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教育报评论文章——一论至六论共筑中国梦
共同坚守理想信念——一论共筑“中国梦”
这个春天,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在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激荡。
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以中国梦为主题发表重要讲话,特别强调: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主席的讲话,深刻阐明共同坚守理想信念的重要价值,也生动揭示了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基础:只有我们共同坚守理想信念,才能把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共同创造美好的家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习近平曾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缺乏共同的理想信念,就会如一盘散沙,民心不齐、纷争难止、四分五裂。
回望百年沧桑,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从备受欺辱走向独立自强,从战乱不止走向安定统一,从封闭愚昧走向自信开放,从温饱不足走向基本小康,最重要的因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将中华民族空前团结在一起,凝聚成一个整体,形成“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力量,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这个共同的理想信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就是千百年来人民心中向往的美好社会,就是中国梦。她由每个人的中国梦汇集而成,体现了亿万中国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烈渴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和自信,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执着追求,是我们改造世界的制胜法宝、力量源泉。
面向未来,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然离不开共同理想信念。改革要攻坚克难,需要用共同理想来消弭分歧、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社会要顺利转型,需要用共同理想来释疑解惑、引领思潮,促进社会和谐;价值观念日趋多元,需要用共同理想信念来教育青少年、培养下一代,筑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基础。少年有梦,则民族有梦,少年追梦,则国家兴旺。共同坚守理想信念,追逐百年以来的中国梦想,希望在少年,重任则在教育。教育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青少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
当前,教育系统正在大力推进“中国梦”主题教育,这是开展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载体。要抓住青少年有梦想、爱梦想的特点,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他们主动说出、采集和解读中国梦,进而认同中国梦,真正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本报评论员)
《中国教育报》2013年3月19日第1版
坚定不移走好中国道路——二论共筑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使我们对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充满信心。
道路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近代以来,我们的国家积弱积贫,我们的民族水深火热,为了国家独立、人民解放,无数仁人志士开始艰难探索,在困境中探寻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但都无果而终,中华民族的复兴依然任重道远。中国共产党人从前人的奋斗中总结经验教训,继承了前辈的梦想和精神,承担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历经艰难险阻,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科学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华民族的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史表明,中国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这条道路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中国道路是一条强国富民之路。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世界第二的经济总量、13亿人口的总体小康、在国际经济政治复杂局势和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中的出色应对和重大作为,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坚持中国道路,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我们就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中国道路,将个人的奋斗发展与全体人民、全民族的奋斗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将个人的梦想与国家民族的梦想有机统一,凝聚起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实现梦想的力量无比强大。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梦想是美好的,为梦想而奋斗是崇高的。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道路的根本追求和目标。沿着中国道路扬帆起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本报评论员)
《中国教育报》2013年3月20日第1版
大力弘扬中国精神——三论共筑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这一高瞻远瞩、高度凝练的论述,为共筑中国梦提供了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和切实可行的现实路径。
一个人不能没有精神,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伟大的梦想,需要有伟大的精神做支撑。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大力弘扬以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为核心内容的中国精神,因为这种精神是我们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历久弥坚的强大精神支柱。强大的民族精神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途中,我们必须认真坚守、大力弘扬。
如果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将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的精神纽带,那么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则是我们排除万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到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正是改革创新的精神成就了今天的中国,使积贫积弱的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改革创新。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之源,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大力弘扬中国精神,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诠释、提升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激发隐藏在每个中华儿女身上的潜在精神力量;需要我们不断学习、领会、实践中国精神,并将其与自己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使之内化为指导我们不断前行的强大正能量和宝贵精神财富。
有了梦想,就有了前进的方向;有了精神,就拥有了可以使梦想变成现实的翅膀。当我们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时,当这种伟大的中国精神成为我们的集体潜意识时,我们就一定能朝气蓬勃迈向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将早日实现。(本报评论员)
《中国教育报》2013年3月21日第1版
万众一心凝聚中国力量——四论共筑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只要全国人民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会无比强大,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
今天的梦想,建立在过去的求索与拼搏之上。回顾几千年的沧桑岁月,尤其是近代以来的峥嵘历程,中华民族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艰难险阻,始终巍然屹立、刚健有为,如江河行地、日月经天。这种生生不止、自强不息的力量,成就了我们的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基础,也支撑起所有中国人的信心与梦想。历史告诉我们,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
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我们创造了璀璨的五千年文明,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过上了奔向小康的新生活……我们在奋斗中圆了梦想,也更敢于梦想。展望未来,我们期待国家更加繁荣富强,人民更加幸福安康,我们为此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赋予的使命更明确,也更艰巨,但只要凝聚力量,奋斗不已,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宏伟绚丽的中国梦。
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依赖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扩大人民民主,推进依法治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
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发挥全体中华儿女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不同民族、阶层、团体的人们,不同职业、身份、岗位的人们,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都是中国力量汇聚的源泉,都是中国梦想惠及的对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
