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倦怠与师德变异及反思

时间:2019-05-15 00:21: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职业倦怠与师德变异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职业倦怠与师德变异及反思》。

第一篇:教师职业倦怠与师德变异及反思

教师职业倦怠与师德变异及反思

——《中国师德手册》读后感)

读罢《中国师德手册》,再联系当前教师师德状况,其现实状况与书本的要求,真是派若两人,令人感慨万分。

生活的压力,超负荷的工作量,使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厌烦,从而失去了职业信心。教师作为普通人,难以承受职业对自己提出的长期过高的要求,而逐渐产生疲倦困乏、畏惧工作的心理,这就是教师的职业倦怠。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但严重地危害着教师的身心健康,专业发展,而且会导致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下降,师德面貌的滑坡,学生更可能被冷漠无情地对待,难以得到应有的优质教育。

现实生活证明,当教师的时间长了,周而复始的工作和生活,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从教之初豪情壮志,希望桃李满天下,慢慢地牢骚多了,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原先活泼可爱的学生似乎也变得令人讨厌了,稍不如意就想讽刺学生几句,或者上完课就走人,眼不见心不烦,盼望着少上班,暑假过后就是寒假,甚至想放弃教师职业。原因何在?原来,“传道、授业、解惑”成了教师肩上沉重的压力,“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教师心中长久的负累。当今时代,社会把教师尊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给教师贴上了神圣的标签,人们把教师比作“太阳”、“园丁”、“蜡烛”、“ 桥梁”,对教师抱着莫大的期望值,有甚者,一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给教师涂上了一层理想化的神圣色彩和蒙上了困惑的阴影。社会的高期望加重了教师的心理负担,使教师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压抑感。

教师的工作是复杂而繁重的脑力劳动,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等的期望也比较高,可现实与理想有一大段距离,慢慢地,教师就会感到生活泛味,事业无望、精神疲惫、认知冲突……所以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心里的内在需要与客观实际情况相矛盾的产物:渴望快乐却感受平淡,渴望成功却感受平凡,渴望激情却感受平庸。教师的职业倦怠是伴随长期的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与行为的衰竭状态。

教师的工作是复杂而繁重的脑力劳动,特别是近年来教师除了常规的教育教学教研外,还有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考核,更有各级政府部门下达的任务,各级教育部门下达的指标,繁重的工作量带给教师超负荷的身心压力,再加上缺少上级领导的理解、支持、关心、协调以及受官僚作风的影响,其他职业的冷眼,教师因产生抱怨而失去了心理法码的平衡。由于教师工作时间过长,一天超过9个小时以上,过艰辛,不仅有教案作业,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材料,不是上课就是加班,加之学校管理制度僵化,评价标准偏颇,人际关系失调,再加上社会期望过高,经济收入却偏低,社会舆论压力一浪高过一浪,致使教师对自身要求不切实际,从而形成不良的个性品质,产生了不高的自我效能,因而师德生发了变异。

在2007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国家总书记向全国教师提出了几点希望,其中一点是要求教师要淡薄名利,志存高远。其实,教师两袖清风,深居简出,没有什么名誉可争,也没有什么利益可图。然而,随着社会经济浪潮的猛烈冲击,教师对经济越来越敏感,动辄以经济为代沟,有经济实惠就去做,没有经济作为筹码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例如:教师最常规的工作是教育教学,然而某些教师却口口声声地和学校索要备课补贴、超人补助,和校长讲上课条件。当然,工作分配中很难做到绝对公平,但有些教师却斤斤计较,伸出手要经济实惠才肯接受学校分配的工作任务。如此等等,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吗?当然,小学教师工资待遇虽然有了提高,但同其他吃财政饭的行业相比较,收入是偏低的,很不可观,教师的收入都低于同期参加工作的其他人员。目前,与其他职业人员相比,教师是所谓的穷光蛋,要车没车,要房没房,有的甚至背着房贷过日子,勒紧裤带生活。然而,工资低,生活贫寒并不代表教师职业的含金量。为此,教师更应该甘于贫穷,甘于寂寞,以仁树人,廉洁自爱,以爱岗敬业为乐,以敬业完善自我,让生命在无私奉献中得到价值体现。

师德表现是多方面的,爱岗敬业只是其一,为人师表也是师德的一个重要体现。然而,这方面,在某些教师身上表现出来的只是一种变味。有道是:“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要求教师要严于律己,做学生的表率。可是有的教师口是心非,在学生面前说一套,做的却是另一套,没有诚信可言,因而形成“要学生做到的,老师不一定做得到,要学生不去做的,老师不一定不去做”的现象。有的教师无视学生的众目睽睽,在学生面前大肆抽烟、酗酒、打牌、赌博,吃喝玩乐,这难道就是所谓的表率?俗话说,“正人先正已,上梁不正下梁歪”,我想,一个在学生面前衣衫褴褛、敞胸露怀、出口成“脏”的老师,在他的潜移默化之下也会“有其师必有其生。”记得在一次学校大集会上,校长要求某班某班要搞好卫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这个班的班主任老教师却在公众场合下公然反对,大声要求学生不要听校长的话,不要搞卫生,搞得校长下不了台。我想,像这样以老买老,在学生面前唱反调,发泄内心无理的牢骚,对现实社会极为不满。这是什么师德表现听者会不言自明。无可就药的师德就是这样无赖。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然而,某些教师却只会教死书,死教书,他们追求的只是分数,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分数高的学生就倍受宠爱,分数低的学生就遭受冷眼。这种以分数论英雄的心态和做法,已经违背了教育法律法规,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核心。《中国师德手册》明确指出,作为教师,要做到海纳百川,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放弃后进生,要转变观念,遵循教育规律,营造师生互动的有效课堂。然而,有的教师却歧视差生,排挤差生,想方设法驱逐差生出教室,以各种手段变相体罚学生,逼迫差生走投无路后不得不辍学。这是什么师德逻辑?这是不折不扣的以追求升学率和个人利益为目的的非师德模式。

