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梦评论文章
中国梦评论文章
篇一:中国梦评论文章
“理论体系”与“中国梦”相互作用互为推动
近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刘奇葆同志的文章《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认识》,文章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构成的,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认真学习党史、国史,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更好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而奋斗。文章透过中国500年的大跨度和6个时间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成。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等理论品格。文章从古至今,尊重历史,深入浅出,既有理论又有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被鲜活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增添了实现个人梦、民族梦和中国梦的信心。笔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为中国梦的实现指明了道路方向,也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和力量。这就是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反过来中国梦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和鲜活力量。从一定程度上说,“理论体系”与“中国梦”是相互作用,互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引领实现中国梦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是改革开放30多年成功实践的理论结晶。而且凝结着改革开放前30年我们党实践探索的心血和成果。也凝结着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不懈努力和奋斗历程。还凝结着500年来人类对社会主义的孜孜追寻和执着探求。它不仅符合中国文化传统,也反映了当今时代的诉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的开创性、继承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独特的理论品格,以及其独特品格展现的深刻内涵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是极其吻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顺应了人民对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期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和平发展之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才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因此,只有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持之以恒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如期实现。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提出和深刻阐述了民族复兴中国梦,并提出了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三个必须”,第一次把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三大要素有机统一起来,清晰概括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要求,指明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方向。中国梦的根本体现是全面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其释放出的强大号召力和感染力,已把国内社会各阶层、海内外同胞凝聚在一起,成为了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理论是行动的指南,理论源于实践,实践再提升丰富理论并得到新的理论,新的理论又再回到实践中去指导。中国梦就是在造梦、筑梦、追梦、圆梦中,不断地丰富改革开放实践,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但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人民的梦,而要实现人民的梦,当然还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共圆中国梦的历程其实就是不断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的路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篇二:中国梦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一至九论
满怀信心走好中国道路 —— 一论同心共筑中国梦
人民日报评论员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17日发表重要讲话,深入阐释实现中国梦的正确方向,深刻揭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走好中国道路注入了强大正能量。
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肩负的历史使命。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前仆后继、上下求索,却始终没有找到一条光明之路。从登上历史舞台那一刻起,中国共产党就勇敢担当起这一使命,筚路蓝缕开启征程,一路追赶现代化潮流,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了我们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回望历史,找到这条正确道路,极为艰辛、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这样的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使中国道路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极大地增强了13亿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站在过去与未来的梦想交汇点上,亿万人民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更加坚定。正是这条道路,把中国送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臵,连续30多年保持近10%的经济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30倍以上;正是这条道路,让我们十年间构筑起一些西方国家近百年才完成的基本社保网,不到20年里就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超过70%的贡献,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切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就连“历史终结论”者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经济令人惊异的快速发展体现了中国模式的有效性,人类思想宝库需为中国留有一席之地。
