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备课札记

时间:2019-05-15 01:44: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岳阳楼记》备课札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岳阳楼记》备课札记》。

第一篇:《岳阳楼记》备课札记

《岳阳楼记》备课札记

关于《岳阳楼记》的教学,我很欣赏王君的方法:与《小石潭记》对比,得到《岳阳楼记》的“大”,然后以一个“大”字统领全篇,内容主旨同时出来了,酣畅淋漓,大气磅礴。

在没有看到王君的教学实录前,我已经决定从对比的写作方法来引导,用文中频繁出现的对比来统摄全篇,但是,我发现,第二段无法顾及,于是,我准备用对联来比对读这段,但是,这种方法也是“拿来主义”,于是我还想直接提问:文章的题目是《岳阳楼记》,作者为什么第二段不是直接写岳阳楼,而是写洞庭湖?也许,这个直入主题的问题更符号我的风格,我可能会采用这个。

这个问题可以从这样一些方面考虑: 1.洞庭湖是岳阳楼的“大观”。然后分析“大观”在什么地方,品读字词,背诵这段写景的名句。

2.写洞庭湖是为了引出“迁客骚人”。只有洞庭湖“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这么便利的交通条件,“迁客骚人”才会“多会于此”,后面的“迁客骚人”与“古仁人”的对比才不会突兀。那么预学案的第二题就是找出文章的对比手法。文中的对比有:

1.天气的对比——淫雨霏霏与春和景明的对比。品析语句,体会淫雨霏霏时天气的恶劣,春和景明时天气的明丽。尽可能将句子背下来。

2.心情的对比——恶劣天气心情凄苦和阳光灿烂时的心旷神怡。以物喜,以己悲。3.古仁人不同境况下的对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4.古仁人与迁客骚人的对比——“以物喜,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通过这样的对比,古仁人与迁客骚人的区别就出来了。贯穿整篇文章的对比是哪个?当然是古仁人与迁客骚人的对比了。

这样,预学案的第三题,就出来了:文章是《岳阳楼记》,怎么写到古仁人与迁客骚人的对比去了?

这就回到课文的第一段的了,写记的原因。其实,这儿还有一处对比:滕子京的处境与他的政绩的对比——“谪守巴陵郡”与“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对比。从而可以看出,作者对滕子京的赞誉,他做到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古仁人一样的人。

心胸决定境界。现在再来看第二段的写景,看看有什么深意。让学生明白,这么大气的景,相应的是大气磅礴的人。这样文章的主旨就出来。

这个教案虽然没有王君的那么大气,但是,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多一级梯子,也许,难度小一点吧。同时,这样的品读,将内容、主旨和写作手法都顾及到了,只不知道,是否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附】《岳阳楼记》第二课时预学案 1.文章的题目是《岳阳楼记》,可作者不写岳阳楼,而在第二题就直接写洞庭湖,这是为什么?

2.文中多次使用对比的手法,请找出来品读,看看这样写的目的或好处。

3.文章是写岳阳楼记,怎么写到古仁人与迁客骚人的对比去了? 心胸决定境界,现在再回过头来看第二段写景的句子,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岳阳楼记 范仲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法,把握作者独辟蹊径、精心设计的巧妙;正确理解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朗读、背诵全文。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交流、积极探究,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通过师生交流、相互提高,达成审美意识的共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胸襟、抱负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引导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对历史和传统文化思想的借鉴。

二、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设意的独特,领会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领会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志趣。

四、教学方法:学生自主交流、师生合作探究,辅之以创设情景法

五、学生分析:

六、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步感知,自读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结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情境导入: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令人神往之至;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美文妙句让人回味无穷;引出文人骚客对岳阳楼的吟诵;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2.岳阳楼简介: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就是旧县城西门城楼。其楼高三层,下临洞庭,遥望君山,建筑雄伟,气势磅礴.可鸟瞰洞庭湖,岳阳楼始建于唐朝,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其间又几经扩建,规模宏阔,气势壮观,以岳阳楼为题材的优美诗文美不胜收,范仲淹自己也说:“前人之述备也。”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后,岳阳楼声名益著,与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楚地三大名楼,成为游览胜地。

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

黄鹤楼(湖北)鹳雀鹊(山西)滕王阁(江西)登鹳鹊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唐)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庆历六年(1046)九月十五日。宋仁宗天圣(1023-1031)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邗沟堰,宝元三年(1040)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1043),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恩荫”(凡官员遇庆典,文职在京四品以上,武职二品以上,送一子进国子监读书三年,期满录用。)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等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1045)贬放邓州(即今河南南阳市辖内之邓州市),就在此时,滕子京重修岳阳楼,想请范仲淹写一篇记,但范仲淹在邓州为官,不能亲赴岳州,于是滕托人捎了一幅岳阳楼的画给范仲淹,范便依此画在远隔千里之外的邓州写下了这篇流传千古的雄文。

3.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他出身贫寒,自幼苦学,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宋史》记: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堪其乐也。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勤爱民,有政声,常自诵:“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1015年(皇佑三年)以户部侍郎知青州27岁中进士,1052年病逝于赴颍州途中。为官敢于直谏,曾负责西北边防,屡立战功,后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提出革新朝政建议,触动保守派利益,遭到贬谪。死后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的诗文代表文学创作的进步方向,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4.文体简介:

“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一般地说,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事物有所感受,而后不拘一格地写出来,都可以叫做“记”。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小石潭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它可以全是叙事,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可以全是写景,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还可以兼有叙事、写景、状物、议论等表达方式。表达方式虽有不同,但目的都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思和抱负,或阐述对某些问题的观点。“记”在写法上可以分两类:一类是作者不直接说,或基本不表露自己的观点或感情状态,而是寓情理于事、景、物的描述之中,例如《桃花源记》。另一类是由事、景、物的描述中,自然发生出情理,而常以“卒[卒:完]章显志”的方式表现出来。本文属于第二类。(二)检查预习

!.给加点字词注音

2.听老师朗读。

(1)准音

谪(zhé)属(同“嘱”zhǔ)霪(yín)霏(fēi)樯(qiáng)楫(jí)冥冥(míng)谗(chán)偕忘(xié)

浩浩汤汤(shāng)怒号(háo)

汀兰(tīng)

把酒(bǎ)(2)句读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登/斯楼也。

3分组合作学习。要求:(1)划出疑难语句;(2)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结构 4学习第一段:(1)学生朗读课文

(2)对照注释练习翻译: 用同样的的方法学习第二段:

5、重点语句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并)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②衔远上,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它)包含着远处的山峰,容纳下长江,浩浩荡荡,广阔无边。早晨阳光照耀,傍晚乌云蔽天,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③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被降职远调的人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作业: 熟读课文,在读中整体感知文章语言魅力.第二课时,学习第三四五六段。

一、用学习上节课的方法学习第三四五六段

④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像那连绵不断的雨纷纷而下,连月不晴(的时候),阴惨惨的风怒号着,浑浊的浪涛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没了光辉,山岳隐藏起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行走,桅杆倾倒,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长啸,猿啼叫。

⑤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此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他人的诽谤和讽刺的心情。满眼凄凉冷落,极度伤感而十分悲痛。

⑥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如跳跃的碎金,平静的月影像沉入水底的白璧,打渔人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尽头呢?

