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专题一 语文备课与教案设计
专题一 语文备课与教案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我则花了约15分钟„„”
一辈子与15分钟,道出了语文备课的真谛。
一、教学性备课与非教学性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教师的备课,从广义上说,教师的一切社会活动、认知活动都与教学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从狭义上说,教师的备课行为指围绕具体的某个课题的教学准备活动。好的语文教师的备课一般都包括教学性备课和非教学性备课。
(一)教学性备课
教学性备课就是我们一般理解的狭义的备课,有时等同于教学设计。就是“目中有人”地备。是直接针对教学,直接针对学生学习的备课。语文教学性备课是语文教师根据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语文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语文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整体结构及其有关层面做出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一般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活动。概括起来,不外乎熟悉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学方式方法三个方面。
1.熟悉教材
语文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工具,其他教学工具都只能围绕着它加以利用。熟悉教材的过程包括以下方面:
(1)通览全册教材。备课前,最好能通读全部语文教材,至少是所教年级的教材,最重要的是通读所教的全册课文。通过通读,了解教材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明确所教内容在整体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才能前后贯通,形成一体。
(2)钻研教材并熟读课文。内容包括:找准课文位置和作用;确定教学目标和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和重难点;考虑适合的教学程序和方法。
(3)补充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可以对教材涉及的内容进行补充。2.了解学生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需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标。了解学生,既要有一般的了解,又要有特殊的了解。
(1)一般了解。主要包括:学生的语文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爱好;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学习能力等。对上述各方面,要了解共同状况,也要了解个别差异;要了解较稳定的情况,也要了解变化的情况。
(2)特殊了解。针对每一篇课文还要有特殊的了解。主要包括: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希望的学习重点;可能的难点;兴趣点和触动点;与课文内容的相适应的经验;喜欢的教学方式方式等。
了解并记录学生的实际,预测学生的反应,然后确定所教的内容和最佳的程序、方法。3.研究教学方式方法
确定了教什么和教给谁后,还有个怎么教的问题。教师要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结合学生特点和课文的体类,选择教学方式方法。
研究教学方法的内容包括:课时分配;课堂组织形式和过程;课堂教学方法;学生学习训练方式;板书设计;教学媒体的运用;和其他学科的配合等。
以上三方面就是语文的备课内容,也是教师向三个方面调查研究的内容。备课就是解决调查研究中的问题。
(二)非教学性备课 1.非教学备课的涵义
孙立权老师认为,非教学性备课就是“目中无人”地备。也即抛开一切教学因素(教师、学生、大纲、教法等),以一个普通鉴赏者和研究者的身份解读课文,圈点批注,查阅资料。这是准备“一桶水”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教师就无法在备课中得到丰厚的积累和灵性的启迪。比如,孙立权老师谈到自己备课《桃花源记》时参考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诗》、沈约《陶潜传》、萧统的《陶渊明传》、颜延年的《靖节征士诔》、袁行霈的《陶渊明集笺注》、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还有朱光潜、陈寅恪、曼海姆等学者的相关论著。这些资料不是直接为教学,而是为教师提升自身素养的。
2.两种方式
非教学性备课又可以分为有意识的自觉式和无意识的非自觉式两种。
自觉式非教学性备课虽然“目中无人”,但毕竟“目中有文”。一切的备课都围绕着“文本”而自觉设计和拓展的。而非自觉式非教学性备课,其过程本身不但“目中无人”而且“目中无文”。当语文教师面对一个文本,会下意识地把个体的生活经历、内心体悟等看似与之毫无关涉的信息加以还原、萃取,以某种独辟蹊径的方式将其与文本解读相联系,产生的效果往往会令人耳目一新。如窦桂梅备课《我与地坛》九易其稿,有的是随时捕捉课堂的自觉式,有时是捕捉生活中的感悟的非自觉式。正是在结合非教学性备课的基础上对教学性备课进行多次修改,不断优化的过程。由于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涉及的范围很广,而且语文教学的目标不是完全知识性的,包括更多的思想情感等方面,光有教学性备课是不够的,真像于漪所说,“教师眼睛如果只盯着一本教科书加一本教参,思路打不开,教起来就会捉襟见肘,学起来就会索然无味”。新课标倡导“生动而有活力”的目标也包括这方面的要求。所以非教学性备课对于语文教学尤其重要。非教学性备课同时也是在职教师提高的一个有效途径,是走向专业化的重要途径。
二、语文教材的处理
(一)语文教材的概念、性质 1.语文教材的概念
“语文教材”的理解有专指、特指和泛指之分。“专指语文教材”指的是语文教科书,即语文课本。“特指语文教材”指的是与学校课堂语文教学直接相关的一切图书资料的总和。“泛指语文教材”涵盖一切有助于培养人们的语文能力、提高人们的语文修养、对人们的语文学习产生影响的书面的、学校的和社会的语言材料。
在此基础上,可对语文教材的概念进行如下界定:语文教材是承载与语文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内容的学校语文课程的教学媒体系统。后文中所谈的语文教材主要是指语文教科书。
2.语文教材的性质
语文教材的基本性质,指的是它所处的教学关系网络对其属性的特殊规定。对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把握:
(1)既有多义性,又有导向性。
语文教材的作品体现着作者多方面的智力因素和人格因素,潜在着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的可能,因而,在教材的理解、运用及其效果方面具有多义性。另一方面,语文教材中的作品等又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和语文教学序列组成的教学体系,具有集中的指向。
语文教材的多义性,要求我们承认和重视其多方面的教育教学可能性;语文教材的导向性,要求我们重视其价值取向和系统安排。只有在二者的统一中,才能实现语文教材的教育教学价值。
(2)既有目的性,又有中介性。
语文教材规定了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指向和基本范围,语文教学正是通过对教材的掌握,使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并在此过程中逐渐积累语文经验、形成语文能力。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语文的真正价值除了作品的信息价值,更在于其如何传播的言语智慧,所以选文只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一种凭借,具有中介性。语文教材的目的性要求我们充分利用教材,为实现终极目的打好基础。另一方面,由于语文教材具有中介性,教师在利用教材时可以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二者的统一与结合,则是充分实现教材的教育教学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二)语文教材内容、价值 1.语文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
讨论语文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先得结合语文教材的编制辨清以下四个概念:(1)语文课程目标。是语文课程标准层面的概念,语文课程目标大致包括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两个方面。
(2)语文课程内容。是语文课程具体形态层面的概念,它主要面对“教什么”的问题。(3)语文教材内容。是语文教材具体形态层面的概念,它主要面对“用什么去教”的问题。
(4)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层面的概念,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学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创生。
教学目标要落实到最终的教学内容之中,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切实做到“课程内容教材化、教材内容教学化”。
