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西人事人才工作30年
人事人才工作:与广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30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事厅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区各级人事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事人才工作的新要求,创造性地履职尽责。适时出台人事人才工作的新政策,以制度创新实现人事人才工作与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及时调整体制机制,在理顺职能中实现人事人才工作与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在推进民族地区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队伍加快建设中实现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和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回眸改革开放30年的人事人才工作,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厅厅长肖化以“四个不断”的归纳,清晰地展现了人事人才工作与广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历程。
人才总量不断增加
人才是立业之本,成事之基。30年来,全区各级人事部门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始终围绕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这一目标,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人才兴桂、人才强桂等重大战略部署,努力克服人才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不断壮大人才队伍,较好地满足了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受区域、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广西人才队伍建设长期处于“洼地”状态,人才总量在全国省市自治区的排序中居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广西每万人中专业技术人才数量只占全国平均数的2/3,每万人中大学生数仅为全国平均数的1/2,国有企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少15个百分点,非国有经济单位人才短缺,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外经外贸、金融保险、环保、城市规划、资本运营、法律等方面人才基本没有形成规模。
穷则变,变则通。全区各级人事部门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不懈、开拓创新,围绕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狠抓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激励工作,逐步实现了人才总量的节节攀升。2007年底,全区社会人才总量由2000年底的188.7万人增加到318.8万人,每万人口拥有人才由389人提高到639人,全民所有制单位人才总量由160.28万人增加到219.61万人,集体(含股份制)单位人才由不足10万人增加到30.29万人,乡镇企业人才由8.73万人增加到18.27万人,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人才由11.32万人增加到50.63万人。
——各产业人才同步增长。2007年底,全区一产业人才20.6万人,二产业人才50.84万人,三产业人才197.36万人,与2000年相比,分别增加3.4万人、16.3万人、97.6万人。
——技术人才稳步增长。2007年底,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93.3万人,年均增长2.97%,农业技术人才2.8万人,年均增长3.6%。
——少数民族和妇女干部比重提高。2007年底,全区共有少数民族干部46万人,占干部总数的比例由2000年底的33.1%提高到36.33%;妇女干部49万人,占干部总数的比例由2000年底的35.2%提高到38.70%。
人才质量不断提高
在积极增加人才总量的同时,各级人事部门一以贯之地抓住人才质量不放松。采取在职学习、岗位轮训、选送培训、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对公务员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进行“阶梯式”培养,促进了人才素质的提高,人才结构的优化、升级,较好地满足了广西新形势新发展对人才质量的新需求。
——在全区公务员队伍中,具有研究生学历人员占1.8%,具有本科学历的占26%,具有大学专科学历的占66%。70%以上的地厅、县处级领导干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
——在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60%,1.5万人具有研究生学历;具有高级职称的占5%,具有中级称职的占40%。
除各类人才的学历和职称结构渐趋合理外,我区人才专业结构与经济结构逐步适应、协调。
——市场配置作用增强。2007年,全区100家重点企业在人才市场“揽”到了1.7万名大中专以上毕业生,占人才需求总量的76%。
——人才在产业、行业分布趋向合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导向作用,引领人才进入传统产业、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小高地聚集了大批高层次人才,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引导农村富余人才向小城镇聚集,为广西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加大北部湾经济区人才的引进力度,为该区域九大重点产业集聚了发展所需的急需人才。
——外向型人才培养取得突破。2000年以来,由自治区人事厅组织选送的200多名有潜力中青年人才到国外进行高学历培养,他们学成回桂后,成为了广西所在行业的骨干人才。2004年以来,我区人事部门围绕会展人才等九个专业,选送3600多人次的高素质人才赴北美、欧洲著名大学和东南亚国家进行培训,为连续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广西举办的各种大型国际性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外向型人才支持。
——高层次人才质量稳步提升。截至2006年底,全区已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26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0人,其中34人次获国家级荣誉称号,153人次获省部级荣誉称号。截至2007年底,共选拔了285名“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其中2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实现了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
——稳步推进国外优秀人才的引进。仅1997年至2006年,自治区外国专家局争取国家支持,共资助、引进来桂工作的外国专家1500多人。其中17人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荣获国家“友谊奖”并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91人获自治区“金绣球奖”。
——博士后“两站”(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作用明显。自1998年启动广西博士后“两站”建设以来,我区已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8个,涉及制糖造纸、汽车制造、机械装备、电力设施、水力发电、工程建筑、中药制药、生命科学、基因工程、基础医学、环境保护、地质矿产、海洋产业、农业技术等高新技术研究领域。博士后“两站”共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95名,其中12位出站后留在广西工作。
体制机制和工作思路不断创新
思路决定出路,创新推动发展。我区各级人事部门认真贯彻国家人事部的工作精神,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锐意改革、创新发展,人事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开辟了新天地,迈出了新步伐。
——围绕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创新人事人才政策。近5年来,我区共制定出台人事人才工作政策文件81个,其中35个涉及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这些政策,对于打破人才流动中的体制性约束,促进高层次紧缺人才向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聚集,鼓励各类专业人才服务农村基层,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实现人事行政领域政策统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2005年实施的“人才居住证”制度,通过办理居住证的方式为优秀人才开绿灯,为在桂工作的优秀人才提供更加灵活、便捷、有效的生活和工作保障,使其享受当地人才的同等待遇。从2005年起,自治区人事厅编制并向社会公布的年度《广西人才开发目录》,动态、前瞻地反映了广西社会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对人才的宏观需求情况,引导人才向重点领域集聚,促进了人才开发与重点产业的良性互动。2007年制定出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才市场管理办法》,规范了人才市场管理,促进了人才资源在市场机制下的合理流动、配置和使用,并为人才、人才招聘单位和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提供了法律保障。
