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学、心理学_教育法规)试题

时间:2019-05-15 00:56: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年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学、心理学_教育法规)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年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学、心理学_教育法规)试题》。

第一篇:2012年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学、心理学_教育法规)试题

2012年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师德)及语文基础知识试题

一、填空题

1、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

2、社会主义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3、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4、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5、教师的考核应当坚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绩为主,做到客观、公正、准确。

6、所谓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

7、施行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其它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8、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法制观念。

9、《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10、《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11、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12、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

13、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14、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15、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二、单选题

1、“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B)

A、《学校管理条例》 B、《教师法》

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A)

A、“双赢”协作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A)

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4、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B)

A、三年 B、三至五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____起开始施行.(B)

A、1995年9月10日 B、1994年1月1日

三、单选(5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B)之日起开始实施。

A、1990年9月1日 B、1995年9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B)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

A、国务院令 B、主席令

3、国家实行(A)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教师资格 B、教师竞聘上岗

4、(A)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A、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 B、加强和改进法制建设

5、(A)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中国公民 B、世界公民

四、双选题(5分)

1、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制定本法,(AB)

A.宪法 B.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AB)。

A.学费 B.杂费 C.书费 D.住宿费

3、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____ __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__ ____,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CD)

A、耐心 B、个性 C、平等 D、个体差异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来保障”。(CD)

A、靠教师 B、靠社会 C、靠法制 D、靠制度

5、在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中,要把------放在突出地位。(BC)

A、学历教育 B、思想政治教育 C、职业道德教育 D、信息技术教育

五、多选题(5分)

1、中小学教师职业教育道德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ABCD)

A、教育方针 B、政策 C、法律法规 D、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BCD)

A、“八荣八耻”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

3、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BCD)

A、共产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社会主义

4、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当提交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下列证明和材料:----和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单位、所毕业学校,对其思想品德、有无犯罪记录等方面情况的鉴定及材料证明。(ABC)

A、身份证 B、学历证书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 C、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指定的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证明 D、教材教法合格证

5、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制定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ACD)

A、宪法 B、教育法 C、劳动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

六、简答题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2、试分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开除学生的原因。

答: 《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开除学生,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目的是为保障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是强制性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 的教育,不能因为学生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就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在这一点上,义务教育同非义务教育有所不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如果严重违反学校管理 制度,学校可给予其开除学籍的处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每小题1分,共30分)

1.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融会贯通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属于教学原则中的()。

A.启发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属于教学法中的()。

A.实验法 B.演示法

C.引导法 D.参观法

3.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制 D.道尔顿制

4.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的是()。

A.管理 B.德育

C.教学 D.服务

5.“原罪说”认为,任何人天生即是有罪的,他们的罪先天地来自其祖先,这种主张属于()。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合论 D.起源论

6.现行的初等义务教育在()时期开始普遍实施。

A、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B、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C、第三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D、信息革命出现

7.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康德的《论教育》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8.下列属于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的是()

A、引发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动知识

9.下列哪一项属于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

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10.某工厂招用九年级在读学生王某为员工,此行为()。

A.违犯《教师法》 B.违犯《义务教育法》

C.触犯《未成年人保护法》 D.触犯《刑法》

11.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针对教育目的提出()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12.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A.社会教育制度 B.高等教育制度 C.学校教育制度 D.国民教育制度

13.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A.行为系统 B.意识特点

C.综合心理特征 D.品德与修养

14.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

A.开除 B.劝退

C.批评教育 D.记过处分

15.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中,学校责任适用的归责原则是()。

A.公平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C.严格责任原则 D.过错责任原则16.下列哪项主张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A.学不躐等 B.各因其材 C.开而弗达 D.温故而知新

17.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一般是由学生完成一些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测验,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或者凭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面谈,进行的评价是()。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正式评价 D.非正式评价

18.在认知和技能领域中,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

A.教师自编测验 B.课堂提问

C.平时作业 D.行为检查单

19.对性格内向、孤僻、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宜采用的谈话方式是()。

A.商讨式 B.训导式

C.渐进式 D.谈心式

20.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指中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和()。

A.心理咨询 B.心理障碍调适

C.学生考试焦虑 D.心理卫生辅导

21.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双重性质。

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

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服务

C.为阶级斗争服务和为发展经济服务

D.为发展经济服务和为促进人的发展服务

22.坐巴士会晕车的人,在乘船、乘火车时也有类似的反应,这是()。

A.条件反射的消退 B.条件反射的泛化

C.条件反射的分化 D.条件反射的习得

23.学生受师生关系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A.教师的态度 B.教师对学生的认识

C.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D.学生的认知特点

24.狼孩有着一种适应性心理障碍,其主要原因是()

A.缺乏营养 B.遗传因素 C.狼的影响 D.缺乏社会性刺激

25.“足智多谋、随机应变”,这是思维的()。

A.逻辑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广泛性

26.有的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屈从于权威、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这类学生的性格类型属于()。

A.场依存型占优势 B.场独立型占优势

C.情感型 D.内倾型

27.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是()。

A.追崇科学世界 B.回归生活世界

C.更多的科学世界,较少的生活世界 D.都不是

28.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29.学生掌握数的概念时,把数分为实数和虚数;又把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有理数又可分为整数、小数和分数等,这属于()。

A.思维的抽象过程 B.思维的具体化过程

C.思维的分类过程 D.思维的概括过程

30.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A.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B.团队合作的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C.沟通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D.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教师劳动的特点是()。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协作性

2.学校咨询的目标是()。

A.解除学生心理困扰

B.使来访的学生以后能处理类似的问题

C.促使学生动辄寻求咨询

D.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发展的主要内涵是()。

A.发展是有顺序的、不可逆的 B.能够保持相当长时间的变化

C.使个体产生更有适应性、更高效的行为

D.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4.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其职责是()。

A.听取校长工作报告,审议学校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B.听取和反馈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团结教职工,支持校长正确行使职权

C.决定有关教职工福利的重要事项,监督校长和学校其他负责人的工作

D.罢免校长 5.开学初,新来的黄老师通过调查、谈话、自我介绍和小测验来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性差异,以便管理学生、安排日常教学。请问黄老师所作的评价不是()。

A.形成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配置性评价 D.非正式评价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者伊里奇所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是制度化社会的重要体现。()

2.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由县级人民政府依法聘任。()

3.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独立完成作业。()

4.对有特殊天赋或者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应当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5.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课程的设计和教育内容的丰富与更新。()

6.一般说来,正负迁移的产生取决于两种学习在刺激反应之间相似与相异的程度。()

7.一定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是无法通过教育观念反映出来的。()

8.多动症是先天体质上的原因。()

9.教师的责任在于“传道、授业、解惑”。()

10.政治性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制度制约和决定着教育的政治思想和为谁服务的问题。()

四、论述题(要求:紧扣题意,理论联系实际,条理清楚,逻辑严密,论述充分。每小题10分,共20分)

1.面对新课程改革,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如何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2.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应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五、材料分析题(要求:紧扣题意,理论联系实际,条理清楚,逻辑严密,论述充分。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某校地理教研组教师对本校地理课课程资源进行了评价,认为地理教具只有挂图和地球仪两类,而且全校地球仪只有六个,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距离较大,课程资源缺乏,课程开发困难较大。

请用课程评价、课程资源管理等有关理论分析这一案例。

2.某校语文老师对班级里犯错误的学生的处理办法是:犯了小错误,就给大家唱支歌,表示歉意;犯了大点的错误,就去做件好事,表示弥补;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就写一份“说明书”,说明当时的心理活动。

你对这位老师如此“惩罚”学生有何感想?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2.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A.道德品质

B.健壮体魄

C.实践能力

D.创造能力

3.《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

B.上课

C.练习复习

D.考试

5.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A.研究能力

B.学习能力

C.管理能力

D.交往能力

7.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

A.程序性课程

B.练习性课程

C.地方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

8.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放任型和()

A.专政型

B.指导型

C.民主型

D.溺爱型

9.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几次飞跃提供了平台?()A.一

B.二

C.三

D.四

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

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11.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点或价值作出()

A.判断

B.诊断

C.评定

D.评分

12.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A.人生观教育

B.价值观教育

C.素质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1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

A.有差异性的认识

B.有个性的认识

C.有领导的认识

D.有基本的认识

1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

A.个性化

B.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C.个别化

D.教育权利的平等化

15.教育目的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A.评价作用

B.选拔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16.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保证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

B.保证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 B.教好与管好学生 C.估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9.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否则就侵犯了学生的()

A.名誉权

B.人身自由权

C.受教育权

D.人格尊严权

20.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

2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______。

22.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队生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不断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称之为_______。

23.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统称为教师的_______。

24.学生的学习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以直接经验为_______。

25.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和_______。

26.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以_______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

27.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_______、_______、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等。

28.在德育的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作_______。

29.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有:_______、平等管理_______、和目标管理。

30.主张”有教无类“的古代教育家是_______。

31.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_______阶段。

32.古希腊提出问答法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_______。

33.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是班组组织的领导者,又是班组人际关系的_______。

34.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_______和真谛。

35.教学过程中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_______教材和_______教材。

36.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_______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___的关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7.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哪些独特的功能?

38.教学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39.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40.对于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41.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42.联系实例谈谈在教学中应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CCBB

6-10:ADCCB

11-15:ADCBA

16-20:BCABD

二、填空题

21.政治经济制度

22.个体身心发展

23.教师人格特征

24.基础

25.行

26.马克思主义

27.个别教学权、班级授课权

28.道德两难

29.常规管理、民主管理

30.孔子

31.高中

32.苏格拉伦

33.艺术家

34.本质

35.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36.民主平等、相互促进

三、简答题

37.答案要点:(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8.答案要点:(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39.答案要点:(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

40.答案要点:(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

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41.答案要点:(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四、论述题

42.答案要点: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定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确良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1.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论演说的教育》,其作者者者是(B)

A.柏拉图 B.昆体良 C.夸美纽斯 D.苏格拉底

2,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C)

A.《教育论》 B.《教育漫话》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3.”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B)A.洛克 B.杜威 C.斯宾塞 D.夸美纽斯

4.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A)

A.课堂教学 B.个别教学 C.小组教学 D.现场教学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B)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戌癸丑学制

6.在教育目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的主张体现了(B)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7.决定教育性质的因素是(C)

A.生产力发展水平B.社会意识形态 C.政治经济制度 D.民族文化传统

8.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一定有教育,这说明教育具有(C)

A.历史性 B.阶级性 C.永恒性 D.继承性

9.德育原则是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D)

A.基本规律 B.基本方法 C.基本途径 D.基本要求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A.备课 B.上课 C.个别辅导 D.布置作业

11.”强、平衡、不灵活“的神经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对应(C)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2.心理状态是从心理过程向个性心理特征转化的哪个环节?(B)

A.开端 B.中间 C.终端 D.外部

13.识记过的内容,因消退原因,完全不能再认或回忆是(B)

A.暂时遗忘 B.永久遗忘 C.干扰遗忘 D.逆向遗忘

14.”入芝兰之室,久闻不知其香“是(C)A.知觉 B.嗅觉 C.嗅觉适应 D.嗅觉感受性

15.下列哪个选项是影响深度知觉的双眼线索?(D)

A.线条透视 B.空气透视 C.运动视差 D.视轴辐合 16.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B)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紧张性与集中性 D.紧张性与选择性

17.”一题多解,演绎推理“是(D)A.再现思维 B.求同思维 C.辐合思维.D.发散思维

1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下列哪种情感?(A)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热爱感

19.个人同时面临两种有意义的活动目标,二选一的冲突是(A)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式冲突

20.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去是(C)

A.无条件反射 B.本能的行为 C.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 D.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

1.B 2.C 3.B 4.A 5.B 6.B 7.C 8.C 9.D 10.B

11.C 12.B 13.B 14.C 15.D 16.B 17.D 18.A 19.A 20.C 1.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D)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A)A.教育学 B.教育哲学 C.教育社会学 D.教育经济学

3.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教育工作方针是(A)

A.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工农业生产相结合 D.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4.我国当前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D)

A.美育 B.劳动教育 C.爱国主义教育 D.美育、劳动教育

5.决定教育永恒性的是教育的(D)

A.目的 B.内容 C.方法 D.功能

6.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A)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癸丑学制

7.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C)

A.演示法 B.练习法 C.实验法 D.实习作业法

8.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C)

A.桥梁作用 B.关键作用 C.主导作用 D.决定作用

9.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应做到(B)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0.”学而时习之“的主张说明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是(C)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11.”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的(C)

A.广阔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

12.看书时,用红色笔划出重点,便于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A)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3.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起伏变化的现象是(A)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相互作用 D.实践活动影响

14.脑神经属于下列哪一类神经?(D)

D.壬子

A.交感神经 B.副交感神经 C.中枢神经 D.周围神经

15.有预定目的,用专门方法的识记是(A)

A.有意识记 B.无意识记 C.意义识记 D.机械识记

16.长系列的材料,中间部分记忆的效果差,两端效果好,这是由于中间部分要受哪种抑制干

扰?(D)

A.前摄 B.倒摄 C.单一 D.双重

17.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B)

A.动力系统 B.自然前提 C.心理基础 D.核心成分

18.年龄智商的公式是(C)

A.IQ=MA/CA×100% B.IQ=CA/MA×100% C.IQ=MA/CA×100 D.IQ=CA/MA×100

19.人的认识的倾向性是(A)

A.兴趣 B.需要 C.动机 D.理想

20。情绪情感是下列哪种选项关系的反映?(C)

A.现实与人 B.人与人 C.现实与人的需要 D.生理与心理需要

1.D 2.A 3.A 4.D 5.D 6.A 7.C 8.C 9.B 10.C

11.C 12.A 13.A 14.D 15.A 16.D 17.B 18.C 19.A 20.C 1.传统教育学的创始者是(D)

A.杜威

B.孔子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C)

A.心理学

B.教育哲学

C.教育学

D.教育经济学

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D)

A.促进作用

B.制约作用

C.决定作用

D.促进或延缓作用

4.人的发展主要是指人的(C)

A.智力发展

B.知识的增长

C.身心发展

D.体质的增强

5.划分课的类型的依据是(A)

A.课的任务

B.课的内容

C.课的方法

D.课的活动形式

6.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D)

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模拟教学

D.课堂教学

7.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B)

A.道德认识

B.活动和交往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8.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所起的作用是(C)

A.决定作用

B.领导作用

C.纽带和桥梁作用

D.核心作用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B)

A.延伸

B.必要补充

C.发展

D.改革形式

10.学生的主体性最主要地体现在(C)

A.自觉性

B.独立性

C.创造性

D.能动性

1.D 2.C 3.D 4.C 5.A 6.D 7.B 8.C 9.B

一、选择题

1、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史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2、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3、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10c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4、”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5、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C.知识分之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8、《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1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11、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

A.内容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12、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13、”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14、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二、填空题

1、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 ____。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____。

3、学习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 ____价值。

4、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____。

5、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____。

6、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 ____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

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 ____。

8、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____和教科书。

9、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____。

1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是实现 ____的过程。

11、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直观教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物直观,另一类是____。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____、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____与学生已有水平之间的矛盾。

14、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尊重一个人“。这句话说明的德育原则是____。

15、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 ____。

三、判断题

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2、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4、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5、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6、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7、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8、德育的过程具有多端性。()

9、依据科尔博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10、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四、简答题

1、试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

2、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试做简要的说明。

3、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4、试述备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5、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五、论述题

1、以”我们的思想“为主题,设计一个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B

4、C

5、D

6、B

7、D

8、C

9、B

10、A

11、A

12、C

13、B

14、C

15、B

二、填空题)

1、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延时

4、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受到社会的特别保护。

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创新

7、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8、教学大纲

9、学校教育

10、学生身心发展

11、模象直观

12、作业检查与批改

13、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

14、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15、教育者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一方面,它追求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2、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3、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4、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5、(1)理论假设(A道德发展论,B道德教育论);(2)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A 道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B道德讨论中的引入性提问,C道德讨论中的深入性提问);(3)简要的评论(A认知模式的缺陷,B 认知模式的特色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五、论述题

3、班主任张某以加强班级管理和严肃校纪班风为由,在班级制度中作出了如下规定:学生上课迟到一次罚款1元,旷课一次罚款2元,不按时完成作业罚款3元,损坏公物罚款10—200元,吸烟、酗酒、打架斗殴罚款20—100元。班里的一些同学已相继向张某缴纳了罚款。请分析张某的行为是否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什么?

