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爱诗词(演讲稿)
诗词中国
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诗词中国”。
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那个繁盛的唐朝,都充满了对古诗的赞叹。
古诗词,是炎黄子孙在中华上下五千年中智慧的凝结。
站在世纪的长河上,你看那牧童的手指,始终不渝地遥指着一个永恒的诗歌盛世——那是歌舞升平的唐朝,是霓裳羽衣的唐朝。唐朝的诗书,精魂万卷,卷卷永恒;唐朝的诗句,字字珠玑,笔笔生花。无论是沙场壮士一去不还的悲壮,还是深闺佳人春花秋月的感慨,唐诗之美,或痛彻心扉,或曾经沧海,或振奋人心,或凄凉沧桑,都是绝伦美奂,久而弥笃。
品味诗词,我品出了词人的无奈,南唐后主李煜,被终身囚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愁思是何等的纷繁难解,词人的心境可想而知。
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变得明智,明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从“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我品出了诗人的豪气。读一首唐诗,便如拔出了一支锈迹斑驳的古剑。精光黯黯中,闪烁着一尊尊成败英雄不灭的精魂;读一首唐诗,宛如打开一枚古老的胭脂盒,氤氲香气中,升腾起一个个薄命佳人哀婉的叹息。
沏一杯菊花茶,捧一卷《唐诗三百首》,浅斟低吟,拭泪掩卷。听一听巴山夜雨的倾诉、子夜琵琶的宫商角羽,窗外有风透过湘帘,蓦然间忘了今夕何年„„
我爱诗词,不但因为它生动传神,清秀隽永,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净化我们的心灵,激发我们健康向上的奋斗热情和坚强意志,同学们,让我们走近诗词,品味诗词真是中国文化中一颗永不退色的美丽瑰宝啊!
第二篇:我爱诗词(演讲稿)
我爱诗词(演讲稿)
各位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昆明市第三中学初一(3)班的罗淳。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就“我爱诗词”。
在我成长的旅途中,有这么一个朋友一直伴随着我——她与我有缘。也许是厌倦了那让人头昏脑胀的方程式;也许是厌倦了那别口难读的a,b,c;我一次又一次地邀她出来,在她那泛着清香的扉页中,品味难言的感情。不知不觉我已迷上了她。她,就是诗词。
古诗词,是炎黄子孙在中华上下五千年中智慧的凝结。
品味诗词,我品出了词人的无奈,南唐后主李煜,被终身囚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愁思是何等的纷繁难解,词人的心境可想而知。
从“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我品出了词人的忧愁。李清照悲惨的一生,使她发出了: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叹,才会“人比黄花瘦”。
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变得明智,明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道理。从“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我领悟到:任何新生事物都是无法阻挡的,它总是能冲破阻力,向前发展。
从“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我品出了诗人的豪气。为了能唤醒国人,谭嗣同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他希望同志们能逃脱虎口继续为变革而奋斗。我们仿佛听到了他的仰天大笑,他笑出凛然正气,他笑澈了这个腐朽的社会!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让我深深懂得了,从小努力学习的重要性。“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使我们懂得了,国家兴亡的是我们每个人应该但当的责任。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努力学习,报孝祖国的决心。
古人说,不读诗词,不足以知春秋历史;不读诗词,不足以品文化精粹;不读诗词,不足以感天地草木之灵。诗与词,一种中国独有的文化与内涵,它代表着中国语言的精粹。它凝练飘逸的语言正是其他国家所不能及的。诗词,以它卓越的思想性与无尽的魅力吸引着众多人。
诗词,是现实生活的升华,融入了诗人的美好情感与奇特想象。它源于普普通通的生活,却高于生活。
我爱诗词,不但因为它语言优美,生动传神,清秀隽永,更重要的是它能够纯净我们的心灵,激发我们健康向上的奋斗热情和坚强意志,诗词真是中国文化中一颗永不退色的美丽瑰宝啊!。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了!
应对专家提问准备资料:
一、我最喜爱的诗词是:
1、《竹石》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浪淘沙》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3、《赠萧瑀》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4、《西游记》吴承恩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5、《赠梁任父同年》黄遵宪
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6、《长歌行》汉乐府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二、我最喜欢的诗词名言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 愈《进学解》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5、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7、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
8、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曹 植《赠白马王彪》
9、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 列传》
1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 甫《望岳》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1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5、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
16、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1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 轼《晁错论》
19、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 原《离骚》
2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陆 游《病起》
三、我国诗歌盛行的朝代有哪些?