⑦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此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悦,一切荣耀和屈辱统统忘记,迎着风举杯痛饮,大概是高兴到极点了。

⑧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为什么呢?(他们)不因外少之优,个人之得而喜,也不因个人之失,外物之劣而悲。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做高官就为他的百姓担忧;离开朝廷,在偏远的地方就为他的国君担忧。⑩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哎,(如果)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③然则/何时而乐耶。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元/则忧其君。

3.抽学生说出每段应该注意的重点字词句,并翻译全段,教师给予补充.二 一词多义

1属:属(zhǔ)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属(zhǔ)引凄异(连续)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shǔ,类

2以: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3、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物、景象)予观夫巴陵胜状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走马观花/坐井观天(观看、观赏)

4、备:前人之述备矣(详尽)

德才兼备(具备、具有)

攻其不备(防备)

关怀备至(表示完全)

5、一:一碧万顷(一片)

长烟一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全)

一鼓作气(第一次)

6微:微斯人(没有)

谨小慎微/微乎其微/微不足道(细小)

7乃: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竟然)

乃悟前狼假寐(才)

8异:或异二者之为(不同)

属引凄异(怪异)

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

9或: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或王命急宣(有时)

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

10极: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尽)

感极而悲者矣(极点,极端)

初极狭(很,非常)

11、景:至若春和景明(日光)

四时之景不同(风景)12胜:以少胜多(胜利)

予观夫巴陵胜状(美好,优美)13通: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顺利)

北通巫峡(通向)

14初极狭,才通人(通过)

精通书法(通晓)

15其:其喜洋洋者矣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则忧其君 16和:政通人和

至若春和景明

17何: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然则何时而乐耶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具:百废具兴(通“俱”,全,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尽)

17、归:吾谁与归(归依)

归根结底(归结)

18、薄:薄暮冥冥/日薄西山(迫近)

妄自菲薄/厚此薄彼(轻视、看不起)

19、国: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国都)

国家兴亡(国家)

20、为:或异二者之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替,对,表对象)

21、开:连月不开(放晴)

开我东阁门(打开)

三、积累词语:

实词:(名词)赋、国、景、大观、迁客、骚人、宠辱(动词)谪、属、把

虚词:夫、斯、其、微、则、然则

词组: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气象万千、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虎啸猿啼、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一碧万顷、郁郁青青、皓月千里、心旷神怡、先忧后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固定句式:1)然则何时而乐耶?

第三课时,赏析课文

1、问:哪句话交代了本文写作缘由?当时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处境如何? “属予作文以记之。”中“之”指代什么? 答:“属予作文以记之”表明了作者写此文的缘由。

3、问:哪几句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原因和政绩? 答:“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6、问:哪些语句概括了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 答:“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予于其上”概括了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

17、.文章第一段写了岳阳楼的什么背景?说明了什么?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了上段哪句话?

综合运用对比、对偶、比喻、借代等多种修辞手法,骈散结合,琅琅上口。答:“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了上段中“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一句。问:第2段中哪句是总领句?答:“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是这段的总领句。

12、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第二段如何描写岳阳楼的全景的?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主要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5、第二段哪两句话引起下文,情景交融?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5、描写洞庭湖面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6、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名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表现作者远大抱负的名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表现“古仁人之心”的具体内涵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9、表明作者要与古仁人保持一样的思想情操的句子是:微斯人,吾谁与归?

10、表明迁客骚人的“悲”的具体内涵的句子: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11、表明迁客骚人的“喜”的具体内涵的句子: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3、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4、写出出自本文的五个成语。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气象万千、一碧万顷、心旷神怡

15、谈谈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对我们的借鉴意义。答:我们必须加强品德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向历代英雄和志士仁人学习,汲取其精神滋养。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各种诱惑也接踵而来。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且慢行乐,切勿忘忧,更不能为一己之乐,而损害他人和国家的利益。6描写洞庭湖阴天景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8、迁客骚人悲的感情?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7、描写洞庭湖晴天景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9、迁客骚人喜的感情?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3.作者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描绘了岳阳楼的美景?如何来表现“迁客骚人”的感情的?其目的是什么?表达方式如何运用的?

10、“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之为”指什么?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心旷神怡,宠辱偕忘。4.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引出警句的?警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4、“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运用了()修辞方法,分别指()和()。

6、“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退”指()。

11、“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概括迁客骚人“悲”的句子有“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概括迁客骚人“喜”的句子有“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迁客骚人的悲与喜的原因是“以物喜,以己悲”,而古仁人的悲与喜的原因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古仁人的快乐是在人民快乐之后才快乐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2、“进亦忧,退亦忧。”中“进”、“退”各照应什么?“进亦忧”、“退亦忧。”各照应什么?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问:哪些语句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答:体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语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问:作者的阔大胸襟,政治抱负有人说“诗有诗眼,文有文穴”,此文的点睛之笔是什么? 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此文的点睛之笔。这句话点明本文的中心论点。5.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表明喜欢的原因所在.(说明: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全面思考问题,解决理解课文的难点)问:本文作者对景物的描写非常答动逼真,但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不是为了写岳阳楼和洞庭湖优美的景色呢?请从课文中找佐证。

答: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不是为写岳阳楼和洞庭湖的优美景色;目的是借景抒情。“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就是证明。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4、按原文回答。

①下面两种情况分别源自“迁客骚人”怎样的人生经历或思考? “感极而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其喜洋洋”:宠辱偕志

5、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

6、选文中的“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说说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

前者因个人的“得”而乐,是一己之乐。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

7、“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示例: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和对朋友的期望之情。

8、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刷“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

示例: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湖的壮美景象。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了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

9、第③④段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迁客骚人悲和喜的两种心情。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示例: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

11、下面一则链接材料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什么联系?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链接]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六)归纳总结

1.学生总结本文写作方面的特点.一、结构严谨,剪裁得当。

二、出色的景物描写。

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四、散文辞赋化。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的骈句,强调骈句的读法,举例划分朗读节奏.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对偶相似,只是不像对偶那样在音韵上有严格的要求。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首段叙事用散句,写岳阳楼大观用骈句,起、结句又为散句,洞庭湖上一阴一晴多为骈句,结句又为散句,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给人以美的享受。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劝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请划分这篇文章的部分和层次,概括部分和层次的意思 2.归纳本文的主题思想.本文热情的赞颂了朋友滕子京谪守巴陵后的光辉政绩,答动地描写了洞庭湖的雄伟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观景所触发的“悲”、“喜”之情;并通过褒扬“古仁人之心”,贬抑了一般“迁客骚人”的“悲”、“喜”观,从而抒发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怀和远大抱负。

课外延伸:(一)有关岳阳楼的对联名句:

1、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2、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诗

3、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表,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而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4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落

(大门)5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6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7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8千古绝唱因楼而生

文化名楼因诗而名(二)积累四字词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淫雨霏霏

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

薄暮冥冥

樯倾楫摧

虎啸猿啼

满目萧然

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

一碧万顷 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把酒临风

喜气洋洋(三)你熟悉历史上哪些迁客骚人?

大禹治水的时候,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心中为百姓考虑。

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牧羊的时候,几十年仍手持汉朝旌节。战国:屈原(被放汉北)忧国忧民,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唐朝:

李白(被放贵州夜郎国,今遵义)王昌龄(被放岭南)王维(被放济州)韩愈:刑部侍郎——潮州刺史

柳宗元:被放湖南永州 宋代:

欧阳修:参知政事——滁州太守 范仲淹:被放河南邓县 苏轼:被放湖北黄州、广东惠州、海南琼州 明朝顾炎武忧虑国事,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言。

孙中山为了让中华民族摆脱封建王朝,奔走呼号,呕心沥血,英年早逝。

第二篇:《岳阳楼记备课资料》

《岳阳楼记》备课资料

(2012-05-14 17:03:05)

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案学案

《岳阳楼记》备课资料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皇佑四年(1052 年)。范仲淹,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幼年丧父,对下层任命的痛苦感受较深。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宁变法‛(即王安石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千载迄今,各地有关范仲淹的遗迹始终受到人们的保护和纪念。

