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造性教学
创造性教学
旺苍县三江镇中心小学校何长清
当代,素质教育不仅全民熟知,而且成为了当代教育的主旋律。同时,随着国力、经济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知识经济的日新月异,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成为了教育追求的目标。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需要创造性教育。而要有创造性教育,创造性教学就无疑成为了关键。创造性教学对于每个教师来说并不陌生,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消化、掌握知识的活动过程。教学不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过程,它更是一个教师用创造性的课堂语言,活动设计和合作方式使学生得到知识和情商全面发展的活动过程。实际上,教学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无论是对于教师,运用创造性的手法是学生轻松,自如的学习;还是对于学生,在所设立的创造性的环境中得到提升和进步。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使教学具备以下特征:
一、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材是知识呈现的主要媒体,是学生和知识间的过渡桥梁。教材呈现了学生需要掌握和理解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但对于教材创造性的使用和开发,教师却运用很少,如何进行创造的使用教材呢?
首先,创造性的挖掘教材深度。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照本宣科”式教学成为大多数教师的首选。依据教材所呈现的内容,教师按造书本内容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书本表面知识。实际上,这种机械式传教方式是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创造性的教学主张在教学活动中,不仅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且更要注重潜在知识的挖掘。
其次,大胆的教材质疑,是实行创造性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我们的平常教学活动中,墨守成规的遵照书本例题和内容完成我们每一课时,是我们常见的教学模式。那么,我们对教材内容是否适合学生更加清晰的理解,是否贴近生活,这是我们教学中值得思考的。
最后,创造性的安排讲授顺序。在教育教学中,注重知识的衔接,利用知识的前后联系进行教学,会使教学井然有序,浑然天成。所以在具体的章节或单元的教学活动中,适当的跳跃或根据知识点的联系程度进行选择性教学也是一种极佳的教学方法。
二、创造性的使用教学手段 随着社会的日趋发展,创造性成为体现一个国家能力的重要标志。所以对于创造性教育而言,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还要勇于探索和尝试使用创造性的教学手段。
其一、创造性的教学手段要求营造教学氛围。实际对于每一次的教学活动,都存在一个情景氛围。或许有的情景氛围是离愁,如语文课本中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或许有的情景氛围是是团结,友爱,互助。如四年级数学中学生们合作栽树。通过互相配合找出总长度,间隔距离,棵树之间的关系。或许有的情景氛围是勇敢,自信和较强的模仿能力的表演。特别是在英语教学中,每一次单词的表达,都需要学生战胜胆怯。其
二、创造性的教学手段要求学会最大化的利用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资源利用的充分度决定了教学的质量。而在这其中,对于山区的教育更为突出。由于没有优质的教学设施,也没有很贴切的教学器材,所以,创造性的使用本地资源,使所有资源(器材)合理地融入教育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其三、创造性的教学手段要求挖掘学生的潜力。现代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而对于人才来说,具备创造性无疑会受到社会的亲赖。怎么才能使学生具备创造性,挖掘学生潜力是关键。在教学中,注重对知识过程的探讨和经验性的传授,减少对知识结果的直接传授,将对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得到发展,从而增强学生能力的养成。
三、创造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
如今,能培养出对社会和国家甚至全世界有用的人才,那么这样的教育应是最成功的教育。对于每个教师来说,能培养出高素质、有个性、具备创造能力的学生而感到骄傲、自豪。而对于教学来说,培养出有较强的学习自主能力,有较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这也是成功的教学。所以我们更应注重对学生诸多方面学习能力的养成:
首先,在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其次,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创造性教学的关键。自学是学生自己亲身参与,思考并习得的学习过程。在自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从以下的例子我们能得到很多: 一天,一个打渔归家的渔夫经过河边看到了一个即将饿死的年轻人,他走了上去,将自己的鱼竿送给了年轻人走了。恰好这一切被一个小孩所见,小孩很不解,于是连路跑着去问渔夫,“为什么不把你的鱼送给年轻人,送他鱼竿又不能解饿。”渔夫对小孩说,“我要救的是他的一生,而不是一刻。”所以,对于教学来讲,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必要的。
总之,创造体现了人类的进步。社会发展,人类的进步也离不开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才离不开创造性教育。教育的落实基于教学。所以更新观念,开拓进取,努力提高创造性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我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教育新理念》
