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国家公务员知道这九点,申论文章写作提升很轻松范文

时间:2019-05-15 00:16: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国家公务员知道这九点,申论文章写作提升很轻松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国家公务员知道这九点,申论文章写作提升很轻松范文》。

第一篇:2018国家公务员知道这九点,申论文章写作提升很轻松范文

2018国家公务员知道这九点,申论文章写作提升很轻松

申论文章写作是个大难题,如何提升分数成为很多考生的期待,中公教育专家在这里为大家分享几点:

1、写好申论文章分为三步:①准确把握材料核心思想;②形成自己的观点、思路和解决方案;③以流畅的语言进行表达。申论考试,必要性极强,当前基层千头万绪,要求考生能够有较强的接收、分析并反馈信息的能力;理解申论必要性,才能更好发挥。

2、申论训练不在于数量积累,在于质量积累,最怕低水平重复。考生务必把每篇文章的问题都明白,哪些语句不到位,一定要清楚为止;一定要有一篇属于自己的标杆文章。自己都看不下去的文章,一定拿不了高分。

3、申论因批改特殊性。在以下部分,考生必须以最高要求进行训练【标题-开头-分论点段旨句-结尾】,这几个部分务必不能出现问题。、不要低估改卷者的能力。事实上1分钟内完全能判断一篇文章好坏。阅读能力中等偏上的人1分钟阅读550字左右;阅卷者差不多是650字。一般开头和结尾之和400字左右,加上分论点不到500字。所以目前的改卷速度非常科学。1分钟都打动不了阅卷者,自然无法得高分。

5、部分考生大段大段抄原文,开头就抄,这样会让分数直接下降;特别提醒开头首句,千万不要出现语句不通,常识错误,错别字甚至涂改等低级问题;标题不要过长且避免任何形式的涂改。

6、一些考生文章的写作层次不高,视野格局都有限;用词不够精准,例子不够生动,段落不够工整,为了写作而写作,自然得不到青睐。

7、一些考生因到后面时间仓促,尾段字迹潦草,或者不到70字结束,这样感觉肯定不好。好文章的结尾肯定是要给人回味悠长之感,能力许可还可以适当升华;

8、一些考生词穷。甚至还在背名言,这根本对提分没效果,除非两年前就已开始背诵。当前大家要做的是每天保持训练的节奏,让自己不断适应考场,一定要有计划的安排复习,这很有必要。

其实申论并不难,很多同学往往输在了基础上。相信大家注意好这几点后,一定能够取得如期的高分。

【热点背景】

申论热点:微文化

“微文化”作为新兴的文化形态,起源于微博客的风靡流行,成熟于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视频、微公益的广泛普及,与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密切相关。

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整个网民比例的83.4%,手机上网比例首超传统PC上网比例,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设备。5亿微博、微信用户每天信息发送量就超过200亿条,社交端口同时在线人数突破2亿。“微文化”凭借其即时便捷性、通俗性、动态化和个性化等独特优势已经成为新兴的文化形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综合分析】

“微文化”的兴起是各方面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首先,WiFi覆盖提升、移动3G技术的成熟和4G信号的启用为网民提供了更为优质的上网环境。同时,智能手机的功能日益完善,价格持续走低,也促进了庞大的智能手机用户群的形成。这些都为“微文化”的兴起奠定了重要基础。目前,“微文化”的传播主要依靠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通信终端,通过微博、微信、QQ、Line、Skype(MSN)、BBS等自媒体平台,运用文字、语音、视频和图像等多种形式进行实时互动的交流和传递,具有“短、平、快”的显著特点。

其次,青少年是“微文化”传播的绝对主体和最活跃用户群。很多青年都热衷于通过微博、微信等“短平快”的形式抒发情感、疏解压力,其中既有对生活趣事的调侃,也有对人生社会的深思和对未来生活的展望,等等。

第三,在“宅”现象日益流行的当下,“宅男宅女”们更喜欢把自己放逐到独立的空间中,独自享受着一个人的世界。他们与外界联系的方式大多通过网络来实现,如网购、网聊、网恋、网络社交、网上写作和阅读、网上理财等,不少年轻人的日常活动几乎都是在网络上完成的。

第四,在“微文化”传播中,无论是发表生活随笔和个人感想,还是有见地的观点和评论,或者转发、分享有吸引力的文字、图片、视频等,都会提高自己的“被关注度”。“发帖、回复、转发、点赞”这几个动作虽然简单,却极大满足了青年网民的参与需求和表达欲望,使他们切身感受到线上与线下、网络与现实的有效互动,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增强了内心的成就感。

微文化是一种改变的力量,让无“微”不至成为一种思维和生活方式;微文化是一种传播的力量,让“微”言大义成为一种表达和传播方式;微文化是一种积聚的力量,让“微”

而深厚成为一种参与和监督方式。只有着眼微视角,留住微镜头,建立微组织,打造微平台,热心微公益,才能树立微形象。然而,“微”能树“威”,“微”亦可藏“危”,当有限自主变成无限自由,当快餐文化替代经典文化,当新生事物难掩暗藏杀机,“美好”与“不安”之间的距离也是微乎其微的,因此,唯有理性看待“微文化”,才能让当下文化之名片与中华文明的身份相符。

让微文化成为正能量的孵化器才能积微成著。政府倡导微文化才能让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企业践行微文化才能让品牌发展战略具体化,个人关注微文化才能让传统文化传承常态化。微文化之所以会成为当下文化名片,源于经济结构的深层次调整,文化需求的创新式表达,社会交往的多元化追求,由此不难看出,摆脱物质性拖累的文化形态会以更自由的方式积蓄正能量,脱离崇高感束缚的文化方式会以更有力的方式表达正能量,离开面对面制约的文化创新会以更广泛的方式传播正能量。因此,微文化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是对社会规则的改变,是对文化传统的颠覆,是对生产方式的改造,看似微不足道,却能识微见远。

