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你教授 “地图”部分的有效教学策略5篇

时间:2019-05-15 01:16: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介绍你教授 “地图”部分的有效教学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介绍你教授 “地图”部分的有效教学策略》。

第一篇:介绍你教授 “地图”部分的有效教学策略

、通过学习“初中地理‘地图’的有效教学策略”课程,请介绍你教授 “地图”部分的有效教学策略(按照2011年版课程内容标准)。

提交者: 刘志辉

(提交时间:

2012-7-17 9:44:08)

答题内容:

(一)帮助学生进行“立体的地形”与“平面的地形图”的思维转换

地形图的教学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因为要用纷乱的二维地图来想象复杂的三维地形,对于立体感还比较差、见识也比较少的初一学生来说非常不容易。因此,地形图教学的初期还必须多增加一些关于地形的表象积累,以及二维地图与三维模型的比较学习。

1. 利用地形教学模型演示

有些学校购置了地形教学模型,引导学生认真对比观察立体的地形与平面的地形图的相互关系,是一种直观又有效的手段。

2. 利用电脑动画演示

如果学校教学条件允许,利用电脑动画能生动地演示出立体的地形如何绘制成平面的地形图的,反复演示,也利于帮助学生从平面的地形图想象成立体的地形,这是一种省事又有效的教学手段。

3. 制作地形小模型

如果学校的教学设备有限,带领学生自制地形模型也是个不错的办法。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立体的地形与平面的地形图间的思维转换,也利于学生在与同学的合作和实践中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许多地理教师用粘土或泡沫板等材料来做模型,但那只能从“平面”变成“立体”,却不能从“立体”变成“平面”,所以比较适合在学完了地形图的基本知识之后,作为巩固所学的实践活动在课后进行。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只要学完“高度的表示方法”,就能在课堂上让学生制作,能反复推敲,更利于学生理解,能够将“立体的地形”与“平面的地形图”进行相互转化的地形模型。

要准备的材料有:

1、一幅较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如一座小山,等高线有4~5条即可,这便于操作;

2、如果将等高线的概念理解也融入活动中,也可以使用只有许多标注海拔的点的“地图”,这需先引导学生将海拔相等的点连接成等高线;

3、剪刀、牙签、泡沫板、彩色笔等。

操作步骤:

1、将份数与等高线条数相同的等高线地形图分别沿不同等高线剪下,获得不同的几个等高面。(如果学生分成小组合作,则可以从只绘有许多标注海拔的点的地图上,每人各绘制一条等高线并各剪下一个等高面。)

2、将等高面按高度依次插在几根标有表示一定高度刻度的牙签上,(地形图上可以先标好几个点以便准确地拼插。)这将获得一个不太完整但却也比较形象易懂的立体模型。

3、观察模型,在脑海里形成该地形的初步形象;

4、将每层等高面顺牙签向下推,重叠成等高线地形图,同时在思维上完成形象向抽象的转化。

5、将各等高面恢复成立体模型,用另一相同的地形图对比进行地形图的其它教学,如:观察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观察山谷、山脊等地形部位及其等高线特征等等。

(二)区分不同的地形部位

不论动画还是模型,以上活动不易表现出复杂多样的地形在地形图中的变化,因此教师还需运用多种手段,带领学生多判读不同的等高线地图,认识不同的地形部位,引导学生区分各地形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差别,才利于在更为复杂的地形图中判读地形。

尤其是有些地形部位在景观图上观察差别很大,但却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容易区分。例如:山顶和凹地在景观上看的确大相径庭,但地形图中的等高线形状非常相似,因此需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等高线数值的变化,才能以与区分。山脊和山谷在地形图中也是极易混淆的两种地形部位。建议老师们先从景观图开始,让学生先对山脊和山谷的表象进行清晰的感知,利用比起等高线地形图,更容易使学生感知高低的分层设色地形图来进行对比观察,使学生先明确:山脊和山谷都是连绵起伏的山地地形的一部分,山脊是高大的山体向海拔低的地方延伸出来的相对较高的部分,站在山脊上,你会发现山脊的两侧相对较低;山谷则是山体中相对低凹的部分,站在山谷中,你会发现山谷的两侧相对较高;并且山脊和山谷通常都是彼此相连的。

