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高中生物第3章细胞的代谢3.2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6)素材浙科版1教案
第2节 物质出入的方式
——钠钾泵
1、Na-K泵的组成和作用方式
2、钠钾泵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3、钠钾泵与神经的生物电现象
4、Na-K泵与疾病
5、Na-K泵的前景展望
英文名称:sodium potassium pump 中文名称:钠钾泵,钠钾帮浦
名词解释:会使细胞外的NA+浓度高于细胞内,当NA+顺着浓度差进入细胞时,会经由本体蛋白质的运载体将不易通过细胞膜的物质以共同运输的方式带入细胞。
原理:钠离子出膜,钾离子进膜,保持膜内高钾膜外高钠的不均匀离子分布。作用:细胞内高钾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需条件;防止细胞水肿;势能贮备。
Na-K泵的组成和作用方式
Na—K泵由α、β两亚基组成。α亚基为分子量约120KD的跨膜蛋白,既有Na、K结合位点,又具ATP酶活性,因此Na—K泵又称为Na—K—ATP酶。β亚基为小亚基,是分子量约50KD的糖蛋白。
一般认为Na—K泵首先在膜内侧与细胞内的Na结合,ATP酶活性被激活后,由ATP水解释放的能量使“泵”本身构象改变,将Na输出细胞;与此同时,“泵”与细胞膜外侧的K结合,发生去磷酸化后构象再次改变,将K输入细胞内。研究表明,每消耗1个ATP分子,可使细胞内减少3个Na并增加2个K。
细胞膜钠钾泵作用首先是由Hodkin和Keynes(1955)所发现.1957年Skou发现了Na+-K+ATP酶并证明其与钠钾泵的作用有关.钠钾泵的作用方式可因不同生理条件而异,在红细胞膜中可能有以下几种方式:
1.正常的作用方式——利用ATP的水解与Na+-K+的跨膜转运相偶联.2.泵的反方向作用——利用Na+-K+的跨膜转运来推动ATP的合成.3.Na+-Na+交换反应可能与ATP和ADP交换反应相偶联.4.K+-K+交换反应与Pi和H2(18)O的交换反应相偶联.5.依赖ATP水解,解偶联使Na+排出.钠钾泵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特点为:①它不是“全或无”的,在阈下刺激的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②不能在膜上作远距离的传播,但由于膜本身由于有电阻和电容特性而膜内外都是电解质溶液,发生在膜的某一点的局部兴奋,可以使邻近的膜也产生类似的去极化,但随距离加大而迅速减小以至消失,成为电紧张性扩布③局部兴奋可以互相叠加,当一处产生的局部兴奋由于电紧张性扩布致使临近处的膜也出现程度较小的去极化,而该处又因另一刺激也产生了局部兴奋,虽然两者单独出现时都不足以引起一次动作电位,但如果遇到一起时可以叠加起来,以致有可能达到阈电位引发一次动作电位,称为空间性总和。局部兴奋的叠加也可以发生在连续数个阈下刺激的膜的某一点,亦即当前面刺激引起的局部兴奋尚未消失时,与后面刺激引起的局部兴奋发生叠加,称为时间性总和。
在刺激超过阈强度后,动作电位的上升速度和所能达到的最大值,就不再依赖于所给刺激的强度大小了。即只要刺激达到足够的强度,再增加刺激强度并不能使动作电位的幅度有所增大。此外,动作电位并不是只出现在受刺激的局部,他在受刺激部位产生后,还可沿着细胞膜向周围传播,而且传播的距离并不因为原处刺激的强度而有所不同,直至整个细胞的膜都依次兴奋并产生一次同样大小和形式的动作电位。即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现象。
Na-K泵与疾病
经科学研究,发现Na+-K+泵在人体的正常代谢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一些疾病的发生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肝水肿,白内障,囊纤维化,癫痫,偏头痛,高血压等.另外,最近的研究表明,Na+-K+泵还与屡减仍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这里,仅就白内障和高血压与Na+-K+泵的关系做一点介绍.白内障与Na+-K+泵
白内障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是环境,营养,代谢和遗传等多种因素.对晶状体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一般认为,氧化损伤引起白内障的最早期变化.氧化作用会损伤晶状体细胞膜,使维持细胞内正常代钠和高钾离子浓度的Na+-K-ATP酶泵功能明显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使晶状体内的钠离子增加,导致水的流失,开始了皮质性白内障的过程
高血压与Na+-K+泵
据报道,高血压患者及有高血压家族史而血压正常者有跨膜电解质转运紊乱,其血清中有一种激素样物质,可抑制Na+/K+-ATP酶活性,以致钠钾泵功能降低,导致细胞内Na+,Ca2+浓度增加,动脉壁SMC收缩加强,肾上腺素能受体(adrenergicreceptor)密度增加,血管反应性加强.这些都有助于动脉血压升高.近来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AGT)基因可能有15种缺陷,正常血压的人偶见缺陷,而高血压患者在AGT基因上的3个特定部位均有相同的变异.患高血压的兄弟或姐妹可获得父母的AGT基因的同一拷贝.有这种遗传缺隐的高血压患者,其血浆血管紧张素原水平高于对照组.屡减仍肥与Na+-K+泵
新近发现,有些肥胖者虽然坚持节食,活动量也不小,但依然“体壮膘肥”,即使使尽各种减肥手段,体重也有增无减,煞是令人苦恼.其实,这种肥胖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人体中褐色脂肪组织的产热功能发生了故障,无法正常产热,不能消耗能源脂肪.这主要是镶嵌在竭色脂肪细胞膜上的一种被称为钠钾三磷酸腺苷酶的“转移泵”运转慢了,由于“泵机”转运减速,以燃烧脂肪为主的产热机器便无法正常运行,使人的基础体温降低,机体耗能也减少.这种人好像处于一种亚冬眠的低能耗状态,能量消耗少,人也就瘦不了.Na-K泵的前景展望
由于Na-K泵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如此重要作用,更与疾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的研究的深入,人们一定能解决许许多多的未解之谜!
除Na—K泵外,还有与Ca、H转运有关的Ca泵和质子泵。这些“泵”的作用,对于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亦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篇:浙科版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我将通过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来说明这堂课。
