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求商的近似值评课稿
《求商的近似值》评课稿
时间:2012年12月11日 地点:教师办公室 执教班级:五(1)班 执教老师:刘志梅 课题:《求商的近似值》 主持人:卢玉田 参与人员:全体数学教师
记录:袁官兵 评课过程: 刘志梅说课: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
(二)中98页求商的近似值一节内容。
一、说教材
求商的近似值这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以及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本的例题,由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利用学生在计算中产生的认知矛盾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要根据需要采取“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通过学习要让学生初步感知循环小数是一种无限小数。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创设情境、引导、观察、交流等手段,通过组织学生自学、探究让学生理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并会正确的取商的近似值,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探究新知、感受新知、学习新知、巩固新知。
三、说教学程序: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形成的有效途径,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以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自学探究、形成概念——交流反馈、加深认识——优化练习、培养能力”的四大教学流程展开教学,这样能给学生更多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空间,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发展,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最后是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交流后提出:今天我们认识了循环小数,要想了解更多知识,请同学们课后阅读课本第101页上的“你知道吗?”
(通过对“你知道吗?”的介绍,让学生对循环小数有一定的了解,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以上是我对商的近似值一节内容的教学设想,通过感知——探究——交流——优化这样的教学流程展开新课教学,学生应该能很好的接受,当然教学设计可能没有充分预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出现的一些情况,我会利用自己的教学机智灵活处理。
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袁官兵:
今天,听了刘老师执教的《求商的近似值》,感受整节课娓娓道来,自然朴实,充满亲和力。本节课从生活的需要而产生求商的近似值的需求,进而探讨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从而总结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与求积的近似值方法的异同。
本节课最大的优点:
关注细节。
细节论成败。面对一群陌生的学生,对其学习习惯不了解,师生怎样配合,提怎样的要求才能利于学生思考,便于接受新知识呢?而这些小细节有关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成功的关键。刘老师很冷静,很沉稳的采取一系列的小细节:如伸手指的个数,代表你想到问题的个数,边伸手指,边思考......这样,很容易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反馈情况;又如语言的暗示——师:看谁求商快;师:想好了再算,否则会吃亏......这些小细节很巧妙的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提示学生边思变做,不要做一台“计算器”。再如:画龙点睛的板书“约”和(保留一位小数),突出知识点。
卢玉田:
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学习探讨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时,采用了“举例——归纳的方法”让学生经历、参与、总结方法。
先有具体的有形的题目:如计算43÷13 ≈(商保留整数),18.9 ÷ 2.3 ≈(商保留两位小数),在具体的计算中加以对比,在对比中并不急于揭示方法,而是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都参与到思考中,达到“无疑处有疑,”“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从而优化学习方法。
再有无形的练习题目,加以类比推理,体现不完全归纳方法的合理性。师:思考一下,如果保留一位小数,计算到哪一位?保留三位小数呢?保留四位小数呢?
最后,小组讨论,总结方法,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周兴华:
对本节课的建议:
如果在开始练习几道求小数近似值的题目,如3.156 ≈
(保留整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等不同的要求,进而回顾总结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看保留位数后一位上的数来决定四舍还是五入),从而在学习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时,可先运用“猜测——验证”的学习方法,避免学生出现“劳而无功”的现象。
漆国兴:
对于一位新老师来说,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教态自然,大方。只是中间环节有点乱,再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就会更好,比如数量后面应写单位名称,对循环小数的讲解不够深入等等。语速过快,对于小学生来说,语速可以慢一些,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教学双边活动活跃,学生踊跃参与,数学逻辑性强。只是人年轻,经验尚且不足,还须加强锻炼和学习。
陈久学:
教学目标是求循环小数,应向学生讲解清楚为什么要学习循环小数,让学生有一个学习的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向学生讲清楚什么是近似值以及什么是精确值,教学过程中应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和学生反馈交流,以便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应该努力的方向。还有就是近似值的求法:取一看二,取二看三,取三看四,依次类推。让学生掌握近似值的简便求法。
第二篇:求商的近似值说课稿
求商的近似值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
(二)中98页求商的近似值一节内容。
一、说教材
求商的近似值这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以及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本的例题,由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利用学生在计算中产生的认知矛盾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要根据需要采取“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通过学习要让学生初步感知循环小数是一种无限小数。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创设情境、引导、观察、交流等手段,通过组织学生自学、探究让学生理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并会正确的取商的近似值,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探究新知、感受新知、学习新知、巩固新知。
三、说教学程序: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形成的有效途径,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以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自学探究、形成概念——交流反馈、加深认识——优化练习、培养能力”的四大教学流程展开教学,这样能给学生更多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空间,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发展,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最后是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交流后提出:今天我们认识了循环小数,要想了解更多知识,请同学们课后阅读课本第101页上的“你知道吗?”
