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育学复习资料(大全5篇)

时间:2019-05-15 00:56: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复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理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篇:心理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 

一、教育学名词解释 

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 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 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 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 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 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 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 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 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 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 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16.师生关系 ――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法过程中 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7.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本质上讲,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的一种具体、特殊的表现形式。18.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 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9.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 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的关系。

20.癸卯学制——1903 年修改为癸卯学制,这是我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它以 日本的学制为蓝本,并保留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其特点是学习年限长。

21.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 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22.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23.德育方法——指为了完成德育的目的任务和实施德育内容所采取的具体手段。

24.知行统一原则——又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 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又要引导他们久进行实际锻炼,把理论教育与组织实践活动、提高 思想认识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一代新人。

25.自我教育法——是指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以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方法。 26.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行为和受教育者思想品 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系统的影响,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 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2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任务、德育内容与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28.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是指 某一门学科。

29.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学习系统地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并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 30.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 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 31.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任务,由政府主管部门 制订的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规划的指导性文件。 32.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和方式 的总称,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师生相互联系的方式,是教法和学法的辩 证统一。

33.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照大致相同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内容,按固定的教学时间对全班学生进行统一教学的组织形式。

34.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 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

35.班主任——是组织领导班级组成为坚强集体,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指导学生的全 面发展的人。

36.班集体——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经过一定的培养,使其成为具备集体特征的正式群体。

37.课外教育——指的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多种多样 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

38.校外教育——指校外教育机关或社会团体、家庭,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校外组织学 生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

39.社会教育——是通过学校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进行的教 育。

40.家庭教育——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孙晚辈进行的教育。即在家庭中,家长自觉 的、有意识的按照一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家庭生活和言传身教,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 影响的行为活动。

41.教育合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种教育力量统一要求、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形成合力。

42.管理——合理组织好各项工作,协调好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预定目标 的活动过程。

43.学校管理——是一般管理的特殊部分,它是合理组织好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好学校 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活动过程。在管理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这是学校管理的核心。

44.管理职能——是管理系统中管理者和组织机构的职责和功能。管理的职能反映管理 的本质。

45.决策——在可供选择的多个方案中选择出最佳方案的行为。

46.管理体制——是指一定组织系统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管理职责、权限划分的制度 

47.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 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 48.现代教育观——现代教育观关注的是人的教育,注重对人的终极关怀,关照人的主 体性发展,致力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高质量创新型人才。49.学校整体改革——指整体育人,以达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 面提高学生素质

50.教育科学研究——简称教育科研。是运用教育科学理论,从教育的客观实际出发,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去研究教育现象,搜集和积累教育事实材料,认识教育本质,揭示教育教育规律,形成新的教育理论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51.教育测量—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照一定教育规则对教育活动的效果加以数量 化测定的过程。

52.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教育目标,依照科学的方法程序,对教育现象、教育活动 及其参与者进行价值判断,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53.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所达到的一种较高水平状态,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化,是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在 内的教育整体转换运动。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教育学简答题 

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2.3.4.阶段

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阶级性,等级性(2)非生产性(3)专门化(4)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 

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生产性;普及性;系统性;双轨制

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了哪些基本特征?(1)与社会联系的普遍性和直接性,(2)学制的开放性,梯形化和弹性化(3)教育的现代化(4)教育的民主化(5)科学 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性 

生产力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生产 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类型和结构; 生产力的发展水5.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发展的 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制着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内容;还制约着教育方法、手段、设施及形式等;(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 件;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社会化和使现代科技由可能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关 键;教育还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生产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 6.政治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 政治与教育的制约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2)影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变化(3)影响教育财政状况(4)影响受教育权利。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对政治会有一定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影 响社会政治延续和推动社会政治生活两个方面。7.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 和战略重点的制定和实现(2)人口结构及其分布状况影响教育结构及学校布局状况。(3)学龄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及经费使用。 8.教育对人口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教育具有控制人口增长的作用;

教育具有 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教育具有使人口结构合理化的作用。 9.童年期教育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重视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呵护儿童健 康;着力增强动手能力;特别关注学习态度

10.少年期的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重视青春期教育;丰富精神生活;鼓励独立判断 独立思考

11.青年期教育主要应该注意哪三个方面?(1)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秘社会的 关系(2)树立事业心、责任心、提高从事社会职业的素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意识和能力(3)正确处理友谊、爱情和婚姻

12.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反映社会发展要 求;有效地协调其它教育影响;符合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创设适宜的动物园文化环境,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有益有趣的教育活动;注重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13.教育目的的重要作用的具体表现:(1)控制教育对象发展方向和预期结果(2)指 导和支配整个教育活动过程(3)评价、检测教育质量

14.我国的现行教育方针是什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 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5.“个人全面发展”包含哪三个层次的目标?(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弥补旧式分工 对工人所造成的缺陷,减轻资本对工人,尤其是对童工有体力智力方面的摧残(2)在处于 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之间的作为过渡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里,逐步消除私有制,消灭旧的分 工,推动社会发展,向“个人全面发展”这一理想目标日益逼近,(3)到共产主义社会,达到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矛盾的最终解决,观念中的“个人全面发展”和现实中的“个人全面 发展”真正取得完全的一致性。16.全面发展教育与“个人全面发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1)角度不同,全面 发展教育界是从教育学的角度,“个人全面发展”是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角 度,(2)二者分属不同范畴,“个人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与共产主义理想联系在一起的最 终目的,全面发展教育则是仅就受教育者抽受教育抽共有的基本组成部分而言的(3)实现条件不同,实现“个人全面发展”,与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一样,必须同时具备各方面的相宜条件才行,全面发展教育仅借助学校教育就可能得以实现。

联系:(1)都是以研究人的发展问 题为为基本任务,(2)教育毕竟是人的发展重要影响因素,(3)“个人全面发展”学说是指导 全面发展教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器,这一学说对我们制定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法规和进行 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17.素质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长期性、开放性、时代性、实效性。

18.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1)注重思想先导,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动力机制(2)改 革检测评价,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导向机制(3)抓好常规管理,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 机制(4)依法增加教育投入,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19.课堂素质教育的四个基本点:认知停*点,情感激发点,思维展开点,心灵交流点。在这四个基本点中,*认知停*点解决学会的问题,*情感激发点解决想学的问题,*思维展开 点解决会学的问题,*心灵交流点解决乐学的问题。

20.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狠抓薄弱环节,(1)努力争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2)建立新型课堂人际关系,增强心理相融度(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4)充分发掘潜能,注重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21.课堂素质教育应该遵循哪些教学原则?(1)全面施教,整合优化(2)注重个性,鼓励创新(3)目标导向,情境熏陶(4)动手动脑,和谐发展(5)师生互动心向一致(6)关注学法,改进教法

22.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策略:(1)精讲精练加强针对性(2)分层递进,符合规 律性(3)学会做人,寻准教育点(4)指导学法,教人会学(5)自主发展,训练自控力

23.在社会发展中教师承上启下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社会的代表者和社会道德的实践者

24.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知识的传授者; 课堂纪律的管理者; 班集体的领导者;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父母的代理人

25.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哪些?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劳动过程的创 造性;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劳动成果的长效性

26.教师的职业道德有什么特殊要求?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

27.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五对矛盾是什么?主观的成熟体验与客观的相对不成熟的矛盾; 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强烈的活动需要与能力发展的同步的矛盾; 旺盛的求知欲与识别能 力较低的矛盾;性意识的萌芽,成熟和道德法制观念薄弱的矛盾。

28.学校教育制度有什么重要意义?学校教育系统作为国家对年轻一代进行教育的最严 密、最有效的组织,它集中体现了整个教育制度的精神实质,学校教育制度制定得是否正确 和完善,它直接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进行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 也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巩固,生产力的提高,青少年儿童身心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9.我国 1951 年学制主要有什么特点?(1)明确和充分地保障了全国人民特别是工农 干部受教育的机会,突出了“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向工农开放”的方针,(2)新学制确 立了各类技术学校和专门学校的地位,保证了各种人才的培养,体现了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 的方针,(3)保证了一切知识分子和老年知识分子接受革命政治教育的机会,(4)体现了方 针、任务的统一性和方法方式的灵活性,(5)充分体现民族平等、男女平等的原则。

30.我国中小学德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形成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5)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1.我国学校德育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方向性和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 知行统一原则;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严格要求与尊重理解相结合的原则;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 育相结合的原则;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教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教 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32.老师指导学生自我教育应进行哪几方面的工作?(1)指导学生掌握修养的标准(2)自我评价(3)道德情感体验(4)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品德。33.中小学教学的任务有哪些?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获得基本技能;发展智 力、体力、和创造才能;教会学生学习,培养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34.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 合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统一要求 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35.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实验法。36.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讲授的内容要有科学性;讲授要有系统性连贯性 和逻辑性,层次清楚,突出重点、难点;讲授的语言要有条理性、简练性、启发性、生动性、语音、语调要有和谐性;恰当运用板书和体态语言,强化讲授效果。

37.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有哪些?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来选择; 根据学科和教材 特点来选择;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来选择;根据学校的客观条件来选择;根据教 师的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和个性特点来选择。38.班级授课制有哪些特点?以“班”作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能扩大教育对象,提高 教学效率;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教学;便于学生之间 互相观摩,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能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有利于集体主义精 神的培养;能保证正常的教学常规,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 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因此,自产生以来,班级授课制便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39.怎样备课?做好三项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写好三个计划学年或学期教 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教案)40.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教学目标明确,完成任务好;教学内容正确、充实。抓住 重点、难点、关键;教学方法适当,教师善“启”善“导”;语言规范、板书整洁;教学进程组 织严密、结构紧凑;师生双方积极性高。 41.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模式有哪些?传递——接受式、引导——发现式、辅导——自学 式、情境——陶冶式

42.运用练习法有什么要求?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精选练习材料,使之具有典型 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适当分配练习的份量、次数和时间;在练习过程中要加 强指导,经常检查练习的结果。

43.良好班集体形成的标志?(1)全班同学有共同的奋斗目标(2)有团结一致的领导 核心(3)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集体舆论。

44.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1)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2)引导学生学好功课(3)组织好课外活动,指导课余生活(4)组织学生劳动(5)指导团队会工作,协调班内外教育 力量(6)处理班级日常工作(7)抓好学生的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8)做好班主任工作的 计划和总结 45.班集体形成过程:初建松散阶段;基本形成阶段;巩固发展阶段

46.建设班集体的主要方法:(1)调查了解学生,研究班级情况(2)提出奋斗目标,组织共同活动(3)培养集体论,形成优良班风(4)培养和发现班级骨干,形成集体核心(5)建立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47.班集体管理的几种类型:常规性班集体管理;阶段性班集体管理;毕业班集体的管理。

48.毕业班集体管理的内容:掌握学生的志愿和思想动态,进行理想教育和毕业指导; 指导学生复习功课,迎接考试,关心学生身体健康;做好毕业生鉴定和优秀生评选 49.阶段性管理工作的内容:开学前的准备工作;开学初报道注册工作;期中对前一阶 段进行检查和小结;期末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和考试。50.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组织上的自愿性;内容上的广泛性;活动上的自主性;形式 上的多样性

51.课外校外教育的基本要求:明确的目的性与周密的计划性;知识性与趣味性;发挥 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面向全体;充分利用当地条件。52.课外校外教育的三种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53.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自愿原则:(1)充分考虑学生意愿,让学生自愿选择、自愿参加(2)教师要积极鼓励正确引导;自主原则:(1)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独立自主参加活动(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

54.校长负责制的含义:校长是学校行政总负责人,他拥有人权、财权、行政决策权,负责领导教育、教学和行政工作,对上级党政领导部门负责,对外代表学校,是法人代表,党支部是学校的政治工作中心,对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起监督保证作用; 教职工代表大会和校 务委员会对学校实行民主管理与监督

55.学校管理的主要方法有:思想教育的方法、行政的方法、经济的方法、法律的方法、现代技术的方法。56.教师的职责: 是教师职权范围内应负的责任。教师的基本职责有如下几个方面:(1)教好功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2)做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3)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4)组织好学生的课外活动协调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关系(6)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参与学校的 管理。

57.当前教育思想转变中,要树立哪些现代教育观?素质教育观;现代人才观;正确的 教育价值观;科学的学生观;现代课程观;教育民主化思想;教育本质观;终身教育观;大 教育观;全民教育观;现代教育方法观;教育信息化等

58.基础教育改革的任务有:(1)转变教育观念,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2)探索 全面实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运行机制;(3)改革学制,渗透或引进职业技术教育,全面实 现“双重任务”(4)改革课程,建立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5)减 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59.学校管理改革的趋势有:(1)学校管理自主化(2)学校管理开放化(3)学校管理 民主化(4)学校管理技术手段现代化(5)学校管理的精致化。60.教育科研具有哪些特点?除了具有创造性和艰巨性等科学研究的共同特点之外,还 有以下主要特点:(1)研究目的的实践性、应用性和服务性(2)研究参与者的广泛性、群 众性(3)研究成果的迟效性和长效性

61.教育科研的任务是什么?:教育 科研的基本任务是探索、认识、发现教育规律,并运用这率真客观规律来指导教育实践。具体任务包括:(1)研究当代教育发展,指导当前 教育实践(2)总结教育经验,推动教育学科建设(3)进行中外教育比较研究(4)预测教 育未来发展趋势。62.坚持科学态度,遵守科学道德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热爱真理、客观诚实;勇于 创新、严肃认真;不畏艰辛、合作竞争 63.教育科研过程中应做好哪些工作?(1)选择科研课题(2)提出理论假设(3)确 定科研对象(4)制定科研计划(5)选用科研方法(6)搜集科研资料(7)进行整理研究工 作

64.教育测量的功能有哪些?是改进教学的良好工具;是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教育 科研的重要方法

65.教育评价的功能是什么?测定功能、诊断激励功能、指导功能、导向功能 66.教育评价的原则: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可行性原 则、整体性原则

67.教育评价一般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学校办学的水平评价、德育工作的评价、教学的 评价、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评价

68.教育现代化模式的选择必须遵循哪些原则?(1)目标导向性原则(2)坚持实事求 是与解放思想的原则(3)坚持相对平衡、协调发展的原则(4)坚持扬长补短、发挥优势,创建特色的优化原则(5)坚持可行性原则。 69.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是:(1)教育优先发展(2)坚持党的领导和 社会主义方向(3)服务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4)坚持改革开放,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5)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6)依靠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7)坚持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8)多形式 办学,多规格培养人才。

70.如何开展课堂研究?(1)确定班组抽样的具体方法(2)提出相应的课堂研究假设;(3)弄请该课堂研究 中的三类变量;(4)搞好课堂研究设计 

教育学选择填空题 1.《绪论》

最早阐述教育目的、制度、内容、方法、师生关系的教育专著是《学记》。童年期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关键期,学校产生的必备条件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一定的政治基础、一定的文化基础。贯穿于 《大教学论》 全部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自然适应性原则,人生阶段一般分为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2.《教育基本规律》

教育的基本规律有两条,一条反映的是社会发展与教育的辩证关系,另一条反映的是人的发展与教育的辩证关系。学校教育的出现是教育从社会生活中独立、分化出来的一大标志。现代社会发展变化的迅猛,在教育上表现为由主要为继承已有文化遗 产服务逐步向主要为未来社会服务,即由继承型转向发展型模式。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核心。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就是要培养现代化的人。在现代社会里,经济、政治、文化和人口等 是影响教育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一定社会里,通过组织控制、政策限制、法律强制和思想 教育等途径实现着其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教育具有文化功能,这一功能表现在延续、更新、普及、整合文化上。教育的历史性集中体现在时代性和阶级性上,教育以人为对象,以 育人为己任。学会行走和初步掌握口语是婴幼儿期极具重要意义的两件事情。幼儿的主导活 动是游戏,养育是婴儿教育的首要任务,好奇心是人的智慧发展的原动力。童年期最为艰巨 的任务是掌握和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核心任务是帮助儿童学会学习,也是培养动手能力的 关键期。青年应学会选择。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分为内外两大类,内部因素主要是教育对象 的主观能动性,外部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和教育。宏观社会环境和微观社会环境构成人的 生活环境。生物本能起源说的观点是法国利托尔诺。教育的心理模仿说是美国教育学家孟禄。奴隶社会是教育作为独立活动的形成期。制定教育目的是社会实现对教育进行控制的中心环 节。原始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内容的同一性、整体的原始性、形态的融合性。文化通过文化 背景对教育的影响具体体现在: 提高人们的教育需求和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广泛联系。教育的 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经政制度之间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具有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养育中要注意以下几点:注意 满足婴儿的合理需求;有意适度训练其器官;在生活环境中有意设置丰富的刺激物;尽量接近自然。早期教育需特别注意的是: 关注非智力因素,为正规学习打好基础,发展幼儿口语,教幼儿学会使用玩具、器具。3.《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能力的培养。愉快教育的核心是不断获得成功。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 依据有: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发展变化的状况;人的自身发展的需求;马恩关于“个人全面发 展”的学说。素质的基本属性有:相对稳定性;内在性;整体性。应试教育的主要危害有: 严重地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摧残身心健康;压抑个性发展。在西欧,教会学校的目的在于 培养僧侣,封建主培养骑士。三类基本教育目的即个体本位观、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观和文化 本位观。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制定教育目的时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一般来说,教育目 的包括两大构成要素,一是规定所培养的人具有的社会功能,二是规定通过教育在教育对象 身上所要形成的各种内在素质及其结构。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共同构成。德 育是以培养教育对象思想品德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等。

德育的实质就是把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品德的过程。智育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育。体 育,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美育是掌握审美知识,形成正确的审 美观念,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教师与学生》

在教育过程中,教与学这一对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师的教,“教有法 而无定法”说明了教师工作具有创造性,教师的劳动也有复杂性,创造性是学生主体作用的 最高表现。学生主体性表现在:创造性、自觉性、独立性。学生客体性表现在:向师性、依赖性、可塑性,教师的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知识素质包括:精 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教师的作用表现在:对社会的 作用、对学生的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是忠诚 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的智能结构是指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师生关系通常表现为教 育关系和心理关系,而后者又包括情感关系和认识关系。根据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 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分为命令-服从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参与型。5.《学校教育制度》

我国近代最早的学制是癸卯学制,解放以来我国学制基本上沿用 1951 年学制,我国当代学制改革的主要文件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学制 按横向划分有:幼儿教育、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学制建立的依据有:社会生产力和科学发 展状况、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本国原有学制和本国历史文化 传统。我国学制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改革学制结构,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统一性与灵 活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1951 年学制突出了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向工农开 放的方针。1958 年学制进行了十年一贯制的试验。6.《德育工作》

构成德育过程的主要形态是:说服教育、实际锻炼、陶冶教育。思想 品德教育可以从学生的道德意志、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作为开端。社会主义学校 德育包括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品德评 价法有四种主要方式:表扬和奖励、批评和惩罚、评比竞赛、操行评定。德育方法除说理教 育法外,还有实际锻炼、示范教育、陶冶教育、自我教育、品德评价法五种方法。7.《教学工作》

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学科设置。制定有关课程总体规划的指导 性文件是课程计划。对班级授课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说明的著名教育家是夸美纽斯,杜威主张 “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传递-接受式源于赫尔巴特,情境-陶冶式吸取了保加利亚心理学 家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理论并参照我国教学实际工作的成功经验概括而成。引导-发现教学 模式的理论依据是布鲁纳和杜威抽倡导的发现教学法。学校的正规课程有学科课程、综合课 程、活动课程。中小学课程的表现形式有:教学计划、教学参考书、教学大纲、教科书。中 小学老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以传授知识的手段为标准分为: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以直观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中小学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的根据是: 教学目的、教师的知识水平、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的特点。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备课 和上课、布置作业、课外辅导、考试。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指向性、简略性、操作性、整体 性。隐性课程的特点是:隐蔽性、全程性、非预期性。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方式,学校的课程划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中小学常见的显性课程有: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课程计划由学科设置、学科开设的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编制、学周安排组成,其中心内容是学科设置。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为:认识主体的不成熟性和发展性、认识对 象间接性和概括性、认识方式的简捷性和高效性。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以语言传 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提问、讨论、读书指导法。讲授的方式有;讲述、讲解、讲读、讲演。以直观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有演示法、参观法。参观的种类有,准备性参观、并行性 参观和总结性参观。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实验 有感知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复习巩固性实验。中小学学法指导的根本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中小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辅助形式有个别教学、分 组教学、现场教学、复习教学和远程教学。备课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其中钻研教科 书是备课的中心工作,要求做到“懂”、“透”、“化”三个程度。常见的教案有:讲义式教案、提纲式教案、综合式教案。课外辅导的形式有个别和小组辅导两种。教学效果的反馈环节是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考试、考查是检查学生成绩的方法。8.《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主导作用,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是班主 任工作,公正性原则上是班主任工作中致辞关重要的原则,培养班集体的先决条件是确立奋 斗目标,调查了解学生是建设班集体方法的第一步,常规性班级管理包括:班级规章制度的 制定和班级规章制度的执行。有学生对班主任说放在笔盒里的 10 元钱不见发了,班主任怎么做最好:对全班同学进行教育,希望拿钱的同学主动承认,教育同学加强防范意识,希望 拿钱的同学悄悄把钱放回原处。班主任是学校领导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得力助手和骨 干力量。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是班主任对全体学生进行 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解决班主任工作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矛盾和协调班主任工作过 程中的各种关系的基本准则,是班主任工作过程中规律和特点的反映。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有: 全面性、公正性、民主性。班主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有民主意识。班干部的选拔和评优应该民主评议。新生的入学教育包括适应教育、常规教育、传统教育、学习方法教育。班集体的管理包括常规性的班集体管理、阶段性班集体管理、毕业班集体管理。制定班主任 计划包括学期工作计划、具体执行计划。总结有全面总结、专题总结。班集体的形成过程有:初建松散阶段、基本形成阶段、巩固发展阶段。9.《课外校外教育》

课外校外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专题集会属于群 众性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区别是组织者不同,它们的联系表现在有共同的特点、作用、内 容和形式上,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特点有:形式上的多样性、活动上的自主性、内容上的广 泛性、组织上的自愿性。群众性活动有:报告会、座谈会、专题集会。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 包括:自主性原则、自愿性原则、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组织 形式有三大类即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小组活动是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在家庭教育中要养育结合。10.《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学校领导在执行阶段的重要职责是协 调。管理的职能反映管理的本质,校长在处理学校管理中的各种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决策的 层次性,体现管理方向反映学校管理全局的是计划,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是行政的方法,而 经常运用的最具有传统色彩的方法是思想品德的方法。学校教学工作管理的中心任务在于提 高教学质量,教学检查和指导是教学管理的重要职能。现代学校管理必须实行教师岗位责任 制的客观要求。教师岗位责任制的“三定”工作指定编、定员和定工作量。教师的任用制度包 括:派任制、聘任制和代用制。教师考核分全面考核和单项考核两种,对教师的考核一般采 用平时和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学校管理过程的四个基本环节包括: 制订计划、组织执行、督促检查和总结提高。教师培养和提高的途径有脱产进修和在职进修。在执行阶段,学校领 导主要应该抓好组织、指导、协调和激励工作。 11.《教育改革》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应坚持为人类做贡献的教育价值观,基础教育改革 的目标应是教育总目标,“一条龙”的改革是指“中小幼”整体改革。新时期基础教育中德育的 突出特点是德育的主体性、德育的开放性、德育的复杂性。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包括单项改革 和综合改革。教育民主化具体表现在教育机会均等、教育管理民主化、教学民主化三个方面,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基础教育实施的单项改革主要有德育、课 堂教学改革、管理改革。12.《教育科研》

划分是最基本的分类方式,资料的整理研究是最重要的关键性的,研 究当代教育发展,指导当前教育实践是教育科研的重点任务,科学研究主要具有的两大特点

是艰巨性和创造性。理论假设的三个阶段:发现新事实与已有理论之间的矛盾,构建假设的 核心,抽出某种推测性设想,构建假设的推论部分。为了正确地进行分类,需注意的几点是: 标准同