总书记还说,教师要刻苦钻研,严谨笃学。终身学习,博古通今,挑战自我,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用创新打造特色教育,这是《中国师德手册》对教师提出的目标。然而,这却成了某些教师的耳边风。他们认为知识也是“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于是,那种“文凭一到手,学习可放手”的喜悦与自高自大随之滋长,并表现得淋漓尽致。闲暇时间不是进歌厅,就是进酒巴,不是为情人累断腰,就是磊长城干通宵,他们根本不把学习当回事。有人说,文凭高了好办事,我却认为知识多了好研究。知识好比一座木桥,架一根木板为桥面人虽然可以通过,但人走在上面会惊惊颤颤、晃晃悠悠的,很不安心,然而多架几根木板之后,人走起来就放心多了,不会担心掉下去。因此,多学些知识,多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多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绝不是坏事。就因为这样,国家教育部、教委才英明地提出教师要搞继续教育,要求教书教到老,学习也学到老。

《中国师德手册》第一章提出:作为教师,要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和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自学遵守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言行,做个爱国守法的好公民,好教师。

当然,教师是普通人,是平凡人,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他也有七情六欲,生活和普通人一样平淡无奇。然而,做为教师,就要讲师德,以德服人,因德感人,用德教人,把教师形象高高地树立在人民人群的口碑之中,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创造出生命的价值和事业的奇迹。当然,教师的师德需社会的理解,人民的支持,个人的坚持,否则就会成为一纸空文,教师形象的树立更需社会舆论的呵护。

彻底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全体教师的共同心愿,正确树立师德形象是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做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要多一份开心与快乐,多一些执著与追求,少一点抱怨与气妥,少一点牢骚与索取,这样,就会体会到做为人师的幸福,感受到尊师重教尊重人才的温暖,从而以实际行动和坚定的信心去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掘取生命的意义。

《中国师德手册》,是人民教师必读的范文。我学习后,心里跳动着一个字—“爱”,做一名人民教师、德育教育工作者,要有恩师般高尚纯洁的爱,要有父母般温馨慈祥的爱,要有朋友般真心诚挚的爱,使学生尊师重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要有爱心

教师做人的底线是要有爱心。仁慈、宽容是一种爱,严格、激励也是一种爱。面对涉世不深、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孩子要讲仁慈、宽容,用温暖滋润学生的心田,开启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安慰和力量。同时,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接受所有学生,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注意时时处处在细节中体现出公正的意识。

二、要有敬心

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是教师以人为本、敬业之心的具体表现。敬业心,作为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而持久的敬业精神,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要求教师精心热爱学生,又包括要求教师精心教育学生。使学生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的性格。教师有了敬心,才能在做思想工作时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来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中接受教育。

三、要有师心

教师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才有真正的师心。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勿以恶不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育无小事,事事见真理,因此,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人。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实效。

四、要有恒心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长流水。”这种理念无时地提醒着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终身学习,要有恒心,提升个人素质,为学生做好表帅。终身学习,这是现代人必备的思想观念,教师更应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胜任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职业,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把学习看作一种乐趣,从各种渠道汲取新的营养,使自己变得更为睿智。在吸取新知识、新观念、新意识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善反思、勤笔记,注重积累,加强研究,以便真正有所提高,走向终身发展、不断进取的开拓之路。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时刻牢记并严格遵守《中国师德手册》,作为规范自己教书育人的行为准则,为人师表,在实践中认认真真地学习,勤勤恳恳地钻研,扎扎实实地工作,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学习《中国师德手册》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师德手册》心得体会

这次学校组织我们集中学校《中国师德手册》,它的核心问题为师德问题,师德的核心问题是“爱”,这种“爱”必须是排除了私心和杂念的父母般温暖慈祥的爱,恩师般高尚纯洁的爱。它表现在:当学生受到挫折、处境困难的时候,给学生以同情、关怀、体贴和帮助;当学生生病的时候,主动嘘寒问暖,送药送饭;对待学生的提问,耐心细致,和蔼可亲地给予解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教书和育人有机的统一起来。

做为一名人民教师,一名德育教育工作者,我要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有爱心。

教师必须学会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所面对的是涉世不深、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孩子呢?严是一种爱,宽容也是一种爱。宽容是一种信任,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仁慈。它能温暖、滋润学生的心田,开启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安慰和力量,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接受所有的学生,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注意时

时处处在细节中体现出公正的意识。

二、无私奉献。一名教师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与自己直接服务对象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热爱学生,就必须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一部分学生,而冷淡或歧视另一部分学生。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育爱,作为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要求教师精心热爱学生,又包括要求教师精心教育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的性格,这就要求我们做思想工作时应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来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三,为人师表

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取决于积极主动的心态。而教师的积极情绪、主动心态更是身心健康的一种内驱力,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不仅如此,教师的良好心态还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最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并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如果教师做事懒散,处世消极,那么,势必会使祖国的花朵耷拉着脑袋,打不起精神,自然也不能很好地茁壮成长。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教师的人格影响,不仅对学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起作用。所以,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勿以恶不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育无小事,事事见真理,因此,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四、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可以说教师终身学习早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也成为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从当初的“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到现在的“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长流水。”这种观念的转变和进步无时不刻的在提醒着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提升个人素质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为学生做好表帅。终身学习,这是现代人必备的思想观念,教师更应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胜任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职业。我们就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把学习看作一种乐趣,从各种渠道汲取新的营养,使自己变得更为睿智。在吸取新的知识、观念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善反思、勤笔记,注重积累,加强研究,以便真正有所提高,走向终身发展、不断进取的开拓之路。教师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对学生的一份承诺,意味着为社会做出一个表率,为学生做出一个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何以“学高为师”?唯有“学而时习之”,“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静下心来默默坚持的过程,潜下心来学习,我发现,需要我们教师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提升个人素质并不是一句空话,它要以“终身学习”为基础、为途径!工作中有了披

荆斩棘的能力,才能走的更远!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时刻牢记并严格遵守《中国师德手册》,让规范成为自己教书育人的行为准则,让规范中的每一条都落到实处,因为我们只有在实践中认认真真地学习,勤勤恳恳地钻研,扎扎实实地工作,才能无愧疚于教师这一光荣称号!