梦想之旅,从来就不是一路坦途,一帆风顺。梦想之路越切近,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发展起来之后的问题,一点儿也不比不发展的时候少,解决难度更有甚于前。行百里者半九十,尽管我们距离梦想越来越近,但需要付出的努力依然艰辛。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需要我们满怀信心,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沿着中国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人民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依靠,13亿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满怀信心走好这条道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就必定能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把历经苦难而
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送达梦想的彼岸,让每个人在“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历史逻辑中梦想成真。
高扬凝心聚力的中国精神
—— 二论同心共筑中国梦
人民日报评论员
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壮丽征程上,在改革发展的火热实践中,靠什么凝聚社会共识、激发创造活力?“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高度概括了中国精神的本质内涵,深刻阐述精神力量对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寓意深远、催人奋进。
人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和民族更是这样。没有人的精神的有力支撑,就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不仅在物质上强大起来,也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精神生生不息,成为照耀我们民族奋勇前进的不灭灯塔。今天,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精神力量的作用也愈加凸显。面对纷繁复杂的观念世界,如何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如何以更大智慧与勇气啃硬骨头、涉险滩?离梦想越近,就越需要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越需要持续激发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不管是民族危亡关头的同仇敌忾,还是众志成城抵御重大灾害,凝聚在爱国主义旗臶下,个人命运才会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滴水之微才能汇聚成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能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汇聚每个人的梦想成就伟大的中国梦,形成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改革创新始终是激励我们在时代发展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30多年来,从农村改革的兴起,到深圳等特区的创立,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项事业的开拓,改革创新精神激荡神州,造就了历史的巨变,成就了今天的中国。改革没有完成时,站在新起点上的中国,无论是冲破思想观念障碍,还是打破利益固化藩篱,无论是破解发展难题,还是释放改革红利,都需要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迈过沟沟坎坎、越过发展陷阱,才能赢 得更加光明的前景。
鲁迅说过,“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中,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融入现代化进程,我们就一定能永远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凝聚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
——三论同心共筑中国梦
人民日报评论员
有梦想才有目标,有希冀才会奋斗。不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个人家庭,梦想都是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阐明了怀抱强国梦想与焕发前进力量之间深刻联系,更揭示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路径。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了共同梦想努力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
历经苦难与辉煌,中华民族始终有着“家国天下”的情怀。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从来都是我们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正是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历史。从上学就业到住房就医,尊严的保证、篇三:评论员文章-论中国梦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同心共筑中国梦
发布日期:2013-03-21 满怀信心走好中国道路—— 一论同心共筑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17日发表重要讲话,深入阐释实现中国梦的正确方向,深刻揭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走好中国道路注入了强大正能量。
