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式教学法(写写帮整理)

时间:2019-05-15 01:0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引导式教学法(写写帮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引导式教学法(写写帮整理)》。

第一篇:引导式教学法(写写帮整理)

引导式教学法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冀中职业学院

卢坤甫

摘要:“引导式教学法”是指教师改变传统的注入式、说教式等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真正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运用各种恰当的教学手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关键词:引导式教学法

主导

主体

兴趣

高等职业院校,顾名思义就是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的学校。其知识的讲授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导致一些高职院校的管理者没有意识到高职院校的学生除了学好专业技术,也要全面发展。而是急功近利,只重视实用性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人文素质。

“语文”就语言和文学的简称。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语言和文学是人类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大学语文除具有工具性,还具有人文性,通过对优秀作品的学习,可以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真善美的认识,从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行影响和教育。袁贵仁教授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认为二者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如人之两手或两脚”,缺一不可。实践证明,韩国、新加坡和日本之所以能成为经济强体,实现经济腾飞,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他们都重视传统文化的影响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而高职语文教学是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方式和重要落脚点。经调查统计,目前高职院校开设大学语文的仅占30%,即便是开课,也只有一学期的时间,每周两课时,总数超不过30课时。在有限的时间内,如果不提高效率,改变传统的“满堂灌”、说教式等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方法,效果是可想而知的。那么,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才会使学生自觉、主动、快乐地学习呢?

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引导式教学”是适合高职语文教学的方法之一。“引导式教学”是指:教师通过转变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机结合。其教学方法重在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多想、多说、多做,让讲堂变学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和教师的主导性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贯穿课堂的各个过程,让学生逐步适应自主探究、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而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让其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下面就谈谈“引导式教学”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首先,通过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被动、消极的学习,转变为积极、热情地参与。

1、特色导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课,即在教学中,通过一定方法引导进入新课。它是一堂课的开始,是教师上课的“开场白”。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实践也证明:一堂课,导入得法,片刻之间就能营造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能得到充分调动,并迅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进而为师生学习新课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相反,教师导入形式呆板,导语枯燥无味,学生听而生厌,学习兴趣就会骤减,陷入被动接受状态,影响整堂课的学习。例如:高职语文口语表达的第一章—— 态势语言训练,为了让学生形象地认识到什么是态势语以及态势语在口语交际中的重要作用,笔者在教学中对导课这一环节进行了很巧妙地设计。因为是大一的第一节语文课,让同学们进行自我介绍是很自然的。在介绍之前,对态势语言这一名词只字不提,只是在每个同学的介绍结束后,教师先从音量、普通话、内容等方面进行评价,把与态势语言相关的眼神、面部表情、手势、身姿等放在后面重点评说,让同学们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之后水到渠成,引出“态势语言”这一内容,势必会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

2、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现代职业教育面临学生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缺乏学习兴趣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点,不断创新,积极尝试,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激发学习兴趣为目的。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充分说明了直观的价值。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越来越多地走进高职课堂,利用网络优势,便于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文、图、声、像兼备的动态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营造生动、活泼、平等、自由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强调知识的实用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夸美纽斯曾说:“不了解其用途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无异于来自其他世界的怪物,学生会毫不关心它的存在,更不会产生掌握它的需求。”因此,如果老师所教的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或将来的工作密切相关,实用性很强,必然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毕业就意味着找工作,毕业前都应会作就业前的准备,例如:写自荐书、制作简历、参加招聘会(面试)等,这样我们在讲口语训练和应用文写作中的相关知识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同学们就会热情高涨,兴趣浓厚。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应变能力,在语文课堂上模拟招聘会中面试这一环节,引起了高度重视。首先老师把面试的内容、可能涉及到的问题以及问题应答时应注意的事项向同学们讲解清楚,然后让他们去做充分的准备。由于同学们已经认识到了内容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态度都非常认真,经常到图书馆或因特网上查阅资料,自发地组成小组,反复演练,其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4、所讲内容与所学专业相结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文化功底较差,对专业课的兴趣远远超过公共课。针对这种情况,作为公共课老师,应投其所好,将所讲内容与所学专业密切结合,激发学习兴趣,引发求知欲,使学习变成一种内心的满足,而不再是一种负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符合学生兴趣需要的,也往往是符合学生知识水平、文化素养的,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例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在给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讲授时,把中国古典府邸建筑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尤其是那个令人叹为观止、耐人追寻的人间仙境——大观园作为重点,定能激起同学们探究的巨大兴趣。还可以让旅游专业的学生先制作一幅贾府的布局图,然后模拟导游,引导大家去游览一下林黛玉眼中的那个规模宏大、雍容华贵的贾府。让动漫设计专业的学生给那个弱不禁风、多愁善感、姿容俊逸的林妹妹进行卡通设计。反之,如果给应用艺术系的学生重点去讲诗词歌赋,势必会引起他们极大的反感,课堂上恐怕会睡倒一大片的。