首先,说教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有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第二章细胞的结构两章的基础上再以本章第一节细胞与能量为铺垫展开的。本节内容知识量比较大,而且相对比较重要。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根据以上教材以及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复述出扩散及渗透的概念以及阐明被动转运,主动运输,胞吞胞吐的异同。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抽象概念在脑中具体化的过程,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以后更抽象的生物学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建立起细胞学基础理论,保持对生物学的兴趣,这样可以维持学生的学习生物的热情。
根据以上目标我将教学重点设置在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比较以及质壁分离的剖析,而教学难点则是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比较。
第二,说学生,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的基础,这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认知基础。同时,备了一定的思维和认知,比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比较好的完成此次教学任务。
第三,说教法学法。针对以上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flash动画展示法,传授法和讨论法,这样有利于实现我的教学目标。然后指导学生学会自学法,归纳学习法以及比较学习法。
第四,说教学过程,首先我会问学生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思考回忆细胞膜知识点。为本节课的内容打下知识基础。接下来我会问学生为什么家里的空调的冷气可以飘遍整个房间?引出水分子扩散和渗透,以及两者的比较。用家用电器引出概念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渗透的了解,我会设疑:青菜放在盐水中会干瘪,放在清水中会变得干挺,为什么啊? 引出影响渗透第一个因素是浓度。接下来我会进行FLASH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影响渗透的另一个因素是半透膜。然后我会用三段flash展示植物细胞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形态,进而顺理成章的提出质壁分离概念以及其中的内容。这样直接观看有利于节省课堂时间。接下去是我向同学们传授被动运输,主动运输以及胞吞胞吐的概念,过程及注意点,这样可以基本上让学生对这节课的重点有一定的轮廓。之后我会问同学们自己脑子里是否有这么一个过程,同学们肯定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然后我说,那我们用flash 看看这到底是怎么个过程。并用flash动画展示这三种物质出入细胞的过程。这样就将抽象的内容相对具象化了,更容易让他们接受本课的重难点。之后再问同学们现在脑子里有过程吗?同学们大部分会回答:有!然后我会在ppt中展出一张表格将这三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的一些区别,重点列成一张表让同学们进行讨论、填写并回答。一个同学回答完后,我会问有没有补充?直到没有补充了我再解析。这部分是重点和难点,通过同学发言最后教师补充解析能够更好的让同学们掌握这部分知识。
第三篇:高中生物必修1细胞中的无机物教案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5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含量。
2、说出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
3、举例说出水的生理功能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主要作用。(2)技能目标
1、收集生活中与无机盐相关的广告语,获得自主学习、收集信息并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过对获得的资料相互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2、分析细胞中水的含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听取他人意见,对自己的见解进行解释证明和修改的能力。
3、课后实践活动设计实验方案及进行试验操作,学会初步设计实验、增强实验操作技能。(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积极参加讨论,列举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
2、体验合作探究精神,在交流中建立自信;
3、形成自觉爱护水源的环保观念。
4、关注水和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关注人类健康。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2.教学难点
结合水的概念和无机盐的作用。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1、细胞中的水
首先PPT展示图片,说明水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然后用表格列出不同生物的含水量,让学生明白不同生物含水量不同,水生生物>陆生生物。再列出人不同器官组织的含水量,使学生明白同一生物,在不同的组织,器官中,水含量也不相同。接着展示一张婴儿和一张老人的照片,让学生知道,同一生物中,幼年的含水量大于老年。俗话说:女人是水做的,图片展示婴儿和成年女性和男性的含水量,从中可以看出,婴儿的含水量最多,成年男性的含水量比成年女性多,从而可以看出男人更是水做的。
由不同器官组织的含水量那张表中,可以看到心脏和血液的含水量均为80%左右,但二者形态完全不同引出水的存在形式有两种:结合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自由水(以游离形式存在,可自由流动的水)。水的作用: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结合水);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参加许多生化反应;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多数细胞的生活环境;有助于物质运输。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关系:自由水与结合水可相互转换。
细胞含水量与代谢的关系:代谢活动旺盛,细胞内自由水含量高;代谢活动下降,细胞中结合水含量高。
