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减整十数_教学设计_教案

时间:2019-05-15 01:48: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_教学设计_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两位数加减整十数_教学设计_教案》。

第一篇:两位数加减整十数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初步经历在具体情景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解决加减的具体情景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2.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学习过程中强调过程、强调算法思维。

2、灵活掌握“个位不变,只要在十位上相加减”的算法。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小朋友,我们先来口算:课件出示,开火车口算。

问:这几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数是整十数,另一个数是整十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本领。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今天中午在餐厅里吃饭团。

1、课件出示:

原来有18个饭团,拿来了30个饭团,现在有几个饭团?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计算这道题,用你喜欢的学具来摆一摆,算一算。(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生1:我用百数图计算18+30,先数18个圆点,再加上30个圆点,一共是48个圆点。

生2:我在百数表上计算18+30,先找到18,因为一行是10,再往下2行就是加上了30,也等于48。生3:我是在数射线上计算的,先找到18,我先加上10,等于28,再加上10就等于38。再加上10就等于48.2、问:在你们用学具计算的时候,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师:请大家利用计算条,也可以在位值板上计算(小组讨论)

生1:先把18拆成10和8,再把10+30=40,最后把40+8=48。生2:个位不变,只是在十位上相加。(只要在18的十位上加3。)根进练习:30+18=?

师:那这题能不能用刚才的方法来计算呢? 学生独立思考。生:30+18=48,与18+30=48结论相同。做一做:课件出示。

师生小结:在加法算式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探究二:课件出示

妈妈买了37个苹果,吃了几天吃掉了20个苹果,还剩下几个?

师:计算条和位值板帮助我们知道了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那我们能不能就用这两个方法去摆一摆,算一算37-20等于多少呢?

学生操作:选择计算条或位值板摆一摆37—20。学生交流、汇报: 生1:把被减数拆成30与7,30—20=10,10+7=17。生2:个位上不变,只是在十位上相减。生3:只要在37的十位上减2。

师小结:两位数减整十数:个位上的数不变,只是把十位上的数相减。

三、课内练习

心算,开小火车。

师:计算时,你是怎么想的?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1:只要在两位数的十位上加上或减去一个数就行了,个位不变。生2:个位数不变,十位数相加减。师:我们刚才进行了一下小练习,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比一比接力跑,看你们是不是齐心协力。小组接力。

师:36-()=26你是怎么想的?

生1:36和26的个位一样,没有变,只是26比36在十位上少了一个十,所以36-(10)=26 生2:求减数等于被减数减差,个位相同,差的个位就是0,十位是3-1=2,所以是10。

四、本课小结。

师:做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时候,个位上的数不变,只要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减就可以了。

五、课后作业: 练习册P17。

第二篇: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初步经历在具体情景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加减的具体情景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2.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学习过程中强调过程、强调算法思维。

2、灵活掌握“个位不变,只要在十位上相加减”的算法。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小朋友,森林里正在举行运动会,你们看,都有哪些小动物参加呢? 生:有熊猫、猴子、青蛙、小猫、小熊还有小老鼠。师:运动员入场了,首先要举行的是“青蛙捉虫”比赛。问:哪只青蛙获得了本次比赛的冠军呢? 生:小青蛙

问:根据青蛙的比赛结果,你能提些什么数学问题? 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几只害虫? 生2:小青蛙比大青蛙多吃几只害虫? 生3:大青蛙比小青蛙少吃几只害虫? 问: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那么该怎么列式呢?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几只害虫? 生:36+20或20+36 问:小青蛙比大青蛙多吃几只害虫呢? 生:36-20 问:大青蛙比小青蛙少吃几只害虫呢? 生:也是36-20 师:这两个问题的列式是相同的。问:这几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数是两位数,另一个数是整十数。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本领。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

1、师:我们先来算一算“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几只害虫?”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选一题,用你喜欢的学具来摆一摆,算一算。(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生1:我用百数图计算36+20,先数36个圆点,再加上20个圆点,一共是56个圆点。

生2:我在百数表上计算36+20,先找到36,因为一行是10,再往下2行就是加上了20,也等于56。

生3:我是在数射线上计算的,先找到36,我先加上10,等于46,再加上10就等于56。

2、问:在你们用学具计算的时候,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师:请大家利用计算条,也可以在位值板上计算(小组讨论)生1:先把36拆成30和6,再把30+20=50,最后把50+6=56。生2:个位不变,只是在十位上相加。(只要在36的十位上加2。)根进练习:20+36=?

