E:审美不疲劳,不要出现连续的好几张都全部是图片或者全部是文字。
五、录制与剪修
1、录制要点
A:录制背景最好是白色或是浅色,不要出现其它杂物。B:声音大小合理,摄像头不朦胧,摄像角度最好从正面。
C:如果不习惯,可以让一个学生坐在对面,就好像是给他辅导一样。
D:不要录制课堂教学,原因看第一章。
E:对幼儿园或小学低年级的可以与学生一起录制视频放入PPT。
F:特殊人群如教授聋哑学生则可以采用特殊的录制方式。
G:录制时调整电脑分辩率1024*768,颜色位数为16位。
2、后期制作原则
A:时间不超过5分钟,超过5分钟不能通过初审。B:如果声音太小或太大,可以适当调整。
C:视频尺寸为:640*480或320*240,视频格式为:FLV、MP4,音频最好采用MP3格式。
第五篇:微课
微课培训心得体会一:微课培训心得体会
月份,我参加了市教师培训学校组织的微课制作培训。这次的培训通过看课件,我受益匪浅。各位指导老师的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我们焦渴的心田,让我饱尝精神大餐。下面谈谈微课制作几点学习体会: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首先是选题,微课重在解决疑难,突出的应该是个性问题,是教学的某个环节,是教学中的难点突破,课后的习题讲解。微的作用是解惑,而不应该是授业。我选的是《仓央嘉措情诗·见与不见》的赏析,确定了主题后就要搜集材料了。
接着是撰写教案,虽然是微课,教案中的环节也要详细,条理要清析。必要的是课题、学科、适应年级、学生的认知起点、作品分析、基本流程都是要齐全的,在教学流程设计时参考教学用书,不能“拿来主义”,要有自己的见解,有思想、有价值、有创新,真正起到解惑的作用。
下一步是制作一个ppt课件,课件起到的是一个引领的作用,要体现出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展现出新时代教师的科技水平,也不能太花了。因农村学生的见闻较少,语文课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是要让学生见多识广,有所见识才能有思想,有分析能力,写作时眼界也宽广。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道理。最后一个环节是录制整合材料,录制可以用“录象专家”,转化格式处理文件可以用“格式工厂”,最后就是上传文件了。提交作品后,再回过头来欣赏同事们上传的作品,真是精彩倍出。
在制作自己的微课作品过程中,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是要注意的:
1.录制时调整电脑分辩率为1024*768,颜色位数为16位。ppt尽量做到简洁、美观大方。
2.时间须严格控制在五分钟左右。
3.内容非常碎片化,非常精炼,在五分钟内讲解透彻,不泛泛而谈,若内容较多,建议制作系列微课。
4.在编写微课内容时,基于教学设计思想,完全一对一地“启惑”“解惑”。5.微课在内容、文字、图片、语言等上须正确准确无误。
6.微课讲解时,声音响亮,抑扬顿挫。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详略得当,不出现“你们”“大家”“同学们”等大众受众式用语。
7.若在讲解中使用课件,课件有视觉美感(建议ppt尽量采用单色,突出简示洁之美)。
8.视频画质清晰。
9.建议能看到教师头像。“PPT+视频”的录制模式下,头像不遮挡教学内容。
10.要有片头片尾,显示标题、作者、单位等信息。11.视频格式为:Flv、Mp4,视频尺寸为:640*480或320*240。音频格式有:AAC(aac、m4a、and、f4v)、MP3andVorbis(oggandoga)。
总之,微课是新时代的产物,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有必要去学会正确使用它,并创造性的运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去。
微课培训心得体会二:微课培训心得体会(1970字)
月17、18日两天,我在井冈山接受了省电教馆组织的“微课程培训”,该培训由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带领的团队进行主讲。
在这次的培训学习中,主要涉及两个重要的知识点。一个是到底什么是微课程,另外一个就是微课程的制作方法了。
一、什么是微课程?
“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这里,黎教授提出了注意力十分钟法则,人的注意力在学习最开始的十分钟,是最集中的,也是学习效率最高的,这也是为什么微课程要控制在十分钟以内。超过了十分钟,人的精神出现怠倦,不愿意再仔细看下去,那么微课也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
其次,微课程力求在十分钟里说清楚一个知识点,知识点不宜过多过杂。黎教授给我们展示了几个微课程的实例,无一例外的,每一个微课程都短小精悍,知识点明确清晰,且创意十足,让人看一遍就能记住视频中教授的知识点,非常的有意思。
微课的概念充斥着网络,给我们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让我们很困惑。什么不是微课呢?
