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学重难点
1.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具准备
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文字、图像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1.出示题目:“亲人”是什么意思?(有血缘关系的,关系密切的人)谁是我们的亲人?课文中的“亲人”是谁?(指大娘、小金花、大嫂,指朝鲜人民。)这句离别的话是谁说的?他们是亲人吗?为什么说是亲人? 2出示志愿军出征图
同学们,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3.出示图片,火车站分别图
1958年3月15日那天,在最后一批志愿军胜利返回祖国的前一刻,千万朝鲜人民噙着泪花前来送行,志愿军们也含泪告别,大家都深情地说着这样一句话──出示课题图片,板书课题:14 再见了,亲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朗读
2.是什么让不是亲人的人却比亲人还亲呢?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最使你感动的小故事,选择你喜欢的读书的方式,想一想,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能用朗读来表达你的情感吗?可以和同桌或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2.学生自学,讨论。3.汇报交流(出示人物图片)
你最喜欢哪个小故事?(点击人物图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你能读读吗?初读课文。
三、评读课文,加深理解
在文中找出“亲人”具体指的是哪些人?(用自己喜欢的线条勾划)你最想交流的是哪个故事?
根据学生的顺序,来安排三个故事的教学顺序。
1、重点理解第一自然段。
①大娘明明送去的是打糕,书中为什么说是“雪中送炭”呢?为什么这样比喻?(因为大娘想战士之所想,急战士之所急,若不是他们比亲人还亲,能冒着硝烟冒着炮火雪中送炭吗?)
②战斗异常激烈,战士们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了,这时,大娘„„(导读,尽情让学生去感受文章感染人的语句)
③”救助伤员,失去孙孙”这一部分,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个词体会出来(唯一)指导学生饱含深情的读。
小孙孙是大娘唯一的后代,唯一的希望。可是为了救志愿军,大娘却失去了他。这种情谊岂止是亲人,这真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啊!)生读。
④“您说,这比山好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谁能把这个反问句换个说法?哪种说法好些?为什么?(这句话是多么的亲切,又是多么的热烈啊!)
八年来,大娘一次次地把慈母般的爱给了志愿军,难怪志愿军们舍不得让大娘拖着疲惫的身体送了他们一程又一程,于是他们恳切地对大娘说──(学生齐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志愿军对朝鲜的关心体贴都尽在这一声声恳求之中了。
过渡:还有哪个故事让你感动呢?
2、第二、三自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的能力,去挖掘文中感染人的词句。
四、小结
1、我们在与朝鲜亲人告别时,回忆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往事,这一件件一桩桩令人感动的事,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所以我们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对于他们,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问题?(学生交流)
2、师生共同解决提出的问题。
3、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留到下节课解决。
第二课时
一、赏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1、仔细默读课文想想文章里大娘、小金花、大嫂三个人的故事都催人泪下,凝聚着他们对我们的深厚情谊。那是不是朝鲜人民就只是这三个人有这样感人的事呢?(那为什么只写这三个人的事呢?(因为要写的事太多了,不可能一一记下,只能选择重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老、中、小),作者用概括的手法写全体,这是一种经常用得到的选材组材方法,你们以后写一次活动,写景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2、快读课文想想这三个故事在表达上共同的特点?(开头亲切称呼亲人,中间回忆感人事情,结尾赞颂双方的深情厚意。)
二、精读课文最后三段,体会文章感情的升华
1、在这片土地上,不仅居住着许许多多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一样的亲人,而且还渗透着我们与亲人们并肩战斗而洒下的鲜血,还留下了许许多多我们共同浴血奋战的故事。那一件件催人泪下的事情,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而另一个让人泣不成声的故事,更让我们看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一片赤诚。(投影:英雄图)
2、但此时此刻,列车的汽笛长鸣,车轮已经启动。这是一个激动人心,充满留恋之情的场面,两国人民是在捧着一颗颗赤诚的心向最亲最爱的人告别呀!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地读读这三段吧!(齐读)
3、师引读(出示课件)
战士们登上回国的列车,望着这些可敬可爱的人,望着这片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志愿军从心底里喊了声──(课件)第一句。
汽笛响了,列车徐徐开动了,战士们多乡再看亲人们一眼啊!于是,他们只好请求隆隆前进的列车──(课件)第二句。然而,列车飞快地向前驶去,亲人们离战士们越来越远了。他们只好挥动手,大声喊着──(课件)第三句。
4.小结:他们的确不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可他们是比亲人还亲的人呐!
