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詹天佑》教学思考与教后反思
《詹天佑》 教学思考与教后反思
目 录
一、教材分析„„„„„„„„„„„„„„„„„„(1)
二、学生学情分析„„„„„„„„„„„„„„„„(1)
三、教学结构与设计意图„„„„„„„„„„„„„(1)
(一)情景导入„„„„„„„„„„„„„„„„„(1)
(二)课文分析„„„„„„„„„„„„„„„„„(2)
(三)小结„„„„„„„„„„„„„„„„„„„(3)
四、教后感悟„„„„„„„„„„„„„„„„„„(4)
《詹天佑》教学思考与教后反思
一、教材分析
《詹天佑》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讲述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事迹——主持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文章选材典型,是一篇语文学科教育与德育思想相结合的好教材。
二、学生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对爱国题材的文章主题并不陌生,且具有一定的自主读书的能力。在本次课前,我和学生一起搜集了关于詹天佑的资料,并让学生在预习中熟读课文、自读自悟,引导在阅读中主动探索,感悟我国伟大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的杰出及其高尚的爱国之情,为学生在课堂中的进一步学习和对文章更深入的理解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
三、教学结构与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
“课前我们对詹天佑进行了一定的了解,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一下詹天佑?可以是书本中的,也可以是从课外搜集到的,还可以是你自己的心里话。”此处对话旨在引导学生回顾预习时自主获得的知识信息,让学生在交流中拓展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并可让学生在展示中获得认可与欣赏中,增强学习自信心。
“让我们跟随着时光老人去看看京张铁路修筑的艰难历程。”出示相关资料,引出京张铁路始建于1905年,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并通过资料让学生大致了解2005年在北京市和河北省举行的一系有关京张铁路诞生100年系列庆祝活动。
“了解了这些,你有什么想法?一条铁路的诞生,为什么会那么重要呢?为什么京张铁路在咱们中国人心头有这样重的分量呢?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自由读文,边读边寻找关键的信息,作者重点向我们介绍了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哪几件事情?《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此从组织学生交流关于詹天佑的信息入手,并从中为进入新课作了适当的铺垫。
(二)课文分析
精读课文重点部分(4——6小节),再现动人情景,让学生在对全文朗读中,对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有了一个整体的回顾。
“在1905年到1909年这近一千四百个日子里,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过程当中,一定有许多的细节让我们难以忘怀,就让我们通过课文走进100年前的施工现场,捕捉那一个个动人的场景。”
阅读中引导学生思考: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中的哪些细节,让今天的我们依然深有感触?重点交流詹天佑的言行与想法的句子,并作适当的想像补充(比如对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时遇到的困难,并想像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除了课文中的词句,还有鲜为人知的困难。)
此处旨在让学生看到一个与工人同甘共苦的,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詹天佑,爱国的詹天佑,还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詹天佑。所以在这个环节教学,我主要采取的是读感悟。
在分析第5和第6自然段中的铁路设计方案——“开凿隧道”和“人字型铁路”部分,我采用的是绘图演示比较法,让学生通过直观对比“开凿隧道”和“人字型线路”,使学生理解詹天佑这种设计的巧妙之处,体会到詹天佑的“杰出”。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让学生先以讨论交流,来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的看法,再请讨论小组推举从组内推举一名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最后我们再师生一起相互补充,并再次在文字中读读品品,交流这样的设计的好处——既缩短了工期,还需要大智慧,这样的设计不仅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大成就,也是当时世界铁路建设中的一项杰出创举。
(三)小结
“京张铁路默默无言,但他用铁一般的事实向世人宣告:中国人有骨气,中国人有智慧。中国有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班的同学中一定会有像詹天佑一样的仁人志士活跃在祖国的各行各业。为中国走向世界贡献力量。我坚信,你能行!”
