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915新十八谈 民生篇
“新十八谈”〃民生篇——《科学理财惠民生》
(一)财者,为国之命而万事之本;政者,为国之要而万事之统。现代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之基,是财政;正确把握宏观经济的调控之手,是财政;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保障之源,还是财政。财政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就在于它事关全局,关系发展,关系民生。
(二)从历史纵深看,但凡轻徭薄赋、颐养生息,则百姓乐业,国运昌盛;但凡竭泽而渔、横征暴敛,则民怨沸腾,国祚艰难。王朝政权更迭的活剧,无不与财政的丰寡紧密相连。
从现实需要看,“财凭政聚,政以财存”。财政状况,与经济发展和政治生态休戚相关。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正确的财政政策,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繁荣发展和长治久安,举足轻重。
从发展规律看,“理财者,乃为民而理,理民之财尔”。理财施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充分体现惠及民生这个根本,善谋富民之策,恪尽安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广兴安民之举,才能顺应人心民意,筑牢执政根基。
(三)“国以家为基,邦以民为本”。新中国成立62年,河南的财政在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我省连续七年实施十大民生工程,累计筹措财政资金3000多亿元,集中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中原父老尤为津津乐道。
承袭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成为历史,农民种粮非但不交税,还要拿到国家的各项补贴,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总产连年超千亿斤;
中小学生全部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享受国家资助政策;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养老保险正在飞进平民百姓家中,最低生活保障线年年看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无死角,病有所医渐行渐近;
廉租房、“村村通”、农家书屋……伴随河南综合实力的大幅提升,民生支出成为财政保障重点,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全省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已达60%以上,执政为民的意识更加强烈,理财为民的形象更加凸显。
(四)民生改善无止境,改善民生要持续。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事关亿万人民福祉的宏图大业,也是对理财能力锤炼和理财方式转变新的“大考”:既要持续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这个“老四难”,又要积极应对“土地哪里来、减排哪里去、要素怎么保、物价怎么办”这个“新四难”。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教业保,件件都不能忽视,干啥都需要花钱,没有财政的有力支撑就会寸步难行。
(五)面对中原经济区建设改善民生的要求,我们在思考:
如何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探索走好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
如何不断改变河南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发展人均投入水平处在全国落后地位的尴尬局面?
如何持续完善财政体制,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让居住在16.7万平方公里上的所有老百姓生活得都更有尊严、更有幸福感?
如何统筹发展与民生改善,实现在发展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通过民生的持续改善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
(六)“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生财、聚财、用财,困难重重:
生财之难,难在财源不优,难在底子不厚。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五位,百元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全国最低;财政总收入排全国第十位,人均财力水平全国最低。这可喜亦忧的“成长烦恼”,源于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不高,高附加值产业比重偏低,传统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改变这些状况,非一蹴而就之事,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聚财之难,难在利益调整,难在统筹运作。税费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与偷税漏税逃费等并存。税费制度不完善、资源能源有效利用调节不到位与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并存。统筹运作政府性资金、资产、资源、资本难,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事、难事的有效办理。
用财之难,难在僧多粥少,难在管理粗放。人均投入与全国差距较大,财力可能与需求矛盾突出,合理把握财政分配顺序与轻重缓急难。资金使用“撒胡椒面”,形不成规模效益。截留挪用浪费财政资金现象时有发生。
(七)困难,困难,困住才难。难题的困扰,固然与发展阶段和基础条件有关,但其根源还在于理财观念、理财方式不科学。
重总量,轻质量。一些地方片面追求GDP总量和财政收入规模,忽视经济运行质量,数字好看不好用,可供改善民生的财力较少。
重习惯,轻创新。一些地方因循守旧,热衷于行政手段和传统理财方式,不注重用市场经济办法和改革思路研究解决问题,不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表面看似解决问题,实际制造新的矛盾。
重投入,轻绩效。一些地方和部门争钱时胃口很高,头戴三尺帽,不怕砍一刀;用钱时大手大脚,不关心资金使用效益。一方面为投入不足叫苦,另一方面又为铺张浪费开门,甚至重点投入“重点”浪费。
重当前,轻长远。一些地方不注重调整产品结构,不注重涵养财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制约经济社会运行的长期性、战略性、机制性问题研究不够。一些地方寅吃卯粮,还去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重收支,轻谋划。一些地方财政部门不注重统筹运作,不注重主动谋划,不注重主动服务,安于当“账房先生”、“好好先生”,就收支论收支,就财政论财政,推动发展思路窄,改善民生实招少。
(八)用辩证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我们就会发现:有些事情在新形势下是必需的,不能持旧观念把不是问题的问题当问题;有些事情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好的,不能以新要求为借口而不把问题当问题。
思想解放是总开关,观念一转天地宽。破解难题,根本途径在于解放思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就要求我们转变理财观念,转变工作作风,转变方式方法,转变体制机制,以理财方式的转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如何转变?省委书记卢展工一语中的,“就是要进一步凸显科学发展,进一步凸显方式转变,进一步凸显民生改善”。
(九)凸显科学发展,是夯实基础的必然选择。
发展决定民生。发展是民生的基础,是民生的关键,是民生的保障。真的解决民生问题,靠的是真的实现科学发展。要使经济财政“蛋糕”越做越大、越做越优,必须始终把握发展方向不变,紧紧扭住发展要务不放,坚持创新发展举措不断,大力推动发展进程不停。
