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
XX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教案
(人教版)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一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建立观念。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四、时安排
测量
毫米、分米的认识
2时
千米的认识
2时
吨的认识
3时
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米
厘米
毫米)
2、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一只蚂蚁长约(毫米)
一只长颈鹿高约2(米)
一只小花猫高约40(厘米)
一头大灰狼长约8()
生:一头大灰狼长约8(),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8米太长,8厘米太短了。
师:当长度一个比1米小而又比10厘米大。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呢?
教师直接指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新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分米)。
3、提出学习目标:)1分米有多长?伸出你的两指,比一比多长是1分米?(教科书第3-4页的内容)
2)1分米等于几厘米?1米等于几分米?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展示内容
、小组内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2和“做一做”
2、全班展示
1分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分米长的纸条)
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分米与米之间有什么关系?、、汇报桌的长、宽、高。
举例说明长1分米的物体,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二)活动过程、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收集信息(优生的创新做法,学困生的错例)
2、组内合作,质疑问难。教师参与到学生小组交流活动中,适时调控合作时空。
3、全班交流,形成共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书本第6页第5题。
2、分米=()厘米=()毫米
30毫米=()分米
400毫米=()厘米=()分米
2米=()厘米
3、书本第6页第6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在这节中你有什么收获?
2、请同学们回家也做个小小测量员,任选几样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它的长度,再实际测量。
第二篇: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第一单元
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
集体备课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第四课)
主备人 韩艳
一、单元解读
苏教版第五册第一单元,安排了四篇文章,意在用文字带领学生去感受生活、品味生活,创造生活。
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
1.这是著名词作家乔羽先生创作的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用白描的手法,写出北海公园美丽的景色和少先队员尽情欢乐的场面,通俗易懂,堪称“经典”。
2.诗歌语言形式优美,音律和谐。课文三个小节,每一小节结构相似,后两句相同,这在歌词上叫副歌,在诗歌写法上称为反复。三个小节如此反复,产生了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效果,把诗歌的意境一层一层推进,让思想感情得到了升华。
3.文中出现借代的手法:用“红领巾”借代少先队员,这时三年级学生初次接触到的表现手法。
第二课《学会查“无字词典”》
1.题目吸引人。什么是“无字词典”?如何查“无字词典”?本文正是让读者带着这样的好奇心走进课文,随着聪聪和爸爸一起去感受生活、触摸生活的。
2.聪聪和爸爸关于“骄阳似火”和“惊涛拍岸”的对话,实质上介绍了两种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具体方法:一种是先提出词语(骄阳似火),后在生活中找出解释;一种是先感受生活中的现象(惊涛拍岸),再与词语对照。读懂对话的内容不难,但教学的着力点,不能仅满足于此,更得小结出方法,后引出结论:学习语文,不仅要从书本中学(有字词典),而且要从生活实践中(无字词典)学。第三课《古诗两首》
1.相同点:这是两首传诵千古的名篇,同为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两首诗均已“秋”为主景,借景抒情。2.不同点:
(1)《山行》中,杜牧心中是秋天之“爱”。《枫桥夜泊》中,诗人张继心中是“愁”。(2)《山行》用白描手法勾勒出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所组成的山林秋色图。
《枫桥夜泊》前两句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霜华在地而不在天,却完全符合诗人感受:深夜的凉意从四面八方向他袭来)。“江枫”给读者以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后两句只写一件事:夜卧小舟听钟声。寂寥的夜晚,听觉分外敏锐,古寺传来的钟声使得夜显得更加幽深,而诗人内心种种复杂的感情也一起涌 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
集体备课
上心头,意蕴隽永。第四课《做一片美的叶子》 1.内容简介: 这是金波先生的一篇散文诗。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描写了大树和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再由物及人,由“大树”和“叶子”想到人,想到人的生活。启迪人们学习叶子立足本职,无私奉献,创造美好的生活。2.语言特色:色态美
文章的语言清新自然,描绘出一幅幅深情款款的画面。如,比喻的美妙给人无穷想象:“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句式在齐整中富有变化,读起来节奏感强:“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3.这篇文章归入“生活”主题中,可以激发学生去“创造生活”。
二、新课标对本单元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会认、读、写本37单元个生字以及14个新词。
3.学会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体会古诗的语言特点,了解古诗所蕴涵的思想感情。4.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体会字里行间所反映的感情。5.能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三、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生字、新词,能背诵有关的诗词和成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体会字里行间所反映的感情。
4、学写作文。
5、掌握查“无字词典”的方法,并能在实际中运用。
四、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引导他们运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儿歌等方法熟记生字。
2.本单元篇幅短小,文字精美,读来朗朗上口,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大有裨益。3.先叙述具体事实,后引出结论或提示题旨是本单元的写作特点,但由于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学习时不易体会和把握。
五、教学建议
本着“单元背景,主题统一”的思路来看这个单元的教学,我们做出如下思考: 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 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
集体备课
这首诗歌作为教材编入课本,主要因为旋律优美动听,语言清新自然。因此,本课应该把目标定位为:学习诗歌语言,品味形式之美,想象优美意境。为了达成此教学目标,不妨作以下考虑: 1.未成曲调先有情。
课始播放歌曲,在优美而亲切的旋律中,让学生进入到一个似曾相识的情景中——歌中所唱不就是我们吗?在音乐的感染下,孩子们的心怎会不被感染?激发学生学习歌词的欲望,也就找到了学好本课制胜的砝码。2.文本研读悟真情。
这首诗歌是乔老爷只花20分钟就一气呵成的,因为这是他和孩子们的一次完整的愉快经历。所以学习这样的诗歌不能把诗割裂开了,逐字逐句来读,应该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读,来感悟,从人的活动、心情,景色的优美多方面综合来读诗,感受诗歌的意境。比如:,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从词语入手,体验“荡起”“推开”“轻轻飘荡”“凉爽的风”等词感受少先队员的愉悦心情受。“美丽的白塔”“绿树红墙”等感受的优美景色。也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把握文本读懂诗歌:(1)我们荡起双桨,划进美丽的北海公园。让学生边听边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来感受美丽的景色。(2)绿树红墙 碧波荡漾 小船儿在水中轻轻飘荡,此时少先队员们在干些什么?心情怎样呢? 3.追问质疑生“感”情。
学习本文重在要让学生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同时也要他们懂得珍惜美好的生活,培养他们热爱给自己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祖国的思想感情。“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但“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可以适时插入此歌的创作背景,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国家免掉了我们的学费、书本费,一些困难地区还免除住宿费和伙食费等情况。当然此处的处理和“谁”的理解都点到为止,不宜作为重点铺张。第二课:《学会查“无字词典”》 1.重视题目的研读。2.带着问题读书。3.迁移练笔。
(1)练习1“处处留心”的内容,选择一个词语,借助图片,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意思;(2)写一个自己查阅无字词典的事例。第三课:《古诗两首》 1.对《山行》的教学
一是诗画结合。教师可用简笔画辅助教学诗的前两句,充分利用插图理解诗的后两句。图文结合,让“石径斜”、“白云生处”、“枫林”和“红于二月花”的理解一目了然; 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
集体备课
二是用好经验。学生在公园、校园、小区等地方,看到过秋霜染红叶的事情,能从感情上与作者靠近;
三是大胆想象。学古诗缺少了想象是不行的,让一些画面在脑海里还原。四是美读朗读。在感动自己的同时去感动别人 2.对《枫桥夜泊》的教学
一是给足时间,独立思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一读,想一想,再说说诗中写了几种事物?这些事物给你怎样的感觉?这时不要设限,让其放开了说,取长补短;
二是问题引领,讨论交流。比如诗人的心情如何?姑苏城、寒山寺等。这时,把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最好的教学资源。第四课:《做一片美的叶子》
这是一篇美文,就该带着学生沿着文字铺成的路,领略一路的美景。紧扣“美”字,层层深入,亦行亦歌。
1.发现树、叶外在色态美。2.解读树、叶内在哲理美。3.品悟由树及人的情意之美。
六、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分配
1、让我们荡起双桨 2课时
2、学会查“无字词典” 3课时
3、古诗两首 2课时
4、做一片美的叶子 3课时习作1 2课时 练习1 3课时
八、课时简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正确书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方法,训练正确的书写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知道写钢笔字和毛笔字正确的方法,逐步养成乐于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的习惯。教学重点: 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
集体备课
了解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基本要求。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学好毛笔字和钢笔字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过去两年的学习中,我们结识了许多学习伙伴,两年中我们有一个伙伴,它总是伴随我们,它就是铅笔。今年我们要结识一个新的伙伴,它将取代铅笔,时刻伴随我们经历小学、初中、大学„„,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钢笔”。大家拿出自己的这个伙伴,我们来看看它。
二、合作探究
教师讲解钢笔的组成。
三、精讲点拨
教师过渡:认识了钢笔,你们知道怎样使用它么?