范仲淹一生的论著很多,诗,词,散文都很出色,有不少爱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的好作品。名篇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诗《江上渔者》等等。整体感知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八百里洞庭湖,南接湘、资、沅、澧四水,北分松滋、太平等长江支流,烟波浩淼,湖山辉映,自古以来就是令人神往的江山胜地;岳阳古称巴陵,位于洞庭湖与长江汇合之处,枕山带湖,为巴、蜀、荆、襄之要冲。北宋庆历六年(1046),一代名臣范仲淹应朋友之约,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千古名文《岳阳楼记》于是诞生。写作背景

《岳阳楼记》是北宋范仲淹的名篇,因文中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而名留史册。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现在河南省邓县)。第二年六月,谪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行将落成,函请林晟甫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年九月十五日写成的。

【文化名楼--岳阳楼】

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始建于公元200年前后,距今约有1700多年的历史。它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另一说为江南四大名楼,其中还包括安徽宣州的谢脁楼)。

岳阳楼的建筑很有特色。整个楼体结构工艺精巧,造型端庄,其风格可概括为‚纯木,四柱,三层,飞檐‛。主楼三层,楼高15米,以4根楠木大柱承负全楼重量,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2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梁、柱、檩、椽全靠榫头衔接,相互咬合,稳如磐石。其建筑的另一特色,是楼顶的形状酷似一顶将军头盔,既雄伟又不同于一般。

岳阳楼是以三国"鲁肃阅军楼"为基础,一代代沿袭发展而来。唐朝以前,其功能主要作用于军事上。自唐朝始,岳阳楼便逐步成为历代游客和风流韵士游览观光,吟诗作赋的胜地。此时的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了。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登览胜境,凭栏抒怀,并记之于文,咏之于诗,形之于画,工艺美术家亦多以岳阳楼为题材刻画洞庭景物,使岳阳楼成为艺术创作中被反复描摹、久写不衰的一个主题。

现在的岳阳为1984年重修,沿袭了清朝光绪六年所建时的形制。登岳阳楼可浏览八百里洞庭湖的湖光山色。

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的一座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它的建筑艺术价值无与伦比。1988年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8月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2001年元月核准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长江黄金旅游线上湖南境内的唯一景点,是岳阳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岳阳旅游业的龙头。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a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建筑规模,把唐代贤人和当今的人的诗赋刻在上面。滕子京嘱咐我写一篇作文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岳州最美的景致,在整个洞庭湖上。洞庭湖含着远方的山脉,吞吐长江的流水,水势浩大,宽阔得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暮霭沉沉,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在岳阳楼看到雄伟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往北面通到巫峡,向南到达潇水和湘水,被贬谪流迁的人和诗人,大多在此聚集,观赏景物的心情,大概都不同吧。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地下着,一两个月都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星星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隐藏起了形迹。商人旅客都不能出行,桅杆倾倒了船桨折断了。傍晚天色昏暗,老虎在咆哮猿猴在哀啼。登上这座楼,就有离开京都怀念家乡,担忧谗言害怕讥讽的心情,满目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万千而又十分悲伤。

又若是春日和煦,阳光普照,湖水平静无波,天色湖光相互映照,一眼望去碧绿的湖水无边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在游动。岸上的小草和小洲上的兰花,香味浓郁颜色苍翠,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水波动时,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闪耀起金光,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璧玉。渔夫的歌声互相应和,这种快乐没有穷尽!登上这座楼,就感觉到心境开朗精神愉快,什么荣耀、屈辱全都忘了,端起酒杯迎着风畅饮,这真是喜气洋洋啊。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与前两种心情有所不同,为什么呢?(古仁人)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心他的百姓,在远离朝廷的江湖,就担心他的国君。这样进朝廷做官也担心,不做官退居民间也担心。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是快乐呢?那么一定会说:‚在天下人担心之前担心,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快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这篇文章的时间是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赏析

对偶句赏析

《岳阳楼记》骈文味道很浓,词藻华丽,音韵铿锵,多用对偶句以写景状物。现将文中对偶句分析如下。

‚衔远山,吞长江‛。

这个对偶句由两个动宾语组成。动词‚衔‛、‚吞‛相对;形容词‚远‛、‚长‛相对,名词‚山‛、‚江‛相对,对仗极工。六字写洞庭湖,是粗线条的大写,极壮阔,极见气势。从修辞看,既是对偶,又是拟人。试想:湖中之山那么远大,却像把一片饼干衔在嘴里一样;万里长江却可以把它一口吞下,形象多么生动,气势多么磅礴。六字描绘‚横无际涯‛的洞庭,堪称绝唱。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这两个对偶句,均由两个主谓短语组成。第一句‚北‛和‚南‛是表示方位的名词相对。‚通‛,通向;‚极‛,到达,动词相对。‚巫峡‛、‚潇湘‛,名词相对。第二句‚日星‛、‚山岳‛是并列关系的名词短语,两者均为主语。谓语‚隐曜‛、‚潜形‛是两个动宾短语。两个句子不论从词组看,还是从每个字看,都是相对甚工的。

从意义上,第一句写岳阳楼的地理环境,交通四通八达,故‚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为下文写雨、晴两段作铺垫。第二句极写雨中迷蒙的日、星、山、岳,渲染萧索悲凉的气氛。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这个对偶句也是两个主谓短语。‚沙鸥‛、‚锦鳞‛,名词相对。锦鳞,代鱼,以局部代全体,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格。‚翔集‛、‚游泳‛,动词相对。这句写洞庭湖景物的优美,可与毛译东《沁园春》名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并读。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这两个对偶句极写洞庭月夜的壮观、优美,用以衬托登岳阳楼‚心旷神怡‛、‚其喜洋洋‛的心情。两句均由两个主谓短语组成。‚长烟‛、‚皓月‛是偏正式的合成语,用作主语。谓语‚一空‛、‚千里‛,论对仗,从字面看是很工整的。担从词义分析,则‚一空‛──完全消失,是偏正短语,而‚千里‛则为数量短语,这种对仗属宽对。

第二句,论对仗是极为工稳的。‚浮光‛、‚静影‛作主语,两词均为偏正式合成词。‚跃金‛、‚沉璧‛均为动宾短语作为谓语。用‚跃金‛来描摹有风时湖面上浮动的月光,用‚沉壁‛来描绘无风时倒映在湖中的月影,不仅词藻华丽,比喻形象,且意境也极为优美。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这个对偶句,上下句均为两个动宾式组成的并列短语,对仗甚工。写‚迁客骚人‛面对‚满目萧然‛的阴雨,‚连月不开‛的洞庭景色所产生的‚感极而悲‛的心情,极深沉,极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从上述分析,本文所运用的对偶句,不仅对仗工整,含意深刻,且句法多变多样,多姿多彩。这一特色和全文其他因素共同组成这篇文情并茂、脍炙人口的佳作。

岳阳天下楼(吕雅贤)

岳阳楼为岳阳城西门城楼。它屹立洞庭湖畔,枕巴山,瞰洞庭,一派虎踞龙盘之势。岳阳楼自古与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因三国时岳州曾设为建昌郡,故又有‚三昌古楼‛之称。

岳阳楼始见于何时?清以前修志皆谓‚莫详其始‛。清同治《巴陵县志》始据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巴丘‚郡城乃鲁公(肃)所筑‛之说,推测‚岳阳楼或曰鲁肃阅军楼‛。光绪《巴陵县志》从之。后人亦多采此说。但亦有研究者持异议。熊培庚《岳阳天下楼》云:

鲁肃系东吴横江将军,驻守巴丘,自可能筑城楼。但所筑很可能为‚谯楼‛。周祈《名义考》云:‚门上为高楼以望曰谯……古者为楼以望敌阵,兵列于其间,下为门,上为楼,或曰谯门,或曰谯楼也。‛当时岳阳地当要冲,需筑谯楼以望水域敌船。且《三国志》载:孙权于‚夏四月(赤乌三年)大赦,诏诸郡县治城郭,起谯楼,穿堑发渠,以备盗贼‛。鲁肃屯守,正合此形势。故推测说鲁肃始修城楼(谯楼)可,而谓其修阅兵楼则不可。

