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设计

时间:2019-05-15 00:59: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设计》。

第一篇: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设计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设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特点;认识虚实像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作照相机模型,学生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和原理。

学生主动观察,能利用自身经验综合分析问题,发展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通过认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特点,激发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认识同一透镜在物距不同时成像不同。

2.认识虚实像的不同。

【教学难点】

.虚像的成像原理。

【教学用具】

教师准备: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硬纸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

学生准备:1.全班分为四组,收集有关生活学习和生产中用到的透镜的资料。

2.组织每一组事先按课本P94“想想做做”制作模型照相机,3.上课前每四人发一放大镜,【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本环节目标分析:

.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其生活经验

二、新课讲授:

本环节目标分析:

目标

一、认识照相机的成像特点;通过制作模型照相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照相机成像特点认知序列

1.激发学生对照相机的研究的热情,寻找学生的关注点

2.介绍照相机的结构为制作简单相机左准备

3.制作简单的相机,通过制作来认识照相机的原理

4.通过自制相机来研究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这为学生理解像的特征,提供了丰富的直观经验。

(在此处强调距离的变化对图像的影响,为第三节左铺垫)

5.通过视频讲解,理解为什么取景框看到的是正立的像;并进一步了解现代的数码科技

目标

二、认识投影仪的成像特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投影仪成像特点的认识序列:

1.认识投影仪的结构,2.取下平面镜进行实验,学生理解成倒立的像;同时认识到平面镜的作用;

3.引导学生观察光路,为认识成实像左铺垫;

目标

三、认识放大镜成像特点;通过对投影仪所成的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的认知序列:

1.通过具体观察建立直观的认识;

2.学生总结放大镜成像的特点;

3.激发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放大镜”现象;增强知识的应用能力。

目标

四、认识虚实像的区别和成像原理

虚实像的认识序列

.认识到照相机和投影仪成像是实像;

2.通过做光路图来认识放大镜成虚像。

导语:同学们,“镜头”留下美景,同时也记录了世界。

请同学们欣赏“镜头之美”: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镜头美景和摄像机记录的精彩瞬间,让欣赏感受透镜在生活中的价值,由此激发学习热情。)

导语:同学们,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用照相机拍照留纪念。你们想了解照相机吗?又想了解它的那些知识?

一、照相机

(教师利用视频介绍照相机的结构)

.介绍照相机:①用展示照相机,介绍照相机的构造,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光圈控制进光量,快门控制胶卷什么时候感光„.②介绍照相机如何成像,以及如何冲印照片?

教师:同学们看,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那么在胶卷上会成一个像。是因为胶片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通过镜头的光在胶片上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片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冲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结构使学生了解照相机成像的过程,为理解原理做好铺垫。)

2.制作模型照相机:首先,请同学们利用手头的器材制作简易的照相机。其次,模拟照相机成像。

以小组为单位,调试模拟照相机,步骤:

(1)镜头对准窗外远处景物,调节相机,直到在半透明纸上得到一清晰的像,观察像的特点。

(2)探究:从拍摄远处景物到近处景物,应如何调节透镜到半透明纸之间的距离,纸上的像如何改变?(注:此处只重过程方法,不重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简单照相机,不仅使学生理解其原理;同时为认识成像特点奠定基础。)

3.探讨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教师问)同学们,请总结一下照相机成像的特点?(强调物距大于像距)

由于学生,通过自制照相机的成像观察实验,以及你们的生活经验。他们对照相机的成像特点很理解。

4.照相机的拓展认识:

(1)从照相机取景框上看到的像为什么是正立的像?

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光路,理解取景框成正立的像。

(2)认识摄像机、摄像头的成像特点和数码相机。

(教师播放《照相机的发展简史》使学生对数码相机有初步的认识)

二、投影仪

首先,请学生观察投影仪的构造,找到凸透镜镜头,投影片通过镜头成像。

其次,取下平面镜,放上胶片

(教师问)同学们,在投影仪中,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同时介绍便携式投影机的作用和成像特点。

再次,通过以上观察同学们认为投影仪的成像特点是什么?

(强调物距小于像距)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了上面的操作对投影仪成像建立了直观的认识,很容易得到成像规律。)

三、放大镜

(教师问)放大镜成像特点:

像是缩小还是放大?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像与物体位于透镜的同侧还是两侧?

教师:试试看,如何才能使通过放大镜看到的像变大。

教师:是否放大镜可以不断远离,像不断变大呢?