1、观察第一页插图。小学生上课时是怎样写钢笔字的?
引导学生观察图上同学们的坐姿,拿笔的样子。学生自己模仿握笔坐姿,教师观察。以插图为范本指导纠正。
教师过渡:大家姿势都很端正,有信心写好钢笔字吗?我们来看看其他小朋友写的钢笔字。
2、看二页插图,欣赏钢笔作品,你觉得哪幅写得好?
学生学着自己写写,比较书上作品后,说说自己满意的地方,和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过渡:我们这个小伙伴,大家喜欢吗?怎样照顾它呢?
3、看第三页六幅小图:你对钢笔的保护了解了什么?
四、当堂练习
1、学生拿出钢笔和一张方格纸练习用钢笔写字(舒缓音乐播放)
2、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提升
我们对这个小伙伴想说点什么吗?
六、新知引领
看一看书中第二个习惯是什么? 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
集体备课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了解写毛笔字的意义和基本要求。教学难点: 培养习惯。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笔、墨、纸、砚是文房四宝,学写毛笔字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
二、合作探究
你们对毛笔字有多少了解呢?
三、精讲点拨 指导看图
1. 上图:图上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2.左下图:图上都有什么?谁认识这些写毛笔字的工具?教师请同学将自己毛笔上的字读一读,讲解有不同的毛笔。请班上有基础的小“书法家”,示范姿势。3.右下图:小朋友在写毛笔之前蘸好适量的墨汁,在把纸铺平开始些毛笔? 教师小结:同学们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利用各种资源,主动识字。欣赏作品
4.欣赏第6页上图学生的书法作品
5. 你平时都在什么地方看到书法作品?你看后都有什么感想?小组内说,指名全班说。6. 你知道有哪些书法家?
过渡:我们班也有小书法家,展示作品。
四、当堂达标
现场写字,生轮流参观,激发兴趣,自己动笔写。
五、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认识了钢笔和毛笔这两位小伙伴。它们将在我们学习生活中与我们相伴,希望大家和它们好好相处,善于用它们。相信大家一定能用它们写出最优美的汉字。
六、新知引领
1、老师范读《让我们荡起双桨》。
2、指导学生预习书生生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3、布置学生熟读课文。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
集体备课
1、让我们荡起双桨
一、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3.读懂诗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的“红领巾”“谁”指什么。
二、教学重点: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让我们荡起双桨》作者乔羽写的是我们少年儿童在公园划船的欢乐情景。
2.介绍北海: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合作探究,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指导看图。
①水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物?他们在干什么?西周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②范读课文。
③ 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④ 学习课文的部分生字。
三、精讲点拨,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知识学生读课文,联系句子理解“环绕”、“飘荡”、“凉爽”等词义。2.想象、看图、画面有些什么? 3.出示句子。
“水面上„„„„” “小船„„„„” “四周„„„„” “我们„„„„” 4.提问,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小船、白塔、绿树、红墙 从课文中找出来。
四、当堂练习
1.描红:
2、熟读课文第一小段。
五、总结提升 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
集体备课
亲爱的小朋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被带进了仙境般的世界。反复读歌词,那水清、色丽、人欢的场面,一定会出现在你的眼前,再读一读歌词,去体会一番。
六、新知引领
每一小节练习用不同的语气来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第一段
2、默写生字
二、合作探究
指导朗读.① 第一小节:“倒映 ”、“环绕”(欣赏美景)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
②第二小节“迎、洒、望、听 ”用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朗读。
③第三小节“问、谁安排”用感激的语气朗读。
三、精讲点拨
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① 提问 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阳光、小鱼)
② 课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少年儿童,少先队员)③比较“映”与“应”、“漂”与“飘”字的音、行、义。讲课文中“洒”的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⑤比较“迎面”与“迎着”的词义。
2.小结。(让学生自己讲)学习课文第三段
1.学习课文第三段(集体朗读)2.理解词义“尽情” 3.思考:①课文中“是水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什么?(读中体会)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 ②课文中每段最后两句三次重复,有什么作用? 4.小结这一段。四:当堂练习 1口头扩词:
荡()()()推()()()
课()()()墙()()()2区别助词: 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
集体备课
谁()狼()消()西()
推()浪()悄()洒()3添上合适的词语:
美丽的()愉快地()
凉爽的()尽情地()
五、总结提升
歌曲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 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六、新知引领
1、什么叫“无字词典”?请读读课文,找一找答案。
2、生活就像是一部“无字词典”,只要留心观察和体会,你的知识就会不断丰富,你的语言文字水平就会不断提高。课文中的爸爸理解词义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3、预习第二课的生字新词
4、板书:
1.让我们荡起双桨
倒映 环绕(欣赏)自然
迎、洒、望、听(歌唱)党
问 谁安排(感情)热爱祖国
2、学会查“无字词典”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理解词语的两种不同方法。
3、理解文中爸爸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 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
集体备课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词典吗?谁能说说词典有什么用处?(学生交流)
2、会查词典的同学请举手,现在老师有两个词语不太理解,你们能帮我查一下词典吗? 出示“骄阳似火”和“惊涛拍岸”,学生查词典,然后交流。
3、你们都会查词典,老师很高兴,可你们会查“无字词典”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第二课。
板书:
2、学会查“无字词典”
4、学生读题,质疑:“无字词典”指什么?怎样查“无字词典”? 查“无字词典”有什么好处?
(二)学生初读课文,合作探究
1、学生自读课文,遇到自己不太会读的字词多读几遍,努力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习生字词。A出示词语。
无字词典 暑假 旅游 突然 强烈 解释 山崩地裂 波涛 岩石 不断 聪明 声音 骄阳似火 惊涛拍岸 意味深长 B指名读,学生正音。(重点:多音字“假”、“似”)C开火车读,学生引读,齐读。D理解词语意思。
意味深长:含有很深的意思。骄阳似火:形容天气非常炎热。
3、检查句子,读好句子。
出示:A你看,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这不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 B 聪聪和爸爸来到大海边,只见海面上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了山崩地裂的声音。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
集体备课
4、指名读课文,正音。
5、齐读课文。
(三)精讲点拨。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哪几个自然段写爸爸帮助聪聪理解“骄阳似火”?(1—5)自然段
3、哪几个自然段写爸爸帮助聪聪理解“惊涛拍岸”?(6—8)自然段
(四)当堂练习。
1、出示生字,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重点:典 聪 岩)
2、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五)总结提升。
什么是“无字词典”?如何查“无字词典”?本文正是让读者带着这样的好奇心走进课文,随着聪聪和爸爸一起去感受生活、触摸生活的。
(六)新知引领。
1、聪聪和爸爸关于“骄阳似火”和“惊涛拍岸”的对话,实质上介绍了两种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具体方法:一种是先提出词语(骄阳似火),后在生活中找出解释;一种是先感受生活中的现象(惊涛拍岸),再与词语对照。
2、用“骄阳似火“写一句话。
板书
2、学会查“无字词典”
假 似 典 聪 岩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合作探究
爸爸教聪聪理解了哪两个词语?(骄阳似火、惊涛拍岸)哪些内容讲理解第一个词的?哪些内容讲理解第二个词的?(2-5,6-8)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
集体备课
(三)精讲点拨。
1、出示课文2-5小节。
2、指名朗读。
3、讨论:聪聪和爸爸对“骄阳似火”分别是怎样理解的?请用横线和曲线分别在书本上进行标示。
4、学生交流。
5、他们俩的理解区别在哪里?你喜欢那一种理解?