岳阳楼的扩建、定名和声名远播,始于盛唐张说。张说(667—730),字道济,又字说之,洛阳人。历仕唐武后、中宗、睿宗、玄宗四朝。武后时因忤权贵,流配钦州(今广西钦州)。玄宗时,召为中书令,封燕国公,后罢为相州(今河北成安、广平等地)刺史。开元四年(716)贬守岳州。此时张说饱经风霜,年近半百,乃借扩修岳阳楼,以寄情销愁。竣工后,因其在天岳山之南,遂定名为岳阳楼。楼成之后,张说‚每与才士登楼赋诗,自尔名著‛。不久,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著名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宋庆历四年(1044)滕宗谅谪守巴陵,岳阳楼又为之改观。滕宗谅(991—1047),字子京,河南府(今洛阳)人,与范仲淹同为大中祥符进士,曾擢天章阁待制。因其负才尚气,崇尚改革,故屡遭谪徙。庆历三年,因遭诬陷而被降知岳州。在任三年后,调苏州,卒于任所。滕子京虽愤郁满怀,却励精图治。在岳阳迁建文庙,维修南湖紫荆堤,并筑偃虹堤,以防止洪水冲击岳阳楼。欧阳修写《偃虹堤记》赞之。而他最大的功绩,则是继张说之后又重修了岳阳楼。他以张说为表率,寄情托志于土木之中。故‚郡寮禀落成之日,子京云:‘落其成,待痛饮一场,凭栏大恸十数声而已’‛(明《岳州府志》)。新楼增其旧制,刻历代名人诗赋于其上,并于楼北建燕公楼,专祀张说。滕子京犹觉不足,以为‚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为著‛,于是请名家作《洞庭晚秋图》,连同亲拟《求记书》一并寄好友范仲淹。范欣然命笔,遂有《岳阳楼记》传颂千古。

岳阳楼后几经兴废,清光绪六年(1880)再建。为三层、四柱、纯木、飞檐,其盔顶为我国古建筑中所少见。现建筑为1983至1984年按历史风貌重修。同时改建了周围‚南极潇湘‛、‚北通巫峡‛、‚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四座牌坊,刷新了‚怀甫‛、‚三醉‛、‚仙梅‛三座辅亭。楼内陈设也有所充实。在江南三大名楼中,唯此楼旧貌依然。

《岳阳楼记》赏析(袁行霈)

沿湘江顺流而下,经长沙再向前,一片烟波浩渺的大水映入眼帘,那就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的洞庭湖了。唐代诗人孟浩然在一首题为《临洞庭》的诗里写道:‚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生动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成为千古绝唱。诗中所说的岳阳,西临洞庭,北扼长江,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从洞庭湖上向岳阳远眺,最引人注目的是屹立于湖畔的一座三层的城楼,被蓝天白云衬托得十分壮观。那就是著名的岳阳楼。

岳阳楼的前身,是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阅兵台旧址建了一座楼阁,取名岳阳楼。李白、杜甫、白居易、张孝祥、陆游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作。到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府,第二年春重修岳阳楼,六月写信给贬官在邓州的好朋友范仲淹,并附有《洞庭晚秋图》一幅,请他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到庆历六年九月,范仲淹便写了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全文只有三百六十八字,分五段。

第一段,说明作记的缘由。

这番交代十分必要,因为范仲淹既非岳阳人,又不在岳阳做官,可能根本就没来过岳阳,一个和岳阳没有关系的人忽然为岳阳楼作记,这是必须说明缘由的。作者先提出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说他被贬官到岳阳后,经过一年的时间,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废俱兴‛。重修并扩建了岳阳楼,在楼上刻了唐代先贤和今人的诗赋,又嘱托我作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这段文字简明扼要,把必须交代的背景,在文章开头集中地加以交代,后面就可以驰骋想像自由挥洒笔墨了。

第二段,不对岳阳楼本身作描写,而是由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

这段文字的内容是写景,口气却是议论。一上来就提出自己的看法:巴陵的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它衔远山、吞长江、汹涌着,流动着,无边无际。这几句是从空间上形容湖面的广阔和水势的浩淼。接下来两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则又从不同时间洞庭湖的不同景色,表现它气象万千的变化。早晨阳光灿烂,把洞庭湖照得如同明镜一般,正如唐朝人张碧的诗里所说的‚漫漫万顷铺琉璃‛。晚上云雾低垂,把洞庭湖笼罩在一片昏暗之中,正如宋朝人李祁在一首词里所写的:‚雾雨沉云梦,烟波渺洞庭‛。以上几句抓住不同时刻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把它的万千气象很生动地渲染了出来,然后小结一句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既然前人描述已经完备,而且有诗赋刻在岳阳楼上,范仲淹便不再重复。人详我略,人略我详,转而写登楼览物之情:‚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迁客,指降职贬往外地的官吏。屈原曾作《离骚》,所以后世也称诗人为骚人。既然洞庭湖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湖边的岳阳楼便为迁客、骚人常常会集的地方。当他们登楼观赏洞庭湖的景物时,心情能不有所差异吗?这几句是全文的枢纽,很自然地引出以下两段。上面对洞庭湖的描写是客观的,以下则是设想迁客骚人观洞庭时的主观感受;上面的文字很简约,以下则洋洋洒洒,淋漓尽致。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

这一段的大意是说:假若是在阴雨连绵的季节,一连几个月不放晴;天空阴风怒号,湖上浊浪排空;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它们的光辉,山岳也隐蔽了它们的形体;商旅不敢出行,船只全被损坏;当黄昏时分一切都笼罩在昏暗之中,只有那虎啸猿啼之声不断传入耳来。这时登上岳阳楼,满目萧然,触景伤情,更会感到离开京城的哀伤和怀念家乡的忧愁,并且会忧心忡忡,畏惧小人的毁谤和讥刺,感伤到极点而悲恸不止了。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

这一段的大意是说:遇到春天温和的日子,明媚的阳光照射在平静的湖面上,没有一丝儿波澜。天色衬着湖光,湖光映着天色,上下是一片碧绿。天上的沙鸥飞飞停停,水里的鱼儿游来游去。岸边的花草散发出浓郁的芳香,沁人心脾。在夜间还可以看到湖上的烟云一扫而空,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块璧玉。渔歌的对唱,洋溢着无边的欢乐。这时候登上岳阳楼,一定会心旷神怡,把一切荣誉和耻辱都忘掉了。举杯畅饮,临风开怀,只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欢喜。

这两段采取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有诗一般的意境。由这两段描写,引出最后的第五段,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在这一段里对前两段所写的两种览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现了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

‚嗟夫!‛,是感叹词。作者十分感慨地说,我曾经探求过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心,与上述两种心情有所不同。他们的悲喜不受客观环境和景物的影响,也不因个人得失而变化。当高居庙堂之上做官的时候,就为人民而忧虑,惟恐人民有饥寒;当退居江湖之间远离朝政的时候,就为国君而忧虑,惟恐国君有阙失。这么说来,他们无论进退都在忧虑了,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必定这样回答:在天下人还没有感到忧虑的时候就忧虑了,在天下人都已快乐之后才快乐呢;作者感慨万千地说:倘若没有这种人,我追随谁去呢!表示了对于这种人的向往与敬慕。文章最后一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是交代写作这篇文章的时间。

《岳阳楼记》的著名,首先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时的另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可是他不肯这样,仍然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来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

一个人要做到先忧,必须有胆、有识、有志,固然不容易;而一个先忧之士当他建立了功绩之后还能后乐,才更加可贵。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在今天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就艺术而论,《岳阳楼记》也是一篇绝妙的文章。下面提出几点来讲一讲:

第一,岳阳楼之大观,前人已经说尽了,再重复那些老话还有什么意思呢?遇到这种情况有两种方法。一个方法是作翻案文章,别人说好,我偏说不好。另一个方法是避熟就生,另辟蹊径,别人说烂了的话我不说,换一个新的角度,找一个新的题目,另说自己的一套。范仲淹就是采取了后一种方法。文章的题目是‚岳阳楼记‛,却巧妙地避开楼不写,而去写洞庭湖,写登楼的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以衬托最后一段所谓‚古仁人之心‛。范仲淹的别出心裁,不能不让人佩服。

第二,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议论的部分字数不多,但有统帅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说这是一篇独特的议论文。《岳阳楼记》的议论技巧,确实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第三,这篇文章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它虽然是一篇散文,却穿插了许多四言的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这些骈句为文章增添了色彩。作者锤炼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衔远山,吞长江‛这两句的‚衔‛字、‚吞‛字,恰切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简洁的八个字,像格言那样富有启示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丰富的意义熔铸到短短的两句话中,字字有千钧之力。

滕子京在请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那封信里说:‚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确实是这样,岳阳楼已因这篇绝妙的记文,而成为人们向往的一个胜地;《岳阳楼记》也像洞庭的山水那样,永远给人以美好的记忆。

(选自《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知识

唐人写岳阳楼的著名诗篇

①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②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③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岳阳楼名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心,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清代窦撰

去老范一千年,后乐先忧,几辈能担天下事?

揽太湖八百里,南来北往,孤帆曾作画中人。

──近代易实甫撰

风物正凄然,望渺渺潇湘,万水千山皆赴我;

江湖常独立,念悠悠天地,先忧后乐是何人?

──现代杨度撰

欧阳修撰联:

我每一醉岳阳,见眼底**,无时不作;

人皆欲吞云梦,问胸中块磊,何时能消?

古今异义:

微 古义:没有.例句:微斯人

今义:细小.气象 古义:景象.例句:气象万千

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一词多义

1.以 来:属予作文以记之

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观 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景色: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一 一:一碧万顷

全:长烟一空

4.开 放晴:连月不开

打开:开我东阁门

开设,设置:旁开小窗

5.则 那么:然则何时而乐耶

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6.极 极点:感极而悲者矣

尽:此乐何极

7.或 有时候:而或长烟一空

或许,也许:或异二者之为

8.为 行为,活动:或异二者之为

做,为:全石以为底

9.空 天空:浊浪排空

消散:长烟一空

10.通 顺利:政通人和

通向:北通巫峡

11.和 和乐:政通人和

和煦:至若春和景明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原因

范仲淹与岳阳楼

顾名思义,岳阳楼记本应是以记岳阳楼为主要内容的,这不仅是由文章的体裁所决定的,也是范仲淹写作这篇文章的初衷。宋 庆历三年,范仲淹在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到河南 邓州,他的朋友滕子京也因受到诬告而被贬到了湖南。在湖南的任上,滕子京颇有政绩,正所谓「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第二年,在他的主持下,「增其旧制」,重修了岳阳楼。为了记述这一盛事,滕子京便请他的好友范仲淹为重修后的岳阳楼写一篇岳阳楼记。显而易见,滕子京是想让大手笔范仲淹用他的生花妙笔,记下重修后的岳阳楼空前壮观的规模形制,以显示自己的政绩。可结果,范仲淹受友人嘱托写下的这篇名为岳阳楼记的散文,对重修后的岳阳楼只以「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寥寥数语敷衍之,而且连登临岳阳楼所观之景也以「前人之述备矣」而一笔带过。作为散文大师和滕子京好友的范仲淹,竟不顾友人所嘱,也不顾这类记物体散文的体裁特点,不仅对岳阳楼的盛景不加记述,反而将其写成了一篇类似登楼赋的借物咏怀言志的抒情散文,并且还能使友人满意,并使历来的研读者对其文题不符的矛盾之处一无所察,原因何在,奥秘何在呢? 简而言之,范仲淹不记岳阳楼,是因为他当时正在邓州的任所,没有见过重修后的岳阳楼,而且不仅当时未见,就是此前此后,他都没有到过岳阳楼,更不用说见过洞庭湖了。他对岳阳楼和洞庭湖的了解,就是滕子京让人送来的洞庭晚秋图和前代名家有关洞庭湖和岳阳楼的诗文。就凭这些间接的材料,他怎么可能将重修后的岳阳楼盛景如实地记述下来呢?他怎么可能将洞庭湖的景观如实地描写刻划出来呢?凭空杜撰,或者装作到过洞庭湖,照搬现成的材料,拼凑出一篇来,这对于一般人来说,作为一般的应酬之作,似还将就。但岳阳楼毕竟是名胜古迹,滕子京毕竟是他的好友,他范仲淹毕竟是一代文章大师,为人之道,为文之道,都是不可以这样做的。所以他在文章中,对岳阳楼和洞庭湖没有正面加以详细地描述,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可是好友的一片盛情美意,这么远地托人来请他作记,他又不能拒绝,于是,就有了这篇题为岳阳楼记,却并不记岳阳楼而直抒胸臆的文题不符的散文名作了。

可以想象得出,范仲淹面对着洞庭晚秋图描绘的山水之景,吟诵着前贤的诗赋,看到好友滕子京被贬后做下的一桩桩显赫的政绩,联想到自己虽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革新的主张,却面对混乱的政局、忧心的国事而无能为力,遥想千古兴亡多少仁人志土空有抱负而最后只能饮恨终身,不由得感慨万千。于是借题发挥,将岳阳楼及其大观以「前人之述备矣」而一笔带过,由洞庭湖上阴晴之景引起的「览物之情」入手,将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而这样的思想,显然要比单纯地记物写景更为打动人心,更能引起那些仁人志士、文人骚客的激赏和共鸣了。而且范仲淹的这篇文章,赋予岳阳楼以极其丰厚博大的思想内涵,真是不记岳阳楼,胜似记岳阳楼,高出于任何前贤抒写岳阳楼的诗文之上,自然也就无人去斤斤计较其写岳阳楼记而没有记岳阳楼的文题不符的矛盾了。范仲淹之所以有违友人之嘱,不记岳阳楼而又乐于为友人写下这篇名实不符的岳阳楼记,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的友人滕子京「豪迈自负,罕受人言」,范仲淹「正患无隙以规之」,所以在滕子京求写岳阳楼记而自己又无从记起之时,借题发挥,写下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话,既以自勉又以勉人。而这一层深意,又是一般阅读岳阳楼记者所不察了。但人们之所以对岳阳楼记文题不符的矛盾鲜有觉察,甚至以为作者不记岳阳楼是「惜笔如金,不事铺张」,除了不了解作者在写作时没有见过岳阳楼外,更主要的还是因为范仲淹写作技巧的高超,他避实就虚,扬长避短,善于藏拙,能将其文题不符的矛盾巧妙地掩饰起来。他在文章中点明友人嘱托自己作文,却没有说明自己当时并不在巴陵郡,他不说自己不记岳阳楼是因为没有见过岳阳楼,而是说「前人之述备矣」,有前贤的诗文,再记自然属于多此一举。其实这是不应该成为不记岳阳楼的理由的,因为前人记的只是重修前的那个岳阳楼,而友人要他记的是现在重修后的岳阳楼及其大观,前人之述怎么可能「备矣」呢?但他将这一点处理得极为巧妙,即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一笔带过,巧加运作营构,将文章的重心自然而然地转到了「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上来,很自然地将记物圆滑地转到了抒情言志上来。而且显而易见的是,那寥寥数笔的「衔远山,吞长江」,也只是洞庭湖的一般特点,「浩浩荡荡,横无际涯」,也只为一般的大江大湖所具备,是范仲淹观洞庭晚秋图的「临摹」之作,而这一点他也未加交待。至于下面写到的阴晴二景虽然极其精彩,却不是洞庭湖所特有,而是作者的想象之笔了。范仲淹没有到过洞庭湖,也只能如此为之,这一点是没有必要苛责的,而且人们对这篇文章的激赏,也根本不在记岳阳楼上,而在其议论抒情上。但如果因此而认为范仲淹对岳阳楼大观,对洞庭湖的壮景所作的描述是如何的真切而形象,那就实在是隔靴搔养的笑谈了。