但是由于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从总体上看,属于“能力目标”或“素养目标”,这与数理化等学科的“内容目标”有很大的不同。“内容目标”往往较为具体、直接地涵盖着乃至规范着课程与教学内容。而“能力目标”或“素养目标”往往并不直接、具体地规限课程与教学内容,对期望学生达到的结果的描述与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教师对语文教材内容的使用就带有更多的能动性,语文教材价值在教学中具有了更多的生成性。
2.语文教材的价值
语文教材是为学生编写的,其价值最终也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方面。主要有思想感情教育价值、知识传播教育价值、技能训练教育价值。
(三)对语文教材的处理
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课程内容教材化,要处理好“教什么”和“用什么教的问题”。教材内容教学化就是要形成可操作性的教学设计。教师在备课中要对这两个问题有清晰的认识。教师在实际备课的过程中,应关注与学生实际的契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课程专家提供的“一般应该教什么”转化为“实际上需要教什么”,将教材专家建议的“通常可以用什么去教”转化为“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新课改以来,课程专家们一致认为,教师不应只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对于某套特定的教材,主要是确定“教什么”的问题,一般可作如下的考虑:第一,看教材的编排体例或教材结构。第二,看教材的单元导语。第三,最为关键的,是教材的“思考和练习”部分。离开“教什么”的问题谈生成性是不可取的。
2.钻研教材的方法
语文教师对教材的研究要从教学的角度,根据教材实际和教学要求,对教材进行特别的处理。虽说不排除个人的独到见解,但总的要求是客观的、务实的,不能有太大的随意性。因此,语文教师钻研教材除了常规的阅读理解,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着眼教学目标
研究教材要着眼教学目标。有的教师片面强调教学内容的生成性,花大量时间查阅各种资料,结果冲淡了教学目标,甚至会“跑题”,这是不可取的,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
(2)紧抓教学重点
教材一般对教学重点有提示,教师可以从重点处寻求突破,以重点为支点支撑整篇课文的教学,努力从重点处深入开掘。
(3)比较迁移
语文教材单元文章之间有共性有不同,要抓住特点,进行比较,扩展思路。3.创造性地处理
尽管语文教材的编写具有科学性、系统性,但是,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教师有自身的理解,加上使用同一教材的学生可能处在不同地域,且学生的认知水平也不尽相同,即使在同一班级也要照顾到学生差异性,这就需要语文教师科学地处理和运用教材。刘文东将教材处理的具体方法概括为“删、增、调、合”。
(1)删
删,并不是任意删除教材中的知识点,而是语文教师根据对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和能力的了解,适当地删除教材中过于繁、难、偏、旧的知识,打破教材的系统性,学术性,将一些简易的,实用的便于学生接受的知识保留;有时为了突出重点,教师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只能选择重点或学生最感兴趣且最有价值的知识达到有效教学。
(2)增
增,即增加信息含量,并对教材内容做适当扩充,延伸。有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比较遥远的内容,学生把握起来会有难度,教师可以通过背景等补充材料让学生更好把握内容、思想。此外,语文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新课标尤其强调开放式的学习,联系现实生活广泛开发教学资源,更有助于学生学习。总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围绕教学目标适当增加内容。
(3)调
这里的“调”,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地把教材中或教材之外的有一定联系的文本组织起来创造性使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开展比较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合作性学习等学习活动。比如,可以以主旨相似重组教材;以题材相似重组教材;以作家艺术特色重组教材;以课外文本与课内文本重组教材等。通过这样重组,各篇文章在文本信息的相互沟通、渗透、融合中可以获得整体效用,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深度、广度,提高语文的整体素养。
(4)合
这里的“合”,即整合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依据,把教材与生活相融,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建立有机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增强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增强课程资源整合的能力。
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
三、语文资源的搜集与利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参与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语文资源的涵义、类型 1.语文资源的涵义
在传统的认识框架中,学校教育基本上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构成课程的主要因素是课堂、课本、教师、学生等。其实,除此之外,社会、家庭、学校设施等其他因素也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小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影响。它们同教材、教师一样,都是构建课程的有效资源。广义的语文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语文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如此看来,语文资源概念的内涵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能够成为课程的要素来源;二是决定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的条件。
2.语文资源的类型
语文资源范围很广,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语文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语文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语文课程资源。按照语文资源的空间分布划分,可以分为校内语文课程资源和校外语文课程资源。按照语文资源的载体划分,可以分为生命载体和非生命载体两种形式。
根据物理性质和呈现方式,又可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信息化资源等。根据存在方式,可分为显性语文课程资源和隐形语文课程资源。
按三级课程管理可以分为国家语文课程资源、地方语文课程资源和学校语文课程资源。上述几种分类并不是截然分开的,都有交叉融合部分。
(二)语文资源的搜集和利用 1.语文资源的搜集开发
语文资源无处不在,有些是现成的,但更多资源需要去探索发现并开发。(1)语文资源开发的领域
语文资源开发领域很多,单从开发内容看,可从自然性课程资源、社会性课程资源和人文性课程资源三个领域进行开发。
(2)语文资源开发的途径
①筛选语文资源。语文资源应该有选择地加以利用,只有那些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资源才有开发价值。
②重视教师、学生资源。人本身即是最丰富、最具活力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知识体系、方法体系、行为体系等都是一种课程的范例。同时,语文“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学生既是语文课程资源的消费者,也是开发者。一方面,教师应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过程中全面了解学生,善于把学生的学习内容与现实的社会生活、人生体验有机融合,强调语文课程资源对学生发展的意义。另一方面,教师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课程资源。
③挖掘校内语文课程资源。校内语文课程资源是语文教学最方便、最直接的资源,包括课堂教学、教科书、工具书、图书馆、实验室、班级墙报、校园文化等。
④开发校外课程资源。包括社区资源、家庭资源、自然资源、信息化资源。2.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
(1)强化语文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
目前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条件性资源不足和素材性资源闲置浪费的现象并存。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和利用意识。尤其是对素材性资源的开发利用。