(聪聪的理解像背书,来自词典,死记硬背,爸爸的理解是来自于生活,比较方便,更加形象。)
6、出示第五小节反问句,指读,改成陈述句。体会反问句的特点。(语气更加强烈,起强调作用)
7、你还能用生活中的哪些例子来解释“骄阳似火”这个词语?(小狗伸出舌头直喘气,大地被晒得直冒烟等)
8、分角色朗读2-5小节。
9、在刚才的这个例子中,爸爸的这个解释来自大自然,也就是说,他查的是没有字的词典,也就是“无字词典”。
10、在昨天的学习中,我们发现词典上并没有“惊涛拍岸”的解释,那我们该怎样理解呢?(要学会查“无字词典”)
11、爸爸是怎样想到“惊涛拍岸”的?这段话中,哪些内容表现了“惊涛”?哪些内容表现了“拍岸”?
(读好这一段话,读出气势)
12、指读“只见海面上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山崩地裂的声音”,这就是“惊涛拍岸”。
指读“你看,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这不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这就叫做“骄阳似火”。
13、指读,这两个如此形象的解释都是大自然这个“无字词典”告诉我们的。难怪聪聪的爸爸会意味深长的对聪聪说„„引读最后一小节。
14、理解“意味深长”。
15、再读爸爸的话,交流关联词“不仅„„还„„”所包含的意思。(我们要学会查有字的词典,我们更要学会查“无字词典”)
16、讨论:为什么查“无字词典”更重要?
(到生活中寻找解释,给人以更真切、准确的感受)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
集体备课
(四)当堂练习。
1、用“不仅„„还„„”造句。
2、和同学交流自己自己所理解的哪些词语,就是从“无字词典”中学来的。
(五)总结提升。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我们不仅要向书本学习,更要向生活实践学习,向大自然学习。
(六)新知引领。
1、这是两首传诵千古的名篇,同为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两首诗均已“秋”为主景,借景抒情。
2、《山行》,杜牧心中是秋天之“爱”。《枫桥夜泊》中,诗人张继心中是“愁”。
3、朗诵两首诗歌。
4、课后搜集描写秋天的诗。
板书:
2、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
生活处处有语文
惊涛拍岸
3、古诗两首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坐”和“泊”的意思。
3、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能借助插图理解诗意。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
集体备课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学期我们学过关于春天的古诗,谁来背背看?
2、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你喜欢秋天吗?喜欢它的什么?
3、在这金风送爽的初秋时节,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古诗。
4、板书课题:山行 枫桥夜泊
5、指名读题,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合作探究,检查预习。
1、学生介绍作者:杜牧,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诗文多讽刺时政,写景抒情的小诗也非常生动,在当时的成就比较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学生初读古诗。A指名朗读古诗。
B教师正音:(径 霜 枫)
C学生再读。(可以多叫几人,正音很重要)D学生齐读古诗,读通读顺。E在这首诗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F在这些景物中间,什么景物能够表明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诗?(霜叶)
3、学生再读古诗。
A边读边想,看看哪些地方能借助插图或别的方式能理解;在不理解的词句旁打上“?” B学生交流。
(三)、精讲点拨
1、理解诗意。
远上:向山的远处延伸。寒山:草木枯黄的山。石径:石头小路。坐:因为。于:比。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
集体备课
深秋时节,山间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在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喜欢这深秋时节枫树林的晚景,被霜打过的秋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2、再读古诗,说说自己喜欢的诗句。
你觉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秋天美景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诗人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美丽得如同一幅画的深秋景色,如果请你给这幅画取个恰当的题目,你会怎么取?(寒山霜叶图)
4、背诵古诗。
(四)、当堂书写生字:径 霜
1、指名认读本课生字。
2、说说这几个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学生描红、临写,师巡回指导。
(五)、总结提升。
《山行》用白描手法勾勒出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所组成的山林秋色图。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向上望,“人家”与“石径”相照应,把两个景物有机相连;写云更是神来之笔,让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前两句所写景色已经很美,但在第三句中的“爱”字才让人明白,诗人爱的、能让他停车欣赏的却是那枫林晚景。这样通过前后映衬,为描写枫林蓄足了气势,于是水到渠成,引出第四句,点明爱枫林的原因,戛然而止,意蕴悠长。更难能可贵的是,诗人能在万物萧瑟的秋天里,从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豪爽向上的气概,超凡的才情也在此处与一般封建文人见出高下。
(六)、新知引领
1、抄写两首古诗。
2、上网搜集姑苏、寒山寺等资料。
3、背诵《枫桥夜泊》。
板书: 山行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喜爱秋天的美景,热爱大自然
第二课时 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
集体备课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词语,理解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指名背诵《山行》。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2、板书课题:枫桥夜泊
3、指名读题。学习生字“泊”。当场查字典选择“泊”的义项。(停泊)
4、理解古诗题目的意思。(枫桥:在今苏州市西郊;夜泊;夜晚把船停泊在岸边)
5、介绍诗人:张继,唐代诗人,他敢于正视时代的苦难,关心人民生活。《枫桥夜泊》是他最有名的一首诗。
(二)合作探究。
1、学生自读古诗。
2、指名读古诗,学生正音。(重点:枫 泊 声)
3、再读古诗,齐读古诗。
(三)再读古诗,精讲点拨,领会诗意。
1、学生自读古诗,思考:自己能读懂些什么?不懂的地方打上记号。
2、学生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
3、全班交流:
江枫:江边的枫树(也泛指江边的树)对:伴随、相伴。姑苏:苏州的别名。到:送到、传到。
4、再读古诗,你仿佛看到了些什么?仿佛听到了些什么?
(仿佛看到了霜天残月、江枫、渔火、古寺、客船。听到了乌啼、钟声。)
5、交流诗意。
月亮渐渐落下去了,乌鸦又开始了啼叫,到处弥漫着寒霜,充满着凉意。在这充满寒意的半夜,只有城外寒山寺的钟声悠扬回荡,传到船上来。
6、你觉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抓住重点字“愁”,体会诗人的愁情。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
集体备课
7、再读古诗,体现愁情。
8、背诵古诗。
(四)当堂练习。
1、抄写这一首诗。
2、组词。
行()眠()泊()渔()形()眼()拍()鱼()
(五)总结提升。
《枫桥夜泊》前两句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霜华在地而不在天,却完全符合诗人感受:深夜的凉意从四面八方向他袭来)。“江枫”给读者以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战国楚宋玉《招魂》),“青枫浦上不胜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这些前人在词语中所沉积的感情给人以联想。而这样的意象含义是可以作为知识向学生传授的。“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明一暗,一个江边,一个江心,使得画面更具立体感。后两句只写一件事:夜卧小舟听钟声。寂寥的夜晚,听觉分外敏锐,古寺传来的钟声使得夜显得更加幽深,而诗人内心种种复杂的感情也一起涌上心头,意蕴隽永。
(六)、新知引领。
1、《做一片美的叶子》这是金波先生的一篇散文诗。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描写了大树和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再由物及人,由“大树”和“叶子”想到人,想到人的生活。启迪人们学习叶子立足本职,无私奉献,创造美好的生活。
2、朗读课文。
3、读读词语,抄写词语。
奉献 肥美 飘零 回归 整体 输送 茁壮 葱翠
板书: 枫桥夜泊
看到:霜天残月、江枫、渔火、古寺、客船 听到:乌啼、钟声
愁 忧愁 做一片美的叶子 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
集体备课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感悟叶子的内在之美,学习做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叶子的内在之美,学习做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人。
难点: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感悟叶子的内在之美,学习做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人。
三、教学准备: 植物的叶子,教学课件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拿出一个盒子,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礼物,你们猜猜是什么?(学生交流)
2、还是来公布答案吧,教师打开盒子,出示自己收集到的树叶,指名交流这是一个怎样的树叶?
