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教案1(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01:14: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教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教案1》。

第一篇: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教案1

第六单元:认物体

教学内容:教科书26页 单元目标:

通过搭、分、看、摸,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能识别这些物体。教学重点: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物体

教学内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体

教学目标: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能识别这些物体。

教学重点: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教具:积木 教学过程:

一、导入(做房子游戏)

出示一组建筑物的图片:故宫、赵州桥、世贸大厦、东方明珠电视塔等。

讲述:看到这些壮观美丽的建筑都是设计师和建筑师的杰作,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状?你们羡慕吗?想不想也在做一栋,我们今天也来做做小小建筑师。

二、新授

1、取出自己的积木,设计你自己的房屋

2、介绍自己的作品

3、小组合作建造房子,比赛,看看谁的房子最漂亮。动手摸索:搭积木。分一分。识形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学生动手拿一拿,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相互试一试。(你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

三、巩固练习

教师检查学生交流的情况。

四、小结。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渗透相关的法制教育。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

认识物体

第二课时 有趣的拼搭

教学内容:教科书28-2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第1页

共52页

经过活动过程,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教学难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旧引新:

出示小红花,交朋友。回忆上节学了哪些物体?

二、新授:

出示课题,有趣的拼搭。

组织活动:①滚一滚。A听口令操作。B讨论交流。C左右轮流操作。D师生共同总结。②堆一堆:A操作。B讨论交流。C学生评价。

过程:派四个小朋友拿起自己的积木比赛,看看谁的车子开得快?(评出冠军后说说为什么他能得冠军?)

③摸一摸:A指名上台摸。

过程:闭上眼睛,让学生出来摸一摸,不准偷看,你能猜出你摸的是什么物体吗?(猜对的掌声表扬)

④搭一搭:A学生操作。

B讨论交流。

圆柱体很难堆起来,球不能堆起来,长方体和正方体堆得高。C;评选优秀设计师。

三、巩固练习

数一数:请学生看课本上三幅图。B学生说。C看课本图填数。

四、小结。

1、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

2、渗透相关的法制教育。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

有趣的拼搭

第七单元 分与合

教学内容: 教材P30-39页 教学目标:

1、了解简单的数的分与后,掌握其过程。

2、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了分与合的基本方法。

3、培养初步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动手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了分与合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难点:结合实际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卡片、挂图

第2页

共52页

课时安排:6个课时

第一课时 2—5的分与和

教学内容:教材P30---P31页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经历2、3、4、5各数分与合的学习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2、培养初步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动手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活动中经历2、3、4、5各数分与合的学习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难点: 在活动中经历2、3、4、5各数分与合的学习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教学关键: 培养初步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动手的能力。教学准备:相关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旧引新:

1、设疑——提问——讲述(教师拿3朵花拿在一只手上,如果用两只手来拿,每只手都不能空,你打算怎么办?

提问: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二、新授:

1、讲述:通过自己动手,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在自己动手拿一拿、摆一摆中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分与合

2、实践操作:

1、教学4的分与合: 依次出示4个桃子、2个盘子

操作:这里有4个桃子,如果要把他们放在2个盘子里,请你想一想,可以怎样放? 引导思考:根据你的摆法,说一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吗?4有不同的分法。提问讨论。你知道几和几合成4?

3、教学5的分与合,让学生自己发现。

提问:5可以分成几和几?一共又几种分法?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可以一个不漏的找出5的所有分法。

通过摆圆形,探究5得分合。让学生四人一组交流得出的结论。小组内推荐一名组长说出探索结果。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记住5的分合。

三、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1—5题。

四、小结

1、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

2、渗透相关的法制教育。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

2—5的分与和

1、学习4的组合 2、5的分与合

第3页

共52页

第二课时 6、7的分与合

教学内容: 教材P31---P3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发展动手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6、7的组成

难点: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关键: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准备:有关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啊?(学生回答)那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分与合,6和7的分与合。

二、新授:

(一)学习6的分与合

1、谈话:刚才小朋友的表现真不错,老师将奖励你们6个气球,不过有条件,要回答对老师的问题我才给你们。

2、提问;如果把6个气球分两只手拿。你有几种方法?