(2)创造性地多次使用语文教科书 语文教科书是最主要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就是指灵活性地驾驭教科书,结合教学实际,可以通过调整教材编排顺序、增删调整内容等,使教学目标更好实现。
(3)整合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范围广泛,需要通过整合才能达到课程资源利用的最优化。语文课程资源的整合主要是解决用那些资源和怎么用的问题。整合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① 课堂教学资源与课外学习资源的整合。包括教师、学生和教学材料等资源。② 课内语文课程资源与校外语文课程资源的整合。校外语文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家庭、社区和自然资源。
③ 语文课程资源与其他课程资源的整合。
④ 语文课程资源与信息化资源的整合。电影、电视、多媒体、互联网等都属于信息化资源。
整合课程资源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在利用过程中完成新的开发问题。这个过程还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与语文课程培养目标一致;
二、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其兴趣需求;
三、与教师的水平相一致;
四、因地制宜,考虑自身条件资源优势。
四、语文教案的设计与优化
(一)语文教案与教学的关系
潘新和认为,“教案是教师为实施教学活动而设计的方案,是教师把自己的教育思想、观念,教育目的、意图、构想,对教材的理解、处理以及对学生认知状态的体认等,外化为具体的教学过程、步骤和行为,并行诸文字。”
从教案教学到反教案教学,是教师能力发展的必然。教案教学是新教师熟悉教学常规和环节的一个过程,但是任何教案都不可能和教学的随机性完全吻合。
教案的价值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可使复杂的语文教学活动目标明确;保证教学内容的适当选择和安排;保证教学过程条理有序;备忘作用等。
(二)教案编写的一般思路 1.单元教案思路
(1)演绎。抓住单元主要目标,从相关课文中寻求例证,进行演绎。(2)归纳。寻找单元课文的相同因素,进而归纳出单元的主要特点。(3)比较。对于风格迥异的文章,可以比较异同,深入把握。2.单篇教案思路(1)顺着课文作者的思路,理解课文。(2)抓准教学主题。(3)选取重点展开分析。(4)适当设置悬念。
(三)教案的基本类型和构成要素 1.教案的基本类型
教案的分类除了上面提到的按教学过程的长短分,有单元教案、单篇课文教案;还可以按教学内容分,有阅读教案、作文教案、听说教案、语文基础知识教案等;按教案的用途分,有课堂实施教案、微格实验教案、说课方案等。
2.教案的构成要素和编写要求(1)教案的构成要素。
良好的教案需要具备如下一些要素: ① 清晰而单一的课题; ② 正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
③ 充实而恰当的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疑点明确); ④ 分配得当的教学时数; ⑤ 组织相宜的教学步骤;
⑥ 有效而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思考题、讨论题和作业题的安排;讲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方法;辅助性学习材料的使用说明;和其他学科的配合;学习指导提纲的草拟;板书的设计;教学效果和效率的检查说明等。)
⑦ 注明日期、教师、年级、班组。(2)教案编写的一般要求
教案编写形式多样灵活,各个教师都不相同。一般来说,要注意:教案要求完整的结构和流畅的思路,有清晰的条理,便于使用;另外还要注意空出部分版面,便于课中补充、修改和课后反思。
(四)教案的设计与优化
除了科学性和实用性之外,艺术性是教案设计的更高的要求。外在形式方面可以选用美观的字体、可以在重点处做醒目标志等。内容方面,教案的设计和优化体现在以下方面: 1.导入新课的设计
为了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富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重视导入新课的设计。其主要方法有:
(1)联系旧知引入。这种方法特别适合知识短文教学课。通过将学生的已有知识与要学的新知巧妙结合,形成积极的知识迁移。
(2)介绍背景导入。对于那些古文、外国的或离学生生活较远的内容的课文,背景知识的介绍有助于学生走进文章。
(3)诱发兴趣导入。对于故事性或趣味性强的课文,诱发兴趣的方法能够激起学生的探求欲。
(4)问题悬念导入。教师提出关键性的问题引发思考,可以激发学生解释疑问的欲望。对于那些有悬念因素的教学内容,教师可利用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5)激发情绪导入。对于情味较浓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抒情导语、音像手段、或联系学生经验等方式,引起学生共鸣。
2.课堂提问的设计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讲究提问的技巧要注意以下方面:
(1)抓住关键词语发问。语文学习要通过对文章语言作深入细致的品味、分析,才能真正体现语文性。
(2)寻找比较因素提问。语文教学中比较因素很多,比如作者的比较、文体的比较、内容的比较、写作技巧的比较等。通过比较,学生能更好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3)变换方式提问。相同的提问方式学生会感到乏味。教师不仅要善于从多侧面、多角度提问,而且可采用对问、套问、曲问等多种提问方式,提高提问的质量。
3.教学板书的设计
板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辅助手段。板书可以有不同的类型、多样的形式和技巧,但在板书设计中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板书设计要为教学目标服务;二是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追求好的视觉感受;三是板书内容要少而精;四是板书内容应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应用,不应完全拘泥于教案。
4.课堂结尾的设计
好的教学,课堂结尾不应忽略。常见的结尾形式有:(1)归纳总结。这是最常见的结尾方式。
(2)画龙点睛。在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的基础上,教师于结尾处稍加点化,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3)尾首相应。前后照应可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浑然一体。
(4)比较拓展。适当地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加大课堂的信息量,可以拓展思维空间。(5)巧妙牵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习惯等向课外延伸,能达到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课内的目的。
(6)引而不发。教师通过点拨、提示、发问、质疑、假设等手段,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推进,同时也给学生留下自由发挥的余地。
总之,教案的设计具有先在性和预测性,需要注重备课的每一环节,并且需要在教学中不断调整,教学后积极反思,不断优化。
第二篇:备课与教案设计1
备课与教案设计 备课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教师在接受教学任务后首先要查阅专业教学计划,编写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和教材,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教材之间的关系是教师备课的前提。1.1 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一般包含专业的培养目标、学制、教学科目的设置与开学的学期以及每门学科的总学时数,等等。教学计划的核心是课程结构,它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围绕专业所培养的人才要达到的知识、能力、素养结构设计的课程体系。
教学计划是学校组织教学和管理教学的依据。任课教师应该了解所教专业的教学计划,只有这样才能纵观全局,了解自己所任教的学科开设顺序、教学时数、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与衔接,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制定的以纲要形式规定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内容包括本门学科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及重点与难点、学时分配参考等,教学大纲是各门学科教学的具体规格,是编写与选择教材的主要依据,是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编写教学大纲,首先要符合教学计划的要求。教学大纲以学科的科学体系为基础,同时要充分考虑本门学科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对实现培养目标的作用,处理好与其它学科的相互联系,相互衔接,避免重复与遗漏。其次,要符合教学原则的要求,在教学内容的深度、范围的安排上,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教师开课前应该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全面透彻地理解和熟悉教学大纲的体系、内容和精神实质,明确所教学科的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教学中既要遵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同时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处理好教学中的讲课次序、时间分配、教学重点和难点,适当补充本门学科的科学新成就。1.2 教材与教学内容