3、教师过渡:虽然大家对树叶有着不同的印象,但在作家金波爷爷的眼中,叶子是美的,他要做一片美的叶子,为什么这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齐读课题)板书: 4.做一片美的叶子
(二)合作探究,检查预习。
1、学生初读课文,教师正音。
2、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词。A出示词语:
发现 工作 乳汁 奉献 肥美 飘零 回归 整体 输送 茁壮 葱翠 形态各异 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
集体备课
B指名读,正音
(重点指导:整 zhěng 汁 zhī 输 shū 乳 rǔ)C再读,齐读词语
D指名读生字,指导描红。(重点指导:态 异 输)
(三)精讲点拨。
1、学生再读课文。
2、理解词语。
形态各异:形态各不相同。飘零:(花或叶)凋谢零落。奉献: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茁壮:旺盛、强壮。
(四)当堂练习。
1.抄写词语。(必做题,全班做)
2.回家继续读课文,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选做题)3.比一比,再组词。
做()异()愉()作()导()输()
(五)总结提升。
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描写了大树和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文章的语言清新自然,描绘出一幅幅深情款款的画面:“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六)新知引领。
1、课后搜集含有“叶”的成语。
2、课后搜集体现奉献精神的诗句。
3、读课文,把描写叶子外形美和内在美的句子找出来,抄写在作业本上。
板书: 4 做一片美的叶子
态 异 输
第二课时 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
集体备课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感悟叶子的内在之美,学习做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人。
二、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雨果说:“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那为什么金波爷爷和雨果都想要做一片叶子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引读课题)
(二)合作探究
1、含有“叶”的成语。
枝繁叶茂 根深叶茂 一叶知秋 叶落归根 一叶障目
2、体现奉献精神的诗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三)精讲点拨
学习第1、2节。(远观大树,感受树美)
1、(课件出示一棵大树)说说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大树。(交流)引读,远远望去——(读好这句话)
2、(出示)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指名读)引导学生想象:为什么树像一朵绿色的云?
(说明树长得非常茂盛。那绿色的云其实就是——一片片(无数片)绿叶聚集在一起)
3、这棵大树真美,碧绿碧绿的叶子一片挨着一片,长满了枝头,就像一朵绿色的云,接下来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读出大树 的美。(齐读1、2节)
学习第3—8节(近瞧树叶,体会叶美)
1.刚才我们是远看大树,发现它很美,现在我们走近大树,看看叶子美不美呢?(学生齐读课文)交流:外形美
2.我们来看看哪些内容表现了她的外形美?
出示:“走近树的时候,我发现,枝头的每一片叶子都很美。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3、指导读好这一小节。理解“形态各异”。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
集体备课
学生填空:这些树叶形态各异,有的„„有的„„还有的„„。教师板书:外形美 形态各异
教师拓展:这些„„形态各异,有的„„有的„„还有的„„。4.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5.除了外形美,叶子的美还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板书:内在美 无私奉献)6.交流叶子的内在美。
A“无数片不一样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1)你喝过乳汁吗?喝过哪些?(牛奶,妈妈的奶)对,我们人类“生命的乳汁”就是指这些让我们成长的营养、养料。
(2)再次读好这一句话,突出“奉献”。
(3)现在你一定知道这里“生命的乳汁”是什么了吧。(这里“生命的乳汁”也就是指让大树成长的养料)。(4)教师介绍光合作用。
B“绿叶为大树而生。春天的时候,叶子„„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1)归纳四季特点。
(2)重点理解“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3)同学们,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叶落归根”,来年春天,它又将成为大树上的一片嫩绿的新芽。老师还想起一句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4)有感情地读好这一部分。
7、总结:正因为如此,大树长得这么美,是谁的功劳?
(对,没有叶子的奉献,就没有大树的美。)
8、齐读3-8小节。
(四)当堂练习
1.完成补充习题上的练习。
2.回去后展开丰富的想象:我就是一片叶子会做哪些事,写成一篇小文章。
(五)总结提升
1、出示“我们每个人都像叶子,为生活的大树输送着营养让它茁壮、葱翠”。
2、齐读这一句。
3、“生活的大树”究竟指什么呢?
(学生交流:我们的家,我们的班级,我们的社会。)
4、我们该怎样做?(付出自己的爱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
集体备课
5、那么哪些人具有叶子一样的品质呢?
(学生交流:在生活中,工人、医生、老师、解放军等各行各业的人都为生活的大树输送营养,这样我们生活的大树才能郁郁葱葱。)
6、此时此刻,我是一片叶子。同学们,你们也是一片叶子,为了我们生活的这棵大树更美,我们应该做出自己的贡献。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很棒,那么,我们这个国家就一定前途光明!
7、读题,回归主题。
出示:大树那么美,我们期待——读题
叶子那么美,我们甘愿——读题 齐读: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六)新知引领
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就要开始习作了。习作并不难,只要你把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有好多同学上学期的写话,就已经是习作了。好好回忆一下,看看你脑海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准备把它记录下来。板书: 4 做一片美的叶子
外形美 形态各异 内在美 无私奉献
习作1
一、教学目的:
使初次接触习作的学生感到习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拥有放松的习作心态,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二、教学重点:学写作文,明确作文基本要求。
三、教学难点:把文章写通顺,意思表达清楚。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写作就如说话一样,只要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见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了,就是作文。其实,我看了不少同学二年级时的博客,你们的一些博文已经是作 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
集体备课
文了。所以,相信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一定能写出非常精彩的作文来。
二、合作探究,阅读范文,感受作文。(1)阅读《好阿姨》。
A自由读一读《好阿姨》,想一想,小作者笔下的阿姨“好”在哪里? B交流、讨论。
好阿姨是怎样给小作者留下“热情”的“好”印象的呢?
小结:小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真实有序的写下了自己去商店买牙膏时的见闻和感受,动作、语言的描写反映了阿姨热情待客的特点。由此可见,作文是十分简单的,只要留心周围的事物,就能写出作文来。
(2)阅读《假如我是一支神笔》。
A自由读一读,边读边想,小作者有了神笔以后,他想做些什么?
小结:小作者展开了想像的翅膀,写出了这篇生动有趣的作文,而且字里行间流露出小作者的美好心愿。由此可见,作文可以写自己想象的世界,只要大胆想象,也能写出精彩的作文来。
2畅谈感受:《好阿姨》《假如我有一只神笔》后,你对作文有了什么感受呢? 师:平时你们会上丰富多彩的课程,相信你们一定有所感悟,每天晚上可以把你的所思所想写下来,并发到博客上,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三、精讲点拨
(一)确定内容
1.内容要求。今天我们就来试着写一篇作文。写什么呢:起床啦,刷牙啦,打电脑啦,招待客人啦,和小朋友一起玩啦„„什么都可以写。你准备写什么?请仔细想一想。
2.交流构想。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构想的习作内容,拓展思路。
(二)其他要求
本次习作除了对作文内容的要求外,还有什么要求?先打草稿,再朗读修改,最后誊写。
四、行笔成文,相机辅导
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内容自主写作。在学生动笔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及时给予个别辅导。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
集体备课
五、修改习作,交流评议
(一)反复朗读,细心修改
1.自主修改。有一句话叫:“文不厌改。”这是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这篇作文认真地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的内容加上去,需要删除的地方划掉。
2.相互修改。自己修改满意了,把作文读给同桌听听,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
六、新知引领
消除习作的神秘感,虽然初次接触习作,但是习作并不难,孩子们要有自信心;拥有放松的习作心态,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第二课时 内容:评讲习作
一、从屏幕上打出部分孩子的文章一起阅读
二、师生评议
1学生自评:首先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师生评价: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习作的评价,引导学生公正客观的评价他人的作品,分享他人习作的快乐。
三、新知引领
1、课后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成语
2、预习练习1
练习一
一、教学要求:
本次练习共安排五个板块,内容包括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是练习重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是练习的重点。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
集体备课
2、词语的积累是练习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关于自然风光的字词句,积累丰富的词汇,培养学生的语感。
2、学习写好钢笔字。
二、教学过程:
(一)合作探究,检查预习,学习处处留心的第一部分。
1、同学们,现在大家是三年级了,相信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词汇,现在让我们来交流一下自己积累的成语或其他四字词语。
2、学生交流。
3、今天老师有六个词语要向大家推荐一下。出示:大雨滂沱 夕阳西下 一帆风顺
草长莺飞 连绵不断 湖光山色
A教师提出要求:读读词语,边读边想象他们所描绘的意境,不认识的可以查字典。B学生四人小组互读,然后交流意境。
C老师指导方法:感知词义时,可以根据词语中的个别熟字的意思来推测词语的意思,也可以结合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词语所表达的优美意境。
4、指名朗读词语。
5、齐读词语。
(二)精讲点拨,学习处处留心的第二部分。
1、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查“无字词典”,你学会了吗?