3、请小朋友用6棵小棒代替6个气球分一分,老师巡视。

4、集体交流,教师总结方法。

(二)学习7的分与合

1、提问;如果是把7个气球分两只手拿。那么你有几种方法?

2、请小朋友用7棵小棒代替7个气球分一分,老师巡视。

3、集体交流,教师总结方法。

4、教师小结;7的分与合的方法有几种,你们一定要记住。

三、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

四、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

2、渗透相关的法制教育。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 6、7的分与合

1、学习6的分与合

2、学习7的分与合

第三课时 练习三

教学内容:教材P34---P3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初步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第4页

共52页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能够熟练的做练习,掌握其方法。难点: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教学。

教学关键: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己得出并掌握学过的数的分 与合。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同学们,我们前两节课已经学习了哪些数字在分与合啊?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练习一下你们学的怎么样了。

板书:练习三

二、新课

1、完成练习1

2、完成练习2

3、完成练习3

4、完成练习4

5、完成练习5

6、补充练习。

三、总结:

1、今天的练习课同学们都很认真,表现的很好,以后一定还要继续表现。那么今天你们有什么样的收获呢?

2、渗透相关的法制教育。

四、作业布置

五、板书设计

练习三

1、完成练习1

2、完成练习2

3、完成练习3

4、完成练习4

5、完成练习5

6、补充练习

第四课时 8、9的分与合

教学内容:教材P35---P3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己得出并掌握8、9的组成。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学习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己得出并掌握8、9的组成。难点:结合学生已有知识以及实践进行教学。

教学关键: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己得出并掌握8、9的组成。教学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5、6、7、8的分与合,那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8和9的分与合。板书:

8、9的分与合

第5页

共52页

二、新授:

1、学习8的分与合

谈话:请小朋友拿出8棵小棒,每次移动一棵小棒,可以分成几和几?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并作相应的指导。

引导学生按照7和1,6和2,5和3,4和4的顺序在书上填出分的结果。并请学生回答自己是如何分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记忆8的分成的方法。

教师总结:根据8的分成你还能怎么说?引导学生根据8的分成想到8的合成,同时点名让学生进行回答。

2、自主探索9的分与合。

教师把9个卡片放在黑板上,请一个小朋友到黑板上翻卡片,其他的小朋友很快 说出9的分与合和由9的一种分发想到的另一种分发。

教师板书9的分法。

3、教师小结:我们学习了8、9的分与合,你们一定要记住它们的几种不同的分与和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

四、全课总结

1、同学们你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2、渗透相关的法制教育。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8、9的分与合

1、学习8的分与合

2、自主探索9的分与合

3、小结

4、巩固深化:完成想想做做

第5课时 10的分与合

教学内容:教材P36---P37页 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己得出并掌握10的组成。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己得出并掌握10的组成。难点: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己得出并掌握10的组成。教学关键: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己得出并掌握10的组成。教学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5、6、7、8的分与合,那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10的分与合。如果10个玻璃球分一分,有几种分法?怎样分?

第6页

共52页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①观察上面画了几串珠子,数一数每串有几颗? ②检查涂色情况。

2、巩固深化:

①做一做第1题,接受鲜花,谁对把花送给谁? ②做游戏,火车钻山洞。

独立完成6—8题。实践操作:

1、教学4的分与合: 依次出示4只桃、2只盘子

操作:这里有4只桃,如果要把他们放在2只盘子里,请你想一想,可以怎样放? 引导思考:根据你的摆法,说一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吗?4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一独立完成。

四、小结:

1、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

2、渗透相关的法制教育。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

10的分与合

1、观察上面画了几串珠子,数一数每串有几颗?

