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项链》导学案(定稿)
《项链》导学案
内乡职专 语文组 李国红 【学习目标】
1、学会赏析小说典型的人物形象。
2、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3、欣赏小说独特的构思艺术。【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归纳总结。
【知识链接】
1、作家作品 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法国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他被征入伍。退伍后,先后在海军部,教育部任小职员,1880年他以短篇小说库中罕见的珍品《羊脂球》而登上文坛,从这开始到1889年的十年间,有短篇小说约三百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和其它一些作品。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他的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等。
以鲜明、震撼心灵的艺术形象,以简明、巧妙而优美的情节,表达出他要说的一切。
---------列夫·托尔斯泰评价莫泊桑
2、写作背景 这篇小说写于1884年,当时正是法国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时代,大资产阶级依靠疯狂的掠夺和残酷的剥削走向垄断,他们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这影响到整个社会,追求享乐和虚荣已经成了一种社会风气。不同阶层的人都企图跻身于上流社会,梦想过上贵族生活。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非常脆弱,破产沦为平民阶层的越来越多,莫泊桑的作品对小资产阶级生活的不稳定与处境寄托了深切的同情。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寒伧.()黯.淡()请柬.()契.约()账簿.()誊.写()奢.华()粗陋.()惆怅..()债券.()租赁.()油腻.
()
2、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围绕项链展开了哪些故事情节?
二.合作探究
1、试分析玛蒂尔德的形象。(提示:要结合人物描写的方法尤其是心理描写)
2、你认为造成玛蒂尔德悲剧的原因何在?(提示:联系写作背景)
3、这篇小说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上,还体现在小说构思的精巧上。这
篇小说的构思独特在何处?
三、拓展延伸
作者塑造的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对你有何启示?
四、课堂检测
五、课堂总结
六、作业 必做:完成本课《指导与训练》。选做:补写玛蒂尔德听到佛来思节夫人说她那挂项链是假的时的心理描写。教师寄语:青春因为梦想而精彩,梦想因为不懈的追求与执着的努力而绚丽。
第二篇:项链导学案
《项链》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品精巧的结构技巧。
2、分析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
二、基础知识
1. 正音:
奢华shē 契约 qì 惊骇 hài 誊写tãng 租赁 lìn 请柬jiǎn 寒伧 hán chen粗陋 cū lîu 琐碎suǒ suì 艳羡 yàn xiàn
惊惶失措jīng huáng shī cuî
褶皱 zhě 自惭形秽 zìcán xíng huì
面面相觑 qù
惆怅chïu chàng
倾倒 qīng dǎo 帐簿 bù
2. 多音字:
抹(mā)布
碑帖(tiâ)
稀薄(bï)
色调(sâ)
抹(mǒ)抹黑
帖(tiě)请帖
薄(báo)薄厚 色(shǎi)掉色(mî)
抹墙
服帖(tiē)
薄(bî)荷
3. 字音字形辨析:
誊(tãng)誊写
券(quàn)债券
肴(yáo)佳肴
誉(yù)名誉
眷(juàn)亲眷
淆(xiáo)混淆
5、补充资料:作家、作品简介
莫泊桑(1850—1893),十九世纪法国最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的巨匠他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他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一生》(1883)、《俊友》(1885)、《温 泉》(1886)、《皮埃尔和若望》、《像死一般坚强》(1889)、《我们的心》(1890)这些作品揭露了第三共和国的黑暗内幕内阁要员从金融巨头的利益出发,欺骗议会和民众,发动掠夺非洲殖民地摩洛哥的帝国主义战争;抨击了统治集团的腐朽、贪婪、尔虞我诈的荒淫无耻莫泊桑还创作了350多部中短篇小说,在揭露上层统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会风气的同时,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同情短篇的主题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是讽刺虚荣心和拜金主义,如《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第二是描写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赞颂其正直、淳朴、宽厚的品格,如《归来》;第三是描写普法战争,反映法国人民爱国情绪,如《羊脂球》莫泊桑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的精巧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都给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三、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按小说情节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要素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在下列短语的划横线处填一个动词(限用一个字)。
项链——
项链——
项链——
项链
2、为什么以项链为题?
