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实录

时间:2019-05-15 01:03: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6《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6《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实录》。

第一篇:6《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实录

《体积和体积单位》

嫩江四小 刘波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下册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38—39页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材分析】

《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人教版五年下学期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本课前面承接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部分内容,后面是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体积和体积单位。体积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使学生初步感知“空间”,再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实验进一步感知空间的大小之分,使学生在直观、形象、实践之中理解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物体的体积;而体积单位则可以通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学习迁移类推,并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通过本节课学习体积和体积单位,使学生感知体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单位,为学生形成体积概念、掌握体积计算及其单位间的进率打下基础。所以学好本课会为学好以后的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包含的一些知识点,是以后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学情分析】学生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体积与体积单位的学习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由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跨越。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以及体积与表面积的区别等问题,都不易理解。为此要加强学生对体积概念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手、眼、脑、口,并用通过观察、猜测、验证、感受、体验,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建立正确表象,从而切实掌握所学的知识,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2、使学生知道计量物体的体积,就要看它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

3、使学生初步了解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过程与方法:

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理解体积的含义,结合生活中的事物感知体积单位的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扩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

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空间观念,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设想】本节课我主要按“实验、发现问题——操作、探究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深化、巩固问题——回归、总结问题”的环节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可以自由的思考、想象、猜测、实验、验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2—3分钟)

师:同学们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生:记得。

师:谁愿意来看着动画给大家讲一讲。(播放“乌鸦喝水”的课件)

生:一只乌鸦口渴了,想要找水喝,乌鸦飞呀飞,看到不远处有一个瓶子,乌鸦停了下来,发现瓶子里的水喝不到,怎么办呢?于是,它想到了一个办法,用嘴叨起地上的小石子,往瓶子里放,渐渐的水面升高了,乌鸦就喝到水了。

师:谁能说说乌鸦为什么喝到水了呢?

生:因为石头把水挤上来了,乌鸦就喝到水了。(教师引导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

【设计意图】借助“乌鸦喝水”这样一个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引入,使学生在回忆故事情节的同时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初步感知“空间”的存在。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二)探究新知(18-20分钟)

<一>认识体积

1、教师演示实验

师: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我们再来做个试验验证一下。

教师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让学生看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生: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因为第二个杯子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使学生明确剩下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头的体积,石头占有一定的空间。)板书“占空间”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直观形象的感知了“空间”的存在,同时也使学生明白一切猜想都要由实践来验证。

2、学生分组实验

师:那么在杯子里放入一个大鹅卵石和一个小鹅卵石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呢?下面大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分组实验。(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师:谁能读一下实验要求? 学生分组实验。

师: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的实验过程?

生:我们小组先将一个杯子装满沙子,另一个杯子里放进大鹅卵石,然后把沙子倒入第二个杯子,第一个杯子剩下了一些沙子。然后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放入小鹅卵石,发现也剩下了沙子,但是第一个实验剩的沙子多,第二个实验剩的沙子少(学生边叙述边演示实验过程)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生:因为第一个实验用的鹅卵石大,所以剩的沙子就多。第二个实验用到的鹅卵石小,所以剩的沙子少。

师: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板书:“大小”

[设计意图]:《课标》提倡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学生最大限度参与到学习中,不仅增强了学生探索的兴

3、引出体积概念

师课件出示图,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哪个占的空间最大?

生1:电视机占的空间最大。

师总结: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谁能说说什么是电视机的体积?什么是影碟机的体积?什么是手机的体积?

生1:电视机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电视机的体积。

生2:影碟机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影碟机的体积。

生3:手机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手机的体积。

师: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呢?

生:电视机的体积最大,影碟机的体积第二大,手机的体积最小。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出来的。

[设计意图]: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根据这一特点,我在学生感知“空间”的基础上,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操作、观察,思考,使操作、观察与思维、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起来,然后再逐步摆脱直观形象,利用表象逐步抽象形成概念,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引发争议,引出体积单位

师:生活中有些差别较大的物体我们可以用观察的方法比较出他们体积的大小,那下面两个长方体,你们能比较出他们谁大谁小吗?(教师出示引发学生争议)

生:不好比较。

师:这两个物体的体积比较接近,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比较吗?

