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6 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
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王字旁;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学习使用词语。
2、通过观察图画,理解句子的意思。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3、会用“哪些人在哪做什么,有的做什么,有的做什么,还有的做什么”的句式仿写句子。
4、有表情地朗读句子。背诵句子。
5、默写句子。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的意思,仿写句子。
三、教具准备 挂图 词卡
四、教学时间 5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下课的时候,同学们会在操场上做什么?做哪些游戏?
二、理解第一幅图的图意,学习生字词。
1、出示图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回答问题。(1)图上画的是哪里?(2)他们在操场上做哪些游戏?
2、出示词卡:
捉迷藏 丢沙包 传手帕
3、带领学生读词语。
4、指名读,师正音。
5、指导书写生字“藏、传”。
三、理解第二幅图的意思,学习生字词。
1、出示第二幅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回答问题。(1)同学们为什么不关灯呢?(2)是谁把灯关了呢?他叫什么名字?
2、出示词卡,带领学生读词。
忘 方
3、指导书写生字“方”。
4、理解词语的含义。
四、巩固练习。组词练习: 迷()捉()丢()传()忘()方()
五、布置作业。
默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看拼音写词语:
chuán shǒu pà diū shā bāo wàng jì()()()zhuō mí cáng fāng()正()形
二、指导看第三幅图,学习生字词。
1、出示第三幅图,看图回答问题。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情景?作业本为什么会掉在地上?(2)图上的小女孩是谁?她在做什么?
2、出示句子:
一阵风把讲桌上的一叠作业本吹落在地上,宋彩珠连忙把作业本拾起来,整理好。
3、找出生字词: zhân diã chuī sîng cǎi zhū 阵 叠 吹 宋 彩 珠
4、带领学生读生字词。
5、指名读生字词,师正音。
6、指导书写生字。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理解了第三幅图的意思,学习了生字词,句子较长,希望同学们多读,认真读。
四、布置作业。默写生字词。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看拼音写词语:
zhuō mí cáng diū shā bāo chuán shǒu pà()()()yìdiã zuî yâ běn yí zhân fēng chuī luî()()()
二、看图学习第一句话。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1)图上有谁?(2)他们在什么地方做什么?(3)他们做什么游戏?
3、板书新句。
4、指导学生朗读。
5、结合图理解句子的意思。
三、看图学习第二句话。
1、出示第二幅图,指导学生看图。(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情景?(2)图上有谁?(3)他们在做什么?
2、板书句子。
3、结合图理解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朗读。
四、看图学习第三句话。
1、出示挂图,说说图意。
2、板书句子。
3、结合图理解句子的意思。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看图学习了三个句子,理解了句子的意思,朗读时要注意句中停顿。
六、布置作业。熟读句子,背诵句子。
第四课时
一、复习检查。看图复述句子。
二、仿写句子。
1、出示仿写练习:
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有的捉迷藏,有的丢沙包,还有的传手帕。
()在(),有的(),有的(),还有的()。
()在(),有的(),有的(),还有的()。
2、师总结句式。
3、引导学生仿说句子。
4、把仿说的句子写下来。
5、读一读句子。
6、出示仿写练习2: 方明走进教室把灯关了()把()。()把()。
7、引导学生进行仿说仿写练习。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读一读,再打指语,注拼音。
1、出示习题:()()()()忘了 一叠 关灯 捉迷藏()()()()吹落 一阵 连忙 传手帕
2、学生读词。
3、给词语注上拼音。
四、布置作业。预习其余练习题。
第五课时
一、完成其余练习题。
1、练习第3题:看指语写句子。(1)出示习题。(2)学生打指语读句子。(3)学生独立看拼音写句子。
2、练习第4题:读一读,再讲讲句子的意思。(1)出示句子:
小民忘了带彩色笔,他急忙跑回家去拿彩色笔。一阵风把晒在绳子上的衣服吹落在地上。(2)学生读句子。
(3)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4)指名说说句子的意思。
3、练习第7题:看(听)话写和句子。(1)学生看(听)话写下列句子:
一阵风把作业本吹落到地上,方明连忙把作业本拾起来。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有的丢沙包,有的传手帕,还有的捉迷藏。
(2)同桌互相批改。(3)读一读句子。
二、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课后习题,每一题要能独立完成。
三、布置作业。
练习2、3、5题。
教学后记:
本课句子的意思学生很好理解,因为句子所表达的内容都是学生经历过的。教学句子时,在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后,重点进行了朗读指导和生字的书写指导,学生掌握得较好。
第二篇:《在操场上》教学设计
4、在操场上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认识“足字旁”、“提手旁”2个偏旁,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儿歌。
2、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及能力。
3、激发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认识9个生字和2个偏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朗读、游戏结合,强化识字训练
小朋友们都知道多活动,才能身体棒,那么小朋友喜欢做游戏吗?你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篮球、足球、皮球等体育活动用品,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叫几名学生上台示范用法。师相机课件出示“打球、拍皮球、踢足球”三个词语,并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1.出示皮球,大家认识这是什么吗?