答:张某的行为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教师不得罚款。教师在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按照《宪法》和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符合法制化,做到依法执教。现实中,不少教师沿袭了旧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在从教过程中,自觉和不自觉地侵犯了青少年学生的权益,出现了违法、犯法的现象,反映了不学法、不懂法、不执法的问题。如:教师随意批评、责备学生;教师采用各种方式体罚学生等。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并进一步阐述:“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教育是兴国之基础,强国之支柱。教师从事教育工作,首先要依法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依法行使教书育人的权力,履行教师法定的职业义务和职业责任,以实现依法管理教育事务,保证教师在教书育人的活动中依法进行,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教育的使命是提高人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功能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教师职业劳动任务是教书育人,对人进行素质教育。教师只有做到了依法执教,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培养依法治国的人才,才能迅速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意识。我国现有1000万教师大军,他们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宝贵的贡献,涌现出一大批全国的十杰教师和师德典范。但是,还相当数量的教师法律意识不强,既不学法,又不懂法,更不执法,有的帮学生考试作弊,有的诱导学生看黄色书籍、黄色录像,有的采用各种体罚学生的方式等等。都说明这些教师依法执教的意识还较淡薄,必须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一、填空题

1、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

2、社会主义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3、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4、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5、教师的考核应当坚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绩为主,做到客观、公正、准确。

6、所谓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

7、施行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其它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8、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法制观念。

9、《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10、《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11、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12、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

13、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14、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15、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二、单选题

1、”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B)

A、《学校管理条例》 B、《教师法》

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A)

A、”双赢“协作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A)

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4、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B)

A、三年 B、三至五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____起开始施行.(B)

A、1995年9月10日 B、1994年1月1日

三、单选(5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B)之日起开始实施。

A、1990年9月1日 B、1995年9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B)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

A、国务院令 B、主席令

3、国家实行(A)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教师资格 B、教师竞聘上岗

4、(A)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A、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 B、加强和改进法制建设

5、(A)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中国公民 B、世界公民

四、双选题(5分)

1、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制定本法,(AB)

A.宪法 B.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AB)。

A.学费 B.杂费 C.书费 D.住宿费

3、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____ __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__ ____,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CD)

A、耐心 B、个性 C、平等 D、个体差异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来保障“。(CD)

A、靠教师 B、靠社会 C、靠法制 D、靠制度

5、在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中,要把------放在突出地位。(BC)

A、学历教育 B、思想政治教育 C、职业道德教育 D、信息技术教育

五、多选题(5分)

1、中小学教师职业教育道德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ABCD)

A、教育方针 B、政策 C、法律法规 D、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BCD)

A、”八荣八耻“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

3、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BCD)

A、共产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社会主义

4、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当提交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下列证明和材料:----和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单位、所毕业学校,对其思想品德、有无犯罪记录等方面情况的鉴定及材料证明。(ABC)

A、身份证 B、学历证书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 C、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指定的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证明 D、教材教法合格证

5、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制定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ACD)

A、宪法 B、教育法 C、劳动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

六、简答题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2、试分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开除学生的原因。

答: 《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开除学生,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目的是为保障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是强制性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 的教育,不能因为学生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就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在这一点上,义务教育同非义务教育有所不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如果严重违反学校管理 制度,学校可给予其开除学籍的处分。

2011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快速提高之选择百题

1.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1.1)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A]

2.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1.2)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D]

3.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2.1)

A.2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 A]

4.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2.2)

A.2-3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B ]

5.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A.行为系统 B.意识特点 C.综合心理特征 D.品德与修养 [ C]

6.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

A.控制 B.基本看法 C.改造 D.意识 [ D]

7.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

A.地升华 B.发挥 C.表现 D.持久的变化 [ D]

8.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 [D ]

9.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A.苏联心理学家 B.美国心理学家 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D.英国医生 [C ]

10.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C ]

11.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4.1)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 C]

12.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 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 [ A]

13.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A ]

14.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需要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隐蔽性学习动机 [C]

15.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 C.强化性动机 D.激励性学习动机[ A]

16.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5.1)

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B.对活动的影响 C.对记忆的促进 D.对智力的影响[ A]

17.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A.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 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 A]

18.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有一种是错误的。

A.态度学习迁移 B.情感迁移 C.知识与技能迁移 D.气质迁移[ D]

19.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 C.经验类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 [ A]

20.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6.1)

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 [ D]

21.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

A.程序性知识 B.实用的知识 C.直观的知识 D.可应用的知识[ A]

2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 [ A]

23.现代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

A.长时记忆 B.内隐记忆 C.操作记忆 D.形式记忆 [ A]

24.短时记忆的容量

A.较大 B.没有限制 C.非常之小 D.为7土2个组块 [ D]

25.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

A.时快时慢 B.快者愈快 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 [ C]

26.最早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

A.艾宾浩斯 B.巴甫洛夫 C.冯特 D.弗洛伊德[ A]

27.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B.复习越早越好 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D.当天复习[ A]

28.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A.公式学习B.命题学习C.原理学习D.推理学习

29.最早提出遗忘曲线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 B.艾宾浩斯 C.斯金纳 D.威廉?冯特[ B]

30.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被称作(7.1)

A.操作技能 B.技巧C.操作能力 D.能力 [A ]

31.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A.智力技能 B.知识迁移C.智力 D.思维程序 [A ]

32.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8.1)

A.复杂方案 B.学习计划 C.可行方案 D.思维程序 [A]

33.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A.记忆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思维策略 D.学习方法 [B]

34.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

A.智力技能 B.学习自觉性 C.元认知策略 D.自我意识 [C ]

35.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

A.新的理解 B.不同的见解 C.认知策略 D.类比或表象等 [D]

36.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

A.意识和能力构成 B.规则和技能构成 C.认知策略构成 D.经验和方法构成 [B]

37.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9.1)

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A]

38.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A.智力技能 B.思维品质 C.思维程序 D.能力或特性 [D]

39.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 C.验证假设 D.论证假设 [C]

40.一个人的对人对已、对事、对物的态度是(10.1)

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D]

41.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A.比较不稳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 D.比较稳定的 [D]

42.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A.新观点 B.认知结构 C.策略系统 D.价值体系 [D]

43.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相接近[D]

44.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A.自觉性 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A]

45.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A.知识经验 B.观念和信念 C.道德认识 D.道德观 [B]

46.态度的情感成份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

A.态度的核心成分 B.动力性成份 C.非智力成分 D.内化了的成份 [A]

47.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 A.行为方式 B.意向或意图 C.行为习惯 D.语言或行为 [B]

48.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11.1)

A.社会适应 B.社会化人格 C.精神面貌 D.精神状态 [A]

49.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浑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A.积极的社会功能 B.应有的责任能力 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 D.道德精神面貌 [A]

50.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

A.怪异观念 B.强迫行为 C.强迫洗手 D.强迫恐惧 [B]

51.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

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B.痛苦不安 C.感到惴惴不安 D.感到极端焦虑 [D]

52.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

A.严重惧怕 B.原因不明地惧怕 C.非理性惧怕 D.持久性地惧怕 [C]

53.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如过度手淫、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一般

A.不容易矫正 B.容易矫正 C.不属于性心理障碍 D.也属于心理障碍 [C]

54.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12.1)

A.思维品质 B.学习内容 C.学习结果 D.知识技能 [C]

55.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

A.若干等级 B.五个等级 C.三个等级 D.四个等级 [B]

56.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 A.信息加工 B.智力活动 C 信息输入 D.心理变化 [D]

57.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

A.各种智力活动 B.各种子目标C.各种课堂行为 D.教学阶段 [B]

58.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 A.信息加工 B.学习活动 C.复杂记忆 D.理解 [D]

59.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

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B.师生互动策略

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D.合作学习策略 [A]

60.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环境是一种人为设计的问题情境,它与现实问题情境

A.有所不同 B.相类似 C.有一定联系 D.没有必然联系 [B]

61.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

A.教师的主导教学 B.独立完成作业

C.家庭作业 D.个别课堂练习[A]

62.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C]

63.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A.有影响 B.没有影响 C.几乎没有影响 D.有实质性影响 [A]

64.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

A.教学程序 B.教学过程 C.教学事项 D.教学方法 [C]

65.向学生提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明了学习的结果和方法,以免

A.迷失方向 B.错用方法 C.措手不及 D.产生焦虑 [A]

66.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13.1)

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 [B]

67.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教学有

A.一定的帮助 B.较弱的影响 C.间接的影响 D.直接的影响 [D]

68.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

A.可用因素 B.微弱因素 C.重要因素 D.利弊兼有的因素 [C]

69.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 A.目的和内容 B.共同语言 C.深厚友谊 D.约束力量 [A]

70.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

A.最终结果 B.中间环节 C.目标 D.最高阶段 [D]

71.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

A.只具有个人的意义 B.小集团意义

C.依赖兴趣的作用 D.没有政治意义 [A]

72.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

A.极大的影响 B.不大的影响

C.积极的影响 D.消极的影响 [A]

73.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

A.集体观念 B.从众 C.服从大局 D.集体凝聚 [B]

74.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导致。一是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

A.是权威意见 B.将有助于他 C.旁观者的意见 D.是客观的意见 [A]

75.课堂气氛也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

A.连锁性感染 B.互相监督 C.互相帮助 D.遵守纪律 [A]

76.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

A.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B.和口头的规范 C.潜意识遵循的规范 D.不成文的被动规范 [A]

77.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操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

A.方向和范围 B.方向 C.范围 D.纪律约束 [A]

78.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和

A.态度一致 B.行动一致 C.观点趋同 D.相互理解与扶持[B]

79.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

A.行动对抗 B.不团结、不信任 C.拉帮结伙 D.互相为难 [A]

80.研究表明,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个性的互补以及外形等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

A.主要因素 B.辅助因素

C.外部互动因素 D.环境因素 [A]

81.课堂气氛往往有其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

A.教学风格 B.组织教学方法

C.气氛区 D.教学氛围 [C]

82.人际交往过程必须以一定的符号系统为交往工具才有可能实现,其主要交往工具是语言符号系统和

A.暗示影响系统 B.非语言符号系统

C.文字符号系统 D.情感感染 [B]

83.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

A.感情关系 B.心理距离

C.友谊关系 D.互助关系[B]

84.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

A.修养和处世方法 B.身份和地位

C.交往方式与方法 D.需要满足的程度[D]

85.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主要的 A.人际关系 B.对立统一关系

C.心理互动过程 D.人与人的矛盾 [A]

86.合作是实现课堂管理促进功能的 A.必要条件 B.辅助条件

C.重要表现 D.主要过程 [A]

87.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适度竞争,不但不会影响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

A.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B.养成竞争意识

C.导致教师管理公正 D.促进团结协作 [A]

88.竞争有可能会使一部分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容易忽视活动的 A.积极价值 B.创造性功能

C.内在价值和创造性 D.真正目的 [C]

89.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 A.监控与管理 B.准则与控制

C.限制性影响 D.限制与规范 [B]

90.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

A.课堂情境 B.课堂结构

C.课堂形势 D.课堂教学 [B]

91.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

A.课堂约定 B.课堂行为准则

C.课堂纪律 D.课堂行为[B]

92.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学生听课效果

C.后进生的感受 D.人际关系的影响 [D]

93.课堂情境结构包括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和

A.教室的布置 B.教师的行为表现

C.学生的学习方式 D.学生座位的分配 [D]

94.课堂教学结构包括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和

A.教学过程的规划 B.教学内容设计

C.教学方法的实施 D.教学方法的选择 [A]

95.对于消极的课堂行为,采用适当的惩罚

A.也是不行的 B.也是违法的 C.也是不必要的 D.是必要的 [D]

96.编制课程表时,尽量将文科与理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

A.随机安排 B.分类安排

C.集中安排 D.交错安排[D]

97.长时间地集中学习同一学科或同一类学科,使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接受同一种刺激,会导致

A.兴趣形成 B.自发复习

C.过度学习D.疲劳和厌烦 [D]

98.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等表现,一般称作

A.心理异常 B.不适应表现

C.不良表现 D.问题行为 [D]

99.班级里学习成绩差生和后进生有问题行为,优秀学生

A.也全都有问题行为 B.没有问题行为

C.只有问题行为萌芽 D.也有问题行为[D]

100.有的心理学家把表现为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等行为学生的行为称作

A.冲动型问题行为 B.扰乱性的问题行为

C.多动型问题行为 D.自律障碍行为 [B]

101.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14.1)

A.作出分析 B.作出判断

C.进行评估 D.作出决策 [D]

102.测量首先要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

A.一种量值 B.一种题型

C.某种题型 D.多种题型 [A]

103.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 A.基本过程 B.全部过程

C.主要过程 D.系统程序 [D]

104.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

A.严格规则 B.系统规则

C.标准规则 D.系统程序[D]

105.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和

A.教师随堂评价 B.教师自编测验

C.随常考试 D.课堂提问测验 [B]

106.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

A.成就水平的测验 B.能力形成的测验

C.结构的测验 D.智力发展的测验 [A]

107.一般人们认为标准化考试与学校课程之间关系

A.比较密切 B.缺乏学业效度

C.很不协调 D.基本协调[C]

108.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

A.教育目的服务的 B.教师和学生服务的 C.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D.当前工作服务的[C]

教育法规

一、填空题

1、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

2、社会主义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3、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4、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5、教师的考核应当坚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绩为主,做到客观、公正、准确。

6、所谓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

7、施行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其它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8、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法制观念。

9、《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10、《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11、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12、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

13、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14、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15、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二、单选题

1、“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B)

A.《学校管理条例》

B.《教师法》

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A)

A.“双赢”协作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A)

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4、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B)

A.三年

B.三至五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____起开始施行.(B)

A.1995年9月10日

B.1994年1月1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B)之日起开始实施。

A.1990年9月1日

B.1995年9月1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B)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

A.国务院令

B.主席令

8、国家实行(A)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教师资格

B.教师竞聘上岗

9、(A)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A.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

B.加强和改进法制建设

10、(A)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中国公民

B.世界公民

三、双选题(5分)

1、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制定本法,(AB)

A.宪法

B.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AB)。

A.学费

B.杂费

C.书费

D.住宿费

3、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____ __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__ ____,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CD)

A.耐心

B.个性

C.平等

D.个体差异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来保障”。(CD)

A.靠教师

B.靠社会

C.靠法制

D.靠制度

5、在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中,要把——————放在突出地位。(BC)

A.学历教育

B.思想政治教育

C.职业道德教育

D.信息技术教育

四、多选题(5分)

1、中小学教师职业教育道德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ABCD)

A.教育方针

B.政策

C.法律法规

D.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BCD)

A.“八荣八耻”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

3、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BCD)

A.共产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社会主义

4、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当提交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下列证明和材料:————和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单位、所毕业学校,对其思想品德、有无犯罪记录等方面情况的鉴定及材料证明。(ABC)

A.身份证

B.学历证书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

C.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指定的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证明

D.教材教法合格证

5、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制定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ACD)

A.宪法 B.教育法 C.劳动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二篇: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试题

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师德)试题

一、填空题

1、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

2、社会主义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3、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4、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5、教师的考核应当坚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绩为主,做到客观、公正、准确。

6、所谓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

7、施行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其它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8、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法制观念。

9、《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10、《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11、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12、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

13、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14、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15、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二、单选题

1、“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B)

A、《学校管理条例》 B、《教师法》

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A)

A、“双赢”协作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A)

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4、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B)

A、三年 B、三至五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____起开始施行.(B)

A、1995年9月10日 B、1994年1月1日

三、单选(5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B)之日起开始实施。

A、1990年9月1日 B、1995年9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B)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

A、国务院令 B、主席令

3、国家实行(A)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教师资格 B、教师竞聘上岗

4、(A)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A、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 B、加强和改进法制建设

5、(A)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中国公民 B、世界公民

四、双选题(5分)

1、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制定本法,(AB)

A.宪法 B.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AB)。

A.学费 B.杂费 C.书费 D.住宿费

3、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____ __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__ ____,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CD)

A、耐心 B、个性 C、平等 D、个体差异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来保障”。(CD)

A、靠教师 B、靠社会 C、靠法制 D、靠制度

5、在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中,要把------放在突出地位。(BC)

A、学历教育 B、思想政治教育 C、职业道德教育 D、信息技术教育

五、多选题(5分)

