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生物实验课中存在的问题
生物实验课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大舞台。可以说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热点问题,但同时也是难点问题。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物实验课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 生物实验课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大舞台。可以说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热点问题,但同时也是难点问题。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学生在分组实验中出现的若干问题进行浅析。
【关键词】
生物实验 问题 心理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生物学知识,帮助学生探索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辨证地理解、思考问题,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又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同时,上好生物实验课,还能够为以后的物理和化学实验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上课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1、上课纪律差,缺乏耐心
学生进入实验室,总是很难很快地安静下来,不是这边摸一下就
是那里碰一下,有些学生会聚在一起高声讨论,大声喧哗,甚至有些学生还会趁老师不注意时偷吃东西,缺少良好的课堂纪律。即便是一些平时很“听话”的学生,在实验教室也会表现得很兴奋,给老师得讲解、示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许多学生一遇到困难就退缩。例如,在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还原实验中,经常会看到有些学生因为操作不当,很难撕取到合适的洋葱表皮,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还没成功,当看到有些学生已经看到实验现象后,就放弃了努力,不能有始有终的完成这个实验。
2、行为习惯不良,操作力差
实验的过程没有条理,一些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往往动作不规范,操作出现失误,例如,学生在进行显微镜操作的时候,常会受到习惯动作的影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将视野中图像向左移动时,常会直接将载玻片往左移动;盖盖玻片时直接用手握盖玻片而不用镊子夹取……而实验结束后即便实验老师再三叮嘱,也会出现几张实验桌很狼藉,不是多余的实验材料没放整齐,就是一些仪器没有放到指定的位置,甚至一些学生还没有清洗仪器就已经离开实验室。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不但给实验老师带来很大的麻烦,更给后面班级学生参加实验造成了不良影响,特别是一些试剂的残留可能直接导致实验的失败。
3、实验现象失真,实验报告不如实填写
实验是一项非常精确的事情,温度的高低、时间的长短、药品的用量等等都会造成实验的失败,所以即使是训练有素的实验老师也会
经常出现实验失败的结果。但是奇怪的是学生却很少出现失败,他们的实验报告总是成功者居多。例如在做显微镜实验时,通常会要求学生将自己视野中的图像画出来,但到最后交上来的实验报告很多学生的图都是一模一样的,有些甚至和书本上出现的图片一样。那是因为有些学生由于害怕实验不成功受批评迟迟不肯填写实验报告,不是等待别人的实验结果就是仅凭书本知识去应付,这就使实验失去应有的教学效能。要知道,实验失败本身就是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没有失败的实验是根本不存在的。
4、依赖心强、动手能力弱
实验是依靠动手来获取知识的过程,但是很多学生进入实验室后总是在观望,看着别人怎么做,尤其是一些女生在试剂面前缩手缩脚。如某些观察解剖的实验,很多女生总是躲得远远的,更有甚者尖叫不已,缺乏实验精神,让实验很难开展下去。
对于这些问题笔者简单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归纳出以下几点:
1、好奇心作祟
好奇是人们的共同心理。中学生对于实验课具有强烈的新鲜感,好奇心很强,对实验课常有一种神秘感。由于好奇心的驱使,有些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屁股未坐稳就迫不及待的动这动那:实验器材乱拿、显微镜镜头乱换、试剂乱加。常常出现一张实验桌上器材不全,显微镜镜头缺少,试剂混乱等情况。实验还没开始就出现这些情况,势必影响实验课的纪律和最后的实验结果。这就要求教师在上绪论课时就反复强调实验课的重要性,进行爱护实验室内各种物品的思想教育,明确提出学生进出实验室以及进行实验时的文明举止要求,提醒学生在这次的实验中会出现哪些现象,合理的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将好奇心理转化为创造性思维的内驱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素质。
2、意志不坚强、自控能力差
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大脑处于非常兴奋的状态,从而影响旁人,造成整个实验室内互相干扰、学生思维混乱,到最后整个实验该做什么,该观察什么忘记的一干二净,更谈不上对于实验中出现的某些异常现象的分析、推理了,一节实验课下来一无所得。这些就是意志不够、自控能力差的具体表现。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是人类特有的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的心理现象。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强调遵守实验室纪律,保持安静,不能高声谈笑,更加不能“热血沸腾”。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一些方法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增强他们的自控能力。同时对一些技巧性较强的操作,不但要对学生精心指导,还要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比如撕取洋葱表皮、显微镜调焦、徒手切片等。否则一节课下来教师疲惫,学生在嬉戏中一无所获,失去了实验的教学功能。
3、虚荣心强
“自尊心”是指个体因自身的价值、在群体中的地位而肯定自己、接纳自己的体验。自尊心是一个人需要尊重的反映,是与自信心、进取心、责任感和荣誉感密切有联系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也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和最敏锐的情感。青少年将目光由外转向内,开始关注
自己在同伴中的位置,,希望获得老师、同伴的认可。拥有自尊心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表现,但是如果没有很好地处理这种自尊,就可能陷入另一个误区——“死要面子”,即虚荣心强。虚荣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如果实验失败,没有取得应有的结果,会让学生觉得很“丢面子”,而丢面子则意味着否定自己的才能,这会让自己在同学和老师心目中的位置一落千丈,这是万万不能接受的,为了不让自己丢面子,就出现了学生害怕实验不成功而受批评而不实事求是地观察记录。对于已经失败的实验,硬把无现象说成有现象,或者把错误现象说成现象。这样当然不能达到实验的目的。教师应该教育学生要有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不要照搬,照套教材上的现象和结论,要亲自观察,不要轻易放弃那些异常的现象,要积极思考,找出原因。此外,教师在实验中要经常启发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努力,使学生克服爱面子的坏习惯,养成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