生1:量长、宽、高;

生2:分成小正方体„„

用多媒体将它们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如下图),师:现在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为什么?

生1:左边的长方体比右边的长方体体积大。

生2:因为左边的长方体有9个小正方体,而右边有8个小正方体,而且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所以左边的比右边的大。

师:在学习体积单位前,我们先回想一下,长度单位是用什么来表示的?面积单位是用什么来表示的?

生:长度单位是用线段来表示的,面积单位是用正方形来表示的。

师:体积单位应该用什么来表示呢?(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应该用正方体来表示。

师:对,体积单位是用正方体来表示的。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呢?(板书: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它们可用cm3、dm3、m3,表示)

【设计意图】:学生虽然能比较一些体积差别大的物体体积大小,但对于体积比较接近的物体在比较体积大小时遇到困难,引发了学生的争议,但此时的学生越是意见不统一越能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同时产生认识体积单位的需要。

<三>认识体积单位

<1>、认识1立方厘米

师:(看一看):1立方厘米究竟有多大呢?(教师出示1立方厘米的教具)

师:(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厘米呢?学生动手测量

生:棱长是1厘米。

师:数学上规定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板书)

师:(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生1:一个骰子的体积约是1立方厘米。

生2:一个手指尖的体积近似于1立方厘米。

生3:计算机键盘的按钮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

师:(做一做):你能用橡皮泥快速地做一个约为1立方厘米的物体吗?

生:能。

(学生动手操作)展示学生作品,同桌互查是否接近,并进行调整。

师:(说一说):计量哪些物体的体积用立方厘米做单位比较合适?

生1:钢笔、粉笔、铅笔。

生2:橡皮。

生3:体温计。

„„

师:(估一估):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估计,说说你是怎样估的?

生1:一根粉笔的体积约是5立方厘米。

生2:一个核桃的体积约是6立方厘米。

„„

【设计意图】:学生对一个新的概念的接受和形成需要不断地体验和强化,而操作性的体验强化可以提高学生形成新概念的效果。对像1立方厘米这样的规定性知识虽然不需要学生的探究和讨论,但采用学生愿意接受的活动方式(如看一看、量一量、找一找、做一做、说一说、估一估等)去解读知识和理解概念,体验概念是必要的。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解<2>自学认识立方分米、立方米

师:刚才我们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找一找、做一做、说一说、估一估,认识了立方厘米,你还想认识谁?

生:立方分米、立方米。

师:你能像刚才认识立方厘米那样来认识他们吗?自己思考并写在答题卡上,然后小组里交流。

生:能。

师:谁来说说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关于立方分米的知识?(教师进行点拨)

生1:我知道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分米。

生2:一个拳头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一个粉笔盒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学生展示橡皮泥做的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生3:书包、苹果、音乐盒、玩具汽车„„用立方分米做单位比较合适。

生4:电脑的一个音响的体积大约是2立方分米。

生5:班级垃圾桶的体积约是10立方分米。

„„

师:谁来说说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关于立方米的知识?

生1:我知道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米。

师:你能想象出1立方米有多大吗?老师这里有3根1米长的木条做成的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我们把它放在墙角,看看1立方米有多大。

师:大家估计一下,它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

生1:6个

生2:10个

(学生到里面进行验证)

师:我们继续汇报你们学到的关于1立方米的知识,好吗?

生1:老师它的体积太大了没有办法用橡皮你做出来。

生2:一张方桌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一台洗衣机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

生3:出租车、黑板、教室„„一些比较大的物体用立方分米做单位比较合适。

生4:一个衣柜的体积大约是10立方米。

生5:一张双人床的体积约是5立方米。

„„

【设计意图】学生在认识了1立方厘米后,教师放手让学生按照学习立方厘米的方法进行自学并进行汇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自学能力。

师: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是常用的体积单位,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板书)

师:请同学们用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

生:4立方厘米。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是由4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三)、巩固应用(10——12分钟)

练习是数学教学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价值”,我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

一、填上合适的体积单位

1、一台电冰箱的体积大约是1.2()。

2、一台电视机的体积大约是120()。

3、一部手机的体积约是33()。

4、我们班教室的体积约是280()。

5、一个正方体,它的棱长是1厘米,它的表面积是6(),体积是1()。

二、用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

【设计意图】提高摆图形的活动,不仅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使学生认识到“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为下节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做铺垫。

三、估一估。你是怎样估计的?