教师问:用放大镜我们还能干什么呢?

教师问:在生活中有哪些现象相当于放大镜的作用?

(球形鱼缸里的鱼为什么“变大”了;插入玻璃杯子中的铅笔为什么“变粗了”?)

四、实像和虚像

.实像的形成(在三种成像中,成像现象中成实像的是?)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光路使学生认识照相机和投影仪成像都是实际光线到达形成的。)

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呈现在光屏上。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简单照相机,不仅使学生理解其原理;同时为认识成像特点奠定基础。)

虚像:

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人眼逆着出射光线可以看到虚像。

学生欣赏同时引发自己的生活经验

学生:交流、讨论,可能有提出以下物品:

学生对照相机、摄影机和摄像头,有较为直观的认识,并对它们会产生以下疑问?

[生甲]我很想知道照相机为什么能照像?

[生乙]照相机前面的镜头是什么透镜?

[生丙]照相机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生丁]为什么同样的照相机能照全景和不是全景的像?„„„

(注:学生可以自主讨论完成一些疑问)。

行为认识照相机的主要构造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胶片:相当于光屏。

3.调节控制系统。

①取景窗:观察所拍景物;

②光圈环: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

③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间的距离,即像距;

④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学生思考

学生理解照相机在胶片上成像。

学生们兴趣很浓、相互讨论、研究方案.方案:用两个粗细相近的长方形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套入另一个,在大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凸透镜,在小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半透明塑料薄膜作为屏幕,把纸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较大的圆筒,就制成了模拟照相机。

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简易照相机来观察物体。

学生通过具体的观察建立了丰富具体的经验

学生总结:照相机成像时景物离镜头远,像离镜头近,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像。光实际到达了胶片处,所以成实像。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照相机的成像光路图使学生认识在取景框和底片上所成像的不同。)

学生观察投影仪的结构,并观察成像特点,思考:

.像是缩小还是放大?像是正立还是倒立?像距与物距哪个大?

2.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异侧?

学生加深对电子产品的认识,知道投影机的作用

学生总结投影仪成像特点:

.投影仪(或幻灯机)成放大、倒立的像。

2.像距大于物距。

3.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学生活动: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比如,观察课本上的字,观察刻度尺等等。

学生总结:通过放大镜看到的应是正立放大的像。

学生实验并得出结论:放大镜远离课本。

学生实验得出结论:要在一定范围内。

例:可以用来观察物体的细微之处,可以用过来聚光,使火柴点燃等

学生玩小水珠:把透明胶片放到课本上面,用手指在透明胶片上滴一个水珠,观察小水珠下面的字。揭秘“小水珠”并进行设问:

引导学生进一步的认识照相机和投影仪成像,来认识实际光线的汇聚,理解实像。

学生已经认识了平面镜成虚像;由此进一步的认识放大镜所成的的像不是真实的光线汇聚而成的,是虚像

学生思考讨论:对虚实相形成理性的认识。

三、小试身手

请同学们完成《小试身手》练习题;并讲解部分习题。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给予讲解(见附件1)

学生练习并检验自己学习的效果,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发现自己的不足。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凸透镜的哪些应用和知识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是什么?生活中与它们类似的产品有哪些?

2.你在小制作和自主实验中获得了哪些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思想认识有哪些进步?(见附件2)

提问学生总结,其余学生补充

五、当堂达标

请同学们完成《自主评价》练习题。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给予讲解(见附件3)

完成练习后,个别学生说答案,其余学生评判。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给予讲解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完成课后P96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

一、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像的性质

倒正

放小

虚实

照相机

倒立

缩小

投影仪

倒立

放大

放大镜

正立

放大

二、虚实像的成像原理

.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呈现在光屏上。

2.虚像: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人眼逆着出射光线可以看到虚像。

【教学反思】

一、设计目标和思路反思

本节课学习的“生活中的透镜”虽然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光现象,但是学生并没有形成较为理性的认识。为此,本节课的重点是全面了解凸透镜的成像特点。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首先,研究照相机成像的特点。本节课从认识生活中的照相机入手经历简易照相机的制作以及成像实验。这一过程是学生不仅揭开了照相机的神秘面纱,同时对其成像特点有了更为具体的认识,学生可以自主的总结特点。在讲课中渗透了对现代数码相机、摄影机、摄像头的介绍,增强了学生对现代科技的热爱。其次,探究投影仪成像的特点。从认识投影仪的结构入手,具体放映胶片,使学生理解光路的形成。这一过程使学生直观的认识成像的特点,同时也理解成实像和倒立的像。再次,探究放大镜成像的特点。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实验,这使学生可以自己总结成像特点。最后,介绍虚实像的成像原理。

