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4.24二年级集体备课教案
《语文天地十》教学设计(二年级)
主备人:石霞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能区别形近字。2.能体会反问句中的语气。
3.说说自己生活中动脑筋解决的事情。4.能看图讲故事。5.能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让学生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复述课文的方法。教学方法:练习法、朗读法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基础知识训练。教学目的:
1.让学生能区别形近字。2.能体会反问句中的语气。
3.说说自己生活中动脑筋解决的事情。教学过程:
一、写一写,比一比加点的字。
引导学生区别形近字。
1.让学生自己观察看这些字有什么区别? 2.查字典,看这些字还能组成什么词?
二、读一读,体会句子的语气。
三、给学生介绍陈述句,反问句。
1.说明反问句比陈述句的语气更强烈。2.学生自己读句子。
3.说说两个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
四、说说课文内容:
1.指导学生观察图画。2.评价学生动脑筋想的办法。
3.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问题能动脑筋解决问题。4.说说图上的内容。
让学生读课文。
五、精读课文
1.通过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2.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六,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说说瓦特看到了什么现象? 2.你平时看到过这种现象吗?
3.让学生读课文说说瓦特看到水开了时壶盖为什么会动? 4.他由此想到了什么?
七、扩展活动
1.肯定学生的说法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不断的研究。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3.说说你在平时对哪些现象产生了兴趣?
4.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平时生活中发生的现象感兴趣的事。
八、总结全文
1.希望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2.让学生说说自己学习这篇课文后想对瓦特说点什么。板书设计:
壶盖为什么会动
瓦特认真观察会动的壶盖
发名了蒸汽机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看图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短文。2.评价学生的说法。3.学生自由朗读短文。
二、反馈:
1.让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2.让学生自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一、谈话引出课题。
1.板书课题,在引导学生审题中,向学生说明今天我们要学习有关曹冲的另一个故 ——称象。然后启发学生:“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么大的象怎么 呢?我们读课文时,就要弄明白曹冲怎么称象的,他称象的方法好不好,好在哪里?”
二、展开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后复述故事情节。2.学会本课12个生字。
3.联系课文内容讲讲“又高又大”、“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等词、句的意思。
三、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因人而导。
四、学生分小组相互交流学习情况,复述故事。
五、作业设计:
1.官员们想出来的办法一共有两个,一个是(),一个是()。第一个办法别的官 认为(),第二个办法曹操()。
2.曹冲称象的办法是()。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官员们的称象方法和曹冲称象方法的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性。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分析比较课后习题2中三对句子间的不同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对比分析,突出教学重点。
先指导学生把曹冲的称象和官员们的称象进行对比分析,在比较分析中使学生了解曹冲称象的高明之处。
要求学生读课文思考:
1.官员们想的第一个称象办法是什么?(砍一棵大树做秤杆称)
这个办法好不好?(这个办法不好,因为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2.官员们想的第二个称象的办法是什么?(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这个办法好不好?为什么?(这个办法也不好,因为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大象活不成了。)
3.曹冲用什么办法称象?曹冲称象的办法与官员们称象的办法相比较,谁称象的办法好?