3、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说明原因。
四、合作探讨
1、体会一下结尾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如何看待玛蒂尔德丢失项链这一偶然情节?大家觉得这件事是偶然呢,还是必然呢?
3、玛蒂尔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她的性格在丢项链之前和丢项链之后表现一样吗?
4、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要是她没有丢失那串项链,她的命运会是怎样?谁知道呢?谁知道呢?生活真是古怪多变!只需小小一点东西,就足以使你断送一切或者使你绝处逢生” 请大家思考一下,丢失项链这件事对于玛蒂尔德来说,是败坏了她还是成全了她呢?
丢失项链给玛蒂尔德带来哪些变化?(外貌和性格)
五、拓展探究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一个结尾续写训练
答案
一、基础知识(自查字典)
二、整体感知
1、主要写了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等主要故事情节
2、本文以项链为线索;
3、结尾
四、合作探讨
1、铺垫(伏笔):结尾集中表现了作者构思的精巧,因为这个结局令所有的读者咋舌,但细细分析,又发现此结局在情理之中,十分可信,因为作者在行文中已作了三处必要的铺垫和巧妙的暗示:一处是借项链,她的女友佛来思节夫人表现得相当大方,毫不迟疑地说:“当然可以”二处是当她去还项链,女友竟未打开盒子查看,可见并非什么贵重首饰三处是珠宝店老板说:“我们只卖出过一个盒子”这也说明项链和盒子并非原配
2、丢项链虽是偶然事件,但蕴含着必然的因素因为如不借项链,自然就无丢失项链的事,而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独特性格必然驱使她借项链另外,舞会上她的“狂热”“兴奋”“沉迷”“陶醉”几乎忘乎所以,为不使别人发现她的真实身份和丈夫的寒酸相,舞会结束时她仓皇逃离,这都佐证了丢失项链既是偶然的,又是必然的,更能说明玛蒂尔德的性格内涵
3、可能有几种看法:心高气盛,爱慕虚荣;善良诚实质朴;坚韧忍耐吃苦
玛蒂尔德,起先确实很虚荣,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作为小资产阶级市民的女儿,她渴望过好日子,也不是什么过错该诅咒的是这个社会,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是金钱至上,享乐主义风行而且她的性格中也有比较质朴的一面平日里她除了发发牢骚、有些怨气,也并没有什么非分的举动,更没有自甘堕落地利用姿色去做肮脏勾当的想法项链丢失后,她从没有过不良的念头,如赖着不还,买个假的还上,逃之夭夭或靠堕落还债她开始从云端走向地面,开始了她实实在在脚踏实地的生活在漫长的10年还债岁月里,她学会了吃苦耐劳,勤勉节俭,同时她也获得了心灵上的平静和安宁所以我们看到,十年后,玛蒂尔德再次见到女友时,完全没有了当初的自悲自怨、自惭形秽和低声下气,有的是自在和从容
4、成全:十年艰辛挖掘出了玛蒂尔德性格的纯真本色(内在精神美)
败坏:这是一个命运的玩笑这是一个小人物无法主宰自身命运的悲剧
五、拓展探究
(1)提示:
①玛蒂尔德悔恨不已,慨叹年华已逝,从此一蹶不振
②玛蒂尔德喜出望外,讨还了三万五千五百法郎,开始了新的追求,新的生活 ③玛蒂尔德百感交集,喜怒无常,她的精神崩溃了
④玛蒂尔德与佛来思节夫人争吵不休,最后不得不诉诸法律,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而未得结果
例1:“什么?假的?”伴随着一声嘶哑的叫喊,玛蒂尔德的世界彻底塌陷了,她又看到了那个灯红酒绿的夜晚她的旋转的红裙,那挂美丽的项链为她赢得了多少艳羡的目光啊;她又看到了那个她生命中的最寒冷的夜晚,那辆破旧的马车,那条路瓦栽先生在沉重的夜色里一寸一寸地搜索过的街道;她又看到了她十年的漫长的苦难的岁月,看到了“油腻的盆沿、黑色的肥皂水、阴暗的、潮湿的、狭窄的小阁楼”,她看到了现在的自己:一个苍老的、粗笨的、疲惫的妇女;看到了那挂一模一样的标价三万六千法郎的钻石项链
她拚命地逃了,仿佛要逃进永远不可能返回的旧日的时光她没有听到佛朗斯节夫人困惑的呼唤小径上的落叶也仿佛被她疯狂的脚步唤醒,轻轻地飞在下午的阳光里。
第二天,在某一家旧的阁楼上,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女人坐在窗口,眼睛空洞无神她望着这个她
已经不认识的的世界,口里喃喃着:“假的,假的,全是假的”。例2:这似乎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夜晚
玛蒂尔德又一次坐到了窗前,看着窗外点点的灯火
路瓦栽先生轻轻地走进来,疲惫的他没有竟然感觉到妻子的异常,平常的这个时候,她应该正胡乱地挽着头发,高声大气地说着话,用大桶的水冲洗地板呢
然而,今天,她面对着窗外模糊的风景,泪流满面
他有多少年没有见到过她的眼泪了?他忽然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怎么了,亲爱的?”
