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展览解说词
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展览解说词
欢迎大家来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参观。我馆于1999年建成开馆接待观众,2009年重新改展,年接待来宾80余万人次。党和国家领导人张德江、李鹏、曾庆红、贺国强、迟浩田、周光召、张思卿等来此参观,并向聂帅汉白玉座像敬献了花篮。陈列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我们首先来到瞻仰厅。这里安放着晚年聂荣臻元帅的一尊汉白玉座像。座像背景是巨幅油画《日月山河》,其寓意是:聂帅的高尚品德与日月同辉,聂帅的伟大精神与山河同在。
在《日月山河》的壮美中,江泽民亲笔题写的“聂荣臻同志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分外引人注目。最让我们感动的是江泽民题词的时间:1992年5月14日。1992年5月14日22点43分敬爱的聂荣臻元帅永远离开了我们。就在这举国同悲的时刻,江泽民饱含深情地题写了这句话,表达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对聂荣臻元帅的无限敬爱和深深的爱戴。
聂荣臻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和我国科技事业尤其是国防科技事业的主要奠基人,长期担任党、国家、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陈列大厅展出的图片和文物是聂帅光辉一生的生动再现,请大家随我到
大厅参观。
第一部分 立志报国
聂荣臻,1899年12月29日出生在原四川省江津县吴滩镇石院子。父亲聂仕先,老成持重,沉默寡言。母亲唐氏,是个典型的勤俭持家的家庭妇女。聂荣臻出生时,家境已经破落,靠租田务农为生。从他记事起,就没有享受过多少童年的欢乐,打下深深烙印的是父母劳苦耕作、日月的艰辛、农民生活的苦难和人世间的不平。
聂荣臻8岁时,尽管家境困难,但父母很重视对儿子的教育,父亲把他送到外祖父家读私塾,当时在重庆法政学堂读书的舅父唐海潭,思想活跃,经常回家议论时政,聂荣臻耳濡目染,受到一些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政治需要变革的想法,在他幼小的心灵中萌芽。
外祖父去世后,私塾停办,聂荣臻又先后在江津插旗小学,永川陈食小学,江津九如镇小学读书。在陈食小学读书期间,聂荣臻写下了“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的座右铭勉励自己,在陈食小学还留下了聂荣臻带领同学打菩萨扩校舍等佳话。
1917年,聂荣臻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江津中学。在这里,他一面刻苦读书,吸收文化科学知识,一面从当时国内外所发生的许多重大事变中,不断地思考,寻求真理,探索自己要走的人生道路。《新青年》、《天演论》等书籍,他总是爱不释手,这是他在学生宿舍领读《新青年》的情景。
1919年,“五四”爱国学生运动爆发,聂荣臻加入了进步学生行列。在学校,他参加江津学生联合会,号召同学们不要怕,冲出校门走上街头游行、撒传单、贴标语。暑假中,他到街头乡村发表演讲,反对袁世凯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唤起民众,坚决抵制日货,不买、不用日货。这是江津学生联合会颁发给聂荣臻下乡演讲的执照。(类似通知)
抵制日货,是聂荣臻在中学时期经历的最大的爱国行动。他和同学们将查出的日货搬到东门河边全部焚烧,表达了学生们的爱国激情。
学生们的斗争,触怒了江津反动军政当局。聂荣臻和一批进步青年被迫离开了学校。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他毅然决定赴法勤工俭学。作为家中的独生子,聂荣臻说服了不同意他赴法的父母,在亲友的资助下筹足300个大洋,踏上了赴法的行程。
船过三峡,满目壮丽的景色激起他无限的感慨:“祖国啊!我一定要改变你贫穷落后的面貌,使你象这大好河山一样壮美。”
经历35天的海上行程,1920年1月14日聂荣臻来到法国马赛港,开始了勤工俭学的艰苦生活。
他先后到蒙塔尔纪橡胶厂、克鲁邹钢铁厂当过炼焦工、钳工、车工、汽车轮胎检验工等,待有了少量积蓄,又进学校读书。
1922年,聂荣臻考入比利时劳动大学化学工程系。这是他与同学们的合影和当时的学生登记表。
勤工俭学期间,聂荣臻参加了3次爱国学生运动,结识了周恩来、赵世炎、刘伯坚、邓小平、陈毅、李富春等志同道合的爱国青年,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国家与革命》等马列著作。聂荣臻逐步认识到“科学救国”是不现实的,确信要使国家富强,只有先建立劳工专政,实行社会主义。
这是1922年6月3日聂荣臻给父母的信 “……男也,虽不敢云以天下为己任,而拯(救)父老出诸水火,争国权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儿之有责!况男远出留学,所学何为?决非一衣一食之自为计,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有衣有食也;亦非自安自乐以自足,而在四万万同胞均能享安乐也。此男素抱之志,亦即男视为终身之事业也。”
字里行间里,充满着忧国忧民矢志革命的高尚情操,表达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宏大抱负。这封信是聂荣臻世界观发生根本转变的标志,两个月后,聂荣臻加入旅欧少年共产党,1923年春经赵世炎、刘伯坚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把一生献给了祖国和人民,献给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
入党后,聂荣臻放弃专业学习返回巴黎,与周恩来等一起从事党团工作,担任旅欧青年团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团的训练部副主任。
这是旅欧支部成员在巴黎的合影。图片中周恩来、邓小平、李富春、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青年时期的形象特别引人注目。
1924年10月,党组织安排聂荣臻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三个月后,转入伏龙芝军事学院中国班学习军事,并担任中国班班长和党支部干事会书记。
第二部分 开国元勋
一、在大革命的洪流中
1925年五卅运动后,国内急需干部,聂荣臻奉党的指示回国,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和政治教官,这是他和政治部全体职员的合影。
这是1925年10月聂荣臻发表在《军事政治月刊》上的文章:《军队中政治工作的意义》,他指出:军队打胜仗除了装备和战术等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即精神因素,让士兵明白本身的责任和战争的目的,强调了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1926年3月,蒋介石为了排挤共产党人,策划了“中山舰”事件,聂荣臻等被迫离开了黄埔军校。
北伐战争开始,他以广东区党委军委特派员的身份随军北伐,负责向北伐军中分配共产党员和做党的联络工作。
革命军攻克武昌,聂荣臻着手组建了湖北省军委并任湖北省军委书记。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量屠杀工人和共产党员。聂荣臻奉命赴上海协助周恩来处理善后工作,把大批参加武装起义的工人纠察队员隐蔽起来,减少了损失。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从此,中国革命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二、万里转战
参加南昌起义、广州起义
1927年7月中旬党中央在武汉召开会议,决定武装反抗蒋介石 的屠杀政策,举行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指定聂荣臻任南昌起义前敌军委书记,到九江作起义前的准备工作。完成任务后,聂荣臻奉周恩来的命令到马回岭车站组织张发奎部第25师到南昌参加起义,经过紧张艰苦的工作,成功组织该师2个多团奔赴南昌参加起义。南昌起义成功后,起义军编成九、十一、二十等三个军,聂荣臻任十一军党代表,军长叶挺。
南昌起义揭开了我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新篇章。
起义军南征失败,聂荣臻与周恩来、叶挺等转移到香港。在香港,他获悉起义军在朱德带领下的艰难情况后,致函中共中央军事部,建议朱德率领的尚存的1500余起义军“闯进湖南去,与湘农民会合”以图发展。这是一个重要建议,至今这封信还保存在中央档案馆里。
1927年12月,聂荣臻参与领导了广州起义,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又一次英勇反击。这是他亲临激战前线指挥阻击敌人的情景。这次起义由工农兵代表大会产生的苏维埃政权虽然仅仅存在了48个小时,但它是无产阶级武装夺取政权的第一次尝试,被称为是中国的“巴黎公社。”
白区斗争
广州起义失败后,聂荣臻先后在香港、天津、北平、上海等地从事了4年多艰险的白区斗争。先后担任广东省委常委、军委书记,顺直省委常委、组织部长,中央特科成员,中央军委参谋长等职务。白
区的岁月是恐怖的,在特科工作时更为劳累紧张。聂荣臻的夫人张瑞华曾在《元帅夫人传》这样回忆:“荣臻从事特科工作,是我没生聂力以前。他天天一清早5点钟就出去了,一直到晚上12点钟,有时是一两点钟、甚至3点钟才回来、、、、、、他总是对我说,如果到黎明时分还不回来,事前又没有说明,那就意味着我出事了,你得赶紧搬家。”
这样的话,聂荣臻几乎每天出门时都要说一遍,他嘱咐张瑞华随时做好他被捕、牺牲的心理准备。
战斗在中央苏区