一个书包的体积约是()

一个文具盒的体积约是()

一台VCD的体积约是()

一张餐桌的体积约是()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在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估测物体的体积,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怎样计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呢?

【设计意图】这一问题的讨论把全课推向了高潮,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质疑、创新的精神,同时也为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做了铺垫。

(四)、引导学生反思整理,强化认识。(3—4分钟)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你能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你还想知道有关体积的哪些知识?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最感兴趣的学习活动是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应该引起教师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经历探索新知的过程,还应关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回顾和反思,这一环节缺失的课是不完整的课。反思整理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感悟学习过程,体会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同时在学习反思中,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五)、启发课后观察操作,深化巩固课堂知识。(1-2分钟)

师:“今天大家的学习很投入,也学了不少有关物体体积的知识,我也很高兴。其实学习不单是在课堂上学习,也可以在课外学。比如今天学习后,大家就可以去观察一下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所占空间,想一想怎样用今天所学的体积单位来描述它,如一枝钢笔大约有20立方厘米等。”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引到课外,由他主学习转到自主学习应该是教师教学的一种境界,是教师终身追求的目标。有效的教学需要我们在设计中去预设,在实践中去尝试。

第二篇:体积和体积单位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白 马 小 学

2015年12月日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8-40页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悟体积的空间观念,建立体积概念,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意义;学会用体积单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能合理估计物体的体积的大小。

2、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经历物体体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和感悟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形成体积的概念和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教学难点:形成体积概念。

教学准备:两人一份学具(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模型);三把米尺等。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看似平常的事物,如果我们细心去观察和思考,总能发现一些不寻常的知识,这节课你们愿不愿意和老师一起去观察和思考?

一、抓住体积概念本质,就地取材,创设生活情境。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观察一下自己的抽屉,说一说你们抽屉里有些什么?”

师:“估计一下,你们现在的抽屉还能放些什么?能放多少?”

师:“为什么你们的抽屉还能放东西,说明什么?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吗?”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观察和思考,让学生体验抽屉里有“空间”。将空间这一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丰富学生的空间表象。〕

师:“抽屉没塞满说明抽屉还有空间,如果东西放满了,也就没有空间。从有空地儿到没有空间说明什么?”

师:“在你们的抽屉里再放一个书包或一些书,能让你的抽屉变得满满的,也就是说书包能占抽屉的空间。发挥你们的想象,你们抽屉的那点儿空地或者说空间能放哪些物品?

师:“书包可以把抽屉的空间占了,几十本书也能把抽屉的空间占了,放上一箱的酸奶同样也可以把抽屉的空间占了。„„说明什么?”

物体都会占空间,大家举例说一说物体占空间的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和想象,让学生理解物体是可以把空间给占了的,也就是说物体是要占一定的空间的。〕

师:“物体都会占空间,是不是物体所占空间都一样呢?”

师:“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不一样,有的物体占空间大些,有的物体占空间小些,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教师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由“空间”到“物体要占空间”,再由“物体要占空间”到每一样物体所占空间多少的不一样,引出物体的体积概念,步步相扣,层层推理,较好地处理好了体积概念的抽象。以学生天天相见,日日接触的抽屉、书包为学习素材,学生学习亲切,又好奇。

熟而不能再熟的身边事物也有值得讨论和学习的问题,自然这样的学习是学生最愿接受学习方式,也最易让学生理解和体会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二、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创设精准的问题情境,探索学习常用体积单位,深化理解物体的体积概念。

师:“物体占空间多,那个物体的体积就大,物体占空间少,那个物体的体积就小。”

师:“拿出你们的书包或新华字典,摸一摸它们的大小,感觉一下自己书包或新华字典体积的大小。”

师:“想一想,你能用手比划着告诉你的同桌,你的书包或字典有多大吗?试一试。”

学生活动后,点同学分别到讲台上比划着告诉大家自己的书包或字典的大小。

师:“你们知道他们的书包有多大了吗?”

