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情境式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会
情境式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会
广丰县泉波镇中学 王琪
一、当前初中英语情境教学现状问题
对于情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人们很早就已经取得较为一致的认识,而重视情感与情境结合的教学是近几十年才兴起的。从实际应用和研究看,情境教学在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在英语这门学科教学中结合专业的特点进行情境教学的研究还不充分。虽然英语学科与语文、数学、音乐、美术有着共同的特点即教材中的许多内容能通过语言文字情境、直观形象情境等直接反映人类实践活动以及人类在活动中的思想感情,但是英语学科与它们不同的是:缺乏像语文学科特定的真实的语言环境,情境教学开展相对来说就更困难些。
对于初中英语的情境教学的研究,存在着把情与境分离的问题:一是把情境当成一般的自然环境或教学环境(情景),重点论述在知识传授中教学情境的传授方法。没有涉及探讨英语情境创设时要注意的策略;二是研究者从理论探讨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效应,侧重论述了情感的作用和情感教育的方法但没有探讨情感教育必须涉及到的课堂情绪调控问题。把情境教学最重要的原则和特征“情境交融”忽略,因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情境教学。
二、初中英语情境式课堂教学策略
在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情境教学法越来越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关注,英语情境教学法是通过实物,挂图,简笔画,表演,多媒体等艺术手段再现教材,提供情境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其核心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一)情境教学的五要素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运用各种要素于教育对象,它用“爱”进行教学,用“景”感染熏陶,用“趣”构建教学模式,用“乐”组织课余生活,用“新”评价学习效果,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乐趣,激起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要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以指导观察为基础,诱发感受性;以发展思维为核心,着眼创造性;以激发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训练语言为手段,贯穿实践性。(二)课堂创设情境的六条途径
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突破口是情境的创设,这里的“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学生能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由于情境的创设立足于学生的活动需要,具有主题明确、情感伴随、自主鲜明等特点,因而它极易使学生全身心沉浸其中,通过自身的感悟、操作、体验、探究、发现,得到充分的发展。情境教育实质上是利用优化的环境,通过学生的主动活动,来促使学生人格素质全方面提高的教育。
李吉林老师通过长时间的探索,概括了创设情境的六条途径:以生活展示情境;以实物展示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
这六条途径可以供我们的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课程中加以选择、综合运用,英语课堂情境操作的要义:创设情境,将单词、句式、会话镶嵌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充分利用角色效应,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热情中,进行外语交际,培养学生对外语的兴趣和语言实践能力。
(三)在实践中可以采用不同的实施方法 结合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本人认为在我们的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中,英语情境式课堂的操作方法可以进行以下各方面的尝试:
在新课导入时可以采用利用图片、实物、多媒体、对话、学生自编的Free Talk导入新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故事情节,找到或者设计一幅或几幅图画或简笔画为教学内容提供场景,或者寻找相关的实物,有多媒体设备的学校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向学生做示范性的表演,通过把信息量大,抽象,难以理解的指示灵活加以转换,配以生动活泼的画面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让学生在看图、表演、交流的过程中,操练语言,创造性地利用语言进行交际。这样多样化的形式,内容新颖有趣,结合每一节课的内容,学生就会轻松愉快地进入到想讲,愿讲,能讲的境界中。
在课堂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体态语言、开展小组合作竞赛、现编现演等活动激励学生进一步学生,强化学习动机。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简易的表情动作和手势体态语言,对一些知识用演示和表演的教学方法,并配有一定的表情,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奋点,使学生感知知识。在课堂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合作抢答比赛、积分累计等手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一些课本内容里的对话或者语法项目,可以让学生现编现演,引导学生进入现实,如“提建议”“谈论最喜爱的电影明星”等活动,或现场介绍自己的学校,家庭,星座和性格,生活苦恼等真实情况,从而掌握具体语言知识的运用。在提问学生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自然对话、生动传情的表情方式、形象的语言和演示动作启发学生思考。师生,生生之间利用背景进行情境对话,可以帮助学生加快找到答案的过程,启发学生去创造性思考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很快进入对话情境。在这过程中,如果再加上双方的生动传情的表情方式、形象生动的语言和教师传神的、惟妙惟肖演示动作,能激发学生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交互过程中去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创造性地去思考问题。
在对学生作出评价时教师应该创设安全、宽容的课堂氛围去科学地评价学生。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外语是一个很难的学习过程,学生要学习词汇、语法、语音等,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使得部分学生出现语言焦虑现象,害怕出错,因为学生认为出错会失去教师或其他同伴的肯定。教师应创设一种安全的、宽容的氛围,来帮助学生正确对待错误,克服焦虑。
