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学案例交

时间:2019-05-15 01:06: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学案例交》,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学案例交》。

第一篇:《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学案例交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学案例

大同市第一中学 宋红

背景:

1、时间:2007年12月17日

2、地点:大同一中多媒体教室

3、人物:初257班全体学生、授课教师、学校领导、部分学校教师

目的:这是我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赛讲中的一节参赛课,虽然讲课的结果还算令人满意,但自我感觉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探讨解决,所以在领导评课、课后与几位教师的探讨之后,完成这个案例,以求在此基础上更出色的完成今后的教学任务。

一、教材分析

就第六单元知识整体来分析,前两章内容的学习是为本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学生学习生物的分类,认识生物的多样性,都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的多样性。本章主要从两方面来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

第一方面:教材用一些图片和数据说明一些动物灭绝的情况,并通过大量图片说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情况不容乐观,我国一些特有物种也处在濒临灭绝的边缘,从“资料分析”中也能看到,目前人为的活动大大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物种一旦灭绝,便不可再生,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将造成农业、医药卫生保健、工业方面的根本危机,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

第二方面:教材着重介绍了我国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并明确指出: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开展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自然保护区还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的重要场所。

最后通过角色扮演“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使学生初步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中去。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了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原因”上,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教育。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又涉及到诸多因素,八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都还有限,所以,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二、教学思路

生物课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生物科学知识,而且还要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八年级生物第六单元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恰好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通过课程资源的开发:课前学生收集和分析资料、课堂师生互动,共同参与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等方式,使学生通过身边存在的事实,感受到保护生物多样性迫在眉睫!

本节课涉及到的信息多、容量大,所以在课前组织好学生作好准备工作是相当必要的,如收集相关的背景资料、处理信息、小组分工合作等,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精神,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参与意识和公民意识。

三、教学过程

1、导课

教师从本节课的题目—《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入手,开门见山的提出探究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这样在一开始就使学生进入思考状态,为积极学习本课做好准备,而且这个问题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复习了已学过的知识又引出了学生的第一个探究主题: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2、学习新课

第一部分: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既然学生已经提出了第一个探究问题: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教师就应该顺藤摸瓜使学生真正意识到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在这里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灭绝动物图片、世界灭绝动物墓地图片、17世纪鸟类、哺乳类灭绝资料,学生通过观看心灵会受到触动,最终让他们明白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这绝不是危言耸听。通过以上信息的获取使学生初步了解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威胁。

为了加深对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认识,教师继续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我国特有的濒危动、植物图片,而它们也分别属于每个小组的关爱生物,课前小组成员都收集了大量小组关爱生物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资料)且进行了信息处理,而学生在收集资料和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培养了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课上就由小组代表进行介绍,由于是学生自己亲自查阅资料并由小组合作进行信息的整理和加工,因此对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而学生通过图片的认识和对我国特有部分动植物的现状分析,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心灵也得到触动,真正感受到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保护生物多样性迫在眉睫!第二部分: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通过第一个探究主题的学习,学生已经意识到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那么学生紧接着就会提出质疑:生物多样性为什么面临这么严重的威胁?导致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追究,从而引入第二个探究主题: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教师组织学生分析教材上的资料,并由小组讨论总结,辅助以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的结论加以补充。(1)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2)掠夺式的开发利用。(3)环境污染。(4)外来物种入侵。

最终学生会意识到人类是多么愚蠢和冷酷,人类破坏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在给自己挖掘一座灭绝的坟墓,从而叨叨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的目的,使他们意识到我们每位同学都应该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心,保护生物多样性迫在眉睫!

通过教师设计的课堂环节,步步紧扣,让学生通过真实的事例、视频短片认识到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再次感受到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

3、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让学生明白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最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摘自世界灭绝动物墓地中的保护自然的宣言,让全班学生齐声朗读,使他们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四、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真正体现了新课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

在教学中把全班同学划分为八个小组,将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分别归属于这八个小组的“关爱生物”,课前让每个小组成员收集、整理有关自己小组关爱生物的资料,课堂上让小组代表分别介绍收集和整理的资料,这样让每为同学都参与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中,而收集和分析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所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体会到了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并且在教学中能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通过学习,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尤其是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2、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由知识权威转变为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本节课把教学重点放在了了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和行动上,在我国特有珍稀动植物的现状学习及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的分析上,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面向全体学生,给予了他们充分发挥主体地位的空间和展示自我的平台。