遵循规律,营造环境。经济是财政的基础,财政是经济的缩影。“政府的作用是建立一个舞台,一种背景,好让产生经济增长的演员们把他们的戏演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尊重市场主体地位,把更多精力、财力用在转变政府职能上,用在创新体制机制上,用在营造公平、有序发展财税环境上,用在支持破解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上,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站位全局,突出重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富民强省。要围绕这个中心,坚持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成功做法,超前谋划,统筹运作各项资金,破解主要矛盾和问题,自觉从中原经济区建设全局审视和把握财政工作,主动谋划,主动献策,主动买单,早筹资,早安排,早实施,早见效,实现服务全局与财政工作的“无缝对接”。抓住制约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坚持政府与市场和自我努力与中央支持有机结合,注重“四资”运作,加快“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积极支持招商引资和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民营经济,增强经济活力,夯实发展基础。
注重统筹,探索提升。“分好蛋糕就能做大蛋糕”。要找准支持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资金需求的黄金分割点,妥善处理支持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妥善处理支持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的关系。
(十)凸显方式转变,是提高效能的现实需要。
钱是有限的,科学发展和改善民生是无限的。要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效能势在必行。
效能是推动工作的目的,效能是检验工作的标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保持清醒:已取得的发展成果,只要除以1亿人口,都会变成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份额;而推动民生改善的投入,只要乘以1亿人口,都会变成一个巨大的数字。在经济尚不发达、财力尚不充足的情况下,加快科学发展和大力改善民生的双重需求,都迫切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原来的老观念老框框,探索科学的新思路新办法。
省长郭庚茂要求,“更加注重改革创新,统筹运作各项资金,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资金引导作用”。
集中财力办大事。要集中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显然是难以奏效的。“撒胡椒面”看似公允,实不可取。如此做法只能使一些问题累积而付出更大的代价。要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矛盾,找准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下定决心,集中财力打“歼灭战”,办一件,成一件,制度化一件。
巧用四两拨千斤。科学发展,改善民生,单靠公共财政难以完成。要跳出“就财政论财政”的圈子,树立政府性资产、资金、资本、资源统筹使用的理念,找准财政杠杆“撬动”支点,设计好政府与市场有效合作的结合点,创新支持方式,统筹安排,有效推动,持续运作,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资本投资的积极性。
创新机制求活力。机制是导向,更是“指挥棒”。创新财政保障机制和促进发展机制,鼓励引导更多资源服务于科学发展和民生改善。继续完善省对市县财政体制机制,强化激励约束,引导各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竞相发展。
科学管理重实效。“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古人警言,引以为戒。一方面,要坚持开源,落实税费优惠政策,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注重优化资源配置,激励培育壮大财源,实现“源远流长”。一方面,要坚持节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意识,狠刹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消费等歪风,坚持“有钢使到刀刃上,有钱先尽老百姓”的理念,“节省每个铜板”,用于发展,用于民生。
(十一)凸显民生改善,是理财施政的根本归宿。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民力推动发展,发展惠及民生。没有发展的民生无疑是一句空话,不能改善民生的发展就谈不上“硬道理”。
改善民生,需问民意。百姓需求,是我们改善民生的着力点。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知民情、察民意、解民忧,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把钱花在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地方,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改善民生,需抓实事。老百姓关心你说什么,更关心你干什么,怎么干。十大民生工程之所以受欢迎,就是群众在一件件实事中看到了党和政府为民谋利的决心。“三具两基一抓手”之所以受欢迎,就因为群众从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中得到了实惠,看到了变化。抓实事,就要抓眼下群众最关心的“就业难”、“物价高”、“住房贵”和“上好学”、“就好医”等问题,从具体事情入手深入下去,有所突破,抓好落实。
改善民生,需重持续。持续是党性人品,是从政品格,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具体体现,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要始终如一,不多变、不折腾、不懈怠,使民生改善制度化、规范化、持续化;要求真务实,立足实际,把群众愿望与可用财力和现有条件结合起来,找准、解决关键问题;要坚定信念,强化“为民理财”的思想,始终坚持财政资金依法花、科学花、阳光花,树立理财为民的形象。
(十二)科学理财,任重道远;改善民生,大有可为。伴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铿锵步伐,公共财政的蛋糕必将会越做越大,公共财政的阳光必将会惠泽万家,中原儿女的日子一定会一天更比一天好!
第二篇:新十八谈廉政篇
新十八谈廉政篇:清风浩然正气根
清正廉洁 :何平
“竹以直而美,人以正而尊,党以廉而强”。大到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基层组织、一名领导干部,能不能真正做到清正廉洁,是无法回避的过关大考,更是生死存亡的严峻挑战。
历览古今,殷鉴不远。因为官僚腐化,演出了几多折戟沉沙、身败名裂的活剧;由于政权腐败,酿成了多少社会动荡、生灵涂炭的灾祸。俯察现实,忧思长存。“四大考验”重任在肩,“四大危险”就在眼前,老百姓切齿痛恨的是腐败,消弥我们改革发展成果的也是腐败,动摇党执政根基的还是腐败。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清正廉洁是最基本的要求,最重要的内容,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清,就要有“心清如明月,高洁似白云,胸怀真善美,两袖不染尘”的自省。清清白白当官,老老实实做人,一片丹心写春秋。
正,就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宠辱不能惊”的自励。堂堂正正立身,坦坦荡荡立业,一身正气走四方。
廉,就要有“权是双刃剑,荣辱一挥间”、“官贪民必怨,官廉民则安”的自警。兢兢业业履职,勤勤恳恳尽责,一心为公做贡献。
洁,就要有“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的自爱。磊磊落落处世,干干净净律己,一生珍重传美名。
清正廉洁是良好形象,体现着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清正廉洁是基本标准,衡量着每个党员干部的轻重高低;清正廉洁是重要目标,指引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向。民心向背之所据,生死存亡之所系,党的根本之所在,万万不能掉以轻心。其身正,不令而行。清正廉洁赋予广大党员干部浩然正气、凛然之身,何愁无所作为?