1931年,顾顺章、向忠发相继叛变革命,上海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聂荣臻奉命撤离上海到中央苏区工作。12月,聂荣臻告别妻子张瑞华和仅有一岁多的女儿聂力辗转来到中央苏区,1932年1月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3月任红一军团政委,军团长林彪,开始了长期的野战军旅生活。
1932年4月,聂荣臻参与指挥了漳州战役。此役歼灭国民党第49师主力,缴获两架飞机,聂荣臻很高兴,和林彪一起在缴获的敌机前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
“工农儿子惯征战,四破铁围奇中奇”.1933年2月,聂荣臻与林彪指挥红一军团与兄弟部队一起进行了著名的黄陂山地大兵团伏击战役,3月参加草台岗战斗,歼灭和重创敌精锐4个师,活捉敌师长2名,粉碎了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蒋介石哀叹:“此次挫败,凄惨异常,实有生以来唯一之隐痛。”
在第五次反“围剿”中,聂荣臻深为红1团战士们的英勇精神所感动,亲自撰写了《把第一团顽强抗战的精神继续发扬光大起来》这一文章,表彰这支部队。
长征先锋
由于“左”倾冒险主义者的错误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中,聂荣臻与林彪率红一军团任左路前卫,浴血奋战,连续突破敌四道封锁线。最为惨烈的是十一月底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红一三军团并肩血战湘江3昼夜,掩护中央和军委纵队顺利强渡湘江。
1935年1月,聂荣臻出席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扩大会议。他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拥护毛泽东出来领导红军。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正确指挥下,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1935年5月巧渡金沙江,三万多红军摆脱了五十多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五月上旬红军打下会理,召开了会理会议。
会理会议后,中革军委任命聂荣臻兼任中央红军先遣队政委,和司令员刘伯承率部为红军北上开路。他们率部顺利通过彝族区、抢占安顺场、强渡大渡河,从大渡河东岸连夜急行军,策应西岸红军飞夺泸定桥,粉碎了蒋介石把中央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梦想,取得了史诗般的胜利。
翻越雪山草地,青稞野菜充饥。聂荣臻率领部队翻雪山过草地,度过了长征中最艰苦的岁月。在此期间,他还参与了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
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歼敌人。1935年9月聂荣臻率领部队攻占腊子口,打开了红军北上的通道。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东征和西征
两军会师后,聂荣臻参与指挥了直罗镇战役,给党中央把革命大本营放在陕北举行了一个奠基礼。此后,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为了抗日方针扩大红军的影响,扩充红军队伍,打击国民党顽固派,他率部参加东征、西征作战。1936年11月,他参与指挥了标志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结束的山城堡战役,歼敌一个旅另两个团,大显红军声威。不久,西安事变爆发,全国抗日爱国统一战线形成。中国革命转入抗日战争时期。
这是我们馆里唯一由聂荣臻元帅亲自拍摄的照片。他反映的是1936年6月聂荣臻率领红1军团指战员在甘肃宁县宫河镇帮助农民夏收的情景。照片背后聂荣臻写道“我们是人民的红军,准备一切牺牲,为着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而斗争;我们是工农的儿子,应随时随地给工农劳苦群众以实际的利益和帮助;帮助群众的夏秋(收),就是给群众最实际的帮助,使群众更深刻的来认识和了解我们。在帮助群众的劳动过程中,是更好的训练和锻炼了我们自己”。字里行间饱含感情,人民军队的性质和任务跃然纸上。
平型关大捷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25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三个师,聂荣臻任115师副师长、师政治委员,师长林彪。
1937年9月25日,林彪、聂荣臻指挥了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战,歼灭日军精锐部队1100多人,取得了全国抗战以来第一个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为八路军赢得了“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的美誉。
三、创建晋察冀模范抗日根据地 受命一年创模范
1937年11月7日,根据毛泽东指示和八路军总部决定,晋察冀军区在山西五台县石嘴普济寺成立,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从此他率领3000人的武装力量,在晋察冀边区着手创建我党领导的敌后第一块抗日根据地。
他创造性地执行中央关于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和各项政策,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成立民主政府,放手发动群众,扩大人民武装,开展游击战争。
这是1938年1月10日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在阜平召开时会议代表合影。这次会议有39个县的149名代表出席,选举产生了边区临时政府。这是聂荣臻与边区政府主席宋劭文在研究边区的建设。
这是人民群众被充分发动起来的壮观场面。
这一时期,聂荣臻还派出部队开辟了冀中、冀东、平北、平西抗日根据地,使晋察冀边区迅速扩大。1938年10月5日,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主席团致电聂荣臻并晋察冀边区党委及八路军全体将士、边区全体党员:晋察冀边区已成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同时指出:“你们的经验将成为全党全国在抗战中最有价值的指南”。此时,经过一年在血与火斗争中的发展,晋察冀边区已发展到3省72个县,幅员10万平方公里、人口1200多万。武装部队已达31个主力团近10万人,另有民兵数十万。成为华北敌后抗战的一面旗帜。
1939年5月,聂荣臻遵照中央指示撰写的《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一书,分别在重庆、延安出版发行,该书系统总结了晋察冀军民的斗争经验。毛泽东亲笔题写书名,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分别作序,有力地宣传了八路军的敌后抗战业绩,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反围攻反“扫荡”战火中
晋察冀根据地是在一次次反封锁、反围剿、反“扫荡”、反蚕食的斗争中巩固和发展起来的。据统计,8年抗战,晋察冀军民对敌作战达2万8千多次,歼灭日伪军30多万人。其中粉碎敌人1万人次以上的扫荡就有10次。挫败了5次强化治安运动。
1937年11月下旬,聂荣臻指挥根据地军民粉碎了2万多日军对刚成立的晋察冀根据地发动的“八路围攻”,这是聂荣臻在前线阵地指挥。
1938年2月至7月,为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聂荣臻指挥所部
三次大规模袭击平汉路,致使平汉路数次中断。图为战斗间隙,聂荣臻在金刚库留影。
就在三次出击平汉路不断取得胜利期间,张瑞华从延安来到晋察冀工作,夫妻俩留下了结婚10年来的第一张合影。
1938年9月,聂荣臻指挥所部在120师配合下粉碎了5万多日伪军的25路围攻。这是聂荣臻在前线指挥战斗。
1939年11月上旬,聂荣臻指挥所部取得了雁宿崖、黄土岭围歼战的胜利。歼日军1500多人,击毙被日军誉为“名将之花”的独立第二混成旅旅团长阿部規秀中将。我们除了用历史图片记录外,还采用幻影成像的方式重现这一精彩的历史瞬间。(播放幻影成像)
1940年8月起,聂荣臻奉八路军总部命令,率部参加百团大战。先后组织指挥39个团和大批地方武装,对正太、津浦、平汉、北宁、沧石、沧保等铁路、公路线进行破击战,有力地打击了日军推行的“囚笼政策”。在攻占井陉煤矿的战斗中,他以革命人道主义的博大胸怀,将战火中救出的两个日本女孩妥善地送交日军,并就此写信给日军官兵,进行政治工作。40年后,被救的美穗子专程来中国看望他,成为中日人民友好史中的佳话。
1941年秋,聂荣臻指挥所部粉碎了7万日军和少量伪军发动的对北岳和平西地区最大规模的“扫荡”。在这次反“扫荡”中,聂荣臻镇定自若地带领军区机关、政府机关、晋察冀分局、北岳区党委、分局党校、抗大二分校等单位的近万名工作人员,在只有一个团兵力的掩护下,三进三出常家渠,历时七天,胜利突围。其间,他机智地
发现敌人对电台的监控,巧妙地指挥电台工作人员,运用电台迷惑敌人,为胜利突围创造了条件。这就是当时八路军用以迷惑敌人的电台。
1942年秋,在战争极其残酷,根据地日益缩小的情况下,聂荣臻提出到“敌后之敌后去”的斗争方针,指挥主力部队分散活动,配合地方武装,开展游击战争,组织了武装工作队深入敌占区,打击瓦解伪军,伪政权,相机袭取伪军兵力薄弱据点,扩大游击区。逐步挫败敌人的堡垒推进、铁壁合围。到1943年,晋察冀边区恢复并扩大到13个专区、98个县、2000万人口的规模。完全占据了战略主动,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全面建设模范根据地
晋察冀是全面建设抗日根据地的模范。党的建设坚强有力,民主政治广泛推行,文化和社会事业十分繁荣。在日本侵略军占领的华北腹地,晋察冀边区军民安居乐业、斗志昂扬。