一、结果相称、子项相斥、逐级划分。科学抽象应符合的要求有:以实践为基础,且 必须回到实践中体验其正确性、科学抽象出的东西必须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高层抽象必须能 演绎出低层抽象。创新是科学的灵魂。从范围分,教育科研有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从性质分教育科研有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一般来说,教师应选择个人力量就能承担的、微观的、以应用为主的教育研究课题。科学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选择课题是教育科 研的起始环节。教育科研过程就是对教育科研资料的搜集、使用和再创造的过程。分类方式 按照复杂程度分为划分、整理次序、系统分类三种。强调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搜集 数量资料和非数量资料相配合,是当前教育科研的一大特点。教育科研成果的表现形式有教 育科研报告和教育科研论文。教育科研报告包括实证性,文献性研究报告。按写作要求,教 育科研论文分为投稿论文和学位论文。若按研究层次,教育科研论文分为经验性论文、评述 性论文、研讨型论文和学术型论文。前言、正文、结论是实证性研究报告的三个基本组成部 分。在实验报告中正文由实验进程、方法和结果构成。撰写教育科研报告的过程有三个环节,写作提纲、撰写初稿(中心环节)修改定稿。谋篇构思的关键是安排好层次结构。13.《教育测评》

教育测量的要素有单位、参照点、量表。根据测量的内容教育测量可 分为学业成绩测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特殊能力测验。根据实施测量的时机教育测量可 分为准备性测验、形成性测验、总结性测验。根据测验结果的评价标准,教育测量可分为常 模参照测验、目标参照测验。良好的测量应具备的条件是正确性、可靠性、鉴别性和实用性。测验编制的中心环节是编制题目。根据学生自由反应的程度,可以将主观性试题分为限制反 应试题和扩展反应试题。根据评分是否客观把试题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类。教育 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按评价的方式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教育 评价的功能是测量功能、诊断激励功能、指导功能、导向功能。教育评价可分为准备、实施、和结果处理三个阶段。客观性试题主要包括填空题、选择题、是非题和简答题。14.《教育现代化》

教劳结合是一个双向作用的过程,它一方面强调教育必须结合生产 劳动,另一方面则强调生产劳动必须依*科学和教育。就全国而言,农村是我国教育发展的 重点。在规划成人教育时要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多形式和多渠道筹措教育办学经 费,是中国特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唯一途径是教劳结合。教育的经济效益是 通过育人来实现的。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素质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主要是指教育水平,其政治目标具有导向功能,其经济目标具有间接性,社会互动模式的代表人物是哈弗罗克。教育在现代化的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基础地位、优先地位。

教育学论述题 

1.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1)转变教育观念,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一个服务”变为“四个服务”(即升学变 为适龄学生、学生素质、合格新生和合格劳动者) 2)探索全面实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运行机制。突破“一切围绕升学考试”。明确学校 培养目标 

3)改革学制,渗透或引进职业技术教育,全面实现“双重任务”。“3+1”(前三年文化课,第四年职业技术课)

4)改革课程,建立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课程和教材改革(教改的核心内容)趋势:必修课(为主)、选修课、活动课和社会实践课“四结合”。

5)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

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管理教学工作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

(一)教学工作计划 

1、建立学校教学工作的计划体系 

2、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学校、教研组和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二)教学工作的组织(教务处:编班、排课、校历、作息时间、学籍)

(三)教研组工作的管理 

1、教研组的主要任务,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工作,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 思想水平、业务水平和教学工作能力,建立良好的教师集体,培养良好的教风,改进教学计 划,提高教学质量。

2、教研组的设置

3、教研组长的选用

4、加强教研工作的指导,搞好教研组的建设 

(四)教学工作的检查与指导

(五)提高教学工作质量 

1、明确的指导思想

2、完整的工作体系

3、对形成教学总理的诸要素实行管理

4、对教 学工作全过程实行管理

5、教学工作质量检查与质量分析评价 

3.联系实际谈谈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教育方针 的自觉性;有助于树立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素养;有助于科学育人,提高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有助于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教育科学研究。

4.联系实际谈谈针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应该采取哪些相应的教育举措?(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顺序性,教育工作应该循序渐进、逐步推开

(2)个体身心发展具 有阶段性和稳定性,教育工作者应加强教育举措的针对性

(3)个体身心发展既有统一性,又有个别差异性,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应注意因材施教

(4)个体身心发展还有可变性和 非均衡性,教育者要及时跟上对象的发展变化,抓住成熟期、关键期,适时而教。 5.结合人生阶段与教育,谈谈你对终身教育的理解:

终身教育制度是一种全新的教育 制度,它采用开放的、灵活的、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一生都可以受用的学习技能,在终身教育制度下,成人教育的地位得到全面的提升,学生的需要会得到更多地满 足,个性会得到充分的发展,考试失败与成功的概念将失去意义。教育对不同人生阶段有不 同的意义,终身教育正好能够满足人生各个阶段的教育要求,从童年期到老年期,每一个人 的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其优势与劣势。为了使每个人在每一个阶段都生活得有意义,当然就需要在每一个阶段都接受相应的教育。再说,当前人类正面临着许许多多的挑战,终身教育、终身制学习无疑有助于我们接受这些挑战。6.你是怎样认识素质教育的?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你认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可以有 何作为? 

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 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从结果来 看,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提高教育对象整体素质结构水平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 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 康成长。

对素质教育要有以下几点正确的认识:(1)素质教育不是对现行教育的全盘否定(2)素质教育不是对考试的否定(3)素质教育不是对加强“双基”教学的否定(4)素质教育不是 要淡漠对尖子人才的培养(5)素质教育不是要让学生无所事事,没有课业负担(6)素质教 育不仅仅是要加强薄弱课程和薄弱学校(7)素质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日常概念的层面。

7.结合实际试述作为一各 21 世纪的老师应该具备什么素养?

(1)思想政治素质:政 治思想素养了职业道德素养,其中后者包括: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

(2)教师的智能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知识结构:精深的专业 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能力结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 力、教育科研能力、创造能力、自我鉴定、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

8.结合实际试述老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发扬民主,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控制情绪,正确处理 师生之间的矛盾;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9.根据我国实际,参照现代学校教育改革的趋势,你认为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需要怎 样进一步改革? 

(1)重视幼儿教育,并将其纳入学制系统,(2)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和统一的方向发展(4)调整高等教育结构,高等教育的类型 日益多样化(5)终生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10.德育在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中有什么意义?请结合当前实际说明为什么要加强中小学生的德育? 

德育对青少年学生的发展,对学校教育的实施,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的品德,制约他们的发展方向;(2)规定学校教育的性质

(3)影响社会的稳定与 发展。德育现实:

一是德育目标相对滞后,二是教育内容缺乏必要的稳定性和科学性,三是 教育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四是教育方法单一,五是家庭社会学校教育没有形成合力,社 会现实往往与学校德育目标相异。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我个人认为道德能力在能力体系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因为道德 不仅事关个人的健康发展,而且事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德育排在“德、智、体、美、劳” 之首,可见其重要性。一个人如果道德能力强而其他能力弱一点,他至少会有所作为;但如 果其他能力强而道德能力弱甚至是差,那他就会危害社会,能力越强,危害越大。同时,国 家治理社会的手段主要是法律和道德,二者的职能和调整范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法律无法 约束或约束不到的地方,只有通过道德来约束,所以党和政府才提出以德治国。从这个角度 说,道德能力是基础和前提。同时,道德能力是当代中学生健康发展的必备要素。道德能力 的提高有助于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同时也有助于自我心理状态的调 节,当然,毫无疑问,一个人的道德能力的形成,是其养成对国家和社会责任感的前提。

首先,中小学生大部分是六七岁至十几岁的未成年人,正处在心理和生理的发育变化 时期,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形成,理解事物及判断是非的能力也较弱。使青少年从小养成爱 祖国、爱人民的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为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重要的意义。其次是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要求; 三是促进改 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教 育教学改革,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11.结合实际,谈谈普通中小学当前德育工作的状况,以及你对搞好德育工作的打算和 设想。

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中小学德育要以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民族精神的好公民,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承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为目标。要针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贴近他们的生活,从小学生的生活圈、中学生的社会公共生活面出发,让学生学会生活,以不断提升生 活质量。要强调道德、心理、法律、国情、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统一在人格教育上,让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成为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中小学 德育应注重人文性,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独立思考能力、自我教育能力、道德认知、判断、反思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内容编排上,以学生的道德发展需要为中心,选取学生能理解、接受的内容,关注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兴趣,使学生觉得这门课有助于他们 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能得到启发。应采取多样化的途径和方法。在课堂上,多采用案例分析、道德讨论、角色扮演、价值澄清等,平时辅以课外活动,如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和 亲子沟通。道德教育既要体现国际性、开放性,同时也可以利用地方史、历史遗物、纪念碑 等地域性资源。如在编写面向西部地区的教材时,就可以结合延安地区的革命历史和变迁,带学生参观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遗迹,激发他们的爱国意识。在教学的灵活性、生动性、形 象性以及教材的图文并茂、语言活泼、深入浅出等方面,也要加强和改进。

近年来,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从国际上看,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日趋发展,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们争夺青年一代的斗争更加尖锐复 杂,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巨大冲击;从国内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 断深化,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学生面 临着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的极大考验;从教育自身来看,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和 发展的不断深入学校德育工作在目标、任务、途径等方面必然要做出不同于“精英教育”的深 刻变革。要深刻领会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是深入学习,领会实质,统一思想认识。二是扎实调研,制定措施,做好政策准备。三是全面部署,加强监督,确保落到实处。联系当前实际,我感到要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做到三个坚持:一要坚持“育 人为本”。二要坚持“德育首位”。三要坚持“全员育人”。【提出了“一个坚持”(坚持以人为本)、“三个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四个提高(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

学校党委及各级党组织、学生党支部、共青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班级、学生公寓乃 至网络虚拟群体都应该提出各自的具体要求;从责任人来说,对校长、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 团干部、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直到学校的广大教职工,都要明确各自的责任,给予提出具体的要求,并对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

总之,我认为应该始终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作为学校建设的首要问题,始 终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新人才,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12.联系实际试述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教学过程的规律。

(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 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学生学习以间接经验为主;学习间接经 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在教学实践中,既要把系 统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智力,尤其要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了解 掌握知识、弄清知识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能够自如地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规律: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是密不可分、辩证统一有教学过程 中的,掌握知识是提高思想的基础,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有助于知识的掌握。但是,掌握了知 识并不等于就提高了思想品德。因此,实践中必须以知识教学为主,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 行思想教育,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浑然一体。

(4)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规律: 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二者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是教学活动中学习主 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丐主导作用。:承认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 导作用。承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性。

13.请结合有关教育理论谈谈对人人可当班干部的干部轮换制的看法:

【培养学生的管理主体意识,换位思考,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学生责任感的培养犹如幼苗长成大树,是一个 日积月累的过程),挫折教育,协作教育。自制教育,自律能力,主人翁责任感,正确处理 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信心的培养,.“参与和认同”的权利,帮助学生提高自我价值的认识,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从而抑 制自卑情绪的发生。为孩子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养成乐观 的态度】 14.如何贯彻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

自愿原则: 充分考虑学生意愿,a 让学生自愿选择、自愿参加。b 教师要积极鼓励正确引导;自主原则:a 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独立自主 参加活动,b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a 符合学生年龄特征,b 考虑学生个性差异  15.谈谈家庭教育“三结合,一协调”的看法?

(1)教养结合:是指在家庭教育中,父 母既要关心孩子的物质生活,又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思想品德,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

(2)爱严结合:是指在家庭教育中既要关心爱护子女,又要严格要求子女

(3)言传身教结合是 指做父母之邦的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严格控制要求自己,做孩子的表率。

家长教育子女的协调一致,一是指父亲、母亲、祖父、祖母等给孩子的生活待遇和教育 要求要完全统一,不可各搞一套,二是指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前后一致,不可朝令夕改,更 不能自食其言,凭自己的喜怒好恶随时改变对孩子的要求。 16.怎样撰写教育科研论文?

(1)弄清所写教育科研论文的种类(2)抓住教育科研论 文的结构特征

(3)按照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的一般步骤和要求。其一般步骤有:一前期准备 阶段:明确目标,选择课题;确定主题,拟好标题;谋篇构思,编写提纲。二撰写初稿:搞 清写的是哪类论文,选择的是什么课题;立意要新,标题要直接、简洁;谋篇构思的关键是 安排好论文的层次结构,提纲是对论文层次结构的具体化。三是修改定稿;修改论文主要考 虑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两个方面。 17.如何开展课堂研究? 

(1)确定班组抽样的具体方法(2)提出相应的课堂研究假设;

(3)弄请该课堂研究 中的三类变量;

(4)搞好课堂研究设计 

18.试述教育观念的转变对基础教育有何影响? 

在当代,实施基础教育的主要机构是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其目的就是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以便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强化改革意识,大胆探索和实 践,将课改精神与历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起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体系。

要对教育进行反思,改革陈旧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评价、考试制 度和教育手段,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前进。

转变教学观念是教育改革的前提。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形成了 一些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重教师主导地位,轻学生主体地位;重知识传授,轻思想教育,人格不能健全地发展; 重教学结果,轻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等等。

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确立与课程改革精神和素质教育思想相统一的教学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起导向性的作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学习。其次,确立与课改精神和素质教育相统一的学生观。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着眼点必须落在学 生上,面向全体学生,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学习方法和 学习策略的指导,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1.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2.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参与教学。3.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 便形成探究性的学习习惯。第三,确立与素质教育相统一的评价。19.管理教学工作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工作计划:管理学校教学工作,学校的领导者首先要制订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并组织制订教务处、各教研组、各学科的教学 工作计划,从而组成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体系,对教学工作实行计划管理。

(二)教学工作的 组织。

(三)教研组工作的管理:明确教研任务,组建教研组,选好教研组长,加强指导。

(四)教学工作的检查与指导:

(五)提高教学工作质量: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的途径和方法。教学工作质量检查与质量分析评价。

20.试述编制试题的要求:(1)正确性(效度)指一个测验能够正确地测量出它所要测 量的东西的程度,(2)可*性,是指测验稳定反映实际水平的程度。又称信度。(3)鉴别度(区分度)指测验对考生实际水平的鉴别程度,(4)实用性: 指一个测验适合于实际的程度。

心理学复习资料 

一、心理学名词解释 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 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 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 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 要研究的现象 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 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 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 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 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

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 特征。

20、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特性。

2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2、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3、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的不同叫感受性。

24、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持续一段时间的刺激量。

25、分析器——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装置,由感觉器官、传导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 经)和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三部分组成.26、适应——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变化叫做适应。

27、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28、记忆表象——被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它的形象仍能在头脑中呈现出来,这个 现象叫记忆表象。

29、识记——就是通过反复感知从而识别、记住某种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

30、保持——是识记过的材料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人脑的保持量是相当大的。

31、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32、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倒摄抑制.33、再认——是识记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够把它认出来的过程。

34、重现——是指经验过的事不在眼前时能够把它回想起来的过程。

35、遗忘——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再现,或者错误的再认和再现,这种现象叫遗忘。

36、思维——是人脑多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7、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38、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刺激作用下,自然而然产生的想象.39、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意识的控制下,自觉进行地想象.40、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描述和图样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41、创造想象——是人运用已有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地心理过程。

42、幻想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想象。

43、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叫动作思维.

44、形象思维以直观形象为支柱的思维叫形象思维.

45、抽象思维——以概念为支柱直接反映事物本质的思维,叫抽象思维.46、发散思维——朝着多个方向,形成多种正确答案的思维,叫发散思维.47、集中思维——朝着一个方向,导出单一正确答案的思维,叫集中思维.48、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是思维过程的基础,并贯穿于整个思维过程。

49、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50、心境——是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51、应激——是由出乎意料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52、道德感——道德情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产生的 情感体验。

53、美感——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54、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55、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 目的的过程。

56、意志行动——在意志支配下进行地行动叫。

57、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容动力。是需要 动力作用的直接体现。

58、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对自己行动的目的具有清楚而深刻的认识,并有效地支配自己行动地意志品质。

59、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种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积极执行决定 的意志品质。

60、意志的坚持性——是指不屈不挠地把决定贯彻始终的意志品质。 61、意志的自制性——是指一个人善于控制和协调自己行动的意志品质。62、个性——现代心理学通常把个性理解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一个人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63、需要——是人们在个体或社会生活中欠缺某种东西,并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倾 向。需要反映某种客观存在和要求的必然性,并成为个人活动的积极性的源泉。

64、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倾向于某种事物,力求认识、参与某种活动,并具有积极 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具有稳定性特征,能够较长时间地维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

65、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地心理特点。

66、间接兴趣——是指由事物或活动的结果所引起的兴趣.67、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总是和活动联 系在一起,成为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因素。

68、性格—是指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对客观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 的行为方式。

69、气质—在心理学中,把一个人在心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比较稳定的动力 特征,称为气质。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的强度、变化的速度、灵活性与 稳定性以及指向性特点。

70、一般能力——是人在各种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注意力。

71、创造能力——是指在活动中,有目的的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的、新颖的、独特的思想与产品的能力。

72、学习——广义的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较持久的行为变化。是指人和动物的学习。

73、意义学习——通过符号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内容的学习,叫意义学习

74、机械学习——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实 质性和人为性的联系.75、接受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是课堂学习中教师讲学生听的 学习方式.76、发现学习——是教师启发学生独立发现事物意义的学习.77、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某种学习需要的外显。

78、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

79、概念——是指由符号所代表的具有共同的关键特征的一类事物。 80、概念同化——是指学习者将概念的定义直接纳入自己认知结构的适当部位,通过辨 别新概念与原有有关概念的异同而掌握新概念.81、创造性——是产生独特非凡而具有一定人类价值产品的能力。也称创造力,或创造 心理。

82、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83、品德——即道德品质,又称品性、德性。是指个人依据一定德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 所表现出来德稳定心理特征和倾向,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84、观察学习——是个体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现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85、顺从——是表面接受他人的意见和观点,在外显行为方面与他人一致,而在认识和情感上与他人并不一致.86、认同——是在思想、情感和态度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比顺从深入一层.87、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 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88、学校心理健康指导——是指在学校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即心理学专 家及教育工作者,对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为有认知缺陷、情绪障碍、行为问题、学习障碍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与帮助,促使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89、健康——不仅是没有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90、心理障碍——是指影响个体正常行为和活动效能的异常心理。是心理活动中,由挫 折而形成的轻度创伤。

91、学习障碍——是学生某种学习能力的缺乏,而导致学习活动的明显困难

92、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专门技术,通过咨询者与来访者的良好人际交 流,帮助来访者自强、自主、独立,客观分析所面临的困扰并加以克服,增进心理健康,提 高适应能力的过程

二、简述题: 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 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其中认识过程的主要内容有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2)个性心理具体表现在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 个方面。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主要 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

2、学习心理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什么意义?

(1)在理论上:心理学的研究为马克思 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的论据。心理学理论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唯心主义思想。心理学研究 有助于邻近学科的发展和学习。

(2)实践意义:心理学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提高生产劳动 效率有重要意义。

心理学有助于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提 高医疗效果。心理学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研究心理学必须遵循什么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

(4)教育性原则。

4、唯心主义心理观与唯物主义心理观的区别是什么?

(1)唯心主义认为心理是不依赖 于物质而存在的,心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2)唯物主义认为心理的产生有赖于 物质的存在,物质是第一性的,心理是第二性的,心理是物质的产物。

5、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怎样?

(1)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 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2)两种信 号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独有的;第 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的,第二信号系统调节和控制着第一信号系统的 活动,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产生人的心理。

6、简述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及其建立的条件: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是无条件 刺激物和条件刺激物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即: 条件刺激物与无条件刺激物有时间上要有一定的重合; 条件反射需无条件刺激物给予强化才 能巩固。

7、注意的品质有哪些?注意的范围、集中性、稳定性、分配、转移。

8、中学生注意的特点有哪些?

(1)有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开始发展对抽象材料的稳定注意

(2)有意后注意得到较快的发展(3)注意的品质得到了较好的发展(4)注意的个别差异明显 

9、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

(1)客观原因:刺激物的强度、新异性、活动变化和 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2)主观原因:人的需要、兴趣和态度;人的知识经验;人对事物的期待;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10、引起和维持无意注意的条件是什么?对活动的目的和任务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 排除干扰。合理地组织活动。

11、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12、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哪些?

(1)客观因素:对象和背景的差别;对象的活动 状况;对象和背景的组合关系。

(2)主观因素:人的需要、兴趣、经验和情绪状态 

13、简述感受性变化的规律:感觉的适应现象;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分析器活动的相 互作用;同一分析器感觉的相互作用;实践与感受性的变化。

14、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有哪些?

(1)客观因素:对象各部分的强度关系;对象各 部分的依存关系(2)主观因素:人的经验、知识水平。

15、遗忘的原因是什么?衰退说;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干扰说; 遗忘是因为有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目前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干 扰是主要原因。

16、简述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

17、简述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

18、影响再认的因素是什么?(1)对原有材料识记的巩固程度

(2)当前呈现的材料同 原来曾识记过的材料的相似程度

(3)当前事物所处环境和该事物过去被识记时所处环境的 类似程度。

19、简述思维的过程:

(1)分析与综合过程(2)比较与分类过程(3)抽象与概括过程

(4)系统化与具体化过程 

20、简述思维的品质:思维的品质是指个体在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的表现,也就是人与 人之间的思维活动上表现的差异

(1)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

(2)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

(3)思维的逻辑性

(4)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

21、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有何区别?

(1)含义不同;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描述或图样 示意,在人脑中形成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不根据责成的描述,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 象的过程。

(2)二者内容的创造性程度不同,再造想象的创造性在程度上不如创造想象。

22、情感的功能有哪些?信号功能、调节功能、感染功能 

23、初中学生情感的特点有哪些?

(1)情绪情感的半外露、半隐蔽性特点

(2)情绪和 情感不够稳定,存在明显的两极性(3)高级情感得到迅速发展 

24、情感调控的方式有哪些?理智调控、转移调控、激励调控。

25、意志有哪些品质?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

26、初中生意志的特点有哪些?近景动机占主导地位,意志行动的动机容易动摇;说和做相脱离;克服困难的毅力逐步增强;(4)在意志品质上的特点:自觉性和幼稚性、独立 性与依赖性并存的矛盾状态:果断品质有发展,反应快、行动快,有轻率行为表现:自制力 有所增强,但自制力水平不高:坚持性还很不成熟,其行为容易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27、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可以分为哪些阶段?

(1)采取决定阶段:可分为三个环节,即动机斗争、确定目标、选择行动方法和制定行动计划。

(2)执行决定阶段。

28、意志行动的特征有哪些?自觉目的性、以随意动作为基础、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29、个性有哪些基本特征?个性的整体性、个性的独特性、个性的稳定性、个性的社 会制约性  30、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内容: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尊重 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1、简述个性的心理结构:个性的心理结构就是个性的构成。个性是多侧面、多层次的 复杂的统一体,它一般由如下三个部分组成:

(1)个性倾向性(2)个性心理特征(3)自我意识 

32、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主要有先天因素、社会环境两大因素。社会环境又可分为社会生活条件、教育、个体的社会实践和个人主观能动性三方面因素,(1)先天因素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

(2)社会生活条件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3)教育在个性形成中起主导作用

(4)个体社会实践活动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3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是怎样的?能力和知识、技能是密切联系的。一方面,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离开了学习和训练,能力是 得不到发展的。另一方面,掌握知识、技能也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依赖于能力的发展。能 力与知识、技能虽然联系紧密,但是它们的发展并不完全一致。

34、气质与性格的关系怎样?气质与性格关系密切,二者相互融合,相互影响。气质 是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性格是在后天实践中形成的。

(1)气质可以影射性格的 形成和发展速度(2)气质可以影响性格的表现方式

(3)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相同 的性格特征,同一气质类型的人也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性格也可以影响气质,气质虽 然是稳定的心理特征,但它仍受到后天生活实践的影响,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性格特征可 以克制气质类型中的某些特征。

35、结合实际分析影响性格形成的影响:要点:

(1)家庭影响:家庭的社会地位、生活 条件;父母的性格和思想作风、对子女的期望;家庭的教育方式。

(2)学校文化;教育内容: 教师的性格和思想;学生集体。

(3)社会影响

(4)自我教育。

36、简述性格的结构内容: 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 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认知特征 

37、意义学习的条件有哪些?