通过总结全文,让学生对文章的核心思想进一步体会,以此为基础再加以小结,深化对学生爱国情操的培养和自信心的树立。
四、教后感悟
《詹天佑》这篇课文向读者展现了一位爱国的杰出的工程师的高大形象,课文层次清楚,内容生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中国人民智慧
和力量的赞颂。全文围绕“杰出、爱国”而展开。我在设计教学时以此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充分阅读、小组合作、汇报交流,抓住具体事例,结合关键词语,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展示交流自己在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表现出了高昂的学习积极性,反应了学生对自主探索这种创新型学习方式的浓厚兴趣。在课堂上,学生通过按重点分层次的精读文章的各个段落,教师在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的同时给予必要的引导与点拨,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思想的理解。此外,在引导学生对本篇课文的理解过程中,除了完成本学科的知识教学外,同时适当的把该文章作为一个德育素材,培养了学生爱国情操,激发了学生的中华民族自豪感。
但在本次教学中也还尚有一些遗憾之处,如:在讲“人字型铁路”的设计时,如果能在与“开凿隧道”对比的基础上再结合“连外国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这个内容以及当时的施工条件来引导学生看詹天佑的设计,可能更能引起学生对詹天佑这项完美设计的赞叹之情。
在遗憾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通过反思寻找教学中的“遗憾”,从遗憾中认识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对这些不足进行不断完善,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和提高,我想,只有这样,教学中的遗憾才会成为一种推动专业更快发展的动力!接下来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二篇:5 《詹天佑》教后反思
教后反思:
1.第一课时我主要引导学生掌握字词,了解课文大意,感情朗读,在指导朗读时,我采用了自读、默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法,加深了对詹天佑的敬佩之情。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出色完成任务。
2.第二课时,我围绕文章的中心词“杰出”、“爱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索,并充分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这样在学生的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探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学生互相讨论、合作、欣赏中增强学习自信心。在学习活动中,我与学生之间形成了积极的互动效应,我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与参与者。比如在与学生探讨两种开凿法时,既注意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又注重适时的点拨,学生在读读说说中明白了两个隧道的掘进方法,体会到了詹天佑工作的细致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他深入实践、新的思维。通过课件演示再现了开凿隧道和火车在“人“字型线路行驶的情形。就这样,学生的疑难全在读书和动手实践中水到渠成地解决了,课文的重点也得到了突出。
第三篇:《詹天佑》教学设计与反思
《詹天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积累词汇;联系上下文理解阻挠、要挟等词语意思。
2、注意当时当地的情况,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
3、认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努力锻炼自己的创造才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深刻领会詹天佑哪些言行感动了我们。
教学难点:
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社会背景和自然地理环境。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京张铁路肇建百年纪念活动资料、相关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建构阅读话题
1、板书课题“詹天佑”,请学生谈谈课外搜集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
2、詹天佑是谁?──京张铁路(板书)的设计施工者。京张铁路修筑于哪一年?(1905年),距现在有多少年了?(一百多年)(出示资料)
3、同学们,老师看了这些资料,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一条铁路的诞生,为什么那么重要?我们为什么要如此隆重地纪念它呢?就让我们到《詹天佑》这篇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谈话引入,把学生带进角色,这是情感的诱发。)
二、初读:整体感知内容,回顾难忘岁月
1、录像老师: 詹天佑的铜像落成了,你能在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题写吗?
现场老师:速读课文,找到你认为最准确的句子。
2、录像老师:出示句子(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读课文把相关语句划下来。
现场老师:自由读课文5、6自然段,划一划能表现詹天有杰出才华的语句,并想一想这两段主要写了什么?