4、定势影响
人们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使人们习惯于从固定的角度来观察、思考事物,以固定的方式来接受事物。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定势,它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影响着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定势的存在,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但有时对问题的解决会有妨碍作用。一方面它会大大提高人们在解决同类他问题的速度和能力,但对于新的课题,则会因为方法或角度的固定,而对解决问题造成阻碍。传统的生物实验都是一些验
证性实验,学生处于一种比较被动的位置,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尽管生物实验操作方法没有统一的模式、统一的要求,但随心所欲、信手拈来、草率从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但毕竟生物实验对于学生来讲应该算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许多仪器可能从来没有接触过,许多现象可能也没有听说过,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很多学生会将自己在生活中的习惯、已有的知识等等都迁移到实验中来,而没有看到生物实验本身所具备的特点,造成实验的失败。所以实验老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要面面俱到事无巨细地进行引导,从实验材料的选择、仪器的装配到操作步骤和技巧的讲解,既要科学规范,又要密切结合具体实际,突出实验课的特点,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从而诱发学生的思维意识。
5、独生子女心理特点的影响
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造成了他们依赖心强,动手能力差、怕脏怕累,总是等着天上直接能掉馅饼。而传统学校教学又往往注重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造成学生们对书本知识很熟悉,但在动手方面,却非常地弱。而实验本身要让学生在自己的动手动脑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如此的“娇惯”的学生,很难正真在实验中有所收获。所以在实验教学工作中,无论是实验员准备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或者指导学生实验,以及对待实验的严格态度等方面,处处时时事事都要体现教师的言传身教,对那些怕脏怕累的学生,教师要耐心鼓励讲解,切忌包办代替。只有教师教得扎实,教得耐心,学生才能按照实验的准
确步骤学得牢固,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实验的主人。
通过几年的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笔者深切地体会到生物实验课对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只有掌握了学生心理,才能让生物实验教学更具有生命力,让实验真正成为学生掌握生物学科知识的阶梯。
第二篇: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实践探究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生物实验教学是实现新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实验教学也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实验管理、定期对生物教师进行培训以及采取稳步推进的实验教学方法等改正实验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问题 策略
实验是生物教师实施直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渠道,是生物理论知识的来源,是生物学的重要基础。对于任何一门自然学科来说,没有实验活动作为基础,理论知识就会成为空中楼阁,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也不例外。因此生物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实现新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大多数生物教师认为开展实验教学有较大的难度,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实验教学也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怎样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广大生物教师面临的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通过实验,教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理论知识,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学会实验的科学方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中的一块尤其重要的阵地。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注重生物实验教学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1.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实验教学很难开展这是大多数生物教师的共识,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1 生物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生物实验材料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许多学校的实验仪器设备没有资金更新和维修不能使用,在实验室中只是一种摆设,从而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尤其是农村中学实验仪器不能满足学生使用,也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1.2 大多数学校对生物这一门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按新课程标准安排足够的课时,例如:七年级生物每周应安排3课时,而大多数学校因师资问题只开了2课时,这样就是生物基础知识教学还不能按时完成,更谈不上有充足的时间组织实验教学了,通常在实验教学时还要进行生物知识教学,使学生在实验时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自己思考、发现问题,实验时只是在老师支配下按步操作,从而影响了实验效果,久而久之使学生失去了对实验教学的兴趣。
1.3 教师观念的错位,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许多教师在让学生做实验时,虽然给学生提供了实验机会,但没有在实验中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实验目的,在介绍实验原理时,讲的实际是实验步骤,而在每一个实验步骤中,教师没有去挖掘教材,学生不能理解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做。在整个实验教学中,教师由于没有重视实验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还有一些教师将学生实验改为演示实验,或是自己在实验室将实验结果做好后带到课堂让学生看看了事,学生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1.4 实验教学模式固定化,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在每次实验课上要花相当长的时间讲教材中规定的,该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然后学生照着现成的实验步骤或照着老师的样子做,取几个数据,实验就算完成了。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都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这种实验教学的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引导学生突破