为了加强党对晋察冀边区的领导,早在1937年9月,晋察冀军区成立之前,就成立了晋察冀党委。聂荣臻到晋察冀后,加强了对党组织的领导,晋察冀军民开始了模范根据地的建设。
广泛推行民主选举,保障边区人民的民主权利。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有利抗战的因素,使晋察冀成为爱国统一战线的模范区。这是村民讨论民主选举的情景。他们还采用豆选的方式,让不识字的群众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
1943年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在阜平召开。
聂荣臻一到晋察冀,就在边区实行减租减息、合理负担政策,成
为发动群众的有力措施。这是聂荣臻参与制定的《双十纲领》。被延安《新中华报》誉为“最适合目前抗日需要的施政纲领”。这一纲领颁布实施后,许多跑到敌占区和国统区的地主、乡绅都回到了晋察冀根据地,成为抗日的一份子。
实现经济保障是晋察冀根据地又一特点。聂荣臻坚持贯彻自力更生的方针,重视组织部队和群众发展生产。这是1939年5月,他在唐县和家庄带头植树造林。这是阜平县高福口村生产动员大会现场。这是边区军工生产的情景。他们还建立了晋察冀边区银行,组织发行边币,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
根据地建设急需大批军政干部,晋察冀军区成立不到半个月,聂荣臻就指示创办了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培养和造就了大批军政干部。这是1938年夏,在军政干部学校第二期毕业典礼上聂荣臻与校长孙毅合影。
在聂荣臻重视下,晋察冀边区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边区政府成立的第二天即发出通知,要求边区学校全面复课。边区村村有小学,还有6所中学,3所大学,还创办了大批扫盲班、识字班和夜校,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这是边区人民欢迎延安抗大二分校来晋察冀边区办学的情景。
卫生事业迅速发展。1939年6月25日,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成立。卫生工作人才培养有了保障。
文化事业十分繁荣。众多文艺团体创作演出了许多优秀作品。歌声震荡着原野山岗。报纸杂志成为重要的宣传阵地。《晋察冀日报》
八匹骡子办报,游击出报,从不间断。从1942年7月起他们还定期出版《晋察冀画报》。墙头诗、宣传画随处可见,文艺活动丰富多彩。晋察冀培养造就了田间、孙犁、田华、汪洋、周魏峙、胡朋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和近5000名各类文化人才。文化展现出根据地的生机和活力,文化让晋察冀充满精气神。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柯棣华先后来到晋察冀,并为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在晋察冀大地上献出了他们的宝贵生命!
李公朴先生从敌占区来到晋察冀进行了长达6个月的考察,在1940年出版的《华北敌后——晋察冀》一书中他深情地写道:模范的、抗日民主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晋察冀边区,象征着中华民族解放的胜利,象征着新中国光明灿烂的前景。晋察冀边区是新中国的雏形。
晋察冀的建设成就吸引了国内国际的目光。美国军官卡尔逊先后两次到晋察冀考察,他称晋察冀是新中国的试管。英国驻华使馆武官司品烈等前来访问。国际友人燕京大学教授班威廉、教师林迈可等到晋察冀帮助举办无线电训练班。
情倾英雄土地
模范晋察冀是一座坚固无比的新的长城。这座新的长城是边区人民和子弟兵创造出来的。在回忆录里聂荣臻曾这样深情地写道:“数以万计的共产党员、八路军战士和游击队员,把满腔热血洒在晋察冀土地上”。讴歌、表彰、赞扬晋察冀的英雄模范,关心、爱护、热爱晋察冀英雄的人民,聂荣臻把满腔热情倾注在晋察冀这片英雄的土地
上。(图版解说略)
在延安的日子
1943年10月,聂荣臻到达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和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在“七大”上,聂荣臻被选为中央委员,这是他在“七大”第八次全体会议上作《晋察冀党在执行人民战争路线中的经验教训》的发言。
四、决胜华北 争取战略主动
抗日战争胜利后,聂荣臻继续担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晋察冀中央局书记。根据中共中央:“向北扩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聂荣臻陆续抽调大量晋察冀的部队和大批干部,开赴东北,参加创建东北根据地的斗争。
1946年4月,聂荣臻与失散十五年的唯一的女儿聂力在张家口重逢。1931年,聂荣臻离开上海到中央苏区时,聂力仅一岁多点,十五年来,聂荣臻无时无刻不思念女儿,而年仅5岁多的聂力在1935年张瑞华奉命北上与聂荣臻会合后,由党组织负责人毛齐华安排到上海嘉定县一个穷亲戚家抚养,在十分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长大。没有上过学,13岁就到日本人统治下的上海嘉丰纱厂做童工。15年后父女重逢,真是悲喜交加。父女重逢后,聂力以惊人的毅力,才从小学、中学,读到大学毕业。
为了回应国民党军的进犯,巩固发展根据地,聂荣臻率部与国民党军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45年10月,聂荣臻与贺龙指挥了绥
远战役,歼敌1.2万多人,将西线进犯的国民党军打回到归绥和包头。
1947年4至5月,聂荣臻指挥所部取得了被战史专家称为晋察冀军区“三战三捷”的正太、青沧、保北战役的胜利。特别是正太战役,置增援之敌于不顾,集中优势兵力,歼敌3.5万余人,攻克了正太铁路沿线7座城镇,井陉等重要矿区。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解放区连成一片。
1947年10月,聂荣臻指挥所部取得清风店歼灭战的胜利,歼敌1.7万余人,活捉敌军长。随后,他抓住战机,组织所部乘胜发起石家庄战役,全歼守敌2.4万人,创我军攻克坚固设防大城市范例。
1948年4月,毛泽东到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住了46天,聂荣臻每天都和毛泽东接触,追忆革命往事,畅谈当前形势,畅想革命胜利,有一次竟是彻夜长谈。
1948年5月,中央决定晋察冀军区与晋冀鲁豫军区合并成立华北军区,同时成立中共中央华北局。聂荣臻任华北军区司令员,华北局第三书记。同年秋,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聂荣臻率部钳制傅作义的数十万军队。先后组织了察南、绥东、察绥等战役,歼敌5万多人,将傅作义的部队牢牢钳制在山海关内,有力地配合了东北野战军的作战行动。
参与指挥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发起后,按照毛泽东的指示,12月上旬,聂荣臻指挥所部包围了新保安和张家口。12月22日华北第十九兵团解放了新保安,歼敌1.9万人。12月24日,华北第20兵团在东北野战军第四纵
队配合下,解放了张家口,歼敌5.4万人,堵住了国民党军的西逃之路。
1949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决定,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组成平津战役总前委,统一指挥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作战,取得了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人,基本解放华北的重大胜利。在此期间,聂荣臻提出“打下天津之后,争取和平解放北平”的建议得到毛泽东及中央同意,聂荣臻多次参与领导了同傅作义的和平谈判,推动了北平的和平解放。
为定都北京尽力
1949年2月,聂荣臻兼任平津卫戍司令员,9月,兼任北平市市长,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在他的组织指挥下,迅速整顿了平津地区的社会治安秩序,完成了和平改编国民党军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所属25万人的任务,为新中国定都北京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1949年10月1日,作为开国大典阅兵总指挥,聂荣臻陪同朱德总司令检阅了人民解放军受阅部队。
主持总参谋部工作
1949年6月,聂荣臻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主持总参谋部的日常工作;1949年11月,任代理总参谋长,协助中央军委领导人部署人民解放军继续解放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和华东沿海岛屿,肃清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参与组织人民志愿军出国的部署、训练、运输、供给、补兵、轮换等工作,主持人民解放军大规模精简整编;参与组建各军兵种领导机构和一批军事院校;组织制
订各种军事条令条例等。他主张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学习外国经验,重视我军优良传统的继承、研究和发展,强调要大力提高指战员的文化水平,以加速人民解放军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这是他一生中最繁忙的时期。1952年秋的一天中午,聂荣臻累倒在办公室,经检查,53岁的聂荣臻患有多种疾病,主要有脑系统神经失调、高血压和心脏病。可他仅卧床一个月,又投入到紧张繁忙的工作中去了。(其实在卧床期间,他也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