二、课堂的优点

.通过直观具体的实验和行为使学生自主的总结成像特点,完美的实现了教学目标。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让学生感知光线的到达,为学生理解虚实像的原理做好了铺垫。

3.让学生认识到由于物距的改变造成了凸透镜成像特点的改变,由此为第三节的研究奠定了伏笔和基础。

三、不足之处

由于课堂时间紧迫,部分学生没有按要求组装简易的照相机;而是利用了其余小组的作品。建议将简易照相机放到课下制作。

附件1

小试身手

.照相机、投影仪的镜头和放大镜都相当于一个

,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照相机的镜头后,在 上形成一个

、的像;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投影仪的镜头后,在屏幕上形成一个

、的像;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放大镜后,形成一个

、的像;

2.我们在使用照相机照相时,为了控制照相机中胶片的感光量,可以调节

以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也可以调节

控制曝光时间,两者调节得当,就可以使胶片曝光适当.

3.电影放映机的放映原理与投影仪大体相似,是利用

像制成的,只是它放映的不是单张的片,而是连续的电影胶片,这样在屏幕上就出现了活动的画面

4.测绘人员绘制地图,需要在直升飞机上从空中向地面照相,在航空摄影中照相机内的感光胶片上所成的像是()

A.正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5.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正确的方法是()

A.放大镜距离被观察的物体越近越好

B.放大镜距离被观察的物体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

c.放大镜距离被观察的物体越远越好

D.随便将放大镜如何放置,均能清晰地观察物体

6.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的镜子是()

A.平面镜

B.凸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7.如图是一台投影仪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是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B是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投影片放在哪个地方?把这个地方在图中标出来.

附件2

课堂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凸透镜的哪些应用和知识点;

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像的性质

倒正

放小

虚实

照相机

倒立

缩小

投影仪

倒立

放大

放大镜

正立

放大

虚实像的成像原理

实像:

虚像:

2.你在小制作和自主实验中获得了哪些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思想认识有哪些进步?

附件3

当堂达标

1.“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剧院放出的“电影”,湖岸在水中的“倒影”,春游时留下美好记忆的“摄影”.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B.摄影——光的反射

c.电影——凸透镜成像

D.倒影——平面镜成像

2.老师使用投影仪时,要想使屏幕上出现放大的“下”.如图所示,正确放置的投影片是()

3.某同学使用一个焦距为10㎝的凸透镜、塑料薄膜和硬纸板制作模型照相机,则硬纸板做成的两个圆纸筒的长度之和应大于

㎝.在使用模型照相机时,可以观察到塑料薄膜上的人像是、且左右

.(选填“倒立”或“正立”;“相同”或“相反”)

4.一个同学用照相机拍摄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其结果是()

A.拍摄不出,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B.拍摄不出,因为平面镜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c.能拍摄出,但照片上的像左、右与人相反

D.能拍摄出,但照片上的像上、下、左、右与人相反

5.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老花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B.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用它拍照时,可以得到放大的像

c.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都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

D.使用凸透镜制成的幻灯机,在屏幕上可以得到正立的像

6.如图所示,小男孩拿一个直径比较大的放大镜,伸直手臂观察窗外远处的物体,可以看到物体的像.小男孩观察到的是()

A.正立的像

B.缩小的像

c.倒立的像

D.放大的像

7.老花镜掉在地上,镜片裂成两块,但仍留在镜框内,则用这个眼镜看书上的字时()

A.一个字会变成两个字

B.看不到字

c.仍能看到一个完整的字,只是字上有一条缝

D.仍能看到一个完整的字

附件1答案:

.凸透镜,底片,倒立、缩小;倒立、放大;正立、放大。

2.光圈;快门。

3.物距大于一倍的焦距小于二倍的焦距时,倒立、放大、实像,照片。

4.B

5.B

6.c

7.平面镜,改变光路,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略。

附件2答案:

.B

2.D

3.0cm,倒立、相反。

5.c

6.B,c

7.D。

4.c

第二篇: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特点;认识虚实像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作照相机模型,学生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和原理。(2)学生主动观察,能利用自身经验综合分析问题,发展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2)通过认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特点,激发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认识同一透镜在物距不同时成像不同。2.认识虚实像的不同。【教学难点】 1.虚像的成像原理。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镜头”留下美景,同时也记录了世界。请同学们欣赏“镜头之美”: 师:同学们,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用照相机拍照留纪念。你们想了解照相机吗?又想了解它的那些知识?。

二、新课讲授:

一、照相机(教师利用视频介绍照相机的结构)

1.介绍照相机:①用课件展示照相机,介绍照相机的构造,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光圈控制进光量,快门控制胶卷什么时候感光….②介绍照相机如何成像,以及如何冲印照片?

