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人》
发布者: 刘余溶发布时间: 2012-8-1 11:09:01
《再见了,亲人》目标确定:一是让学生从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中,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受到深刻,生动的国际主义教育;二是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有关抗美援朝的历史了解的甚少,提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为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教学重点:入情入境的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以及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的领悟文章的表达上的特点。
第二篇:《再见了亲人》说课稿小学语文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再见了亲人是新课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是以情感熏陶为主,主题是他们令我们...一:说教学内容
再见了亲人是新课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是以情感熏陶为主,主题是他们令我们感动,训练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再见了亲人是一篇叙事抒情散文,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官兵离开朝鲜时在车站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本课以亲人为主线,用直接和间接抒情的方法,记叙了大嫂小金花和大娘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任务,把现实的告别和回忆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词,能正确读写战役雪中送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中朝人民之间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4体会重点语句的表达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因为本课描写的是抗美援朝时期的故事,而我们面对的学生出生于现代,时代感不强,无法引起共鸣。那么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就放在让学生捕捉文字背后的感人故事和中朝人民用血泪交织的亲情。
四:说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我们是武校,与普通学校的学生程度上有很大差异,所以我总结出适合武校的教学方法,望大家笑纳。
{一}字
1读
2分解【即把每个生字的偏旁部首做详细讲解。】
3放大【即把生字的偏旁学生容易写错的在黑板上放大,以免学生写错。】
{二}词
1讲解
2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3根据字的表面意思讲解【比如雪中送炭】
{三}句
抓重点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让学生反复朗读,情景交融。
{四}段
讲解段落时我采取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我在讲解第一自然段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娘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通过学生朗读思考,然后回答:洗补衣服,送打糕,为救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
{五}篇
根据本课抒情性较强的特点,我采用“以读激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法,即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弄清全文主要的人和事以及人物之间的联系,抓重点语句,创景朗读,想象画面等方法体会文章中心,感悟文章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在语言训练过程中,心灵得到净化。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1故事导入法:
在讲之前告诉学生:1950年美国这个霸权主义国家侵略朝鲜,目的是侵吞朝鲜后跨过鸭绿江来侵略我们中国,在这样的情况下党中央下令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雄壮歌曲去支援朝鲜,于是出现了本课描写的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官兵离朝归国的感人场面。
2情景教学法
比如在讲大娘在冒死为志愿军送打糕的时候所用的几个动词,让学生一边读一边身临其境地感受‘冒”“穿’动词,想象当时硝烟弥漫的大娘是怎样去送打糕的,体会中朝人民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情。
3观察想象法
通过观察图画和读课文密切结合起来深入理解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特别引导学生深情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也就是对本课两幅插图的描写: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列车呀请慢一点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从而深刻理解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即大娘失去小孙孙,小金花失去妈妈,大嫂失去双腿,也就诠释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主题。
五说教案
板书是微型教案,根据我的教学设计以及本文的重难点,我的板书围绕亲人一词展开,在左边板书大娘失去小孙孙,小金花失去妈妈,大嫂失去双腿,在右面板书志愿军200万为朝鲜牺牲36万,双方都付出了很大的血的代价然后在中间用双箭头表示不是亲人胜似女人。总的来说,这节课我重感悟,重情景创设,重朗读,抓住亲人一线作为情感线的一些做法,谢谢大家!