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个人力量虽然微小,却能汇聚成奔腾江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哪怕极为平凡的人,只要乐观积极,不抱怨、不懈怠;只要勇于担当,肯干、实干;只要坚忍不拔,不畏难、不退缩,就能迸发超越个体的力量,让难题“有解”,让梦想成真。这个春天,我们怀揣梦想,昂然起航。因为我们相信,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就能汇集成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也是造福全体中国人民的力量。(本报评论员)
《中国教育报》2013年3月22日第1版
汇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五论共筑中国梦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关于中国梦的论述,指明了实现这一伟大梦想必须把握的基本原则。
鸦片战争以来,拯救中华民族、实现国家富强,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的梦想。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了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建立起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我们今天说的中国梦,是中国人多少年来梦想的集成。中国梦是一个国家的梦,一个民族的梦,但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从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伟大实践看,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这是我们党从长期革命斗争中总结出来的基本路线,这是我们国家在几十年社会建设中得出的成功经验。只有紧紧依靠人民,中国梦才有可能实现。
紧紧依靠人民,必须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没有人民的广泛参与,没有人民的积极创造,再好的梦想,最后的结果也只能是空谈。追求梦想、向往幸福,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力,没有每个人梦想的实现,也就谈不上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因此,一定要让人民了解中国梦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同时必须坚持和完善相关制度,保障人民积极参与建设国家的权利。紧紧依靠人民,必须及时回应人民的期待。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让中国梦的实现有了物质和精神保障,但也应看到,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和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一定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困难。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的光荣传统。人民是国家政策的最终执行者,也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只要我们随时随地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紧紧依靠人民,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尽快改变物质短缺的状况,国家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今天,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工作重点,应当转变到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从而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推进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全社会共同富裕。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要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取得新进展,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中国梦是对每个中国人梦想的集合。党的十八大已经绘就了一幅中国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下一步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行动起来。只要我们万众一心,用13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评论员)
《中国教育报》2013年3月23日第1版
让青春焕发出绚丽光彩——六论共筑中国梦
“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揭
示了青少年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少年的殷切期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
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努力奋斗,更需要广大青少年勇于担当。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今天的青少年是明日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历史必定会将实现伟大梦想的接力棒交给他们。我们拥有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实现中国梦就有了坚实基础和坚强保障。
共筑中国梦,要求广大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志向。理想信念是青少年成长的指路航标和动力源泉。广大青少年要自觉加强理想信念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特别是在当前各种社会思潮交融交锋、各种利益主体复杂多元的新形势下,更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要坚持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和人民的意愿紧密结合,始终把报效祖国、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作为毕生追求,自觉把个人价值融入到社会的发展进步中。
共筑中国梦,要求广大青少年坚持发奋学习,增长知识本领。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黄金时期。要倍加珍惜大好时光,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刻苦钻研,切实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明道、学以致用,为毕业后施展抱负、报效祖国夯实基础。在新时期,广大青少年要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汲取反映当代世界新发展的各类新知识,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需求。
共筑中国梦,要求广大青少年注重品德修养,锤炼意志品格。青少年时期是品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广大青少年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自觉践行传统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引领社会风气之先。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与志愿服务行动,以实际行动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社会生活新风尚。深入实践是广大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到基层学习,在实践中锻炼,有利于增进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在社会实践的磨炼中形成百折不挠的意志、顽强拼搏的精神、宽广包容的胸怀、乐观向上的心态。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舞台。身处伟大的时代,面对伟大的梦想,广大青少年一定要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把自身奋斗融入国家蓬勃发展的强大洪流之中,努力创造光辉业绩,在共筑中国梦的道路上实现人生美好价值,焕发青春绚丽光彩。(本报评论员)
《中国教育报》2013年3月25日第1版
第二篇:三论同心共筑中国梦
凝聚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三论同心共筑中国梦
有梦想才有目标,有希冀才会奋斗。不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个人家庭,梦想都是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阐明了怀抱强国梦想与焕发前进力量之间深刻联系,更揭示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路径。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了共同梦想努力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历经苦难与辉煌,中华民族始终有着“家国天下”的情怀。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从来都是我们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正是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历史。从上学就业到住房就医,尊严的保证、事业的成功、价值的实现,每个人向着梦想的不断努力,描绘出一个时代最为壮阔的梦想图景,更汇聚起一个国家最为持久的追梦力量。
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民族紧紧相连,亿万中国人组成的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涓流汇海,聚沙成塔,中国梦渐行渐近的步伐,来自2.6亿农民工劳动致富的创业热望中,来自社会各界心系国运的热诚参与中,来自无数志愿者投身社会的无私奉献中。有了每个人的共同“给力”,才有国家社会的不断前行,才能让更多人敢于做梦、勇于追梦、努力圆梦,凝聚起推进民族 1
复兴的中国力量。
什么是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就是13亿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集起来的力量。个人梦想可能千差万别,但实现国家梦想的征程上,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就有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这种力量,我们在革命年代前赴后继的抗争中感受过,在建设岁月激情燃烧的奉献中体验过,在改革时期波澜壮阔的奋斗中亲历过。未来的征程中,只要13亿人团结一心,这种不可战胜的磅礴之力,必将成为我们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的胜利之本、力量之源。通向理想的道路注定不是坦途。经历发展阵痛、面临“惊险一跳”,就业、医疗、住房、养老……每个人都可能会与国家社会一起,经历追梦之旅的曲折和辛劳,可能会有抱怨、有纠结,但更要看到,我们可以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创造出来。