教师:同学们看,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那么在胶卷上会成一个像。是因为胶片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通过镜头的光在胶片上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片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冲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结构使学生了解照相机成像的过程,为理解原理做好铺垫。)制作模型照相机:首先,请同学们利用手头的器材制作简易的照相机。其次,模拟照相机成像。

以小组为单位,调试模拟照相机,步骤:

(1)镜头对准窗外远处景物,调节相机,直到在半透明纸上得到一清晰的像,观察像的特点。

(2)探究:从拍摄远处景物到近处景物,应如何调节透镜到半透明纸之间的距离,纸上的像如何改变?(注:此处只重过程方法,不重结论)(设计意图:通过制作简单照相机,不仅使学生理解其原理;同时为认识成像特点奠定基础。)

3.探讨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教师问)同学们,请总结一下照相机成像的特点?(强调物距大于像距)由于学生,通过自制照相机的成像观察实验,以及你们的生活经验。他们对照相机的成像特点很理解。

4.照相机的拓展认识:

(1)从照相机取景框上看到的像为什么是正立的像?

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光路,理解取景框成正立的像。(2)认识摄像机、摄像头的成像特点和数码相机。

(教师播放《照相机的发展简史》使学生对数码相机有初步的认识)

二、投影仪

首先,请学生观察投影仪的构造,找到凸透镜镜头,投影片通过镜头成像。其次,取下平面镜,放上胶片

(教师问)同学们,在投影仪中,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同时介绍便携式投影机的作用和成像特点。

再次,通过以上观察同学们认为投影仪的成像特点是什么?(强调物距小于像距)(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了上面的操作对投影仪成像建立了直观的认识,很容易得到成像规律。)

三、放大镜

(教师问)放大镜成像特点:

像是缩小还是放大?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像与物体位于透镜的同侧还是两侧?

教师:试试看,如何才能使通过放大镜看到的像变大。

教师:是否放大镜可以不断远离,像不断变大呢? 教师问:用放大镜我们还能干什么呢?

教师问:在生活中有哪些现象相当于放大镜的作用?

(球形鱼缸里的鱼为什么“变大”了;插入玻璃杯子中的铅笔为什么“变粗了”?)

四、实像和虚像

1.实像的形成(在三种成像中,成像现象中成实像的是?)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光路使学生认识照相机和投影仪成像都是实际光线到达形成的。)

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呈现在光屏上。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简单照相机,不仅使学生理解其原理;同时为认识成像特点奠定基础。)

虚像:

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人眼逆着出射光线可以看到虚像。

课堂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凸透镜的哪些应用和知识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是什么?生活中与它们类似的产品有哪些?

2.你在小制作和自主实验中获得了哪些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思想认识有哪些进步?

板书

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

一、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二、虚实像的成像原理

1.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呈现在光屏上。

2.虚像: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人眼逆着出射光线可以看到虚像。

第三篇:生活中的透镜 教案设计

生活中的透镜

教 案 设 计

岳西县中关中心学校南岳初中

程 伙

《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设计

岳西县中关中心学校 程 伙(男 中二 本科)〒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教学难点〓

弄清楚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大致构造及成像性质。〒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是使学生对生活中的透镜及其成像情况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也为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探究做好了准备。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能正立放大的虚像,从而知道凸透镜成像的特征有哪些,这样在探索过程中学生也就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

分析,对比实验数据,更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与生活联系尤为密切,很多学生头脑中都有丰富、具体、生动的感性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只需适当点拨提醒,学生就能较好地掌握。照相机模型的制作,不仅巩固了其原理,还能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也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方法〓

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教具准备〓

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硬纸板、纸筒、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多媒体。〒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 第二节 生活中透镜(播放幻灯片1 生活中透镜)『导入新课』

现在的人们每逢过时过节、外出游玩或一些特殊的日子,总喜欢留影作纪念。用照相机拍出喜庆的场面、美丽的风光或特别的时刻,再通过照片来回味。对照相机大家一定不陌生,哪些同学会用照相机或使用过照相机的,请举手告诉我?(学生举手回答)好!我们同学个个动手能力强,了不起!那么照相机为什么可以拍摄出风景、人物呢?你们想了解它吗?