3、开发课程资源、树立开放的课程观

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更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即“体验课程”,师生同为课程的创造者,师生共同搜集资料、处理信息,课上共同交流,达到了资源共享。

4、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在讨论、合作、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及原因的过程中,学生既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又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最后真正把保护生物多样性落到宣传和付诸于行动上,使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不足之处:

1、信息多、容量大,教学时间有点紧张。

本节课涉及到的信息多、容量大,所以在课前组织好学生作好准备工作是相当必要的,即使这样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好时间,尽量避免时间紧张,所以我在这节课的教学时间安排上应该注意改进。

2、教学过程中注意无用、重复信息的删减。

信息收集途径有翻阅相关书籍、上网查询、拜访有关人士等几种方法,因为方法有限,所以教师和学生收集的资料往往有重复之处,那么学生在介绍完收集的资料后,教师应适当加以补充,而不是重复相关信息,这样也能节省教学时间,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这一点。

3、继续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问题,实际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也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非常错综复杂的关系。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知识广度和深度都具有局限性,学生之间又存在着差异,而且课堂时间有限,可以说并不是全体学生都能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所以在今后生物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第二篇:生物多样性保护

XXXX大学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论文

题目: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姓名:

学号:

专业:

学院:

摘要: 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根本目的是使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水平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主要有:

1.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如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植物基因库,以及野生动物园和植物园及水族馆等。

3.制定必要的法规,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损失的活动进行打击和控制。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

引言

多种多样的生物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依靠生态系统净化空气、水,并充腴土壤。科学实验证明,生态系统中物种越丰富,它的创造力就越大。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每一种物种的绝迹,都预示着很多物种即将面临死亡。生物多样性还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每一个物种都具有独特的作用,例如利用野生稻与农田里的水稻杂交,培育出的水稻新品种可以大面积提高稻谷的产量。在一些人类没有研究过的植物中,可能含有对抗人类疾病的成分。这些野生动植物如果绝迹,是人类的重大损失。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分四种: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其中最重要的是就地保护,可以免去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人和自然都有好处。就地保护利用原生态的环境使被保护的生物能够更好的生存,不用再花时间去适应环境,能够保证动物和植物原有的特性。生物多样性保护内容

3.1 物种计划 根本实践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的方式便是着重纪录个别物种的族群分布跟保育

情况。此方式虽然基本却困难重重,主要因为世界上的物种估计只有约百分之十被记载下来。大部分未知的物种为植物或低等生物。许多哺乳类、鸟类和爬虫的资讯常可见于文献,至於植物跟无脊椎动物就需要可观的地区资料采集。编纂族群数量预测的趋势有助于了解生物变迁和脆弱性的动态资讯。对世界上某些地区来说,编订完整的物种目录不切实际。好比说马达加斯加干燥落叶林内的许多物种完全不为人知,科学家对该林内许多地区也从未发起有系统的探险活动。

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内的物种计划应包含对分布范围、栖地、行为、生殖、异种互动的详细描述。一旦认定保育情况,就可订定计划;保育跟复育此物种至该族群的目标数量。有计划的保护要素举例如下:栖地还原、防止都市发展影响栖地、建立财产所有权、限制畜牧及农业活动侵略、减少火耕农业、立法制止采集或猎杀、限制杀虫剂使用、控制其他环境污染。此计划应向大众和私人机构宣布并实行保育计划,也应拨款确保执行。

3.2 栖地计划

在一定数量的数种生物栖息于某地时,生物多样性行动的栖息地保护便可适当实施。举例如苏格兰的酸性沼泽、南非布许斐的瓦特堡生物圈、加州的海岸湿地、以及瑞典阿兰岛的史托拉阿瓦雷特。在这样的情况下,物种详细清单、地理分布跟栖地品质需要记录。然后用来保护复育的计划可以依照上述物种计划的类似方针制定。各国参与情况

4.1中国 《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规定,每一缔约国要根据国情,制定并及时更新国家战略、计划或方案。1994年6月,经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同意,原国家环境保护局会同相关部门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目前,该行动计划确定的七大目标已基本实现,26项优先行动大部分已完成,行动计划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

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较早的缔约国之一,中国一直积极参与有关公约的国际事务,就国际履约中的重大问题发表意见。中国还是世界上率先完成公约行动计划的少数国家之一。完成于1994年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使大量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有章可循。依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犯罪行为将一律受到处罚,其处罚最高可判处死刑。