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和国家,是幸运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梦想。毫无疑问,完成这项伟大的事业,仍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努力。凝聚起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完成民族复兴征程上的接力,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
第三篇:中国梦评论文章
“理论体系”与“中国梦”相互作用互为推动
近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刘奇葆同志的文章《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认识》,文章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构成的,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其
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认真学习党史、国史,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更好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文章透过中国500年的大跨度和6个时间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成。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等理论品格。文章从古至今,尊重历史,深入浅出,既有理论又有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被鲜活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增添了实现个人梦、民族梦和中国梦的信心。
笔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为中国梦的实现指明了道路方向,也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和力量。这就是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反过来中国梦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和鲜活力量。从一定程度上说,“理论体系”与“中国梦”是相互作用,互为推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引领实现中国梦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是改革开放30多年成功实践的理论结晶。而且凝结着改革开放前30年我们党实践探索的心血和成果。也凝结着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不懈努力和奋斗历程。还凝结着500年来人类对社会主义的孜孜追寻和执着探求。它不仅符合中国文化传统,也反映了当今时代的诉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的开创性、继承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独特的理论品格,以及其独特品格展现的深刻内涵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是极其吻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顺应了人民对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期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和平发展之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才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因此,只有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持之以恒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如期实现。
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提出和深刻阐述了民族复兴中国梦,并提出了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三个必须”,第一次把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三大要素有机统一起来,清晰概括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要求,指明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方向。中国梦的根本体现是全面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其释放出的强大号召力和感染力,已把国内社会各阶层、海内外同胞凝聚在一起,成为了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理论是行动的指南,理论源于实践,实践再提升丰富理论并得到新的理论,新的理论又再回到实践中去指导。中国梦就是在造梦、筑梦、追梦、圆梦中,不断地丰富改革开放实践,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但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人民的梦,而要实现人民的梦,当然还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共圆中国梦的历程其实就是不断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的路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第四篇:人民日报评论文章——一论至九论【同心共筑中国梦】_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梦评析_时政_可直接打印版
人民日报评论员:担起我们这代人的使命
——九论同心共筑中国梦
有梦想就有希望,有信念就有力量。这是很多人经受磨砺而后奋起的慨叹,更是我们民族走过几千年沧桑岁月而巍然屹立的写照。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近平主席的讲话,深刻阐释中国梦的本质内涵,鲜明揭示无数先贤先辈为之奋斗的理想信念,为我们这代人自觉担当使命、同心共筑中国梦指明了前进方向。
放眼过去的30多年、60多年,乃至近代以来的170多年,导引无数中华儿女进行非凡奋斗的,正是对梦想的追求,对使命的担当。从1925年毛泽东同志在《政治周报》发刊词中写下“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到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再接再厉、一往无前”,“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一脉相承,始终都贯穿着共产党人奋斗的梦想。
正是对这一梦想的接力奋斗,神州大地沧桑巨变。100年前国人只能在小说中幻想万国博览会,100年后千万游客穿过小说里虚构梦想的跨江大桥和地铁隧道走进世博中国馆。30年前中国没有一公里高速公路,今天中国高速里程位居世界第二。我们用20多年时间走过西方近百年的义务教育普及之路,用10年时间编织起世界上最大的全民医保网。正是在这一梦想的接力奋斗中,今天的人民共和国实现了经济体制的历史性变革、经济总量的大幅度跃升,中华民族复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亿万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正向全面小康大踏步迈进。
任何成功都不可能顺利取得,创造历史总是伴随着艰苦奋斗。回首过去,国家、民族和人民面貌的巨变,凝聚着我们所走过的风雨艰辛;面向未来,中国梦的最终实现,依然面临诸多可预料的困难和不可预知的风险。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今天的中国还有1.28亿人口处在贫困线以下,人均经济总量排位靠后,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仍有差距,城乡差距、社会公平等问题亟待解决,中国梦的美丽绽放还需付出更多辛劳。惟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攻坚克难的勇气,踏石留印的实干,劲往一处使的齐心,我们才能填平前进路上的沟壑,开掘更加通达的坦途,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才能越来越近。
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正在我们的团结奋斗中不断靠近。两个一百年目标,已是“望得见桅杆尖头了”的航船,是“已见光芒四射喷薄而出”的红日。穿过两个百年目标,已经能看到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中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心共筑中国梦,我们这代人定能不负历史责任、担起时代使命,为中华民族迎来一个更好的明天。
人民日报评论员:在党的引领下汇聚圆梦力量
——八论同心共筑中国梦
追求梦想,离不开正确的方向;团结奋斗,更需要引领的力量。“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核心力量,肩负着历史重任,经受着时代考验”,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指出了党的领导对于实现中国梦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时代课题。
在一个人口比欧盟、美国、日本、俄罗斯加起来还要多的国家,进行一场广泛深刻的工业革命、技术革命、社会革命,让13亿人民走向现代化、走向民族复兴,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挑战。应对这一挑战,实现中国梦想,起着引领作用的政治领导至关重要,团结亿万人民的核 心力量不可或缺。我国革命、建设的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办好中国事,实现中国梦,关键在党。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迎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光明前景。
作为中华号巨轮的掌舵者,把国家建设得更好、让人民生活得更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永恒目标。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乘势而上、转型发展,需要党引领方向;处在改革深水区、矛盾凸显期的中国,凝聚共识、攻坚克难,更离不开党聚合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抗风险能力,才能更好地履行执政使命,把党锻造成实现中国梦的坚强领导核心。
今天的中国,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改革与发展不进则退。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也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振奋精神、奋发有为。历史方位、执政条件和队伍结构的重大变化,要求我们必须把40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建设成400多万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必须把8200多万党员打造成8200多万个先锋模范。坚定理想信念,大力改进作风,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有勇挑重担、敢涉险滩的精神,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必将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从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到改革开放让人民“富起来”,再到建成全面小康让13亿人“幸福起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追求,也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基本动力。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上,一个信仰坚定、坚强有力、清正廉洁的党,必将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人民日报评论员: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七论同心共筑中国梦