(1)意义学习的客观条件:学习材料自身具有的逻辑意 义。这里说的逻辑意义,是指材料本身能与学习者的有关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性垢联 系而言的。

(2)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是指学习者的内因。第一、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有 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如果学习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 又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那么这种学习材料对于学习者就构成了潜在意义。第二,学习者必 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意义学习的心向,是指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抽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 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38、制约学习兴趣的因素有哪些?(1)熟悉而新颖的刺激

(2)学生事物有愉快的情绪 体验。兴趣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能使学生学习需要得到满足。产生愉快、惊喜等积极情 感体验的活动易引起兴趣

(3)适合学生个性的活动。兴趣受制于人的需要、能力、气质和 性格。个性特征是学生兴趣发展的重要基础。责任感和义务感。

39、制定学习目的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舍远求近。即要完成的某项学习任务就 是眼前的事,而不是指向遥远的未来的目标。

(2)具体明确。具体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建立在 可观察到的行为结果上。(3)非难非易。具有适中的挑战性。

40、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客观因素:刺激呈现的模式;问题的具体性;多余 刺激的干扰;练习的多样性。主观因素:认知结构;定势的作用;智慧发展的水平;动机强 度。

41、学习为什么会迁移?

学习迁移之所以会发生,一般取决于两个条件:(1)客观条件,两种学习之间存在共同成分

(2)主观条件,学习者必须具有概括出两种学习之间共同成分的能力。

42、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很多,客观因素有家庭、社会和学校因素:主观因素有智 力水平、受教育程度以及道德认知水平。

43、学生不良品德的原因有哪些?客观原因:家庭的不良教育;学校教育工作上的缺 点和错误;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主观原因: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被强烈的个人欲望所驱 使;意志薄弱,道德观念不能战胜不合理的需要;不良行为习惯的作用。

44、中学生面临的基本心理冲突有哪些?性发育迅速成熟和性心理相对幼稚、性知识 缺乏的矛盾; 情感激荡要求释放与外部表露趋向内隐的矛盾; 自我意识迅速提高和社会成熟 相对迟缓的矛盾。

45、简述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1)了解自己并肯定自己(2)正视度接受现实(3)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4)善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5)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6)智力正常,心理、行为特征与年龄特点相符合 

46、学生心理健康有何重要意义(影响)?(1)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2)心理健康是强化智力活动,促进智力发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效率的保障

(3)心理 健康是优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47、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思路和途径有哪些?

(1)指 导学生自觉遵循心理规律,了解心理保健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接纳“现实我”。积极参 加社会活动,主动与人交往。积极参加文体活动。

(2)对少年期学生进行必要的性教育(3)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4)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5)教学中讲究的心理卫生 

48、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问题的预防

(2)开展心理咨询工作(3)诊断生评价(4)行为矫正

(5)学习指导

(6)职业指导。

三、填空、选择题

1、《绪论》

人的心理现象极为复杂,它可以概括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心 理现象(又被称为心理活动)不仅人有,动物也有,我们所学的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 象及其规律。心理学是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1879 年德国莱比锡大学 的冯特《生理心理学原理》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 学。心理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最基本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必 须遵循的原则)和教育性原则。研究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观察法和实验法。行为主 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华生。个性心理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人 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马斯洛。

2、《心理实质》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上是脑的机能。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 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神经系统可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上有三条显著 的沟裂,将大脑皮层分为四个区,称为叶,即:额叶、顶叶、枕叶、颞叶。人的心理活动就 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反射。第一信号系统是由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 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兴奋过程和 抑制过程。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与抑制。条件反射的原理是由巴甫洛夫提出来的,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是反射活动。

3、《注意》

注意可以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其基本特征是指向 性、和集中性。注意的三种基本功能是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与注意的稳 定生相反的品质是分心。正在上课时突然的事件引起学生产生的是无意注意。老师讲课时,抑扬顿挫,富于变化,引起学生无意注意。“一目十行”是注意的广度的的表现,“一心二用”是注意的分配的表现。专心做功课是有意注意,人的注意是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听课又做 小动作,这是注意的分散,听课做笔记是注意的分配,良好的教学活动应充分利用学生的有 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相互转化。刺激物的强度一般是指相对强度和绝对强度。

4、《感觉》

一般地,微弱刺激物能提高其它感觉的感受性,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是反比 的关系,根据感觉反映事物的属性的特点,可以把感觉分成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外 部感觉有视觉、听、嗅和味觉。内部感觉有肤觉、内脏觉、平衡觉和运动觉。感觉是知觉的 基础。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可以把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根据知觉是否与客观事 物相符合,可以把知觉分为正确知觉和错误知觉。“窥一斑而知全豹”,这是知觉的整体性,“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感觉的适应现象,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称为错觉,人 们往往把相似的,接近的,连续的事物知觉视为一个整体,这是由于知觉的选择性。由于一 系列弱光的持续作用,致使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叫做暗适应。反映头部运动频率和方 向的感觉叫做平衡觉,对自己的身体的运动和位置状态的感觉叫做动觉。

5、《记忆》

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基本环节。记忆表象具有直 观性和概括性的特征。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可以把记忆分成四种: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记忆可分为三大系统: 感觉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根据有无预定的目的、任务,可以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两种。意义识记的条件是 理解;机械识记的条件是多次重复。艾宾浩斯是第一个对人类记忆进行科学实验的人,揭示 了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感觉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最多不超过 2 秒,表象和词语是记忆 的主要形式。

6、《思维和想象》

思维的反映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思维的两个重要特征是 概括性和间接性。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它贯穿在整个思维过程之中,根据探索问 题答案的方向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是借助 语言来实现的,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叫做动作思维。根据想象时有无预定目的,可以 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创造想象。有意想象按内容的新颖程度不同,可分为再创想象和创造 想象。想象的功能包括预见功能、补充功能和代替功能。思维的品质表现为:思维的广阔性 与深刻性、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一题多解” 是发散思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有分析无综合。想象的特点是新形象,创造想象的特 殊形式是幻想,科学家计算出地月之间的距离是四十万公里,这一活动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

7、《情感》

人的表情主要有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三种。情感的功能有信号 功能、调节功能、感染功能三方面。按情绪状态分类。情感可分为心境、激情、应激、热情 四种,情感的产生常以需要为中介。“人逢喜事精神爽”指的是心境的特征。按情感的社会内 容分类,情感可分为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三种。

8、《意志》 意志行动对人的调节作用表现在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意志行动可分为采 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两个大的阶段。意志品质有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四个方面。按趋避方向,动机冲突可分为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三种。采取决定阶段可分为动 机斗争、确定目的、选择行动方法制定行动计划三个环节。意志行动的几个特征中,最能体 现人的意识能动性的特征是克服困难。采取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开始阶段,执行决定是意志行 动的完成阶段。“优柔寡断”与意志的果断性品质相反,“人云亦云”是缺乏意志自觉性的体现。以随意动作为基础的行动是意志行动的特征之一,动摇、顽固是与坚持性相反的不良品质。

9、《个性》

个性的基本特征有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和社会制约性。动机意向、意 图信念都是人的个性倾向性的表现式。人的个性的本质是社会性的。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其中信念、世界观居于最高层次,制约着一个人的整个 精神面貌。直接推动人产生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因叫动机。个性具有稳定性特征,说明人的个 性特征是相对的,在评述个性的本质时,主要标志是社会。自我意识在个性中的作用是调控。

由事物或活动的结果所引起的兴趣叫间接兴趣。

10、《个性心理》

气质类型首先是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抽出,后被古罗马医生盖伦继承,提出人的四种气质类型,即多血型、胆汁型、粘液质、抑郁质。人的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五种基本能力。1905 年,法国的心理学家编制了世界上 第一个能力测验量表,比奈-西蒙量表。智力测验也称一般能力测验,比较著名的广泛使用 的量表有斯坦福-比纳量表、韦氏量表。气质是一个人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稳 定的动力特征,即心理过程的强度、变化的速度、灵活性的特征。“大器晚成”与“早慧”是能 力发展时间差异的表现。直率、易冲动心理活动突发外倾气质属于胆汁质。安静、稳定、反 映迟缓内倾的气质属于粘液质,强-不平衡-不灵活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兴奋型。学生马 虎粗心或细致认真,反映的是其性格的对待现实特征。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力。勇敢、勤劳、朴素的特征主要属于性格。独特性、变通性、流畅性是创造能力的特征。

11、《学习心理》

人类的学习是自觉能动地以语言为中介,在社会实践中掌握社会历史 经验和积累个人经验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特点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系统掌握间接经验 为主,发展认识能力和培养品德的过程。学习理论主要有三大派别,联结学说、认知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桑代克提出的三大学习定律是:准备律师、练习律、效果律。奥苏贝尔依据 学习的内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两类; 根据学习者 进行学习的方式,把学习划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意义学习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代表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学习动机变量对学习的作用犹如“催化剂”。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 泉是学习需要。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较特久的行为变化。

12、《学习心理 2》

以是否找到具体事物来表示概念作标准,概念可分为具体概念和抽 象概念。根据概念的抽象程度,概念可分为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华莱士提出问题解决四阶 段模式为:准备阶段、孕育阶段、豁朗阶段和验证阶段。概念形成是学龄儿童获得概念的典 型方式,从学习方法上看概念形成属于发现学习。概念同化具有不同的模式,一般可以概括 为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智力是创造性的必要条件。定势属于顺向迁移。官能心理学是形式训练说的思想基础。共同要素说的提出者是桑代克,学生的创造性有三次 下降,6 岁入学的时候,9 岁左右,14 岁左右。

13、《品德心理》

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和倾向。品德的改变经历三个阶段:顺从、认同和内化。品德一般包括道德观念、道德情感 和道德行为。唯智派认为,人的确品德的形成主要取决于道德知识的掌握,主张进行伦理谈 话和系统讲授道德知识。行为派认为,人的品德是我们所有的道德行为方式的总和。他们重 视行为方式的训练,行为习惯的培养。

14、《心理健康》

学习障碍是学生某种学习能力的缺乏,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能 力的缺乏。而导致学习活动的明显困难。学习的情绪障碍是学生在学习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异 常情绪状态,主要有厌学、考试焦虑症、学校恐怖症等。心理咨询以其方式划分,有门诊咨 询、电话咨询、书信咨询。咨询的基本原则有尊重信任的原则、预防性原则、长善救失和保 密原则。心理咨询是帮助情绪自我提高、健康成长的过程,而不是替来访者作决定。

三.论述题: 

1、试述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心理实质的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的心理是客 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1)日常生活经验的证 明,人们认识到脑在心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2)临床经验和解剖生理学的发展促进了对脑 机能的认识(3)反射概念的提出和条件反射学说的建立,进一步揭露和证实了人脑与人的心理活动之间的密切关系。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1)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

(2)人的心理反映的主观性、能动性(3)人的心理反映的社会制约性。

2、如何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改进教学;创造良好 的教学环境防止干扰;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利用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 意;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2)充分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合理地组织好教学进程;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教育;正确组织课堂教学

(3)要运用几种注意相互转 化的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学习善于组织自己注意 的能力(2)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3)教育学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4)要加强 意志锻炼,提高自己排除干扰的能力

(5)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针对学生注意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培养措施。

4、什么是观察?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 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措施有:

(1)观察前必须向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2)在观 察过程中,要认真培养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3)观察后要求学生做记录或报告(4)启发 学生观察的主动性

(5)在观察过程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加(6)在观察过程 中,要有言语活动参加。

5、联系实际谈谈如何避免遗忘:

(1)组织有效的复习:及时与经常复习相结合:正确分 配复习时间:复习时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干扰:复习方式多样化(2)适当的超额学习

(3)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6、根据中小学生记忆特点,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1)启发学生学习的自学性

(2)调动 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

(3)引导学生把看、听、说、练结合起来(4)把概念讲深讲透(5)重视课堂练习的作用。

7、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

(1)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教育学生 合理地满足和调节需要(3)丰富多样的情境教育(4)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

8、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 生观(2)注重培养健康的情感

(3)培养和增强责任心,强化坚持性和自制性

(4)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5)充分发挥集体和榜样的教育作用

(6)通过适 当的挫折教育,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7)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8)针对意志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培养措施 

9、联系实际分析学生兴趣的个别差异表现:

(1)兴趣的倾向性(2)广阔性(3)稳定性

(4)效能性

10、举例分析能力个别差异的表现:能力的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发展早晚差异;能力 类型方面的差异;能力在性别方面的差异 

11、联系实际谈谈能力的培养:早期教育是能力早期发展的决定条件;加强知识和技能 的学习是培养能力的基础; 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 兴趣爱好和勤奋是内 部动力;教师应坚持正确的观点 

12、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通过学习目的教 育,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加强课堂教学 内容的新颖性,形象性和具体性(4)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强化学习动机(5)合理地组织竞赛

(6)正确评价,恰当地运用表扬和批评(7)加强归因指导。

13、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概念的掌握?

(1)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提供范例丰富表象

(2)比较概括,抓住关键特征(3)变式练习,提供反馈信息(4)正确表征概念,给予系统归类

(5)模糊概念教学 

14、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1)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

(2)形成问题解决一般过程的意识(3)注重发现和识别问题

(4)尽可能利用外在形成表征问题

(5)克服影响问题解决的消极因素的影响 

15、如何培养创造性?

保护儿童的好奇心;解除儿童对错误的恐惧心;鼓励幻想;鼓励 和创造性的人接触;鼓励个人的首创;避免用固定的眼光看待有创造潜力的人。

16、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

(1)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2)理解基本原理,促进原理和法则的迁移(3)总结学习经验,运用学习方法(4)培养可逆联想的习惯

(5)牢固掌握基本知识,促进新旧知识相结合。

17、结合实际分析学生不良品德的转变过程:

(1)消除疑惧心理,融洽师生关系(2)提 高道德认识,讲究教育方法

(3)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4)锻炼与诱因作斗争的意 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5)注重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智。

18、联系实际分析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学习负担过重(2)家庭关系紧张(3)自我评价不客观

(4)性生理与性心理发展不平衡

第二篇:2012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题

教育学部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A.教育现象 B.教育方针

C.教育政策 D.教育理论

2.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3.下列不属于骑士七技的范围的是()A.骑马 B.投枪 C.音乐 D.吟诗

4.“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的是()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主观努力

5.学校体育的最为基本的组织形式是()A.早操、课间操 B.体育课 C.体育竞赛 D.学生自觉锻炼 6.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A.心理过程 B.信息过程 C.逻辑过程 D.认识过程

7.“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B.知行统一的原则

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D.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8.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是一种()A.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B.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C.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D.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9.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包括()

A.学期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 B.全面计划和专题计划

C.课内计划和课外计划 D.教学工作计划和思想工作计划 10.在三结合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自我教育 D.社会教育

11.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是()A.课外校外教育 B.各科教学

C.社会实践活动 D.班主任工作

12.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A.以教学为主 B.教学、科研并重

C.教学、科研、生产三中心 D.所有时间用于搞教学 13.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

A.唐朝中期 B.明朝中期

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以后

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4.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有别于传统的五条新的教学原则,即

原则、高速度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以及 的原则。

15.遗传是指人们从上代那里继承下来的一些先天的 的特点,遗传素质仅仅为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

16.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过两种著名教育体系,即 和。

17.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 服务,必须与 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8.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它包括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 四个基本方面。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9.简述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20.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21.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22.试从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出发,论述实行小班化教学的优越性。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C 4.B 5.B 6.D 7.C 8.C 9.A 10.B 11.D 12.A 13.C

二、填空题

14.高难度 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 15.生理解剖 可能性

16.斯巴达教育 雅典教育

17.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生产劳动 18.政治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

三、简答题

19.(1)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制约。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目的、领导权、受教育权等。

(3)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为: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以维护和巩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20.(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教师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2)精深的专业知识。教师须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的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面的知识。21.(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2(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四、论述题 22.(1)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堂,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体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2)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略)(3)其优点在于: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有利于严格管理教学,使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4)但是班级授课制也有其弊端。主要在于过于强调整齐划一和集体统一,过于标准化、同步化、集体化,不能很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易发挥学生的全部潜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发挥他们的个性才能。

(5)我国许多地区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师资力量不够等因素,使得班级规模过大,这使得教师一时之间难以兼顾不同水平、不同特点的学生的多种类多层次需求,使得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尤为突出。而小班化教学则是针对这种弊端而产生的一种教育改革趋势。它在保留班级授课制优点的同时较好克服了其弊端,有利于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最佳发展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23.学生边听讲边记笔记属于()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动摇 D.注意的转移

24.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A.选择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2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进程是()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等速的 D.匀加速的 26.年龄智商(IQ)的公式是 A. B.

C. D.

27.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理想和人的价值的完美实现属于()A.生理与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28.下列不是反射活动的一项是()

A.草履虫的趋利避害反应 B.人的手被火烫便立即移开

C.黑猩猩解决问题获取食物的行为 D.学生听到铃声进教室上课 29.“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情绪状态是()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理智

30.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A.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 C.中心品质 D.刻板印象

31.当个体接受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更可能接受一项重大的,更不合意 的要求,这叫做()

A.“登门槛”效应 B.低球技术 C.留面子效应 D.过度理由效应 32.“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哪种特点作了最好的诠释?()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33.第一个强调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的心理学家是()A.阿德勒 B.弗洛伊德 C.斯普兰格 D.荣格 34.情绪所反映的是()

A.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

C.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35.在全体人口中,智力呈何种状态分布()A.常态分布 B.偏态分布

C.正偏态分布 D.负偏态分布

六、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36.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称,它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和反馈等构成的。

37.一题多解是 思维的表现,思维的基本形式有概念、判断和。

38.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包括:操作的定向、、以及操作的熟练。39.气质是受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制约,并表现在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进行的速度、强度,内外倾向及灵活性等 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与“强而不平衡”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40.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是:互相接纳、、维护自尊、。

七、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41.如何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概念? 42.遗忘的规律与特点有哪些?43.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八、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44.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参考答案

五、选择题

23.B 24.A 25.A 26.C 27.D 28.A 29.C 30.B 31.A 32.B 33.A 34.D 35.A

六、填空题

36.反射弧 神经中枢 37.发散 推理

38.操作的模仿 操作的整合 39.动力性 胆汁质 40.社会交换 情境控制

七、简答题

41.(1)合理利用日常概念;(2)充分利用感性材料与经验;

(3)注意“变式”在掌握概念中的作用;(4)要将词与感性材料相结合;

(5)正确下定义;

(6)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概念。42.(1)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内容易遗忘。(2)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

(3)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表明,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漫”的特点。

(4)关于遗忘的原因,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逐渐完全遗忘;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引起遗忘。(5)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43.(1)教师要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为此要做到明确本堂课教学的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防止分散注意;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八、论述题

44.(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3)加强言语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春秋》

2.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裴斯泰洛齐 D.杜威

3.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A.生产劳动 B.模仿

C.语言 D.动物本能

4.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5.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A.永恒性 B.历史性

C.相对独立性 D.继承性

6.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 B.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 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 7.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A.主导地位 B.主体地位 C.被动地位 D.辅助地位 8.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9.“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10.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国家利益论 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巩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12.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示范性 B.复杂性

C.主体性 D.长期性

13.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二、境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4.现代三大教学理论包括美国教育家 的结构主义理论,前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以及德国瓦·根舍因的 理论。15.教育目的规定了特定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的 标准。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

16.小学生的思维以 思维方式为主,这是小学教学中必须贯彻 教学原则的依据。17.教师的备课要求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设计教法。

18.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 和。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20.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

21.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应如何相互结合,形成正向的教育合力?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22.试论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B 4.C 5.B 6.B 7.B 8.D 9.A 10.C 11.B 12.A 13.C

二、境空题

14.布鲁纳范例教学 15.质量规格 培养目标 16.具体形象 直观性 17.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 18.启发式 注入式

三、简答题

19.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20.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21.(1)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

(2)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支持,目标一致。(3)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

(4)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

四、论述题

22.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

(1)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殊的功效。

(2)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3)美育具有怡情健身作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体育。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2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A.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B.心理过程

C.认识过程 D.心理特征

24.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下列哪一选项的 干扰()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双重抑制

25.大学生在记课堂笔记时对汉字字形结构正误的注意属于()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无意注意 D.随意后注意 26.思维的过程不包括()

A.分析与综合 B.判断与推理

C.比较与抽象概括 D.系统化与具体化

27.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兴趣

28.气质的动力性特征受制于人的()A.兴趣爱好类型 B.性格类型

C.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D.动机需要类型

29.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

A.原型定向 B.操作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30.下列哪种选项是韦氏智力量表中言语分量表的项目()A.完成图片 B.排列图片 C.实物组合 D.数字推理

31.提出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耶克斯和多德森 B.马斯洛

C.韦纳 D.多伊奇

32.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A.成就动机理论 B.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C.成绩结构理论 D.强化理论

33.下面哪一种测验属于自陈式人格测验()A.罗夏克墨迹测验 B.句子完成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 D.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34.这种人不重视社交,而重视物质的、实际的利益,他们遵守规则,喜欢安定,感情不丰富,缺乏洞察力。在职业选择上,他们希望从事有明确要求,能按一定程序进行的操作,如机械、电工技术等。这种人格类型属于霍兰德提出的哪一种人格类型()A.研究型 B.艺术型 C.现实型 D.社会型

35.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社会过滤效应 D.最近效应

六、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36.世界卫生组织于1986年提出健康的概念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身体健康、健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37.人的意识的基本特性是: 性、性、社会制约性以及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息系统的协同性。

38.需要是人体组织系统中的一种缺乏和 的状态;引发并维持活动的倾向称为。39.情绪的基本分类有快乐、愤怒、。

40.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会出现练习成绩的暂时停顿现象,称为。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可分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

七、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41.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 42.简述马斯洛的人格理论? 43.简述能力差异的表现。

八、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44.依据有关的学习动机理论,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些具体措施。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23.A 24.A 25.D 26.B 27.C 28.C 29.C 30.D 31.C 32.B 33.D 34.C 35.B

六、填空题

36.心理 道德 37.自觉目的 主观能动 38.不平衡 动机 39.悲哀 恐惧 40.高原期 原型内化

七、简答题

41.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42.(1)自我实现。(2)需要层次理论: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和爱的需要④自尊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43.能力的个别差异:(1)能力类型的差异:人的能力类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表象、记忆、想像、言语和思维等类型和品质方面。(2)能力水平的差异:能力的水平差异主要指智力差异(即一般能力的差异)。(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人们在能力的发展速度上,也存在着差异。能力的团体差异:(1)性别差异,(2)种族差异,(3)职业差异。

八、论述题

44.(1)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利用电教手段,采用游戏、模拟等方式。

(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如在正式讲授内容之前,提出与课文有关的一些问题,以引起好奇心,是激发学生认识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即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造成一种不协调、一种悬念,从而引发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愿望。

(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不同难度的任务所需要的动机强度不同,对于简单的任务,需要较高的动机强度;对于困难的任务,则需要较低的动机强度。日常教学中的评价旨在促进学生能力和技能的发展,因而中等难度水平的任务是有益的。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进度、成绩以及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成效,以便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通过反馈知道缺点或错误,可以及时纠正。表扬鼓励比批评能更有效地激励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儿童产生成就感,后者则会挫伤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5)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竞赛中学生的好胜心和求成的需要特别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大加强,但要注意减弱竞赛的消极因素。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帮助他们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并引导其通过努力达到,从而增强自信。让学生明白失败的原因在于缺乏努力,而不是能力不够,只要付出努力,便会成功。教育学部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教育哲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学 D.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A.观察力 B.想像力 C.思维力 D.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地方 B.中央

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

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A.主体性 B.创造性 C.间接性 D.示范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4. 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 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15.“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 性和 性。

16. 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和 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灵活性、实践性。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 哪部著作?20.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21.简 10 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22.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C 2.D 3.C 4.B 5.C 6.A 7.D 8.D 9.C 10.B 11.C 12.A 13.D

二、填空题

14.马克思主义 凯洛夫 15.顺序 阶段

16.社会主义制度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7.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 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 18.个人活动 自愿性

三、简答题

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捷克教育家亨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

开始形成。

20.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21.(1)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2)创办业余党校;(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4)建立教育基地。

四、论述题

22.(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 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23.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A.意识活动 B.反射活动 C.智力活动 D.精神活动 24.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A. B.