思维定势的障碍,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1.5 教师在教学中准备不够充分,忽视了实验教学中的技能训练与知识传授的差别。实验教学时,按教材内容讲得很认真细致,但没有强调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这样一开始做实验就出现了问题,课堂纪律一下子就变得闹哄哄的,一会儿这边举手呼喊,一会儿那边一位学生又惊叫着让老师过来帮助解决操作问题,这种情况下教师只得让学生停下来,继续听老师进行有关实验内容的指导,这也是实验教学难的原因之一。
1.6 实验教学的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初中毕业生物会考中没有专门组织对学生的实验技能、操作能力的考核,脱离了实验操作的实验考试内容只能算是“纸上谈兵”。学生只要记住了实验内容就能得高分,这也使学生对实验教学产生了误解:做实验不如背实验,组织在这种想法支配下的学生去做实验,当然不能达到好的效果。
2、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针对实验教学中出现的上述问题,为了促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努力实现新课改提出的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进一步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按照新课程实验教学的要求准备足够的仪器设备、药品、生物实验材料,这是保证实验教学正常开展的前提。实验管理员和生物科教师还应根据本地的气候特点,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多渠道采集一些本地常见的动、植物标本,以补充实验材料的不足,这样可减少实验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总之科学、规范地管理好实验室,有利于降低实验成本,是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2.2 加强对各学校生物任科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这是组织实验教学的关键。由于各种原因,各校生物专业的教师数量很少,许多农村中学没有一位生物专业毕业的教师,因此学校只能安排其他专业的教师担任生物科教学,但是这样的教师往往缺乏指导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实验课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因此上级有关部门应定期组织有关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培训,提高这些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预见能力。
2.3 加强对学生实验的管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这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实验前将学生分组编号,固定座位,每组选一责任心强,有能力的学生任组长,每学期开始时对各组长进行实验常规培训,组长负责本组与实验有关的一切事宜,实验中由组长组织同伴认真完成实验,出现异常情况立即汇报;实验后由组长带领本组同学整理实验桌,清洁用具,检查仪器并负责将仪器损坏,丢失情况报告老师,这样既保证了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4 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制定务实的教学策略稳步推进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4.1 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重视模仿性实验教学。新课程倡导探究式教学,但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是实验能正常进行的前提。因此重视示范性实验教学同样是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刚进中学的初一学生好奇心强,好动,上课时不注意听讲,没看老师的示范,在实验过程中不认真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不细致。此时,我一般采取示范方式进行实验教学。如《显微镜的使用》一课,先讲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操作显微镜时边讲要点,边做示范,学生边模仿操作,再让学生单独操作一两遍,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后,学生就基本学会使用显微镜了,用示范方式进行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规范了学生的实验操作。
2.4.2 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创造能力。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培养
学生上述能力上比起课堂教学来说有更大的优越性,因此老师在指导学生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中,尽量做到把教学回归到生物学家探索新知识的原型,使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索的一般方法,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和制订实验探究计划,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等;注意学生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养成创新思维习惯,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现象、失败的原因要尽可能考虑细致,尽可能多设疑,以激发学生思维。有时候,生物实验不一定会取得满意的结果。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讨论、分析实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这样虽然没有得到满意的实验结果,但学生对实验的领悟得到了升华,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综合处理生物学信息的能力。例如:在进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有的同学在实验中往三支试管加入碘液后都变蓝色,说明实验失败,之后我组织学生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失败可能与馒头的多少、温度的高低、温水中放置时间的长短有关,讨论之后有的同学还设计了馒头的变化与温度有的关的一组实验,使实验进一步深化,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4.3 联系当地实际开展课外实验,重视实验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除了在课堂实验教学中要尽心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实验外,还应该联系当地实际延伸创新空间,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氛围。