2、学生观察六幅图,交流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3、齐读词语,体会意境,照书上的样子把图和相应的词语连起来。
4、学生交流。
(三)学习处处留心的第三部分。
1、学生看图。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
集体备课
2、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夏天的小河边,环境非常优美。一位小朋友钓到了一条鱼,他高兴地笑了。)
3、想一想,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描述图中的情景?
4、四人小组进行讨论,看哪组写出的词语多。(可以是成语,也可以是约定俗成的词语。)
5、学生交流。
(可及时把学生说出的词语写在黑板上,交流完后读一读,并选一些记在书上。例如:烈日当空、满头大汗、清澈见底、喜出望外、兴高采烈、艳阳高照„„)
6、运用交流的词语,指名连起来描述图中的景物。
(四)当堂练习,学习写好钢笔字。
1、指名读这几个字。
2、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如何写好这种结构的字。
3、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左部收,右部放,撇要缩,捺要伸。
4、学生练写,交流评比。
(五)总结提升。
1、你已经根据图上的事物找到了许多的好词,又掌握了一定的顺序,回去后再发挥一下想象,把图上的画面用几句话有序地写下来。
(六)新知引领
1、抄写四个成语
根深本固 浇树浇根 根深叶茂 叶落归根
2、背诵《夜书所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读读背背,积累词语。
2、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教学过程:
(一)学习读读背背第一部分。
1、指导学生看图。
2、交流自己所看到的画面。
3、这幅图让我们想到了哪篇课文?美的叶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出示四个成语,学生自读。
5、指名朗读,正音,学生齐读。
6、交流成语意思。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
集体备课
根深本固:指树根深,树长得牢固,茁壮。比喻根基深厚牢固。
(二)学习读读背背第二部分。
1、出示古诗。
2、自由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
3、指名读,齐读,读出韵味。
4、看图,说说图上的内容。
5、你觉得这幅画面可以从上面哪句古诗中感受到?指导读好这句古诗。
6、四人小组交流诗句意思,全班交流。
7、指导背诵。
(三)作业设计。
1、抄写读读背背上的成语和古诗。(必做题)
2、继续积累关于描写秋天的古诗。(选做题)
(四)新知引领
回去把自己最喜欢读的书带来,准备小小读书交流会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口语交际,能够用通顺的语言将读书的乐趣表达出来。
2、养成乐于表达的习惯。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
1、我们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什么?(读书交流)
2、那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介绍呢?(书名、作者、主要内容、精彩语句)
3、除了以上的几方面以外,还可以谈什么?(自己读书后的一些感想)
(二)揭示交流目的和方法。
1、质疑:交流的目的是什么?
2、介绍书实际上是在和他人交流,心中要想着把自己的收获告诉别人,才能达到吸引别人也来阅读这本书的目的。
3、看图,发言和倾听要注意些什么呢?
A发言要组织好语言,注意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中。
B听别人讲的时候,要精神集中,如果读的是同一本书,也可以相互补充,谈谈各自不同的 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
集体备课
体会。
(三)学生开展读书交流会。
1、在四人小组内先开展交流。
2、同学评议,选派代表上台进行交流。
(重点提示:交流“书中主要写的什么事情”时,要注意概括主要内容,不要像讲故事一样具体,更不要细谈某一个细节。)
3、学生互评,鼓励为主。
4、教师总结:多读书,多读好书,多与别人进行交流,你将成为一个知识丰富,充满智慧的人。
(四)作业设计。
1、没有开展完交流的小组课后继续交流。
2、课后多读课外书,丰富自己的知识。
(五)新知引领
1、朗读课文《北大荒的秋天》
2、预习词语,并抄写
映照 顿时 脸庞 一碧如洗 燃烧 赞美 挺拔 热闹非凡 板书: 小小读书交流会
条理清楚 声音洪亮
第三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韩桥小学三年级语文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共有4篇课文,习作一和练习一。1《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儿童歌曲,它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余时间荡舟北海的,尽情欢乐的动人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真挚感情。2《学会查“无字词典”》通过爸爸和聪聪暑假旅游途中的一个生活片断,告诉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不仅要学会查有字词典,而且还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3《古诗两首》都是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作者分别是杜牧和张继,两首诗都是些秋景的,皆为传诵千古的名篇。4《做一片美的叶子》是一篇散文诗。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大树和叶子的外形之美与外在之美,再有无及人,启迪人们要学习叶子那种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精神。习作1是写清楚生活中作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事。练习一共安排了五个板块,内容包括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
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和要求认识的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4、让学生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课本上学,还要从生活中学。
5、写清楚生活中作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事。
6、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词语。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识字、写字、习作。
课时安排
共15课时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时
1、《让我们荡起双桨》 2课时
2、《学会查“无字词典”》 2课时
3、《古诗两首》 2课时
4、《做一片美的叶子》 2课时习作一 3课时 练习一 3课时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要求:
1.认识各种钢笔,懂得用钢笔写字的执笔方法和注意事项。2.懂得在稿纸或者练习本上写钢笔字的要求,掌握写字的行款,培养认真写钢笔字的习惯。3.了解写毛笔字的执笔方法,训练正确的握笔姿势,培养学生认真写毛笔字的良好习惯。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学好毛笔字和钢笔字的兴趣。
韩桥小学三年级语文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我们受益终生。进入三年级第一学期,我们努力培养的第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板书)认真写好钢笔字。
二、认识钢笔,指导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请大家拿出自己的钢笔,我们一起来看看它。1.观察第一页插图。
怎样写钢笔字呢?钢笔的握笔姿势和坐姿跟我们先前写铅笔字有啥相同和不同?
学生观察图上同学们的坐姿,拿笔的样子。自己模仿握笔坐姿,教师行间巡视。相机指导纠正。
2、看二页插图,欣赏钢笔作品,你觉得哪里写得好?
学生学着写写,比较书上作品后,说说自己满意的地方,和自己不满意的地方。3.看第三页六幅小图
你对钢笔的保护了解了什么?
三、总结
我们对这个小伙伴想说点什么吗?
四、练习
学生拿出钢笔和一张方格纸练习用钢笔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指导看第四页图 1.上图
图上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2.左下图
图上都有什么?谁认识这些写毛笔字的工具?
教师请同学将自己毛笔上的字读一读,讲解有不同的毛笔。3.右下图
小朋友在写毛笔之前蘸好适量的墨汁,再把纸铺平开始写毛笔字。
二、欣赏作品
1、欣赏第6页上图学生的书法作品
2、你在什么地方曾经看到过书法作品?你看后都有什么感想? 小组内说,指名全班说。
3、你知道有哪些书法家?
过渡:我们班也有小书法家,展示作品。
4、现场写字,生轮流参观,激发兴趣,自己动笔写。
三、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钢笔和毛笔这两位小伙伴。它们将在我们学习生活中与我们相伴,希望大家和它们好好相处,善于用它们。相信大家一定能用它们写出最优美的汉字让我们荡起双桨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韩桥小学三年级语文
3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练习说话。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并练习说话。三.教学准备 歌曲磁带.生字卡片.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并解题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或郊外去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描写的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形。
2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生字:荡、桨
荡:(指名拼读生字,要求读准后鼻音dang)
荡起双桨:划船时同时划动两条桨拍击水面。二.读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2.借助汉语拼音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全文。
(2)卡片正音。推开
波浪
环绕
红墙 凉爽
洒
悄悄地 功课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小节。
(1)指名读课文。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理解诗句意思。
“让我们荡起双桨”,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业,表示什么意思?(开头点题,表示“我们”正在划船)
“推开”本来是人的动作,课文写船儿推开是什么意思?第一、二行写出了怎样的情景?(第一、二行写了一个晴朗的早晨,小朋友们在北海公园平静的水面上荡舟游玩的欢快情景)
他们在水面上荡舟看到了什么?(指名读第三、四行)
“湖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色彩?