C. D.

25.不是智力技能的特点的一项是()A.动作对象的观念性 B.动作进行的内隐性

C.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D.动作结果的意识性

26.成就动机理论的研究表明,成功概率约为以下哪个数值的学习任务,最有利于激发学生达到最佳动机水平()A.20% B.30% C.50% D.70% 27.气质类型()

A.有好有坏 B.都是好的 C.都是坏的 D.无好坏之分

28.当团体中所有的人都能达到目标时,个体才能达到目标是指()A.竞争目标结构 B.合作目标结构 C.个别化目标结构 D.成就结构

29.精力旺盛、表里如

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A.胆汁质 B.粘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30.拉塔标和达利的一系列实验室实验表明,他人在场减少了紧急情况下采取助人行动的可能性,这种现象被称为()A.社会干扰 B.群体影响 C.群体一致性 D.责任扩散

31.当事人中心疗法是哪个心理学流派的心理治疗观点?()A.精神分析法 B.行为矫正法

C.人本主义疗法 D.理性情绪疗法

3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弗洛伊德 B.班杜拉

C.马斯洛 D.艾利斯

33.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用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A.直接性 B.间接性

C.广阔性 D.创造性

3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A.原型 B.原型启发

C.问题情境 D.问题对象 35.记忆过程包括()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六、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36. 是概念的物质外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 关系。

37.操作技能的特点表现为: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动作 结构的。

38.斯坦福—比奈量表通常以 和 来表示儿童的智力水平。39.激情具有 性、短暂性和 性的特点。

40.青少年性别意识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对性知识和异性的探求与了解;对异性的 ;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对异性的。

七、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4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2.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有哪些?4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八、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44.论述促进社会态度改变的途径。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23.B 24.B 25.D 26.C 27.D 28.B 29.A 30.D 31.C 32.B 33.B 34.A 35.D

六、填空题

36.词语 反比 37.外显性 展开性

38.智力年龄(心理年龄)智力商数 39.爆发 指向 40.疏离与排斥 追求与爱恋

七、简答题 41.(1)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也称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2)这些需要呈现一个由低到高的排列层次。

(3)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更高一级的需要。42.(1)理解支持原则;(2)保密性原则;(3)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原则;(4)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原则;(5)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6)咨询、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43.(1)问题情境与问题表达方式;(2)联想与原型启发;(3)定势与功能固着;(4)个体的经验水平;

(5)情绪与动机对问题解决的动力和阻力作用;(6)个性因素(能力、性格等)的作用。

八、论述题 44.(1)增加所提供的信息的影响力。①选择高威信与高吸引力的传达者来提供

有关信息,提供信息时适度激发人们的情绪。但应注意,高威信造成的态度变化总的趋势是随时间推移而减少。③将沟通信息与人的原有态度的差异调整到适当的水平。③利用生动的演讲方式来提供信息。

(2)弱化个体对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御。①信息传达者尽可能使自己的立场向

信息接受者靠拢,避免命令式的给定结论。例如某些广告是向公众介绍产品,甚至站在公众的立场上指出产品的某些不足,从而增加人们对产品的信任感。②适当通过分散人们注意而减弱其自我防御倾向。③用各种特定惠待激发人们的认同。(3)避免过度理由效应的出现。教育学部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 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洛克

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

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4.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A.最早出现于《论语》

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

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7.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 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8.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A.班主任工作

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

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9.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上课 B.备课

C.课堂练习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1.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A.唐代 B.清末

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成立

12.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1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A.观察法 B.问卷法

C.谈话法 D.调查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4.洛克在《 》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 主张。15.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 和。

16.体育是以 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17.广义的教育制度指 ;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18.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 作用。“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 特点。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面在哪些方面? 20.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21.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22.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A 4.B 5.B 6.C 7.B 8.C 9.C 10.A 11.B 12.B 13.A

二、填空题

14.教育漫话 个人本位论

15.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6.身体活动 体育课 17.国民教育制度 总体系 18.主导 民主平等

三、简答题

19.(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2)教育具有历史性。这种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20.(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21.(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四、论述题

22.(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23.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是()A.笛卡尔提出“反射”概念

B.冯特1879年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C.巴甫洛夫提出“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D.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24.下列属条件反射的是()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

C.膝跳反射 D.信号反射

25.野战部队身穿迷彩服以达到与周围背景相混淆的效果,这主要是利用知觉的()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26.根据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一个学生将考试失败的原因归于个人能力时()A.是一种正确的归因倾向 B.教师应予以引导和纠正

C.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D.会产生侥幸心理

27.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A.原型 B.定势 C.迁移 D.原型启发

28.闭卷考试时,学生主要的记忆活动是()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29.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是()A.自然适度 B.克服羞怯

C.真实坦诚 D.留有余地

30.少年早慧和大器晚成表现了()A.能力类型差异 B.能力水平差异

C.能力表现早晚的年龄差异 D.能力结构差异 31.人类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A.分析和综合 B.间接性和概括性 C.判断和推理 D.指向性和集中性

32.人的情绪与情感是以什么为中介的反映形式()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认知

33.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C.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34.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是()A.直接强化 B.自我强化 C.负强化 D.替代强化

35.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A.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 C.中心品质 D.刻板印象

六、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 填在题中横线上)36.随意后注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经 就能维持的注意;由间接兴趣所引起的注意种类是。

37.解决问题的四个阶段是提出问题、、提出假设、。38.智力技能指借助于 在头脑中进行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操作技能是由一系列 所组成的系统。

39.心境具有微弱性、性和 性的特点。

40.心理咨询的基本步骤是:建立关系; ;分析诊断; ;结束咨询。

七、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41.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哪些? 42.注意具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43.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

八、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44.联系实际分析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23.B 24.D 25.B 26.B 27.B 28.D 29.A 30.C 31.A 32.A 33.A 34.D 35.B

六、填空题

36.意志努力 随意注意(有意注意)37.明确问题 检验假设 38.内部言语 外部动作 39.持续 弥散 40.了解问题 帮助指导

六、简答题

41.(1)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有:①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对象和背景之间差别越大,越容易优先选择。③对象的活动性。电影,幻灯等活动教具,都易被人们知觉。③刺激物的新颖性。④刺激物的强度。

(2)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有:①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②个人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③个人的需要动机;④个人的兴趣爱好;⑤定势(即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⑥个人的情绪状态。

42.(1)注意的特点:①心理活动的指向性;②心理活动的集中性;③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2)注意的功能:①选择功能;②信息整合加工作用;③维持(保持)功能;④调节与监督功能;⑤预测与预见功能。43.(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

(3)在练习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适应培养阶段的要求,正确使用语言;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八、论述题

44.(1)压力与生理的应激:在压力状态下,机体必然伴有不同程度的生理反应,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方面。

(2)压力与心理的反应:压力引起的心理反应有警觉、注意力集中、思维敏 捷、情绪的适度唤起,这是适度的反应,有助于个体应付环境。

(3)压力与心身疾病:压力引起的一系列心理和生理反应过于强烈,就会以 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形式出现,并成为人们身体不适、虚弱、精神痛苦的 根源。心身医学研究发现,心身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但更多是个 人遭到的紧张刺激以及生活境遇所决定的,紧张刺激而引起的生化改变 最终导致自我损害是心身疾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就是说,心理性、社会性、文化性的压力引起的紧张状态过于强烈、持久,会通过生理渠 道导致躯体病变成直接导致心理疾病。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皮亚杰 D.布鲁纳

2.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 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教师

3.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 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4.普及义务教育始于()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A.自觉性 B.独立性

C.创造性 D.主动性 7.教材包括()

A.教科书 B.CAI软件

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知与行的矛盾

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A.延展 B.必要补充

C.深化 D.变革

10.“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则 1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 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1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空,每空三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 现象和教育 现象。

15.人对环境的反映是 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 作用。16.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 教育向 教育转变的思想。

17.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通过 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 实施美育;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18.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 能力; 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9.试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20.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21.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22.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B 4.C 5.D 6.C 7.D 8.C 9.B 10.C 11.D 12.B 13.D

二、填实题

14.社会 认识 15.能动 主导

16.应试 素质 17.各科教学 大自然 18.语言表达 组织管理

三、简答题

19.(1)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①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①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概括。②教育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20.(1)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

(2)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的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3)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4)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21.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表现在:

(1)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2)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19(3)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四、论述题

22.(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

(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

(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

(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23.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级的形式是()A.表象 B.想像 C.意识 D.思维

24.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表象

25.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人的哪一方面的特征()A.生理 B.心理

C.行为 D.心理和行为

26.在性格的A-B-C理论中,认为导致个人情绪障碍和神经症的根本原因是()A.A因素即诱发事件

B.B因素即个人对该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

C.C因素即由A直接引起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结果 D.以上三者都不是

27.智力测验中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是()A.信度 B.效度

C.常模 D.智商 28.拉塔奈和达利的一系列实验室实验表明,他人在场减少了紧急情况下采取助人行动的可能性,这种现象被称为()A.社会干扰 B.群体影响 C.群体一致性 D.责任扩散

29.提出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耶克斯和多德森 B.马斯洛 C.韦纳 D.多伊奇

30.听觉中枢位于()

A.额叶 B.颞叶 C.枕叶 D.顶叶

31.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称之为()

A.反映 B.感受性

C.意识 D.感应性

32.下列哪种选项是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征?()A.广度 B.强度 C.时间 D.空间

33.记忆过程包括()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34.活动方式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在执行方面能达到高度的完善和自动化的阶段是()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35.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称为()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热情

六、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36.根据凭借物或形态的不同可将思维划分为动作思维、思维和

思维。

37.记忆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它的反面是。

38.性格是一个人的稳定 和习惯化的 相结合,表现出来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39.韦克斯勒革新了智商的计算方法,将 智商改为 智商。

40.“心静如水”、“心有余悸”是对人的情绪状态中 的描述。突然发生的紧急状况下所产生的特殊紧张的情绪体验,则是情绪的 状态。

七、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41.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2.注意有哪些品质特征?它可以分为哪几类? 43.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八、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44.怎样帮助学生降低考试焦虑?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23.D 24.A 25.A 26.B 27.C 28.D 29.C 30.B 31.A 32.C 33.D 34.D 35.B

六、填空题

36.具体形象 抽象逻辑 37.保持 遗忘 38.态度 行为方式 39.年龄(比率)离差 40.心境 应激

七、简答题

41.(1)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2)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3)培养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的能力;

(4)促进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42.注意的品质特征有: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

转移。注意可分为: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43.(1)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2)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

(3)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4)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

八、论述题

44.(1)考试焦虑是考试时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如果面临重要的考试,而学习者又不是十分有把握,往往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和担忧。

(2)考试焦虑有一个最佳值,处于这个值时,考试效果最好,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学习受到抑制,最常见的问题是过度考试焦虑。考试焦虑的矫正可通过以下方法。

①自信训练。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的重要性,摆正考试的位置,不要把考试看成是至高无上的东西。同时,配合一定的自信训练,如回顾自己以往成功的经历,翻阅那些见证自己脚踏实地努力过的笔记本等,克服考试焦虑中的担忧成分。

②对重度考试焦虑者,还要针对考试焦虑中的生理成分,进行放松训练或系统聪敏等,放松训练有意念放松法和肌肉放松法。

③考试焦虑还可用想像系统脱敏法降低。其步骤和方法是:第一步,请当事人列出引起考试焦虑反应的具体刺激情景;第二步,将上述刺激情景按从弱到强的顺序,排成“焦虑等级”;第三步,通过放松训练形成松弛反应,使机体处于完全放松状态;第四步,按照焦虑等级,让当事人在大脑想像中循序使松弛反应抑制焦虑反应。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 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A.教育即生活 B.学校即社会 C.做中学 D.生活即教育

3.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A.军事体操教育 B.政治哲学教育 C.天文数学教育 D.全面发展教育

4.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A.1911年 B.1912年

C.1957年 D.1958年

5.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A.1902年 B.1903年 C.1912年 D.1922年

6.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 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7.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A.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 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8.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A.教学为主 B.德育为主

C.教师为主 D.学生为主

9.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A.师生共同参加的 B.学生自愿选择的

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

11.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A.连续性 B.创造性 C.主体性 D.长期性

1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4.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问题上的两种片面理论是 和。15.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作用。16.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和教材。17.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基本方面。18.课外校外教育的形式主要有 活动 活动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21.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22.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想因素的德育原则。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A 4.B 5.D 6.D 7.B 8.A 9.D 10.C 11.B 12.D 13. D

二、填空题

14.个人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 15.领导者 主导

16.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17.政治教育 法纪教育 18.群众性 小组

三、简答题

19.(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20.(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21.(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四、论述题

22.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这一原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德育中的反映。每一个学生思想品德内部都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矛盾斗争又可以转化,当积极因素居主导地位时,学生品德表现较好;反之,则较差。教育者的责任,则是促使这种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③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23.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下列哪两部分?()

A.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 B.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 C.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 D.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24.根据动机的性质与社会价值不同,动机划分为()A.生理型与社会性 B.高级和低级 C.长远与短暂 D.主导性与辅助性

25.“寻人启事”写成“寻丫启事”易引起人们注意是利用刺激物的什么特点? A.强度 B.活动 C.持续 D.对比

26.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C.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 D.观念性、内隐性、展开性 27.在全人类中,智力呈()A.常态分布 B.偏态分布

C.正偏态分布 D.负偏态分布

28.心理学是研究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 D.心理现象

29.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反映是()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后像

30.从动物的心理演化到人的心理,具有决定意义的条件是()A.语言 B.制造工具

C.劳动 D.直立行走

31.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32.人类思维的基本过程是()A.分析和综合 B.间接性和概括性 C.判断和推理 D.指向性和集中性

33.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操作集合 D.原型内化

34.能力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活动的()A.个性心理条件 B.心理过程

C.生理条件 D.个性倾向性

35.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热情

第三篇: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定义为: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直接和首要目标的社会活动。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课外校外教育的三种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

(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⑧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

(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8、常用的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⑧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

(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教学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

(3)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

(7)态度从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顷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51.教育评价的功能是什么?测定功能、诊断激励功能、指导功能、导向功能

52.教育评价的原则: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整体性原则

53、结合实际试述作为一各21世纪的老师应该具备什么素养?(1)思想政治素质:政治思想素养了职业道德素养,其中后者包括: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2)教师的智能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知识结构: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能力结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创造能力、自我鉴定、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

54、结合实际试述老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发扬民主,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控制情绪,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55、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2)精深的专业知识。(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56.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57、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

58、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1)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59、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62、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2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4)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61.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

(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

语言更具表达

能力;(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

(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教育学选择填空题

1、《绪论》 最早阐述教育目的、制度、内容、方法、师生关系的教育专著是《学记》。童年期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关键期,学校产生的必备条件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一定的政治基础、一定的文化基础。贯穿于《大教学论》全部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自然适应性原则,人生阶段一般分为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2、《教育基本规律》 教育的基本规律有两条,一条反映的是社会发展与教育的辩证关系,另一条反映的是人的发展与教育的辩证关系。学校教育的出现是教育从社会生活中独立、分化出来的一大标志。现代社会发展变化的迅猛,在教育上表现为由主要为继承已有文化遗产服务逐步向主要为未来社会服务,即由继承型转向发展型模式。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核心。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就是要培养现代化的人。在现代社会里,经济、政治、文化和人口等是影响教育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一定社会里,通过组织控制、政策限制、法律强制和思想教育等途径实现着其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教育具有文化功能,这一功能表现在延续、更新、普及、整合文化上。教育的历史性集中体现在时代性和阶级性上,教育以人为对象,以育人为己任。学会行走和初步掌握口语是婴幼儿期极具重要意义的两件事情。幼儿的主导活动是游戏,养育是婴儿教育的首要任务,好奇心是人的智慧发展的原动力。童年期最为艰巨的任务是掌握和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核心任务是帮助儿童学会学习,也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关键期。青年应学会选择。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分为内外两大类,内部因素主要是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外部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和教育。宏观社会环境和微观社会环境构成人的生活环境。生物本能起源说的观点是法国利托尔诺。教育的心理模仿说是美国教育学家孟禄。奴隶社会是教育作为独立活动的形成期。制定教育目的是社会实现对教育进行控制的中心环节。原始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内容的同一性、整体的原始性、形态的融合性。文化通过文化背景对教育的影响具体体现在:提高人们的教育需求和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广泛联系。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教育与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经政制度之间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具有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养育中要注意以下几点:注意满足婴儿的合理需求;有意适度训练其器官;在生活环境中有意设置丰富的刺激物;尽量接近自然。早期教育需特别注意的是:关注非智力因素,为正规学习打好基础,发展幼儿口语,教幼儿学会使用玩具、器具。

3、《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能力的培养。愉快教育的核心是不断获得成功。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有: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发展变化的状况;人的自身发展的需求;马恩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素质的基本属性有:相对稳定性;内在性;整体性。应试教育的主要危害有:严重地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摧残身心健康;压抑个性发展。在西欧,教会学校的目的在于培养僧侣,封建主培养骑士。三类基本教育目的即个体本位观、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观和文化本位观。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制定教育目的时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一般来说,教育目的包括两大构成要素,一是规定所培养的人具有的社会功能,二是规定通过教育在教育对象身上所要形成的各种内在素质及其结构。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共同构成。德育是以培养教育对象思想品德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等。德育的实质就是把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品德的过程。智育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育。体育,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美育是掌握审美知识,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教师与学生》 在教育过程中,教与学这一对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师的教,“教有法而无定法”说明了教师工作具有创造性,教师的劳动也有复杂性,创造性是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学生主体性表现在:创造性、自觉性、独立性。学生客体性表现在:向师性、依赖性、可塑性,教师的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知识素质包括: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

知识。教师的作用表现在:对社会的作用、对学生的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的智能结构是指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师生关系通常表现为教育关系和心理关系,而后者又包括情感关系和认识关系。根据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分为命令-服从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参与型。

5、《学校教育制度》 我国近代最早的学制是癸卯学制,解放以来我国学制基本上沿用1951年学制,我国当代学制改革的主要文件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学制按横向划分有:幼儿教育、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学制建立的依据有:社会生产力和科学发展状况、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本国原有学制和本国历史文化传统。我国学制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改革学制结构,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1951年学制突出了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向工农开放的方针。1958年学制进行了十年一贯制的试验。

6、《德育工作》 构成德育过程的主要形态是:说服教育、实际锻炼、陶冶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从学生的道德意志、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作为开端。社会主义学校德育包括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品德评价法有四种主要方式:表扬和奖励、批评和惩罚、评比竞赛、操行评定。德育方法除说理教育法外,还有实际锻炼、示范教育、陶冶教育、自我教育、品德评价法五种方法。

7、《教学工作》 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学科设置。制定有关课程总体规划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对班级授课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说明的著名教育家是夸美纽斯,杜威主张“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传递-接受式源于赫尔巴特,情境-陶冶式吸取了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理论并参照我国教学实际工作的成功经验概括而成。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布鲁纳和杜威抽倡导的发现教学法。学校的正规课程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中小学课程的表现形式有:教学计划、教学参考书、教学大纲、教科书。中小学老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以

传授知识的手段为标准分为: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以直观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中小学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的根据是:教学目的、教师的知识水平、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的特点。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备课和上课、布置作业、课外辅导、考试。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指向性、简略性、操作性、整体性。隐性课程的特点是:隐蔽性、全程性、非预期性。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方式,学校的课程划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中小学常见的显性课程有: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课程计划由学科设置、学科开设的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编制、学周安排组成,其中心内容是学科设置。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为:认识主体的不成熟性和发展性、认识对象间接性和概括性、认识方式的简捷性和高效性。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提问、讨论、读书指导法。讲授的方式有;讲述、讲解、讲读、讲演。以直观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有演示法、参观法。参观的种类有,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和总结性参观。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实验有感知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复习巩固性实验。中小学学法指导的根本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中小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辅助形式有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现场教学、复习教学和远程教学。备课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其中钻研教科书是备课的中心工作,要求做到“懂”、“透”、“化”三个程度。常见的教案有:讲义式教案、提纲式教案、综合式教案。课外辅导的形式有个别和小组辅导两种。教学效果的反馈环节是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考试、考查是检查学生成绩的方法。

8、《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主导作用,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是班主任工作,公正性原则上是班主任工作中致辞关重要的原则,培养班集体的先决条件是确立奋斗目标,调查了解学生是建设班集体方法的第一步,常规性班级管理包括: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和班级规章制度的执行。有学生对班主任说放在笔盒里的10元钱不见发了,班主任怎么做最好:对全班同学进行教育,希望拿钱的同学主动承认,教育同学加强防范意识,希望拿钱的同学悄悄把钱放回原处。班主任是学校领导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是班主任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解决班主任工作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矛盾和协调班主任工作过程中的各种

关系的基本准则,是班主任工作过程中规律和特点的反映。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有:全面性、公正性、民主性。班主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有民主意识。班干部的选拔和评优应该民主评议。新生的入学教育包括适应教育、常规教育、传统教育、学习方法教育。班集体的管理包括常规性的班集体管理、阶段性班集体管理、毕业班集体管理。制定班主任计划包括学期工作计划、具体执行计划。总结有全面总结、专题总结。班集体的形成过程有:初建松散阶段、基本形成阶段、巩固发展阶段。

9、《课外校外教育》 课外校外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专题集会属于群众性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区别是组织者不同,它们的联系表现在有共同的特点、作用、内容和形式上,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特点有:形式上的多样性、活动上的自主性、内容上的广泛性、组织上的自愿性。群众性活动有:报告会、座谈会、专题集会。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包括:自主性原则、自愿性原则、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三大类即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小组活动是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在家庭教育中要养育结合。

10、《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学校领导在执行阶段的重要职责是协调。管理的职能反映管理的本质,校长在处理学校管理中的各种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决策的层次性,体现管理方向反映学校管理全局的是计划,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是行政的方法,而经常运用的最具有传统色彩的方法是思想品德的方法。学校教学工作管理的中心任务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检查和指导是教学管理的重要职能。现代学校管理必须实行教师岗位责任制的客观要求。教师岗位责任制的“三定”工作指定编、定员和定工作量。教师的任用制度包括:派任制、聘任制和代用制。教师考核分全面考核和单项考核两种,对教师的考核一般采用平时和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学校管理过程的四个基本环节包括:制订计划、组织执行、督促检查和总结提高。教师培养和提高的途径有脱产进修和在职进修。在执行阶段,学校领导主要应该抓好组织、指导、协调和激励工作。

11、《教育改革》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应坚持为人类做贡献的教育价值观,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应是教育总目标,“一条龙”的改革是指“中小幼”整体改革。新时期基础教育中德育的突出特点是德育的主体性、德育的开放性、德育的复杂性。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包括单项改革和综合改革。教育民主化具体表现在教育机会均等、教育管理民主化、教学民主化三个方面,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基础教育实施的单项改革主要有德育、课堂教学改革、管理改革。

12、《教育科研》 划分是最基本的分类方式,资料的整理研究是最重要的关键性的,研究当代教育发展,指导当前教育实践是教育科研的重点任务,科学研究主要具有的两大特点是艰巨性和创造性。理论假设的三个阶段:发现新事实与已有理论之间的矛盾,构建假设的核心,抽出某种推测性设想,构建假设的推论部分。为了正确地进行分类,需注意的几点是:标准同

一、结果相称、子项相斥、逐级划分。科学抽象应符合的要求有:以实践为基础,且必须回到实践中体验其正确性、科学抽象出的东西必须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高层抽象必须能演绎出低层抽象。创新是科学的灵魂。从范围分,教育科研有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从性质分教育科研有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一般来说,教师应选择个人力量就能承担的、微观的、以应用为主的教育研究课题。科学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选择课题是教育科研的起始环节。教育科研过程就是对教育科研资料的搜集、使用和再创造的过程。分类方式按照复杂程度分为划分、整理次序、系统分类三种。强调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搜集数量资料和非数量资料相配合,是当前教育科研的一大特点。教育科研成果的表现形式有教育科研报告和教育科研论文。教育科研报告包括实证性,文献性研究报告。按写作要求,教育科研论文分为投稿论文和学位论文。若按研究层次,教育科研论文分为经验性论文、评述性论文、研讨型论文和学术型论文。前言、正文、结论是实证性研究报告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在实验报告中正文由实验进程、方法和结果构成。撰写教育科研报告的过程有三个环节,写作提纲、撰写初稿(中心环节)修改定稿。谋篇构思的关键是安排好层次结构。

第四篇: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2017年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大全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15、师生关系

――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法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6、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本质上讲,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的一种具体、特殊的表现形式。

17、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8、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的关系。

19、癸卯学制——1903年修改为癸卯学制,这是我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它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并保留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其特点是学习年限长。

20、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21、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22、德育方法——指为了完成德育的目的任务和实施德育内容所采取的具体手段。