2、检查涂色情况。

3、学习10的分与合

第六课时 练习四

教学内容:教材P38---P3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初步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能够熟练的做练习,掌握其方法。难点: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教学。

教学关键: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己得出并掌握学过的数的分 与合。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同学们,我们前两节课已经学习了哪些数字在分与合啊?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练习一下你们学的怎么样了。板书:练习四

板书:练习三

二、新课

1、完成练习1

2、完成练习2

3、完成练习3

4、完成练习4

第7页

共52页

5、完成练习5

6、完成练习6

7、补充练习。

三、总结:

今天的练习课同学们都很认真,表现的很好,以后一定还要继续表现。那么今天你们有什么样的收获呢?回家和你们的父母说一说你们今天在学校学到的知识。

四、作业布置

五、板书设计

练习三

1、完成练习1

2、完成练习2

3、完成练习3

4、完成练习4

5、完成练习5

6、完成练习6

7、补充练习。

第八单元 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P44——P7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使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4、能按运算顺序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试题。

5、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地口算10以内加法和减法。难点:体会加法和减法内的联系。

教学关键:初步认识和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问题,重视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认识,体会加、减法算是内在的联系。教学准备:相关的数字卡片,实物图。课时安排:。17个课时

第一课时 5以内的加法

教学内容:教材P40——P41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第8页

共52页

难点: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关键: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教学准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游戏:快速抢答;

5可以分成2和()1和3合成()

()可以分成2和2 1和()合成2 3可以分成()和2 4和1合成()

二、新授。

1、谈话:我们在学校里上学,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劳动。看,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么?出示例1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图意,提出问题。

2、提问:怎样表示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呢?(板书:3+2=5)让学生猜一猜,“+”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

3、小结:“+”的名字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4、学会计算,掌握方法。(1)、连续出示例2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提问: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5、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动物们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纷纷把自己的宝宝带来向大家学习。你们看,谁来了?

出示图1,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计算。说说怎样算出来的? 出示图2,图3,按图1的要求完成。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聪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在学习,自己也想学加法。回家后,列了许多加法算式,得多少呢?它正在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呢!(3)、“想想做做”第3题。出示加法算式:1+1=(),你能说出结果吗?把得数填在书上。出示:2+1=(),1+2=(),引导学生用3的分与合来计算结果。

6、比较:刚才我们用数图、摆小棒、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小结:这就是今天同学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法”。(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讲述:小白兔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正在准备礼物奖励大家呢!(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第5题)。

四、小结:

1、大家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

2、渗透相关的法制教育。

五、作业

第9页

共52页

六、板书设计

5以内的加法 1、3 + 2 = 5

2、“+”的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第二课时 5以内的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P42——P43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初步认识减法,理解减法的含义。

2、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3、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学习用减法计算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和学会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教学关键: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和学会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旧引新

1、演示:出示3个彩色气球,让一名学生上来,演示放走1个,手中还剩2个。

2、小朋友,你能把刚才演示的过程说一说吗?

3、提问:放走的1个是从几个里面放走的?现在他手中还剩几个?你想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4、引出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题,初步认识减法和计算方法。

出示情境图。“护花小组”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学生说出图意:有5个同学在浇花,走掉2个后,还剩几个? 根据图意,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2=3。

指导学生认识减号及算式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在图中表示的意思。分小组讨论:为什么用减法计算?5—2=3是怎样算出来的?交流汇报各组的想法。

小结:刚才各组的想法棒极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5个同学浇花,走掉2个,就是要从几个里面去掉几呢?从个数里“去掉”一些,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算出得数呢?