如在学生了解了食物中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后,课后进一步探究“不同蔬菜和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使他们进一步了解维生素C的作用及特性。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5 重视过程评价、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在生物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探究、实验是想让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同时获取和深刻理解知识。生物探究活动的过程本身就富含教育意义,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花大力气组织好探究活动的教学过程,即让每一个学生有明确的探究目标、科学的活动程序,每一步骤都要到位。在教师指导下做好分工合作,观察、记录、检测、描述都要实事求是,讨论时要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的新发现、新见解或提出新一轮的探究问题。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求得结论。
总之,生物实验教学是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中较薄弱的一个教学环节,相信只要全体生物教师共同探索,一定会找到一条适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冯莉琴.三维一体理念在生物学实验准备中的应用.生物学教学.(6)37-38,2006 [2]孙洪敏.优化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生物学教学.(10)42-43,2006 3
第三篇: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湖南永州市第九中学 徐建军 425006 摘要:生物实验教学是实现新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实验教学也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实验室和学生实验的管理、定期对生物教师进行培训以及采取稳步推进的实验教学方法等改正实验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 问题 策略 实验习惯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学实验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学会收集、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等科学探究的能力,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因此生物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实现新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大多数生物教师认为开展实验教学有较大的难度,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实验教学也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怎样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广大生物教师面临的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1.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实验教学很难开展这是大多数生物教师的共识,笔者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1 生物实验室的实验设备、药品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许多学校的实验仪器设备没有资金更新和维修不能使用,在实验室中只是一种摆设,从而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城市中学虽然实验仪器能正常使用,但班额过大,也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1.2 大多数学校对生物这一门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 有按新课程标准安排足够的课时,例如:七年级生物每周应安排3课时,而大多数学校因师资问题只开了2课时,这样就是生物基础知识教学还不能按时完成,更谈不上有充足的时间组织实验教学了,通常在实验教学时还要进行生物知识教学,使学生在实验时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自己思考、发现问题,实验时只是在老师支配下按步操作,从而影响了实验效果,久而久之使学生失去了对实验教学的兴趣。
1.3 实验教学的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初中毕业生物会考中没有专门组织对学生的实验技能、操作能力的考核,脱离了实验操作的实验考试内容只能算是“纸上谈兵”。学生只要记住了实验内容就能得高分,这也使学生对实验教学产生了误解:做实验不如背实验,组织在这种想法支配下的学生去做实验,当然不能达到好的效果。
1.4 教师在教学中准备不够充分,忽视了实验教学中的技能训练与知识传授的差别。实验教学时,按教材内容讲得很认真细致,但没有强调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这样一开始做实验就出现了问题,课堂纪律一下子就变得闹哄哄的,一会儿这边举手呼喊,一会儿那边一位学生又惊叫着让老师过来帮助解决操作问题,这种情况下教师只得让学生停下来,继续听老师进行有关实验内容的指导,这也是实验教学难的原因之一。
2、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针对实验教学中出现的上述问题,为了促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努力实现新课改提出的目标,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进一步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按照新课程实验教学的 2 要求准备足够的仪器设备、药品、生物实验材料,这是保证实验教学正常开展的前提。实验管理员和生物科教师还应根据本地的气候特点,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多渠道采集一些本地常见的动、植物标本,以补充实验材料的不足,这样可减少实验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总之科学、规范地管理好实验室,有利于降低实验成本,是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2.2 加强对各学校生物任科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这是组织实验教学的关键。由于各种原因,各校生物专业的教师数量很少,许多农村中学没有一位生物专业毕业的教师,因此学校只能安排其他专业的教师担任生物科教学,但是这样的教师往往缺乏指导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实验课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因此上级有关部门应定期组织有关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培训,提高这些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预见能力。
