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01:36: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第一篇: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段纯中心小学

张兔林

案例: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1)凑十加,用十减.利用10的组成,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转化成与10有关的加减法。

凑十加,就是把一个加数分成两个数,然后根据加法运算定律,把其中的一个数与另一个加数凑成十,再加上余下的另一个数。例如:

9+3=9+(1+2)=(9+1)+2=12.

用十减,就是把被减数分成10和几,然后根据加减法的运算性质再计算。例如:

12-9=(10+2)-9=(10-9)+2=3.

也可以把减数分成两个数,从被减数中先减去其中的一个数,使结果为10,再减去另一个数。例如:

12-9=12-(2+7)=12-2-7=3.

(2)用加十减补做加法,减十加补做减法。

“补”是指与一个数凑满十的补数。如9的补数是1,8的补数是2,„„

“加十减补”,就是指先加上10,再减去另一个加数的补数。例如:

3+9=3+(10-1)=(3+10)-1=12.

“减十加补”,就是指先减去10,再加上减数的补数。例如:

12-9=12-(10-1)=12-10+1=3.

(3)用口诀做加法,根据加减法的关系做减法。

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共36题)编成20句口诀,如:“九二十一”(9+2=11,2+9=11),“八三十一”(8+3=11,3+8= 11),„„计算时,用口诀得出结果.例如: 9+3=12,想:九三十二

根据加减法的关系做减法,通常也叫做“做减法,想加法”。例如:

12-9=3,想:9+()=12,因为9+3=12,所以12-9=3.

反思: 通过教学我发现以上几种计算方法各有利弊。“凑十加,用十减”容易学,但要分两步计算,延长了思维的时间。“加十减补,减十加补”与珠算配合起来学较为有利,但补数概念比较抽象。“用口诀做加法,根据加减法的关系做减法”,思维过程比较简捷,但需熟记口诀与理解加减法的关系。一般教材中常采用“凑十加,用十减”的方法,也有在讲了凑十加后,再用口诀帮助熟记的。在口算、珠算并教的教材中往往采用“加十减补,减十加补”的方法。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最后都要求形成熟练的计算技能。所以在教学时我尝试了以下做法:(1)通过实物的演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思考方法。由此概括出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规律。(2)让学生用语言说出计算步骤,巩固计算方法:如12-5,因为5加7得12,所以12-5=7。(3)简化计算的思维过程.从详尽地说出计算步骤,到想到“破十”,说出得数:如12-5=7,12拆成10和2,10-5+2=7.也可以用口诀简化思维过程,直接说出得数。退位减法是以进位加法为重要基础的,也要求学生口算十分熟练,因此要反复训练。在课堂中我还制作了活动口算卡片让学生视算,或者我口报加数让学生听算;也发给每个学生一套1—9的数字卡片,两人一组,每人出一张卡片,口算和是几,差是几。在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条件,尽量给同学们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分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从而激励他们不断探索、创新。我相信经过我不断的尝试与努力,我的学生们一定会更爱上数学课的。

《20以内退位减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段纯中心小学

张兔林

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解决问题时,老师和我共同探讨,我们是这样设计新课的:

师:春天来了,小树长出了新叶,花儿也开了,大自然里美极了!小朋友们兴高采烈地到公园里游玩。瞧,他们玩得可开心了!

问:你看到了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在全班交流时,学生说得非常全面。师:在你观察的同时,在这里有没有数学问题?

同桌互相讨论,看哪个小组搜集的信息多,学生汇报,学生找到了好多信息和问题,并说得头头是道,例如在说捉迷藏游戏时,学生说“小朋友告诉我们有13人在捉迷藏,在找的有6人,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藏起来几人,因为藏起来的在树丛里,看不见,数不过来,所以就要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去算出来”。学生说得太好啊!