23、知行统一原则——又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又要引导他们久进行实际锻炼,把理论教育与组织实践活动、提高思想认识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一代新人。

24、自我教育法——是指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以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方法。

25、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行为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系统的影响,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2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任务、德育内容与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27、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28、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学习系统地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

29、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

30、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任务,由政府主管部门制订的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规划的指导性文件。

31、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师生相互联系的方式,是教法和学法的辩证统一。

32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照大致相同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内容,按固定的教学时间对全班学生进行统一教学的组织形式。

33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

34班主任——是组织领导班级组成为坚强集体,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指导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人。

35班集体——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经过一定的培养,使其成为具备集体特征的正式群体。

36课外教育——指的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

37校外教育——指校外教育机关或社会团体、家庭,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校外组织学生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

38社会教育——是通过学校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进行的教育。

39家庭教育——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孙晚辈进行的教育。即在家庭中,家长自觉的、有意识的按照一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家庭生活和言传身教,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行为活动。

40教育合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种教育力量统一要求、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形成合力。

41管理——合理组织好各项工作,协调好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42学校管理——是一般管理的特殊部分,它是合理组织好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好学校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活动过程。在管理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这是学校管理的核心。

43管理职能——是管理系统中管理者和组织机构的职责和功能。管理的职能反映管理的本质。

44决策——在可供选择的多个方案中选择出最佳方案的行为。

45管理体制——是指一定组织系统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管理职责、权限划分的制度

46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

47现代教育观——现代教育观关注的是人的教育,注重对人的终极关怀,关照人的主体性发展,致力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高质量创新型人才。

48学校整体改革——指整体育人,以达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49教育科学研究——简称教育科研。是运用教育科学理论,从教育的客观实际出发,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去研究教育现象,搜集和积累教育事实材料,认识教育本质,揭示教育教育规律,形成新的教育理论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50教育测量—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照一定教育规则对教育活动的效果加以数量化测定的过程。

51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教育目标,依照科学的方法程序,对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及其参与者进行价值判断,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52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所达到的一种较高水平状态,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化,是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在内的教育整体转换运动。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教育学简答题

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

2、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阶级性,等级性(2)非生产性(3)专门化(4)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

3、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生产性;普及性;系统性;双轨制

4、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了哪些基本特征?(1)与社会联系的普遍性和直接性,(2)学制的开放性,梯形化和弹性化(3)教育的现代化(4)教育的民主化(5)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性

5、生产力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类型和结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制着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内容;还制约着教育方法、手段、设施及形式等;(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社会化和使现代科技由可能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关键;教育还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生产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

6、政治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政治与教育的制约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2)影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变化(3)影响教育财政状况(4)影响受教育权利。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对政治会有一定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社会政治延续和推动社会政治生活两个方面。

7、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的制定和实现(2)人口结构及其分布状况影响教育结构及学校布局状况。(3)学龄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及经费使用。

8、教育对人口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教育具有控制人口增长的作用;教育具有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教育具有使人口结构合理化的作用。

9、童年期教育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重视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呵护儿童健康;着力增强动手能力;特别关注学习态度

10、少年期的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重视青春期教育;丰富精神生活;鼓励独立判断独立思考

11、青年期教育主要应该注意哪三个方面?(1)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秘社会的关系(2)树立事业心、责任心、提高从事社会职业的素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意识和能力(3)正确处理友谊、爱情和婚姻

12、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反映社会发展要求;有效地协调其它教育影响;符合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创设适宜的动物园文化环境,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有益有趣的教育活动;注重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13、教育目的的重要作用的具体表现:(1)控制教育对象发展方向和预期结果(2)指导和支配整个教育活动过程(3)评价、检测教育质量

14、我国的现行教育方针是什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5、“个人全面发展”包含哪三个层次的目标?(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弥补旧式分工对工人所造成的缺陷,减轻资本对工人,尤其是对童工有体力智力方面的摧残(2)在处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之间的作为过渡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里,逐步消除私有制,消灭旧的分工,推动社会发展,向“个人全面发展”这一理想目标日益逼近,(3)到共产主义社会,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矛盾的最终解决,观念中的“个人全面发展”和现实中的“个人全面发展”真正取得完全的一致性。

16、全面发展教育与“个人全面发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区别:(1)角度不同,全面发展教育界是从教育学的角度,“个人全面发展”是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角度,(2)二者分属不同范畴,“个人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与共产主义理想联系在一起的最终目的,全面发展教育则是仅就受教育者抽受教育抽共有的基本组成部分而言的(3)实现条件不同,实现“个人全面发展”,与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一样,必须同时具备各方面的相宜条件才行,全面发展教育仅借助学校教育就可能得以实现。联系:(1)都是以研究人的发展问题为为基本任务,(2)教育毕竟是人的发展重要影响因素,(3)“个人全面发展”学说是指导全面发展教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器,这一学说对我们制定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法规和进行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17、素质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长期性、开放性、时代性、实效性。

18、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1)注重思想先导,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动力机制(2)改革检测评价,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导向机制(3)抓好常规管理,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机制(4)依法增加教育投入,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19、课堂素质教育的四个基本点:认知停*点,情感激发点,思维展开点,心灵交流点。在这四个基本点中,*认知停*点解决学会的问题,*情感激发点解决想学的问题,*思维展开点解决会学的问题,*心灵交流点解决乐学的问题。

20、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1)狠抓薄弱环节,努力争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2)建立新型课堂人际关系,增强心理相融度(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4)充分发掘潜能,注重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

21、课堂素质教育应该遵循哪些教学原则?(1)全面施教,整合优化(2)注重个性,鼓励创新(3)目标导向,情境熏陶(4)动手动脑,和谐发展(5)师生互动心向一致(6)关注学法,改进教法

22、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策略:(1)精讲精练加强针对性(2)分层递进,符合规律性(3)学会做人,寻准教育点(4)指导学法,教人会学(5)自主发展,训练自控力

23、在社会发展中教师承上启下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社会的代表者和社会道德的实践者

24、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纪律的管理者;班集体的领导者;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父母的代理人

25、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哪些?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劳动过程的创造性;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劳动成果的长效性

26、教师的职业道德有什么特殊要求?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

27、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五对矛盾是什么?主观的成熟体验与客观的相对不成熟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强烈的活动需要与能力发展的同步的矛盾;旺盛的求知欲与识别能力较低的矛盾;性意识的萌芽,成熟和道德法制观念薄弱的矛盾。

28、学校教育制度有什么重要意义?学校教育系统作为国家对年轻一代进行教育的最严密、最有效的组织,它集中体现了整个教育制度的精神实质,学校教育制度制定得是否正确和完善,它直接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进行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也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巩固,生产力的提高,青少年儿童身心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9、我国1951年学制主要有什么特点?(1)明确和充分地保障了全国人民特别是工农干部受教育的机会,突出了“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向工农开放”的方针,(2)新学制确立了各类技术学校和专门学校的地位,保证了各种人才的培养,体现了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3)保证了一切知识分子和老年知识分子接受革命政治教育的机会,(4)体现了方针、任务的统一性和方法方式的灵活性,(5)充分体现民族平等、男女平等的原则。

30、我国中小学德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形成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5)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1、我国学校德育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方向性和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理解相结合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教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32、老师指导学生自我教育应进行哪几方面的工作?(1)指导学生掌握修养的标准(2)自我评价(3)道德情感体验(4)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品德。

33、中小学教学的任务有哪些?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获得基本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教会学生学习,培养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34、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35、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实验法。

36、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讲授的内容要有科学性;讲授要有系统性连贯性和逻辑性,层次清楚,突出重点、难点;讲授的语言要有条理性、简练性、启发性、生动性、语音、语调要有和谐性;恰当运用板书和体态语言,强化讲授效果。

37、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有哪些?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来选择;根据学科和教材特点来选择;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来选择;根据学校的客观条件来选择;根据教师的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和个性特点来选择。

38、班级授课制有哪些特点?以“班”作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能扩大教育对象,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教学;便于学生之间互相观摩,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能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有利于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能保证正常的教学常规,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因此,自产生以来,班级授课制便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39、怎样备课?做好三项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写好三个计划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40、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教学目标明确,完成任务好;教学内容正确、充实。抓住重点、难点、关键;教学方法适当,教师善“启”善“导”;语言规范、板书整洁;教学进程组织严密、结构紧凑;师生双方积极性高。

41、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模式有哪些?传递——接受式、引导——发现式、辅导——自学式、情境——陶冶式

42、运用练习法有什么要求?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精选练习材料,使之具有典型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适当分配练习的份量、次数和时间;在练习过程中要加强指导,经常检查练习的结果。

43、良好班集体形成的标志?(1)全班同学有共同的奋斗目标(2)有团结一致的领导核心(3)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集体舆论。

44、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1)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2)引导学生学好功课(3)组织好课外活动,指导课余生活(4)组织学生劳动(5)指导团队会工作,协调班内外教育力量(6)处理班级日常工作(7)抓好学生的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8)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45、班集体形成过程:初建松散阶段;基本形成阶段;巩固发展阶段

46、建设班集体的主要方法:(1)调查了解学生,研究班级情况(2)提出奋斗目标,组织共同活动(3)培养集体论,形成优良班风(4)培养和发现班级骨干,形成集体核心(5)建立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

47、班集体管理的几种类型:常规性班集体管理;阶段性班集体管理;毕业班集体的管理。

48、毕业班集体管理的内容:掌握学生的志愿和思想动态,进行理想教育和毕业指导;指导学生复习功课,迎接考试,关心学生身体健康;做好毕业生鉴定和优秀生评选

49、阶段性管理工作的内容:开学前的准备工作;开学初报道注册工作;期中对前一阶段进行检查和小结;期末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和考试。

50、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组织上的自愿性;内容上的广泛性;活动上的自主性;形式上的多样性

51、课外校外教育的基本要求:明确的目的性与周密的计划性;知识性与趣味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面向全体;充分利用当地条件。

52、课外校外教育的三种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53、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自愿原则:(1)充分考虑学生意愿,让学生自愿选择、自愿参加(2)教师要积极鼓励正确引导;自主原则:(1)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独立自主参加活动(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

54、校长负责制的含义:校长是学校行政总负责人,他拥有人权、财权、行政决策权,负责领导教育、教学和行政工作,对上级党政领导部门负责,对外代表学校,是法人代表,党支部是学校的政治工作中心,对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起监督保证作用;教职工代表大会和校务委员会对学校实行民主管理与监督

55、学校管理的主要方法有:思想教育的方法、行政的方法、经济的方法、法律的方法、现代技术的方法。

56、教师的职责:是教师职权范围内应负的责任。教师的基本职责有如下几个方面:(1)教好功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2)做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3)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4)组织好学生的课外活动协调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关系(6)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参与学校的管理。

57、当前教育思想转变中,要树立哪些现代教育观?素质教育观;现代人才观;正确的教育价值观;科学的学生观;现代课程观;教育民主化思想;教育本质观;终身教育观;大教育观;全民教育观;现代教育方法观;教育信息化等

58、基础教育改革的任务有:(1)转变教育观念,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2)探索全面实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运行机制;(3)改革学制,渗透或引进职业技术教育,全面实现“双重任务”(4)改革课程,建立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5)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59、学校管理改革的趋势有:(1)学校管理自主化(2)学校管理开放化(3)学校管理民主化(4)学校管理技术手段现代化(5)学校管理的精致化。

60、教育科研具有哪些特点?除了具有创造性和艰巨性等科学研究的共同特点之外,还有以下主要特点:(1)研究目的的实践性、应用性和服务性(2)研究参与者的广泛性、群众性(3)研究成果的迟效性和长效性

61、教育科研的任务是什么?:教育

科研的基本任务是探索、认识、发现教育规律,并运用这率真客观规律来指导教育实践。具体任务包括:(1)研究当代教育发展,指导当前教育实践(2)总结教育经验,推动教育学科建设(3)进行中外教育比较研究(4)预测教育未来发展趋势。

62、坚持科学态度,遵守科学道德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热爱真理、客观诚实;勇于创新、严肃认真;不畏艰辛、合作竞争

63、教育科研过程中应做好哪些工作?(1)选择科研课题(2)提出理论假设(3)确定科研对象(4)制定科研计划(5)选用科研方法(6)搜集科研资料(7)进行整理研究工作

64、教育测量的功能有哪些?是改进教学的良好工具;是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教育科研的重要方法

65、教育评价的功能是什么?测定功能、诊断激励功能、指导功能、导向功能

66、教育评价的原则: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整体性原则

67、教育评价一般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学校办学的水平评价、德育工作的评价、教学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评价

68、教育现代化模式的选择必须遵循哪些原则?(1)目标导向性原则(2)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原则(3)坚持相对平衡、协调发展的原则(4)坚持扬长补短、发挥优势,创建特色的优化原则(5)坚持可行性原则。

69、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是:(1)教育优先发展(2)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3)服务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4)坚持改革开放,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5)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6)依*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7)坚持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8)多形式办学,多规格培养人才。

70、如何开展课堂研究?

(1)确定班组抽样的具体方法(2)提出相应的课堂研究假设;(3)弄请该课堂研究中的三类变量;(4)搞好课堂研究设计

教育学选择填空题

1、《绪论》

最早阐述教育目的、制度、内容、方法、师生关系的教育专著是《学记》。童年期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关键期,学校产生的必备条件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一定的政治基础、一定的文化基础。贯穿于《大教学论》全部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自然适应性原则,人生阶段一般分为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2、《教育基本规律》

教育的基本规律有两条,一条反映的是社会发展与教育的辩证关系,另一条反映的是人的发展与教育的辩证关系。学校教育的出现是教育从社会生活中独立、分化出来的一大标志。现代社会发展变化的迅猛,在教育上表现为由主要为继承已有文化遗产服务逐步向主要为未来社会服务,即由继承型转向发展型模式。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核心。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就是要培养现代化的人。在现代社会里,经济、政治、文化和人口等是影响教育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一定社会里,通过组织控制、政策限制、法律强制和思想教育等途径实现着其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教育具有文化功能,这一功能表现在延续、更新、普及、整合文化上。教育的历史性集中体现在时代性和阶级性上,教育以人为对象,以育人为己任。学会行走和初步掌握口语是婴幼儿期极具重要意义的两件事情。幼儿的主导活动是游戏,养育是婴儿教育的首要任务,好奇心是人的智慧发展的原动力。童年期最为艰巨的任务是掌握和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核心任务是帮助儿童学会学习,也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关键期。青年应学会选择。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分为内外两大类,内部因素主要是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外部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和教育。宏观社会环境和微观社会环境构成人的生活环境。生物本能起源说的观点是法国利托尔诺。教育的心理模仿说是美国教育学家孟禄。奴隶社会是教育作为独立活动的形成期。制定教育目的是社会实现对教育进行控制的中心环节。原始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内容的同一性、整体的原始性、形态的融合性。文化通过文化背景对教育的影响具体体现在:提高人们的教育需求和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广泛联系。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教育与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经政制度之间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具有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养育中要注意以下几点:注意满足婴儿的合理需求;有意适度训练其器官;在生活环境中有意设置丰富的刺激物;尽量接近自然。早期教育需特别注意的是:关注非智力因素,为正规学习打好基础,发展幼儿口语,教幼儿学会使用玩具、器具。

3、《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能力的培养。愉快教育的核心是不断获得成功。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有: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发展变化的状况;人的自身发展的需求;马恩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素质的基本属性有:相对稳定性;内在性;整体性。应试教育的主要危害有:严重地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摧残身心健康;压抑个性发展。在西欧,教会学校的目的在于培养僧侣,封建主培养骑士。三类基本教育目的即个体本位观、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观和文化本位观。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制定教育目的时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一般来说,教育目的包括两大构成要素,一是规定所培养的人具有的社会功能,二是规定通过教育在教育对象身上所要形成的各种内在素质及其结构。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共同构成。德育是以培养教育对象思想品德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等。德育的实质就是把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品德的过程。智育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育。体育,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美育是掌握审美知识,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教师与学生》

在教育过程中,教与学这一对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师的教,“教有法而无定法”说明了教师工作具有创造性,教师的劳动也有复杂性,创造性是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学生主体性表现在:创造性、自觉性、独立性。学生客体性表现在:向师性、依赖性、可塑性,教师的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知识素质包括: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教师的作用表现在:对社会的作用、对学生的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的智能结构是指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师生关系通常表现为教育关系和心理关系,而后者又包括情感关系和认识关系。根据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分为命令-服从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参与型。

5、《学校教育制度》

我国近代最早的学制是癸卯学制,解放以来我国学制基本上沿用1951年学制,我国当代学制改革的主要文件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学制按横向划分有:幼儿教育、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学制建立的依据有:社会生产力和科学发展状况、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本国原有学制和本国历史文化传统。我国学制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改革学制结构,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1951年学制突出了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向工农开放的方针。1958年学制进行了十年一贯制的试验。

6、《德育工作》

构成德育过程的主要形态是:说服教育、实际锻炼、陶冶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从学生的道德意志、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作为开端。社会主义学校德育包括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品德评价法有四种主要方式:表扬和奖励、批评和惩罚、评比竞赛、操行评定。德育方法除说理教育法外,还有实际锻炼、示范教育、陶冶教育、自我教育、品德评价法五种方法。

7、《教学工作》

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学科设置。制定有关课程总体规划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对班级授课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说明的著名教育家是夸美纽斯,杜威主张“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传递-接受式源于赫尔巴特,情境-陶冶式吸取了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理论并参照我国教学实际工作的成功经验概括而成。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布鲁纳和杜威抽倡导的发现教学法。学校的正规课程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中小学课程的表现形式有:教学计划、教学参考书、教学大纲、教科书。中小学老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以传授知识的手段为标准分为: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以直观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中小学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的根据是:教学目的、教师的知识水平、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的特点。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备课和上课、布置作业、课外辅导、考试。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指向性、简略性、操作性、整体性。隐性课程的特点是:隐蔽性、全程性、非预期性。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方式,学校的课程划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中小学常见的显性课程有: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课程计划由学科设置、学科开设的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编制、学周安排组成,其中心内容是学科设置。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为:认识主体的不成熟性和发展性、认识对象间接性和概括性、认识方式的简捷性和高效性。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提问、讨论、读书指导法。讲授的方式有;讲述、讲解、讲读、讲演。以直观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有演示法、参观法。参观的种类有,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和总结性参观。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实验有感知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复习巩固性实验。中小学学法指导的根本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中小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辅助形式有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现场教学、复习教学和远程教学。备课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其中钻研教科书是备课的中心工作,要求做到“懂”、“透”、“化”三个程度。常见的教案有:讲义式教案、提纲式教案、综合式教案。课外辅导的形式有个别和小组辅导两种。教学效果的反馈环节是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考试、考查是检查学生成绩的方法。

8、《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主导作用,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是班主任工作,公正性原则上是班主任工作中致辞关重要的原则,培养班集体的先决条件是确立奋斗目标,调查了解学生是建设班集体方法的第一步,常规性班级管理包括: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和班级规章制度的执行。有学生对班主任说放在笔盒里的10元钱不见发了,班主任怎么做最好:对全班同学进行教育,希望拿钱的同学主动承认,教育同学加强防范意识,希望拿钱的同学悄悄把钱放回原处。班主任是学校领导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是班主任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解决班主任工作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矛盾和协调班主任工作过程中的各种关系的基本准则,是班主任工作过程中规律和特点的反映。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有:全面性、公正性、民主性。班主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有民主意识。班干部的选拔和评优应该民主评议。新生的入学教育包括适应教育、常规教育、传统教育、学习方法教育。班集体的管理包括常规性的班集体管理、阶段性班集体管理、毕业班集体管理。制定班主任计划包括学期工作计划、具体执行计划。总结有全面总结、专题总结。班集体的形成过程有:初建松散阶段、基本形成阶段、巩固发展阶段。

9、《课外校外教育》

课外校外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专题集会属于群众性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区别是组织者不同,它们的联系表现在有共同的特点、作用、内容和形式上,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特点有:形式上的多样性、活动上的自主性、内容上的广泛性、组织上的自愿性。群众性活动有:报告会、座谈会、专题集会。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包括:自主性原则、自愿性原则、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三大类即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小组活动是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在家庭教育中要养育结合。

10、《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学校领导在执行阶段的重要职责是协调。管理的职能反映管理的本质,校长在处理学校管理中的各种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决策的层次性,体现管理方向反映学校管理全局的是计划,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是行政的方法,而经常运用的最具有传统色彩的方法是思想品德的方法。学校教学工作管理的中心任务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检查和指导是教学管理的重要职能。现代学校管理必须实行教师岗位责任制的客观要求。教师岗位责任制的“三定”工作指定编、定员和定工作量。教师的任用制度包括:派任制、聘任制和代用制。教师考核分全面考核和单项考核两种,对教师的考核一般采用平时和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学校管理过程的四个基本环节包括:制订计划、组织执行、督促检查和总结提高。教师培养和提高的途径有脱产进修和在职进修。在执行阶段,学校领导主要应该抓好组织、指导、协调和激励工作。

11、《教育改革》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应坚持为人类做贡献的教育价值观,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应是教育总目标,“一条龙”的改革是指“中小幼”整体改革。新时期基础教育中德育的突出特点是德育的主体性、德育的开放性、德育的复杂性。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包括单项改革和综合改革。教育民主化具体表现在教育机会均等、教育管理民主化、教学民主化三个方面,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基础教育实施的单项改革主要有德育、课堂教学改革、管理改革。

12、《教育科研》

划分是最基本的分类方式,资料的整理研究是最重要的关键性的,研究当代教育发展,指导当前教育实践是教育科研的重点任务,科学研究主要具有的两大特点是艰巨性和创造性。理论假设的三个阶段:发现新事实与已有理论之间的矛盾,构建假设的核心,抽出某种推测性设想,构建假设的推论部分。为了正确地进行分类,需注意的几点是:标准同一、结果相称、子项相斥、逐级划分。科学抽象应符合的要求有:以实践为基础,且必须回到实践中体验其正确性、科学抽象出的东西必须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高层抽象必须能演绎出低层抽象。创新是科学的灵魂。从范围分,教育科研有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从性质分教育科研有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一般来说,教师应选择个人力量就能承担的、微观的、以应用为主的教育研究课题。科学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选择课题是教育科研的起始环节。教育科研过程就是对教育科研资料的搜集、使用和再创造的过程。分类方式按照复杂程度分为划分、整理次序、系统分类三种。强调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搜集数量资料和非数量资料相配合,是当前教育科研的一大特点。教育科研成果的表现形式有教育科研报告和教育科研论文。教育科研报告包括实证性,文献性研究报告。按写作要求,教育科研论文分为投稿论文和学位论文。若按研究层次,教育科研论文分为经验性论文、评述性论文、研讨型论文和学术型论文。前言、正文、结论是实证性研究报告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在实验报告中正文由实验进程、方法和结果构成。撰写教育科研报告的过程有三个环节,写作提纲、撰写初稿(中心环节)修改定稿。谋篇构思的关键是安排好层次结构。

13、《教育测评》

教育测量的要素有单位、参照点、量表。根据测量的内容教育测量可分为学业成绩测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特殊能力测验。根据实施测量的时机教育测量可分为准备性测验、形成性测验、总结性测验。根据测验结果的评价标准,教育测量可分为常模参照测验、目标参照测验。良好的测量应具备的条件是正确性、可*性、鉴别性和实用性。测验编制的中心环节是编制题目。根据学生自由反应的程度,可以将主观性试题分为限制反应试题和扩展反应试题。根据评分是否客观把试题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类。教育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按评价的方式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教育评价的功能是测量功能、诊断激励功能、指导功能、导向功能。教育评价可分为准备、实施、和结果处理三个阶段。客观性试题主要包括填空题、选择题、是非题和简答题。

14、《教育现代化》

教劳结合是一个双向作用的过程,它一方面强调教育必须结合生产劳动,另一方面则强调生产劳动必须依*科学和教育。就全国而言,农村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在规划成人教育时要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多形式和多渠道筹措教育办学经费,是中国特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唯一途径是教劳结合。教育的经济效益是通过育人来实现的。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素质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主要是指教育水平,其政治目标具有导向功能,其经济目标具有间接性,社会互动模式的代表人物是哈弗罗克。教育在现代化的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基础地位、优先地位。

教育学论述题

1、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1、转变教育观念,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一个服务”变为“四个服务”(即升学变为适龄学生、学生素质、合格新生和合格劳动者)

2、探索全面实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运行机制。突破“一切围绕升学考试”。明确学校培养目标

3、改革学制,渗透或引进职业技术教育,全面实现“双重任务”。“3+1”(前三年文化课,第四年职业技术课)

4、改革课程,建立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课程和教材改革(教改的核心内容)。

趋势:必修课(为主)、选修课、活动课和社会实践课“四结合”。

5、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管理教学工作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工作计划

1、建立学校教学工作的计划体系

2、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学校、教研组和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二)教学工作的组织(教务处:编班、排课、校历、作息时间、学籍)

(三)教研组工作的管理

1、教研组的主要任务,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工作,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和教学工作能力,建立良好的教师集体,培养良好的教风,改进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

2、教研组的设置3、教研组长的选用4、加强教研工作的指导,搞好教研组的建设

(四)教学工作的检查与指导(五)提高教学工作质量

1、明确的指导思想2、完整的工作体系3、对形成教学总理的诸要素实行管理4、对教学工作全过程实行管理5、教学工作质量检查与质量分析评价

3、联系实际谈谈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教育方针的自觉性;有助于树立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素养;有助于科学育人,提高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有助于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教育科学研究。

4、联系实际谈谈针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应该采取哪些相应的教育举措?(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顺序性,教育工作应该循序渐进、逐步推开(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和稳定性,教育工作者应加强教育举措的针对性(3)个体身心发展既有统一性,又有个别差异性,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应注意因材施教(4)个体身心发展还有可变性和非均衡性,教育者要及时跟上对象的发展变化,抓住成熟期、关键期,适时而教。

5、结合人生阶段与教育,谈谈你对终身教育的理解:终身教育制度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制度,它采用开放的、灵活的、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一生都可以受用的学习技能,在终身教育制度下,成人教育的地位得到全面的提升,学生的需要会得到更多地满足,个性会得到充分的发展,考试失败与成功的概念将失去意义。教育对不同人生阶段有不同的意义,终身教育正好能够满足人生各个阶段的教育要求,从童年期到老年期,每一个人的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其优势与劣势。为了使每个人在每一个阶段都生活得有意义,当然就需要在每一个阶段都接受相应的教育。再说,当前人类正面临着许许多多的挑战,终身教育、终身制学习无疑有助于我们接受这些挑战。

6、你是怎样认识素质教育的?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你认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可以有何作为?

