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学生在快乐中作文
让学生在快乐中作文
横县百合镇武留小心
农燕凤
【摘要】:作文教学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怕写作文,总不会写作文?这跟我们教师的指导有很大的关系,怎样才能让学生进行有效作文,作者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教师要精心地创设情景;
2、鼓励学生说真话、表真情;
3、教给学生作文方法;
4、重视作文的修改、讲评。
作文教学,对于许多语文教师来说,或许会感到很茫然,不知如何下手,现就结合我十年的语文教学经历谈一谈在作文教学上的一点感悟。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让他们在快乐中已不知不觉完成作文任务呢?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作文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要精心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形式 方法多种多样。1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一个哲学家也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而我们要重视作文前的指导,极力反对那种作文前“无所作为”,而临到“写” 时才唠叨什么命题、中心、选材、构思之类。记得一次作文写《我的校园》,虽然校园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但平时没有进行细致观察,因此我创设一个机会,让学生分成四组,走到你喜欢的校园一角,仔细观察,并做上记录,此时,以前没有留心的景象展现在学生眼前:小鸟在树枝间蹦来蹦去,欢快地歌唱,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2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束缚儿童的个性。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会形成儿童写作能创造出他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作文是一种创造活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束缚太多,会产生语言贫乏,内容千人一面,思想僵化,缺乏儿童的趣味性。所以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特征,创新作文形式,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3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 把写作活动当做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的动力。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二、鼓励学生说真话,表真情。——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例如:学生在劳动课上通过参加劳动,亲身经历了劳动的辛苦和劳动场面的热火朝天后,我安排了一篇写劳动课的作文,学生就能把在劳动中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真实、生动、感人,就能把劳动的激烈场面写得真实具体。星期天学生参加了家里的收割稻谷的劳动,有些学生就把他们的劳动经历和感受写进作文里,有写劳动辛苦的,有写生活不易,感恩父母的,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着实让人感动。让人觉得孩子们突然长大了,懂事 了。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了、感受了,写出真情实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要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作文与做人相结合,防止无病呻吟,胡编乱造,假情假意,说空话,说大话。
其次教师要赏识、尊重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敢于说真话。在作文中出现了说真话,表真情的内容,哪怕表现出了不积极的道德思想,或语言文字不规范的情况,教师都要指出表扬抒发真情实感的好苗头,在肯定了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再对学生在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改正。
三、教给学生作文方法,落实作文指导——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一是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作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二是要在教学中落实作文指导。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教师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形象直观的例子,让学生潜心地去读,自由地去想,无拘无束地去议,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要点,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借鉴迁移,巩固习作知识,为写好作文提供一条快捷之路。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 《一面》一文时,文中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部分,鲁迅先生的“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既突出了他的刚毅、坚强,又表现了他把自己的生命全都交给了整个民族。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描写人物外貌时,既要抓住主要特点去写,还应从外貌描写中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课文着重写了五壮士英勇歼敌和跳下悬崖部分内容,从中让学生明白对表现文章中心关系紧密的内容要详细,重点写,对表现课文中心关系不大的内容要一笔带过,要略写;又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我们对诸葛亮借箭过程能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是因为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写得很明白,从中要让学生懂得作文要按一定的顺序写,才能把内容写清楚,给别人留下清楚的印象。同时在课文教学时,还要注意语句的揣摩,让学生掌握语言的表达技巧,训练学生的语感。如这句话好在哪里?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三是要在长期的课内外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大脑仓库,这样才能在写作时文如泉涌,下笔如神。没有语言积累,学生的作文将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内心有情而不能抒发。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不断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