1、中小学教师职业教育道德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ABCD)

A、教育方针 B、政策 C、法律法规 D、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BCD)

A、“八荣八耻”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

3、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BCD)

A、共产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社会主义

4、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当提交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下列证明和材料:----和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单位、所毕业学校,对其思想品德、有无犯罪记录等方面情况的鉴定及材料证明。(ABC)

A、身份证 B、学历证书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 C、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指定的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证明 D、教材教法合格证

5、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制定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ACD)

A、宪法 B、教育法 C、劳动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

六、简答题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2、试分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开除学生的原因。

答: 《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开除学生,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目的是为保障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是强制性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 的教育,不能因为学生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就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在这一点上,义务教育同非义务教育有所不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如果严重违反学校管理 制度,学校可给予其开除学籍的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D)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2.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C)A.道德品质

B.健壮体魄

C.实践能力

D.创造能力

3.《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C)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A.备课

B.上课

C.练习复习

D.考试

5.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B)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1-5:DCCBB

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A)

A.研究能力

B.学习能力

C.管理能力

D.交往能力

7.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D)

A.程序性课程

B.练习性课程

C.地方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

8.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放任型和(C)

A.专政型

B.指导型

C.民主型

D.溺爱型

9.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几次飞跃提供了平台?(C)A.一

B.二

C.三

D.四

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B)

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6-10:ADCCB

11.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点或价值作出(A)

A.判断

B.诊断

C.评定

D.评分

12.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D)

A.人生观教育

B.价值观教育

C.素质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1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C)

A.有差异性的认识

B.有个性的认识

C.有领导的认识

D.有基本的认识

1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B)

A.个性化

B.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C.个别化

D.教育权利的平等化

15.教育目的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A)

A.评价作用

B.选拔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11-15:ADCBA

16.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B)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C)

A.保证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

B.保证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A.了解和研究学生 B.教好与管好学生 C.估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9.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否则就侵犯了学生的(B)

A.名誉权

B.人身自由权

C.受教育权

D.人格尊严权

20.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D)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16-20:BCAB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

2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__政治经济制度____。

22.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队生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不断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称之为_______。

23.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统称为教师的_______。

24.学生的学习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以直接经验为_______。

22.个体身心发展

23.教师人格特征

24.基础

25.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和_______。

26.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以_______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

27.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_______、_______、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等。

28.在德育的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作_______。

25.行

26.马克思主义

27.个别教学权、班级授课权

28.道德两难

29.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有:_______、平等管理_______、和目标管理。

30.主张”有教无类“的古代教育家是_______。

31.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_______阶段。

32.古希腊提出问答法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_______。

33.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是班组组织的领导者,又是班组人际关系的_______。29.常规管理、民主管理

30.孔子

31.高中

32.苏格拉伦

33.艺术家 34.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_______和真谛。

35.教学过程中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_______教材和_______教材。

36.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_______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___的关系。34.本质

35.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36.民主平等、相互促进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7.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哪些独特的功能? 37.答案要点:(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8.教学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38.答案要点:(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39.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39.答案要点:(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

40.对于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40.答案要点:(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

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41.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41.答案要点:(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42.联系实例谈谈在教学中应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定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确良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1.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论演说的教育》,其作者者者是(B)

A.柏拉图 B.昆体良 C.夸美纽斯 D.苏格拉底

2,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C)

A.《教育论》 B.《教育漫话》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3.”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B)A.洛克 B.杜威 C.斯宾塞 D.夸美纽斯

4.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A)

A.课堂教学 B.个别教学 C.小组教学 D.现场教学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B)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戌癸丑学制

6.在教育目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的主张体现了(B)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7.决定教育性质的因素是(C)

A.生产力发展水平B.社会意识形态 C.政治经济制度 D.民族文化传统

8.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一定有教育,这说明教育具有(C)

A.历史性 B.阶级性 C.永恒性 D.继承性

9.德育原则是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D)

A.基本规律 B.基本方法 C.基本途径 D.基本要求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A.备课 B.上课 C.个别辅导 D.布置作业

11.”强、平衡、不灵活“的神经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对应(C)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2.心理状态是从心理过程向个性心理特征转化的哪个环节?(B)

A.开端 B.中间 C.终端 D.外部

13.识记过的内容,因消退原因,完全不能再认或回忆是(B)

A.暂时遗忘 B.永久遗忘 C.干扰遗忘 D.逆向遗忘

14.”入芝兰之室,久闻不知其香“是(C)A.知觉 B.嗅觉 C.嗅觉适应 D.嗅觉感受性

15.下列哪个选项是影响深度知觉的双眼线索?(D)

A.线条透视 B.空气透视 C.运动视差 D.视轴辐合 16.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B)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紧张性与集中性 D.紧张性与选择性

17.”一题多解,演绎推理“是(D)A.再现思维 B.求同思维 C.辐合思维.D.发散思维

1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下列哪种情感?(A)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热爱感

19.个人同时面临两种有意义的活动目标,二选一的冲突是(A)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式冲突

20.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去是(C)

A.无条件反射 B.本能的行为 C.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 D.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

1.B 2.C 3.B 4.A 5.B 6.B 7.C 8.C 9.D 10.B

11.C 12.B 13.B 14.C 15.D 16.B 17.D 18.A 19.A 20.C 1.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D)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A)A.教育学 B.教育哲学 C.教育社会学 D.教育经济学

3.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教育工作方针是(A)

A.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工农业生产相结合 D.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4.我国当前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D)

A.美育 B.劳动教育 C.爱国主义教育 D.美育、劳动教育

5.决定教育永恒性的是教育的(D)

A.目的 B.内容 C.方法 D.功能

6.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A)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7.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C)

A.演示法 B.练习法 C.实验法 D.实习作业法

8.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C)

A.桥梁作用 B.关键作用 C.主导作用 D.决定作用

9.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应做到(B)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0.”学而时习之“的主张说明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是(C)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11.”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的(C)

A.广阔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

12.看书时,用红色笔划出重点,便于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A)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3.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起伏变化的现象是(A)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相互作用 D.实践活动影响

14.脑神经属于下列哪一类神经?(D)

A.交感神经 B.副交感神经 C.中枢神经 D.周围神经

15.有预定目的,用专门方法的识记是(A)

A.有意识记 B.无意识记 C.意义识记 D.机械识记

16.长系列的材料,中间部分记忆的效果差,两端效果好,这是由于中间部分要受哪种抑制干

扰?(D)

A.前摄 B.倒摄 C.单一 D.双重

17.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B)

A.动力系统 B.自然前提 C.心理基础 D.核心成分

18.年龄智商的公式是(C)

A.IQ=MA/CA×100% B.IQ=CA/MA×100% C.IQ=MA/CA×100 D.IQ=CA/MA×100

19.人的认识的倾向性是(A)

A.兴趣 B.需要 C.动机 D.理想

20。情绪情感是下列哪种选项关系的反映?(C)

A.现实与人 B.人与人 C.现实与人的需要 D.生理与心理需要

1.D 2.A 3.A 4.D 5.D 6.A 7.C 8.C 9.B 10.C

11.C 12.A 13.A 14.D 15.A 16.D 17.B 18.C 19.A 20.C 1.传统教育学的创始者是(D)

A.杜威 B.孔子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C)

A.心理学 B.教育哲学 C.教育学D.教育经济学

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D)

A.促进作用 B.制约作用 C.决定作用 D.促进或延缓作用

4.人的发展主要是指人的(C)

A.智力发展 B.知识的增长 C.身心发展 D.体质的增强

5.划分课的类型的依据是(A)

A.课的任务 B.课的内容 C.课的方法 D.课的活动形式

6.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D)

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模拟教学 D.课堂教学

7.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B)

A.道德认识 B.活动和交往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8.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所起的作用是(C)

A.决定作用 B.领导作用 C.纽带和桥梁作用 D.核心作用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B)

A.延伸 B.必要补充 C.发展 D.改革形式

10.学生的主体性最主要地体现在(C)

A.自觉性 B.独立性 C.创造性 D.能动性

1.D 2.C 3.D 4.C 5.A 6.D 7.B 8.C 9.B 10c

一、选择题

1、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史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D)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2、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A)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3、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B)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4、”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C)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5、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D)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

C.知识分之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B)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D)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8、《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C)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B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1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A)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11、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A)

A.内容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12、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C)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13、”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B)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14、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C)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二、填空题

1、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 ____。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____。

3、学习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 ____价值。4、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____。

5、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____。

6、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 ____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答案

1、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延时

4、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受到社会的特别保护。

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创新

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 ____。

8、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____和教科书。

9、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____。

1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是实现 ____的过程。

答案

7、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8、教学大纲

9、学校教育

10、学生身心发展

11、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直观教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物直观,另一类是____。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____、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____与学生已有水平之间的矛盾。

14、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尊重一个人“。这句话说明的德育原则是____。

15、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 ____。

答案

11、模象直观

12、作业检查与批改

13、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

14、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15、教育者

三、判断题

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2、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4、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5、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6、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7、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8、德育的过程具有多端性。(√)

9、依据科尔博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10、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四、简答题

1、试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

1、一方面,它追求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2、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试做简要的说明。

2、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3、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3、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4、试述备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4、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5、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5、(1)理论假设(A道德发展论,B道德教育论);(2)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A 道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B道德讨论中的引入性提问,C道德讨论中的深入性提问);(3)简要的评论(A认知模式的缺陷,B 认知模式的特色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五、论述题

班主任张某以加强班级管理和严肃校纪班风为由,在班级制度中作出了如下规定:学生上课迟到一次罚款1元,旷课一次罚款2元,不按时完成作业罚款3元,损坏公物罚款10—200元,吸烟、酗酒、打架斗殴罚款20—100元。班里的一些同学已相继向张某缴纳了罚款。请分析张某的行为是否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什么?

答:张某的行为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教师不得罚款。教师在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按照《宪法》和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符合法制化,做到依法执教。现实中,不少教师沿袭了旧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在从教过程中,自觉和不自觉地侵犯了青少年学生的权益,出现了违法、犯法的现象,反映了不学法、不懂法、不执法的问题。如:教师随意批评、责备学生;教师采用各种方式体罚学生等。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并进一步阐述:“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教育是兴国之基础,强国之支柱。教师从事教育工作,首先要依法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依法行使教书育人的权力,履行教师法定的职业义务和职业责任,以实现依法管理教育事务,保证教师在教书育人的活动中依法进行,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教育的使命是提高人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功能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教师职业劳动任务是教书育人,对人进行素质教育。教师只有做到了依法执教,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培养依法治国的人才,才能迅速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意识。我国现有1000万教师大军,他们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宝贵的贡献,涌现出一大批全国的十杰教师和师德典范。但是,还相当数量的教师法律意识不强,既不学法,又不懂法,更不执法,有的帮学生考试作弊,有的诱导学生看黄色书籍、黄色录像,有的采用各种体罚学生的方式等等。都说明这些教师依法执教的意识还较淡薄,必须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一、填空题

1、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

2、社会主义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3、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4、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5、教师的考核应当坚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绩为主,做到客观、公正、准确。

6、所谓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

7、施行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其它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8、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法制观念。

9、《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10、《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11、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12、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

13、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14、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15、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二、单选题

1、”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B)

A、《学校管理条例》 B、《教师法》

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A)

A、”双赢“协作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A)

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4、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B)

A、三年 B、三至五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____起开始施行.(B)

A、1995年9月10日 B、1994年1月1日

三、单选(5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B)之日起开始实施。

A、1990年9月1日 B、1995年9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B)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

A、国务院令 B、主席令

3、国家实行(A)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教师资格 B、教师竞聘上岗

4、(A)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A、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 B、加强和改进法制建设

5、(A)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中国公民 B、世界公民

四、双选题(5分)

1、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制定本法,(AB)

A.宪法 B.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AB)。

A.学费 B.杂费 C.书费 D.住宿费

3、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____ __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__ ____,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CD)

A、耐心 B、个性 C、平等 D、个体差异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来保障“。(CD)

A、靠教师 B、靠社会 C、靠法制 D、靠制度

5、在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中,要把------放在突出地位。(BC)

A、学历教育 B、思想政治教育 C、职业道德教育 D、信息技术教育

五、多选题(5分)

1、中小学教师职业教育道德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ABCD)

A、教育方针 B、政策 C、法律法规 D、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BCD)

A、”八荣八耻“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

3、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BCD)

A、共产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社会主义

4、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当提交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下列证明和材料:----和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单位、所毕业学校,对其思想品德、有无犯罪记录等方面情况的鉴定及材料证明。(ABC)

A、身份证 B、学历证书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 C、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指定的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证明 D、教材教法合格证

5、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制定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ACD)

A、宪法 B、教育法 C、劳动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

六、简答题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2、试分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开除学生的原因。

答: 《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开除学生,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目的是为保障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是强制性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 的教育,不能因为学生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就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在这一点上,义务教育同非义务教育有所不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如果严重违反学校管理 制度,学校可给予其开除学籍的处分。

2011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快速提高之选择百题

1.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1.1)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A]

2.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1.2)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D]

3.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2.1)

A.2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 A]

4.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2.2)

A.2-3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B ]

5.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A.行为系统 B.意识特点 C.综合心理特征 D.品德与修养 [ C]

6.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

A.控制 B.基本看法 C.改造 D.意识 [ D]

7.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

A.地升华 B.发挥 C.表现 D.持久的变化 [ D]

8.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 [D ]

9.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A.苏联心理学家 B.美国心理学家 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D.英国医生 [C ]

10.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C ]

11.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4.1)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 C]

12.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 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 [ A]

13.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A ]

14.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需要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隐蔽性学习动机 [C]

15.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 C.强化性动机 D.激励性学习动机[ A] 13

16.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5.1)

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B.对活动的影响 C.对记忆的促进 D.对智力的影响[ A]

17.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A.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 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 A]

18.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有一种是错误的。

A.态度学习迁移 B.情感迁移 C.知识与技能迁移 D.气质迁移[ D]

19.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 C.经验类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 [ A]

20.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6.1)

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 [ D]

21.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

A.程序性知识 B.实用的知识 C.直观的知识 D.可应用的知识[ A]

2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 [ A]

23.现代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

A.长时记忆 B.内隐记忆 C.操作记忆 D.形式记忆 [ A]

24.短时记忆的容量

A.较大 B.没有限制 C.非常之小 D.为7土2个组块 [ D]

25.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

A.时快时慢 B.快者愈快 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 [ C]

26.最早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

A.艾宾浩斯 B.巴甫洛夫 C.冯特 D.弗洛伊德[ A]

27.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B.复习越早越好 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D.当天复习[ A]

28.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A.公式学习B.命题学习C.原理学习D.推理学习

29.最早提出遗忘曲线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 B.艾宾浩斯 C.斯金纳 D.威廉?冯特[ B]

30.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被称作(7.1)

A.操作技能 B.技巧C.操作能力 D.能力 [A ]

31.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A.智力技能 B.知识迁移C.智力 D.思维程序 [A ]

32.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8.1)

A.复杂方案 B.学习计划 C.可行方案 D.思维程序 [A]

33.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A.记忆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思维策略 D.学习方法 [B]

34.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

A.智力技能 B.学习自觉性 C.元认知策略 D.自我意识 [C ]

35.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

A.新的理解 B.不同的见解 C.认知策略 D.类比或表象等 [D]

36.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

A.意识和能力构成 B.规则和技能构成 C.认知策略构成 D.经验和方法构成 [B] 14

37.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9.1)

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A]

38.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A.智力技能 B.思维品质 C.思维程序 D.能力或特性 [D]

39.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 C.验证假设 D.论证假设 [C]

40.一个人的对人对已、对事、对物的态度是(10.1)

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D]

41.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A.比较不稳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 D.比较稳定的 [D]

42.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A.新观点 B.认知结构 C.策略系统 D.价值体系 [D]

43.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相接近[D]

44.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A.自觉性 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A]

45.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A.知识经验 B.观念和信念 C.道德认识 D.道德观 [B]

46.态度的情感成份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

A.态度的核心成分 B.动力性成份 C.非智力成分 D.内化了的成份 [A]

47.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

A.行为方式 B.意向或意图 C.行为习惯 D.语言或行为 [B]

48.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11.1)

A.社会适应 B.社会化人格 C.精神面貌 D.精神状态 [A]

49.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浑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A.积极的社会功能 B.应有的责任能力 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 D.道德精神面貌 [A]