3、现场老师:引导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
三、精读:深入研读内容,体会创新设计
1、现场老师:出示相关图表,同桌讨论后尝试用笔画出詹天佑开凿隧道的两种不同的方法。
2、学生讨论完成图表。
3、录像老师:讲读相关语句,动画演示两种不同的开凿方法。
4、现场老师:指名学生读第六自然段,指名学生演示火车上坡的过程
5、录像老师:动画演示“人”字形线路上火车上坡的过程及讲
相关故事。
四、品读:再现动人细节,感情朗读课文
1、录像老师:詹天佑的杰出佑来源于什么呢?请同学们再一次读课文。
现场老师:轻声读课文第4自然段,在你感受深的地方写写批注。
2、录像老师:在修筑铁路的四年1400多个日子里,一定会有许许多多让人难以忘怀的动人细节。詹天佑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出示相关语句。
3、现场老师:重点指导朗读(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1)交流詹天佑当时遇到的种种困难。(2)教师引读:
师:因为资金短缺,铁路修筑暂时陷于困境,此刻,詹天佑想: 生:“这是中国人……”
师:帝国主义者一直不放弃夺取铁路修筑权的野心,暗中阻挠,这时,詹天佑想:
师:面对皇亲国戚横加干涉,无理取闹,詹天佑想:
师:亲友离开,女婿遭绑架,女儿身亡,詹天佑陷于巨大的悲痛之中,他想:
师:同学们,詹天佑不但自己经常这样想的,他也经常这样勉励他身旁的工作人员:(指名学生读:遇到困难,他总是勉励工程人员:
“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4、现场老师:孩子们,修筑铁路的日子里,詹天佑让人感动的细节,绝不只是课文里写的这些!如果,我们对当时当地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那么我们一定会对詹天佑更加肃然起敬。
五、研读:回眸百年沧桑,体会课文深意
1、老师:帝国主义当时是怎样的表现呢?
老师: 请大家用心地读读2、3自然段,边读相关句子,联系詹天佑修筑铁路过程中的一个个细节,边想一想:这两段话的哪些地方,让你的心久久难以平静?(默读,画出让自己心里不平静的句子)。
2、老师:孩子们,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回顾那一段岁月,我们的心情肯定是不平静的,谁来读读让你的心情感到不平静的句子?(交流感受,朗读体会——主要从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一路上的高山深涧;技术条件落后;国人的期盼等角度,理解詹天佑面临的重重压力)。
3、学生交流体会
4、老师过渡:正是凭着这份坚定信念和对祖国的忠诚,也正是凭着这份坚定的信念和对祖国的忠诚,在詹天佑的带领下,京张铁路终于在1909年8月11日全线竣工,不但比原计划提前两年,还为清政府节省了白银28万两。这是危难中的奋进!艰辛中的辉煌!)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最后一段,感受这艰辛的辉煌!(齐读最后一段)
六、活读:倾诉满腔情怀,升华爱国热情
1、老师:为了纪念那段难忘的历史,河北省政府在张家口重塑了詹天佑的铜像。孩子们,假如这一天,你亲眼目睹了铜像揭幕,我想,你的内心深处,一定会涌起很多感慨,你也一定有很多心里的话儿对詹天佑说。把要说的话写下来吧。(写的时候,可以适当用上课文里刚刚学过的词语:)
阻挠 要挟 嘲笑 毅然 杰出 爱国 高山深涧 悬崖峭壁 狂风怒号 回击 竣工(学生在音乐声中写话)
2、老师:同学们,让我们面对着詹天佑的铜像,尽情地诉说心理话吧……
3、老师:听着大家的发言,老师不由想起了很多很多,我的脑子里,出现得最多的画面,是电影《詹天佑》中的一个片断。1919年,詹天佑拖着重病之躯,登上长城,深情地说(师朗诵):“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大幸事了。”
4、老师:学习一首有关詹天佑的诗,升华感情,总结课文。附:板书
20、詹天佑 京张铁路 杰出 爱国
《詹天佑》教学反思
杨黄岭小学 田秀丽
《詹天佑》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教材中新增设的一篇课文,是德育教育的好教材。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很能说明问题,而开凿隧道,只选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两处记叙,很有代表性。
我利用优质资源围绕文章的中心词“杰出”、“爱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索,并充分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这样在学生的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探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学生互相讨论、合作、欣赏中增强学习自信心。
我在场使这种新方法执教了这篇课文之后有这样的几点感受:
一、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这篇课文理解的难点就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这两部分内容。这两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我在反复观看优质资源课的基础上决定先让同桌研读课文相关内容后尝试画示意图,而后让学生观看宋老师录像中制作的课件动画,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二、在教学第二部分时,我引导学生从搜集来的资料入手,去深入体会当时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难,并引导学生多遍朗读詹天佑想法的句子,从而更好的理解了课文内容。
三、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情感体验还不是很深刻,学生的回答