第二篇:创造性戏剧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学期
节次 14、15 教学预估时间80 分钟 教学方法 說故事剧场 涵盖项目
說故事、肢体开发、戏剧创作、声音表情、戏剧欣赏、說故事 剧场、偶戏与面具、即兴表演
能力指标:1-3-1 探索各种不同的艺术创作方式,表现创作的想象力 学习目标:
能发挥小组创意创造画面 评量重点专注、想象、合作互动、非 口语性表达、口语表达、讨论与分析、态度活动步骤引导 教学小锦囊 1.讲解规范
2.(1)教师:「这节课要让大家运用画面來想象故事,请大家來要注意画面的细节可能就是故事的关键唷!」
2.暖身活动
(1)教师请学生围成马蹄形坐好。(2)教师请三位小朋友上台。
(3)指定三位小朋友的身份,一是陶土,一是模特儿,一是雕塑家。(4)模持儿随意摆一个动作,请雕塑家将陶土摆成和模特儿一样的动作,陶土不可自己任意摆动,需由雕塑家操控。
(5)同学示范过后,再将学生分组,每组同学学习「雕塑家」活动。3.主题活动
(1)教师简单介绍各幅名画。(2)每组发下一张名画,请各组模拟其画面动作想象,讨论如何呈现画中的人物动作及背景。(3)小组排演
(4)小组轮流呈现,并由同学猜测他们在表演那一幅画。并请表演组的同学說出表演此画面的困难处是什么。
(5)前一段表演结束后,请各小组发挥创意意想象名画画面的前后因果及情节关系,将讨论的结果设定一段戏剧演出,结局即是名画画面。
(6)演出时需含主要角色的关键对话,请学生在排演时,即需准备。(7)小组排演(8)小组轮流呈现
以放大名画图片,内容中有人物动作为佳。如弹钢琴的少女、维那斯的诞生… 4.分享与回馈
(1)别组同学在表演时,其他人可将线索记在纸上,并猜出画面故事的内容。待演完时,实时给予回馈,并发表对该组的鼓励或建议。
(2)各小组提出遇到的困难,教师给予建议或请其它同学提出想法。5.教师总结
(含学生表现与教师期望)
(1)教师:「每一组同学能观察图片的细微之处,去猜想图片事件的前因后果,发挥的绝佳的想象力,值得给自己一个鼓励。」
(2)教师:「用照片說故事,其实在家裡也可以用这个方式和爸妈一起回忆游玩的美好记忆哦!」
教师适时协助可指定某组员回答,其他组员可补充 鼓励学生回家试试看 126 教学实况照片:
实作过程纪录(包含学生反应、教师处理方式、突发状况):
1、由于本班小朋友接触到的表演艺术活动尚不多,故在进行本课程前先带領小朋友进行「雕塑师」的活动,即以三人为一组,一人当模特儿,一人当陶土,一人当雕塑家,雕塑家需将陶土捏成模特儿的样子。在第一次请三个小朋友上台示范时,小朋友们就觉得很有趣,模特儿摆的动作有点难度,雕塑家对于不配合的陶土也深感困扰,陶土则自在地随雕塑家摆弄,观众同学则指指点点地說那边还没有摆好。待大家了解玩法,由小朋友自行三人一组,设定角色,即自行从活动中学习,每个人都能乐在活动情境中。
2、由于本班近日在进行艺术家画作的认識,故将照片改为画作图片。老师先以比较名画和绘本「威利的画」中的画,引导小朋友进行观察后,小朋友即开始讨论画作内容,并能踊跃发表。
3、在进行将画作用小态合作肢体展现时,老师发现竟然在小组中出现了類似雕塑家的角色,他会先将小组同学的位置做个调整,给予宏观的意見,可見他们有将暖身活动善用于主要活动中。
4、在分组排演的过程中,小朋友会因有趣、兴奋而讲话大声,此时有再统一集合,說明讨论排演的规则。待解散分组排演时,小朋友就较能掌控音量,并专注于排演中。
5、小组呈现时,其中三组的画面,小朋友一猜就能猜出是哪项作品,另兩组的画面小朋则讲不完全画作的名称,老师则再加些提示,最后大多能猜出。照片說明:老师先以比较名画和绘本「威利的画」中的画。照片說明:小组呈现「维纳斯的诞生」。127 教师反思(针对教学内容或状况提出想法):
1、这节课进行得很顺利,除了排演过程中声音稍大,经过再次說明,小朋友都能确实遵守了。
2、本班有部分同学常常在遇到分组时,找不到人同组,我的方式是直接将这些人归为一组,很幸运的他们并不会再吵闹說:不要!不要~~~可能是他们比较大了,所以只要有人和他同组,他们也不会计较太多,并且也乐在排演的活动中,呈现作品时还是班上表现数一数二的呢!但我后來发现自己可利用表演时多鼓励他们,让班上同学知道他们也都是认真表现的,下次不彷可以找他们合作。本班的女生是比较害羞型的,原本以为他们会不敢展现肢体动作(其实一开始是),但经过几次活动下來,她们也做得很好了。有时我分组时是让他们自己找人合作,他们都找女生也没关系。但若较大型的合作团体时,我就会指定一组中要有男有女,像今天的活动,他们的表现就更为活泼了。教学实况照片:
照片說明:表演「亚当的创造」一组的第一个画面,表示亚当还是一块泥 土。
照片說明:表演「亚当的创造」一组的第二个画面,表示耶稣给了亚当生 命。128 实作过程纪录(包含学生反应、教师处理方式、突发状况):
1、原本第14 节即需给小朋友指令,让他们排演名画的前因后果,但由于时间不足,故于第15 节时省略暖身活动而直接說明。(因14、15 节是連续兩节课上)
2、小朋友由于有了前一节的经验,在第二节时很快就能进入状况,热烈讨论名画的前因后果关系,这次的排演给予较长的时间,大约十分钟。有些组别很快即能构想出画面,但也有小组会为了角色分配伤脑筋,并且不满意彼此的剧情安排,此时老师会过去聆听他们的讨论状况,若发现小组同学无法立即下决定,老师则视状况加以协调。
3、待各组都协调好了,老师则去观看各组排演状况,了解他们的画面安排,并给予鼓励或协助。在接近完成时间,老师需提醒小朋友还剩多少排演时间,让各组小朋友都能掌握好自己的进度。4、10 分钟后,集合所有小朋友,讲解完上台顺序后,请小朋友依序上台,老师以打鼓或给拍子的方式,让表演小组准备,待画面完成,老师需等十秒让小朋友清楚观看,再请表演小组继续第二个画面。
5、各组小朋友的表现都还不错,底下的小朋友观众也很踊跃地猜表演者表演什么。对于老师提问的问题,表演组也都能很完整的表达。
6、最后老师综合各组表现,请小朋友分享对各组表现的欣赏与建议,老师再提出各组表演有创意的部分,全班同学似乎在这一节课又更了解「表演艺术」了。教师反思(针对教学内容或状况提出想法):
3、这节课进行得很顺利,除了排演过程中声音稍大,经过再次說明,小朋友都能确实遵守了。
4、本班有部分同学常常在遇到分组时,找不到人同组,我的方式是直接将这些人归为一组,很幸运的他们并不会再吵闹說:不要!不要~~~可能是他们比较大了,所以只要有人和他同组,他们也不会计较太多,并且也乐在排演的活动中,呈现作品时还是班上表现数一数二的呢!但我后來发现自己可利用表演时多鼓励他们,让班上同学知道他们也都是认真表现的,下次不彷可以找他们合作。
5、本班的女生是比较害羞型的,原本以为他们会不敢展现肢体动作(其实一开始是),但经过几次活动下來,她们也做得很好了。有时我分组时是让他们自己找人合作,他们都找女生也没关系。但若较大型的合作团体时,我就会指定一组中要有男有女,像今天的活动,他们的表现就更为活泼了。修正原因: 1 五年级同学不一定需依靠画图再去想象画面,故以讨论形式即可,时间的安排上也会比较恰当。探讨事情前因后果以三格画面即可具体呈现,故将四格画面改为三格画面。评量方式:
学生互评:
1、我最喜欢第____组的表演,他们表演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欣赏他们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觉得第_________组表演最有创意。我觉得第_________组表演和原文最接近。我觉得第_________组最有表演团队精神。
3、我觉得在表演时,我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觉得我们这组表演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最欣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表演。130
第三篇:创造性教学设计的原则
三、创造性教学设计的原则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应是教师向学生提供学习环境和经验组织、参和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现代的课堂教育不仅重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且还一分关注学生的情感。意志。交往与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等全面素质的发展。真正的教学是让学生有机会从事包括操作。实验或实践活“动在内的各种方式的学习活动“是学习者、教师和教学内容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我们设计教案时必须时刻铭记“学习首先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必须靠学生自己来完成。”为了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发挥自己的卓越才智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总结近年来许多教师的实践经验要使教学设计具有创造性除了继承和发扬传统课堂教学原则中那些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精华之外我们还应该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主动发展原则
“发展是主体的主动行为”“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因此学生在系统学习人类文化遗产中那些“共同的”“基础的”“具有普遍价值的”知识的教学活动中必然再现出某种主动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表现为主动建构新知识。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并不断对自身的学习进行反思改进学习策略提高元认知能力。为贯彻主动发展原贝1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确定教学要求时应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各种水平学生发展的需要确定教学内容不以教材为中心不唯知识强调对方法的学习。以形成“知识社会所需要的更高的读写能力。技术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促使每一个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返回上页
2建构性学习原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棘手、反复联系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同化和顺应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记忆概念、原理和事实并会模仿解题建构主义的学习和教学则要求学生通过高级思维活动来学习。允许学生可以不按照课本和教师的讲解去建构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传统教学认为只有教师讲了学生学了才能解决有关的问题建构主义则倒过来设计教学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导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讨论、合作学习建构起自己的知识。新知识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理解和应用成为能解释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活知识”。传统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关注的是自己如何讲得精彩能吸引学生能让学生跟着自己走很少顾及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及如何应答和解决这些问题。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关注的是如何创设好的问题情境用不同的方式组织教学设想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如何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