50.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

A.怪异观念 B.强迫行为 C.强迫洗手 D.强迫恐惧 [B]

51.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

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B.痛苦不安 C.感到惴惴不安 D.感到极端焦虑 [D]

52.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

A.严重惧怕 B.原因不明地惧怕 C.非理性惧怕 D.持久性地惧怕 [C]

53.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如过度手淫、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一般

A.不容易矫正 B.容易矫正 C.不属于性心理障碍 D.也属于心理障碍 [C]

54.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12.1)

A.思维品质 B.学习内容 C.学习结果 D.知识技能 [C]

55.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

A.若干等级 B.五个等级 C.三个等级 D.四个等级 [B]

56.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 A.信息加工 B.智力活动 C 信息输入 D.心理变化 [D] 15

57.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

A.各种智力活动 B.各种子目标C.各种课堂行为 D.教学阶段 [B]

58.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

A.信息加工 B.学习活动 C.复杂记忆 D.理解 [D]

59.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

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B.师生互动策略

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D.合作学习策略 [A]

60.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环境是一种人为设计的问题情境,它与现实问题情境

A.有所不同 B.相类似 C.有一定联系 D.没有必然联系 [B]

61.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

A.教师的主导教学 B.独立完成作业

C.家庭作业 D.个别课堂练习[A]

62.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C]

63.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A.有影响 B.没有影响 C.几乎没有影响 D.有实质性影响 [A]

64.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

A.教学程序 B.教学过程 C.教学事项 D.教学方法 [C]

65.向学生提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明了学习的结果和方法,以免

A.迷失方向 B.错用方法 C.措手不及 D.产生焦虑 [A]

66.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13.1)

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 [B]

67.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教学有

A.一定的帮助 B.较弱的影响 C.间接的影响 D.直接的影响 [D]

68.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

A.可用因素 B.微弱因素 C.重要因素 D.利弊兼有的因素 [C]

69.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 A.目的和内容 B.共同语言 C.深厚友谊 D.约束力量 [A]

70.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

A.最终结果 B.中间环节 C.目标 D.最高阶段 [D]

71.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

A.只具有个人的意义 B.小集团意义

C.依赖兴趣的作用 D.没有政治意义 [A]

72.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

A.极大的影响 B.不大的影响

C.积极的影响 D.消极的影响 [A]

73.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

A.集体观念 B.从众 C.服从大局 D.集体凝聚 [B]

74.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导致。一是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

A.是权威意见 B.将有助于他 C.旁观者的意见 D.是客观的意见 [A]

75.课堂气氛也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

A.连锁性感染 B.互相监督 C.互相帮助 D.遵守纪律 [A]

76.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

A.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B.和口头的规范 C.潜意识遵循的规范 D.不成文的被动规范 [A]

77.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操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

A.方向和范围 B.方向 C.范围 D.纪律约束 [A]

78.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和

A.态度一致 B.行动一致 C.观点趋同 D.相互理解与扶持[B]

79.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

A.行动对抗 B.不团结、不信任 C.拉帮结伙 D.互相为难 [A]

80.研究表明,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个性的互补以及外形等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

A.主要因素 B.辅助因素

C.外部互动因素 D.环境因素 [A]

81.课堂气氛往往有其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

A.教学风格 B.组织教学方法

C.气氛区 D.教学氛围 [C]

82.人际交往过程必须以一定的符号系统为交往工具才有可能实现,其主要交往工具是语言符号系统和

A.暗示影响系统 B.非语言符号系统

C.文字符号系统 D.情感感染 [B]

83.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

A.感情关系 B.心理距离

C.友谊关系 D.互助关系[B]

84.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

A.修养和处世方法 B.身份和地位

C.交往方式与方法 D.需要满足的程度[D]

85.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主要的 A.人际关系 B.对立统一关系

C.心理互动过程 D.人与人的矛盾 [A]

86.合作是实现课堂管理促进功能的 A.必要条件 B.辅助条件

C.重要表现 D.主要过程 [A]

87.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适度竞争,不但不会影响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

A.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B.养成竞争意识

C.导致教师管理公正 D.促进团结协作 [A]

88.竞争有可能会使一部分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容易忽视活动的 A.积极价值 B.创造性功能

C.内在价值和创造性 D.真正目的 [C]

89.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 A.监控与管理 B.准则与控制

C.限制性影响 D.限制与规范 [B]

90.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

A.课堂情境 B.课堂结构

C.课堂形势 D.课堂教学 [B]

91.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

A.课堂约定 B.课堂行为准则

C.课堂纪律 D.课堂行为[B]

92.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学生听课效果

C.后进生的感受 D.人际关系的影响 [D]

93.课堂情境结构包括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和

A.教室的布置 B.教师的行为表现

C.学生的学习方式 D.学生座位的分配 [D]

94.课堂教学结构包括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和

A.教学过程的规划 B.教学内容设计

C.教学方法的实施 D.教学方法的选择 [A]

95.对于消极的课堂行为,采用适当的惩罚

A.也是不行的 B.也是违法的 C.也是不必要的 D.是必要的 [D]

96.编制课程表时,尽量将文科与理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

A.随机安排 B.分类安排

C.集中安排 D.交错安排[D]

97.长时间地集中学习同一学科或同一类学科,使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接受同一种刺激,会导致

A.兴趣形成 B.自发复习

C.过度学习D.疲劳和厌烦 [D]

98.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等表现,一般称作

A.心理异常 B.不适应表现

C.不良表现 D.问题行为 [D]

99.班级里学习成绩差生和后进生有问题行为,优秀学生

A.也全都有问题行为 B.没有问题行为

C.只有问题行为萌芽 D.也有问题行为[D]

100.有的心理学家把表现为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等行为学生的行为称作

A.冲动型问题行为 B.扰乱性的问题行为

C.多动型问题行为 D.自律障碍行为 [B]

101.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14.1)

A.作出分析 B.作出判断

C.进行评估 D.作出决策 [D]

102.测量首先要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

A.一种量值 B.一种题型

C.某种题型 D.多种题型 [A] 18

103.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 A.基本过程 B.全部过程

C.主要过程 D.系统程序 [D]

104.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

A.严格规则 B.系统规则

C.标准规则 D.系统程序[D]

105.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和

A.教师随堂评价 B.教师自编测验

C.随常考试 D.课堂提问测验 [B]

106.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

A.成就水平的测验 B.能力形成的测验

C.结构的测验 D.智力发展的测验 [A]

107.一般人们认为标准化考试与学校课程之间关系

A.比较密切 B.缺乏学业效度

C.很不协调 D.基本协调[C]

108.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

A.教育目的服务的 B.教师和学生服务的 C.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D.当前工作服务的[C]

教育法规

一、填空题

1、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

2、社会主义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3、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4、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5、教师的考核应当坚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绩为主,做到客观、公正、准确。

6、所谓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

7、施行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其它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8、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法制观念。

9、《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10、《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11、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12、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

13、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14、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15、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二、单选题

1、“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B)

A.《学校管理条例》

B.《教师法》

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A)

A.“双赢”协作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A)

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4、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B)

A.三年

B.三至五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____起开始施行.(B)

A.1995年9月10日

B.1994年1月1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B)之日起开始实施。

A.1990年9月1日

B.1995年9月1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B)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

A.国务院令

B.主席令

8、国家实行(A)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教师资格

B.教师竞聘上岗

9、(A)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A.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

B.加强和改进法制建设

10、(A)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中国公民

B.世界公民

三、双选题(5分)

1、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制定本法,(AB)

A.宪法

B.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AB)。

A.学费

B.杂费

C.书费

D.住宿费

3、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____ __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__ ____,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CD)

A.耐心

B.个性

C.平等

D.个体差异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来保障”。(CD)

A.靠教师

B.靠社会

C.靠法制

D.靠制度

5、在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中,要把——————放在突出地位。(BC)

A.学历教育

B.思想政治教育

C.职业道德教育

D.信息技术教育

四、多选题(5分)

1、中小学教师职业教育道德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ABCD)

A.教育方针

B.政策

C.法律法规

D.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BCD)

A.“八荣八耻”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

3、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BCD)

A.共产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社会主义

4、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当提交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下列证明和材料:————和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单位、所毕业学校,对其思想品德、有无犯罪记录等方面情况的鉴定及材料证明。(ABC)

A.身份证

B.学历证书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

C.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指定的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证明

D.教材教法合格证

5、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制定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ACD)

A.宪法

B.教育法

C.劳动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三篇:教师招聘试题_公共教育学、心理学(定稿)

公共教育学、心理学考试题

一、填空题(在下列每题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字词,每空1分,共17分)

1、杨贤江写的《 大教学论 》,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2、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3、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五经)、(四书)。

4、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由夸美纽斯正式提出并推行的,1862年我国在(京师同文馆)首先执行了这个制度。6、1903年颁布的(癸卯学制),是中国最早实行的近代学制。

7、普通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师范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理论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学科。

8、义务教育,也叫(强制教育),是由国家用立法形式确定下来强制实行的国民基础教育。

9、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

10、教学手段就是指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以及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11、现场教学和个别指导是中小学教学的(辅助形式)。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课外辅导)、作业批改(成绩考核)四个环节组成。

13、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各科教学)渗透德育。

14、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具体体现在中小学各类(课程计划)和各科课程标准、教科书之中。

1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的水平之间的矛盾)。

二、选择题(下列四项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26分)

16、“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③)首先提出的:⑴《论语》 ⑵《孟子》 ⑶《学记》

⑷《劝学篇》

17、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是(①):⑴《大教学论》 ⑵《论演说家的教育》 ⑶《普通教育学》 ⑷《我的教育信条》

18、“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②)提出的:⑴赞科夫 ⑵巴班斯基 ⑶苏霍姆林斯基 ⑷凯洛夫

19、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①):⑴和谐教育思想 ⑵教学过程最优化 ⑶教学发展观 ⑷全面发展观

20、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①):⑴痒 ⑵序 ⑶校 ⑷学

21、讲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①)⑴讲述、讲解、讲读、讲演⑵讲述、讲解、报告、讲演⑶讲读、讲演、讲评、讲述⑷讲述、讲解、讲评、报告

2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①):⑴教育的性质 ⑵教育的方法 ⑶教育的效益 ⑷教育的规模

23、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③):⑴做人教育 ⑵职业教育 ⑶基础教育 ⑷专业教育

24、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①):⑴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⑶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⑷基础理论,基本原理

25、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中具有(④):⑴积极作用 ⑵影响作用 ⑶制约作用 ⑷导向作用

26、班主任在班集体的发展中起(①): ⑴主导作用 ⑵主动作用 ⑶领导作用 ⑷能动作用

27、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③): ⑴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⑵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 ⑶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⑷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28、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①): ⑴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⑵主体价值 ⑶创造价值 ⑷教育价值

三、简答题(共32分)

29、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6分)

答: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分);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2分);③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2分)30、简述教育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6分)

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反过来,它对生产力的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通过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3分)(2).教育还可以实现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生产和再生产。(3分)

31、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8分)

答:(以下各点各2分)(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复杂性。(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4)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32、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有哪些?(6分)

答:(以下各点各1分)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教学内容正确;教育方法恰当;教学结构紧凑;教学组织合理。

33、什么是教学?教学的任务是什么?(6分)

答: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积极主动地学习系统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陶冶品德、形成全面发展个性的培养人的活动。(2分)普通中小学教学的任务一般包括如下几项:(以下各点各1分)(1)向学生传播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要完成的首要任务,通常称为“双基”教学。(2)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3)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增加学生的体力。

34、学习教育学有何意义?(11分)

答案要点:学习和研究教育学既是我们做一个教师的起点,也是我们做一个教师的最终追求。(1)有利于提高我们对教育事业战略地位的认识,热爱教育工作。(2)有利于掌握教育规律,增强教学能力。(3)有助于提高我们高尚的师德修养,自觉为人师表。(4)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其它各门教育学科。

35、为什么说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14分)

答案要点:(1)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涵义(2分),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选择时所持的一种态度倾向。(2)关于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争论(3分):个体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实用主义的教育目的。(3)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a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指在资本主义初期旧式分工使人的发展片面化,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的条件下,工人“体力和智力的统一、和谐和充分、自由的发展学说。(3分)b.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实际上是社会历史过程中社会矛盾的一种体现。(6分)①从社会历史的总的进程来看,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是密切联系的,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因此,总的来说教育目的两种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而不是截然对立的;②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这种矛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还很尖锐;③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的发展与社会才能达到高度统一,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才能完全一致。

36、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11分)

答案要点:(1)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贯彻本原则的基本要求: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C)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B)A.教育经济学 B.教育学 C.心理学 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B)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D)A.讲授课和练习课 B.讲授课和复习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A)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A)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洁 C.举止端庄 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D)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 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 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 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D)A指导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B)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 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D)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D)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 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 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 D.生 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B)A.壬寅学制 B.癸卯学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4.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著是教育家赫尔巴特撰写的《普通教育学 》。15.欧洲封建社会里,曾出现过教会 教育和 骑士 教育两种有代表性的教育体系。

16.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 计划、课题计划和课时 计划。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 和 学生原有的品德水平(基础)之间的矛盾。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一般包括三大类,即群众性活动、小组 活动和 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任务和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是什么?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0.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培养班集体?(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21.我国中小学德育应遵循哪些德育原则?(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3)知行统一的原则;(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22.试论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不能脱离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凭空发展智力。(2)智力的发展是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条件和工具;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速度。(3)知识多少和智力水平高低不一定成正比。我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自觉地发展学生智力。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仿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a)年。A.1879 B.1897 C.1789 D.1798 2.机能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A.冯特 B.詹姆斯 C.华生 D.魏太默

3.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以发现其心理活动变化的方法是(b)A.调查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测验法 4.我们在听课做笔记时,写字处于(b)意识状态。A.可控制的 B.自动化的 C.白日梦状态 D.不自觉的 5.有的人因生活程序突然改变而影响睡眠,这属于(b)失眠。A.假性 B.情景性 C.失律性 D.功能性 6.看电影时,人们的知觉活动主要是(c)A.视知觉 B.听知觉 C.视、听知觉 D.视、感知觉

7.绝对感觉阈限是指(c)A.人的一般感觉能力 B.最大可觉察的刺激量 C.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D.差异觉察能力 8.人眼的可见光,其波长约为(a)毫微米。A.500—600 B.0—1000 C.380—1280 D.400—750 9.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b)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0.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保持(c)秒钟。A.5 B.20—30 C.60 D.120 11.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d)A.时快时慢 B.不快不慢 C.先慢后快 D.先快后慢 12.某学生智商为100表示(b)A.较低智力 B.中等智力 C.较高智力 D.非凡智力 13.有机体活动的动力是(c)A.动机 B.诱因 C.需要 D.目标

14.从众行为的原因之一是(a)A.行为参照 B.省力 C.服从 D.强迫

15.脾气急躁、行为勇敢有力的人属于(a)气质。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6.助人为乐、廉洁奉公,反映性格的(c)特征。A.理智 B.情绪 C.意志 D.态度 17.美感属于(a)A.情绪 B.情感 C.心境 D.都不是

18.人在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方面的特征属于(b)特征。A.态度 B.意志 C.情绪 D.理智 19.狼孩现象主要是由(b)因素造成的。A.先天 B.后天 C.遗传 D.狼奶 20.青少年期一般指(b)岁。A.6—12 B.12—18 C.6—18 D.10—20 1.注意的特点主要有(ab)A.指向性 B.集中性 C.有意性 D.无意性 E.稳定性

2.人在睡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是(ae)A.静止 B.紊乱 C.感觉麻痹 D.解除抑制 E.轻松 3.皮肤觉通常包括(bce)A.感觉 B.触觉 C.痛觉 D.温度觉 E.痒觉 4.信息呈现的顺序会对社会认知产生影响,这种现象是(?)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社会刻板效应 E.远近效应

5.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直接反映的心理现象是(ab)A.感觉 B.知觉 C.注意 D.思维 E.意识 6.想像的基本特征有(ae)A.新颖性 B.离奇性 C.生动性 D.现实性 E.形象性

7.下面哪些是属于一般能力(abc)A.记忆力 B.注意力 C.观察力 D.色彩鉴别力 E.节奏感知力 8.舒茨提出人际交往需要的三维理论,内容是()A.成就 B.包容 C.情感 D.支配 E.生存 9.影响压力的因素有(abd)A.心情 B.经验 C.准备状态 D.认知 E.家庭