如同学们对单词alone和lonely不容易分清,我分别准备了几个片段幻灯录像,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第一印象开始就对这两个词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认识,从而避免了混淆,然后再通过“I was alone,but I didn't feel lonely.”例句加深学生对它们的理解和运用。例如:我上How was your weekend?这课时,一进课堂就宣布:“Let’s play a game,today!”同学们一起高呼:“Great!” “OK,you answer my question first : Do you like weekend?” 同学们异口同声:“Yes”“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 “I usually watch,TV.” “I usually play basketball.”„.他们很兴奋,你一句我一句的抢着说。我一边听着他们说,一边微笑着把他们说到得动词列在黑板上:play basketball、watch TV、clean my room、do my homework、go to the movie....这时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集中到课堂上来了,热情也很高,我趁机说: Last weekend I went to a movie with my son,my mother cleaned the room „.(说 went、cleaned语速很慢),不知不觉地进入新课主题---过去时态的学习。导入的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在教学中,我常常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实际情况,灵活设计,创设各种情境,贴近生活,以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布鲁纳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就在课内创设更好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去进行交际”。在英语课堂中,英语语言情景创设得好,给学生营造交际氛围,使他们从深层去理解和把握英语语言,减轻机械记忆的负担,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逻辑性,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培养他们使用英语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据我实践,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利用实际生活、直观教具、多媒体等创设创设的情景是比较适用的。如:我上(新目标)八下Unit7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 Section B时,我利用多媒体先播放一段非常刺耳、噪音大响的音乐,同学们都表现出忍受不了的表情,接着又播放日常生活中一些令人气愤事件的录像,然后让同学们说说他们自己遇到过的令人气愤的事情,引出I can't stand it.并用图片让学生将所遇之事表达出来,在这过程中学习了单词、短语:wait in line,cut in line,get annoyed,...,最后我提问学生:“What do you do when annoyed things happen?”.通过学习他们不但学会对语言知识的交际运用,同时素质也提高了,本来有一定难度的一堂课就这样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了。又如我在上(新目标)七下Unit7 what does he look like? Section A时,我用多媒体展现各种身高、体形的明星图片以及不同发型的课件,唰,同学们眼前一亮,心情为之一振(追星族)。我指着姚明问:“Who's this?” “YaoMing!”学生们齐声说。我比划着手势慢慢说并重复几遍:“what does YaoMing look like?—He is tall.He has short hair.”,同学们听懂了,然后我指着潘长江问:“what does Pan Changjiang look like?”哈哈:“He has short hair,too,but he is short,"同学们开始抢着回答。这时我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就自身的高度和胖瘦(体型)以及发型的不同,大胆地与邻近的同学进行交谈,他们表现很积极,在笑声中学会使用本课的单词和句型进行了对朋友和家人外貌的简单描述交谈。这时候啊,课堂已经成了学生自主发挥的阵地,多好的学习气氛啊!近年来,下课会经常听到学生们脱口而出:这么快就下课了?每次我都在心里偷笑:学生们开始期盼着英语课的到来,期盼着一段愉快的时光的到来。他们慢慢的把对英语的苦学变成了乐学了。学生的认识活动一旦有情感参与,他们认识世界就更生动,更丰富,更深刻。
三、结论
“初中英语情境式课堂”的开展必须要分阶段进行,要循序渐进。在开始阶段和发展阶段我们不要求它十分完美,允许其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是如此。重要的是先开展起来,然后再去逐步完善它,寻找更好的方法,使“初中英语情境式课堂”的作用更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学生和教师更多地从中受益。
第二篇:创设情境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创设情境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创设情境是教师引导作用的体现。在英语教学中,大量的单词句型教学,如果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就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从“让我学”变为“我要学”。本文结合自身教学案例,探讨了情境教学的意义、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以及创设情境需要注意的问题,来提高课堂的教学的效率。【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
情境创设 运用
情境,是生活中的场面。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创设情境,就是创造一种生活中的场面,让学生在这种有生活气息的环境里学习相关单词或句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那么,如何创设情境呢?接下来,我们来研究一下小学英语课堂如何创设情境。
一、小学英语课堂创设情境的方法 1.利用实物来创设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处于具体思维阶段,他们喜欢看实物,所以教师应该多借助实物或图片来创设情境。比如在教四年级下册pep人教版第二单元《What time is it?》时,我会问学生谁会用纸制作钟时,有很多学生举手,我就让学生回去做一个钟,第二天带来。上课时我转动时针和分针,问学生:“What time is it? ”学生由不熟悉怎么用英语表达时间到会用英语表达时间了,这是多次练习的结果。接着我会让同学们做一个“pair work”,也是借助于纸做的钟,是这样操作的:一个学生拿着钟问:“What time is it?”一个回答:“It's 9 o'clock.It's time for English class.Let's go!”这就是我在利用手工制作创设的情境。这样既让学生认识了时间,又练习了关键句型,一举两得。
2.利用课本中的图片来创设情境
小学英语教材是给学生提供语言输入的重要材料,利用教材文本创设情境,既简单,又实用。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pep人教版《At the zoo》这节课中,根据教材中的图片,我们可以这样说:“Look!Where are Miss White,Zhang Peng and Amy? ”学生们会看图说:“At the zoo!”然后老师进一步问“Yes,what can you see in the zoo?”学生们就会跟上你的思路,看看动物园里有什么?进而可以引出fat、thin、tall、short来描述monkey,giraffe。小学三年级学生还处在英语学习的起步阶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语言尤为重要。我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充分利用了教材提供的资源,并进行口语练习活动,让情景更加丰富,语境更加明确。