师:那这题能不能用刚才的方法来计算呢? 学生独立思考。

生:20+36=56,与36+20=56结论相同。

师生小结:在加法算式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探究二

师:计算条和位值板帮助我们知道了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那我们能不能就用这两个方法去摆一摆,算一算36-20等于多少呢? 学生操作:选择计算条或位值板摆一摆36—20。学生交流、汇报:

生1:把被减数拆成30与6,30—20=10,10+6=16。生2:个位上不变,只是在十位上相减。生3:只要在36的十位上减2。

师小结:两位数减整十数:个位上的数不变,只是把十位上的数相减。

三、课内练习

练习一 心算,开小火车。

师:计算时,你是怎么想的?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1:只要在两位数的十位上加上或减去一个数就行了,个位不变。生2:个位数不变,十位数相加减。练习二⑴ 练习二⑵ 练习三 师:我们刚才进行了一下小练习,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比一比接力跑,看你们是不是齐心协力。小组接力。

师:36-()=26你是怎么想的?

生1:36和26的个位一样,没有变,只是26比36在十位上少了一个十,所以36-(10)=26 生2:求减数等于被减数减差,个位相同,差的个位就是0,十位是3-1=2,所以是10。练习四

师:最后我们观察以下几组题,每组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分别是什么? 生1:上下两道题的数字相同,但是中间的符号不同,上面是加法,下面是减法。

师:上下两题的结果分别是几?它们相差多少? 一人选做一组题。

课堂小结

四、本课小结。

师:做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时候,个位上的数不变,只要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减就可以了。

课后习题

五、课后作业: 练习册P17

第三篇:《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1

在教学中,我首先营造春游乘车的情境,让学生看图说出图上的数学信息,启发学生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列出“45+30”,提出问题“怎样计算‘45+30’的得数呢?”学生先自己用准备好的小棒摆一摆,然后说一说怎么摆的。得数是多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追问“为什么要先把3捆和4捆小棒合起来?”接着让学生通过用计数器拨珠计算的方法来验证这道算式的得数是不是75,在学生拨珠的基础上提问“为什么要先在计数器的十位上先拨3颗珠?”通过摆小棒和在计数器上拨珠的操作活动以及师生共同交流、小组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要算“45+30”都要先把3个十和4个十合起来。然后,在前面这些活动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刚才我们是通过摆小棒和在计数器上拨珠来计算“45+30”的,如果不摆小棒,也不拨珠子,那怎么计算“45+30”呢?这个问题我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然后请学生来汇报。但学生汇报的还是采用竖式的比较多,基本上不能准确说出计算的顺序。看来,这种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在他们脑海中已经“根深蒂固”了,在肯定学生用竖式计算的前提下,我开始引导学生像书上这样进行口算表达。

但是,我当时并没有刻意去强调一定要学生按照这种方法来计算,也认为没有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这种思考方法。在引出计算“45+30”时,要先算40加30等于70,再算70加5等于75后,我仅让几位学生说一说,再读一读,并未刻意强调所有人一定要掌握。第二天,让学生再按照这种计算顺序来说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过程时,多数学生却说不出来。我当时认为,学生只要学会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就可以了,没必要非要掌握这种计算方法。而且说实话,自己也觉得直接采用竖式计算对学生来说,反而更简单一些。于是,我对教材上的编写产生了怀疑,我觉得,为什么不是直接让学生采用竖式的方法来计算呢?这样学生学起来不是更简单吗?教材中要求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先算几十加几十,再算几十加几,或者先算几加几再算几加几十,这样的程序对学生后面学习竖式笔算要先从个位算起,会不会引起负迁移呢?