板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之间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珍贵的友谊。战争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我们彼此的心中切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愿中朝两国友谊永存!(板书)
三、回顾全文,归纳总结
1、本文作者魏巍以志愿军战士的口吻,生动的记述了中朝两国军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颂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文章的写作方式回顾。
四、课外拓展
1、关于抗美援朝的资料。
2、关于作者魏巍的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东方》。
第二篇:五年级《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五年级《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五年级《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理解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导入
1、出示课件,听音乐《志愿军战歌》。
2、边听音乐边看画面。
同学们,从这画面中,从这音乐里,你知道了些什么?(抽学生说一说)
师:刚才你们听到的就是《志愿军战歌》,1950年10月25日,中国志愿军战士们就是高唱着这首歌,踏着这首歌的旋律,浩浩荡荡地奔赴战火连天的朝鲜战场,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可这一去就是八年,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即将离开朝鲜回到自己的祖国,面对着许许多多送别的人们,每位志愿军战士都从心里默默地说着一句话,那就是“再见了,亲人!”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交流了本课的背景,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谁能说一说。
1、学生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一遍课文,思考:“再见了,亲人!”这句话在文中是谁对谁说的?这里的“亲人”指的是谁?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3、从一般意义上讲什么样关系的人才称为亲人?(血缘关系)
志愿军战士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呢?他们又是怎样成为亲人的呢?
4、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志愿军战士回忆大娘为他们做了哪些事?
①抽学生回答:大娘做了哪些事?(送打糕 救伤员)
②,从这些事情中你体会到什么?(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③请从这段话中找出最让你感动或你含义深刻的语句,把这句话画下来读一读,想一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做好批注。请你用朗读的形式,读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④学生交流展示。
出示课件: 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理解“雪中送炭”
师:大娘冒着生命危险给战士们送来的仅仅是打糕吗?是他们的精神感动了志愿军,鼓舞了志愿军使他们的斗志倍增,顽强拚搏取得了阻击战的胜利。愿意再读读吗,把大娘关心志愿军的情感以及志愿军拚搏的精神读出来。
⑤指导朗读。
三、学习交流,体会情感
1、师:看看前三个自然段在结构和句式上有什么特点?(学生说说)
2、归纳学习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读 勾 批 诵
3、请用学习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己学习二、三自然段。
①、按要求自学。
②、分四人小组讨论。
③、全班反馈讨论。
4、出示课件:“同志们伤心的„你怎么落泪了呢?”
点拨:失去妈妈小金花没有哭,可是与志愿军就要分别的时候,小金花却落泪了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5、出示课件:“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该怎样读。
问:这样高的代价指的是什么代价?
6、指导朗读
四、感悟升华
1、师:课文以志愿军战士的口吻讲了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战士做的事情,请同学们展开想像,并结合自己了解到的资料,说说志愿军战士们又为朝鲜人民做了些什么呢?
2、学生汇报。
师:是的,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让我们知道了志愿军为朝鲜人民也是付出了太多太多。在这片土地上,志愿军战士们付出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在这片土地上还长眠着许多优秀的中华儿女,此时,他们怎能舍得离去呢?志愿军战士们只能从心底里喊道:“再见了,亲人!”(引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3、出示课件(离别的画面)
师:当离别的抽泣声与长鸣的汽笛声交织在一起时,当志愿军战士们从车窗伸出手、探出头跟朝鲜亲人再见时,想到再也见不到亲人熟悉的身影,再也听不到亲人亲切的叮咛,志愿军战士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喊着:“再见了,亲人!”