四、重视作文的修改讲评———解决“写好”的问题
1、学生作文虽不是作家的创作,也不能写一次就完事,要让学生明白无论作文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作文,肯定会有漏洞,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必须要反复修改,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
2、要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机构是文章的骨架,具体生动则是文章的血肉,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构成鲜活的生命体,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
3、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还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学生自主、合作修改,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一定要提出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鼓足他们乐于作文的勇气。
以上就是我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理解和感悟。我相信教师只要在新教学理念的沐浴下,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宽容每个个体的个性,一定会改变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每个人都会乐于作文,乐于表达, 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一部分。再也不把作文当做负担去对待了。
参证:《儿童心理学》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名言
新课程标准
第二篇:让学生在阅读中快乐作文
让学生在阅读中快乐作文
江阴市花园实验小学计红艳
要学好语文,阅读与作文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然纵观当前的形式,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怕批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是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缺乏联系,没有形成统一的合力。其实,作文与阅读是相辅相承的。阅读为作文开路,作文是阅读的延伸。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同步提高。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这话道破了读与写的紧密联系。“新课程标准”提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崔峦同志也说:“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这就告诉我们:要打破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界限,将作文教学化整为零,写的训练融合到读的过程之中,重组读写训练的内容、形式,形成一个综合化的语言实践活动,从而形成“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把阅读与习作结合起来,打通写作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利用资源、积累内化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语)小学语文课本中不乏文质兼美的作品,其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而且蕴含着形象简明的表达方法,这都是学习、积累语言文字的例子,也是学习表达的例子。而学生又是正直记忆的黄金时期,所以教师就要以所阅读的文章为例,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内资源,精选篇章让学生背诵,适当借鉴、移植、积累,从而逐步内化为自己的文学修养。
如课文《北大荒的秋天》《槐乡五月》等,层次清晰,语言生动形象,贴切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文章充满了感染力,可全文背诵。如《三顾茅庐》第三小节的一段话,作者抓住了隆中这个地方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将这些景物的主要特点用清新的文字、简洁的语言将隆中迷人的景色展现在读者眼前,可让学生反复朗读、熟读成诵,为学生的写景状物类作文打下基础。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通过认识、理解、运用这几个过程,课文中的精华部分就会在学生的脑海中发生内化和迁移,作文时就会像涓涓细流般涌出,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如在理解背诵了《三顾茅庐》中描写景色的一段话后,我让学生以“来到„„只见„„”的句式描写一处景色。学生在展开丰富想象的基础上,运用在这一文中所学到的词句及写景方法,一段段精美的小短文就从他们的笔下流淌而出:
来到学校的中式花园,只见这里的草地青翠欲滴,草地上盛开着各种色彩鲜艳的花儿,远远望去,宛若给大地铺上了一条绣花的绿毯子。草地上的几株桂花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树旁的假山、小桥分布得错落有致,桥下的河水清澈见底,水中倒映着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景色秀丽宜人。
来到黄山湖公园,只见一条蜿蜒的小路蜿蜒曲折,通向远方。路旁的参天古树茁壮挺拔,葱葱茏茏。在绿树掩映中的湖水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粼粼的波光,景色秀丽宜人。
透过这些文字,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在理解背诵的基础上,抓住了花园、黄山湖这些地方的几个景物特征,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和思考,写出了自己眼中的美景,真正做到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二、读中学写,以读助写