5、通过激励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高职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在中学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初步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语言文明,表达得体。”也有资料显示,人的一生中在进行人际交往的时间占40%。可见,口语的训练对高职学生,尤其是对某些与口语交际联系更密切的专业来说,更为重要。目前,大一新生口头表达能力普遍较差,从上课的情况看来,他们在课堂上不仅不敢说,也不想说。为了让他们敢说,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开展多种活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首先可采用激励的方法,利用榜样的力量。老师不点名,让学生主动走到讲台上进行指定的口语训练,谁先走上讲台,谁就能拥有这次机会。一些胆大、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肯定会首当其冲,不在话下。但关键是,老师怎样去引导那些胆量小、口语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敢于上台去表现。如果看到有的同学在犹豫,这时老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去激励他,一定会受到满意的效果。因为一个鼓励的眼神能够碰撞出勇敢的火花,一句激励的话语能够温暖一颗被冷落的心灵,一个坚定的动作能够传递给他无限的勇气。经过老师正确的引导,绝大多数同学都能上台讲话了,并且口语表达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另外,通过教师引导,还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习惯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温家宝总理曾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面对不同团体提出过“要善于独立思考”的号召。只有能独立思考的人,才会在技能、职能方面获得终身学习的机会;在气质修养、人格境界方面获得终身提高的机会。高职院校的大多数学生缺乏的就是这种主动学习与独立思考的习惯,应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逐步形成。

高职学生有充足的课余时间,可建议学生课后多读一些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以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例如,对于高职语文的阅读赏析部分,要有选择地讲解经典篇目,并建议学生课外阅读作者的代表性作品,以便对所学文章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在讲完《林黛玉进贾府》后,为了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就利用周末在多媒体教室播放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及百家讲坛中的《红楼六家谈》,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分析事物的能力,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我班一个考入本科院校的学生回到母校,谈起这件事时,非常兴奋地说:“我们现在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提及《红楼梦》知识,我比别人都懂的多,并且还加入了自己的观点。仅此一点,我就觉得非常自豪,使我信心百倍地去投入到今后的学习中。”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各班同学都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能养成自觉读书与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他们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写作能力都能得到快速提高。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引导式教学法时,我们一定要辩证地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

引导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程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变机械学习为主动探索,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同时,我们也应该高度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因为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错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并给予适时的指导和鼓励,同时注重转变自己的指导方法和教育手段,平等的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之中,做到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

引导式教学只是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方案之一,作为教师,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高职语文教学,探索高职语文改革的新途径,使这门公共课在不断的探索尝试中真正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潘燕

彭玉玲

《大学实用语文》

大连理工出版社

2008.7 【2】孙丽丽

《大学语文教材的问题研究》 《职业教育研究》 2011.7

通讯地址:河北省定州市冀中职业学院(北校区)收件人:卢坤甫 电话:*** 邮编:073000 电子信箱:lukunpu1@163.com 作者简介:卢坤甫(1972.6-),女,汉族,副教授,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和高职语文教学研究。

第二篇:“引导探究”式教学法探讨

“引导探究”式教学法探讨

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 林少平

现代教育目标对中学物理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物理学知识体系为载体,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最终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发展个性,形成特长的目的。