第三篇: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学习课文1——3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
“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2、能有感情的朗读1、2、3自然段。
3、知道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4、感受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朝鲜人民与志愿军在战斗中建立的深情厚谊。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课文两幅插图):
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幅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图片,请大家认真观察,注意人物的衣着神态、动作,用一两句话描述图意。2.指名学生描述。3.师小结:(放《志愿军军歌》)
同学们,你们听,这是《志愿军军歌》,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两幅图描绘的就是1958年最后一批志原军离开朝鲜回国,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景。人们挥着手,含着泪,深情地呼唤着──再见了,亲人!(师板书课题)
4、有感情地朗读课题,读出依依不舍的感情。
5、“亲人”在生活中一般指哪些人?看这个题目,你都想知道什么?(6、小结:课文中的亲人,她们和志愿军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彼此称为亲人?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自身体会亲人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请大家快速地把课文再读一遍。边读边重温一下你预习的内容,注意把子音读准,句子读顺, 遇到生词多读两遍。读完后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写哪些亲人?开始。生:自学课文。(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到朝鲜人民与志愿军战士情谊深厚。)2.学生初读课文,教师巡视,适时指导。3.反馈、交流。出示生字。(1)教师抽读生词,强调“妮”(nī)、“耗”(hào)等生字读音。(2)辨析字形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汇报,想想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教师板书。下面我们学习第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文中的哪句话最能看出志愿军与大娘的深 情厚谊?用“——”划出来。(板书:深情厚谊)
2、出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忘记? 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说明了什么? ⑵这是什么句?把它改成陈述句。(出示)
⑶两句话比较,那一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⑷指导有感情朗读。(指名读、齐读)
3、为什么这么说,课文回忆了大娘的哪几件事?板书:送打糕昏倒救伤员失孙
4、课文中把大娘的“送打糕”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结合理解“雪中送炭”。
5、(出示投影)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 阵地上给我们吃。真是雪中送炭呀!
⑴齐读这句话,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中读懂的?
(大娘冒着生命危险送打糕,可见她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从“冒、穿”等 词看出。)
⑵指导有感情朗读。
6、自由读“救伤员失孙”这一部分,读懂了什么?从哪些关键词中体会出 来的?(丢——丢掉的是自己唯一的小孙孙的生命)(结合理解:唯一)(背——背回的是志愿军伤员,一背一丢反映了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7、这两件事都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紧紧抓住这句话中的哪个关键词写 的?现在你明白了为什么称大娘为亲人了吧。是啊,大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8、看课文插图我们的战士握着大娘的手会说些什么?(想象说话)带着尊敬、感激、劝慰的感情朗读书上的有关句子
9小结学法。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学懂第一自然段的?(投影出示)⑴读课文,找出最能反映志愿军深情厚谊的句子„„改陈述句 ⑵寻找事例,抓住重点词„„体会思想感情 ⑶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四)评读课文,加深理解
1、按要求自学。
2、分四人小组讨论。
3、全班反馈讨论。㈠检查第二自然段
⑴(出示投影)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A、改陈述句
B、比较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⑵从哪件事可看出这件事是围绕这句话写的?板书:救老王失母
⑶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小金花的刚强?(结合理解“噩耗、同归于尽”的意思)这是当妈妈牺牲的消息传来时,小金花爱与恨、悲痛与复仇的怒火交织在一起时的心情,她把失去亲人的痛苦转化成对敌人的满腔仇恨。这样一个刚强的孩子,妈妈牺牲时没有哭,与志愿军分别时却哭了。这种对敌人的“恨”与对志愿军的“爱”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表现了朝鲜的孩子们与志愿军叔叔的亲密感情。
⑷感情朗读,体会小金花落泪的原因是她对志愿军的那份依依惜别的深情。㈡检查第三自然段 ⑴(投影出示)
⑵ 您为我们付出这么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A、改陈述句。
B、体会反问句的作用。被敌人的炮弹炸断了腿。这段话用反问的语气强调 肯定了以大嫂为代表的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⑵大嫂付出的代价是什么?板书:挖野菜致残 ⑶感情朗读。
讨论:前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都用第二人称;都先用一个称呼语;这样写好像面向对方说话,更便于表达感情,都是通过具体事例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