除此之外,学生还发现了文字之外的其他的信息,例如:玩丢手绢游戏1人丢,13人围成圈,同时也提出了不同的加减法问题,并作了正确的解答。总之,从上学期就培养学生自己从生活中找信息、提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知道:

1、找信息。找什么样的信息对解决问题有用,找到信息后,根据信息可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2、提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是数学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是有意义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是能解决的问题。

3、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时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怎么解决,根据是什么。

所以本节课运用了“半扶半放——全放”的教学原则,依照“整体——局部——整体”的观察顺序,放手让学生自己找,自己提,自己解决,通过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亲身感受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同时通过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获得数学知识和广泛的活动经验。

第二篇: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65+29= 40+43= 61+27= 37+48= 60+36= 45+36= 53+24= 28+27= 62+19= 70+12= 2 9+37= 4 8+22= 25+37= 29+32= 37+47= 60+29= 29+37= 48+16= 70+21= 28+49= 42+37= 72+15= 50+35= 37+29= 44+27= 15+47= 50+27= 56+19= 72+14= 38+25= 81+14= 48+27= 63+28= 31+46= 44+39= 42+37= 65+19=

37+24= 74+18= 43+25= 6 8+14= 1 9+32= 33+46= 47+35= 80+16= 4 9+26= 37+27= 1 8+25= 5 8+17= 5 6+34= 30+46= 59+34= 34+27= 37+16=

53+29= 33+36= 48+27= 82+28= 36+27= 26+69= 38+48= 24+27= 38+19= 35+26= 3 8+23= 48+19= 26+37= 28+47= 37+59= 60+18= 3 4+29=

45+26= 55+19= 26+59= 28+37= 74+16= 27+37= 36+42= 37+59= 71+23= 3 6+16= 51+29= 2 4+37= 24+35= 39+36= 81+15= 49+24= 58+29= 70+26= 62+17= 12+38= 27+47= 64+19= 35+29= 31+39= 42+35= 70+27= 61+19= 15+18= 26+37= 54+29= 34+36= 74+17= 58+29= 71+14=

52+28= 40+35= 75+24= 56+28= 50+27= 63+25= 34+45= 67+42= 4 8+23= 4 9+25= 3 7+27= 62+18= 43+24= 34+45= 43+38= 2 5+37= 29+34= 64+19= 4 9+35= 72+18= 38+46= 76+18= 63+28= 70+23= 1 9+49= 36+39= 30+62= 49+38= 19+32= 68+15= 50+39= 41+25= 80+3= 54+28= 3 9+24= 2 8+34= 3 7+22= 55+36= 3 5+28= 39+25= 3 7+42= 29+18=

48+32= 64+18= 77+18= 78+19= 55+17= 4 9+28= 57+34= 19+69= 62+26= 80+15= 1 9+56= 53+18= 4 8+27= 81+15= 3 8+17= 26+38= 2 9+38= 39+14= 66+18= 64+26= 3 9+29=

38+29= 50+19= 50+17= 48+13= 55+29= 47+29= 27+32= 36+27= 29+68= 1 9+48= 68+19= 2 9+15= 74+16= 4 5+18= 4 9+16= 54+29= 63+24= 64+18= 53+25= 2 9+25= 52+27=

77+18= 27+25= 3 8+36= 3 7+27= 53+25= 3 8+13= 3 9+23= 41+38= 72+18= 73+14= 52+39= 64+18= 39+35= 47+28= 74+12= 83+16= 37+29= 5 8+23= 67+19= 55+36= 45+16=

28+37= 65+28= 54+37= 3 8+17=

两位数加两位数

姓名_____________

38+25= 2 8+49= 56+17= 62+18= 73+17= 76+18= 64+18= 52+23= 37+14= 48+26= 64+18= 53+18= 38+26= 37+29= 3 8+23= 67+19= 19+45= 2 4+38= 35+26= 2 9+25= 52+25= 28+23= 53+38= 3 9+43= 3 8+17= 5 8+16= 2 9+35= 4 9+23= 2 3+39= 4 7+28= 31+29= 68+15= 76+19= 2 4+46= 31+49= 37+28= 3 7+25= 83+16= 5 5+27= 43+28= 2 3+19= 73+18= 28+19= 73+18= 26+38= 65+18= 57+15= 5 4+18= 58+17= 34+56=

46+28= 73+18= 29+43= 46+28= 83+16= 1 6+79= 67+19= 34+29= 3 8+15= 73+18= 33+29= 36+28= 4 8+37= 2 9+23= 65+18= 2 6+39= 4 9+25= 9+15= 35+17= 77+18= 27+25= 6 8+16= 4 7+17= 53+25= 28+23= 4 9+13= 3 4+18= 47+28= 37+24= 52+27= 64+28= 5 9+23= 4 7+28= 37+42=