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肩负的历史使命。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前仆后继、上下求索,却始终没有找到一条光明之路。从登上历史舞台那一刻起,中国共产党就勇敢担当起这一使命,筚路蓝缕开启征程,一路追赶现代化潮流,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了我们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回望历史,找到这条正确道路,极为艰辛、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这样的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使中国道路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极大地增强了13亿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站在过去与未来的梦想交汇点上,亿万人民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更加坚定。正是这条道路,把中国送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臵,连续30多年保持近10%的经济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30倍以上;正是这条道路,让我们十年间构筑起一些西方国家近百年才完成的基本社保网,不到20年里就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超过70%的贡献,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切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就连“历史终结论”者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经济令人惊异的快速发展体现了中国模式的有效性,人类思想宝库需为中国留有一席之地。
梦想之旅,从来就不是一路坦途,一帆风顺。梦想之路越切近,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发展起来之后的问题,一点儿也不比不发展的时候少,解决难度更有甚于前。行百里者半九十,尽管我们距离梦想越来越近,但需要付出的努力依然艰辛。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需要我们满怀信心,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沿着中国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人民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依靠,13亿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满怀信心走好这条道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就必定能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把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送达梦想的彼岸,让每个人在“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历史逻辑中梦想成真。
高扬凝心聚力的中国精神—— 二论同心共筑中国梦
人民日报评论员
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壮丽征程上,在改革发展的火热实践中,靠什么凝聚社会共识、激发创造活力?“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高度概括了中国精神的本质内涵,深刻阐述精神力量对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寓意深远、催人奋进。
人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和民族更是这样。没有人的精神的有力支撑,就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不仅在物质上强大起来,也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精神生生不息,成为照耀我们民族奋勇前进的不灭灯塔。今天,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精神力量的作用也愈加凸显。面对纷繁复杂的观念世界,如何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如何以更大智慧与勇气啃硬骨头、涉险滩?离梦想越近,就越需要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越需要持续激发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 量。不管是民族危亡关头的同仇敌忾,还是众志成城抵御重大灾害,凝聚在爱国主义旗臶下,个人命运才会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滴水之微才能汇聚成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能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汇聚每个人的梦想成就伟大的中国梦,形成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
改革创新始终是激励我们在时代发展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30多年来,从农村改革的兴起,到深圳等特区的创立,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项事业的开拓,改革创新精神激荡神州,造就了历史的巨变,成就了今天的中国。改革没有完成时,站在新起点上的中国,无论是冲破思想观念障碍,还是打破利益固化藩篱,无论是破解发展难题,还是释放改革红利,都需要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迈过沟沟坎坎、越过发展陷阱,才能赢得更加光明的前景。
鲁迅说过,“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中,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融入现代化进程,我们就一定能永远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凝聚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三论同心共筑中国梦 人民日报评论员
有梦想才有目标,有希冀才会奋斗。不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个人家庭,梦想都是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阐明了怀抱强国梦想与焕发前进力量之间深刻联系,更揭示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路径。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了共同梦想努力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历经苦难与辉煌,中华民族始终有着“家国天下”的情怀。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从来都是我们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正是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历史。从上学就业到住房就医,尊严的保证、事业的成功、价值的实现,每个人向着梦想的不断努力,描绘出一个时代最为壮阔的梦想图景,更汇聚起一个国家最为持久的追梦力量。