2.3 加强对学生实验的管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这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实验前将学生分组编号,固定座位,每组选一责任心强,有能力的学生任组长,每学期开始时对各组长进行实验常规培训,组长负责本组与实验有关的一切事宜,实验中由组长组织同伴认真完成实验,出现异常情况立即汇报;实验后由组长带领本组同学整理实验桌,清洁用具,检查仪器并负责将仪器损坏,丢失情况报告老师,这样既保证了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4 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制定务实的教学策略稳步推进实验教学,3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4.1 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重视模仿性实验教学。新课程倡导探究式教学,但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是实验能正常进行的前提。因此重视示范性实验教学同样是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刚进中学的初一学生好奇心强,好动,上课时不注意听讲,没看老师的示范,在实验过程中不认真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不细致。此时,我一般采取示范方式进行实验教学。如《显微镜的使用》一课,先讲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操作显微镜时边讲要点,边做示范,学生边模仿操作,再让学生单独操作一两遍,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后,学生就基本学会使用显微镜了,用示范方式进行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规范了学生的实验操作。
2.4.2 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创造能力。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上述能力上比起课堂教学来说有更大的优越性,因此老师在指导学生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中,尽量做到把教学回归到生物学家探索新知识的原型,使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索的一般方法,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和制订实验探究计划,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等;注意学生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养成创新思维习惯,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现象、失败的原因要尽可能考虑细致,尽可能多设疑,以激发学生思维。有时候,生物实验不一定会取得满意的结果。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讨论、分析实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这样虽 4 然没有得到满意的实验结果,但学生对实验的领悟得到了升华,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综合处理生物学信息的能力。例如:在进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有的同学在实验中往三支试管加入碘液后都变蓝色,说明实验失败,之后我组织学生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失败可能与馒头的多少、温度的高低、温水中放置时间的长短有关,讨论之后有的同学还设计了馒头的变化与温度有的关的一组实验,使实验进一步深化,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4.3 联系当地实际开展课外实验,重视实验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除了在课堂实验教学中要尽心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实验外,还应该联系当地实际延伸创新空间,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氛围。如在学生了解了食物中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后,课后进一步探究“不同蔬菜和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使他们进一步了解维生素C的作用及特性。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总之,生物实验教学是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中较薄弱的一个教学环节,相信只要全体生物教师共同探索,一定会找到一条适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冯莉琴 2006,三维一体理念在生物学实验准备中的应用,生物学教学,(6)37-38。
[2]孙洪敏 2006 优化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生物学教学(10)42-43。
第四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生物实验教学对于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生物知识,积极探索生物世界有着其它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特有功能。然而在广大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发展之路可谓一波多折,理性看待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切实可行的生物实验教学策略对于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意义深远。
一、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外在实验条件制约,内在实验技能有待提高
在众多农村初中由于教育经费投入的相对不足,学校似乎不太可能将有限的教育经费优先用于学校生物实验室的建设,生物实验室的规划蓝图总是停留在承诺中,显现于建设图纸中,难以变成现实,仅有的实验室无非就是一间教室里摆放了若干标本。同时,由于在中考中,生物学科所占权重不大,还远不比物理,化学等学科,这客观上又造成了即使学校有了闲置资金,往往又会加强物理实验室和化学实验室的建设,诸如此类问题一直制约着农村学校生物实验室的建设。随着教育现代化口号的提出,社会逐渐加大了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在广大农村初中,学校生物室也逐渐从无到有建设起来。然而生物实验室虽然建成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很多农村学校由于缺乏科班毕业的生物教师(很多情况都是由其它学科教师兼任),即使学校给配备了象样的生物实验室,购置了用于生物实验所必须的仪器设备,在真正生物实验操作过程中,又出现了教师不能结合生物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生物实验的频率,实验随意性强;教师实验前准备工作粗糙,实验过程组织不严密,实验质量不高等现象,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2.实验过程表面热闹,实验最终目的难以体现
生物作为一门以实验为主要教学活动的课程,无论是以往的教学大纲,还是新的课程标准都对生物实验教学提出了具体及明确的教学要求,这些要求包括通过生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生物课堂教学活动的目的;包括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对有关生物实验的技能达到熟练掌握程度,实现在教师指导情况下能独立完成文本中的一些小型实验;包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通过友好沟通,相互探讨实现对所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生物现象等。但是,在农村学校生物实验课教学中,我们虽然看到了学生热闹参与实验的过程,但是,好奇心是主要原因;我们虽然看到了教师在课堂上顺利完成了实验教学任务,但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没有落到实处。显然,生物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通过实验教学所达到的相关教学目的难以体现。
