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对外汉语教师课程有助英语专业学生提升口语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5 00:50: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际对外汉语教师课程有助英语专业学生提升口语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际对外汉语教师课程有助英语专业学生提升口语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一篇:国际对外汉语教师课程有助英语专业学生提升口语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国际对外汉语教师课程有助英语专业学生提升口语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近日,著名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发布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称,英语专业成为中国最难就业的专业之一。

据调查,英语专业75%的学生认为英语口语对英语学习很重要,25%的学生认为英语口语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是重要的。并且92%的人都有很强的主观意愿去学好英语口语,但是对自己口语水平满意的却寥寥无几,仅有4%,68%的学生对自己的英语水平很不满意。10%的学生认为自己能自由地成篇论述,56%的学生认为自己能进行简单对话,还有一部分学生会说几个句子,极少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只能说几个单词。

业内人士透露,学习对外汉语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可以增加就业面,同时有助于提升英语口语能力、涉外交际能力、及跨文化沟通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可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水平

学习对外汉语,可以有效提升英语口语水平。因为在给外国人授课的过程中,学生已经转换角色,从一个被动的英语学习者转变为一个汉语教师的身份,在面向英语国家的学员授课前,为了确保授课有效进行,不在外国学生面前掉链子,老师就必须精心准备和熟背教案,并且必须准备中英文两份教案,然后在将教案说给学生听。因此,准备英文教案和授课的过程,也是老师快速提升自己英语水平的过程。

英语专业的学生Diamond就是一个例子,在大四最后一个学期,他在国内专注于国际对外汉语教师培养机构儒森汉语参加了对外汉语培训课程,后到加拿大留学攻读硕士学位,留学期间因为拥有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不仅教外国人汉语赚取生活费,而且交了很多外国朋友,英语口语的表达和沟通能力都有了突破性的提高。

学习对外汉语可以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沟通能力

在我国,英语专业的学生虽然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了英语及相关课程的学习当中,但是由于缺乏真实的交际环境和交际的意图,学生能够用英语在跨文化交际情境交流的机会很少。在口语课堂上,学生练习英语口语也主要为了对英语语音、句型、以及表达能力进行练习而不是为了进行交际。甚至在有的课堂上出现了学生与教师配合差、教师自己唱独角戏的状况,这不利于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既便在有些由外教组织的英语口语课堂,由于师生间缺乏真正的交际意图和目标以及外籍教师自身的素质问题(大多数外教并非专业语言教师,对中国学生的情况并不了解),真正的跨文化交际环境还是很难形成。

学习对外汉语对英语专业学生掌握跨文化沟通能力非常有效,很多学生对“对外汉语”这个专业的认识,停留在教外国人学汉语这样的阶段。其实不然,对外汉语是对母语非汉语的国家或民族的人进行汉语教学的学科,也称为汉语作为外语教学或者第二语言教学。作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需要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化知识、熟练的汉语、外语教学的技能、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对外汉语课程本身就是学习面向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职业背景的外国人群体进行教学,教授外国人如何学习中国语言、了解中国文化,而跨文化沟通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外国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对外汉语对提升跨文化能力帮助很大。

学习对外汉语拓宽英语专业学生就业面

只有掌握多方面的技能,才能更大限度的提高就业率!近10年来,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保持30%的年递增率;随着大批外国人士来华工作或居住,上海不少中学相继开设国际部,以在华海外人员子女为招生对象;各类以外国人士为对象的汉语培训机构纷纷设立,这都为双语双文化专门人才提供了用武之地!

当下,全世界汉语热,越来越多外国人热衷学习中文,而优秀的对外汉语老师奇缺,很多有前瞻眼光英语专业的同学选择学习作为将来国内就业或出国留学的职业储备。考IPA汉语教师资格证,从事全兼职汉语教师的工作,即可赚取高薪又可拓宽涉外交际圈!成为不少英语专业学生的首选!

