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文化产业基本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5 00:34: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州文化产业基本情况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州文化产业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第一篇:苏州文化产业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苏州文化产业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目录

一、目前苏州文化产业单位基本概况

二、文化产业规模化发展,形成了四个文化基地三、四大文化节展示了文化艺术和产业运作的完美结合

四、艺术在传统、传承、传播中与产业的结合,演出市场繁荣

五、新兴文化产业——动漫业发展迅速

六、依托苏州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休闲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迅速

七、多种形式结合,苏州电影市场蓬勃发展

八、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亟需更多专业管理人才

按照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和苏州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要求,苏州文化产业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重点,近几年已经形成文化经济的诸多亮点,文化产业出现了长足的进步。

一、目前苏州文化产业单位基本概况。

经调查统计,07年全市文化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约1.37万家,其中印刷复制单位3150余家;新闻出版发行单位40余家;网吧1250余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1000余家,文化娱乐单位1000余家;主要动漫游戏单位45家;广播电视制作单位33家;文化演艺、文物经营单位250余家;传统文化工艺服务单位5450余家。从业人数约26.86万人,营业收入约400亿元,上缴国家税收约22.35亿元。

二、文化产业规模化发展,形成了“苏绣文化产业群”、“苏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等四个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基地。

06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大力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培育和建设一批出版、电子音像、影视和动漫制作、演艺、汇展、文化产品分销等产业基地。”近几年,苏州文化产业发展通过规模化、集约化,在国家、省等文化部门的支持、扶持下,逐步形成了国家级“苏绣文化产业群”、“苏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胥口书画全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和省级“沙家浜江南水乡影视产业园”这四个文化产业基地。三、四大文化节展示了文化艺术、产业运作的完美结合。

第七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第十六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典礼、第十届中国戏剧节等节庆活动此伏彼起。国家级节庆活动的苏州聚首,在吸引众多关注目光的同时,展现的是这个城市对文化的兼容并包。四大节庆活动都是通过政府倡导、市场运作、企业支持的形式举办的,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7年9月,作为第七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主会场,苏州创出了规模之最,并以它的高水准、高规格、多样性,成为我国和世界文艺领域的一道亮丽风景,为期6天的活动期间,中国和来自五大洲21个国家的近800位艺术家共襄盛举,竞相献艺。使苏州又一次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关注的聚焦点,在中外民间艺术交流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呵护优秀民族文化同时面向世界开放的中国文化的象征。得到了中国文联、中央有关部门以及有关外国驻华使节、国际组织和来自五大洲21个国家的艺术家们的热情赞誉,得到了广大市民群众的热烈好评。

10月,伴随着金鸡奖评选基地落户金鸡湖畔,金鸡奖与苏州的美丽牵手成为第十六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带给人们的最大期待,其间,开幕式晚会、星光大道、颁奖典礼、水城影展、国产影片推介、香港电影回顾展、台湾著名导演李行先生电影作品专题展、国际影展、电影艺术家深入大学、深入部队活动、举办了观众见面会和音乐会等30多项主要活动将电影节办成了参与面最广、影响最大、亮点最多的电影节。共计展映了境内外的73部影片,接待观众41000多人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也得到了来自中国影协、电影节执委会和观众等各方面的充分肯定。

11月,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在苏州相城区颁奖。这是自1999年举办第一届以来,“山花奖”颁奖活动首次在北京以外的城市举行。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举办了中国民间工艺精品展、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典礼、当代中国名家民俗风情书画邀请展、苏州民间工艺特展、中国民间绝技绝活展演、中国民间文艺名家讲坛等活动,并同期举办苏州市第七届民间艺术节。被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举行了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博物馆(筹)揭牌仪式。该博物馆建成后,将作为“山花奖”永久性评奖基地。来自各地的烂漫“山花”开出的是浓郁的乡韵乡情。

12月,第十届中国戏剧节有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和部队等的文艺院团演出17个剧种的精彩剧目,演出场次达61场,是一次规模空前、影响广泛、意义深远的戏剧盛会。戏剧节期间,刚刚获得梅花奖一度梅、二度梅和梅花大奖的优秀演员们遵照剧协好传统,开展“送戏下基层”活动,把精美艺术奉献给广大的苏州城乡人民。“文化的盛宴,市民的节日。”次第登场的节庆活动让苏州成为节日之城,古韵今风里,各地乃至各国的文化找寻到了自己的节拍,节拍里的舞姿与唱词,赢得的不仅是苏州人的热情掌声,还有苏州文化的热烈回应。

四、艺术在传统、传承、传播中与产业的结合,演出市场繁荣。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传统文化传承机制的关键是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一)开拓演艺业市场,在海内外打响了苏州文化品牌。

青春版《牡丹亭》是“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重点扶持的优秀剧目,由华语作家、昆曲义工白先勇担任总制作人,苏州昆剧院优秀青年演员担纲主演,携手两岸三地共同打造。白先勇表示,传统戏曲只有培养青年观众才有前途。在《牡丹亭》的观众里,有60%—70%是青年人,打破了青年观众不看戏曲的偏见。青春亮丽的昆曲《牡丹亭》在北京迎来第100场演出。

去年,《长生殿》首次以商业演出的形式进入欧洲比利时,取得巨大成功;4月至5月,青春版《牡丹亭》“惊梦”随温家宝总理访日,献演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开幕式,随后赴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温家宝总理亲笔为昆剧院题词“姹紫嫣红牡丹开,良辰美景新秀来”,并给苏州昆剧院演员写来了亲笔信。青春版《牡丹亭》参加文化部、教育部、财政部主办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活动,开展了赴甘肃、陕西、湖北、四川等地高校的巡演;滑稽剧团《青春跑道》圆满完成全省12市巡演68场次,10万中学生向这部优秀剧目报以热烈掌声。

在积极对外演出的同时,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和我局联合组织实施的昆曲面向百万学生公益演出普及工程和由我局与平江区组织推动的评弹面向百万学生演出普及工程先后启动,沁兰厅“天天演”吸引了广大中、外学子,社会反响强烈。

苏州昆剧院、苏州锡剧团、戏曲博物馆等单位分别加强了与旅游基地的演出和展览展示的项目协作,演艺业与古城古镇旅游产业进一步融合,演艺基地不断扩大。歌舞团的“子夜吴歌”演艺项目、评弹团的休闲夜书场经营,均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二)“大力扶持、积极引导、加强管理、逐步提高”的原则,民营表演团体受到扶持。