(通过对“你知道吗?”的介绍,让学生对循环小数有一定的了解,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以上是我对商的近似值一节内容的教学设想,通过感知——探究——交流——优化这样的教学流程展开新课教学,学生应该能很好的接受,当然教学设计可能没有充分预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出现的一些情况,我会利用自己的教学机智灵活处理。
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第三篇:《求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求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求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求商的近似值”是一节计算课,它是由“小数除法”和“求近似值”两个知识点组成。学生对于这两个知识点并不陌生,因此,一般都能较快地理解并掌握这节课的知识。但是,“求商的近似值”这节课的内容虽然简单,但比较枯燥,学生不容易提起兴趣。而且学生刚初步学习小数除法,计算还不熟练,计算常出错,这也加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负担。这节课要从实际生活中寻找素材,丰富课堂,使数学课充满生活气息。通过教给学生计算技巧,利用现代化工具减轻学生的计算压力,帮助学生在数学课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课一开始,老师从爸爸给王鹏买羽毛球的谈话中自然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师出示例7(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是12个,这筒羽毛球是19.4元,买一个大约要多少钱?)要求根据书上提出的信息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教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生: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教师问:保留一位小数,应该等于多少?表示计算到“角”。
教师要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值?”(首先要看题目的要求,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其次,求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教师问:你解题时用了什么技巧?(让学生在计算后交流)
整节课教师都以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出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和时间,使探索落到实处。这样学生的知识在交流中增值,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情感在交流中融通。
第四篇:求商的近似值说课稿
求商的近似值说课稿
一、说教材
求商的近似值这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以及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本的例题,由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利用学生在计算中产生的认知矛盾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要根据需要采取“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通过都学要让学生初步感知循环小数是一种无限小数。
基于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它的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因此,根据教学目标,理解循环小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正确的取商的近似值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创设情境、引导、观察、交流等手段,通过组织学生自学、探究让学生理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并会正确的取商的近似值,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探究新知、感受新知、学习新知、巩固新知。
三、说教学程序: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形成的有效途径,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以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自学探究、形成概念——交流反馈、加深认识——优化练习、培养能力”的四大教学流程展开教学,这样能给学生更多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空间,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发展,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具体的教学程序是这样的:
(一)谈话导入:有效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上课伊始,出示情境图了解了三峡工程的很多信息,解决了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从学生感兴趣相关的话题入手,引出数学问题为新课教学作铺垫)
(二)自学探究、形成概念
新课程理念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因此这个环节我让学生尝试、发现问题、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以课堂的讲授为主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又因为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心中有疑问,才能有思考,有创新。
我通过抛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引出新授知识,在同学们计算后提问:同学们算出结果了吗?
学生们可能会在这时产生认知冲突,我适时提问:出现了什么情况?以前遇到过吗? 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39页,在小组内研究一下,看如何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
给学生一定时间自学。
自学后,我再提出要求:你学到了什么,能说出来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吗?
师生交流,共同小结:(板书)(1)除不完(2)从十分位起,商的每个数位上的数都是6 结合现象板书:循环小数
总结循环小数的意义 明确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通过引导学生看书自学,小组交流讨论,开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总结后再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在互相说的过程中指名学生把你理解的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并请他讲一讲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并且请别的同学补充,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发现,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最后师生得出结论: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即要保留两位小数,要看千分位,也就要除到千分位。这个方法是学生在自学后自己得出的结论,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所在。所以这个地方我尽量让学生多说一说,在表达的过程中不断感悟,语文教学需要感悟,数学教学也同样需要学生的感悟,感悟方法,感悟规律。
并再一次强调:什么样的数叫循环小数?用四舍五入法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怎样取?
在进行自主探究环节后,学生对循环小数及求近似值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我的第三个教学环节是
(三)交流反馈,加深认识(1)通过所学的新知识,能用你刚学到的新知识解决我们刚开始的问题吗?这道题如果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结果是多少? 请同学给出答案,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同学们自己完成,小组内互相检查。
(这个环节的设置主要是优化构建知识结构,通过解决新课开始留下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循环小数并逐步提高要求让结果保留一位、三位小数,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认识,形成知识网,师生交流,完成板书,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第四个环节是
(四)、优化练习、培养能力 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1、第一个层次:基本练习
自主练习的第一题(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
2、第二个层次:表格题
同一道算式的结果分别提出不同要求,即保留一位小数是多少?保留两位呢?三位呢? 请同学们填在课本41页第三题上
计算后,提问: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另外强调一些细节问题:如横式中用“约等于”连接,并注意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和书写习惯。
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的有效组成部分,而合理的练习设计更会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练习题的设计力求典型、多样,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需求,所以我设计了以上的练习。最后是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交流后提出:今天我们认识了循环小数,要想了解更多知识,请同学们课后阅读课本第44页上的“你知道吗?”