学生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4、“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依依不舍 难分难舍 依依惜别„„)
师:是的,他们将所以的话语和所有的情感都化为一句话,那就是:“再见了,亲人!”
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说:“再见了,亲人!” 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说:“再见了,亲人!”
师:火车慢慢地启动了,他们依依不舍地说:“再见了,亲人!”(学生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师:火车越去越远,缓缓地驶向了远方,他们会一次又一次从心底里深情地呼唤着:“再见了,亲人!”(老师学生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老师小结:亲人虽然离别了,但是中朝人民之间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却让人难以忘记,这种友谊跨越了国度,跨越了民族,就像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竖立在中朝两国人民的心中。
五、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和平年代的今天,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也有着许许多多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人故事,你能与大家谈谈吗?
(学生交流)
2、向学生推荐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
第三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学重难点
1.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具准备
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文字、图像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1.出示题目:“亲人”是什么意思?(有血缘关系的,关系密切的人)谁是我们的亲人?课文中的“亲人”是谁?(指大娘、小金花、大嫂,指朝鲜人民。)这句离别的话是谁说的?他们是亲人吗?为什么说是亲人? 2出示志愿军出征图
同学们,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3.出示图片,火车站分别图
1958年3月15日那天,在最后一批志愿军胜利返回祖国的前一刻,千万朝鲜人民噙着泪花前来送行,志愿军们也含泪告别,大家都深情地说着这样一句话──出示课题图片,板书课题:14 再见了,亲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朗读
2.是什么让不是亲人的人却比亲人还亲呢?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最使你感动的小故事,选择你喜欢的读书的方式,想一想,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能用朗读来表达你的情感吗?可以和同桌或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2.学生自学,讨论。3.汇报交流(出示人物图片)
你最喜欢哪个小故事?(点击人物图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你能读读吗?初读课文。
三、评读课文,加深理解
在文中找出“亲人”具体指的是哪些人?(用自己喜欢的线条勾划)你最想交流的是哪个故事?
根据学生的顺序,来安排三个故事的教学顺序。
1、重点理解第一自然段。
①大娘明明送去的是打糕,书中为什么说是“雪中送炭”呢?为什么这样比喻?(因为大娘想战士之所想,急战士之所急,若不是他们比亲人还亲,能冒着硝烟冒着炮火雪中送炭吗?)
②战斗异常激烈,战士们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了,这时,大娘„„(导读,尽情让学生去感受文章感染人的语句)
③”救助伤员,失去孙孙”这一部分,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个词体会出来(唯一)指导学生饱含深情的读。
小孙孙是大娘唯一的后代,唯一的希望。可是为了救志愿军,大娘却失去了他。这种情谊岂止是亲人,这真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啊!)生读。
④“您说,这比山好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谁能把这个反问句换个说法?哪种说法好些?为什么?(这句话是多么的亲切,又是多么的热烈啊!)
八年来,大娘一次次地把慈母般的爱给了志愿军,难怪志愿军们舍不得让大娘拖着疲惫的身体送了他们一程又一程,于是他们恳切地对大娘说──(学生齐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志愿军对朝鲜的关心体贴都尽在这一声声恳求之中了。
过渡:还有哪个故事让你感动呢?