51+33= 40+16= 4 8+23= 65+28= 35+25= 58+12= 49+25= 41+38= 4 8+16= 2 9+45= 35+57= 5 8+13= 3 5+13= 2 9+23= 48+19= 48+26= 4 9+25= 39+13= 3 3+29= 27+58= 31+19= 51+38= 61+29= 28+18= 71+26= 54+27= 38+25= 43+27= 19+36= 27+43= 76+17= 76+18= 65+28= 65+16= 4 8+19= 62+23= 29+19= 68+19= 74+16= 29+35= 72+13= 2 9+28= 43+28= 75+19= 83+15= 64+17= 2 8+13= 29+39= 35+28= 70+26= 27+35= 24+27= 41+29= 49+26= 73+15= 27+43= 5 8+17= 3 8+24= 2 6+37=

32+35= 2 7+26= 75+17= 53+19= 4 7+14= 28+44= 3 9+25= 38+29= 75+18= 33+29= 75+17= 38+29= 2 9+19= 44+56= 28+46= 46+38= 91+6= 45+9= 73+5= 9+67= 91+6=

38+54= 56+28= 34+44= 56+38= 27+36= 36+25= 56+15= 26+37= 75+28= 44+37= 19+59= 57+15= 43+28= 36+38= 54+17= 27+28= 45+18= 56+26= 64+18= 47+13= 27+18=

27+26= 58+16= 37+29= 28+23= 67+19= 25+38= 45+16= 28+23= 65+28= 25+25= 28+19= 14+57= 43+28= 4 8+26= 29+25= 3 5+25= 38+23= 3 5+37= 29+33= 38+17= 28+16= 65-19= 40-23= 91-37= 77-18= 42-27= 72-35= 50-15= 93-59= 44-27= 85-27= 90-67= 86-19= 72-54= 78-19= 81-34= 81-37= 63-28= 31-16= 44-29= 92-67= 75-47= 60-23= 95-29= 93-64= 81-17= 70-56= 72-17= 72-47= 82-37= 64-29= 85-29= 31-13= 72-53= 80-18= 70-47= 61-19= 85-28= 86-37= 54-39= 34-16= 94-67= 88-39=

91-14= 70-52= 91-67= 83-19= 73-54= 74-19= 73-44= 83-24= 91-22= 33-16= 71-53= 80-16= 91-16= 73-47= 81-22= 83-37= 61-23= 30-16= 92-64= 84-17= 73-56=

75-17= 90-12= 71-47= 60-29= 83-29= 30-13= 96-67= 87-18= 76-47= 66-19= 87-28= 84-37= 58-39= 35-16= 82-13= 81-39= 63-27= 84-27= 75-19= 60-28= 42-29=

93-67= 70-51= 84-39= 95-16= 55-39= 96-29= 80-17= 74-56= 73-17= 61-12= 67-29= 71-13= 62-26= 51-39= 37-19= 97-68= 73-14= 40-13= 82-56= 92-24= 43-25= 80-66= 60-39= 61-14= 94-36= 42-25= 74-36= 94-45= 90-66= 62-48= 60-28= 40-23= 93-48= 91-62= 81-65= 50-39= 41-25= 80-23= 54-18= 93-34= 80-44= 55-26= 51-22= 93-35= 71-22= 90-71= 80-63= 64-38= 77-38= 78-19= 85-57= 92-18= 70-34= 96-49= 62-26= 80-25= 95-36= 53-18= 84-37= 81-35= 80-27= 60-38= 93-18=

90-31= 66-28= 64-36= 92-29= 38-19= 50-29= 50-21= 80-43= 55-19= 84-49= 70-22= 34-17= 90-35= 90-49= 40-15= 65-29= 80-33= 94-75= 75-29= 91-38= 70-24=

80-45= 76-49= 82-65= 75-58= 96-47= 86-67= 96-78= 94-38= 68-29= 90-21= 74-26= 50-31= 90-16= 54-39= 63-24= 42-23= 64-35= 93-46= 81-15= 93-74= 58-29=