10.儿童动作发展遵循的原则是(ce)A.由上到下 B.由内到外 C.由轻到重 D.由脚到头 E.由简单到复杂 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历年试题

1.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A] 2.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D] 3.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A.2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 A] 4.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A.2-3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B ] 5.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A.行为系统 B.意识特点 C.综合心理特征 D.品德与修养 [ C] 6.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A.控制 B.基本看法 C.改造 D.意识 [ D] 7.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A.地升华 B.发挥 C.表现 D.持久的变化 [ D] 8.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 [D ] 9.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A.苏联心理学家 B.美国心理学家 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D.英国医生 [C ] 10.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C ] 11.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 C] 12.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 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 [ A] 13.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A ] 14.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需要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隐蔽性学习动机 [C] 15.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 C.强化性动机 D.激励性学习动机[ A] 16.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B.对活动的影响 C.对记忆的促进 D.对智力的影响[ A] 17.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A.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 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 A] 18.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有一种是错误的。A.态度学习迁移 B.情感迁移 C.知识与技能迁移 D.气质迁移[ D] 19.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 C.经验类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 [ A] 20.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 [ D] 21.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 A.程序性知识 B.实用的知识 C.直观的知识 D.可应用的知识[ A] 2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 [ A] 23.现代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 A.长时记忆 B.内隐记忆 C.操作记忆 D.形式记忆 [ A] 24.短时记忆的容量 A.较大 B.没有限制 C.非常之小 D.为7土2个组块 [ D] 25.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 A.时快时慢 B.快者愈快 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 [ C] 26.最早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 A.艾宾浩斯 B.巴甫洛夫 C.冯特 D.弗洛伊德[ A] 27.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B.复习越早越好 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D.当天复习[ A] 28.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A.公式学习B.命题学习C.原理学习D.推理学习

29.最早提出遗忘曲线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 B.艾宾浩斯 C.斯金纳 D.威廉•冯特[ B] 30.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被称作()A.操作技能 B.技巧C.操作能力 D.能力 [A ] 31.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A.智力技能 B.知识迁移C.智力 D.思维程序 [A ] 32.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A.复杂方案 B.学习计划 C.可行方案 D.思维程序 [A] 33.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A.记忆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思维策略 D.学习方法 [B] 34.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 A.智力技能 B.学习自觉性 C.元认知策略 D.自我意识 [C ] 35.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 A.新的理解 B.不同的见解 C.认知策略 D.类比或表象等 [D] 36.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 A.意识和能力构成 B.规则和技能构成 C.认知策略构成 D.经验和方法构成 [B] 37.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A] 38.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A.智力技能 B.思维品质 C.思维程序 D.能力或特性 [D] 39.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 C.验证假设 D.论证假设 [C] 40.一个人的对人对已、对事、对物的态度是()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D] 41.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A.比较不稳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 D.比较稳定的 [D] 42.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A.新观点 B.认知结构 C.策略系统 D.价值体系 [D] 43.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相接近[D] 44.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A.自觉性 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A] 45.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A.知识经验 B.观念和信念 C.道德认识 D.道德观 [B] 46.态度的情感成份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 A.态度的核心成分 B.动力性成份 C.非智力成分 D.内化了的成份 [A] 47.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 A.行为方式 B.意向或意图 C.行为习惯 D.语言或行为 [B] 48.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A.社会适应 B.社会化人格 C.精神面貌 D.精神状态 [A] 49.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浑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A.积极的社会功能 B.应有的责任能力 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 D.道德精神面貌 [A] 50.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 A.怪异观念 B.强迫行为 C.强迫洗手 D.强迫恐惧 [B] 51.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 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B.痛苦不安 C.感到惴惴不安 D.感到极端焦虑 [D] 52.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A.严重惧怕 B.原因不明地惧怕 C.非理性惧怕 D.持久性地惧怕 [C] 53.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如过度手淫、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一般

A.不容易矫正 B.容易矫正 C.不属于性心理障碍 D.也属于心理障碍 [C] 54.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A.思维品质 B.学习内容 C.学习结果 D.知识技能 [C] 55.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 A.若干等级 B.五个等级 C.三个等级 D.四个等级 [B] 56.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 A.信息加工 B.智力活动 C 信息输入 D.心理变化 [D] 57.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 A.各种智力活动 B.各种子目标C.各种课堂行为 D.教学阶段 [B] 58.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 A.信息加工 B.学习活动 C.复杂记忆 D.理解 [D] 59.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 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B.师生互动策略 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D.合作学习策略 [A] 60.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环境是一种人为设计的问题情境,它与现实问题情境 A.有所不同 B.相类似 C.有一定联系 D.没有必然联系 [B] 61.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 A教师的主导教学 B独立完成作业 C家庭作业 D个别课堂练习[A] 62.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C] 63.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A.有影响 B.没有影响 C.几乎没有影响 D.有实质性影响 [A] 64.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 A.教学程序 B.教学过程 C.教学事项 D.教学方法 [C] 65.向学生提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明了学习的结果和方法,以免 A.迷失方向 B.错用方法 C.措手不及 D.产生焦虑 [A] 66.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 [B] 67.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教学有 A.一定的帮助 B.较弱的影响 C.间接的影响 D.直接的影响 [D] 68.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 A.可用因素 B.微弱因素 C.重要因素 D.利弊兼有的因素 [C] 69.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 A.目的和内容 B.共同语言 C.深厚友谊 D.约束力量 [A] 70.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 A.最终结果 B.中间环节 C.目标 D.最高阶段 [D] 71.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 A.只具有个人的意义 B.小集团意义 C.依赖兴趣的作用 D.没有政治意义 [A] 72.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 A.极大的影响 B.不大的影响 C.积极的影响 D.消极的影响 [A] 73.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A.集体观念 B.从众 C.服从大局 D.集体凝聚 [B] 74.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导致。一是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 A.是权威意见 B.将有助于他 C.旁观者的意见 D.是客观的意见 [A] 75.课堂气氛也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 A.连锁性感染 B.互相监督 C.互相帮助 D.遵守纪律 [A] 76.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

A.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B.和口头的规范 C.潜意识遵循的规范 D.不成文的被动规范 [A] 77.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操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A.方向和范围 B.方向 C.范围 D.纪律约束 [A] 78.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和 A.态度一致 B.行动一致 C.观点趋同 D.相互理解与扶持[B] 79.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 A.行动对抗 B.不团结、不信任 C.拉帮结伙 D.互相为难 [A] 80.研究表明,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个性的互补以及外形等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 A.主要因素 B.辅助因素 C.外部互动因素 D.环境因素 [A] 81.课堂气氛往往有其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 A.教学风格 B.组织教学方法 C.气氛区 D.教学氛围 [C] 82.人际交往过程必须以一定的符号系统为交往工具才有可能实现,其主要交往工具是语言符号系统和 A.暗示影响系统 B.非语言符号系统 C.文字符号系统 D.情感感染 [B] 83.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 A.感情关系 B.心理距离 C.友谊关系 D.互助关系[B] 84.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 A.修养和处世方法 B.身份和地位 C.交往方式与方法 D.需要满足的程度[D] 85.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主要的 A.人际关系 B.对立统一关系 C.心理互动过程 D.人与人的矛盾 [A] 86.合作是实现课堂管理促进功能的 A.必要条件 B.辅助条件 C.重要表现 D.主要过程 [A] 87.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适度竞争,不但不会影响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

A.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B.养成竞争意识 C.导致教师管理公正 D.促进团结协作 [A] 88.竞争有可能会使一部分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容易忽视活动的 A.积极价值 B.创造性功能 C.内在价值和创造性 D.真正目的 [C] 89.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 A.监控与管理 B.准则与控制 C.限制性影响 D.限制与规范 [B] 90.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 A.课堂情境 B.课堂结构 C.课堂形势 D.课堂教学 [B] 91.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 A.课堂约定 B.课堂行为准则 C.课堂纪律 D.课堂行为[B] 92.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学生听课效果 C.后进生的感受 D.人际关系的影响 [D] 93.课堂情境结构包括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和 A.教室的布置 B.教师的行为表现 C.学生的学习方式 D.学生座位的分配 [D] 94.课堂教学结构包括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和

A.教学过程的规划 B.教学内容设计 C.教学方法的实施 D.教学方法的选择 [A] 95.对于消极的课堂行为,采用适当的惩罚 A.也是不行的 B.也是违法的 C.也是不必要的 D.是必要的 [D] 96.编制课程表时,尽量将文科与理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 A.随机安排 B.分类安排 C.集中安排 D.交错安排[D] 97.长时间地集中学习同一学科或同一类学科,使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接受同一种刺激,会导致 A.兴趣形成 B.自发复习C.过度学习D.疲劳和厌烦 [D] 98.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等表现,一般称作 A.心理异常 B.不适应表现 C.不良表现 D.问题行为 [D] 99.班级里学习成绩差生和后进生有问题行为,优秀学生

A.也全都有问题行为 B.没有问题行为 C.只有问题行为萌芽 D.也有问题行为[D] 100.有的心理学家把表现为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等行为学生的行为称作 A.冲动型问题行为 B.扰乱性的问题行为 C.多动型问题行为 D.自律障碍行为 [B] 101.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A.作出分析 B.作出判断 C.进行评估 D.作出决策 [D] 102.测量首先要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 A.一种量值 B.一种题型 C.某种题型 D.多种题型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新修订)学习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三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施行时间为(A)。A、2006.9.1 B、2007.1.1 C、2007.9.1

2、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B)的建设。A、城市学校 B、薄弱学校 C、农村学校

3、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的规定是(B)

A、收学费,不收杂费 B、不收学费、杂费

C、不收书本费、杂费

4、义务教育法规定,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社会组织,应当经(C)批准。A、地市级人民政府 B、县级人民政府 C、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5、凡年满(B)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周岁。A、5,6 B、6,7 C、7,8

6、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C)。A、开除 B、批评教育 C、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7、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C),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A、年龄差异 B、性格差异 C、个体差异

8、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C)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A、体罚 B、体罚、变相体罚 C、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

9、学校应当保证学生的(B)时间,组织开展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为学校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便利。A、兴趣小组 B、课外活动 C、自习

10、发生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重大事件,妨碍义务教育实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应当(A)。A、引咎辞职 B、受到党纪处罚 C、追究行政责任

11、学校和教师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C)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A、填鸭式 B、题海式 C、启发式

12、县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A),保障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A、寄宿制学校 B、全日制学校 C、小学初中一贯制学校

13、(B)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A、初中 B、普通学校 C、小学

14、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B)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A、可以 B、不得 C、应当

15、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C)的适龄少年设置专门的学校实施义务教育。A、违纪 B、违法 C、严重不良行为

16、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C)予以保障。A、家庭 B、学校 C、人民政府

17、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B)。A、制度保障 B、安全保障 C、经费保障

18、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C)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A、低于 B、不低于 C、高于

19、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C)的平均工资水平。A、工人 B、医生 C、公务员

20、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C)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A、低于 B、不低于 C、高于

二、填空题。

1、我国实行的是()教育制度。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共有()章()条。

2、()年()月()日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学校应当把()放在首位,寓()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5、学校的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适时调整。制定、调整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应当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要。

6、义务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7、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8、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9、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等方式谋取利益。

10、国家对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

11、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

12、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

13、()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活费。

14、国家建立()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标准、()标准和()标准、()标准等,及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经费,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校舍安全,确保教职工工资按照规定发放。

8、素质教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9、商品,服务;

10、学费、杂费;

11、辍学;

12、为人师表,教师资格;

15、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职务、()职务和()职务。

13、各级人民政府;

14、义务教育经费,教职工编制,工资,学校建设,学生人均公用经费;

15、初级,中级,高级;

16、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按照()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17、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18、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对义务教育工作执行法律法规情况、教育教学质量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等进行督导,督导报告向社会公布。

19、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

20、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对需要维修、改造的,及时予以维修、改造。

1、九年义务,八,六十三;

2、2006,6,29,十;

3、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4、德育,德育;

5、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教育教学;

6、公益性,户籍所在地;

7、国籍,性别,民族,种族,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8、素质教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9、商品,服务;

10、学费、杂费;

11、辍学;

12、为人师表,教师资格;

13、各级人民政府;

14、义务教育经费,教职工编制,工资,学校建设,学生人均公用经费;

15、初级,中级,高级;

16、规定标准;

17、领导,统筹规划实施,为主管理;

18、教育督导;

19、安全,应急;20、地方人民政府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在征得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同意的前提下,可以对不听话的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行体罚或者变相体罚。()

2、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义务教育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可以采取罚款等强制措施,督促其履行责任。()

3、现有一名13周岁的男孩,为中国籍新加坡人,不享有义务教育规定的权力和义务。()

4、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必须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5、如果符合实际工作需要,学校可以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担任工作人员。()

1、×;

2、×;

3、×

4、×;

5、×;

6、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7、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但可以收杂费。()

8、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可以不进行义务教育。()

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公办学校性质。()

10、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6、×;

7、×;

8、×;

9、×;

10、√;

11、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

12、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

13、国家不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

14、未经审定的教科书,可以出版、选用。()

15、义务教育经费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用于义务教育;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不得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

11、√;

12、√;

13、×;

14、×;

15、√;

16、对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不收杂费的实施步骤,由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规定。()

17、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教科书审定人员应当参与教科书的编写工作。()

18、宁宁今年小学毕业了,他可以到商店当售货员。()

1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

20、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承担,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体制。()

16、×;

17、×;

18、×;

19、×;20、×。

第四篇:2011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D.教学目标

考试:师德、教师法、教育法必考试题

教育心理学(中学)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作者是以下哪一位心理学家()A.埃里克森

B.皮亚杰

C.桑代克

D.斯金纳

2.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起迄时间、到达成熟的时间有不同的进程指的是()A.发展的阶段性

B.定向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3.“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儿童心理发展的()

A.现有的发展水平B.即将达到的水平C.最高的发展水平D.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

4.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属于()

A.信号学习B.刺激—反应学习

C.连锁学习D.言语联结学习

5.俗话说“一朝遭蛇咬,十年怕草绳”这是条件反射的()A.获得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6.桑代克认为学习过程是()A.顿悟过程B.同化和顺应过程

C.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D.试误过程

7.成就动机理论认为,力求成功者最有可能选择的任务是成功概率为()

A.70%

B.50%

C.90%

D.100% 8.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认为,动机和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A.低相关B.高相关 C.不成比例D.呈倒“U”型曲线

9.学生在学习数运算的法则m(a+b)=ma+mb后,错误地认为1g(a+b)=lga+1gb,这是()A.正迁移

B.负迁移

C.一般迁移

D.具体迁移

10.历史课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属于()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程序性学习

11.教材编写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要有间隔和停顿。这是利用感知规律的()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12.桑代克认为刺激一反应联结如果得到使用力量就会加强,如果失去使用力量就会减弱。这属于()

A.干扰说

B.同化说

C.动机说

D.痕迹衰退说 13.下面哪一项是心智技能的三个特点()

A.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B.客观性、内潜性、简缩性C.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14.练习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停顿期。这个时期称为()A.过度学习期

B.高原期

C.疲劳期

D.潜伏期

15.为了学好英文,把英文单词“Tiger”联想成“泰山上的一只老虎”这是()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6.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是()A:初一

B.初二

C.初三

D.高一

17.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是()A.学生成绩

B.智力测验

C.期末评比

18.通过观察、谈话等手段获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对个别学生进行评价。这是()

A.配置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正式评价

D.非正式评价

19.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是指这个测验的()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可比度

20.有人认为“学习成绩不好,就是因为自己能力差”,这种归因属于()A.外部稳定归因B.外部不稳定归因C.内部稳定归因D.内部不稳定归因

1.C

2.C

3.D

4.A

5.C

6.D

7.B

8.D

9.B

10.A 11.D

12.D

13.A

14.B

15.B

16.B

17.D

18.D

19.A

20.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任何一个正常的学生心理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些相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优势领域是千差万别的。

22.青年初期学生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23.关键期是指在个体生命的早期,个体对某一特定的刺激特别敏感,过了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影响就大大减落。

24.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到高的顺序,把学习依次分为信号学习、刺激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和解决解决问题学习。

25.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学习。

26.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景中的成就动机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组成。

27.根据迁移的内容不同,迁移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28.定势是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29.知识的概括分为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

30.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31.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活动方式。