——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各级人事部门始终把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作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工作来抓。1993年推行公务员制度以来,广西公务员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一支素质较高,结构比较合理的公务员队伍基本满足了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006年1月《公务员法》颁布实行后,广西各级人事部门积极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积极推进公务员法的实施工作,全区18万多名公务员进行重新登记,事业单位的参照管理审批工作稳步推进,公务员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总量保持平稳。据统计,1993年广西公务员队伍总量为22万余人,2000年接近17万人,2007年为19万多人,公务员队伍总量实现了稳中有降;二是年龄结构趋于合理。35岁以下人员占总数的比例由1993年的46.27%下降到2007年的30.5%,55岁以上人员的比例由7.29%下降到3.4%,形成了有利于人员队伍稳定的“椎状”形;三是学历层次不断提高。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比例由1993年的28.45%提高到2007年底的89.2%,尤其是国民教育高学历的公务员增幅较快。
与此同时,公务员管理法规体系初步建立。实施了“凡进必考”和“到龄即退”的人员进出口制度。自1996年以来,广西共组织公务员录用考试21次,从高校毕业生和社会人员中录用机关工作人员33291名。机关人员退休制度得到严格执行,广西每年约有3000多人到龄即退。特别是建立了辞职、辞退制度,打破了机关工作的“铁饭碗”,“能进不能出”的状况得到了改变,“进”“出”口比较顺畅,使公务员队伍优胜劣汰机制得到建立,也尊重了个人选择职业的权利。
——围绕引进高层次人才,建立“人才特区”。2004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根据广西的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人才小高地的工作思路。自治区人事厅积极抓好贯彻落实。经过几年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有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21个,引进了包括37名“两院”院士、347名博士生导师等学术带头人、309名博士在内的1169名高层次人才到广西工作或为广西服务,共培养(培训)高层次人才1532名,其中国外培养560名。形成了肖培根院士为首的5个院士组成的中药材研发团队,桂林矿地院6个院士组成的特种新材料研发团队,袁隆平院士及其弟子组成的亚热带作物种植研发团队,卓斌院士的柴油动力研发团队等高科技人才集群;涌现了国家特种矿物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国家科技农业园、中国工程院与广西共建世界级药用植物园、全国良种水牛的种源基地、中国科学院亚奥工程技术中心等一批国家、国际科研平台,使广西逐渐具备了国际国内一流的科研条件。
——围绕服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抓紧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立前后,自治区人事厅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牵头组织下,主动发挥职能作用,2007年5月和2008年3月,具体组织了广西北部湾重点领域人才招募团,赴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及国外开展人才招募活动,共有2万多名优秀高校学子参加了招聘会,已有1000多名学子到广西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急需人才的紧缺状况。同时也在全国宣传了广西,树立了广西爱才惜才、集聚人才的良好形象。
——围绕提供服务搭建平台,大力推进人才市场建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开始通过市场的方式流动。因应形势的发展,1989年,广西人才市场成立。随后,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北海等市级人才市场相继挂牌。1994年,国家人事部、中组部联合下发《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国人才市场的意见》,广西各地(市)、县人才市场相继成立,人才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逐步明显,举办交流会的场次逐年增加,人才流动快速增加。加强了对人才市场的宏观管理。在国家政府引导下,广西人才市场健康发展,人才市场的机制、市场环境以及多元化人才市场体系初步形成。2004年5月,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广西人才市场升格为国家级的中国广西人才市场。2006年7月,第一个省级区域性人才市场——泛珠三角九省区人才市场网联系统在南宁正式开通运行。2007年11月,经国家人事部批准,中国-东盟人才资源交流与合作广西基地在南宁挂牌。2008年7月,经国家外专局批准,成立了中国国际人才市场广西市场。目前,广西已经形成了中国-东盟国际区域性人才合作、国内省级人才市场合作、自治区内区、市、县三级人才市场联网的三个级别的人才合作市场机制,为广西在国际国内配置人才,国际国内人才到广西就业创业提供了便利、快捷的条件。
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等多重机遇,快马加鞭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我区各级人事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主动地发挥职能作用,人事人才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人才小高地的建设,为我区引进了大批紧缺的高尖端人才,取得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统计,目前各人才小高地在研项目151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70项,国际合作项目75项,省部级项目631项。仅2007年,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就有75个项目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有的项目研发水平居世界先进水平。人才小高地成为了广西高层次人才聚集的知名品牌,带来了人才工作观念的革新,有力地促进了全区人才工作的开展和全区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水牛研发人才小高地正带动我区奶水牛产业向前迈步,品改、克隆等多项科研成果世界领先,农民从品改牛中获利4.15亿元,本地乳制品牌“皇氏”、“壮牛”逐步成长,“完达山”、“晨光”等国际知名乳品企业也进驻广西;广西亚热带生物工程人才小高地带动了我区传统医药的发展,一批批药材基地在八桂大地诞生,中药材GPA种植基地建立起来……
——博士后“两站”的设立,为我区建立了凝聚高端人才的载体,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博士后“两站”从1998零的突破发展到现在的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8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两站”开展的研究项目成果中,共有10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2项,为广西经济社会特别是科技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示范作用。
——外国专家的引进,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曾获国家友谊奖的德国专家霍斯特〃迪贝勒尔先后到柳州工作4次,累计时间近一年。1998年他设计攻关,使柳州机械厂LJ462Q-1曲轴箱缸孔部分的铸造废品率由30%降到3%以下,使因铸造缺陷造成的废品损失由当年5月份的24.9万元降至7月份的6.5万元,每年废品损失减少300万元人民币。据自治区外国专家局统计,1997年至2006年,全区共资助、引进外国专家1500多人,他们为所服务的相关产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17人获国家“友谊奖”并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91人获自治区“金绣球奖”。