第三篇:《孤独之旅》备课札记

《孤独之旅》备课札记

语文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引领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对话过程。我在准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0课《孤独之旅》的教学时,反复咀嚼文本,围绕“对话”并利用多个“对话”设计教学,设定教与学目标为──“快读课文,通过赏读四句话理解题目含义(重点),品读关键句段体会成长感受(难点)”,四个教学环节为:

一、对话留守,从自己出发。

二、对话情节,从文本入手。

方式:阅读课文,简述故事。

目的:理解题目第一层含义:杜小康与父亲牧鸭生活的孤独行程。

三、对话小康,从言语进入。

方式:赏读杜小康说的四句话。

形式:每句话背后站着一个怎样的杜小康。

方法:读占鳌头,例赏第一句,自赏第二句,合作交流赏读三四句;穿插赏析人物语言“联系语境、揣摩心理、读出人物”的微课,适机补充相关资料;

目的:理解题目第二层含义:杜小康牧鸭生活过程中心理上的孤独旅程。整个过程紧扣“对话”,抓住文本细读中对言语感悟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心灵间的碰撞和情感上的互动,以学生的心灵为触角去探索另一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心灵世界。

四、对话自己,从生活落根。

这个设计是基于同课标、原著、编者、作者和学生对话的。

对话课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强调了对话对于准确理解和把握文本内涵、实现真正意义阅读的重要作用。“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些内容为《孤独之旅》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对话原著。要读懂杜小康,绝不能把他抛在《草房子》整个故事外。遭受家庭变故、跌进生活谷底的杜小康拼搏逆境的顽强,与我们真诚团结、不畏艰难挫折、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相契合,也与人类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价值取向相通。因此教学中我始终以杜小康说的四句话串起有关故事,并在品读中适当补充了原著相关内容。这样,学生就能带着一种精神预设走进文本,走进杜小康;也激发了阅读《草房子》的热情与渴望,让教学彰显宽度与厚度。

对话编者。教科书每个单元都有一个相应的主题,编者之所以把某篇文章放在这个单元中学习,自有他的用意。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是小说单元,选编的《故乡》、《孤独之旅》、《我的叔叔于勒》、《心声》写的都是少年生活。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容易引起情感共鸣,可以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中获得人生启示。因此,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成长历程来理解作品,分析小说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尤其注意结合具体环境,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同时又通过阅读作品进一步丰富其人生感受。

对话作者。作为世界儿童图书创作最高荣誉“国际安徒生奖”的获得者,曹文轩先生的小说恒久主题之一即是人,主要是成长一族被命运所抛,在绝望之际重新诞生的奇迹。读《草房子》、读《孤独之旅》,我们可以触摸到那种温暖的生命的活力。远离油麻地的牧鸭之旅,不仅仅是让杜小康长大了,走向了坚强;更重要是让他真正理解了生活、理解了生命,让他懂得怎样去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人生是一场旅途,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孤独的行走者呢!

对话学生。我校是皖北一所最普通的农村薄弱学校,600名初中生三分之二是留守儿童。我所任教的九年级(1)班共有47名学生,其中44个是留守儿童;九年级(4)班共有43名学生,其中38个是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他们或独自孤立生活,或与弟妹相伴共栖,或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隔代相随。部分留守孩子自卑、孤僻,不愿主动参与课堂。语文课程的实施必须贴近学生生活,教学方式要灵活且有很强的针对性。《孤独之旅》是一篇写农家少年成长的小说,比较切合我校九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活。所有的对话最终都是为了与让学生对话。毕竟课堂是学生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

考虑到九(1)班学情,本课教学内容宜作选点突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因此,我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没有太多零碎的问题出现,整堂课就是紧紧围绕杜小康的四句话开展,始终如一暗扣着为什么“旅”(踏上孤独之旅)──怎样“旅”(感受、享受孤独之旅)──“旅”后收获(感悟孤独之旅)这一心理成长历程,让学生充分赏读“孤独”。这样学生的思路不会散乱,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堂开放度也会大大加强。另外,整堂课以文观己、以己悟文,会令正处于成长关键期的留守孩子感触更深。

刘元立,教师,现居安徽颍上。

第四篇:岳阳楼记集体备课优秀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

范仲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过程与方法:

1、熟读背诵全文并能翻译。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赏析精彩语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3、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述作者生平,导入新课:

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刻。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导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他就是范仲淹。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他的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篇《岳阳楼记》。

二、背景资料介绍 背景资料: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而范仲淹自己也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3.岳阳楼: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鹊起。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读懂文句,小组合作完成译文。

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师提示重点词语与句子,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如:

第1段,注意以下词句的解释。

胖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被贬官到岳州做知州。谪,贬谪。越明年:到了第二年。越:到 政通人和:通,顺利。和,和乐。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增其旧制:制,规模。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

第2段,注意以下词句的解释。

于观夫巴陵郡胜状:胜状,胜景,美景。胜,美好。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际涯:边际。涯,边。朝晖夕阴: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晖,日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壮丽景象。前人之述备矣:述,记述。备,详尽。然则北通巫峡:然则,如此……那么。南极潇湘:极,至、到达。

迁客骚人: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迁:贬谪、降职。骚人:泛指文人。得无异乎:得无,表推测,恐怕。

第3段,注意以下词句的解释。

霏霏:连绵不断的雨。霏霏: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连月不开:开,指天气放晴。浊浪排空: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耀: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光芒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在阴云中。

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樯,桅杆。楫,船桨。倾,倒下。摧,折断。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冥冥,昏暗。去国怀乡:离开国都,怀念家乡。国,指国都。

忧谗畏讥: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谗,谗言。讥:讥笑,讥讽,挖苦。

第4段,注意以下词句的解释。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青绿,广阔无际。万顷,极言广阔。沙鸥翔集: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顿。集,停息。锦鳞游泳:美丽的鱼。鳞,代指鱼。郁郁青青: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而或长烟一空:偶尔,或许。长烟,大片烟雾。一空,完全消散。一,全。浮光跃金: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

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此乐何极:何极,哪有尽头。

宠辱偕忘:宠,荣耀。辱,屈辱。偕,一起。把酒临风:把,持、执。临风,迎着风。

第5段,注意以下词句的解释。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或异二者之为:或,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居庙堂之高:处在高高的朝堂上,意思是在朝廷做官。庙堂,指朝廷。处江湖之远: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

是进亦忧,退亦忧:是,这样。进,指在朝廷上做官。退,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其必曰‘优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大概一定会说“在

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其:表推测,大概。

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在一道吗?微,如果没有。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3、各小组展示自己翻译课文的成果,师补充明确:

第一段翻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第二段翻译: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一湖。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势浩大,宽阔无边;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气象变化多端。这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降职到外地官员和文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第三段翻译:像那连绵不断的雨,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都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在阴云中;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天色昏暗,虎在咆哮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第四段翻译: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风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青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茂盛并且青绿。偶尔或许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哪有尽头!(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端着酒,迎着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第五段翻译: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变化而悲喜。处在高高的朝堂上,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则替君主担忧。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啊!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三、总结文言现象:

1、一词多义。

⑴和:政通人和(和乐)

至若春和景明(和煦)⑵通:政通人和(顺利)

北通巫峡(通向)⑶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⑷空:浊浪排空(天空)长烟一空(消散)⑸一:一碧万顷

(一)长烟一空(全)

⑹极:南极潇湘(至,到达)

感极而悲者矣(极点)此乐何极(穷尽)⑺以: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⑻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2、通假字。⑴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⑵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

3、词类活用。

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

4、古今异义。

⑴ 气象万千(气象

古义: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⑵ 微斯人(微

古义:如果没有。今义:细小。)

5、特殊句式。

⑴衔远山,吞长江……(省略句)⑵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⑶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状语后置)⑷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定语后置)⑸吾谁与归?(宾语前置)

四、布置作业 复习重点词句翻译,理解基础上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提问重点词句解释。

二、思考与讨论,研读文本

(一)研读第1段。

1、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内容?