经过和师傅纪老师的研讨与交流,以及对相关练习的分析,我发现,在很多综合练习中,经常出现这类口算过程的填空,说明这种口算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让学生都掌握,这是进行竖式计算的前提。即在理解这种口算过程的基础上才能深入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先让学生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先算几十加几十,再算几十加几,或者先算几加几再算几加几十,这是一种口算过程,这种口算过程是和学生的摆小棒和拨珠子的活动是一一对应的,也就是说,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过程再现了学生的操作活动过程。在操作活动和口算过程中,学生能够理解相同数位相加减的道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知道”。

其实,我在课前也粗浅地与学生进行了一些交流与了解。经过初步的了解,我发现,学生在没有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就已经学会计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算式了,但基本上都是采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的,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因而,他们对于这种类型的计算不难掌握,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地计算。但是,当深入追问为什么要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计算时?却很少有人能回答出来,有的学生告诉我,他在外面上辅导班早就学过了,那儿的老师说应该这样计算。看来,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并非是让学生学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而是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时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而教材通过直观摆小棒以及借助计数器就能够帮助孩子从直观角度来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此外,数学不仅仅是一门计算的学问,在进行计算教学时,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孩子只会算不会说,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也是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

因而,研读教参是非常必要,尤其是当我们对教材上的编写意图不明确时更要仔细揣摩、理解,然后才能更好地用教材教,如果只停留在表面的掌握,这对学生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的发展是不利的。如果学习数学只需要依靠学生的记忆力,那就将失去数学学习的本质——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的学习,自身的魅力并不在于那一大堆的概念、符号与原理,而在于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富有趣味性的思考,这才是孩子最感兴趣的东西!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2

这节数学课讲的是小学数学第二册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为了这节课的教学,我备了一天课,又精心设计了课件,想着以一种新鲜的方式来吸引他们的兴趣。但真正去教学是一切并不是和我预想的一样: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20+30=?及50—20=?这两个例题,是让学生由题目列出式子并会计算出得数。我想学生们也许习惯了我在音乐课上与他们有说有笑,所以上我的数学课时一点也不严肃,还跟我开着玩笑。一直到数学式子列出来了他们也没进入状态。在讲解20+30=?时,我提问了几个学生,有个同学竟回了句:“我们都会。”也不回答,引得全班哄堂大笑。没办法,我有提问了另一个学生,结果更让我火冒三丈,他竟答了句:“我懒得答。”当时差点没压制住自己吼一嗓子,但感觉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想想自己的心态也不是太好,学生们也都没在状态,我决定不再继续往下讲,当然,为了“灭灭”他们的威风,我在黑板上出了几道我“自认为”很难的题给那几位“懒得答”的同学做,看他们的反应及做题的结果我发现他们确实会做,除此之外,我还发现他们都挺像上讲台做题,好像很喜欢表现自己,这些发现为我以后的课积累了些经验,当然一种挫败感也一直笼罩着我。下课跟静远交流时他说学生们确实会做,不教他们也会,她也同意学生爱上讲台答题,这个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想想自己以前曾见过的资料,幼儿园出现了小学化的倾向,很多小学生的知识在幼儿园都学过了所以将这些可是学生往往都不感兴趣,但当我在批改他们作业时发现他们做得并不那么理想,依旧错很多,他们的知识只掌握了点皮毛而没有完全吃透,而这也一直是小学低年级学习的一个“坎儿”。

当然,这堂课的失败跟自己是有很大的联系的,我听了其他老师讲的这节课,再对比自己讲的,发现了很多缺陷:

一、课堂重难点安排不得当,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如何列出式子而不是如何解式子上,教学目标难以达到也是必然的;课堂语言不够有活力,对学生的问题反馈都是统一的“好”“对”,没能准确反馈,同时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较少;

二、课堂奖励制度不够完善,在我听课及结合自己课上学生的反应我发现,适当的小小的鼓励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用很大;

三、自己成人思维占据大脑,不了解学生思维,不能让自己很好地以一个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这也是郭老师听我讲了节二年级数学课后对我的评价,这堂课自己依旧犯了这个错误;

四、忽视课堂纪律问题,在课的开始自己没对学生乱说话等不好的行为予以纠正,“头儿”没开好,所以整节课的纪律都很差,自己的教学也没要达到预想的结果。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3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捕捉图中的信息,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列出算式,并借助摆小棒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能区别两种算式在算法上的区别。

在观察主题图时,学生对于第一个小朋友提出的“还剩多少元?”的问题感到很容易理解,很快列出算式35—2=,但对于第二个小朋友提出的“我有20元钱买一个娃娃还差多少钱?”的问题,一小部分学生觉得有一定的难。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两个问题:

(1)“还差多少元”说明什么钱比什么钱多?学生很快领悟:买东西需要的钱比身上带的钱多,

(2)要求还差多少钱就是求什么?就是求35比20多多少。

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很快就列出了算式:35—20=。由于前面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我直接把两道算式呈现在现实面前,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摆完后自己说说怎样算,再把自己的算法与同桌交流。在反馈时,我要求学生结合刚才摆小棒的过程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学生积极性很高,说得也很到位:算35减2等于几,先从5根里面去掉2根,再把剩下的3根和3捆合并起来,也就是先算5减2等于3,再算30加3等于33;算35减20等于几,先从3捆里去掉2捆,在把剩下的一捆和5根合并起来,也就是先算30减20等于10,再算10加5等于15。你瞧,说的多好!会这样说的学生很多,这得益于我们在前面做计算练习时要求学生除了会算,还要把自己的算法与家长交流。

学生对两种算式的计算方法了解如此透彻,接下来将两种算式的算法进行比较就水到渠成了,老师稍加引导,学生就能归纳出两位数减一位数是从个位上减,两位数减整十数是从十位上减。除此之外,我还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在老师的的引导下,学生的语言逐步规范,概括出两位是加减一位数都是从个位上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是从十位上算。

本节课不仅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理解算理、归纳算法以及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更主要的是,教师教得顺手,学生学得轻松。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4

本节课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是后面学习两位数笔算的基础,对于这节课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更好地发挥小棒和计数器的作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预防出现把数位搞反的现象,可能有少部分学生把3个十当作了3个一。因此,引导学生分清计数器上的数位,搞清数的组成,是学生正确操作计数器的关键。指名学生在计数器上演示完成后,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注意强调在摆好4捆和5根之后,在右边摆上3捆,然后把3捆移到4捆下面,展现动态的合并过程,学生对此印象才够深刻。

第二,在算理和算法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学生通过操作计数器或小棒理解了算理,但此时并不代表学生已经掌握了算法。在实际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头脑里有一个从算理走向算法的转变过程。这点是学生正确口算的关键一步。在这节课上,当学生弄清算理之后,应该及时追问一下:“你准备怎样计算像45+30这样的算式的得数?”让学生提炼出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即在算理直观和算法抽象之间架设一座桥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

第三,让动手操作与学生的思维过程真正结合起来。低年级学生在动手摆小棒或拨计数器时,往往有些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出现把学具当玩具的现象,把计数器上的珠子任意地拔上拨下,弄得呼呼作响或者把小棒弯来折去地摆图形。“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因此让学生在操作学具时,让学生边动手操作边说方法,真正实现手脑、口并用,把思维过程和动手操作过程完美结合起来。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5

在教学本节课时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引导。组织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小组交流,使其在交流中明白算理,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如10+20等于多少?学生出现了以下几种:

算法一: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三捆小棒,所以10+20=30;

算法二: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一个十,20里面有两个十,加起来一共是三个十,就是30;

算法三: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算法四:类似竖式的算法。这样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理念,使学生既在交流中锻炼了语言,明白了算理,又开阔思路。

在巩固练习阶段设计了加减对照练习。如30+40与70—30,为便于学生掌握,让学生自己摆一摆,使其在操作中体验整十数加减转化10以内加减过程,从而理解整十数加减法的算理,在计算30+40时,用10根一捆的小棒来摆。先摆3捆小棒表示30,再摆4捆小棒表示40,然后让学生依次回答:一共摆了多少捆小棒?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是用3+4算出结果的。接着,让学生说出算的过程。在计算时也有出现这种情况50+20=52。因为学生两位数中每个计数单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还不是十分明确,把第二个加数中2个“十”当作2个“一”来加。

教学中,我对有困难的学生借助计数器拨一拨,渗透竖式计算时的数位对齐意识。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6

今天邀请我的师傅刘老师听了自己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一课,课后我们师徒二人进行了交流讨论,刘老师对这节课给予了中肯的评价,同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受益匪浅。为了更好地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现将心得体会及自我反思梳理记录下来,督促自己快速成长。

这节课我的想法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摆小棒、拨计数器,经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更好的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学生在列出算式26+3之后,有的孩子能很快口算出得数是29。我让学生用小棒或计数器来算一算。指名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上用小棒摆一摆,这名学生摆好2捆和6根之后,又在6根下面摆了3根,然后又在计数器上拨一拨。体现了一位数应该加在个位上的道理。

学生在动手摆小棒或拨计数器时,让学生学习有明确目的性,让学生在操作学具时,边动手操作边说方法,真正实现手、脑、口并用,把思维过程和动手操作过程完美结合起来。

最后再用课件将小棒图和计数器图共同呈现来提升算法:无论是摆小棒还是拨计数器我们都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更加条理清晰的理解算理,为后面说算法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方法。