我们通过观察来走近它,认识它。『推进新课』

一、照相机 板书 照相机

1、出示真照相机让同学们观察。

2、请会使用照相机的同学说照相机由哪几部分构成?请一位同学说,老师板书。

板书 照相机由镜头、调焦环、光圈、机箱、快门、胶片等组成 [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下面通过图片我们一起再来认识一下。

(播放幻灯片2 照相机的组成)

3、请另一位会使用照相机的同学就自己的摄影经验谈照相机照出来的相的特点。

[生]:照出来的相是倒立、缩小的。

4、出示模型照相机,请同学使用,谈谈看到的相的特点。

[生]:呈倒立、缩小的像。

5、这是我的(模型)照相机,你们想不想也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照相机呢?([生]:想!)请大家根据桌面上的器材,按照课本63页中“想想做做”的方法作一台照相机。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快又好!

(学生制做照相机,教师注意指导)

6、请大家用你的照相机给照一张相,说说你看到的像的特点。

[生]:是倒立、缩小的像。

7、再请同学们检查下你的模型照相机的构造,说出它的组成部分。

[生]:凸透镜、纸筒、塑料薄膜

8、(教师引导)比较一下两照相机我们发现:

板书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9、请大家根据模型说出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板书 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10、很好,大家已经正确的归纳出了照相机的原理,了不起!我们再通过光路图来认识一下。

(播放幻灯片3 照相机的原理)

(我们发现照相时物体离镜头比较远,像是缩小、倒立的)

11、同学们,这里面呀我还有一个问题,照相机能把物体的像呈现在光屏上,那它又是如何得到清晰的相片的呢?请大家阅读课本,等一会儿,请一位同学告诉我?

[生]: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人、景物)的像,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了。

12、随着社会的发展,照相机也得到了升级,现在有了数码相机。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播放幻灯片4 数码相机)

数码相机用图像传感器替代胶片,把光信号变成电信号,再变成数字信号,由相机内的存储器保存.二、投影仪

板书 投影仪

[师]:教学中常用到投影仪,这节课我们也来学习学习。先请大家观察一下它的结构,想想使用它有什么优点? 学生观察,教师介绍投影仪的结构。

(学生观察中,可找一位同学用眼镜抹布摸摸镜头感受其为凸透镜)

(播放幻灯片5 投影仪)

板书 投影仪由灯泡、投影片、镜头、平面镜、屏幕等组成。【演示实验】

把投影仪上的镜子(反光镜)取下,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正放),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的像,再把反光镜安上,把图案打到屏幕上。

[师]:同学们,请在我操作时,仔细观察,并说出投影仪的特点。[生1]:天花板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生2]: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像反射到屏幕上。[生3]:可以把文字直接书写在投影仪的透明胶片上,使用方便。

……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回答得也非常好。下面我们一起归纳出投影仪的特点。

板书 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像。[师]: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光路图再来认识一下,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播放幻灯片6 投影仪的原理)

(投影时物体离镜头距离比较近,成倒立放大的像)

[师]:我们再一起了解下使用投影仪的注意问题。

(播放幻灯片7 投影仪的使用)

(注意解释一下如何才是倒放)

[师]:投影仪中还有一种是实物投影仪它能直接投影实物,形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使用时更方便。

[师]:(拓展)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还会用到另一种仪器——幻灯机,它和我们学习的投影仪相似,也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原理制成。所不同的是幻灯机必须使用幻灯片,另外它是直接投影在屏幕上。

三、放大镜 板书 放大镜

[师]:放大镜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透镜之一,我们的桌上就有放大镜,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它的构造,看看它是哪一种透镜? [生]:凸透镜。(板书)

[师]:很好,回答得非常正确。放大镜顾名思义就是能起到放大作用的透镜,下面我们来体验一下。

(学生实验,用放大镜观察课本上的文字)

[师]:大家刚才都动手了,很好。这里我有一个问题,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是怎样的?

[生]:让放大镜贴着书本,再慢慢的拿开,发现字是越来越大。[师]: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同学们,你们刚才在使用放大镜时观察到的像的特点是怎样的?