第二篇: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研究

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研究

摘要:本论文是在Bialystock的形式操练策略和功能操练策略分类的基础上,同时参照Faerch,Kasper(1984)对交际策略的分类。另外,考虑到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迁移作用,母语策略在外语习得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在众多策略分类中,本论文根据研究对象进行了取舍,在课堂上着重强调了其中4 种策略,即形式操练策略,功能操练策略,交际策略和母语策略。

一、理论论据

关于“语言学习策略”的定义至今尚无定论,但就学习策略的本质而言,多数研究者已达成共识,Ellis(1994)从众多有关语言学习的策略的定义中抽取出几个典型的概念(Stern1983,Weinstein&Mayerl986,Chamot1987,Rubinl987,Oxford1989),并归纳出关于语言学习策略诸多定义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即学习策略既是行为也是意识,作为语言学习的总体特征或趋势对语言学习产生间接影响,作为具体策略则对语言学习产生直接影响; 学习策略是有意识的。学习策略对语言学习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及乔母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理论的出现,外语教学研究的重点逐渐从研究“如何教”转向研究“如何学”的问题上来。学习策略作为学习者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Ellis(1994)的理论框架中明确指出,学习策略起一个中介作用,它将个体差异(包括信念、动机、性格、认知风格、语言潜能等)、环境因素(包括所学的目的语、学习形式、教学性质、学习任务)跟学习结果连接起来。换言之,个体差异、环境因素决定学习者学习策略的选择,而学习策略的运用影响学习效果,即语言习得的速度和语言习得达到的最高水平。因此加强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对于推进外语教学理论研究,指导外语教学改革和改进学习者的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二、现状

(一)高校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策略使用的总体水平是基本乐观的,绝大多数大学生(99.21%)都在一定程度上使用各种学习策略,在学习策略中,最偏爱使用的是形式操练策略,占总人数的48.75%,其次是功能操练策略,占总人数的37.30%,再次是交际策略占总人数的30.96%,最不常使用的策略则是母语策略,仅占总人数的18.26%。

(二)高校英语专业大学生在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大学生在形式操练策略和功能操练策略的使用频率上显著高于男大学生,而在母语策略的使用频率上,男大学生则高于女大学生。男、女大学生在交际策略的使用频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高校英语专业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各构成要素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在语音、语法上的得分最高,其次是内容和得体性,流利性最差。

(四)高校英语专业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大学生在语音、语法、流利程度,各项得分及口语交际能力的总体水平上均显著高于男大学生。男、女大学生在得体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研究的对策建议

(一)形式操练策略与口语交际能力各要素及其总分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形式操练策略是促进口语表达在语音、语法的准确性上得以提高的重要因素,其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口语表达内容、流利性和得体性水平的提高。就口语交际能力的总体水平而言,形式操练策略能有效地促进口语交际能力总体水平的提高,但过度使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口语交际能力总体水平提高的速度及最终达到的水平。功能操练策略是促进口语表达内容、流利性及得体性水平得以提高的重要因素,其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口语表达在语音、语法上的准确性水平的提高。就口语交际能力的总体水平而言,功能操练策略是促进口语交际能力总体水平得以提高的重要因素,但过度使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口语交际能力总体水平提高的速度及最终达到的水平。交际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口语表达内容的提高。交际策略与口语交际能力在内容、流利性上的得分及其总分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交际策略是促进口语表达流利性水平得以提高的重要因素,适当使用交际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口语交际能力总体水平的提高,但过度使用则会抑制口语交际能力总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母语策略、形式操练策略、功能操练策略及交际策略均对口语交际能力具有预测作用。

(二)创造语言学习环境,努力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具体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习得语言,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其最大的功能就是交际性。因此,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应予以高度的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适时的向学生介绍一些交际策略。鼓励学生在交际活动中适当使用交际策略。交际策略的有效使用,有助于促进口语表达的流利性,提高交际效果,克服焦虑心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等。其次,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息息相关,是课堂教学的继续与延伸。因此,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外语教学环境。

四、结论

各项学习策略在口语交际能力不同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高分组大学生较中等组及低分组大学生,更注重综合运用形式操练策略、功能操练策略和交际策略并努力克服对母语策略的依赖。中等组大学生较高分组大学生,在功能操练策略的使用上明显不足,且较多的使用母语策略。低分组大学生则在形式操练策略、功能操练策略和交际策略的使用上均明显不足,并且更多地依赖母语策略。

第三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论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论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中文摘要】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来实现知识建构的过程。本文就如何结合该理论来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问题进行探讨。论文的首先论述了当代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我国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现状、建构主义在语言教学中的意义和研究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和,最后指出文章的写作结构。接着作者介绍了与本论文相关的理论和研究,包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相关概念和本文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概述了国内外有关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如何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为了提出符合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教学模式,作者采用了王振亚的社会文化测试试卷和Chen和Storasta的跨文化敏感度量表对目前重庆师范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此外,还结合问卷了解了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实施的建议和意见。根据调查结果,作者提出通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和一些具体的教学策...【英文摘要】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y(CLT)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cognitive learning theory, which was first

proposed by Swiss psychologist, Piaget.CLT defines learning as a process of acquiring knowledge in certain situations with the help of others.The present study mainly focuses on how to cultivate non-English major’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ICC)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T.First of all, the present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ICC, current cultural?teaching practices...【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非英语专业学生 文化教育 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文关键词】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y non-English major culture teach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目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Introduction中文摘要5-69-14