“纪岩”的文章《清风浩然正气根》,站位全局,着眼长远,紧扣主题,寓意深刻。心存深深不安之忧患,胸怀生生不息之信念,历数腐败堕落之危害,明确标本兼治之防线。
读罢静思细琢,深感权力之重、责任之重、自律之重,倍增勤勉之心、敬畏之心、爱民之心。最重要的是,党员干部必须加强学习,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努力在喧嚣尘世中保持一颗平常心,在物欲横流中追求一种高境界,惟其如此,才能在克难攻坚中展现更大的作为,在反腐倡廉中树立更好的形象。
清风浩然正气根 :纪 岩
(一)根者,万木之本。惟其正而茁壮,惟其深可参天,惟其固更挺拔。清正廉洁,关系人心向背,政权巩固,国家兴衰,实乃党的执政之根。
(二)腐败势必失败,廉政就是力量。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一种公害,其实质是公共权力的滥用。纵观古今中外,腐败与反腐败是任何执政者都无法回避的严峻考验,因励精图治而兴、因腐败颓废而亡,殷鉴历历,发人深省。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在和平建设时期,如果有什么东西能够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的话,那就是腐败。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再次谆谆告诫,耳提面命、警醒全党。
(三)党风决定政风,政风影响民风,民风体现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反腐倡廉,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需要,是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健康发展的需要。
人民群众痛恨腐败,党和国家严惩腐败,惩治贪腐的决心和力度始终不减,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持续提高。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呈现出成效明显和问题突出并存、防治力度加大和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并存、群众对反腐败期望值不断上升和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根治并存的总体态势,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还很艰巨。
(四)君子固本,本立而道生。没有高尚的人品作底子,从政肯定要跌跤子。
所有犯错误干部的蜕变过程都惊人地相似:始于追求低级趣味,热衷物质享受;进而盲目攀比他人,心理失去失衡;接着动摇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逆转;最后疯狂以权谋私,走向违法犯罪。他们的下
场是可悲的,是以牺牲其地位、名誉、前程、自由甚至生命为代价的,教训极为深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党员干部队伍中昏庸落伍者、放纵落水者、中箭落马者不乏其人。惋惜也好,痛心也罢,他们的人生轨迹总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
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总爱躺在成绩上睡大觉,在本职岗位也并非不努力,还曾获取过一些耀眼的荣誉,面对“糖衣炮弹”的攻击,却因难以抵挡而栽倒。
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总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以权谋私,心存侥幸,错误以为反腐败是“隔壁扔砖头,砸不到自己”,最终东窗事发而入狱。
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总以为“大树底下好乘凉”,党和政府会养着他,喜欢迎来送往、吃喝玩乐,慵懒散漫、消极怠工,结果失职渎职而受惩。
还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总热衷一事当前只考虑个人升迁,投机钻营,不择手段,甚至不惜撞“红线”、闯“雷区”,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抵不住诱惑,抗不住私欲,禁不住贪婪,手握重权就危险;忍不住清苦,耐不住寂寞,守不住名节,身居官位是绝境!
人民群众呼唤清正廉洁的干部,呼唤公道正派的干部,呼唤敢于负责的干部,呼唤干事创业的干部。
(五)腐败是噬咬根本的蛀虫,是侵害肌体的病毒。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不坚决惩治腐败,人民群众不答应,在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上,我们党没有退路、国家没有退路。
(六)良医治未病。
《鹖冠子》里有个故事:魏文王问扁鹊,你家兄弟三人,哪一个医术最好?扁鹊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文王不解其因,扁鹊说,大哥治病,治于未发之前,常人不知其预先除病,故难以出名;二哥治病,治于病起之初,常人以为只治小病,故名气仅传乡里;而我治病,治于病重之时,故被认为高明。
治理腐败恰如其理--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重在预防的方针。一手抓惩治腐败坚决有力,一手抓预防腐败扎实有效,两手抓、两手硬。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推动反腐倡廉建设持续深入、科学发展。
(七)构建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马克思说过,“不可收买是最高的政治品德。”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党员领导干部要洁身自爱,不仅仅是爱自己,更是爱党、爱国、爱民、爱家。人人都能洁身自爱,事情就好办多了。
树朽先朽其根,人毁先毁其志。思想故障是产生其他一切问题的总根源。一个具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高尚情操的人,是不会为物质诱惑所折腰、为低级趣味所蛊惑的。反之,一个人的堕落则往往是从思想腐朽、精神颓废、信念迷失开始的。有的党员干部就喜欢比官职、比财富,比“潇洒”、比享乐,比来比去,把自己比寒酸了、把党性比没有了、把自己比到监狱里去了。他们真的穷吗?事实上,在政治待遇和经济生活方面并不穷,“穷”的是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私欲贪念断送了他们的前途,一朝深陷囹圄,连享受普通人的天伦之乐都成了奢望。
治腐之本在于治人,治人之本在于治心,治心之本在于治欲。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性工程。面对五光十色的世界,党员干部特别需要理智,用理智支配欲望、用理智运用权力、用理智实现目的、用理智选择手段。理智又靠什么呢?既靠制度法规,也靠自知之明,靠道德良知,靠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功底。面对复杂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党员干部特别要加强党性锻炼,做人要正、从政要勤、当官要廉、为首要严,以正派赢得人心,以勤政获得敬重。必须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廉洁自律教育和党纪国法教育,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八)构建透明规范的权力制约防线。
“贿随权集”,行贿是围绕着权力而聚集的。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笑脸和恭维,哪里就有投其所好、送其所要,哪里就有被拉下水的危险。“慎独”、“慎权”是每一个执政者面临的严峻挑战。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如何掌好权、用好权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考验。权力是把“双刃剑”,用权为公可以造福百姓,以权谋私则会祸国殃民。
古人曰:“祸患常积于忽微”。对潜在的和处于萌芽局部状态的问题不注意,小事就会变成大事,小乱就会酿成大灾。防患于未然重在加强制度建设。依法用权、照章办事、遵循规则是保障党员干部执好政、用好权的关键。必须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以建立健全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为重点,全面推进党务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围绕权力运行的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紧盯廉政风险区,堵住腐败易发处,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