2、第二、三自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的能力,去挖掘文中感染人的词句。
四、小结
1、我们在与朝鲜亲人告别时,回忆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往事,这一件件一桩桩令人感动的事,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所以我们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对于他们,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问题?(学生交流)
2、师生共同解决提出的问题。
3、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留到下节课解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上下文重点理解“雪中送炭、唯
一、噩耗、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在课文中的作用。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综合训练听说读写能力。
3、理解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之间那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亲情,感受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教学重点:本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写文章要有中心”。注意在前一组课文教学的基础上,继续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怎样做到写出的文章有中心的。
难点:理解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一、揭示课题,强化中心。
1、同学们,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归祖国。岁月如梭,一晃多年过去了,作家魏巍将当年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留在了人们永恒的记忆里。现在就让我们再次以志愿军的身份走进惜别的人群,全班同学齐读4—6自然段。
二、研读课文1—3自然段,体会学习方法。
1、指名分读1、2、3自然段,说说哪些事例说明朝鲜人民与志愿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1)大娘将打糕送到阵地,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小孙孙。(2)小金花和妈妈救出老王妈妈却与敌人同归于尽。(3)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被炸伤了腿
2、创设情境,感受真情。
(1)默读第一自然段从哪些地方看出大娘像亲人一样对待志愿军战士?画出相关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2)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出示课件:联系上下文理解雪中送炭的意思,针对学生回答情 况加以适当点拨.。同学们,大娘是怎么送的打糕?(指名读)这可不是一般的送,是大娘(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读着这些词语,想着这样的画面,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大娘(不怕牺牲 热爱志愿军)的大娘。
(4)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对大娘的敬佩之情。
(5)同学们,大娘冒着生命危险送来的仅仅是可以吃的打糕吗?(不是)还为志愿军送来了——(温暖,伟大的爱,打胜那次阻击战的精神力量)。
(6)大娘是志愿军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吗?(板书“不是亲人”)但却想为志愿军所想,急为志愿军所急,他们(“胜似亲人”板书)。
过渡:大娘身上还有令你感动的吗?(1)“为救伤员,失去孙子”
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1)、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句子,这里有很多词语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震撼!
相机引导:读“唯一”在敌机来袭的紧急关头,在两人只能先救一人的情况下,大娘丢下了(唯一的小孙孙),却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这“一丢”,“一背”,你体会到了什么?(大娘爱志愿军,把志愿军当成是自己最重要的亲人,大娘太伟大了。)
(2)是呀,大娘虽然不是我们的母亲,但胜似母亲。因此在离别的时刻,志愿军战士动情的说(生齐读: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反问句语气更强烈。)(3)抽生把这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师:大娘与志愿军(板书: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4、同桌合作学习2自然段(1)找出最感动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结合语境理解:同归于尽、噩耗。
(2)(课件出示句子)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3)引读:刚强的小金花,在失去妈妈的一刻,她没有哭,但当志愿军离别时,她却哭了,她与志愿军战士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哪!”所以,当志愿军与小金花离别时,关切的说(生齐读)“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5、学习第三自然段,方法同上。
引读:为了给战士们挖野菜,大嫂付出了失去双腿的代价。在志愿军的心目中,这位大嫂虽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所以在离别的那一刻,战士们满怀深情地说(学生读)“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改陈述句)
6小结: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事例真是感人肺腑,志愿军战士怎能忘怀呢?八年的血雨腥风一起度过,八年的峥嵘岁月共同走过,血与肉凝成的深情厚谊怎能不感动天地?又怎能不牵肠挂肚?让我们齐声读——再见了,亲人!
7、过渡:文中只例举了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很多感人的事,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呢?