让微文化成为负效应的防腐剂才能防微杜渐。“徐玉玉事件”不能因为微关注而忽略了电信诈骗的根源探寻,“中关村二小霸凌事件”不能因为微传播而掩盖了社会教育的本质探讨,“辱母杀人案”不能因为微效应而左右了司法审判的公正坚守。微文化因其主体的广泛,传播的快捷,监管的空白而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由此,如若微文化成为了负效应的滋生地,那将威胁民众的合法权益,减少企业的经济收益,降低政府的社会效益,那将是微时代的危险、危机甚至危难。当《人民的名义》悄然成为微话题时,我们看到了微文化应有的方向指引,有“微言”而不失“威严”,因此,微文化应该对负效应坚持“零容忍”。

当朋友圈成为我们最快捷的信息传播途径,当饿了么成为我们最方便的美食获取渠道,当微运动成为我们最有效的健康追求方式,“微小”换来的是“微笑”,创造的是“微效”,从零到一再从一到一百是一个文化的普及过程,更是一个认知过程,唯有让微文化弘扬正能量,抑制负效应,当下文化之名片才能更加鲜亮。

第二篇:把握文章写作原则-申论高分轻松得

把握文章写作原则-申论高分轻松得

申论文章论述题占据着卷面40%甚至更多的分值,称之为申论的“半壁江山”一点也不为过。然而文章写作是多数考生的短板,其实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申论文章并不难,下面中公教育专家为考生介绍申论文章的写作原则和评分标准,相信大家按照这些方法多加练习,一定能够提高写作水平。

一、申论文章的一般性

申论文章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征,必须具备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

(一)论点

论点是文章所要议论或阐释的观点,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核心主张,要求正确、鲜明、有针对性。无论是阐释分析问题还是提出具体措施,文章都要紧紧围绕论点进行论述。

论点分为总论点和分论点。其中,总论点是文章的核心和灵魂,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所在,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总论点;分论点是对总论点的支撑和证明,多个分论点可以在一篇文章中同时存在。

(二)论据

论据是立论的根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论据必须真实、典型、精当、新颖。论据根据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述和概括,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理论论据是指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为正确的观点。

(三)论证

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基本要求是有效、充分、适当。议论文的论点要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则是要解决“如何证明”的问题。申论文章写作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对比论证法、引证法、喻证法和反证法。论证方法不必新颖出奇,能有效证明观点就是完成任务;不要倚多为胜,足够反映问题、说明观点即可;不求惊人,把论证所需的各项要素安排妥帖,在稳妥的基础上求创新和突破。

二、申论文章的特殊性

申论中的文章论述题,除了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征外,其在内容性质上还具有一定特殊性。申论文章是一种特殊的议论文——政论文,政论文是政治性论文的简称,它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文。申论文章具有两个独有特征:源于材料、高于材料和政府角度。

(一)源于材料、高于材料

源于材料、高于材料,这是申论文章的最主要原则。申论文章,要求针对给定材料进行申发论述,其实质就是划定了写作范围的应试作文。

1.源于材料

申论文章的论点、分论点等,必须符合材料的主旨,忠于材料原意,不能有偏差,更不能另起炉灶,表达与材料信息相反的观点。

2.高于材料

申论文章的论点、论据都不能完全照抄材料,对材料要灵活运用,找准材料的弦外之音。

(二)政府角度

政府角度,也是申论文章的一个重要原则。申论考试是录用政府工作人员、模拟政府具体工作的考试,因此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写申论文章时观点必须符合主流,把落脚点放在解决问题上。

1.观点符合主流

观点符合政府意志,并同中央政策精神保持一致。“主流价值观”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基础,观点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也是对公务员的基本要求。一般情况下,可以引用“时代最强音”,即党和政府近几年发布的主要文件中的重点语句,以及当前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讲话内容中的经典语句,佐证文章论点。

2.落脚在解决问题

要把解决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作为文章的归宿。在政府工作中,最终目的是要解决问题,不存在发现和分析问题却不解决问题的情况。2010年的国考主题“海洋的开发与保护”、2009年的国考主题“粮食安全”、2008年的国考主题“人与自然”,无论何种题目、任何主题,分析清晰都不是最终目的,能够真正解决问题才是文章的最终要求。

第三篇:2014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答题技巧—详析《申论》文章写作

台州人事考试网提醒您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方法技巧:

申论答题技巧

申论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是一种非常严格的考试,申论文章的写作方法与议论文存在一定区别,条理必须清晰、切忌冗长。而且申论的文章不是散文更不是美文,不要用华丽的词藻,必须坚持原则性,必须拥有果断中肯的原则,切忌观点模糊或者过激。考试试题的政治导向明确,不容出现偏差。试题的客观性很强,不许随意发挥。文中的观点和内容都有定论,无可非议。题材的多样性和答题的规范性,使得答题必须有一套完整有效的方法才能从容应对。下面以某范本进行分题论述。

范本一:请用不超过I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题意解析:字数限定在1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表述方式:要求答案覆盖全文主要内容,但表述要求语句精练,简明扼要。一般不直接引用具体事例或数字。范围限定:只能在给定材料中概括,不能跳出材料圈定的内容随意发挥。

轻重权衡:答题时不要圃于细枝末节,要统观全局,高瞻远瞩,从宏观的范围来把握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在文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在文中决定或支配着思路的走向或观念的变迁。

在分析题意之后,就应该选择正确的答题步骤:首先,在阅读的过程中勾划出文中的主要词句。主要词句一般不包括具体事例或数字,也不包括阐述的内容。然后,将勾划出的句子进行分析,去除限定性的语句,只留下其主干成分。并且用通顺的语言把留下的语句组织起来,就是全文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一个完整的答案主要应该包括三个部分:总括句、分述句、道理句。关于总括句的提炼:总括句,一般为一句话,高度概括全文主要问题。句式模型为“这是一篇关于主语 事件1 事件2 事件3的文体”。其中,主语是文章涉及的主要任务的姓名或所涉主要单位名称。文体是指所给材料的文章体裁,如新闻报道、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讲话、案例等。多数时候是案例。事件1是指主语的第一个动作,也可理解为事件的第一阶段。对于个别文章只有一件核心事件,就只需要事件1就够了。如“这是一篇关于纯净水广告论战的报道”。分述句,就是要把总括句里涉及的内容,分条列项地表达出来。这时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①环节分析法。对于那些以纵式结构写的给定材料,也就是以时间阶段性为序或逻辑上的逐层深入为序的文章,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②参与方分析法。一件事情可能有几方参与。在分述句里,我们可以就各方的行为进行分述答题。③链式分析法。有时候,一则材料中所涉及的事件是一环扣一环的,各个事件之间有明显的关系,这时就适用链式分析法。