学生在有景观图参照的较大范围的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能够判别山脊和山谷之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局部等高线地形图来判定它们在等高线图中的差异。例如在绘有脊线或谷线的局部等高线图中,引导学生观察在线两侧的海拔有何不同,从而引导学生从等高线的数值特征或形态特征来判断和区分山脊和山谷。

鞍部是指两个山顶间相对较低的部分,陡崖处的等高线重合,且有特别的符号表示,它们的判读都比较容易理解,引导学生先看等高线地形图进行想象描述后,教师给出相对应的景观图让学生加以印证即可。

(三)在地形图上识别地形

能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判读地形类型,是利于今后学习自然地理的一项重要技能,也是这部分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地形不同于前面判读的地形部位,它不能只关注一峰一谷,而是从更大范围更宏观的角度去认识地表形态的总体特征。这对于大多数还没怎么出过远门,还没有有关各种地形的表象积累的初一学生而言,能正确理解和判读地形是非常不容易的。

因此,我们可以从景观图开始,先通过一些具体而形象的各种地形景观照片,进行对比介绍,使学生先能够在景观上对各种地形类型加以区分,然后再引导学生对比分层设色地形图,判读不同的地形类型在地形图上表现出来的颜色和等高线特征。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表格,让学生观察对比地形素描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总结如下:

地形类型 海拔及形态特征

颜色及等高线特征

平原

200米以下,平坦开阔,起伏很小。

成片深绿色,等高线稀疏。

山地

500米以上,地势起伏很大,坡陡谷深,多呈脉状分布。

黄色、棕黄色或紫色,颜色变化大,等高线密集且弯曲,颜色和等高线的变化多呈长条分布。

高原

500米以上的高地,边缘地势起伏大,高原面上比较平缓开阔。

黄色或棕黄色,中间颜色变化少、等高线较稀疏,边缘颜色变化大、等高线较密集。

盆地

海拔不定,四周为较高的山地、丘陵或高原,中部地势较低平。

颜色不定,四周呈海拔高的颜色,等高线较密集,中间呈海拔低的颜色,等高线较稀疏。

丘陵

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的高地,地势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小片的黄色散布在绿色之间,等高线多呈较小的闭合曲线。

让学生总结以上表格,目的不是使学生记住这些,而是让学生在仔细观察和判读之后认真总结,以利于学生能准确地关注到各种地形类型的差异及其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不同,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正确判读地形图。此外,为及时巩固应用所学,最好再利用一幅没有标注地形名称的分层设色地形图,让学生在图中找出五种基本地形类型。

(四)绘制与判读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地表高低起伏的状况。因此结合剖面图和地形图能更容易使学生理解一个地区的地势特征,起伏大小、坡度的陡缓等地形变化特点。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绘制一幅较为简单的地形剖面图,以利于学生理解。绘制剖面图需先确定一条剖面线,平移剖面线确立剖面图的坐标,横坐标即为剖面线,纵坐标为海拔。将与剖面线相交的等高线所对应的点一一绘制在剖面图中相应的海拔高度上,以平滑的曲线连接各点即可。

绘制剖面图时应注意如果遇到两个相邻的点海拔相等,不能在两点之间画直线,而需结合原地形图判读两点之间的区域究竟是高于这两点还是低于这两点,然后结合前后地形起伏的趋势,适当突出或凹下,才能正确绘出剖面图。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地形剖面图的横纵坐标的比例尺并不相同,为突出地形的起伏特征,剖面图的纵坐标的比例尺明显比横坐标大许多。例如:从东灵山至潮白河的一幅东西向横贯北京市的剖面图,横坐标(表示地面距离)以千米为单位,而纵坐标(表示海拔)以米为单位。但这幅图能很直观地表现出北京市的西部以起伏较大的山地为主、东部以平坦的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的特征。

小结:今天我们就地图部分的教学探讨了许多问题。就如我们开始就强调的,地图是今后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工具,会判读地图是学生学好地理学科的重要前提,会运用地图是对学生的现实生活乃至终身发展都非常有用的基本技能。然而,有些老师却因为教材编写的较为简略,而没有关注到学生在读图、用图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困难和错误,而使得许多学生在一知半解之下,没有真正掌握读图的基本技能,不能够很好地运用这一工具,使得地理学科成为中学阶段“最难”的学科之一。所以,请老师们更加重视“地图”部分的教学,耐心处理细节,多读图多用图,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这“地理学的第二语言”。