阅读是吸收,作文是表达。写是一个经历严密逻辑思维的语言表达过程。小学语文课本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文章为依托,充分挖掘和利用课文中内在的读写结合的信息,在“读”中学习“写”,指导学生把从阅读中习得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去;在“写”中促进“读”,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以读助写,以此来指导学生的写作,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1、读中学写,以读带写
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从课文中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角度或比较适合于迁移的局部去进行模仿,就安排学生一些小练笔,进行创造性习作。其写作训练形式主要有:
(1)仿写式。语言学习总是从模仿开始的,要模仿写和说,日积月累,丰富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精彩之处、具有示范作用之处等,组织学生或仿其开头、或仿其结尾、或仿其立意、或仿其精彩片断、积极引导他们进行迁移联想,或“张冠李戴”,或“移花接木”。
如读了《石榴》一文,我安排学生仿写自己熟悉的水果;学了《天安门广场》,要求学生按地点的转换顺序介绍《文明广场》„„久而久之,学生在模仿借鉴中学会了写作的窍门,习作能力自然得以提高。
(2)扩续式。指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经历,展开联想、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补写等训练。一方面,可以从学生的练笔中了解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状况,调整教学设计;一方面,可以借此培养学生的联想、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如,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可以设计续写:以《沙漠中的较量》为题,续写小红马跟着小骆驼走进沙漠后,在沙漠中遇到的众多危险,让小红马认识到了“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光看外表,而要看有没有用”的道理。例如在学习《池上》一诗后,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插图与有关背景资料,进行对该诗的扩写。这不仅训练了学生创新写作能力,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
(3)评议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研读课文的重点处进行探究、评议,写写自己的所想、所思、所感。如学习了《微笑着面对一切》一文时,在学生了解了桑兰面对着自己承受的痛苦,仍然微笑着坚持康复训练,微笑着学着一切从头再来时,鼓励学生说说从桑兰身上,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课后,让学生再次学习自己收集的有关桑兰事迹的资料,结合自己的实际,以《给桑兰姐姐的一封信》为题,写写自己想对桑兰姐姐说的心里话。再如学习了《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后,让学生展开想象,写一写:时光过去了三十年,还是这么一家子,还是在这样的日子里,还是在这样的森林里,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通过这样的练笔,既培养了学生阅读水平,又提升了学生的表达思维和思想认知水平。
2、以写促读,以读助写
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内容贫乏和表达形式单调等困惑,此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以读助写。例如,苏教版第八册《习作6》要求学生就“乱扔废旧电池有没有危害”展开讨论,,学生就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获取作文素材,留心他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再联系生活中观察到的受污染的情况,撷取具体、生动的事例写一篇作文。再如,有一篇习作要求以写信的方式向远方的朋友、亲人介绍家乡的风景、习俗等,学生所选内容不尽相同,教师笼统化的方法指导无法解决每个学生的写作难点,因而可以帮助学生选择几篇相同类型的范文进行求同辨异的研读。通过研读,让学生明确,这几篇文章都是作者对
所写事物作了细致观察和深刻领悟之后,抓住了事物的特征,来生动具体地来表现主旨的。当学生领悟了这一类文章的共同写法之后,再按要求来完成单元写作训练题,就不再是多么困难的事了。因为学生在研读范文的时候,常常对照着想到自己的作文;而在写作时,又有意识的想着怎样学习和借鉴所读课文的技法。这样,读写交融,较好地帮助学生提高了写作能力。
三、延伸课外,拓展阅读
课文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新课标的提出,已明确规定学生每学期的课外阅读总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由一篇带出多篇,甚至整本书,引导学生阅读,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学习了《卧薪尝胆》一文后,让学生收集历史故事成语,利用晨会、班会进行广泛交流;学习了《我不是最弱小的》之后,推荐学生阅读《爱的教育》;学习《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盗火》后,组织学生不仅要阅读中国的神话故事,也要阅读外国的神话故事,像《希腊神话》等;学习了《泉城》后,推荐学生阅读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名泉,让学生进行比较,由此进一步了解济南的名泉;学习了《北大荒的秋天》,学生感受到了北大荒秋天的美,在推荐学生阅读描写秋景的美文《秋的原野》《最美的北大荒》等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之后既在情感上受到美德熏陶,又积累了大量的好词佳句„„读书,让学生尽情汲取甘露。坚持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帮助他们增加了语言积累,促进了作文水平的提高,同时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谓一举多得。
四、激发兴趣,注重表扬和鼓励
兴趣是写作的前提。没有兴趣,是根本写不出好文章来的。很多学生在日复一日的单调作文训练中,形成了一个没兴趣——不想写——写不好的恶性循环。要走出作文的低谷,必须首先打破这个恶性循环,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参与作文实践。而作为教师,就要不断地为学生加火、添柴,尽可能地找出学生习作中的优点,并放大优点,鼓励他沿着自己的快乐写下去,哪怕是一个标点、一个词语用得妙,一个句子写得好,都要及时地表扬,让学生享受到成功地喜悦,燃起写作的热情,让他们持着自信的心态,快乐地写着作文。