(1)学生汇报自己查的资料(2)出示课件图片
二、领悟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1、小结写法:多感人的故事啊!作者是怎样将故事写得如此生动感人的?同学们,我们先看看作者的构段形式.读一读1、2、3自然段的开头(课件出示),你发现什么了?(师根据生回答小结并板书“临行话别”)我们再来看这几个自然段的结尾(课件出示),你又发现什么了?(师根据生回答小结并板书“赞颂友谊”),那自然段的中间都在写什么呢?(师根据生回答小结并板书“追忆往事”)
2、那是不是朝鲜人民就只是这三个人有这样感人的事呢?那为什么只写这三个人的事呢?(因为要写的事太多了,不可能一一记下,只能选择重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老、中、小),作者用概括的手法写全体,这是一种经常用得到的选材组材方法,你们以后写一次活动,写景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三、精读课文最后三段,体会文章感情的升华
1、在这片土地上,不仅居住着许许多多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一样的亲人,而且还渗透着我们与亲人们并肩战斗而洒下的鲜血,还留下了许许多多我们共同浴血奋战的故事。那一件件催人泪下的事情,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而另一个让人泣不成声的故事,更让我们看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一片赤诚。
2、但此时此刻,列车的汽笛长鸣,车轮已经启动。这是一个激动人心,充满留恋之情的场面,两国人民是在捧着一颗颗赤诚的心向最亲最爱的人告别呀!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地读读这三段吧!(齐读)最后三自然段。
3、渲染气氛,引读最后三自然段。出示课件
师:下面你们根据老师的提示,还是这最后三自然段,来读好相关句子,把感情表达出来。
(1)在火车站台上,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有道不完的离别话,诉不完的离别情。然而就在志愿军和大娘她们挥泪惜别之际,火车“呜——”地启动了。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千句万句都并作一声呼唤,——(学生接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2)火车徐徐开出,那隆隆的笛鸣声牵动着志愿军的心。今朝分别不知何时再相见,此时,他们心中唯一希望的是——(生接读)第五自然段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留片刻。
(3)火车渐去渐远,战士们把头探出窗外,只见大娘、小金花、大嫂依然伫立在站台上,不停地挥手告别。此时此刻,泪水已经模糊了战士们的双眼,他们只能默默地在心头一次又一次地呼喊着——(生接读)最后一段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4)望着远去的列车,站台上的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和所有前来送行的人们,听到志愿军呼喊最后一句,他们也都在心底一次又一次的呼喊着——(学生接读课文)重复读最后一段,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5)同学们,几十年过去了,让我们牢记这段历史,牢记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让我们也对当年朝鲜的大娘、小金花、大嫂,和所有前来送行的人们放声呼喊: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4.小结:他们的确不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可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之间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珍贵的友谊。战争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我们彼此的心中确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愿中朝两国友谊永存!
四、回顾全文,归纳总结
本文作者魏巍以志愿军战士的口吻,生动的记述了中朝两国军民依依惜别的情景,志愿军战士踏上异国他乡,与朝鲜人民共同浴血奋战;朝鲜人民关心志愿军战士,军民一心,同甘共苦,都是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为了实现共同的愿望——和平,这就是爱国主义精神,这就是国际主义精神。赞颂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五、课外拓展
推荐作者魏巍的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临行告别大娘小金花大嫂志愿军追忆往事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赞颂友谊
第四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6课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13自然段,理解雪中送炭、唯
一、噩耗、同归于尽等词的意思。
2、能有感情的朗读1、2、3自然段。
3、知道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4、感受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朝鲜人民与志愿军在战斗中建立的深情厚谊。
四、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揭题释题。
1、(放《志愿军军歌》)同学们,你们听,这是《志愿军军歌》,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58年3月15日那天,朝鲜人民去车站含泪送志愿军踏上回国的列车,志愿军也含泪告别,彼此的嘴里深情地说着:再见了,亲人(板书课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题,读出依依不舍的感情。
3、亲人在生活中一般指哪些人?通过预习你知道文中的亲人指谁?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位朝鲜亲人?
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4、小结:她们和志愿军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彼此称为亲人?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文中的哪句话最能看出志愿军与大娘的深情厚谊?用划出来。(板书:深情厚谊)
2、出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忘记? 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说明了什么? ⑵这是什么句?把它改成陈述句。(出示)⑶两句话比较,那一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⑷指导有感情朗读。(指名读、齐读)
3、为什么这么说,课文回忆了大娘的哪几件事? 板书:送打糕昏倒救伤员失孙
4、课文中把大娘的送打糕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结合理解雪中送炭。
5、(出示投影)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真是雪中送炭呀!
⑴齐读这句话,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中读懂的?