[生]:呈正立、放大的像。(板书)

[师]:回答得非常好,我们通过幻灯片再看一下。

(播放幻灯片8 放大镜)

[师]:很好。大家在刚才使用放大镜时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利用放大镜观察到的像一定都是放大的么?大家都实验一下。

学生实验后,请同学回答。

[生]:放大镜贴着书本慢慢移开,字是先变大变清晰,但后来变得模糊,看不清,再到后来观察到前方的物体呈现出了倒立、缩小的像。[师]:观察得非常仔细,回答得也非常准确。看来,放大镜要体现其功能,它和物体的距离必须适中。

(顺便介绍后出现的情况是照相机的原理)

四、实像和虚像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平面镜、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等都能成像,但实际上,这些像的特点是不一样的,有实像和虚像之分。板书 实像和虚像

板书 实像是由实际光会聚而形成的,能呈现在光屏上。[师]:(播放幻灯片9 实像和虚像)

如小孔成的像,照相机、投影仪和幻灯机的像等。

板书 虚像是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师]:如平面镜成像、“眼睛受骗”、放大镜的像等。

〒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学习了如下重要内容: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和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放大镜是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实像和虚像。〒巩固练习〓

1、见课件

(播放幻灯片10 巩固练习)

2、请同学谈谈你难忘的一张照片。〒作业布置〓

(播放幻灯片11 想一想 做一做)

1、思考题;

2、“动手动脑学物理”中 第1、2、3、4题。(播放幻灯片12)〒板书设计〓

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

一、照相机

构造:由镜头、调焦环、光圈、机箱、快门、胶片等组成

原理: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二、投影仪

构造:投影仪由灯泡、投影片、镜头、平面镜、屏幕等组成。原理: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三、放大镜是凸透镜能呈正立、放大的(虚)像。

四、实像和虚像

实像是由实际光会聚而形成的,能呈现在光屏上。

虚像是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透镜比较多,教材中选取了三种典型为例,讲解其物理原理。这正体现了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得出其物理原理,从而实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思想。制作照相机实验的安排,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技能,也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放大镜正确使用教学的安排,让不仅掌握了其功能实现的方法,也找到了放大镜和照相机间的联系,更加理解了其实它们都是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为下一节的凸透镜的成像实验打下基础。

第四篇:第14课 生活中的透镜 学案

第14课 生活中的透镜学案

一目标导航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二名师引领

1、放大镜:

已知条件:放大镜的焦距f=20cm 问题1:要想看到教材中文字的正立的放大的像,对放大镜到文字间的距离有什么要求?

问题2:要想使看到的文字的正立的像更大一些,应当如何调节放大镜到文字间的距离?

回答1:放大镜到文字间的距离应小于焦距。回答2:应增大放大镜到文字间的距离。

2、幻灯机、投影仪

将平行光管前的字母“F”作为幻灯片,探究以下内容:

问题3:光屏上的像相对于物来讲,上下左右存在什么关系?

问题4:若想使光屏上的像更大一些,应当如何调节光屏到透镜间的距离和物体到透镜间的距离?注意:像大于物、像距大于物距。回答3: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回答4:增大光屏到透镜间的距离并减小物体到透镜间的距离。问题5: 如何理解平面镜在投影仪中所起的作用?

问题6:若想使屏幕上的像更大一些,应如何改变投影仪到屏幕间的距离?同时如何移动透镜?

回答5:平面镜在投影仪中起改变光路的作用。

回答6:若想使屏幕上的像更大一些,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透镜下移以减小物距。

三师生互动 共解难题

例题

1、幻灯机的幻灯片 插在凸透镜的焦点后面略微远些的地方,这时银幕上所得到的像的性质是_____。

分析与解答:当物体位于凸透镜f和2f之间时,在透镜另侧光屏上可得到倒立放大实像,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做成幻灯机 答案: 倒 倒立、放大、实像 例题

2、用照相机给全班同学拍集体照,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画面,应采取的措施是将照相机离人_____些,将镜头与底片的距离调_____。