二、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
1.充分利用好实验室,制定合理的实验计划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教学中实验活动的开展是人类认识和研究生物科学的重要手段,也是生物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生物实验教学的结果如何将势必会影响到生物新课程标准的执行效果,影响到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对于广大生物教师而言,在学校生物实验室从无到有建成之后,我们教师就有义务,有必要利用好生物实验室为生物教学服务,通过优化生物实验教学过程,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生物学习的主体地位。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其意在于说明做任何事情事先计划的重要性。生物实验教学也一样,我们教师应该在每学期之初,认真研究教材,科学制定好学期生物实验计划,避免平时生物实验教学的随意性。教师作为生物实验活动的调控者,指导者,其实验操作的规范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所以在每次实验教学前,我们教师首先要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要求,课前自己认真做几遍,确保自己实验操作的规范和熟练。同时,教师要根据自己课前实验的实际情况预测课堂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怎样的问题,以及在指导学生参与实验操作过程中,哪些地方可能会是学生操作过程中容易出偏差的地方,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确保生物实验活动顺利开展。当然,农村初中开展生物实验活动的优点也是比较明显的,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实验室到广袤的生活中去开展实验活动,包括到田头,到池塘边等地方,把生物实验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2.实验教学总是与学生能力培养紧密联系的,结合生物实验教学的实际,我们认为通过生物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等等,如何将生物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是我们教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就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而言,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精心组织和设计实验内容,尽量把实验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把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现象与生物实验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很多“为什么”在实验中都可以找到答案,只有这样学生对于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不同现象才会细致考虑,在参与实验过程中思维才会有方向,从而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目的;其次,认真构思好实验中的每个环节,确保实验的所有环节都能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实验过程中,我们尤其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既要考虑实验目标的落实,也要根据学生对实验好奇的心理,优化实验方法,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并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进行仔细观察、记录,然后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去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诚然,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物实验作为生物教学的基本手段,有其特殊的教学功能,它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而且能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内化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三、引导策略 1.加强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
2、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
实施课改中,不必急于组织教学或开展活动,活动之前应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纪律、行为规范、集体感、荣誉感以及课改理念等思想教育,让学生尽快树立良好的行为准则和新型的学习理念。
3、合理分组,明确分工
学生间往往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和生物水平等基础上(可以求助于班主任协助),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同时明确组员间的分工,确定好每个小组的组长、中心发言人、记录员和监督员等(角色可定期更换,以便学生在不同方面得到锻炼),必要时可提前培养小组长,提高小组长的协调,分工等能力,以便于学生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
4、制定相应的规则 实施课改中,老师与学生可共同制定一些相应的班级规律、学习规则,并进行必要的训练,使外在的规则内化为学生内在的规则,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取向,学会自我控制。
5、.提高小组讨论的实效性
6、找准讨论的“点”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讨论”时,教师能否找准问题的“点”,将直接影响着“讨论”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应在对学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昼量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热点、疑点等内容中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使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进行相互交流,在讨论中获取知识。
7、讲究提问的艺术性
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时,应注重提出问题的方式方法,注意①提出的问题要具体而明确,问题宜小不宜大,做到先易后难,引导学生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进行探讨;②巧妙设计问题情境,使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增加学生对问题的亲切感,可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合理营养”时,我先列举班上某一同学的一天饮食情况,分析其合理性,后提问:你最敬重的人是谁?你能为他(她)设计一份合理的午餐吗?如果能,怎么设计更合理?
