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早教观察记录
早教观察记录
学龄前阶段幼儿身体生长发育迅速,可塑性大,身体各器官的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身体形态结构没有定型。为此,根据幼儿生长发育规律,为幼儿开展户外活动,充分利用户外的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作适当锻炼,对提高幼儿各系统、各器官的生理机能和发展幼儿个性、促进幼儿身心健康能起到较大作用。
这次的早教活动,天公作美,是个比较凉爽的天气,我们因地制宜,设置能促进幼儿身心发育的户外环境,为幼儿开展户外活动创设良好条件。提供幼儿跑、跳、钻、爬、攀的运动器械和多功能大型玩具。将这次新添置的隧道筒、投掷篮框等全部拿了出来。由于场地布局合理,内容丰富,色彩协调。来到我们幼儿园早教点的宝宝一下子就被这些玩具吸引了。有的孩子高兴地拉着妈妈的手:“妈妈,我要玩这个!”有的家长看见了比孩子还兴奋,拿起一辆小推车就对孩子说:“来,这个好玩!”可是这个宝宝只有1岁半左右的月龄,完全对妈妈挑的玩具不感兴趣,一个劲地把小手挥挥表示拒绝。这时候,我悄悄走到家长身边,轻轻提醒到:“先问问孩子,究竟他喜欢玩什么,让他自己决定!”这个妈妈听了我的话,于是放手了,孩子马上跑到了隔壁的框子里,拿出了小皮球,往篮框里投,原来这才是宝宝喜欢的玩具。
在看那边的那个家庭,全家都出动,妈妈,爸爸,还有奶奶,可是却只看见宝宝一个人在操场上玩着沙包,爸爸、妈妈却坐在一边,好像事不关己。宝宝再操场上大喊:“爸爸,来!”示意爸爸和他一起玩,可爸爸却挥挥手:“宝宝,自己一个人玩,乖,爸爸看着你!”宝宝一脸失望地转过头,独自玩了会,就觉得没什么意思,于是就干脆不玩了。这时候,我来到爸爸跟前:“为什么不和孩子一起玩呢?要知道有了你的参与,宝宝会学到更多,也会收获更多!”爸爸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于是在我的劝说下,爸爸和孩子一起玩了起来,宝宝脸上又挂起了灿烂的笑容。分析与反思:
早教活动中许多孩子可能是第一次来到幼儿园,对于陌生的环境如何能让他们在最短时间内融入其中,首先创设良好的户外活动环境是重要的物质前提。其次就是老师的正确引导,正所谓该出手时就出手,精简有效的指导语十分重要。从尊重幼儿及家长角度,说出指导语,有亲和力,家长和幼儿都会感受到关心,如提醒家长在玩玩具前问问孩子:宝宝喜欢哪个玩具,让孩子有一个自主选择的过程。对于亲子活动中家长旁观的态度,适时提醒,你也是活动中的一员,有了你的参与,你的宝宝会收获更多。在老师的及时提醒下,家长们会更清楚自己究竟应该怎么做。
第二篇:学生观察记录--难教儿童
“难教儿童”小豆
巴福中学校长 谭富
小豆的基本情况:
2012年9月,我校接收了一个来自重庆某重点中学2014级的学生小豆。是个男孩,14岁,中等个,身体很结实,外表看比较聪明,思维敏捷,特别好动。他父母在我镇打工,为照顾子女方便,其父母将孩子送到了我校就读。
对学生的观察:
来到我校一个月,孩子有如下表现:不按时到校,特别好动,从开学的头几天起就给任课教师添了许多麻烦。经常上第一节课时打瞌睡,不睡觉就影响其他同学。上课精神不集中,没有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作业完成困难(有抄作业行为),表现出学习基础较差。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对孩子进行了引导、教育和帮助,也与家长沟通了情况,费了很大的劲,但效果不佳,让班主任感到“头痛”。
第一月后,他早上仍然迟到10~20分钟,下课后开始与其他班级学生(表现不佳的学生)开始交往,经常邀约一起上厕所,到厕所门前总是东张西望,让我感到诧异。放学回家,从来不带书包,也不带任何书籍。有一天下课,我又发现小豆和几个同学行为诡秘的去厕所方向,就安排德育处的老师对小豆等人进行一次跟踪调查。刚进厕所,烟雾缭绕,几个学生正在吸烟。看见老师到了,立马扔掉手上的烟头。随后,班主任、德育处分别对这几个学生进行了严肃批评教育,学生承认了错误,也写下了保证书。
