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英语侯馨教案与教学反思
Earthquakes Around the Pacific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一、课文主题
在英语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标准,就是贯彻执行国家教育部关于课程改革的决定。新课程标准的三维教学观,具体到英语学科就是要整合发展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任务型学习是在新课程标准下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所以在我的教学设计里,时时体现着这几种原则。
二、学生分析
一方面,高中年龄段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较为敏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们不满足于教科书上的知识,想获得更多的信息。在英语学习上,他们不只是想把英语作为一门死记硬背的课程来学,更希望能学到知识性和趣味性兼有的内容,从英语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基础不是很好,所以我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学有所获。
因此,我选择了高一必修3第3模块里的cultural corner部分,转绕“earthquake”这一主题,让学生了解环太平洋的一些地震,知道地震的危害,并学会一些保护措施。该篇文章难度不大,比较适合该班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0
三、教学过程
Step I.lead in To show some pictures connected with earthquake to lead in.And then let Ss think of these questions: 1.What can you see from the pictures? Step II(Discussion, work in groups)2.Do you know what happened? 3.Have you ever experienced? And what is your feeling of it? 教师:通过看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发表自己的见解,以这种方法导入课题,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合作的精神与意识。Step III.Pre-reading To present some new words of this passage, and then teach Ss to read.Step IV.1.Skimming
Let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as they skim the passage and then answer two questions。At the same time they can get a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this passage.Questions: 1.where was the worst Chinese earthquake? 2.What was the most dangerous thing about the California Earthquake?(①让学生回答问题,这样,既让这生大胆地开口说英语,进行了口语表达,又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②让学生迅速浏览全文,通过回答以上问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也锻炼学生迅速扑捉课文信息的能力。Step IV.Scanning
To let Ss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then find ou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and divide this passage into three parts.让学生再次阅读全文并找主旨、分段,这一步骤帮助学生获得文章的细节信息。
Step V.Intensive Reading Let Ss go through the passage carefully again and then finish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then finish the True or False.(1)Questions: 1.Where was hit by the 1556 earthquake?(Within 5 words)2.Why dose China occur so many earthquakes?(Within 12 words)3.When did the most serious earthquake happen in the USA?(Within 5 words)4.What happened to the people during the California Earthquake?(Within 10 words)5.What’s the main incentive(诱因)of the 1906 earthquake?(Within 6 words)此环节的问题设计形式是围绕高考题型,锻炼学生完成这种题型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更加熟悉这篇文章。
(2)True or False Step VI.Retelling(Consolidation)Retelling
About 400 earthquakes occur _____worldwide every day.situated in active China is ______________ one of the most _______ earthquake regions in the world.The most serious _______Chinese earthquake affected _______8 provinces in lost their lives Central China.In all _______, 830,000 people_____________.took place The California Earthquake ___________at 5:15 a.m., it