(四)引领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看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1.在火车站上,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真有道不完的离别话,诉不完的离别情。然而就在志愿军和大娘她们挥泪惜别之际,火车“呜”地启动了,千言万语涌上心头,都并作一声呼唤──(学生接读课文第4自然段)。
2.火车徐徐开出,那隆隆的车行声牵动着志愿军的心。可是我们那些志愿军战士离开祖国离开家乡长达八年,一定也想祖国,可他们却希望──(学生接读课文读第5自然段)。3.战士们依恋朝鲜的山,朝鲜的水,更依恋朝鲜的亲人们!然而,无情的火
车风驰电掣向前驶去,此时此刻,泪水模糊了双眼,要想再说上几句惜别的话,相距已远,只能在心头一遍又一遍地呼喊着──(学生接读课文)。
师:这三个自然段直接抒发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热爱之情,而前三个自然段呢,有什么不一样?(指着板书引导: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五)、小结延伸,体验情境
再见了,亲人!这不仅仅是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还是朝鲜人民的心声。在朝鲜这片土地上,中朝两国人民并肩战斗,同生死,共患难,用鲜血凝成的友谊。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使中朝人民心心相连,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让我们深情地道出他们的心声“再见了,亲人!”.填空、交流,然后全班齐读。
在朝鲜战场上,__________(谁)为了__________(谁)浴血奋战,__________(谁)为了 __________(谁)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两国人民用__________凝成了__________的情谊,因此两国人民不是胜似__________。
(六)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可以结合学过的课文,展开想像,说一说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做了什么?可以采用第二人称来讲。
2、搜集抗美援朝时期的感人事迹。附:板书
14、再见了,亲人
送打糕昏倒
大娘
救伤员失孙
小金花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救老王失母
大嫂挖野莱致残
第四篇: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者 官继华
一、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战役、硝烟、噩耗、跺脚、大嫂、挎篮子、捣米谣、雪中送炭、深情厚谊。
2.通过读课文,初步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的情感,能说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读懂全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三、教学难点:感受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程序预设
【课前三分钟】
1、自我介绍打招呼
2、检查预习情况。师:你在预习中做了哪些什么?
一、检查生字情况
1、出示生字(小黑板)。自由读——小老师带读——齐读(去拼音)
2、重点书写“嫂”字(师:课文有14个生字,谁知道漏了哪个字?一起书写这个字。)
二、抓住“亲人”,导入新课
1、理解“亲人”。
(1)“亲人”在生活中一般指哪些人?(有血缘关系的,是亲属,是一个家族的。)板书:血缘关系
(2)浏览课文。思考:
文中写了哪些亲人?他们是哪个国家的人?(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文中的志愿军是中国人,大娘、小金花、大嫂是朝鲜人,有血缘关系吗?他们是亲属吗? 那么从这一点上来说,他们是亲人吗?
不是亲人(板书)可为什么作者说“再见了,亲人”呢?一定有些事情可以让人感受到他们是亲人?这样就产生了广义上的亲人,下面请你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人让我们也感受到他们是亲人?(举例说明广泛意思上的亲人:非典时期的白衣天使、5.12地震中武警官兵、6.18洪水时候抗洪抢险战士)。大家都知道我们的世界现在还不和平,有战争我们会想得到亲人的爱,家人的、同胞的、甚至超越国度的爱。从刚才的讨论中我就亲不自禁的想到当然我们的朝鲜人民他们却在侵略当中,在无奈当中,就得到了一种伟大的爱——我们的志愿军的爱
2、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回到50多年前的那场抗美援朝战役中,一起回忆一下当年那千千万万的感人至深的场面中的其中一个吧!1950年美帝国主义悍然反动侵朝战争,先是越过了南北朝鲜的三八线,一直打到北朝鲜的鸭绿江,此时已威胁到我们国家的领土。这时毛执主席就提出了口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国先后出兵130余万人,有14万英烈的忠骨留在了朝鲜的土地上,这其中就有:邱少云、黄继光、罗圣教等,有一个最特殊的人物是毛岸英,毛岸英是谁?毛主席知道后在泪满枕巾时还写下一句诗—— ,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经历了八年的浴血奋战,最后打败了美帝国主义,赢得了胜利。1958年10月25那天,最后的一批志愿军要回国了,于是分手的时候,他们握着手说 ——就要上火车时说——就要上火车了他们说——已经上火车了还说——火车已经开动了他们仍呼喊着——(和学生握手)
是呀他们呼喊着亲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度,却说他们是亲人,这可得要同学们看讲一讲他们怎么就是亲人了?
三、默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具体写了三位朝鲜亲人,看板书:大娘 小金花 大嫂
2、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这三个人的事例,然后用自己的话把你看到的感受到的东西讲给大家听,体会这真是亲人。
3、反馈
4、小结:是啊,从血缘上说不是亲人,可是八年了,八年多这样慈母般的关怀,他们实际上已经变成比亲人还要亲,这叫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亲人。现在谁来用这个句式总结一下?我来加几个字。(板书:为了志愿军)
为了志愿军:大娘—— 为了志愿军:小金花—— 为了志愿军:大嫂——
5、难道就他们三个人吗?(出示挂图)那么我们再更简练概括?