没有管两天,小豆又多次犯了同样错误:迟到、上课睡觉、吸烟、不完成作业……
这引起我对孩子的关注。看来这个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不好,而且行为习惯极差,典型的“难教生”。
学校收了这个难教的学生,班级风气、校风都受到影响,老师怨言极大,班主任多次给学校建议,强烈要求处分小豆或劝其转学。
与学生谈话交流:
我把小豆请到办公室,开始他很紧张,为消除他的不安情绪,我叫他坐在我旁边,并告诉他今天谈话目的:“今天我不是叫你来接受批评的,而是想了解你过去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以便解决你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你如实地回顾从小学到现在的思想、学习的变化情况。”他心情平静下来后,讲诉了他的学习经历:
他家住南坪,小学就读珊瑚小学,1~4年级,对学习特别有兴趣,曾经在班上成绩位居前10名。5年级后,爸妈到巴福一企业打工去了,他由婆婆照顾。爸妈不在家,没有父母的关心和督促,他回家就喜欢上了游戏、电视等,开始放松了学习,与班上其他同学经常讨论游戏过级的事情,并与成绩不好的同学一起玩。上课就不用心了,经常违纪,招致老师长期打骂。老师经常在班上说他无药可救,所以小豆就失去学习的信心,开始学会了抽烟,成绩慢慢下降了,各科考试及格困难。
父母看到小豆的成绩下降,爸爸就打他,妈妈会讲一点道理,但小豆还是听不进他们的话。
到了初中,小豆就读某重点中学。学校要求很严格,老师很负责,他很不适应。上课听不进去,就找同学讲话,多次上课违纪。下课喜欢玩,经常几个同学一起抽烟,被老师发现了,受到学校处分,并受到回家“反省”两周的处理。
小豆的爸妈知道后十分着急,把他“帮助教育”了一番,并把家里的电脑、电视给锁了起来,不给他多余的钱,同时请数学老师每周一、三、五放学后给他补课。
小豆很反感数学老师,他动不动就打人,小豆每次去补课都胆战心惊,后来坚决不去补课了。父母从此放弃了他的学习,只希望他不惹事就行了,但小豆并没有改掉坏习惯,经常编各种理由要钱,用来玩游戏,买烟,出去玩。父母知道后,就不放心他了,所以今年就把小豆转学过来,每天与他们在一起。小豆的爸妈说,等他“混”毕业就把他送去当兵。
小豆成为难教学生的主要原因:
1.家长监管、教育缺失。留守儿童在成长中离不开家长的关心、爱护、帮助,隔代管问题多。
2.“问题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习惯出现偏差时,教师没有早发现,早根治,因势利导。
3.学生行为习惯不好,学习基础较差,对学习无兴趣。4.学校、社会对留守儿童关爱不够。
我对学困生的教育思考:
近年来,在我国由于种种复杂原因,学生思想素质下降、学业成绩不良有加重的趋势,不仅影响学生健康发展,而且影响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甚至诱发青少年犯罪,产生社会问题,因此,对问题少年的教育、转化及预防迫在眉睫。
我查阅了相关资料,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其中关于难教儿童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难教儿童,是一些由于种种原因而在智力发展上有偏差的孩子,除了在智力发展上有问题的难教儿童外,还有一类就是在道德修养上有问题。苏霍姆林斯基一贯主张“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其原因都在于他们在童年早期受到的教育和所处的环境……如果一个孩子成了难教儿童……这就意味着他在童年时期没有从周围人那里得到对他发展来说是应当得到的东西。”
我们的一些教师不正确的做法让孩子感觉到他没有希望,要实现这些儿童的转变,首先,要让孩子相信自己的力量,让孩子们并不感到自己低人一等,而要使孩子感受到人间崇高的快乐——掌握知识的快乐,脑力劳动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其次,教师必须使“难教的”儿童成为能接受教育的人,使学习成为他确立高度自尊感的领域。对于我校典型的难教学生,我采取了一些办法给予帮助,具体措施如下:
1.教师协作,同学帮助,让孩子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为了督促小豆不断进步,我与其他科任教师进行协作,在课堂教学中对他给予更多的关注,使其注意力始终集中于课堂,并及时对其进步给予表扬,使他对学习逐渐有了兴趣,自信心进一步增强。教育同学们以真诚的态度帮助他,如在分座位时,让责任心强、乐于助人的同学做他的同桌,督促其进步。老师和集体的关爱就像一把火,温暖小豆了的心。两个多月后,他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也进步了。与同学的关系融洽了,心情愉快了,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2.孩子信心与兴趣的恢复和培养。
“难教的”儿童的教育,就是“要使周围世界的食物和现象,通过思维和情感的折射,成为一种刺激,使处在昏睡状态中的儿童大脑苏醒过来。”这首先是“难教的”儿童信心与兴趣的培养。教师应当对“难教的”儿童特别关心,特别有耐心。教师不要用任何一个手势,任何一句话,让这些儿童感到教师对他们的前途丧失信心。在每一节课上,都应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前进一步。这将成为一种强烈的情感动力。在学习中,不要让“难教的”儿童为低人一等而痛苦,而要设法让他们充分显示自己的才能。使他们每一个人在某一方面发现自己的长处,在某一方面表现出自己的才能来。不管学生的学习有多么困难,也不能在他们心中留下痛苦的痕迹。一定要在他们的心中培植起对书终生的尊重,对智力生活的兴趣。
3.放大优点,培养责任心,让孩子实现自我的价值。
那些好动、常犯错误的学生往往表现欲强,渴望受到别人的关注和尊重,只不过没有找到合适的途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性中最本质的需要是得到赏识。小豆身体素质好,擅长各种运动。为了让他真正融入班集体,热爱集体,有主人翁意识,遵守纪律,针对他的优点,我说服班委会选举他担任体育委员,培养他的责任心,用责任约束他,同时给他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让他找到实现自己价值的地方。
5.家校联合,共同关注,让他健康成长。
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庭的关心、爱护和帮助为了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特别重视家长会。家长会前我精心准备材料,打印并装订成册发到每一位家长手中。家长会上,平等、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家长,不向家长告孩子的状,不抱怨家长的教育方法,而是指导家长改进教育方法,与教师通力协作,让自己的孩子展翅翱翔。
正确对学生全面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促使后进生转化等,与素质教育的理念基本相符。因此,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对我们当前的素质教育深层次认识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第三篇:早教儿童观察交流学习
早教儿童观察交流学习
地点:麦芽屋私家早教会议室
内容:1)观看感知觉组教学视频。
2)分组讨论视频中儿童的行为、教师当时的回应、教师正确的回应。
3)再次用心感受观看视频,关注孩子的情绪、心理、行为的变化。
4)分组,各自写下自己的感受,然后轮流将自己写的内容读出来,可以适当举例、延伸。
5)汇总意见,以组为单位推荐一个人分享自己组的感受。
一、视频中儿童的行为变化。
系铃铛,专注观看——无意识踢动左脚——观看教师踢动脚——有意识踢动左脚——发现踢动脚跟铃铛之间的关系——寻找脚上系着的铃铛——观看教师踢动脚——抓教师脚上的铃铛
二、视频中儿童的心理变化
1、对教师在自己脚上系东西,儿童感觉疑惑?(老师在干嘛呢?)