《中国师德手册》有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同样一个没有师德的教师也就不成为教师了。在看了《中国师德手册》后,让我对师德有了更深的思考。

爱是师德的核心,是师德的灵魂。近代教育家夏丏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乃宽容,爱乃信任,爱乃赏识,爱乃理解。有容乃大,用爱去宽容每一位学生,营造一个爱的“大家庭”,打破“只要范错误,就会受批评”的思维定势,用爱去感化犯错的学生,让他们主动意识到错误,愿意发自内心地改变自我,化“要我这么做”为“我要这么做”。除了宽容之外还应对学生充满信任,有了老师的信任,学生更会对自身充满信心。每一人都希望受到别人的赏识和赞美,同样的小学生更不会例外,他们都喜欢被赏识,被赞美,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有利于激励学生的成长,但是也不能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而一味地赞美,忽略了学生的不足,这无异于扼杀学生的未来。任何的爱都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应转变自己高高在上的专制作风,懂得换位思考,在做任何一个决定的时候多为孩子考虑,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理想化的教学效果而把一些措施强加于学生,这样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反弹心理。

有人说教师起的比鸡早,干的比牛多,睡的比狗晚;有人说教师职业稳定,工作轻松;也有人说当了教师饿不死,也富不了„„作为教师我们应怎么远离这些形形色色的影响——不要抱怨,要“甘于平淡”。俗话说“非淡泊无以致远”,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心情调节到最佳的状态来继续这平凡而伟大的工作呢?甘于平淡吧!最快乐的不是一味地追求平庸,更不是追求富有的物质生活,而是甘于平淡。教师应把这一职业看成是一种责任,正如《我的青春谁做主》中方宇所说的“责任是一种你别无选择的目标,必须努力实现它,责任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让你永远有努力的勇气和劲头。”只有真正把教师这一职业看成是一种责任,才能真正的甘于寂寞,甘于平淡。

“活到老学到老”,学生要学习知识,同样的教师也需要学习知识。所以师德的一个重要部分便是不断超越——提升高超业务素质。教师不光要对学生负责,同事也要对自己负责。教育永远是一个开创的事业,教师永远是一个前进的职业。不学无术,不进则退,这些道理人人知道,当代社会知识更新飞快,要对学生负责就得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不能一刻不学习、不更新自我的知识结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否则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师——观念老土、知识过时的“老”师。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师德只有理论不行,更要在实践中体现出来并对学生起到正面教育作用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本质上是品格教育,教师就是这种教育的实行者,她必须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帮助和塑造学生的人格,使其对社会有用。”教师应该努力地通过师德来润泽人心,塑造和谐的人格,构建和谐的社会。

这些天看了《中国师德手册》后有些感想,写出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在书的前言里就已经提出了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总书记对我们教师的期望:“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言真意切。从这些文字能够感觉到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对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期望是多么的高。

在书中,我感觉最深刻的是一个字“爱”。爱岗敬业的爱,关爱学生的爱。都是那么的令我感到身上的责任之重大,对爱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一些。“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句话在我的脑子里不停的转动着,令我一再的感动着。确实爱是教育的生命,爱学生是师德的直接体现,是做好教师的关键!“爱有多深,责任心就有多强。”这句话说出了我们大多数教师的心声,也让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能够付出更多的爱,使学生能够感觉到我们的爱,也希望能够培养出属于学生自己的爱,因为一名学生如果他的心中没有爱,那么将来在社会上就会很麻烦。而如果他心中充满了爱,那么就算他的学习成绩多么的差,他的做人也不会有问题。而只要做人没有问题,那么这个人就是对社会有价值的,就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社会的祸害。

而在爱之一字上要做到很好,却也并不容易,每位教师都要认真学习,以达到自己身心的提高,不光要有爱心,还要会把爱心给表达出来,还要让学生感觉到爱,学会爱,让学生也能够学会表达爱。书中对爱的几种总结,我一直都很喜欢,现在复述如下:

一、危难时,舍生忘死献大爱

二、用博爱之心铸造师德之魂

三、宽容之爱--------宽容是人生最伟大的力量

四、信任之爱--------爱学生,就信任他们

五、赏识之爱--------催生希望的师爱

六、理解之爱--------教育,从理解学生开始

七、把师爱用目光传递出去

八、抓住“犯错”时机--------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田

九、让师爱成为高尚的“友爱”

多么精辟的总结,从这九点之中我们也感觉到了爱的多样性,表达爱的方法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那一种爱,要做到都是需要付出努力的,都是要发自内心的爱才能够流露出真诚的爱,才能够被学生们所接受。

对于“教书育人”我也有了一些比较深刻的体会。最近我在写的论文《初中化学教育与学生做人教育的结合》就涉及了大量这方面的内容。教书是把书本知识,科学知识教给学生,教师是不是做到这一点就足够了呢?当然不够,教师还担负着育人的责任,不光要把书教好,还要把人育好。

特别是其中提到的“把发言权还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营造师生互动的天堂”这两点,我在课堂中得到了更深刻的感觉。以前的教师经常的或者是习惯性的对学生进行灌输性教学,把知识灌给学生,而不考虑学生的感受,没有过多的与学生进行互动。而我以前上课的时候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在学习之后感觉到了互动的重要性,然后查找了一些资料,对与学生互动的方法方式进行了一些学习,也慢慢的在总结之中。

在“做为人师表的典范”里面我感觉最深刻的是“勇于认错,为学生做出表率”。教师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只要勇于承认,努力改正,不仅可以得到学生和同事的谅解,还能有助于自我完善,彰显师德师风。勇于认错是强者的风范,是一种美德,是教师心理成熟的表现。在第234~237页的一个例子,让我这个自认为是男子汉,不会轻易流泪的人,在看完之后流下了眼泪。我希望领导能够组织学校的老师进行一下这一环节的学习。“勇于认错,不惜生命挽回师德尊严。”这里说的模范教师关美兰的故事,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值得我大家去回味和感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也是人,与学生是一样的,是平等,也会有出错的时候,只是看教师在出错的时候的态度而已。知错能改,那么是学生的典范。知错不改,那么就只能够误人子弟了。

终身学习是现在的世界主流,也是所有普通人都要做到的事情,而教育更是应该如此。做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身为人民教师更应该起到带头的作用,时刻在学习,时刻在更新自己的知识与眼界。每个人都无法做到完美,做到什么都知道,什么都精通。但教师很多时候却需要通才,需要对方方面面的知识和信息都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教师进行终身学习,经常通过网络等方式来更新自己的知识与眼界了。确实的,终身学习的目的是让我们更“博学”,它不是要求每位教师在讲台上都能出口成章,但至少要言之有物。也只有这样,教师才算是真教师,才算是有师德、负责任的教师,才对得起我们脚下的三尺讲台。

我们学校的校训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我们大家都要努力的做到校训所说的,因为这是我们对学生的要求,身为教师就要先做到。不然又怎么能够为人师表呢?