homeless caused fires that made 250,000 people were ________ destroyed and _________a total of 25,000 buildings.The California Earthquake was caused by a movement, which continue to _____________cause problems for the whole California.通过这个题型的设计,罗列出重要的单词和短语(即红色部分)。Step VII.Conclusion Step VIII.Homework 1.Revise the important words and phrases 2.Preview Reading and Vocabulary 3.Finish the work on P81(Reading)
Reflection after teaching(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设置不同的任务,基本做到了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气氛中愉快度过,既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又促进其情感教育。
首先,课堂的导入是十分重要的,好的导入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和兴趣,使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和艺术性。所以,我直接用清晰明了的图片引入,然后联系学生的亲身事例,提高他们的兴趣。
其次,教学内容设计要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难度适中,尽量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在任务的设置中应充分考虑学生是否能够完成。本堂课的课文难度不大,所设计的细节理解部分难度也合适,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具体来说在对文章的梳理过程中,我通过听录音,阅读课文,配以在幻灯片呈现问题,让学生有目的性带着问题去听课文,朗读课文,一部分一部分的分析课文,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不同的任务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用英语表达的欲望。小组活动在竞赛中进行,使得小组活动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增加了小组活动的有效性,并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通过分工合作和讨论探究来完成任务。当学生能顺利将问题解决以后,我又为学生设计了任务型阅读不仅达到彻底巩固的目的,而且训练了高考新题型。
但是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有很多的地方值得我去认真地反思:
1.由于学生的语言基础不扎实,在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用英语进行讨论时,不时有学生夹杂着汉语,或有的学生不敢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欲言又止,导致气氛没有预想的热烈。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应该多呈现给学生更多的常用句型,让学生掌握常用句型。多多训练他们的口语,鼓励学生大胆开口。
2.由于本堂课任务多,容量大,导致完成任务时间较紧,没有足够讨论时间,今后应注意教学步骤间的紧密衔接,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3.要充分考虑到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特别是在预设阶段,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过程,一步步地呈现给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这样在生成阶段学生才会更好地掌握知识,不会出现冷场的现象。
4.本节课注重对课文的整体梳理和对材料的挖掘,未能对一些基础语言知识和句子结构的教授与分析。今后应该注意在分析篇章大意时可与语言知识结构的有机结合。
第二篇:语文教学反思 侯
1《三峡》教学反思
一、力求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课程资源,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空间
在教学中,我利用远程教育 资源中的课程资源,展示三峡图片,让学生一下子明白其文的内容。我力求让学生在整体中去解读语言,真正实现学生与古人的对话,学到活的知识而不是孤立的字词。于是第二个环节就是弄懂文意。读是基础,于是利用远程教育 资源中的课程资源的图片和朗读带,让学生听看,借助注释来读课文,若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拿到课堂上大家共同讨论解决。实践证明,有了听看的基础,学生说,完全可以自行解决文意串讲这个问题的。
二、利用资源,理解句子,培养听说读写能力
如果说前面的读是在为品做准备,那么真正的品就在学生对文章优美佳句的欣赏上。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自行找出自己喜爱的地方,然后说明喜爱的原因。许多学生都喜欢写三峡夏季水的画面。于是便抓住机会,诱发联想,想起一些与此地情景相似的诗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比如:远程教育 资源中的课程资源中的有关的诗句,夏季水流湍急,学生由原文想到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还想到了许多写水的诗句。这既是一种对课文的理解,又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有的学生欣赏远程教育 资源中的课程资源中“清荣峻茂”的图景,于是课堂上对这四个字进行展开扩写,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四种图景描摹出来,结果,多数学生对自己的扩写不满意,认为自己的扩写使原文那种深远的意境变得平淡了,好多丰富的内涵也没有了。经过比较,学生深深体会到了资源魅力所在。还有的学生喜欢秋季的凄清,面对两岸高峻的山岭,聆听悲哀婉转的猿的叫声,远程教育 资源中的课程资源中,有这样的画面,学生一看,触景生情。这种直接面对文本的倾听和思考,拉近了学生与古代时空的距离,仿佛听到了作者旷远的呼唤,仿佛看到了作者对壮美河山的叹仰。如果说《三峡》的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融合,那么学《三峡》,利用远程教育 资源中的课程资源,人也与自然景观成为一体了。在此基础上,练习写导游词应该是信手拈来了,完成了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全过程。
总之,本节课,气氛和悦,学生既参与了课堂,又学到了知识;既懂得利用远程教育 资源中的课程资源,又提高了学习兴趣。