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民族紧紧相连,亿万中国人组成的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涓流汇海,聚沙成塔,中国梦渐行渐近的步伐,来自2.6亿农民工劳动致富的创业热望中,来自社会各界心系国运的热诚参与中,来自无数志愿者投身社会的无私奉献中。有了每个人的共同“给力”,才有国家社会的不断前行,才能让更多人敢于做梦、勇于追梦、努力圆梦,凝聚起
《中国梦评论文章》
第二篇:中国梦评论文章
“理论体系”与“中国梦”相互作用互为推动
近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刘奇葆同志的文章《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认识》,文章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构成的,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其
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认真学习党史、国史,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更好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文章透过中国500年的大跨度和6个时间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成。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等理论品格。文章从古至今,尊重历史,深入浅出,既有理论又有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被鲜活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增添了实现个人梦、民族梦和中国梦的信心。
笔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为中国梦的实现指明了道路方向,也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和力量。这就是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反过来中国梦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和鲜活力量。从一定程度上说,“理论体系”与“中国梦”是相互作用,互为推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引领实现中国梦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是改革开放30多年成功实践的理论结晶。而且凝结着改革开放前30年我们党实践探索的心血和成果。也凝结着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不懈努力和奋斗历程。还凝结着500年来人类对社会主义的孜孜追寻和执着探求。它不仅符合中国文化传统,也反映了当今时代的诉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的开创性、继承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独特的理论品格,以及其独特品格展现的深刻内涵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是极其吻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顺应了人民对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期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和平发展之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才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因此,只有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持之以恒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如期实现。
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提出和深刻阐述了民族复兴中国梦,并提出了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三个必须”,第一次把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三大要素有机统一起来,清晰概括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要求,指明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方向。中国梦的根本体现是全面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其释放出的强大号召力和感染力,已把国内社会各阶层、海内外同胞凝聚在一起,成为了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理论是行动的指南,理论源于实践,实践再提升丰富理论并得到新的理论,新的理论又再回到实践中去指导。中国梦就是在造梦、筑梦、追梦、圆梦中,不断地丰富改革开放实践,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但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人民的梦,而要实现人民的梦,当然还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共圆中国梦的历程其实就是不断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的路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第三篇:中国梦文章
国美家美,梦才美
——读《美丽中国 我的中国梦》有感
怀着敬畏的心情读完了《美丽中国 我的中国梦》,我感慨万千。读了这本书,我才真正的认识了一个美丽的中国,一个真正的中国。我为我生在中国而骄傲,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因为我的祖国如此美丽,才让我们有美丽的中国梦。
中国古老文明在我心中流淌,中华绚丽的瑰宝在我眼前闪耀,如此多娇的美丽江山慢慢展现,雄厚的传统文化在这片沃土茁壮生长,博大绚烂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
民族魂支撑中国梦
在中国发展的道路上,我们曾步入歧途,曾历经风雨,曾饱受欺凌。但面对挫折,先辈们披荆斩棘,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魂始终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因为有民族魂,才让我们走出黑暗,迈入科技迅速发展的新时代。因为有民族魂,抗洪抢险才会万众一心,抗震救灾才会众志成城。面对外敌入侵,我们浴血奋战。面对病毒袭扰,我们毫不畏惧。有了民族魂的支撑,才让我们的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让我们国家长治久安,不断开创新的辉煌。
因为有了民族魂,我们才敢有梦想,因为我们有底气,有脊梁。梦想在一代代地延续,又在不断的实现。让我们挺起胸膛,去实现我那美丽的梦想。
多彩的中国多彩的梦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着浓密的丛林、磅礴的山川和肥沃的田地。在这里,因为大自然的慷慨而生机勃勃。广袤的平原上,稻米飘香;辽阔的水域里,百舸争流。大峡谷壮观神秘,亚龙湾碧海蓝天,九寨沟人间仙境,兴安岭白雪皑皑。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着品种多样的动植物。温带森林中生活着活化石——熊猫,长江下游生活着濒危灭绝中的白鳍豚;青藏高