2、偶然踢动左脚,发现响声,儿童感觉惊奇。(咦,怎么会有响声呢?)
3、观看教师踢动脚,发现上面的铃铛,儿童感觉兴奋。(脚上系有铃铛,踢动就会响。)
4、再次兴奋的踢动脚,并急切的寻找自己脚上的铃铛,教师将铃铛换了脚,儿童未找到铃铛,感觉疑惑。(我来找找我脚上的铃铛,咦?怎么没找到铃铛了。)
5、教师再次踢动脚,铃铛响,儿童也踢动脚,不过还是左脚,儿童未意识到铃铛已经换到右脚,儿童又是疑惑和惊奇。再看看教师,再回来踢踢自己的脚。(咦?怎么不响了,开始是响的呀,为什么老师踢的时候会响,我的又不响了。)
6、教师将脚抬起来,儿童再次清晰的发现铃铛,儿童确信发现的响声与铃铛有关,儿童急切地想探索铃铛。
7、教师移动双脚,儿童非常着急的想要拿到,终于儿童拿到了铃铛,正当他准备兴奋的探索铃铛时,教师将铃铛拿走了。儿童非常的焦急与期待。(教师踢动脚一定与这个东西有关系,我要看看这个东西为什么会发出声音。我要抓住它。哦,终于抓到了,我要好好看看。
老师,老师把铃铛还给我,让我再玩玩吧。)
三、分享记录
1、兴趣点的导入:铃铛和脚的关系、铃铛为什么会响
2、训练的节奏:要放慢让孩子感受的过程,增加让孩子感受的时间。
3、游戏中将铃铛换到另一个脚时,教师应给予语言和动作的回应,让儿童关注到这个变化的过程。如:“**,看这是铃铛,老师将它换到这个脚上,**,请注意看。”
4、及时回应儿童的行为。如:在儿童发现踢动脚有响声时,不停踢动脚,教师可以回应:“**,真棒!知道踢动脚时铃铛会响,**的小脚真有力,真棒!我们再来试试吧。”
5、“第一印象”的重要性:给予儿童一个新事物或教儿童一个新动作时,一定要有正确的示范和回应,因为儿童对新事物的第一印象将会长期的影响到他,很难改变。
6、激发体验的理解
激发——教师如何回应儿童
体验——教师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儿童感受
游戏设计中的几个细节点:
1)系铃铛的绳子太细,所以儿童不能很快的感受到踢脚与铃铛中的联系,造成儿童的疑惑。
【建议】系铃铛的线要粗的红线或者用丝带等等将铃铛系到儿童的腿上。2)如果站在游戏的操作目的上,教师在做示范的时候一定是镜面反射,即让儿童动右脚,那么教师需要动左脚,让儿童动左脚时,教师需要动右脚。3)教师让儿童动左、右脚时,为了让儿童关注自己的脚,教师可以两只脚穿不同的袜子或套上鞋套等方式,强烈的色彩对比可吸引增加儿童的关注。
7、教师不仅需要在教具的处理上注意干扰性,在游戏的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环境的干扰性。
孩子无时无刻不在表达自己的需要。
第四篇:早教观察:“育人”还是“圈钱”?