2、“试一试”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独立观察图意,提出问题,在书上填写算式。(学生可能列出3—2=1或3—1=2)

学生填完算式后,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一说每一幅图的意思后填写算式。

第10页

共52页

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看算式,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

学生独立操作后,指名演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想想做做”第4题。

先分小组说说图意,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填好算式,计算出得数。

4、“想想做做”第5题。(巩固5以内的加、减法)

四、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愉快的数学课,你能说说学会了什么吗?先跟同学说说,再跟老师说说。渗透相关的法制教育。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5以内的减法

1、认识减号及算式的读法,2、分、小组讨论: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3、5—2=3是怎样算出来的?

4、交流汇报各组的想法。

第三课时 0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P44——P45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更加喜爱数学。

2、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函数。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难点:认识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规律。教学过程:

一、复旧引新

一天,猴妈妈有事外出,它给三个孩子每人准备3个桃,并对它们说:“孩子们,今天妈妈有事外出,每人3个桃是为你们准备的午餐和晚餐。”小猴们一听,非常高兴。中午时,老大吃了1个,老二吃了2个,而老三呢,一口气吃了3个,小朋友们,你们猜猜,晚上它们各吃了几个桃?

二、新授:

1、操作学具:

讲述:同样是3个桃,三只小猴吃掉的个数不同,剩下的个数也不同。请你们用小棒你替桃,分别演示一下三只小猴吃桃的情况。

2、教学例1:

讲述:请大家把书翻到下面写着“42”的那一页。这页书上面的两幅图告诉我们什么?把看到的告诉同桌。

第11页

共52页

3、教学例2:

提问:谁能算出“两盆一共开了几朵花”?列出算式。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说说为什么列成5+0,为什么等于5。一盆开了5朵,另一盆一朵也没有开,所以 5 + 0 = 5

4、教学“想一想”。

讲述:刚才大家算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来比一比。

(出示0+3和3-0)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同桌交流,小组计论说说怎样想的,再填在课本上。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板演。

提问:0+3为什么等于3?3-0为什么也等于3?

5、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知识都和几有关,谁能有一句话说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随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在你们的帮助下,小猴找到了桃,它是怎么算的?你能算出小猴现在有几个桃吗?晚餐它吃了几个?还剩几个?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独立完成,做完后再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讲述:你看到了什么?把看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再列出算式。

4、“想想做做”第4题(口答)

讲述:根据刚才看到的,谁能把每组题整好队,按顺序说一说。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关0的加、减法怎样算?渗透相关的法制教育。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

0的加、减法

1、要算“现在有几人”,怎样列式?

2、为什么要用减法算?等于多少/为什么等于0?

3、指名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

第四课时 练习五

教学内容:教材P46——P47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更加理解5以内的加、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对加、减法以及数的概念。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难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教学。

教学关键:对5以内的加、减法的理解和运用。

第12页

共52页

教学准备:教师自己准备一些练习。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5以内各个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学们都表现的非常好,你们的作业也很认真,但是,你们在课下都复习的怎么样呢?今天我就要检验以下你们的复习情况如何?现在我们就上一节练习课。板书课题:练习五

二、新课

1、完成练习五第1题

先给学生讲解题目的意思,在让学生独立完成,点名学生回答自己是怎样做的,然后教师进行讲评。

2、完成练习五第2题

先给学生讲解题目的意思,在让学生独立完成,点名学生回答自己是怎样做的,然后教师进行讲评。

3、完成练习五第3题

点名让学生上黑板上做,其他学生自己在书上做,教师巡视,最后进行讲解和订正。

4、完成练习五第4题

让同学们自己分组讨论,然后让学生起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说的

5、教师补充练习

出示教师课前就准备好的练习,让学生自己做,并且让学生在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出来的。最后教师进行讲评。

三、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练习五的内容,进一步学习了5以内各个数的加法和减法,你们都记住了吗?你们一定要好好的记住。

四、作业布置:

五、板书设计:

练习五

1、完成练习五第1题

2、完成练习五第2题

3、完成练习五第3题

4、完成练习五第4题

5、补充练习

第五课时 和是6、7的加法

教学内容:教材P48——P49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和是6、7的加法算式。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初步感受简单的函数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初步感受简单的第13页

共52页

函数的思想。

教学关键: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旧引新

在所有的数字娃娃中,6和7是最要好的兄弟。有一天,他们却吵起来了,6说:“两个数相加,和是6的算式比和7的算式多。”7说:“不对,不对,两个数相加,和是7的算式比较多。”小朋友,你认为谁说得对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是6、7的加法。(出示课题:和是6、7的加法)

二、新授

1、操作学具

请小朋友拿出学具来摆一摆,看看能写出几个和是6、7的加法算式,填在下表里。再比一比,到底谁的加法算式多?