列出节水标志,让学生明白我们国家是个缺水国家,要在平常生活中注意节约水资源。
2、细胞中的无机盐
烘干的小麦种子燃烧成灰烬后剩下的就是无机盐,人和动物体内也有无机盐。说明无机盐的存在形式无机盐多数为离子状态,其含量在1%~1.5%。
列举生活中喝到的运动饮料,引出无机盐的作用:
1、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2、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3、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通过列举各种例子让学生更加明白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功能。让学生应注意平时要饮食均衡,注意补充各种必需的无机盐,使身体保持健康。
五、板书设计:
第5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细胞中的水
1、含量:60%—95%
2、形式: 自由水
结合水
3、作用: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生物溶剂
参与化学反应
调节温度
运输作用
二、细胞中的无机盐
1、形式:离子
2、含量:1%-1.5%
3、作用: 构成细胞中的化合物
维持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 维持酸碱平衡
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第四篇:17版高考生物分类题库 知识点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知识点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
1.(2017·全国卷甲·T3)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
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酶的作用、特性及DNA复制。线粒体和叶绿体含有少量DNA,也可进行DNA复制,有合成DNA的酶,A项错误;只要给予适宜的温度和pH等条件,活细胞产生的酶(如淀粉酶)在生物体外仍然有催化活性,B项错误;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利用盐析的方法可使胃蛋白酶在提取液中沉淀析出,C项正确;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是37℃,但该酶应在低温环境中保存,D项错误。
2.(2017·全国卷甲·T4)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
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4
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0~1
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2~3
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0~1
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点:
(1)明确原生质体的含义及曲线中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规律。
(2)理解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的原理。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其复原。依据曲线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可知,原生质体的体积先减小后增大,即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原因是物质A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液浓度增加,开始吸水,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A项错误;0~1
h内,原生质体的体积减小,即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此时原生质体和细胞壁都收缩,但原生质体收缩得更快,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不相等,B项错误;2~3
h内,原生质体的体积开始增大,即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低于细胞液的渗透压,C项正确;0~1
h内,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则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小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D项错误。
3.(2017·天津高考·T3)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下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叙述错误的是()
A.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
B.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
C.T2后B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D.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增大
【解析】选C。题图中加入酶C后,A浓度下降,B浓度上升,推测A经过反应生成了B,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A项正确;该体系中在T1T2段曲线变化幅度较大,T2以后曲线趋于平缓,反映出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B项正确;T2后B增加缓慢是作为反应物的A过少造成的,酶的活性变化不明显,C项错误;图示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适当降低反应温度,反应速率减慢,T2值增大,D项正确。
4.(2017·江苏高考·T22)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A.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
B.单糖逆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
C.ATP生成抑制剂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
