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除法的初步认识2》教案
《除法的初步认识2》教案
一、教学内容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科书第54~56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中,通过动手分实物,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除法的意义,会解决具体问题。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学具准备
小棒。
六、教学过程
活动一
师:同学们,森林里小动物联欢会在热烈的气氛中拉开了序幕。你们想参加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课件演示情境图)
师:多么热烈啊!动听的音乐把我们带进了欢乐的海洋。
师:瞧,小动物们开始唱起来、跳起来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把学生提出有关除法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其它问题放入问题口袋)
活动内容
学生观察情境图,感受热闹的气氛。学生从图中能发现
(1)12个小熊要分组跳拉手舞。(2)有16只松鼠,要分组做游戏。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以下两种:
1、加减法问题
(1)小熊比松鼠少多小只?(2)小熊和松鼠一共有多少只?
2、除法问题:
(1)12只小熊要分组跳拉手舞,怎样分组?(2)16只松鼠分组排队做游戏,怎样分组? 关注要点
通过有趣的动画故事,能产生学习的兴趣,能够从图中发现数学信息,为后面提出数学问题做好铺垫。能根据自己收集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
活动二
1、师:12个小熊分组跳拉手舞,他们该怎样分组?同学们愿意帮帮他们吗? 师:请同学们借助手中的学具自己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
2、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吗?
3、哪个小组能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排的?
4、师:我们刚才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分法,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这些分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活动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利用学具摆出各种情况,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展示不同的方案。全班交流可能出现不同想法。
关注要点
能够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独立探索,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能主动探索得出多种方法,会与同伴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能通过认真的观察、思考,找出相同点,关注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本质含义;是否能与同伴进行交流;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七、教学反思
1、在讲解“平均分”时比较细致,学生基本上能够认识“平均分”。
2、在让学生利用学具进行“分一分”时,学生能够5个5个的分,教师又非得强调要一个一个分,效果反而不好。
第二篇:《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三册P76-77的例1,2,P78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总结出除法算式,并认识除法算式。
2、认识并初步理解出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除法算式。
3、使学生在用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简洁性,从而激发起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4、通过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除法实例,让学生理解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理解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玩游戏:猜猜看!(谜语:一身毛,尾巴翘,不会走,只会跳。)在老师的描述中抢答!生:猴子。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是猴子。
二、探究新知: 例1:
1、认识除法算式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最喜欢吃什么?——桃子。今天,猴妈妈买回来8个桃子,说“你们猴子四兄弟把这些桃子平均分着吃吧!”老大和老二首先赶到,分别拿了3个桃子,老
三、老四最后赶到,分别拿到1个桃子。它们是按照妈妈的话来分的吗?——不是。
师:那你们认为应该怎样分呢?你能帮帮小猴子们吗?请小朋友拿出小棒代替桃子,在桌面上分一分。(学生动手操作)(师指名回答)
师:能用一个算式把刚才分的过程表示出来吗? 生:可以。8÷4=2(个)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除法(板书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
(师给学生以肯定并教学生认识这个算式:8÷4=2是一个除法算式,“÷”这个符号是除号。)(板书:除法 除号)
师:这个算式这样读:8除以4等于2。
师:请大家结合分东西的过程,说一说8、4、2分别表示什么?
生:8表示总共有8个桃子,4表示平均分成4份,2表示每份是2。(教师作为重点加以强调,多让几名同学说)(引出例2:)
师:猴子妈妈发现第一次分配不公,于是她又买回来12个桃子,但要考考小猴子,说:“把12个桃子,每只猴子吃3个,够几只猴子吃?”(1)学生拿出小棒动手分。(2)学生反馈。
(3)学生试着列算式,然后集体交流订正。
重点:比较两种分桃子过程的区别。(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先讨论,再反馈,师最后小结区别)
例2:(出示图画)
24支铅笔,每6支装一盒,可以装几盒?(生讨论并列式)24÷6=4(盒)
师问:为什么要这样写算式?说出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思。(生回答)师:在除法算式中除了除号、等号以外,这3个数也有自己的名字,请小朋友们看书自学后告诉老师。(生自学)
生:24是被除数,6是除数,4是商。(板书:被除数 除数 商)
师:说一说例1中8÷4=2中各部分的名称。(生个别回答)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除法的初步认识,认识了除号和除法的各部分名称。还知道把一些东西平均分用除法计算。要分的总数作被除数,平均分成的份数和每份的数作除数和商。
三、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第1大题。2,出示练习题:
A、把18朵花平均插在9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朵?