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的目的以掌握教学内容为主的一种活动。教学目的出自教学大纲,所以教学大纲决定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决定教学中选用的主要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教材是遵循教学大纲和教学法的要求,系统地阐明教学内容的教学用书,教材是根据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认识发展逻辑顺序而编写的。教师通常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与教学内容,选择一本书作主要教材并推荐几本其它教材作为教学参考书。教材一经确定即成为教学的依据之一,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工具之一,因此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教材的全部内容。教学过程既要围绕教学大纲和教材,传授学科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又要适当超脱教材,注意传授学科框架结构、科学思想、最新科学成果,还要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参考书籍,深入钻研,扩大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1.3 课堂教学与备课
课堂教学是达到教学目的,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课堂教学主要作用是系统地传授理论知识和治学方法,它是组织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一般被定位于:遵循教学原则,选择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循序渐进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并获得各方面的能力。
备课是教师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收集材料,研究教学方法,形成教学能力的过程。教师备课时需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学生怎么学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即教案。备课是教师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步骤,是形成教学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备课是讲好课的基础与前提,是决定讲课成败的关键,备课越充分,讲课时底气就越足。备课的基本内容与教案编写 2.1 备课的基本内容
备课是任课教师在开课前的教学准备活动,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明确本课程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教师在接受教学任务后,首先应查阅所教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明确课程的性质,即属于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课或选修课,明确与本课程相关的先修及后续课程,由此分析课程在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中所起的作用,确定课程的教学总目标。(2)编制教学进度
教师应编写或熟悉课程教学大纲,明确其中的教学基本要求,根据教学任务书中的起止时间、计划学时,结合使用的教材,拟定教学进度,并按规定的项目填写《课程教学进度表》(一式三份),交教研室、系(院、部)审批。《课程教学进度表》的填写格式见附录一。(3)撰写备课笔记
教师需围绕课程教学大纲,认真钻研教材,广泛阅读相关教学参考资料,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设计教学过程,明确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撰写出详细的教学方案即备课笔记。2.2 备课笔记
备课笔记详细书写了教师在课堂教学前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是教师认真钻研课程教学大纲、教材、教参,分析学生情况后,形成的教学目标要求、重点难点、教学思路、教学环节和策略的文本表现形式。写备课笔记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形成和教学经验的不断丰富,是教师成长的重要环节。
备课笔记作为实施教学的文件,应包括下列内容:(1)每次课的教学目的
课堂教学应该完成的任务包括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整个教学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因此每次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并将它有效地落实到学生身上,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目的,而“当一个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它来推动自己的学习时,这种学习的目的就成为一种有力的动机”([美] 奥苏伯尔语)。(2)讲授的内容提要、重点、难点
一门学科的知识结构,主要由该学科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组成,它不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影响而独立存在,并不断更新和发展。而把学科的知识结构变成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教学内容,则要充分体现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广泛阅读教学参考书,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知识的来龙去脉与结构,都要搞得清清楚楚。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分析达到这些目的所需要的知识以及步骤,确定教学的内容并筛选重点和难点。
课堂教学最忌照本宣科,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阅读一定数量的参考资料,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和补充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一桶水教给学生一杯水”。新开课的年轻教师由于对课堂教学节奏的控制缺乏经验,选择一次课的教学内容时要注意预留一些机动部分,以便在讲课时灵活选用。(3)采用的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是备课的三大构成,了解学生是确定教学方法的前提。
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是达到教学目的出发点。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因此,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所谓学生的认知,就是学生在对已学过的教材知识结构进行加工理解的基础上,在自己头脑中形成的内化的知识结构。同时教师还要分析学生能力素质的现状,学生当前的能力水平也即是教学起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也就是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教学目的之间搭“梯子”、“架桥梁”。教师必须弄清楚新知识的讲解,是以学生头脑中原有的哪些知识为基础,固定在哪些已有的知识上,即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找到适当的同化点,这是因为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得需要通过有意义的学习才能实现。而这种新旧意义的同化,进而形成更为高度分化的认知结构。所以,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认知结构的建构与转换过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来实现该过程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体现。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是教师和学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手段。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如演示法和参观法;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如练习、实验和实习等方法等。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往往需要将几种教学方法综合在一起使用。(4)各教学步骤的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的组织可以归纳成导入、讲授、总结三个基本步骤。导入过程往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常采用复习上次课的主要内容并强调重点的方式,一般不要超过15分钟。