(九)建立管用有效的监督保障防线。
失去监督必然导致权力腐败,爱护党员干部必须严格监督,保证不出问题必须接受监督。河南省交通厅原厅长石发亮、河北省国税局原局长李真在被送上法庭时悲叹:要是当时有人提醒一下、监督一下,我不会落到这个下场。此言是对自己后悔莫及的反思,更是对他人猛击一掌的警醒。
强化监督必须构建两道保障线:第一道是整合党政监督资源,切实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司法监督,构建各级党政机关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防线;第二道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支持参与反腐倡廉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健全信访举报机制,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加强并引导舆论监督和网络监督,构建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社会监督防线。
(十)构建遏制腐败的党纪国法防线。
当前,消极腐败现象在权力集中领域、资金密集领域、资源聚集领域和监管薄弱领域,呈多发易发之势。中高级干部尤其是少数单位“一把手”案件时有发生,个别单位领导干部“前腐后继”,影响十分恶劣。
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必须加大查办案件力度,始终保持严惩腐败的高压态势,不管什么人、无论职务高低,只要搞腐败就必须彻底查处、严惩不贷,党内绝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纪律是执行路线的根本保证,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屏障。对违纪违法分子绳之以党纪国法,就是对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
(十一)构建四道防线,重在持续,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重在提升,除险加固,增质提效;重在统筹,协同谋划,一体运作;重在为民,顺应民意,保护民生,务使党员干部不愿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
(十二)加强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要站位全局、了解全局,把反腐倡廉工作纳入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整体格局,着力推动科学发展,着力优化发展环境,着力保护改革创新,着力完善机制制度,着力转变干部作风,着力维护群众利益,努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信规范的市场环境和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十三)加强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要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反腐倡廉的第一信号,把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反腐倡廉的风向标,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反腐倡廉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切实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腐败问题,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取信于民。
(十四)加强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深化改革、保护创新。
深化改革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根本出路。按照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现代市场体系要求,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完善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领域市场运行机制,推动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者、鼓励实干者、宽容失误者、鞭挞空谈者、追究诬告者、惩治腐败者,让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激情与活力竞相迸发。
(十五)加强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统筹推进、项目带动。
统筹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切实增强教育说服力、制度约束力、监督制衡力、改革推动力、纠风矫正力和惩治威慑力。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实施项目带动工程,集中精力解决一批重点难点问题,以重点工作的成效带动全局工作的发展,以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整体建设的推进。
(十六)加强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落实责任、力求实效。
反腐倡廉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全党全社会共同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生动局面。建立完善推进工作落实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以解决实际问题评政绩,以推动工作实效论英雄,确保各项工作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效果到位,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保驾护航。
(十七)警钟长鸣人心正,清风浩荡事业兴。廉洁是立身之本,廉洁是执政之根,廉洁是兴邦之基。只要河南的广大党员干部立得正、行得端、走得稳、干得优,就能团结带领亿万人民拼搏奋进、勇往直前,谱写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崭新篇章!
第三篇:新十八谈廉政篇
新十八谈廉政篇:清风浩然正气根
2011年07月24日22:33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清正廉洁 何平
“竹以直而美,人以正而尊,党以廉而强”。大到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基层组织、一名领导干部,能不能真正做到清正廉洁,是无法回避的过关大考,更是生死存亡的严峻挑战。
历览古今,殷鉴不远。因为官僚腐化,演出了几多折戟沉沙、身败名裂的活剧;由于政权腐败,酿成了多少社会动荡、生灵涂炭的灾祸。俯察现实,忧思长存。“四大考验”重任在肩,“四大危险”就在眼前,老百姓切齿痛恨的是腐败,消弥我们改革发展成果的也是腐败,动摇党执政根基的还是腐败。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清正廉洁是最基本的要求,最重要的内容,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清,就要有“心清如明月,高洁似白云,胸怀真善美,两袖不染尘”的自省。清清白白当官,老老实实做人,一片丹心写春秋。
正,就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宠辱不能惊”的自励。堂堂正正立身,坦坦荡荡立业,一身正气走四方。
廉,就要有“权是双刃剑,荣辱一挥间”、“官贪民必怨,官廉民则安”的自警。兢兢业业履职,勤勤恳恳尽责,一心为公做贡献。
洁,就要有“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的自爱。磊磊落落处世,干干净净律己,一生珍重传美名。
清正廉洁是良好形象,体现着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清正廉洁是基本标准,衡量着每个党员干部的轻重高低;清正廉洁是重要目标,指引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向。民心向背之所据,生死存亡之所系,党的根本之所在,万万不能掉以轻心。其身正,不令而行。清正廉洁赋予广大党员干部浩然正气、凛然之身,何愁无所作为?
