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实施意见218

时间:2019-05-15 00:39: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实施意见218》,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实施意见218》。

第一篇: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实施意见218

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实施意见

(初稿)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建设美好乡村,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市农村住宅用地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切实加强农村宅基地规划管理

各县(市、区)政府要认真按照建设美好乡村、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整体目标和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建设搬迁村、消除空心村、提升特色村的原则要求,严格遵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加强农村宅基地的统一规划,做到统筹安排、集中布局。对人均耕地较少、生产方式已不再以农业为主,符合“村改居”条件的城市、城镇规划区,通过对旧村庄改造、农村居民住房的集中建设和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等途径解决农村村民住房,不再受理宅基地申请;在规划撤并的村庄范围内,除危房改造外,停止审批新建、重建、改建住宅。

二、切实加强农村宅基地审查报批

(一)农村村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宅基地:

1、因子女结婚等原因确需分户,缺少宅基地的;

2、外来人口落户,成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没有宅基地的;

3、因发生或者防御自然灾害、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开展土地整治项目以及进行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搬迁的;

4、原有宅基地被依法征收的。

(二)农村村民需要使用宅基地的,应当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由村民委员会公布并提交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经讨论同意并公布后,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同意,报县(区)城乡规划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乡(镇)人民政府将宅基地申请报县(区)国土资源部门审核和县(区)人民政府审批。县(区)人民政府批准后,村民委员会应当公布批准使用的宅基地。

(三)新建宅基地应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旧宅基地以及荒坡地、废弃地。对“一户多宅”和空置住宅,各县(区)要鼓励农民盘活、腾退多余宅基地。凡新建住宅应退出旧宅基地的,要采取签订责任书、收取保证金等措施,确保按期拆除旧房,交出旧宅基地。

(四)农村村民占用农用地建设住宅的,应当由县(区)国土资源部门拟定农用地转用方案,分批次上报市国土资源部门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各县(区)要统筹一定规模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指标、城乡增减挂钩建新指标,用于新建农村宅基地。农村村民占用耕地建设住宅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开垦与占用耕地的面积和质量相当的耕地,并报国土资源部门验收;没有开垦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依法向县(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缴纳耕地开垦费。

(五)各县(区)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快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做到宅基地登记发证到户,内容规范清楚,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要加强农村宅基地的变更登记工作,变更一宗,登记一宗,充分发挥地籍档案资料在宅基地监督管理上的作用,切实保障“一户一宅”法律制度的落实;要依法、及时调处宅基地权属争议,维护社会稳定。

三、切实执行农村住宅用地标准

严格实行农村村民一户一处宅基地制度。农村宅基地面积每户不得超过160平方米。

农村村民因继承等原因形成一户拥有二处以上宅基地的,多余的住宅应当退出。通过转让方式退出的,受让住宅的村民必须符合申请宅基地的条件,并依照本实施意见的规定办理宅基地审批手续。满二年未通过转让、土地整治、土地征收等途径退出多余宅基地的,村民委员会应向乡(镇)土地管理机构提出收回集体土地使用权申请,经县(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县(区)人民政府批准后收回,统一安排使用。

农村村民将原有住房出卖、出租或赠与他人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得批准。

四、切实加强农村宅基地执法监管

各县(区)人民政府是农村宅基地管理的责任主体,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国土、规划、城镇综合执法等部门要加强联动,完善动态巡查制度,建立综合预防机制。

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或者超过县(区)人民政府依法批准的面积多占土地建住宅的,由县(区)国土资源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住宅和其他设施;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城市、城镇及村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违法农宅建设,由规划执法部门依据《城乡规划法》进行处理。

非法转让宅基地或者非法占用集体土地开发房地产或“以租代征”等形式非法使用集体土地的,以非法买卖、转让土地论处,由县(区)国土资源部门没收非法所得,并可处以非法所得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无权批准宅基地的单位或者个人非法批准农村村民占用土地建住宅的,超越批准权限非法批准农村村民占用土地建住宅的,不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批准占用土地建住宅的,或者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程序批准占用土地建住 宅的,其批准文件无效,对非法批准占用土地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非法批准宅基地,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要建立完善土地管理共同责任机制。对责令停工后拒不停工继续施工的,各乡(镇)人民政府应牵头组织实施拆除;对新建住宅后应退出的旧宅基地,各乡(镇)人民政府应负责按期拆除旧房,交出旧宅基地,应予复垦的,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复垦;对违法占用耕地建房问题严重的地区,各县(区)人民政府应牵头组织乡镇人民政府和国土、规划、建设、城镇综合执法等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联合查处,综合整治。各部门要按照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的规定,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综合预防、遏制农村土地违法行为。