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从结果来看,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提高教育对象整体素质结构水平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对素质教育要有以下几点正确的认识:(1)素质教育不是对现行教育的全盘否定(2)素质教育不是对考试的否定(3)素质教育不是对加强“双基”教学的否定(4)素质教育不是要淡漠对尖子人才的培养(5)素质教育不是要让学生无所事事,没有课业负担(6)素质教育不仅仅是要加强薄弱课程和薄弱学校(7)素质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日常概念的层面。

7、结合实际试述作为一各21世纪的老师应该具备什么素养?(1)思想政治素质:政治思想素养了职业道德素养,其中后者包括: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2)教师的智能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知识结构: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能力结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创造能力、自我鉴定、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

8、结合实际试述老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发扬民主,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控制情绪,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9、根据我国实际,参照现代学校教育改革的趋势,你认为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需要怎样进一步改革?

(1)重视幼儿教育,并将其纳入学制系统,(2)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和统一的方向发展(4)调整高等教育结构,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终生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10、德育在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中有什么意义?请结合当前实际说明为什么要加强中小学生的德育?

德育对青少年学生的发展,对学校教育的实施,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有重要意义(1)培养学生的品德,制约他们的发展方向;(2)规定学校教育的性质(3)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德育现实:一是德育目标相对滞后,二是教育内容缺乏必要的稳定性和科学性,三是教育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四是教育方法单一,五是家庭社会学校教育没有形成合力,社会现实往往与学校德育目标相异。1、德育在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中有什么重要意义?请结合当前实际说明为什么要加强中小学生的德育?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我个人认为道德能力在能力体系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因为道德不仅事关个人的健康发展,而且事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德育排在“德、智、体、美、劳”之首,可见其重要性。一个人如果道德能力强而其他能力弱一点,他至少会有所作为;但如果其他能力强而道德能力弱甚至是差,那他就会危害社会,能力越强,危害越大。同时,国家治理社会的手段主要是法律和道德,二者的职能和调整范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法律无法约束或约束不到的地方,只有通过道德来约束,所以党和政府才提出以德治国。从这个角度说,道德能力是基础和前提。同时,道德能力是当代中学生健康发展的必备要素。道德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同时也有助于自我心理状态的调节,当然,毫无疑问,一个人的道德能力的形成,是其养成对国家和社会责任感的前提。

首先,中小学生大部分是六七岁至十几岁的未成年人,正处在心理和生理的发育变化时期,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形成,理解事物及判断是非的能力也较弱。使青少年从小养成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为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重要的意义。其次是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要求;三是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四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

11、结合实际,谈谈普通中小学当前德育工作的状况,以及你对搞好德育工作的打算和设想。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中小学德育要以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民族精神的好公民,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承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为目标。要针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贴近他们的生活,从小学生的生活圈、中学生的社会公共生活面出发,让学生学会生活,以不断提升生活质量。要强调道德、心理、法律、国情、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统一在人格教育上,让“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成为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中小学德育应注重人文性,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独立思考能力、自我教育能力、道德认知、判断、反思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内容编排上,以学生的道德发展需要为中心,选取学生能理解、接受的内容,关注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兴趣,使学生觉得这门课有助于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能得到启发。应采取多样化的途径和方法。在课堂上,多采用案例分析、道德讨论、角色扮演、价值澄清等,平时辅以课外活动,如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和亲子沟通。道德教育既要体现国际性、开放性,同时也可以利用地方史、历史遗物、纪念碑等地域性资源。如在编写面向西部地区的教材时,就可以结合延安地区的革命历史和变迁,带学生参观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遗迹,激发他们的爱国意识。在教学的灵活性、生动性、形象性以及教材的图文并茂、语言活泼、深入浅出等方面,也要加强和改进。

2、结合实际,谈谈普通中小学当前德育工作的状况,以及你对搞好德育工作的打算和设想。

近年来,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从国际上看,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日趋发展,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们争夺青年一代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巨大冲击;从国内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学生面临着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的极大考验;从教育自身来看,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学校德育工作在目标、任务、途径等方面必然要做出不同于“精英教育”的深刻变革。

要深刻领会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是深入学习,领会实质,统一思想认识。

二是扎实调研,制定措施,做好政策准备。

三是全面部署,加强监督,确保落到实处。

联系当前实际,我感到要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做到三个坚持:一要坚持“育人为本”。二要坚持“德育首位”。三要坚持“全员育人”。

【提出了“一个坚持”(坚持以人为本)、“三个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四个提高”(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学校党委及各级党组织、学生党支部、共青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班级、学生公寓乃至网络虚拟群体都应该提出各自的具体要求;从责任人来说,对校长、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直到学校的广大教职工,都要明确各自的责任,给予提出具体的要求,并对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

总之,我认为应该始终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作为学校建设的首要问题,始终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新人才,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接班人。

12、联系实际试述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教学过程的规律。(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学生学习以间接经验为主;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在教学实践中,既要把系统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智力,尤其要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了解掌握知识、弄清知识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能够自如地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3)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是密不可分、辩证统一有教学过程中的,掌握知识是提高思想的基础,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有助于知识的掌握。但是,掌握了知识并不等于就提高了思想品德。因此,实践中必须以知识教学为主,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浑然一体。(4)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规律: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二者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是教学活动中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丐主导作用。:承认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承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性。

13、请结合有关教育理论谈谈对人人可当班干部的干部轮换制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管理主体意识,换位思考,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学生责任感的培养犹如幼苗长成大树,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挫折教育,协作教育。自制教育,自律能力,主人翁责任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信心的培养,.“参与和认同“的权利,帮助学生提高自我价值的认识,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从而抑制自卑情绪的发生。为孩子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养成乐观的态度】

14、如何贯彻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自愿原则:a充分考虑学生意愿,让学生自愿选择、自愿参加。b教师要积极鼓励正确引导;自主原则:a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独立自主参加活动,b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a符合学生年龄特征,b考虑学生个性差异

15、谈谈家庭教育“三结合,一协调”的看法?(1)教养结合:是指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既要关心孩子的物质生活,又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思想品德,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2)爱严结合:是指在家庭教育中既要关心爱护子女,又要严格要求子女(3)言传身教结合是指做父母之邦的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严格控制要求自己,做孩子的表率。

家长教育子女的协调一致,一是指父亲、母亲、祖父、祖母等给孩子的生活待遇和教育要求要完全统一,不可各搞一套,二是指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前后一致,不可朝令夕改,更不能自食其言,凭自己的喜怒好恶随时改变对孩子的要求。

16、怎样撰写教育科研论文?(1)弄清所写教育科研论文的种类(2)抓住教育科研论文的结构特征(3)按照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的一般步骤和要求。其一般步骤有:一前期准备阶段:明确目标,选择课题;确定主题,拟好标题;谋篇构思,编写提纲。二撰写初稿:搞清写的是哪类论文,选择的是什么课题;立意要新,标题要直接、简洁;谋篇构思的关键是安排好论文的层次结构,提纲是对论文层次结构的具体化。三是修改定稿;修改论文主要考虑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两个方面。

17、如何开展课堂研究?

(1)确定班组抽样的具体方法(2)提出相应的课堂研究假设;(3)弄请该课堂研究中的三类变量;(4)搞好课堂研究设计

18、试述教育观念的转变对基础教育有何影响?

在当代,实施基础教育的主要机构是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其目的就是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以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强化改革意识,大胆探索和实践,将课改精神与历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起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体系。

要对教育进行反思,改革陈旧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评价、考试制度和教育手段,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前进。

转变教学观念是教育改革的前提。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形成了一些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重教师主导地位,轻学生主体地位;重知识传授,轻思想教育,人格不能健全地发展;重教学结果,轻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等等。

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确立与课程改革精神和素质教育思想相统一的教学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起导向性的作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学习。

其次,确立与课改精神和素质教育相统一的学生观。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着眼点必须落在学生上,面向全体学生,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1.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2.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参与教学。3.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便形成探究性的学习习惯。第三,确立与素质教育相统一的评价。

19、管理教学工作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一)教学工作计划:管理学校教学工作,学校的领导者首先要制订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并组织制订教务处、各教研组、各学科的教学工作计划,从而组成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体系,对教学工作实行计划管理。(二)教学工作的组织。(三)教研组工作的管理:明确教研任务,组建教研组,选好教研组长,加强指导。(四)教学工作的检查与指导:(五)提高教学工作质量: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的途径和方法。教学工作质量检查与质量分析评价。

20、试述编制试题的要求:(1)正确性(效度)指一个测验能够正确地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2)可*性,是指测验稳定反映实际水平的程度。又称信度。(3)鉴别度(区分度)指测验对考生实际水平的鉴别程度,(4)实用性:指一个测验适合于实际的程度。

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20、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特性。

2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2、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3、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的不同叫感受性。

24、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持续一段时间的刺激量。

25、分析器——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装置,由感觉器官、传导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和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三部分组成.26、适应——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变化叫做适应。

27、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28、记忆表象——被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它的形象仍能在头脑中呈现出来,这个现象叫记忆表象。

29、识记——就是通过反复感知从而识别、记住某种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

30、保持——是识记过的材料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人脑的保持量是相当大的。

31、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32、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倒摄抑制.33、再认——是识记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够把它认出来的过程。

34、重现——是指经验过的事不在眼前时能够把它回想起来的过程。

35、遗忘——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再现,或者错误的再认和再现,这种现象叫遗忘。

36、思维——是人脑多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7、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38、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刺激作用下,自然而然产生的想象.39、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意识的控制下,自觉进行地想象.40、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描述和图样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41、创造想象——是人运用已有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地心理过程。

42、幻想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想象。

43、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叫动作思维.44、形象思维以直观形象为支柱的思维叫形象思维.45、抽象思维——以概念为支柱直接反映事物本质的思维,叫抽象思维.46、发散思维——朝着多个方向,形成多种正确答案的思维,叫发散思维.47、集中思维——朝着一个方向,导出单一正确答案的思维,叫集中思维.48、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是思维过程的基础,并贯穿于整个思维过程。

49、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50、心境——是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51、应激——是由出乎意料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52、道德感——道德情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53、美感——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54、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55、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过程。

56、意志行动——在意志支配下进行地行动叫。

57、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容动力。是需要动力作用的直接体现。

58、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对自己行动的目的具有清楚而深刻的认识,并有效地支配自己行动地意志品质。

59、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种善于明辩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积极执行决定的意志品质。

60、意志的坚持性——是指不屈不挠地把决定贯彻始终的意志品质。

61、意志的自制性——是指一个人善于控制和协调自己行动的意志品质。

62、个性——现代心理学通常把个性理解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一个人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63、需要——是人们在个体或社会生活中欠缺某种东西,并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倾向。需要反映某种客观存在和要求的必然性,并成为个人活动的积极性的源泉。

64、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倾向于某种事物,力求认识、参与某种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具有稳定性特征,能够较长时间地维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

65、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地心理特点。

66、间接兴趣——是指由事物或活动的结果所引起的兴趣.67、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总是和活动联系在一起,成为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因素。

68、性格—是指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对客观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69、气质—在心理学中,把一个人在心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称为气质。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的强度、变化的速度、灵活性与稳定性以及指向性特点。

70、一般能力——是人在各种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

能力、想象力和注意力。

71、创造能力——是指在活动中,有目的的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的、新颖的、独特的思想

与产品的能力。

72、学习——广义的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较持久的行为变化。是指人和动物的学习。

73、意义学习——通过符号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内容的学习,叫意义学习

74、机械学习——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实质性和人为性的联系.75、接受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是课堂学习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76、发现学习——是教师启发学生独立发现事物意义的学习.77、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某种学习需要的外显。

78、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

79、概念——是指由符号所代表的具有共同的关键特征的一类事物。

80、概念同化——是指学习者将概念的定义直接纳入自己认知结构的适当部位,通过辨别新概念与原有有关概念的异同而掌握新概念.81、创造性——是产生独特非凡而具有一定人类价值产品的能力。也称创造力,或创造心理。

82、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83、品德——即道德品质,又称品性、德性。是指个人依据一定德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德稳定心理特征和倾向,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84、观察学习——是个体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现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85、顺从——是表面接受他人的意见和观点,在外显行为方面与他人一致,而在认识和情感上与他人并不一致.86、认同——是在思想、情感和态度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比顺从深入一层.87、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88、学校心理健康指导——是指在学校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即心理学专家及教育工作者,对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为有认知缺陷、情绪障碍、行为问题、学习障碍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与帮助,促使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89、健康——不仅是没有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90、心理障碍——是指影响个体正常行为和活动效能的异常心理。是心理活动中,由挫折而形成的轻度创伤。

91、学习障碍——是学生某种学习能力的缺乏,而导致学习活动的明显困难。

92、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专门技术,通过咨询者与来访者的良好人际交流,帮助来访者自强、自主、独立,客观分析所面临的困扰并加以克服,增进心理健康,提高适应能力的过程。

二、简述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其中认识过程的主要内容有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2)个性心理具体表现在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方面。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

2、学习心理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什么意义?(1)在理论上:心理学的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的论据。心理学理论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唯心主义思想。心理学研究有助于邻近学科的发展和学习。(2)实践意义:心理学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提高生产劳动效率有重要意义。心理学有助于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医疗效果。心理学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研究心理学必须遵循什么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

4、唯心主义心理观与唯物主义心理观的区别是什么?(1)唯心主义认为心理是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的,心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2)唯物主义认为心理的产生有赖于物质的存在,物质是第一性的,心理是第二性的,心理是物质的产物。

5、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怎样?(1)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2)两种信号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的,第二信号系统调节和控制着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产生人的心理。

6、简述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及其建立的条件: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是无条件刺激物和条件刺激物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即:条件刺激物与无条件刺激物有时间上要有一定的重合;条件反射需无条件刺激物给予强化才能巩固。

·7、注意的品质有哪些?注意的范围、集中性、稳定性、分配、转移。

·8、中学生注意的特点有哪些?(1)有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开始发展对抽象材料的稳定注意(2)有意后注意得到较快的发展(3)注意的品质得到了较好的发展(4)注意的个别差异明显

9、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1)客观原因:刺激物的强度、新异性、活动变化和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2)主观原因:人的需要、兴趣和态度;人的知识经验;人对事物的期待;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10、引起和维持无意注意的条件是什么?对活动的目的和任务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排除干扰。合理地组织活动。

·11、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12、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哪些?(1)客观因素:对象和背景的差别;对象的活动状况;对象和背景的组合关系。(2)主观因素:人的需要、兴趣、经验和情绪状态

13、简述感受性变化的规律:感觉的适应现象;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分析器活动的相互作用;同一分析器感觉的相互作用;实践与感受性的变化。

14、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有哪些?(1)客观因素:对象各部分的强度关系;对象各部分的依存关系(2)主观因素:人的经验、知识水平。

·15、遗忘的原因是什么?衰退说;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干扰说;遗忘是因为有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目前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干扰是主要原因。

·16、简述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

17、简述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

18、影响再认的因素是什么?(1)对原有材料识记的巩固程度(2)当前呈现的材料同原来曾识记过的材料的相似程度(3)当前事物所处环境和该事物过去被识记时所处环境的类似程度。

·19·简述思维的过程:(1)分析与综合过程(2)比较与分类过程(3)抽象与概括过程(4)系统化与具体化过程

·20·简述思维的品质:思维的品质是指个体在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的表现,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思维活动上表现的差异(1)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2)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3)思维的逻辑性(4)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21、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有何区别?(1)含义不同;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描述或图样示意,在人脑中形成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不根据责成的描述,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2)二者内容的创造性程度不同,再造想象的创造性在程度上不如创造想象。

·22、情感的功能有哪些?信号功能、调节功能、感染功能

23、初中学生情感的特点有哪些?(1)情绪情感的半外露、半隐蔽性特点(2)情绪和情感不够稳定,存在明显的两极性(3)高级情感得到迅速发展

24、情感调控的方式有哪些?理智调控、转移调控、激励调控。

·25、意志有哪些品质?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

·26、初中生意志的特点有哪些?近景动机占主导地位,意志行动的动机容易动摇;说和做相脱离;克服困难的毅力逐步增强;(4)在意志品质上的特点:自觉性和幼稚性、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矛盾状态:果断品质有发展,反应快、行动快,有轻率行为表现:自制力有所增强,但自制力水平不高:坚持性还很不成熟,其行为容易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27、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可以分为哪些阶段?(1)采取决定阶段:可分为三个环节,即动机斗争、确定目标、选择行动方法和制定行动计划。(2)执行决定阶段。

28、意志行动的特征有哪些?自觉目的性、以随意动作为基础、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29、个性有哪些基本特征?个性的整体性、个性的独特性、个性的稳定性、个性的社会制约性

·30、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内容: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1、简述个性的心理结构:个性的心理结构就是个性的构成。个性是多侧面、多层次的复杂的统一体,它一般由如下三个部分组成:(1)个性倾向性(2)个性心理特征(3)自我意识

32、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主要有先天因素、社会环境两大因素。社会环境又可分为社会生活条件、教育、个体的社会实践和个人主观能动性三方面因素,(1)先天因素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2)社会生活条件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3)教育在个性形成中起主导作用(4)个体社会实践活动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3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是怎样的?能力和知识、技能是密切联系的。一方面,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离开了学习和训练,能力是得不到发展的。另一方面,掌握知识、技能也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依赖于能力的发展。能力与知识、技能虽然联系紧密,但是它们的发展并不完全一致。

·34、气质与性格的关系怎样?气质与性格关系密切,二者相互融合,相互影响。气质是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性格是在后天实践中形成的。(1)气质可以影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速度(2)气质可以影响性格的表现方式(3)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特征,同一气质类型的人也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性格也可以影响气质,气质虽然是稳定的心理特征,但它仍受到后天生活实践的影响,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性格特征可以克制气质类型中的某些特征。

35、结合实际分析影响性格形成的影响:要点:(1)家庭影响:家庭的社会地位、生活条件;父母的性格和思想作风、对子女的期望;家庭的教育方式。(2)学校文化;教育内容:教师的性格和思想;学生集体。(3)社会影响(4)自我教育。

36、简述性格的结构内容: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认知特征

37、意义学习的条件有哪些?(1)意义学习的客观条件:学习材料自身具有的逻辑意义。这里说的逻辑意义,是指材料本身能与学习者的有关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性垢联系而言的。(2)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是指学习者的内因。第一、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如果学习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又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那么这种学习材料对于学习者就构成了潜在意义。第二,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意义学习的心向,是指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抽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38、制约学习兴趣的因素有哪些?(1)熟悉而新颖的刺激(2)学生事物有愉快的情绪体验。兴趣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能使学生学习需要得到满足。产生愉快、惊喜等积极情感体验的活动易引起兴趣(3)适合学生个性的活动。兴趣受制于人的需要、能力、气质和性格。个性特征是学生兴趣发展的重要基础。责任感和义务感。

39、制定学习目的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1)舍远求近。即要完成的某项学习任务就是眼前的事,而不是指向遥远的未来的目标。(2)具体明确。具体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建立在可观察到的行为结果上。(3)非难非易。具有适中的挑战性。

·40、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客观因素:刺激呈现的模式;问题的具体性;多余刺激的干扰;练习的多样性。主观因素:认知结构;定势的作用;智慧发展的水平;动机强度。

41、学习为什么会迁移?学习迁移之所以会发生,一般取决于两个条件:(1)客观条件,两种学习之间存在共同成分(2)主观条件,学习者必须具有概括出两种学习之间共同成分的能力。

·42、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很多,客观因素有家庭、社会和学校因素:主观因素有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以及道德认知水平。

·43、学生不良品德的原因有哪些?客观原因:家庭的不良教育;学校教育工作上的缺点和错误;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主观原因: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被强烈的个人欲望所驱使;意志薄弱,道德观念不能战胜不合理的需要;不良行为习惯的作用。

·44、中学生面临的基本心理冲突有哪些?性发育迅速成熟和性心理相对幼稚、性知识缺乏的矛盾;情感激荡要求释放与外部表露趋向内隐的矛盾;自我意识迅速提高和社会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

45、简述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1)了解自己并肯定自己(2)正视度接受现实(3)有良好的人际关系(4)善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5)热爱生活、乐于工作(6)智力正常,心理、行为特征与年龄特点相符合46、学生心理健康有何重要意义(影响)?(1)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重要条件。(2)心理健康是强化智力活动,促进智力发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效率的保障(3)心理健康是优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47、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思路和途径有哪些?(1)指导学生自觉遵循心理规律,了解心理保健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接纳“现实我”。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主动与人交往。积极参加文体活动。(2)对少年期学生进行必要的性教育(3)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4)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5)教学中讲究的心理卫生

48、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问题的预防(2)开展心理咨询工作(3)诊断生评价(4)行为矫正5)学习指导(6)职业指导。

三、填空、选择题

1、《绪论》

人的心理现象极为复杂,它可以概括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心理现象(又被称为心理活动)不仅人有,动物也有,我们所学的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心理学是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冯特《生理心理学原理》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心理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最基本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教育性原则。研究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观察法和实验法。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华生。个性心理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马斯洛。

2、《心理实质》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上是脑的机能。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神经系统可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上有三条显著的沟裂,将大脑皮层分为四个区,称为叶,即:额叶、顶叶、枕叶、颞叶。人的心理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反射。第一信号系统是由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与抑制。条件反射的原理是由巴甫洛夫提出来的,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是反射活动。

3、《注意》

注意可以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其基本特征是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三种基本功能是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与注意的稳定生相反的品质是分心。正在上课时突然的事件引起学生产生的是无意注意。老师讲课时,,抑扬顿挫,富于变化,引起学生无意注意。“一目十行”是注意的广度的的表现,“一心二用”

是注意的分配的表现。专心做功课是有意注意,人的注意是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听课又做小动作,这是注意的分散,听课做笔记是注意的分配,良好的教学活动应充分利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相互转化。刺激物的强度一般是指相对强度和绝对强度。