1、辅助教师讲课的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实录的视频切片、以50分钟-1小时为单位的传统国家网络精品课程。
2、微课程不等于课堂实况录像的一小段切片、微课程不等于完整课堂的局部片段、微课程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判断、推理、鉴别、欣赏、评价、应用等;即使是单纯的语言的表达,也饱含了施教者的情绪、爱好、兴趣、激情、信念、承诺等情感价值观的东西,最终一起通过施教者的身体活动呈现出来,与纯粹的知识一起影响、感染受教育者,是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二、微课程的制作
这次黎教授的团队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制作微课的方法,用手机录制。手机人人都有,且录制视频非常的方便,比起复杂的录屏软件而言,更容易被广大教师所接受。
1、规划微课内容
a、分析学生、教材、重难点和易错点 b、设计内容结构、表述方式和视觉效果 c、制作微课、后期加工、字幕、版权 d、应用课前预习、课中辅导、课后总结 e、评价教学效果
2、制作微课
黎教授的团队授课,更多的倾向于学员自己动手,这也让我们的培训脱离了沉闷的教学,整个课堂沉浸在自己动手的欢乐中。我和来自九江八中的王珺老师一组,录制了一节自己的微课《用PS如何染头发》。下面是我们的自己动手画的上课材料。
3、利用“喀秋莎”进行编辑
4、微课制作完成。
三、黎加厚教授关于微课程设计给教师的17条建议
1、时刻谨记您的微课程用户是学生。
2、一个微课程只说一个知识点。
3、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
4、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很简单,很容易的内容。
5、要给学生提供提示性信息(例如:用颜色线标识,屏幕侧边列出关键词,用符号图形标注等)。
6、微课程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要与其它教学活动环境配合,记住:在微课程中适当位置设置暂停,或者后续活动的提示,便于学生浏览微课程时转入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单统一调度下学习微课程。
7、微课程应有恰当的提问,问题的设计要恰当安排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核心问题,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促进学生思考。
8、每一个微课程结束时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概括要点,帮助学习者梳理思路,强调重点和难点。
9、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要说清楚是什么,还要说清楚不是什么,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关键技能的教学,要清楚地说明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
10、用字幕方式补充微课程不容易说清楚的部分,注意:只须呈现关键词语,不必像电视剧一样将所有的台词都打出字幕,这会增加学生的阅读认知负荷。
11、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要根据学习单的指导来看视频,看完视频以后要回到学习单来讨论、练习),要告诉学生使用微课程的技巧,(例如,遇到没有听懂的地方可以暂停重听)。
12、在学习单上将微课程和相关的资源与活动超链接起来,方便学生在学习单的统一调度下跳转学习。
13、一门课程开始的时候,要清楚地介绍这个课程的评价方法和考试方式,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学习。
14、开始时,要介绍主讲老师本人的情况,让学生了解教师。
15、注意研究借鉴可汗在讲与你的类似课程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16、留心学习其他领域的设计经验,注意借鉴、模仿与创造,例如,从电影、电视、广告等大众媒体中找到可以借鉴的创意。
17、有关微课程制作的操作技术细节(很多时候,细节往往影响了微课程的使用效果):鼠标不要在屏幕上乱晃;字体和背景的颜色要搭配好;讲解课程时,鼠标在屏幕上的速度不要太快;画面要简洁,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标、背景、教师人头像等,都要删除;录制视频的环境要安静、不要有噪音。
为期两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也领略了新时代的教学新方法。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学生可以半脱离课堂,不再单纯的课堂授课方式,让学生的学习空间更广泛,思维更开拓。而我们也能迎来新时代的教学方法!
微课培训心得体会三:微课培训心得体会(1083字)
月底,我有幸去华南师范大学参加了微课培训,首先,我想感谢学校给了我这个学习和进步的机会。其次,我就参加培训后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
首先由焦建利教授给我们分析了微课的现状、问题与趋势。他说到:这是一个“人人为师,人人为学”的时代。这让我明白:今天,我们任何人,只要愿意,我们可以向其他任何人学习我们想要学习的几乎任何东西。接着由胡铁生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发展趋势,当天下午我们还去了天容中学听了一节微课讲授课,课后,我市教师和做课老师针对“该如何上好微课”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我们具体学习了如何制作微课。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有很大的收获:
一、我知道了,其实微课是指利用10分钟左右时间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或作业题、考试真题、模拟题的一种微视频。这种视频有着短小精悍的特点,即视频长度短,主题小,设计、制作、讲解精良,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
二、微课虽然是一个短小的视频,但它也具有环节上的完整性。微课虽展现的是某个教学重难点的知识,但就这个知识点而言,它也有导入、过程和小结。因此,我们在制作微课的时候一定要清楚这一点。
三、在学习制作微课时,我也有一些小收获。如: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录屏软件来录制微课,也可以使用手机或者摄像机。其实手机和摄像机是最容易操作的,如:平时听数学老师说,数学中的除法那一部分知识特别难,而课堂上的时间又有限,老师兼顾不到每一位学生,也许某个孩子理解能力弱,没跟上老师的思路,这一部分就落下了,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采用手机或者摄像机,准备好纸笔,这个时候老师就只需在纸上进行解题,解一道题最多也就用3、4分钟,既简单又清楚,孩子可以一遍一遍去看解题步骤。