在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中,“人”无疑是关键要素。“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阐明了中国梦的核心价值,也指明了中国梦的动力源泉。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勾勒出的美好图景,最终统一于人民梦的历史语境。“大河没水小河干”,近代中国的百年奋斗,不断证明着一个朴素道理,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唯有将个人之梦寄托于国家之梦、民族之梦,梦想才有成真的可能。
在中国梦的雄壮交响中,无论是实现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还是追求普通个体的幸福生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最催人奋进的旋律。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从实现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到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再到构建覆盖13亿人的保障体系„„国泰则民安,民富则国强,伟大的中国梦,使个人梦想有了广阔空间。
在这个意义上,“宏大叙事”的国家梦,也是“具体而微”的个人梦。中国梦,最终是由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个体梦想汇聚而成。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出彩机会的渴望,正是中国梦最富生命力的构成。
人人都有追梦的权利,也都是梦想的筑造者。如果说,“大河没水小河干”阐明的是命运共同体逻辑;“小河有水大河满”,则揭示了发展进步的动力机制。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中国梦的实现,“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个体梦想的实现,正是国家梦想实现的重要前提和必备条件。
一切为了人民,梦想便有了牢固的根基。淮海战役战场上一望无际的手推车,见证了人民战争的伟力;安徽凤阳小岗村18个鲜红的手印,标注着人民改革的精神。人民群众的创造实践,是创造历史不竭的源动力。正是得到了人民的拥护支持,尊重了人民的首创精神,激发出人民的无穷力量,我们才在披荆斩棘的奋斗中,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释放了社会发展的活力,开辟出一条生机勃勃的复兴之路。
历史证明,个人的前途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而每一个人的奋斗努力,都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阶段,最大程度吸纳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发展,最大程度促进全面小康的共建共享,最大程度动员全体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就能激发每个中国人的进取心和创造力,就能在逐梦之路上始终有众志成城的民意支撑,始终有破浪前行的不竭动力。
人民日报评论员:和世界共发展 与世界同分享
——六论同心共筑中国梦
当中华民族的巨大航船,穿越历史的波涛,驶向复兴的彼岸,整个世界都在关注:中国之梦,将怎样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展开?走向复兴的中国又会带给世界什么?
“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再次向世界传递了实现文明复兴、建设和谐世界的中国理念。坚持和平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始终不变的战略抉择。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翻开历史,“七下西洋”播撒和平友谊的种子,“丝绸之路”留下互利合作的足迹。讲信修睦、善待他人,文明塑造出敦厚平和的民族禀性。海纳百川、兼容并包,交流孕育出推己及人的民族文化。近代以来的列强入侵和连年战乱,将中华民族拉进苦难的深渊,留下刻骨铭心的惨痛记忆。迈上复兴之路的中国人民怕的就是动荡,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世界和平。
和平与发展,互为条件。地球村中,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没有和平环境,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同样,离开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的和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努力为自身发展营造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与此同时,我们紧紧抓住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通过互利合作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经济起飞,迈向梦想的脚步坚实而稳健。以和平推动发展,以发展捍卫和平,中国的发展打破了“国强必霸”的传统模式,为赶超之路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与世界同分享,是中国梦独具特色的重要内涵。从“入世惠及中国、也惠及世界”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日益融入世界经济的中国,在与各国的交流合作中,始终追求良性互动、互利共赢。无论是开放市场、引进技术、吸引投资,实现30多年来日新月异的跨越式发展,还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共同抵御亚洲金融风暴和国际金融危机,我们都着眼于取长补短、合作共赢,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倡导不同文明开展对话、彼此包容,推动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未来的道路上,中国梦必将进一步焕发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中国梦是复兴之梦、发展之梦,也是和谐之梦、和平之梦。坚持和平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一个和平发展的中国,终将完成民族复兴伟业,也终将成为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保障。
人民日报评论员:民生改善是梦想的最好诠释
——五论同心共筑中国梦
共筑中国梦,需要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民生的持续改善,这是复兴之本、梦想之基。
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阐明了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凸显出民生工作和社会管理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作用。
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到“共同富裕”,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几十年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始终是党和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中国改革发展的历程,正是在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中不断深化的,也必将沿着这个方向继续推进,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好处。
中国梦,是对公平正义的向往。实现公平正义,既需要处理好教育、就业、养老、医疗、收入分配等方面的问题,也需要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只有这些得到妥善 解决,社会才能安定有序,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正如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中国梦,是对改善生活的渴望。这些年来,无论是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社会保障网初步建立,还是医疗、教育等方面不断向前的改革,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农业税免除了,义务教育免费了,职工工资增加了,城市低保标准提高了,农民有了基本医疗保障,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基本思路形成„„从生活质量到生态环境,各级政府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拓展着民生工作的内涵与外延。这种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大民生”观,让亿万人民逐步共享发展成果。
千百年来,中国老百姓企盼的就是“过上好日子”。能够让人们过上好日子的社会,必定是一个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社会。我们深知,这样的中国梦,体量之大,涉及13亿人;范围之广,涵盖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决定了圆梦之途绝不轻松,既需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更需要克勤克俭、辛勤劳动,在推动经济发展中,不断满足民生之需、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中国梦不是空中楼阁。梦想成真,民生改善是最好诠释。将国家的发展落脚在所有人的共同发展上,将梦想的力量凝聚在共同富裕的旗帜下,未来中国定能以稳健有力的步伐,在民族复兴梦想的道路上踏实前行。
人民日报评论员:以发展筑牢梦想根基
—— 四论同心共筑中国梦
梦想要激发力量、鼓励奋斗,离不开现实的深厚基础;梦想要开花结果、落地生根,更有赖于现实的强力支撑。
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阐明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
伟大的梦想,源于现实的土壤。中国梦逐渐成形的过程,也是中国不断发展前行的过程。上世纪初,爱国学生只能空自发出“奥运三问”;进步青年只能在小说里幻想举办万国博览会。战乱频仍、民生凋敝、经济萧条,何敢言梦?从新中国“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新世纪“强起来”,奥运梦、世博梦终于梦想成真,我们听到中国梦渐行渐近的铿锵足音。
只有通过不断发展,才能让梦想成为现实。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体现在国家物质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上,体现在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等实打实的民生红利中。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保持旺盛活力,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这是中国梦最坚实的基础,让我们能充满自信地向着现代化建设目标稳步前行。