师:“谁能用打电话的形式告诉我,他们的书包有多大?”

师:“想出办法来了吗?其实我们不是没有办法,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9面,看一看书,再想一想,然后大家议一议,找到方法了就告诉老师一声。”

〔设计意图:其

一、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保证,从学生的知识起点创设出学生的问题情境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动力。学生在认识了体积概念后,用直观形式来描述物体体积应该说是不成问题的,用手势比划一个物体的大小,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经验是非常丰富的,而用电话的形式来告诉老师物体的体积,对没有学习体积单位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描述物体的体积需要个标准,而这个标准便是体积单位,因为学生没有这个标准,所以学生完不成用电话的形式告诉别人物体的体积,也因为需要,学生的探究欲也越强,此时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其

二、学生的学习目的不仅是从教师那得到解决问题的结果,他们需要的是形成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的方法,指导阅读教材,学会自主学习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兴趣的鼓动性和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性。

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和同伴合作交流,让学生从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大家对“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体积单位的认识、理解和体验。〕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要用到体积单位,如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它们都是描述物体大小的体积单位。书上是怎样规定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找出来,并说一说。”

观察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模型,然后再用手势比划一下它们的大小。同一小组的同学可以互相进行学习。

学生自由活动,探索和体验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

全班交流自己探索学习的情况。

师:“1立方厘米是怎样规定的?用手势比划一下,说一说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师:“1立方分米是怎样规定的?用手势比划一下,说一说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师:“1立方米是怎样规定的?用手势比划一下,说一说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

师:“1立方米,大家比划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可以一起来做。我这儿有三把米尺,我让几个同学和我一起,用这几把尺借助教室的一个墙角共同来做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

师:“1立方米的空间到底有多大,老师想让几个同学站到我们做的这个1立方米的空间里去,看一看可以站多少同学?”

师:“大家不站不知道,现在我们的同学进去了,发现没有,1立方米的空间还真不小,整整一个小组11人都能挤进去,大家明白1立方米了吗?现在大家再估一估1立方米的空间可放多少物品?”

〔设计意图:学生对一个新的概念的接受和形成需要不断地体验和强化,而操作性的体验强化可以提高学生形成新概念的效果。对像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这样的规定性知识虽然不需要学生的探究和讨论,但采用学生愿意接受的活动方式(如读一读、说一说、估一估、比划比划等)去解读知识和理解概念,体验概念是必要的。〕

三、引导学生反思整理,形成体积概念。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你觉得很重要?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你还想知道有关体积的哪些知识?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最感兴趣的学习活动是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应该引起教师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经历探索新知的过程,还应关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回顾和反思,这一环节缺失的课是不完整的课。反思整理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感悟学习过程,体会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同时在学习反思中,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四、启发课后观察操作,深化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师:“今天大家的学习很投入,也学了不少有关物体体积的知识,我也很高兴。其实学习不单是在课堂上学习,也可以在课外学。比如今天学习后,大家就可以去观察一下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所占空间,想一想怎样用今天所学的体积单位来描述它,如一枝钢笔大约有20立方厘米等。”

师:“课后,同学们也可以做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和一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比较一下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大小。我相信同学们的课外学习会比课堂上更认真,更投入,会有很多发现和收获。”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引到课外,由他主学习转到自主学习应该是教师教学的一种境界,是教师终身追求的目标。有效的教学需要我们在设计中去预设,在实践中去尝试。〕

2015年12月1 日

白马小学:秦建

第三篇:体积和体积单位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积这一概念,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我采用六环三步模式进行教学,收到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

一、创境激趣,激发学生想参与

“乌鸦喝水”的故事学生非常熟悉,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伊始,我播放“乌鸦喝水”的动画片,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感悟到物体占有空间,但如果仅此一例证,还不足以支持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接着我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第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进第二个杯子里,这时第二个杯子装不下这些水了,使学生明白石头占据空间,然后举出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等一些物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比较它们所占据空间的大小,引入体积的概念,这部分教学我基本上是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的,但动画和实验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促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注重设计数学活动