东周春秋,汉朝,唐朝,宋朝4个
东周春秋时期以《诗经》为代表,《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汉朝的乐府诗则奠定了诗歌以五言七言为主的基本格式,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形成了严格的格律,并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宋朝以词最为兴盛,词又称为长短句,它使诗歌的形式更为活泼,多样化。唐诗的代表人物: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诗佛王维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盛唐以李白最具代表
晚唐则是杜甫,杜牧
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四、词起源于什么朝代?盛行于什么朝代? 起源于唐朝末期,盛行于宋朝,有唐诗宋词之说。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柳永、晏殊、欧阳修、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范仲淹、苏轼、辛弃疾、岳飞等。
五、作为文化大使应该具备些什么素质?
热爱祖国、热爱中国文化,具备丰富的中国文化知识,热心为中国文化传播、交流而辛勤工作,具有一个颗博的爱心。
六、你认为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
以文化交流为纽带,增进相互了解,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包容、合作、进步。促进经济交流和合作,共同进步,和谐发展,共创繁荣。
七、如果你是文化大使,你将怎样宣传达中国文化
1、努力学习国家相关的方针政策,特别是有关文化宣伟方面的政策,紧紧把握好文化交流发展的政治方向。
2、继续努力学习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做好文化大使的知识准备。
3、积极向身边的每一个宣传相关的文化知识。
4、积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宣传媒介宣传,积极参加各项宣传活动。
八、古诗与词的区别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四年级第一课,《古诗词三首》。前两首为古诗,后一首为词,对于古诗来说,学生们都很熟悉,词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古诗”和“词”的区别是: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隋,定型于中晚唐,盛于宋。隋唐之际,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
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
五、七言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
词有词牌,即曲调。有的词调又因字数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体”。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二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按音乐又有令、引、近、慢之别。“令”一般比较短,早期的文人词多填小令。如《十六字令》、《如梦令》、《捣练子令》等。“引”和 “近”一般比较长,如《江梅引》、《阳关引》、《祝英台近》、《诉衷情近》。而“慢”又较“引”和“近”更长,盛行于北宋中叶以后,有柳永“始衍慢词”的说法。词牌如《木兰花慢》、《雨霖铃慢》等。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据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之说,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0字以外为长调。最长的词牌《莺啼序》,240字。
一定的词牌反映着一定的声情。词牌名称的由来,多数已不可考。只有《菩萨蛮》、《忆秦娥》等少数有本事词。词的韵脚,是音乐上停顿的地方。一般不换韵。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还有的几句押。象五、七言诗一样,词讲究平仄。而仄声又要分上、去、入。可以叠字。
由于词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娱宾遣兴之作,故有“词为小道、艳科”、“诗庄词媚”之说。随着词的发展,经柳永、苏轼,逐渐扩大了词的题材,至辛弃疾达到高峰,成为和诗歌同等地位的文学体裁。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来由西域胡乐与民间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於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词最初主要流行於民间,《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和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词终於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全宋词》共收录流传到今天的词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将近两万首,从这一数字可以推想当时创作的盛况。词的起源虽早,但词的发展高峰则是在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词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与唐代诗歌并列,而有了所谓“唐诗、宋词”的说法。
在此,本人附上几首“古诗”和“词”: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华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第三篇:我爱诗词
我爱诗词
各位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昆明市第三中学初一(3)班的罗淳。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就是“我爱诗词”。
在我成长的旅途中,有这么一个朋友一直伴随着我——她与我有缘。也许是厌倦了那让人头昏脑胀的方程式;也许是厌倦了那别口难读的a,b,c;我一次又一次地邀她出来,在她那泛着清香的扉页中,品味难言的感情。不知不觉我已迷上了她。她,就是诗词。
古诗词,是炎黄子孙在中华上下五千年中智慧的凝结。
品味诗词,我品出了词人的无奈,南唐后主李煜,被终身囚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愁思是何等的纷繁难解,词人的心境可想而知。
品味诗词,我品出了词人的忧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悲惨的一生,使她发出了: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叹,才会“人比黄花瘦”。
品味诗词,我变得明智。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发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我领悟到:任何新生事物都是无法阻挡的,它总是冲破阻力,向前发展。
品味诗词,我品出了诗人的豪气。“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为了能唤醒国人,谭嗣同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他希望同志们能逃脱虎口继续奋斗。他在仰天大笑,他要笑出凛然正气,他要笑澈这个腐朽的社会!