我们深知,前行的道路上还存在各种风险挑战。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但人均水平仍有不小差距;成为全球发展“新引擎”,但环境压力、资源瓶颈也日益凸显;整个社会活力涌动,但也要处理好转型过程中种种难题。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国际地位“三个没有变”,中国梦依然在路上。
要解决问题、应对挑战,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只能始终把发展放在第一要务的位置,以发展解决“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到保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到保障人民基本权益,不断夯实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实践证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就一定能在攻坚克难中,让“中国号”巨轮驶向更开阔的水域。
1902年,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这样描绘他的“中国梦”: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实现民族复兴,是无数中华儿女的百年梦想,经历了艰辛探索和不懈奋斗,中国人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发展才能自强,实干才能兴邦。
人民日报评论员:凝聚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
—— 三论同心共筑中国梦
有梦想才有目标,有希冀才会奋斗。不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个人家庭,梦想都是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阐明了怀抱强国梦想与焕发前进力量之间深刻联系,更揭示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路径。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了共同梦想努力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
历经苦难与辉煌,中华民族始终有着“家国天下”的情怀。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从来都是我们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正是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历史。从上学就业到住房就医,尊严的保证、事业的成功、价值的实现,每个人向着梦想的不断努力,描绘出一个时代最为壮阔的梦想图景,更汇聚起一个国家最为持久的追梦力量。
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民族紧紧相连,亿万中国人组成的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涓流汇海,聚沙成塔,中国梦渐行渐近的步伐,来自2.6亿农民工劳动致富的创业热望中,来自社会各界心系国运的热诚参与中,来自无数志愿者投身社会的无私奉献中。有了每个人的共同“给力”,才有国家社会的不断前行,才能让更多人敢于做梦、勇于追梦、努力圆梦,凝聚起推进民族复兴的中国力量。
什么是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就是13亿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集起来的力量。个人梦想可能千差万别,但实现国家梦想的征程上,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就有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这种力量,我们在革命年代前赴后继的抗争中感受过,在建设岁月激情燃烧的奉献中体验过,在改革时期波澜壮阔的奋斗中亲历过。未来的征程中,6 只要13亿人团结一心,这种不可战胜的磅礴之力,必将成为我们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的胜利之本、力量之源。
通向理想的道路注定不是坦途。经历发展阵痛、面临“惊险一跳”,就业、医疗、住房、养老„„每个人都可能会与国家社会一起,经历追梦之旅的曲折和辛劳,可能会有抱怨、有纠结,但更要看到,我们可以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创造出来。
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和国家,是幸运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梦想。毫无疑问,完成这项伟大的事业,仍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努力。凝聚起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完成民族复兴征程上的接力,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
人民日报评论员:高扬凝心聚力的中国精神
——二论同心共筑中国梦
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壮丽征程上,在改革发展的火热实践中,靠什么凝聚社会共识、激发创造活力?“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高度概括了中国精神的本质内涵,深刻阐述精神力量对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寓意深远、催人奋进。
人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和民族更是这样。没有人的精神的有力支撑,就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不仅在物质上强大起来,也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精神生生不息,成为照耀我们民族奋勇前进的不灭灯塔。今天,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精神力量的作用也愈加凸显。面对纷繁复杂的观念世界,如何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如何以更大智慧与勇气啃硬骨头、涉险滩?离梦想越近,就越需要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越需要持续激发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不管是民族危亡关头的同仇敌忾,还是众志成城抵御重大灾害,凝聚在爱国主义旗帜下,个人命运才会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滴水之微才能汇聚成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能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汇聚每个人的梦想成就伟大的中国梦,形成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
改革创新始终是激励我们在时代发展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30多年来,从农村改革的兴起,到深圳等特区的创立,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项事业的开拓,改革创新精神激荡神州,造就了历史的巨变,成就了今天的中国。改革没有完成时,站在新起点上的中国,无论是冲破思想观念障碍,还是打破利益固化藩篱,无论是破 解发展难题,还是释放改革红利,都需要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迈过沟沟坎坎、越过发展陷阱,才能赢得更加光明的前景。
鲁迅说过,“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中,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融入现代化进程,我们就一定能永远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人民日报评论员:满怀信心走好中国道路
—— 一论同心共筑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17日发表重要讲话,深入阐释实现中国梦的正确方向,深刻揭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走好中国道路注入了强大正能量。
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肩负的历史使命。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前仆后继、上下求索,却始终没有找到一条光明之路。从登上历史舞台那一刻起,中国共产党就勇敢担当起这一使命,筚路蓝缕开启征程,一路追赶现代化潮流,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了我们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回望历史,找到这条正确道路,极为艰辛、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这样的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使中国道路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极大地增强了13亿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站在过去与未来的梦想交汇点上,亿万人民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更加坚定。正是这条道路,把中国送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连续30多年保持近10%的经济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30倍以上;正是这条道路,让我们十年间构筑起一些西方国家近百年才完成的基本社保网,不到20年里就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超过70%的贡献,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切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就连“历史终结论”者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经济令人惊异的快速发展体现了中国模式的有效性,人类思想宝库需为中国留有一席之地。
梦想之旅,从来就不是一路坦途,一帆风顺。梦想之路越切近,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发展起来之后的问题,一点儿也不比不发展的时候少,解决难度更有甚于前。行百里者半九十,尽管我们距离梦想越来越近,但需要付出的努力依然艰辛。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需要我们满怀信心,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沿着中国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人民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依靠,13亿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满怀信心走好这条道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就必定能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把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送达梦想的彼岸,让每个人在“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历史逻辑中梦想成真。