学习《中国师德手册》有感

作者:admin 范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3-7

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就是教师的一切言行举止都应成为学生和社会上一切人的表率和楷模。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师言传身教,以身立教。要想让学生成为文明、高尚的公民,我们教师首先就要成为文明、高尚的人,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表率。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也是社会对教师行为所提出的要求,并已成为古今中外所公认的教师道德的共同特征。青少年学生一般具有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师生关心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塑造者与被塑造者的关系。教师的思想、品德、学识、才能、情感、意志、语言习惯、生活方式乃至举止风度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观察、琢磨和仿效着,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即使多方面步入成熟阶段的大学生也不例外,对中小学生影响更大。正如加里宁所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影响者全体学生”。

小学教育处于教育的启蒙阶段,小学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权威往往高于自己的父母。儿童乐于模仿但不一定明辨是非,在这个阶段,教师自身的示范作用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他们往往通过观察,有意识地模仿自己心目中有威信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如我在低年级数学教学时,上课前特别要求黑板要擦干净,上课时板书完整、字迹工整。学生在做作业时效仿老师,作业整洁、字迹清晰、书写规范。再如,老师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在上课预备铃响时,老师快速到达教室门口,学生以老师为榜样,听到铃声就迅速进教室。以上事例充分地说明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感染着学生,老师的言行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熏陶作用。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首先必须有正直的人格作保证。教师作为神圣而光荣的职业,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的重任,理应以自己正直的人格去塑造自己的学生和字迹本身。”

要做到为人师表,关键在于教师要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处理好律己与教生、言传与身教的关系。教师不仅要通过自己的行动在一些看似细微的事情上做学生的表率,更应该注意思想道德的修养,仪容、气质、习惯、风度等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楷模,不断形成自己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健康的人格品位。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

学习《中国师德手册》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中国师德手册》的学习,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神圣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深刻含义。因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教师不仅仅只是教育教学,教师既有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全社会、全人类都希望教师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处处为人师表。具体的说主要体现于以下方面。

一、做爱国守法的好公民,好教师 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首条。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献出一切,也有责任和义务,认识到自己与祖国的客观联系,体验到自己对祖国的奉献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才能真正迸发出炽热的爱国情感,尽自己所能报效祖国,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并把这一思想通过各种途径传给我们千千万万的学生。作为教师,只有了解国情,才会有清醒地认识和理解。才能更扎实地去努力消除其不美,更进取地去尽力弥补其不足。只有这样那些不断发生在我们脚下的“奇迹”,则会在教学过程中,一点点地在我们手中出现。了解土地国情不但利于自己珍惜土地,更能借此唤醒学生对土地忧患意识,让他们从小树立保护土地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的意识。

在当今形势下,中国的核心利益和根本利益就是繁荣和统一,是发展中国,让中国变得更加强大。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持国家大局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就是对各种遏制中国、抹黑中国行径的最好回应,更是爱国主义最为具体生动的体现。作为教师,我们有以大局为重、理性爱国的责任“立足本职岗位,做好自己的事”,为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贡献智慧和力量。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努力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这就是最大的理性,最大的爱国,最崇高的师德情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学校,要做一个好老师;在家里,要做一个好家长;在社会,要做一个好公民。只有这样,我们才是一位对得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们的合格教师。

二、做爱岗敬业的模范 伟大的教育事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依靠我们全体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而这一修养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具备较强的责任感和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精神。

人生如月,月圆则亏。凡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问心无愧就好。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只要我们知足长乐,安心乐教,就能饮醇自醉,快乐地甘于寂寞,在三尺讲台上悠然自得。让三尺讲台,成为我们闪烁师德光彩的舞台。一生执教,持俭守节。不取不义之财、非法之利,不贪受学生及家长的财物,不贪占集体与他人的财物,不沾染社会上的不良恶习,始终以廉洁的道德品行为学生与世人作出表率。默默耕耘也并不会让我们失去快乐,天天看见学生天真无邪的笑容、家长感恩戴德的眼神、社会对我们的赞誉„„这就是我们教师最好的奖励。

三、关爱学生,做学生的第二家长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是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爱是教育的根基,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没有德行的教育就失去了方向。

其实,我们在与学生爱的互动中,大多都是平凡的,甚至微不足道的小爱。但也只有这样,一旦灾难临头,我们才能有精神像“5·12”灾区的英雄老师那样,为学生奉出自己的大爱。像学生的亲人一样关爱学生,让学生觉得师爱就像春雨一样,在细微处滋润着他们洁白的心灵。感受到那份无私的温暖的师爱。

四、不仅教书、更要育人

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俗话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高山有高山的巍峨,小草自有小草的风采。每一个学生都有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差生也自有他的长处。我们教师绝不能鄙视差生,应该以宽厚博大的胸怀去包容学生的一切,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这样我们才能教好书,育好人。也唯有此,我们的教育才是国家之幸、民族之幸、学生之幸。

五、做为人师表的典范

因为教师是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对自己的为人处事都要有更高的要求。原因是我们教师的身后总是跟随着一群学生,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对学生产生影响,对他们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想让学生成为文明,高尚的公民,我们教师首先就要成为文明,高尚的人,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表率。

诚信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石。身为一名教师,无疑更应该具备诚信的品德。教师教学生诚信,这是为人之本;教师对待学生诚信,这是为师之本。因此不管在做人还是教研方面,我们都要为人师表、身体力行、有诺必践,以教师高尚的品行,人格魅力,诚信作风取信于学生、家长和社会,从而提高公信度,做诚信的表率。这样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在不断提高自身内在素质的同时,加强外在素质的修炼,使仪表风度更好,以不辜负学生心中的“偶像”之誉。

六、把终身学习确立为坚定目标 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它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我们教师既肩负着民族兴旺,国家富强之责。又承担着传授知识,育人育德之责。而要想在传授知识中不辜负学生,不辜负“教师”这个称号,就是为师者一定要终身学习,让自己博学多知。“乐于旁问”、“不耻下问”,向所有人请教,哪怕是请教自己的学生也无例外。因为学习永无止境,我们也应该像学生一样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和辩证能力,保持任何时候都有源源不断的“长流水”。不断积累,为自己储备更多的学识才能不误人子弟。才好在“三尺讲台”上承接历史,联系未来。做个合格的教师,为下一代传授更深奥的科学知识。