近年来,我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新农村,繁荣演出市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业余生活的视角,切实转变观念,树立并倡导“民间艺术产业也是生产力”的新思想,把培育发展民间演出团体放在首要,积极引导和扶持民间文化艺术表演团体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推动了我市民间演出业朝着健康繁荣有序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苏州兰芽昆剧团、苏州市现代音乐团、苏州市夕阳红评弹团等一批民间表演团体逐步壮大,他们立足本地区,面向全国各地,同时进入上海、广州、杭州等大城市演出。每年演出的场次约2800场,形成了歌舞、小品、戏曲、曲艺等多元化的民间艺术表演,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走出了一条活跃城市、农村演出市场,发展演艺经济,改变人民群众精神面貌,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精神、物质双赢的新路子,同时为建设和谐社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07年苏州表演团体共演出10177场次,观众达到167.3万人次,营业额超过了5000万元。

(三)传承传统文化,苏州桃花坞工艺美术文化创意产业园初具雏形。

苏州桃花坞工艺美术文化创意产业园初具雏形,该创意产业园坐落在桃花坞地区中心区域的文保建筑——朴园内。朴园是上世纪二十年代营造的苏式园林,园内建筑多为民国风格,实际占地1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苏州民族民间保护办公室积极传承传统文化,将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古琴艺术传习所、苏式花窗等苏州传统工艺引入桃 花坞工艺美术文化创意产业园,经过二年的保护传承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探索,已初具雏形。

(四)民营资本投资美术馆,展览、交流、推广文化。

苏州本色当代美术馆坐落于江苏苏州吴中区郭巷,东侧南侧临河,紧靠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本色当代美术馆是民营企业苏州本色造品实业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兴建的。美术馆占地13亩,展馆主体为一座4层砖墙钢架结构极具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面积达一万一千平方米,其中展览净面积达六千平方米。美术馆具有独特的开放式的空间展示形式,分布有艺术作品展览区,艺术家工作室,学术讨论和休闲娱乐空间,艺术家居室,收藏室及艺术品修缮保养室等不同功能的区域。苏州本色当代美术馆主要从事当代艺术的创作,展览、交流、推广和普及,是一个集文化推广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特色基地。

五、新兴文化产业——动漫业发展迅速。

动漫游戏产业是一个市场潜力巨大、影响深远的文化产业,发展动漫游戏产业,不仅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尤其在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方面。苏州市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动漫产业这一新型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求在发展动漫产业上以市场为取向,以文化为内涵,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整合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我市现代文化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苏州拥有完善的动漫游戏产业链和充足的产业人才,目前主要企业共有45家,其中动画企业16家,游戏企业12家,手机内容企业6家,数字技术企业4家,教育培训机构6家,从业人员超过5000人,主要集中在苏州工业园区和吴中区,2007年苏州动漫游戏产业产值约6.5亿元人民币。

(一)苏州动漫产业目前正处于加速发展的时期。

苏州动漫产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了泰山动画、鸿扬、宏广、万宽特效等一批有实力的动画企业,动画电视剧年生产能力达1000集左右,片长达15000分钟。近年来,苏州各级政府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出台有力措施,鼓励原创动漫产业发展,取得可喜的成果。截至08年上半年,苏州动画企业已累计完成动画电影1部,电视动画片5部,累计约5000分钟。宏广动画开发的《红孩儿大闹火焰山》获得了台湾金马奖和政府华表奖,鸿扬卡通开发的《象棋王》和《饮茶S》,已成功销往韩国和日本等动漫强国,长江龙乐开发的《中华民族音乐动画艺术片》,获得了中国动画学会奖,汉文动画开发《灵觉小和尚》已经在中央台和多个地方台播出。

2007年有原创动画项目15部,总共8000分钟。目前苏州共有18部动画片正在制作过程中,平均每个企业有2-3个动画片项目,预计08年苏州原创动画片产量可达15000分钟。动画重点项目有天堂卡通的抗日题材的30集《沙家浜新传》、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题材的30集《江水清清》、抗日题材的30集《芦荡金剑》、欧瑞动漫的三维动画电影《向钱冲,向前冲》、汉文动画的动画电影《剑啸江湖》、沙漫动画的《我的宠物》、金笛卡通的《姑苏繁华图》等。

位于金鸡湖路的原格兰富水泵(苏州)有限公司,是园区早期引进的一家先进制造业企业,后因发展壮大,搬迁到新的地方,留下了2万平方米的老厂房。园区将这幢厂房进行了重新装修,并命名为“创意泵站”。自2007年7月首家创意企业“蜗牛电子”入驻至今,“创意泵站”已引进了27家创意企业。

(二)游戏业方面,苏州工业园区已培育出神游科技和蜗牛电子两大龙头企业。

神游科技主营单机游戏,07年产值超过2亿元人民币,产品远销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蜗牛电子主营网络游戏,其中《航海世纪》已经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并远销世界各大洲,07年产值5000万元,比06年增长200%。数字技术方面,培育出全国顶尖的手机搜索公司儒豹搜索公司,被红鲱鱼杂志评为亚洲100强最具潜力的高科技公司,金鸡奖手机媒体独家合作伙伴。

苏州拥有包括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短期培训在内的完善的数字娱乐产业人才培养体系。苏州工艺美院是国内第一个开设动漫专业的学校,已累计培养800名动画学员,园区职业技术学院设立动画系,每年向社会提供近200名动画专业毕业生,苏州软件园培训中心进行短期培训,每年向企业提供500人次的培训。同时,园区政府已规划800亩土地建设服务外包学院,开设动漫游戏专业,为将来苏州动漫的跨越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六、依托苏州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休闲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迅速。

这几年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态势加快形成,文化产业依托苏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物古迹、山水生态、水乡风情和文博等旅游资源的优势,文化休闲、旅游业发展迅速。

(一)以保护古城为依托,建设文化休闲特色街。

积极探索苏州文化古城国家保护和社会保护相结合的新路子,在古城保护的同时将文化旅游休闲元素融入,建设了苏州平江路文化休闲特色街项目和三塘街历史文化旅游街区。

平江路文化休闲特色街南起干将路、北至白塔东路,全长1090米,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该项目依托街区内众多古宅深院和深厚独特的文化底蕴,结合现代文化创意,将具有2500余年历史的街坊民居改造成具有浓厚苏州地方特色的文化商业休闲街。文化休闲特色街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耦园为核心,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为代表,结合充满文化意境的酒店客栈、创意市集、时尚杂货、画廊会所等组成。根据文化、旅游、商业的定位,进驻平江路的商户,必须具备充分的文化底蕴,并必须有其特色展示:如海莱画廊以油画画展为主,到现在共办画展8次,接待中外来宾约20000人次;而法国人开的帕斯卡华标则突出介绍苏州桃花坞木刻传统工艺,是真正的中西融通;半圃艺苑则又是吴门画派,采用现实主义手法以平江路两侧景色为背景进行创作的工作室等等。