接力奋斗实现中国梦——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之一
□新华社评论员
没有一种梦想,比亿万人民美好期待汇成的中国梦更为恢弘壮丽;没有一种力量,比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接力奋斗更能撼天动地。
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全国两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大会分别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号召全国人民更加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改革开放的关键抉择,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复兴之路。坚定不移沿着中国道路奋勇前进,则复兴梦想可期,梦想成真可待。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我们就能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人心齐,泰山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广大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的梦想必将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托举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梦想成真,需要付出坚忍不拔的努力。“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更好满足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诉求任重道远。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五位一体”建设,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是党和政府的奋斗目标,也是当代中国人的历史使命。
新华社评论员:奋进在成就梦想的中国道路上
——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之二
新华社北京3月19日电(新华社评论员)道路连接过去,通向未来,指引方向,更决定命运。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开启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局之年的新征程。站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新节点,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认准脚下的中国道路并坚定不移走下去,中华民族必将在亿万人民的接力奋斗中实现伟大复兴。
因为来之不易,所以倍加珍惜;因为关乎命运,必须始终坚持。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伟大实践的深刻结论,是新中国60多年持续探索的深刻总结,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揭示,也是对中华民族悠久文明传承的深刻把握。
历史总能给人深刻启示。改革开放以来,从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从缺衣少吃、温饱不足到告别短缺、总体小康;从关起门来搞建设到走出国门办企业,变化的是人民生活、国家实力和民族面貌,不变的是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战略和有效实现这一战略的路径选择。改革开放创造的发展奇迹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通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光明之路。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世上的路都是走出来的。改革开放的关键抉择,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复兴之路。这条道路是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特别是3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深刻总结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坚定不移沿着中国道路奋勇前进,则复兴梦想可期,梦想成真可待。
现实总会使人清醒冷静。改革开放走到今天,我们已经站在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既有登高望远的豪迈,也有疾风扑面的感触。经济发展“风景这边独好”引来无数羡慕,而经济总量猛增也引来诸多揣测。面对错综复杂国际环境,中国道路上演绎的发展传奇,生动回答了“中国为什么能”的疑问,深刻揭示出选择正确发展道路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决定性意义。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坚定道路自信,坚持科学发展,踏踏实实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今年两会确定的发展思路、发展举措、发展部署贯彻到位,我们就能在中国道路上更进一步,拓展出更大发展空间,赢得更多发展机遇。
未来总是令人充满希望。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有梦想就有希望,有梦想就有力量。实现中国梦要有道路自信的定力,也要有攻坚克难的勇气。越是接近实现中国梦,前进中的困难也难免越大。除了一步一个脚印,没有捷径可走;没有埋头苦干,梦想难以企及。各地应就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结合实际找对策,因地制宜干实事,按照中央提出的总体要求、预期目标和宏观政策,努力实现转方式有新突破,调结构有新进展,惠民生有新成效,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梦想成真,需要付出坚忍不拔的努力。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殷期待,骄傲自满不可有,真抓实干不可无,必须发扬再接再厉的精神,保持一往无前的锐气。“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更好满足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诉求任重道远。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五位一体”建设,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是党和政府的奋斗目标,也是当代中国人的历史使命。
中国梦,激励召唤着我们。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戮力同心,接力奋斗,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两会决策部署,信心百倍地投身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在仰望梦想中执着前行,在脚踏实地中埋头苦干,不断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更大胜利!
新华社评论员:凝聚实现梦想的中国精神——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之三
新华网北京3月20日电(新华社评论员)梦想凝聚精神,精神照亮梦想。全面贯彻落实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把党的十八大战略部署转化为亿万人民的团结奋斗,朝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奋进,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心聚力、朝气蓬勃地干下去。
华夏文明生生不息,民族精神薪火相传。从古代经典《易经》所言“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到今天对中国梦的矢志追求,中华民族5000多年煌煌历史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孕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是团结一心的纽带、自强不息的动力。她使我们这个多民族的人口大国凝聚起共同的意志,形成了共同的目标,引领一代代中华儿女追逐梦想,成就伟业。
伟大精神激励伟大创造。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不懈奋斗中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让她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都放射出耀眼的时代光芒,并创造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着中国人民从“杀出一条血路”到“啃硬骨头、涉险滩”,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辉道路,引领中华民族以昂首阔步的雄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使经济社会迈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复兴,呈现出无比光明的前景。
伟大创造丰富伟大精神。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激发了中国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与活力,孕育出了震撼人心的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女排精神、抗洪抢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宝库。每一种精神都是国家发展的鲜艳旗帜,都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鼓舞支撑着亿万人民团结奋斗,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当前,我国的改革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对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出了具体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更加坚实基础既是振奋人心的宏伟目标,也是催人奋进的崇高使命。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党的十八大对形势的判断,要求我们既坚定信心、鼓足勇气,又保持冷静、沉着应对。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是总结中华民族悠久发展历史的深刻结论,也是面向未来对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动员令。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就要始终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社会转型期问题交织,利益调整期矛盾凸显,是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难免现象,只能在深化改革、保持发展中逐步解决。抚今追昔,谁也无法否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非凡成就;展望未来,谁也不能无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前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戮力同心、接力奋斗,我们的祖国一定更加繁荣昌盛,我们的民族一定更加兴旺发达,我们的人民一定更加幸福安康。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努力增强创新能力,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以创新求突破,以创新求主动,以创新求自强。改革 开放三十多年来的辉煌历程,实质就是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历程。在未来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我们唯有更加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才能跟上世界发展潮流,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使我国由经济大国变为经济强国,实现中国梦才能拥有坚实的根基。