3.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的运用已经成为了英语课堂重要的工具,它能更好的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多媒体中的声音、图片、动画是创设情境的重要手段。比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Weather》时,就把世界地图放在PPT里,并且用小黄旗标注几个重要的地点,分别是Beijing、Moscow、Sydney、Singapore、London。这样借助于世界地图的图片,形象而直观地告诉学生这几个城市,简单而有效地突破了难点,完成了教学目标。
4.使用肢体语言创设情境
语言有很多种,而肢体语言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在低年级英语课堂中,几乎每一节课都或多或少的运用了肢体语言。小学生在学习let's do时,情不自禁地会用上肢体动作来表达英语歌谣。例如:在上三年级《At the zoo》中的let's do,我会把双手举起来演示:“Be tall, be tall, be tall,tall,tall.”蹲下来演示:“Be short,be short ,be short ,short, short.”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tall和short的意思去。小学生喜欢动一动,跳一跳,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动一动,进而创设情境教学,学生一旦喜欢,就有了学习的兴趣,自然会喜欢上英语课,也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5.通过游戏、表演创设情境
小学生喜欢玩,自然喜欢玩游戏,也喜欢模仿表演,在英语课堂也可以利用游戏和表演来创设情境。
【教学片段】:教师在教pep人教版四年级下《My clothes》时,教师教完几种服装后,让一组学生排好队,在音乐声中走模特秀,每次一个学生走到教室的中间,老师会问:“What's this?”学生会回答:“It's a shirt.”教师会说:“Yes,it is.It's beautiful.”通过走秀,学生观察了服装,并说出服装的单词,强化了新学的单词和句型,创设了新颖独特的情境。接着教师让学生在畅言白板上搭配自己喜欢的服装,并用英语说出“I like the white shirt with the green skirt.”这样学生运用了“I like...”的句型,突破了学习重点和难点,让孩子们体会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
二、创设情境应该注意的问题: 1.情境创设最好能在导入课堂时引入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能在课堂导入时创设情境,将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学生能在课堂一开始,被吸引到老师创设的生活场景中,能很好的开启即将学习的内容。比如在《At the farm》中,笔者在教学时在PPT上呈现一个QQ农场,并说:“I have a QQ farm.Do you have it? ”学生会想到自己的QQ农场,并回答我的问题。接着呈现我的QQ农场里的蔬菜,比如:tomatoes, potatoes, carrots and green beans.这样学生就能在我创设的情境中来学习蔬菜,学生会感到新鲜和好奇。他们的兴致会很高,学习的热情也会随之增加。
2.情境创设要循序渐进
课堂情境创设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就像波澜一样逐步推开,切记一来就把学生难住了,要从简单的活动开始,让学生有话可说。
3.不要过度创设情境
教师在进行学习指导的过程中,往往会过度创设情境,只是单纯地注重营造气氛,让学生感同身受,却忽视了情境的深度,创设的情境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如果要让情境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就需要教师深入理解教学目标,了解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创设有意义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活动。这样学生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指导,才能更好地学习。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课堂创设情境能让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一堂好课,不是一个情境和一个情境累积起来的,它们之间有着层层递进的关系,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有趣,这就是情境教学的最佳状态。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 魏淑芳 《小学英语情景教学浅谈》《教育革新》2008年第5期
[2]《小学新课程英语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编
[3] 刘慧《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7
第三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制定准确、明确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升教学目标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前提,有了教学目标,也就有了教育的依据。我们就可以按计划推进信息技术教学的进程。学生也就可以在这样的基本框架内去学习和体验。这些个具体的教学目标构成了整个成长历程的总和。然而我们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很多时候却没有发挥教学目标的作用。教师很随意,想怎样上就怎样上;学生也很随意,玩得开心就很满意。经常会有的教师把信息技术课上成一节或是枯燥无味的文化课,或是乱成一气的游戏课。我们说,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要的就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其次,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层次。可以根据学生基本条件、认知结构等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一)、教师角色定位
在有效性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明白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也正因为如此,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就必须为自己正确定位,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改进自己的教学水平。
1、角色转换
我们以前的课堂只需要“传授”,教师的基本职能就是“照本宣科”,一句一句的教,不照顾个别特殊的学生,对学生“一刀切”、“齐步走”。然而这样的课堂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由“传授者”向“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研究者”的角色转变。
2、方式转换
传统的教学几乎是“口耳相传”,教师往往只是知识的传授者,由教师主宰着课堂教学,而学生则是完全地处于被动的接收状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到来,课堂也出现了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质的转变。由教师一人“传授型”向“师生互动型”转变。这样就把教学过程变成了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3、加强调控