(大娘冒着生命危险送打糕,可见她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从冒、穿等词看出。)⑵指导有感情朗读。
6、自由读救伤员失孙这一部分,读懂了什么?从哪些关键词中体会出来的?(丢丢掉的是自己唯一的小孙孙的生命)(结合理解:唯一)
(背背回的是志愿军伤员,一背一丢反映了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7、这两件事都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紧紧抓住这句话中的哪个关键词写的? 现在你明白了为什么称大娘为亲人了吧。是啊,大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8、看课文插图我们的战士握着大娘的手会说些什么?(想象说话)带着尊敬、感激、劝慰的感情朗读书上的有关句子
9、按劝慰回忆抒情分层,用|表示。10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学懂第一自然段的?(投影出示)⑴读课文,找出最能反映志愿军深情厚谊的句子改陈述句 ⑵寻找事例,抓住重点词体会思想感情 ⑶感情朗读,加深理解分层
(三)按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二三自然段。
1、按要求自学。
2、分四人小组讨论。
3、全班反馈讨论。㈠检查第二自然段
⑴(出示投影)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A、改陈述句
B、比较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⑵从哪件事可看出这件事是围绕这句话写的? 板书:救老王失母
⑶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小金花的刚强?(结合理解噩耗、同归于尽的意思)⑷分层。
⑸感情朗读,体会小金花落泪的原因是她对志愿军的那份依依惜别的深情。㈡检查第三自然段
⑴(投影出示)您为我们付出这么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A、改陈述句。
B、体会反问句的作用。⑵大嫂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板书:挖野菜致残 ⑶分层引读。
(四)小结。
1、有感情朗读123自然段
2、志愿军与大娘、小金花、大嫂道别,来送行的人成千上万,志愿军战士多么想一一道别呀,可列车已启动,千言万语只能汇成一句话再见了,亲人(齐读课题)
(五)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模仿课文写法写一段你与亲人道别的情景的话
附:板书
6、再见了,亲人 送打糕昏倒 大 娘
救伤员失孙 深情厚谊
小金花 救老王失母 大 嫂 挖野莱致残
第五篇:五年级语文 《再见了,亲人》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认识“役、妮”等八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2、听课文录音,说说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所做的可歌可泣的事。
3、品读第一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雪中送炭”等关键词语及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
课前准备
了解抗美援朝战争,搜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发生的故事。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播《志愿军军歌》,初步感知当年情景。
2、师介绍时代背景,板书课题。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浩浩荡荡地踏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抵抗美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中朝两国人民终于打败了美国侵略军。1958年10月撤离朝鲜。在漫长的八年中,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我们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当我们打败了侵略者,当我们完成了历史使命,当离别的日子终于不顾人们深重的感情而来临时,志愿军战士深情地说——引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2、听课文朗读,思考: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
(学生汇报交流)师板书。
(1)大娘为志愿军战士洗衣服,几夜无眠;(2)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小孙孙;(3)小金花,为救老王,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4)大嫂,为挖野菜,炸伤了腿。
三、细读悟情,以情品读
1、走进情境,感受体验。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哪里看出大娘像亲人一样对待志愿军战士?划出相关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①交流。学生说句子,自由谈体会。②重点出示: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哪里写出了“雪中送炭”的困难和危险?大娘她们仅仅是为我们送来打糕吗?还为我们送来了什么?(鼓励、希望、信心„„)
抓住动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 想象一下,说说大娘还会为我们做哪些事?
也许大娘做的事还有更多更多,这一切,怎么不使我们感动和敬佩呢?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③引读:是啊,素不相识的大娘虽然不是我们的母亲,但却像母亲一样,甚至胜似母亲。因此,在离别的一刻,我们志愿军战士动情地说——(生读)“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师引,大娘,您就是我们的“亲人”,就是我们的母亲!
四、拓展延伸,开拓思路
1、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大娘说些什么?
2、如果你的亲人站在面前,你会说些什么?(小练笔)板书设计:
14、再见了,亲人
洗补衣服,几夜无眠
大娘 送打糕,昏倒路旁 不是亲人 胜似亲人
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小金花 大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