我们这一代少年,从小就开始接触诗歌。李白、杜甫、白居易……我们都最熟悉不过了。从“床前明月光”到“花落知多少”再到“一行白鹭上青天”„„一首首,一句句,无不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沉醉其中。
之后,我们开始学唐诗宋词元曲。令我映像最深的是《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随着年纪升高,我所学的知识越来越多,我也越来越喜欢诗词了。
古人说,不读诗词,不足以知春秋历史;不读诗词,不足以品文化精粹;不读诗词,不足以感天地草木之灵。诗与词,一种中国独有的文化与内涵,它代表着中国语言的精粹。它凝练飘逸的语言正是其他国家所不能及的。诗词,以它卓越的思想性与无尽的魅力吸引着众多人。
诗词,是现实生活的升华,融入了诗人的美好情感与奇特想象。它源于普普通通的生活,却高于生活,这是我所独爱的重要原因。它们代代相传,妇孺皆知,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我爱诗词,因为它语言优美,生动传神,清秀隽永。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了!
第四篇:我爱红色诗词
我 爱 红 色 诗 词
裕华区方村小学六
(二)班 辅导老师:吴丽敏
2月19日 星期二 天气阴
今天闲来无事就打开电脑,忽然想起放假时老师布置的作业:在网上进行红色教育实践学习。“网上红色展馆”里有许多的内容。由于本人自小酷爱诗词,于是便点击进入了《红色诗词》一栏。这里有许多领导人和英烈的经典诗词,既给了我震撼又触到了我的心弦。其中,最触动我的是叶挺的《囚歌》——“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的知道,认得身子怎能从狗洞子爬出!”“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这几句写出了叶挺宁可被火烧死也不愿做反动派,表达了他被囚禁后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其实,像叶挺这样宁死不屈的英雄还有许多,比如:江姐、刘胡兰、王二小、秋瑾……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胜利。我们才有了这样的幸福生活。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儿童,我们应该接过他们手中的“枪”,努力学习,建设实共产主义式的新中国。
“红色展馆”进我家
裕华区方村小学六
(二)班 赵佳怡 辅导老师:吴丽敏
2月14日 星期四 天气阴
今天,我走进了“网上红色展馆”,观看了部分革命根据地展馆,阅读了激愤人心的英雄故事和经典的红色诗词,聆听了雄壮激昂的红色歌曲,观看了感人至深的红色电影。
为了革命的胜利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面对铡刀,宁死不屈的刘胡兰;宁可被火烧死,一动不动的邱少云……他们的英勇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他们的爱国精神扣人心弦。
其实爱国不是要为祖国牺牲才算爱国,而是要从生活中的细节来体现。比如每次当我升国旗的时候,胸前佩戴着红领巾,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心里在想:“五星红旗是烈士用鲜血染成的,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惜它们。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
2月16日 星期六 天气多云
自从我在网上观看了“红色展馆”以后,我的心依然不能平静,决定在家里举办一个“家庭红色展馆”汇演。
经过一番精心的准备,汇演今天正式开始。我拿着“话筒”激昂地说:“红色象征着革命,象征着国家,象征着烈士们的鲜血。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一起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我宣布“家庭红色展馆”汇演活动现在开始。