讲授新内容是一次课的主体,分配时间应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相吻合,并注意有张有弛。控制得当的课堂讲授过程如同一段音乐,通过节奏和韵律来体现出它的美妙。
总结是单元教学的结尾,主要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的知识纲要,概括教学重点和难点,强调学习要求,提出课后复习、预习要求,布置作业,一般10分钟左右。时间分配计划仅仅是一个草案和预案,课堂教学是一个实时动态的教与学的双向过程,制订时间分配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到这点,并结合机动教学内容形成便于灵活调整的弹性计划。(5)板书设计及教具、图表、幻灯和录像、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手段的使用
板书是教师课堂讲解的主线,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是学生课后复习的指导。板书是教师上课与学生交流的书面形式,语言有时比较快就听过去了,而板书却停留一段时间让学生边看边思考。
教师备课过程中就应考虑好讲课时应该写什么,什么时候写,写在什么地方,怎么突出重点,同时设计出板书文稿,甚至什么时候擦黑板,擦哪些,保留哪些,都应在备课时考虑好。备课时的板书设计对新开课的年轻教师尤为重要。
教具、图表、幻灯和录像、计算机、投影仪是教师用来传递教学内容的媒介,选择合适的媒介可以改善教学效果,备课时要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选择与准备。
(6)课外学习指导和作业,检测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具体措施和要求等。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必须借助作业练习来完成,而且要达到一定量的练习才能深入巩固知识。作业还是教学反馈的形式之一,教师从作业批改中发现教学中存在问题,并进行及时的补救。因此,无论课程性质如何,都应该布置作业。作业要适量,作业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书面的,课后阅读或思考的,书本后面的,也可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安排自行布置的。作业要在备课时确定好,不能到临下课时才匆匆选定。2.3 教学简案
教学简案表(见附录二)是学校要求前三轮开课的青年教师每次上课填写的统一表格,它是由备课笔记提炼出的教学方案的浓缩。设计目的是想通过它引导青年教师如何备课并规范备课格式,同时使任课教师、听课教师、学生对每次课的教学过程一目了然,便于教学交流和教学检查,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下面具体解释表格各个栏目的设计意图与填写要求。
(1)课次、授课学时与完成时间 教师上一次课一般是2~3学时,一次课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本表设计成按课次填写,既考虑从教学实际出发,也想纠正有些备课笔记脱离教学进度安排,脱离教学对象更换,以不便应万变的情况。备课笔记可以两三年内仅略作修改,不要重写,但教学简案表是要常讲常新的。
(2)教学任务与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组织一次单元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它不同于整个课程的教学总目的要求,应该更加明确而具体。
(3)教材内容与补充内容
写明每次课的教学内容对应的教材章节和相应页码,以及重要的补充内容来自哪本教学参考书的何处。
(4)重点与难点
注意区分两者,有时重点不一定难,难点也不一定重要。要加强重点,分散难点。(5)教学组织与方法 包括采用何种教学形式,如一般讲解、课堂讨论或习题课等,教学内容的大致时间分配计划,以及采用何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录像、演示实验等。(6)作业与推荐阅读文献
推荐阅读文献是为满足优秀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拓展学生知识面考虑的,不一定每次都要填写。
(7)课后教学小结与改进设想 前面的各项都要求在课前填写,这项则在课后填写。教学小结是教师对自己一次课进行的自我评价和教学体会,是“教后感”。教学后的反思和精心备课同样重要,对年轻教师的成长和改进教学来说,甚至更为重要。通过日积月累,它将会成为一笔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填写内容要实事求是,有则长无则短,但一定要在课后趁热打铁及时填写,有些教学灵感常常是稍纵即逝的。
采用多媒体教学时,可以在课前或课间将教学简案播放,作为学生每次课具体的学习指导,必将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有益。3 特殊类型课程的备课 3.1 绪论课
绪论课也称引言课,它是一门课程的开讲部分,可以是独立的一次课,也可以和其它教学内容共同构成第一次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绪论课就好象是老师和学生初次见面递出的一张名片,有经验的老师会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方面甚至仪表仪态方面做精心准备,以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为今后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绪论课教案一般应包括以下教学内容:
(1)介绍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回答“学什么”的问题。一般概要阐述本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该课程,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或事例切入课程,并在语言上应尽量避免使用深奥的专业术语。同时可以简单介绍学科的发展概况,增加学生对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2)本课程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回答“为什么学”的问题。通过给学生介绍专业教学计划中与本课程相关的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使其明白该课程在构建专业人才知识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3)本课程的教学特点及学习时应注意的问题,回答“怎样学”的问题。介绍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法、本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进程安排,指明学习时需要注意和重视的问题,增加学习的信心,推荐学习参考书并对每本参考书的特点做简单点评,同时提出具体学习要求(如作业要求、考勤纪律、成绩评定方法等)。绪论课的教学重点是介绍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使学生对课程形成一个整体印象,这也是绪论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所在。教学难点则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去研究如何从学生的已知世界中寻找课程的最佳切入点,以及如何从学生的实际需要中寻找与课程的最佳结合点。绪论课的教学形式可以较为轻松活泼,老师可通过幽默独特的自我介绍或生动有趣的生活事例调节课堂气氛,缩短师生距离,但要能放能收,防止给学生留下“老师不严肃、课程小轻松”的错误印象。
绪论课宜安排1-2学时,视具体情况而定。有些老师由于课程学时较少,往往将绪论内容一带而过,这是不可取的。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上好绪论课往往最能体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讨论课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怎样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讨论形式能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对激发学生思维和学习主动性以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产生较好的作用。
所谓“讨论课”教学法,就是对一次课所要学习的内容、知识、观点由教师拟出问题,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知识和思想的交流、切磋乃至争辩来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方法。