二○一三年二月十八日

市国土资源局

第二篇: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集中力量抓好文化市场管理,努力做到统一部署、整体推进,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为*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营造健康文明、规范有序的文化环境。

二、工作目标

坚决查缴政治性非法出版物,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服务;坚决清除淫秽色情出版物,为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和社会风气服务;坚决查处文化市场中的违法违规活动,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净化文化市场服务;坚决打击盗版活动,保护知识产权,建立稳固的文化市场监管网络和队伍,健全文化市场的长效监管机制。

三、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

*区已成立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各镇、街道、*工业区要于20*年年底前成立相应的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本辖区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文化市场监管及“扫黄打非”工作。

(二)建立健全各类工作机制。

1、组织协调机制。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部署、协调、处理、总结全区文化市场管理中的各项工作。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区文化市场管理日常工作,根据市、区领导小组的要求,制定本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计划,督促落实工作要求,制定各类应急预案,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做好信息收集和反馈工作,组织、协调、监督重大的文化市场专项整治突击行动。各镇、街道、*工业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本辖区的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其成员单位职责参照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职责。

2、现场处置机制。在联合执法现场中,由各执法主体按以下分工进行现场处置(包括现场取证、出具暂扣单、制作现场笔录、谈话通知等法律文书):涉及“黄”、“赌”、淫秽、色情以及政治性和“法轮功”邪教等违法案件的执法主体为公安机关;涉及未经许可设立网吧、开设印刷企业、从事印刷经营活动(出版物印刷除外)、从事音像制品放映经营行为及从事音像制品批发、零售、出租经营行为等查处取缔的执法主体为工商部门;涉及非法出版物、音像制品的游商(地摊)的执法主体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涉及合法经营单位违法经营行为的执法主体为文化行政执法机构。

3、移送处置机制。各行政执法部门在查处案件过程中,发现暂扣物品超出本部门执法权限的,按下列程序衔接:各执法主体应在暂扣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将暂扣物品抽样及鉴定申请书交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代送鉴定。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将暂扣物品抽样送交鉴定机构鉴定,且在收到鉴定结论起3个工作日内将鉴定结论送达申请鉴定的行政执法主体。各行政执法主体应在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将不属于本部门处罚的案件移送给有处罚权的行政执法部门。接收案件移送的行政执法部门应将案件的查处结果在查处结案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抄告移送部门。

4、应急处置机制。成立区文化市场应急处置行动小组,根据上级部署或市民举报开展临时性、紧急情况下的专项整治和突击检查行动。应急处置行动小组由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集,按需处置的情况由领导小组成员中相应的执法部门或管理部门安排1至2名人员参加。

5、信息通报机制。建立各职能部门之间工作信息联通渠道。各职能部门确定一个信息通报联络机构,凡以职能部门名义发出的文件均由联络机构负责转接。经各职能部门审批、核准、备案进入或退出文化市场的经营者及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应每季度以书面形式向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各职能部门依法查处的各类涉及文化市场经营行为的行政处罚案件基本情况,应每季度以书面形式向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重大案情应及时通报。各职能部门在日常执法检查中发现涉及文化市场经营违法行为,但又不在自己的执法范围内应当及时抄告或移送相关案件至相应行政执法部门或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及时将国家和市有关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最新动态和有关会议精神、业务学习培训信息等通报或转发各职能部门。

6、舆论宣传机制。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和政府网站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宣传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意义和成果等,通过新闻报道、专题报道、典型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对文化市场管理中执法活动及时报道,对查处的各类违法经营案件进行公开曝光,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组织新闻媒体对典型案件跟踪报道,以达到宣传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进一步提高文化经营者遵纪守法意识,建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惩防体系,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改善执法环境,提高执法成效。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应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开展工作。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治理销售盗版及非法出版物游商地摊和无证照经营行为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主动负责、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要求,各镇、街道、*工业区要组织协调好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开展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确保辖区内文化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各司其职,不断加强常态、常效管理。