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在课堂中明确自己的任务导向,把课堂教学组织好,尤其是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师应该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尽最大限度地应用于实际内容的教学中。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要对教学的速度、难度及学生的情绪进行调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教学行为
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提到老师至关重要的五种教学行为是:“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教师的教学行为切实地关系到每位学生。如何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得到发展。而教师的职责就是运用各种教学行为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5、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最终使学生形成信息技术应用自如的技能,而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策略。
(二)、学生角色定位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提高学生参与程度
3、学习策略
(1)、鼓励学生思考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2)、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倡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学习方法。
第四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张江平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对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目前,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某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像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但又一个新的问题又凸现出来——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抛砖引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有了新的变化,教师都乐于去创设情境开展教学,这确实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有些课创设的问题情境复杂、牵强附会,学生不能捕捉有效的信息,致使课堂教学流程舒缓有余而紧凑不足,教学效果不高。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
1、问题要有现实性——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儿童发现那些对他们个人来说是真实的挑战,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尤其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问题必须是真实的或者能够想象的,这样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真实的问题”是指必须与儿童生活直接相关的
1问题。
2、问题要有思考性——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考空间。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设计的问题必须要有思考性,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
3、问题要有针对性——紧扣有关的数学学习内容。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的理解,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并形成数学思考的能力。因而,问题的设计必须要有针对性。一方面,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的“数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抓住其核心和相关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注意为学生提供一些数学知识的“原型”问题,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4、问题要有挑战性——让学生的思维经受来自问题的挑战。儿童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探索的欲望,他们常常把自己当作或者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而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的这些角色得到充分的发挥,促使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灵活地处理教材,给学生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发现数学知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5、问题要有趣味性—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使学生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共同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轻松的发展。问题情境的呈现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做出适当的选择:小学低、中年级学生比较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对“有用、有挑战性”的任务感兴趣。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可以从生活中的具体事实或有趣现象引出问题;从情节生动的童话和故事情节引出问题;从游戏活动中引出问题;从直观演示或实际操作引出问题;从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引出问题;从新旧知识的矛盾引出问题等,让学生在生动具体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总之,富有情境的课堂影响着学生的心灵与人格,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不断建构一方美丽的精神乐土;富有情境的课堂,能释放出无穷的魅力,在学生的心
田上绽开绚丽的花朵;富有情境的课堂,能让生命的精彩在课堂上涌动。
二、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课堂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要在课堂有效的时间与空间里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的组织尤其重要。具体做法是:
1、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起源于新颖的问题、情境或材料,因此,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营造仿真性的探究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解决一些相对复杂而灵活的挑战性问题来学习。
2、灵活采用探究的形式。探究形式通常有学生个人独立探究、学生临时以自愿组合的方式共同探究、既定的小组合作探究和大班集体探究等。课堂上,可根据不同的探究需要,采用一种形式,也可以几种方式交叉进行,使探究活动更加深入充分。
3、热情地参与学生的探究。教师的参与是对学生莫大的支持与鼓励,教师的热情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4、促进学生在探究中的互动与交流。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做的首先是促进学生学习小组内部的交流与互动。其次,教师还应鼓励学习小组与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对话,并为这种交往、交流提供条件。此外,教师还要组织好全班学生的交流,使全体学生在演示与观察、表达与倾听、质疑与争论、反驳与支持中得到多方面的收获。
5、宽容与欣赏学生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适当的评价,并利用评价来有效地组织探究学习。
三、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因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很多的课堂
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我们有些教师却把它演绎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缀”,成了形式和走过场的“合坐”。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首先,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那些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有效合作。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至少应注意:①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②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小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③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四、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
首先,评价的原则应该是客观公正。在这个基础上,再坚持鼓励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价值的评价。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做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其次,教师应锤炼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具体做到:(1)准确不能模糊。教学中准确语言能给学生以提醒和纠正,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2)生动还要丰富。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使学生如沐春雨,促进思维发展。(3)严谨不失幽默。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可以打破课堂内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
情趣的美好境界,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4)中听更要中用。《课程标准》指出“对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光对学生说:“你说得真好”、“你说得真棒”之类的评价语,更要从思考的角度去评价学生。(5)独特不乏创新。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是天真烂漫的学生,评价的语言也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果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我们期待以自己的思考、交流,引发更多教师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探索。
第五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反思那些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同并积极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情境设置、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算法多样化等,感到我们在理解新课程、新理念上还有误区。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丢掉了教学方法中的一些优秀传统,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在经历了三年的课改之后,反思我们的做法和效果,越加感到对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应该有个科学的、理性的、切实的理解。
一、怎样理解“算法多样化”“一题多解”和“算法最优化”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搞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因此,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在新课程中提出了“算法多样化”。
二、怎样摆正“情境设置”与“教学内容”、教学“有效性”的位置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一些教师为“情境设置”花了很多工夫,的确使课堂活跃了许多、精彩了许多。但是某些课堂在这一环节上教师花费了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却偏离了课堂教学内容,丢失了课堂教学高效率性。
三、怎样看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在编写中很注重学习方式的培养,注意在学生认真听讲、课堂练习的同时,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去亲自探索、操作实践、与同学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结果,从而更好地了解数学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掌握数学方法。
四、怎样继承和发展中国数学教学的优秀传统
教育改革、课程改革已是一种世界趋势,世界各国的教育专家们都在研究教育。但是课程改革是教育的不断创新,不是忽左忽右的运动。因此,我们要以平常心态冷静地看待课改,课程改革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而是要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教学传统。比如“学生预习”就是一种很好的传统的教学方法。预习之前可以给出问题提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或者提出问题:预习之后,你们知道了什么?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其实,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