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复习教案

时间:2019-05-15 01:37: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语〉十则》复习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语〉十则》复习教案》。

第一篇:《〈论语〉十则》复习教案

《〈论语〉十则》复习教案

一、词语积累

(一)常规词语

[子]先生,指孔子。[时习]时常地复习。时,时常(又:按一定时间)。习,温习、复习、实习。[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亦]也。[自]从。[(不)知](不)了解。[愠(yùn)]生气,发怒。[君子]指高尚的人。[吾]我。[日]每天。[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省,反省。[为(wèi)]替,给。[谋]谋划,指办事。[忠]尽心竭力。[交]结交,交往。[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故]指学过的知识。[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殆(dài)]有害。[诲(huì)]教,教导。[知(之)]知道(它)。[是]此,这。[贤]贤人,有才德的人。[齐]看齐,一齐。[内]指内心。[善者]指长处。善,好。[从]跟从,这里指学习。[士]士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这里指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弘(hóng)毅]刚强,勇毅。[任]负担,担子。引申为责任、职责。[重]重大。[已]停止。[岁寒]寒冷的冬天。岁,指时间。[凋(diāo)]凋谢。[行]奉行。[其]大概。[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欲] 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

(二)通假字、古今字

1.通假字:[女]同“汝”,你。[(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2.古今字:[说]“悦”的古字,愉快。

(三)成语

[不亦乐乎] 原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见贤思齐]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形容谦虚好学。

二、文学常识

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三、阅读探究

1.第一则:

(1)这一则告诉我们要有怎样的学习方法、学习乐趣(态度)和为人态度(个人修养)?

①学习方法:学后要时常复习。②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探讨学问。③为人态度:对不了解自己的人,毫不怨恨。

(2)学后复习本是一件艰苦的事,孔子怎么说是愉快呢?

在复习中巩固了所学,加深了理解,收获增多,这对一个渴求知识和技能的人来说一定是愉快的。

(3)“有朋自远方来”,孔子为什么会感到快乐?

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投奔自己,向自己学习,且双方可以探究学问,这自然是十分快乐的事情。

(4)从第三句来看,我们应学习孔子什么美德?

胸怀宽广,为人大度。

2.第二则:

从曾子“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种做法? 重视品德修养。德乃为人之本,治学之基。一个人首先应该有德,有才无德,其人会遭人鄙视,其才也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却会引起消极的影响。

3.第三则:

(1)“温故”和“知新”是否是并列关系?作者强调了什么?为什么?

不是。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孔子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复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 “可以为师”。所以,关键是要“知新”,这就要独立思考。

(2)“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在学习中要及时温习旧知识,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有新发现,从而将知识融会贯通,增长自己的能力。

4.第四则:

(1)这一则阐述了怎样的内容?你从中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

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要学思结合,二者不可偏废。

(2)为什么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学是基础,只学不思,是死学;只思不学,是空想。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真正领悟知识的精髓。

5.第六则:

(!)孔子教育仲由(子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用现代汉语概括孔子的观点。

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2)为什么说谦虚是一种智慧?

首先,谦虚是一种美德。其次,只有谦虚,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为求知和交往等创造良好的条件。

6.第六则、第七则:

(1)这两则讲了怎样的学习态度?

要善于向一切人学习。既要学习长处,又要借鉴短处,从而反省自己。

(2)用一个成语概括第七则的主要意思。

取长补短。

(3)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你能联想到孔子的哪句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第八则:

(1)孔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

鼓励门人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2)曾子为什么要强调“弘毅”?

“弘毅”是刚强、勇毅的意思,只有刚强、勇毅才能接受重任并为之奋斗。

8.第九则:

怎样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以“松柏”比喻君子。只有在险恶环境下,才能显示出君子的操守。

9.第十则:

(1)“恕”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关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对“恕”的诠释。

(2)你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

这句话现在看来,有其现实意义。其中包含相互体谅的意思。遇事如果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改变已有的不正确做法,这样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对立,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也可谈其消极成分,略。)

四、总结迁移

1.请按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给十则语录归类。

①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学习态度:有朋自远方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2.理解背诵

(1)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5)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7)AAPP会议在 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论语》中含有大量的成语,请再从《论语》中挑选出几个本文外的成语。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4.又要重新布置班级了,请在本文中选择几条格言,书写成条幅,挂在班级墙壁上。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⑤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⑦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5.学了本文,你受到哪些教益?