32.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33.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34.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从低到高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35.发现学习是指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要领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36.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有客观性、计划性和可比性。37.教师的成长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景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38.动机具有指向功能、强化功能和激活功能。

39.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40.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为教学评价。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41.什么是学习?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1)学习是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2分)

(2)人类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经验外,还要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1分)

(3)人类的学习是通过语言中介作用进行的。(1分)

(4)人类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1分)42.简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1)深度加工知识(1分)(2)有效运用记忆术(1分)(3)进行组块化编码(1分)(4)适当过度学习(1分)(5)合理进行复习(1分)43.简述学习资源管理策略的主要种类。(1)学习时间安排(1分)(2)学习环境的设置(1分)(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1分)(4)学习工具的利用(1分)(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1分)44.简述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分)(2)开展微格教学(1分)(3)进行专门训练(1分)(4)反思教学经验(1分)

45.学习与教学有哪些要素?(1)学生(1分)(2)教师(1分)(3)教学内容(1分)(4)教学媒体(1分)(5)教学环境(1分)

46.简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1)学习的方式是发现学习(1分)(2)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1分)(3)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1分)(4)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1分)(5)教学的原则有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1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47.比较三种直观方式的优缺点,谈谈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①实物直观是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优点:实物直观与实际事物联系比较密切,能很快地发挥作用。真实亲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缺点:难以突出本质要素。

②模象直观是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优点:突出本质特征,扩大直观范围。缺点: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

③言观直观是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成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一种直观形式。优点: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缺点:不够直观鲜明、完整、稳定。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①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1分)②加强此与形象的配合(1分)③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1分)

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1分)⑤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1分)

总体

一、填空题

1、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

2、社会主义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3、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4、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5、教师的考核应当坚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绩为主,做到客观、公正、准确。

6、所谓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

7、施行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其它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8、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法制观念。

9、《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10、《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11、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12、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

13、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14、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15、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二、单选题

1、“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B)A、《学校管理条例》 B、《教师法》

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A)

A、“双赢”协作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A)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4、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B)

A、三年

B、三至五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____起开始施行.(B)

A、1995年9月10日 B、1994年1月1日

二、单选(5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B)之日起开始实施。

A、1990年9月1日 B、1995年9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B)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A、国务院令

B、主席令

3、国家实行(A)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A、教师资格 B、教师竞聘上岗

4、(A)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A、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 B、加强和改进法制建设

5、(A)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中国公民 B、世界公民

三、双选题(5分)

1、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制定本法,(AB)A.宪法 B.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AB)。A.学费 B.杂费 C.书费 D.住宿费

3、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____ __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__ ____,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CD)

A、耐心 B、个性 C、平等 D、个体差异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来保障”。(CD)A、靠教师 B、靠社会 C、靠法制 D、靠制度

5、在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中,要把——————放在突出地位。(BC)A、学历教育 B、思想政治教育 C、职业道德教育 D、信息技术教育

四、多选题(5分)

1、中小学教师职业教育道德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ABCD)A、教育方针 B、政策 C、法律法规 D、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BCD)A、“八荣八耻”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

3、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BCD)

A、共产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社会主义

4、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当提交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下列证明和材料:————和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单位、所毕业学校,对其思想品德、有无犯罪记录等方面情况的鉴定及材料证明。(ABC)

A、身份证 B、学历证书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 C、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指定的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证明

D、教材教法合格证

5、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制定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ACD)A、宪法 B、教育法 C、劳动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

五、简答题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2、试分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开除学生的原因。

答:《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开除学生,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目的是为保障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是强制性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不能因为学生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就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在这一点上,义务教育同非义务教育有所不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如果严重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可给予其开除学籍的处分。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新课程知识

l、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1)酝酿准备阶段(1999年-2001年6月,制订了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个学科计49种教科书);(2)试点实验阶段(2001年9月,38个实验区,高中2003年秋进入);(3)全面推广阶段(2004年与2005年全面展开)。

2、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

(1)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2)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4)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3、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4、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1)倡导全人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

(2)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3)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

6、新课程的结构有了调整:

(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高中课程设置应体现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

(2)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一是学科领域的综合化;二是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3)适当减少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将10%—12%的课时量给予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行的类型结构。

7、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1)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2)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

(3)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4)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

8、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

9、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10、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

11、新课程在管理政策上:

(1)构建“三级课程”的管理框架(国家、地方、学校)。

(2)开辟“自下而上”的课程管理渠道。提倡一种以“自上而下”为主、以“自下而上”为辅助的课程管理方式。

(3)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

12、教师要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

13、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15、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6、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7、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18、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建立的途径——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19、改变原有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

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20、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2l、教学活动设计要求:

(1)教学目标的多重性,不仅是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有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教学资源的构建性,要求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与建议,重新组织课程资源:(3)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即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有创新的成分,不可预见的成分;(4)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提倡求疑、创新。

22、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主流的,其设计思想主要是以行为主义作为基础的。

23、研究性是一种学习方式,是指教师或其他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24、研究性学习:问题为载体、探究为核心、综合为特征。

教育教学知识是教师招聘考试必考内容之一,本篇为关于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中教育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比西方最早的古罗马的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早300多年。“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而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禁于未发。

2.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专著——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提出“泛智”教育思想。

3.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提出:以儿童为中心、做中学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

4.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是前苏联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

5.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认为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它包括智力、情感、意志品质、性格集体主义思想,“差生”发展。

6.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著被誉为“活动的教育者“。有《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7.美国教育布鲁纳《教育过程》倡导“结构主义”“发现法”。8.“六学二馆”中“二馆”指崇文馆和弘文馆。

9.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的起源是:生产劳动。10.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11.“狼孩”说明遗体本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12.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13.最早提出美育一词的是席勒。

14.美育首次正式列入我过教育组成部分是在1912年。15.中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演学制。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葵卯学制。16.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1951年。17.《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1985年。18.教师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9.教育学科知识包括在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中。20.学生年龄特征包括生理和心理特征。21.课的类型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22.教师各课三方面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3.教育过程以认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2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25.知识能力谁为主两种教育论:形成教育论(能力为主)、实质教育论(知识为主)26.《学记》中:“学而等”体现循序渐进原则。《学记》中:“不陵节而施”体现循序渐进原则。27.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活动方式。

28.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在清朝末年。29.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教育。

30.我国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31.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32.德国赫尔巴特的德育原则: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33.马卡连柯提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34.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顺序,就具体情况,有多种开端。35.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动手、检查,特点是实践性。36.课外校外教育特点是自愿、灵活、实践。37.班主任是负责一个班学生工作的教师。3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组织培养班级体。

39.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形成正确的舆论。40.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教师招聘试卷教育心理学全册复习资料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

等种要素。

A、教学环境

B、教学方法

C、教学手段

D、教学目的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A、布鲁纳

B、布卢姆

C、桑代克

D、斯金纳

3、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形成于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二、填空题: 2、20世纪八、九十年代教育心理学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等四个方面。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符合学生心理的发展基本特征的是()。

A、连续性与阶段性

B、定向性与顺序性

C、平衡性

D、差异性

2、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较短暂的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一时期称为()。A、关键期

B、守恒期

C、转折期

D、过渡期

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12~18岁阶段的发展任务主要是培养()。A、主动性

B、自我同一性

C、勤奋感

D、自主性

4、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A、场独立型

B、辐合型

C、发散型

D场依存型

5、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最先成熟的是()。

A、生理自我B、社会自我C、心理自我D、自我检验

二、填空题:

1、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

2、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3、皮亚杰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并从逻辑学中引进“运算”概念作为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

4、所谓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

特有的属性

不变。

5、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

最近发展区。

6、韦克斯勒编制的智力量表,采用的智商是以同年龄组被试的 总体平均数为标准确定的。

三、简答题:

l、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

首先,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最后,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2、什么是心理发展?青少年心理发展有哪些特点?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四、论述题:

1、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联系实际谈谈该理论对教学的启示。l、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观点: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因而从逻辑学中引进“运算”概念作为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他把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思维也开始萌芽。(2)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但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1l~15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能把握命题之间关系,进行假设一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思维具有灵活性。

2、试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知结构的同化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3)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2、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观点: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导致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发展健全的人格;否则,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本态度,培养信任感。(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该阶段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l、在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中,学习水平最高的是()。

A、信号学习

B、连锁学习

C、辨别学习

D、解决问题学习

2、下列不属于桑代克所提的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的是()

。A、效果律

B、巩固律

C、练习律

D、准备律

3、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的心理学家是()。A、苛勒

B、布鲁纳

C、奥苏贝尔

D、巴甫洛夫

4、()学习理论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A、有意义接受

B、认知结构

C、建构主义

D、联结

二、填空题:

1、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产过程中,凭借

经验

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种现象称为

刺激泛化。

3、斯金纳认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 ;操作行为

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

4、加涅提出的信息加工的学习模式包括信息流和

控制结构。

5、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

发观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6、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

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三、简答题:

1、简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加涅将学习结果分成五种类型: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2、简述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

(1)强化: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消惩罚)之分。(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3)消退: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没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

(4)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

四、论述题:

1、试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谈谈其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1)学习观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

(2)教学观

布鲁纳强调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强调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包括: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根据结构主义教学观及其教学原则,为了促进中小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发展,教师首先必须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明确学科本身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加深对教材结构的理解。在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结构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教学本身应有新异性,同时跨度应适当,其难度不能过高或过低,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胜任感;其次,应根据中小学生的经验水平、年龄特点和材料性质,选取灵活的教学程序和结构方式来组织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同时,应注意提供有助于学生矫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并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馈,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2、试述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学习分类: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的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2)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的实质在于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知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相反,如果学习者并未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则是一种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3)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他认为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接受学习也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而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为此,他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4)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接受学习是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第四章

学习动机

1、学校利用评“三好生”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主要是发挥()的作用。A、认知的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期待的内驱力

2、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这是利用了()。A、直接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性强化

D负强化

3、关于学习动机,班杜拉提出了()理论。

A、自我效能感

B、成败归因

C、需要层次

D、成就动机

4、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为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为争取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和荣誉而努力学习,这些动机属于()。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近景的间接性动机 C、远景的直接性动机

D、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5、根据成败归因理论,()是内在、稳定、不可控的因素。A、能力

B、努力

巳任务难度

D、运气。

6、一般情况下,力求成功者最有可能选择成功概率为()的任务。A、10%

B、50%

C、70%

D、90%

二、填空题:

1、学习动机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二是指向功能,三是

强化功能

2、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

学习需要

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3、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4、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三、简答题:

1、简述耶克斯一多得森定律的主要观点。

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耶克斯—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2、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四、论述题:

1、试联系实际分析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对学习动机培养和激发的启发作用

需要层次理论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商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观的需要.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进入更高层次以至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观。因此,可以说自我实现是一重要的学习动机。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正是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2、分析成败归因理论对学习动机培养和激发的启发作用。

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功或遭受失败的原因。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成败归因理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二是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三是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正因为如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归因理论来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成败归因理论启发教师要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一般而言,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

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

一、单项选择题:

1、数学学习中形成的认真审题的态度及其审题的方法也将影响到化学、物理等学科中的审题活动,这是一种()。

A、负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具体迁移

2、认为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这是()的观点。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理论

D、关系转换理论

3、下列关于学习迁移的理论中,属于现代迁移理论的是()。

A、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理论

D、关系转换理论

二、填空题:

1、平时我们所说的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等都是典型的学习迁移现象。

2、心向与定势常常是指的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三、简答题:

1、影响迁移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影响迁移的因素主要包括:

(1)相似性对迁移的影响:迁移的产生既受到客观相似性的影响,也受到主观相似性的影响。(2)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3)定势对迁移的影响: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定势既可以成为积极的正迁移 的心理背景,也可以成为负迁移的心理背景,或者成为阻碍迁移产生的潜在的心理背景。

(4)此外,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2、简述早期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早期的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

(1)形式训练说的基本观点。认为心理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

(2)共同要素说的基本观点。经过训练的某一官能并不能自动地迁移到其他方面,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

(3)经验类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作用,认为产生迁移的关键则是学习者所概括出来的、并且是两种活动所具有的共同的原理或概括化的经验。

(4)关系转换理论的基本观点。格认为习得的经验能否迁移,取决于能否各个要素之间形成的整体关系,能否理解原理与实际事物之间的关系。个体越能发现事物间的关系,则越能加以概括、推广,迁移越普遍。

四、论述题;

联系实际,分析如何应用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迁移。

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教学,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的知识,属于()。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操作性知识

D、策略性知识

2、如果学生已有了“哺乳动物”的观念,现来学习“鲸”这种动物,进行的是

()

。A、上位学习

B、总括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3、在讲果实的概念时,除选可食的果实(如苹果、西红柿、花生等)外,还选择一些不可食的果实(如橡树子、棉籽等),这是利用了()。A、反例

B、变式

C、抽象

D、概括

5、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

。A、正加速型

B、零加速型

C、负加速型

D、倒“U”型

二、填空题:

1、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与表象两种水平。

2、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本质属性。

3、命题学习必须以符号学习和

概念学为基础。

4、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

5、晚上睡觉前背诵的材料,往往记忆效果比较好,这主要是因为倒摄抑制比较少的缘故。

三、简答题:

1、简述常用的直观方式及其优缺点。

(1)实物直观:实物直观是在接触实际事物时进行的,它所得到的感性知识与实际事物间的联系比较密切,因此它在实际生活中能很快地发挥作用。同时,实物直观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因此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实际事物中,往往难以突出本质要素,必须“透过

现象看本质”,具有一定的难度。

(2)模象直观;模象直观的对象可以人为制作,因而模象直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克服实物直观的局限,扩大直观的范围,提高直观的效果。但是,模象只是事物的模拟形象,而非实际事物本身,因此模象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

(3)言语直观:言语直观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使用。能运用语调和生动形象的事例去激发学生的感情,唤起学生的想像。但是,言语直观所引起的表象,往往不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鲜明、完整、稳定。

2、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5)合理进行复习

(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3、遗忘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对遗忘原因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流派:

(1)痕迹衰退说:认为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

(2)干扰说: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相互干扰是导致遗忘的最重要原因。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3)同化说:认为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当我们学到了更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以后,高级的观念可以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遗忘,从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

(4)动机说:动机性遗忘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

四、论述题:

1、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即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2、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的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2)正确运用变式(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活动的热练操作中,属于心智技能的是()。A、体操

B、打球

C、做实验

D、做数学题

2、在技能形成过程中,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这是

()阶段的动作特点。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D、操作的熟练

3、心智技能形成中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阶段可以合称为

()阶段。

A、原型定向

B、原型模仿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二、填空题:

l、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心智技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3、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中,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

三、简答题:

1、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除上述三点基本要求外,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

2、加里培林将心智技能的形成分成哪几个阶段?

加里培林将心智技能的形成分成五个阶段:一是动作的定向阶段,二是物质与物质化阶段,三是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四是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五是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3、操作技能的形成中,练习曲线会表现出哪些共同特点?

第一,开始进步快;第二,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第三,后期进步较慢;第四,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四、论述题:

试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有效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联系实际(略)

第八章

学习策略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即对认知的认知,在心理学上称为()。A、认知策略

B、认知能力

C、基本认知

D、元认知

2、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和图解等,以加强其深层理解,这是利用()的方法。A、生成性学习

B、视觉想像

C、记忆术

D、元认知监视

3、在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这是一种()。

A、交互式教学

B、合作学习

C、完形训练

D、程序化训练

4、下列学习策略中,()属于元认知策略。A、画线

B、计划策略

C、组织策略

D、列提纲

5、学生在记圆周率3.14159时,用“山颠一寺一壶酒”来记,这是利用了()。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调节策略

二、填空题:

1、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称为学习策略。

2、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等三个方面。

3、学习策略训练的指导教学模式主要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有哪些特征?

(第二章)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学习策略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略)

2、学习策略训练主要应遵循哪些原则?

(第三章)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

3、常用的资源管理策略包括哪些方面?