政府有关部门重视对生物资源的有效保护。2003年1月,中国科学院倡导启动一项濒危植物抢救工程,计划在15年内将所属12个植物园保护的植物种类从1.3万种增加到2.1万种,并建立总面积为458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大的植物园。此项工程中,用于收集珍稀濒危植物的资金达3亿多元,将以秦岭、武汉、西双版纳和北京等地为中心建设基因库。

拯救濒危野生动物工程也初见成效,全国已建立250个野生动物繁育中心,专项实施大熊猫、朱鹮等七大物种拯救工程。目前,被视为中国“国宝”、也被称为动物“活化石”的大熊猫野生种群数量保持在1000只以上,生存环境继续得到良好改善;朱鹮种群数量由7只增加到250只左右,濒危状况得以进一步缓解;扬子鳄的人工饲养数量接近1万条;海南坡鹿由26只增加到700多只;遗鸥种群数量由2000只增加到1万多只;难得一见的老虎也不时在东北、华东和华南地区现身;对白鳍豚人工繁殖的研究正在加速进行。由于坚持不懈地打击盗猎,加上国际社会多个动物保护组织的配合,曾遭受疯狂非法屠杀致使其数量急剧下降的藏羚羊得以休养生息,目前数量

稳定在7万只左右。

4.2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发展了精密详尽的计划,辨识出超过475000种原生物种。其中一个主要的分枝为大堡礁计划,该地的珊瑚礁其实比大多数地方更为健康;澳大利亚也有最高的废水处理率。

澳大利亚对危害[热带]国家的森林砍伐做出了能永续利用的柴薪生产量分析。生物目录加上伐木的估计、伐木的动态电脑模型、腐木和伐木的关系都被引用为安全伐木速率的数据。关于清除树丛对多样性和地下水层冲击的广泛研究也在进行,这些影响被用来分析图立宾湖的湿地。

4.3圣路西亚

圣路西亚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揭露了在苏福利尔地区大量游客对海洋生物和海岸生物多样性的冲击。该计划特别承认人为利用和污水排放已经在1990年超出了敏感珊瑚礁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该计划也点出保存历史悠久的渔业;数个机关和当地渔民合作提出一个渔业资源永续利用的管理计划,1992年在苏福利尔海洋管理区中实行。西印度大学大量参与该国计划;包含三种海龟、数种脆弱的鸟类、远洋鱼类和鲸类受到特别详细的关注。在栖地保育方面,生产力旺盛且受到关注的红树林沼泽已全数纳入该国保护。

4.4坦桑尼亚

坦桑尼亚的计划是有关于曼尼亚拉淡水湖,该地在1950到1990年间被加速开发。曼尼亚拉生物圈保留区包含此湖跟接邻高价值树林。此区进行湿地的永续开发和简易农耕。该计划结合主要使用者来达成管理目标,有永续的湿地管理及陡坡地水资源的地下水和化学物质监控。

4.5英国

早于生物多样性会议前二十六年,美国就在1966年以濒危物种法案的方式保护受威胁的物种。该立法赋予偌大权能调查列出受关注的物种,并要求创立物种复原计划。因此虽然美国签署协议后并未批准,他仍然有最久的追踪纪录和最全面的物种保护计划。在约7000种名单内有近半数的物种已经拥有受到批准的计划。尽管数量看似比其他国家庞大,在全数纪录的物种当中不过是冰山一角。