“纪岩”的文章《清风浩然正气根》,站位全局,着眼长远,紧扣主题,寓意深刻。心存深深不安之忧患,胸怀生生不息之信念,历数腐败堕落之危害,明确标本兼治之防线。
读罢静思细琢,深感权力之重、责任之重、自律之重,倍增勤勉之心、敬畏之心、爱民之心。最重要的是,党员干部必须加强学习,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努力在喧嚣尘世中保持一颗平常心,在物欲横流中追求一种高境界,惟其如此,才能在克难攻坚中展现更大的作为,在反腐倡廉中树立更好的形象。
清风浩然正气根---纪 岩
(一)根者,万木之本。惟其正而茁壮,惟其深可参天,惟其固更挺拔。清正廉洁,关系人心向背,政权巩固,国家兴衰,实乃党的执政之根。
(二)腐败势必失败,廉政就是力量。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一种公害,其实质是公共权力的滥用。纵观古今中外,腐败与反腐败是任何执政者都无法回避的严峻考验,因励精图治而兴、因腐败颓废而亡,殷鉴历历,发人深省。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在和平建设时期,如果有什么东西能够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的话,那就是腐败。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再次谆谆告诫,耳提面命、警醒全党。
(三)党风决定政风,政风影响民风,民风体现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反腐倡廉,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需要,是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健康发展的需要。
人民群众痛恨腐败,党和国家严惩腐败,惩治贪腐的决心和力度始终不减,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持续提高。但我们必须清醒 地看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呈现出成效明显和问题突出并存、防治力度加大和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并存、群众对反腐败期望值不断上升和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根治并存的总体态势,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还很艰巨。
(四)君子固本,本立而道生。没有高尚的人品作底子,从政肯定要跌跤子。
所有犯错误干部的蜕变过程都惊人地相似:始于追求低级趣味,热衷物质享受;进而盲目攀比他人,心理失去失衡;接着动摇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逆转;最后疯狂以权谋私,走向违法犯罪。他们的下场是可悲的,是以牺牲其地位、名誉、前程、自由甚至生命为代价的,教训极为深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党员干部队伍中昏庸落伍者、放纵落水者、中箭落马者不乏其人。惋惜也好,痛心也罢,他们的人生轨迹总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
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总爱躺在成绩上睡大觉,在本职岗位也并非不努力,还曾获取过一些耀眼的荣誉,面对“糖衣炮弹”的攻击,却因难以抵挡而栽倒。
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总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以权谋私,心存侥幸,错误以为反腐败是“隔壁扔砖头,砸不到自己”,最终东窗事发而入狱。
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总以为“大树底下好乘凉”,党和政府会养着他,喜欢迎来送往、吃喝玩乐,慵懒散漫、消极怠工,结果失职渎职而受惩。
还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总热衷一事当前只考虑个人升迁,投机钻营,不择手段,甚至不惜撞“红线”、闯“雷区”,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抵不住诱惑,抗不住私欲,禁不住贪婪,手握重权就危险;忍不住清苦,耐不住寂寞,守不住名节,身居官位是绝境!
人民群众呼唤清正廉洁的干部,呼唤公道正派的干部,呼唤敢于负责的干部,呼唤干事创业的干部。
(五)腐败是噬咬根本的蛀虫,是侵害肌体的病毒。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不坚决惩 3 治腐败,人民群众不答应,在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上,我们党没有退路、国家没有退路。
(六)良医治未病。《鹖冠子》里有个故事:魏文王问扁鹊,你家兄弟三人,哪一个医术最好?扁鹊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文王不解其因,扁鹊说,大哥治病,治于未发之前,常人不知其预先除病,故难以出名;二哥治病,治于病起之初,常人以为只治小病,故名气仅传乡里;而我治病,治于病重之时,故被认为高明。
治理腐败恰如其理--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重在预防的方针。一手抓惩治腐败坚决有力,一手抓预防腐败扎实有效,两手抓、两手硬。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推动反腐倡廉建设持续深入、科学发展。
(七)构建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马克思说过,“不可收买是最高的政治品德。”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党员领导干部要洁身自爱,不仅仅是爱自己,更是爱党、爱国、爱民、爱家。人人都能洁身自爱,事情就好办多了。
树朽先朽其根,人毁先毁其志。思想故障是产生其他一切问题的总根源。一个具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高尚情操的人,是不会为物质诱惑所折腰、为低级趣味所蛊惑的。反之,一个人的堕落则往往是从思想腐朽、精神颓废、信念迷失开始的。有的党员干部就喜欢比官职、比财富,比“潇洒”、比享乐,比来比去,把自己比寒酸了、把党性比没有了、把自己比到监狱里去了。他们真的穷吗?事实上,在政治待遇和经济生活方面并不穷,“穷”的是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私欲贪念断送了他们的前途,一朝深陷囹圄,连享受普通人的天伦之乐都成了奢望。
治腐之本在于治人,治人之本在于治心,治心之本在于治欲。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性工程。面对五光十色的世界,党员干部特别需要理智,用理智支配欲望、用理智运用权力、用理智实现目的、用理智选择手段。理智又靠什么呢?既靠制度法规,也靠自知之明,靠道德良知,靠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功底。面对复杂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党员干部特别要加强党性锻炼,做人要正、从政要勤、当官要廉、为首要严,以正派赢得人心,以勤政获得敬重。必须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廉洁自律教育和党纪国法教育,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八)构建透明规范的权力制约防线。“贿随权集”,行贿是围绕着权力而聚集的。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笑脸和恭维,哪里就有投其所好、送其所要,哪里就有被拉下水的危险。“慎独”、“慎权”是每一个执政者面临的严峻挑战。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如何掌好权、用好权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考验。权力是把“双刃剑”,用权为公可以造福百姓,以权谋私则会祸国殃民。
古人曰:“祸患常积于忽微”。对潜在的和处于萌芽局部状态的问题不注意,小事就会变成大事,小乱就会酿成大灾。防患于未然重在加强制度建设。依法用权、照章办事、遵循规则是保障党员干部执好政、用好权的关键。必须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以建立健全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为重点,全面推进党务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围绕权力运行的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紧盯廉政风险区,堵住腐败易发处,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
(九)建立管用有效的监督保障防线。失去监督必然导致权力腐败,爱护党员干部必须严格监督,保证不出问题必须接受监督。河南省交通厅原厅长石发亮、河北省国税局原局长李真在被送上法庭时悲叹:要是当时有人提醒一下、监督一下,我不会落到这个下场。此言是对自己后悔莫及的反思,更是对他人猛击一掌的警醒。
强化监督必须构建两道保障线:第一道是整合党政监督资源,切实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司法监督,构建各级党政机关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防线;第二道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支持参与反腐倡廉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健全信访举报机制,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加强并引导舆论监督和网络监督,构建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社会监督防线。