(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曹冲称象既不需要造大秤,又不宰大象,这个称象的方法很科学。)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曹冲称象的段落,仔细分析曹冲称象的方法。
二、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曹冲称象的步骤讲出来。
第一步,大象上船,人在船舷上画线;
第二步,大象下船,船上装石头;
第三步,石头装到齐线的地方,然后分几次称石头; 第四步,把石头的分量加起来。
三、实物演示,让学生按曹冲的称象方法操作。
1.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这几句话:“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读后要求学生讲讲这几句话的意思,把理解课文的重点内容与词句训练结合起来。
2.在学生理解以上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演示的程序是:先把小象放到船上,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接着把小象拿出来,把石头往船里装,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时,停止装石头,石头有多重,小象就有多重。
四、分析联想,深化教学重点。
1.读课文,联系演示操作,想想曹冲在称象中联系了哪些实物?(船、石头、水)
2.请同学们根据这些实物想想,曹冲称象的科学道理在哪里?(水能载船,船上放了石头,船就会下沉,东西越重,下沉得就越多。石头是一块一块的,可以一块一块的称。大象在船上时,沿船舷画一条水平线,然后用石头代替大象,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这时称船上的石头,船上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3.请学生根据这个科学道理,讲讲怎样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促使学生把理解的原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4.完成课后作业2、3题。
四、作业设计
(一)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或意思,在括号里画∨.1.有的说,得造一杆大枰。
(1)de()(2)dé()(3)děi()
2.曹操听了直摇头。
(1)不弯()(2)把弯由的伸开()
(3)爽快()
(4)一个劲儿地()
3.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1)才气()
(2)只有()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象 一()秤
一()船
四()柱子
两()树
一()线
(三)比一比,组词。
官()称()柱()象()
流。齐读(蒙上拼音)。
6.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故事中的狮子是一只什么样的狮子呢?请同学们找到课文中相关的句子。指名介绍。
从前有一只狮子,他力气很大,脾气也很大。他自认为是百兽之王,根本不把别的动物放在眼里。
2.自由读,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狮子?(生谈不同感受,带着这种感受读。)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默读,思考:狮子遇到了什么麻烦?师板画。他心情怎样?读词:又疼又痒
(三)学习第三----七自然段
1.狮子用了哪些办法赶走红蚂蚁呢?结果怎样?默读3---7自然段,用~~~画出。
2.汇报。
3.刚开始:
①出示:狮子跳起来,吼着、蹦着、翻滚着,想把红蚂蚁赶走,可是累得筋疲力尽,还是赶不走身上的蚂蚁。
自由读,找出描写狮子动作的词,师用三角形标出。生边读边做动作,体会狮子此刻的心情。指名读,你从狮子的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
结果怎样?指名读。板书:赶不走。你什么时候有过筋疲力尽的感觉?读词:筋疲力尽。带着体会读3段。你觉得此时的狮子的心情怎么样?
②他的伙伴小兔看见了,蹲在一边干什么?他笑什么?
③狮子见小兔在笑,有什么反应?理解“恼羞成怒”恼什么?羞什么?怎么怒的?请生读狮子的话?大组读
4.后来:
一句话提醒了狮子,他纵身跳进河里,河水立即把红蚂蚁冲走了。
①后来怎么做的?这个办法好吗?从哪儿看出的?(立即)狮子有没有费劲?
②他是怎么想到这个好办法的?(板书:提醒)指名读兔子的话。
5.对比读,体会
①再来看看狮子刚开始是怎么做的?引读。后来——引读。
②这时的狮子会想些什么?
③刚开始跳起来,吼着、蹦着、翻滚着,还是赶不走身上的蚂蚁,后来跳到河里,毫不费力就把红蚂蚁赶走了,这是为什么?
四、总结教育,点明中心。
1.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看看兔子想告诉狮子什么?齐读。(板书:动脑筋)那么狮子明白了吗?他明白了什么?
学法指导:情境教学法。
一、导课
1.小朋友们,你们看见过瀑布吗?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 2.让学生观察教学挂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出示教学挂图
二、教学认读生字
1.自己试着读课文,画出你不认识的字。2.把不认识的字,小组讨论解决。3.小组讨论解决不认识的字。4.说说你们是怎样记住认读生字的? 5.提出应注意“瀑、叠”。
三、初读课文
1.师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3.师朗读课文
四、作业设计:
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双手()的歌声(()的家长()的祖国(()的妈妈()的水桶(2.找朋友(连线)。
高兴地 跳着 仔细地
顺利地 点头 紧紧地
兴奋地 完成 沉着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课文中的生字。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能理解文中的比喻句。4.能背诵课文。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教学方法:朗读法、观察法
0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主备人:石霞
教学目标:
1.认识“井、乡”等12个生字。会写“忘、挖”等8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3.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教学重点:
1.认识“井、乡”等12个生字。会写“忘、挖”等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感悟“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2.毛主席的画像。
3.井和人们从井中提水的图片。4.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井、乡”等12个生字。会写“挖、喝”等8个字。
2.能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教学重点:
1.认识“井、乡”等12个生字。会写“挖、喝”等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感悟“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听歌吗?现在我们就来听一首歌。(播放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说说你听懂了什么?你对毛主席了解多少?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瑞金市沙洲坝的老乡们是怎样怀念这位伟人的。(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题目识字、分散难点
课题中的这几个生字,谁认识?(字卡依次出示:忘、挖、井)点拨:忘:形声字;扩词;用“忘记”说话;书空。
21.认读“井、乡、面、忘、想、念”,并组词。2.观察每个字的结构特点。3.重点指导:忘、想、念。4.生描红、临摹。
八、练习设计
巧填成语
()涯()角()流()息()瞪()呆
九、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收集更多的关于毛主席的图片、资料、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井、乡”等12个生字。听写“忘、挖”等8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3.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教学重点:
1.感悟“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感悟“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含义 课前准备:
1.本课的挂图。
2.井和人们从井中提水的图片。3.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认读生字:席、导、解、乡、面
2.认读词语:挖井、战士、革命、想念、时刻、立刻 3.用“想念、时刻”练习说话。
二、引入课文
毛主席是伟大的,人们世世代代歌颂他、赞美他,因为他给后人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财富”。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瑞金沙洲坝,去寻找毛主席昔日的身影。(板题)
三、回顾课文、质疑问难
浏览课文,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已经读懂了什么?(同桌互说,再指名说)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进一步解答的?(预设问题:1.毛主席和战士们为什么要给乡亲们挖井?2.这口井和一般的井有什么不同?)