8、制定具体的讨论细则
讨论前,教师要宣布此次讨论的具体要求和细则,逐渐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如①纪律要求: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需要一定纪律来维持的,只有纪律才能使课堂得安全、有序,引人入胜;②时间要求:教师要据具体的内容和学情,制定合理的活动时间,既要给足时间,又不能白白浪费时间;③小组成员的分工要求:每次活动一开始,小组内部必须明确组员分工,责任到人,做到自主中合作,合作中自主;④结果呈现方式要求: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同时要让学生明确完成任务的具体目标以及结果的具体呈现方式,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3.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发展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首先,教师要处理好“平等交往”的师生关系,即教师要主动转换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多与学生交流,多表扬和激励学生,多关心和照顾“弱势群体”,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主体地位真正的得到弘扬和发展。在组织学生活动时,教师要尽量地深入到学生中参与活动,从中不仅可以多帮助和指导基础薄弱的学生,还可从中特色生物“人才”,同时增进师生感情。其次,教师也要履行好“平等中的首席”职能,既坚决改变过去那种“独霸课堂”的陋习,又要反对过分放任学生,谈“讲”色变。我们应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好好研究“讲”,正确把握“讲”的作用,实实在在地构建崭新的课堂,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精心点评,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适时引导,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确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改革的道路中遇到一些困难和矛盾是正常的。只要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正视并认真研究实施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勇于探索和尝试,善于反思并寻找可行性的突破方法,相信新课程改革一定可以不断地完善并持续发展的。
生物实验教学对于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生物知识,积极探索生物世界有着其它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特有功能。然而在广大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发展之路可谓一波多折,理性看待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切实可行的生物实验教学策略对于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意义深远。
一、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外在实验条件制约,内在实验技能有待提高
在众多农村初中由于教育经费投入的相对不足,学校似乎不太可能将有限的教育经费优先用于学校生物实验室的建设,生物实验室的规划蓝图总是停留在承诺中,显现于建设图纸中,难以变成现实,仅有的实验室无非就是一间教室里摆放了若干标本。同时,由于在中考中,生物学科所占权重不大,还远不比物理,化学等学科,这客观上又造成了即使学校有了闲置资金,往往又会加强物理实验室和化学实验室的建设,诸如此类问题一直制约着农村学校生物实验室的建设。随着教育现代化口号的提出,社会逐渐加大了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在广大农村初中,学校生物室也逐渐从无到有建设起来。然而生物实验室虽然建成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很多农村学校由于缺乏科班毕业的生物教师(很多情况都是由其它学科教师兼任),即使学校给配备了象样的生物实验室,购置了用于生物实验所必须的仪器设备,在真正生物实验操作过程中,又出现了教师不能结合生物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生物实验的频率,实验随意性强;教师实验前准备工作粗糙,实验过程组织不严密,实验质量不高等现象,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2.实验过程表面热闹,实验最终目的难以体现
生物作为一门以实验为主要教学活动的课程,无论是以往的教学大纲,还是新的课程标准都对生物实验教学提出了具体及明确的教学要求,这些要求包括通过生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生物课堂教学活动的目的;包括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对有关生物实验的技能达到熟练掌握程度,实现在教师指导情况下能独立完成文本中的一些小型实验;包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通过友好沟通,相互探讨实现对所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生物现象等。但是,在农村学校生物实验课教学中,我们虽然看到了学生热闹参与实验的过程,但是,好奇心是主要原因;我们虽然看到了教师在课堂上顺利完成了实验教学任务,但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没有落到实处。显然,生物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通过实验教学所达到的相关教学目的难以体现。
二、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
1.充分利用好实验室,制定合理的实验计划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教学中实验活动的开展是人类认识和研究生物科学的重要手段,也是生物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生物实验教学的结果如何将势必会影响到生物新课程标准的执行效果,影响到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对于广大生物教师而言,在学校生物实验室从无到有建成之后,我们教师就有义务,有必要利用好生物实验室为生物教学服务,通过优化生物实验教学过程,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生物学习的主体地位。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其意在于说明做任何事情事先计划的重要性。生物实验教学也一样,我们教师应该在每学期之初,认真研究教材,科学制定好学期生物实验计划,避免平时生物实验教学的随意性。教师作为生物实验活动的调控者,指导者,其实验操作的规范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所以在每次实验教学前,我们教师首先要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要求,课前自己认真做几遍,确保自己实验操作的规范和熟练。同时,教师要根据自己课前实验的实际情况预测课堂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怎样的问题,以及在指导学生参与实验操作过程中,哪些地方可能会是学生操作过程中容易出偏差的地方,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确保生物实验活动顺利开展。