好的教学活动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怎样的活动能促进学生对体积表象的建立呢?在教学设计中,我出示两个不易看出大小的长方体,让学生想怎样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引导学生有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学习,迁移类推到要比较长方体的体积也需要统一的体积单位,之后,对于体积单位大小的认识,我也是通过猜想、验证、观察等活动来完成的,通过练习可以看出学生对体积单位的表象建立的还是比较清晰的。

三、在总结中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六环三步教学强调归纳概括这一环节。在本节课教学中,学生不仅总结学会了哪些知识,还对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进行了反思,我觉得此环节十分必要。这样做,可以使学生不断提高数学能力不断丰富它们的知识经验,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规律,获得更丰富的新经验。

遗憾的是:课件的制作有时并不尽人意,如播放两个长方体被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时,后排的一些同学看的并不十分清楚,这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与改进。

第四篇: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8-40页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悟体积的空间观念,建立体积概念,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意义;学会用体积单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能合理估计物体的体积的大小。

2、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经历物体体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和感悟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形成体积的概念和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教学难点:形成体积概念。

教学准备:两人一份学具(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模型);三把米尺等。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看似平常的事物,如果我们细心去观察和思考,总能发现一些不寻常的知识,这节课你们愿不愿意和老师一起去观察和思考?

一、抓住体积概念本质,就地取材,创设生活情境。教师演示:一个装满水的塑料烧杯里放入一个不规则的石头。让学生观察、讨论、分析、总结。

由石头把水挤出来,想身边的东西,把什么挤开了。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的基础上,教师小结。教师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二、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创设精准的问题情境,探索学习常用体积单位,深化理解物体的体积概念。

师:“物体占空间多,那个物体的体积就大,物体占空间少,那个物体的体积就小。” 师:“拿出你们的书包或新华字典,摸一摸它们的大小,感觉一下自己书包或新华字典体积的大小。”

师:“想一想,你能用手比划着告诉你的同桌,你的书包或字典有多大吗?试一试。” 学生活动后,点同学分别到讲台上比划着告诉大家自己的书包或字典的大小。师:“你们知道他们的书包有多大了吗?”

师:“谁能用打电话的形式告诉我,他们的书包有多大?”

师:“想出办法来了吗?其实我们不是没有办法,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9面,看一看书,再想一想,然后大家议一议,找到方法了就告诉老师一声。”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要用到体积单位,如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它们都是描述物体大小的体积单位。书上是怎样规定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找出来,并说一说。”

观察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模型,然后再用手势比划一下它们的大小。同一小组的同学可以互相进行学习。

学生自由活动,探索和体验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全班交流自己探索学习的情况。

师:“1立方厘米是怎样规定的?用手势比划一下,说一说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师:“1立方分米是怎样规定的?用手势比划一下,说一说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师:“1立方米是怎样规定的?用手势比划一下,说一说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

师:“1立方米,大家比划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可以一起来做。我这儿有三把米尺,我让几个同学和我一起,用这几把尺借助教室的一个墙角共同来做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

师:“1立方米的空间到底有多大,老师想让几个同学站到我们做的这个1立方米的空间里去,看一看可以站多少同学?”

师:“大家不站不知道,现在我们的同学进去了,发现没有,1立方米的空间还真不小,整整一个小组的人都能挤进去,大家明白1立方米了吗?现在大家再估一估1立方米的空间可放多少物品?”

师:“你们能用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等常用的体积单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吗?试一试估计一下身边物体的大小。”

学生交流尝试用体积单位描述身边物体的大小。

三、引导学生反思整理,形成体积概念。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你觉得很重要?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你还想知道有关体积的哪些知识?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最感兴趣的学习活动是什么?”