山塘历史文化旅游街区,规划修复全长3600米,规划总用地136.75公顷。山塘街的景点将不断扩展,几年内已完成山塘多个文化节点,明清江南服饰馆、安泰救火会、古戏台、汀州会馆、老苏州茶馆和明大学士吴一鹏故居、陕西会馆门楼、桐桥遗址、张公祠、贝程氏节孝祠、普福禅寺的保护性修复,使游客全面感受山塘的桥、街、水的韵味。围绕山塘历史街区“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天堂里的街市”的文化旅游形象,每年举办各种文化旅游活动,使中外大批游客慕名而来,丰富了苏州文化旅游资源。

(二)发展特色文化旅游,锦溪“民间收藏博物馆群”逐步壮大。

锦溪“民间收藏博物馆群”特色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是昆山市锦溪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近年来重点引进和开发建设的一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精品文化旅游项目。于2002年开始启动建设。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项目已拥有中国古砖瓦博物馆、华东第一古董馆、华夏奇石馆、中华历代古钱币珍藏馆、柿园书画馆等14家民间博物馆,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实现了产业化健康发展。2007年,锦溪“民间收藏博物馆群”共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近千万元,相关产业链收入则超过了1亿元。

(三)恢复传承江南民俗特色,开发传统民俗文化街——贞丰街。

贞丰街——传统民俗文化街项目,位于周庄古镇中市街西段,总投资3700万元,全长100余米。2000年6月开始立项规划,2004年底初具规模。设有打铁箍桶、纺纱织布、酿酒制坯、草编篾竹、绣花剪纸等十二个典型江南传统手工艺作坊,及茶楼、书场、中药铺、老客栈、书画店等文化娱乐休闲场所。2007年上半年初步推出糕团作坊和完成作坊内容的梳理和调整,2007年下半年重点着手个性化文化休闲客栈的规划和房屋整治修缮,争取2008年3月底完成首期工程。

文化街项目的推出旨在恢复传承具有江南特色的传统手工艺,是文化展示和传承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及文化产业市场化运作较为成功的尝试。每年吸引约150万人次的游客参与体验,江泽民、李瑞环、董建华、卡特等中外领导人及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都曾光临与参与。文化街更被誉为“活的民俗文化教科书”,获得“昆山市放心消费一条街”和“苏州市百城万店无假货市级示范街”等荣誉。

七、多种形式结合,苏州电影市场蓬勃发展。

(一)结合“四进工程”,推进农村“2131工程”。

苏州采用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实施“2131工程”,是从2005年5月在吴江市平望镇试点开始的,并同原有的文艺精品演出“四进工程”有机结合进行。同年11月苏州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等五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市组织实施数字电影“四进工程”的通知》(苏宣发(2005)58号文件),要求由苏州广电总台负责实施数字电影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的“四进工程”工作。由此成立了苏州中数大众卫星数字电影放映有限公司具体负责数字电影四进工程的管理、实施。该公司现有专职人员4人,兼职人员3人。

目前,苏州市区已组建44个放映队,覆盖全市7个区,近三十个乡镇。先后培训了200余名持证上岗放映员。一年多来,累计放映数字电影9121场,观众达312.3万人次。此外,苏州下辖的张家港、常熟、昆山、太仓、吴江五市还拥有17个数字电影放映队,全年放映近2000场免费电影。

苏州数字电影四进工程的经费问题按以下方式解决:一次性投入的设备费和每年的电影版权费由市、区(镇)两级财政各承担50%,其余部分费用由中数大众公司通过市场运作解决。在推进“2131”工程中,以政府投入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去年被中国电影报发现并报道,誉为“苏州模式”。在数字电影起步之初,苏州中数大众卫星数字电影放映有限公司就提出要把数字电影建设成“四大平台”,即党和政府的宣传平台、广大青少年的教育平台、人民群众的娱乐平台、企业商家的广告平台。

几年多来,苏州的数字电影让300余万人次看到了内容向上的优秀电影,对维护社会治安、增加就业岗位、建设精神文明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不少地方,看电影已成为人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围绕数字电影的市场运作也在不断成熟、不断拓展。

(二)新建成的苏州科技文化中心位于美丽的金鸡湖畔,为苏州市民提供了及好的休憩场所。

去年十月开业的苏州科文中心是金鸡湖畔的地标性建筑,该项目是由苏州工业园区投资建设的,它填补了苏州此前没有类似大型综合性文化设施的空白。在超过十五万平米的中心内,集结了一个拥有最先进设备的国际级舞台的1,200座大剧院、一座IMAX影院和7个影厅的电影城、一个可同时容纳500人用餐并欣赏国际级水平娱乐节目的演艺餐厅、商业中心、艺术大堂、绿化等项目功能,著名的“金鸡奖”评审基地也落户于此。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巨蟒之战》、《虎胆龙威》等影片、布达佩斯节庆管弦乐团、亚细亚爵士乐团、马友友与丝路合奏团、赖升川的《这一夜,women说相声》、傅聪钢琴独奏会„„科文中心将世界高水平的电影、文艺演出推介给苏州市民,让苏州人在拥有评弹昆曲之外,还大大扩展了文化视野,丰富和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文化消费需求。

去年苏州市区电影票房总收入突破了2100万元。

八、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亟需更多专业管理人才。

文化产业发育、壮大、做强、创优是一个过程,目前苏州的文化产业无论是在发展速度、产业规模、品牌塑造、产业链接,还是在带动支撑功能、交流传播影响等方面,均处在培育成长阶段,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必须看到苏州文化产业发展的成绩和潜力,同时也应看到苏州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瓶颈——文化产业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的稀缺。

“苏州的昆曲、评弹、锡剧等都有走出去的实力,可要往外推还真心里没有底。”“如果有专业经纪公司来做桥梁,即时反馈市场信息、观众需求,用更专业的手段完成产品的策划、打造和营销,对包括昆曲在内的传统文化的发展会更有利。”这些心声已成为苏州文化产业界的共识。