1954年,聂荣臻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主管军工生产和军队武器装备工作。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第三部分:科技主帅
1955年7月,聂荣臻、陈云、薄一波被中央指定为原子能三人领导小组成员。1956年4月,聂荣臻任国防部航空工业委员会主任,11月任国务院副总理,主管科学技术工作。1958年任中央科学小组组长,后又兼任国防科委主任和国家科委主任。1959年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主管尖端武器的研制工作。年近6旬的聂荣臻元帅挂帅出征带领我们科技大军踏上了科技强国、科技强军的伟大征程。
一、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奠基 主持制定规划
参与两弹决策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科技事业几乎是一穷二白。面对西方的核讹诈、核威胁,党中央、毛主席作出了研制导弹、原子弹的决策。钱学
森、任新民等科学家也及时地给国家提出研制导弹的建议。
聂荣臻深情地表示:“热爱科学技术,希望以此来改变我国的贫穷落后面貌,是我青年时期的夙愿。经过革命战争,人民掌握了全国政权,正是实现这种夙愿的好时机。我决心把自己的后半生贡献给我国的科学事业。”1956年11月,聂荣臻出任国务院副总理,主管全国科学技术工作。
1956年,在周恩来的领导和聂荣臻等的参与组织下,汇集600多个科学家智慧的长达500万字的新中国第一张科技蓝图,《1956年——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简称十二年科学规划)绘制完成。它包含了57项科研任务、12项重点科研任务、616个研究课题。导弹、原子弹的研制列入国防科技规划的重要内容。
组建机构
组织队伍
科研需要机构,科研更需要人才。在聂荣臻直接领导和重视关怀下,导弹、原子弹研究机构相继建立,导弹试验基地、核试验基地在大漠戈壁开工建设。导弹、原子弹所需的各类工程技术人员从全国各地选调集结到五院及原子能研究所等刚成立的国防科研单位。为解决科学技术干部培养问题,在聂荣臻重视建议下,中国科技大学应运而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相继开设培养国防科技人才的专业。
就像当年率领3000人马开辟晋察冀根据地那样,在聂荣臻领导下,科研机构不断增加和完善,科技队伍日益壮大,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其中国防科学技术发展尤为引人注目。这是1956年
到1962年,我国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增长示意图。(讲图略)
坚持自力更生
积极争取外援
五院成立之时,聂荣臻宣布了“以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成果为辅”的建院方针。这个方针经中央主要领导批准后,成为我国国防科技乃至整个科技事业的基本方针,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当时国防科研机构的条件和试验基地建设都十分艰苦。这组照片生动地反映了国防科技战线将士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情景。
为了争取外援,1957年9月聂荣臻率团访问苏联。经过35天谈判,聂荣臻代表中国政府,别尔乌辛代表苏联政府在莫斯科签定了《国防新科技协定》。按照这一协定,我国的导弹,核武器研制起步工作得到了苏联一定的援助。
二、坚持两弹攻关 两弹决不能下马
1960年7月,苏联领导集团单方撕毁协定,撤走专家,带走图纸。此时,我国又面临十分严重的三年经济困难。有的人开始泄气了,两弹研制是继续“上马”还是“下马”出现了争论。聂荣臻旗帜鲜明,力主两弹坚持攻关,他发出“搞不出两弹,我死不瞑目”的铮铮誓言,竭力说服持“下马”意见的人。1961年8月20日,聂荣臻签发了《导弹、原子弹应坚持攻关的报告》,直接上报毛主席,报告中说:导弹、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已具有一定规模,聚集了大批技术力量。今后,只要集中力量,缩短战线,突出重点,争取三五年或更长一些时间研制
出中程、远程的地地导弹,爆炸初级的原子弹和能装在导弹上的比较高级的原子弹是可能的。这是一张军令状,更是聂荣臻给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庄严承诺。这份报告增强和坚定了中央领导的信心。在聂荣臻的报告上,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林彪、邓小平、贺龙、罗瑞卿等均圈阅同意。两弹研制在聂荣臻的主持下开始了完全独立自主的艰难攻关历程。
制定科学工作宪法,当好后勤部长
领导就是服务,对领导科技工作的聂荣臻来讲这是真实的写照。他带头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一心一意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支持他们。在广大科技人员和知识分子心中聂荣臻是“勤务员”、是“知心朋友”。
政治上关心。经过认真调研,聂荣臻领导制定了《科学工作十四条》,解决了知识分子红与专的问题,提出保证每周五天时间搞科研,提倡在科学工作中自由辩论等意见。对纠正“左”的错误,鼓励科技人员走又红又专,整顿科技工作的规章,改善党对科技的领导等都产生了积极作用,《科学工作十四条》经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后以中央文件下发,在自然科学界乃至知识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但《科学工作十四条》没能彻底解决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1962年聂荣臻主持在广州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会议充分发扬民主,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问题成为焦点。聂荣臻请周恩来、陈毅到会讲话,给知识分子“脱帽加冕”,即脱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之帽加上劳动人民知识分子之冕,科学家们十分感动。
工作上信任。聂荣臻信任科技人员的事例不甚枚举。至今“技术
上钱学森说了算”、“人选的事请钱三强点将”、“梁守槃可以用”等感人肺腑的话还广为传诵。
生活上关怀。从取暖到住房,从吃饭睡觉到生病住院,聂荣臻给科学家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感人至深。60年代初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病榻上的聂荣臻为科学家们“募捐”,从各大军区、海军调拨来黄豆、猪肉等副食品解决大家食品短缺和营养问题。
统领五个方面军
组织全国大协作
原子弹、导弹研制试验是一个重大的系统工程,作为领导科技的聂荣臻,在“两弹一星”攻关过程中组织指挥中国科学院、国防科研机构、工业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科研机构五个方面科技大军,形成全国大协作,攻克了各种科技难关。“大力协同、勇于登攀”后来成为“两弹一星”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
统领科技大军,聂荣臻沿袭他过去打仗的严谨作风,倡导严谨务实搞科研,这是他拟请中共中央批准下发的两个文件。(见文献说明)
聂荣臻高瞻远瞩在国防科学技术研制试验中,提出三步棋走的战略思想:研制工作同时要有三个层次的型号,即正在试验、试制的型号,正在设计的新型号,要探索研究的更新型号。后来的近程、中程、远程导弹发展思路;目前的,一人、多人、出舱的载人航天技术等都是这一战略思想的体现。
三、历史丰碑 为了炸响原子弹
在毛泽东、周恩来及中央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聂荣臻等率领科技
大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用“两弹一星”的辉煌铸就了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丰碑。
1961年,聂荣臻曾给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立过军令状,三五年炸响原子弹。1962年在主持讨论核武器发展规划时,他再次指出:我们要力争在国庆十五周年前后炸响我们的第一颗原子弹。1964年10月6日,国庆15周年刚过,聂荣臻批准成立核试验委员会。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成功炸响。
罗布泊里听惊雷
罗布泊是楼兰古国的遗址。方圆数百公里都是荒无人烟的沙漠戈壁。作为我国核试验基地,这片死亡之地书写着太多的光荣和梦想。聂荣臻三进罗布泊,亲自组织指挥炸响了让举世瞩目的惊天雷。
1966年10月,我国决定进行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这是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又风险性危险性极大的试验。面对危险和重担,67岁的聂荣臻向毛主席主动请战,飞赴大漠主持试验。
苏联在进行常规导弹试验时曾有过一次失败,现场指挥的元帅和所有人员全部遇难。我国这次却是核导弹,其危险性更大,试验那天,西北航线关闭,兰新铁路停运,数10万人紧急疏散。主持试验的聂荣臻和参试人员在一起,哪里危险他就在哪里。核弹头与火箭对接是最危险的,人们劝他离开,可他却那把椅子坐下,还说,你们不对接通电完,我不离开,极大地鼓舞了在场人员。