原生活着被藏民视为“神鹿”的白唇鹿,黑龙江生活着被称为“淡水鱼之王”的中华鲟。誉为“植物上的大熊猫”——水杉在湖北、重庆、江苏、湖南、陕西安了家;和水杉、银杏共称植物界的国宝的银衫则生活在广西、湖南、重庆、贵州;历史悠久的银杏则生活在气温温和的地带。金钱松也住在了江苏、湖北、河南等地。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处处镌刻着历史的印记,散发着文化的芬芳。古老的城墙,林立的宝塔,还有北京故宫、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甘肃敦煌莫高窟、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京剧中的水袖在飘飞,美妙的民族乐器在奏响。一切都令人惊叹。
多姿多彩的中国,让我们的梦想也变得多姿多彩,绚烂非凡。
让我们的梦想激情飞扬
历史如此厚重,江山如此多娇。我们要热爱我们的国家,尊崇我们的文化,保护我们的环境。我们要做一个优秀的继承者,把我们的民族发扬光大。让我们多去关爱他人,尊老爱幼,关爱弱者,让更多的人体会到人间的温暖;让我们更好的保护我们的环境,让蓝天更蓝,碧水更绿;让我们去推广传播我们的传统文化,让中华文明永远延续;让我们青少年认真学习,为实现我们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基础。
《美丽中国 我的中国梦》意义非凡,她远远不止是让我们去了解我们的国家,而是要让我们去爱我们的国家,珍惜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做一个有志的少年,一个有梦想的少年。
国美家美,我们的梦才美丽。中国梦,让梦飞扬!让梦远航!
第四篇:关于中国梦的评论
关于中国梦的评论
篇一:中国梦评论文章
“理论体系”与“中国梦”相互作用互为推动
近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刘奇葆同志的文章《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认识》,文章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构成的,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认真学习党史、国史,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更好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而奋斗。文章透过中国500年的大跨度和6个时间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成。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等理论品格。文章从古至今,尊重历史,深入浅出,既有理论又有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被鲜活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增添了实现个人梦、民族梦和中国梦的信心。笔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为中国梦的实现指明了道路方向,也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和力量。这就是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反过来中国梦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和鲜活力量。从一定程度上说,“理论体系”与“中国梦”是相互作用,互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引领实现中国梦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是改革开放30多年成功实践的理论结晶。而且凝结着改革开放前30年我们党实践探索的心血和成果。也凝结着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不懈努力和奋斗历程。还凝结着500年来人类对社会主义的孜孜追寻和执着探求。它不仅符合中国文化传统,也反映了当今时代的诉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的开创性、继承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独特的理论品格,以及其独特品格展现的深刻内涵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是极其吻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顺应了人民对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期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和平发展之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才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因此,只有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持之以恒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如期实现。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提出和深刻阐述了民族复兴中国梦,并提出了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三个必须”,第一次把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三大要素有机统一起来,清晰概括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要求,指明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方向。中国梦的根本体现是全面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其释放出的强大号召力和感染力,已把国内社会各阶层、海内外同胞凝聚在一起,成为了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理论是行动的指南,理论源于实践,实践再提升丰富理论并得到新的理论,新的理论又再回到实践中去指导。中国梦就是在造梦、筑梦、追梦、圆梦中,不断地丰富改革开放实践,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但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人民的梦,而要实现人民的梦,当然还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共圆中国梦的历程其实就是不断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的路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篇二:时事热点评论:中国梦
时事热点评论:中国梦 【热点背景】
自总书记去年11月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阐释“中国梦”以来,这三个字激起了亿万中国人的共鸣。