(十)构建遏制腐败的党纪国法防线。当前,消极腐败现象在权力集中领域、资金密集领域、资源聚集领域和监管薄弱领 5 域,呈多发易发之势。中高级干部尤其是少数单位“一把手”案件时有发生,个别单位领导干部“前腐后继”,影响十分恶劣。
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必须加大查办案件力度,始终保持严惩腐败的高压态势,不管什么人、无论职务高低,只要搞腐败就必须彻底查处、严惩不贷,党内绝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纪律是执行路线的根本保证,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屏障。对违纪违法分子绳之以党纪国法,就是对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
(十一)构建四道防线,重在持续,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重在提升,除险加固,增质提效;重在统筹,协同谋划,一体运作;重在为民,顺应民意,保护民生,务使党员干部不愿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
(十二)加强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站位全局、了解全局,把反腐倡廉工作纳入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整体格局,着力推动科学发展,着力优化发展环境,着力保护改革创新,着力完善机制制度,着力转变干部作风,着力维护群众利益,努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信规范的市场环境和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十三)加强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要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反腐倡廉的第一信号,把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反腐倡廉的风向标,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反腐倡廉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切实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腐败问题,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取信于民。
(十四)加强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深化改革、保护创新。深化改革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根本出路。按照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现代市场体系要求,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完善公共资源配臵、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领域市场运行机制,推动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旗臶鲜明地支持改革者、鼓励实干者、宽容失误者、鞭挞空谈者、追究诬告者、惩治腐败者,让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激情与活力竞相迸发。
(十五)加强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统筹推进、项目带动。统筹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切实增强教育说服力、制度约束力、监督制衡力、改革推动力、纠风矫正力和惩治威慑力。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实施项目带动工程,集中精力解决一批重点难点问题,以重点工作的成效带动全局工作的发展,以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整体建设的推进。
(十六)加强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落实责任、力求实效。反腐倡廉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全党全社会共同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生动局面。建立完善推进工作落实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以解决实际问题评政绩,以推动工作实效论英雄,确保各项工作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效果到位,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保驾护航。
(十七)警钟长鸣人心正,清风浩荡事业兴。廉洁是立身之本,廉洁是执政之根,廉洁是兴邦之基。只要河南的广大党员干部立得正、行得端、走得稳、干得优,就能团结带领亿万人民拼搏奋进、勇往直前,谱写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崭新篇章!
第四篇:新十八谈-----科学理财惠民生
科学理财惠民生
(一)财者,为国之命而万事之本;政者,为国之要而万事之统。
现代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之基,是财政;正确把握宏观经济的调控之手,是财政;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保障之源,还是财政。财政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就在于它事关全局,关系发展,关系民生。
(二)从历史纵深看,但凡轻徭薄赋、颐养生息,则百姓乐业,国运昌盛;但凡竭泽而渔、横征暴敛,则民怨沸腾,国祚艰难。王朝政权更迭的活剧,无不与财政的丰寡紧密相连。
从现实需要看,“财凭政聚,政以财存”。财政状况,与经济发展和政治生态休戚相关。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正确的财政政策,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繁荣发展和长治久安,举足轻重。
从发展规律看,“理财者,乃为民而理,理民之财尔”。理财施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充分体现惠及民生这个根本,善谋富民之策,恪尽安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广兴安民之举,才能顺应人心民意,筑牢执政根基。
(三)“国以家为基,邦以民为本”。新中国成立62年,河南的财政在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我省连续七年实施十大民生工程,累计筹措财政资金3000多亿元,集中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中原父老尤为津津乐道。
承袭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成为历史,农民种粮非但不交税,还要拿到国家的各项补贴,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总产连年超千亿斤;
中小学生全部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享受国家资助政策;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养老保险正在飞进平民百姓家中,最低生活保障线年年看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无死角,病有所医渐行渐近;
廉租房、“村村通”、农家书屋……伴随河南综合实力的大幅提升,民生支出成为财政保障重点,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全省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已达60%以上,执政为民的意识更加强烈,理财为民的形象更加凸显。
(四)民生改善无止境,改善民生要持续。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事关亿万人民福祉的宏图大业,也是对理财能力锤炼和理财方式转变新的“大考”:既要持续破解 “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 这个“老四难”,又要积极应对“土地哪里来、减排哪里去、要素怎么保、物价怎么办” 这个“新四难”。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教业保,件件都不能忽视,干啥都需要花钱,没有财政的有力支撑就会寸步难行。
(五)面对中原经济区建设改善民生的要求,我们在思考:
如何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探索走好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
如何不断改变河南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发展人均投入水平处在全国落后地位的尴尬局面?
如何持续完善财政体制,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让居住在16.7万平方公里上的所有老百姓生活得都更有尊严、更有幸福感?