(通过对“你知道吗?”的介绍,让学生对循环小数有一定的了解,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第五篇:求商的近似值说课稿范文
求商的近似值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
(二)中98页求商的近似值一节内容。
一、说教材
求商的近似值这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以及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本的例题,由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利用学生在计算中产生的认知矛盾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要根据需要采取“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通过都学要让学生初步感知循环小数是一种无限小数。
基于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它的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欲,培养合作意识。
因此,根据教学目标,理解循环小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正确的取商的近似值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创设情境、引导、观察、交流等手段,通过组织学生自学、探究让学生理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并会正确的取商的近似值,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探究新知、感受新知、学习新知、巩固新知。
三、说教学程序: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形成的有效途径,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以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自学探究、形成概念——交流反馈、加深认识——优化练习、培养能力”的四大教学流程展开教学,这样能给学生更多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空间,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发展,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具体的教学程序是这样的:(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有效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上课伊始,出示:一次数学竞赛中,五(1)班36名参赛同学的初赛成绩是2400分,谁能计算出五(1)班这次初赛的平均分?
学生尝试计算。
(从发生在学生身边切实相关的话题入手,引出数学问题为新课教学作铺垫)
(二)自学探究、形成概念
新课程理念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因此这个环节我让学生尝试、发现问题、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以课堂的讲授为主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又因为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心中有疑问,才能有思考,有创新。
我通过抛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引出新授知识,在同学们计算后提问:同学们算出结果了吗? 学生们可能会在这时产生认知冲突,我适时提问:出现了什么情况?以前遇到过吗? 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例7,在小组内研究一下,看如何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
给学生一定时间自学。
自学后,我再提出要求:你学到了什么,能说出来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吗?
师生交流,共同小结:(板书)(1)除不完(2)从十分位起,商的每个数位上的数都是6 结合现象板书:循环小数
总结循环小数的意义 明确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通过引导学生看书自学,小组交流讨论,开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总结后再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对新学知识的理解。
在互相说的过程中指名学生把你理解的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并请他讲一讲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并且请别的同学补充,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发现,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最后师生得出结论: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即要保留两位小数,要看千分位,也就要除到千分位。这个方法是学生在自学后自己得出的结论,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所在。所以这个地方我尽量让学生多说一说,在表达的过程中不断感悟,语文教学需要感悟,数学教学也同样需要学生的感悟,感悟方法,感悟规律。
并再一次强调:什么样的数叫循环小数?用四舍五入法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怎样取?
在进行自主探究环节后,学生对循环小数及求近似值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我的第三个教学环节是
(三)交流反馈,加深认识
(1)通过所学的新知识,能用你刚学到的新知识解决我们刚开始的问题吗?这道题如果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结果是多少? 请同学给出答案,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还有我们刚才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海狮的最高游速,那你们能不能算一算海豚和飞鱼的最高游速呢?可以用计算器,但是老师这次要求变了,商要保留三位小数,有信心试一试吗?那请同学们试一试吧!完成课本上的试一试。
同学们自己完成,小组内互相检查。
(这个环节的设置主要是优化构建知识结构,通过解决新课开始留下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循环小数并逐步提高要求让结果保留一位、三位小数,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认识,形成知识网,师生交流,完成板书,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第四个环节是
(四)、优化练习、培养能力 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1、第一个层次:基本练习
练习十九的第一题(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
2、第二个层次:表格题
同一道算式的结果分别提出不同要求,即保留一位小数是多少?保留两位呢?三位呢? 请同学们填在课本上
计算后,提问: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另外强调一些细节问题:如横式中用“约等于”连接,并注意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和书写习惯。
3、开放题:一个小数保留一位小数后得到近似值是1.4,这个小数可能是多少? 通过开放题的设计训练,使学生很好地进行了创新的意识培养。
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的有效组成部分,而合理的练习设计更会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练习题的设计力求典型、多样,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需求,所以我设计了以上三个层次的练习。
最后是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交流后提出:今天我们认识了循环小数,要想了解更多知识,请同学们课后阅读课本第101页上的“你知道吗?”
(通过对“你知道吗?”的介绍,让学生对循环小数有一定的了解,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以上是我对商的近似值一节内容的教学设想,通过感知——探究——交流——优化这样的教学流程展开新课教学,学生应该能很好的接受,当然教学设计可能没有充分预设在实教学过程中会出现的一些情况,我会利用自己的教学机智灵活处理。
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