常用的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四、论述题:

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哪些?试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

A、记忆术;例(略)B、做笔记:例(略)C、提问:例(略)D、生成性学习:例(略)E、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例(略)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单项选择题:

l、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低智商可能具有创造性。.B、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C、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D、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2、让学生以某件物品的用途为扩散点,尽可能多地设想它的用途。这是()。

A、头脑风暴训练

B、推测与假设训练

C、自我设计训练

D、发散思维训练

3、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这是()。

A、头脑风暴训练

B、推测与假设训练 C、自我设计训练

D、发散思维训练

二、填空题:

1、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

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2、所谓问题就是指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3、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 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4、问题解决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特点,它们是目的性、认知性和序列性。

5、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6、创造性的基本特征包括: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7、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定势与功能固着。

三、简答题:

1、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效措施包括: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2、培养创造性的有效措施是什么? 培养创造性的有效措施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

创造性思维策略。

3、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哪四个阶段? 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1)发现问题

(2)理解问题(3)提出假设

(4)检验假设。

4、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包括哪些?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

5、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哪些有效措施?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效措施包括:(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四、论述题

举例说明,在实际教学中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教学措施有:(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例略)

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一、单项选择题:

1、皮亚杰认为在10岁以后,儿童的道德行为处于()。

A、他律阶段

B、无道德规则阶段

C、自律阶段

D、独立阶段

2、道德判断处于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表明其道德认识的发展水平是()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3、道德判断处于寻求认可取向阶段表明其道德认识的发展水平是()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二、填空题:

l、态度结构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2、皮亚杰认为,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使他们认识到道德规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

3、皮亚杰认为,在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

4、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

5、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阶段。

6、发现教学要经过四个阶段,分别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解答的假设、检验自己的假设、得出结论。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态度的实质?

态度的实质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理解:(1)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2)态度则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2、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自我意识增强、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3、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基本条件有:

(1)外部条件:包括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包括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4、如何选择和应用有效方法来促进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促进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的常用而有效的方法主要有:

(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四、论述题:

1、结合实例说明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基本条件。

(1)外部条件:包括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包括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例略)

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应用有效方法来促进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例略)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单项选择题:

1、一个学生不敢同老师说话,学习上遇到了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向老师求救,当他一旦敢于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就给予表扬,并耐心解答问题,这个学生就能学会主动向老师请教的行为方式。在这里运用了行为改变中的()方法。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行为塑造法

D、示范法

2、在不良行为出现后,撤消一个愉快刺激。这是

()方法的运用。A、代币奖励法

B、示范法

C、强化法

D、惩罚法

3、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这种行为属于

()

。A、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B、恐怖症

C、强迫症

D、焦虑症

二、填空题:

1、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可以把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第二是寻求发展。

2、自我控制是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

3、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三、简答题:

1、简述心理健康的具体表现。

(1)具有生命的活力(2)积极的内心体验(3)良好的社会适应(4)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2、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六条:(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

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3、简述抑郁症的特征。

(1)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

(2)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己,对未采不抱多大希望。(3)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4)躯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

4、考试焦虑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1)学校的统考。(2)升学的持久的、过度的压力。(3)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4)学生个人过分地争强好胜。(5)学业上多次失败的体验。

四、论述题

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如何应用代币奖励法改变学生的行为?

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当学生做出我们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我们发给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兑换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代币奖励的优点是:可使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适应,代币不会像原始强化物那样产生“饱”现象而使强化失效。(需联系实际来举例)

第十二章

教学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

1、可以将教学目标划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个层次的是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的()。

A、行为目标

B、认知目标

C、情感目标

D、动作技能目标

2、可以将教学目标划分为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等层次的是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的()。A、行为目标

B、认知目标

C、情感目标

D、动作技能目标

3、可以将教学目标划分为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等层次的是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的()。

A、行为目标

B、认知目标

C、情感目标

D、动作技能目标

二、填空题:

1、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2、所谓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3、情感目标包括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和价值体系个性化。

4、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其陈述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具体目标、产生条件、行为标准。

5、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目标的陈述一般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一般教学目标,第二部分为具体教学目标。

6、发现教学要经过四个阶段,分别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解答的假设、检验自己的假设、得出结论。

三、简答题:

1、个别化教学包括哪些基本环节?

(1)诊断学生的初始学业水平或学习不足。(2)提供教师与学生或机器与学生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3)引入有序的和结构化的教学材料,随之以操练和练习。(4)容许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向前学。

2、合作学习必须具备什么特征?

(1)分工合作。(2)密切配合。(3)各自尽力。(4)社会互动。(5)团体历程。

3、教学媒体选择时需考虑哪些因素?(1)教学情景(如全班、小组和自学);(2)学生学习特点(如阅读、非阅读、视听偏好);

(3)教学目标性质(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4)教学媒体的特性(如静止图像、动画、文字、口语)等方面的因素。

4、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哪些优越性?

(1)首先是交互性,即人机对话,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学习路径、学习内容等。(2)其次是即时反馈。(3)第三是以生动形象的手段呈现信息。(4)第四是自定步调等。

5、指导教学包括哪些主要活动?

(1)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2)呈现新材料。(3)提供有指导的练习。(4)提供反馈和纠正。(5)提供独立的练习。(6)每周或每月的复习。

四、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运用指导教学法设计教学。

指导教学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在指导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清楚地说明教学目标;在充足而连续的教学时间里给学生呈现教学内容;监控学生的表现;及时向学生提供学习方面的反馈。由于在这种教学策略中,由教师设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材料,控制教学进度,设计师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所以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指导教学包括六个主要活动。(1)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2)呈现新材料。(3)提供有指导的练习。(4)提供反馈和纠正。(5)提供独立的练习。(6)每周或每月的复习。这些活动并不是遵循某种顺序的一系列步骤,而是有效教学的因素,这些活动可以被看做是教授结构良好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框架,与我国传统讲授教学相一致。(联系实际略)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运用发现教学法设计教学。

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一般来说,发现教学要经过四个阶段:首先,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其次,促使学生利用教室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再次,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最后,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的基础上引出结论。

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必须遵循四项原则。(1)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2)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3)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4)确保材料的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内部学习动机。(联系实际略)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课堂中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是()的结果。

A、群体凝聚力

B、群体规范

C、课堂气氛

D、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2、以下()纪律包括了结构的创设和体贴。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C、任务促成的纪律

D、自我促成的纪律

3、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形成()。

A、课堂管理

B、课堂纪律

C、课堂里的人际交往

D、课堂气氛

二、填空题:

1、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2、课堂纪律的类型可以分为: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和自我促成的纪律。

3、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包括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教师的情绪状态。

4、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领导、班级规模、班级的性质,对教师的期望。

5、教师在课堂管理过程中要善于利用群体动力,群体动力由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课堂气氛

和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组成。

6、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三、简答题:

1、课堂纪律的类型有哪些?(1)教师促成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3)任务促成的纪律(4)自我促成的纪律

2、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有哪些?(1)教师的领导方式(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3)教师的情绪状态

3、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主要包括哪些?(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的性(4)对教师的期望

4、教师在课堂管理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哪些群体动力?

教师在课堂管理过程中要善于利用的群体动力要素包括: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课堂气氛、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四、论述题:

1、如何对课堂问题行为进行处置和矫正? 对待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教育对策有: 1.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行为

一般说来,课堂里往往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课堂行为指与促进课堂教学目的实现相联系的行为,而消极的课堂行为则是那些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对于消极的课堂行为,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但不可采用讽刺挖苦、体罚、剥夺学习权利等惩罚手段。

2.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

采用行为矫正以及心理辅导来处理课堂问题行为。(参照第十一章相公内容)第十四章

教学测量与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

l、反映一份量表多次测验在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包括在时间上的一致性,也包括内容和不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这是指测验的()。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2、针对个别学生的评价,且评价的资料采用观察、谈话等方式收集,这种评价称为()。A、标准参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非正式评价

3、评价内容涉及学生的家庭作业或课堂练习、论文、日记、手工制作的模型、绘画等各种作品。这是非测验评价技术中的()。

A、观察

B、情感评价

C、案卷分析

D、轶事记录

二、填空题:

1、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2、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的过程,包括确定评估目标、搜集有关的资料、描述并分析资料、形成价值判断以及做出决定等步骤。

3、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水平的测验。

4、非测验性评价技术的种类包括:案卷分析、观察和情感评价。

5、有效测验的基本特征是:信度、效度和区分度。

三、简答题:

1、教育测量与评价可以划分为哪些基本类型?(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2)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3)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4)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2、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1)客观性。在大多数情境下,标准化测验是一种比教师发展出的测验更加客观的测量工具。

(2)计划性。专家在编制标准化测验时,已经考虑到所需的时间和经费,因此标准化测验比大部分的课堂测验更有计划性。

(3)可比性。标准化测验由于具有统一的参照标准,使得不同考试的分数具有可比性。

3、自编测验前要有哪些计划?(1)确定测验的目的(2)确定测验要考查的学习结果(3)列出测验要包括的课程内容(4)写下考试计划或细目表

(5)针对计划测量的学习结果(6)选择适合的题型

4、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的过程,包括哪些主要步骤?(1)确定评估目标(2)搜集有关的资料(3)描述并分析资料

。(4)形成价值判断以及做出决定 第十五章

教师心理

一、单项选择题:

1、新教师更多关注课堂中发生的细节,专家教师很少谈论课堂管理问题和自己的教学是否成功。这是反映二者在()方面的差异。

A、课时计划

B、教学过程

C、课后评价

D、教学策略

2、提出“经验+反思=成长”的教师成长公式的心理学家是()。A、波斯纳

B、科顿

C、皮亚杰

D、布卢姆

二、填空题:

1、波斯纳提出的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

2、微格教学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3、研究材料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一是 教师富于激励和想像的倾向性。

4、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等三个阶段。

5、教师的反思教学经验有四种方法可供参考,即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和行动研究。

6、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

提高在职教师实践训练。

三、简答题:

1、教师成长与发展可通过实践训练来提高,基本做法有哪些?(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4)反思教学经验。

2、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可以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几个阶段?(1)关注生存阶段(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

3、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在课时计划方面有什么差异? 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在课时计划方面的差异表现在:

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

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只是突出了课的主要步骤和教学内容,并未涉及一些细节。相反,新教师却把

大量时间用在课时计划的一些细节上。同时,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修改与演练所需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正式计划的时间之外,自然地在—天中的某个时候发生。而新教师要在临上课之前针对课时计划做一下演练。在两个平行班教同样的课时,新教师往往往利用课间来修改课时计划。

一般来说,专家教师认为,教学的细节方面是由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行为所决定的。他们可以从学生那里获得一些有关教学细节的问题。而新教师的课时计划往往依赖于课程的目标,仅限于课堂中的一些活动或一些已知的课程知识,而不能够把课堂教学计划与课堂情境中的学生行为联系起来。

另外,专家教师在制定课时计划时,能根据学生的先前知识来安排教学进度.而新教师仅仅按照课时计划去做,并想办法去完成它,却不会随着课堂情境的变化来修正他们的计划。在备课时,专家教师表现出一定的预见性。他们会在头脑中形成包括教学目标在内的课堂教学表象和心理表征,并且能预测执行计划时的情况。而新教师则认为自己不能预测计划执行时的情况,因为他们往往更多地想到自己做什么,而不知道学生将要做些什么。

4、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在课后评价方面有什么差异? 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在课后评价方面的差异表现在:

在课后评价时,专家教师和新教师关注的焦点不同。研究发现,新教师的课后评价要比专家教师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发生的细节。而专家教师则多谈论学生对新材料的理解情况和他认为课堂中值得注意的活动,很少谈论课堂管理问题和自己的教学是否成功。专家教师都关心那些他们认为对完成目标有影响的活动。而新教师对课的评价却不相同:有的说了许多课的特点;有的对课的成功做了大致的评估;还有的集中关注于自己上课的有效性。

四、论述题

分析自己所处的教师成长阶段,并运用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进行自我发展设计。

1、教师成长的历程

从一名新教师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有一个过程,教师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关注的问题不同。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等三个阶段。

2、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3)进行专门训。

(4)反思教学经验。有四种反思的方法,供教师参考。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3、自我发展设计(略)

教育心理学(中学)模拟试卷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反映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的特征。称为()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2.巴甫洛夫经典实验“条件反射”中用的动物是()A.鸽子

B.猩猩

C.狗

D.白鼠 3.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我们称为()A.迁移

B.正迁移

C.水平迁移

D.具体迁移

4.从解决问题的过程来看,其首要环节是()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5.学生解答问题时“一题多解”探求多种答案。这种思维形式是()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概括思维

D.间接思维

6.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7.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

这是()

A.配置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标准参照评价

D.常模参照评价

8.在智力技能形成过程中,需要把智力活动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予以实施的阶段是()A.原型定向

B.操作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9.通过观察事物、演示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方式获得直观经验,属于()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知识直观

10.信息能长时间保留下来,容量没有限度的记忆是()A.短时记忆

B.瞬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感觉记忆

11.学校规定学生做作业必须用蓝笔,教师批改作业必须用红笔。这是运用了感知的那一条规律()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结合律

12.学习是为了赢得地位和自尊。这种学习动机属于()A.附属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认知内驱力

D.内部求知欲

13.我们平时称为“天才”的人智商(IQ)一定要超过()A.100分

B.120分

C.140分

D.200 14.需要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在形成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后才发生迁移。这是()

A.一般迁移

B.同化迁移

C.顺应迁移

D.重组迁移

15.“当我们学到了更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以后,高级的观念可以代替低级概念,使低级概念遗忘,从而减轻记忆负担。”这种思想是和以下的哪一种理论有关()A.痕迹衰退说

B.同化说

C.动机说

D.干扰说

16.教学过程的首要事件是()A.引起学生注意

B.揭示教学目标

C.适时给予反馈

D.评定学习结果

17.在直观教学时运用变式的主要目的是()

A.激发学习兴趣

B.引起有意注意

C.突出概念的本质

D.丰富想象思维 18.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C.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

D.观念性、内隐性、展开性

19.在全人类中,智力呈何种状态分布()

A.偏态分布

B.常态分布

C.正偏态分布

D.负偏态分布

20.布卢姆认为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是()A.100%

B.80%—90%

C.70%

D.50%

1.A

2.C

3.C

4.A

5.A

6.A

7.D

8.C

9.A

10.C 11.B

12.B

13.C

14.C

15.B

16.A

17.C

18.A

19.B

20.B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桑代克的最基本的三条学习规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22.有四种反思教学的方法,他们是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和行动研究。23.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因此复习要及时复习。24.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35.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

26.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评价分为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27.加涅认为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

28.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29.学习动机由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个基本成分构成。

30.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变化,称为学习。

31.群体成员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种现象称为从众。32.少年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抽象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

33.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34.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35.短时记忆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是7土2组块。

36.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的学习材料的干扰,称为倒摄抑制。37.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进入成熟。38.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环境、智力和个性。

39.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有全身松驰训练练、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等。40.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称为心向(定势)。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4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问题的特征(1分)(2)已有的知识经验(1分)(3)定势与功能固着(2分)

(4)个体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世界观(答出1点即可给1分)42.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1)焦虑症(2)抑郁症(3)强迫症(4)恐怖症

(5)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6)性偏差

(7)进食障碍

(8)睡眠障碍

43.简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智慧技能

(2)认知策略

(3)言语信息

(4)动作技能

(5)态度 44.简述教师成长的历程。(1)关注生存阶段

(1分)(2)关注情境阶段

(1分)

(3)关注学生阶段(1分)

45.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哪些特征?(1)分工合作

(2)密切配合(3)各自尽力

(4)社会互动

(5)团体历程

4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提出的前五个阶段的发展危机是什么?