ABSTRACT

Chapter 1

1.1 The Importance of Developing ICC in 9-10

1.2 The Current Situation

10-11

1.3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of Culture Teaching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The Great Impact of CLT o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11

1.4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11-12

1.5 Thesis

Chapter 2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and 14-25

2.1 Overview of Intercultural 14-16

2.1.1 Definition of Present StudyStructure12-14Literature ReviewCommunicative Competence(ICC)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ICC14-15

142.1.2 Definition of

15-16

2.2 2.1.3 Components of ICCTheoretical Basis: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y16-20

2.2.1 Constructivism

17-19

16-172.2.3

2.2.2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vismConstructivist Views of Knowledge, Teaching and Learning19-20

2.3 Researches on ICC

21-22

20-24

2.3.1 Researches on ICC AbroadHome22-24

2.3.2 Researches on ICC at

Chapter 3 Empirical

3.1

2.4 Summary24-25Study of Current Non-English Majors’ICC25-35Objectives of the ResearchParticipantsProcedure25-26

3.2

26-2728-33

3.3 Instruments3.4 3.5.1 27-283.5 Research Analysis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the Social-culture Test28-29

3.5.2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the

29-3131-333.7

3.5.3 Analysis of 3.6 Research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ScaleResults of the Open QuestionnaireFindings and ImplicationsSummary34-35ICC Based on CLT

33-34

Chapter 4 Cultivating Non-English Majors’35-47

4.1 The Significance of

35-3636-43

4.2 4.2.1 Constructivism to Student’s ICC DevelopmentConstructivist Models on Cultivation of ICC

Teachers’and Students s’Role in Constructivist Models36-37Task-based ModelMethods43-46Motivation43-44

4.2.2 Cooperative Model37-4141-43

4.3 Other Related

4.2.3

4.3.1 Activating Students’4.3.2 Creating a Democratic and 44

4.3.3 Designing Various 44-45

4.3.4 Making Full Use 45-46

4647-49

4.3.5 4.4 5.1 Interactive EnvironmentCulture-related Activitiesof Multimedia and Online ResourcesDeveloping Students’Autonomous AbilitySummary46-47

Chapter 5 Conclusion

47Limitations of the Present ThesisFurther Study47-49I53-58III59-61

5.2 Suggestions for

Appendix

References49-53

Appendix 61 Appendix II58-59Acknowledgements

第四篇: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构成及训练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构成及训练

一、口语交际能力的构成

口语交际的特点决定了口语交际能力的综合性,它由多种因素构成,其中主要因素如下。

1、良好的口语能力

口头语言是借助语音及其变化来传情达意的,而汉语语音变化是比较复杂的,区别又比较细微,要恰当、准确地运用语言来表达,就必须有较好的语音能力。

2、敏捷的思维能力

口语表达要经过内部言语→选词组句→外部语言三个环节,其过程几乎闪电般的快捷。因此说话时,嘴上说的是刚刚想过的,而心里想的却是马上要说的,就是这样现听现想,现想现说,不断把自己的意思和情感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三个环节环环相扣,中途任何环节出了问题就会结结巴巴,影响口语交际的效果,只有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才能灵活应变,应答如流。

3、得体的举止谈吐能力

表现:①姿态自然,举止大方。站,自然站正,自然挺胸,全身放松。说话时面带微笑,不伸舌头,不做鬼脸;②用语恰当,礼貌待人。能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及不同的谈话内容,说恰当得体的话,还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加强口语的表达效果。

二、抓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1.口语交际训练的主要形式

(1)自我介绍。介绍自己:说说自己的姓名、年龄、性格、爱好、就读学校及年级、自己最喜欢的人或事;介绍家庭情况:家在何处、全家有几口人,分别是谁,各在哪里工作或学习。讲的时候可以逐项训练,再连起来完整地说。(2)口述见闻。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看到的、听到的最喜欢的事情,或从电视广播、电影、报刊和广告中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因而内容丰富情感自然,从而是口语交际成为交流心得,增进感情的教育活动。

(3)工作汇报。教师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打扫卫生,出黑板报等,让学生去完成,然后要求把完成情况向老师和同学汇报。