45.阅读短文《美丽的水花》》,理解内容,激发学生对童话的兴趣。6.学习写启事,让学生了解启事的用途、形式及如何写启事。教学重点:综合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字。
教学难点:学习写启事,让学生了解启事的用途、形式及如何写启事。教具准备:小黑板 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写词语,根据字形猜字义。
2.词汇的拓展练习,读一读,选两个词语写话。对比词语的替换练习、使句子更生动,更具体。3.读一读,可以让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己自学。4.背一背,学习背诵古诗《忆江南》。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学过的词语写话。教学难点: 学习有感情背诵古诗《忆江南》。教学过程:
一、通过听写词语,根据字形猜字义。
1.让学生说出组成的字结构。2.根据字形猜字义。
3.选词写话,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及说写句子的能力。4.练习用文中的词语说话并写下来。
5.词语替换,让学生用另一个词语替换三句子中加点的语。6.师生评议,订正。
二、读一读,这四句话,要求学生独立识字,检查识字的情况,以求做到师生心中有数。
1.让学生读文中的名句.2.学生自己读名句
3.学生互读的名句,教师点评指导朗读.4.反馈总结.三、背一背,学习古诗《忆江南》。
1.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2.背古诗
四、结合《忆江南》说一说家乡的水
1.评一评家乡的水。2.用一句话来形容家乡的水。
617-
第二篇:二年级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预案)
科目:语文
年级:二年级
主备人:赵庆荣 教学内容: 《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2、板书:《难忘的泼水节》
二、自读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识字和朗读是低年级的重点。此环节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提高读书效率。】
三、识字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注意瓣读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音“花瓣儿”。“因为”的“为”读wèi。翘舌音有“蘸、寿”,平舌音有“踩”。
2、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识字:抓“特务”、“对号入座”、“购买门票”
【本课有些生字在生活中跟学生见面的机会较少,字形比较复杂,字音难点较多。教学时,要努力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识字。】
四、读思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
(此处如果有条件可以播放傣族人民泼水节的录象,感受节日的喜庆和热烈。)
1、指导读——练习读——齐读。学习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 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
集体备课教案(共案)
科目:语文
年级:二年级
执教人:赵庆荣 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课前透视
课文热情洋溢地叙述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总理的满面笑容、傣族人民的兴奋与喜悦在作者饱满的激情中淋漓尽致地得以展现。文章图文并茂,紧扣“难忘”二字展开,内容突出“景难忘”“人难忘”“情难忘”。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重点,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
二年级学生对泼水节的来历、周总理与人民的关系了解不多,课前应布置他们搜集有关的资料,提高搜集、处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泼水节的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师生搜集泼水节和周总理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板书课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二、自读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识字和朗读是低年级的重点。此环节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提高读书效率。】
三、识字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注意瓣读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音“花瓣儿”。“因为”的“为”读wèi。翘舌音有“蘸、寿”,平舌音有“踩”。
2、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识字:抓“特务”、“对号入座”、“购买门票”
【本课有些生字在生活中跟学生见面的机会较少,字形比较复杂,字音难点较多。教学时,要努力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识字。】
四、读思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
(此处如果有条件可以播放傣族人民泼水节的录象,感受节日的喜庆和热烈。)
1、指导读——练习读——齐读。学习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 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
五、练习
1、填量词
一()花炮
一()龙船
一()花瓣
一()象脚鼓
2、找样子写词语。
一串串
火红火红
六、写字 学习“恩、寿、凤、凰、龙、度”六个字。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1)都是半包围结构。(2)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3)“凤”字内是“又”,要和“风”区分字形。此外,还应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1、学生观察临摹,练习书写。
2、教师巡视,根据书写实际相机指导。
3、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
4、写得不满意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延时评价更易于调动学生写好字的积极性。】