也还是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谈得也比较泛泛。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尽管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但是读的时间和遍数还不是太充分。大概是受优质资源的牵制,我总想充分利用其优势,所以留给学生读的时间并不充裕。
2、在处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的两部分内容时,我尽管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学生也理解了设计的巧妙,但是对于詹天佑的设计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赞叹之情。在教学设计人字形线路时,学生并没有提出,为什么要设计人字形线路?设计这个线路有什么好处?要是能结合“连外国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这个内容以及当时的施工条件来看詹天佑的设计,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水到渠成。同时这到激发动机时入情。而且在整堂课中教师都很有激情,在语言上努力打动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第四篇:可能性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
《可能性》教学设计与反思
甘肃省民乐县洪水小学 王玉红 邮编734500
电话0936—336848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游戏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初步体会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会“可能、一定、不可能”进行描述。
2.初步体会可能性的大小。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学生间的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操作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问题的习惯。教学重点:
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合理的结论。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盒子、球、水果、水果篮等。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小朋友们,你们会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吗?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上来跟老师一起玩。2.师生共同游戏,其他同学猜测结果。3.揭示课题:可能性
„反思:在课伊始,选用了“石头、剪子、布”这一项师生互动的游戏导入,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转移到课堂上来,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很自然的引出了课题。‟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活动一:体验“一定”和“不可能”
师:我们来举行一次摸球比赛,桌上放着两盒球,请男生一队,女生一队上来摸球,哪一队摸到黄球最多,哪一队就获胜。
两个队依次进行摸球。
师:女生摸出了6个黄球。为什么女生每次都能摸到黄球?你们有什么想法?
学生各抒已见。
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你们想看看吗? 打开盒子让学生观察。
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每次都能摸到黄球的原因。师:全是黄球,那我去任意摸一个,会摸到什么球呢? 学生猜测老师摸球的结果。老师板书:(一定)
师:那男生为什么一个黄球也没摸到?你们有什么想法? 师:想看看吗?
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摸不到黄球的原因。师:我任意去摸一个,老师可能会摸出黄球吗? 学生猜测老师摸球的结果。教师板书:(不可能)活动二:体验“可能”
师:刚才男生有意见,说老师放在两个盒子里的球不一样,这样比赛不公平。那下面我们就来一次公平的比赛。老师在每个盒子里放了6个黄球和6个白球。哪一队摸到黄球最多,哪一队就获胜。
两个队依次进行摸球。
在摸球前老师引导学生对摸球情况做出预测。教师小结比赛情况。
小结: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两次摸球的情况,什么情况下摸到的一定是黄球?什么情况下不可能摸到黄球?什么情况下可能摸到黄球? 教师板书:(可能)
〔反思: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提倡的学习方式。本节课的特殊之处是让学生经历“猜测──体验──推想──验证”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获得愉快的数学体验,并在体验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合作学习的形式既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又能展示个人多方面的才能。此环节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使他们体会与他人交流的快乐,同时促进学生个人的完善与发展。‟
三.实践体验,拓展新知
活动三:放水果游戏
(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实物拿出来:一个篮子、苹果、梨、桔子)师:盒子里放哪种水果,老师任意摸一个,一定是桔子。该怎么放呢? 学生放水果,教师巡视,然后进行反馈。
师:说说你是怎样放的?