“引导探究”式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钻研,着眼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该教学法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单向传递信息的做法,建立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思维信息多边交流的新型关系。

“引导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1、问题是教学的开端 问题存在本身就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这对教学的开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启动是非常有利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伊始应首先创设问题情景,促使学生头脑中产生有指向性的疑问。

2、问题是教学的主线 问题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冲动的前提,而且是学生吸收知识、锻炼思维能力的前提。问题应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使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围绕着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展开。

3、问题是教学的归宿 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应是用所授知识消灭问题,而应是在初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意义,不仅在于它能使教学延伸到课外,而且还在于它能最终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

“引导探究”教学法的程序是:

下面我们就谈谈本教学法在《楞次定律》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楞次定律”的教学,传统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楞次定律→讲解例题→课堂训练→课后巩固练习。从效果上看,学生也能应用楞次定律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学生还是处在被动接受知识和被动发展的位置上,只能算学会,不能算会学。本课利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课堂教学设计是这样的: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学生讨论、猜想→设计实验→探索实验→(将演示实验改变为学生自己做探索性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楞次定律→课堂讲练→课堂练习。本课教学中主要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自己得出楞次定律。这样处理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学,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生活动约占课时的1/2,•课堂气氛比较活跃,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1.展示情景,指出问题

先让学生重温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及右手定则,然后出示二个问题,让学生分析有无感应电流,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问题1:金属棒ab在裸露的金属框架上作切割磁感线的运动。问题2:闭合圆形线圈静止,磁场增强时。

对第一个问题,学生用右手定则很容易给出,但对第二个问题就很难用右手定则了。

指出问题:能否寻找出一个更普遍的规律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呢?

2.科学猜想,思维发散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假如你是历史上第一个研究感应电流方向的人,猜猜看“感应电流方向究竟由哪些因素所决定呢?”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指出科学猜想是研究自然科学的一种广泛应用的思想方法,它不是无根据的幻想,是有客观根据的。猜想是否正确,要靠实验检验。被实验肯定的猜想,就是实验规律;被实验否定的猜想,应该放弃,重新提出新的猜想,再用实验来检验。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给以适当提示,最终根据学生的猜想,总结出:因为电磁感应现象是由磁通量变化引起的,所以,可以猜测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通量如何变化(增大或减少)有关。

3.设疑集思,设计实验

用投影仪映出思考题:①感应电流方向与磁通量变化(增大或减少)有关,怎样研究?②列出所用器材和具体步骤;需观察、记录什么?

4.分组实验,探索研究

经过讨论,确定利用如课本P88页图4-2装置进行实验,(用导线、灵敏电流计和线圈组成回路),分别用磁铁的N极和S极移近或插入线圈、离开线圈或从线圈中拔出,观察指针的偏转情况。

在此环节中,学生以两个人为一个小组,像科学家那样兴趣盎然地开始按拟定的方案实验,边做边想边记。教师巡视,注意他们设计是否合理,仪器使用是否得当,数据记录是否正确,做个别辅导。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和教师、教材、同学、教具相互作用,进行信息交流,自我调节,形成了一种和谐亲密、积极参与的教学气氛,一个思维活跃、鼓励创新的环境。学生的思维在开放、发散中涨落,在求异、探索中又趋于有序;这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5.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列表比较分析、归纳结论,以组为单位,推举代表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当引起感应电流的磁感强度B原增强时,感应电流的磁感强度B感与之反向,起阻碍它增强的作用,当原磁场B原减弱时,感应电流的磁场B感与之同向,起阻碍减弱的作用,最终得出楞次定律内容。B感与B原的关系可形象地表示为来者“拒”,去者“留”。

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知,再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概括,进行思维加工,总结出结论,与传统教学中的总结不同的是,教师不是对自己做的演示实验进行自我总结,而是在学生自我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疏理学生认知结果来归纳结论,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