4.6乌兹别克斯坦

在乌兹别克的计划中确定五种主要的栖地区:湿地、漠地、草原、河岸跟山地生态系。超过27000种物种已被编入条目中,其中特有鱼类或爬虫类占有颇高的比例。对生物多样性主要的威胁则来自人口过剩和密集的农耕发展。内容主要涵盖咸海计划、努拉陶生物圈保留区以及西天山计划。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5.1 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依赖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命形式和生命进程的多样性,包括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包含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它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演化的结果,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成为全球普遍关注、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只有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进行绿色开发,变掠夺式经济发展模式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前途所在。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数以百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生命系统是一个等级系统,包括多个层次或水平:基因、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物种、群落、生态系统、景观。每一个层次都具有丰富的变化,即都存在着多样性。但在理论与实践上重要且研究较多的主要有基因多样性(或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现在,人们往往把生物多样性视为生命实体本身,而不仅仅看作生命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也可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正如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一样,人类文化(如游牧生活和移动耕作)的一些特征表现出人们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策略。同时,与生物多样性的其它方面一样,文化多样性有助于人们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条件。文化多样性表现在语言、宗教信仰、土地管理实践、艺术、音乐、社会结构、作物选择、膳食以及无数其它的人类社会特征的多样性上。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其价值可以从下列两个方面得以了解。第一,直接价值。从生物多样性的野生和驯化的组分中,人类得到了所需的全部食品、许多药物和工业原料,同时,它在娱乐和旅游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二,间接价值。间接价值主要与生态系统的功能有关,通常它并不表现在国家核算体制上,但如果计算出来,它的价值大大超过其消费和生产性的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表现在固定太阳能、调节水文学过程、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吸收和分解污染物、贮存营养元素并促进养分循环和维持进化过程等7个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多样性的最大价值可能在于为人类提供适应当地和全球变化的机会。生物多样性的未知潜力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展示了不可估量的美好前景。

5.2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威胁

近年来,物种灭绝的加剧,遗传多样性的减少,以及生态系统特别是热带森林的大规模破坏,引起了国际社会对生物多样性问题的极大关注。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直接原因主要有生境丧失和片段化、外来种的侵入、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和工业化的农业及林业等。但这些还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根源在于人口的剧增和自然资源消耗的高速度、不断狭窄的农业、林业和渔业的贸易谱、经济系统和政策未能评估环境及其资源的价值、生物资源利用和保护产生的惠益分配的不均衡、知识及其应用的不充分以及法律和制度的不合理。总而言之,人类活动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以空前速度丧失的根本原因。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居世界第八位,北半球第一位。同时,中国又是生物多样性受到最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原始森林长期受到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人为活动的影响,其面积以每年0.5×104km2的速度减少;草原由于超载过牧、毁草开荒的影响,退化面积达87×104km2。生态系统的大面积破坏和退化,不仅表现在总面积的减少,更为严重的是其结构和功能的降低或丧失使生存其中的许多物种已变成濒危种或受威胁种。高等植物中有4000—5000种受到威胁,占总种数的15%—20%。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就占156种,约为其总数的1/4,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生物多样性保护关系到中国的生存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的国家,而且是85%左右的人口在农村的农业大国,对生物多样性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中国是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人口对环境特别是生物多样性的压力。如果不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这种恶化的态势,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甚至会威胁到世界的发展与安全。

5.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行动

鉴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严峻局面,有关的国际组织或机构以及许多国家政府都纷纷采取措施,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工作。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1987—1988年起草的1990—1995年联合国全系统中期环境方案中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标、策略以及实施方案。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通过了1994年至2003年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十年的决议。同时,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当时有150个国家首脑在《公约》上签字。《公约》的宗旨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以及公平共享利用遗传资源所取得的惠益。《公约》主要包括国家主权与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有关获取的议题和资助机制等4个方面的内容。该《公约》是一个框架文件,强调国家水平的行动,为各缔约国如何履行公约留下了充分的余地。为了纪念《公约》生效,更好地宣传和履行《公约》,联合国大会于1994年12月29日通过49/119号决议,决定从1995年起,每年的12月29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分别于1994年、1995年、1996年和1998年在巴哈马首都拿骚、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召开了四次缔约国大会,对《公约》的履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保证科学有效地履行《公约》,还专门成立了科学、技术和工艺附属机构(SBSTTA)。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性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1992年李鹏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参加了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并在《公约》上签字。继而,中国政府批准了这个《公约》,并履行承诺的义务。在国务院环境委员会下成立了国家履行《公约》工作组,协调我国的履约工作。分别于1994年和1997年完成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和《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报告》,并正式发布。同时,加强物种保护和自然保护的法规建设,并陆续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等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程。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政府的决心和措施是十分重要的。但光有政府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全国人民齐动员,共同奋斗,才能保护好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裴盛基,龙春林.《民族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2] 赵魁义,陈毅峰,娄彦景,隋晓云,严云志.《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3] 李景文,李俊清.《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4] 谭伟福,罗保庭.《广西大瑶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及保护》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第三篇:典型案例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描述所熟悉的珍稀动物的生存现状。2.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制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方案,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口头表达、与人合作能力和民主思想;