总之,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中小学教师形象是每个中小学教师做好工作的先决条件,也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中小学教师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作为教师应志存高远,爱国敬业,遵纪守法;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上进,乐于奉献;公正、诚恳;具有健康的心态和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惟有这样才能在崇高的教育事业中,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教师职业倦怠与师德建设培训学习教案

教师职业倦怠与师德建设培训学习教案

主讲:贺尔祥

时间:2011年11月14日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教师职业倦怠与师德建设 地点:六年级教室 参加人:全体教师

教学目标:理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含义,克制教师职业倦怠的方法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师德建设是潜在威胁 首先理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含义

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在工作的重压之下身心俱疲的状态,是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在教师身上可能出现的症状有:

1、躯体症状

A、感到自己经常疲惫不堪; B、C、2、对疾病抵抗力下降,容易患感冒或其他流行疾病; 出现失眠、头痛、背痛、肠胃不适等症状。智力症状

A、脑子一片空白,知识好似被掏空了一样; B、3、讲课讲不出新意,讲的东西自己都不感兴趣。心里症状

A、出现对他人不信任,多疑; B、C、师生关系部融洽,摩擦增多; 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态度看待同事。

D、以麻木不仁和冷漠的情绪对待自己周围的人。

4、行为症状

A、对学生不闻不问; B、对他人攻击行为加剧; C、对学生态度粗暴;

D、甚至出现自伤行为。

二、职业倦怠与师德(P12——13页)

看看职业倦怠与师德间的关系,对照自己,是否该修理修理?

三、职业倦怠的标本兼治(P14——15页)

1、外部环境 A、职业声望 B、待遇不公 C、工作负荷 D、社会期待 E、工作环境

2、心里自调 A、人格特征 B、心里调适 C、体验创造

第三篇: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

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

工作单位: 姓 名:

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

【摘要】教师是极易产生职业倦怠的职业。职业倦怠是指对长期的工作压力作出反应的心理综合症状,其存在严重地影响着教师身心健康和学生发展。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学校组织、职业特征、个人等四个方面的因素。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也应从这四方面入手。

【关键字】教师;职业倦怠;对策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够顺利应付职业压力而产生的各种不良心理反映,是教师在长期工作压力下产生的情绪、态度、行为等方面的衰竭状态。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说:“压力就如一把刀,它可以为我们所用,也可以把我们割伤。那要看你握住的是刀刃还是刀柄”。压力作为一种刺激反应的产物,会对人体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理论与实践均证明,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在一定程度上,教学改革决定于教师的所作所为。教师心理健康不仅有利于教师在职业生涯上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提高地区教育质量,形成良好教学风气,造福于他人和社会。为此,我专门进行了一次小范围的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调查研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网络交流、电话访问、面对面交心谈心等途径进行调查访问,进行了统计,梳理出了教师目前的思想、心理状况,现就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原因及对策谈谈个人肤浅的看法。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由于精神和精力变得枯竭,而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的消极和疏离状态。典型症状为在工作中经常有挫折感、刻意回避各种社交活动,有自闭倾向、感到自己的工作毫无实质意义,十分无助、不知道将来会怎样,得过且过。主要体现在一下三方面:

一是表现在思想认识方面,表现为对工作失去了兴趣,缺乏工作的热情和创新力,开始认为工作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只是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繁琐事务。一位教师在谈话中说到:“ 我曾经为教学感到很兴奋,心中有无数种教书育人的想法,希望孩子们因为我的培育,一步步变得更加优秀,但现在我所做的一切只是对着孩子们大喊大叫。我感到非常内疚,但是日复一日地应付他们让我很沮丧。”逐渐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并开始疏远学生,备课不认真甚至不备课,教学活动缺乏创造性,并过多运用奖、惩的方式来影响学生,而不是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心理引导方式帮助学生。时常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正常阻力扩大化、严重化,情绪反应过度。如将一个小小的课堂问题看成是严重的冒犯,处理方法简单粗暴,甚至采用体罚等手段。

二是表现在职业规划意向方面,表现为疏于工作,无心投入,感觉工作付出了时间、经历,但成绩平平,对事业追求失去了信心,觉得教学生出成果难,教学效果不明显,在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三是表现在情绪、心理状态上,由于对工作感到厌倦,所以情绪就会波动很大,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率低,就会产生压抑、忧郁、猜疑、自责,甚至以一种冷漠疏远的感情对待学生,对学生和家长的期望降低,认为学生是“孺子不可教也”,家长也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和配合教师,从而放弃努力,不再关心学生的进步。

据此次小范围调查统计,40%的人“经常会”,36%的人“偶尔会”,60%的教师表示“感到自己经常疲惫不堪,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或者出现失眠、头痛、肠胃不适”等症状,50%、31%的人偶尔或经常感到“自己的知识好像被掏空了一样,无法满足工作的需要”。大约有 60%--70%的教师反复出现压力症状,至少30%的教师具有明显的职业倦怠症状。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一)学校因素

教师的职业疲惫很大程度上与学校的管理有关。学校的管理能否提供给教师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心理情感状态。教育管理当中检查过多,评比过多,而给教师自我发展、创造空间太少,让不少的教师在同事之间、教师与领导、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的人际关系中不能顺利交往与沟通,导致身心疲惫。

(二)社会因素

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急剧变化的当今社会,教师不得不面临着外在现实和内在信念的冲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同时还承担着为培育人才的重任,这种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职业的要求又促使教师必须承受着比普通的社会成员更大的心理负担、精神负担。所有这一切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服务对象特殊化因素

1、学生问题的困挠。如今的独生子女学生较多,家庭教育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个性较强、心理素质差、问题行为很多,难于教育。可以说,学生的学习问题、行为问题、思想问题,给教师带来了难以排解的长期压力。

2、家长过分的苛求。一部分家长一方面是不能正确认识到孩子行为、思想状况,另一方面又过多地苛求学校、教师。有的家长毫不理会子女的学习,也不愿配合学校和教师的措施,在无法沟通的情况下,增加教师的工作难度。有的家长又过于关心子女的学习,常对学校和教师做无谓的干扰、评价,造成了教师长期不被理解,致使工作行为退化,工作士气降低。