师:放1个、2个、3个、4个、5个都可以吗? 师:盒子里面只放桔子,那摸到的一定是桔子。
师:盒子里放哪种水果,老师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桔子,该怎么放呢? 学生放水果,教师巡视。师:谁愿意来说一说?
师:只要盒子里不放桔子,那摸到的就不可能是桔子。
师:盒子里放哪种水果,老师任意摸一个,可能是桔子,该怎么放呢? 学生放,教师巡视。反馈学情,师适时总结。
学生带着对“可能是桔子”的理解,再次去和同伴进行交流,体验。„反思:通过放水果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内容,从而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情感。‟
四.生活体验,巩固延伸 1.说说生活中事件的可能性。
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可以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下面我们选择“一定”、“可能”、“不可能”来填空。(1)、太阳()从东方升起。(2)、人()长生不老。(3)、今天,老师()要表扬我。(4)、人()是慢慢长大的。(5)、我将来()会考上大学
2.小结:有些事情一定会发生,有些事情不可能发生,有些事情可能会发生,这就需要同学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体验。
„ 反思:让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描述生活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加深了应用意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
活动四:摸奖游戏,体验“可能性”的大小
师:现在社会上流行抽奖,摸彩票的活动,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次摸奖活动,看看你手气好不好?能不能中奖?
(师拿出装有15个白球,2个黄球的盒子)师:从这个盒子中任意摸一个球,会是什么结果? 生:可能摸到黄球,也可能摸到白球。
师:现在规定摸到黄球为中奖,每小组选派一位小朋友上台进行摸奖。祝你们好运。
学生进行摸奖活动。
师:(根据中奖情况问)为什么中奖的同学这么少? 生:因为黄球少,不容易摸到。师:像这样我们就说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小。
师:如果让你们再摸一次,你会选择什么颜色的球中奖呢? 生:白球。因为白球的个数多,容易摸到。
师:也就是说,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中奖的可能性也就大。
小结:我们平时遇到的摸奖、买彩票不一定会中奖,大街上的小摊贩就是利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来骗人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要正确看待大街上所谓的摸奖活动,不要上当受骗。
„反思:有了前面的实践活动的基础,再通过此环节的师生、生生交流,学生始终在积极的状态下主动地理解、体会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的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及时揭穿了小摊贩利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来骗人,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全课小结,课外延伸。
1.这节课你学的高兴吗?你学会了什么? 2.学生畅谈收获。
3.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什么事一定会发生?什么事可能会发生?什么事不可能会发生?
4.交流反馈。
5、本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反思:让学生畅谈收获、交流生活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把整堂课推向了高潮。学生的自我评价,包括对优点的肯定,对不足之处提出的改进,同时对自己提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有利于今后课堂教学的开展。‟
第五篇:《詹天佑》教学反思
《詹天佑》教学反思
《詹天佑》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文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现詹天佑的爱国精神;难点是理解两种开凿隧道方法的好处以及“人”形线路设计的妙处。
我潜心钻研教材和教参,准确把握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第四自然段以学生谈体会和朗读为主,引导学生从以身作则、不畏艰险、工作作风严谨、爱国几个方面理解他的令人感动的言行。老师重点指导朗读,通过范读设境,想象移情,多元解读,读出詹天佑的令人感动之处。
引导学生画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的示意图并讲解,难点迎刃而解。
“人”字形线路的设计,解决了火车爬陡坡的难题,是詹天佑为铁路建设作出的杰出贡献,也是他卓越的创造才能的体现。引导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用文具模拟火车行驶线路,老师再用动画视频演示,难点亦迎刃而解。
最后,升华主题,水到渠成。
不足之处,朗读还不够充分,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体会詹天佑言行令人感动之处。这次是我第二次讲《詹天佑》公开课,对课文我已经烂熟于心,我争取使教学设计更优化。从学生们、同事们的反映看,效果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