6.验证──完成特殊到一般的飞跃

教师用投影仪显示课本P88图4-3电路,要求学生按屏幕上的图连接实验器材。实验时注意观察闭合电键、移动滑动变阻器触头及断开电键时,大口径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用愣次定律判断的结果是否相符合。

在这一环节中,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归纳用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步骤:⑴判定原磁场的方向;⑵判定原磁场穿过所研

究平面磁通量变化情况;⑶判定感应电流磁场方向;④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由实验建立物理规律,再进一步把规律应用到新的物理情景中,激发学生的求知动机,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

7.应用练习,指导实践

用投影仪映出分层练习题。

A级:问题1中,金属棒ab在裸露的金属框架上作切割磁感线的运动,问题2中,线圈静止,磁场增强时。问:有无感应电流?感应电流方向如何?

B级:把一条形磁铁从闭合螺线管的右端插入,由左端抽出,在整个过程中,螺线管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是否发生改变?

C级:(选修本P258图8-18)AB都是很轻的铝环,环A是闭合的,环B是断开的,用磁铁N极接近A环,会产生什么现象?把磁铁从A环移开,会产生什么现象?磁极移近或远离B环时,又会产生什么现象?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选择一至两个组别的题目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反馈信息讲评。

教师组织学生运用结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是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的一种手段,也是迁移知识,深化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运用和深化,使学生的知识、技能逐渐转化为能力和素质,这是学生完成自身发展的延续。

根据因材施教,保底拔尖的原则,练习题力争层次化、系统化,保证量与质的适度性。

8.归纳总结,学法指导

教师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课的探究过程:发现问题→进行猜想→探索研究→得出结论→指导实践。指明这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思路,这也证明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认识是为造福人类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物理教学中应注意渗透了科学研究方法,同时也应进行了学法指导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发展”与“创新”,教育的目标主要靠教学达到。通过教学,使学生的知识、智能、品德、心理等都得到和谐的发展,成为具有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现代人才。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发展”与“创造”的核心问题是开发智力、培

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正是实践这一教学思想,实现现代教育目标有效可行的好方法。

当然,在具体实施该教学法时,应注意下面几点:

1、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导演”,是“顾问”。要导的好、导的妙,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更要“备人”。既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目的要求来制定教学目标,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而且还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为学生铺设符合认识规律的思维轨道和合理的思维坡度,使学生的信息处理和思维活动得以顺利崐进行。

2、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量,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充分展示他们这一年龄阶段所特有的好动性、表现欲,从而有效地发现学生的个性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教师除了为学生营造一个师生、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外,还要克服喜欢“循规蹈矩”、歧视“思维怪异”学生的倾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毫无顾忌地发表见解,发展创新思维。

3、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处于最大限度的主动激活状态,使学习成为其自主活动。必须注意两点:①教学中不是只关注掌握知识结论,更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②坚持学生活动互动性,生生互动能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空间和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加速知识的意义建构。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启发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结构。具体地讲,就是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独立思考和主动搜索,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发生过程与认识的内在联系过程,以促使学生建构良好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5、利用本教学法教学时不能搞“突然袭击”,除相对简单的问题外,凡涉及知识面广、对思维活动要求较高、内涵丰富的问题,宜先公布给学生,让学生有必要的思想和知识准备,以便实现高质量的课堂研讨,以利于创造力的培养。

第三篇:引导式教学法

引导式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 ———以民法总论物的概念教学为例

一、问题的提出

法学的基本概念是将法学现象、法学事实经过比较、综合、分析、归纳、类比等方法抽象出来的理性认识,它是已经剥离了现象的一种更高级的思维形态,在法学教学中,概念教学是法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形成了法学概念的教学一般过程:概念建立——概念理解 ——概念应用。纵观教材中的法学概念,常常省略了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将概念以单一文字即终态形式直接呈现,导致学生接受概念情感不积极,学习概念思维不顺畅,理解不准确,领会不深刻,运用不灵活。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和访谈,在“物”的概念学习中,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困难: 困难一:民法意义上的物与生活中的物的差别。困难二:物的独立性的理解。困难三:物的概念的发展变化。