值得反思的地方是,当26+3等于多少?你想怎样算?这个问题抛出以后学生能说出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方法来算。但指名让学生到投影展示算法的环节时,没有让孩子充分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说,我急于规范孩子的想法:“先算什么,在算什么?”这个问题,将孩子摆小棒时最原始的算法给打断了,其实这一环节不用急于规范孩子的摆法和算法,只展示出孩子们最原始的想法就可以。所以这个环节浪费的.时间过多。

再一点就是,对于大班额来讲,全班动手操作来探究算法无疑是一种挑战,整节课无论怎么强调计数器、小棒放在桌角,总会有稀稀拉拉“哗啦哗啦’的声音发出,这与孩子们天生好动的特点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要求老师平时训练有素,如学生回答问题或质疑问题时一定要养成先举手的习惯。分组合作讨论时,开始结束都要做好统一要求,教师的言语或手势就要做到令行禁止。另外,还要多花精力精心备课,巧妙设计每节课,老师课上得有趣,才能更好的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将精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将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味。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7

反思《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课堂教学,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1、对教材的挖掘还不够深入、透彻。虽然课堂上注意了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但课本中的一些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好,挖掘欠细、欠深。

2、课堂教学机智还欠灵活。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在课堂上,一是未能及时抓住学生发言中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充分利用学具进行验证,从而深入体验、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算法和算理。二是知识重难点的处理,教师“牵”的成分比较大,“放”的成分比较少,应尽最大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3、教师语言欠精练,板书不够适时。

这些,将激励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8

我认为,本节课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引导,只要发挥好辅助作用就好。所以整堂课,我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开始,通过书本提供的情景图,让学生先提出问题,备课前我预设了几个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然后,出示,让学生帮助我解决,而不是要求他们解决,提升学生的位置,可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然后通过学生间互相讨论,总结出多种计算方法,教师只需要在最后把学生的发现再做整理即可。

教学环节虽然进行的很顺利,教学目的最终也完成了,但是有几个问题还是值得深思。

一、计算课如何引导学生说明算理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虽然可以正确的算出结果,可是,当我问到“你是怎么想的”的时候,很多人都不能表达。该如何引导呢,为了节省时间我在课堂上是直接告诉他们计算方法的。事后回想,或许可以通过比如摆小棒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说理,明理。

二、如何让多媒体来辅助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手段传递教学信息,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以声情并茂的教学内容刺激学生的感官,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也使教师的教学过程简单轻松。但要利用得合理,要不就适得其反。

三、注意差生的练习

在课堂上,特别使公开课的课堂上,教师往往会避免选择差生回答问题,目的使怕暴露问题。不过,事后回想,如果差生可以在课堂上暴露出问题,然后得到老师的及时纠正,远远比课后教导要有效果。所以,在可堂上,教师不应该回避错误,而应该面对它,及时纠正它,也可以警示其他的学生不要范同样的错误。

四、语言上要更加的简练为好

不要替孩子说话。让孩子把自己的话语表述完整,由于怕孩子说的慢,总是提醒孩子说,这样会打断孩子的思路,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不信任,以后要慢慢的改正。

这节课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对于练习的形式,方法的指导,都应好好设计,练习是为了巩固新知的,精心的练习设计会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于练习的设计,我会更好的吃透练习的目的,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出他们喜欢的小游戏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练习中来,在欢乐中巩固学习的新知识。

第四篇: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反思一: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结束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的教学以后,仔细回顾了一下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反思如下。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是学生进行100以内加 减法的基础,所以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该重视。为了避免计算课的枯燥,我运用了生动的多媒体和情境创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堂课的教学目的再很轻松的氛围中得以完成。

我认为,本节课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引导,只要发挥好辅助作用就好。所以整堂课,我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开始,通过书本提供的情景图,让学生先提出问题,备课前我预设了几个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然后,出示,让学生帮助我解决,而不是要求他们解决,提升学生的位置,可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然后通过学生间互相讨论,总结出多种计算方法,教师只需要在最后把学生的发现再做整理即可。

教学环节虽然进行的很顺利,教学目的最终也完成了,但是有几个问题还是值得深思。

一、计算课如何引导学生说明算理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虽然可以正确的算出结果,可是,当我问到你是怎么想的的时候,很多人都不能表达。该如何引导呢,为了节省时间我在课堂上是直接告诉他们计算方法的。事后回想,或许可以通过比如摆小棒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说理,明理。