如何统筹发展与民生改善,实现在发展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通过民生的持续改善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
(六)“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生财、聚财、用财,困难重重:
生财之难,难在财源不优,难在底子不厚。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五位,百元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全国最低;财政总收入排全国第十位,人均财力水平全国最低。这可喜亦忧的“成长烦恼”,源于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不高,高附加值产业比重偏低,传统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改变这些状况,非一蹴而就之事,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聚财之难,难在利益调整,难在统筹运作。税费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与偷税漏税逃费等并存。税费制度不完善、资源能源有效利用调节不到位与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并存。统筹运作政府性资金、资产、资源、资本难,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事、难事的有效办理。
用财之难,难在僧多粥少,难在管理粗放。人均投入与全国差距较大,财力可能与需求矛盾突出,合理把握财政分配顺序与轻重缓急难。资金使用“撒胡椒面”,形不成规模效益。截留挪用浪费财政资金现象时有发生。
(七)困难,困难,困住才难。难题的困扰,固然与发展阶段和基础条件有关,但其根源还在于理财观念、理财方式不科学。
重总量,轻质量。一些地方片面追求GDP总量和财政收入规模,忽视经济运行质量,数字好看不好用,可供改善民生的财力较少。
重习惯,轻创新。一些地方因循守旧,热衷于行政手段和传统理财方式,不注重用市场经济办法和改革思路研究解决问题,不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表面看似解决问题,实际制造新的矛盾。
重投入,轻绩效。一些地方和部门争钱时胃口很高,头戴三尺帽,不怕砍一刀;用钱时大手大脚,不关心资金使用效益。一方面为投入不足叫苦,另一方面又为铺张浪费开门,甚至重点投入“重点”浪费。
重当前,轻长远。一些地方不注重调整产品结构,不注重涵养财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制约经济社会运行的长期性、战略性、机制性问题研究不够。一些地方寅吃卯粮,还去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重收支,轻谋划。一些地方财政部门不注重统筹运作,不注重主动谋划,不注重主动服务,安于当“账房先生”、“好好先生”,就收支论收支,就财政论财政,推动发展思路窄,改善民生实招少。
(八)用辩证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我们就会发现:有些事情在新形势下是必需的,不能持旧观念把不是问题的问题当问题;有些事情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好的,不能以新要求为借口而不把问题当问题。
思想解放是总开关,观念一转天地宽。破解难题,根本途径在于解放思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就要求我们转变理财观念,转变工作作风,转变方式方法,转变体制机制,以理财方式的转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如何转变?省委书记卢展工一语中的,“就是要进一步凸显科学发展,进一步凸显方式转变,进一步凸显民生改善”。
(九)凸显科学发展,是夯实基础的必然选择。
发展决定民生。发展是民生的基础,是民生的关键,是民生的保障。真的解决民生问题,靠的是真的实现科学发展。要使经济财政“蛋糕”越做越大、越做越优,必须始终把握发展方向不变,紧紧扭住发展要务不放,坚持创新发展举措不断,大力推动发展进程不停。
遵循规律,营造环境。经济是财政的基础,财政是经济的缩影。“政府的作用是建立一个舞台,一种背景,好让产生经济增长的演员们把他们的戏演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尊重市场主体地位,把更多精力、财力用在转变政府职能上,用在创新体制机制上,用在营造公平、有序发展财税环境上,用在支持破解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上,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站位全局,突出重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富民强省。要围绕这个中心,坚持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成功做法,超前谋划,统筹运作各项资金,破解主要矛盾和问题,自觉从中原经济区建设全局审视和把握财政工作,主动谋划,主动献策,主动买单,早筹资,早安排,早实施,早见效,实现服务全局与财政工作的“无缝对接”。抓住制约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坚持政府与市场和自我努力与中央支持有机结合,注重“四资”运作,加快“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积极支持招商引资和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民营经济,增强经济活力,夯实发展基础。
注重统筹,探索提升。“分好蛋糕就能做大蛋糕”。要找准支持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资金需求的黄金分割点,妥善处理支持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妥善处理支持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的关系。
(十)凸显方式转变,是提高效能的现实需要。
钱是有限的,科学发展和改善民生是无限的。要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效能势在必行。
效能是推动工作的目的,效能是检验工作的标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保持清醒:已取得的发展成果,只要除以1亿人口,都会变成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份额;而推动民生改善的投入,只要乘以1亿人口,都会变成一个巨大的数字。在经济尚不发达、财力尚不充足的情况下,加快科学发展和大力改善民生的双重需求,都迫切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原来的老观念老框框,探索科学的新思路新办法。
省长郭庚茂要求,“更加注重改革创新,统筹运作各项资金,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资金引导作用”。
集中财力办大事。要集中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显然是难以奏效的。“撒胡椒面”看似公允,实不可取。如此做法只能使一些问题累积而付出更大的代价。要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矛盾,找准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下定决心,集中财力打“歼灭战”,办一件,成一件,制度化一件。