(四)个人因素

教师个体的认识偏差与个体的人格特征也是导致职业倦怠的因素。如教师不现实的理想和期望、较低的自我价值与判断、自信心降低、对自己的优缺点缺乏准确认识和客观评价等都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而有的教师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高教育质量、实现自己的价值,但当他们觉得自己对工作的投入与从工作中的所得不匹配时,就可能产生职业倦怠。一位孙老师跟我谈到:“我曾经要求学生在每个周末都要拟定下一周的学习计划,我认为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明确任务,做好预习和复习,提高学习效率。我也会每周一收上这些计划来看,给他们一些反馈的评价,或者提出建议。但是,已经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没有做这项工作了。日常工作任务已经很繁重了,有很多东西是必须在限期内完成的,我总是感觉很累,时间很紧。我知道应该回复,这样做会对学生很有好处,可烦躁的情绪和现实的压力又使我不想回复,我非常犹豫和为难。”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缓解教师倦怠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社会各界、各阶层的广泛关注,还必须在学生和教师个人层面上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学校办学和管理现状,为教师的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社会评价方面加以引导

1、广泛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促进教育公平、学校均衡、政府投入有法律保证。

2、推进社会期望的合理性,让全社会、家庭要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正确面对对和共同担负培育下一代的职责和使命。

3、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要多尊重教师创造性劳动,以换位思考的方式对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育人工作,多一份理解和支持。

(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方面加以改进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教师,培养教师敬业、乐业的精神,热爱教育事业,勇于面对各种困难,有乐观进取的精神。

2、充分重视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要尽可能地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氛围,更多地了解每一位教师的实际状况、以人为本、全方位考虑问题、合理安排工作。在工作中,尽可能地发现每一位教师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正确的评价。

3、给教师“减负”,即尽可能地减轻教师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改变以学习成绩好坏、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并且与各种福利待遇挂钩的做法,建立教师发展性的评价机制。

4、为中青年教师搭建专业化平台,关注这个群体的发展,提高能力,增进修养。

5、建立教师发展学校的理念,以教师为本,加强教师对组织、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个人素养和思想道德方面加以修炼

1、正确对待压力,及时调整认知心态。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自我的心理负荷和情绪体验有三层含义:一是教师对自身能力、水平认识不足,过高估计自己,自我期望不切实际,经常导致活动失败而引发心理负担、焦虑不安;二是教师本身的人格缺陷,如名利思想、患得患失、追求完美、意志力差造成的心理压力;三是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正确而造成的心理压力。因此,作为个体的教师,正确对待工作压力和境遇,及时调节认知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对自己认识越深刻,越能帮助自己有效地调适工作、生活、内心中的困境。

2、放松情绪,减轻心理压力感。心理压力一旦产生,必然随着情绪上的焦虑和高度的紧张,而高度紧张的情绪又作为一种刺激反馈到人身上,使人产生更强的压力感。

3、磨练意志,增强个人抗压性。外界刺激到底给人造成多大的心理压力,实际上是由每个人自身的抗压性所决定的。人的抗压性是靠后天炼就的,教师们要加强人格方面的修养,加强意志独立性、果断性、自制性等品质的培养,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压力面前不屈服,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学会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克服不良情绪的干扰。

4、学会交往,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功的教师往往是乐于和学生及他人交往的,尤其是善于与学生打交道的教师,教师应从心理期待中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5、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了解自己所处的角色情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追逐先进教育理念,放松自如地挥洒教坛,减少倦怠,以自身的高素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引用德洛夫斯基的一句话:“在职业生涯的初期,当然越早越好,你必须接受这样一个观念:身体和精神健康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职位的晋升”。但愿每个教师都能拨开遮住心灵阳光的那层乌云,撇开劳顿的人生旅程中积累的倦意,在灿烂的晴空下快乐地飞翔。

参考文献

[1] 孙红,《职业倦怠》,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08

第四篇:教师职业倦怠与缓解

教师职业倦怠与缓解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和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师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教师在工作中的投入也将直接影响着对学生的教育。然而,随着教育和科研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工作中表现出了焦虑、身心疲惫。他们抱怨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学校管理体制不合理等等。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也大不如从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职业倦怠。现谈谈本人对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和缓解策略。

一、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

最早提出“职业倦怠”的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他于1974年在一本名为《职业心理学》的杂志上提到:职业倦怠是工作强度太大且忽视自己所需而带来的疲惫不堪的状态。他认为职业倦怠在各个行业的工作者身上均有体现,由于他们常年重复着同样的工作,久而久之对工作的热情大不如从前,逐渐导致职业倦怠。国外对职业倦怠的研究起步较早,Freudenberger认为职业倦怠的情况在那些对工作乐于奉献、工作量大、持续时间长的人群当中最常见。Maslach和Pines提出了职业倦怠的三个特征:情绪衰竭、人格解体以及低个人成就感。C.Cherniss认为许多人对自己工作的期望和现实不符合,最终导致他们的付出与所得不一致。此时容易产生幻想破灭和职业倦怠。耶鲁大学Sarason的研究强调,当社会条件不能提供帮助建立与人联系的情境时,要保持服务工作的投入是很难的。

国内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基本是引用国外的相关资料。关于职业倦怠的概念刘维良、杨秀玉分别在其作品《教师心理卫生》和《教师职业倦怠解析》当中提到过。刘维良指出:职业倦怠指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过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杨秀玉提出:职业倦怠是个体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付工作中的挫折所经历的身心疲惫的状态。徐富明、吉峰和钞秋玲等提出了三个职业倦怠因素:情绪疲惫、少成就感和去个性化。曾玲娟提出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中的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呈显著正相关。刘晓明的研究表明:教学效能感在职业压力和倦怠之间具有调节作用,高教学效能感可以降低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的程度。连榕的研究告诉我们当前教师存在一系列问题:压力大、焦虑、疲倦和无助。在职业承诺和职业倦怠之间,继续承诺与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呈正相关,情感承诺、规范承诺与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之间呈负相关。

从国外和国内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职业倦怠问题对教育和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无论是对教师群体还是学生,职业倦怠都有着消极的负面影响,同时还会给社会增加负担。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方面的不足,寻找有效的策略来缓解教师的压力。

二、影响本人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

1.自身因素

教师的工作地点一般不是在讲台就是办公室,缺少一定的户外运动来增强体质。再加上平时教学任务多、科研压力大,很容易产生烦躁厌倦的心理,时间一长既影响自己的身体也影响工作,最终形成职业倦怠。此外,教师的工作中也有很多的挑战和竞争,遇到失败,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教师会否定自己的能力,严重缺少自信心,降低自身成就感而导致职业倦怠。还有一部分教师在刚参加工作时带着美好的憧憬,认为教师这一职业工作稳定、轻松、压力小,还有长假。当从事工作多年才发现实际情况与自己的想象相差甚远,收入低、工作压力大、科研负担重。这种差距让他们有很大的失落感,从而逐渐产生职业倦怠。