2、教学例1 提问:要算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列式?

质疑:为什么同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而得数却相同?

教师左手拿2支笔站在学生中,分别叫前后的学生列算式,得到不同的算式。(2+5=7,5+2=7)

提问:从这两道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3、教学例2 让学生猜括线和问号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请学生互相说一说整个图的意思,再指名说。

4、“想想做做”第2题——说一说

让同桌学生说一说图画的意思,再指名说,然后把算式写在书上。

5、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提问:黑板上的算式有点乱,谁来整理一下?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整理。

三、巩固练习

叙述:小朋友表现很好,老师带你们到动物世界去轻松一下,好不好?(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四、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吗?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

和是6、7的加法 1、2 + 4 = 6 4 + 2 = 6 2、3 + 4 = 7 4 + 3 = 7

第六课时 被减数是6、7减法

第14页

共52页

教学内容:教材P50——P51 教学目标:

1、在问题情景中经历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得出6、7减几的计算方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具有初步的自主探究的意识,愿意与别人合作学习。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问题情景中经历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得出6、7减几的计算方法。难点:在问题情景中经历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得出6、7减几的计算方法。教学关键:具有初步的自主探究的意识,愿意与别人合作学习。教学过程:

一、复旧引新

星期天到了,智慧爷爷要带同学们到课外去学习一些知识。只要我们平时多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

二、新授

1、学生观察情景图

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4、同学们已经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么哪种方法更能表达图意呢?

学生评价,教师引导。

学生讨论并列出算式。7-3=4 7-4=3

5、“试一试”

让学生看图列式,并简单表述想法。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看图列式。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交流时重点探讨第3幅图。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说图意,再填写算式和得数。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说出题目的意思和要求,再自己画线连一连。

4、“想想做做”第5题。

7只蜻蜓,飞走几只,还剩几只呢?

5、“想想做做”第6题。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回答问题,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提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智慧爷爷带我们到课堂外面去,你有哪些收获?你是怎样得到他的礼物的?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

被减数是6、7减法

1、学生观察情景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

第15页

共52页

第七课时 练习六

教学内容:教材P52——P53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更加理解和是6、7的加法和被减数是6、7的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对加、减法以及数的概念。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是6、7的加法和被减数是6、7的减法。难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教学。

教学关键:对和是6、7的加法和被减数是6、7的减法的理解和运用。教学准备:教师自己准备一些练习。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和是6、7的加法和被减数是6、7的减法,同学们都表现的非常 好,你们的作业也很认真,但是,你们在课下都复习的怎么样呢?今天我就来上一节练习课。

板书课题:练习六

二、新课

1、完成练习六第1题

先给学生讲解题目的意思,在让学生独立完成,点名学生回答自己是怎样做的,然 后教师进行讲评。

2、完成练习六第2题

先给学生讲解题目的意思,在让学生独立完成,点名学生回答自己是怎样做的,然 后教师进行讲评。

3、完成练习六第3题

点名让学生上黑板上做,其他学生自己在书上做,教师巡视,最后进行讲解和订正。

4、完成练习六第4题

让同学们自己分组讨论,然后让学生起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说的

5、完成练习六第5——7题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在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最后教师进行讲解和订正。

6、教师补充练习

出示教师课前就准备好的练习,让学生自己做,并且让学生在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出来的。最后教师进行讲评。