(4)祝贺感谢。指导学生视不同的对象和事情,选用不同的贺词或感谢语,先说说祝贺或感谢的原因,再讲谁祝贺或感谢。如果是自己,可说:“我表示衷心的祝贺(感谢),”如果是代表集体,他就说:“让我代表××向你表示祝贺(感谢)。”最后还可以提出一些希望和要求。

(5)接待客人。让学生按照迎客、待客、送客三个步骤来说。迎客:说“谁”、“请进”并问好;待客:让座、端茶、口答文化或要求改日再来;送客:送到门口,话别、挥手或说“再见”。要求在说话时注意态度和蔼、热情、语言亲切,运用礼貌用语。这种说话多让学生同桌对练后上台表演。

(6)有助于人。让学生学会在借物品,请求别人做什么,说些祈求的话,除教会学生注意称呼和使用礼貌用语外,必须将请对方什么及请求原因。如果对方答应了,该怎样说,如果你不太满意,又该怎样说,如果你不太满意,又该怎样说。要求讲时语言要亲切,态度要诚恳,使人听到产生亲切感。

(7)自由议论。教师根据训练要求学生的知识、思想实际设计好话题并适当地提出议论的问题和中心,使学生有感可发,有话可议。如让学生看一幅图或听一社会现象后谈自己的看法,抓住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自由评论等等。

(8)争辩问题。教会学生在出现意见分歧时抓住问题的实质和矛盾的焦点展开讨论辨别。先提出双方行为或言论错在哪里,再说为什么错,接着说自己的观点,再后提出改变的意见和要求。开头可用“我认为……”、“我的看法是……”

2、口语交际训练的几个注意点

(1)要激发兴趣。一般说来,小学生是爱听爱说的,在他们和同伴玩耍时,在与成人交谈时往往能无拘束地讲自己的所见所闻。根据这一特点,训练时要重视利用和创设各种口语交际情景,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讲述自己喜欢的人和事。这样说者畅所欲言,听者聚精会神,课堂气氛活跃,从而从原来课外自发地说发展到课内自觉地说。

(2)要教给方法。学生饶有兴趣地说,往往能使讲述内容言之有物,但要做到言之有序,还必须教给方法。尤其中低年级学生,即使要讲好一件简单的事也不容易,要教学生从说一句完整的话开始,逐步过渡到说连贯的几句话或一小段话。到了高年级,要让学生按记叙文的六要素,围绕一个意思有头有尾地说一段话,学生一旦掌握了方法,口语交际不会感到困难。(3)要引导评价。必须根据学生说话的程度和水平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好的固然要肯定,不足的更要指出,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加以矫正,这过程,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应让学生共同参与,形成师评生、生评生、生自评的局面。引导学生评价,应着重从两方面入手:一凭语言,即评语音是否正确,语言是否规范,用语是否清楚,是否有逻辑和条理性;二评仪态,即评语言是否响亮,表情是否自然。

(4)要加强考核。这是保证口语交际训练落实到实处、取得实效的重要措施。一方面可使教师了解结果,调整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让学生看到学习成果,激发学习信心。口语交际考核采用分散考核和集中考核、平时考核与期末考和相结合的方式,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项目和评分标准,并把考核成绩记载在学生成绩单上。

总之,在小学阶段口语交际十分重要,关系到一个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言之有序,今后的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

范例

1.刘军同学到学校图书室去还书,管理员接过书翻了一下说:“呀!刘军同学看书可真认真,书上划了那么多杠杠,有的还作了旁批呢!”刘军听了,挺不好意思的。

(1)管理员的言外之意是:。

答案:刘军不应该在借阅的图书上勾画。(2)如果你是刘军,你应该这样说:。

答案:“对不起,我下次一定不在书上勾画了。”

2.法国著名的幽默家贝尔纳有一天去一家饭店吃饭,对那里的服务员很不满意。付帐时,他对饭店的经理说:“请拥抱我。” “什么?”经理不解地问。“请拥抱我。”

“到底是怎么回事?先生。” “永别了!”贝尔纳说。

贝尔纳说“永别了”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贝尔纳因对饭店服务员很不满,他不会再来这里消费了。

3.小龙妈妈给小龙买了一双溜冰鞋,回家试穿后发现小了一个尺码。妈妈告诉小龙,鞋是在文蜂商场买的,女营业员四十岁左右,让小龙拿着发票自己去换,如果你是小龙,到了柜台,你准备怎样和女营业员说?

小龙说:“阿姨,您好,这是我妈妈来这里找一位四十岁左右的阿姨买的鞋子,这双鞋比我的脚小了一个尺码,麻烦您给我换一双大一码的,好吗? 4.在交往中,相同的意思,选择不同的说法,起到的效果也完全不同。下面工作人员的话就让人很不舒服,请你把话说得让人易于接受。(办公室接听电话)工作人员:“他不在!”