我相信,只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不断优化作文教学,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断地鼓励,及时地表扬,学生的写作兴趣一定会越来越浓,对“作文有兴趣”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积累写作素材,加强课外阅读,并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潜力,针对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新颖的各种形式的课后小练笔,以读为基础,从读中学写,写中促读,多读多写,把读写训练相互沟通,达到读与写的有机融合,扎扎实实地搞好读写训练,并建立一定的表扬与鼓励评价机制,让学生在不断地满足中乐着写,就一定能实现“让学生在阅读中快乐作文”的目标。
参考资料:
《求索》教学反思集
《叶圣陶语文教材理论探析》
凤凰语文论坛
《读写结合,引导学生轻松写作》
第三篇: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锦龙小学英语教研活动
为了让我校英语教师能够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与英语教学质量,我校英语课教研组于4月16日进行了一次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支教教师林怀琴进行了课堂展示,校领导、全体英语教师参与了听课和课后研讨活动。
林老师秉承了她一贯的认真务实的风格,精心备课。对《I like》中每个知识点都处理得非常细致。在课堂教学中,林老师注重结合生活实际,认真贯彻新课标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话、表演、绘画等多种形式锻炼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整堂课学生被林老师风趣幽默地的教学语言所感染,快乐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
课后,在教研组长洪老师的组织下,展开研讨活动。首先由林老师进行了深刻的教学反思,全体英语教师仔细地对林老师的课给予中肯的评价,并提出了宝贵的教学意见。
本次活动不仅营造同仁间交流学习、共成长的良好教研氛围,在英语教学中林老师贯彻“快乐学习”的理念也让我们所有的英语教师受益匪浅。我们相信我校英语教学工作在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第四篇: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美术论文
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美术教育正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而乐观使人充满朝气、生机勃勃,是人不可缺少的健康心态。作为教师,除了教学生学习知识以外,还要有意思地培养他们乐观的品质,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自信。为了使所有学生能充分领悟美术的无穷魅力,在美术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全体学生积极的、自信的、快乐的参与各项美术活动:
一、运用媒体,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认识美术主要是依赖视觉的直觉感知来完成,要感受美术的美,就必须投入到美术中去。随着鲜艳的色彩、流畅的线条,展开丰富的想象,只有这样才能动之以情、积极参与、快乐的学。比如说我在《穿花衣的热带鱼》这一课时,运用FLASH动画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创设了蔚蓝的大海、各种各样美丽的热带鱼以及会说话的小鸭子,还有美妙的旋律等一系列有趣的情境,然后课件中的热带鱼通过媒体展现在学生跟前,并且邀请学生参与游戏,并到大海里来一起游泳等等,这样以来,学生全都争先恐后地要求参与到美术活动之中来。
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阶段的儿童在认识形式上具有形象大于思维的特点,他们常常用感性的形象取代思维过程,按照儿童的心理年龄特点,利用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有趣的电脑课件、精美的范画的情境的设置等),诱发丰富的形象思维,从而激发其学习欲望,使学生全神贯注地主动参与学习,从而觉得学习是快乐的。
二、设计美术教学活动时,必须增强其趣味性:
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起来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经多次实践,我发现融音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以及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手拉手,找朋友》一课时,由于这一课是学习认识色彩与线条,并运用色彩和线条画一张画,为了让学生能认识不同的色彩和各种各样的线条,我利用FLASH动画制作了一个有趣的课件,根据《找朋友》的歌曲作为课件的主题
2曲,创设了一个小朋友、各种卡通模样的小油画棒人和各种各样的卡通线条人,它们在音乐声中一起做“找朋友”的游戏,学生们看了以后就开始蠢蠢欲动了,这时候我就让他们戴上小油画棒和线条的头饰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学生们在做游戏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多种色彩和各种各样的线条,而这节课的学生作品也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经过这样的教学设计,美术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大大的增加了,学生也非常感兴趣的参与其中,并在快乐中学习。
“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更应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
三、美术教学活动也应该动静结合,动中有静:
美术是内心活动的表现。美术教学活动如果忽视了学生们的心理因素,也不是一堂好的美术课。通过学生们的思维活动,不仅培养他们动脑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同时还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天真稚嫩的孩子们,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的心理世界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自由地想象。我们应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多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美术是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每个美术作品都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因此在教学中,通过欣赏一些优秀的工艺美术作品和名画家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在潜移默化中,可以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等思想教育。
我在上《中国优秀工艺美术作品》一课时,从古代的青铜器到现代精致绝伦的微雕,都充分地向学生展示了祖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上课时我尽量把这些工艺品变成看得清楚、摸得着的物品,例如利用录像、实物投影及收集一些实物工艺品结合具体直观化进行讲解。《长信宫灯》的古朴、灵便,《莲鹤方壶》的清新流畅、纤巧,象牙雕的玲珑精巧„„学生都看得津津有味:用手指点着,小心地抚摸着,不可思议地赞叹着。青铜器发展史、景德镇瓷都的精湛技艺、繁艳华丽的景泰蓝及八国联军入侵圆明园对我国艺术瑰宝的疯狂掠夺,同学们都听得如痴如醉,随着激奋的惊叹,随着失去的愤慨,他们的欣赏程度加深了,爱国主义情感也增强了。另外,在欣赏和学习全部的作品的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一些具有高尚品德的艺术家的精神。如我国清代的画家郑板桥刚正不拘,虽清平却不攀权贵,为官清正廉洁,关心人民的疾苦,常以画兰竹以寄情怀。
3又如徐悲鸿,他一生都用画笔激励人、鼓舞人,还把自己的画和收藏的逾千幅名家精品无偿地捐献给祖国。
四、增强学生自信,使每个学生大胆的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展现自己:
自信心对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一个人有了自信心,不论在学习、工作,还是在生活中将成为强者,反之为弱者。因此,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在传统教学中以教师的“教”为主,忽视学生的“学”,把教学过程“双主体”交互作用的活动变成教师向学生单向地传递知识的过程。在这种状况下,学生处于被动地适应教师教学,接受现成知识的“机器”,体会不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美术,尤其对于个别美术素质不佳的学生,或是身心有缺陷的特殊生,应多采用语言性和非语言性两者结合的评价形式,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因为这些学生往往对美术怀有强烈的渴望,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并非主动参与。所以,在美术教学中,不要忽视他们在美术表现中的任何一点微小的进步或任何一次参与行为,寻找一切机会表扬、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为了激励学生大胆表现自我,在美术课堂上,我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让他们在黑板上、实物投影上大胆地去表现各种物体,并及时的鼓励他们、表扬他们,而他们感到很快乐,很有信心。通过实践,我发现学生在画画的时候既能自信又很富感染力与表现力。
总而言之,人都具有主观能动性,都不喜欢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充当知识的容器。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把学习美术内化为自我的需要,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快乐地学习美术,自觉地接受美术的熏陶,从而领悟美术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借助美术的神奇力量,促进学生自身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出一大批有艺术涵养,高素质的人才!
第五篇:让学生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让学生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摘要:努力改变学生阅读能力低下、阅读面狭窄的现状,首先改变教师和家长的急功近利的观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保障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在快乐阅读中成长。
关键词:更新观念培养兴趣加强指导快乐阅读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下,针对农村初中学生阅读能力低下,阅读面狭窄等现状,思考其成因,并寻找对策,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已经成了当务之急了。为此,我校语文组成立了“让学生体验阅读的快乐”课题组,对此问题进行了长达两年的研究,本人是该课题组的组长,负责课题研究的全面工作,在研究过程中,本人感慨良多,同时收获不小,在此,将本人的一些感想写出,企盼各位行家多加指点。
就我校学生的情况而言,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低下、阅读面狭窄,主要原因是:阅读兴趣不高(有些同学甚至一点兴趣都没有)、教师和家长指导不当(甚至起负作用)、方法不当(如读物选择、时间安排、阅读方式等),为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改变部分教师和家长在学生阅读方面急功近利的思想观念。
不少教师和家长在思想上把学生的阅读与考试成绩联系太紧了,他们认为阅读能力的提高就是为了提高中考成绩,因而采取了一系列“高压”措施,强迫孩子们去阅读,根本不考虑他们的兴趣。
毕业于名牌大学的某先生有一子,现读八年级,学习成绩颇佳。谈起儿子的课外阅读状况,许先生蹙眉不乐,坦言自己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持“有分寸的限制”态度,即除了与学习有关的一些教辅书和极少的几部名著以外,一般的课外书都被列入禁读“黑名单”。原因非常简单,怕过多过滥的课外阅读影响孩子的学业。他戏称此举为“壮士断腕”,主要是担心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不能按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分配时间。他认为,在升学和就业压力都如此巨大的今天,家长有责任监督他们在最重要的阶段做最重要的事情。对此,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的陈伟新总编表示了忧虑。他认为当下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功利阅读”的现象仍占主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间相对较短,品种也不够丰富。有的家长一看孩子读《三国》之类的书,就怕影响学业,其实应该鼓励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增强课外阅读能力。