3合作互动原则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成为师生交流的主要方式“教学过程主要被界定为师生之间的授受和交流的过程”小组交流和讨论几乎没有。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之应该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过程。每个学生由于发展水平、个人家庭背景及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刻程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可以彼此取长补短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小组合作学习和全班交流讨论是常见的两种合作互动的方式。其中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宽松和充分的学习环境更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情感的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合作不仅是一种方法更重要的它还是一个原则。”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创设一种群体合作解决的问题情境让每个学生做自己拿手的活儿扬长或尝试做没做过的事情补短共同协作解决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学生逐渐学会与他人交流。沟通、学会与他们相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贯彻合作互动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改变学习的某些形式和内容”选择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加以实行。
4科学性原则 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开创性工作。它不但要冲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而且更要探索体现新教学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创造性地设计教学。
教学设计是件十分细致和具体的事情。一个可行的高质量的创造性教学设计必须以科学性作保障。譬如教学要求如何确定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大多数学生经过教师指导后能否达到教学内容是否过深教学内容如何呈现有利于学生探索、发现新知识如何使用电教媒体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能否引起全体学生的兴趣能否被大多数学生理解和解决等等。所有这些问题既涉及对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的了解又涉及对学科知识本身的结构和认识发展规律的了解科学性要求很高。因此仅凭个人的经验是难以解决好的。为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教师除了不断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和提高专业素质以外对教学设计中的重大改革举措应多方面征求专家。有经验的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的意见以减少认识上的片面性减少不应有的失误爱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爱护教师自身的创造性。此外教师也应从每次教学活动的实践中结合效果来反思创造性教学设计的得与失。不断丰富成功的经验努力克服盲目性提高科学性。
一、培养自主学习活动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的意识主要的是让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努力做到有意选择、主动参与、积极发现。1有意选择。在课堂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根据需要选择学习材料如与例题学习的相关的材料、动手操作的材料、习题等选择学习方式如自学、讨论、咨询、求教、互助、评价等选择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如在直觉、或形象或抽象思维状态下思考用算术方法或用方程去解答应用题用语言、或用图表帮助分析问题还可以支配学习时间不断的调整自己。在课外的数学活动中除了让学生作出以上的选择外还可让学生根据需要选择活动的内容、活动的项目、活动的场所等。2主动参与。主动参与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全体学生都参与第二每一个学生都要参加活动的全过程。就课堂而言参加数学活动的全过程就是要参与备课参与目标的制定与确认参与例题的学习与讨论参与练习与改错参与评价与总结等。就课外数学活动而言要让学生参与确定活动主题和制定活动方案参加考察、调查、访问、咨询、搜集、尝试等实践活动进行交流、研讨、汇报、展示等活动。
3积极发现。在探究数学问题及其结果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大胆尝试积极发现。
对于问题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同一个问题可以从同一情境中思考出不同的问题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出不同的问题对于不同的问题要能捕捉到主要的、有价值的问题。对于结果让学生通过努力自己得到让学生得到自己的第二种结论让学生得到与别人不同的结论让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得到结论。
第四篇: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统一考虑,万能的方法是没有的,只依赖于一二种方法进行教学也无疑是有缺陷的。教师作为这一活动的缔造者,实施者,必须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活用教材,让学生在老师的创造劳动中习得知识,获得能力。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往往是孕育教学特色的摇篮,教学没有千篇一律的固定模式和整齐划一的不变规格,它要求教师能够发挥独创性,灵活地运用教学原则,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第五篇:教学中创造性使用信息技术
教学中创造性使用信息技术
摘要:新课标强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事实上,面对着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教师也应创造性使用信息技术,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的优势。一方面可以赋予传统软件新的用法;另一方面则应与时俱进,将新软件与教育相结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创新 与时俱进 微时代 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们必须面对和深入思考的问题,如何才能把传统软件用得更新更巧,如何发挥新技术的教育功能,下文我结合实践浅谈这一问题。