2、《中国石拱桥》是一篇典型的事物说明文,说明文的教学目的,概括地说就是指导学生学习有关说明文的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写作说明文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本节课所教授的是第一课时,以分析中国石拱桥的典型代表——赵州桥的结构特点为教学重点。导入新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概念由大到小、说明对象从概括到具体的方式,由“桥”引到“中国石拱桥”,使学生界定了课文说明对象的范围。字词和作者简介等,在课前我都布置学生进行预习,通过课件检查情况来看,学生们完成情况还是相当不错的。然后要求学生速读课文,理清了作者的行文思路。接下来便进入了本课的学习重点——赵州桥。
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见过赵州桥,所以为了增强直观形象性,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先是为学生范读这部分课文内容,然后用几段生动形象的卡通视频把赵州桥的特点介绍清楚,设计了6个探究题目,逐层深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从实际效果来看,达到了我预期的目的,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当然,由于时间仓促,加上本人水平有限,这堂公开课也留下了些遗憾。比如,开始时认为课的容量较大,因此有意无意的加快了速度,并且还删减了最后一道习题,可实际在最后有了些许富余时间,使整堂课感觉起来前紧后松,不够流畅,这在以后的实践中是要努力避免的。《台阶》教学反思
《台阶》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以极其自然的口语化语言,展示了一个农民家庭的经济状况、奋斗历程,塑造了一个自尊自强、渴望得到尊重的农民形象,常见的事物、简单的叙述、不经意的举动流露出对父亲浓浓的深情。
《台阶》是一篇新教材,自己读到它时,当时的触动远远比《背影》要大。细腻的文笔,质朴的叙述,近乎悲壮的人物刻画,辛酸、凄婉的氛围营造,深深地折服了我,当时就有一种要把这篇文章上好的强烈冲动。
对于文章的学习,我始终将学生的感悟品味作为课堂的主旋律,对于课堂环节,遵循“收放有度,活而不乱”的原则,适当的时候示范一下,必要的时候追问一下,关键的地方提升一下,这节课也不例外。语文教学应该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中把阅读权交给学生,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基于以上这几点的思考,本节课,从小说的文体出发,我安排了三个板块的教学。
第一板块“抓关键词句,理读故事”。严谨的文学作品,作者非常注意内容的前后联系,段与段的过度,思路异常清晰,但我们的学生却往往忽略前后有关联的词句,从而把握不住作者的思路。教学中,就有两位同学的意见有了分歧,其实,他们的分歧,也正是班上同学的困惑之处,因而,我引领学生抓准关键词句,理清作者的思路,思路理清了,学生对文本也就有了整体的感知和把握。阅读中,还要让学生尽可能地习得写作方法,我想抓关键词句,理清作者思路,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也许能启发学生今后在写作中,也要注意前后句子的联系,段和段的衔接。
由理读故事第一板块中父亲和台阶的关系,很自然地带出了第二板块“抓细节描写,析人物形象”的教学。应该说,这一板块的教学设计还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学生的交流比较精彩,在感性——理性——感性——理性的螺旋式上升中,学生对细节描写理解的比较到位,第二天作业的反馈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应该说,这一板块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完成了小说“写了什么”“怎样写的”这两个板块的教学后,我引导学生进入第三个板块“读懂主旨、读出自己”的教学中。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我始终扣住关键词“父亲”“台阶”,始终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读懂父亲,读懂台阶的含义。知识与能力、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确实要重视,但这一目标的实现也应在文本的解读、把握中加以体现,对农民的关注、尤其是对农民精神世界的关注,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模模糊糊地意识到了,它只需要教师点一下即可。因而,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作者塑造‘父亲’这一形象的用意何在?编者为何又要编选这篇小说呢”,我想以此来推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其实,这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本人也存在着很多的困惑和遗憾。如,这么长的一篇小说,如何在一节课中,既能让学生、听者有一整体感,又要在某一点上讲深讲透;《桥之美》教学反思
画家吴冠中先生《桥之美》,主要不是体现桥本身的结构美,而是为了表现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体现出来的形式作用。其形式作用在文中主要有四方面的表现,一、桥能带来舒畅美,以乌镇石桥架在密不透风的两岸芦苇间为例。
二、桥形成了对立统一的和谐美,以江南水乡纤细的杨柳吹拂坚硬的石桥为例。
三、卧龙般的长桥给苍茫的水天间增添了活力与生机。
四、险峻的山峰间风雨桥给人带来了休闲美。
这篇课文涉及到美学问题,而美育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方面,所以教学这篇课文我重点不是放在对文体写作方面的探索,而是从欣赏美的角度来体验桥与周围环境所形成的那份和谐美。
但是对于一些美学专业的问题比较陌生,是没有美学理论来支持理解的。所以对于桥之美的欣赏教学,我主要是采用了比较欣赏的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对比欣赏一副副图画,假如这样的环境里没有这座桥会怎样?有了这座桥后又怎样?通过这个环节,不仅桥的这个形式美就有了比较清楚地了解。而且还懂得了欣赏这类图画。
在讲到桥的不同环境中所表现的不同的形式作用时,我引导学生做这样的思考:如果在险峻的山峰间造一座古朴坚硬的石拱桥会有什么感觉呢?答案显而易见,哑然失笑中明白了坚毅的山峰间适宜休闲的风雨桥,却不适合厚重的石拱桥,也因此明白了,温柔的江南为何多古朴的石拱桥。从而明白了,不同的环境中需要不同形式的桥。