④类型分析法。对于一则材料所涉及的是不同类别的人事物,则可以进行分类表述。

⑤关键词分析法。对于给定的材料,有时我们会感到无处下笔进行概括。这时可以将文中出现频率高的词语罗列出来,然后结合文中事实或观点把它们串联起来。这对于初学者或心理素质差者有较大帮助。由于《申论》考试的答案一般都是客观的、有一个基本确定的答案,因而以上各种方法只是切入角度不同,但最终答案都应该是相同的,所谓殊途同归是也,考生一定要明白这一点,不然,就会违背答题要求。

范本二: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题意解析:字数限定:3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

针对给定材料,提出解决方案,问题肯定在给定材料之内,由于招考的公务员是管理国家事务的人才,因而,所思所想都必须站在政府的角度,提出的方案要就事论事,不能大而空,要切实可行。同样在分析完题意之后选择答题思路,根据前边所述的方法,勾划出文中反映的主要问题。这是保证对策是否具有针对性的重要依据。寻找问题发生的环境和条件。这是保证解决问题的方案具有可行性的重要依据,根据环境和条件,从不同角度或层面提出解决方案。常用的方法有分层法: 有些问题,可以从观念、制度、具体行为三个层面来提出解决办法。①转变观念,改变现有的„„观念,通过„„,树立„„观念。②建立„„制度(体制),„„。③加强„„管理,等等。职能分类法也是很常用的一种方法,答这类题时,方案可以是按“企业或单位”、“政府”、“法律”、“个人”四方来分。通常情况都是“企业应当做些什么”,“政府应当做些什么”、“法律做些什么的方式”、“个人应当做什么”。还有核心元素分析法,就是抓住核心元素,提出解决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在关于人的解决问题上,一般都需要从观念和行动两个方面来提出解决方案。参与方分析法。就是一个事件的双方或多方,各有什么问题分别解决什么问题。这种题要忌讳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解决办法。这种办法也是考生最易接受的,考生平时可多演练此法。焦点问题分析法,找出矛盾斗争的焦点,解决它,就如解开争斗的死结一样。“如何很好地解决新闻曝光案件?”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法律的、政府、新闻的实际出发,可以从宏观的、微观的两个方面来思考提出解决方案。

范本三:就给定资料的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5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题意分析:文体是议论文,就是对事物或道理进行论述的文章。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可以看出,《申论》考试时都要求考生抓主要问题,因为招考的国家公务员,行使国家权力,必须要注意平衡问题。要平衡最重要的就是考虑问题时主次分明,对于轻重利弊能较好地权衡。观点一定要鲜明,肯定或否定,赞扬或贬斥,清楚明了,不能含糊其辞。在文中最好使用段旨句。一是方便阅卷教师迅速获知文章主要信息,二是方便考生自己写作时紧紧围绕中心来写,使文章思路清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内容一定要充实,这就要求论述过程中理论与事实要能很好地结合,既要讲道理,又要摆事实。事实与道理紧密相连,互相支持,为中心论点服务。道理上讲,《申论》考试的一般事例都主要来自于给定资料,理论可以从给定资料中来,也可从中引发。论述一定要深刻,这就要求论述时能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只看到现象,不能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应深人事物的核心,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实质并旗帜鲜明地表明观点。对一件事,不只是看到其操作层面存在的问题,更需要从体制、观念、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当然,深刻性的前提是必须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当前实际。文章要有说服力。这是对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提出的要求。论点要鲜明,论据要有力,论证要合逻辑。三者就像屋顶、墙壁、结构一样密不可分。通读全文,抓住主要问题。思考资料提出的主要问题,提炼出中心论点。注意要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角度,为国家利益着想。围绕中心论点选择能证明恰当的材料,在头脑中酝酿写作提纲,对全文进行谋篇布局。将头脑中酝酿成熟的文章内容表述出来。注意不要随意修改,不写错别字,保持卷面清洁。文章的标题主要

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陈述式,主要包括标题揭示内容和揭示主旨两种情况。一种是设问式,如你能承受多大的噪声,这种标题的好处是能让人产生悬念,引发读者思考。既然是公务员考试,那标题多数时候就应当直陈其事为宜,对那些见惯不惯的事件,使用设问句能促人警醒,起到震聋发馈的作用。再有,标题中一般都有文中涉及的最常见词语。这样,考生就不该随意拔高主题,作宏篇大论,而要贴近材料。正文的写作一律采用三段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一般都选用资料中提供的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要紧密结合材料,不能东拉西扯,海阔天空地乱谈。要集中力量论述主要问题,论述时有详有略,重点内容详写,次要内容略写,但要兼顾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既要看到正面情况,又要注意到次要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有层次,涉及到相关部门时方案要体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互相合作精神。分析问题要按照由此及彼、由表象到本质、由微观到宏观、由特殊到一般的方式进行。文章必须总体上的有一条比较明显的思路,也要列举切实可行的手段或措施,使解决方案既照顾到全局,又照顾到特殊情况,既解决主要问题,又控制次要问题,特别是杜绝新问题重新滋生。在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时,建议采用分条列项的方式,或者使用段旨句。每一段的第一句话都概括表明本段的大意。总之,考生应当明白,无论从阅卷教师的具体情况还是机关工作作风采衡量,这种简洁快速的作文方式都是应当和值得提倡的。

无论如何,文章的写作语言都要求不使用华丽的词藻或复杂的修饰语言。毕竟机关工作作风要求稳重,不能表现出轻浮和幼稚来。要使用简明平实的语言,语言服从于和服务于文章体裁。《申论》要求写作的文章,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便于阅读和接受,才能切实担负起管理国家事务的作用来。