10月27日上午9时,核导弹发射升空,经过9分14秒的飞行,精确命中目标,在预定高度成功爆炸。聂荣臻率领科技大军以闪电般 的速度创造了惊世奇迹。为了检查这次核武器的效应情况,聂荣臻第一次踏上了罗布泊的土地。
12月27日,聂荣臻二进罗布泊主持氢弹原理试验。准备着炸响又一个惊天响雷——全当量的氢弹做准备。
1967年6月14日,聂荣臻三进罗布泊,来到马兰核试验基地,带病主持当量达330万吨的氢弹空中爆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毛泽东提出的“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的目标。
亲临戈壁铸长箭
酒泉西北导弹试验基地是戈壁大漠上又一块承载中国人光荣与梦想的地方。聂荣臻先后四次亲临酒泉,主持导弹发射试验,铸就倚天长箭,大长了国威军威。
1960年11月,聂荣臻第一次来到酒泉,主持我国第一枚地地导弹发射试验。这是一枚用国产材料仿制的导弹,又是在苏联撤走专家后不久发射的争气弹,成败关系士气民心。当导弹飞行554公里成功命中目标后,聂荣臻在给大家讲话中动情地说:“在祖国的地平线上,飞起了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这是我国军事装备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1966年11月25日,在组织核导弹成功发射后仅两个月,聂荣臻再次来到酒泉,主持我国第一枚中程地地导弹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从近程到中程,从中程到中远程,再到远程,中国的导弹事业一步一个脚印,践行着三步棋走的战略思想,在戈壁大漠倚天铸箭,放飞着一个又一个华夏子孙的骄傲和自豪。
为核潜艇研制奠基
研制核潜艇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尖端工程之一。毛主席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聂荣臻在全力领导组织“两弹”研制的同时,就开始为核潜艇研制操心。1958年6月27日,聂荣臻给中央关于研制核潜艇的报告,两天后即获得批准。同年9月,我国的核潜艇 研制启动。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苏联撤走专家。中央军委决定集中力量先搞“两弹”,让核潜艇研制暂停的时候,聂荣臻指示保留五十多人的核动力研究室,继续进行核潜艇关键技术的探索研究。
1965年,核潜艇研制重新全面展开。核潜艇技术上十分复杂,其研制体系涉及27个省市,上千个科研、生产单位。就在聂荣臻领导大家大力协同全力攻关的关键时刻,“文革”**开始了。为了推动研制工作顺利进行,他顶着压力,批准发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央军委第一个特别公函。要求有关单位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阻挠核潜艇的研制工作。
经过聂荣臻与多方努力,在**的岁月里,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我国的核潜艇按中央预定的日期研制成功了。
1971年8月,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试航。
1974年8月,88岁的朱德元帅在碧波荡漾的大海检阅了中国自己研制的核潜艇。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行研制成核潜艇的国家。领导研制人造地球卫星
我国人造卫星事业凝聚着聂荣臻的心血。他在我国人造卫星研制几个重要阶段都发挥了积极作用。(见展板)
(首先要简要说明中国研制卫星的由来)1966年11月,到核试验基地视察的聂荣臻又专程到酒泉,部署卫星地面观测台站,筹建工作由基地管。回北京后,他指示总参发文,将各地的观测台站,工程建设交由各大军区实施。同时,他要求国防科研院所,中国科学院,承担国防科研任务的研究机构,由国防科委实行军事接管,并得到毛泽东的批准。正是这个决定,使卫星研制在“文革”的风暴中坚持并向前推进。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东方红》乐曲响彻神州。刚从“疏散”地邯郸回来的聂荣臻欣慰地望着天空中划过的东方红一号,喃喃地说:“这颗卫星,本来是可以早一点上天的。”
四、坎坷岁月
文革期间,聂荣臻受到严重的冲击和迫害。1967年2月,聂荣臻与李富春、陈毅、叶剑英、徐向前、谭震林、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因为反对林彪、江青一伙在文革**中的肆意迫害老干部、鼓励打砸抢、趁乱夺权等种种阴谋活动,与他们发生激烈争执。八届二中全会后,被定性为所谓的“二月逆流”反党成员。聂荣臻因此成为国防工业、国防科研系统的主要批判对象。随后,他被剥夺了工作的权利,被迫下放到工厂,“疏散”到邯郸,接受所谓再教育。
聂荣臻自身受到种种冲击迫害,但他仍以自己的影响尽力保护科
研战线的科技专家和许多领导同志,关心科研事业的发展。就在“疏散”邯郸期间,他还写信建议中央推广何横城大队间种套种的科学种田技术。他以顽强的毅力,面对暴风骤雨,坚信春天一定会到来。
第四部分 :新的长征
一、拨乱反正
粉碎“四人帮”,我国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此时,聂荣臻已年近80,但他仍以病弱之躯致力拨乱反正,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了人生旅途新的长征。
粉碎“四人帮”,聂荣臻等老革命家发挥了积极作用。(这是对那段历史的有关记载。这是拨乱反正后聂荣臻与徐向前、叶剑英、邓小平几个老战友合影。)
拨乱反正,百废待兴,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急需恢复和发扬。1977年9月5日,聂荣臻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强烈呼吁,大力提倡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二、重新参与领导工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航程,身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作为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聂荣臻倍感振奋。
重新参与领导工作的聂荣臻,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这是他1979年8月在全国民兵工作会议上作重要讲话。这是1979年10月他重新挂帅担任中央科学研究协调委员会书记时与邓小平亲切交谈。这是1980年7月他同刘华清亲切
交谈,继续他一贯的主张,提出坚持自力更生,发展我军武器装备。这是1985年3月他提出的被军委常务会议同意并组织实施的军队改革方案的建议。
三、支持改革开放
聂荣臻坚决支持改革开放政策。他的许多发言和建议可谓“真知灼见”,这是1978年11月26日他在中共中央工作会上的发言摘要。这是他在1979年6月11日政治局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的发言。
1987年88岁的聂荣臻辞去党内外一切职务,以支持改变领导职务终身制的重大决策。但他同时又从改革开放的大局出发,高瞻远瞩地提出“小平同志不能下”的建议,他的这个建议对中央的决定起了很大作用,因此十三大上邓小平仍保留了军委主席的职务。正是有了这一决定,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才得以继续向前。
四、关心科技工作和知识分子
作为科学工作的勤务员,知识分子的知心朋友,晚年的聂荣臻对科技工作和知识分子的感情更强烈。他尊重、支持、关心、爱护知识分子。他倡导、建议和呼吁全社会要树立重视科技、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的良好风尚,在这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解说图版内容略)
五、博大情怀
大爱写忠魂。聂荣臻有着大海一样博大的情怀,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他身为独子,却没能给父母养老送终;他身为人父,却让女儿一人流落他乡15年不顾。他一心牵挂着老区阜平,他说:“阜平不富,我死不瞑目”。他与日本孤女美穗
子父女般情谊成为国际人道主义的佳话,将永世传扬。
六、绵绵晚情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聂荣臻的绵绵晚情依然是对祖国对人民深深的爱。(解说图版内容略)
第五部分:风范长存
1992年5月14日22时43分,聂荣臻元帅永远离开了我们,然而到今天,他好像还在我们身边,他的音容笑貌依然还在我们记忆中。他的思想、他的精神还在激励着我们。我们在追思他、纪念他、学习他。从邓小平、江泽民的讲话中,仰望聂荣臻的丰功伟绩。从聂荣臻题词成为两弹一星精神主要内容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聂荣臻就是两弹一星精神最主要最伟大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从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东风烈士陵园向聂荣臻墓地敬献花圈;从建军80周年广东佛山敬塑的聂帅塑像;从运载火箭研究院成立50周年安放的聂荣臻铜像;从远来近到参观聂帅陈列馆的人流,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对聂荣臻元帅深深的爱戴之情。我们深深地领会了江泽民的题词:聂荣臻同志永远和我们在一起。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重温共和国最后一位元帅聂荣臻的临别遗言吧!(读遗言略)
质朴的话语折射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精神和崇高风范,教育和激励着我们为党、为国、为人民脚踏实地努力工作!