问题引导式概念教学就是将抽象的法学概念进行分解,把分解的每部分或每一环节,设置成由浅到深的形象化的问题,借助设置问题的解决过程理解、巩固所学概念。

本文以“物”概念教学为例,尝试采用问题引导式的方法,对概念课教学进行初步探究。

二、问题引导式概念教学方法指导下的教学过程设计

在选定采用问题引导式概念教学方法后,笔者在课前结合学生已有知识体系和认知习惯进行了以下教学设计。

第一步,借助问题的类比,建立新概念的基础。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提出问题“各个学科是如何定义物的?”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哲学、化学、物理科学、生物学等不同学科对“物”的不同认识,通过学生对不同学科概念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不同的学科由于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等原因的不同,导致对物有不同的认识。

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对法律意义上的物的概念的好奇、兴趣,从而为下一步的物的概念与特征的介绍做铺垫。

第二步,借助问题的判断与辨析,理解物的概念发展。教师设问,“人是物吗?”教师引导学生从法律关系三要素角度进行考虑,明确人是法律关系的主体,而不能是法律关系的客体。

教师再问“人曾经是物吗?”引导学生讨论历史上人作为交易物的时代背景,分析现代法治社会对人的认识,得出“人不是物”的第一个物的特征。

第三步,借助问题,激发兴趣,理解物的范围的发展。教师介绍“月球大使馆案例”,设计“月球可以买卖吗?”的问题。该讨论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对该案件中的月球的特殊性进行分析,比较月球与气球之间的不同导致月球的买卖最终被认定为不合法的原因。让学生理解“法律意义上的物须是可控制的物”这一法律特征。

教师设问,“是否存在现在能控制而曾经却未能控制的物,未来我们是否可以控制今天不能控制的物?”通过学生的讨论与分析后,教师与学生一起理解物的范围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将会发生变化,物的范围将会越来越大。

第四步,教师提出问题,“物都是有体物吗?”引导学生分析有体物与无体物的分类特征,讨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无体物的认识与控制能力的提高,对电力合同中标的物的分析,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传统意义上的物是有体物,但现在已经开始突破这一理论,法律意义上的物还包括无体物。

第五步,教师展示一张硕果累累的苹果树,问学生“苹果是物吗?”在学生稍作思考后,再追问“老师不认为苹果是物,为什么呢?”此时,允许学生自由的讨论,鼓励学生前后左右的进行讨论。稍作讨论后,教师再出示一个苹果,问学生“树上的苹果与单个的苹果有何不同?”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第一感觉的错误,得出正确的答案:“因为,物必须是独立的,树上的苹果是树的一部分,并非是一种单独存在的状态,因此,苹果树树上的苹果不是法律意义上的物。”

物的独立性是对物的认识的难点与重点,学生经常会根据生活中的惯性思维而忽视这一重要的特点,将会影响对后面的原物与孳息物、主物与从物的概念的理解。通过这样的引导,既让学生对物的独立性有较深刻的掌握,也获得了法学思维与日常思维不一致的训练,使其开始有意识的进行法律思考。第六步,通过以上的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已经对物的概念和特征有了较好的认识,此时教师要对该知识进行一次归纳与总结,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法律意义上的物呢?”让学生对物的概念与特征进行系统的理解与记忆。

第七步,教师将回到第一步的问题上,请学生用类比法,比较法学与其他学科对物的不同的认识,并且讨论这种不同产生的原因以及导致的后果,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的概念的法律理解,与其他学科特别是生活中的物的概念进行准确区别。

第八步,拓展引导。教师回到第三步里出现的“月球大使馆”案例,介绍月球土地在美国成功买卖的案例,提出问题,“为何在美国卖月亮就是合法的?”教师引导学生寻找两个案例最终结果截然相反的原因,比较分析中国与美国法律对物的规定的不同理论与立法方法,进一步让学生领悟物的法定性。