文化执法部门应建立健全文化市场日常巡查制度,了解和掌握文化市场动态,及时发现并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引导文化经营者和文化经营单位守法经营。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应加强对主要道路、景观地带、商店、超市门口等地区的巡查,及时查处取缔无证照摆摊设点、流动经营的非法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的经营行为。公安部门应将歌舞娱乐、营业性演出场所和网吧等重点文化市场经营单位纳入日常治安管理范围,加强日常巡查和监管力度。工商部门应加强对未经许可设立网吧、印刷企业、从事印刷经营活动(出版物印刷除外)、从事音像制品放映的经营行为及从事音像制品批发、零售、出租的经营行为的查处力度。各镇、街道、*工业区文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应组织人员加强对辖区内的文化市场巡视,把握文化市场动态,发现文化市场违法经营行为及时与执法部门联系,组织辖区内相关执法部门联合执法,并报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文化市场管理领域的调查研究工作,依法对文化市场相关市场实施宏观调控,提出加强监管措施,协同相关部门严把市场准入关,承担文化市场领域管理的法制宣传和培训工作。

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及各镇、街道、*工业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要设立1名联络员,在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单位分管领导的统一协调下开展工作。各单位联络员负责在每个月25日前将本单位对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信息数据以传真、信函、电子邮件等方式报告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为日常检查数据、罚没物品数量、处罚情况、案件移交情况、市场动态分析、发现的新情况和重要举报信息等),如有重大情况,应及时报告。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联络员上报的有关信息数据的收集、汇总、分析和汇报工作。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季度召开一次成员单位负责人例会和联络员例会。主要学习有关政策、法规和相关业务知识,部署区文化市场管理阶段性工作和集中行动,研讨重点、难点工作,交流工作经验、沟通市场信息等。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季度组织一次文化市场管理集中行动。各镇、街道、*工业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两个月组织一次文化市场管理集中行动。

五、加强队伍管理和工作考核

各镇、街道、*工业区要把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主要工作,不断加强队伍管理,提高人员素质。文化市场整治情况将列入各镇、街道、*工业区考核内容。为加强全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力度,及时有效地抵制和铲除文化市场中的违法经营行为,激励相关执法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对查办大案、要案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执法人员和相关部门给予一定的奖励和通报表彰。

第三篇:土地管理工作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规范乡(镇)土地管理

工作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坚守耕地红线,规范用地秩序,坚决制止和查处土地违法违规、私自交易行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结合“两区”实际,现就加强土地执法监管,严查土地私自交易行为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提高加强土地执法监管工作重要性的思想认识 加强土地管理,坚守耕地红线,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解决耕地保护和用地保障矛盾,促进 “两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就“两区”成立以来严格实施土地规划管理和用途管制,切实加大了依法用地、依法管地的宣传教育力度,切实加强了对违法违规用地问题的查处力度,土地执法氛围得到了明显改善,但违法违规用地现象依然严重,违法违规用地案件高发态势还没有从根本得到有效扭转。“两区”各乡(镇)各部门必须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制止乱占滥用耕地,查处违法违规用地,对保障发展、—1—

保护耕地、保护干部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切实加强领导,积极探索建立土地执法监管长效机制,为保障“两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千方百计及时发现和有效制止土地违法违规行为

(一)积极推进土地执法关口前移,充分发挥乡(镇)和基层国土资源所的作用,建立和加强村级土地协管员队伍,全面落实土地执法监察巡查制度,建立违法用地的信息报告责任制度,切实提高违法用地的发现率。

(二)国土资源部门对土地违法案件,应当及时制止并依法作出处罚、处分,对制止无效或本部门无权处理的案件及责任人员,应及时报告乡(镇)政府和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并书面抄告或移送相关部门。有关部门接到国土资源部门的抄告单后,要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对未按土地审批程序取得相应合法手续的建设项目,发改部门不得办理项目审批、核准手续;规划部门不得办理建设规划许可;建设部门不得发放施工许可证;公共资源交易机构不得受理建设项目工程招投标;电力和市政公用企业不得办理通电、通水、通气等业务;房产管理部门不得办理房屋预售许可和所有权登记手续。对未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占用农用地设立企业和未经批准非法建设商铺、市场的单位(个人),工商、税务部门不得办理工商、税务登记;对登记后实施违法违规用地的企业,工商部门不得办理证照年审及验证换证等有关手续。对私自接水、接电等行为,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