第四篇:2014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答题技巧:详析《申论》文章写作

2014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答题技巧:详析《申论》文章写作

申论答题技巧:申论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是一种非常严格的考试,申论文章的写作方法与议论文存在一定区别,条理必须清晰、切忌冗长。而且申论的文章不是散文更不是美文,不要用华丽的词藻,必须坚持原则性,必须拥有果断中肯的原则,切忌观点模糊或者过激。考试试题的政治导向明确,不容出现偏差。试题的客观性很强,不许随意发挥。文中的观点和内容都有定论,无可非议。题材的多样性和答题的规范性,使得答题必须有一套完整有效的方法才能从容应对。下面以某范本进行分题论述。

范本一:请用不超过I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题意解析:字数限定在1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表述方式:要求答案覆盖全文主要内容,但表述要求语句精练,简明扼要。一般不直接引用具体事例或数字。范围限定:只能在给定材料中概括,不能跳出材料圈定的内容随意发挥。

轻重权衡:答题时不要圃于细枝末节,要统观全局,高瞻远瞩,从宏观的范围来把握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在文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在文中决定或支配着思路的走向或观念的变迁。

在分析题意之后,就应该选择正确的答题步骤:首先,在阅读的过程中勾划出文中的主要词句。主要词句一般不包括具体事例或数字,也不包括阐述的内容。然后,将勾划出的句子进行分析,去除限定性的语句,只留下其主干成分。并且用通顺的语言把留下的语句组织起来,就是全文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一个完整的答案主要应该包括三个部分:总括句、分述句、道理句。关于总括句的提炼:总括句,一般为一句话,高度概括全文主要问题。句式模型为“这是一篇关于主语 事件1 事件2 事件3的文体”。其中,主语是文章涉及的主要任务的姓名或所涉主要单位名称。文体是指所给材料的文章体裁,如新闻报道、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讲话、案例等。多数时候是案例。事件1是指主语的第一个动作,也可理解为事件的第一阶段。对于个别文章只有一件核心事件,就只需要事件1就够了。如“这是一篇关于纯净水广告论战的报道”。分述句,就是要把总括句里涉及的内容,分条列项地表达出来。这时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①环节分析法。对于那些以纵式结构写的给定材料,也就是以时间阶段性为序或逻辑上的逐层深入为序的文章,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

②参与方分析法。一件事情可能有几方参与。在分述句里,我们可以就各方的行为进行分述答题。

③链式分析法。有时候,一则材料中所涉及的事件是一环扣一环的,各个事件之间有明显的关系,这时就适用链式分析法。

④类型分析法。对于一则材料所涉及的是不同类别的人事物,则可以进行分类表述。

⑤关键词分析法。对于给定的材料,有时我们会感到无处下笔进行概括。这时可以将文中出现频率高的词语罗列出来,然后结合文中事实或观点把它们串联起来。这对于初学者或心理素质差者有较大帮助。由于《申论》考试的答案一般都是客观的、有一个基本确定的答案,因而以上各种方法只是切入角度不同,但最终答案都应该是相同的,所谓殊途同归是也,考生一定要明白这一点,不然,就会违背答题要求。

范本二: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题意解析:字数限定:3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

针对给定材料,提出解决方案,问题肯定在给定材料之内,由于招考的公务员是管理国家事务的人才,因而,所思所想都必须站在政府的角度,提出的方案要就事论事,不能大而空,要切实可行。同样在分析完题意之后选择答题思路,根据前边所述的方法,勾划出文中反映的主要问题。这是保证对策是否具有针对性的重要依据。寻找问题发生的环境和条件。这是保证解决问题的方案具有可行性的重要依据,根据环境和条件,从不同角度或层面提出解决方案。常用的方法有分层法: 有些问题,可以从观念、制度、具体行为三个层面来提出解决办法。①转变观念,改变现有的„„观念,通过„„,树立„„观念。②建立„„制度(体制),„„。③加强„„管理,等等。职能分类法也是很常用的一种方法,答这类题时,方案可以是按“企业或单位”、“政府”、“法律”、“个人”四方来分。通常情况都是“企业应当做些什么”,“政府应当做些什么”、“法律做些什么的方式”、“个人应当做什么”。还有核心元素分析法,就是抓住核心元素,提出解决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在关于人的解决问题上,一般都需要从观念和行动两个方面来提出解决方案。参与方分析法。就是一个事件的双方或多方,各有什么问题分别解决什么问题。这种题要忌讳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解决办法。这种办法也是考生最易接受的,考生平时可多演练此法。焦点问题分析法,找出矛盾斗争的焦点,解决它,就如解开争斗的死结一样。“如何很好地解决新闻曝光案件?”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法律的、政府、新闻的实际出发,可以从宏观的、微观的两个方面来思考提出解决方案。

范本三:就给定资料的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5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