52-28= 40-25= 70-42= 56-38= 50-17= 63-35= 34-15= 60-31= 62-28= 40-14= 31-14= 70-58= 70-42= 83-66= 50-27= 43-18= 30-11= 73-38= 80-21= 73-48= 60-18= 65-48= 50-25= 41-14= 56-37= 80-31= 94-15= 73-37= 76-38= 64-48= 52-33= 46-28= 73-18= 90-33= 46-18= 83-26= 67-39= 67-49= 34-19= 80-11= 73-28= 33-19= 60-28= 80-43= 92-53= 65-28= 64-19= 94-45= 30-14= 84-26= 64-18= 53-15= 92-75= 52-27= 77-38= 70-12= 83-16= 71-37= 53-25= 80-23= 92-23= 41-28= 72-18=

73-34= 52-17= 64-28= 90-63= 70-48= 70-53= 70-22= 83-36= 37-19= 82-43= 67-19= 51-23= 40-21= 80-33= 65-18= 50-15= 80-61= 94-75= 41-18= 84-66= 92-25=

52-25= 82-23= 51-33= 92-33= 80-41= 84-56= 92-35= 90-53= 30-19= 70-28= 31-19= 70-32= 82-33= 94-25= 70-37= 62-48= 43-14= 34-15= 43-28= 50-17= 92-63=

64-39= 94-35= 72-48= 51-38= 61-39= 72-68= 82-28= 71-56= 54-35= 82-55= 41-17= 92-76= 70-14= 76-47= 76-48= 65-38= 65-36= 84-29= 62-33= 90-19= 86-59= 74-46= 90-45= 72-33= 91-62= 93-48= 75-29= 83-35= 62-27= 80-23= 93-19= 35-18= 70-46= 71-55= 84-27= 41-12= 94-36= 30-16= 86-58= 72-23= 90-42= 90-31= 90-37= 70-52= 84-66= 66-19= 93-44= 91-78= 42-29= 95-59= 91-15= 83-55= 30-13= 72-43= 63-49= 71-32= 93-65= 95-49= 32-17= 94-49= 93-49= 73-45= 72-24=

86-37= 81-24= 62-37= 32-15= 71-42= 75-37= 83-49= 70-24= 80-24= 90-32= 38-19= 75-48= 33-19= 75-47= 82-59= 92-79= 43-25= 92-54= 92-13= 91-36= 45-29=

73-35= 96-67= 91-46= 80-35= 91-12= 90-54= 80-16= 76-58= 63-38= 70-33= 94-39= 36-19= 30-12= 92-33= 52-29= 82-63= 91-48= 96-79= 61-32= 90-34= 90-53=

96-79= 87-69= 71-33= 94-47= 84-38= 83-47= 60-45= 42-16= 75-27= 91-77= 62-26= 51-29= 70-57= 93-26= 95-67= 81-44= 86-47= 80-26= 80-19= 83-17= 70-37= 31-14= 76-57= 41-12= 84-17= 91-28= 70-34= 93-37= 71-23= 81-27= 63-46= 35-18= 30-16= 70-17= 95-77= 85-59= 93-24= 82-55= 90-32= 92-76= 96-47= 71-44= 64-36= 75-19= 87-68= 60-28= 93-17= 46-28= 95-66= 81-32= 85-27= 61-18= 92-19= 50-39= 72-56= 81-26= 61-22= 84-18= 83-37= 68-19= 81-29= 92-38= 50-35=

40-13= 91-27= 83-48= 45-16= 32-13= 43-26= 81-49= 85-17= 80-29= 80-14= 86-58= 33-14= 95-27= 31-15= 41-13= 90-59= 91-23= 53-29= 44-15= 93-34= 71-27=

82-36= 63-49= 65-29= 53-34= 42-13= 88-59= 30-13= 70-14= 62-19= 82-58= 85-67= 92-73= 60-27= 65-36= 34-18= 53-36= 77-19= 41-27= 54-36= 81-45= 24-17=