(请一生上前来展示,其余生思考怎样列算式,然后让生说一说,师板书,最后强调: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B、有45支笔,每5支装一盒,可以装几盒?(方法同前面)
四、除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1,老师示范生活中的除法题,学生解答。
(1)12颗糖,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吃几颗?(2)我家每顿饭要用14支筷子,你知道我家有几个人吃饭吗? 2,学生动脑找生活中的用除法计算的例子。
五、提高练习:
1、同意的在()里画√,不同意的把它改过来。
(1)、8÷4=2表示把8个梨,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里2个。()(2)、12÷4=3读作:12除4等于3。()(3)、15÷3=5,被除数是15,除数是3,积是5。()。
2、□□□□□□□□□□□□□□□(共15个)
小东要数正方形。每数五个圈一圈,先圈一圈,再回答问题。(1)、你替小东圈了()个圈。
(2)、请你帮小东写一个除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每4个方框圈一圈,可以分成()份,还剩()个。
第三篇: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万家校 刘雀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初步会读写除法算式,能规范地书写除号。
(2)能力方面:通过创设情景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听、细心观察的能力,在动手分小棒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
(3)思想方面:创设公平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除号并正确读写除法算式 难点:让学生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
三、教法和学法、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情境 2、注重直观形象,从抽象到直观
3、重视学生动手动口能力。
4、教学中面向全体,人人参与。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小朋友看过什么动画片?
学生交流看了哪些动画片,说说自己喜欢的人物。
有学生会提到《喜羊羊与灰太狼》,在此,老师引出故事:喜羊羊请客 师:喜羊羊今天过生日,他请来了三位好朋友,他为大家准备了12个苹果,在餐桌上他们要平均分这些苹果,每只小羊都分数量相同的苹果。
2、探究新知:
①师板书:12个苹果平均放在个盘子里,每盘放()个。师: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 学生说一说平均分。②学生独立用学具分一分。汇报结果:说一说是怎么分的?
小结:每盘放3个,并引出一种新的方法——除法。师板书课题:除法 ③学习除号。
师:加减乘法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我们学习除法,它也有自己的符号是除号。指导书写:先画一短横,再在其上下各点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上下对齐。④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
师边说边板书:要分的苹果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份是几?(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12÷4=3 学生回想是如何列算式的。⑤学习读写除法算式。
12÷4=3师解说算式的含义: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学生自己说一说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师板书:18÷3=6 14÷7=2 8÷8=1
学生读一读,并说说其中的一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巩固练习。①读写除法算式。②分糖葫芦
③分气球。分别平均分成6份、4份、3份。
4、课堂总结。
第四篇: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物体的活动,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会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将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
2、通过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难点:
掌握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法:
谈话法。谈话讲解,通过语音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适当点拨,突出重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上节课我们把18个桔子平均分成6份,你还记得是怎样分的吗?(平均分)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习近平均分。
2、出示教材第10页的例3——分果冻的情境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图中的小朋友正在帮同学们分果冻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从中获得的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二、互动新授
1、感知“每几个一份”。
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例3的题目。题目中“每2个一份”是什么意思?请拿出8个学具,每2个一份,分一分,能分成几份?
学生合作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指名上黑板分,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分的方法。
交流:可以分成几份?为什么?(对回答好的学生给予奖励)
结合媒体演示,教师总结:有8个果冻,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4份。
谈话:刚才我们把8个果冻,按每2个一份地平均分了,现在你能把8个果冻,按每4个一份地分吗?能分成几份?