题意分析:文体是议论文,就是对事物或道理进行论述的文章。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可以看出,《申论》考试时都要求考生抓主要问题,因为招考的国家公务员,行使国家权力,必须要注意平衡问题。要平衡最重要的就是考虑问题时主次分明,对于轻重利弊能较好地权衡。观点一定要鲜明,肯定或否定,赞扬或贬斥,清楚明了,不能含糊其辞。在文中最好使用段旨句。一是方便阅卷教师迅速获知文章主要信息,二是方便考生自己写作时紧紧围绕中心来写,使文章思路清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内容一定要充实,这就要求论述过程中理论与事实要能很好地结合,既要讲道理,又要摆事实。事实与道理紧密相连,互相支持,为中心论点服务。道理上讲,《申论》考试的一般事例都主要来自于给定资料,理论可以从给定资料中来,也可从中引发。论述一定要深刻,这就要求论述时能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只看到现象,不能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应深人事物的核心,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实质并旗帜鲜明地表明观点。对一件事,不只是看到其操作层面存在的问题,更需要从体制、观念、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当然,深刻性的前提是必须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当前实际。文章要有说服力。这是对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提出的要求。论点要鲜明,论据要有力,论证要合逻辑。三者就像屋顶、墙壁、结构一样密不可分。通读全文,抓住主要问题。思考资料提出的主要问题,提炼出中心论点。注意要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角度,为国家利益着想。围绕中心论点选择能证明恰当的材料,在头脑中酝酿写作提纲,对全文进行谋篇布局。将头脑中酝酿成熟的文章内容表述出来。注意不要随意修改,不写错别字,保持卷面清洁。文章的标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陈述式,主要包括标题揭示内容和揭示主旨两种情况。一种是设问式,如你能承受多大的噪声,这种标题的好处是能让人产生悬念,引发读者思考。既然是公务员考试,那标题多数时候就应当直陈其事为宜,对那些见惯不惯的事件,使用设问句能促人警醒,起到震聋发馈的作用。再有,标题中一般都有文中涉及的最常见词语。这样,考生就不该随意拔高主题,作宏篇大论,而要贴近材料。正文的写作一律采用三段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一般都选用资料中提供的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要紧密结合材料,不能东拉西扯,海阔天空地乱谈。要集中力量论述主要问题,论述时有详有略,重点内容详写,次要内容略写,但要兼顾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既要看到正面情况,又要注意到次要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有层次,涉及到相关部门时方案要体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互相合作精神。分析问题要按照由此及彼、由表象到本质、由微观到宏观、由特殊到一般的方式进行。文章必须总体上的有一条比较明显的思路,也要列举切实可行的手段或措施,使解决方案既照顾到全局,又照顾到特殊情况,既解决主要问题,又控制次要问题,特别是杜绝新问题重新滋生。在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时,建议采用分条列项的方式,或者使用段旨句。每一段的第一句话都概括表明本段的大意。总之,考生应当明白,无论从阅卷教师的具体情况还是机关工作作风采衡量,这种简洁快速的作文方式都是应当和值得提倡的。

无论如何,文章的写作语言都要求不使用华丽的词藻或复杂的修饰语言。毕竟机关工作作风要求稳重,不能表现出轻浮和幼稚来。要使用简明平实的语言,语言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

服从于和服务于文章体裁。《申论》要求写作的文章,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便于阅读和接受,才能切实担负起管理国家事务的作用来。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

第五篇: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文章写作赋分关键词

职业培训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文章写作赋分关键词

申论要想获得高分,把握赋分关键词很重要,下面,专家为你全面分析申论文章写作赋分关键词

1、观点

观点在申论考试中与角度、立意是近义词。在绝大部分的申论文章写作中都有“观点明确,自选角度,立意新颖”之类的要求。一些考生写文章只会写一是……,二是……;三是……。这样的文章大多泛泛而谈,毫无观点可言。在文章写作的阅卷规则中,绝大部分的文章都不是按点给分的,并不是说你写的点多得分就高,大部分的申论文章是按照等级给分的,而判断等级的重要标准就是是否有观点和角度,如果没有观点、角度,写的点再多也是没有用的。关于什么是观点的问题讲起来是非常复杂的,我们不去谈纯理论,用事实说话会更加直观一些。

问题:结合给定资料中的具体事例,以“海洋的健康”为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中心明确,事实与观点紧密结合; 2.言语畅达,条理清楚; 3.总字数800~1000字。文章一:海洋的健康

海洋孕育着丰富的资源,是人类生命的摇篮,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海洋的健康。近年来,我国为了维护海洋的健康,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由于海洋污染日益加剧,各地争抢海洋环境效益和资源效益,难以进行综合性一体化管理、管理效率低下等,致使了人类身体健康受影响,经济发展受损等。这一系列问题警示我们,我们要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对海洋健康的保护。

海洋的健康需要得我们进行关注。首要原因在于海洋的健康关系到人类身体的健康。在海洋的开发上,单方面去追求经济利益、尤以陆源污染为主的超标排污现象严重,导致海洋的健康受影响,大量的有毒物质导致周边人群健康程度下降,癌症比例上升。所以,海洋的健康直接关系到了人类的生存。

关注海洋健康的重要原因还在于海洋的健康关系到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经济开发初期,往往是以掠夺海洋资源为手段。但是,由于海洋资源的过渡攫取及破坏,海洋经济面临着海洋生物减少的严峻挑战。

分析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忽视海洋的健康,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与科学发展观的根本途径相悖。因此,我们必须着手开始关注海洋的健康。

职业培训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

首先,关注海洋健康,就要各地政府思想重视,管理上权责分明。将海洋的健康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纳入各地的政府考核体系。建立政府统一的海洋综合治理管理机制,以及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系统。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真正落实领导环保目标责任制和环保绩效考核制度。

其次,关注海洋需要转变经济结构。从粗放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各地应节材、节能,综合利用各种能源,确保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益,促进海洋的可持续利用。

最后,关注海洋要健全法制。一些治理海洋的措施还停留在政策性文件上,但这为我们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提供了宝贵意见。所以我们应尽快出台具体保护海洋的法律,做到有法可依,严厉追究危害海洋健康的单位、企业和个人的法律责任。

总之,人类要生存,海洋要健康。只要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海洋和谐发展,就能够实现海洋健康和人类发展协调同步。这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文章二:海洋的健康

——论治理海洋中的污染转移问题

假日的天津港东疆港区,人们纷纷来到海边游泳度假,孩子们在柔软的沙滩上嬉戏游玩,但谁也想不到脚下金黄色的沙滩是人造的,沙子是天津港的建设人员千里迢迢特意用船从广西运过来,据工作人员介绍,之所以不就地取沙是为了环保的需要。

对于东疆港区努力积极做好环保工作的态度毫无疑问应该是值得赞扬的,但是在我们津津乐道东疆港区的经验的同时我们是否有考虑到环保治理的成本问题。东疆港区千里迢迢从广西运沙会花费多少费用?而在沙子挖掘和运输的过程中又会耗费多少能源?运输过程中又会带来多大的污染?对广西地区的沙子的开采又是否会影响到当地的生态环境?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处理好,那么天津的东疆港区就是在拿纳税人的钱做面子工程,就是在以天津的经济上的强势掠夺作为西部地区的广西的资源,就是在用别的污染来掩盖对海洋的污染。这样的行为无异于挖肉补疮,拆东墙补西墙。