87-58= 82-34= 65-27= 46-38= 90-73= 52-16= 74-69= 32-28= 78-39= 32-27= 47-19= 85-37= 71-42= 75-37= 83-49= 70-24= 80-24= 90-32= 38-19= 75-48= 33-19=

第三篇:《小小运动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我发现以上几种计算方法各有利弊。凑十加,用十减容易学,但要分两步计算,延长了思维的时间。加十减补,减十加补与珠算配合起来学较为有利,但补数概念比较抽象。用口诀做加法,根据加减法的关系做减法,思维过程比较简捷,但需熟记口诀与理解加减法的关系。一般教材中常采用凑十加,用十减的方法,也有在讲了凑十加后,再用口诀帮助熟记的。在口算、珠算并教的教材中往往采用加十减补,减十加补的方法。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最后都要求形成熟练的计算技能。所以在教学时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1)通过实物的演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思考方法。由此概括出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规律。

(2)让学生用语言说出计算步骤,巩固计算方法:如12-5,因为5加7得12,所以12-5=7。

(3)简化计算的思维过程.从详尽地说出计算步骤,到想到破十,说出得数:如12-5=7,12拆成10和2,10-5+2=7。也可以用口诀简化思维过程,直接说出得数。退位减法是以进位加法为重要基础的,也要求学生口算十分熟练,因此要反复训练。在课堂中我还制作了活动口算卡片让学生视算,或者我口报加数让学生听算;也发给每个学生一套19的数字卡片,两人一组,每人出一张卡片,口算和是几,差是几。在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条件,尽量给同学们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分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从而激励他们不断探索、创新。我相信经过我不断的尝试与努力,我的学生们一定会更爱上数学课的。

第四篇: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教学心得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教学心得

黎香湖小学:陈长贵

一年级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在一年级的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们是一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年级上下册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而我,在这两部分内容的教学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现我就这两部分的教学思路展现给大家。

凑十法在一年级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20以内进位加法中出现的一种计算方法。20以内进位加法这一内容,教材主要提供了3种方法:(1)直接数。借助实物直接数数。(2)接着数。把大数记在心里,借助实物接着数下去。(3)凑十法。

方法多样化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要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在学习9加几的时候学生掌握凑十法较快,但随着后面的学习,凑十法越来越考验孩子的思维能力,计算的速度越来越慢。很多孩子开始用手指来进行计算,于是,我思考创设一种能够用手指来凑十的方法。

在学习10的加法的时候,我让孩子朗诵了一首凑十儿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在学习了凑十法以后,我便将儿歌简化成:

见九拿一,见八拿二,见七拿三,见六拿四,见五拿五。为了提高孩子计算凑十法的速度,于是我创设了一种用手指快速计算进位加法的方法。

在10以内加法减法的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喜欢用伸手指来计算,方法虽然笨了一点,但对于掌握程度不太好的孩子而言,我感觉还是一个好方法。在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的过程中,由“凑十法”得出计算的一般规律: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在孩子们都基本掌握了分数凑十的基础上,再来训练孩子用伸手指的方法快速掌握。

具体方法:例一:如9+4,看大数(9),伸小数(4),见九拿一,四里拿走一余下三,10加3等于13。

例二:如7+6,看大数(7),伸小数(6),见七拿三,六里拿走三余下三,10加3等于13 好处:通过伸手指,让孩子直观地可以看到第二个加数的分数过程,变抽象的思维过程为直观的过程。减少了抽象的分小数过程,也从而大大减少了孩子们在做题的过程中因为过于抽象而产生失误。

经过后半期的学习,用伸手指来算凑十法作为一个辅助的计算方法,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计算速度。这一方法,符合学科的思维方法,只是把方法更进一步具体化。随着计算的强化,许多孩子也由以前的伸手指变成了不伸手指,计算的速度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退位减法的教学中同样渗透了多元化的方法,让孩子们从不同的方法中体会退位减法的计算思路。主要的方法有(1)数数,可以让孩子倒着数。(2)摆实物。(3)由加算减。(4)破十法。(5)连减。

与进位加法的教学思路一样,我鼓励孩子们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思考。但实际在教学中,我注重“破十法”的引导和教学。