第二篇:参观元帅陈列馆心得体会
12月18日,在学院党委的组织下,我们院第十一期党校优秀学员和老师99人前往江津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参观学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追寻革命伟人的足迹。院党委王和平书记、文长炳副书记、工商管理学院吴庭柏院长、党办赵本齐主任、学生处曹烈君处长、团委刘德清书记等也一同前往。
昨天上午08点30分,参观团一行准时出发,霜冻阻挡不了我们高涨的热情,一路上同学们欢歌笑语,来自三大二级学院的学生互相交流,激昂的笑语充满了整个车厢。在徐伟同学的主持下,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聂荣臻元帅生平的知识问答,王书记进行点评,这从很大程度上增长了同学们的知识面。
中午10点30分,参观大巴抵达聂元帅陈列馆。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座落在江津市区西郊,背倚艾坪山,面向长江,北连琅山开发区,南达江津长江公路大桥。参观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阔平坦的广场,高大雄伟的聂帅铜像,巍巍鼎山之麓的奠基,加上外周成荫的绿树,碧绿的草地以及平静湖水,把陈列馆映衬得庄严肃穆。从踏上那满载革命史、建设史、科技史的阶梯开始,我们寻觅着伟人的足迹,缅怀着革命前辈。摆在广场的大炮,飞机,以及陈列馆内从敌人手中缴获的武器,再一次震撼了每一位当场学生的心,使革命前辈的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民族精神和高尚的民族气节在每一位学子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同学们在聂元帅铜像前重温了入团誓词.党委文长炳副书记、党办赵本齐主任、团委刘德清书记带领同学们向聂元帅敬献了同学亲手制作的小白花。并集体默哀1分钟,表现了同学们对聂元帅的缅怀之情和无限敬意。
在陈列馆,同学们参观了聂元帅光辉的一生,通过解说员的详细介绍,大家对聂帅的生平事迹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聂荣臻元帅是我国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他曾参加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北伐战争、长征,是红军的创建者之一。他胸怀大志,远涉重洋,寻求救国真理,从“实业救国”转向信仰共产主义,由“实业救国论者”转变为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革命论者。建国后,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国防事业、航天事业、军队建设、尖端武器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为研制“两弹一星”立下了汗马功劳和不朽功勋。
参观之后,全体参观学子被聂帅的高尚情操和民族精神所感动,铜像广场前,同学们进行了参观陈列馆后的交谈。大家有感而发,积极交流,畅谈心得体会。我们要学习聂帅的时时学习,终生学习的精神,树立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志向。聂帅为报效祖国,先后奔赴法国,苏联留学,在留学期间,以“吾将上下而求索”自勉,克服重重困难,广泛阅读各类书籍,为科技兴国思想奠定基础。在早年,他曾以“我辈要以报国为根本,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建功立业”和同学相约,把“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聂帅不仅胸怀大志,更能够用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理想鞭策自己,在每次有他参加的战役中,他都身先士卒,战斗在第一线。新中国成立后,戎马半生的聂帅为实现青年时期科技救国的梦想,欣然接受了领导国家科技工作的重任,从此,中国科技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两弹一星”使中国在世界核领域和航天航空事业中有了立足之地,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惊叹不已,新中国科技事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聂帅的丰功伟绩举世瞩目,他在革命建设中独辟蹊径,以不变应万变,化腐朽为神奇的创新精神,是我们党和国家难得的宝贵经验和财富。这次参观活动,给全体同学好好的上了一课,聂帅为祖国、为人民呕心沥血,奋斗终身的事迹深深地教育了大家,参观同学们纷纷表示,以聂帅为典范,加强学习,不辱使命,不断充实自己,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争做时代先锋,争做党的接班人。
第三篇:陈列馆解说词范文
陈列馆讲解词
入口及挺进师塑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欢迎来到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陈列馆参观。我是讲解员xxx,非常荣幸能给大家讲解。
本馆主要讲述了1935年2月挺进师在刘英同志、粟裕同志的率领下,进入浙江坚持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1938年3月由粟裕同志率领挺进师在平阳山门(我们所在地)集合,开赴皖南,北上抗日的历程。挺进师在浙江的三年游击战争,在一定程度上策应和支援了党中央和主力红军的战略行动,配合和掩护了邻近游击区的斗争,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浙江党组织和革命力量重新获得发展机会,也使浙南成为中国革命在南方的一个战略支点。
本陈列馆是以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军史为主线,依托出浙南革命根据地的历史,以图片展览、实物陈列、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充分展示红军挺进师不同历史时期的历程。
大厅: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鲜红的军旗,两旁是两幅浮雕,群山连绵,松涛林海,军旗飘扬,寓意着浙南革命根据地的群众力量蓬勃发展拥护着我军我党的深刻内涵。正前方是一组群雕,再现挺进师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情景。正下方是一份电报,要求闽浙赣省委组织挺进师进入浙江境内,开展游击战争,创建苏维埃根据地,以积极的作战行动,打击、吸引和牵制敌人,从战略上配合红军主力的行动。1935年2月,挺进师根据这份电报挥师进入浙江。浙南人民的浓浓红色情,从此拉开序幕。
这里是序言。序言的内容刚才已经对其进行了概括,现在我们来看这幅油画,这幅油画再现了挺进师组建时的热闹场面,油画前是导览电子书,大家可以通过电子书了解展馆内容。下面我们共同走进挺进师溯源部分。挺进师塑源:主要讲述挺进师的由来和挺进师组建的过程。挺进师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1935年1月,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江西怀玉山遭国民党优势兵力包围,主力部队遭受严重失败。刘英和粟裕根据方志敏的指示,率先头部队奋勇突围,历尽艰辛,回到闽浙赣苏区。根据中央军区指示,2月下旬,在中共闽浙赣省委帮助下,以先遣队先头部队红十军团直属队迫击炮连、机枪连,军团政治部、供给部、保卫局等机关人员和轻伤病员,突围部队红十军团二十一师前卫营侦察五连为基础,加上闽浙赣独立师一团,组建了红军挺进师。全师538人,长短枪445支,重机枪4挺,轻机枪8挺。
北上抗日先遣队是挺进师的前身,由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团组成,组建地江西瑞金。方志敏同志是北上抗日先遣队军政委员会主席,寻淮州,任红七军团军团长;刘畴西,任红十军团军团长;乐少华,任红七军团、红十军团政委。1933年9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党中央决定:北上抗日先遣队向东深入敌后,调动敌人,使主力红军摆脱困境。北上抗日先遣队行至江西怀玉山时被七倍多的敌人包围,这是怀玉山战役示意要图,先遣队在怀玉山被十几万兵力的敌军重重包围,血战数昼夜,弹尽粮绝。方志敏、刘畴西等领导人被俘后牺牲,怀玉山战役最终遭到失败,将士们用他们的鲜血、生命,牵制十几万国民党军,从战略上配合了中央红军的长征。先头部队在先遣队的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等率领下,突围进入闽浙赣基本地区,在闽浙赣槎源坞以先头部队为基础,组建成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槎源坞旧址图片),全师538人,粟裕任红军挺进师师长,刘英任红军挺进理由政委;王永瑞任红军挺进师参谋长,黄富武任红军挺进师政治部主任。挺进师在1935年2月由闽浙赣本地区等南下经过闽北根据地在盆坑整训半个月(车盆坑整训旧址)挺进师行至江西上饶石溪,遇袭时丢失挺进师中唯一一部电台,暂时与党中央失去联系,毛泽东一直认为刘英、粟裕的这支挺进师已经牺牲,但没想到他们顽强坚持下来,并开创浙西南、浙南革命根据地。实物展示:刘英用过的公文包、怀表,粟裕用的手枪套。结束语:大家了解挺进师由来和组建情况后,请各位领导继续参观!