讨论课的准备通常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
(1)精心准备和设计讨论题。讨论题需围绕讨论课的教学目的而定,有时选择生产或生活中的典型实例运用所学理论进行解释或阐述,在加深理解的同时明确理论与实践的辨证关系。有时针对自学内容设计相关问题,检查自学效果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学,等等。一道好的讨论题既要紧扣教学的重、难点,又要能引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还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感,精心设计讨论题是讨论课成功的前提。讨论题和有关要求需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和准备。
(2)选择适当的讨论组织形式。组织形式是讨论课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小班上课可以采用全班集体讨论方式,多数情况由教师做主持人,讨论时首先由教师提出预先布置给学生的问题,然后学生举手发言,进行讨论。大班上课则可采用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相结合的形式,按学习兴趣小组(可以按宿舍或学号排组),由指定的小组责任人组织大家根据教师课前发布的预习提纲分头进行讨论和准备,课上推荐代表进行发言,其他同学可提出问题,进而展开全班性的讨论。
讨论课是教学的一种重要的辅助形式,怎样驾驭讨论课是上好讨论课的难点所在。讨论课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不能失去对教学活动的控制,教师正确发挥主导作用,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条件。教师首先要广泛阅读,对所讨论的问题有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在深度与广度两方面的充分储备。还要有敏捷的思维,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教师看、听、感受、思维、筛选、组织„„既先于学生思维又优于学生思维。讨论中教师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调整,既要保证课堂的活跃气氛,又要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讨论课结束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总结内容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源于学生,高于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讨论课也是提高教师水平的有效形式。讨论课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迫使教师去锻炼提高自己,讨论课缩短了教学信息的反馈周期,通过讨论教师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构成及其转换情况,以利调整和改进后续教学过程。教师还可以在讨论过程中从学生身上获得有益的启发,开阔自己的教学思路,真正达到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目的。3.3习题课习题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讲述若干重要概念和规律,或者在重要的教学单元之后,一般要安排以解题指导为中心的习题课,及时而有重点地进行复习和解题训练,在巩固、活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好习题课,重要的是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程度,选编好例题和习题,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把复习讲评、示范解题和学生练习等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具体备课要求如下:
(1)选题----教师出示的题目应该是精选精编的题目,应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和灵活性。即能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和考点,能起到示范引路,方法指导的作用,同时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对知识与方法有更深的理解。题目的难度可以分为巩固练习,发展练习,综合性练习及技能技巧练习等多个层次。题目可以提前发给大家,也可以当堂出示。
(2)讲题----习题讲什么、怎样讲,这能够反映出一个教师教学理念的优劣,教学技能的高低。如果是当堂提供的题目,在出示题目之后,教师要沉得住气,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审题思考,以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讲题最忌只讲答案,应该讲题意、讲思路、讲方法,让学生了解解题的过程,学会审题、解题、辨题的技能。讲题的更高境界是讲联系、讲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心中装的不是一道题,而是许多同类题,教师通过讲一道题而让学生掌握一类题,从一个知识点,联系到整个知识网,起到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的作用。(3)总结----对一道题进行最后的点评和提示。常听学生说:“看书时觉得都懂,做题时就是做不出来,老师讲后又觉得很简单!”。总结就是帮助学生整理解题思路和方法,归纳习题的内在规律以及知识的纵横联系,明白题目的训练目的,通过“回头看”,不是让学生觉得简单,而是让他感到豁然开朗!
有一种习题讲评课的备课与上述要求有所不同。习题讲评一般是在教师通过批改作业,得到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之后,针对学生作业的实际进行勘误与讲评,它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习题讲评是补救教学的有效措施之一,它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正确与错误起着强化和校正的功能。讲评时不能只供答案不讲道理或者就题论题草草了事,要抓住有代表性的错例纠正错误概念,进行正本清源,对典型习题还要做进一步的分析、归纳或引伸,从而巩固旧知识,掌握新知识,激励学生肯动脑勤思考,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效果。为了保证习题讲评的时效性,它经常是穿插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不单独设课。3.4 PPT教学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正逐步被越来越多的教师熟悉和使用。多媒体教学兼具图、文、声、像的特点,可以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将教学中某些抽象的理论概念或不宜观察的实验现象等,经过信息处理,使之在屏幕上以形象生动的图像展示出来,实现了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从而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认知活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教学过程,增大教学信息,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教师授课使用的比较多的教学演示软件是PPT,这是因为它易于学习便于操作和演示,很容易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接受。但从目前获得的教学反馈来看,督导组和学生对使用PPT教学的效果评价褒贬不一,有些学生甚至喊出了“我们不要读PPT的老师上课”的极端口号,这也印证了一位研究教育技术的专家的描述:它是一把双刃剑,用好是关键。
我认为要纠正PPT教学过程中的误区,需要从澄清认识开始。我提倡把PPT教学过程中使用的电子文案称着“电子板书”,而不应该称“电子讲稿”或“电子教案”。电子教案即是备课笔记的电子化形式,它是教师上课前教学准备的详细内容,包括教师准备的教学内容、教学设想、教学方案及预案、板书设计等等,而PPT电子板书实际是将传统的课堂书写提前到备课过程中完成,电子板书既保留了传统粉笔板书讲究教学过程的循序渐进,板书内容分层次展示以及可随时擦换等优点,又突现了生动、直观、容量大的多媒体优势,从而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因此PPT电子板书的设计与制作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创造性的劳动。
PPT教学的备课在前述各类课程备课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子板书即PPT的制作过程。PPT电子板书的设计与制作既要符合传统粉笔板书的设计原则,又有它自身的特点与方法。下面是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的制作PPT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PPT内容的选择。要求与传统教学的粉笔板书设计原则相似,分纵向纲要与横向补充两大部分,这里特别要注意电子板书与电子讲稿的区别,绝对不是将电子讲稿中的内容简单地复制到PPT模版上,有些教师甚至简单到将教材的文字内容扫描成图片贴在PPT上,难怪学生让其“下课”!