伴随着音乐的响起,爸爸神气地走上舞台。因为爸爸是一名军人,唱红色歌曲可不在话下。慷锵嘹亮的歌曲在标准的军姿和矫健的步伐的伴随下潇洒极了!那飒爽的英姿赢得了我们阵阵的掌声。
第二位上场的是妈妈。她为我们表演的是舞蹈——《唱支山歌给党听》。或许是妈妈好久不跳舞了,她的舞姿显得那么僵硬、凌乱,但是,我可以从妈妈的舞蹈中感受到苦难的劳动人民翻身做主的迫切希望。
第三位该我上场了。我为大家朗诵了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虽然我年龄小,但我声情并茂和抑扬顿挫的语调同样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最后,我们在《歌唱祖国》音乐的伴随下,结束了这次活动。这次活动让我重温了“红色展馆”,同时也对我进行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今后,我要以这些革命烈士为榜样,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学习,建设更加强盛得中国。
第五篇:我爱诗词楹联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爱诗词楹联
作者:
来源:《金色年代》2010年第11期
在我们中老年人中,有非常多的诗词楹联爱好者。诗词楹联的美好情愫,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年少时日日诵读,年轻时传情达意,年老时抒发情怀……《金色年代》采撷了两位退休外交官用诗词楹联自娱自乐的小故事,您看,这点修养和爱好,给我们带来了多大的生活乐趣!网上传诗情退休乐事多
文/李景贤原外交部苏欧司副司长
早就听说:人一退下来,就会患上一种难熬的“退休初期综合征”。幸运的是,我成功地躲过了这一劫,从一退休,就过得乐呵呵的。我向一些年轻同志多次谈到我的“金色年代”,种种乐事令他们好生羡慕。其中一大乐事就是交朋友的时间多了,可以和情趣相投的朋友分享很多乐趣。特别是现在和朋友“相聚”有了新途径,因为我们都学会了上网,在网上和近的、远的,甚至各国的朋友轻松交流,来来往往别有一番情趣。
携友赏花,网上传趣
尽人皆知,养花可以增添生活情趣,邀友共赏则雅兴更浓。
2008年6月4日晚,邻居佘惠芳老师、郭邦彦大使离京赴青岛,未及随身带去含苞欲放的三朵昙花,遂留于室外的绿廊,我家有幸被授权托管。昙花多为八月份开,这三朵大概是为北京奥运让路吧,却未暑先开。
4天后端午节的下午5时许,大朵先 “裂”,另二朵半小时后跟进,呈“双星捧月”之势。晚8时许,花半开,众友闻讯赶来共赏,香绕廊飘,人皆称绝:昙花久闻大名,今终见其芳容,而且还是三大朵同开,乃三生有幸。9:50,花最盛,影楼好友许满意先生端着相机闪了无数次,才留住了这“一现”。现场能来共赏的朋友毕竟是少数,怎么能让更多朋友看见这“一现”呢?我们想把这一瞬间从网上发给更多的朋友,我在照片上配上词发给大家。
“一现”瞎咏
绿廊边,天色暗。寂寞开无主。
大节黄昏独自愁:栽者天尽头。
香如故,闻见否?
偷得陆词仙《咏梅》及黛玉《葬花吟》,只言片语凑成半拉子赝品长短句,赠躲到鲁国天涯之狠心栽花人。
摄影:许满意林苑影像制作
版权没有翻印不究
此“长短句”借用陆游《卜算子·咏梅》“开无主”、“独自愁”、“香如故”三小句。“愁”就“愁”在花主人远在天边。“鲁国”那边有个“蓬莱仙岛”,人称“天涯”。于是就借用黛玉《葬花吟》那一哭句“天尽头”。“闻见否”这“幼嫩”一问,乃“化”自毛主席“到中流击水”那一名句的前问:“曾记否”。最后一处“版权没有 翻印不究”则“化”自一名医之书的“后语”:“版权没有 欢迎翻印”。有些朋友很喜欢这个“新八字”,觉得把“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改得特“俏”。朋友们赏花时还能找到点乐子,这也就是我自己的乐啦!
我的昙花照片有三种“版本”,一朵、两朵、三朵的都有,已为四五十位朋友所“收藏”,好些人也用作电脑桌面背景。有的朋友赞我“夕阳多彩”,有的则夸我“乐己又乐人”。昙花照片曾在一些报刊上发表,更多人得以欣赏奇花。
外交部的诗人朋友张武专老师看到昙花照片后,赐给我《咏昙》一首:
一轮眉月上中天,惊梦琼仙意灿然。
朵朵昙花开子夜,引来春色画堂前。
你看,这赏花、题词、和诗的过程,是不是让我们高兴了不少日子啊?