中国儿童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国内早教市场份额已达千亿元规模。随着早教机构越来越多,水涨船高的收费、鱼龙混杂的师资引人质疑:早教培训是在育人还是在圈钱? 披着“教育外衣”的商业机构? 春季是早教机构招揽会员的旺季,记者发现,仅在济南,知名的早教机构就有东方爱婴、金宝贝、中蕾早教、阳光育婴、新爱婴等十余家。其中不少宣称实践英美等海外先进教育理念。
在济南,早教平均课时费90元-120元不等。如在咔乐宝早教中心,会员一年缴费4320元可享受48课时。而一线城市收费更高,上海的王先生给女儿报名上一家美式早教机构,12节课收费3000元。
高收费的同时,早教的实际效果让很多家长感到不尽如人意。一位女士在体验过济南东方爱婴环山路店的活动后说,“感觉老师不够专业,基本精力都在拉客户上,无心上课。”
济南一位知情人士说,早教机构的老师会依据招揽家长的多少拿提成。比如上一节20个家长参加的示范课,最后有10个家长报名,这些报名费就可算为老师的业绩。“在这种激励机制下,老师怎么可能全情投入教育?一个个都把眼睛盯进家长口袋中。”
没有教师资格证也可以成为早教机构的“姐姐”。济南一家早教机构招聘老师,条件为“音乐或学前教育等专业,有一定的音乐、美术、舞蹈基础;喜爱孩子,具备幼儿心理学专业知识”等等。知情人士透露,美发师、导购员都可以来干早教,甚至头一天还在卖服装,第二天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以上岗。而所谓“育婴师”等证件花钱就可以买到。
知情人士指出,早教机构实际上是“披着教育外衣的商业培训机构”,既有教育功能,又有家庭娱乐、社会服务功能。
家长“输不起”助长早教乱象
济南一家幼儿园园长告诉记者,自己认识的两个园长把幼儿园卖掉,改办早教机构了,因为“办早教,利润高”。幼儿园一天8个小时只收几十元,但早教机构45分钟收100元,而且风险更小,“妈妈一直陪着啊”。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印小青说,虎妈狼爸式的教育理念仍在中国大行其道,家长都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此外,独生子女家庭倾向于不惜一切代价培养孩子,80后、90后家长观念超前,更加重视科学培养后代,但又往往无从下手,早教机构恰恰迎合了这种需求。
记者获悉,多数早教中心授课内容以亲子交流、儿童潜力开发为主。部分机构开设的双语教学、舞蹈绘画被指有超前智力开发之嫌,而有些早教机构与托儿所无异,家长安排老人带孩子从周一至周五上课,早接晚送。
济南一位幼儿园园长称,至少在幼儿园阶段看来,接受早教的孩子并不比其他孩子更突出、更优秀。美国北卡罗米纳大学曾做过一项实验,选中两组孩子,一组从3个月大时接受早教,另一组则不接受。15个月后,他们测试发现,接受早教的孩子平均智商比后者高出15点。然而,这一组孩子在进入小学四年级时,就逐渐丧失了优势,而另一组接受循序渐进教养的孩子已赶了上来。
印小青举例说,对于2岁左右的儿童,如果仅以图片或者文字等符号引导其认识新事物,孩子只能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这种方式不仅难以开发孩子潜能,反而容易让其过早产生厌学心理。
“科学的早期教育是必要的和重要的,但必须特别慎重,尤其在教育内容上,不能错误地认为早教就是智力开发,甚至是超前的智力开发。”
信早教不如信家长自己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我国,早教的理论研究和机构监管仍有空白。
印小青指出,国内学科尚未设有“早期教育”专业,最新的教学大纲首次将学前教育时段由之前的“3-6岁”改为“0-6岁”,此前一直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
山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王春英也坦承,山东省虽在2005年明确早教机构的审批注册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实际上教育行政部门无人、无力监管。目前的审批机构既有工商部门,也有民政、妇联等部门。全国妇联儿童部的一份调查显示:以北京市为例,提供早教服务的机构有六成仅在工商部门注册,在工商、教育部门同时注册的仅占总数的15.2%,接受调查的机构中,有45.5%的机构未获得任何相关资格认证。