“四周”是什么地方的四周?为什么用“环绕”?(四周是湖面的周围,因为绿树红墙在湖面的周围,所以用“环绕”)
对照图画,读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3)指名读第五、第六行。
正当小朋友们欣赏美景之时,小船有是怎样的状态呢?(小船儿轻轻飘荡)
指名边用手势演示,边比较“轻轻飘荡”与上文的“推开波浪”有什么不同?(“推开波浪”表明小朋友们在划桨,小船儿在行进;“轻轻飘荡”表明小朋友们停止划桨,韩桥小学三年级语文
任小船儿在水面上慢慢飘动)
小朋友们为什么停止划桨呢?
(4)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轻声和赞美的语气)指名读,集体读。
(5)小结并板书:倒映
环绕
(欣赏)
2. 细读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二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这两行中的“红领巾”指什么?(“红领巾”指少先队员,因为它是少先队员的标志)
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什么?(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中国共产党)
“红领巾迎着太阳”是什么意思?
“阳光洒在海面上”仅仅是洒在海面上吗?
“阳光洒在海面上”,洒在少先队员身上是什么感觉?(洒在海面上,一片光亮,洒在少先队员身上,他们感觉到温暖)
诗中“太阳”比喻中国共产党,体会一下这一句又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呢?(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的听我们愉快唱歌。”鱼儿真的在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他们会有这种感觉?(鱼儿不会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而是他们感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哺育下无比快乐,无比幸福,就觉得鱼儿都在羡慕他们)
(3)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心情怎样?(高兴,自豪)
我们应该怎样读?(应该以欢快的语调,读出自豪的感情)
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4)小结板书:迎
洒
望
听
(唱歌)
3. 细读第三小节。
(1)齐读第三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很尽兴地玩耍观赏,或者说想怎样乐就怎样乐)
在旧社会小朋友们能不能这样欢乐?为什么?(不能,因为旧社会人民受压迫剥削,小孩子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哪能尽情地欢乐呢)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里的“谁”指什么?(指社会主义国家)
诗中说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是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不是)
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问“伙伴”呢?
(这样明知故问,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3)指导朗读。
读第一、二行时要用陈述语气,读出欢快的情感。读第三、四行时,语调要突然、轻,好像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似的,提醒伙伴注意。“谁”要重读,“幸福生活”语调要上扬。
教师范读,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韩桥小学三年级语文
(4)小节并板书:问
谁安排
(感激)
三、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课文
3.组词
荡()浆()推()浪()
汤()桨()堆()狼()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继续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细读第三小节。
(1)齐读第三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很尽兴地玩耍观赏,或者说想怎样乐就怎样乐)
在旧社会小朋友们能不能这样欢乐?为什么?(不能,因为旧社会人民受压迫剥削,小孩子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哪能尽情地欢乐呢)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里的“谁”指什么?(指社会主义国家)
诗中说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是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不是)
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问“伙伴”呢?
(这样明知故问,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3)指导朗读。
读第一、二行时要用陈述语气,读出欢快的情感。读第三、四行时,语调要突然、轻,好像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似的,提醒伙伴注意。“谁”要重读,“幸福生活”语调要上扬。
教师范读,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4)小节并板书:问
谁安排
(感激)
二、总结课文
1.课文中三小节末尾两行内容都相同,他们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呢?(表明小朋友们陶醉在欢快愉悦之中,他们忘记了划桨,任小船飘荡,只感到一阵阵凉风拂面)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课文中三个小节内容表达了小朋友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相关板书:
自然
热爱
党
祖国
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找出课文中左右结构的字。
板书:推
浪
塔
墙
洒
悄
环
指名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形。
韩桥小学三年级语文
(主要引导学生用熟字记生字)
如: “谁”记“推”
“狼”记“浪”
“消”记“悄”
“西”记“洒”
“不”记“环”
“塔”和“墙”,指导分析字形结构。(注意“墙”的笔顺)
2、指导书写。
“荡、桨、墙”要写得紧凑。
“爽”要居中写。
3、学生练习描红。
四、课堂练习
1、读一读,再抄写。
推开
波浪
轻轻
飘荡
尽情
倒映
伙伴
悄悄
环绕
凉爽
2、加偏旁组词(小黑板)
()()
()()
主
良
()()
()()
()()
()()
肖
果
()()
()()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美丽的()
愉快的()
凉爽的()
尽情的()板书设计
让我们荡起双桨
欣赏美景
歌唱共产党
感激祖国 学会查“无字词典”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教学重点:
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注意在生活实践中学。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把§1~5小节读正确、流利。
2、体会爸爸和聪聪不同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韩桥小学三年级语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你们出去玩了吗?玩的过程中你有些什么收获吗?
2、生讲自己暑假的收获、经历。
二、初读感知
过渡:暑假里有一位小朋友要聪聪也跟着爸爸到青岛去旅游了一趟,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他的收获是否和我们相同。
1、自由读: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试着联系课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字词情况检查
(2)指名读课文,有意识地请三位同学分读课文(1-5)(6-8)(9)。
(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交流讨论)
三、设置悬念
过渡:聪聪这一趟旅游的确很高兴,因为他不仅看到了青岛的迷人风光,同时还学到了一样本领,想知道是什么本领吗?
1、自由读§9,读通顺流利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有字词典?无字词典?
3、只要我们和聪聪一起经历了这次旅行,相信这两个难题会被我们解决的。
5、自读§1~5,读准生字词。
6、指名读,正确、流利。
7、齐读。
8、这两个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呢?我们下堂课再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细读§1~5,体会有字词典与无字词典。
2、精读§6~8,进一步体会查无字词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细续体会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读通了§1~5,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聪聪和爸爸的一件怎样的事呢?
2、再指名读§1~5
爸爸问聪聪一个什么问题?聪聪怎么回答的?听了聪聪的回答,爸爸笑了笑,他满意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讨论交流
板书:骄阳似火
爸爸怎么解释的:两个人的解释谁正确?
他们不同在什么地方?比一比哪种好?
聪聪:背词典上的解释,没有实际的理解(板书:有字词典)
爸爸:来自生活、大自然,答案具体、直接。(板书:无字词典)
板书:烈日当空、树叶晒蔫了
4、你能结合生活来说说“骄阳似火”吗?
生可能会回答:
韩桥小学三年级语文
太阳当头
身上晒得火辣辣的 烈日当空
同学们身上满头是汗
烈日当空
地上晒得发烫
柏油马路都融化了
5、读爸爸说的话
讲:这不是„„吗?是一句反问句
师范读。(读出亲切指正的口气。)指名读、齐读。
能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就是„„解释。)
6、指名朗读§3~5三个重点段
指读,评议,练读,指读,齐读。
7、学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
要善于联系生活来理解词语,这就是学会查“无字字典”的方法。
二、精读§6~8,进一步体会无字词典。
1、自由轻声读§6~8
爸爸说:眼前的情景像不像“惊涛拍岸”,指的是什么情景?学生划出有关语句,自由读读、指名读,读出“汹涌澎湃”的气势(海面上„„声音。)
板书:惊涛拍岸:大海边,波涛涌来,山崩地裂
2、爸爸用了“惊涛拍岸”来形容这番情景,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3、爸爸在这里是如何使用无字词典的呢?
把生活中看到的现象和一个词语联系起来。
4、你会用这种方法吗?让我们来试试,好吗?
①一个地方盛开着许许多多的花,你想到了什么词?
(百花盛开,百花争艳)
②小明回家写作业总是很认真很专心,你想到了什么词?(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③天空中闪电一个接一个,雷声一声紧一声。(电闪雷鸣)
三、回复读§9,深化感受。
1、学到这里,你对文中的“无字词典”懂了吗?
“无字词典”指现实生活。
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怎样做?