4、《感觉》

一般地,微弱刺激物能提高其它感觉的感受性,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是反比的关系,根据感觉反映事物的属性的特点,可以把感觉分成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外部感觉有视觉、听、嗅和味觉。内部感觉有肤觉、内脏觉、平衡觉和运动觉。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可以把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根据知觉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可以把知觉分为正确知觉和错误知觉。“窥一斑而知全豹”,这是知觉的整体性,“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感觉的适应现象,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称为错觉,人们往往把相似的,接近的,连续的事物知觉视为一个整体,这是由于知觉的选择性。由于一系列弱光的持续作用,致使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叫做暗适应。反映头部运动频率和方向的感觉叫做平衡觉,对自己的身体的运动和位置状态的感觉叫做动觉。

5、《记忆》

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基本环节。记忆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的特征。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可以把记忆分成四种: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记忆可分为三大系统:感觉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根据有无预定的目的、任务,可以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两种。意义识记的条件是理解;机械识记的条件是多次重复。艾宾浩斯是第一个对人类记忆进行科学实验的人,揭示了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感觉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最多不超过2秒,表象和词语是记忆的主要形式。

6、《思维和想象》

思维的反映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思维的两个重要特征是概括性和间接性。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它贯穿在整个思维过程之中,根据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叫做动作思维。根据想象时有无预定目的,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创造想象。有意想象按内容的新颖程度不同,可分为再创想象和创造想象。想象的功能包括预见功能、补充功能和代替功能。思维的品质表现为: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一题多解”是发散思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有分析无综合。想象的特点是新形象,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幻想,科学家计算出地月之间的距离是四十万公里,这一活动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

7、《情感》

人的表情主要有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三种。情感的功能有信号功能、调节功能、感染功能三方面。按情绪状态分类。情感可分为心境、激情、应激、热情四种,情感的产生常以需要为中介。“人逢喜事精神爽”指的是心境的特征。按情感的社会内容分类,情感可分为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三种。

8、《意志》

意志行动对人的调节作用表现在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意志行动可分为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两个大的阶段。意志品质有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四个方面。按趋避方向,动机冲突可分为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三种。采取决定阶段可分为动机斗争、确定目的、选择行动方法制定行动计划三个环节。意志行动的几个特征中,最能体现人的意识能动性的特征是克服困难。采取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开始阶段,执行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完成阶段。“优柔寡断”与意志的果断性品质相反,“人云亦云”是缺乏意志自觉性的体现。以随意动作为基础的行动是意志行动的特征之一,动摇、顽固是与坚持性相反的不良品质。

9、《个性》

个性的基本特征有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和社会制约性。动机意向、意图信念都是人的个性倾向性的表现式。人的个性的本质是社会性的。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其中信念、世界观居于最高层次,制约着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直接推动人产生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因叫动机。个性具有稳定性特征,说明人的个性特征是相对的,在评述个性的本质时,主要标志是社会。自我意识在个性中的作用是调控。由事物或活动的结果所引起的兴趣叫间接兴趣。

10、《个性心理》

气质类型首先是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抽出,后被古罗马医生盖伦继承,提出人的四种气质类型,即多血型、胆汁型、粘液质、抑郁质。人的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五种基本能力。1905年,法国的心理学家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能力测验量表,比奈-西蒙量表。智力测验也称一般能力测验,比较著名的广泛使用的量表有斯坦福-比纳量表、韦氏量表。气质是一个人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稳定的动力特征,即心理过程的强度、变化的速度、灵活性的特征。“大器晚成”与“早慧”是能力发展时间差异的表现。直率、易冲动心理活动突发外倾气质属于胆汁质。安静、稳定、反映迟缓内倾的气质属于粘液质,强-不平衡-不灵活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兴奋型。学生马虎粗心或细致认真,反映的是其性格的对待现实特征。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力。勇敢、勤劳、朴素的特征主要属于性格。独特性、变通性、流畅性是创造能力的特征。

11、《学习心理》

人类的学习是自觉能动地以语言为中介,在社会实践中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积累个人经验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特点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系统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发展认识能力和培养品德的过程。学习理论主要有三大派别,联结学说、认知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桑代克提出的三大学习定律是:准备律师、练习律、效果律。奥苏贝尔依据学习的内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两类;根据学习者进行学习的方式,把学习划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意义学习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代表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学习动机变量对学习的作用犹如“催化剂”。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是学习需要。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较特久的行为变化。

12、《学习心理2》以是否找到具体事物来表示概念作标准,概念可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根据概念的抽象程度,概念可分为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华莱士提出问题解决四阶段模式为:准备阶段、孕育阶段、豁朗阶段和验证阶段。概念形成是学龄儿童获得概念的典型方式,从学习方法上看概念形成属于发现学习。概念同化具有不同的模式,一般可以概括为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智力是创造性的必要条件。定势属于顺向迁移。官能心理学是形式训练说的思想基础。共同要素说的提出者是桑代克,学生的创造性有三次下降,6岁入学的时候,9岁左右,14岁左右。

13、《品德心理》

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品德的改变经历三个阶段:顺从、认同和内化。品德一般包括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唯智派认为,人的确品德的形成主要取决于道德知识的掌握,主张进行伦理谈话和系统讲授道德知识。行为派认为,人的品德是我们所有的道德行为方式的总和。他们重视行为方式的训练,行为习惯的培养。

14、《心理健康》

学习障碍是学生某种学习能力的缺乏,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能力的缺乏。而导致学习活动的明显困难。学习的情绪障碍是学生在学习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异常情绪状态,主要有厌学、考试焦虑症、学校恐怖症等。心理咨询以其方式划分,有门诊咨询、电话咨询、书信咨询。咨询的基本原则有尊重信任的原则、预防性原则、长善救失和保密原则。心理咨询是帮助情绪自我提高、健康成长的过程,而不是替来访者作决定。

三.论述题:

·1·试述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心理实质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1)日常生活经验的证明,人们认识到脑在心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2)临床经验和解剖生理学的发展促进了对脑机能的认识(3)反射概念的提出和条件反射学说的建立,进一步揭露和证实了人脑与人的心理活动之间的密切关系。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2)人的心理反映的主观性、能动性(3)人的心理反映的社会制约性。

·2·如何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改进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防止干扰;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利用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2)充分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合理地组织好教学进程;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教育;正确组织课堂教学(3)要运用几种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学习善于组织自己注意的能力(2)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3)教育学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4)要加强意志锻炼,提高自己排除干扰的能力(5)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针对学生注意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培养措施。

·4·什么是观察?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措施有:(1)观察前必须向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2)在观察过程中,要认真培养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3)观察后要求学生做记录或报告(4)启发学生观察的主动性(5)在观察过程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加(6)在观察过程中,要有言语活动参加。

·5·联系实际谈谈如何避免遗忘:(1)组织有效的复习:及时与经常复习相结合:正确分配复习时间:复习时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干扰:复习方式多样化(2)适当的超额学习(3)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6·根据中小学生记忆特点,如何提高记忆效果:(1)启发学生学习的自学性(2)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3)引导学生把看、听、说、练结合起来(4)把概念讲深讲透(5)重视课堂练习的作用。

·7·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1)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教育学生合理地满足和调节需要(3)丰富多样的情境教育(4)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

·8·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2)注重培养健康的情感(3)培养和增强责任心,强化坚持性和自制性(4)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5)充分发挥集体和榜样的教育作用(6)通过适当的挫折教育,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7)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8)针对意志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培养措施

·9·联系实际分析学生兴趣的个别差异表现:(1)兴趣的倾向性(2)广阔性(3)稳定性(4)效能性

·10·举例分析能力个别差异的表现:能力的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发展早晚差异;能力类型方面的差异;能力在性别方面的差异

·11·联系实际谈谈能力的培养:早期教育是能力早期发展的决定条件;加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培养能力的基础;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兴趣爱好和勤奋是内部动力;教师应坚持正确的观点

·12·

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通过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3)加强课堂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形象性和具体性(4)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强化学习动机(5)合理地组织竞赛(6)正确评价,恰当地运用表扬和批评(7)加强归因指导。

·13·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概念的掌握?(1)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提供范例丰富表象(2)比较概括,抓住关键特征(3)变式练习,提供反馈信息(4)正确表征概念,给予系统归类(5)模糊概念教学

·14·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1)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2)形成问题解决一般过程的意识(3)注重发现和识别问题(4)尽可能利用外在形成表征问题(5)克服影响问题解决的消极因素的影响

·15·如何培养创造性?保护儿童的好奇心;解除儿童对错误的恐惧心;鼓励幻想;鼓励和创造性的人接触;鼓励个人的首创;避免用固定的眼光看待有创造潜力的人。

·16·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1)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2)理解基本原理,促进原理和法则的迁移(3)总结学习经验,运用学习方法(4)培养可逆联想的习惯(5)牢固掌握基本知识,促进新旧知识相结合。

·17·结合实际分析学生不良品德的转变过程:(1)消除疑惧心理,融洽师生关系(2)提高道德认识,讲究教育方法(3)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4)锻炼与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5)注重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智。

·18·联系实际分析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学习负担过重(2)家庭关系紧张(3)自我评价不客观(4)性生理与性心理发展不平衡。

第五篇:心理学、教育学复习资料【打印版】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定义为: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直接和首要目标的社会活动。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课外校外教育的三种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⑧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教学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

(3)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顷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51.教育评价的功能是什么?测定功能、诊断激励功能、指导功能、导向功能

52.教育评价的原则: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整体性原则

53、结合实际试述作为一各21世纪的老师应该具备什么素养?(1)思想政治素质:政治思想素养了职业道德素养,其中后者包括: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2)教师的智能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知识结构: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能力结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创造能力、自我鉴定、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

54、结合实际试述老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发扬民主,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控制情绪,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55、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2)精深的专业知识。(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56.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57、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

58、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1)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59、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62、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2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4)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61.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达能力;(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教育学选择填空题

1、《绪论》 最早阐述教育目的、制度、内容、方法、师生关系的教育专著是《学记》。童年期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关键期,学校产生的必备条件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一定的政治基础、一定的文化基础。贯穿于《大教学论》全部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自然适应性原则,人生阶段一般分为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2、《教育基本规律》 教育的基本规律有两条,一条反映的是社会发展与教育的辩证关系,另一条反映的是人的发展与教育的辩证关系。学校教育的出现是教育从社会生活中独立、分化出来的一大标志。现代社会发展变化的迅猛,在教育上表现为由主要为继承已有文化遗产服务逐步向主要为未来社会服务,即由继承型转向发展型模式。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核心。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就是要培养现代化的人。在现代社会里,经济、政治、文化和人口等是影响教育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一定社会里,通过组织控制、政策限制、法律强制和思想教育等途径实现着其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教育具有文化功能,这一功能表现在延续、更新、普及、整合文化上。教育的历史性集中体现在时代性和阶级性上,教育以人为对象,以育人为己任。学会行走和初步掌握口语是婴幼儿期极具重要意义的两件事情。幼儿的主导活动是游戏,养育是婴儿教育的首要任务,好奇心是人的智慧发展的原动力。童年期最为艰巨的任务是掌握和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核心任务是帮助儿童学会学习,也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关键期。青年应学会选择。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分为内外两大类,内部因素主要是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外部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和教育。宏观社会环境和微观社会环境构成人的生活环境。生物本能起源说的观点是法国利托尔诺。教育的心理模仿说是美国教育学家孟禄。奴隶社会是教育作为独立活动的形成期。制定教育目的是社会实现对教育进行控制的中心环节。原始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内容的同一性、整体的原始性、形态的融合性。文化通过文化背景对教育的影响具体体现在:提高人们的教育需求和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广泛联系。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教育与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经政制度之间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具有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养育中要注意以下几点:注意满足婴儿的合理需求;有意适度训练其器官;在生活环境中有意设置丰富的刺激物;尽量接近自然。早期教育需特别注意的是:关注非智力因素,为正规学习打好基础,发展幼儿口语,教幼儿学会使用玩具、器具。

3、《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能力的培养。愉快教育的核心是不断获得成功。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有: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发展变化的状况;人的自身发展的需求;马恩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素质的基本属性有:相对稳定性;内在性;整体性。应试教育的主要危害有:严重地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摧残身心健康;压抑个性发展。在西欧,教会学校的目的在于培养僧侣,封建主培养骑士。三类基本教育目的即个体本位观、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观和文化本位观。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制定教育目的时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一般来说,教育目的包括两大构成要素,一是规定所培养的人具有的社会功能,二是规定通过教育在教育对象身上所要形成的各种内在素质及其结构。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共同构成。德育是以培养教育对象思想品德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等。德育的实质就是把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品德的过程。智育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育。体育,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美育是掌握审美知识,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教师与学生》 在教育过程中,教与学这一对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师的教,“教有法而无定法”说明了教师工作具有创造性,教师的劳动也有复杂性,创造性是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学生主体性表现在:创造性、自觉性、独立性。学生客体性表现在:向师性、依赖性、可塑性,教师的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知识素质包括: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教师的作用表现在:对社会的作用、对学生的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的智能结构是指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师生关系通常表现为教育关系和心理关系,而后者又包括情感关系和认识关系。根据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分为命令-服从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参与型。

5、《学校教育制度》 我国近代最早的学制是癸卯学制,解放以来我国学制基本上沿用1951年学制,我国当代学制改革的主要文件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学制按横向划分有:幼儿教育、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学制建立的依据有:社会生产力和科学发展状况、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本国原有学制和本国历史文化传统。我国学制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改革学制结构,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1951年学制突出了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向工农开放的方针。1958年学制进行了十年一贯制的试验。

6、《德育工作》 构成德育过程的主要形态是:说服教育、实际锻炼、陶冶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从学生的道德意志、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作为开端。社会主义学校德育包括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品德评价法有四种主要方式:表扬和奖励、批评和惩罚、评比竞赛、操行评定。德育方法除说理教育法外,还有实际锻炼、示范教育、陶冶教育、自我教育、品德评价法五种方法。

7、《教学工作》 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学科设置。制定有关课程总体规划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对班级授课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说明的著名教育家是夸美纽斯,杜威主张“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传递-接受式源于赫尔巴特,情境-陶冶式吸取了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理论并参照我国教学实际工作的成功经验概括而成。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布鲁纳和杜威抽倡导的发现教学法。学校的正规课程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中小学课程的表现形式有:教学计划、教学参考书、教学大纲、教科书。中小学老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以传授知识的手段为标准分为: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以直观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中小学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的根据是:教学目的、教师的知识水平、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的特点。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备课和上课、布置作业、课外辅导、考试。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指向性、简略性、操作性、整体性。隐性课程的特点是:隐蔽性、全程性、非预期性。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方式,学校的课程划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中小学常见的显性课程有: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课程计划由学科设置、学科开设的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编制、学周安排组成,其中心内容是学科设置。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为:认识主体的不成熟性和发展性、认识对象间接性和概括性、认识方式的简捷性和高效性。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提问、讨论、读书指导法。讲授的方式有;讲述、讲解、讲读、讲演。以直观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有演示法、参观法。参观的种类有,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和总结性参观。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实验有感知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复习巩固性实验。中小学学法指导的根本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中小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辅助形式有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现场教学、复习教学和远程教学。备课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其中钻研教科书是备课的中心工作,要求做到“懂”、“透”、“化”三个程度。常见的教案有:讲义式教案、提纲式教案、综合式教案。课外辅导的形式有个别和小组辅导两种。教学效果的反馈环节是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考试、考查是检查学生成绩的方法。

8、《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主导作用,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是班主任工作,公正性原则上是班主任工作中致辞关重要的原则,培养班集体的先决条件是确立奋斗目标,调查了解学生是建设班集体方法的第一步,常规性班级管理包括: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和班级规章制度的执行。有学生对班主任说放在笔盒里的10元钱不见发了,班主任怎么做最好:对全班同学进行教育,希望拿钱的同学主动承认,教育同学加强防范意识,希望拿钱的同学悄悄把钱放回原处。班主任是学校领导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是班主任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解决班主任工作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矛盾和协调班主任工作过程中的各种关系的基本准则,是班主任工作过程中规律和特点的反映。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有:全面性、公正性、民主性。班主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有民主意识。班干部的选拔和评优应该民主评议。新生的入学教育包括适应教育、常规教育、传统教育、学习方法教育。班集体的管理包括常规性的班集体管理、阶段性班集体管理、毕业班集体管理。制定班主任计划包括学期工作计划、具体执行计划。总结有全面总结、专题总结。班集体的形成过程有:初建松散阶段、基本形成阶段、巩固发展阶段。

9、《课外校外教育》 课外校外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专题集会属于群众性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区别是组织者不同,它们的联系表现在有共同的特点、作用、内容和形式上,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特点有:形式上的多样性、活动上的自主性、内容上的广泛性、组织上的自愿性。群众性活动有:报告会、座谈会、专题集会。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包括:自主性原则、自愿性原则、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三大类即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小组活动是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在家庭教育中要养育结合。

10、《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学校领导在执行阶段的重要职责是协调。管理的职能反映管理的本质,校长在处理学校管理中的各种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决策的层次性,体现管理方向反映学校管理全局的是计划,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是行政的方法,而经常运用的最具有传统色彩的方法是思想品德的方法。学校教学工作管理的中心任务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检查和指导是教学管理的重要职能。现代学校管理必须实行教师岗位责任制的客观要求。教师岗位责任制的“三定”工作指定编、定员和定工作量。教师的任用制度包括:派任制、聘任制和代用制。教师考核分全面考核和单项考核两种,对教师的考核一般采用平时和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学校管理过程的四个基本环节包括:制订计划、组织执行、督促检查和总结提高。教师培养和提高的途径有脱产进修和在职进修。在执行阶段,学校领导主要应该抓好组织、指导、协调和激励工作。

11、《教育改革》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应坚持为人类做贡献的教育价值观,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应是教育总目标,“一条龙”的改革是指“中小幼”整体改革。新时期基础教育中德育的突出特点是德育的主体性、德育的开放性、德育的复杂性。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包括单项改革和综合改革。教育民主化具体表现在教育机会均等、教育管理民主化、教学民主化三个方面,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基础教育实施的单项改革主要有德育、课堂教学改革、管理改革。

12、《教育科研》 划分是最基本的分类方式,资料的整理研究是最重要的关键性的,研究当代教育发展,指导当前教育实践是教育科研的重点任务,科学研究主要具有的两大特点是艰巨性和创造性。理论假设的三个阶段:发现新事实与已有理论之间的矛盾,构建假设的核心,抽出某种推测性设想,构建假设的推论部分。为了正确地进行分类,需注意的几点是:标准同

一、结果相称、子项相斥、逐级划分。科学抽象应符合的要求有:以实践为基础,且必须回到实践中体验其正确性、科学抽象出的东西必须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高层抽象必须能演绎出低层抽象。创新是科学的灵魂。从范围分,教育科研有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从性质分教育科研有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一般来说,教师应选择个人力量就能承担的、微观的、以应用为主的教育研究课题。科学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选择课题是教育科研的起始环节。教育科研过程就是对教育科研资料的搜集、使用和再创造的过程。分类方式按照复杂程度分为划分、整理次序、系统分类三种。强调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搜集数量资料和非数量资料相配合,是当前教育科研的一大特点。教育科研成果的表现形式有教育科研报告和教育科研论文。教育科研报告包括实证性,文献性研究报告。按写作要求,教育科研论文分为投稿论文和学位论文。若按研究层次,教育科研论文分为经验性论文、评述性论文、研讨型论文和学术型论文。前言、正文、结论是实证性研究报告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在实验报告中正文由实验进程、方法和结果构成。撰写教育科研报告的过程有三个环节,写作提纲、撰写初稿(中心环节)修改定稿。谋篇构思的关键是安排好层次结构。

13、《教育测评》 教育测量的要素有单位、参照点、量表。根据测量的内容教育测量可分为学业成绩测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特殊能力测验。根据实施测量的时机教育测量可分为准备性测验、形成性测验、总结性测验。根据测验结果的评价标准,教育测量可分为常模参照测验、目标参照测验。良好的测量应具备的条件是正确性、可*性、鉴别性和实用性。测验编制的中心环节是编制题目。根据学生自由反应的程度,可以将主观性试题分为限制反应试题和扩展反应试题。根据评分是否客观把试题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类。教育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按评价的方式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教育评价的功能是测量功能、诊断激励功能、指导功能、导向功能。教育评价可分为准备、实施、和结果处理三个阶段。客观性试题主要包括填空题、选择题、是非题和简答题。

14、《教育现代化》 教劳结合是一个双向作用的过程,它一方面强调教育必须结合生产劳动,另一方面则强调生产劳动必须依*科学和教育。就全国而言,农村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在规划成人教育时要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多形式和多渠道筹措教育办学经费,是中国特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唯一途径是教劳结合。教育的经济效益是通过育人来实现的。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素质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主要是指教育水平,其政治目标具有导向功能,其经济目标具有间接性,社会互动模式的代表人物是哈弗罗克。教育在现代化的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基础地位、优先地位。

二、心理学

5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52、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53、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5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5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5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6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6l、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6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6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6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6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6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6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6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

69、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7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71、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72、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7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74、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75、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76、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77、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2)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78、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79、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亢又称心向。

80、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反之为负迁移。

81、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82、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面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83、想象的种类:(”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有意想象、无意想象:(2)在有间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幻想、理想、空想。

84、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1)广阔性与深刻性。(2)独立性与批判性。(3)逻辑性。(4)灵活性和敏捷性。(5)创造性。85、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加工况来看,即对输入住处的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86、记忆的分类:(”根据内容与对象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2)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87、保持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88、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与回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89、联想的种类与规律:接近性联想(空间、时间上的接近)、相似性联想(性质上相似)、对比律(性质上、特点上形成对比)、因果律(因果关系)。

90、良好的记忆品质有: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指能否及时地从记忆中提取出所需的知识,是提取的应用特性)。

91、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92、知识为活动提供定向依据,而技能控制活动的执行。

93、高原现象:在操作技能练习到中期,会出现成绩进步的暂停顿现象。

94、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特征。知识、技能达到迁移程度,能“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95、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份,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96、超常儿童:智商在130以上;低常儿童:智商在70以下。97、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感是与社会性 的需要相联系的。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恐惧;情绪按强度的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激情与应激。98、克服内外困难是意志最重要的特征。

99、意志行动的目的冲突有四种形式: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多重趋避式冲突。

100、巴甫洛夫把人的神经活动分成许多类型,其中有四种典型类型与气质类型刑·应:强、不均衡型为胆汁质;强、均衡、灵活型为多血质;强、均衡、不灵活型为粘液质;弱型为抑郁质。

101、性格是一个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形成得早,表现在先;而性格形成得晚,表现在后。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部分。10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其它标准还有: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标准、“未来新人类”标准。

103、心理咨询:精神分析法——弗洛依德;行为矫正法——华生;人本主义y:f法——罗杰斯;理性情绪疗法——艾利斯。

104、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自然、适度。三.问答题:

1、遗忘的规律与特点有哪些?(1)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舆容易遗忘。(2)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

(3)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4)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逐渐完全遗忘;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引起遗忘。(5)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2、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1)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3、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3)加强言语训练。(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4、简述马斯洛的人格理论?(1)自我实现。(2)需要层次理论: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和爱的需要④自尊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5、依据有关的学习动机理论,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些具体措施。

(1)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5)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7、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2)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3)培养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的能力;(4)促进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8、注意有哪些品质特征?它可以分为哪几类? 注意的品质特征有: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注意可分为: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9、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1)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2)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

(3)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4)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10.什么是注意?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对象的指向性与集中性。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

①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

②要加强意志力的锻炼,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 ③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 ④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培养良好注意品质。

③人际关系的维护:避免争论,勇于认错,学会批评。

11研究心理学必须遵循什么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

12、注意的品质有哪些?注意的范围、集中性、稳定性、分配、转移。

13、中学生注意的特点有哪些?(1)有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开始发展对抽象材料的稳定注意(2)有意后注意得到较快的发展(3)注意的品质得到了较好的发展(4)注意的个别差异明显

14、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1)客观原因:刺激物的强度、新异性、活动变化和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2)主观原因:人的需要、兴趣和态度;人的知识经验;人对事物的期待;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15、引起和维持无意注意的条件是什么?对活动的目的和任务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排除干扰。合理地组织活动。

16、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17、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哪些?(1)客观因素:对象和背景的差别;对象的活动状况;对象和背景的组合关系。(2)主观因素:人的需要、兴趣、经验和情绪状态

18、简述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

19、情感的功能有哪些?信号功能、调节功能、感染功能

20、个性有哪些基本特征?个性的整体性、个性的独特性、个性的稳定性、个性的社会制约性

21、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内容: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2.如何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改进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防止干扰;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利用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2)充分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合理地组织好教学进程;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教育;正确组织课堂教学(3)要运用几种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2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学习善于组织自己注意的能力(2)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3)教育学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4)要加强意志锻炼,提高自己排除干扰的能力(5)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针对学生注意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培养措施。