—2—

规严肃查处。各有关部门要根据相关职能,密切配合,确保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得到及时有效制止。

三、建立完善土地执法联合查纠机制

(一)农业、林业部门要重点做好基本农田和林地的保护监管工作,水利、交通部门要重点做好涉及河道、和公路等区域违法建设的监管查处工作。加强协调和沟通,建立健全违法用地查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工作合力。

(二)各乡(镇)要建立健全违法用地、违章建筑查处领导小组和综合防控队伍,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应当拆除的违法建筑,应责令当事人限期拆除;对拒不拆除的,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乡(镇)人民政府牵头,组织规划、建设、国土资源、公安等部门,依法予以强制拆除。进入司法程序的,由法院裁定后依法组织拆除。

四、严查土地私自交易的行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私自交易土地的行为日趋突出,严重影响“两区”的土地市场秩序。以下几种形为就是土地的违法转让行为:

(一)未经批准,非法转让、出租、抵押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

(二)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非法转让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

(三)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非法出让、转让或者

—3—

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的;

(四)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擅自转让房地产开发项目的;

(五)以转让房屋(包括其他建筑物、构筑物),或者以土地与他人联建房屋分配实物、利润,或者以土地出资入股、联营与他人共同进行经营活动,或者以置换土地等形式,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的;

(六)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

五、强化考核考评,严格落实问责制

(一)建立土地执法考核制度

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依照《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第15号令)等有关规定,制订违法违规用地情况考核办法,严格实施考核。

(二)建立违法用地预警和领导约谈制度

各乡(镇)违法用地及私自交易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的比例达到5%时,由“两区”国土资源部门提出预警;达到10%时,由“两区”领导约谈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确保“两区”当年违法占用耕地面积不超过新增建设占用耕地面积的15%。

(三)建立土地监察重点乡(镇)整改制度

各乡(镇)要高度重视涉土地信访和维权维稳工作,要把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特别是重复信访、越级信访和土地违法案件高发

—4— 的乡(镇)列入土地监察重点地区,督促其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的,要暂停其各类建设用地审批。

(四)建立违法用地问责制度

按照《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对违法用地整改不力和土地违法行为频发、造成严重后果的地区,在实施土地行政处罚同时,必须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要对政府主要负责人实行问责:

1.土地管理秩序混乱,致使一内本行政区域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15%以上的;

2.发生土地违法案件造成恶劣影响或严重后果的;

3.对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不制止、不查处的;

4.对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实行问责:

1.对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按规定应报告而不报告的;

2.对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不依法制止和查处的;

3.对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相关责任人应移送追究责任而不移送的;

4.对接到违法用地行为通报后,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而没有采取相应措施或不予配合的。

各乡(镇)要根据本《意见》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尽快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切实做到对土地违法行为防范在先、发现及时、—5—

制止有效、查处到位,确保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6—

第四篇:实施意见2

关于进一步宣传贯彻《吉林省贸易计量监督条例》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市州、县(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分局),省局有关直属单位:

《吉林省贸易计量监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03年11月1日施行以来,全省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真宣传贯彻《条例》的各项内容,在具体施行中较好地体现了《条例》的立法宗旨和条文原意,取得了很好效果。但从全省情况看,《条例》的宣贯深度和力度还不够,尤其在《条例》的宣贯广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为进一步宣传贯彻好《条例》,强化对贸易计量行为的监督管理,充分发挥《条例》的法律武器作用,认真履行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能,为整顿经济秩序,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做出贡献,结合全省宣贯《条例》实际,特制定如下关于进一步宣传贯彻《吉林省贸易计量监督条例》的实施意见:

一、宣贯和检查的指导思想

进一步宣传贯彻《条例》,是全面加强计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是整顿规范市场计量秩序的需要,因此宣贯《条例》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紧紧围绕贸易计量这个主线,认真履行职责,全面宣贯,正确实施,使《条例》规定的各项内容贯彻到位。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采取切实措施,使宣贯《条例》和检查贸易计量行为的工作掀起新的高潮。