——会展人才的培养,为连续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及区内重要的国际会议提供了外向型人才支持。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后,区人事厅及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精心挑选、分批送出共1000多名优秀会展人才分赴美国、英国、新加坡和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等14个国家和地区学习。目前,我区自主培养的这支会展人才队伍已经成型,为我区连续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以及去年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的举办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受到各方好评。
——选派紧缺行业人才出国培训,提升了我区现有人才的质量。从2000年到2006年,我区共派出五批次共201人到国外学习,前四批派遣到国外攻读硕士学位的学员173人全部拿到了学位并回到广西,成为我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这173位学员回国后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被提拔为副厅级干部的有6人,被提拔为处级干部的48人。还有不少人在本行业开展了创造性的工作,如有的主持了国家珍珠产品质量评价量化指标科学体系的建立,填补了国内的空白;有的成为广西最大的林业外资项目引进工作的骨干;有的荣获广西区直机关10大杰出青年、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总结人事人才工作走过的历程,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厅厅长肖化深有感触地说:30年的实践证明,人事人才工作必须始终围绕党委、政府工作的大局,主动服务,求真务实;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和制度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必须始终集聚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合力;必须始终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人才作用。这是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人事人才工作改革创新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
执笔人:谭泽友
第二篇:XX年人事人才要点
XX年人事人才要点
XX年人事人才工作的主要任务
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大意义,增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四中全会的精神上来。必须紧密结合人事人才工作实际,找准人事人才工作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结合点和着力点,进一步明确任务,完善思路,锐意改革,狠抓落实。
一要牢固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切实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到人事人才工作的各个方面,不断认识和把握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各类人才成长规律和人事管理工作规律,提高人事人才工作水平。
二要进一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人事部门一项根本任务,统领人事人才工作全局,坚持不懈地抓好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落实,突出加强人才队伍能力建设,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三要努力营造和谐的人才发展环境,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注重维护和实现人事公正,使各类人才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四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按照国务院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努力健全人事法制,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实现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
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明年人事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公务员队伍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以公务员法出台为契机,完善公务员制度;以转换用人机制为重点,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为突破口,深化工资分配制度改革;以健全法制为保障,加强人才市场建设;以建立长效机制为目标,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和部分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工作。按照这个总的思路和要求,明年要重点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继续健全完善公务员制度
做好《公务员法》出台及配套法规的制定工作。十六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健全公务员制度”。制定颁布《公务员法》是健全公务员制度的重大举措。要继续做好《公务员法》出台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公务员法》出台后,要会同中组部等有关部门,积极做好学习、宣传、实施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完善公务员法律法规体系,根据实际情况分批制定出台有关公务员范围、职务职级、录用、考核、工资、培训、申诉控告等一系列配套法规。研究修改公务员行政处分条例草案。
进一步健全公务员管理制度。完善考试录用制度,坚持“凡进必考”。按照分类考试、突出能力的要求,提高考试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指导建立国家级公务员考试录用科研基地,加强考录基础科研工作和专家队伍建设。加强对各地检查清理违规进人工作的指导力度,制定出台公务员考试违纪处理规定,加大对各地各部门体检工作的指导监督,加强公务员体检标准培训工作。认真落实《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完善相关措施,提供配套服务,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改进考核办法,健全考核机制。研究起草关于加强公务员能力和绩效考核的意见,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简便易行的考核评价体系,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切实解决考核流于形式等问题。继续探索公务员分类管理,有计划地进行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人员管理的试点工作,研究国家公务员分类管理的总体框架和配套管理办法。大力提高公务员能力素质。以提高公务员能力为核心,大规模开展公务员培训,深化公务员初任、任职、专门业务和更新知识四类培训。依据《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把培训目标、培训方法与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创新培训形式,更新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果。开展以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公共服务和依法行政为核心内容的培训。调研起草公务员培训“十一五”规划纲要,对下一个五年的公务员培训工作提出总体要求、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做好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工作。加强对培训工作和培训施教机构的指导协调,强化对培训骨干的培训。继续搞好公务员对口培训工作,重点加强东西部地区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对口培训,提高质量,办成品牌。制定健全公务员调任、转任政策,加大公务员轮岗、交流力度。研究制定公务员基层锻炼的管理办法,使公务员到基层锻炼制度化。
加强公务员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做好典型事迹的宣传工作,召开“做人民满意公务员,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座谈会。继续开展公务员行为规范教育活动,加强公务员思想作风建设,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进行新录用公务员上岗宣誓制度的试点。推广“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等典型经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政府奖励工作的意见》,会同全国总工会等部门做好XX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