美国威尔逊中心公共政策学者汪铮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指出,“中国梦”的提法在中国社会有高度一致的认同。韩国檀国大学政治外交系教授金珍镐对新华社记者说,一个没有梦想的民族是无法在世界民族的竞争中生存的,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要想继续在发展道路上有所作为,就要树立自己的目标,坚定自己的梦想。
“当下的中国社会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经济、财富、物质等硬实力的发展举世瞩目,但在文化、理念方面的发展还不够,需要理想的精神支撑。‘中国梦’就是这样一种精神支撑。”复旦大学教授张涛甫日前对新华社记者说。全国党建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姚桓认为,“中国梦”之所以如此让人们为之激动,是因为它激发起中国人民的民族振兴热情。对此,肯尼亚埃格顿大学发展研究学教授詹姆斯·奥如库有相同见解。他认为,“中国梦”将提升中国国民的进取心,促进国家进步。
【考点分析】
一、内涵与目标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3月4日在看望全国政协委员并参加讨论时说,“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复兴有着重要的客观标准,那就是中国在综合发展水平方面要走到世界的前列。”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捷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阿根廷拉普拉塔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专家西蒙诺夫说:“中国梦”为中国发展设定了“一个能在人们心中激起共鸣的目标”。
二、民族复兴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过灿烂的辉煌,也有过挫折和磨难。“中国梦”沉淀在中国人的心中,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张涛甫说:“中国梦”一直在延续,但在不同时代,呈现的具体面貌不一样。“20世纪的‘中国梦’主要聚焦于救国和建国,21世纪则聚焦于发展和发达。” 肯尼亚经济事务研究所首席执行官奥维诺的理解是:“中国梦”源于经历30多年改革发展后,中国人民对更高质量生活的向往。
三、民生问题 总书记说,“中国梦”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梦”是一个“大梦”,但这个民族“大梦”,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个人命运的“小梦”。李捷认为,“中国梦”与“个人梦”紧密联系。当然,要把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民族的“大我”之中,这样,国家富强了,民族好了,个人才有出路。
四、现实与挑战
首先,中国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还不十分雄厚,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其次,中国内部发展不平衡。韩国延世大学教授千辰焕认为,中国面临着缩小城乡差别、地区差别的挑战。这种差别不仅是物质上的贫富差别,还有精神和文化上的发展水平差别。此外,分裂势力以及潜在的周边安全隐患也对“中国梦”的实现构成威胁。在国际上,还存在不少对中国发展的疑惑。
同时,观念上或“软实力”的挑战不容忽视。复旦大学教授张涛甫表示,“中国梦”要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实现,“我们的理想和信念也不可避免要参与到整个人类文化的竞争中”,而赢得这种竞争靠的是影响力和说服力。
所有这些挑战,都有待中国人用智慧去化解。
中国梦解析:
“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习近平主席在两会闭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相信一定令听到和读到的人为之感慨,为之激动。
“中国梦”已成为国人关注的话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无疑是宏大的历史大叙事,而落到每个人的身上,就是每个人的梦想成真,实现自己也许是微末的愿望,享受自己也许是普通的幸福。
俗话说,锅里有,碗里才有。如果说“中国梦”是一口“大锅”,那么这口“锅”里的丰盛,与每个中国人都息息相关。作为人均收入仍处于落后位置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以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财富增长,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为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提供根本保障。
过去还有另一句话:小河有水大河满。“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如果说“中国梦”是巍峨泰山,是浩渺河海,它需要细土和细流的汇集。因此,激发每个人的潜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与国家的发展一起进步,使其梦想成真,是
“中国梦”实现的前提。当“我想读书”的孩子能走进课堂,当“我想找一份好工作”的大学生获得招聘,当“我想在城里买一套房”的农民工能在城里落脚,当“我想开个公司”的创业者拿到营业执照??当国家为每个人的竞争发展,营造公平的环境,提供平等的机会,满足基本的条件,帮助每个人通过诚实守法的劳动,实现自己确定的生活愿望和奋斗目标时,抽象的“中国梦”就具体变成了每个人的真切感受,变成他们热爱并愿意为这个国家奉献的理由。
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马克思说,每个人的发展是一切人的发展的前提。脚踏实地,着眼“每个人的发展”,把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要求,作为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个人民富裕、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
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是中国梦的起点
有人认为“中国梦就是有房有车有舒适生活”的美国梦翻版,其实不然,因为物质的丰腴并不等于精神的充实,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这个梦是无法填满的。中国梦不仅仅是实现经济国力的极大增强,更重要的是塑造正确的社会价值观。真正的中国梦应是有符合中国国情及历史潮流的社会价值观,即恪守礼义廉耻,崇尚公平正义。人人崇尚正义公平的社会能够营造人人平等的社会环境,推动实施公正公开公平的政策过程,让农民工二代和富二代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拥有平等上升空间及机会,完全凭借个人实力走上成功之道,真正实现社会人才的良性竞争,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走上强国复兴之路。
让普通公民成为社会主角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其实中国梦并不复杂,梦想不再有贪官污吏的存在,不再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权力能够得到司法制衡,每一个官员都能为官清廉,为老百姓谋福利;梦想不再看到“特权”、“我爸是李刚”、“萝卜招聘”、“坑爹”这些词,而是每个人都能凭借勤奋努力和出众的才华取胜;梦想不再看到国企垄断社会资源,不再看到收入分配不公,而是梦想国退民进,创造所有企业都能公平竞争的机会;梦想不再看到贫穷、落后,希望每个普通老百姓都能得到平等的教育、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全民医保、社会和谐,人们的生活幸福而有尊严。在国力日盛的今天,在飞船上天,航母下海,强国已经成为现实的今天,应当让普通公民成为中国梦的主角。