学会留心观察,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2、你怎么理解爸爸说话的意味深长?你来意味深长地说一说。
指读,评议,练读,齐读。
熟读爸爸说的话。
3、总结全文
四、作业
1、把解释“骄阳似火”的句子抄下来,并且再结合生活来写上两种“骄阳似火”的现象。
2、把解释“惊涛拍岸”的句子抄下来。
3、结合生活现象,写出词语(见教案)
4、描红
5、抄写词语
6、扩词
韩桥小学三年级语文
查()()()
典()()()
聪()()()
岸()()()
音()()()
附板书:
骄阳似火 惊涛拍岸 有字词典 无字词典 学会查“无字词典”
马路上
烈日当空
大海边
波涛涌来
现代汉语词典
来自生活来自自然
树叶晒蔫 山崩地裂 不仅„„ 而且„„ 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⒊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多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
⒈板书课题。
⒉介绍作者。
这首诗诗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⒊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三、学生自学课文。
⒈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画出生字。
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四、检查自学效果
⒈认读生字“径”“飘”
⒉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
⒊指名读课文。
⒋回答问题:
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五、理解诗句。
⒈讲读第一句:理解“远山”“石径”“斜”
回答问题:
⑴为什么称为“寒山”?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
读第二句。
韩桥小学三年级语文
理解“白云生处”。
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⒊读第三行诗。
理解“坐”“爱”
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
看图。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
⒋读第四行诗。
理解“霜叶”“红于”。
红叶比什么还红?(比春天的花儿还红)
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
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六、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七、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八、作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⒈背诵《山行》⒉《山行》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二、学习第二首诗《枫桥夜泊》
⒈揭题,解题。
⑴板书课题。⑵指名读题。⑶解题。⑷介绍作者。
⒉自学课文。
⑴轻声读课文,读好字音,画出生字词。
⑵自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词典。
⑶想想每首诗的意思,同座可以讨论。
⒊检查自学情况。
⑴认读生字。⑵指名读课文。⑶质疑。
⒋理解每句话。
⑴理解一二句。
轻声读一、二句边读边想象诗句中的描绘的画面。
这是什么季节?从那儿可以看出来?这是诗人的心情诗什么样的?
理解“愁”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话的意思?指名回答。
⑵学习第三、四句。
指名读三、四句。
回答问题。
①“姑苏”在什么地方?②到是什么意思③说说三四两句的意思。
⑶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⒌总结全诗,体会情感。
这首诗描写哪些景物?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⒍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韩桥小学三年级语文
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和重音。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练习背诵。
⒎指导书写。
三、作业。
⒈用钢笔描红。⒉背诵课文。⒊抄写词语。做一片美的叶子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
2.通过初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录音磁带;一片树叶 教学过程:
一、实物展示激趣揭题:
1.简单介绍自己所带的这片叶子。
2.观察手中的树叶,小组讨论:叶子有长得完全相同的吗?
3.教师:你们喜欢叶子吗?觉得叶子美吗?愿意做一片叶子吗?
4.板书激趣:
做一片美的叶子
二、初读课文。
1.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
形态各异乳汁奉献整体位置输送茁壮
中间肥美飘零回归葱翠嫩绿
2、自由读,说说哪些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3、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
4、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5、读句子,指导长句有破折号的句子的读法。
(1)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2)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3)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天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6、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韩桥小学三年级语文
四、感知全文。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相机强调“美,奉献,自己的位置,做一片美的叶子”等词句。
3、学生质疑,教师归纳。
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作业设计:1.练读课文;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欣赏作者诗一般的语言,感悟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教学重难点: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美的真正内涵。
教学准备:
1、请学生课前收集并了解有关叶子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自然知识。
2、有关叶子的风景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异奉置输
2、读句、读文。
二、细读课文。
(一)欣赏叶子和大树的外形之美。
1、播放展示叶子的风景录像片。
2、谈感受,突出“美”。
3、文中胡哪些语句也写出了叶子的“美”?
(1)找出有关词语。(2)读句子。
(3)再次欣赏录像片或一些优美的图片,活用文中的一些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叶子和大树的美。
4、指导朗读。
(二)感悟叶子和大树的关系,体会叶子的内在之美。
1、读题,师质疑。
大树和叶子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2、生再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加以体会。
3、“叶子的工作”:叶子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
4、理解“每一棵大树都很美,每一片叶子都很美”这句话。
(三)由物及人,体会叶子精神。
1.再读题:做一片美的叶子
2.给题目加主语(谁)“”做一片美的叶子
3.怎样做做一片美的叶子?读文读句(9—11自然段)
4.人和叶子有哪些地方想像?(先读文中的句子,再理解)
(各不相同,人们的工作不同,但都是为了生活更加美好,奉献,为他人服务。普通,平凡)
古往今来,哪些人使生活这棵大树更加茁壮、葱绿?
(爱迪生、李时珍、袁隆平、革命先烈、各行各业的人们)
韩桥小学三年级语文
三、回溯上文,品味升华,总结全文。
1、齐读1—8自然段。
2、是的,每片树叶都为大树默默地奉献,为大树而生,而每个人,也都在为人类默默地工作着,奉献着。无论伟大,还是平凡,都是为人类的美好生活贡献力量。让我们都来做“做一片美的叶子”,让生命之树常绿!
3、齐读9—11自然段。
作业设计:
1、练读课文;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试着写一写。板书设计:
4、做一片美的叶子
外在美:形态各异
内在美:无私奉献
习作1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结合作文提示,让学生明白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的见闻记下来,把自己所想的写下来。
2、在练说的基础上,按事情的顺序,有条理地把招待客人的过程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接待客人这件事写下来。难点:按照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课前准备: ⒈例文的录音。
⒉可供学生表演的简单道具。如大人的眼镜,玩具电话等。⒊准备一个小室内剧。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早晨我从床上爬起来,推开窗子一看,呀,太阳公公已经笑眯眯在天上望着我了!我连忙穿好衣服,刷牙,洗脸,吃早饭,然后,哼着歌往学校走去。路边的小树好像在向我招手,我的耳边还不时传小鸟悦耳叫声,非常有趣。
2.老师在说什么呀?
3.对,告诉你们,这就是作文。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学习写作文了。写作文其实一点也不难,就像老师刚才说的一样。只要把你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想试试吗?
二、读懂例文
1.学生自由读例文《好阿姨》,思考:例文中写了什么?
(1)小小组讨论讨论。
(2)大组交流,指名回答。
2再读例文《好阿姨》,讨论写法。
(1)我们来听听小作者是怎样介绍自己买牙膏时遇到那位好阿姨的。(放录音)
(2)小作者先讲什么?然后呢?最后谈了什呢?
(3)再读读这篇作文,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对,原来小作者只是把自己说的话写在纸上,就是作文啦!
韩桥小学三年级语文
3.读懂例文《假如我有一支神笔》,启发想象。
(1)学生自由读:同学们,有一个小朋友非常可爱,他很喜欢想象,常常把自己想的写下来,变成一篇篇小作文,我们来读一读吧!
(2)指导模仿说话:
如果你也有一支神笔,你想干什么?
小小组交流。
大组交流,指名说。
(3)小结:我们的同学想象力真丰富,写出的作文一定回出色!
三、指导习作
1、明确写作要求。
下面我们就来试试,轻轻松松地写出我们的第一篇精彩的作文!写什么呢?
2、学生表演,创设情境。
(1)两名学生表演小剧《客人来了》。按照“请进”——“请坐”——“倒茶”——“削水果”——“给爸爸打电话”的顺序进行表演。
(2)学生评议,从表情和语言两个方面,给予补充。
(3)再请一组同学表演。
1、学生写草稿。
现在我们拿起比,把你招待客人的经过写下来,写的时候可以想一想我们刚才的表演。
4、点评。
(1)同桌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互相纠正,互相表扬、肯定。
(2)推荐你认为写得好的习作读给大家听.(3)交流评议.5、学生修改。
6誊写作文。
练习一
【教学目的】学用字词句、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教学重点】口语交际和写字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四人小组自由朗读六个词语。
(2)不认识的字可以在小组内请教同学或老师,也可以查字典。
(3)连读词语,想象画面,了解词义。
小组学习:首先观察题中的画面,想象情境,感知词义的优美意境。然后凭借熟字推想词语的意思和所描绘的情境。
(4)读词语,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说说词语所描绘的优美意境。
2、第二部分
(1)观察插图想像情境。
(2)熟读词语,练习与画面连线。
(3)教师指导,巡视纠正。
3、第三部分
(1)看图,想想图中画了些什么。
韩桥小学三年级语文
(2)四人小组练习看图说词语。(3)小组交流比赛词语。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得字,想想是什么结构的字。生: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师: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
2、咱们还是看看“小小建议”吧:左部收,右部放,撇要缩,捺要伸。
3、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4、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和坐姿,巡视指导。展示钢笔字写得好的同学的作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背词语。
(1)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2)朗读课文《做一片美的叶子》,体会叶子和大树的关系也正如一个人和社会群体的关系,感受其中蕴含的哲理。
(3)多次连续词语,体会词语的整齐美和节奏美。在诵读中了解词语之间的联系和意思。
2.读背古诗《夜书所见》。
(1)带读全诗。
(2)看图,说说两个小孩在干什么,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深秋的夜晚。
(3)熟读成诵。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同学们,从这学期我们就开始学写毛笔字了,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老师告诉你们写毛笔字有哪些好处?