(二)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今年下半年,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事业单位改革问题。事业单位改革涉及机构分类、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财政管理制度等多项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作为事业单位整体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完善政策、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思路,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重点,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坚持分行业实施与整体推进相结合,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
对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建立分类管理的用人制度。结合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对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实行公务员制度;对转制为企业的事业单位,实行企业人事管理制度;其它事业单位要根据不同功能,实行符合其特点及其人才成长规律的人事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政策规定,研究制定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改革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主要措施和工作安排。抓紧研究制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规定,加快研究制定公开招聘、合同文本、岗位设置管理、竞聘上岗、考核、奖惩、人事监管等单项制度和政策规定。
加大聘用制度的推行力度。各地区、各部门在目前工作的基础上,可“先入轨、后完善”,进一步扩大聘用制度的推行面。已经推行聘用制度的地区,要完善管理办法,加强监督检查,努力实现聘用制度的正常化和规范化;尚处于启动阶段的地区,要抓紧总结经验,尽快推开。明年要在事业单位大力推行公开招聘制度,除涉密岗位外,逐步实现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严把事业单位人员进口关。要积极探索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办法,强化岗位管理,在聘用制推行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未聘人员安置问题,确保改革平稳推进。
加强分类指导,做好试点工作。要抓好现有15个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联系点的工作,深入调查研究,解剖麻雀,总结经验,推进工作。明年要适当扩大试点联系点范围,以点带面,推动全局。要加强分类指导,及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把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明年将在适当时候召开全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座谈会。
(三)加强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遵循专业技术人才成长规律,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弘扬科学精神为核心,完善政策、创新机制、营造环境,着力抓好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努力壮大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统筹做好各地区、各部门、各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推动人才队伍协调发展。进一步做好高级专家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关于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研究完善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选拔办法,继续开展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选拔工作。提出关于加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培养的意见,强化培养措施。同时,还要注意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老专家、老教授的作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指导性意见。
加快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在继续调研和深入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抓紧研究提出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根据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建立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为目标,按照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要求,借鉴国外的经验,坚持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研究提出职称系列分类改革的办法,拓展人才评价领域。进一步完善评价标准,规范评价程序,丰富评价手段,为多种所有制人才提供公平公正的评价服务。对涉及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专业领域,要加快依法推进职业准入资格制度建设。继续做好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工作。职称工作政策性强,情况复杂,我们既要积极探索,又要注意维护职称工作的整体性和严肃性。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能力建设。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修改完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办好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做好西部少数民族科技骨干特殊培养工作。召开全国继续教育工作座谈会。鼓励各地各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活动。
(四)进一步推动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 根据党的十六大关于“完善干部职务与职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干部激励和保障机制”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有关要求,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以规范政策外津补贴为突破口,继续深化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科学、完善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
深化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按照“建立综合体现工作职责、能力、业绩、年功等因素,职务与职级相结合的公务员工资制度”的要求,完善公务员职级工资制度改革。
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按照事业单位整体改革的要求,研究拟定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根据事业单位性质、功能和财政支持程度,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健全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体系,研究建立高层次人才激励机制和部分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收入分配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事业单位搞活内部分配的指导,研究拟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兼薪管理办法。
推动规范政策外津贴补贴工作。要按照“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完善和规范国家公务员工资制度”的要求,继续配合有关部门推动规范津贴补贴工作,加强对实施情况的跟踪调研,及时总结经验。正确处理规范津贴补贴对社会其他群体产生的影响,维护社会稳定。
(五)推进人才流动与人才市场建设
近年来,人才市场平稳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我们要把握人才市场发展的现状和规律,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完善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