二、如何让多媒体来辅助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手段传递教学信息,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以声情并茂的教学内容刺激学生的感官,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也使教师的教学过程简单轻松。但要利用得合理,要不就适得其反。

三、注意差生的练习。

在课堂上,特别使公开课的课堂上,教师往往会避免选择差生回答问题,目的使怕暴露问题。不过,事后回想,如果差生可以在课堂上暴露出问题,然后得到老师的及时纠正,远远比课后教导要有效果。所以,在可堂上,教师不应该回避错误,而应该面对它,及时纠正它,也可以警示其他的学生不要范同样的错误。

四、语言上要更加的简练为好。

不要替孩子说话。让孩子把自己的话语表述完整,由于怕孩子说的慢,总是提醒孩子说,这样会打断孩子的思路,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不信任,以后要慢慢的改正。

这节课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对于练习的形式,方法的指导,都应好好设计,练习是为了巩固新知的,精心的练习设计会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于练习的设计,我会更好的吃透练习的目的,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出他们喜欢的小游戏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练习中来,在欢乐中巩固学习的新知识。

反思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捕捉图中的信息,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列出算式,并借助摆小棒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能区别两种算式在算法上的区别。

在观察主题图时,学生对于第一个小朋友提出的还剩多少元?的问题感到很容易理解,很快列出算式35-2=,但对于第二个小朋友提出的我有20元钱买一个娃娃还差多少钱?的问题,一小部分学生觉得有一定的难。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两个问题:(1)还差多少元说明什么钱比什么钱多?学生很快领悟:买东西需要的钱比身上带的钱多,(2)要求还差多少钱就是求什么?就是求35比20多多少.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很快就列出了算式:35-20=。由于前面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我直接把两道算式呈现在现实面前,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摆完后自己说说怎样算,再把自己的算法与同桌交流。在反馈时,我要求学生结合刚才摆小棒的过程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学生积极性很高,说得也很到位:算35减2等于几,先从5根里面去掉2根,再把剩下的3根和3捆合并起来,也就是先算5减2等于3,再算30加3等于33;算35减20等于几,先从3捆里去掉2捆,在把剩下的一捆和5根合并起来,也就是先算30减20等于10,再算10加5等于15.你瞧,说的多好!会这样说的学生很多,这得益于我们在前面做计算练习时要求学生除了会算,还要把自己的算法与家长交流。

学生对两种算式的计算方法了解如此透彻,接下来将两种算式的算法进行比较就水到渠成了,老师稍加引导,学生就能归纳出两位数减一位数是从个位上减,两位数减整十数是从十位上减。除此之外,我还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在老师的的引导下,学生的语言逐步规范,概括出两位是加减一位数都是从个位上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是从十位上算。

本节课不仅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理解算理、归纳算法以及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更主要的是,教师教得顺手,学生学得轻松。

反思三: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整十数加减法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计算课给人感觉总是与枯燥相连,其实只要合理安排也是种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

在教学本节课时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引导。组织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小组交流,使其在交流中明白算理,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如10+20等于多少?学生出现了以下几种:

算法一: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三捆小棒,所以10+20=30;

算法二: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一个十,20里面有两个十,加起来一共是三个十,就是30;

算法三: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算法四:类似竖式的算法。这样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理念,使学生既在交流中锻炼了语言,明白了算理,又开阔思路。

在巩固练习阶段设计了加减对照练习。如30+40与70-30,为便于学生掌握,让学生自己摆一摆,使其在操作中体验整十数加减转化10以内加减过程,从而理解整十数加减法的算理,在计算30+40时,用10根一捆的小棒来摆。先摆3捆小棒表示30,再摆4捆小棒表示40,然后让学生依次回答:一共摆了多少捆小棒?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是用3+4算出结果的。接着,让学生说出算的过程。在计算时也有出现这种情况50+20=52。因为学生两位数中每个计数单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还不是十分明确,把第二个加数中2个十当作2个一来加。

教学中,我对有困难的学生借助计数器拨一拨,渗透竖式计算时的数位对齐意识。

第五篇: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一)西平县柏亭汤买赵小学

尹瑞杰

设计理念:

1、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课程环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2、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变“学数学”为“做数学”。