(2)理解和学会处理在实施保护生物多样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重大问题及各种关系,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的活动,使学生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进一步增强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祖国的情感,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参与意识和公民意识,真正把保护生物多样性付诸于行动上。

(2)健全法制观念,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全球合作,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3)通过展示科学家研究白头叶猴的科研活动,对学生进行一般科学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1.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原因。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三、教学难点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四、教学过程设计

情 景 导 入 :

同学们,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都会对新的一天充满着无限的憧憬和期待,然而,你想过没有:有些生物也许再也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了。目前,由于人类 的滥砍乱伐、滥捕乱杀,加之环境污染及外来物种入侵等因素,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极大的威胁。生物多样性破坏的最终的受害者是我们自己。那么,如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呢?今天,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思考: 为什么生物多样性面临着空前的威胁,而最终的受害者将是人类自己呢? 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一、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1.什么原因加速了物种的灭绝?

由于人类 的滥砍乱伐、滥捕乱杀,加之环境污染及外来物种入侵等因素,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极大的威胁 2.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因素都有哪些呢?

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环境污染、掠夺式开发和利用、外来物种的影响。

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提问】

那么该如何对生物进行保护呢? 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迁地保护──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动物园等。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制定法律法规。【课堂辩论】

具体情况如何处理呢?我们来进行一场课堂辩论。背景如下:

北京郊区某地附近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的栖息地。然而,金雕会捕食当地农民养殖的牲畜,造成经济损失,且贩卖金雕可获得大量收入,因此很多当地农民不惜铤而走险猎杀金雕。

请同学根据上述资料,陈述自己的观点,大家共同商讨出一个合理可行的方案。

农民方陈述: 祖祖辈辈居于此地,除耕田外无其他收入来源,若建立自然保护区,我们的生活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动物保护组织陈述: 金雕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应严惩偷猎者,建立自然保护区。

政府: 我们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建立自然保护区。于此同时,我们怎样才能保护好农民的利益呢? ……(自由辩论)一方面建立自然保护区,另一方面开发环境旅游等,让农民的生活好起来,使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和谐发展。

五、渗透法制教育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知识。

六、作业安排:

复习巩固本节课学习的相关知识,完成课后1、2、3题

七、板书设计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一)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1.是什么原因加速了物种的灭绝? 2.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因素: 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环境污染

掠夺式开发和利用 外来物种的影响

(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

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迁地保护──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动物园等 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制定法律法规

第四篇:保护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学校:高陵县第三中学

教师:李 菠

时间:2012 年 12 月 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2节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介绍了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人们需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这三个问题。本节导入从电影《后天》中精彩的片段引入,给予强大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自然顺利引入第一个学习内容,引起学生对全球性生态问题的关注。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教材设计了一个“思考与讨论”,提出了些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这种编写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加深对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认识,这也是本节内容的重点。最后,以“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为题,描绘出人类美好的前景,在学生的憧憬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二、教法分析

本节的教学可以从课题“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入手,启发学生思考,引出我们的家园正面临着威胁的话题,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启发学生辩证的看待问题。为什么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使学生认同和接受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还要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三、学法分析

可以通过先自学再合作学习的方式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首先,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应从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两个方面分析,认真分析潜在价值,学习时还要注意把握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有关政策。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3.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过程和方法:

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危害和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去的意识。

2、通过了解生物技术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作用,形成热爱生物学的情感。

五、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难点:形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六、课前准备

1、导学案

2、PPT课件

3、分组进行资料搜集,并组织学生制成展示的课件,进行分享。

4、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为题,提出环保倡议书。

七、教学设计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电影《后天》精彩片段相关片段,通过2004年的一部美国科幻电影,描述全球暖化和全球寒冷化后所带来的灾难,这样更能使学生产生共鸣。由此,引出我们的家园正面临着威胁的话题。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关注,激发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从而反思我们对地球做了什么?引起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出示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提出教学目标,让学生心中有数,带着目标学习。

(三)、学案反馈

表扬优秀小组、优秀个人、进步之星、提问之星、指出其中的闪光点和有待提高的地方。

【设计意图】:让学生检查自己的预习情况,使后面的学习有针对性;并像优秀的学生学习,吸取他们的优点,达到共同进步。

(四)、自主学习

学生活动:请一位同学对照答案。教师活动:教师适时的介入。

【设计意图】:通过对照自主学习的答案,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知识点的不足,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纠正。

全球性环境问题,包括:1、2、3、4、5、6、全球性气候问题 酸雨

生物多样性锐减 海洋污染 水资源短缺 臭氧层的破坏

结合图片,通过学生自学完成全球环境问题,让学生深刻理解环境岌岌可危以及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紧急性。

(五)、合作探究

探究

一、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潜在价值:目前人类尚不清楚。

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其调节功能(也叫生态功能)

3、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和举例,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概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产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探究

二、思考与讨论

1、红树林的消失,将会影响多少生物的生存发展?