作为学生不应死学书本,应该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更应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使自己的各方面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

第二篇:《论语》复习教案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教案

学习目标:

1、识记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和作家作品。

2、理解各则语录的含义以及古人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重点难点:通过复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教学环节: 一 导入:

《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历代的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儒家思想统治中国近2000年,《论语》当然也就稳坐了2000年的宝座。《论语》一书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是孔子智慧的结晶。就目前来说,全世界已有l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 400多所孔子学院。那么,《论语》中到底有哪些精神食粮供我们学习呢?

环节一:回顾作者、作品

1、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丘,字 仲尼,春秋末期(时期)鲁 国人,思想 家、教育 家、政治 家,儒 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2、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孔孟”。

3、《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共 20 篇,由 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编写,以 语录体 和 对话 为主,记录了 孔子及其弟子 的言行。

4、请写出“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环节二:自主先学——我学习,我快乐。

结合课下注释,复习本课重要词句解释及翻译。(1)学而时习之()(2)不亦说乎()

(3)人不知而不愠()(4)吾日三省吾身()()(5)与朋友交而不信()(6)传不习乎()(7)三十而立()(8)四十而不惑()(9)不逾矩()(10)学而不思则罔()

(11)思而不学则殆()(12)人不堪其忧()(1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4)饭 疏食 饮 水()()()()

(15)曲肱而枕之()(16)于我如浮云()(17)逝者如斯夫()(18)不舍昼夜()

(19)匹夫不可夺志也()(20)博学而笃志()(21)切问而近思()(22)仁在其中矣()

环节三:小组讨论,交流展示——人人参与,互帮互助。

整理本课的文言现象,有不同意见或是需要补充的直接表达。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

3、词类活用

4、一词多义

环节四:质疑拓展——我疑惑,你解答。

“而”这一文言虚词在文中的表示的含义一样吗?

1、人不知而不愠 表示转折,可以翻译为“却”、“但是”

2、温故而知新 表示顺承

3、博学而笃志 表示并列

除此以外,“而”还可以表示修饰,“而”前面的内容用来修饰后面的。判断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

(1)为人谋而不忠乎(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4)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曲肱而枕之(7)不义而富且贵

(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9)切问而近思

环节五:检测反馈,实践提高 源于本课的成语有哪些? 环节六:小结:

课文中阐述的不论是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还是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亦或是人的思想品德修养的“三省吾身”等等,都需要我们好好去体会把握,以自己的志向为起点,以孔子的言行为航标,以自己的勤奋为主力,以自己的个性为助力,以自己的目标为终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第三篇:1.《〈论语〉十二章》复习教案

2016年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

1.《〈论语〉十二章》复习教案

侣俸中学 陶鸿中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一、语文常识

1、语音文字 论(lún)语 不亦说(yuè)乎 不知而不愠(yùn)曾(Zēng)子 吾(wú)三省(xǐng)吾身 传(chuán).......不习乎 逾(yú)矩 为(wéi)师 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好(hào)之者 曲肱......(gōng)博学而笃(dǔ)志 .

2、作家作品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十二章》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3、成语积累

(1)不亦乐乎:不也快乐吗?现表示达到极点、(2)三省吾身:多次地反省自己。

(3)从心所欲:随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4)温故知新:温习旧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

(5)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6)择善而从:选择别人的长处来学习。

二、常见考点

(一)词语理解

1、重点词语(1)学而时习(“实习”“演习”,“温习”或“复习”)之 .(2)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3)吾日三省(自我检查,反省)吾身 .(4)为人谋(谋划,办事)而不忠(诚心诚意,尽心竭力)乎 .(5)与朋友交而不信(真诚,诚实)乎? .