加强人才市场立法与管理。抓紧制定人才市场条例,起草或修订有关人才中介机构审批、全国性人才交流会审批、网上人才市场管理等相关配套法规。加快人事争议仲裁立法,推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的开展。加强人才市场管理,加大人才市场执法力度,着力解决人才交流中出现的就业歧视、恶性竞争等问题,加强市场信用制度建设,规范市场秩序。研究建立宏观调控体系,通过制定政策引导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发展人事人才公共服务。积极发挥政府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机构的主渠道作用,为人才提供更广泛的社会化公共服务。修订《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探索建立社会化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系统的途径。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有关部门互相配合,努力做好明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千方百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不断完善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的形式和内容。办好人才市场公共信息网,加强对人才供求信息的统计分析,完善定期信息发布制度,为广大人才和用人单位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建设统一开放的人才市场体系。加强区域间人才市场的合作,努力打破人才市场地区壁垒,逐步消除市场分割和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促进区域人才市场一体化进程,巩固东北三省、长三角、泛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人才市场一体化成果,加强人才市场间的贯通合作。进一步疏通三支队伍之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人才流动渠道。探索建立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协调机制,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促进各类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逐步贯通,形成法则统一、信息互通、功能互补、竞争有序的人才大市场。
推动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体制改革。按照“管办分离、政事分开”的原则,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的体制改革,不搞“一刀切”。有条件的可继续探索人才市场的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分开运作;不能分开的要将两块业务分清,各按各的规则办。公共服务强调公益性,不得以盈利为目的;市场服务参与市场有序竞争,不能打着政府的招牌乱收费。政府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的体制改革,要有利于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有利于提高人才市场服务水平,有利于人才市场的发展。要积极争取加大对人才市场的财政支持力度。
(六)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
明年是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承上启下的第二年,接收安置好军转干部,对于实现中央关于裁减军队员额的战略决策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拓宽安置渠道,缓解安置矛盾,认真完成军转安置任务。要坚持改革方向,进一步推进自主择业工作,通过宣传政策,宣传先进典型,宣传改革形势,引导更多符合条件的转业干部选择自主择业。要结合各地实际,认真落实自主择业政策,不断完善管理服务体系,加强自主择业转业干部的就业指导。同时,做好深化军转安置制度改革的调研和改革方案制定工作。
(七)全力做好“十一五”人才规划和人才统计工作 认真编制“十一五”人才规划。总结“十五”人才规划实施情况,以“十一五”人才规划前期重点课题研究为基础,加强调查研究,搞好人才规划与教育、科技等专项规划的衔接,按期完成“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任务,使人才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各地区和有条件的部门都要做好各自的“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
开展全国人才资源统计工作。人事部负责全国事业单位管理人才资源、公有经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和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并负责全国人才资源统计汇总工作。人事部承担的任务,要靠人事系统共同努力来完成。各级人事部门要及时总结人才资源统计报表制度实施的情况,抓紧建立科学、规范的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制度。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抓落实,开创人事人才工作新局面
人事工作的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狠抓落实。我们要按照中央要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勇于开拓创新,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抓落实,以过硬的能力和作风推动落实,以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保证落实。
抓好学习培训,加强人事部门能力建设。面对人事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提高人事干部的理论和业务素质。要把加强人事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摆到突出位置,努力提高人事干部的调查研究能力、学习创新能力、科学决策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要发扬我们好的传统,在建设学习型人事部门方面迈出新步子。明年要组织开展全国人事系统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表彰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人事干部职业道德建设,严肃人事工作纪律。
切实转变职能,提高依法行政和科学决策水平。要适应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进一步转变职能,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水平,突出管宏观、管政策、管服务、管监督。要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高人事工作的法治化水平。要完善人事决策机制,坚持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人事决策,要经过专家咨询论证、社会公示和听证程序,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要进一步强化人事人才服务,切实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快办事、办成事。
搞好统筹兼顾, 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人事制度改革攻坚阶段,要进一步树立和谐发展的理念,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在制定人事政策时,要将其置于全局中去考量,不仅要考虑政策本身的科学性、可操作性,还要考虑政策出台后的社会影响和效果,注意政策的衔接和配套。要把握好政策出台的时机和步骤,把改革的力度、推进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人才权益保护机制,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公务员申诉控告等制度。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建立人事工作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努力化解社会矛盾,促进人事工作和谐发展。
善于协调配合,形成做好人事人才工作的合力。中央确立了党管人才原则,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新的人才工作格局,为各部门协调合作、配套推进各项人事制度改革搭建了平台。我们要充分发挥人事部门在人才工作中的职能作用,主动向党委、政府请示汇报,主动与组织部门配合、沟通,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合作。人事系统内部也要进一步搞好协调、配合。上级人事部门要加强对下级人事部门工作的指导,下级人事部门要加强与上级人事部门的沟通。上下级人事部门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团结合作,共同促进。明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一年。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推动人事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三篇:人事人才工作演讲稿