二、宣贯和检查的基本目标

宣贯《条例》的基本目标是要求全省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本第三季度末,结合本局实际做到四个宣贯到位,两个检查到位:四个宣贯到位就是把《条例》的各项内容向系统内从事计量管理、计量执法和计量检测人员宣贯到位,做到认真贯彻执行《条例》,严格依法行政,严格依法检测;向广大行政相对人宣贯到位,使他们真正了解按照《条例》的规定,哪些行为是合法行为,哪些行为是违法行为,对合法行为《条例》是如何保护的,对违法行为应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向广大人民群众宣贯到位,使广大消费者了解《条例》是如何规定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向当地人大、政府、司法系统和新闻单位宣贯到位,以得到人大、政府、新闻单位及其他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尤其要注意密切与新闻单位的合作,充分发挥好舆论宣传和舆论监督的作用。

两个检查到位就是把《条例》中规定行政相对人应履行的法定义务是否已履行检查到位;把《条例》中规定的计量行政执法部门和人员、计量检测机构和人员应履行的职责和义务是否已履行检查到位。

上述四个宣贯到位和两个检查到位的基本目标是省局四季度抽查各地宣贯《条例》和检查贸易计量行为的刚性指标,必须按本通知要求在阶段性宣贯和检查工作中安排完成。

三、宣贯和检查的重点内容

在全面宣传贯彻《条例》的立法宗旨、调整范围和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宣贯和检查以下内容:

(一)《条例》第七条规定的经营者用于贸易结算的8种重点监管的计量器具安装使用前的首次检定。首先要运用各种宣传形式加大对安装使用和管理8种重点监管的计量器具的单位和个人的宣传,包括与其一并参与最终结算量值计算的计量软件系统。使经营者了解其用于贸易结算的计量器具的法制性和《条例》规定的首检制度,其次要重点检查民用“四表”安装使用前是否已首检合格。

(二)《条例》第十条规定的经营者使用计量器具时,所规定的四种禁止性行为。使经营者自觉守法经营,并熟知当违反了禁止性行为所应承担的计量法律责任。检查的重点是集贸市场、加油站、粮库和以计量为结算单位的批发市场等消费者反映问题较多的场所。

(三)《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使用重点监管的计量器具不得估量计费的内容。宣贯和检查的重点是有估量计费现象存在的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行业和单位。

(四)《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对经营者经营商品或者提供服务时应履行的法定义务和禁止性行为。尤其对禁止性行为要宣贯到位。检查的重点是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出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计量准确度是否符合规定和伪造数据的行为。

(五)《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对“四供”企业的禁止性规定。对擅自摊派损失,改变计量数据的违法行为应承担的计量法律责任要讲够讲透。检查的重点是:农电变损和线损,供水、供热等管网损失的摊派是否符合规定。

(六)《条例》第十七条、第十八条和第三十三条所规定的内容。使系统内计量检测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和计量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作为和滥作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检查的重点是计量执法人员违规执法和程序违法行为及计量技术机构未建标开展检定工作、乱出证、乱收费、擅自更改检定周期等违规行为。

四、宣贯、检查的形式和措施

宣贯《条例》的形式,各地要在宣贯的方式、方法上有所创新,既要有轰轰烈烈的户外宣传形式,也要有扎扎实实的培训讲座形式;可以采取在新闻媒体开辟专栏以案说法,也可以到企业开展送法到厂的活动。总之,只要能够达到宣传目的,以尽可能少的支出获得较好的宣传效果的方式、方法都可以采取。

宣贯、检查的措施。此次宣贯《条例》要做到“三个相结合”。一是上下相结合。省、市、县局三级互动,形成较大的宣贯声势,系统内形成合力,一致对外宣传,把《条例》宣贯到位,不留死角。二是宣贯与查处相结合。即宣贯阶段结束后,即转入检查阶段,市(州)、县局可根据本地区实际,全面开展一次与《条例》内容密切相关的计量执法检查活动。三是表扬与批评相结合。按照宣贯《条例》的阶段性时间安排,省局拟在第四季度对全省宣贯检查情况进行抽查,在分类指导,监督抽查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并发出通报。对在宣贯《条例》和检查贸易计量行为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各地在安排宣贯《条例》工作时,按以下进度进行:整体宣贯检查时间为:2004年4月15日开始到2004年9月30日结束。2004年4月15日至6月15日为全面宣贯阶段;6月16日至8月16日为查处贸易计量违法行为阶段;8月16日至9月30日为各地自查、抽查总结阶段;第四季度为省局总结通报阶段。