(6)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7)不逾(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8)六十而耳顺(能听得进不同意见)..(9)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0)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1)人不堪(忍受)其忧 .(12)择其善者而从(跟随,学习;采纳,听从)之 .(13)子在川(河,河流)上曰 .(14)逝者如斯(这,指河水)夫 .(15)三军可夺(改变)帅也 .(16)博学而笃(忠实,坚守)志 .(17)切问而近思(考虑当前的事)..

2、通假字(1)不亦说(通“悦”,愉快)乎(2)十有(通“又”,再加上,还有)五而志于学 ..

3、古今异义(1)学而时(古义:按时;今义:时间)习之 .(2)不亦君子(古义: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泛指品德高尚的人)..(3)吾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三省吾身 .(4)吾日三(古义:多次;今义:数词,三)省吾身 .(5)温故(古义:学过的知识,旧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而知新 .(6)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为师矣 ..(7)饭疏(古义:粗劣;今义:疏通、疏散)食饮水 .(8)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9)择其善者(古义:好的方面,优点;今义:善良的人)而从之 ..(10)匹夫(古义:普通的人,男子汉;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4、词类活用(1)学而时(名词作状语,按时)习之 .(2)吾日(名词作状语,每天)三省吾身 .(3)传(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不习乎 .(4)温故(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旧知识).(5)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理解与体会,新发现).(6)好(形容词作动词,喜欢,爱好)之者 .(7)乐(名词意动,以……为乐趣)之者 .(8)饭(名词作动词,吃饭)疏食饮水 .择其善(形容词作名词,好的方面,优点)而从之 .

5、一词多义

(1)为 ①可以为(当、做)师矣 ②为(替)人谋而不忠乎(2)知 ①人不知(了解)而不愠 ②五十而知(知道)天命

③温故而知(得到,懂得)新

(3)乐 ①不亦乐(愉快,快乐)乎 ②好之者不如乐(以……为乐趣)之者(4)而 ①人不知而(表转折,却)不愠 ②温故而(表顺承)知新

③曲肱而(表修饰)枕之 ④博学而(表并列)笃志

(5)其 ①仁在其(代词,它的)中矣 ②其(代词,他人的)不善者而改之

(二)翻译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危险了。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6、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

(三)理解默写

1.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召开,首都百姓喜迎八方来宾。《论语》中可以表达这种喜悦之情的句子是: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孔子认为“吾日三省吾身”的内容是: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4.对自我、对人生认识的句子是: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5.告诉我们在温习学过的知识中能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的句子是: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7.对弟子评价的句子是: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8.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三重境界)的句子是: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在贫困中保持乐观的句子是: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10.面对富贵态度的句子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1.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3.对人生志向坚持的句子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4.集中体现了孔子“仁”的儒家思想的句子是: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三、阅读理解

1、《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有讲学习乐趣的,也讲思想道德修养的,请分别列举二至三句。

(1)谈学习态度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谈学习方法的: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3)讲思想道德修养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4)讲学习乐趣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人不知而不愠”是“君子”风范,作为君子应该有哪些风范?根据课文内容和你的了解谈谈你的看法。

君子的风范在这句话中主要是指有谦虚的精神,还要有宽广的胸襟,善良的心地。其实在这篇课文中到处有君子的风范。比如君子要有坚定地信仰,君子要有安贫乐道的精神,还有君子应该勤学好问。

3、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这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观点矛盾吗?为什么?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认为懂得从旧知识中获取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这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矛盾。前者强调的学习方法,后者是一种学习态度。前者是一个职业身份,后者强调为人相处。

4、《论语》是我国古代语录散文的典范,就这十则孔子语录,说说《论语》的艺术特点。⑴篇幅简短,语言精练; ⑵观点鲜明,思想内容深刻。

四、拓展延伸

1、仿写:

有勤才有了孔子“韦编三绝”的佳话,也才有了世界文化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美誉。

示例:有勤才有曹雪芹“批阅三载”增删五次的壮举,也才有了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红楼梦》

2、学与思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实际加以分析。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与思考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我们读书学习中,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而光知道照搬全抄老师和书本上的知识,没有自己的归纳整理用头脑的辨析也会疑惑不解,而失去主见,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指此意。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

3、孔子将“知之者”“ 好之者”“乐之者”进行对比,强调了成为“乐之者”的重要性,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从“知之者”变成“乐之者”?