在讲到桥的建造需要注意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的和谐美时,为了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强与弱,刚与柔形成的对立统一美。我做了一个类比,这坚硬的石桥与轻缓的河水,与桥头纤细的柳丝构成了一副和谐的图画。这份和谐就如强健的男性与柔美的女性所组成的那份刚柔相济的美,这份和谐就如壮伟的高山与清幽的流水所形成的山水相依的美。在这样的类比中,对于对立统一的和谐美有了比较真切的了解,脸上绽开了满足的笑容。
我觉得需要理解桥的美究竟美在何处,然后来看作者如何去表现自己对桥之美的发现,教学的思路也就是看文章写了什么?怎样来写?教学的重点难点我放在了欣赏桥的美,主要是从美育角度出发,只有去理解了美才能去表现美。有了前者做了铺垫,后者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5《答谢中书书》是一篇山水小品,仅用了六十八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这是一篇很好的课文,我自己非常喜欢,对于文章的美,主要采用“读”的方法来使学生体会,以“读”赏“美”,以“美”品“读”,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我用情境法导入课文.接着转入正题,介绍作者、背景,但在授课过程中,这一环节出现问题,对题目的解释非常清楚,但对于作者陶弘景的介绍就忽略了,虽然并不是名家,但对作者的介绍,能够很好的让学生借此了解写作背景,对文章的学习极有帮助,现在想来,这一环节处理的不够得当,成为一处“败笔。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研读短文,体会感情”中,有一句话“自唐宋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其者”,学生一直不能读准与(yù)的字音,这时,我三次强调了“与”的意思,但学生还是出错,现在想想,如果当时我能示范的读一遍,也许效果会更好。整体来说,本节课各环节过渡自然流畅,能够突出本课重点,但就新课标中提到的知识目标,在本课并没有真正的体现。原因在于,课堂教学中对文章缺少通篇翻译。这一工作只是放了练习当中,如能在课上以检查预习形式出现,也许会更好。
6教完八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奇妙的克隆》一文后,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现述如下:
一、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自求能力。
在预习课文过程中,学生提出了好多问题。有简单的,有深奥的,幼稚的,有成熟的。如Clone这个英文单词怎么读?什么叫无性繁殖?能不能克隆人?克隆人将会是什么样的?克隆技术对人类有哪些好处?克隆技术有没有坏处?„„以往,对于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查《英汉词典》、认真读课文,在课文中找答案。结果学生们查英汉词典,找出了克隆的读音[kl[Un],读出了克隆的含义,读出了无性繁殖的定义,也找到了克隆技术造福人类的四方面表现。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解决了大部分问题。
二、实物图片使用,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
我们农村中学,条件相当差,没有多媒体教室,没有实物展台,没有教学用的课文朗读磁带,没有挂图,也没有电脑课件。为了增加教学的直观性,为了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我上网查阅到了“克隆羊多利”的资料,并到中心学校用喷墨打印机打印出来,这算有了一个小小的“道具”。运用这个图片,很好的导入了新课,给学生一个深刻的印象。这个直观的第一印象是非常有用的。图片的使用,生动直观形象。
二、网络的利用,为教学者备课提供了丰富的背景知识。
克隆是一项新技术,究竟是怎么回事,不认真研读是弄不明白的。为了更好的弄懂弄通克隆知识,我上网查阅了有关资料并打印出来。有《克隆时代》、《人类进行克隆的历史》、《中国克隆动物研究大事记》等。通过这些材料,我初步掌握了克隆的有关知识,掌握了克隆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与现状。这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背景材料,使教学更有了基础。要求学生会研究性学习,教师首先也应该会研究性学习,应该是个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者和倡导者。试想,教师都不会研究性学习,你如何能指导好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呢?而研究性学习中,搜集材料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研究探讨,有利于激发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了学生们的科学意识和创新精神。
克隆技术,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他们对克隆技术的发展,有着热切的关心,对克隆技术对人类的影响有着浓厚的兴趣。课文中列出了克隆技术造福人类的几方面应用。任何新技术的出现,都是有着双方面的作用。用书上的话说“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就象核能技术的应用一样,用来建造核电站发电,就是造福人类;用来制造杀人武器的原子弹,就是造祸人类。如果克隆技术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可能就为害人类。有的说,克隆器官,为残疾人服务,这是造福人类。
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们的探索欲望,激发学生们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我设计了讨论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确学习内容,探讨克隆技术对人类的影响。讨论过程,基本上还可以。有的说,大熊猫是濒危动物,繁殖很不容易,运用克隆技术,可以保护国宝。有的说,如果有人利用克隆技术克隆出病毒,人类可就遭殃了。不足的是,学生的讨论还不够充分,思想还有些紧张,放不开。使讨论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要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要走很长很艰难的路。还要与应试教育进行抗争。单凭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还要从考试上进行真正的改革。不然,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只是一纸空文,一种口号,一种悲哀,一种形式。