第二篇:有效教学策略

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教师 王小锋

当前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缺失严重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追求“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课改的热点问题。本书分析了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的情形并提出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通过这学年在教学中对课堂的探索与实践,现就“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如何教的的有效”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从教学目标入手:重视课前的备课。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的进程与发展。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多元的,它不仅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质即学生获得发展。因此,要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地整合于教学之中,这正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真正内涵。

如何整体落实三维目标,我认为,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

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二、从教材内容入手:灵活使用教材。

现行教材经过多次改革其知识内容系统、科学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但是,教材只是教学的依据之一,同样的教材会因为学生具体情况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经常说要树立“用教材教”的新观念,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可以对教材做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重视课堂教学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如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呢?我认为:

(1)教师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教师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2)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3)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倾听。我们经常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致力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其实,我们教师更需要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中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要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教师更应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在课堂中善于倾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问题时,要善于倾听、关注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推进教学过程。有了教师的倾听,才有师生、生生间有效的互动,才有学生新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提高。

四、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所谓课后反思,即教师在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后,对自身在课堂中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反思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如何进行课后反思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反思教师的“教”。它包括(1)总结本课“亮点”、积累成功经验。一节课下来,教师回味课中的成功之处,并且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样会使自身的教法越来越活,教师水平大大提高。(2)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对应策略。不是每节课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教师面对自己失败的课(即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课),更应

该及时查找失败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

(二)反思学生的“学”。我们的教学始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反思时,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或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创新见解,记录下这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总之,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尽心地教是认真地学的前提,认真主动地学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归属与落脚的地方,新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境界,却还有无数个“结”等待着我们去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但任何方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持之以恒地贯穿于课堂内外。通过课堂实践的磨砺,真正走出课堂教学的种种误区,创造出“真实、开放、有效”的和谐课堂。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使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有所得、有所获,为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注入后劲。

第三篇:教授介绍

赵丽生教授,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副校长,太原理工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高校教龄27年。中国会计学会理事,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史专业委员委员,山西省总会计师协会副会长,山西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山西省会计学会常务理事,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师高级技术职务、高级会计师职务、高级审计师职务评审委员库成员,财政部教材编审委员会编审组成员。赵丽生同志主要讲授会计学基础、会计发展史、管理会计等课程,并长期从事会计、财务等方面的理论研究,特别是对中国会计发展史有比较系统的研究,曾主持起草《山西省会计管理条例》,主编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会计学基础》、财政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会计综合模拟教程》及全国财政系统专科学校统编教材《税收会计》、《企业财务管理》等教材 20 余部,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5项,撰写经济、教育类科研论文 40 余篇。先后被评为“山西省模范青年知识分子”、“山西省教学名师”、“科教兴晋突出贡献专家”、“山西省青年教育专家”,2006年获“山西省青年科技奖”和“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第四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合理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共同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具有许多的不确定性。因此,教学既要有一定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同时又要密切关注课堂中的“生成性”。教师不可能让学生完全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应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上的各种情况,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发挥教学机智,灵活调整教学内容。这里就怎样合理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谈几点浅潜的认识。

(1)及时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课堂上一旦出现有效的生成,教师就应该及时调整好自己的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当然,能不能合理处理还需教师临场应变的能力,大凡特级教师名师上课艺术与一般普通教师的最大区别就是他们善于抓住并利用好学生生成的资源,这也是一堂精彩有效的课的重要决定因素。

(2)尊重学生的生成,给学生的生成营造氛围

如果每次学生有了创造的火花,有了有价值的生成,而教师给他的则是失望和不能满足的信息,学生的主动、积极思维就会磨灭,这样培养学生显然不是很有效。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智慧潜能会火山爆发般吐露出来,这时不让学生去自主研究也不行了。

(3)在“预设”中给生成留足空间

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因为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但同时这种预设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预设。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的过程,这些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并不是不可捉摸、无法控制的。尽管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的生成性并非意味着不需要预设,而是教师需要不断在预设与生成中寻求一种平衡。

数理教研组

夏方军

第五篇:实施有效教学策略

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学生学习知识的地点主要在课堂,师生接触最多的也是在课堂,课堂既是教与学活动的时空场所,也是师生对话与交流的社会舞台。怎样在这个舞台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尽情表演,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只有积极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才能打造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一般是指课堂教学策略,包括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评价策略三个方面。教学策略与有效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效的教学才能实现教学的预定目标并得到延伸。