明确: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谪守巴陵郡;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和作“记”的缘由(属予作文以记之)。

2、作者写“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说明滕子京虽然被贬谪,却依然积极进取,有“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二)研读第2段

1、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概括地写了“岳阳楼之大观”,提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重点句子赏析。如:“衔远山”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用“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吞长江”长江流经洞庭湖,用“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气势磅礴。“衔”、“吞”字连用,化静为动,使描写的景物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加强气势,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气象万千”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此外如“横无际涯”的“横”,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炼字的功力。

3、这一节的写景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从岳阳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宏大开阔的景致描写,引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由此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自然引出下文景物之“异”和感受之“异”为结尾的议论作了铺垫。

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它在文中的作用又是什么?

明确:承上启下,起到总结上文,同时为下文的“喜”和“悲”的感情作铺垫。

(三)研读第3、4段 1、3、4两段写了什么内容?和上文有何关系? 明确:这两段分别描写了洞庭湖景色阴晴的变化以及迁客骚人登楼时不同的心情。这段内容紧扣上段概述的洞庭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和“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意思来写:

先写了霪雨霏霏中洞庭湖上萧条凄凉的景象,很自然地引出了迁客骚人远离京都,怀念故土的失意、忧虑、悲苦的情感。表现了迁客骚人“物悲则己悲”的思想感情,照应上文“异”字的一个方面。

其次,描写洞庭湖春和景明时的明媚景象,很自然地引出迁客骚人此时的喜悦之情。这一段主要表现迁客骚人“物喜则己喜”的思想感情,是照应上文“异”字的又一方面。

3、作者写迁客骚人们或悲或喜的情感有什么作用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文章的第5段。

(四)研读第5段

1、第5段写什么内容? 明确:写“古仁人之心”,并指出“古仁人之心”不同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

2、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明确:(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外物和个人处境的变化而喜悲;他们“以物喜,以己悲”而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

明确: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来; 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是为民生疾苦而忧心忡忡;

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忧之前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可见他们的忧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忧乐而转移的,这就是作者所认为的“古仁人之心”。

4、“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一方面希望藤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5、作者写迁客骚人的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和“古仁人之心”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这两种情的对比,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达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突出了文章主旨。

三、探讨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三、拓展延伸

1、距离范仲淹近千年的现代人,是否还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请阐述你的看法。明确: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1)因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成败得失是人生常事,需要我们摆正心态,豁达面对,练就一颗坚强的心才能立足竞争前列;(2)虽然我们身处和平发展年代,但是还会面临许多困难,需要我们以天下为己任,居安思危,吃苦在先,享乐在后,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名族利于国际强者之林。

2、作为现代人,你能否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为什么?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看法。

明确:示例:(1)能。这说的是一种从容的平常心境。只要发挥心灵力量,砥砺意志,就可以养成平常心境。面对考试的失败,以平常心待之,便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不能。这是一种需要修炼才能达到的境界,作为中学生,心灵尚需砥砺,战胜外在的力量不易。担心考试失败是学生普遍的心态,便是这个道理。总结:今天学完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我们知道封建士大夫们尚且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胸怀天下,以天下事为己任,努力成才,勇担责任,为国家的富强作出贡献。

板书设计: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先后 叙事:重修岳阳楼 作文以记

天天 ↓↓

下下 写景:暗 明

之之 抒情:悲 喜

忧乐 ↑↑

而而 议论:不以己悲忧乐

不以物喜

第五篇:《藤野先生》备课札记(最终版)

做一次属于自己的研究课

爱与哀愁几时休

——执教《藤野先生》备课札记

李红玲

如果说没有遇见 王君老师,如果说没有加入教师之家群,如果说没有加入青春语文群,如果没有如果,那么,这一次接手初三的语文课于我将是十分轻松的。因为我刚刚送走自己的九三班,心里还热着呢!我对于整个初中语文教学的框架还熟着呢!一切照旧完全可以把学生把玩于手心之中,(有点自负了哦!)想想也真是这样的,对于上一届的孩子真的是太用心了。------可是在这样的一个冬天,我就是遇见了这样的一个家,它的名字就是语文湿地的教师之家;我就是走入了这样的个群,它的名字就是青春语文群;我就是遇见了这样的一群人,他们都是爱君的人。那么,这样的一个冬天,甚至于以后,我就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教书了。我就得重新开始语文教学之旅了。

结果发现,每一次课堂,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无论是平静的还是激情的,和上一轮没有一堂重复的。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文章,面对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里,上出了完全不同的味道。

计划着下周要讲《藤野先生》,我思忖良久,下定决心,要上出一次属于自己的研究课。我对鲁迅向来敬重。追究根源,是初中时代的第一个语文老师影响了我。我天生爱幻想,每次的语文课堂对我来说都只会进入想入非非的自我世界,哪里能听进去先生们吱吱呀呀的讲啊。记得第一任语

文老师要调走我校之前,他给我们讲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知是文章写的有趣,还是老师讲的动情,还是我内心受到触动,感觉如果再不听就永远也听不到这位老师的课了,反正对这位语文老师的最后一课,我听的十分入迷。人家都要走了才发现,我原来有这么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以前怎么就没发现呢!结果也才发现,这位叫鲁迅的作者写的文章好动人啊!从此,只要是遇见鲁迅的文章必读。看得懂的看不懂的都要读。

再后来,对于鲁迅的文章,便一点一点用心的读。慢慢的,熟悉了他,懂得了他。其实读他的书也不过九牛一毛,但是对他的敬重却是越来越深。后来,做了语文老师,只要讲到他的文章,那备课上课叫一个认真仔细啊,点点滴滴都想给学生。自己不敢乱说,参考书找来一大堆,挨个的翻阅,不停的批注。生怕哪一点漏了就会对不起伟大的作家。每次上他的课,我都是激情飞扬,到后来,只听得学生疲惫不堪,我也沉重万分。每次讲完鲁迅的文章,我都像从巴金的家中走出来似的那么轻松。(上师范时读《家》《春》《秋》过了敏,一周荼饭不香,像生了一场大病!)

讲鲁迅的文章怎么会如此沉重,进去就出不来呢?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后来听有经验的老师说,我是没有抓住教学重点。哦,教学面面俱到,没有重点,教起来定会吃苦受累没效果。后来,有了课堂巩固练习册,我懒得动脑,完全按照巩固练习册教学,两个学时,轻松完成学习任务。呵,原来可以这样教书,不禁有点沾沾自喜。

可这样的教学结果呢?课后没有任何味道,先生在我的心中好像就是那几道练习题!内心深处有种说不出来的隐隐的痛,还有对先生的愧疚在心中丝丝不断。

转眼到了新一轮的《藤野先生》季。我结识了青春语文,我的心再一次被激活了,那这一课断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教了!

那该如何教呢?

在读王君老师的《听王君讲语文教师成长》系列丛书,我明白了每一个教学文本都是有生命的,我们做语文老师的不能把它仅仅当作一篇文章来读。要学会透过文本和作者的心灵对话,还要能让学生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老师,学生,作者三者之间如果能建立起一个对话的平台,这才会构建一个完美的课堂结构。我开始明白了,原来,自己十几年来一直在语文教学中摸索前行,直到现在遇到青春语文,突然间灵光普照,将我的心照亮了。

参考书上的东西我都能背下来了,但背下参考书就能教好课了吗?