人事人才工作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我叫xx,来自州局,很荣幸有机会站在这个舞台,与大家分享自治州实施“人才强州”战略以来,人事人才工作所取的巨大成就。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创建人事工作双满意,打造人才服务新品牌》。
改革开放28年来,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都深切地感受着祖国的每一分蜕变,在党的大好政策的指引下,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飞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翻天覆地变化,都让我们惊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日新月异,放眼望去,中华大地一脉生机,一条巨龙重新矗立于世界的东方!实现这一伟大的历史性跨越,归根结底靠的是人才,也正印证了江泽民同志“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是决定我们事业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的重要论述。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当今世界,人类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作为科学技术的载体,日益成为竞争的焦点。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的优势;谁抢占了人才高地,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从某种意义上讲,争夺人才就是争夺发展、争夺未来。正是基于上述考虑,党中央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人才强国的战略,吹响了人才强国的号角,拉开了人才强国的帷幕。”马明成州长这一精辟的总结论述,把自治州的“人才强州”战略又推进了更深一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程中,州人事局作为自治州人事人才工作的主管部门,肩负这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正是在新的发展形势的历史环境下,也正是在自治州大发展、快发展的要求下,人才战略的实施需要政府的“大服务”,州党委、州人民政府审时度势,于2002年批准设立自治州人事人才服务中心,专门负责州人事人才工作,主要职责和任务是:负责自治州人才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和各类人才的引进、推荐、招聘;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各类人事考试、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定、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各类企事业单位招聘、人才派遣等多项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业务。部门的行政职能性质决定其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要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众,服务于“人才强州”战略,服务于自治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实现自治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证。
在人事人才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中,我们人事局戴青云局长时时告诫我们:要始终牢记为群众服务,让群众满意的宗旨。也正是因为中心成立以来,我们大力开展“让党委满意、让群众满意”双满意活动,树立人事工作新形象,打造人才服务新品牌,人事人才服务业务才迅速拓展,为自治州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智力保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自从人事人才服务平台搭建起来,共发布人才供需信息条,为用人单位招聘人才人次,向企业推荐就业 人次,引进高技能人才名;指导毕业生实现就业人;发展人才派遣单位 家,人事代理,人事考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晋升岗位,举办各类人才交流会。正是这一连串让各位不起眼的数字,为自治州经济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确保了“十五”期间国民经济连续5年实现15%的增速,财政收入13%的增速,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大关。
作为政府服务型窗口单位,特别是提供人事人才公共服务的部门,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能不能赢得党委满意、群众满意,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看提供的服务如何。州人事人才服务中心在州人事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贯彻区州人才、人事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人事部门服务群众的“十点精神”,时时处处体现人事人才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先后在全中心实行了首问责任制、“ab”角工作制、服务承诺制及所有业务政策公开制等为民服务制度,另外还将人事人才服务中心的职能职责、主要业务及其政策依据、政策规定、办事程序、收费标准等,以红头文件形式印发全州,编印装订成册,并在网站上进行公开发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由于网上人事工作信息的不断扩充和完善,一名办事的专业技术人员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到人事人才服务中心办事情方便多了,职称申报之前只要上网查看,就知道自己需要准备哪些材料,而且来一次就可以把事情全办完了!”。
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可以说是我们人事人才服务中心服务工作中的另一个特点。人事人才服务工作中有些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办事人员的切身利益,人事人才服务中心的每一位干部职工都能够始终做到“坚持原则、廉洁奉公”,违背政策的坚决不做,不够条件的坚决不办,自觉树立共产党员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的公正形象。“所有办事人员提交的材料关系着个人的利益,我们都应该认真审核,以实际情况为主,决不能办错一个”、“资历不够的材料坚决不受理,政策范围内的耐心解释、服务到位”是工作人员常说的话。记得在2004年
受理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材料期间,有一位专业技术人员因为全国职称外语考试未达到规定的标准,将材料提到州人事人才服务中心,说了许多诸如“其他条件都够,分数只差一点,交个复印件给你们,评审应该没有问题,如果能评上一定会好好感谢你们”之类的话,我们的工作人员义正言辞地回绝了他的“好意”,并且耐心地为他解释相关政策。
2005年
5月,在一个行业继续教育专业科目考试时由于考试场地紧张,培训单位没有按单人单桌的要求安排考场,工作人员立即就近借了两间教室作为考场,要求严格按照规定组织考试。当时有些培训学员说“不就是个继续教育考试嘛,至于这样嘛?”、“也就是作个样子,过会还得在这考!”。但当他们得知真的要改变考场、按规定要求正常考试时,所有参加考试的学员都对这次做法表示赞赏。“人事考试无小事”,在人事考试工作中也是经常会碰到此类问题,但是人事考试工作人员同样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开展着考试工作。
今年8月与自治州人民政府签定投资合作协议的马来西亚跨国公司森达美集团通过服务中心市场部面向社会招聘14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经集团初选有58名报名人员可参加面试,在市场部工作人员通知面试时,却发现有很多人留的是座机电话,或是手机关机,无法联系到本人,于是我们的工作人员就用自己的手机向这些联系不到的人员发送短信,通知面试并要求看到信息后速回电话,或是根据地址上门通知,通过各种方法终于使58人在面试当天按时到达。
州人事人才服务中心的服务对象在近年来随着业务的拓展不断在增加,工作量也随之加大。仅2005年,州人事人才服务中心就为3家大型单位派遣员工400余人。市场部的小蔡,是个典型的四川姑娘:个头小巧,皮肤细白,自从她承担起人才派遣的工作之后,派遣人员的合同签订、工资、社保、劳务纠纷等等服务项目,无论风吹日晒都靠她双脚走出来,小小的个头却有无穷的力量,再看到她时,她的行头通常是身上斜挎一个大包,手臂里夹着一大叠的材料来去匆匆,哪里还有政府公务员的模样,简直就是一个打工跑业务的小黑妹。可她却毫无怨言,仍然干劲十足的奔波在各派遣单位之间,乐此不疲。
这就是我们人事人才服务中心的工作,或许我们与公检法等特殊部门不同,我们的工作没有面临生命安全的威胁,没有流血、牺牲,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但我们有的是同样踏踏实实做好公共基础服务工作的决心,有的是坚持不懈衷心为人民服务的毅力,选择人事人才服务工作我们无愧无悔,让党和人民满意更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谢谢大家!