2.学校的影响

学校在管理制度方面不健全,有时甚至缺乏公平公正,致使很多教师由于得不到公平的待遇而对工作产生抵触心理。此外,学校为了提高本校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不断给教师施加压力,比如提高班级的成绩、规定学生的升学率或过关率等。学校不断地要求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却提供不了应有的辅助设备,这使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得心应手地工作从而心存抱怨。缺少对待工作的热情,只是将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充实课堂内容。这种单一重复的工作最终导致职业倦怠的产生。

3.社会的影响

从古至今,教师一直被当作是为人师表的典范。他们是“蜡烛”,要点燃自己照亮别人。因此,社会将教书育人的重大责任赋予给了教师。教师不仅要传授课本知识,还要交给学生做人的道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更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在高校,教师在上课之余,还需要总结教学经验,发表相关论文。这种过度的压力使教师身心俱惫。此外,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不理想也是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工资待遇低、住房困难等等都是所面临的巨大压力。

三、本人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策略

1.教师调整自身的状态

(1)加强体育锻炼,调整自己的情绪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适度地进行体育锻炼不仅对身体健康有益,而且可以减少压力带来的不良情绪。如教师可以去操场跑跑步、打打球,课余时间多参加学校工会组织的教师之间的运动比赛,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2)正确地认识自己,建立合理的职业目标

对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估量,既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因为现实与自己理想的差距而悲观失望。当出现职业倦怠时,要积极地寻求解决的办法。比如找身边的朋友、同事以及家人聊天。将心事向周围的人倾诉,可以将内心压抑的情绪释放出来,这样做可以慢慢地缓解职业倦怠。

(3)善于发现工作中的乐趣,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

很多人认为教师的工作太过单

一、重复,没有新颖性。个别专业的教师好多年使用的都是同一本教材,甚至对教材上的内容倒背如流,上课可以不带课本进行教学。我们应该学会在工作中发现乐趣,激发工作的动力。比如可以在网上查找一些与课本相关的最新信息,结合生活当中的热点话题和学生进行讨论,在课堂中多组织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和游戏。可以把学生当作朋友,和他们讨论教学内容,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教学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乐趣。

2.对学校管理制度的建议

(1)健全学校的管理制度

首先,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让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决策。很多研究表明,适度地放宽教师的自主性,使其树立起自信心,有利于缓解职业倦怠所产生的压力。教师拥有了更大的空间,对于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有很大的帮助。其次,学校也可以设定一些奖励机制来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多为教师创造一些进修的机会,去别的学校交流学习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素质。最后,学校可以尝试从多个角度对教师进行考核。不能单单从班级的成绩来判断教师水平的高低。多鼓励教师丰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定期更新教辅设备,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国外研究表明,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因此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与时俱进。学校应当满足教师在教学、科研以及文化生活方面的需要,及时地提供或优化教学条件,改善教学环境,努力去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文化以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

(3)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教学效果

目前好多班级都是大班授课,这样的授课方式不利于教师很好地了解每位学生,另一方面,大班授课课堂纪律差,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还需维持课堂秩序,使教师容易产生疲惫感,教学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学校可以尝试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其次,学校应当尽可能地配备充足的人力资源,降低教师的工作负荷。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创新,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要避免教师总是带同一年级。

3.呼吁社会提高教师自身的成就感

(1)社会要认可教师所做的贡献

研究表明,人际关系因素对职业倦怠有着明显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呼吁社会各界,包括学生、家长、同事和领导对教师的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理解,从而达到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目的。

首先,要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就要重视树立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为教师创造宽松的人文环境。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尊重知识和人才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我们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师重教的氛围,提高教师的自我期望。此外,不能把眼光放在过去的教育体制上,要用发展的眼光评价教师,重视教师未来的发展,促进教师自身水平的不断提高。

其次,要给予教师充分的社会信任。社会信任对个体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教师创造良好的社会信任氛围,教育管理部门要呼吁和引导公众及媒体,使公众对教育和教师有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教师也会信心十足地投入到教育工作当中,展示出高度的自尊感和满足感。此外,教师也应当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比如多与家长开一些座谈会,和家长沟通以获取最大的社会支持。

最后,社会要对教师持有合理的期望。教育不是万能的,教师的个人能力有限,社会不能把教育的责任一股脑地推给教师,要对教师建立合理的期望。社会还应当努力改善教育环境,尽量减轻教师职业带来的压力。同时,社会要帮助教师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使教师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教育工作当中。

(2)采取激励机制,增加教师的成就感

研究表明,使用诸如赞扬、奖励、奖金和晋职等等激励机制能对缓解教师职业倦怠起到良好的效果。物质上的奖励可以大大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政府和学校应当重视提高教师的待遇,还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教师的工资待遇。教育工作者的待遇得到了提高,他们就不必为生计操心而影响到工作。此外,要改革学校内部的分配体制,争取达到公平合理。同时,社会和学校还应当关心教师的情感、期望值等需求,并尽量采取措施来满足他们,从而提高教师的成就感。

(3)实行教育改革必须考虑教师的需求

教育部实行教育改革的目的是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改革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从而给教师造成一些压力。英国的特拉弗斯指出,教育改革要让教师参与进来,提供建议并参与策划,要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改革,使教师了解相关的改革信息并满足他们的需求。然而我国在对中小学课程的改革中,忽略了教师是否能够自如地应对新课程、新教材,也没去了解教师该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去运用新教材,不少中小学教师只能盲目应付,因此产生职业倦怠。教育改革一定要重视此类问题,真正做到关心教师并防止职业倦怠的产生。

总之,教师职业的倦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教师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长期积累下来的。教师要学会运用各种方法来进行适当的调节,才能愉悦地工作。如果产生了职业倦怠心理,也不必过度担心和焦虑,可以尝试相关的缓解策略进行自我调节,从而努力消除职业倦怠对工作带来的影响。