事实上,这是十年来她第一次如此认真而深情地看着他
她看着他的脸,这么多年,他老了许多,而他本
来是一个不能经历大风大浪的小职员然而,为了她的一个夜晚,他一直表现得像个英雄
他有些不安了,因为她的这种神情他太陌生了,即使在他终生难忘的婚礼上,她似乎都没有认真地看过他
“哦,没什么今天晚上,我做了你最喜欢的肉汤”
窗外,夜色如此温柔。
第三篇:项链导学案
《项链》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对表现主题的作用。.理解生动、细腻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重要作用。.对主人公玛蒂尔德作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4 .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从玛蒂尔德的悲剧中得到启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 .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对表现主题的作用。.理解生动、细腻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重要作用。.对主人公玛蒂尔德作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指导阅读法、讨论法
知识链接: 莫泊桑,(1850.08.05-1893.07.06)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9篇中短篇小说,及三部游记。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一、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义 1.寒伧()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惆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黯淡()4.誊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面面相觑()__________________6.自惭形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探究】
一、粗读课文,整体领悟 .复述故事情节。(提示:按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标出故事情节的发展。)2 .理清故事结构,以“项链”为中心词给小说各部分情节拟一个小标题。
二、结合具体内容,品读人物形象
(一)请同学们结合文中有关心理描写的语句来分析一下玛蒂尔德的心理刻画
(1)第一部分中的七个“梦想” 主人公有怎样的心理变化?
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写出了玛蒂尔德爱慕虚荣,醉心奢华,渴望过上流社会贵夫人生活的心理。
(2)得请帖后的复杂心理
先是高兴→懊恼→不耐烦→悲痛→平静
(3)借项链前后的心理变化
郁闷不安、忧愁→惊喜→犹豫不决→惊喜→迟疑→发现、发抖、出神→迟疑而焦急→跑出来、搂、亲、跑。
那么由于女主人公的虚荣最终带来了怎么样的后果?
(二).丢项链前后,玛蒂尔德的人生有什么不同?仔细阅读小说,完成下表。
玛蒂尔德的人生
丢项链前 丢项链后 外 貌 生活状况 心理状况 原 因(性格)
归纳玛蒂尔德的形象特点。
她是一个由虚荣心导致错位到由诚实劳动导致复位并最终找到自我的女性,是一个变得很美好很可爱的女性形象
第二课时
一 品味小说主题
1.你认为丢项链对玛蒂尔德是喜剧还是悲剧?(一串假项链 十年辛酸事)是个人悲剧也是 社会悲剧
“ 在女子充当男子附属品的社会里,娘儿们的颈项上、耳朵上的链儿、环儿都是古代奴隶身上的链铐演化来的。它们好像是富贵的象征,其实是苦难的标记。”可以说,主人公玛蒂尔德个人的悲剧就是法国当时社会的悲剧。—— 鲁迅
2.揭示玛蒂尔德悲剧的性格原因
3揭示造成玛蒂尔德悲剧的社会原因
当时法国社会视女性为玩物的恶劣价值观念,弥漫于整个社会的追求享乐、爱慕虚荣的风气 , 正是导致玛蒂尔德悲剧的深层社会原因,是制约玛蒂尔德们人生理想、生命情致的一副精神枷锁。小说在讽刺玛蒂尔德虚荣心的同时,也将批判的矛头对准了造成这一类人生悲剧的资本主义社会
二.品鉴情节结构
1玛蒂尔德丢失项链是偶然事件,还是有必然因素?为什么?