改说:对不起,他有事出去了。请您留下姓名,等下他回来我转告他,好吗? 5.王丽放学回家,见妈妈正偷看他的信,就责问:“妈妈,你怎么能看我的信?”没想到,妈妈不但不认错,反而说:“你是我身上掉下的一块肉,我要对你的成长负责,你要是同坏人交上朋友怎么办?” 王丽应该怎么说才能说服妈妈? 王丽说:“妈妈,我觉得您应该信任我,如果我也不信任朋友,我还能交到真正的朋友吗?放心吧,我不会交坏人朋友的!”

6.快期末考试了,你正在看世界杯球赛直播时,妈妈发现了,告诉你现在不能看,你会怎样和妈妈沟通呢?

回答:妈妈,学习也要劳逸结合,看一会儿球赛能帮我放松情绪和头脑,我看会球赛,放松一下,等下就马上去学习,可以吗?

7.一位同学考砸了,作为他的老师,你会说:作为他的家长,你会说:作为他的朋友,你会说:

答:他的老师:加油!加把劲!你能行!他的家长:孩子,继续努力,落后是一时的……作为他的朋友,你会说:有压力才有动力,我们一起努力!

8.爱唱流行歌曲的贝贝每次在家写作业的时候,都忍不住哼上几句。这时候妈妈总是责怪贝贝“不务正业”。如果你是贝贝,你会怎样回答妈妈呢?

回答:听歌是一种很好的放松的方式,学校的课业态繁重听歌正好可以缓解紧绷的脑筋,需要适当的休息一下才能够更好的学习。

第五篇:基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实施提升教师育德能力

基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实施提升教师育德能力 ——以四川北路一小《12个道德好习惯》为例

一、学科育德氛围的开发背景

形式:微讲座 时间:7分钟 主讲人:刘世漪校长

育德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指培养德性。《易·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中指出君子应该接济、帮助人民,涵养自己的德性。育德在现代教育中是指教育工作者创造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通过一定教育内容,采取引导、体验、实践等方式,促进德育对象在道德价值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最终实现个体德行成长、生命完善、社会和谐的教育活动。

1、什么是育德氛围

育德氛围,亦即育德的“软环境”,它分为外部氛围和内部氛围。包括与德育有关的整体道德价值取向、道德水平,整体的思想精神面貌,校风、校纪、学风、班风、校园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

2、育德氛围构建的重要性

教育的灵魂是育德,所以教师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积极倡导“尊重个性差异,关注每名学生的发展”的观念,让育德回归本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多地接受正面的德育教育。1)树立“育人为本,为人师表”的理念

教师是学校育德工作的实施主体。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言传身教等,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成效,取决于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因此,学校不但要把育德放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还要把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放在育德工作的首要位置,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2)确立“德育渗透,实践体验”的理念

赫尔巴特曾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育德氛围的创设应该进课堂、进课程、进活动,增强实践性体验教学的比重,寓德育教育于无形中,让学生在体验中寻求感悟,在活动之余有所反思,在情境中自主体验,从而形成自觉的道德行为。

3)构建“德育网络,全员育人”的理念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空间,学校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学生德育教育的责任;家庭、社会是学生校外不可或缺的学习空间,家长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决定着学生德育的归属感,社会的舆论导向决定着学生对学校德育的认同感。因而,要把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教育联系起来,构建一体化的育德模式,共同营造良好的育德氛围。

二、营造育德氛围,提升教师育德能力

形式:微采访 时间:10分钟 主持人:倪云、嘉宾:刘世漪校长、陆晓华老师

主持人:如何创设育德氛围,这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理性价值判断,而更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实践问题,那么我想采访一下刘校长,你们学校是如何在育德氛围的实践中提升教师育德能力的呢?