风险挑战锤炼崇高品格,艰难困苦砥砺伟大精神。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化为美好现实。
新华社评论员:汇集起磅礴的中国力量——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之四
新华网北京3月21日电(新华社评论员)伟大梦想召唤我们不懈奋斗,实现梦想需要汇集磅礴力量。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引领,将13亿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在一起,就能披坚执锐,一往无前。
一个民族的共同梦想,积淀着这个民族共同的历史、共同的价值和共同的利益,也是整个民族团结奋斗、不畏艰险、奋勇向前的力量之源。“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习近平主席的这一阐述,揭示了中国力量的本质特征和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路径,也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牢记使命、团结一心为中国梦奋斗的有力号召。
5000多年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密不可分;近代以来170多年,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为之奋斗的目标与全体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夙愿一致,世代传承的爱国主义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交相辉映。这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底色,也是中国梦成为当今时代主旋律的根由。
今年的全国两会是一次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代表委员高扬理想和梦想,凝聚共识和智慧,为实现中国梦献计献策、积聚力量。构筑强国梦要依靠创新驱动;实现改革理想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托起民生幸福梦要让人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成就文化强国梦需要激发社会正能量。两会上传达出的这些共识,让全社会更具向心力,更加振奋精神和充满希望。
实现梦想要靠全体中国人的紧密团结,需要脚踏实地不懈奋斗。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我们团结一心战胜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有效抵御了各种经济领域严峻挑战,成功克服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重困难,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中国人民的生活焕然一新。当前,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更要高扬起全民族的共同梦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让更多的人得到发展的益处,让每个中国人都体会到美梦成真的喜悦。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让梦想不断照进老百姓生活的现实,让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样的梦想,要靠大家共同为之奋斗;这样的机会,要靠大家共同去创造;这样的奋斗,要靠大家共同来努力。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有雄心、有勇气、有担当,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并属于每一个参与梦想的中国人。
今日成就是昨日共同付出的结晶,明天梦想要靠今天团结奋进来实现。一旦13亿人的智慧和奋斗汇集成磅礴的中国力量,就一定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新华社评论员迈向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 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之五
当时间指针跃过“两会时刻”,意味着一段新的航程业已开启。两会就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总体要求、主要预期目标和宏观政策。两会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给人信心,催人奋进,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按照两会决策部署,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局之年,亿万人民同心同德,意气风发地迈上了改革发展新征程。
“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从历史维度和现实角度深刻揭示出推动发展的深层动力和实现梦想的精神支撑。
实现梦想的过程从来不会一帆风顺。面对困难和挑战,信心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的底气,信念是不为任何干扰所惑的定力。审视当前国内外环境和阶段性特点,外有仍未散去的国际金融危机阴霾影响,内有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困难风险挑战不容小视。
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唯有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才能啃下硬骨头,涉过深水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向着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迈进。
实现中国梦,信心来自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科学发展是解决当前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坚持实践充分证明了的正确道路不动摇,坚持推动科学发展的思路不跑偏,我们的事业就能经受住任何风浪考验,就能够迎难而上、再创辉煌。
实现中国梦,完成两会确定的任务,重在思想上统一,贵在行动上落实。要按照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思想统一到主题主线上来,把智慧和力量投入到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 13 去,在有效应对当前、更加注重长远两个方面下功夫,突出扩大内需这个立足点、结构调整这个主攻方向和改革开放这个关键,实现增长有质量、企业有效益、民生有改善的健康发展。
实现中国梦,贯彻落实好两会精神,既要实干,也要巧干。各地区、各行业情况不同、特点各异,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要多在扬长避短上想办法,善在创新上动脑筋,努力形成特色和比较优势,在竞争中掌握主动,不断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新业绩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完成好今年的各项任务。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就梦想唯有实干。让我们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两会决策部署,把思想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把两会决策部署贯彻到实际工作里,落实在履职过程中,春潮涌动的神州大地必将谱写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彩篇章,高高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总书记深情阐述“中国梦” 中国梦,人民的梦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讲话侧记
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记者 徐京跃、邹伟、吴晶)“我深知,担任国家主席这一崇高职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为民服务,为国尽力,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3月17日上午9时20分许,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人大代表、向全国各族人民郑重宣示。
身着深色西装,佩带红色领带,胸挂出席证,身材高大的习近平微笑站立,从容自信。清朗而浑厚的声音,坦诚而刚毅的目光,透出激奋人心的力量。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人民大会堂见证,在繁星点点的穹顶下,在如潮涌动的掌声中,习近平坚定表示: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这是共和国领导者对祖国、对人民的情怀和担当: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这是对民族的承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2012年11月15日,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结束后,也是在人民大会堂,新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首次与中外记者见面时曾这样描述他所理解的“责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今天,凝望主席台,全国人大代表、甘肃临夏州委书记周强对今年2月习近平的甘肃之行记忆犹新:“我们必须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扑下身子、苦干实干,带领广大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过上好日子的中国梦。”
——这是对人民的承诺:“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过去100多天,从深圳特区到北京社区,从河北乡村到甘肃山区,习近平的双手一次次紧紧握住普通百姓的手,和各族群众共同描绘“上学梦”“就业梦”“安居梦”“致富梦”,一再强调“实干兴邦”。
“总书记去年12月特意到河北阜平看望慰问困难群众,不仅看真问题、真看问题,更想方设法为群众解决问题。今天,我又一次从他的讲话中‘读’出坦率和真诚。”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保定市副市长闫立英对记者说。
——这是对历史的承诺:“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面对未来10年,一个个挑战也考验着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中国如何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能否成功遏制腐败?怎样应对环境危机?„„