7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在执教《记承天寺夜游》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主学习,力争在课堂活动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我大致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情景导入法。课前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古诗文中写月亮的名句,学生很快融入课文的所写的月景中,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二、诵读法。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对文言文教学来说,诵读尤为重要,整堂课我设计了四个朗读环节,让学生在朗读中,读准音,把握节奏,读出抑扬顿挫,读出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提问法。在教学过程中,多处设计问题,鼓励学生相互释疑,举手回答,教师只作适当点拔,以达到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讨论法。小组讨论文重点字词、课文翻译及写景句子作用。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同学们的表现很好,很主动,课堂气氛也很活跃。这些是我认为这节课成功的地方。
当然,这节课 的问题也不少,比如,朗读方法指导不到位,让学生翻译课文时,给学生的时间不多,应该在积累词语和翻译课文时,再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在走近苏轼的环节中,学生对苏轼的了解还很表面,课前应该布置学生尽可能地寻找关于苏轼的资料,才有利于真正理解苏轼的心境。另外,本人来自方言区,普通话咬音不准,表达欠缺。本人所在学校教学条件差,几乎没有运用多媒体,对课堂容量把握不好,再者深圳地区的学生水平和本人所处地区的学生差异,也使本人心中缺了底气,造成课堂心理紧张,这也是个人心理素质、教学功底的欠缺造成的。《故宫博物院》是一篇说明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学习空间顺序说明方法。文本学习起来并不难,我觉得除学习说明文的知识外,更重要是引起学生对祖国的历史、传统建筑艺术的兴趣和自豪感,了解更多的与故宫相关的知识。虽然有部分学生去过故宫,但受地域、时间的限制了解并不充分、细致,为了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有更全面、细致的了解,我将这篇课文设计为网络课, 除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与故宫相关的知识外,还学习利用网络信息查阅所需资料,扩大课文外延,并以课件形式反映学习成果。故宫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九千多间房屋,九十多万件藏品,九百多万件档案材料,涉及到建筑、历史、美术、工艺等方面,所以学习前要求学生对想了解什么、重点了解什么要有明确的目标,有针对性地查阅、学习。教师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如:你知道故宫为什么叫“紫禁城”吗?状元在什么大殿产生的?有多少皇帝住过故宫?等等。学生在确立学习目标基础上利用网络查阅所需信息,并以课件形式反映学习成果。从课堂交流和学生作业看,达到教学目的和学习目标,学生涉及的知识面广,入题角度新颖,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古代历史、文化、建筑、美术的热爱,对网络课这种课型也非常喜欢。《老王》是著名作家、文艺翻译家杨绛写的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笔下的老王
是一个命苦心善的不幸者,在荒唐动荡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他的精神世界没有受到任何污染,他善良诚实,忠厚老实,知恩图报。
那么,对杨绛的这篇文字浅显,字里行间流淌着爱的清泉,闪动着人性人道光芒的散文,如何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感悟爱的博大,体察善的魅力,陶冶美的情操,激发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树立人与人平等的观念?如何避免把课上得枯燥乏味,这是我在上公开课前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反复阅读文本之后,我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教学难点确定为:领会从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的爱的博大。教学过程设计为三大板块:
(一)说老王。
先通过播放名家的朗读录音,吸引学生融入情景,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学生的阅读期待,为解读人物的精神世界做好铺垫。然后,以“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老王的不幸表现在哪些方面?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引导学生搜索、筛选信息,达到初步感知文本的目的。接着,再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节,通过齐读、分角色朗读,对语言进行赏析评价,达到读文悟道的目的。
(二)说作者。
设计的问题是:面对老王的遭遇,作者一家如何表现的?具体体现在那些方面?当善良的老王去时,作者为什么愧疚?以此让学生明确本文主旨,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说自己。
设计的问题是:现在,像老王一样善良的人还很多很多,我们该如何对待他们呢?仿照例句说出心愿。以此拓展延伸,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整个课堂教学的实施很顺利,充分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和情感体验,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受到听课领导和同行们的好评。经过课后反思,我认为成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把握文本特色,重视情感体验。
整个教学过程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映照作者的内心世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立足语言品味,穿插写作指导。