挺进浙西南
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讲解员xxx,接下来将由我为大家讲解“挺进浙西南”。挺进浙西南主要展示了在1935年3月,挺进师翻越仙霞岭,从闽北进入浙西南,在短短的4个月中,会合浙西南革命力量,在松阳、遂昌、江山、浦城、龙泉五县之间,创建了以仙霞岭为中心的方圆100余公里的浙西南游击根据地。
那么,现在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年挺进师所翻越的仙霞岭,及从闽北进入浙西南后,所进行的一场战役——斋郎战役的遗址。粟裕大将就曾说过:“斋郎战役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生死存亡最关键性的一仗”。在1935年4月21日,挺进师进驻斋郎村,利用斋郎村特殊的地理形式,与敌人进行一场以少胜多的精彩战役。而大家面前所看到的展品就是当年挺进师所使用过的武器、军号、子弹袋及公文包。
那么接下来我们可以看到云和会议的旧址,会议当时以斋郎战役为基础,会合浙西南革命力量,决定开辟浙西南游击根据地并开展军事部署,而这三位就是松阳地方群众组织“青帮”的领导人:陈凤生、陈丹山、卢子敬。当年挺进师进入松阳,受到当地群众组织“青帮”的热烈欢迎,“青帮”也随即呼出“青红一句话,永远不分家”的口号,挺进师也因此在浙西南有了群众的依托,迅速站稳了脚跟并开展了工作。
请大家随我继续参观,浙西南游击根据地的创立,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极大震惊,在1935年9月19日,国民党以1个军、2个师等八万军力向浙西南游击根据地发起了大规模的“清剿”,粟裕、刘英等迅速在龙泉上田召开会议,决定留下第二纵队等部分力量就地坚持,其余部队迅速跳出包围圈,吸引和调动国民党军,同时开辟了新的游击根据地,也就是浙南游击根据地,由于敌我力量过于悬殊,挺进师遭到了重大损失,第一次反“清剿”斗争失败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几张图片就是挺进师各纵队在受到“清剿”时所进行的部分战斗遗址。请各位领导继续参观。
开辟浙南
各位领导好,我是讲解员xxx,接下来我为大家讲述开辟浙南部分;开辟浙南主要讲述了挺进师跳出浙西南包围圈后,会合闽东、浙南两股革命力量,开辟浙南革命根据地。
挺进师从浙西南根据地跳出后,来到福建寿宁县与叶飞率领的闽东独立师胜利会师后,在浙江省泰顺县白柯弯村成立了闽浙边临时省委,刘英任临时省委书记,粟裕任组织部长,叶飞任宣传部长,省委在闽浙边区立足后,会合浙南革命力量开创浙南游击根据地。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浙南这股革命力量。中共浙南委员会和浙南红军游击队,在1932年2至3月成立,叶廷鹏、陈铁君、黄先河等是这支部队的领导人,叶廷鹏,平阳万全人,也是浙南早期农民运动领袖和革命领导人,时任浙南委员会书记。这里陈列了叶廷鹏烈士的一些遗物,两边还有浙南红军游击队曾经使用过的一些生活用品。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浙南革命根据地的沙盘模型。
红军挺进师从闽浙赣根据地组建出发南下挺进浙江,开辟了第一块根据地浙西南游击根据地,该据地被围剿后,粟裕率领部队继续南下,经过寿宁、泰顺进入平阳,在平阳与瑞安交界处葛藤湖会合浙南红军游击队,这就是葛藤湖会师,1936年9月,粟裕率领部队在平的葛湖与浙南红军游击队会师,开辟了浙南革命根据地。这面就是葛藤湖会师的场景,这是葛藤湖示意图,挺进师在葛藤湖与浙南红军游击队胜利会师后,一起开赴包垟,公开驻扎了三天三夜,从此平阳人民的革命武装斗争与挺进师在浙南的三年游击战争紧密结合在一起。浙南红军游击队开辟的平瑞游击区也由此发展成为浙南游击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挺进师在进入浙之前丢失了唯一一部电台,与党中央失去了联系。是林心平同志将刘英所写的一封情报交秘密转交给上海中央特科,挺进师才开始恢复与中央失去的联系,林心平后任上海八路军办事处机要秘书,1942年,因叛徒出卖而被日军逮捕、壮烈牺牲,时年23岁。浙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再次震惊国民党,国民党当局发动了10万兵力对浙南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我军迅速作出决定,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散开展游击战争。在坚持游击战争中,刘英率领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和挺进师特务班数十人转战至平阳北港,在腾蛟吴小垟、龙尾一带山区与中共浙南委员会、平阳县委机关回合。并在龙尾、吴小垟、风林等地指挥浙南游击根据地的反“清剿”斗争。平阳因此第一次成为了闽浙边的革命中心,很好地保存了革命力量,为北上抗日奠定基础。这边是360度幻影成像影成像挺进师军号,军号的原物收藏在省军事博物馆。上面存有各种军号的声音。开辟浙南讲解到此结束,请各位领导继续参观。
北上抗日
各位领导,我是讲解员xxx,欢迎进入第四篇章——北上抗日。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大背景下,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与国民党闽浙赣皖四省边区主任公署谈判的成功,标志着浙南三年游击战争的顺利结束和抗日民族统统一战线的形成。1937年9至10月,挺进师各部在平阳山门、凤林等地集中,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一
1937年3月25日,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发出快邮代电,呼吁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5月中旬,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谈代表与国民党闽浙赣皖四省边区主任公署和谈代表在平阳山门、鳌江举行第一次和平谈判。由于双方分歧较大,谈判破裂。1937年8月24日,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与国民党双方和谈代表在温州城区进行第二次谈判,达成了和平协议。
二、和谈成功之后,挺进师于1937年11月在平阳凤林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
1938年1月15日,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于创办了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粟裕兼任校长,黄先河任副校长。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是南方八省十四个根据地唯一的抗大式干部学校。现浙江省政协副主席邱清华同志就是这所学校的学员。
三、1938年3月5日,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在平阳山门大屯村召开扩大会议,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曾山专程前来,会议决定:
一、浙江红军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队,立即开赴皖南抗日前线;
二、留下的部分干部,在浙江坚持工作;
三、撤销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中共浙江临时省委。
这就是我们山门的凤岭山坡。1938年3月中旬,改编后的新四军第七团队五百将士,整装列队,接受了曾山、刘英、粟裕3位首长的检阅,北上抗日。
四、根据大屯会议精神,临时省委书记刘英带领临时省委机关秘密迁入温州城区,领导全省人民进行抗日斗争。9月,中共中央批准浙江临时省委转为正式省委。
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冠尖、马头岗召开。这是冠尖、马头岗会址。第一次代表大会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共浙江省委:刘英任省委书记,汪光焕、薛尚实、龙跃为常委。大会还选举刘英等12人为浙江省出席中共七大的正式代表,3名候补代表。
多媒体:这是粟裕带领改编后的挺进师由山门街出发,老区人民群众一直送到十里外梅岭亭的幻影成像(或故事)。
这些就是当时作战的武器,当然,全是仿制品。