东疆港区并不是一个特例,转移污染的做法在我们国家并不少见。扼守渤海海口的W市曾被联合国有关机构授予“宜居城市”称号。W市为了进一步建设“宜居城市”,决定把污染海水的养殖业逐步取消或迁出市区,同时准备把先前的海水养殖逐渐外迁到了70公里以外的外海。最近,W市又着手将污染环境的渔港码头搬迁到郊区。渔港码头搬迁后的新址在市区最北端的远遥村。这样的做法就是将近海的污染变成远海的污染,将城市周边海域的污染变成对一些农村地区海域的污染,将对海洋污染的治理的负担由政府转嫁给了农民。W市的这些做法破坏了一些农村赖以生存的基础,引起了当地村民强烈不满。很显然,W市的这样的做法不仅不能够解决海洋的污染问题,反而会使海洋的污染由一个生态问题变成一个社会问题,甚至政治问题。

维护海洋的健康我们不能将海洋这片海域的污染转移成为那片海域的污染,不能将东部地区的污染转移成西部地区的污染,不能将对城市的污染转移成为对农村的污染,不能将海洋的污染转移成为对陆地的污染。这种转移只会使污染的范围越来越宽,只会让污染的程度越来越深,让污染越来越立体化,交叉化,多样化。

职业培训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

转移污染解决不了海洋的健康问题,治理污染才是唯一的出路。对待海洋的污染问题,我们不能搞损人利己的地方保护,更不能搞这种自欺欺人的鸵鸟政策,而必须面对事实本身,全面地,综合地,彻底地解决好污染问题。

对比两篇文章很多人会认为第一篇文章是好文章,原因很简单——大家都是这样写的。是的,大家都是这样写,所以大家都考不及格。第一篇文章毫无观点和角度可言,东拼西凑,东拉西扯,成了对策的简单堆砌,这种文章不像文章,像文件。第二篇文章是有角度和观点的,这个角度就是——污染转移。至于文章如何选角度和观点不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今天只需要知道大部分的文章是有角度的,只需要会判断什么样的文章才是有角度的文章就可以了。

2、论证

现在的大部分申论文章都要求写议论文,很多题干中有“论述翔实”、“论述深刻”之类的要求,是否有论证往往会成为文章阅卷中关于文章等级的重要判断标志。如在一个真题的阅卷规则中有这样一条要求:缺乏论证的文章直接判为三类以下。一般情况下文章等级分为四类,三类一下的文章就是不及格的文章。

但是在写文章的时候缺乏论证恰恰是很多考生的通病。议论文从小就在写,念到大学反而不会写了。有论证主要是针对文章的正文部分而言的,很多考生在写申论文章的时候,正文部分都只知道写对策,但是缺乏对所写的对策的有效的论证。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下面两篇文章的正文部分:

题干:结合给定资料,以“红色旅游·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经济工程”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中心明确、语文通达、条理清楚、论述翔实、事实与观点紧密结合。字数为1000-1200字。

文章一

……进一步推进红色旅游,充分发挥其政治宣传、经济增长、文化引领作用,就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协调,具体需要做好以下方面:

第一,开发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旅游专项线路。将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有机结合,制定全面科学的开发战略,形成对旅游者具有较大吸引力的旅游区和旅游线路。

第二,加大对红色旅游项目的支持力度。政府相关部门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对红色旅游给予支持;同时,也要加强对红色旅游的监管,及时纠正红色旅游中出现的问题,保证红色旅游的服务质量。

第三,统筹红色旅游与其他服务业的对接,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完善在吃、住、行、娱、购、游方面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素质培训等,提高整体服务水平。

第四,突出本地特色,积极开发衍生性产品。景区设计、建设时要突出自身特色;不断

职业培训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

创新,开发新产品,使旅游内容和商品开发等能够满足游客多方面的需求;丰富旅游项目,进一步提高游客的参与度、互动性。

第五,丰富宣传手段,扩大红色旅游的影响力。利用“红歌会”等多种方式,结合建党、建军、建国等重大纪念活动以及其他重要节假日,组织好红色旅游的系列宣传推广工作,使红色旅游能够更加深入人心,获得更多群众的认可。

文章二

红色旅游必须坚定正确的目标,要在政治上的“红”。党和人民一起所经历的岁月已经证明,道路的正确是事业胜利的保证。红色旅游同样如此。它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这就意味着,它不但表达了党在过去如何带领人民向胜利前进,而且,它传达的更是党在现在以及未来永远跟人民一起为争取更大的胜利而奋斗。就此而言,党和人民都应该通过这样的途径来保持政治上的红:党员和领导干部可以通过观摩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苦奋斗历程而受到灵魂的洗礼,也有利于反腐倡廉的工作,而人民群众也可以受到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通过了解党的历史而更加信任党。红色旅游所展现的历史表明,人民的支持是党的获得胜利的保障,而党只要坚持走正确的道路,永远跟人民在一起,就一定能得到人民的支持。所以,红色旅游一定要始终坚持突出党和人民密不可分的政治本质。只有体现党的“红”,红色旅游才能永远“红彤彤”。

文化上的“红”,就是发扬党在革命时期的精神内涵。这些内涵包括热爱祖国、一心为公、艰苦奋斗、信念坚定、勇于牺牲等等。可以说,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就是“红”的文化。在当今的商业大潮消费文化之下,大量空洞腐朽甚至低俗下流的文化产品充斥于市场,混淆视听,干扰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红色旅游通过引导人们重温革命历史,直观地感受着先辈们伟大的革命精神,对当前的文化市场起着激浊扬清的作用。红色的文化艺术产品,比如一部电视剧、一场秧歌、一个故事、一首歌曲等等,都可以让人民群众深入领会“红色”的精神内涵。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来表达群众所向往和怀念甚至信仰的红色精神内容,是红色旅游保持文化之红的必由之路。而且,红色旅游不仅仅要宣传“过去的红”,它本身就应该保持和体现红色的精神。这样才能使红色旅游在文化上“红”下去。