D.蔗糖可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
【解析】选B、C、D。由题图中信息可知,蔗糖在筛管细胞中被蔗糖水解酶水解,使筛管细胞中的蔗糖浓度小于伴胞中的蔗糖浓度,伴胞中的蔗糖就可以从胞间连丝顺浓度梯度流入筛管中,A项正确;蔗糖在筛管细胞中降解为单糖,筛管细胞中的单糖浓度大于薄壁细胞,所以单糖顺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B项错误;蔗糖是顺浓度梯度通过胞间连丝进入筛管的,该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所以ATP生成抑制剂不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C项错误;蔗糖水解产生的单糖可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D项错误。
【方法规律】“三看法”快速判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第五篇:[精品]高中生物《细胞的类型和结构》教案1 苏教版必修1
第二节 细胞的类型和结构
从容说课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结构和功能,细胞质和细胞器的种类、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在学习了细胞的化学组成之后,对细胞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但各种化学成分并不能单独表现出生命活动,只有当这些化学成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细胞的各种结构,彼此分工合作,形成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才能正常地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认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有重要意义。
本节教材中设置了1个“积极思维”、2个“边做边学”、1个“继续探究”和1个“拓展视野”学习栏目。细胞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个特点比较抽象,学生没有感性认识,理解上是有困难的。教材利用科学家所做的人细胞和鼠细胞融合实验,引发学生去积极思维,从而深刻理解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特点。细胞的结构十分微观,肉眼看不到,让学生利用已具备的高倍显微镜使用的技能,通过观察黑藻叶片细胞、大白鼠胰腺细胞等动植物细胞玻片标本,进一步认识叶绿体、线粒体以及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学生不仅在边做边学中掌握了知识,更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制作真核细胞模型为内容的边做边学活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体验建构细胞的过程,加深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同时活动本身也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构造思维能力。以“验证某种植物叶片的颜色究竟是由液泡中的色素还是由叶绿体中的色素决定的”为课题的继续探究活动,不仅能在探究中学到有关知识,为后面学习光合作用等打下基础,更让学生能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探究的乐趣,学会通过探究获得知识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2.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3.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4.制作真核细胞模型。教学难点
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2.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3.制作真核细胞模型。教具准备
水绵细胞的显微结构图和细菌的亚显微结构图,原核细胞、动物、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人鼠细胞融合的动画课件,大白鼠胰腺的铁苏木精染色玻片,黑藻,显微镜,载玻片等。
课时安排 4
三维目标
1.说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2.概述细胞膜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3.举例说出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4.培养制作用于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生物材料临时装片的技能,培养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技能。
5.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6.通过探究植物叶片颜色是由什么色素决定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7.通过建构真核细胞模型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能力。8.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显微结构模式图与图群,培养学生的图文信息转换处理能力。
9.通过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初步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10.通过分析科学家所做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感悟科学家在探索生命奥秘时所采用的巧妙的科学方法和所具有的科学创新精神。
第1课时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细胞膜和细胞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显示一台普通光学显微镜,接着显示光学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水绵细胞结构图像。显示我国生产的电子显微镜,接着显示电镜下杆菌、螺旋菌和球菌的形态结构图像。
生
判断所观察到的是什么生物的细胞形态结构图片?(水绵、细菌)师
推进新课
板 书:
一、细胞的类型
师(1)请同学们阅读本节教材的开头一段文字,判断刚才所看到的水绵细胞结构和杆菌、螺旋菌、球菌的结构分别属于细胞的显微结构还是亚显微结构?为什么?