师;这个可以开展哪个体育活动呢?请学生演示,这一过程叫什么 生:拍皮球
师出示词语卡片,(拍皮球)2.出示篮球 方法同上
3.出示足球方法同上 这些都是什么? 生:球
师出示卡片“球”指名学生读 用自己的方法记一下球字 球的种类真多,你认识哪些球 生;皮球 篮球 排球 足球
4.师:各种各样的球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想不想看看其他学校的小朋友他们下课都干些什么吗?(想)
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闭上眼睛,等数到三再睁开。(师出示课文情境图)看这是在哪儿
(出示课件2)
生:操场上
师:今天我们就去操场上去感受一下吧!(板书课题)师:齐读课题
师:对,这就是在操场上,看,同学们玩得多热闹呀!请同学们说一说除了刚才学习的拍皮球.打球。踢足球这几种运动,图上还有什么体育活动。
(出示课件3)
师边指学生边回答
生:跳高,拔河。跑步 你喜欢参加什么体育活动?
请同学作翻开52页读一读,不会认的字借助拼音来读 谁会读了,我能读了,谁来试试看
(出示课件4)
师:去了拼音小朋友们还认得这些字吗?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一位小朋友反应最快了
(出示课件5)
师:这些生字宝宝跳出来还会读吗?
(出示课件6)
同学们学得真认真,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游戏的名字叫你演,我猜,等一会儿,老师拿一张词语卡片,同学们仔细认一认上面的字,认会了以后,再加上动作,演一演,行不行? 师拿卡片“拔河” 生表演
师:我猜出来了,是不是“拔河”
是同学们认得准,演得像,合作得好,老师才猜出来了,师举生字卡片“拔河”
学生读两遍,一起读读音,再来一遍 谁愿意上来做猜词语的人 生:我猜出来了是不是跑步? 最后一个你来,(踢足球)
生读,带大家读,师拿“足”字旁,问:“这是我们新学的偏旁,谁认识?” 师: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生答
师拿卡片“足”和足字旁进行对比,足字旁非常有礼貌,把脚一缩,把撇变成了竖,把捺就变成了提 师带读:足字旁(出示课件7)
指名学生读上面一排提手旁的词语
师问:你们发现了“打”“拔”“拍”这三个字有什么规律?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扌的这些字大多跟什么有关系呢? 打球、拔河、拍皮球都是以手为主的活动,都带有“扌”,齐读下面一排的字
问: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生:都有足字旁
足字旁的字大多跟什么有联系
跳高、跑步、踢足球都是以脚为主的活动,都带有“足“。师:你还知道哪些字是扌。足字旁的字 生:
同学们课外知识可真丰富 生汇报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边发卡片边问这是什么(扌.丁。友。白)师:我是扌,谁是我的好朋友 生:我是你的好朋友 全体学生念:打打打 “拔”“拍”教学同上
师:我是足字旁,谁是我的好朋友 生和师组成“跳”、“跑”、“踢”
三、学习儿歌
师:各种体育运动强身健体,有个小朋友还把它们编成了儿歌呢!我们来看看吧!请学生翻开53页儿歌。自己读读,(出示课件8)
师:谁愿意试试看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四、扩展活动
1、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现在请学生拿出生字卡片,自由读一读,想办法记住他们,等会老师考考大家 老师说字,学生拿
2、开火车读字卡。
3、用“打、球、拔、拍、跳、高、跑、步、足”口头组词。
4、给学生出字谜:让学生猜一猜:一点一横长,口字摆中央,下面一扇门,门里张着嘴。(高)看看其他的小朋友能不能给同学们出一些字谜,让其他学生来猜一猜
5、师:孩子们,音乐响起来了,下课的铃声也响起来了,今天老师真高兴,从你们认真学习生字中老师得到了快乐,谢谢孩子们。就让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做作运动吧。
五、布置作业
回家把新学的儿歌读给爸爸、妈妈听。
把你喜欢的活动告诉爸爸妈妈,没玩过的叫爸爸妈妈带你和其他小朋友玩玩。
第三篇:在操场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字,会写“
八、入、大、天”4个字。认识“王、足、口、讠、亻5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
教学准备:
1、游戏用品准备。
2、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活动
听录音。学生伴着《运动员进行曲》踏步。
师:指黑板上的挂图说:现在我们到了哪里?