除文字内容外,PPT还可使用图片、动画等素材,把抽象的东西变为具体的、把静态的变为动态的,把不可见的变为可见的,真实、直观、准确地表达知识,还可以增加与学科应用或前沿相关的补充内容,扩大课堂信息容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这些都是PPT教学的独特优势。
(2)文字的大小、字体及颜色的选择。应根据授课教室的大小及学生多少来调整PPT文字大小。如果字过大,一张幻灯片的有效信息量少,幻灯片更换过于频繁,影响知识和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字太小则不能满足后排同学的视觉要求,一般设置不能小于20号字。字体宜选用宋体加粗为主,可以选择少量其它字体(如在标题栏),一般不要超过三种字体。利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不同层次与要求的教学内容,注意模版背景图案不要太乱,注意文字颜色与模版底色的对比度,注意电脑色彩与投影色彩的差别,注意听取同学们的反映进行及时调整,最终选出最佳的配色效果。
(3)播放方式的选择。PPT的播放不能如一张张翻书般单调,也不要简单用随机播放模式一“设”了事。应尽量模拟粉笔板书边讲边写、讲到哪写到哪的模式,并注意保留主要提纲方便同学记笔记,旁注内容可写可“擦”以减少幻灯片的数量与更换频率,利用PPT的自定义动画功能通过将电子板书内容分步骤分时段设定则完全能达到上述的效果。只不过这样做的工作量很大,有时一张幻灯片的动画设定步骤能达到几十步!4 教案实例
4.1 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简案(网上原版)
第1 次课授课时间
3学时教案完成时间:2002.9 课程名称
基础化学
年级
一
专业、层次
临床、护理等专业本科
教员
翟丽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授课方式(大、小班)
大班
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稀溶液通性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基础化学》第五版,魏祖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傅献彩主编.大学化学(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美)Nash L K.稀溶液依数性定律.谢高阳译.化学通报,1982.(10):49~52 4..高执棣.渗透平衡的三种效应及渗透压概念.大学化学,1991.6(4):17~19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了解基础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及学习方法。掌握溶液组成量度的各种表示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有关浓度的计算,掌握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应用。教学要求:掌握物质的量浓度及其计算,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应用。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绪论1学时,稀溶液通性2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讲授,板书,自学及讨论,实验。
教研室审阅意见: 同意如上安排(教学组长签名)
郭瑞华(教研室主任签名)
2002 年
月 日
4.2 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简案
物理化学(下)课程分课次教学简案 课次
授课学时
教案完成时间
2004.9.20
教学 目的 与 要求
1、了解物理化学(下)的教学内容及其学时安排
2、掌握相律公式以及组分数、相数、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3、掌握杠杆规则的使用条件及计算方法
教材 内容 与 补充 内容
教材内容:物理化学(上)P.250-260 补充内容:物理化学(上)(南京大学版)P.309-313,P.322-323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相律公式以及组分数、相数、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杠杆规则的计算方法
难点:组分数、相数、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 组织 与 方法
时间分配:介绍教学内容及其学时安排,20分钟;相律公式以及组分数、相数、自由度的计算方法:40分钟,杠杆规则的计算方法,25分钟。教学形式:课堂讲授与讨论结合,PPT教学。
作业 和 推荐 阅读 文献
书后习题:6.1,6.2
课后 教学 小结及 改进措施
1、运用让学生自己计算一确定系统当物种数不同时组分数的多少,从而得出组分数不受物种数确定方法影响的结论效果较好
2、大班上课需注意PPT上字体不能太小
4.3 青年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培训课程的备课与教学简案
下面我以自己的这次讲课为例,介绍一下整个备课过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撰写培训的大纲,确定培训内容。接到讲课任务后,首先根据青年教师培训的目的,以《盐城工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中对课堂教学提出的质量标准为依据,经过和师培中心及讲课组老师的多次讨论,确定并撰写本次培训的大纲,大纲内容包括培训目的、培训要求、培训内容、培训学时、培训作业及考核方法与要求等六个方面。
2、搜集相关资料。自己虽然有二十年的教学实践,但讲授教学法是一个将实践升华为理论的过程,由于自己的知识结构中缺乏足够的教学理论为这次讲课做支撑,所以临时抱佛脚地补充了一些教育教学理论并学习鉴戒了许多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心得体会,主要来源是网上搜索。
3、编写讲稿。这次培训要求将讲稿以讲义形式打印发给学员,这比一般讲课的要求高,讲义的书面语及正规性要求使讲课组教师感到责任重,压力也很大。我将讲义设计成四章内容,是基于以下考虑:第一节是概述部分,目的是让学员了解课程教学的目的与功能,明确其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对教学工作的责任意识;第二节是基础部分,目的是让学员知道备课的基本程序,备课笔记包括哪些内容,怎样填写教学简案,这些是各类课程备课共性的内容;第三节是技能部分,目的是让学员掌握常见教学过程备课的方式方法,从而基本具备讲授一门课程较为完整的教学能力;第四节是举例,目的是加深学员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与理解。
4、制作PPT。PPT制作过程基本按照第三节所讲的几点要求,制作效果大家已经亲身体验,不再具体描述。
5、填写教学简案。参见下表。
青年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培训课程分课次教学简案 课次
授课学时
教案完成时间
2004.12.20
教学 目的 与 要求
使学员了解备课与教案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明确教案应包括的基本内容,掌握撰写教案的一般方法,使学员能独立准确地编写教学方案,设计教学环节。
教材 内容 与 补充 内容
教材内容:自编讲义 补充内容:《盐城工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中2 任教资格的2.2,2.3,2.4,2.5,以及4 理论教学的4.1,4.2,4.3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备课的基本内容、编写教案的方法、绪论课、讨论课、习题课如何进行备课
难点:学习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制作PPT
教学 组织 与 方法
时间分配:第一节,20分钟,第二节,20分钟,第三节,60分钟,第四节,30分钟。教学形式:课堂讲授,PPT教学。
作业 和 推荐 阅读 文献
作业:见讲义。
推荐阅读:自选一本著名教育家(如蔡元培、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杜威等)有关教育方面的著作,从网上搜索教学经验交流的文章。
课后 教学 小结 及 改进 设想
课后作业:
1、选择一门自己讲授的课程,通过调查明确与其相关的先修及后续课程,并到图书馆选择确定五本以上的相关参考书。
2、按备课基本要求,撰写2学时的一般理论课、1学时讨论课或习题课的备课笔记并填写相应教学简案各一份。主要参考资料:
1、《盐城工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
2、《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必读》叶春生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3、网上许多资料,恕无法一一列出
第三篇:教案设计备课
Finish the following tasks according to the letter.Group1: Translate these phrases
1.从。。到。。,3.上两个小时美术课 2.这是一个确实很忙的学期。.难但很有趣。
Group2: Translate these sentences 1)我在十一点钟上体育课。
2)我的课程于1:50 结束,但那之后,我要上两小时的艺术课。3)你们的课程是什么时候?