宣贯《条例》情况统计表以市、州局为单位于(含县局、分局的统计数据及统计原件)6月30日前报省局法规处和计量处,查处贸易计量违法行为案件情况统计表以市、州局为单位(含县局、分局的统计数据及统计原件)于9月30日前报省局计量处。

五、几点要求

宣贯《条例》和检查贸易计量行为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各地接此通知后要马上组织宣贯和检查工作,并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条例》的宣贯检查工作,切实摆上工作议事日程,要做到事前有方案,事中有督促,事后有总结,把《条例》的宣贯、检查工作当做一件大事抓好。

二是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各地要结合本单位的计量分工现状,把宣贯《条例》和检查贸易计量行为工作落实到计量科(处),计量科(处)要落实到岗位,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三是统一部署,统一行动,联合作战。统一部署即由省局发出通知对《条例》的宣贯和检查贸易计量行为工作统一作出部署,明确宣贯和检查的指导思想、基本目标、重点内容和形式措施等。统一行动即要求各地严格按照通知的时间步骤按时完成各阶段的宣贯和检查任务。联合作战即要求各地主管计量工作的局领导和计量科(处)在开展宣贯和检查工作时要注意与其他部门的合作,不要独立作战。各级专职执法机构和计量技术机构应积极给予支持和配合。

四是措施得力,注重效果。各地要按照此通知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宣贯和检查措施,狠抓落实,注重效果。确保宣贯《条例》工作不走过场,切实抓出成效来。把《条例》的各项规定正确无误地贯彻到位,使全省的计量监管水平再上新台阶。

《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实施意见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4-7 阅读:307次

为贯彻实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范海事执法,保护海洋环境,现就《条例》实施中的有关事项提出以下意见。

一、关于《条例》的宣贯工作

《条例》的出台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级海事管理机构要充分认识到贯彻实施《条例》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领会2010年1月20日广西宣贯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条例》的宣贯工作,要将《条例》的要求宣传到基层每位海事执法人员和适用的船公司、有关作业单位以及其它相关单位。

二、关于规范性文件的清理

各级海事管理机构要根据《条例》的规定,抓紧清理规范性文件,及时修改或者废止与《条例》规定不符的规范性文件。对新增的行政许可和管理事项,《条例》有明确规定的,各级海事管理机构要根据《条例》和我局发布的政务公开指南的相关规定,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相关的政务公开内容。

三、关于船舶污染应急规划和应急预案

(一)积极协助地方政府编制应急规定

各级海事管理机构要转变工作理念,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大计,要把船舶污染防治工作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早动手、早准备,配合和支持地方人民政府编制应急能力建设规划。编制规划时,应当对船舶污染事故风险和应急防备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合理规划应急力量建设布局。要结合规划的编制,本着国家、地方政府和社会共同承担的原则,积极促进地方专业应急队伍和应急设备库的建设,提高整体船舶污染事故应急防备能力。

(二)进一步完善船舶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各级海事管理机构要继续配合当地人民政府做好船舶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要根据《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2010年2月19日起对我国生效的《2000年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事故防备、反应与合作议定书》的有关要求,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船舶污染应急预案。

四、关于专项验收

(一)对现有单位的专项验收

各级海事管理机构应当督促辖区内的港口、码头、装卸站以及从事船舶修造、打捞、拆解等作业活动的单位(以下简称港口及有关单位)根据《条例》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的规定,建立健全安全营运和防治污染的管理制度,配备与其装卸货物种类、吞吐能力或者修造、打捞、拆解船舶能力相适应的污染监视、监测、污染物接收处理以及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装备,并督促港口及有关单位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技术机构对污染风险与防治能力进行评估。

各直属海事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对评估报告的评审,并要求港口及有关单位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评审意见以及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使其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能力符合《条例》的相关要求。

(二)督促新、改和扩建的港口建设项目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各级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在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港口、码头、装卸站以及船舶修造、打捞、拆解等工程建设项目时,主动服务,提醒建设单位在可行性研究和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中,对项目中船舶作业安全和污染风险以及污染防治能力开展评估,按照《条例》的相关要求提出相应对策,征求海事管理机构意见,并根据海事管理机构的意见整改和建设。