为了志愿军:朝鲜人民——— 通过同学们说的说明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指图)所以在分手的时候,他们握着手说——就要上火车时说——上火车了他们说——已经上火车了还说——火车已经开动了他们仍呼喊着——(和学生握手)。其实大家刚才再讲的只是战争中很小的一部分,再八年的战争中有多少这样的故事我们真是讲上三天三夜都讲不完,所以火车就要走了,我们的千言万语只好化成我们心中的送别。
四、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现在接下来我们就扮演志愿军一起来读好课文送别的句子,一组送别大娘,一组送别小金花一组送别大嫂。
2、谁一个人朗读?那么现在你就是志愿军战士,你想和谁送别,你就和谁送别,你可以选择一段或者是其中的一句一会请你和他们送别(自由读)
相机导入:我看到有的志愿军战士等不及了谁想和小金花送别?那位是老王小金花的妈妈吧你救出来了。谁要和大嫂送别?那位吃过大嫂挖的野菜?请你再和大嫂来送别,那么谁想和大娘挥泪道别送别?
3、从刚才同学们的送别当中我们由衷的感受到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因此在分手的时候,志愿军战士只能满含热泪,深情地呼唤,——同学们,请大家看文章的最后三段,让我们随志愿军一起放声的呼喊吧!(齐读)。
4、渲染气氛,引读最后三自然段。
师:下面你们根据老师的提示,还是这最后三自然段,来读好相关句子,把感情表达出来。
(1)在火车站台上,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有道不完的离别话,诉不完的离别情。然而就在志愿军和大娘她们挥泪惜别之际,火车“呜——”地启动了。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千句万句都并作一声呼唤,——(学生接读课文)
(2)火车徐徐开出,那隆隆的车行声牵动着志愿军的心。今朝分别不知何时再相见,此时,他们心中唯一希望的是——(学生接读课文)
(3)火车渐去渐远去。战士们把头探出窗外,只见大娘、小金花、大嫂依然伫立在站台上,不停地挥手告别。此时此刻,泪水已经模糊了战士们的双眼,他们只能默默地在心头一次又一次地呼喊着,——(学生接读课文)
(4)望着远去的列车,站台上的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和所有前来送行的人们,听到志愿军呼喊最后一句,他们也都在心底一次又一次的呼喊着,——(学生接读课文)。
(5)同学们,50多年过去了,让我们牢记这段历史,牢记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让我们也对当年的朝鲜的大娘、小金花、大嫂,和所有前来送行的人们放声呼喊: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五、练习延伸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第五篇: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学重、难点:
1、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理解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师:跟老师看一组图片,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回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可歌可泣的历史中去。(出示课件,听音乐看画面。)
中国志愿军战士们就这样浴血奋战,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了八年。1958年12月25日,最后一批志愿军即将回国了,面对着许许多多送别的人们,每位志愿军战士都从心里默默地说着一句话,那就是——(再见了,亲人!)板书课题,齐读。
2、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谁能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一遍课文,思考:“再见了,亲人!”这句话在文中是谁对谁说的?这里的“亲人”指的是谁?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3、从一般意义上讲什么样关系的人才称为亲人?(血缘关系)
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是亲人呢?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这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二、延伸情景,指导自学
(一)师指导学志愿军与大娘告别
1、指名朗读第一段,其余同学思考,这段主要写什么内容:(志愿军和大娘告别的情景)——板书:大娘
2、分几层写的?
(三层:请求——回忆——抒情)
3、出示学习任务,学生分组讨论交流。A.他们为志愿军战士做了哪些事?
B.从这些事情中你体会到什么?(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C.找出文中直接体现他们情谊深厚的句子,圈画关键词句简单批注,并读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分组互相交流。
理解第一句:
①这是一个什么句?(感叹句)要表达怎样一种感情呢?看句子。②有两句话,第一句说什么?(送打糕)第二句说什么?(这真是雪中送炭)③理解“雪中送炭”
A.“雪中送炭”的本意是什么?(在隆冬风雪严寒中,有人送来炽热的炭火)B.在一般情况下比喻什么?(在别人急需时,给予帮助)C.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呢?