五、挺进师到达皖南岩寺,奉新四军军部命令,改番号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就是我们俗称的老三营。这支部队随第二支队机关从皖南出发东进,进至苏皖边的江宁、当涂、溧水、高淳地区。在著名的谢家渡战役中,打住了军威,震慑了日伪,被新四军陈毅军长授予“老虎团”称号。
这就是陈毅军长当时授予的“老虎团”团旗。请各位领导继续参观。薪火相传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你们好,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展馆的最后一个展区——薪火相传。国共合作谈判成功以后,粟裕率领挺进师各部北上抗日,刘英同志带领部分干部留在浙江,中共浙江省一大召开之后,国民党顽固派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1942年2月,刘英同志被捕牺牲了,浙南地区就在龙跃同志和郑海啸同志的领导下,坚持了长达14年的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迎来了温州地区的全面解放,这幅图是浙南各县城解放一览表,我们平阳是在1949年5月12日解放的„„
解放战争期间,挺进师的2支建制延续部队先后参加了苏中、鲁南等著名战役,可以说是战功赫赫。1949年,挺进师2支建制延续部队又经过改编。50年代,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平年代,这两支部队也是出色完成了党和人民交代的种种任务,成为了新时代的英雄部队。目前这两支部队一支被编入北京卫戍区,另一支被编入哈尔滨65426部队,这几张图片就是我们这支劲旅雄师在几大著名战役中的英勇表现。
这边是展馆中最庄严肃穆的一部分——挺进师北上抗日平阳籍烈士英名墙。挺进师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广大将士在战场上不畏牺牲,浴血奋战。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有65位平阳籍指战员中在抗日战场中英勇牺牲。可以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这些先烈的鲜血换来的。我们不仅要将他们的名字载入史册,更将在心里深深地缅怀他们。
接下来我们要进入展馆中最耀眼最闪光的板块——将星璀璨。挺进师及其建制延续部队在70多年的征战历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德才兼备、智勇双全的名将,从我们挺进军走出了13位将军,其中1位大将,12位少将,前五位将军都是从我们挺进师这支部队走出来的,第一位就是我们中国十大将军之首的粟裕大将,他是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他的军事才略堪称与林彪并名。第二位,陈铁君将军就是我们平阳人,解放后担任过福建军区副参谋长。张文碧将军原来曾担任过浙江军令司令员,刘亨云将军曾担任过浙江军区副司令员,王永瑞将军担任南京军区参谋长。
红军挺进师的战斗历程,是一曲英雄的壮歌,挺进师将士的斗争精神,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挺进师在平阳的活动历史,是我们平阳人民永远的骄傲,也将永远激励着平阳人民不断进取,继往开来。正如粟裕大将军在1980年5月挥笔写下的那首诗《江海风云》里描绘的那样:“武装斗争廿余年,转战频繁几万千,英雄业绩烈士血,可歌可泣壮诗篇,吾辈不能忘过去,创业艰辛忆先贤。江海风云汇青史,激励人民永向前。”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今天的讲解到此就全部结束了,非常感谢各位来宾和领导的光临指导,请为我们陈列馆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第四篇:陈列馆展览策划与博物馆建设
陈列馆展览策划与博物馆建设
陈列馆展览策划,陈列展览是博物馆最基本的职能之一,是博物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直接载体和最佳切入点。陈列展览策划作为创造性运作陈列展览的有效手段,与陈列展览水平及博物馆建设密切相关。陈列展览策划能力是博物馆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加强陈列展览策划是适应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需要,深化陈列展览策划有助于提升博物馆的文化影响力。探析陈列展览策划与博物馆建设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化对陈列展览策划的理性认识与实践探索,有益于增强对陈列展览策划与博物馆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当今,坚持博物馆的社会职能,不断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已成为博物馆建设的核心内容。陈列展览是博物馆最基本的职能之一,是博物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直接载体和最佳切入点,陈列展览水平直接影响到博物馆文化传播和社会教育职能的体现,进而影响到博物馆的竞争实力和社会形象。而从理论层面和实践结果来看,陈列展览策划虽不是什么灵丹妙药,但的确对陈列展览水平有着直接和重要的影响。可以说,陈列展览策划与文化市场竞争相伴随,与陈列展览水平及博物馆建设息息相关。正因为如此,陈列展览策划越来越受到博物馆界的重视。对陈列展览策划与博物馆建设之关系进行梳理,有助于深化对陈列展览策划的理性认识与实践探索,有益于通过陈列展览带动博物馆各项建设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谈粗浅认识。
虽然不少博物馆在陈列展览延伸项目的策划方面取得了令社会关注的成果,但还有一些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其一,在配合陈列展览策划出版物方面,目前主要以编辑出版同名展览画册或图录为主,该类出版物的内容框架基本上是陈列展览主要内容的复制。也有的博物馆将观众留言集结成书,如2007年,配合“复兴之路” 大型主题展览,国家博物馆编辑出版了《心声———“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观众留言精粹》。但反映与陈列展览相关的课题研究成果,以及有关陈列展览的访谈、媒体评论等方面的出版物则很少。总的来讲,围绕陈列展览策划出版物的思路较单一,缺乏系列性和延续性。
其二,在配合陈列展览开展相关文化活动方面,很多博物馆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已初见成效。如配合陈列展览设置专题片演播厅,为观众特别是儿童开设互动体验空间,开设文物艺术品鉴赏沙龙,组织华夏古乐舞台展演等。但总体来看,依托博物馆这一平台,充分挖掘和利用博物馆自身优势开展文化活动方面,还显得比较薄弱。这一现象实质上所反映的是博物馆对最大化实践自身文化使命,在认知和实践上还存在着不足。创图展览认为博物馆如何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社会、以多元的方式服务社会,将博物馆建成公众共享与参与的文化中心和精神家园,应该成为今后研究和实践的重点。
第五篇:绘画展览解说词
一年级廊道绘画展览解说词
各位领导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一楼展区,这一展区的主题是“爱我中华
爱我家乡”。爱国、爱家,是千百年来亘古不衰的话题,这样的爱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富强发展的根基。
作为一名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更应该从小就把这种爱牢牢根植于内心。请看,您们眼前的这一幅幅画作可能看似稚嫩,可是它们却饱含着一个个小小的我们一颗颗拳拳的爱国、爱家之心。这饱满的色调,这灵动的画面,诠释出的是我们心中的祖国,我们心中的家乡。
这一活动的开展激起了我们对祖国、对家乡的爱的涟漪,这小小的涟漪看似波澜不惊,但我们相信,这爱的力量势不可挡,它必将逐渐演化为我们快乐学习、生活的不息动力!这也正式我们开展这一主题绘画作品展的初衷。
(由于一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们刚刚入学不久,所以我们开展的是亲子绘画,即由家长和自己的孩子共同设计并完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