一、通过教学准备策略实现有效教学,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学方法并非是固定的模式,应针对自己的学科特点合理进行教学准备。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是学生的操作多,理论知识要紧密与实践相结合,绝大多数时间是学生在操作,教师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开展教学。

教学准备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行为、教学组织及教学方案。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三维目标的课堂实现。

教学目标制定时,要明确教学活动追求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结果,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产生要达到目标的愿望。充分研究学生的兴趣、动机、意志、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及他们的个别差异发挥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呈现多样化的教学行为组织教学,从而出较佳的教学方案。

在PPT的教学中,教材中以赏析“苏州园林”作品来学习多媒体作品的需求分析,在制作教学目标时,可确定让学生自定作品主题,以小组形式自主进行作品制作的规划与设计工作。教师参与小组活动,给予适当指导。教学资源可让学生从网络中获取相关的图片、文字说明、影片介绍、动画、音乐等,老师适当的指导,小组合作,落实教学方案的实施。

二、通过教学实施策略实现有效教学,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是指教师为实施教学方案而发生的一系列行为。分为教学行为和管理行为。

在教学的实施阶段,要让教学方案顺利实施,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进行有效的课堂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获得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目标。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采取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或演示,或演练结合,或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探究,或小组竞赛,或任务驱动,其中任务驱动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小组学习非常重要,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兼顾能力强的,中等的,一般的和较差的,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促进各层次学生都能获得知识,并得到发展。有些教师教学方案一成不变,演示、学生练习、再演示、学生再练习,只注重教学行为,忽视了管理行为。不少教师头疼于学生的纪律问题,总是有人说话,总是有人不按老师的要求做,总是有人做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还要管理好课堂,让课堂有声而不乱,有争论而不背离目标,在教学实施时教师要充分考虑这些。没有放之四海皆标准的教学方案,只有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及时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案,才能实现有效教学,教学成果显然会比较好。

三、通过教学评价策略实施有效教学,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策略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

在课堂教学的活动过程中,学生总希望自己活动的成果得到大家的认可,得到鼓励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不断的成功,才会有不断的超越。如果一位学生经常得不到老师或学生的评价,他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学习任务产生惰性,在完成任务时敷衍了事,不积极主动去讨论、去思索、去探究,总是跟着别人走,学生只满足于知识的表面,并未真正掌握和运用知识,实际操作时总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

适时的课堂教学评价,对教学具有诊断、激励、调节、教学作用,便于教师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对教师和学生具有监督和强化作用,教师可根据反馈信息修改教学计划,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发展。通过教学评价的实施,学生会在完成每个任务时积极主动地去讨论和探究,在自主中学习,在合作中探究,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在Word和Excel中均有表格制作内容的学习,通过这两种软件制作表格比较各自的优缺点,学生主动去思考Word制作表格进行调整以及制作复杂表格线的优势,同时也得出进行数据处理远远不及Excel的缺点,从而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取舍。这些在教学评价时都可以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小组间自评、互评而水到渠成的得出结论。有比较才有优劣,有比较才能找到不足,有了评价,我们才会进步。

积极实施有效教学,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需要在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评价策略上多下功夫,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的

下载介绍你教授 “地图”部分的有效教学策略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介绍你教授 “地图”部分的有效教学策略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教学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是一重要途径.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

    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万宁海之南实验小学 占阿娜 小学科学 【内容摘要】科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阵地,怎样让科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我们要更关注情趣、真实、心灵、智慧;有......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实现师生互动。 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高效互动是从根本上克服传统课堂弊端的出路。课堂教学中的单调(听→讲......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一、有效教学的意义 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冯金香 祁县王村中学 -1-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祁县王村中学 冯金香 面对当前信息化社会,语文教育需要的不是只会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而没有实际能力的书呆子。......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1、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例如,在讲授“乘方运算”内容时,我先拿出一张纸,把它对折又对折,反复几次,然后问学......

    青海教授介绍

    校历次组织的教师教学效果测评中成绩均位于前列。 (十六)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 李美华 教授 女,心理学教授,现为青海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所所长,硕......

    有效教学策略学习总结

    浅谈有效教学的策略 ----2014年安徽全员培训有效教学模式专题学习总结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教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