第四篇:射阳人事人才工作
坚持全面创新促进人才建设
射 阳 县 人 事 局
近年来,我局积极实施中央提出的人才强国战略,始终把创新作为推进人才工作的有效手段,以创新促发展、促提高,取得较好的成效。我局连续三年在全市人事系统以人才工作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奖评比中名列前茅,我县2002、2003、2004年连续三年获得市政府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第一名,2005获得全市三个文明考核人才工作单项奖。
一、坚持理念创新,力求人才工作指导思想与时俱进 一是牢固确立“大人才”理念。过去,我们有的同志总认为人才工作是人才中心的事,因而人才工作未摆上重要位置。事实上,我们的调配科、公务员管理科、担负着党政人才建设任务,职称科负责全县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管理工作,人才工作真正是人事部门的“半壁江山”。因此我们及时提出了“大人才”的理念,从“大人才”的角度统一全局人员思想,整合力量,为人才工作发展奠定了基础。如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我们都举全局之力,努力做好工作。人才工作已真正成为“一把手”工程,一把手 1
一半以上精力抓人才。
二是牢固确立企业人才工作之上的理念。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决定》下发后,我们经过调研发现,就三支人才队伍建设而言,我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才较多,而企业人才严重匮乏。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提出了把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的观点,并形成了论文,参加省市专题学习会研讨。与此同时,还专门向主管人才工作的县委、县政府领导回报,引起了领导的高度重视,端正了我县人才工作的着力点,为企业人才工作新突破创造了条件。
三是牢固确立人才工作就是服务的理念。长期以来,人事部门一直扮演着人才审批和管理的角色。为了打破这种旧的角色意识,我们针对性提出“人才工作就是服务”的理念,用先进事迹和我局在社会评议机关中位次下滑的事实教育全体人员,从而基本确立了服务的理念。现在许多人才工作,都是登门服务,人才招聘基本上是贴钱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办事,受到了社会的好评,在去年社会评议机关中,我局的位次已从政府部门的中游偏下跃升到上游。
二、坚持工作创新,逐步建立充满活力、运行规范的人才工作机制
一是大胆探索新的事业单位进人的管理模式。过去事业单位进人模式是权力高度集中,坐在家里等毕业生回来。这样做的弊端是引进人才总量小,层次低,专业不对口,紧缺
专业长期招聘不到人。为了改变这一落后的局面,适应形势发展,我们采取了“政府计划管理,用人单位自主招聘,人事部门全程监督服务”的新模式。也就是上年11月份提前编制高校毕业生进人计划,然后组织各事业单位到各级各类人才市场广招人才。此举好处有三:一是增加了引进人才总量,近几年每年事业单位进人200名左右。二是提高了引进人才,本科生占80%;过去教育部门的多年未引到的英语本科生,实行这种模式后,仅2003年就引进英语本科生近30名。三是合理划分了事权。坚持用人单位自主招聘,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二是规范事业单位进人程序。事业单位进人是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事项。为了规范运作,近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把这项工作向前推进。2002,我们打破人事冻结,第一次向县政府争取84个事业单位增人指标,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进行操作,此后每年下达公开招考指标100多名。在程序上坚持两条:一方面能公开的全部公开,如招考计划、职位、简章,考试、体检结果,录用名单等全部公示,接受监督。另一方面,实行组织考试、出阅卷、考点工作三分开,互相制约,确保该保密的严格保密。从而受到社会好评,叫响了“人事考试”品牌。实践证明,我们的这项创新,完全符合时代潮流,2004年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发文、从2005年1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事业单位进人实行公开招聘,今年初国家发布人事部令,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
三是制定企业引才的优惠政策。基于企业人才工作理念的创新,2003年我们起草了《关于鼓励高层次毕业生到企业工作的意见》,县政府以射政发【2003】223号文件下发。主要包括四项优惠政策,即对到我县规模企业工作的普通院校具有学士学位的本科生确认事业性质,实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发放政府补贴等。这项政策在全省开了先河,引起了强烈反响。实践中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到规模企业工作的本科生从以前的每年几人增加到每年30人左右。前不久,我们又从实际出发,对此项政策作了修订,并经县政府第11次常务会议通过,以射政发【2006】62号文件印发。主要提高了补贴标准,为毕业研究生发放购买住房补贴,博士研究生配偶要求一同来我县工作的,可安排到专业对口的事业单位工作。同时,我们还大胆试行人才租赁制为企业服务,三年来,我们先后为县烟草局、地税局、县信用合作联社、射阳中行、移动公司等单位租赁人才100多名。为满足全县项目招商需要,去年我们还和县委组织部一起,为各镇区、县有关部门培训韩语人才31名。目前正在同黄沙港、胜达双灯商讨举办造纸专业中专班,打算采取定向培养、技能速成、合同安置的办法,为他们培养新上1.5万吨生产线急缺人才100名。
四是建立乡土人才晋升机制。我县乡土人才有一定的基础。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已走出田埂,实现自我价值。为顺应这个潮流,我们在全省率先将乡土人才和职称工作结合起来,优先为乡土人才评定职称。经过几年的努力,农民专业技术人员已达1123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307人,兴桥镇农民沈长忠,在全市率先破格晋升为农民高级职称,去年初,江苏卫视在黄金时段作了报道。
三、坚持服务创新,确保各项人才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一是建立服务机构。为更好地为全县各类人才提供优质服务,我们于2002年专门成立“射阳县企业人才服务工作站”,负实全县规模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在全省率先成立“射阳县人才档案馆”,为全县1万多名人事代理对象提供服务。目前已投入几十万元添置设备;在政府办的支持下扩大了库房;建立了人事代理人员信息库,去年中组部授予一级档案室牌子。
二是建立健全服务制度。2002年以来,我们经过多次修订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服务制度。如《工作规则》、《文明办公制度》、《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工作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公众平议监督制度》、《考核奖惩办法》等。同时严肃处理违反制度的人和事,几年来,对照制度先后处理了4人,以制度促服务。
三是强化人才服务载体建设。一方面,我们用4年时间,建成了功能比较健全的“射阳人事人才信息网”,并明确专人负责维护更新。同时在政府门户网站“新浪射阳”上单列“人才招聘”子目录实现链接。人事人才网的建设,为高校、用人单位和人才服务部门共同建造了三位一体互动平台。另一方面,我们同县委组织部和团县委共同组建“射阳县企业青年人才协会”,以丰富企业青年人才精神文化生活为出发点,开展一系列文化体育活动,营造留才的大环境。