第九步,课后拓展:要求学生查找“世界杯空气买卖”、“陈光标买卖空气”案例,比较分析二者之间的异同,分析最后两个在中国的案件却出现合法与不合法的两个不同结论的原因,进一步考虑“空气是物吗?”“什么样的空气可以是物?”“物的概念在未来会有变化吗?”这些问题的提出,是对课堂问题的拓展与更加深入的思考。笔者把授课学生范围小组,由小组长组织讨论,在下次上课时提交书面或口头的汇报。

三、问题引导式概念教学方法的价值分析

尝试采用问题引导式概念教学法进行“物的概念”教学后,通过课后检测和学生访谈,教学效果有比较明显的提高,学生普遍感觉将难懂概念采用问题分解、引导的方式由浅入深、步步深入,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概念,在轻松愉快的体验中掌握了概念。笔者认为就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的采用实现了以下价值:

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法学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仅要传授基本的法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法学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通过对层次性问题的反复求解,激发学生求解问题的热情,加深学生的记忆,使学生掌握求解问题的方法,并通过求解问题熟悉相应的理论,同时演绎到其他相关问题,进而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二,有利于促进教师创新思考。教学中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在问题设计过程中需要思考提什么问题?如何提问?面对学生的回答与讨论如何进行引导?迫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教师不可能再全面依靠课本上已有的问题,而是围绕讲解的内容进行有目的、有层次的问题设计。问题设计既要结合法学背景的实际问题展开,又要以讲解求解方法为目的。

第三,有助于学生的求解与分享意识培养。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积极讨论参与的过程中,学生能思考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不同的结论。在求解过程,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对寻求答案的引导中,学生们相互启发、交流、沟通、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分享彼此的知识经验和思考,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共同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将学会分享、质疑、合作的求解方式。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中应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的做法和体会。当然,在运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法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的存在,需要进一步的精细化完善。其中,教师对教学时间的控制、对学生讨论的有效引导、问题情境的创设是需要进行仔细研究的问题。

第四篇:问题引导教学法

“问题引导教学法”实施的效果与探索

调兵山第一中学 林汉滨

“问题引导教学法”的基本教学模式是“五环三步一中心”。“五环”是指学习新知识的五个环节,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问题”、“巩固应用”、“拓展创新”。“三步”是指在“解决问题”时分三个步骤,即“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教师点拨解决问题”。“一中心”是指“以问题为中心”。

我们全体教师,携着“问题引导教学法”一路走来,尽管有过迷茫与困惑,尽管走过荆棘与坎坷,但看看我们今天的课堂,有了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与学的方式明显转变。教师在课堂上已不再是占有者和传授者,而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与引导者。教师更加关注教学的针对性,注意方法规律的引领,把时间还给学生。

2、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学生自身的潜能不可忽视,充分发挥学生思考、质疑、发问,注意课外的延伸,从而使学生有了学习的热情、兴趣、自信,从学习中找到了乐趣,增强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因此,我们教师要该放手的时候要放手。

3、教师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提问促进教师钻研教材,深入学习。为了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教材,我市每学期都进行全市的“说课标说教材”活动,“问题引导教学法”教学模式公开课活动,教师业务素质基本功大赛活动,使教师的专业素质明显得到提高。

4、实现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师工作负担。现在,课堂上老师讲的少了,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课堂讨论、分组交流、自由发言、即兴演讲等等,这样的课堂学生喜欢。因此,这样的课堂必然会优质高效,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教师工作负担。

此外,现在的课堂,三维目标融为一体,更加完整,知识树的构建,使教学的内容更加容易领会。师生的关系也更加和谐,教师也摆脱了以前的凭经验上课的习惯,而开始向“研究型”转变,实现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第五篇:问题引导教学法

问题引导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以“五环三步”为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以往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单调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活跃思维、发展能力。而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探究学习。强调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问题引导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提问时间、讨论交流时间和读书时间。使学生具有了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学得主动,学得投入。五环指五个环节,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巩固应用,拓展创新。三步是在解决问题中分三步走,即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教师点拨,解决问题。多年来,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问题引导教学法不断实践与探索,现在谈谈自己的一些 感悟。