丢项链是偶然事件,但蕴含必然因素。为了不使自己在晚会上寒酸,借了项链,埋下了悲剧的导火线,晚会上获得巨大成功,沉迷在欢乐里,什么都不想了,晚会结束又怕被别人看到穷酸相,在这种陶醉和慌乱中,丢项链是符合情理的。丢项链的必然性正是以马蒂尔德的爱慕虚荣性格造成的。
2.“识项链”中得知项链是假的,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作者早在前文有了多次暗示,请找出来。
3.构思的“巧妙”和“深刻 ’ 体现在哪里?
A、先设伏笔,后明真相 B、戛然而止,耐人寻味C、事虽偶然,理却必然。
4.戛然而止的结尾有什么丰富的意味?
使读者出乎意料,留给人们充分的想象空间,令人深思回味,深化主题。
【拓展】
《项链》构思巧妙,尤其是其戛然而止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请你选择一题,展开想象,续写(改写)小说结局。
①改写结局:“要是那时没有丢失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景况呢?„„” ②续写结局:“可是我那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我的疑惑】
第四篇:项链导学案
《项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品精巧的结构技巧。
2、学习从品读文本、了解作者、探寻时代背景、比较阅读等途径解读和欣赏文学作品。
3、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领会作者对下层人民同情悲悯的情怀。[学习导航]:
1、走近作者:莫泊桑,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篇短篇小说。代表作《羊脂球》、《俊友》《我的叔叔于勒》等。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补充文学常识: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
①莫泊桑(1850—1893)法国《我的叔叔于勒》《项链》(《首饰》)《羊脂球》《漂亮朋友》(《俊友》)
②契诃夫(1860—1904)俄国《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套中人》)《小公务员之死》
③欧•亨利(1862—1910)美国《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
2、时代背景: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资本主义恶性发展,大资产阶级当权,政府贪污风行,社会道德沦丧,资产阶级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和唯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追求享乐、爱慕虚荣,成为一种社会风气。这种风气在小资产阶级当中同样盛行,他们羡慕上流社会,爱慕虚荣,想极力跻身于资产阶级的行列,他们为此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努力。作者长期在政府小科员圈子中生活,对于他们有很深的了解。[课前预习]:
一、基础字词(7分)
1、注音:
绮()罗 旖旎()帷()幕 誊()写 模()样 账簿()衣褶()锱铢()
2、解词: 一筹莫展: 青睐:
面面相觑:
二、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线索是贯穿在叙事性文艺作品中情节发展的脉络,它能体现材料的内在联系,有利于突出中心思想。很显然,本文的情节是以项链为线索的。1)字字珠玑:在下列短语的划横线处填一个动词(限用一个字)。(4分)
项链—— 项链—— 项链—— 项链---2)师生接力: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同样十分强调情节,仅每回的标题就引人入胜。回目都采用对偶形式,富有韵律美。比如《水浒传》的回目。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武松威震安平寨,施恩义夺快活林” 如果把《项链》也改成章回小说,老师尝试拟了一半的回目,请同学们加以补充。(8分)
第一回 收请柬徒生烦恼,第二回,魂魄散如坠冰窟
第三回 偿巨债勇担重任,第四回 苦海有涯话艰辛,2.小说情节非常曲折,但小说仅有曲折是不够的,或者说仅有出人意料是不够的。一篇优秀小说的情节除了让人觉得“意料之外”,更要能够让人觉得在“情理之中”,也就是要安排好伏笔。我们来研究一下,小说情节的安排哪些地方在“情理之中”。“项链假的”合乎情理吗?请从文中找出依据。(3分)1)2)3)
其实,玛蒂尔德丢失项链也是有伏笔的,我们不妨做一回福尔摩斯,判断一下玛蒂尔德可能是什么时候丢的项链,当然,要从字里行间去“侦破”。(3分)我的观点:。
三、阅读理解(11分)
她先看了几副镯子,又看了一挂珍珠项圈,随后又看了一个威尼斯式的镶着宝石的金十字架,做工非常精巧。她在镜子前边试这些首饰,〔 〕,不知道该拿起哪件,放下哪件。她不断地问着:
“再没有别的了吗?”