(志愿军战士空着肚子和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正在这时,大娘送来了打糕,真是“雪中送炭”呀!)(1)还有更深的意思吗? 在战场上拼了三天三夜,而且是空着肚子,如果是你会怎样想?(要是有吃的„„加点水„„也好啊!)
当时敌机封锁,可能吗?(不可能)这事被大娘知道了,大娘送来了打糕,这打糕,是怎样送来的?(冒着生命危险送来的)
送去的仅仅是打糕吗?是什么?
(2)不仅仅是打糕,而且是朝鲜妈妈慈母般的温暖,送来的是打胜那次阻击战的精神武器,送来了朝鲜人民伟大的爱。
这就是——雪中送炭!
④志愿军心里充满了对大娘的什么?(感激)⑤指名朗读这句,然后齐读。
理解第二句。
①这是一个什么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②这儿也有两句,第一句说什么(大娘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唯一”是什么意思?(独一无二)大娘独一无二的亲人是谁?(小孙孙)娘丢下了谁?抢救了谁?
她不爱自己的小孙孙吗?哪儿可以看出?(爱,从抢救小孙孙看出来)
我们可以想象到大娘面对炸平的房屋,怎样呼喊着自己唯一的关人?(孩子呀,别怪奶奶,奶奶是为了救叔叔,叔叔会为你报仇的!)
大娘多么爱自己的小孙孙呀!可她把生的希望给了志愿军,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的小孙孙,你体会到了什么?
(大娘对志愿军真是比亲人还要亲,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情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板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这样的感情用陈述表达怎么样?(对比体会:不强烈了)
(二)出示大娘的图片
师:看,这就是当年《中国青年报》上登载的75岁的李大娘和战士张喜武挥泪告别的情景。回首往事,情更深,意更浓,谁想和大娘诵别? E.指导学生朗读,(课件出示)
生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你已经几夜没合眼了„„。师:你的诵别含着深情,可是年迈的大娘怎么忍心和亲人分别,我们只好恳求大娘:
生再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你已经几夜没合眼了„„。师:可是,大娘的脚步依然没有停住,万般无奈,我们的战士只好哀求他:
生再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 几夜没合眼了„„。
师:不同的语气,包含的都是真挚的情感。现在,你想怎样对大娘诵别,就怎样对大娘诵别。开始:
三、创造情景,引导发现
1、师:看看前三个自然段在结构和句式上有什么特点?(学生说说)
2、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第一自然段的?
(①抓住主要内容。②分清段内层次。③体会重点,词句)
3、请用学习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己学习二、三自然段。①、按要求自学。②、分小组讨论。③、全班反馈讨论。
4、出示课件:“同志们伤心的„你怎么落泪了呢?”
点拨:失去妈妈小金花没有哭,可是与志愿军就要分别的时候,小金花却落泪了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5、出示课件:“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该怎样读。问:这样高的代价指的是什么代价?
6、指导朗读
四、拓展情景,反馈调节
1、师:课文以志愿军战士的口吻讲了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战士做的事情,请同学们展开想像,并结合自己了解到的资料,说说志愿军战士们又为朝鲜人民做了些什么呢?
2、学生汇报。
3.师:是啊,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让我们知道了志愿军为朝鲜人民也是付出了太多太多。我们由衷地感到,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谁说他们不是亲人?他们不但是亲人,而且胜过亲人!所以,分别的时候,他们才会这样难舍难分地倾诉——“再见了,亲人!”登上了火车,仍恋恋不舍地呼唤着:“再见了,亲人!”
火车慢慢地启动了,那声音仍在天空回荡着——“再见了,亲人!”
4、而此时,朝鲜人民也会恋恋不舍地呼喊:(多媒体变换角色)
师:再见了,亲人。他们就这样依依惜别,火车越去越远,缓缓地驶向了远方,他们会一次又一次从心底里深情地呼唤着:“再见了,亲人!”(老师学生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老师小结:亲人虽然离别了,但是中朝人民之间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却让人难以忘记,这种友谊跨越了国度,跨越了民族,就像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竖立在中朝两国人民的心中。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