分析与解答:当物体位于凸透镜2f以外时,在透镜另侧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实像,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做成照相机。拍摄时有人没进入画面,说明此时物的像大于画面应使像变小,需将照相机远离被照人,增大物距。随物距增加,像距应减小,同时像也减小,这样同样大小的底片就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像。正确答案:使相机离人远些,镜头离底片近些。例题3:用变焦头照相机(焦距可调节变化),在同一位置拍摄同一人的清晰的照片,拍头像特写时比拍全身照时照相机的焦距。分析与解答:首先应清楚题目所给的已知,由实际应用找出对应的物理模型。“在同一位置拍摄同一人的照片”是说明物距相同;特写和全身照指的是像的情况,“拍头像特写”比“拍全身照”时照相机成的像要大些。本题中虽然物距相同,但由于焦距不同,造成物体和焦点到透镜的相对距离不同。例如焦距大时与焦距小时相比,虽然物距相同,但焦距越大,物距相对于焦距的比例越小,根据“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因而像相对较大。因此物距远近,实质是相对于焦距而言的。拍特写时,成的像比全身照大,说明“物近”,即相对于焦距的比例比拍全身照时小,实际物距相同,所以拍特写时相机的焦距大。答案:大

四积累运用 举一反三

(一)、填空题

1、凸透镜的镜片中间_____,边缘_____,对光线有_____作用.凹透镜的镜片中间_____,边缘_____,对光线有____作用。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后会聚在_____点,焦距是指_____的距离。

3、下图中P、Q分别是凸透镜的两表面(球面)的球心,A和B两点分别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后会聚的位置,OA=OB=10cm。透镜的主光轴是_____,透镜的焦点是______,透镜的焦距是_____cm,透镜的光心是_____。

4、如果把很小的点光源放在_____透镜的______处,能够使通过透镜出射的光变成平行透镜主轴的光。

5、某同学将一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离透镜15cm处的纸上形成一个最小的亮斑,这个透镜的焦距是______。

6、照相机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_____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像。

7、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_____透镜的镜头,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这个_____透镜,形成一个_____像。

8、放大镜就是凸透镜,我们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的物体时,为了看清楚物体的细微之处,应将放镜放在物体的______方,并适当调整距离。

(二)、选择题

9、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用凸透镜可以看清物体的细小之处 C、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

D、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主轴上的点一定是焦点

10、下图是几个同学画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发生折射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11、关于透镜对光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束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发散光束有会聚作用 C、凹透镜对发散光束有会聚作用 D、凹透镜对会聚光束没有发散作用

12、照相机在底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人到镜头的距离应该()。A、比底片到镜头的距离小 B、比底片到镜头的距离大 C、与底片到镜头的距离相等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3、某同学从圆鱼缸的侧面观察到在鱼缸中游动的金鱼,则实际的金鱼()。A、比观察到的金鱼小 B、比观察到的金鱼大 C、与观察到的金鱼一样大 D、比观察到的金鱼位置深

14、凸透镜L1、L2,它们的焦距分别是f1、f2,已知f1>f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行光经L1比经L2偏折的多 B、平行光经L1比经L2偏折的少 C、平行光经L1与经L2偏折的一样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5、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应该()。A、比像到镜头的距离小 B、比像到镜头的距离大 C、与像到镜头的距离相等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于放大镜有放大作用,所以无论物体与放大镜的距离怎样总是放大的 B、将凹透镜正对太阳光,无论如何移动屏也接收不到光斑,所以凹透镜没有焦点

C、光经过透镜的时候方向可以不改变 D、光经过透镜的时候方向一定改变

(三)、作图题

17、画出入射光线经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18、画出折射光线经透镜前的入射光线。

19、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请你在方框中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

答案:

1、厚,薄,会聚,薄,厚,发散

2、焦,光心到焦点

3、直线PQ,点A、B,10,点O

4、凸,焦点 5、15 cm

6、凸,会聚,缩小的、倒立的

7、凸,凸,放大的、倒立的

8、上

9、D

10、B

11、B

12、B

13、A

14、B

15、A

16、C

17、如下图所示

18、如下图所示

19、如下图所示

第五篇:透镜-教案设计

透镜-教案设计

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什么是凹;

(2)知道凸的会聚作用和凹的发散作用;

(3)知道凸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

(4)知道如何利用凸产生平行光.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各种,观察凸和凹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注意观察事物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通过对如何利用凸产生平行光的讨论和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冰对准阳光取火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教育,激励学生为振兴中华努力学习.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介绍了什么是凸、凹、薄、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及对光线的作用等知识,这些知识既是有关的基本知识,也是后面学习凸成像的准备.教材对主光轴、光心讲得很简单,仅使学生认识就行了.本节重点是讲述凸对光的会聚作用,凸的焦点、焦距.对凹也讲得比较简单,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凹对光的发散作用.关于凹的虚焦点,可略讲.教法建议