习近平以坦诚的态度、自信的话语表明:“我们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决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
他更号召全体人民: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
“对于个人而言,只要努力上进,就能实现梦想。”来自广东的农民工代表易凤娇对记者说:“对于我们国家而言,在公共服务保障、医疗教育等方面还要改革,相信改革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好的小康生活。”
3000多字的讲话,有希冀,有期许,有承诺,有担当,人民大会堂内13次回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习近平为实现中国梦所发出的号召,激起人们无尽的憧憬与向往。
此时此刻,向着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100多天前,习近平这样表达过他心中蕴藏的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今天,他再次以坚定的话语向世人宣示: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
2012-11-29 21:30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中广网北京11月29日消息(记者肖志涛 侯艳)百年奋斗铸就历史辉煌,信心百倍推进复兴伟业。在全党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今天(29日)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回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号召全党同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今天(29号)上午,习近平等来到国家博物馆,走进一个个展厅,仔细观看展览,认真听取工作人员讲解。一幅幅图片,一张张图表,一件件实物,一段段视频,把人们带回了近代以来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难忘岁月。
在十九世纪末列强割占领土、设立租借地、划定势力范围示意图前,在鸦片战争期间虎门的大炮前,在反映辛亥革命的文物和照片前,在《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前,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等反映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文物和照片前,在李大钊狱中亲笔自述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前,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照片前,习近平等不时停下脚步,认真观看,详细询问和了解有关情况。
在参观过程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表示,“复兴之路”这个展览,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昨天,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宣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给人以深刻教育和启示。中华民族的昨天,正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习近平强调,回首过去,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审视现在,全党同志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展望未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习近平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习近平最后强调,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参加参观活动的还有:赵乐际、栗战书、杜青林、赵洪祝、杨晶等中央书记处的同志。
《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共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历史重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16 路5个部分,通过1200多件(套)珍贵文物、870多张历史照片,回顾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
第五篇:论中国梦
论中国梦
中国梦,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梦想是激励人们发奋前行的精神动力。当一种梦想能够将整个民族的期盼与追求都凝聚起来的时候,这种梦想就有了共同愿景的深刻内涵,就有了动员全民族为之坚毅持守、慷慨趋赴的强大感召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未来的前进方向。中国梦的目的就是把每个人的利益与民族、党国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共同体,凝聚13亿中国人力量,由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
今天的中国,民族复兴的梦想仍在继续,住房梦、创业梦、宜居梦、小康梦„„在个人梦想和国家梦想的互动交融中,世界东方升腾起激荡人心的中国梦,奏响一个伟大民族走向复兴的交响乐章。
中国梦”的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
中国梦是强国之梦。中国梦是国家的梦,国家富强是中国梦的外在表现。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党的十八大描绘了两个“百年”的宏伟目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指标体系,构成了现阶段“中国梦”的基本图景。
中国梦是富民之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本质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中国梦是民族振兴之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民族复兴是中国梦的最终体现。国家不富强,就会被人欺侮;民族不复兴,就无颜担当龙的传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要让曾经饱受列强欺侮、目前尚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经济发展、政治昌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从“四位一体”升华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标志着中华文明格局开启了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更高阶段演进的新里程。
中国梦不是美国梦的翻版。个人主义是美国梦的思想基础和灵魂。中国梦则不然。中国梦的核心是实现集体或整体的价值,即通过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个人梦想是中国梦这一共同理想的具体表现和组成部分。“君子和而不同”,中国梦的形成有自己特有的深刻文化背景、历史积淀和现实依据,没有必要也不需要与美国梦相同。中国人民应当,也值得为自己的梦想而骄傲和自信。
中国梦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对人类发展有较大贡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应有之义。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是对中国共产党已有伟大成就的接力。对人类有所贡献是中国梦的要义和基本内涵。中国梦以中华民族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和与世界其他民族包容共生的民族文化心理为基础,表达的是中华民族要对人类有所贡献的雄心壮志。实现中国梦必须处理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崛起的手段往往离不开战争,但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维护和平的民族,中国的发展不能建立在掠夺和侵犯他国利益的基础上,而是与其他国家和民族携手发展、和谐发展、共同发展。很少有哪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历经苦难与辉煌;也很少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在持续奋斗中,始终坚持着同一个梦想。中国梦是一个过程,做主人是个梦、国家强大是个梦、人民富裕是个梦,一个个中国梦的实现,必将为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充分而全面发展这个人类最终的共同梦想奠定坚实的基础。
梦想连接道路,道路决定命运。90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唯一正确道路。习近平用“三个必须”来指明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梦是具有中国色彩、基于中国国情的民族复兴之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中国共产党必须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以民为本,才能唤醒人民群众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先进思想意识,彰显人民群众自力更生、坚忍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使人民群众确立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敢于奉献的价值取向。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真抓实干、艰苦奋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让梦想照进现实,关键在于行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让我们今天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要求我们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一切从实际出发,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真抓实干,讲求效果、讲求效率、讲求质量,一步一个脚印地描绘蓝图,实现梦想。
强国才能富民,强国也是为了富民。没有人民富裕,发展就不算成功;没有人民幸福,复兴就不算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让我们的孩子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进一步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富裕、更有尊严的生活,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我们的民族曾经历尽苦难,但那与汉武帝、唐太宗时代的中国人一以贯之的民族复兴梦召唤着我们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可以预见的是,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仰,又脚踏实地,苦干实干,我们就一定能够拥抱美丽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