刘:我们通过学校的统领课题“融合教育的实践研究”,通过“四个创设”全面营造学校育德氛围,有效开展了“促进教师能力发展的‘六个一’做法研究”的实践研究,提升教师育德能力。

“四个创设”的具体实施是:(PPT出示文字)把创设育德氛围融入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 把创设育德氛围贯穿教师工作的全部实践中 把创设育德氛围渗透到多元学科课堂教育中 把创设育德氛围融合在主题教育设计中 “六个一”具体策略分别是:(PPT显示文字)给教师一次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挑战; 给教师一份关爱,让他们自己去感受; 给教师一种环境,让他们自己去浸润; 给教师一点空间,让他们自己去交流; 给教师一个主题,让他们自己去设计; 给教师一群伙伴,让他们自己去合作。

我们知道教师潜能的开发,需要有内生动力和外界助力的共同作用。正视并尊重教师能力发展的差异,实施“六个一”的做法,是唤醒教师专业自觉、促进教师育德能力发展的一种积极而有效的方法。

案例:比如,我们让青年教师自主团队,通过“给教师一群伙伴,让他们自己去合作”、“给教师一个主题,让他们自己去设计”的策略研究,让他们参与《12个道德好习惯》的德育校本课程的编撰以及课程建设。通过好习惯课程的编撰学习,他们逐步发现,这些需要孩子们养成的好习惯,有些在自己身上也时有发生:比如编写“珍惜粮食”这一课,有的老师惭愧的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有的地区粮食危机严重,可自己也没有做到珍惜粮食,吃饭光盘。有的老师的教导学生“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但是她们自己的办公桌也是乱七八糟,通过课程的编写,她们逐步也在修正自己的行为,她们督促孩子好习惯的养成的同时自己不断以身作则,养成好习惯。这就是通过育德氛围的外力助推,让教师不断接受新的教育理念,由能力发展的消极被动者变为主动践行者,并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使教师能力发展的主体责任意识得到不断强化。

主持人:非常感谢刘校长的分享。陆老师,听说你们学校是一所百年老校,您能否为我们讲讲学校是如何实施育德氛围,从而在实践中提升教师育德能力的呢? 陆晓华:育德氛围的创设其实是个大命题,我重点讲讲如何把创设育德氛围融入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以及把创设育德氛围贯穿教师工作的全部实践中。我们学校的做法是“倡导校训、建立制度、环境建设、研发课程”。

倡导校训:我们学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它有自己的文化内涵,秉承 “忠、爱、勤、毅”的百年校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倡导“海纳百川,知行合一”的融合办学理念。学校也会组织学习,让每一位老师都要对学校的校风校训的内涵有深刻的了解,从而通过自己的表率,更好的把校风校训传承给学生。

建立制度:学校需要建立制度,形成德育工作教育教学系统,即德育部门具体抓,组织落实德育渗透、主题教育、实践体验等项目推进;以班主任队伍为骨干,教育引导学生在课堂、实践中提高综合素质;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德育工作网络。学校经费保证,通过表彰机制,提高广大教师从事德育工作的积极性、责任感,有效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和实效。

环境建设:环境建设不仅体现在学校的大环境,更要落实班级文化小环境,因为班级文化是对学校文化的细化落实和补充发展。优良的班级文化能塑造出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与实践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通过环境建设来营造育德氛围,让育人的任务发挥着积极作用。

研发课程:我们学校提出“教师的发展有多远,学校的平台就为他搭多远”的教育管理理念。我们尊重教师个体差异,根据教师的个体差异创造条件、提供机遇、搭建平台,让教师自主开发各类课程。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和实施的过程中,学校提供机遇、给予关爱、营造环境、搭建平台等途径,唤醒教师的专业自觉、教育自信,把教师打造成所在学科领域的专家,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和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促进教师育德能力的提升。

下面,我们就有请我们学校青年教师课程研发团队的张琳琳老师,结合学校的德育校本课程《十二个道德好习惯》的开发实施来谈谈,她们是如何在课程开发中,提升自己的育德能力的。

三、重视课程开发,提升教师育德能力

微报告:从《十二个道德好习惯》的校本课程开发中,感悟教师育德能力的提升(数字故事)时间:10分钟 主讲人:张琳琳

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促使教师的能力从“传递力”向“创造力”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在育德能力、教学能力、学习能力、研究能力、身心健康等方面不断提升。

1、课程介绍:

我校《十二个道德好习惯》的校本课程,是根据《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三方面教育要求,围绕“忠、爱、勤、毅”校训,将内容具体化、儿童化。

我们在学生道德好习惯培育中,分年级细化实施,将每个道德好习惯细化成学生可以实际践行的具体要求,在内容分为低、中、高三个纬度,形成梯度发展系列,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程浸润。搜集传统典籍、故事、诗歌、名言和榜样人物事迹作为道德教育的资源,编撰形成了校本教材——《十二个道德好习惯》,依托传统文化实现当代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课程团队老师必须基于问卷调查,校情、学情分析,归纳总结并提出针对我校学生需养成的 “诚实友善、恭敬感恩、勤俭节约、知书达理” 四大品质,设计了与培养这四大品质相关的十二个道德好习惯。在工作中,她们不断把握总体谋划和分步实施的关系,把握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关系,把握以校为主和协调推进的关系,不断提升自己的育德能力。