生:闭气凝神,陶冶情操。
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同学们说的有道理,我们现在学习“横”。
指导:横有长横和短横之分。
3.教师书写长横和短横。指导运笔方法。
(1)长横:笔画稍长,左低右高,略带斜势,起笔较重,中腰略细。向左上逆锋起笔,旋即转向右下稍按,以中锋向右行笔,至收笔处顿笔回锋,藏锋收笔。
(2)学生练习写长横
(3)短横:起笔轻快,可顺锋入纸,向右行笔,渐行渐按,至收笔处稍顿缩锋收笔。写时略带仰势。
学生练习写短横。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最近读的书,摘抄书的作者,主要内容和精彩片段。
1.教师谈话:我们在与大家讲话或听别人讲话时,要注意什么?
2.仔细看插图,四人小组讨论。
3.小组交流:组织语言时注意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中。听别人发
韩桥小学三年级语文
言,要精神集中,注意礼貌。
4.大家特别喜爱读课外书,今天我们就开个“小小读书交流会”。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都读过哪些书,请你们上来把你读过的书名写在黑板上好吗?
5.把你们在读书过程中所了解的书的作者、主要内容,摘录的精彩片段,用自己的话说给大家听。
6.同学们开始组织语言,努力讲得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中。
例生:我读的书是《十万个为什么》的天文地理卷,作者是石宗宾。它主要介绍了天文和地理方面的知识,如“为什么太阳会发热”“什么是自然界‘蝴蝶’效应吗?
7.教师评价:听别人发言,同学们要精神集中,注意礼貌。你们对她的发言还有什么建议吗?
8.学生评议。
二、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巡视。
三、师随机进行总结。
第四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保康镇中心校
赵艳艳
一、集体备课的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
1、统一长度单位
2、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3、认识米
用米量
4、认识线段
量、画线段
二、本单元教材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比如,学生形成了1厘米、1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就不至于产生“1米=10厘米”的错误,才有可能利用表象进行一些简单的估测,如估计窗的宽和高约是几米。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有关长度单位的观念。
线段的概念与直线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时无法借助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因此教材在这里不教学直线,只教学线段,采取给出线段直接描述的方式说明什么是线段。
三、本单元学情分析:
这是本学期的第一个单元,两个月的暑假可能让学生在很多时候都不能集中注意力,所以在学这个单元的时候,老师一定要让孩子以一个良好的状态进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进行整体和个别共同关注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一年级上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学生容易接受。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教学重难点:
1、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2、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 突破措施:
1.注意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3.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
五、单元教法与学法:
教法以亲身体验法、讲授法、观察法为主,学法以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法为主。注重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避免课堂教学“一刀切”的现象,分层次向学生提出要求。
六、单元教学准备:
主题图、1角硬币、曲别针、正方体、米尺。
七、课时安排、这部分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
1、统一长度单位„„„„„„„(1课时)
2、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1课时)
3、认识米
用米量„„„(1课时)
4、认识线段
量、画线段„„„(1课时)
八、教学建议:
1、注意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统一长度单位,教材是从两种情况来说明的,教学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从一种情况来说明也是可以的。如只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但不论是哪一种情况,都确实要让学生通过功身体会感觉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厘米、1米大致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直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
3、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
过去线段是从“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来教学的,现在教材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改编了教材。因此教学线段时,不应再从线段与直线的关系来教学,而应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如果我们要补充线段的练习,尽量不要将直线与线段进行对比。
第五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马娜娜
一、单元教材简析
鲜花什么时间开放,蜜蜂有哪些奇特的飞行本领,玩耍却玩出了大名堂,怎样巧妙找到丢失的骆驼,这是多么有趣的内容啊。本组课文讲的就是这些内容。有的讲对植物有趣观察和发现;有的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有的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课文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全组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花钟》《蜜蜂》《玩出了名堂》,1篇略读课文《找骆驼》,1个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宽带网),内容丰富多彩。通过本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本组教材体现了以专题组织内容、加强整合的编写指导思想。比如,专题是“细心观察”,在教材导语中提示了本专题,又提示学生留心观察,在《花钟》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建议写观察日记。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口语交际”让学生说说最近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习作”则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在“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而“宽带网”则引导学生去搜集和阅读更多的观察与发现的故事。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拓展、交流。从中可以看出各种活动之间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在教学本组教材时,要把握好编辑意图,加强整合的意识,落实教材要求。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识字写字
认识“怒”等31个生字,会写“艳”等40个生字。
(二)阅读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独处任务的不同语气。初步学会默读。积累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写话
1.以“观察中的发现”为题,交流观察到的发现以及获得的感受、启发等。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有顺序表达的能力。3.学习本组课文“按顺序、抓特点”的写作方法,写出感受最深的地方,内容具体,感受真实。
4.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修改作文的能力。
(四)口语交际
引导学生积累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
语文园地四
一、如何教学本单元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安排的话题是“观察中的发现”。在导语中,已布置学生进行观察,《花钟》课后又做了提示,本组的几篇课文又为这次口语交际提供了丰富的可比照的材料,并作了很好的铺垫。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做了哪些观察,有什么发现。教材中以三个小朋友对话的形式提示了交际的内容,当然交际的内容远不止这些,但导向是很明确的,即生活中有趣的现象。教师要千方百计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讲出自己的有趣观察。要引导学生做到互动交流,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交流时可以互相问答,互相补充,互相评价,共享发现的乐趣。
二、如何教学本单元习作?
这次习作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让学生交流已写的观察日记,二是在此基础上再写一则观察日记。低年级时,学生已经学写过日记,观察日记无非是日记的一种,并没有特别的格式要求,只是在内容方面侧重讲观察。本次写观察日记在《花钟》一课后面已有布置,可以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最想写的内容,写出观察中的新发现。教学中,可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准备写哪些内容,提示学生讲评自己在观察中的新发现。如果有的学生还没有确定观察的事物,可以带着习作的任务去观察一种事物,再把观察过程中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写完后,要组织学生互相读一读、评一评,并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师要通过这次习作,继续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三、我的发现
这次“我的发现”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形近字在字形与字音方面的特点。共列了4行12个词语,带点的都是形近字,但各有不同。第一行带点的是同音形近字;第二、第三、第四行有同音形近字,也有音近字、形近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可以做些拓展练习,用带点的字组新词,或另举同音形近字、音近形近字的例子,并组成词语。
四、日积月累
这部分包括“读读背背”和“读读认认”两项内容。“读读背背”的是关于一年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歌谣。它形象地反映了不同的瓜果蔬菜在十二个月当中不同的生长特点,比如,“正月菠菜才吐绿”“七月茄子头朝下”,与课文《花钟》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对植物的一种巧妙观察和发现。句式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可让学生先借助拼音自读,然后教师范读,师生对读,再齐读、指名读,最后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背下来。如果有条件,可向学生补充一些材料,如12种在1—12月开放的花。选择12种当月开放的鲜花代表1年的12个月份,它们分别是:腊梅、茶花、玉兰、桃花、玫瑰、栀子花、荷花、月季花、兰花、桂花、菊花、水仙花。让学生记一记,想一想,查一查它们的特点,也试着编一编歌谣,增加读背的趣味性。“读读认认”的是关于人体器官的三行词语。要求认识其中的“肩”“臂”等7个字。这是低年级归类识字的继续。这些带“月”的字,都与人的某一器官有关,可让学生现身演示,有的可以说说器官的功能,有的可以分析偏旁部首,有的可以再组新词,以帮助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