经济上的“红”除了表现为这些项目本身经济效益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突出它的社会效益,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探索新的道路。红色旅游的经营与服务体现的不该是唯利是图的赚钱精神,而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红色精神,比如,要选择那些真心热爱传统精神,愿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作为旅游服务人员,而不是仅仅花钱雇佣那些漠视红色精神内涵的人应付游客。红色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靠的不是宣传和炒作,而是靠人民群众的口碑,所以,如何让红色旅游影响社会心理,让更多的人从内心向往红色的文化,愿意来感受红色的精神,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关键。而这一点,就体现出了红色旅游的社会教育意义,这也就是它独特的社会效益。只有通过提高社会效益,才能提高经济效益,而不是只管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这样才能使红色旅游在经济上“红”下去。

……

以上两篇文章,文章一的写法最常见,我敢打包票,很多考生都会认为第一篇文章比第二篇好,因为在申论考试中,大家都是写得像第一篇文章那样,而不是第二篇。这里很多人

职业培训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

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第一篇文章没有论证,只有对策;第二篇文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通过回顾历史,正视现实,展望未来,阐述道理,例举事实等多种方式来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论证。第二篇文章恰恰符合题干的“论述翔实”的要求,第一篇反而不符合。如果第二篇文章得分是30分的话,第一篇最多得20分。我强调论述的重要性并不是想标新立异,也不是我不会写对策,而是因为题干的要求。但是要注意的是,虽然绝大部分申论文章都要求论述或在论证,但是并不能一概而论,并不是所有的申论文章都要求论述。如果我们将题干换成如下的要求,第一篇文章会更加符合要求:

题干:结合给定资料,以“红色旅游·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经济工程”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对策明确、具体、全面,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字数为1000-1200字。把题干一换,这两篇文章的得分就要倒过来。不过就现在的命题趋势来说,要求要论证的比起只要求写对策的,前者显然是多得多。

我这样强调很多人就以为我反对写对策,这是对我的误解。我反对的是两种情况:第一,不管题干的要求,只知道写对策;第二,只写对策,没有对对策进行论证。对策永远都是申论文章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它不是唯一的,也并不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例子中,如果我们将第一篇文章的正文部分调整一下,文章就符合题干的要求了。关于什么是论证(论述),如何论证的问题我们将在文章正文部分的写法中详细介绍,这里只是从阅卷的角度强调论证的重要性。

3、结构

在申论的题干中经常都会出现“结构完整”这类的要求,结构完整在形式上是指要有头有尾有正文,在内容上通常是指要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部分,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有人马上就会说,这不是模式化的文章吗?我就是这样写的,为什么没有考及格。这当中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一些考生把这个三个部分机械的分开,没有使三个部分有机的结合。很多考生喜欢在第一段提出问题,第二段分析问题,第三段以后解决问题。这样写的优点的是清晰,缺点是显得很僵硬,得一般的分数还可以,如果想得高分就困难;第二,没有分配好这三个部分的比例,不同的题目对这三个部分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有的题目对分析问题的要求多一些,有的题目要在解决问题方面多下功夫,还有的题目要求将问题和对策很好的结合;第三,文章没有角度,没有观点,泛泛而谈。如果出现这些问题,即便是结构完整的也不可能得高分。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下面两篇文章:

问题:参考给定资料,围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50分)

要求:观点明确,论证有力,语言流畅,结构完整,字数1000字左右。文章一:立足传统文化 发展创意型产业

职业培训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

任何一种文化创意活动,都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但创意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而是依靠人的灵感和想像力,借助科技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再提升。在当今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因而被视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其不需要消耗能源和自然资源,对生态环境不会造成威胁,成为越来越多国家所重视的新兴产业。在中国,创意产业已经引起了高度的重视。一些地方形成了自己的创意园区,创意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

在创意产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不足:对整个创意产业的认识不够深刻,文化产业链不够完善,技术落后;市场运转不够成熟;对本土传统文化不够重视,忽视对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地方建设盲目攀比,资源浪费严重;对文化事业单位过多的进行政策的保护和支持,缺少了在市场中竞争的能力。

繁荣文化创意产业将极大的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提升文化软实力,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大做强我国的创意产业:

首先,培养创新型人才,形成创新理念。创意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而创意的核心是创新型的人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型理念的形成。各级政府要加大力度吸纳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加强各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对各种创新型人才给予更加优厚的待遇。

其次,完善市场机制,提高技术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各级政府要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机制,出台有力的振兴规划,引导、扶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大财政投入,对文化创新型产业以支柱产业来扶持。进一步做好创意园区规划,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努力营造创新氛围,真正把创意产业培育成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最后,重视传统文化,融合各方特点,发展具有本国特色的文化产业。要形成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的共识,发掘出地方文化的优势资源,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因从简单的表面转到结合国际各种元素,从而使根本上改变对文化的认识。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意的土壤,创意是种子,产业是果实。

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是当代经济、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在产业层面的具体表现。它以其独特的形态演变和运行方式与其他产业发生广泛而复杂的联系,极大地影响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和社会文化发展。在这背景下,我国应该顺时应势,立足于传统文化,形成创新理念,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我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改变。

文章二:走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意道路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近年来迅猛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化创意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日趋成熟,但是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还刚刚起步。在这样的条件下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盲目跟风。

国外的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常常通过巨大的投资和商业炒作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远有《泰坦尼克号》、《指环王》,近有《阿凡达》、《2012》……。很多人眼红为什么我们就没有那么好的票房呢?我们就不能拍一部《阿不凡达》?这样的心态促使很多人在做产业的时候

职业培训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

只注重炒作和投资,场面要大,背景要雄伟,明星要大牌……。与此同时我们却忽略了产品本身的内涵,使一些产品成立为单纯的获取感官的刺激,这样的刺激比起国外的很多作品效果有差得多。

做好文化创意首先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劣势。我们的优势除了有良好的文化传统之外就是我们有巨大的潜在市场,我们的劣势则是我们缺乏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本。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化创意坚持走底蕴深、成本低、贴近百姓生活的路线。这样的路线不仅可以循序渐进的打开文化市场,同时也可以积累资金和技术的经验,为大制作的影片奠定良好的资金、技术和市场基础。不了解自己的优劣势,一味的去和别人比排场,是典型的拿自己的劣势和别人的优势比,这种赔本的买卖我们不能做!