我不能再照搬参考书了。我开始认真的思索,如何上好鲁迅先生的这一篇《藤野先生》。我知道,网上对这一课的课件制作很多,有好多热心的网友无私分享它,但我不能再偷懒了。我也能查出好多个不同版本的教学设计,但我不能再用了。我要努力的做一会自己的代言,要上一课真正属于自己的《藤野先生》。

我怎么才能上出自己的味道?

我进入了长时间的备课状态,但这种备课不是做在办公桌前查资料,看参考,而是在课间时分,用餐间隙,还有就是晚间的睡前时刻。我的脑海里都是《藤野先生》的问题。

我想到了自己的教学对象。眼前的这群孩子,与我刚刚接触三月余,他们对鲁迅的了解可能就是原名,籍贯,还有耳熟能详的“文”“思”“革”,代表作品之类的。至于其他的,估计就不好说了。我也不能在学生面前讲太多自己心中的鲁迅,如果那样,我就更会“一言课”了。我可不能再占用学生的课堂大搞演讲了。

我又想到了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鲁迅先生的爱国之心,师生之间的关爱,这些都是应当在教学中给学生说透的。但怎样去说,让教学更简单,学生更明白?这是我苦苦思索想求的解答。十几年的语文教学,我走了太长太弯的路。语文老师累死讲台出不来成绩,我深受其害。与其教不出成绩,为何还再累着自己?看优秀的语文老师的做法,教学设计很是简单,但是教学效果十分显著,这才是水平啊!我也想如此,但我能如此吗?

在读了王君老师的文本解读的专著之后,我明白了文本的几种类型,心里对这一课的类型确定下来,肯定要选“主题型文本”进行授课的。这是肯定的。文本类型确定下来之后,如何教?怎样教?对于这一篇文章,我对之是十分敬重的。一来敬重有人间大爱的藤野先生。在那样一个灰色的世界里给予鲁迅先生的无私关爱,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品质。二来敬重鲁迅先生为挽救国民精神而做出的改变人生观的重大改变的爱国之情。我想,对于他们之间的师生之爱,学生容易理解,但是他们彼此之间的深情和大爱,学生能够理解吗?

如何自然的让学生走进这两个崇高伟大的师生的世界里? 我不停的思索,不停的思索------

想起了王君老师文本解读中的课例。在她每一个优秀的课例中,都会出现一个或两个关键词贯穿全文,提纲挈领,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也想用关键词牵一发而动全身。

可是用哪个关键词呢?!想着想着,突然间,一首歌名在我的脑海中蹦出来:《爱与哀愁》。这是初中时代爱听的童安格唱红的一首歌曲,当时百听不厌。清晰的记着里面的一句歌词:爱与哀愁像杯烈酒------哦,我兴奋极了,对,就是这两个字了:“爱”与“哀”!一瞬间,文章的教学思路豁然开朗:两个人,两个字!两个人的“爱”与“哀”,爱中有哀,哀因爱起,爱哀相依,深化主题!

一下子,我的思路畅通了:依照自己的学情,这课需要三课时。因学生的基础差,底子薄,第一节要上成预习课,复习回顾作家作品,整理三年来学过的鲁迅作品;鼓励学生细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学习生字生词。第二节课理解分析藤野先生的爱与哀,这是课文的重点内容,但在文中很明显,只要学生细读课文可以很容易就能理解。

第三节课分析鲁迅的哀与爱。鲁迅先生的爱与哀,有些地方十分明显,有些地方不在明显,不明显的地方正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当鲁迅的哀与爱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是文章的出彩时刻了。

准确的说,如果学生的基础好,这一课两节课完全可以拿下来,但我面对的是一群弱势孩子啊,没有预习能力,只有在课堂上看着他们读书才能放心。要给出一节课预习完全有必要的。

但是我也知道,一篇好的教学设计就是一首完整的诗,也要进究起承转合,引入和结束都很重要。于是我想好了要这样呼应:

开头以两个人出场,结尾以两个人谢幕。这一课,在我看来讲述的就是两个人的故事。一个是故事的主角:藤野先生,一个是讲故事的人:鲁迅。对于文本以外的我们,不仅要读懂藤野先生,还要读懂鲁迅先生。这两个人的故事用两个字来贯穿,当两个人的爱与哀愁交织碰撞时,就是这篇文章最动人之处。

我要亲自设计幻灯片,主要的内容是要有贯穿全文的两个字,要有让学生规范表达的一个句式,还有围绕关键字的几个问题。幻灯片的背景就用灰色的,像极了当时社会的灰色天空!

终于,一个完全由自己设计的《藤野先生》的教学框架就这样在我有头脑清晰了。我要带领学生简简单单的走近鲁迅,走近这位被鲁迅尊敬了一生的藤野先生!我越来越为自己找到的这两个字而兴奋了,无须再看任何参考资料。我都看腻了哦!不想再看了,真的不想再看了!我要只拿着一本书来与孩子们一起再读藤野先生。让他们在灰色的天空下读读鲁迅与藤野之间深深的师生之情,让他们在灰色的天空下读读鲁与藤野先生各自的胸中大爱,让他们在灰色的天空下读读鲁迅对师恩的难忘和对祖国深沉的爱,也要让学生知道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国情,鲁迅为什么会到日本去,又为什么会改变自己的理想!鲁迅对国民思想的麻木的哀伤不正体现出他对国民深深的爱吗?

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鲁迅的爱国之深,我补充了两条资料:《父亲的病》和《自题小像》。

思考一周了,终于,这一课的教学思路有了眉目,教学设计基本定型。对,就这样了,没有人催着你要上出一节怎么样的课,但是,我就是要这样的上课,用王君老师的话说,就是要站着教语文!我一定要这样,不管结果如何,我一定要上出属于自己的研究课!

爱与哀愁几时休!我感叹着鲁迅,也感叹着自己。哦,人到中年了,活明白了,教课也明白了:不能总活在别人的影子里啊,在语文教学中,我要站起来啊!

于是,用了几个课间休息,我设计好了自己的幻灯片,准备好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只等着下周一的到来,我要与孩子们一起走入《藤野先生》。是的,《藤野先生》,我来了!

下载《岳阳楼记》备课札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岳阳楼记》备课札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岳阳楼记》教案

    岳阳楼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本文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学习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2、体会作者的情感,......

    岳阳楼记读后感

    岳阳楼记读后感范文 《岳阳楼记》是我国著名北宋诗人范仲淹的代表作, 此篇讲述了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时,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所以重修岳阳楼,范仲淹来到了洞庭湖,登上岳阳楼,写下了浩瀚......

    岳阳楼记教案

    岳阳楼记 目标: 1.复习《岳阳楼记》中相关知识点。 2.完成课外拓展题目。 方法:诵读、探究、点拨。 过程: 一、导入 复习法导入:你知道江南有哪三大名楼么?二、温故 诵文章,知大意......

    《岳阳楼记》教案

    岳阳楼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本文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学习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2、体会作者的情感,......

    岳阳楼记教案

    岳阳楼记 教案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积累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 2、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力。......

    岳阳楼记教案

    古代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育 --------《岳阳楼记》教案《岳阳楼记》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会自读浅近文言文,体会本文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结合一起的......

    《岳阳楼记》教案

    《岳阳楼记》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梳理内容,正确理解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感受作者博大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 2、品读文章语言,领会文章将叙事、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

    岳阳楼记说课稿

    岳阳楼记说课一、说教材l、教材简析:《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作者通过对洞庭湖两种不同景色和游客的两种览物之情的描写,以及对景异情移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