(三)加强监督检查

各级海事管理机构要加强对港口及有关作业单位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能力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法律法规和不满足到港船舶需要的,要依法严肃处理。

五、关于公布载运污染危害性货物的船舶可以进行装卸作业的码头、装卸站

各级海事管理机构应当督促辖区内从事污染危害性货物装卸作业的码头、装卸站,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所具备的安全装卸和污染物处理能力情况以及能证明其符合安全装卸和污染物处理相关标准的书面材料。

各直属海事局或者其授权的分支海事局对提交的书面材料,应当结合专项验收,可以采取评估等方式对码头、装卸站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装卸和污染物处理能力进行审查。对具备相应能力的,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将码头、装卸站的名称、污染危害性货物装卸品种和数量、船舶靠泊等级、可接收处理的污染物种类和处理能力等内容及时向社会公布。

在规定的时间之后,各级海事管理机构应当禁止载运污染危害性货物的船舶在不具备相应安全装卸和污染物处理能力的码头、装卸站进行装卸作业。

六、关于船舶污染清除协议 目前,交通运输部正在抓紧制定船舶污染清除协议制度配套的规章,各级海事管理机构应根据辖区特点,注意引导船舶清污单位提前做好清污能力投资建设准备,并做好船舶清污单位许可的准备工作。

七、关于船舶载运污染危害性货物管理

(一)船舶载运污染危害性货物申报

各级海事管理机构要根据《条例》的规定,比照船舶载运危险货物申报的程序,分别明确船舶载运污染危害性货物进出港时承运人和货物所有人的申报要求。其中,办理船舶进港货申报的,办理主体应为接收货物的货物所有人或者代理人;办理船舶出港货申报的,办理主体应为托运货物的货物所有人或者代理人。

(二)加强船舶载运污染危害性货物的现场查验 各级海事管理机构应当进一步加强船舶载运污染危害性货物的现场监管,按照《条例》的规定开展集装箱开箱查验时,应当按照《关于船舶载运危险货物集装箱开箱检查程序的指导意见》(海船舶〔2005〕234号)的程序要求进行。查验时,应当责令货物所有人或者代理人到场,并负责搬移货物,开拆和重封货物的包装。海事管理机构认为必要时,可以径行开验、复验或者提取货样并由货物所有人承担因开箱查验而产生的费用。

八、关于船舶油污损害保险及基金

(一)油污损害强制保险

为实施《条例》关于油污损害强制保险的规定,交通运输部正在制定船舶油污保险管理的配套规定,在该规定出台之前,暂按现行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征收

财政部会同交通运输部正在制定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征收使用的具体规定,在该规定出台前,暂不向接收海上运输的持久性油类物质货物的货物所有人或者代理人收取基金。

九、关于政策引导和信息报送工作

在交通运输部制定的配套管理规定出台后,本实施意见与出台的管理规定不一致的,按照管理规定执行。

各级海事管理机构要根据本实施意见,注意做好《条例》生效后到具体管理规定出台期间的政策引导和说明,积极主动提供服务。对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各直属海事局要及时报我局。

第五篇:贵阳市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的实施意见

贵阳市人民政府文件

筑府发〔2012〕66号

——————————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强

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高新区、金阳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

《贵阳市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12年8月28日

贵阳市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的

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贵阳市村民住宅确权管理办法》,规范我市农村村民个人建房行为,切实维护广大农民合法权益,有效遏制违法违建行为发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土地登记办法》、《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及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等规定,现就进一步规范和加快推进全市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依法依规开展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登记办法》、《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及地方性规章、制度有关规定,本着尊重历史、注重现实、有利生产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原则,在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及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基础上,依法有序开展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依据的文件资料包括:人民政府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处理决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调解书;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当事人之间依法达成的协议;履行指界程序形成的地籍调查表、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等地籍调查成果;法律、法规等规定的其他文件等。

二、严格规范确认宅基地使用权主体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依法确认给本农民集体成员。非本农民集体的农民,因地质灾害防治、新农村建设、移民安置等集中迁建,在符合当地规划前提下,经本农民集体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或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并经当地(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异地建房的,可按规定确权登记发证。