红树林的消失,使得潮间带多种鱼类、甲壳类、贝类及多种水鸟因为环 境改变而无法生存和繁衍,并且影响附近多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最终使大量的物种无法生存和发展。

2、又将怎么样影响周边的其他生态系统?

红树林能维护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防风、抗海潮侵蚀海岸的作用。探究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措施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指在原地对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

特点: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2、易地保护: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的保护。

例如,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植物繁育中心等。

3、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

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等,也是对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

4、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文件,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5、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6、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所有开发和利用。

【设计意图】在了解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并通过学生认识生物科学技术的应用价值。探究

4、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陕西境内的自然保护区。

林业部门获悉,截至2009年底,陕西省已建自然保护区46个,其中国家级11个、省级29个、市县级6个,总面积达10.3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5.0%。我省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太白山自然保护区。

【设计意图】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多了解生物保护区的状况,形成从我做去的意识。通过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在课堂和大家一起分享其中的收获。

(七)、学科班长发言

学科班长总结本节课同学的学习情况,评出展示之星和点评之星。并提出班级环保倡议书:

1、树立自觉关心环境状况。

2、不乱扔垃圾,果皮纸屑,爱护学校一草一木。

3、珍惜用水、节约用电。

4、生活节俭,不随意浪费粮食。

5、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

(八)、本节小结

1、全球气候问题。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促进学生知识结构形成,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

(九)、作业布置:课后第一、第二大题。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不难,可是如何把这个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思想深入到孩子们的内心呢?所以我在设计时,让学生查阅资料,搜集整理我们身边的自然保护区,让他们感受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就在身边,可是如何保护呢?同学们可能会觉得自己的力量很微弱,没有关系,身边可以做的事情却很多,例如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也是简单的保护,于是发起环保小倡议,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为我们的环境出份力!

第五篇:《保护生物多样性》教学反思

《保护生物多样性》教学反思

以风景区旅行的见闻引入,用我本人的经历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请两名同学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经历和感受。

提出具体任务与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任务,自主学习。

教师进一步引入:

许多同学会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固然重要,但那是政府的事,自己无须操心,或者认为自己操不了心。我们的身边也没有砍伐珍稀植物、疯狂挖掘发菜、偷猎大熊猫之类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事件。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关注和更加深入的思考。

教师小结: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经过漫长岁月进化、发展的结果,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谐发展。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含保持、恢复、重建和持续利用几重意思,而保护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持续利用。然而,由于人为因素,生物多样性受到了威胁。作为中学生,不仅应知道保护生物多样性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内容,更重要的是增强保护意识,使自己能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怀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能为我们国家、我们生存环境的持续发展,尽自己的责任。

下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学案例交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学案例交.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保护生物多样性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六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讲者:周爱 生物多样性保护 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列举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地球物种的数量......

    保护生物多样性教案

    保护生物多样性教案 [1500字] 第三节: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2.关注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3.说出保护动物多样性......

    教案--保护生物多样性

    第2节 保护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 ——节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9单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举例说明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说出保......

    生物多样性及保护

    2012湘潭25.今年4月间,洞庭湖水域发现十多条江豚死亡,据调查现存江豚数量比大熊 猫还少,已濒临灭绝的边缘。一旦江豚灭绝,对人类的损失在于 A.经漫长的年代江豚会再进化出现B.整个......

    保护生物多样性倡议书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没有生物,人类就无法生存。生物生存是自然赋予的权利,生物生存的权利就是生物对维持生命及其生存条件拥有的权利。破坏了它们的生存条......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是初中《生物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内容。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的多......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林西三中 张巨芳 教学目标 1.了解生物多样性现状. 2.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3.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4.使学......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学反思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学反思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学反思1 本节课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上,整节课围绕着保护生物、保护生物多性这一主线来开展教学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