2、特色创建:

学校研发了校本德育课程《十二个道德好习惯》,课程编写团队的配置是专家引领,德育骨干教师领衔,青年教师为主为了让教材贴近孩子的生活,她们反复讨论,设计了孩子喜闻乐见的儿童形象,在教材编写中,总结了四个显著特色,提升了自己的育德能力。

1)一是凸显榜样元素: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最具体、最生动、最形象的人物,让学生感到可学、乐学; 1)二是凸显艺术元素:让学生能参加古诗童谣、故事表演、手工制作、小报设计等原创活动; 2)三是凸显实践元素:通过小采访、小观察、小调查,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养成道德好习惯。3)四是凸显体验元素: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能有“知、情、意、行”的体验,获得正向评价。

3、实施方式:

学校依托《十二个道德好习惯》校本教材开展日常化的教育教学活动,除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功能之外,还通过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来丰富和拓展德育资源,充分体现了“把创设育德氛围渗透到多元学科课堂教育中,把创设育德氛围融合在主题教育设计中,把创设育德氛围融合在学生评价的设计中”的实施理念。

1)把创设育德氛围渗透到多元学科课堂教育中

以“传统文化进课堂”活动为契机,全校师生积极参与了主题为“川一小学童,知乎又者也”诵读活动: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学生们利用课前两分钟诵读古诗名言,在诵读中积累知识,在吟唱中滋润心灵,在演绎中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美术老师带领学生走进“弘扬国之粹”殿堂,通过我校特色美育——中国传统扎染艺术实践活动,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华艺术;音乐老师则以“美妙的韵味”为主题,把古诗词编在舞蹈中,带着学生进行穿越,在舞蹈中呈现传统古诗词的意境;体育老师在课堂中教学生练习中华武术。学生们通过多学科传统文化的浸润,体验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同时也涵养了道德好品德。(附:2017年六一节照片)2)把创设育德氛围融合在主题教育设计中

在少先队活动课中,学校举行了“好少年学堂”活动,各班级参照《十二个道德好习惯》中的标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各年级教育教学的重点,开展了少先队“中华文化我传承,红领巾在行动”系列活动,让学生争做“川一好少年”,(1)传统文化进校园,知书达理我能行

案例一:蚂蚁中队的微行动《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体育课后,学生随手脱下的外套;教室办公桌,无人认领的橡皮铅笔;这些现象引起了班主任的重视,在好少年学堂中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开展“微行动”,改正小缺点:第一小组设计了“我是小小管衣员”,第二小组设计了把“文具宝宝带回家”的微行动,管理好自己的物品,收到了很大的成效。

案例二:感恩教育《每天为父母做一件事》

三年级“成长的足迹”十岁生日会,每个学生都要精心制作感恩成长卡,唱《感恩的心》,夸奖好父母……很多父母留下了感动的泪水。学校以十岁生日会为感恩教育契机,让学生体验父母的不易,在生活中每天为父母做一件事,以感恩的心回报父母。

(2)传统文化进家庭,知理明行我成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通过家长学校、亲子活动等等途径,强调为人父母要以身示范。我们开展了“小手牵大手,共建温馨家庭”系列活动:亲子阅读、亲子游戏、亲子朗诵、亲子劳动、亲子旅行、亲子健身等。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3)传统文化社会实践:锤炼良好品行

社会实践体验活动能够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所学的道德知识,实施道德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提升自我价值。学校通过开展“红领巾启航中国梦”系列活动,如:讲述中国故事,争做热爱祖国、恭敬感恩的好少年;体验中国发展,争做开放包容、诚实友善的好少年;讨论中国现等等,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和上海的历史风貌等。3)把创设育德氛围融合在学生评价的设计中

我们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培养学生道德好习惯的实施过程中,遵循激励性、多元性、童趣化的评价原则,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重视学生好习惯的养成。

我们的评价分为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静态评价可以是《十二个道德好习惯》课程实施中的考核、也可以是各类实践活动中的好习惯积分卡及相互点评;动态的评价有家长对孩子的话、师生对话墙等。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参与,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向确定努力的方向。(PPT出现学生好习惯评价表,简单说明就可)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微视频来学习,如果通过主题活动设计,提升教师的育德能力。