第一环节,提出问题。

首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然后教师及时进行检查指导,扫清字词障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接着就是教师提出引领全文的大问题,学生在大问题的引领下自主探究、体验、感悟,同时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这一环节,教师必须科学、精心地设计问题,使学生发挥智力因素,以带动他们的创造型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培养,都是在教师所提问题的引导下,从自己的学习操作活动中完成的。教学中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作为语文教师更应注意有效问题的设计,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给学生一个思考的课堂。例如我在教学《乡下人家》一课时 根据 “问题引导教学法”我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首先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说一说:读了课文,乡下生活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初步感知后,要引导他们自读自悟,画出有关语句或段落,并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也可在空白处写写自己的感受,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围绕“你对哪一处风景最感兴趣”这一问题展开交流,从具体的语句段落中感受乡村风景的美丽。

第二环节,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分三步走。即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教师点拨,解决问题。要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自学时间和讨论交流时间,使学生真正具有了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学得主动,学得投入。教师只是起到点拨指导作用。真正做到角色的转变,把学生的学习权还给他们。还是以《乡下人家》一课为例。这一环节让学生围绕“你对哪一处风景最感兴趣”这一问题展开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从具体的语句段落中感受乡村风景的美丽。此外,本文语言朴实生动,清新秀美,教学时要重视朗读,让学生绘声绘色地读。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感悟。

第三环节,归纳概括。

这一环节就是在学生对文本理解感悟后的一个总结。如教学《乡下人家》一课,可以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仔细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独特、迷人的风景?”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如,抓住了和农人关系最密切的普通的事物,仔细观察,采用对比拟人的手法。这样就做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让学生真正的学有所得。

第四环节,巩固应用。

这一环节主要是对本节课所学的一个巩固,也是对目标的一个检验,教学中可以灵活处理。如《乡下人家》一课,可以让学生先找出自己喜欢的优美句段,再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最后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然后抄写、背诵下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第五环节,拓展创新。

要把学生从课内引到课外,让他们的问题延伸到生活中。还拿《乡下人家》一课为例,学生有了积累,又学会了方法,顺理成章的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法,写一写知道的乡下人家的风景也做到了读写迁移,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学以致用。

“问题引导教学法”让我和我的学生们在课堂教学中尝到了甜头,教师、学生角色的转变,学生问题意识的提升,同时培养了学生质疑的兴趣和能力,养成好思好问的良好习惯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这也为为学好语文乃至各门学科都奠定了良好的智力基础。

下载引导式教学法(写写帮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引导式教学法(写写帮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问题式教学法

    摘要】 依照新课标,英语教学改革主要体现为: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

    探究式教学法

    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的问题和策略 广东省清远市第一中学 叶天才 新教材从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呈现到课堂教学的实施均以“活动”为主要形式。新课标强调在活动中让学生掌......

    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 本学期的教研活动,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主要围绕着本学期品社(品生)组的课题进行讨论和进一步商讨。对课题提出的背景和课题的理论依据与概念界定中的理论依据进行了......

    问题引导教学法心得体会

    问题引导教学法心得体会6篇 问题引导教学法心得体会1 “问题引导教学法”的基本教学模式是“五环三步一中心”。“五环”是指学习新知识的五个环节,即“提出问题”、“解决问......

    自主探究引导式教学法的理论与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引导式教学法的理论与教学模式 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教材特点,适应学生的差异,使教法改革与教材改革完美统一呢?带着这个问题,我经过多年探索,初步形成了自主探究引导式教学......

    《“引导式”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研究方案剖析

    《“引导式”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1、“基于学生发展”: 指基于学生多元智能发展和学生社会性发展需求。《小学语文新课程标......

    所谓问题式教学法

    问题式教学法与高效课堂 所谓问题式教学法,就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即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理解问题......

    学导式教学法

    (十)学导式教学法 这是近年来在中国教学改革中涌现出的一种以启发学生智能、引导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它不只注重教师的“教法”,更要求注重学生的“学法”。教师的作用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