巧用四两拨千斤。科学发展,改善民生,单靠公共财政难以完成。要跳出“就财政论财政”的圈子,树立政府性资产、资金、资本、资源统筹使用的理念,找准财政杠杆“撬动”支点,设计好政府与市场有效合作的结合点,创新支持方式,统筹安排,有效推动,持续运作,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资本投资的积极性。
创新机制求活力。机制是导向,更是“指挥棒”。创新财政保障机制和促进发展机制,鼓励引导更多资源服务于科学发展和民生改善。继续完善省对市县财政体制机制,强化激励约束,引导各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竞相发展。
科学管理重实效。“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古人警言,引以为戒。一方面,要坚持开源,落实税费优惠政策,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注重优化资源配置,激励培育壮大财源,实现“源远流长”。一方面,要坚持节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意识,狠刹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消费等歪风,坚持“有钢使到刀刃上,有钱先尽老百姓”的理念,“节省每个铜板”,用于发展,用于民生。
(十一)凸显民生改善,是理财施政的根本归宿。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民力推动发展,发展惠及民生。没有发展的民生无疑是一句空话,不能改善民生的发展就谈不上“硬道理”。
改善民生,需问民意。百姓需求,是我们改善民生的着力点。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知民情、察民意、解民忧,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把钱花在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地方,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改善民生,需抓实事。老百姓关心你说什么,更关心你干什么,怎么干。十大民生工程之所以受欢迎,就是群众在一件件实事中看到了党和政府为民谋利的决心。“三具两基一抓手”之所以受欢迎,就因为群众从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中得到了实惠,看到了变化。抓实事,就要抓眼下群众最关心的“就业难”、“物价高”、“住房贵”和“上好学”、“就好医”等问题,从具体事情入手深入下去,有所突破,抓好落实。
改善民生,需重持续。持续是党性人品,是从政品格,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具体体现,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要始终如一,不多变、不折腾、不懈怠,使民生改善制度化、规范化、持续化;要求真务实,立足实际,把群众愿望与可用财力和现有条件结合起来,找准、解决关键问题;要坚定信念,强化“为民理财”的思想,始终坚持财政资金依法花、科学花、阳光花,树立理财为民的形象。
(十二)科学理财,任重道远;改善民生,大有可为。伴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铿锵步伐,公共财政的蛋糕必将会越做越大,公共财政的阳光必将会惠泽万家,中原儿女的日子一定会一天更比一天好!○
财茂民丰
何平
立国为政,非财莫举。善为国者,必先理民之财。
财如清泉,源远流长则生生不息;财似甘霖,倾情播撒则万物滋润;财是杠杆,运用得力则事半功倍;财乃食粮,仓廪殷实则民生无忧。
聚财为公,理财为民。“柴智”的《科学理财惠民生》,纵观历史,横揽现实,胸怀全局,立足本职,条分缕析何为理财,深刻阐述如何惠民,让我们明政之要,知财之重,更加坚定了为民理财的信念。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聚财讲方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张弛有度,与民施政,政善促民殷。
理财凭科学,开源节流,量入为出,用活存量,做大增量,财多能国富。
用财重成效,收凭政策,支有圭绳,取之于众,用之于民,国脉系苍生。
建设中原经济区,我们人口多、底子薄、任务重,做好财政大文章,确立新的思想观念,运用新的工作方式,制定新的政策措施,形成新的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为民惠民,关乎全局、事关发展、涉及长远。
为民理财,就要着眼发展、服务发展、推动发展,做大“蛋糕”,好钢用到刀刃上,集中财力办大事。
为民理财,就要着力转变、加快转变、持续转变,做优“蛋糕”,小资金推动大变化,巧用四两拨千斤。
为民理财,就要体恤民情、关切民生、维护民利,分好“蛋糕”,有钱先尽老百姓,阳光财政见真情。
为民理财,就要敢于负责、认真履责、尽心尽责,管好“蛋糕”,当家理财不言烦,责随职走无旁骛。
财力倾黎庶,政声自远扬。为民理财,让我们更加主动,更加求实,更加创新,更加为民。○
第五篇:新十八谈.就业篇心得体会
学习新十八谈·就业篇心得体会张 义通过学习“新十八谈〃就业篇”,我深切得体会到“业兴人和惠民生”这七个字,抓住了当前就业与民生的辩证关系,突出了就业重要性。就业是安国之策、执政之要、兴业之需、惠民之举。胡锦涛总书记指示“要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在工作中我们要立足岗位工作,学习好政策法规、做好就业工作,为促进我区乃至全省就业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
通过学习让我更加认识到就业是建设中原经济区重要课题,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统筹城乡就业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越过这道坎,我们才能显示人力资源的优势,迎接产业转移大潮,强力支撑中原崛起,合力服务发展大局。以促就业保民生方式转变促发展方式,将促进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政策的一个基本优先目标,才能从根本意义上解决当前就业难,难就业的局面,更好的促进中原经济的发展。只有做好就业问题,就业充分,人多就不在是压力,不再是包袱,真正解决好就业,人多就成了资源、成了财富、经济社会发展就会如鱼得水、势如破竹。
通过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中原经济的发展建设,首先解决就业问题,我们应该在工作实践中探索立业乐业的康庄大道。作为人力资源主管部门我们应该努力做好农村劳动力
转移问题和做好城镇劳动力协调、大力建设城乡就业创业。新发展会带来新情况,新阶段面临新问题。“就业难”和“招工难”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致使俩者并存,一边是有人没事干,一边有事没人干。这就要求我们人力资源主管部门不但单要解决就业问题,在劳动关系复杂的局面下还要做好就业后维权保障,做好人力资源市场的监管机制,有力打击“黑职业”和无良企业“欠薪”“逃薪”。
通过学习我们反躬自问,深刻剖析,促进就业的方法有待提高,就业工作领导方式亟待改进,劳动保障监察维权渠道进一步完善。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应该把促进就业摆上优先位臵,加大就业工作的投入,充分认识到就业工作的艰巨性,提高忧患意识,就业工作不再只靠老经验、老办法、要重改革创新,杜绝循规蹈矩的领导方式。破解“人到哪里去”实现充分就业我们要认识到加快发展是出路、政策导向是关键、提升能力是前提、创业带动是抓手、完善服务是保障。就业和保障两手抓,拓宽促就业渠道、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切实做到保障就业、关乎民生、反映民意、连着民心、凝聚民力,为中原经济经济区建设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