在进位加法的教学时候,由于孩子们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还不是非常熟悉的情况下运用“凑十法”时,还配合了伸手指进行计算。而在退位减法的计算中,经历了一学期的磨练,巳不用再伸手指了。所以只配以口诀进行计算。

在学习了“破十法”以后,我便将儿歌简化成:

减九剩一,减八剩二,减七剩三,减六剩四,减五拿剩五…… 再用剩下的数去加上被减数上个位上的数字。例一:13-9,减九剩一,一加三等于四 例二:14-7,减七剩三,三加四等于七。

在教学了退位减法的时候,我总让孩子通过朗读的方法边说口诀边读算式,一方面通过读的方法让孩子对退位减法更加熟悉,另一方面通过说口诀的方式把每一题的计算思路展现在了大家的面前。所以不论在学习进位加法还是退位减法的时候,我从来都不让学生们背口诀。

经过一年的教学,孩子们对二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都能快速准确的进行计算。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计算的准确度,也大大提高了学生计算的速度。

第五篇:《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学随笔

《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学随笔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由于过于注重教学逻辑和知识的传授,而导致课堂气氛压抑,学生乏味无趣,教学效果低下。但是一定要切实上好一节好的数学课,让学生听得有趣、学得轻松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教师在课堂的开头导入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课堂的开头导入好了,就能高度激发学生的求知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整个课堂非常的活跃。那么怎样导入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我认为数学课的导入最好是走近小学生的生活,从他们身边的一些事例出发,或者设置一些题型、或引用一些数字、或改编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然后进行教学,学生易于接受、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能使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特别好。我校开展数学公开课,我们有幸听了两位数学老师的两节数学课,这两位数学教师对数学课的导入对学生很受启发。先谈谈陈老师的一节课的导入,陈老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课本上设计的导入是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一般小数的加减法进而直接开始探讨新授内容,陈老师却是从课本出发,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她从去年我校测量过的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出发,通过设疑解决谁比谁高、谁比谁重的生活化问题来引导学生探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整节课学生自始至终情绪高涨,解决问题有针对性,解决了问题又有成就感,教学效果相当好,同时也使整个课堂非常活跃,教学效果也很好;在这学期我上的有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混合运算》,课本上的设计是通过男女学生的过河乘船来导入进行教学的。事实上我们有好多二年级的学生根本没有乘船的经历,并且不懂“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的含义,因此如果老师直接引用课本上的例题进行教学,或许好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会很高,想当然效果不会太好。幸好我们鹿老师在备课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她把学生的“过河乘船”改成“咱班学生坐汽车参观动物园”,这样一来,有好多学生因为有亲身体验,所以学习兴趣极高,课堂气氛宽松,不知不觉一节课下了,教学任务圆满完成了,学生学习热情也很高

我们的数学源于生活用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或许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数学导入方法,有善于设疑者、有喜于归纳者、有惯于直奔主题者„„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学数学最终还要回归到生活中去,用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越接近我们的实际生活,学生就越容易接受和理解,当然我们的教学效果就越好,学生也能够对数学产生更大的乐趣。解决实际问题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而应是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语,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这样,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随时调整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设计和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数学问题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小学生问题解决的质量,使其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下载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及退位减法练习题[5篇]

    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 一、 用竖式计算 66+16= 49+28= 65+19= 39+33= 36+16= 38+47= 36+36= 二、口算 79+13= 35+16= 29+37= 18+47= 32+28= 59+39= 28+54= 1......

    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篇1本单元教学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肖莉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是在学生已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基础上进行的。计算教学,由于算式的枯燥,智障学生往往提不起兴致,导致学习效率较低......

    三位数了连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案

    《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信息窗1)》教案 教学内容: 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

    20以内退位减法反思

    课题---整理与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陕西省宁陕县贾营小学 张先平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全单元公用12课时。本节课是整理......

    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与不退位减法教案(精选五篇)

    课题:不进位加法与不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 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与不退位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能正确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 ,知道加减法各部......

    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与不退位减法教案(推荐5篇)

    课题:海鸥回来了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一册(青岛版)教科书64页,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与不退位减法、估算。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能正确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

    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与不退位减法教案[5篇模版]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与不退位减法、估算。【备课人】 刘淑娟 【课时】第一课时【课程阶段性目标】: 1.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