一、新瓶装旧酒:从学生出发,从学科入手
office办公软件、QQ聊天软件等传统软件说来并不陌生,但除了PPT课件,老师们似乎很少去开发这些软件的新功能。虽然我们很难能够做到技术上的革新,但不妨以学生参与性以及学科独特性为关键点去深入探究,挖掘使用传统软件的新法、妙法。
QQ空间是一个为大家所熟知的平台,语文老师可以将QQ空间“升级”,使之不仅仅为个人服务,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学生申请一个公共的QQ平台,这个QQ的好友包括全班同学、家长,还有各科任老师等。每个星期让负责管理的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展示出学生作品,如优秀作文、绘画等。孩子们经常互相评论、发表意见,同时也取其精华,借鉴优点,积累素材。有时候,作为数学老师的我看看孩子的作文,还能发现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有一些孩子在日志中表达出平时不敢当面向父母说出的话,家长们看到后也有不少留言。这样开放的平台承载着的不仅是学生作品,更多的是真挚的情感和交流。
许多学生认为数学知识充满了抽象的概念,学习数学如坠云里雾中,而多媒体恰恰可以将抽象的思维具体化、形象化,这一点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什么是“等积变形”,我借助几何画板,让学生自己到讲台上来拉动顶点,变化形状,在运动的过程中观察数据。他们通过自己的手和眼,很快便得到了结论:“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同,形状不一定相同”。后来,有的学生还说到:“只要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相等,那么无论是怎样的形状,面积都相等。”更有的学生提出了“等积变形对其他图形同样适用”的结论。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还能从中
体验学习乐趣和发现知识的成就感。
学习《扇形统计图》时,利用孩子们周末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契机,我收集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几种娱乐项目,然后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统计调查,把数据记录下来并输入Excel表格中。“同学们,现在是见证奇迹的时刻!”这时,我轻点鼠标,利用刚刚学生得到的鲜活数据,即刻生成了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我想,这样的设计更具课堂生成性、真实性以及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课后,学生们还饶有兴趣地问我,刚刚的统计图用电脑是怎么画出来的。
二、无“微”不至新平台
140字微博的流行,标志着生活进入“微时代”,传播信息乃至进行情感沟通,仅通过百余字就可以实现。而老师们在体验这些新鲜事物的同时,还需要一种敏感度:怎样发挥这些时代发展产物在教育当中所体现出来的优势。
1.微课程——聚焦小问题,分享大智慧
“微课程”内容直接指向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微课程实际上是一种草根的科研方式,是教学思考与信息化的结合体。将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或成功经验记录下来,用更加引人入胜的生动形式展现出来。事实上,目前全国已经涌现出很多很多的微课程作品,更有不少微课程的专题网站,这也成了传经送宝的有效新法。
学习了分数比较大小这一节内容后,有一位学生发现,当两个分数的分母都比分子大1的时候,直接比较它们的分母就可以了,比如说
52和,因为6>3,6352所以>”。后来,我和他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一番探讨。事情过后,我一直想通63过某些简单、生动的形式把和学生讨论的过程记录下来,与更多老师分享。于是我以《小数学家大猜想》为题制作了一个4分钟左右的微课程并发布到网上。很多老师在看到这个作品之后,就“如何提高学生发现知识的价值”这一问题向我提出宝贵意见。
2.微电影——演绎小故事,领悟大道理
前不久,深圳盛平小学师生共同合作拍摄以文明为主题的微电影《红灯》吸引不少观众的眼球。短短1分24秒的预告片在网上迅速蹿红,点击量已近40万次。更值得一提的是,演员全都是七岁的小学生。
微电影是一种新的教育途径,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方法,用生动活泼的微电影代替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实现了由学生来教育学生,让孩子们在故事中得到熏陶,学会思考,学生的认同感更强,教育效果也会更好。
上学期我也带着五年级的孩子们拍摄了一部微电影,虽然拍摄时间很短,但很多孩子自然且到位的演技实在令人赞叹;孩子们也告诉我,他们在狂背台词的几天里、反复NG的镜头前,体会到了什么叫“敬业”。微电影的制作过程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而老师作为微电影的导演,从教育的台前走到幕后,不仅需要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还要深入构思剧本,把教育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结合得更加紧密,更加自然,这对于老师们来说是一种挑战,也会让你非常有成就感。
结束语
如何创造性使用信息技术,依赖于教师的观念和技术水平。随着社会发展,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应成为其中一项基本技能,那么与之相关的培训和继续教育课程就愈来愈凸显其必要性。只有将与时俱进的灵感融于平时的教学实践当中,更多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才能够得以充分挖掘利用,甚至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