“由我们自己来闯市场困难很多。”对此,频频走出去的苏州昆剧院可谓深有感触。院长蔡少华告诉记者,苏州昆剧院凭借青春版《牡丹亭》等品牌大戏走出去的步子越迈越大,从港台、英国、美国等地的巡演到国内的高校行等等,走出去的演出占了苏州昆剧院每年演出的80%,青春版《牡丹亭》还入选文化部优秀出口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但剧目与市场的对接还只是刚刚起步。”蔡少华说,目前剧院的对外演出主要还是依靠口碑打市场,像白先勇等文化名人担当了重要的市场推手,大专院校的文化普及行动营造了市场氛围,取得的效果还仅仅停留在文化的传承与推广上,市场的回报极为有限。“如果有专业经纪公司来做桥梁,即时反馈市场信息、观众需求,用更专业的手段完成产品的策划、打造和营销,对包括昆曲在内的传统文化的发展会更有利。”

对专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同样存在于苏州传统工艺行业。从刺绣、缂丝,到玉雕、檀香扇,参加专业展览是这些传统工艺面向市场的主要途径,而开拓市场的难度让很多精于工艺、疏于市场的大师充满感慨。去年8月,市民间手工老艺人作品展览在苏绣艺术博物馆开幕,这个由30多位民间艺人的100多件作品组成的展览让人从一个侧面看到了手工艺人亟待关注的生存现状:展览筹划多时,却苦于没有经费、没有场地,直到苏绣艺术博物馆愿意借出场地才得以举办。参加展览的民间艺人们身怀绝技,却苦于“入市”无门,愿意跟着学手艺的徒弟也很难找。像姚士荣是目前苏州唯一能够完成金属弹凿工艺的艺人,他参与展出的奥运福娃工艺盘和龙云熏炉等非常精致。“很多人以为我的作品是用模子、机器制作的,其实全部都是手工一点点敲制的。”刚刚收了两个徒弟的姚士荣告诉记者,金属弹凿工艺从开始学到能够做有个漫长的过程,自己干这一行已有40多年,能吃得了苦,能学出师的人实在不多。全手工制作的“卖点”如何呈现、工艺品如何开拓市场、如何开发市场需要的新品?如果能够有专业“推手”加入,苏州传统工艺行业应该可以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谋求更好的发展。

文化产业是特殊行业,它直接以人的精神世界为服务对象,不同于提供物质产品的汽车、房地产等行业,文艺经营人才要能够在文化与市场之间架起桥梁必须是多面手。“现在不缺艺术创作人才,也不缺管理人才,缺的是艺术管理人才。这些专业推手应该是复合型人才,艺术、管理、经济、市场等各方面都要相通,才能在文化市场上游刃有余。”这是苏州各大演出公司、文艺团体的共识,文艺团体此类人才几乎空白,而像市明星演出公司等业绩突出的专业演出经纪公司,经过从法律、文化到营销等专业培训,拥有演出经纪人证书的也只有三四人。目前苏州干这一行的大多是几十年的老演出,实践经验丰富,可市场在发展,适应文化产业化的需求还应该拓宽视野、寻找新手段。据了解,目前苏州从事文艺项目引进和营销的很多是从文艺院团转行的演员、创作人员等,也有一部分是从文化管理部门转行而来,对文艺产品有相当认知度,但在能否更好地了解外部市场?除了走进其他城市,还是否能走向国际?能否找到与其他演出公司合作的新办法?能否了解市场,创造更适合市场需求的剧目?能否延伸产业链,在引进演出项目之外,在纪念品等衍伸产品上做做文章等方面还亟需更多的专业人才来参与。

据了解,美国、英国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开设文化管理专业,而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文化管理还是新兴专业,作为一门理论和应用性结合很强的交叉学科,文化学是基础,管理学是依托,在开设的课程中,文化、管理各占一半,培养的是既有文化素养,又精通市场营销的专业人才。而这样的专业人才在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线还相当短缺。有关专家指出,“以前,我国文化艺术管理采取的是苏联模式,文化艺术部门都是事业单位,资源都是国家计划配置。而现在强化文化产业,文化艺术开始走向市场,这就需要大量把文化艺术作为特殊产品进行市场运作的人。”因此,在具备实践能力、管理能力、营销能力的同时,完成文化与市场对接的专业人才亟待实现队伍扩容,市场亟待高校能解决这一需要。

第二篇: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红岗区文化产业概述和未来发展

(一)现状分析

红岗区区现有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文化服务单位共计家,从业人员达余人,2010年文化产业经营额达到,实现利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化娱乐业2010年总收入达,实现利税,解决就业劳动力人。出版物发行业2010年总收入达,实现利税,解决就业劳动力余人。2010年区印刷复制企业固定资产总额达,10年总收入,从业人员余人。

近几年来,红岗区区的文化产业有了较大发展,但仍处于起步、探索、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

1.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初步成绩

(1)新兴文化行业成长较快,文化产业发展对红岗区域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演出业、电影发行放映业形成早,历史长,属于传统的文化行业,娱乐业、音像业、网络文化业是改革开放后的行业,历史较短但发展很快,属新兴的文化行业。红岗区目前从产值来看,新兴文化行业已经替代了传统文化行业。

(2)出版物发行业日渐繁荣。全区有国有新华书店 家,下设批发部、门市部、2010年销售收入达多万元,占领着全区出版物发行市场的绝对份额。其它社会办书店家,个体书摊家,音像制品零售家,电子出版物经营单位家,出版物经营单位和个人已达家。

(4)文化娱乐业稳步发展。全区目前娱乐场所及经营单位已达余家,在整顿和规范的前提下,不断在提高品质。

(5)群众文化活动有着优良的传统和文化资源。近几年,红岗区开展的“激情之夏”、“大庆之冬”、“社区文化节”、“夏日广场”、“十月金秋”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如火如荼,为顺义文化产业的发展,打造文化品牌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2.文化市场管理取得的成绩

建立了专职的文化行政执法队伍和社会监督网络,将日常检查和专项治理相结合,加大了执法力度和密度,进一步完善了文化市场服务,保证了红岗区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对网吧的专项治理、对歌舞娱乐场所的整顿都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二)存在问题

1.文化产业发展不充分,总量规模偏小,市场机制不完善,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都需要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具体表现为:一是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思想观念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二是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不健全,专门人才缺乏。三是文化体制改革滞后,产业结构调整乏力,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低。四是文化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创新能力不足,竞争能力不强。

2.缺乏标志性的文化企业的驻入。

(三)发展构想

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步骤;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大举措。对实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1.红岗区文化产业发展方向:

(1)形成以印刷产业为龙头,文化休闲娱乐为基础的文化产业布局,使文化产业成为地区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促进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积极推进文化与市场经济、高新技术的结合,坚持市场建设和产业发展一起抓。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手段,以政策法规为保障,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投资、国有文化企业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2)引进驻区高端文化企业。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和有影响的文化品牌,建立一定规模的现代化文化产品生产、服务和销售网络。

(3)改变低水平、小规模的粗放经营状态,逐步淘汰摊贩式、作坊式经营业态,积极发展连锁经营、超市经营、电子商务,以现代流通形式取代传统流通形式。积极整合文化资

源,对文化资源重新进行整合,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产业集中度。支持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投资和经营,不断拓宽经营范围,调整经营结构,拓展发展空间。鼓励依托有实力的文化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和业务为纽带,运用联合、重组、兼并、上市等方式,整合优势资源。

(4)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是同行企业自愿参加的民间组织,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与内在要求,有利于以行业协会的协调、服务代替政府主管部门的直接控制,较好地实现政企分开;有利于突破部门与地区界限,把同行业企业统一联合起来,目前已经存在的网吧协会要扶植发展,争取在“十二五”期间组建成立印刷行业协会、出版物发行协会、广告协会等;

2.红岗区文化市场管理发展方向:

(1)文化产品的内容管理。继续做好对文化产品内容的事先审查、事后追惩、备案工作。

(2)文化市场稽查。为创造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努力建设文化市场,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加大文化市场执法力度,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适应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构建文化市场管理的信息网络体系,采取高科技手段加强市场监管。对依法经营、管理规范的文化企业,给予积极支持并

提供良好服务,对扰乱市场秩序的要依法处罚,形成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第三篇: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桂阳县文化产业调查报告

一、桂阳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桂阳县以建设湖南历史文化名县为目标,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开拓文化市场,狠抓文化产业发展,逐步建成了以城市辐射农村的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文化产业群体。2008年末,全县拥有文化产业单位360个,从业人员2252人;全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36亿元,增长17%,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2.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9%。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明显,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1、文化娱乐业健康发展。2008年末,全县有歌舞娱乐场所20家(其中县城区18 家,乡镇2家),有电子游艺场所17家,有营业性演出场所2家,有旱冰场1家,有台球俱乐部2家;各类文化娱乐经营单位,投资在400万元以上的2家,300万元-100万元以内的5家,投资在100万元以内的 11家;文化娱乐行业固定资产总值4653万元,年营业收入2342万元,从业人员1221人,年上缴税金130余万元。

2.图书发行、销售需求巨大。全县有图书发行单位1家,图书零售、出租单位21 家,年销售额2585万元。其中县新华书店每年的教材、教辅读物、书本等的营业额达 1

2100万元。

3、民间艺术产业蓬勃发展。桂阳县文联下辖文学家协会等群众性文艺创作团体8个,全县长期从事文学艺术创作的人员在300人以上,有专业剧团1家,年收入22万元以上,业余剧团3家,铜管乐队66 家,弦乐队8 家,龙队7家38条,狮队2家5支,年演出收入200万元以上。

4、广电传媒业发展突飞猛进。全县39个乡镇目前开通有线电视的有22个,有线电视用户3.7万户。广电传媒业经营已初步形成电视网络、电视广告和宽带网增值业务开发共同发展的格局。

5、教育培训业发展成效显著。全县拥有举办学历教育的职业技术学校1 所,教学班级 5个,在籍大、中专学员985 人,在职教职工总数92 人;有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2所,年培训人数在3000人左右;有各级各类文化艺术培训机构2家,其中县文化馆培训中心年收入10万元以上,年培训人数在2400人左右。

6、印刷、体育、广告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印刷业方面,我县现有印刷企业7 家,打字复印单位37 家,从业人员100 余人。体育产业方面,现有电脑体育彩票销售点6 个,从业人员10 人,销售收入150余万元;体育竞赛表演和有偿体育娱乐服务有初步发展,有体育器材、服装销售单位13家,大型健身房两处。广告业方面,全县现有广告经

营、发布单位20 家。

7、以“网吧”为代表的互联网上网服务等新兴文化产业方兴未艾。全县城乡有“网吧”118家,其中县城38家。“网吧”产业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县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投资额达400万元以上的“网吧”达2家,每年“网吧”产业的营业收入达1300万元以上。

二、桂阳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1、行政管理机构交叉重叠、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职责不清。文化产业不仅涉及文化管理部门、旅游部门,还涉及民族宗教管理部门、规划和建设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与支持。而实际工作中,文化产业市场被分割为多头管理。文化部门管理演出娱乐音像网吧服务市场;广电部门管理广播电视;体育部门管理体育健身娱乐市场;民族宗教部门管理民族宗教人士和宗教场所。划分过细,互相交叉,难于协调统一,形成合力。

2、政事不分、所有制结构不合理。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投资渠道单一,资金匮乏,严重制约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以文化、体育、旅游最为突出。文化行政部门陷于操办文化艺术创作演出活动的具体事务之中,削弱了行政管理和宏观管理的职能。公有文化事业单位普遍缺乏活力,没有形成创新激励机制;公有文化企业没能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主创新的市场主

体。全县大部分文化企事业单位属国有性质,集体或民营文化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外资或中外合资文化企业几乎没有。体育产业结构和经营方式分散单一,以体育彩票为主。旅游业仍然只靠政府投入,没有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

3、文化市场规模小,层次低,市场机制不健全。从文化娱乐演出、旅游、体育到广告、印刷、教育培训业等都程度不同的存在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足等问题。文化演出规模小、规格不高,无法形成大反响,没起到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作用;旅游有资源,但开发不足,没有形成整体效应;广告缺乏规模效应,竞争力有限,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目前,我县的文化要素市场(指文化资金市场、文化艺术设施市场、文化艺术人才市场、文化艺术劳务市场、文化科技市场等)、产权市场发展滞后,文化资源在市场中不能实现有效配置,国有资产没能实现重组和保值增值,文化事业结构也没能按产业化的要求进行调整。

4、对人文资源的罗列性展示大于开发利用。目前,我县对县内的人文资源,还仅仅停留在浅表的罗列和学术研究,没有进行深度的包装和打造,观赏及参与性不足,缺乏新意、吸引力,很难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发展桂阳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