示例:从“知之者”变成“乐之者”最重要的是要转变学习的态度,在学习中试着去发现其中的乐趣,并以此为突破口,慢慢培养对学习的兴趣,是学习的过程变成快乐的体验。

4、简答题(二选一)

(1)你喜欢哪一则?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2)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提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讲的是学习的方法,对学习要认真,要按时复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对人要热忱,要大度。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讲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学习方法,学习和思考二者不可偏废,“学”是基础。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讲学习态度的。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讲人要有志气、品格,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5、下面是一位学生对《论语》中句子的理解,请你仿照他的理解,写出你对《论语》中的某一句的理解。(要求:不得选择示例中的句子)(4分)示例:吾日三省吾身——多检查,多反省,方能突破自我不断完善。

【解析】根据题干要求可知,这道题要求我们根据示例进行仿写。分析例句可知,破折号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理解拓展,因此我们在仿写时也要这样安排内容,选择自己熟悉的句子,写出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示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善学习,善思考,便可掌握知识,收获更多。

6、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谈谈你对哪一则语录感受最深。在学习上,你有哪些成功或失败的体会,不妨也用语录的形式写下来。(EJ课后习题)示例:我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感受最深。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影响下我们能更热衷于学习,学习效率会明显提高。

7、找出课文中有关道德修养的论述,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课后习题)示例:我认为诚信很重要,特别是与朋友相处,我们更应该讲信用。诚信是与人交往的基础,只有诚信才能交到更多朋友,友谊也会越来越深。

五、中考题选

1、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哪一句,请说明理由。(2011年贵州省六盘水市卷)

(抄写句子无错误,言之有理即可)

2、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也会获益匪浅,请另外写出《论语》中你熟悉的一则(不得与试卷上的相同),并简要说说对它的理解。(2011年河北省唐山市卷)

(略)

3、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2012年山西省卷)

(正确默写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成语或格言警句)

4、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孙权认为,学习“但当涉猎”。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述说你的观点及理由。(2011年湖南省永州市卷)

示例:我的体验是,既要广泛涉猎,也要学思结合。对一般文章要广泛涉猎,才能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对文化经典要边读边思,认真品味,才能领会其中精要。这样,才能做到学有所获。(开放题,能陈述自己的观点,语句通顺即可)

5、《论语》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为何不先说“思而不学则殆”,而是先说“学而不思则罔”?说说你的理解。(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卷)

“学”是“思”的先决条件,先学后思符合认知规律。(意思对即可)

6、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2013普洱)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做到“人不知而不愠”的益处有:①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②宽容对待别人,能让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7、结合文中孔子语录,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2014年陕西)

因为孔子讲求良好的学习方法,有谦虚的学习态度和大度宽厚的待人胸怀,所以,学者很敬仰他。

8、甲乙两文”乐“的情趣分别是什么?(2015·福建省泉州卷)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优之,乐在其中矣。不义富贵,于我如浮云。”(《论语》)甲文:①作者欣赏山林之美的情趣。②作者酷爱山林,归隐林泉的志趣。③作者将内心对山林之美的感受与友人分享的乐趣。(答出一点即可)

乙文:①粗茶淡饭却能随遇而安(安贫乐道)。②视不正当得到的富贵如浮云的高尚情操。(答出一点即可)

第四篇:《论语十则》复习课教案

《论语十则》复习课教案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一起参与我们的学习,大家高兴吗?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一句话来表达一下我们此时的喜悦之情吗?(生齐答: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对,这句话就出自(生答:《论语十则》),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论语》,在温习中感受圣贤给我们的启迪。

二、出示复习目标:

①掌握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准确翻译句子。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熟练背诵课文。

④感知圣贤的思想,在圣贤思想的引领下,去实践、求知。

三、复习导学:

(一)文学常识

1、《论语》是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的言行。它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2、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

(二)自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温馨提示:注意其中的通假字,要读出还原后的字音。论语()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曾()子

三省()吾身 诲()女()知之

是知也()