课堂教学能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让学生选择一节,结合自己的感悟说出喜欢的原因,由赏析语言到情感体验逐步提升,并对如何写人给予学生适当指导,既重视了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又训练了学生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
3、面向全体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在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同时,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侧重学生的自我感知、自我体会,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有些不爱发言的学生也举起了手,并说出了他们独特的想法。
但也存在着不足。因将两课时内容压缩为一课时完成,在时间安排上有些力不从心,如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有些问题挖掘不深,结论下得过早;最后展示弱势群体组图时,应该由学生读的文字改为自己读;应该在课堂上完成的仿句练习改为课后作业等,整个教学过程有些前松后紧,这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三篇:快乐王子教学反思侯
情为基础,趣味十足 《快乐王子》教学反思
接到上小组课的任务时,时间已不是很充足了。没有想将原来的课再拿来上,决定还是从剩下的课文中挑选一下吧。于是就选择了《快乐王子》,它是英国作家王尔德的得意之作,也是近百年来世界公认的优秀童话之一。匆匆备完课后,让刘校长进行指导,刘校长的一席话让我恍然大悟:既然是剧本,为什么不放手让学生去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所有的东西不都迎刃而解了吗?是呀,为什么非得要老师繁琐的提问,大段的讲解,才能解决问题呢?于是,调整思路,以本学期的情趣教学理念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重新设计如下。
一、情为基础
王尔德被誉为“世界唯美主义的大师”,小小一篇童话,却把唯美主义的主题诠释得淋漓尽致。文中的王子和燕子,一个原本快乐、高贵,令人羡慕,一个原本自由自在、快乐高飞;可他们都因帮助别人而牺牲了自己。文章字里行间蕴涵着一种荡气回肠的美,激发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所以这种情是引起学生共鸣的基础,教学中一定要多方引导,让学生获得心灵上的震撼,灵魂上的升华。在教学中,我精心挑选了以《快乐王子》为动画内容的MV,配上一首优美的英文歌曲,那音乐,那旋律,会让每一个听者为之动容,深深地陷入作者所带给我们的故事中。画面上,并没有语言,但那在寒风中东的瑟瑟发抖的小燕子,那原本英俊高贵的王子,最后失去其华丽的外表,已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人的心。歌曲结尾“YOU WON”T LEAVE FOREVER ”,更是把观看者的情绪推向高潮。有了这种浓浓的情为铺垫,学生早已是“未成曲调先有情”,蓄势待发了。后来,在表演课本剧时,我又给他们配上了钢琴曲,在舒缓动人的乐曲声中,一组组小燕子、王子,有感情的诉说着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感情是那样充沛,所以,动画、音乐为课文做了很好的感情铺垫。
二、趣味十足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要真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样他们才会兴趣盎然。教学中,在很多细小的环节上,我都争取让他别具匠心。1导入
一开始,我就抓住“快乐王子”快乐,问学生:都说咱班同学英语学得好,今天老师就考考大家。HAPPY指什么?四年级的孩子当然知道了,高兴的什么似的,“幸福、高兴”,引导他们说出“快乐”,继续THE HAPPY PRINCE呢?有人傻眼了,这没学过呀?不怕,有聪明的,这是“快乐王子”,知道他们没学过“PRINCE”,不过是看他们会不会联系课文。答出来的孩子让她上来板书课题,其余同学看得真是羡慕呀,能不专心吗?还知道了《快乐王子》的英文名称,一举好几得吧。2复习回忆课文内容时,我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女裁缝 红宝石 老人 蓝宝石 小女孩 蓝宝石
这时我故意问:还有没有说得更完整的?有学生能够答出“用剑柄上的红宝石”“用蓝宝石的眼睛”,这是我先在红宝石后写上“剑柄”,让学生上来补充板书(一颗眼睛、另一颗眼睛)。学生能自己完成板书,自然而然兴趣高涨了。
3排练课本剧
这可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环节了,也是这篇文章的重头戏。原来的设计是整篇文章挑几个人完成,后来改为分小组演出五个场景,这样参与的同学就多,而且可以自己去添台词、加动作。这真的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不知道学生会演些什么,真担心他们只会照本宣科。不过,在巡视中发现,真的是有点杞人忧天,学生的创造力还是有的。最后,果然不负重望。演的是像模像样,每一组的王子和小燕子各有千秋,有的王子落落大方,善良真挚;有的小燕子舞姿优美、感情深厚,让大家看的如痴如醉。原来的担忧也一扫而光。不用讲了,在演的过程中,什么都明白了;不用说了,在演的过程中,全表达出来了。而且,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组织能力、表现力,这将是他一生一笔多可贵的财富。原来胆小的虽然是红着脸,可也是认真的去诉说;原来站在那扭扭捏捏的,也努力去当一个高贵的王子;无法去衡量他们得到了多少,从他们一张张兴奋的小脸就说明了一切。
4最初的设计,在演完课本剧时,我引导他们总结出王子小燕子的品质,然 后归纳出快乐的真谛。可总觉得这样的环节有点落入俗套,后来灵机一动,既然王子身上的金箔一片片被叼下来送给穷人,我为什么不再加上呢?于是就将这个环节改为自己写下对王子小燕子说的话,贴在他的身上。这下学生更高兴了,被贴的人既有了表演成功的喜悦,也又有了一次深入理解文本的机会。贴的人也是如此,把自己写下来的话语大声念出来,又在别人身上贴上卡片,多有意思呀!所有的感悟,所有的感动,就在这富有创意的环节中,完成了。真的可以不用多说,真得可以不用多讲,足以。
5最后引导学生悟出快乐的真谛,这时我先问他们为什么叫快乐王子?学生很容易能找出“生活在逍遥宫,每天无忧无虑,击剑下棋”,我引导他们说出“王子原来认为这些娱乐活动就是快乐”,后来为什么称他为快乐王子呢?他现在是什么样的快乐?学生自然而然就能答出“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归纳出板书“帮助别人是真正的快乐”,从“娱乐”到“快乐”,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迎刃而解,自此和开头相呼应,本节课一气呵成。
其实,每一次讲课就是一次快乐的磨砺,每一次讲课就是一次快乐的成长。我也似乎悟到了,思考、探索、完善、提高,再一次的思考、探索,这就是我们的快乐真谛吧!