四、主题活动设计,提升教师育德能力

微视频:《十二个道德好习惯——珍惜粮食》川一书友会活动 10分钟 微说课:张君 7分钟

张君:我们都知道,教育是发自内心的警醒,教师育德能力,主要体现在他的课程建设与活动设计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实施者,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重构,教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风范,是课程建设无形的资产。

主题系列活动设计是否切合实际、合乎时宜,是否具有教育性,关系到德育活动的实效。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寻找确定活动主题,提升自己的育德能力:

1、未来人才素质需要出发寻找教育主题。

2、从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中寻找教育主题。

3、从精神文明建设中寻找教育主题。

4、从当代学生的不足中来寻找教育主题。本次活动主题:珍惜粮食,争当光盘小达人

活动源起:我校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条件的优越和长辈的宠爱,导致部分孩子出现了懒惰、娇气、奢侈等不良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去正确引导、教育,使他们在各种活动中自我提高。因此,在“十二个道德好习惯”校本教材中,我根据“珍惜粮食”这一课的内容,设计了这个主题系列活动,使孩子们克服弱点,在健康的道路上茁壮成长。活动目标:

1、知:了解 “粮食危机”,知道浪费是可耻的行为

2、情:学习农耕,交流古诗名言,感悟粮食“来之不易”

3、意:懂得“珍惜食物”,要从“学会感恩”做起

4、行;家校合作,落实“节粮行动”,表彰“光盘小达人”活动对象:1-5年级家庭组。

活动组织:本次活动,我们以川一小荷书友会的亲子活动方式,融行规教育与家庭教育为一体,创造性地对学生和家长开展“珍惜粮食”的好习惯的教育。将道德好习惯的教育与时代精神、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还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即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又加强家庭、社会、学校之间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活动设计:

1、开展现场调查,了解学生的午餐和晚餐的浪费情况: 小调查引出了“该不该根据自己的口味而浪费粮食”的话题。

2、故事介绍,了解 “粮食危机”,知道浪费是可耻的行为

三个时代的“粮食危机”:

1、课文《尝百草》,讲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挖野菜、吃树皮的故事。

2、奶奶讲述 “粮票的故事”:通过新旧时代对比,感知现在的幸福生活,3、视频“粮食危机”: 让学生看到当今世界,还有很多孩子挣扎在饥饿的死亡线上,逐步理解了“厨中有剩饭,路上有饥人”的含义。

3、学习农耕,交流古诗名言,感悟粮食“来之不易”

了解中国“粮食危机”,介绍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丁曼琪家庭讲述 “从一颗种子到一粒米” 的成长过程,同学们感悟到粮食“来之不易”。学生交流珍惜粮食的古诗名言和小故事。通过德国前总统科尔和三4班宁甫诚同学不浪费粮食的案例,让孩子看到身边的好榜样。

4、好书推荐,懂得“珍惜食物”,要从“学会感恩”做起

通过《水知道答案》的书籍介绍和诵读“饭前感恩词”,学生明白了对食物和他人的劳动报有感恩之心,不仅养身,还滋养自己的品德。王自遥家庭介绍了如何从餐桌礼仪中落实“尊老敬幼”好家风,启发更多家庭懂得 “珍惜粮食”,要从“学会感恩”做起。

5、家校合作,落实“节粮行动”,表彰“光盘小达人”

学习《日本小学生的午餐教育》后,同学们对学校午餐教育提出各种好建议,各家庭也交流了“避免浪费”的小妙招。最后,书友会表彰了上一批坚持21天光盘行动,养成节粮好习惯的“小达人”。活动点评:

教师是主题系列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索者和评价者;家长是教育活动的同路人和支持者,社会是提供教育功能场所的观察者,评判者。三位一体育人共同体,最终受益的是学生的道德教育。广大教师也就是在这坚持不懈的创新实践中提升了自己的育德能力。

一个成功的活动设计,教师必须把握好教育活动的几个主要环节,即捕捉教育时机,选准教育主题,设计活动系列,创设教育情境,落实活动措施,注重教育过程,延伸教育效果。

本次活动设计,教师通过大量详实的资料和来自身边的真实案例,运用同伴教育,家庭互助教育,少先队争章教育等多种模式,让学生教育学生,家长教育家长,启发她们自我觉醒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节俭好习惯,解决孩子浪费粮食的问题,非常贴合家长关心的话题。内容充实,环环相扣,参加活动的同学和家长们都受益匪浅,当天晚上很多家长在书友会群里晒出照片,更多的同学加入到“光盘”行动中来了!

下载国际对外汉语教师课程有助英语专业学生提升口语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际对外汉语教师课程有助英语专业学生提升口语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