当然,农村初中开展生物实验活动的优点也是比较明显的,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实验室到广袤的生活中去开展实验活动,包括到田头,到池塘边等地方,把生物实验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2.实验教学总是与学生能力培养紧密联系的,结合生物实验教学的实际,我们认为通过生物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等等,如何将生物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是我们教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就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而言,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精心组织和设计实验内容,尽量把实验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把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现象与生物实验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很多“为什么”在实验中都可以找到答案,只有这样学生对于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不同现象才会细致考虑,在参与实验过程中思维才会有方向,从而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目的;其次,认真构思好实验中的每个环节,确保实验的所有环节都能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实验过程中,我们尤其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既要考虑实验目标的落实,也要根据学生对实验好奇的心理,优化实验方法,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并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进行仔细观察、记录,然后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去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诚然,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物实验作为生物教学的基本手段,有其特殊的教学功能,它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而且能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内化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第五篇: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栗娟 郭书振 李贵章)
1.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实验教学很难开展这是大多数生物教师的共识,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实验室的实验设备、药品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许多学校的实验仪器设备没有资金更新和维修不能使用,在实验室中只是一种摆设,从而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2)大多数学校对生物这一门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按新课程标准安排足够的课时,例如:七年级生物每周应安排3课时,而大多数学校因师资问题只开了2课时.(3)实验教学的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初中毕业生物会考中没有专门组织对学生的实验技能、操作能力的考核,脱离了实验操作的实验考试内容只能算是“纸上谈兵”。学生只要记住了实验内容就能得高分,这也使学生对实验教学产生了误解:做实验不如背实验,组织在这种想法支配下的学生去做实验,当然不能达到好的效果。
(4)教师在教学中准备不够充分,忽视了实验 教学中的技能训练与知识传授的差别。
2、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针对实验教学中出现的上述问题,为了促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努力实现新课改提出的目标,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进一步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按照新课程实验教学的要求准备足够的仪器设备、药品、生物实验材料,这是保证实验教学正常开展的前提。
(2)加强对各学校生物任科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这是组织实验教学的关键。应定期组织有关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培训,提高这些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预见能力。
(3)加强对学生实验的管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这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实验前将学生分组编号,固定座位,每组选一责任心强,有能力的学生任组长,每学期开始时对各组长进行实验常规培训,组长负责本组与实验有关的一切事宜,实验中由组长组织同伴认真完成实验,出现异常情况立即汇报;实验后由组长带领本组同学整理实验桌,清洁用具,检查仪器并负责将仪器损坏,丢失情况报告老师,这样既保证了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 验习惯,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制定务实的教学策略稳步推进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重视模仿性实验教学。新课程倡导探究式教学,但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是实验能正常进行的前提。因此重视示范性实验教学同样是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刚进中学的初一学生好奇心强,好动,上课时不注意听讲,没看老师的示范,在实验过程中不认真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不细致。此时,我一般采取示范方式进行实验教学。如《显微镜的使用》一课,先讲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操作显微镜时边讲要点,边做示范,学生边模仿操作,再让学生单独操作一两遍,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后,学生就基本学会使用显微镜了,用示范方式进行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规范了学生的实验操作。
总之,生物实验教学是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中较薄弱的一个教学环节,相信只要全体生物教师共同探索,一定会找到一条适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