生:(看图后齐说:现在我们到了操场上。)
师:指课题,说:“请读拼音。”操场上。(先写好课题)
请坐下。
二、看图。
1、师:指挂图,操场上的小朋友们玩得可开心了!谁能说说他们在做些什么体育活动?(生回答一个,师就出示词语卡片让学生先读拼音,再读词语,最后让学生把词语卡片贴到相应的图上。)
再领学生读一遍。(不读拼音)
2、好了,图上的体育活动,你们都说出来了,请读这些词语,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同学们有的„„有的„„还有的„„”指着图说话。
同学们真棒,很多同学都已经会读了。
三、小组活动。
1、等下,我们来进行小组比赛,看哪一组的小朋友能全部认识这些词语。还要把这些卡片分成两类,一类是用手的活动,一类是用足的活动。教认“足”字。并认识“口”字旁。(摆在4号的桌子上)
板书:手足
拍皮球踢足球
打球跳高
拔河跑步
2、好现在请小组长打开老师发给你们的小信封,拿出卡片组织你的组员进行学习。
3、开始活动,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到台上摆。
4、检查分类情况。
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分对了没,这边是用手的活动(齐读),这边是用足的活动。(齐读)
四、识记生字。
过渡语:刚才小朋友们学习真认真!这些生字娃娃呀,都等不及了,都想和大家做朋友。你们想和它们做朋友吗?(想)
1、认识“打、拔、拍”
①刚才同学们都已经分好类了,那看看这三个字(师边指卡片上边说)它们都是用手的活动,所以它们都是“扌”(出示卡片)
谁来说说看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如:“扌”加“丁”打打打。
②认识“球”字和“王”字旁。
2、认识“跳、跑、踢”
(1)请读用脚的活动那边的词语。那看看这两个字是什么旁啊?(师指跳、跑、)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足”)跟读
(2)那你们来做做动作看:师出示卡片,全体学生起立做动作。
(3)那谁能说说为什么这些字都是“足”旁。
(4)“足”字旁与“足”字比较
教学生认识“高”字。去掉拼音读一遍(投影出示)
课中活动:1 2 拍拍手,3 4 点点头,5 6 拍拍肩,7 8 扭扭腰
2 伸伸手,3 4 摇摇头,5 6 耸耸肩,7 8 跳一跳 9 10 快坐好。
五、句子练习。
过渡语:我们下面的活动更有趣了,第一:要比一比看谁认识的字最多,第二:要比一比看谁说得最好。
要求: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要用上本节课所学的词语。
六、找朋友的游戏。
下面我们来学一学本课的儿歌。
七、学儿歌。
1、先齐读生字的拼音。(投影出示儿歌)
2、学生自己试读。
3、师领读、请小老师领读。
4、下面可要插红旗了,看哪一组能得到红旗。
5、小组读。哪组读得好,就给他们插上红旗。
6、练习背诵。
八、进行积极锻炼身体的思想教育。
九、巩固练习。
连线。把图片与相应的词语连起来。
最后下课的铃声,学生起立一边踏步一边读儿歌走出教室。
第四篇:在操场上教学反思
在操场上教学反思
现代语文教育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创设一种自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在师生的对话、活动、交流中进入真情交融的境界。好的方面不说了,主要说说
本节课的教学的不足之处:
1。教学环节的重复性。我让孩子们进行了两项游戏,手拉手和找朋友。这两项环节有了重复性,如果能将其中一环节去掉,改一改方式。让孩子们找完朋友把这些词条无顺序地贴在黑板上,找完朋友直接让孩子们来分一分类,这样的课堂会更有效,也更符合语文教学的循序渐进性。
2。写字时间不充分,没起到示范作用。由于前面的课堂出现了拖沓的现象,一味重视了孩子读词语,却忽略了写字的重要性,导致课堂写字时间不充分。指导学生写字时,没有将写字过程很好地展示给学生看,并没有起到示范性作用。
3。形式过多,识字时间不够充分。一年级识字课的重点是识字,而我把识字教学放在课堂的后半节,过于词语训练的时间过多,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去认识本课需认的新字。课堂就变得有些形式化。如果能把识字教学往前提一提,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刻,也许效果会更好。
本堂课的教学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下次能更好。
2009.12.15
第五篇:在操场上教学反思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动中获得知识呢?针对每课不同内容,我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学生的练习训练中愈是如此。
如在教学《在操场上》 这部分内容后,练习册有一道练习题是让学生看图提出比较的问题并进行解答,图的内容是3个小学生跳绳,并标明了每个人跳的次数。我想直接用书上的插图进行指点,就显得比较死板,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决定让三个小学生来进行“一分钟跳绳比赛”,再根据跳的次数提出问题并解答。这样,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事实背景之中,变枯燥的数学问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不仅活化了教材内容,且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内容的亲切感,使学生真切感受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达到激活学生学习数学的探究欲望。
“我知道我不能将任何问题都教给学生,我只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促使他学习的环境。”(罗杰斯语)这些真实的事件和问题恰如一个个“锚”,把学生和教师的思想之船“固定在知识的海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