(三)掌握重点实虚词意义。

温馨提示:复习方法要灵活,做到“词不离句”。

复习流程:

1、先自我结合注释复习重点实虚词,复习熟练后,同位互查。

2、检测:解释下列括号内的词。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人不知而不愠()③吾日三省吾身()④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⑤传不习乎()⑥学而不思则罔()⑦思而不学则殆()

⑧是知也()⑨见贤思齐焉()⑩死而后已()⑾其恕乎()

(四)知识归类(以小组为单位推荐、展示、补充、提问)

1、通假字(提示:解释要全面 通,译为)

2、古今异义词(提示:古文中翻译出来的意思与现在的意思不同,并且现在不再沿用的词意才是古今异义词)

3、词类活用(提示:根据翻译前和翻译后的词性判断)

4、一词多义(提示:结合语境解释意思)

5、特殊文言句式(提示:被动句注意句中有一个词翻译成“被”字;省略句以省略“于”、“之”为主;判断句的标志一般是“……者……也”“……也”“……者也”;倒装句一般表现为翻译出来的语序与原句发生了改变)

(五)熟练翻译课文。

温馨提示:文言文翻译技巧:

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

2、标准:信、达、雅。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3、方法:增、删、调、留、换。增:增加内容,保持句子顺畅。

删:去掉多余、累赘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殊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有名词,一般保留原词。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冲突的内容。

复习流程:

1、先自我翻译,划出不会翻译的句子或词语。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组长每人抽查一则。准备班内展示。

3、检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④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⑤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⑧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⑨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六)熟练背诵课文。

复习流程:

1、先自我熟练背诵,边背诵边解决容易出错的字词。

2、全班接龙式检查。

3、按要求默写课文中有关语句。

温馨提示:先读准要求,再对号入座,最后确保书写无误。

①作者阐述“学”和“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两小儿辩日》中,孔子面对小儿的争辩“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孔子,你会用《〈论语〉八则》中的哪句话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只有经过恶劣环境考验才能看出君子品格的比喻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你宽容一点,其实是给自己留下一片广阔的天空。”让我们联想起孔子在阐释的儒家思想时所说的一个成语。

⑥平时学习的知识要注意复习和运用,尤其到期末总复习时,应把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做到_______。

四、品经典,谈感悟。

同学们,《论语》中的这些经典句子是“圣人”孔子先生的言行结晶。这些充满智慧的妙语总能启迪着我们的心灵。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句话?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五、总结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我掌握了……

六、结束语:

学习《论语》,学习任何经典,所有古老先贤的经验最终只有一个真谛,那就是使我们的生命在这些智慧光环的照耀下,尽早建立能够符合社会道义的标准。

让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继续践行圣贤的思想,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断完善自我,好吗?

七、作业设计:

1、做完导学案上没做上的习题。

2、运用本节课梳理知识的方法,把《世说新语》上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第五篇:论语十二则教案

论语十二则教案

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那么论语十二则教案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论语十二则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了解《论语》的相关知识以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二、重点、难点

1.掌握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常识。

2.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用法。词语如“而”、“之”等

3.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三、课时安排

两个课时

四、作者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其先世为宋国贵族。少年时家境衰落。成年后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后罢官,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在世界观上,对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活动采取存疑态度,认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的见解。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德治和教化。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后世对孔子有非常崇高的赞誉,唐代的韩愈曾经有诗:“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后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的需要,也一再的追封孔子,封其为“至圣先师,大成文宣王”、“文宣帝君”等。中国各地都有孔庙对其祭祀。山东的曲阜的孔府是我国北方除北京外另一重要的宫殿建筑,也是著名的旅游名胜。

五、《论语》概述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1、体式归纳起来有:

(1)、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

(2)、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

(3)、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2、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东汉时,《论语》被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旧注本有《论语注疏》(三国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和宋朱熹的《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等。

六、创作背景

《论语》基本上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主要记载孔子的言行,只有一小部分记载孔门弟子(譬如曾子、子夏、有子等人)的言行。《汉书·艺文志》云:“《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汉初所传的《论语》,有古论、齐论、鲁论之分,古论出自孔子壁中,用古文字写成,孔安国曾为之作训解,但已失传。齐论为齐人所学,鲁论为鲁人所传。东汉郑玄就鲁论篇章,参考齐论,为之作注,今亦残佚。魏时的何晏集汉儒以来的各家之说,成《论语集解》,这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最早的《论语》注本。

七、课文讲解

1.课文朗读

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自渎:学生自读课文。

感知、讨论:本文的内容包括学习的哪些方面?