美景配名句,画意传诗情
自古以来,我国的文人喜爱“诗配画”。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与友人曾尝试过用“洋画”来配中国的古诗句,也玩得不亦乐乎。
去年,驻立陶宛使馆郭志军参赞把几张该国夏景照片发到我的邮箱,我见后大喜,旋即转发至诸友人的信箱,以便分享美景。有位朋友说:美无国界,提出要洋为中用,主张来个绝的:用立陶宛风景来配中国的千古名句,以“化”出句中意境。我觉得此创意甚妙,遂发邮件向诸友索句。
张武专老师第一个发来了邮件。他选的是庄子的名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照片的画面为:蓝天、远树、芦花荡、湛蓝的湖水舒展在中央,给人“万物皆静”这样一种视“听”享受。图文均大气,人人啧啧称赞。
接着,陈小丽女士发来《滕王阁序》的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照片的画面为:一泓湖水缓缓流向天边,一棵枝叶稀疏的大树默默矗立于湖旁。有位长者称赞王勃这一名句选得妙,但说:“夏
日”画面与“秋水”题句,一“夏”一“秋”,相互“打架”,提议在名句前加个“似”字,以避此讹。长者还说:“让我也来一句:„知者乐水‟。”之后又说:“《论语》此句常被错引,把„知‟作„智‟,谬也!”对此,我查证过,在今人出的几种《论语》版本上,写的确实是个“知”字。然而,我怕人家笑话我错得太“低级”,所以,在打印到夏日美景画面的这一名句中,用的还是被长者指错的那个“智”字。在当今,约定俗成,将错就错的例子并不罕见。其实,此处也无所谓对与错,我专门为此事请教过一位行家,他说:在古汉语里,“知”、“智”可通用。
只有一张画面,无人选句。此画很似秋景:黄草、红叶、蓝湖、远天,天之高地之薄,比例严重失衡。记得有过这么一种妙语:失衡也可产生美,确实是这样的。我被陈小丽女士的文思所感染,也选了王勃一名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滕王阁序》)。朋友们对我的选句给予鼓励,称此句与庄子那一名句一样大气,更有妙者,还把赏景者带向无垠的宇宙……
选用的各名句都相应用“方正隶2”字体打印在立陶宛夏日照片的画面上,成了一种“独创”的“文学样式”:“洋画”配中国名句。
用笔来描述画面很难,我的笔又笨,立陶宛夏日景色“不言”之“大美”,无论怎么绞尽脑汁,也写不出其一二。幸好张武专老师又赐给我“赞立陶宛夏日美景”一首:
七彩风光方寸间,大美无言醉自然。
还我青山和绿水,翩迁飞梦艳阳天。
以上四张配诗的照片同样被四五十位朋友“收藏”。人人都说,美景共佳句“一色”,赏后其味、其乐无穷。
我们用电脑这快捷、现代的工具,玩起了类似于古代文人雅士的游戏,又颇有一些新意,实乃一大乐事。
诗词楹联抒胸臆
文/完永祥原中国驻摩洛哥大使
我们的家名为“双祥阁”
我特别喜爱诗词楹联。1994年我家喜迁新居,激动之余,在装修时,我用我们夫妻两人的名字(我叫完永祥,夫人叫司徒双)将会客室题名为“双祥阁”,并配门联一副:
双栖双飞,出双入对,双双对对;
祥吉祥瑞,家祥人和,祥祥和和。
在会客室内,又用我们两人的姓编了一副对联:
司徒,舜帝子孙,孝友贤明,誉神州万世;
完颜,金皇后裔,英勇节烈,合中华一家。
略说明几句:资料称舜为尧之司徒,子孙以司徒为姓。舜帝侍父母孝,待异母弟友爱,治国贤明,“禅让”美名家喻户晓。按家谱我复姓完颜,先祖是完颜阿骨打(金太祖)——完颜宗弼(金兀术),金朝皇室。女贞人作战英勇,顽强抗击蒙古大军,“百官无降者”,完颜部被灭族,慷慨壮烈。但不管是金伐宋还是蒙古灭金,这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传承融汇的历史组合进程,现在各民族团结爱国,进步民主,和谐发展,安定繁荣。