四、启发课后观察操作,深化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师:“今天大家的学习很投入,也学了不少有关物体体积的知识,我也很高兴。其实学习不单是在课堂上学习,也可以在课外学。比如今天学习后,大家就可以去观察一下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所占空间,想一想怎样用今天所学的体积单位来描述它,如一枝钢笔大约有20立方厘米等。”

师:“课后,同学们也可以做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和一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比较一下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大小。我相信同学们的课外学习会比课堂上更认真,更投入,会有很多发现和收获。”

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一对拳头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棱长1米的大正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10个小同学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

第五篇:《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材分析:

体积概念的教学,教材分三个步骤进行:故事、实验、比较。首先,通过熟悉的 “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感悟到物体占有的空间。接下来,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让学生明白石头占有空间。最后,引导学生比较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所占空间的大小,说明不同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从而揭示出体积的概念。体积单位的教学分三个层次:一是必要性;二是体积单位的定义;三是表象的建立。教材借用实物帮助学生建立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观念。

学情分析:

《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已有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度、长度单位,面积、面积单位等知识。学生认知特点:从已有经验出发,体现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过程,而活动无疑是这个过程的再现。大量的活动又为从直观辨认到探索特征提供了坚实的素材基础。本班学生特点: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比较丰富,基础知识较好,初步具备了理论分析和探究能力,在教师引导下,可以自主分析问题。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践,理解体积的概念。

2、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初步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并建立表象感知其大小,能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能正确选择和使用体积的单位。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建立体积概念;认识体积单位、解决措施:观察,动手操作,教师引导,自学。

学习难点:建立体积单位的大小表象,能正确运用体积单位表示物体的体积。解决措施:观察,比较,理解感知。

教学准备:课件 量杯,大小不同的石头,水。学习过程

一、故事导入

通过 “乌鸦喝水”的故事,初步体会石子占有空间。

二、动手实验,理解体积的定义。

1、出示实验要求与步骤,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体会物体不但占有空间,所占空间还有大小之别。(大石头比小石头所占空间大。)

2、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要放入水中才能体会出它占有空间?并举例证明。

3、比较洗衣机、影碟机、手机谁站的空间大,在比较中揭示出体积概念并板书,明白谁占得空间大谁的体积就大。

三、认识体积单位并建立表象。

1、出示两个形状不同的长方体,目测哪个的体积大。

2、目测无法比较出结果时,追问:可以怎样做就能比较出两者体积的大小?(用小正方体拼搭出来,看各自含有多少个小正方体),从而体会到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来测量的必要性,引出体积单位:立方厘米,补充完善课题。

3、追问:测量讲台、教室的体积用立方厘米合适吗?引出体积单位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加以认识。

4、学生找身边体积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物体建立表象。

四、知识运用

1、练习一: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练习二:数体积,掌握用体积单位表示物体的体积。

五、达标检测

1、()叫做物体的体积。

2、计量体积要用()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从小到大有:()、()、(),可以分别写成()、()、()。

3、测量篮球场的大小用()单位,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用()单位,测量一只木箱的大小要用()单位。

4、数学课本的体积是500(cm3),一间教室所占空间是182(m3),一个馒头的体积是1.2(dm3)。

5、判断。

(1)物体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2)一只长方体纸箱,表面积是52平方分米,体积是24立方分米,它的表面积大。()

六、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存在哪些问题?

七、拓展延伸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表面积是(),体积是()。

2、用12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去摆,摆法不同形状就不同,体积一样吗? 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体检单位: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立方米

1cm ³ 1dm ³ 1m³

下载6《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实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6《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实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一、认识体积 1. 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生:听过。 师: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生1:乌鸦把石头放进瓶子,瓶......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图们市石岘一小 赵鑫 一、初步感受体积概念 课前谈话,让学生来讲讲乌鸦喝水的故事 教师实验演示 1、拿出一个烧杯,装半杯水后,放入一块石头,你会发现......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 第一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7、28页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分析教材 《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教学体积......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 小高庄小学 张丽君 一、故事引入,在活跃气氛中引发兴趣 从《乌鸦喝水》故事引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很自然地引入新课,激发了求知的内驱力,而且使所要......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资源。“乌鸦喝水”的故事、石头放入盛水的杯子里的实验以形象、生......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 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同样大小的烧杯2个、大小不同的鹅卵石2块、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正方体模型若干个,一块橡皮泥等。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