本文主要包括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

2.课文讲解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曾子(曾参,孔子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论语十二则教案

教学目标:

1、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3、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理读法。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

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味文章的大意。

串讲法。在积累文言词汇上,以老师串讲重点词语为主。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

课的类型:文言文精读课新授课

课前准备:利用早读、晚读,带领学生朗读课文。

布置学生预习任务:利用手头的工具书,把文章大意弄清楚。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介绍孔子及《论语》,朗读课文并整体感知课文,探究学习课文前六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问题导入法)

有谁知道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是什么?。

(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回答不了,那老师就直接揭晓答案,并导入到下一个环节“孔子及《论语》”介绍,如果学生回答了其它的文学著作,那老师就进一步引导强调“这可是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从时间上加以引导,在引导后如果能回答到《论语》那就顺势引导到下个环节,如果还不能就老师直接揭晓答案。)

明确:《论语》,今天我们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的一小部分,请大家翻到课文44页。

二、孔子及《论语》的简介

结合多媒体图片简单地介绍孔子及《论语》:(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孔子及《论语》。)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结合图片孔庙、孔林、孔府简单介绍孔子)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籍,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里提到了四书,就顺带给学生提一下“四书五经”,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这个不要求学生掌握,只要求有个了解就可以了。)

三、朗读课文

1、范读:老师配乐范读,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全班齐读:全班配乐齐读一遍。(由于这篇课文的朗读在早读和晚读课时已经指导过学生怎么读了,所以也就不再多花时间在朗读环节上了。)

老师仔细听学生的朗读,看有没有读错字,或者是加字漏字的,并及时给与改正。(由于在早晚读课的朗读指导中对字词的读音有明确的,一般学生是不会读错字的,但在以下几个字的读音上仍需注意的:不亦说(yue)乎、人不知而不愠(yn)、吾日三省(xing)吾身、为(wei)人谋而不忠乎、传(chuan)不习乎、学而不思则罔(wang)、思而不学则殆(dai)。在学生读的时候重点关注一下,有没有读错。)

四、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百练百胜》和课文中的注解大致理解课文意思,并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这个问题,学生比较容易把握住第一点关于学习的,对于修养做人这一点学生不一定能把握住,对此老师不做具体的明确,可以在课文学习中把这个问题落实下去。如果学生能答出两点那就最好不过了。就此引导学生先来看关于着重于讲学习的这六则。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有关论语十二则教案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下载《〈论语〉十则》复习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语〉十则》复习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童趣》《论语》复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提纲(三)《童趣》《论语》复习 一、解释重点文言词语 1、加点词义项为之强凹者为壑作青云白鹤观徐喷以烟鞭数十方出神鹤唳云端 为之怡然称快 以丛......

    论语十则复习

    《论语》十则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

    人教版语文论语十则有优秀教案

    人教版语文论语十则有优秀教案 导语:论语十则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其中一共有20卷。论语十则教案要怎么写?下面由品才网为大家提供......

    论语十二则试题

    《〈论语〉十则》巩固练习题及答案一孔子名____, 字_____,_____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 家,____ 家,是 ____家学派创始人。 二 《论语》是___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

    论语读后感之十

    论语读后感对于人伦关系的探讨是孔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朱熹《四书章句——中庸》的说法,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将人伦关系大致分为五个方面:“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

    论语教案

    《孝为根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背诵《论语》中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教案

    《论语》教案 《论语》教案1 一、活动目的以《论语》为代表的国学文化博大精深,学习贵在持之以恒,需要我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领全体师生去诵读、去欣赏、去感悟,积极主动地......

    论语教案

    《论语》十则教案(教师版) 一、 学习目标 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结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