情为基础,趣味十足 《快乐王子》教学反思
2010-12-20
小学语文S版第七册 31*《快乐王子》
教学设计
2010-12-20
第四篇:高中英语教师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的时间都是在听课和学习中度过,这样的日子让我有时间去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去审视反思自己的工作。下面从三点来说。
一.一学期收获
本学期我一直在我一直在一中学习,听优秀教师的课。一中浓郁的教学氛围教研氛围深深的感染了我,我也学习到了许多,现总结如下。每一节精彩课堂的背后是认真甚至是较真的备课。这些教师备课中追求:1.高度的准确性。2.明确的目的性。教师应对每堂课,每个章节要达到什么目的,有什么要求,都必须十分明确。这样才能依据目的合理处理教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否则会东拉西扯,随心所欲,使教学收不到应有的效果。3.极强的针对性。备课必须心目中有学生,时时想到学生,处处想到学生。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教师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心爱对于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在批评的时候要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要在不伤他们自尊心,不侮辱他们人格的同时,让他们从内心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是由衷的爱护和帮助。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学生才会真正的从心里接纳你,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护学生,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一中的优秀教师课堂里师生关系非常融洽,学生乐在其中。一中的优秀课堂里绝对不是所谓的教师的一言堂,而是精彩的师生互动,这是通过精心设计课堂问题达到的.注重问题设计。提问的质量和问题的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挖掘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并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多种水平的问题。所设计的问题难易要适当,问题过难,会使学生丧失回答问题的信心;问题过易,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问题的难易程度应以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后能正确答出为宜。
二 工作中的不足及整改措施
不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整改措施:1)从自身做起,以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基本功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认可,带动学生共同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教师仪态的端庄大方、态度的和蔼可亲、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副微笑的面孔,经常在课外与学生交谈,深入了解学生,并了解你,这些都能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真正把你当成知心朋友,愿意同你相处,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产生共鸣,增加学习兴趣。
2)发挥爱的力量去激励学生。教师应该用爱去抚慰学生的心灵,用爱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求知的欲望。别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成功的保障。”尤其是后进生,他们可能会因成绩不好,因教师的忽视、同学的嘲讽而产生自卑感,缺乏学习的信心和勇气,这就需要教师细心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巧妙运用语言艺术,给他们以鼓励。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坚持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在纠正学生的错误时要委婉、不要过于尖刻。英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提倡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开口学说英语时,他们在口语表达中难免会出现某些错误,教师要学会容忍这些细节错误,不要有错必纠,以免学生怕说英语。的确,老师的每一句表扬和鼓励都会在学生的心灵中激起信心和勇气,反之,老师的挖苦和讽刺必然会使学生丧失信心。
三 下一打算
1.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新教材,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备课、上课、认真进行辅导和批改作业。
单词一直是学生的难点、薄弱点,直接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要重视词汇教学,狠抓单词的记忆与巩固以及对词汇的意义与用法的掌握。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单词记忆方法和养成勤查词典的习惯。例如,可以总结一些常用的词根词缀,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掌握举一反三的方法,更加轻松地积累单词。另外,要求学生使用新学的单词造句,参考词典的例句自己创造有新意有意思的句子。
2.坚持每两周一次作文训练,训练题材、方法力求多样化,并能及时进行讲评。鼓励学生写英文日记,对个别英语特差的学生尽量多批改、多指导。
3.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高中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重头戏。在单元教学中专门抽出一节课作为阅读课,并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平时,要求基础扎实的学生多阅读,21世纪中学生,书虫系列都可以涉略。
4.开展英语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开展英语口语演讲比赛、书法比赛、写作比赛、英语歌咏比赛等;开展课本剧表演等,以活动促教学。利用现代多媒体创设语言环境。利用课间时间让学生观看经典英文影片,并模仿台词中的语音语调。5.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新教材,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备课、上课、认真进行辅导和批改作业。
6.单词一直是学生的难点、薄弱点,直接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要重视词汇教学,狠抓单词的记忆与巩固以及对词汇的意义与用法的掌握。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单词记忆方法和养成勤查词典的习惯。例如,可以总结一些常用的词根词缀,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掌握举一反三的方法,更加轻松地积累单词。另外,要求学生使用新学的单词造句,参考词典的例句自己创造有新意有意思的句子。
第五篇:高中英语新课标教学反思
高中英语新课标教学反思
刘丹