朋友来访,为博一笑,常让大家猜猜我们这副对联没有标出的“横批”是哪四个字?众说纷纭,多称“门当户对”,也有说“珠联璧合”、“金玉良缘”、“满汉和谐”等等…… 可能是不愿让我们做主人的尴尬难堪,都没有直接了当地指出,我们这不过是“自得其乐”,实实在在的“自吹自擂”。少年时,书写早春情怀
我受母亲的熏陶和影响,自幼喜爱诗词和古文,对讲究对仗的楹联尤有偏好,春节期间喜欢走街串巷,品读工商店铺和私人宅邸编撰各异的春联,有时自己诌上几句打油诗,也爱用些前后对仗的连句或字词。
记得14岁时(1946年),曾编过一首“咏春”:
烟花三月草青青,绿树荫笼气象新。
燕舞翩翩乐霞彩,蛙歌咯咯闹阳春。
还曾仿古人的《四时读书乐》编过“春夜读书乐”,作为“作文”搪塞语文老师。微风送来百花香,孤灯伴我诵诗章。
夜静更深万籁寂,唯闻蛙声闹嚷嚷。
经书不厌百回读,光阴错过难再赎。
欲除老大徒伤悲,只有少年勤学习。
一年莫放春光老,正心修身读书好。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明星伴玉轮。
1953年我高中毕业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外交系(外交学院前身),第一次远离故土到北京上学,恋家思乡之情强烈。好不容易盼到次年暑假回乡探亲,和好友张愉同学分别时,给他编了一副冠名联:
张帆御追风,两岸青山展彩卷;
愉情驰掠燕,一江碧水荡蓝天。
实际表述了自己归心似箭的急迫和欢快心情。后来一些朋友结婚,我编过嵌名贺联,如外交学院毕业前,女同学田文庄回乡结婚,获知新郎名叫春祥,我给新人编的贺联是:
春雨润祥花,瑶台吐艳;
文章荣庄宇,琼林添新。
把新人的名字嵌入对联中,在那个年代,是一份非常别致的新婚礼物,大家皆大欢喜。青壮年时,诗词楹联是工作生活的写照
我常用诗词楹联记录自己的工作生活经历,现在看看,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
1969年我在外交部江西五七干校劳动,搞基建,负责修路、采石、挖沙、制瓦、运砖、备料、盖房子,还开荒种菜,农忙时帮助兄弟连队春种秋收,国庆时给校刊投了一篇短稿:廿年国庆喜心头,五七路上壮志稠;
劈山开出跃进道,垒石建起革命楼;
昨夜荒原走狐狸,今朝沃地鸣铁牛;
学工学农争下放,习文习武竞上游。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尤其在国外工作期间,总是和家人聚少离多,有次休假返馆,写下几句感慨:
相聚何短别何忙,秋月春花妄自长。
归喜离思情双重,盼待家音千万行。
1986年在驻突尼斯使馆的春节晚会上我曾编了四句赞词:牛年使牛劲,虎岁扬虎威,协力促四化,丹心共日辉。
1987年在驻利比亚使馆的春节晚会上的赞词是:虎岁威风震,兔年竞争先,建设双文明,团结续新篇。
与家人的离情,工作中的激情,化成几句小诗,留在峥嵘岁月。
老年时,诗词楹联抒发胸臆
1993年初,我出使摩洛哥任满,行前摩国王哈桑二世授予阿拉维最高级勋章大绶带。回国途中,我从万米高空俯瞰大地,只见云海茫茫,骄阳似火,内心涌动“七言”四句:
豪情凌霄载誉归,丹心无改岁月催。
风涌云海腾絮浪,日照银翼闪剑辉。
壮志依旧,岁月无情,已逾退休年龄。几十年来在祖国的光辉笼罩下,穿越翱翔于汹涌变幻的国际风云……
退休后,游山玩水的时间多了,同学聚会的时间多了,诗词楹联仍然帮我表达心意:
1995年途经香港,游宝莲寺,参观寺前的天坛大佛,登高环顾,心旷神怡,喜香港即将回归,祖国江山永固,赞历史进步潮流不可抗拒,感慨抒怀,用寺名给大佛编联一副:
宝相庄严,佛心普佑天下;
莲台巍峨,法轮永转乾坤。
2006年9月,外交学院部分同学聚会,庆贺老同学孙兰大姐八十华诞,临出门前我匆匆给她编了一副冠名联:
孙山传清名,众口同赞,无分山前山后山左山右;
兰亭庆长寿,群贤集贺,何计亭里亭外亭东亭西。
退休后回顾一生,我给自己编了一副自嘲也是自娱自乐的对联:
沽名无愧严操节,钓誉有幸享清廉。
可以说诗词楹联陪伴了我几十年,带给我莫大的精神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