本节教法应以实验法为主,辅以启发式教学法和讨论法.应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讨论分析实验结果.教学设计示例

一、难点分析

1.凸和凹对光的作用

讲解凸和凹对光的作用,除按照教材要求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取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外,还可以利用光的折射的初步规律,参照下图来进行分析.当一条平行于玻璃三棱镜底边的光由空气射入玻璃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光进入玻璃以后又从玻璃射入空气中,发生第二次折射,这时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折射,两次折射的折射光线都由玻璃三棱镜()薄的位置向玻璃三棱镜厚的部分倾斜,因此可以分析出凸对光会起聚作用.如上图(乙)

凹对光起发散作用,可以用上述方法,参照下图(甲),和图(乙)来进行分析.2.正确理解会聚和发散

凸对光的会聚作用是表明光通过凸以后会变得收拢些,但是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聚于一点.如下图所示,以S点发出的光是发散光束,光经过凸折射后仍是发散的,并不能会聚,凸在这里的作用只是减弱了它的发散程度.凹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是表明光通过凹以后会更散开一些,但是散开不一定不能会聚,如下图所示,从左侧来的两束光由于凹的作用没有在S点会聚,而是在S会聚,它减弱了入射光的会聚程度.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当判断对光束是起会聚作用还是发散作用时(或者根据给定的光束判断的种类),一定不能仅仅依据折射光是否能会聚于一点来判断的作用或种类,而应当对折射光束与入射光束进行比较,再依据前边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学生活动设计

1.观察凸和凹。让学生观察凸和凹,观察各种形状的凸和凹的实物及截面图,进而通过提问,认识这两种.2.通过实验,观察凸对光有会聚作用,凹对光有发散作用.3.观察凸对光有会聚作用,凹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演示实验,并通过分析进一步认识什么是会聚,什么是发散.4.利用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平行于玻璃三棱镜底边的光通过三棱镜以后的光路,从理论上弄清凸为什么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为什么对光起发散作用.四、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课题

列举放大镜的镜片、眼镜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幻灯机的镜头、以及电影放映机、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可以把教学内容事先绘制在胶片上用投影幻灯打在幕布上,方便课堂教学.2.新课教学

让学生观察凸和凹,观察各种形状的凸和凹的截面形状,进而通过提问,认识这两种.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引导同学先找出带有共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什么?

再分析不同类别的有什么不同特征.用投影仪打出如下六个的截面图,使学生能明确辨别出哪些是凸,哪些是凹.用投影仪打出下面的图,具体讲解薄薄的含义.教师介绍光具座等实验仪器及使用方法,应在演示台上边演示边讲解,讲述中应强调以下几点:

(1)光源发出的光是平行光,从无穷远射来的光是平行光,前边所提到的太阳光也是平行光.(2)让正对着射来的平行光,这样入射光线将与主光轴平行,我们只研究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经过发生折射的现象.(3)注意观察光线经过这两类折射以后是否能会聚于一点.(指导学生注意调节光屏位置)

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在学生中巡视,并进行指导,实验结束后提问.演示实验可以用激光演示仪进行,如果没有条件可以用烟箱,不论用什么仪器,都应使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平行光经过前后光的传播路径.实验进行过程中,可以边让学生观察,边提问学生,以引起学生注意.通过前边的实验同学们对光通过前后的路径,以及两类对光的作用有了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教师应通过图形对这两类进行对比分析.3.总结

研究两种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尤其是重点研究凸对光线的作用.教师可提问学生,由学生总结发言,以利于学生的思考与理解.探究活动

【课题】调查近视镜和老花镜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参考方案】实验分析近视镜和老花镜属于何种,分析其对光线的作用.【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2、发现新问题.

下载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5.2《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和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通过观看投影片,了解投影......

    第2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教案设计

    第2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教案设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二节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家庭电路中电......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重新中学 杨茹江 ●教学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透镜,记住并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 2.制作照相机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分析照相机、幻灯机......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投影片,了解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中力图体现:学习知识是一种探究的活动。结合教学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构建,以更利于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与创新,学习知识和掌握相关的技能,并领悟科学......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二.教材简析:在学生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日常......

    初二物理教案生活中的透镜

    初二物理教案生活中的透镜 编者按:查字典物理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物理教案生活中的透镜,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教案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

    4.2《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

    3.2《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 一、关于教材: 1.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第二节。 2.教材简析:在学生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引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