24.什么是观察?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措施有:(1)观察前必须向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2)在观察过程中,要认真培养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3)观察后要求学生做记录或报告(4)启发学生观察的主动性(5)在观察过程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加(6)在观察过程中,要有言语活动参加。

25.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1)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教育学生合理地满足和调节需要(3)丰富多样的情境教育(4)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

26.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2)注重培养健康的情感(3)培养和增强责任心,强化坚持性和自制性(4)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5)充分发挥集体和榜样的教育作用(6)通过适当的挫折教育,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7)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8)针对意志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培养措施

27如何培养创造性?保护儿童的好奇心;解除儿童对错误的恐惧心;鼓励幻想;鼓励和创造性的人接触;鼓励个人的首创;避免用固定的眼光看待有创造潜力的人。

28.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1)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2)理解基本原理,促进原理和法则的迁移(3)总结学习经验,运用学习方法(4)培养可逆联想的习惯(5)牢固掌握基本知识,促进新旧知识相结合。

三、填空、选择题

1、《绪论》 人的心理现象极为复杂,它可以概括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心理现象(又被称为心理活动)不仅人有,动物也有,我们所学的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心理学是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冯特《生理心理学原理》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心理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最基本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教育性原则。研究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观察法和实验法。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华生。个性心理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马斯洛。

2、《心理实质》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上是脑的机能。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神经系统可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上有三条显著的沟裂,将大脑皮层分为四个区,称为叶,即:额叶、顶叶、枕叶、颞叶。人的心理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反射。第一信号系统是由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与抑制。条件反射的原理是由巴甫洛夫提出来的,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是反射活动。

3、《注意》 注意可以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其基本特征是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三种基本功能是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与注意的稳定生相反的品质是分心。正在上课时突然的事件引起学生产生的是无意注意。老师讲课时,, 抑扬顿挫,富于变化,引起学生无意注意。“一目十行”是注意的广度的的表现,“一心二用”是注意的分配的表现。专心做功课是有意注意,人的注意是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听课又做小动作,这是注意的分散,听课做笔记是注意的分配,良好的教学活动应充分利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相互转化。刺激物的强度一般是指相对强度和绝对强度。

4、《感觉》 一般地,微弱刺激物能提高其它感觉的感受性,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是反比的关系,根据感觉反映事物的属性的特点,可以把感觉分成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外部感觉有视觉、听、嗅和味觉。内部感觉有肤觉、内脏觉、平衡觉和运动觉。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可以把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根据知觉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可以把知觉分为正确知觉和错误知觉。“窥一斑而知全豹”,这是知觉的整体性,“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感觉的适应现象,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称为错觉,人们往往把相似的,接近的,连续的事物知觉视为一个整体,这是由于知觉的选择性。由于一系列弱光的持续作用,致使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叫做暗适应。反映头部运动频率和方向的感觉叫做平衡觉,对自己的身体的运动和位置状态的感觉叫做动觉。

5、《记忆》 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基本环节。记忆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的特征。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可以把记忆分成四种: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记忆可分为三大系统:感觉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根据有无预定的目的、任务,可以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两种。意义识记的条件是理解;机械识记的条件是多次重复。艾宾浩斯是第一个对人类记忆进行科学实验的人,揭示了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感觉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最多不超过2秒,表象和词语是记忆的主要形式。

6、《思维和想象》 思维的反映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思维的两个重要特征是概括性和间接性。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它贯穿在整个思维过程之中,根据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叫做动作思维。根据想象时有无预定目的,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创造想象。有意想象按内容的新颖程度不同,可分为再创想象和创造想象。想象的功能包括预见功能、补充功能和代替功能。思维的品质表现为: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一题多解”是发散思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有分析无综合。想象的特点是新形象,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幻想,科学家计算出地月之间的距离是四十万公里,这一活动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

7、《情感》 人的表情主要有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三种。情感的功能有信号功能、调节功能、感染功能三方面。按情绪状态分类。情感可分为心境、激情、应激、热情四种,情感的产生常以需要为中介。“人逢喜事精神爽”指的是心境的特征。按情感的社会内容分类,情感可分为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三种。

8、《意志》 意志行动对人的调节作用表现在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意志行动可分为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两个大的阶段。意志品质有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四个方面。按趋避方向,动机冲突可分为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三种。采取决定阶段可分为动机斗争、确定目的、选择行动方法制定行动计划三个环节。意志行动的几个特征中,最能体现人的意识能动性的特征是克服困难。采取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开始阶段,执行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完成阶段。“优柔寡断”与意志的果断性品质相反,“人云亦云”是缺乏意志自觉性的体现。以随意动作为基础的行动是意志行动的特征之一,动摇、顽固是与坚持性相反的不良品质。

9、《个性》 个性的基本特征有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和社会制约性。动机意向、意图信念都是人的个性倾向性的表现式。人的个性的本质是社会性的。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其中信念、世界观居于最高层次,制约着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直接推动人产生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因叫动机。个性具有稳定性特征,说明人的个性特征是相对的,在评述个性的本质时,主要标志是社会。自我意识在个性中的作用是调控。由事物或活动的结果所引起的兴趣叫间接兴趣。

10、《个性心理》 气质类型首先是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抽出,后被古罗马医生盖伦继承,提出人的四种气质类型,即多血型、胆汁型、粘液质、抑郁质。人的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五种基本能力。1905年,法国的心理学家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能力测验量表,比奈-西蒙量表。智力测验也称一般能力测验,比较著名的广泛使用的量表有斯坦福-比纳量表、韦氏量表。气质是一个人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稳定的动力特征,即心理过程的强度、变化的速度、灵活性的特征。“大器晚成”与“早慧”是能力发展时间差异的表现。直率、易冲动心理活动突发外倾气质属于胆汁质。安静、稳定、反映迟缓内倾的气质属于粘液质,强-不平衡-不灵活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兴奋型。学生马虎粗心或细致认真,反映的是其性格的对待现实特征。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力。勇敢、勤劳、朴素的特征主要属于性格。独特性、变通性、流畅性是创造能力的特征。

11、《学习心理》 人类的学习是自觉能动地以语言为中介,在社会实践中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积累个人经验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特点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系统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发展认识能力和培养品德的过程。学习理论主要有三大派别,联结学说、认知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桑代克提出的三大学习定律是:准备律师、练习律、效果律。奥苏贝尔依据学习的内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两类;根据学习者进行学习的方式,把学习划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意义学习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代表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学习动机变量对学习的作用犹如“催化剂”。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是学习需要。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较特久的行为变化。

12、《学习心理2》以是否找到具体事物来表示概念作标准,概念可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根据概念的抽象程度,概念可分为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华莱士提出问题解决四阶段模式为:准备阶段、孕育阶段、豁朗阶段和验证阶段。概念形成是学龄儿童获得概念的典型方式,从学习方法上看概念形成属于发现学习。概念同化具有不同的模式,一般可以概括为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智力是创造性的必要条件。定势属于顺向迁移。官能心理学是形式训练说的思想基础。共同要素说的提出者是桑代克,学生的创造性有三次下降,6岁入学的时候,9岁左右,14岁左右。

13、《品德心理》 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品德的改变经历三个阶段:顺从、认同和内化。品德一般包括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唯智派认为,人的确品德的形成主要取决于道德知识的掌握,主张进行伦理谈话和系统讲授道德知识。行为派认为,人的品德是我们所有的道德行为方式的总和。他们重视行为方式的训练,行为习惯的培养。

14、《心理健康》 学习障碍是学生某种学习能力的缺乏,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能力的缺乏。而导致学习活动的明显困难。学习的情绪障碍是学生在学习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异常情绪状态,主要有厌学、考试焦虑症、学校恐怖症等。心理咨询以其方式划分,有门诊咨询、电话咨询、书信咨询。咨询的基本原则有尊重信任的原则、预防性原则、长善救失和保密原则。心理咨询是帮助情绪自我提高、健康成长的过程,而不是替来访者作决定。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专用(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学与教师专业化

1.教育:广义上讲,教育是一种以教育学为形式,有目的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主要是指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2、学校教育的特点:教育目的明确,教育组织机构完善,有专门的教育场所。

3.教育学概念: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事实、教育价值基础之上的教育问题,解释教育规律,提供教育规范,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学科。(2006)

4.教育学研究对象:教育问题、教育现象。

5、《礼记·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英国哲学家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来。

独立标志: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出版。夸美纽斯提出了班级授课制。6.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7.教育学的四个派别:实验教育学(拉伊、梅伊曼),文化教育学(狄尔泰、斯普朗哥),实用教育学(杜威、克伯屈),批判教育学(鲍尔斯、金蒂斯、布厄迪尔、阿普尔、吉鲁),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克鲁普斯卡亚、凯洛夫、杨贤江《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

8、教师的专业是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结合的“双专业”。9.接受教育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凸现教师专业化,这是区别于只受过普通教育的外行的重要标志。10.“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杜威对教育的斫狻?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12.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14.瑞士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

13.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课程论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15.瓦根舍因:范例方式教学理论。16.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17.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第二章 教育、学校与学制1.原始社会晚期,学校的萌芽已经出现。2.正式学校的产生 时间:奴隶社会

条件:⑴经济基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⑵文化基础:文字的出现。⑶政治基础:统治阶级巩固政权的需要。3.学校发展大致经历两个阶段:古代学校和现代学校。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古代学校特点:学校教育的内容逐渐丰富,学校教育有明显的阶级性。现代学校特点:⑴普及义务教育的实施和现代学校教育体系的建立。⑵学校教育内容极大的丰富。⑶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到逐步结合。⑷摒弃呆读死记的教育方法,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开拓创新精神。⑸成人教育迅速发展,创痛的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⑹学校教育手段日趋现代化。4.学制:广义上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上指学校教育制度。(2007真题)5.学制建立依据:⑴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和制约。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⑶人口状况⑷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状况。⑸吸取原有制度中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6.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师范教育等几个部分。(2007真题)7.世界各国学制改革的共同趋势: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他体系,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想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和个人的发展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⑴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⑶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⑴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的手段。⑶教育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2006)

3.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者的权利,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教育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促进政治民主,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域一定的政治和经济。4.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传统影响教育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文化史教育资料的来源,制约着教育资料的发展;文化作为一种氛围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具有文化传递功能、文化选择功能、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现代教育的开放性还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2008)5.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6.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提供个体发展的动力;唤醒个体发展的意识,挖掘潜能;发展人的个性。7.素质可分为三类:先天的自然素质、先天与后天结合的心理素质、后天的社会素质。8.遗传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生理前提,进而也为教育提供了可能性。9.成熟以及所导致的年龄阶段特征也对教育有重要的制约作用。格赛尔的爬楼梯实验和皮亚杰的认知建构理论说明了这个问题。第四章 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2004)2.教育目的的构成:人的身心素质(核心部分),人的社会价值。3.教学目标:认知、情感、动作技能。4.教育目的确定的依据: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本名族的历史文化传统。

5.教育目的确定的理论观点: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我国: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6.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培养劳动者和建设者、要求全面发展、具有独特个性、与生产劳动相结合。7.确定教育目的的两大理论:个体本位论(卢梭)和社会本位论(赫尔巴特、涂尔干)8.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独立个性的关系:培养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就是说受教育者个体必须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即个性的全面发展。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也就是说要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形成受教育者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独立个性即全面发展的个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互不排斥。全面发展是个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是个人的个性形成过程,独立个性是全面发展的独立个性。所说的个性化是与社会同向的个性化。我们并不赞成与社会利益、社会秩序背道而驰的个性。(2007)6.基本素质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所以学生既要有比较完善的基本素质,又要充分发展其所长,形成丰富而独特的个性。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全民素质的使命。(2008)2.教师的德性:善心;责任心;公正。3.教师的知识结构:通识知识(当代科学和人文的基本知识、工具性学科)+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

4.教师的能力结构:一般能力(观察能力,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特殊能力(教学实践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能力)。

5.教师的职责和角色:⑴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建构知识的引导者。⑵教师是学生成为完整人的促进者。⑶教师是学习者和研究者。

6.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是多样性的人、学生是完整性的人、学生是能动性的人、学生是创造性的人、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2007)

7.中学生的基本特征:身心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展、自我意识的突出、独立精神的加强。8.现代新型师生关系:⑴教学上的授受关系。⑵人格上的平等关系。⑶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9.如何解决师生冲突:⑴建立积极的冲突观。⑵全面评价冲突所产生的影响。⑶采取有效策略解决师生冲突。(托马斯提出五种处理人际冲突的策略:回避策略、强制策略、可知策略、合作策略和妥协策略。)10.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⑴树立正确的学生观。⑵热爱学生、尊重学生。⑶了解学生、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⑷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11.教师的社会作用:⑴传递人类社会文化成果的作用。⑵巩固和发展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⑶塑造年轻一代心灵的作用。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12.教师的劳动任务:搞好教学、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关心学生健康、推动社会发展。13.教师的劳动特点: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示范性、劳动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集体性。第六章 课程

1.课程的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评价。2.从课程的组织核心划分:学科课程(主张分科教学)、综合课程、活动课程(以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为主来组织的课程类型,主张“做中学”)。3.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第七章 教学1.教学: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2.教学的一般任务:⑴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⑵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⑶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科学世界观基础。⑷关注学生个性发展。3.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师生教与学的统一活动。课堂教学工作包括备课、上课以及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2006)4.备课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5.制定进度教学计划的顺序:学期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6.上好课的基本要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7.上课的基本技能:讲述、教学对话、板书、布置家庭作业。

8.主要教学方法: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9.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10.试题类型:供答型(简答式和陈述式),选答题(是非题、多项选择题、组配式试题)

11.测验种类:论文是测验、客观性测验、问题性测验、标准化测验。12.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传递接受式教学方法、示范模仿教学方法、文理科教学方法。

13.教学策略可分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型。14.班级授课制:指根据年龄或程度把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并按课表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15.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⑴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⑵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系统完整。⑶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⑷有利于加强教学管理。⑸师生、生生之间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并使学生形成社会性素质和人格特征。16.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⑵不利于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⑶不利于因材施教。⑷难以体现灵活性特色;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⑸不利于学生整体感知。17.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师生可以充分互动。18.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19.教室布置作业的要求:(1)作业内容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并且具有代表性。(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度要适度。(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且规定完成的时间。(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20.常见的教学策略:奥苏伯尔——先行组织者策略;布鲁纳——发现学习策略;布卢姆——掌握学习策略;卡尔·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策略;赞可夫——发展性教学策略(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克拉夫斯基——范例教学策略。第八章 德育

1.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总称。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2.学校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⑴德育的社会历史制约性。⑵学生的知、情、形、意等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⑶学校德育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和交往的过程。⑷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⑸多方面教育影响实施优化组合的过程。

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4.德育理念:⑴确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论。⑵从学生实际出发。⑶坚持知行统一。⑷整合各方面的教育影响。5.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发、表扬奖励与批评法。6.德育工作的新形式:社区教育、业余党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德育基地。

7.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择业指导)。第九章 智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体育与智育、德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关系:⑴密切联系,相互促进。⑵德育发展学生的智力。⑶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同时德育也有助于学生积极学习,不断进步。⑷不论是智育还是德育、美育都离不开体育,都要求学生要有健康的体魄。⑸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高尚道德情操,以及锻炼身体。⑹美育与德育可以使学生在良好的情绪和心境下愉快的学习,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2.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第十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1.学生是班级的主体,班主任起着引导、协助、监督、咨询等作用。2.班级组织的特点:教育性、社会性、平等性、准自治性。

3.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2006)班级管理的主要管理手段有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4.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班主任最关心的两件事是如何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和让学生听从老师。班级管理无形中受到分数与教师权威的双重制约,因此形成班级管理的极为简单的因果关系:学得好的,受到鼓励,并且越来越好;学的差的,受到批评,并且越来越差。班级管理成为教师实施个人专断管理的活动过程。班干部相对稳定,使得一些学生养成了“干部作风”,而多数学生希望为班级做点事却没有机会。学生把班干部标志只看成荣誉的象征,但是缺乏主人翁意识。5.关于班级管理问题的对策:⑴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⑵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⑶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⑷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6.班级活动组织:⑴设计(活动资源的挖掘、活动主题的选择、活动主题的提炼、活动标题的拟定、活动形式的选择)。⑵准备(撰写计划、落实人员、准备材料、选择场地、活动的外部联系)。⑶开展。⑷后续。班主任辅导的主要内容:学习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7.班主任的角色作用:⑴班主任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关护者。⑵班主任是对学生产生全面影响的教育因素。⑶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8.班主任工作的意义: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的得力助手,对全班学生的健康和学发展负主要责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不仅是联系各科教师与团队组织的纽带,还起着沟通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桥梁作用,是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促进力量。9.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⑴对社会,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⑵对学校,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⑶对同事,协调好任课老师之间的关系,配合其他老师的工作。⑷对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形成良好个性。10.班主任教育方法:说理教育法、激励法、榜样示范法、角色模拟法、暗示法和契约法。11.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⑴教师的领导风格。⑵班级规模。⑶班级的性质。⑷对教师的期望。

12.艾里斯提出了一个解释人的行为的ABC理论。第十一章 课外、校外教育

1.课外、校外教育的意义:⑴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⑵是对青少年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⑶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各种能力。⑷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2.课外、校外活动的主要特点:自主性、灵活性、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3.家庭教育的特点:内容生活化,方式情感化,方法多样化。

4.学校、社会、家庭的关系:⑴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⑵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支持、目标一致。⑶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关系。⑷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关系。

5.课外活动的内容:政治教育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文娱体育活动、社会公益劳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

6.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性活动(基本组织形式)、个人活动。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专用(普通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实验室,这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3.个体心理可分为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等三个方面。4.从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法则。

5.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6.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第二章 感觉和知觉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2.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3.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4.感觉现象主要有感觉适应、感觉对比和联觉。(2006)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综合反应。6.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7.知觉的基本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第三章 注意1.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3.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与监督功能。4.注意的种类:⑴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即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⑵随意注意(有意注意),即自觉地、有目的的、必要时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⑶⑶随意后注意(有以后注意),即有预定的、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5.注意的品质特征: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6.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⑴原有活动吸引注意的程度。⑵新的事物的性质与意义。⑶事先是否具有转移注意的信号。

7.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⑴不随意注意规律的应用:尽量防止分散注意的刺激出现。防止单调死板的教学方法。⑵随意注意规律的应用:明确目标任务。创设问题情境。教师正确组织教学。(2008)第四章 记忆1.记忆是人脑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是人脑对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现的过程。2.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回忆。从信息加工上来看,即对输入住处的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2006)3.记忆的主要类型:⑴根据内容与对象分: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⑵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瞬时记忆(0.25秒—2秒)、短时记忆(5秒—2分钟)、长时记忆(一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直至终身)。4.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与回忆。

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过程先快后慢。(2007)6.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⑴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⑵学习的程度。⑶事迹材料的系列位置。⑷识记者的态度。7.遗忘的原因:衰退说、干扰说、压抑说(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提取失败说。8.复习在记忆中的作用:⑴给信息再加工提供机会。⑵重新考虑与寻找材料之间的关系。⑶增加信息加工的深度。

9.有效的复习方法:⑴及时复习⑵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和复习内容。⑶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⑷复习方法多样化。⑸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⑹尝试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

10.记忆品质的特点: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11.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⑴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⑵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⑶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⑷注意数学方法,防止知识遗忘。第五章 思维1.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问题性。

2.思维的类型:⑴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不同划分:知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009)⑵根据逻辑性分:分析思维、知觉思维。

⑶根据指向性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⑷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分: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3.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的思维方式。

4.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5.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6.问题解决的阶段:⑴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⑵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⑶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⑷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7.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⑴人的知觉特征。⑵定势与功能固着。⑶个体经验水平。⑷情绪与动机。⑸个性因素。(2008)8.影响创造性的因素:酝酿、社会因素。9.创造性思维的培养:⑴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⑵培养发散性思维与集中性思维;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⑷鼓励学生参加各项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

10.想象的功能:预见功能、补充功能、代替功能。11.想象的种类:⑴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有意想象、无意想象。⑵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幻想、理想、空想。⑶在有间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12.吉尔福特把思维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种。13.想象活动的基本特点:形象性、新颖性。

第六章 情绪与情感1.基本的情绪分类:快乐、悲伤、愤怒、恐惧。2.情绪按强度和持续时间分类:⑴心境: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具有弥散性的情绪分类。

⑵激情: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⑶应激:在出乎意料的紧迫状态下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3.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2004)4.情绪和情感的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2009)5.压力与心理反应:抑郁、焦虑、恐惧、狂躁。6.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⑴只觉自己的情绪状态。⑵学会转移自己的注意。⑶合理宣泄负面情绪。7.健康情绪的培养:⑴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⑵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⑶丰富自己的情绪体验。⑷学会自我欣赏与自我接纳。⑸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⑹正确面对和处理负面情绪。

8.意志行动的目的冲突有四种形式:⑴双趋冲突。⑵双避冲突。⑶趋避冲突。⑷多重趋避冲突。9.意志品质的特征: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

第七章 需要与动机1.需要是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006、2009)

3.动机产生的条件:人的内部需要和外部诱因相结合而产生的。4.动机的功能:引发功能、指导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5.学习动机的激发(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

⑴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育。⑵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⑶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⑷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争。⑸正确指导学习成绩的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习。⑹提供成功的学习经验,增强学习的自我效能。

第八章 能力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⑴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发展。⑵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⑶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⑷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又是掌握知识、技能的结果,两者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关系。2.能力的分类:⑴按功能的倾向性分:一般能力、特殊能力。⑵按能力的功能分: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⑶按能力参与其中的活动的性质:模仿能力、创造能力。3.能力形成的原因与条件:遗传、环境和教育(产前环境和幼教、学校教育、实践活动、人的主观能动性)(2008)4.多元智力理论(2006):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提出。观点:人类的神经系统经过100多万年的演变,已经形成了互不相干的多种智力。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5.多元智力理论对教育的启示:⑴传统教育只重视课堂学习,忽视社会实践。⑵单纯依靠用纸笔的标准化考试来区分儿童智力的高低是片面的。⑶标准化考试过分强调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⑷音乐、美术、体育或其他方面的特长同样是高智商的表现。

6.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份,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7.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即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

第九章 气质与性格1.气质是表现在人们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2.希波克拉底(体液说)对气质的分类: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3.体型说——克雷奇摩;激素说——伯尔曼;血型说——古川竹二;活动特性说——巴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巴普洛夫。

4.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5.性格与气质的关系:⑴气质更多的受个体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主要是先天的;性格更多的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主要是后天的。⑵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在社会评价上有好坏之分。⑶气质可塑性较小,变化极慢;性格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较明显。

⑷气质可以按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使性格具有独特色彩。⑸气质会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速度。⑹性格对气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6.性格评定的方法:行为评定法(包括观察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个案法)、实验法、测验法。7.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部分。

第十章 态度与行为1.印象形成效应:⑴刻板印象(归于某个类别)。⑵首因效应(陌生人)和近因效应(熟悉的人)。⑶晕轮效应(光环效应)。⑷投射效应(以己度人)。

2.从众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3.从众的分类:真从众、权宜从众、不从众。4.从众的原因:行为参照、偏离恐惧、人际适应。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1.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2.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⑴预防精神疾病,保护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⑵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⑶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4.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⑴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暂时隔离法、自我控制法。

5.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自然、适度。

下载心理学教育学复习资料(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理学教育学复习资料(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免费下载.xiaoy)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 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教育学、1教育科学2 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

    2012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_心理学复习资料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教育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8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1分,共2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

    教育学心理学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作者: 徐新琳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

    教育学 心理学

    教育学与心理学复习试题 1、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 A.教育现象 B.教育方针C.教育政策 D.教育理论 2.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 1、什么事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1)教育的产生,就是为了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经验 2)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其他动物没有 3)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4)教育的本质就是有......

    教育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 现代学校教育: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教育。 2、 学制:制度化了的公共教育系统的体制,对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总体制度、性质、任务 和正常运行机制......

    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1. 孔子:办学校、设六艺,因材施教 2. 苏格拉底:产婆术 3. 《学记》蔵......

    教育学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 1、填空 一空一分 2、判断一题一分 3、简答题一句一分 4、论述一句二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填空和判断) 1、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