(2)水绵细胞和细菌细胞是否属于同一类型? 生
(1)水绵细胞结构属于显微结构,因为它是利用光学显微镜所观察的细胞结构,杆菌、螺旋菌、球菌的细胞结构是属于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因为它是利用电子显微镜所观察的细胞结构。
(2)水绵细胞和细菌细胞不属于同一类型。师
按照细胞结构的复杂程度和进化顺序,全部细胞可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类,水绵细胞和细菌细胞分别属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学生活动:阅读原核细胞一段文字并观察图3-6。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显示大肠杆菌、乳酸菌、根瘤菌等几种细菌图像,再显示蓝藻和放线菌图像,并作适当说明。
师
(1)显示原核细胞结构模式图,要求学生能识别出各种细胞结构名称。(2)原核细胞结构一般是由哪几部分构成? 生(1)(略)
(2)原核细胞结构一般是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等组成的。师
哪些生物是由真核细胞构成的?
学生讨论后师生归纳:动物、植物、真菌是由真核细胞构成的。教师活动:显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并指导学生从外向内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模、细胞质和细胞核。
板 书:
二、细胞的结构
(一)细胞壁
(二)细胞膜
师
位于植物细胞最外层的结构是细胞壁,请同学阅读教材P33有关内容,思考细胞壁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有什么功能?
生
细胞壁的主要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等,它具有支持和保持细胞的功能。师
细胞膜是位于细胞表面的一层生物膜,它使细胞与周围环境分隔开来,它对细胞具有重要功能。人们常采用动物细胞如红细胞来研究细胞膜的化学组成。科学研究表明,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组成。
师
为了研究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首先要分离出细胞膜。分离的方法是:先培养制备一定量的细胞,如红细胞,再进行匀浆处理,如用高速打碎机破碎、低渗等方法,使细胞裂解,将匀浆进行差速离心,分离出细胞膜。
教师活动:显示以下资料:1925年科学家用有机溶剂抽提人红细胞的细胞膜的脂质成分,并测定脂质单层分子在水面的铺展面积,发现铺展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分析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生
这说明细胞膜可能是由双层脂质分子构成的。
教师活动;显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文字、图形,思考下列问题:
(1)构成细胞膜的化学物质有哪几种?
(2)蛋白质和磷脂分子是如何构成细胞膜的?
(3)糖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有何特点?有何功能? 生
(1)构成细胞膜的化学物质有磷脂、蛋白质和糖类。
(2)磷脂分子形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排布在磷脂双分子层两侧或贯穿、嵌插于磷脂双分子层中。
(3)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外侧。糖蛋白与细胞识别、免疫反应等有关。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人、鼠细胞融合的实验过程。生
(1)细胞融合时,一半呈红色的细胞膜是来自什么细胞?一半呈绿色的细胞膜是来自什么细胞?
(2)40 min后两种颜色均匀分布说明什么?(3)该实验说明细胞膜结构有什么特点? 生
3(1)呈红色的细胞膜是来自人细胞,呈绿色的细胞膜是来自鼠细胞。(2)说明两种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可以通过运动而均匀分布。(3)该实验反映了细胞膜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特点。师
联系细胞膜的结构思考,它具有什么功能? 生
使细胞与周围环境分开,维持细胞自身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具保护作用,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与细胞各种代谢活动有关。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细胞的类型和结构
一、细胞的类型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二、细胞的结构
(一)细胞壁成分:纤维素等 功能:支持和保护化学成分:磷脂、蛋白质、糖类基本骨架:磷脂双分子层
(二)细胞膜结构内外两侧:蛋白质外侧结构:糖蛋白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与细胞代谢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