已拥有一处宅基地的本农民集体成员、非本农民集体成员的农民和非农业户口居民,因继承房屋占用农村宅基地的,可按规定登记发证,在《集体土地使用证》记事栏应注记“该权利人为本农民集体原成员住宅的合法继承人”。

非农业户口居民(含华侨)原在农村合法取得的宅基地及房屋,房屋产权没有变化的,经该农民集体出具证明并公告无异议的,可依法办理土地登记,在《集体土地使用证》记事栏应注记“该权利人为非本农民集体成员”。

对于没有权属来源证明的宅基地,应当查明土地历史使用情况和现状,由村委会出具证明并公告30天无异议,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县级人民政府审定,属于合法使用的,确定宅基地使用权。

三、明确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面积

按照《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宅基地的用地面积(包括原有住房宅基地面积及附属设施用地)为:城市郊区、坝子地区每户不超过130平方米;丘陵地区每户不超过170平方米;山区、牧区每户不超过200平方米。

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村镇规划范围内,愿意让出原属田土可以复耕的宅基地,迁到荒山或荒地上建房的,可在规定的用地限额基础上增加60至80平方米宅基地的面积,其让出原属田土可以复耕的宅基地由县级国土管理部门认定,并报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备案。

四、按照不同的历史阶段对超面积的宅基地进行确权登记发证

(一)1982年《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前,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在《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后至今未扩大用地面积的,可以按现有实际使用面积进行确权登记。

(二)1982年《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起至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时止,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超过当地规定的面积标准的,超过部分按当时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处理后,可以按实际使用面积进行确权登记。

(三)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后,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超过当地规定的面积标准的,按照实际批准面积进行确权登记。其面积超过各地规定标准的,可在土地登记簿和土地权利证书记事栏内注明超过标准的面积,待以后分户建房或现有房屋拆迁、改建、翻建、政府依法实施规划重新建设时,按有关规定作出处理,并按照各地规定的面积标准重新进行确权登记。

违法宅基地必须依法依规处理后方可登记。对于违法宅基地,应当查明土地历史使用情况和现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村镇规划以及有关用地政策的,依法补办用地批准手续后,进行登记发证。

五、严格规范确权登记发证行为

严禁违法用地未经依法处理登记发证,严禁虚假土地登记。对借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或者擅自通过“村改居”等方式非经法定征收程序将农民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等的违法用地,不得登记发证;对不依法依规进行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或登记不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2年8月30日印发

下载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实施意见218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实施意见218.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宅基地审批意见规范是什么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房屋土地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农村宅基地审批意见规范是什么 农村宅基地的获取与城市土地的获取存在一定......

    ×××县社区管理工作实施意见

    ×××县社区管理工作实施意见为了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城县社区建设的总体部署,进一步理顺社区关系,强化社区职能,提高城县社会化管理水平,实现城县基层基础工作社区化、社区建......

    《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

    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 为切实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正确引导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合理、节约使用土......

    农村住宅及宅基地处置指导意见

    关于农村住宅及宅基地处置指导意见各村委会: 随着我镇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经济的发展,农村宅基地空闲现象增多,农民对其所拥有住宅及宅基地私自进行处置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近......

    XX镇农村宅基地网格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XX镇农村宅基地网格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为层层压实农村建房工作责任,强化农村农村规范建房排查和整改工作,加大宣传管控力度,有效预防农村违规建房,保护农村土地资源,根据《XX县农......

    农村宅基地买卖合同

    农村宅基地买卖合同 甲方 (出卖人):身份证号码:通讯地址:乙方(买受人): 身份证号码: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原则下,就合同标的农村宅基地房屋所有权及其附属宅基......

    农村宅基地买卖合同

    篇一:农村宅基地转让合同书 农村宅基地转让合同书 转让方: (简称甲方) 身份证号: 受让方: (简称乙方) 身份证号: 一幅永久性有偿转让给乙方作修建住宅之用 平等、友好的协......

    农村宅基地申请

    农村宅基地申请‎书范文 农村宅‎基地申请书范文‎ ‎第一篇: ‎ 农村宅基地申‎请书农村宅基地‎申请书尊敬的各‎级领导:‎ 申请人: ‎耀朋,男,‎汉族,农民,住‎,身份证号: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