学生合作每4个一份地分。
交流反馈:8个果冻,每4个一份,能分成2份。
教师小结:像这样,我们按每2个一份、每4个一份的方法把8个果冻平均分了。这些平均分的方法可以概括成是“每几个一份地分”。
2、巩固练习。完成第10页“做一做”,巩固平均分的分法。
(1)谈话:下面就让我们用分果冻的方法来分小(2)读题,明确分法。
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份。
12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份。
(3)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填空。指名上黑板分,注意观察分法是否正确。
(4)补充:12根小棒还可以每几根一份地分?学生分分看,指名上黑板演示分法。(让学生借助学具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的分法。)(每3根一份,每4根一份。)
(5)总结:刚才我们按每1根一份、每2根一份、每3根一份、每4根一份、每6根一份的分法把12根小棒平均分了。这些平均分的方法就是“每几个一份地分”。
3、圈一圈。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的第2题。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16个杯子)
提问:一共有16个杯子,每2个装一盒,可以装几盒?每4个装一盒,可以装()盒,每8个装一盒,可以装()盒。
(1)看要求,明确怎样圈后动手圈,再独立完成填空。
(2)学生交流答案和想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5题。
过渡: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在分食物,你瞧,小熊宝宝在分蜂蜜。
引导学生读题,16罐蜂蜜,每4罐分给一只小熊,可以分给()只小熊。
理解“每4罐分给一只小熊”表示“每4个一份”。
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再填出得数。
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每4罐蜂蜜圈在一起……”通过圈一圈和说一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6题。
过渡:小猴子正在分玉米呢!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玉米?(14个)
用情境图呈现分玉米活动。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14个玉米每2个装一袋”,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完成分玉米的任务。
接着提问:18个玉米可以装几袋?
引导:14个玉米,每2个装一袋,可以装7袋,18个玉米比14个玉米多4个,多2袋,那就是9袋。也可以画一画,多画4个,圈一圈,一共是9袋。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的平均分是把一些物品,每几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希望你们都能又快又准地把东西进行平均分。
第五篇:初步认识除法 教案
初步认识除法
授课教师:罗成强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的读法、写法,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重点:
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的运算有加法、减法和乘法,并且知道加法和减法是相对应的,那么有没有与乘法相对应的第四种运算方法呢?那又是什么运算呢?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第四种运算方法——除法。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4.师:请看图,说一说从中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13页例4)学生讨论后汇报
生:大熊猫有12个竹笋,它想把竹笋平均放在四个盘子里。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即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这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
(2)教师边板书边谈话(板书课题:初步认识除法)
师: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今天我们来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3)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目应该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②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③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④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
2、教学例5。
(1)师:瞧,大熊猫又忙什么呢?(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例5)生:大熊有20个竹笋,每四个放一盘,能放多少盘?
师:我们可以画图圈一圈,就很容易知道可以放5盘。我们还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20÷4=5。这个算式除号前面的数(20)是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4)是除数,得数5是商。(2)指名读一读:20÷4=5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1)完成第1题。
提问:一共有1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每个盘里放几条? 先分一分,再列式。
怎样列除法算式?(要分的鱼是15条,除号前面写15;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除号后面写5;每个盘子分3条,等号后面写3。15÷5=3)(2)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2题。
用小棒摆一摆或直接画在教材上分一分,写出除法算式,读一读。
2、完成教材“练习三”的第2题。(1)出示题目,读懂题意。
提问:每只小熊分得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平均分成2份)(2)让学生依据题意用学具卡片分一分,并交流分的结果。
(3)让学生填写除法算式,并对照分苹果活动说出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促使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汇报交流,教师板书:6÷2=3
为什么这样的算式?(因为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所以把要分的苹果的个数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给2只小熊,把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份是3,3写在等号的后面。)
3、完成教材“练习三”的第3题。
(1)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2)教师小结:因为它是把10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5个一份。因此把要分的西瓜的个数10写在除号的前面;10÷2=5;9个西瓜平均分成3份,把平均分的份数3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份是3个,所以列式是:9÷3=3。
4、完成课件展示练习。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知道了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除法表示,并且也会读、写除法算式,你们掌握了吗?回家给爸爸妈妈讲一讲吧。
【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 4 = 3 20 ÷ 4 = 5
除号被除数除数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