我校九年级学生张同学,父母都在外做生意,在家靠他的叔叔监护(其叔叔为小学语文教师),一日看到张同学在看《水浒传》,不禁大惊失色,强令其收其该书,并严加训斥,不爱说话的张同学一言不发,默默地将书收起。随后在家长会上,张同学的叔叔还将此事提起,言谈之中似有责怪学校教学焕散之意,令参加家长会的科任教师们面面相觑,苦笑不已!身为教师的长辈,对孩子课外阅读尚且是这样的态度,其他家长的态度就可想而知了。
课改之后,中考试卷中都增加了名著阅读的考试内容,这样,又造成一些教师和家长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只准孩子看名著,其余跟考试内容无关的书刊一律不准接触,一旦发现孩子看一些自己喜欢的畅销书、报,便如临大敌,一律“封杀”。在一个理想状态中,阅读与应试不应该是矛盾的。升学考试是阶段性的人生体验,而阅读活动则要伴随人的一生,能否处理好考试与阅读的关系也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考验。对中学生阅读而言,是经典著作还是畅销书本身并非那么重要,关键是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使之对阅读产生热爱。老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首先强调的不是这本书在历史上有多么重要,而是开启学生的心门,让他自己感受到这本书在他个人阅读经历中的重要性。
对孩子实行“功利阅读”的许先生说他是现实主义者,控制孩子的课外阅读只是出于现实的考虑,从内心来说他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读一些自身感兴趣的东西,因为童年转瞬即逝,而这短暂的时光却深刻影响人的一生,应该在童年就引导孩子通过阅读培养起对一些美好事物的兴趣。教师和家长都应该是热爱阅读的人,特别是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在情感上感染学生,使他们对阅读发生兴趣,多读,多体会,多思考,逐渐培养起终生受益的阅读习惯。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2、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为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三、“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阅读。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在课外阅读方面,我们借鉴著名学者郭启宏先生在一文章中提出的4种读书法:
一、信马由缰法。抓到什么读什么,有兴趣就读,没兴趣就歇。因为漫无目标,所以可行可止。思想无负担,放松近乎惬意。
二、蜻蜓点水法。只在书上款款飞,一
点,二点,三点,如打水漂。浅尝辄止,是因为无意饱餐。据说郭沫若、老舍和杨绛都用过类似的读法,称作跳跃式浏览。
三、囫囵吞枣法。
四、改弦易辙法。一册书读来无味,绝不强求,马上换书。再无味,再换,至三番乃止。这四种方法我们不妨教学生一试。
四、创造条件,让学生快乐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的进行课外阅读。
1、开发图书馆。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学校要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了图书馆,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的好场所。说实话,由于条件限制,这一点在农村初中很难做到。
2、建立班级图书库。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3、给学生创造足够的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每周划出一、二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4、优化读书环境。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内,装点上几幅书画作品,增添了文化气息。读书时,放上一盒优雅舒缓的钢琴曲,学生在音乐的伴随下,尽情地读书,平和的心境,互相感染,融入书海而不亦乐乎!
五、积极评价,让学生坚持阅读。
完善阅读能力的评价机制。学校要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积极快乐的状态。让学生在阅读方面时时感受到老师的表扬。并且要积极引导,适时激励把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调动起来。
1、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如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开展“古诗朗诵会”、“课本外的故事比赛”、“童话化装表演会”、“文艺节目会演”、“小小读书讨论会”、“课本剧比赛”、“名人的读书格言接力赛”、“我的读书方法”及出墙报、展览读书笔记 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总结读书成果,交流读书心得和经验。
2、密切配合使学生坚持读书。教师和家长应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二是定时。针对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切忌三天
打鱼两天晒网。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出一个读书计划,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阅读任务。
总之在提高课外阅读能力时我们要处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六、指导学生学会安排阅读时间。
教师应指导学生要学会长与短的统筹,假期的时间长,可以多读些长篇名著,平时阅读还是以短篇为好;做到内与外的链接,课本上学到一个章节,如果能在课外对其补充,阅读相关背景文章,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做到文与理的调节,对于喜欢科技、环保类读物的学生,也要阅读文学著作,以提高人文素养。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让我们都动起来,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有序、科学、舒适的阅读环境,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快乐成长吧!
参考文献:
1、培根等著:《读书的情趣与艺术》,中国友谊出版社1988年版。
2、王会久《让学生体验阅读的快乐》
3、胡明道《快乐阅读的三个密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