Group3: What does Yu Mei think of these subjects? Write a descrition for each one Math
science
history
Chinese
art
Group4: Answer the questions 1)Who writes(写)this letter? 2)When does Yu Mei have math? 3)What does she think of math? Group5: 4)When is science? 5)What does Yu Mei think of science? 6)When is lunch? Group6: 7)When does Yu Mei have P.E.? 8)What does she think of science?
9)What’s Yu Mei’s favorite subject? Group7:10)Who is her Chinese teacher? 11)When does Yu Mei’s classes finish? 12)Is Yu Mei busy on Friday? Group8:Choose the rignt answer according to the letter.1)What does Yu Mei think of math? A.It is fun.B.It is useful.C.It is difficult.2)When does Yu Mei have science?
A.At 9:00
B.At 10:00.C.At 11:00.3).What’s Yu Mei’s favorite subject? A.History.B.P.E.C.Chinese 4)How long is the art lesson? A.An hour.B.Two hours.C.Three hours.5)How many(多少)classes does Yu Mei have in the morning? A.Five classes.B.Four classes.C.Three classes.
第四篇:英语备课与教案设计(范文模版)
英语备课与教案设计
一、小组讨论 1)备课=教案? 2)备课的原则与方法 3)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Key-note speech Comments on reports
二、专题讲座
论英语备课与教案设计 1.备课=教案?
备课与教案既不相同又相互联系,二者属种或上下位的关系。
显性备课与隐性备课
备课的过程是有形和无形的过程。
教案即教学方案或预案,是教师研究教材、学生以及教学条件等因素后预设教学的一个记录。„„
把备课与写教案混为一谈,不利于教师发展。2.集体备课与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常规项目之一,是一种教育对话:教师与课程的对话,教师与教材文本的对话,教师之间的对话,教师对学生的对话。它有助于
操作程序五步骤: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重点跟踪→课后交流。
树立四种意识:合作意识,整体意识,超前意识,反思意识。3.备课的内容与观念
内容:备课程、备学生和备方法。其中 “备课程”的内涵比“备教材”更广。“备课程”需要教师具备课程意识。
什么是课程意识?课程意识就是人们在考虑教学问题时,对课程意义的敏感性和自觉性的程度。„„
备课要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1)教学观。教材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教师拥有自主、判断和决定权。2)知识观。有价值的、终身受用的知识,如学习策略,学习愿望等。3)过程观。目标即便合理,若过程方法不当,只能是低效甚至无效。4)评价观。扭转把知识、技能本身作为目的的做法,提倡把知识技能作为人的发展的手段和基础„„ 4.教案及其种类 教案:备课的记录、教学的“脚本”和讲课的依据。
类型:
1)详案,详细的教案,面面俱到,适用于初涉讲坛青年教师,但并非适合执教多年的老教师。
2)简案,简单扼要的教案,分为:提纲式教案,板书式教案,图形式或符号式教案,提问式教案,它有助于减轻教师负担。
3)学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程的方案。编写运作的“五化”:模式化指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格式化是制订学案的框架和基本程序;栏目化即把格式中的项目设计转化成内容充实的栏目;活动化即把静态的内容转变为若干动态的学习活动;
4)“0”教案,无形的,彻底批判和颠覆传统教案。产生误会。“0”教案客观存在,不等于不设计教案,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不宜提倡。5.教案的格式与步骤
基本套路:
1)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区别。2)教学内容(teaching contents)3)教学辅助手段(teaching aids)4)教学过程(teaching procedures)
由“五步法” 简约为 “三步法”。每一个大步骤还可以分为若干小步骤,通过序号来表示。6.教案设计中若干问题
1)语言描述:应力求简洁清晰,符合句法规范,逻辑性,可读性。2)时间分配:应有预见性和调控性。
3)活动安排:有学问、有讲究。从难易度、活动方式、认知结构、训练编排、实用角度探讨。
4)作业布置:小环节大文章。注意:时间的保证,学习的支持,学法的指导,一节课的要求。
5)预设与生成:预设是指课前的准备;生成是指课堂教学在预设的基础上动态生成教学内容的过程。
传统过分强调预设,认为一切都是可预见的,没有任何的“弹性”和余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强调生成并不否定预设。二者对立统一。精心预设,充分预设,科学预设,弹性预设;尊重生成,引导生成,促进生成,拓展生成。面对生成、善于生成是高教师水平的体现。
第五篇:比大小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比大小
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整理3种水果学具,探索出由比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认识符号“>”、“<”、“=”及其含义,会根据所出示的“>”、“<”、“=”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3.引导学生从事简单的初步的统计活动,用象形统计图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个人使用批注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和○○○○○谁多谁少,怎样比一眼就能看出?、2、出示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展示:小猴淘气过生日,小猴皮皮和跳跳来给他庆祝生日,淘气准备了很多水果招待他的好朋友。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有几种水果?它们各有几个?怎样摆一眼就能看出哪种水果够吃,哪种水果不够吃?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开口大,朝大数。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尖头小,对小数。”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
5.发散思维。
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三.应用拓展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
1.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四、总结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