“还有呢。你自己找吧,我不知道哪样合你的意。”
忽然她在一个青缎子盒子里发现一挂精美的钻石项链,她高兴得心也跳起来了。她双手拿着那项链发抖。她把项链绕着脖子挂在她那长长的高领上,站在镜前对着自己的影子出神好半天。
随后,她迟疑而焦急地问:
“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
“当然可以。”
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1 第一段方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是()(3分)A慢慢悠悠 B犹豫不决 C挑三拣四 D心中无数 这部分描写人物的方法是()(3分)A行动描写 B肖像和心理描写 C肖像和语言描写 D行动和语言描写 这部分描写极有层次地展现出路瓦栽夫人在借项链时的心理状态,合理的一项是()(3分)
A迟疑不决——惊喜——焦急而担心——欣喜若狂 B贪婪、挑剔——意外——焦急——狂热
C慎重而犹豫——高兴——迟疑焦急——狂喜而得意 D犹豫不决——意外——焦急——得意 4 选出对“我只借这一件”分析正确的一项()(3分)
A一个“只”字,强调给对方听,表现路瓦栽夫人怕对方不同意,自己失去好机会。
B突出“只”和“一”,强调自己借得少,表现路瓦栽夫人想马上借到又怕不能如愿的心情。
C强调“只”和“一”,表明自己决不多拿,表现路瓦栽夫人坚决要把这挂项链借到手。
D突出“只”和“一”,说给对方听,表现路瓦栽夫人急不可待又怕在朋友面前丢了面子的心情。
自我评价:
1、我得了 分。
2、我的强项(或失误)在
3、体会或收获: [问题探究]:
玛蒂尔德的形象和《项链》的主题素有争议。就主题来说,比较集中的就有以下几种:
1、讽刺小资产阶级虚荣心。
2、赞扬玛蒂尔德的诚实与勇气。
3、揭示命运之手对人的掌控。
4、主张随遇而安,不要想入非非。
5、表现女人的有怀着青涩的梦到成熟的成长历程。
问题一:怎样看待玛蒂尔德身上的虚荣心?
思路点拨:读文本,重点分析开头部分的七个“梦想”和舞会上的四个“陶醉”。
抓住一些关键词句,如“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心里就引起悲哀的感慨和狂乱的梦想”
我的理解:
特别提醒:在讨论交流过程中,立刻记录下同学发言的亮点。要点纪录:1、2、3、4、问题二:当玛蒂尔德决定偿还项链时,作者说“她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怎样理解作者的这种赞誉?
思路点拨:建议阅读《首饰》,用比较的眼光来分析。
建议联系社会背景,联系作者的创作主张,用联系的眼光来分析。
我的理解:
别忘了记录下同学发言要点。1、2、3、4、[当堂反馈]:
1、玛蒂尔德的七个梦想,可以概括为 和 两个方面。她的最终理想是,虽然有对命运的反抗,但这种反抗的性质还是。
2、在十年还债的艰辛中,玛蒂尔德的形象得以丰满,表现出了的品质。[拓展延伸]:
1、怎样理解玛蒂尔德十年间的变化,有一位老师要求学生根据对课文人物的评价,完成下面的对联:
上联:一夜风光,下联:十年艰辛。
下面是部分作业反馈,请在阅读后予以点评,并自己完成一副对联。
1、上联:一夜风光 只为爱慕虚荣无端惹祸 下联:十年艰辛 唯有饱经沧桑方成正果。
2、上联:一夜风光 妩媚惊艳,今朝虚荣变现实,下联:十年艰辛 贫困潦倒,往昔青春成虚无。
3、上联:一夜风光 埋就十年艰辛,下联:十年艰辛 只因一夜风光。4 上联:一夜风光 欠下无数虚荣债,下联:十年艰辛 拾取几多平常心。
5、上联:一夜风光,得尽风流万宾迷; 下联:十年艰辛,尝尽贫苦无人怜。
我的尝试:上联:一夜风光,下联:十年艰辛。
2、文章结尾 戛然而止,耐人寻味。“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设想玛蒂尔德可能会有的反应?今后将过怎样的生活?对结尾进行续写(300字左右)。
第五篇:项链 导学案(范文)
鄂托克旗民族综合职业中学 “导学案”
科目:语文
课型: 教读
班级:
118
时间:
课时:
课题 项链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对表现主题的作用。.理解生动、细腻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重要作用。.对主人公玛蒂尔德作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4 .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从玛蒂尔德的悲剧中得到启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重点难点 .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对表现主题的作用。.理解生动、细腻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重要作用。.对主人公玛蒂尔德作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莫泊桑,(1850.08.05-1893.07.06)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9篇中短篇小说,及三部游记。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二、自主预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义
1.寒伧()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惆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黯淡()4.誊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面面相觑()__________________6.自惭形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交流
一、粗读课文,整体领悟 .复述故事情节。(提示:按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标出故事情节的发展。)
.理清故事结构,以“项链”为中心词给小说各部分情节拟一个小标题。
二、结合具体内容,品读人物形象
(一)请同学们结合文中有关心理描写的语句来分析一下玛蒂尔德的心理刻画
(1)第一部分中的七个“梦想” 主人公有怎样的心理变化?