(1)基本的信任感刘基本的不信任感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3)主动感对内疚感

(4)勤奋感对自卑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47.举例说明,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

(1)有效的说服

(1分)(2)树立良好的榜样

(1分)

(3)利用群体约定

(1分)

(4)价值辨析

(1分)

(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1分)

(6)各个论点展开

(3分)(7)例子 13

(2分)教育心理学(中学)模拟试卷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作者是以下哪一位心理学家()A.埃里克森

B.皮亚杰

C.桑代克

D.斯金纳

2.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起迄时间、到达成熟的时间有不同的进程指的是()A.发展的阶段性

B.定向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3.“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儿童心理发展的()

A.现有的发展水平B.即将达到的水平C.最高的发展水平D.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

4.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属于()

A.信号学习B.刺激—反应学习

C.连锁学习D.言语联结学习

5.俗话说“一朝遭蛇咬,十年怕草绳”这是条件反射的()A.获得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6.桑代克认为学习过程是()A.顿悟过程B.同化和顺应过程

C.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D.试误过程

7.成就动机理论认为,力求成功者最有可能选择的任务是成功概率为()

A.70%

B.50%

C.90%

D.100% 8.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认为,动机和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A.低相关B.高相关 C.不成比例D.呈倒“U”型曲线

9.学生在学习数运算的法则m(a+b)=ma+mb后,错误地认为1g(a+b)=lga+1gb,这是()A.正迁移

B.负迁移

C.一般迁移

D.具体迁移

10.历史课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属于()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程序性学习

11.教材编写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要有间隔和停顿。这是利用感知规律的()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12.桑代克认为刺激一反应联结如果得到使用力量就会加强,如果失去使用力量就会减弱。这属于()

A.干扰说

B.同化说

C.动机说

D.痕迹衰退说 13.下面哪一项是心智技能的三个特点()

A.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B.客观性、内潜性、简缩性C.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14.练习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停顿期。这个时期称为()A.过度学习期

B.高原期

C.疲劳期

D.潜伏期

15.为了学好英文,把英文单词“Tiger”联想成“泰山上的一只老虎”这是()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6.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是()A:初一

B.初二

C.初三

D.高一

17.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是()A.学生成绩

B.智力测验

C.期末评比

D.教学目标

18.通过观察、谈话等手段获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对个别学生进行评价。这是()

A.配置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正式评价

D.非正式评价

19.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是指这个测验的()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可比度

20.有人认为“学习成绩不好,就是因为自己能力差”,这种归因属于()A.外部稳定归因B.外部不稳定归因C.内部稳定归因D.内部不稳定归因

1.C

2.C

3.D

4.A

5.C

6.D

7.B

8.D

9.B

10.A 11.D

12.D

13.A

14.B

15.B

16.B

17.D

18.D

19.A

20.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任何一个正常的学生心理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些相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优势领域是千差万别的。

22.青年初期学生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23.关键期是指在个体生命的早期,个体对某一特定的刺激特别敏感,过了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影响就大大减落。

24.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到高的顺序,把学习依次分为信号学习、刺激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和解决解决问题学习。

25.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学习。

26.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景中的成就动机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组成。

27.根据迁移的内容不同,迁移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28.定势是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29.知识的概括分为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

30.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31.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活动方式。

32.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33.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34.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从低到高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35.发现学习是指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要领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36.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有客观性、计划性和可比性。37.教师的成长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景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38.动机具有指向功能、强化功能和激活功能。

39.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40.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为教学评价。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41.什么是学习?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1)学习是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2分)

(2)人类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经验外,还要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1分)(3)人类的学习是通过语言中介作用进行的。(1分)

(4)人类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1分)

42.简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1)深度加工知识(1分)(2)有效运用记忆术(1分)(3)进行组块化编码(1分)

(4)适当过度学习(1分)(5)合理进行复习(1分)

43.简述学习资源管理策略的主要种类。

(1)学习时间安排(1分)(2)学习环境的设置(1分)(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1分)

(4)学习工具的利用(1分)(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1分)

44.简述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分)(2)开展微格教学(1分)(3)进行专门训练(1分)(4)反思教学经验(1分)

45.学习与教学有哪些要素?

(1)学生(1分)(2)教师(1分)(3)教学内容(1分)(4)教学媒体(1分)(5)教学环境(1分)

46.简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1)学习的方式是发现学习(1分)(2)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1分)(3)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1分)(4)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1分)(5)教学的原则有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1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47.比较三种直观方式的优缺点,谈谈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①实物直观是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优点:实物直观与实际事物联系比较密切,能很快地发挥作用。真实亲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缺点:难以突出本质要素。

②模象直观是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优点:突出本质特征,扩大直观范围。缺点: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

③言观直观是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成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一种直观形式。优点: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缺点:不够直观鲜明、完整、稳定。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①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1分)②加强此与形象的配合(1分)③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1分)

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1分)⑤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1分)

第五篇:教师招聘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含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新)

1.下列文种中属于陈述性的上行公文是()。

A.请示 B.报告 C.议案 D.意见

2.联合行文时确定成文时间的标准是()。

A.以第一个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 B.以最后一个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 C.以文件撰写的日期为准 D.以文件实际发出的日期为准

3.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可以分为四个环节,即准备工作、调查工作、研究工作和()。

A.总结工作 B.报告工作 C.宣传工作 D.归档工作

4.档案工作包括()。

A.档案收集、档案管理、档案利用三个组成部分

B.档案收集、档案传递、档案管理、档案利用四个组成部分 C.档案清理、档案管理、档案利用三个组成部分

D.档案清理、档案收集、档案管理、档案利用四个组成部分

5.法律关系产生的抽象前提条件是()。

A.法律主体 B.法律事实 C.法律客体 D.法律规范

6.我国宪法规定,决定乡、民族乡、镇的建置和区域划分的主体是()。

A.国务院 B.省、直辖市人民政府 C.设区的市人民政府 D.县级人民政府

7.公民赵理在乘车出差途中,因翻车而下落不明,其家属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死亡的期限最早为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8.甲公司采取欺诈手段与受到欺诈的乙公司订立了一份合同,则该合同()。

A.是无效合同 B.未成立 C.是可撤销合同 D.效力待定

9.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划分为10类,每类犯罪划分的依据是犯罪的()。

A.直接客体 B.同类客体 C.一般客体 D.复杂客体

10.经营者销售商品时采取的下列经营行为中,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是()。

A.在帐外暗中给予买方回扣 B.因为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C.以明示方式给买方折扣并如实入账 D.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积压商品

11.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不能要求国家赔偿的是()。

A.非法拘禁 B.非法扣押、冻结财产

C.非法限制选举权 D.违反国家规定征收摊派费用

12.回避制度主要体现了行政程序法的()。

A.程序公正原则 B.行政参与原则 C.程序公开原则 D.行政效率原则

13.在行政诉讼中,应当追加被告而原告不同意追加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以下列何种身份参加诉讼?()

A.被告 B.诉讼代理人 C.证人 D.第三人

14.下列选项中,人民法院可以对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变更判决的是()。

A.主要证据不足 B.超越职权

C.违反法定程序 D.行政处罚显失公正

15.明确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竞争法则的是()。

A.《新学伪经考》 B.《天演论》 C.《变法通义》 D.《孔子改制考》 1.B [解析]略

2.B [解析]略

3.A [解析]略

4.A [解析]略

5.D [解析]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人们根据法律规定而结成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它不属于物质关系而是一种思想关系,是以现行法律存在为前提的,故选D。

6.B [解析]省、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乡、民族乡、镇的建置和区域划分,故选B。

7.B [解析]宣告死亡是自然人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间,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法院推定其死亡,宣告结束失踪人以生前住所地为中心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制度,宣告死亡的法律条件之一就是失踪达到法定期间。《民法通则》第23条规定了两类:普通期间为4年,从自然人音讯消失之次日起计算;特殊期间的时间为2年,该期间仅适用于因意外外事故造成的自然人下落不明的情况,期间的开始为意外事故发生之日,故选B。

8.C [解析](1)无效的合同

《合同法》第52条规定了合同无效的几种情形:

①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②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③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④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⑤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2)可变更或可撤销的合同

《合同法》第54条规定了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合同:

①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②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③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应选C。

9.B [解析]犯罪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行为共同侵害的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一般客体是指一切犯罪共同侵犯的客体,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关系的整体;直接客体是指某一犯罪行为所直接侵害的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某种具体的社会关系;复杂客体是指一种犯罪行为同时侵害的客体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具体社会关系。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划分为10类,其划分依据是犯罪的同类客体,故选B。

10.A [解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1)采用欺骗性标志从事交易行为;(2)强制性交易行为;(3)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4)商业贿赂行为;(5)虚假宣传行为;(6)侵犯商业秘密行为;(7)压价排挤竞争对手行为;(8)搭售和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行为;(9)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10)诋毁商誉行为;(11)串通勾结投标行为。对照题目可知选A。

11.C [解析]行政赔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制度。行政赔偿的范围是指国家对哪些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予以赔偿,对哪些损害不予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规定,国家对违法具体行政行为和违法行使职权的事实行为造成的损害予以赔偿。《国家赔偿法》、《行政诉讼法》规定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违法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针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就特定的具体事项采取的影响(相对人)其权利义务的行为。包括 2

非法限制或剥夺公民人身自由以及违法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违法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等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财产权的行为。违法事实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行使职权时实施的(除具体、抽象行政行为外),已产生损害结果的事实行为。包括:对公民殴打或施以**的行为;违法使用武器、警具等使公民受到伤害或死亡的行为。可见,正确答案应为C。

12.A [解析]根据常理也可以得知应该选A。

13.D [解析]略

14.D [解析]变更判决是指人民法院经过审理,认为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显失公正而作出的予以变更的决定,ABC项都是撤销判决的情形,可知D项正确。

15.B [解析]略

=====★★★第8期题目开始★★★=====

1.我国的“神舟”号飞船的发射时间基本上都是选择在凌晨和子夜。那么,神舟飞船为什么选择在夜晚发射呢?()A地面工作人员喜欢在夜间工作 B夜间较宁静,受到噪音的干扰较少

C夜里载有神州飞船的火箭发射成功率高,不容易发生故障 D地面光学仪器设备便于在夜间捕捉跟踪目标

2.在海上航行的轮船,一般有一群白色的海鸥相伴,从而给白茫茫一望无际的大海洋增添了无限生机和诗意。

那么,海鸥为什么总是喜欢追逐轮船呢? 从下列解释中选择最恰当的解释()A海鸥天生对轮船有好感,这是遗传使然 B跟着船只飞行,可以帮助海鸥辨别方向 C跟着船只飞行,不容易被天敌攻击

D海鸥尾随在轮船,可借助气流托住身子飞翔

3.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在哪里?许多人认为,赤道地区是最热的地方。其实最热的地方并不在赤道。世界上有许多地方,像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我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等,白天的最高温度都超过了45℃。而赤道地区,尽管太阳光照很厉害,但白天气温很少超过35℃。下列不能解释上述现象的选项是()A赤道附近大多是海洋,它一方面海水蒸发会吸收大量热量,另一方面海水的热容量大,水温升高要比陆地慢。

B太阳正午高度角在赤道地区小于在沙漠地区

C沙漠地区那里植物稀少,水源短缺,几乎没有可蒸发的水分,沙子热容量小,升温快,热量不容易向地表下层传递

D赤道地区的降雨量要比沙漠地区多得多

4.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和“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中的“龙城飞将”和“丞相”分别指下列的哪位?()A赵云,王安石 B卫青,司马光 C李广,诸葛亮 D马超,萧何

5.陈某原系某乡某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在某厂征用村里土地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利用作废收款收据等手段套取征地补偿费9万元,据为己有()A.陈某构成侵占罪 B.陈某构成贪污罪

C.陈某构成诈骗罪 D.陈某构成职务侵占罪

6.诗句“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中的“伏波”和“定远”分别指: A 马援,班超 B马岱,班固 C 马援,班固 D马岱,班超

7.正当防卫的目的是()。A.保护本人的利益免受不法侵害

B.保护公共利益、本人利益免受不法侵害 C.保护公共利益、本人和他人权益免受侵害

D.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和他人的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8.遗传变异与特种演化是生物界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A.有不同的“父母”的原因 B.基因的重组或突变 C.不同的生物之间的融合 D.现还没有确切的答案

9.下列不属于行政司法的是()。A.行政诉讼 B.行政复议 C.行政仲裁 D.行政裁决

10.警察甲为了获得证据,对犯罪嫌疑人乙施以暴力,结果导致乙肢体残废,则警察甲的行为()。

A.构成刑讯逼供罪 B.构成刑讯逼供罪和故意伤害罪 C.构成过失重伤罪 D.构成故意伤害罪

11.徐某为了发财致富便使用红糖和淀粉加工生产了800箱假“板蓝根冲剂”,分8次售出,得赃款300000元,徐某的行为应构成:()A.非法经营罪 B.诈骗罪

C.生产、销售假药罪 D.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12.孙某持刀抢劫赵某财物,赵某夺下孙某的刀,并将孙某推倒在水泥地上,孙某头部着地,当即昏迷。赵某随后持刀将孙某杀死。关于赵某行为的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赵某将抢劫犯杀死,属于正当防卫 B.赵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C.赵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防卫过当 D.赵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故意**

13.香烟点燃后,冒出来的烟雾看上去是蓝色的,这是因为:

A、烟雾的颗粒本身是蓝色的

B、烟雾将光线中其他色光滤掉,只有蓝光透射出来 C、烟雾的颗粒对蓝色光散射强烈

D、烟雾的颗粒吸收光线后,发出蓝色荧光

14.盛水的烧杯里有一只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使水沸腾。继续加热,保持烧杯中水始终沸腾,试管中的水能否沸腾?()A、不会沸腾 B、可以沸腾

C、用急火加热时,才可能沸腾

D、烧杯里液体的液面超过试管液体液面时,才可以沸腾

答案详解请看下一页

相关资料:2012年1月时事政治热点汇总【重点划线版】

=====★★★第8期答案开始★★★===== 4

1.D[解析]“神舟”号飞船的发射窗口之所以选择在夜晚而不是白天,最重要的原因是便于飞船发射升空时,地面的光学跟踪测量设备易于捕捉到跟踪目标。道理很简单,在漆黑的夜空中,喷射着火焰向太空飞行的载有飞船的火箭非常显眼和突出

2D[解析]这是因为,轮船在海上航行时,由于受到空气和海水阻力,在轮船上空产生一股上升的气流。海鸥尾随在轮船的后面或上空,可借助这股上升的气流毫不费力地托住身子飞翔。

3B【解析】B项本身说法就是不科学的。题干现象的原因就是ACD所叙述的内容。

4.C【解析】龙城飞将:汉朝李广英勇机智,威震龙城匈奴称为飞将军。“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出自杜甫的作品《蜀相》,蜀相:指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

5.B【解析】: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解释,村民委员会成员利用在协助乡、镇人民政府执行行政管理工作时的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数额较大的以贪污罪定罪处罚。

6A【解析】: 伏波:东汉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定远:汉朝定远候班超

7.D【解析】根据刑法第二十条的规定,正当防卫是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的行为人采取造成一定损害的方法,以防止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遭受侵害的有限度的行为。也就是说正当防卫的目的必须是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只有D项强调了这一点。

8.B【解析】现代生物学已经研究显示,生物的衍化过程中出现的遗传变异与特种演化现象一般是由于基因的重组或突变,“不同的父母”或“不同生物的融合”可能偶尔会产生新的物种,但这并不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因此基因的重组或突变是遗传变异与特种演化的重要原因。

9.A 【解析】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我国行政司法行为主要是指行政复议行为、行政裁决行为、行政调解行为、行政仲裁行为,只有A项不包括在内。

10.D 【解析】题中甲是为了获得证据而对乙施以暴力,显然是故意而非过失,所以首先可以排除选项C。另据我国法律规定,刑讯逼供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因此题中“警察甲……对乙施以暴力”,不是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只符合故意伤害罪,故选D。

11.D【解析】根据刑法第141条的规定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才能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而本案中徐某的行为并没有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根据刑法第149条的规定徐某应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12.D【解析】:本题涉及正当防卫。赵某遇抢劫罪可以实行无过当防卫,即造成孙某死亡都不追究刑事责任;但本案中孙某昏迷,丧失犯罪能力而赵某将其杀死为事后防卫,是故意犯罪。

13.C【解析】:香烟冒出的蓝色烟雾实际上是香烟的颗粒对蓝色光有较强的散射效应。故答案为C。

14.A【解析】:因为烧杯中的水正在沸腾,水温达到沸点,试管中的水亦可达到沸点,但由于二者之间没有温度差,不再会发生热传递,试管中的水无法再继续吸热,所以无法沸腾。

下载2012年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学、心理学_教育法规)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年教师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学、心理学_教育法规)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精选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精选 1.简述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综合试题

    1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综合知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A)。 A.自然形态的教育 B.自我教育 C.家庭教育 D.社......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教育学考试试题

    最新推荐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教育学试题(打印版)第一部分教育学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狭义的教育是指(B)A.社会教育B.学校教育C.家庭教育D.网络教育2.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大全)

    第一部分 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 1.狭义的教育是指( B ) A.社会教育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网络教育 2.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 A ) A.永恒性 B.历史性......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 (第一卷) 一、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 B) A.生产劳动 B.模仿C.语言 D.动物本能 2.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C ) A.深化课堂教学B.培养竞赛......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四卷) 一、选择题 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之上(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杜威 D.洛克 2.赞科夫在《教学......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模拟试题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模拟试题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