四、之前总觉得微课在我们这个技术相对落后、孩子自学能力较弱的环境下根本就是天方夜谭,但在天荣中学听完方莹老师的课后我有了一点点转变,当时我们心里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疑惑——孩子课堂上在老师的眼皮底下都不认真学习,在家有可能一遍一遍,翻过来翻过去的看视频学习吗?在与王莹老师的交流中,一位老师问出了大家的心声。而方莹老师平时也是把视频做好后,让孩子利用微机课或者是自习课去观看,这样大部分人都在学习,避免孩子偷懒的情况。所以,对于我们小学而言,小学生的自制力和学习主动性本来就弱,这种“家校翻”根本就不适合,所以,我们只能利用微机课和自习课让孩子去观看微课。
其实微课的制作相对来说较容易,但是如何设计导学案,在教学内容的哪一环节设计微课,用怎样的方式设计孩子们容易理解才是最难的,也是我学习之后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会不断去尝试、争取能让微课伴着孩子们一起进步。
微课培训心得体会四:微课培训心得体会(888字)
年1月18和19日为期两天的微课程教学培训,在石家庄市北方大厦石门会堂隆重召开。河北省中小学教师微课程设计与应用培训会暨黎加厚教授微课程专题报告会在此举行。来自全省教体系统的教育局长、教研员、中小学校长、主任及各学科骨干教师近800人,聆听了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微课程教学设计与应用》的报告。黎教授是一位学识渊博、精神矍铄、和蔼可亲的老人。他深入浅出的讲解,幽默风趣的话语,精彩的案例,伴随着不时传来的阵阵掌声,让广大教师们经历了一次头脑风暴。在第一天的理论培训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类似我县现推广的生本教育课堂)。这与传统的“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方式正好相反的课堂模式,我们称之为“翻转课堂”(theFlippedClassroom,国内也有其他学者译为“颠倒课堂”)。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划,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自此,“翻转课堂”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热点,并被加拿大的《环球邮报》评为2014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在我国,重庆市江津聚奎中学和广州市海珠区第五中学相继开始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实验。在翻转课堂中,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为学习者构建出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形成新型的学习文化。本文通过探究翻转课堂的起源、概念与基本特征,在分析国外实施案例的基础上,构建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并分析了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我国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在19日这天的技术培训中,各市区百余名学科骨干教师学习了制作微视频的几种技术,体验了在教学平台上创建微课程,并按照分组精心设计,通力合作,分别运用卫生纸和笔、Prezi和录屏制作、手机录像和纸笔等方法,在短短几个小时之内就创作了数十个精彩纷呈的微课程,老师们认真执着的敬业精神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次培训为我省的教学改革注入了丰富的时代内涵,让全省教师又一次感受到了理念的冲击,真正让老师们领会到了微课程“微而精,小而奇,内容少,蕴意深,从小处入手,解决一个问题”的独特魅力。
微课培训心得体会五:微课培训心得体会(1000字)
个小组,大家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分别完成了组内作品和个人作品,两个作品都受到了老师的肯定。微课程是一种比较新型的课型。这次培训,收益良多!首先,通过接触“微课程”明白了:微课程是由文字、音乐、图画三部分组成,它没有解说的声音,在优美的轻音乐中,静静地阅读文字,欣赏画面,进而引发思考。其次,此次培训,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培训老师提出建设微课程的五步骤:罗列教学核心概念;写15-30秒的介绍和总结,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录制长为1-3分钟的视频;设计引导学生阅读或探索课程知识的课后任务;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从什么是微课程、微课程的作用、微课程的分类、微课程的制作等方面深入浅出的阐述了微课程,真正让我们领会到了微课程“微而精,小而奇,内容少,蕴意深,从小处入手,解决一个问题”的独特魅力。
“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老师的微课程专题,内容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一课一事,层层剖析,有深度,有思考,很能启发老师们的思维。微课程从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高效解决,不泛化,不拖沓。在素质教育条件下,尤其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和学的效率,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
当然,微课程的制作是一种很费脑筋,很需要遵循科学和规律的。这也启示我们,科学就是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和随意,必须严谨、认真、科学。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多动脑,多制作像这些有效的微课程集,引导学生在思索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问题解决后得到提升。
总之,微课是一种以微视频为主的多种教学资源构成,并在教学应用实践过程中不断“生长”而成的一种微型网络学习课程,它是在web2.0时代随着新技术和新媒体(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网本、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智能化数字终端设备的普及)的迅速发展以及广大用户对学习方式多样化(如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按需学习、合作学习、移动学习、远程学习、泛在学习等)的迫切需求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的出现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微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