1、积极制订并落实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要尽快制定具体的文化产

业政策,包括产业组织政策、投资融资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分配激励政策和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政策等,逐步使文化政策法规覆盖文化产业的主要领域。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文化体制的所有制结构,尽快制定鼓励非文化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创办文化产业的政策,明确文化开放领域的市场准入标准、准入程序及管理监督办法,降低文化产业准入的门槛。同时科学规划文化产业总体发展战略,确定重点发展的行业门类项目,形成文化产业的中长期整体发展规划,完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整体设计。

2、加强民间传统艺术的挖掘整理,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文化源泉。要修缮并保护好蒙泉井、东塔、阳山古民居等古迹建筑。要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积极做好湘昆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开发和保护好瑶歌、花灯戏曲、土法榨油制作工艺等10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上档升级上下功夫。加强对古戏台、古宗祠、古桥梁、古佛塔等历史遗迹的保护,及时修复整理馆藏文物。积极支持和鼓励美术、书法、摄影、音乐、曲艺、影视、民间艺术等不同门类的艺术生产,努力创作文艺精品。

3、组建文化产业集团、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一是做大图书发行业。新华书店要利用新华大楼地处黄金地段的优势,兴办社会图书超市和影视放映产业项目。二是做大做强广电传媒业,实行全新的管理模式和节目运行及用人分配

机制,振兴广播弱势产业。开发和拓展互联网、互动电影点播频道、付费电视频道、党政信息频道、图文广告频道、远程医疗、远程教育、数据广播等增值业务,到2010年有线电视用户达到8 万户,营业收入达到1600 万元。启动数字有线电视工程,实现有线电视由模拟向数字化的整体平移。三是做大印刷业。力争在近两年内,使我县的公开出版物印刷企业达到3家,产值超百万企业达1家。

4、整合文化产业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一是“两院”合并,利用县电影院、影剧院的影城资产,组建文化艺术中心,承担好县内各项演艺活动。二是充分利用县文化馆馆址的资产置换,馆内场地和设施进一步完善的机遇,发挥好自身的艺术人才优势,采用独办或吸纳民间资金或与他人联办的方式,建立以美术、书法、声乐、器乐、舞蹈、表演、摄影等为内容的大型艺术培训中心。三是建设好县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充分利用全国图书资源联网开通的优势,举办各类培训班,增强图书馆的造血功能。四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着力抓好阳山古民居的旅游开发,扩大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来此旅游观光;做大休闲度假、观光农业两个面。以现有农家乐、休闲庄、度假村为基础,注入文化内涵,努力做大做强休闲度假和观光农业;着力开发生态旅游三个片。舂陵江湖心岛、宝山蒙泉主题森林公园、泗洲山;培植宗教文化旅游点(东塔鹿峰寺、天坛山三神庙、金仙寨佛寺、坛

山古寺遗迹);保护开发民间民俗文化(花灯戏曲、舞龙狮、傩舞、清明祭祀文化、瑶歌古调、风味小吃)。同时将桂阳昆曲培训、表演融入桂阳旅游行业中,并打造具有代表性的旅游产品。

5、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筹建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积极落实各项文化经济政策,建立多渠道融资的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在政府投入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对文化产业建设项目提供政策倾斜,并且优化环境,以更多地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投入。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产业,实现文化产品民营化战略。通过相应的文化投资体制改革,实现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化、公共化,以此构筑桂阳文化产业体系。

桂阳县文化局

2009年10月15日

第四篇:洛阳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洛阳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2012年1月11号,本人应付跃龙老师的要求来到洛阳进行文化产业调研,走访了市政府文化产业科,宣传部文产办等几家单位。对洛阳市的文化产业进行了一次摸底式调查。洛阳市近几年来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但是定位并不准确,发展方向过于发散。2011年文化产业占洛阳市总GDP不到2%,与周边的文化产业大市比如开封,安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一、洛阳市文化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一)产业总量增加,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2075.0亿元,同比增长13.0%;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661.2亿元,增长14.1%。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34.12亿元,同比增长17.2%,比2008年加快了8个百分点,分别比同期GDP、第三产业增速高出4.2个和3.1个百分点;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64%,提高了0.07个百分点。

(二)从业人员增加,带动就业作用突出

截止2009年底,全市从事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7.04万人,同比增长33.3%,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为1.69%,比2008年提高了0.38个百分点。

(三)构成有所变化,产业结构逐步改善

从文化产业的三大层次来看:2009年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分别实现增加值8.5亿元、10.2亿元和15.4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24.9%、30%和45.1%,核心层和外 1

围层占比首次超过50%,达54.9%,比2008年提升了9.2个百分

点,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

二、洛阳文化产业发展纲要

(一)进行了整体策划。著名城市战略策划机构——王志纲

工作室编制了《洛阳市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战略策划方案》:1.提出洛阳应打造世界级古都文化休闲目的地。形象诉求为“中国

洛阳,一个国色天香的地方”。功能定位为“东方锦绣神都,华

夏文明原点”。全域旅游格局概况为“一心两翼”。一心——国

际文化旅游名城中心,即洛阳主城区,主要由帝都文化核(隋唐

故城)、皇家风情体验轴、洛河文化体验带和伊河生态休闲带构

成。两翼——黄河文化旅游区和伏牛山山水度假区。2.大力落实

6项工作:培育运营主体,确定古都色调,营造水都风貌,理清

开发次序,完善旅游服务,占据舆论高地。

(二)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扎实推进

以文化产业十大示范项目为基础,整合部分项目,突出重点,提升标准。1.推进了龙门石窟、关林、白马寺整体开发项目建

设。将龙门石窟文化园区建设成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特色明显的文化旅游度假目的地;对关林及其周边区域进行整体改造提

升,打造特色鲜明的关圣文化园区;对白马寺景区进行整体开发,建设国际佛教文化园区。2.推进了大遗址保护和主题公园开发

项目建设。建设隋唐城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保护开发汉魏故城宫

城核心区;建设周文化主题广场和主题公园等。3.推进了历史

文化街区项目建设。对老城区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系统保护开发,形成功能齐全、富有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以涧西区工业遗产街