要做好文化创意产业我们还要弄清楚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文化产品和其它产品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有文化内涵的,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具有不同精神风貌和文化传统。中国人的一些价值观和西方人的价值观就存在很大的不同,适合西方人口味的东西中国老百姓不一定喜欢。要打开中国的文化市场,我们首先要对老百姓的精神生活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要对我国的文化传统和习俗进行学习。文化创意产品只有扎根在文化传统和习俗中在能够真正的获得百姓的认同,才能最大限度的打开文化创意的市场。以四大名著为例,三国、西游、红楼、水浒,无论拍多少遍都有很多人看。这是为什么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作品本身已经深深扎根在我们民族的内在精神气质中了。我们并不是要让所有的影视作品都来拍这些名著,只是希望文化创意作品尽量融入这些作品中的精神内涵。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我们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走出一条有符合中国国情和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意道路,为世界文化的丰富和繁荣,为文化的多元化增添更绚丽的色彩!

以上两篇文章在结构上都是完整的,都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基本内容。很多人会说,我觉得只有第一篇文章结构才是完整的,第二篇文章结构是不完整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很多考生看第一篇文章的结构看习惯了,凡是不是像第一篇文章那样写的,都会认为不是好文章。第二篇文章第一个自然段提出的问题是盲目跟风的问题,接下来是通过举例来分析为什么有这样的问题,第三、四个自然段给出了解决问题的两种思路,并且边解决问题,边论证问题。第二篇文章才是自然的、圆融的、完整的。第一篇文章最多只能算是一般意义上泛泛而谈的文章,并且还文不对题。考生的大部分文章都是像第一篇文章一样,所以总是考不及格。

4、语言

语言是否丰富,表达是否自然多样化,也是文章阅卷判断等级的一个重要标志。一般说来,最好的文章表达不仅规范,而且像音乐一样有节奏感,像绘画一样跃然纸上,像书法一样入木三分。作为申论写作我们不可能对每个考生有那么高的要求,但是很多考生连最起码的要求都做不到。尤其是写文章正文部分的时候,很多考生就只知道写第一,第二,第三……;最多就是首先、其次、再次……。在一些阅卷规则中直接把这种只会用第一,第二,第三的试卷判为最差的试卷,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在官方的评论中,即便是谈同一件事情,也会尽量使用各种不同的表达来描述。语言表达的多样性不仅表现在关联词的使用上,还表现在职业培训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

文章正文写作中。越来越多的申论文章出现“语言流畅”、“语言生动形象”等要求。很多人会认为我发表的是异端邪说,如果说我写的文章不算权威,我们来看看半月评论的一篇文章:

叩问土地 半月谈 苏北

过去人们常讲:不了解土地,就不了解中国农村。今天我们要说:不了解土地,就不了解当下中国。土地是社会矛盾的一个焦点。多少问题在生成,多少力量在博弈,多少歧途在伸展。

统筹城乡发展,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希望。而时下许多地方的“统筹”恰恰是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侵夺。迅猛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土地的快速升值,也给农民带来了增加财产性收入的难逢机遇。然而,不少地方政府,却在违背农民意愿,以种种堂皇的名义,公然动用行政强制力量,攫取农民的财产收益,剥夺农民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牺牲农民的未来生计和发展空间。“土地换社保,宅基地换住房”,强迫农民以放弃自己的土地权利为代价,来换取政府本应提供的公共服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置换进城后增值的土地收益本应全部返还当地农民,试点时却大多被弃置一边;拆村并居,让农民上楼,常常是对农民一场可怕的掠夺。

转变发展方式,是突破资源瓶颈的路径。我们在愈演愈烈的生态环境污染和日益加剧的全球气候恶化的倒逼、挤压中,开始重视起能耗问题。但是,在许多城市工业项目已经难于落地和农村18亿亩耕地红线屡遭撞击的困扰中,为什么看不到与能耗同样紧迫的地耗问题呢?在摊饼式的城市扩张中,在运动式的空城制造中,粗放型、浪费型城市化道路已经走到尽头,为什么不去从集约式土地开发中寻找新的空间和出路?

抑制贫富分化,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点。中国的暴富神话和返贫故事,往往都围绕土地而发生,而展开,而进入高潮。随着房价暴涨,少部分人一夜间站到社会财富的顶端,无房户们则会被轻易甩出财富积累的大门。房地产领域日益成为权贵资本膨胀、政府官员腐败的重灾区。有办案人员说,房地产的产业链有多长,权钱交易的食物链就有多长。

维护社会稳定,是营造和谐生活的前提。目前,农民维权的焦点是征地拆迁,城市民生的焦点是住有所居,背后都是土地问题。看一看全国每年由此滋生了多少社会冲突?甚至引发流血自焚。以农民工、大学生为主体的新生代,正在城市大山般的房价压力下,艰难地拼搏着、坚持着,为了眼前那一线奋斗的希冀,头顶那一缕理想的阳光。如果一个个竞相崛起、美轮美奂的城市,放不下这一最有希望人群的最卑微的期求、最单纯的梦想,那对社会、对明天,意味着什么?

政府调控地根,是平抑市场风险的杠杆。但这一杠杆常常是调而不灵,控而不动。如抑制房价泡沫,国务院接连推出新政,甚至是“史上最严”,也一再遭遇市场反弹尴尬,主要是来自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和投资(机)者等既得利益集团的顽强抵抗。因为,土地中生成着暴富机制,土地出让金业已成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

土地是民生幸福的一个痛点。中国当下一些重大的民生问题,几乎都可以找到与土地发生的联系,都可以从土地里找到求解的秘道。

职业培训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

下载2018国家公务员知道这九点,申论文章写作提升很轻松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国家公务员知道这九点,申论文章写作提升很轻松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