在六年的高中教学生涯里,我“遭遇”了新课程改革,这对我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课改倡导全人教学,强调课程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而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高中英语新课程则更强调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1.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的需求,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智力、兴趣性格、态度、语言基础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对差生,我尽量用难度适中的问题问他们,尽量让他们回答有把握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时我总会说“Very good”,如果回答错误我也会说“Thank you all the same.It doesn’t’t matter.”这样他们会因为得到鼓励而信心大增,加强了参与意识,逐渐消除畏惧心理。而对优生,我则对他们提高要求,如单词小测的错误率不得超过20%,课后要多做提高题,增加阅读量等。
2.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消除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只有对英语感兴趣,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刻板的学习,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适得其反让他们厌恶学习英语。因此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英语学习。高一英语必修的第一单元是“Friendship”,这是一个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于是我让学生分组讨论Warming-up中的问题,并设置了“Describe one ofyour best friends”、“Make a list of qualities a good friend should have”、“ Make a list of qualities a good friend should not have”等多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英语,并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这锻炼了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胆量,也在无形中发展了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培养他们创新灵活运用英语的习惯。
3.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在课前我要求学生先预习,找出语言点;
课后整理总结笔记,并发现重难点。比如在教授“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时,我就先让学生看课后的例句,并自己发现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不同点,总结两者之间的转化规律。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至关紧要。在开学一周后我就让学生以不署名的方式给我的教学提意见,下课后我也经常深入学生中询问他们的听课效果,学习情况,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
这阶段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一名好的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有有耐心、爱心。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多听有经验老师的课,取其精华,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不断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而且作为新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我们教师自身要深刻理解课改精神,把教学与课改目标紧密结合,不断更新观念,与新课程共成长。
我们的情况
身为一名面临新课程改革的英语教师,我认为我身上的担子很重。根据我们学校的学生情况我对于新教材的教法心里没底,虽然有进行培训。
在教学方面我的做法是:
一、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结合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单元内容进行筛选。特别是有选择进行口语、听力部分的训练,由于本学校文理分科早,理科氛围浓,与外面的世界接触少,对于一些口语话题是知的甚少,比如必修1第五单元的英雄人物的相关信息知道很少,查阅方法也有限,课堂上主要是老师介绍或课前发些相关材料以备预习。教学过程除加强学生的知识面外,主要是阅读能力和词汇语法的掌握,听说能力的培养较少。阅读方面首先授于技巧重要是阅读略读(skim)、查读(scan)和精读(Intensive Reading)和策略,在词汇方面,要求学生每天复习背诵单元的单词,鼓励他们通过音标、构词法等科学地记忆单词,并坚持课前小测;在语法方面,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本节课的语法点,上课时先让学生自己总结,并提出重难点,然后再归纳总结,课后布置相关的配套练习以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
二、坚持大部分用英语授课,对于不懂的地方会再次用中文说明,要求并鼓励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避免“中国式英语”。让学生背诵课文中的精彩句子或书面表达的范文,培养学生使用地道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第三,通过扎实掌握单词、短语等英语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
单词、短语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也是英语学习的重中之重。学生只有掌握好单词、短语,才能看懂句子和题目和文章,才能连词成句,行文流畅,而没有掌握好单词、短语的学生是很难运用英语。
反思和今后计划
而最近两年湖北高考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试卷比较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包括词法、句法、结构,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比较简单。强调语言运用,突出语言的交际化。考生要做好题,就必须具备相当扎实的基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与课文挂钩很紧。从多次考试中暴露出我班学生的问题:基础知识不过关,学过内容一知半解,导致单选和完成句子题型做的不好,作文乱用词汇,完形填空中词汇题错误较多。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也对此制定了今后计划:
基础知识是重中之重,时刻都要抓紧基础课本关。加大督察力度。同时要培养学习习惯,采用二个方面(即: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在实践中证明实用性较强,经过高一阶段有计划、有目的地系统性训练,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为高
二、高三阶段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第三,学习能力的培养,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入手,阅读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输入量就大大增加,综合能力也随之提高;通过培养学生的作文互改能力,一则减轻教师负担,把他们从作业堆中“解救”出来,有更多的精力进行教学研究,二则帮助学生找到了英语写作规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与想象能力,从而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不过能力是发展的,不能强化训练能力,而是要贯穿在平时的整个教学过程中。
我们的困惑
这次新课改是以模块的形式,以单元为单元的教学也细分为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学,但马上于今年八月全面铺开的新一轮课改又将如何发展?我们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我们的考试又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