四是开展了一系列有影响的人才服务活动。2005年3月,我们带领10家企业,组成“射阳县人才招聘团”,赴省内8所高校招聘人才,所到之处,反响热烈。此次招聘,为相关企业引进本科毕业生20多人,受到企业的好评。今年初,又带领10多家企事业单位,参加市政府西安人才招聘团,达成意向协议100多份。我们还连续两年到连云港等外施工程所在地,为驻外施工技术人员开展送考上门活动,受到外出施工单位的欢迎。
当然,我们的人才工作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仍然是我县经济发展的瓶颈。我局已组织人才一条线同志赴山东等地考察,寻求发展良策,继续创新,大力推进人才建设,为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人事人才工作演讲稿
人事人才工作演讲稿
人事人才工作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我叫xx,来自州局,很荣幸有机会站在这个舞台,与大家分享自治州实施“人才强州”战略以来,人事人才工作所取的巨大成就。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创建人事工作双满意,打造人才服务新品牌》。
改革开放28年来,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都深切地感受着祖国的每一分蜕变,在
党的大好政策的指引下,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飞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翻天覆地变化,都让我们惊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日新月异,放眼望去,中华大地一脉生机,一条巨龙重新矗立于世界的东方!实现这一伟大的历史性跨越,归根结底靠的是人才,也正印证了江泽民同志“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是决定我们事业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的重要论述。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当今世界,人类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作为科学技术的载体,日益成为竞争的焦点。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的优势;谁抢占了人才高地,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从某种意义上讲,争夺人才就是争夺发展、争夺未来。正是基于上述考虑,党中央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人才强国的战略,吹响了人才强国的号角,拉开了人才强国的帷幕。”马明成州长这一精辟的总结论述,把自治州的“人才强州”战略又推进了更深一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程中,州人事局作为自治州人事人才工作的主管部门,肩负这
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正是在新的发展形势的历史环境下,也正是在自治州大发展、快发展的要求下,人才战略的实施需要政府的“大服务”,州党委、州人民政府审时度势,于2002年批准设立自治州人事人才服务中心,专门负责州人事人才工作,主要职责和任务是:负责自治州人才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和各类人才的引进、推荐、招聘;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各类人事考试、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定、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各类企事业单位招聘、人才派遣等多项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业务。部门的行政职能性质决定其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要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众,服务于“人才强州”战略,服务于自治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实现自治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证。
在人事人才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中,我们人事局戴青云局长时时告诫我们:要始终牢记为群众服务,让群众满意的
宗旨。也正是因为中心成立以来,我们大力开展“让党委满意、让群众满意”双满意活动,树立人事工作新形象,打造人才服务新品牌,人事人才服务业务才迅速拓展,为自治州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智力保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自从人事人才服务平台搭建起来,共发布人才供需信息条,为用人单位招聘人才人次,向企业推荐就业 人次,引进高技能人才名;指导毕业生实现就业人;发展人才派遣单位 家,人事代理,人事考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晋升岗位,举办各类人才交流会。正是这一连串让各位不起眼的数字,为自治州经济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确保了“十五”期间国民经济连续5年实现15%的增速,财政收入13%的增速,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大关。
作为政府服务型窗口单位,特别是提供人事人才公共服务的部门,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能不能赢得党委满意、群众满意,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看提供的服
务如何。州人事人才服务中心在州人事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贯彻区州人才、人事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人事部门服务群众的“十点精神”,时时处处体现人事人才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先后在全中心实行了首问责任制、“ab”角工作制、服务承诺制及所有业务政策公开制等为民服务制度,另外还将人事人才服务中心的职能职责、主要业务及其政策依据、政策规定、办事程序、收费标准等,以红头文件形式印发全州,编印装订成册,并在网站上进行公开发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由于网上人事工作信息的不断扩充和完善,一名办事的专业技术人员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到人事人才服务中心办事情方便多了,职称申报之前只要上网查看,就知道自己需要准备哪些材料,而且来一次就可以把事情全办完了!”。
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可以说是我们
人事人才服务中心服务工作中的另一个特点。人事人才服务工作中有些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办事人员的切身利益,人事人才服务中心的每一位干部职工都能够始终做到“坚持原则、廉洁奉公”,违背政策的坚决不做,不够条件的坚决不办,自觉树立共产党员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的公正形象。“所有办事人员提交的材料关系着个人的利益,我们都应该认真审核,以实际情况为主,决不能办错一个”、“资历不够的材料坚决不受理,政策范围内的耐心解释、服务到位”是工作人员常说的话。记得在2004年12全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