这个时代足够安放伟大的中国梦。
21世纪的中国,国力蒸蒸日上,虽然现实和梦想还有差距,但我们有足够的条件去创造一个真正美好的社会,这个时代足够安放中国梦。中国梦到底该如何定义,并不重要,只要通过奋斗能实现每个人心目中的中国梦,那就是最好的中国梦。毕竟我们所有人的中国梦,都只是希望这片土地成为一个幸福美好的公平正义社会。相信已对“中国梦”做出承诺的新一代领导集体,会创造更好的实现“中国梦”的社会环境,让人人平等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
篇三:谈谈你对中国梦的认识
谈谈你对“中国梦”的认识
中国梦即民族复兴梦、人民幸福梦、改革开放梦、人人出彩梦。
有梦想才会有希望;有希望才会有激情;有激情才会有事业;有事业才会有未来。建国六十多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的一个个梦想成为现实,圆了民族独立梦,圆了百年奥运梦,圆了航天航海梦,也圆了房子、汽车、上学、养老的百姓梦。“中国梦”里,有“强国”也有“富民”。“中国梦”里,有期盼也有实干。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民族、国家全面科学发展,个人才能实现梦想。同样,只有每个人都充满激情和梦想,“中国梦”才够美丽,才够坚实。
中国梦·民族复兴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是对“中国梦”时代命题的深刻解读,总书记“中国梦”的提法在党的最高领导人里是第一次,这个提法之所以引起强烈而广泛的共鸣,在于它有很强的包容性,它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梦,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梦,它既充满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又洋溢着豪迈的“中国自信”,为团结凝聚中国人民创造美好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国梦·人民幸福梦。
“大河没水小河干”,近代中国的百年奋斗,不断证明一个朴素
道理: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梦的依靠在人民,发展也在人民,而个人之梦也只有寄托于国家之梦、民族之梦,梦想才能成真。
中国梦·改革开放梦。
把十八大精神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集中起来就是在深化改革开放中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大业来说,实现“中国梦”,是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目标;深化改革开放,则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中国梦·人人出彩梦。
每个中国人,要有大局意识,珍惜改革发展的大好时机,不断融入国家这个大梦中来实现自我价值,珍惜每一个出彩的机会,艰苦奋斗。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中国上演了历史上最丰富、也最精彩的各种个人奋斗故事,很多不可能的个人成功在中国成为可能。个人通过不懈的奋斗在实现个人梦想的过程中促进中国梦的实现。中国梦需要个人奋斗实践的推动,在实现自我出彩的过程中,实现国家改革和个人奋斗形成千变万化的对接,最终实现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的统一。
重温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奔向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深深地感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离我们这样近、这样亲切。正如毛泽东所描绘的那样:“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
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伟大的梦想,鼓舞和激励着全体中国人民,我们要进一步坚定自信、增强自觉、实现自强,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奋力前行。
我们都是怀揣激情、怀抱梦想的人,我们都有一个复兴民族、强大国家、幸福家庭、完善自我的“中国梦”,在这个冬天即将过去,2013年新春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围绕“中国梦.中华情”,共同做一个美丽的“中国梦”。
第五篇:2013人民日报评论文章-沿着复兴路 共筑中国梦
沿着复兴路 共筑中国梦
——用实干托起“中国梦”
习近平主席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伟大的事业,源于伟大的梦想。个人的奋斗如此,国家的发展亦然。沿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支路,用实干托起伟大的中国梦。
环顾世界,很少有民族,能像中华民族那样,历经苦难与辉煌;也很少有国家,在持续奋斗中,始终坚持“同一个梦想”。
实现中国梦,避免空谈是前提。成功缘于实干,祸患始于空谈。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历来是治国理政的大忌。中华民族百余年的奋斗史,也从另一面印证了这个道理。付出世人难以想象的巨大牺牲,在“坚船利炮”的西方列强侵略下夺取民族独立的胜利;靠着“节衣缩食、勒紧裤带”的奋斗精神,在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鼓起“杀出一条血路”的改革勇气,用短短数十年走过西方国家两三百年历程。饱经沧桑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走出苦难、走向辉煌,靠的不是空想清谈,而是实干苦干。
实现中国梦,坚持实干是方法。实干精神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国际形势波云诡谲,国内发展攻坚克难,发展关键期,矛盾凸显期,尤其需要真抓实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倒计时”,深化改革已成最大共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没有脚踏实地的奋斗,没有扎扎实实的工作,我们将愧对人民期待和历史责任。
实现中国梦,注重落实是关键。注重落实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机遇稍纵即逝,改革不进则退,时代呼唤只争朝夕、真抓实干的行动者。只会纸上谈兵而不知行合一,热衷虚谈废务而不求真务实,追求形式主义而不脚踏实地,结果只能是大政方针落空、政策措施变味。至于那些台上唱高调、台下瞎胡闹的贪腐分子,更是制造政治泡沫、败坏党风政风。这样的“空谈干部”,面对历史和人民,岂是一个“误”字了得?
今天,我们离民族复兴的梦想前所未有的接近,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祖国富强是我们的梦想,人民幸福是我们的向往。以苦干续写中国辉煌,用实干托起中国梦想,民族复兴的壮阔历程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行进到一个全新的境界。让我们扎扎实实,脚踏实地,用勤劳的双手托起伟大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