3、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推理、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4、在课堂上进行多方位、多元化评价,使学生得到应有的尊重。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与10以内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不同,是以十为计数单位。教材首先呈现给学生的是一幅苗圃的场景图,苗圃里鲜花盛开,一位工人叔叔正在运送鲜花,画面以对话形式,呈现了两个问题,同时呈现了以十为单位点数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精灵的提示语显示出让学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相互交流,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理念。这样编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属于本单元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本节课通过教学不

进位的口算,着重解决把相同数位的数相加。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学情分析:

在学习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应该很容易。学生们都能准确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在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因学生年纪太小,在探究计算方法上,应适时、适当给予启发和引导。个别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主动提问,要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独立思考,会与同伴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计算和动手能力。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在课堂中主要引导学生运用观察——体验——思维——表达为一体的探究性学习方式,通过小组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和投影机等技术手段,形成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局面,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6 ——57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计算能力。

3、养成学生自主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计算的算理。教学难点:

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数手指游戏导课:

伸出你的小手数一数共有几根手指?(十根),十个手指是几个十?(一个),现在请大家十个十个的从十数到九十!这些就是我们学过的整十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出示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出示课件,学生齐读)

三、情境引入,探究新知

1、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一起去公园玩玩吧。(出示课件:课本主题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几种颜色的花?(红、黄、紫色),这些花摆放得真整齐,每一排都一样多。那每排有多少盆呢?(请你找其中的一排数一数)那你知道这里一共有多少盆花吗?(50盆)

2、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不同的加法问题吗?

把你想到的问题告诉你的同桌。全班汇报。师板书。师:同学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谁来解决这些问题?

3、学习整十数加整十数

(1)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独立列式,指名说出理由。(2)你会计算吗?

先和同桌讨论你的方法。小组内交流,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

(3)全班交流汇报你是怎么想的?

想:10是几个十?20是几个十?1个十加2个十,合起来一共是几个十?3个十怎么写?(十位上写3,个位上写0)。简单来说:1个十加2个十是3个十,就是30。

(4)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说说书上用的是什么方法?(5)解决问题:

1、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2、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3、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4、红花、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分组独立完成,全班汇报交流算法。

4、学习整十数减整十数

(1)花匠爷爷现在要搬走10盆紫色的花,还有多少盆紫花?(2)要解决“还剩多少盆紫花?”应该用什么法?为什么? 学生回答,然后独立列式计算,再在组内交流,指名汇报。

想:30是3个十,10是1个十,3个十减1个十得2个十,2个十就是20。

5、小结:

谁能说说怎么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学生汇报,学生评价补充,教师小结。

四、巩固练习, 发散思维

1、考考你的眼力(电脑出示课件)

3+2=

4+5=

6-4= 30+20=

40+50=

60-40=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汇报。奖励做正确的学生。

2、看图列式

(电脑出示课件)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3、吃西瓜。(出示课件)

4、小猫回家。(出示课件)

5、猜一猜。(出示课件)

6、拓展练习(出示课件,小组合作)

去游乐场:给你100元最多能玩几种?还剩多少钱?

五、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们在公园玩得开心吗?都有哪些收

获?(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保护环境、爱护动物„„),只要爱观察,爱动脑,你会发现,身边处处有数学,你每天都能学得开心,玩得快乐!

六、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红花有10盆,黄花有20盆,紫花有30盆。

1、还有多少盆紫花?

30-10=20(盆)

2、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

10+20=30(盆)

3、黄花和红花一共有多少盆?

20+10=30(盆)

4、三种花一共有多少盆?

10+20+30=60(盆)教学反思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属于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中,为了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我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数学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所以,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具体的情境,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

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习惯,从而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我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而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练习更适合低年级孩子。问题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开始情境的观察提问、口算后的分类、再到生活情境的提问交流。

下载两位数加减整十数_教学设计_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两位数加减整十数_教学设计_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1 上周我讲了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一位数,在教学中我模仿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但是这......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1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捕捉图中的信息,......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1 本节课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是后面学习两位数笔算的基础,对于这节课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

    整十数加减教案

    整十数加减教案 整十数加减教案1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P24—25页)教材分析教材首先创设了“青蛙吃害虫”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P62—63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观察......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 巩赞华 教材说明: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与10以内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例如20+30,计算时想2个十加3个十是5个十,......

    整十数加减教案

    整十数加减教案1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整十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3.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激发他......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_教案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一、 教学内容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借助现实生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