第五篇:职业倦怠师德感悟

《师德与教师的职业倦怠》培训感悟

教师每天都在面对同样的学生。一般小学六年、初高中三年。每年重复使用同样的教材,教材虽然有变,短期存大同的趋势不会改变。这种单调的工作环境,过重的工作负担和无边的精神压力等因素教师的职业倦怠就出现了,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费登伯格在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概念,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现在这种“职业倦怠”却悄悄地侵袭和感染了越来越多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一份调查显示:有轻微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86%,有中度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58.5%,有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22.5%!这个调查不一定精确,但至少表明了一种令人忧虑的趋势。据总结,教师的职业倦怠通常表现为:精神疲惫,体力明显透支,对工作失去兴趣,缺乏工作热情和创新力;无成就感,感觉工作付出不少,但成绩不大,对事业追求失去信心;在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在情绪上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猜疑、自责,甚至以一种冷漠疏远的感情对待。职业倦怠一旦产生,人对待工作的态度、行为都会发生很大化,对工作会产生极强的破坏力。

确实一个教师越“敬业”,职业倦怠就来得越早。因为这种“敬业”,只能让教师过早步入身心交瘁的“境界”,昨天的培训让我进一步加深了对消除职业倦怠的认识.创新教材,让教材鲜活起来。

我们的多数教师都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材讲什么我就教什么,教材知识怎样呈现我就如是呈现。这种教死书,学生厌倦自己头疼。如果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教材,教材在你手上就不是一本普通的教材,而是一本鲜活的知识传统媒介。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的取舍,对教材知识的教授顺序进行大胆的调整,这不仅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给你的教学带来许多新异的刺激,使你产生研究教学的源源不断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做研究型的教师从研究教材开始。向课堂要质量在研究基础上从实践开路。如果教师真正步入了研究发现问题、从多种渠道学习、在课堂中进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进行的学习研究的良性轨道,教师的职业倦怠就会大为减少。

打造课堂新风貌,让课堂灵动起来。

我们多数教师包括我都喜欢课堂完全在自己的掌控之下:安静、按照自己的预设进行、学生能配合你的课堂等。这种课堂学生的学习效果确实值得怀疑,昨天的学习让我有所触动,许多课堂是值得我去追求。

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向此靠拢,我想我们的课堂会另有一番风貌,教师的职业倦怠也会因此消弱。

1、打造生活课堂,让知识更加鲜活。

有人这样形容:给知识融入生活,知识因此而鲜活;在生活中注入知识,生活因此丰满。知识原本来自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但最终还是要回归生活。因此夏教授极力主张打造生活课堂将鲜活的情境引入课堂,这种突显新、奇、特在吸引学生眼球的同时,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为课堂学生学习注入强劲动力的同时,让课堂灵动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平时留心积累:与知识相关的新异视频、图片等均应在你教学的视野内。

2、打造生成的课堂,让知识更加丰满。

每节课教师都会进行一定的设计,如果这种设计束缚了课堂的手脚,这种设计应该是我们不想要的设计。从好的方面去着手,设计是为了更好的生成。教学设计应该给教学的不确定性留下学生“想象”的空间,教学设计是一个永远不能划句号的手稿。试想我们有多少节课是完全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的无生成的课堂,回想这样课堂知识必定“瘦弱”的知识。这种学习必在学习的浅水区,因为学生没有深入到知识掌握的应有深度,知识是死的而不会真正加入解决实际问题的队列中。因此我们设计每一节课的同时,要给学生预留下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中闪现,要相信学生,这种“浪费”时间是值得的,这种累积效应需要时间的堆积。

3、打造文化课堂,让课堂民主平等。

有专家说,上课教师控制学生是反人类的行为。确实现在的教师都把自己的课堂控制好作为炫耀的资本,认为用强势压倒学生就是自己“能干”。这种短期行为只能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这在学校班级中教师在和教师不在教室两重天屡见不鲜。如果能有魏书生所说的班级那样,一切事务由学生包办,班级的一切大事由学生决定。真正将民主平等扎根在学生的脑海中,流淌在学生的血液中。班级也就走入了良性轨道,但这需要智慧的进行引领。可当下多数班主任都不使用这种模式,因为他们认为这不好自己管理来得快,自己不能控制放不了心。确实这种尝试需要勇气,但这种尝试能让你的管理水平前进到自己都想象不到的水平。

4、打造互动的课堂,让学生作主。

现在的课堂互动多数是这样: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也有让学生能帮助教师做个实验等低级的课堂互动样式。课堂热热闹闹,下了课什么都不知道。这种只有温度而无浓度的课堂是一片虚假的繁荣。真正的课堂互动模式的出现,课堂的教学质量就会大幅攀升。我们经常听到杨思中学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都是真正让学生“活动”起来而致成功的案例,这种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否定。因此当下的教师应该真正的让位于学生,让学生统领课堂。教师只把知识融入一个个情境中,通过问题的形式让学生一个个深入下去,教师做学生学习的困难的引领者,如果学生很难深入,教师可通过追问让问题进一步深入。同时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学习伙伴,学生的学习团体形成,学习的能力就会得到更大的提升,你的教学质量定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大有提升,提镇你的教学信心。

下载教师职业倦怠与师德变异及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职业倦怠与师德变异及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是现在教师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是中老年教师更为严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其一,就是专家所讲的教师职业倦怠多表现为缺乏热情,对......

    教师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 教师的“职业倦怠”,它的危害不仅在于其个人的身心健康、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更在于它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在我们实际工作中,我们也会看到把工作不当回事......

    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不容忽视 ---带病的大夫如何给别人健康 “工作压力与教师职业倦怠有着直接且强烈的因果关系。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是指教师难以应付职业对自己的要求而产生的疲......

    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的分析及克服策略 人们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可是有越来越多的教师有着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

    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 职业倦怠 作为一种新现象,在中小学教师中普遍存在。职业倦怠将严重地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降低教师的工作信心和热情,最终将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今天......

    教师职业倦怠

    读《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有感 职业倦怠(Job Burnout)一词最早见玩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也有人将“Job”译为“工作”,将 “Burnout”译为“枯竭”。 职业倦怠最早由美国学......

    教师职业倦怠

    2、请结合专题所讲述内容,分析个人有哪些经验未面临职业倦怠问题或克服了职业倦怠问题。 第一:把工作当作享受,在享受状态下,教师的职业成为他们参与生活、体验人生的重要途径......

    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 现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各种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给现代人造成了压力。教师这个职业被全世界公认为是一种高强度、高压力的职业之一 ,职业倦怠在教师这个职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