早教中心的活动只起到引导作用,首要的仍然是家长对孩子的身心投入。一位东方爱婴店的客户反映,“每次上课只有45分钟,还没等孩子适应过来,就到点下课了。我觉得还是需要课后家长的坚持,如果单纯在课堂上学,还是收益甚微。”
“家长们与其在选择早教机构时挑花眼,不如身体力行地投身亲子教育。”专家指出,对于0-3岁的儿童来说,感官、色彩等认知能力的培养没必要非在早教机构完成,只要父母有心,孩子完全可以在生活中、在大自然中获得。同时,以亲子互动为主要方式的早教机构很难承担孩子的社会化功能。
印小青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在玩乐中训练孩子,通过多次刺激让孩子理解每一个新认知的意义,同时培养其爱人、爱己的性格,也是一种成功的早教。”
第五篇:观察记录
观察:
看着孩子们莫名的变化,我一度陷入了困惑中,我极力地思索着,是不是自己日常言行有过激的地方,但想起来一点也没有,我又从平时的教学中来猜想,一幕排练的情景出现在我眼前:许多小朋友呆不上一会儿,有的就趴地上,有的跑开去,有的几个一起聊起来了。每当这时,我就会较严肃地要求他们回到排练位置。即使在跟着蹦蹦跳跳,也是一副不情愿的样子。于是,我带着这个猜疑走近了他们:“小朋友,是不是不想跳舞呀?”这句话顿时把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好象我的问话就已经答应了他们可以不用跳舞了似的,他们抢着答道:“是。”脸上的表情也立即变得灿烂起来。
问题分析:平时总能听见许多家长说他们的孩子,一听见音乐小屁股就扭起来了,一看见电视里跳舞也会手舞足蹈。夸赞他们的孩子如何地喜欢跳舞。可是,现在班上统一组织的舞蹈排练活动,小朋友却没有了热情。是什么原因呢?我细细地作了一番分析,可能有以下原因。
1.教师的主观意愿偏多。在设计这个集体活动时,首先,我想到要把节目排练好,“六一”节时,幼儿能在台上出色表演。其次,想到“六一”节是小朋友的节日,尽量地让每位幼儿上台表演,使他们都能得到锻炼。
2.对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等因素考虑得较少。3"4岁幼儿的情绪极不稳定,易转移易变化。日常生活中,他们在一些自主活动中往往表现出极高的热情。这是因为这些活动不限时,有兴趣点,想参与就参与,不想参与就可退出,幼儿有一个自主活动的空间。而当幼儿参与教师组织的排练时,大家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统一开始,统一结束,按要求做好每一个动作。对于一些坚持性差,情绪不太稳定的幼儿来说,他们那种在自由活动中的随意性就受到了一定的约束和局限。而且,排练过程中一些动作需要不断地重复,重复带来了单调的感觉。再加上有的幼儿对跳舞确实不感兴趣。所以,幼儿也就热情不高。
教学行为的改变:幼儿排练的不良反应,使我及时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调整:一是重视幼儿的情感教育,因为良好的情感能使人产生奋发向上的情绪。
1、我讲述优秀作品中或生活中的优秀人物,引导幼儿学习他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
2、做到具体表扬,表扬他什么时候地方做得好,让他明白为什么被表扬。
3、当幼儿在努力时,由衷地赞美孩子,使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能更好地促进他下一步的努力。二是每次排练视幼儿情绪及时调整排练时间长短,间或带幼儿游戏,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如排练前,告诉幼儿,我们排练三遍就去乐园坐滑梯或组织一个《猫抓老鼠》的游戏,幼儿对这种提议会有很高的热情,他们知道排练好了就可以开心地玩。于是,排练的积极性也就很高。这样,时间花得少,效果也更佳。三是对于实在不愿参加的幼儿,在耐心鼓励说服后仍不愿参加的,则顺其自然。
反思:婷婷在活动中消极的表现,使我产生了困惑,排练活动的目的是什么?给小朋友带来的又是什么?组织这个活动,应该给幼儿带来愉悦,陶冶性情,使幼儿丰富经验,增长见识。教师应认识到自己在活动中充当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应把孩子放在活动主体的位置,从孩子的反应中了解他们的体验,了解自己教育行为的适宜性,有效性,并适时地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调整,以使这个活动能达到真正锻炼幼儿并促进其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