入围“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为契机,保护工业遗产,开发工业旅

游项目。4.推进了牡丹文化旅游开发项目。5.打造精品演艺及

影视动漫剧目。6.完善文化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建设

管理水平。

(三)科学布局,加快打造以信息服务为载体的现代文化产

业集聚高地

目前,我市已初步建立了信息服务示范园,太平洋门户网站

和部分动漫企业已登陆入驻;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本地电子商

务、文化外包发展方兴未艾,在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中将起到龙头

作用;腾讯、阿里巴巴等国内知名IT业巨头正处于加快发展和

全国布局的关键时期,这些公司已与我市直接或间接联系,我市

也拿出了1000万元作为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因此,加快发展以

信息服务为载体的现代文化产业集聚高地的时机已经成熟。

(四)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有效实施

我市以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为龙头,整合优势资源,不断培育、衍生产业发展链条。目前,在建和拟建的文化项目有洛阳红太阳

田汉剧场、大型舞台百戏剧《洛神》、3D动漫电影《牡丹》等。

同时,抓住洛阳片区大遗址保护工作被列为国家大遗址保护重大

项目的机遇,加快实施偃师商城城墙、汉魏古城阊阖门和隋唐洛

阳城宫城核心区等重要遗址的恢复展示工程。依托洛阳新区开发

建设平台,开工建设洛阳广电中心、洛阳市图书馆新馆等项目。

大力发展数字电视、影视制作、网络动漫等新兴文化创意产业。

(五)理顺关系,加强文化产业的统计管理

发展文化产业,必须首先摸清家底,但当前的文化产业统计

渠道不畅,关系不顺,加强文化产业统计保障体系建设十分必要。

一是增加必要的人员与经费,将文化产业统计经费纳入各级财政

预算管理。二是建立文化产业发展评价考核机制。建立文化产业

例会制度,及时警示文化产业发展与产业统计中存在的问题;由

市文产办牵头研究全市文化产业考核的指标、范围与方案、方法,及早研究对各县区和各相关部门文化产业发展的量化考核指标

体系和定期督导考核检查机制,以促进各县(市、区)、各部门

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与共同协调发展;三是加强对

文化产业统计的组织领导,各相关部门要明确文化产业统计人员

及其岗位职责,做好本部门全行业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做到应统

尽统。四是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备案制度和《文化产业调查证》制

度,以利于及时全面调查掌握文化产业发展进度与状况,做到各

县区、各部门全行业统计。

三、洛阳市文化产业定位分析

我们认为洛阳城市的总体定位应当是“华夏文明原点,河洛

文化之都”,其形象表述语应当为“中国洛阳,河洛文化之都,一个国色天香的地方”,理由主要有三条。

(一)争取中原经济区建设更大担当的需要。去年出台的《国

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开篇便

赋予了中原经济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战略定位,第八部分“弘扬中原大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中,更是两度点到

洛阳。中原文化的实质内核即“河洛文化”,我们要紧紧抓住这

一机遇,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二)彰显城市文化品牌的需要。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公

布的《2011中国十大文化品牌城市排行榜》,洛阳以“河洛文

化”品牌名列第七。同时上榜的同类型城市还有西安,以“古都

文化”品牌名列第六;北京,以“古今文化”品牌名列第三。这

个排行榜反映了洛阳的文化特色,反映了“河洛文化” 之于洛

阳的唯一性。

(三)扩大城市影响力、辐射力的需要。“河洛文化”的地

域范围要大于我们通常说的洛阳平原。河洛地区是指黄河和洛水

交汇处的这一广大地区,具体范围可以界定为:以洛阳为中心,西到潼关、华阴,东到郑州、开封,南到汝州、禹州,北到济源、晋南。开放辐射性的地域概念,再加上遍布全球的约1亿客家人

——“河洛郎”,“河洛文化”品牌的影响力、辐射力不言而喻。

河洛文化作为洛阳市文化品牌中的精髓,为推广洛阳市的文

化产业应起到足够的作用。为此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因文化而文化的营销策略,取而代之的应建立发展营销“一体化”管理体系。

成立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管理委员会,统筹全市旅游产业规划、发

展、营销工作。1.推出城市代表形象。我们认为有两个形象最

能体现洛阳的历史沧桑与浪漫情怀。一个是“河洛郎”。河洛郎,又称客家人,先世居黄河流域,后因战乱大批南下,现散布世界

各地,人数或超一亿。再一个是“洛神”。传说伏羲的女儿溺死

于洛水,化为洛神。三国时,曹植临洛水有感而作《洛神赋》。

后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据此画《洛神赋图》,更加丰富了“洛神”

文化。这两个形象一个展示了洛阳血浓于水的亲和力,一个展示

了洛阳高贵优雅的万种风情。2.创新营销模式。借助学术交流

搞营销,努力提高“河洛文化”研究水平,加强与相关地区及人

群的联系,扩大影响,推销城市。如依托“古雅言”(古华夏共

同语,洛阳为正音,现广东等方言多有保留)研究,建立“雅言

文化圈”,拉近与广东、福建及海外华人的距离。借助民间交流

搞营销。通过民间互访、寻根问祖等形式,把洛阳推向全国、推

向世界。

四、洛阳市文化产业发展思考

一个产业想做大做强,离不开市场中参与者的经营。市场中的参与者有政府,企业,消费者。怎么样构建完善的市场制度,保障文化产业正常运作,经营。成为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重中之

重。有以下几条建议:

(一)市财政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推进文

化体制改革、支持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和文化企业发展,扶持发展

前景好、市场竞争力强的文化产业项目和优秀文化企业。各县

(市、区)也要结合本地实际,设立一定规模的文化产业发展专

项基金,用于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二)组建市文化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市财政先期注入

一定的启动资金。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多渠道融资,重点投资有

前瞻性的文化产业项目,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引导作用。

(三)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后,财政继续给予扶持。

转制后,原有的事业费仍按原渠道继续拨付,保持5年不减,以

增强转企文化单位的市场竞争力,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5

年后视情况另定。原事业编制内职工的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中

由财政负担部分,转制后继续由财政部门在预算中拨付。为确保

转制工作顺利进行,同级财政可一次性拨付一定数额的资金,主

要用于资产评估、审计、政策法律咨询等。

(四)为扶持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发展,活跃和丰富广大人民

群众文化生活,市、县两级财政采取补贴方式,保障重点艺术表

演团体的演出服务。按照我市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相关管理办

法,市级艺术表演团体每年为全市城乡群众和驻洛部队提供非营利性演出,市财政给予一定补贴,并做到补贴额度逐年增加。各县(市、区)要出台相应政策,支持本级艺术表演团体下乡入村为群众演出,本级财政补贴视各县(市、区)人口多少,每万人每年政府购买补贴场次不得少于2场,并列入考核指标。

(五)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优先安排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用地计划指标,保障文化产业项目用地。对文化产业用地提前介入,跟踪服务,提高办事效率。