(2)得请帖后的复杂心理
(3)借项链前后的心理变化
那么由于女主人公的虚荣最终带来了怎么样的后果?
(二).丢项链前后,玛蒂尔德的人生有什么不同?仔细阅读小说,完成下表。
玛蒂尔德的人生 鄂托克旗民族综合职业中学 “导学案”
丢项链前 丢项链后 外 貌 生活状况 心理状况 原 因(性格)
归纳玛蒂尔德的形象特点。
四、探究展示
一 品味小说主题
1.你认为丢项链对玛蒂尔德是喜剧还是悲剧?(一串假项链 十年辛酸事)
2.揭示玛蒂尔德悲剧的性格原因
3揭示造成玛蒂尔德悲剧的社会原因
二.品鉴情节结构
1玛蒂尔德丢失项链是偶然事件,还是有必然因素?为什么?
2.“识项链”中得知项链是假的,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作者早在前文有了多次暗示,请找出来。
3.构思的“巧妙”和“深刻 ’ 体现在哪里?
A、先设伏笔,后明真相 B、戛然而止,耐人寻味C、事虽偶然,理却必然。
4.戛然而止的结尾有什么丰富的意味?
使读者出乎意料,留给人们充分的想象空间,令人深思回味,深化主题。
五、反馈总结
《项链》构思巧妙,尤其是其戛然而止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请你选择一题,展开想象,续写(改写)小说结局。
①改写结局:“要是那时没有丢失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景况呢?„„”
②续写结局:“可是我那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六反思 鄂托克旗民族综合职业中学 “导学案”
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写出了玛蒂尔德爱慕虚荣,醉心奢华,渴望过上流社会贵夫人生活的心理。
先是高兴→懊恼→不耐烦→悲痛→平静
郁闷不安、忧愁→惊喜→犹豫不决→惊喜→迟疑→发现、发抖、出神→迟疑而焦急→跑出来、搂、亲、跑。
她是一个由虚荣心导致错位到由诚实劳动导致复位并最终找到自我的女性,是一个变得很美好很可爱的女性形象
是个人悲剧也是 社会悲剧
“ 在女子充当男子附属品的社会里,娘儿们的颈项上、耳朵上的链儿、环儿都是古代奴隶身上的链铐演化来的。它们好像是富贵的象征,其实是苦难的标记。”可以说,主人公玛蒂尔德个人的悲剧就是法国当时社会的悲剧。—— 鲁迅
当时法国社会视女性为玩物的恶劣价值观念,弥漫于整个社会的追求享乐、爱慕虚荣的风气 , 正是导致玛蒂尔德悲剧的深层社会原因,是制约玛蒂尔德们人生理想、生命情致的一副精神枷锁。小说在讽刺玛蒂尔德虚荣心的同时,也将批判的矛头对准了造成这一类人生悲剧的资本主义社会
丢项链是偶然事件,但蕴含必然因素。为了不使自己在晚会上寒酸,借了项链,埋下了悲剧的导火线,晚会上获得巨大成功,沉迷在欢乐里,什么都不想了,晚会结束又怕被别人看到穷酸相,在这种陶醉和慌乱中,丢项链是符合情理的。丢项链的必然性正是以马蒂尔德的爱慕虚荣性格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