板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
恩、寿、凤、凰、龙、度
第三篇:二年级集体备课教案
二年级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11年2月25日 备课地点:中心校 中心发言人:崔志新
参加人:二年级组教师及主抓领导
备课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第2、3节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
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方法
一、54-8=46(个)46-22=24(个)方法
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54-8-22(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8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X3+7=19(2)2X6+7=19(3)2X8+3=19 „„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掌握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第四篇:二年级集体备课计划
二年级集体备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校教导处工作为依据,以“立足课堂,实施有效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年级组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工作重点,坚持教育为学生服务的宗旨,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以突出学生的个性及特点,特开展集体备课,在教师间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的创新意识,开展个性化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二、具体要求
1.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是:个人粗备--集体备课--个人细备。备课组要实行先周集体备课。每次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
2.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课标,反复阅读教参及有关资料。集体备课时详细介绍自己的导学设计。组内每位教师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各抒已见,充分讨论,统一认识。
3.集体备课时,除中心发言人作主题发言外,其他教师也要积极参与,[ 课件 ]发表自己的教学设想并阐述理论依据,经过“争鸣”,达成共识。各位教师在这一导学案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实施、总结和反思,最终形成对某一教学内容的最优秀的教学设计。
三、集备活动内容安排
周次
学科
集备 内 容
主备教师第一周语、数
全册教材分析第二周语文
第二单元: 《妈妈的爱》x
第三周数学
第二单元:x
第四周语文
第五单元:x
第五周数学
第四单元:x
第六周语文
第七单元:x
第七周数学
第五单元:x
第八周语文
第九单元:x
第九周数学
第六单元:x
第十周语文
第十一单元:《吃水不忘挖井人》x
第十一周数学
第七单元:x
第十二周语文
第十三单元: 快乐的生活x
第十三周数学
第八单元:x
第十四周语文
第十四单元:《为中华崛起而读书》x
第十五周数学
综合实践:x
第十六周语文
第十五单元: 夏天x
第十七周数学
总复习x
第五篇:二年级集体备课讲话稿
longlidierxiaoxuezhuyefeidong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老师,早上好.下面就由我来介绍我们二年级集体备课的情况.首先我先介绍一下二年级下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依然把识字教学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在阅读中主动积累好词佳句,并运用到写话中。把说话和写话训练作为教学的难点,能把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写下来。本册教材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我们组本次集体备课的内容是第三组课文。这一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一专题编写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壮丽的山河,领略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赞美家乡的感情。
《北京亮起来了》这篇课文是本册教材第三组的最后一篇课文,也是对这一组课文的总结。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描绘了首都北京那五光十色、辉煌明亮的夜景。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北京由衷的热爱。之所以选择这篇课文作为这次集体备课的内容,是因为上学期我们就了解到了首都北京,见到了北京的高楼林立,绿树成荫。而今与北京又一次相见,让学生在感受北京夜晚美景的同时,再次激发他们对首都的热爱之情。
我们组的老师在开学初确定备课内容后,大家分头准备。不仅深入钻研教材,解读文本,还观摩其他专家的优质课课例,得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然后,在课余时间各抒己见,结合学生实际,探讨教法学法,拟定教学设计。最后由陈老师领会教学设计及其设计理念后,展
二年级集体备课
示备课成果。下面将由我们组教师分别对这次集体备课的个人观点再次陈述,首先是我的观点:
我认为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文质兼美,琅琅上口,适合品读,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所以在教学中应坚持以读为主,把看图――读文――赏景――悟情结合起来。另外,应重点教学第二自然段,总结学习方法,在第三至第五段的学习中迁移学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品读。实现教学中由扶到放的训练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上是我个人比较肤浅的认识,下面有请本组宋老师先作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