(六)将社区文化中心、社区活动室等纳入社区服务用房,列为规划控制的重要内容。做好社区文化中心、社区活动室的规划、建设、使用和管理工作。

第五篇: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发挥工商职能作用 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当今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引擎。工商部门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能部门之一,应当迎时而上,积极思考采取相应的对策,服务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此,我们近期组织力量对镇江市丹徒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开展了调查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对助推文化产业发

展有所助益。

一、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规模小,核心竞争力不强。丹徒区文化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普遍存在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多数企业不重视技术创新或无力技术创新,产品科技、创意含量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一些企业的经营方式相对落后,企业管理缺乏科学性、创新性,产品销售多以自行销售模式为主,不能有效地推广产品。

市场程度低,企业缺乏自主品牌。企业品牌意识淡薄,加之小农经济意识束缚,导致企业不愿意把重点放在品牌培育和内容原创上,习惯于“贴牌生产”,导致文化产品市场化程度低,产品难以形成产业链,产品附加值未能得到有效挖掘。

经营机构多,集约化程度不高。尽管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数量呈逐年增长态势,但集约化程度较低,缺乏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生产要素在市场中的配置过于分散,规模经济的影响力甚小。

市场秩序乱,不能进行有效管理。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个体经营户占经营总数的80%以上,在利益驱动下,利用文化活动场所从事违法活动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盗版书刊、盗版音像制品、盗版软件屡禁不绝,严重扰乱经营秩序,扼杀原创精神。

二、问题成因分析

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当前政府管理文化产业的方式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政府对文化经营单位仍然管得过多、过死,致使文化产业发展活力不足,文化产业经营者难以形成真正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此外,文化产业的7大门类:电影、广播影视、报刊、出版、音像、娱乐和广告,分别由广电、文化、工商等不同部门进行监管,传统的管理体制和方式,不同程度存在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的现象,对整个产业缺少系统的管理机制和措施。

文化产业投资渠道相对单一。调查结果显示,62%的企业认为融资困难,80%以上的企业主要依赖自身积累,融资方式极为单一。文化产业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加之目前银行贷款条件愈加严格,无法为文化产业的迅速扩张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致使文化产业的潜力得不到充分挖掘和利用,整体水平提升不快。

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不高。调查发现,文化消费只占居民消费的很少一部分,文化消费增长速度与居民收入增长不成正比。受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一系列大额消费支出影响,居民在文化消费方面持谨慎态度。

三、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充分发挥工商职能,积极开展文化企业对口帮扶。一方面,实行企业联络员制度,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政府决策建言献计,为企业做好政策咨询和法律服务,努力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如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实行定期走访、跟踪服务,扶持骨干文化企业,形成对内对外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对外来引资文化项目,实行提前介入,上门服务,扶持引资企业与本地文化项目尽快形成生产经营能力;另一方面,帮助文化企业提升广告策划宣传能力,鼓励开发新的广告发布形式,支持互联网、楼宇视频等新兴广告媒介健康有序发展,降低广告投放成本,使其成为广告业新的增长点。

积极培育文化商标,提升文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一是加大商标宣传力度,向企业宣讲商标知识,提供商标注册咨询服务,宣传引导企业注册商标,帮助从事文化产业的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同时,鼓励文化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开发具有自主商标的原创性文化产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品牌。二是推动民族民俗文化、文化活动、文化创意等注册成商标,提高产品价值,提升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大文化类商标保护力度,对涉及文化企业的商标侵权案件,建立维权“绿色通道”,组织力量查处。对涉及商标争议纠纷,积极协调、保护文化企业的合法权益。

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激发新兴行业发展活力。对特色鲜明、实力较强、成长性较好的文化企业,特别是动漫制作、文化创意、网络文化等新兴领域的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联合政府等相关部门,通过出台相关优惠政策,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形成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文化企业,带动行业发展。引导企业坚持文化产品研究与开发相结合,使文化产业的市场价值和巨大潜力得到有效的发挥,促进各特色文化产业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走集聚化、集团化道路,形成产业发展链条,增强企业竞

争力。

拓宽产业融资渠道,增强产业发展的后劲。联合政府及相关文化部门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争取地方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积极提供助企融资和行政指导服务,发挥动产抵押登记、股权出质、股权出资登记职能,拓宽文化产业融资渠道。鼓励企业、个人、社会各界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建言政府出台配套优惠政策引导和吸收非文化

部门、民间资本和外来投资,实现文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化和公共化。

强化市场监督管理,维护文化市场经营秩序。一是将文化产业列为保护重点,创新监管方式,强化监督和检查,并加大与文化、广电、新闻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依法保护文化企业的合法权益,有效维护文化市场公平有序的竞争秩序。二是开展整治净化行动,对网络、娱乐、出版、印刷等文化市场开展集中清理整顿,从重从快打击各种侵权盗版、淫秽色情、发布虚假广告及“黑网吧”经营等违法行为。三是加强行业自律,依托个体私营企业协会、行业协会等倡导文化产业的健康娱乐性、丰富知识性和审美教育性,引导文化企业加强行业自律,促进文化市场规范。四是充分发挥工商监管职能,主动参与部门合作,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探索建立部门联动、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文化产业监管体系,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工作效率,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下载苏州文化产业基本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州文化产业基本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竞争力,是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我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把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骨干产业积极培育......

    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汇报材料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镇文化建设在上级各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下,致力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把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努力贯......

    区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近年来,荷塘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打造以生态宜居、文化休闲”为特征的商贸次中心发展定位,加快文化......

    苏州调研实习报告

    苏州景观实习报告 班 级: 10城建城规(2)班学 号: 10202050106 姓 名: 黄杰指导老师: 王志鹏 前言 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掌握课程知识。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规划专业10......

    文化产业调研

    关于开展文化产业调研活动的通知各省辖市、巩义、邓州、固始、永城、项城市发展改革委: 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文化强省建设大型调研活动的决定,深入了解我省文化产业融......

    山东农村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山东农村文化产业调研报告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一些人认为文化产业主要聚集在城市,多与创意和前沿科技等新兴......

    县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精神,配合省市政协开展有关文化产业发展专题调研,县政协组织人员于4月中旬至5月上旬深入乡镇、相关企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迅猛的福建德化、永春和仙游三个县,围绕......

    县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春风起舞踏歌行——周至县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执笔:张攀峰文化产业现已成为当下最具人气的“快乐产业”、最富潜力的“内容产业”、最有活力的“朝阳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