三、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练习六的内容,进一步学习了5以内各个数的加法和减法,你们都记住了吗?你们一定要好好的记住。

四、作业布置:

五、板书设计:

练习五

1、完成练习六第1题

2、完成练习六第2题

3、完成练习六第3题

4、完成练习六第4题

第16页

共52页

5、完成练习六第5——7题

6、补充练习

第八课时 和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P54——P5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计算和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初步的比较、联想能力。

3、喜欢学习数学,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计算和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难点:经历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计算和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关键:

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初步的比较、联想能力。教学准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旧引新

1、出示游泳活动的情景图,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说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写出算式。

2、集体交流:看了这幅土,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1)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可以怎样算? 怎么想5加3和3加5等于几?

3、提问:同样的一幅图,小朋友们列出了几道算式?看了这四道算式,你想到些什么?

4、“试一试”

(1)出示兔子拔萝卜的情景图,让学生说说图意。(2)学生独立填写算式及得数。

(3)集体订正:让学生结合图说出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及每题的得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二、新授

1、“想想做做”第1题。

(1)看图后让学生独立填写算式及得数。

(2)集体订正:每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每题的得数是怎样算出来的?为什么第二幅图只列出了两道算式?

2、游戏巩固

游戏一:帮帮小河马。

出示□+□=8,说明:小河马遇到难题了,看它多着急啊!你能帮帮小河马吗?

让同桌一起用数字卡片摆一摆,说一说算式。

游戏二:旋转木马。

在旋转木马的音乐声中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填写得数,同桌互相交流。

3、“想想做做”第5题。

第17页

共52页

让学生说出图意后列式解答。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想法。

三、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第6题。

小组合作探讨:根据图意你们能列出多少道算式?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想法。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

和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1、每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每题的得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3、为什么第二幅图只列出了两道算式?

第九课时 和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P5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会计算和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并能进行计算。

2、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初步的比较、联想能力。

3、喜欢学习数学,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计算和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难点:经历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计算和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关键:

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初步的比较、联想能力。教学准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8以内的加、减法。

2、口答9的组成。

3、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和是9的加法和9减几的减法

板书课题——和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课本55页“想想做做”5的情景图。

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有几个小朋友在跳高?有几个小朋友在观看?(2)要算图中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该用什么方法来算?谁会列出?

(板书: 8 + 1 = 9 或 1 + 8 = 9)(3)根据图,大家还能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

(板书: 9 – 1 = 8 或 9 – 8 = 1)(4)说说两道算式表示的意思(5)小结:

第18页

共52页

根据同一幅图,不但可以列两道加法算式,还可以列两道减法算式。

2、教学“试一试“

(1)把9个图片分成两堆,说出4道算式。

学生相互交流

(2)学生独立写出4道算式

教师组织学生同桌相互读一读算式表示的意思。

3、“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说出图意后列式解答。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想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师在给学生说明题意的情况下,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完成想想做做的4道题,然后教师点名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最后教师在讲解并给出正确答案。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和是9的加法哈9减几的减法,同学们要掌握好计算的方法,做到计算又对又快。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

和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1.每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每题的得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第10课时 练习七

教学内容:教材P57——P58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加深8和9的加减法

2、提高学生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掌握8和9的加法与减法。难点:结合学生已知识进行教学。教学准备:相关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练习七第1题

你能说出几个相加得8的算式?

教师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同桌相互说一说有关8和9的加减法。

二、练习

1、练习七第2题。

有关8、9的加减法,学生独立完成,同桌相互交流订正。

2、练习七第3题。弄懂题意 学生交流

3、练习七第4题。认真独立审题。

第19页

共52页

学生独立完成。

4、练习七第5题。说说图中画了什么?

根据题目意思提出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解答。集体交流

5、练习七第6题。

分析题目意思,一共有8盆花,已经浇了4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练习七第7题。

弄懂拼成的图案需要几个正方形? 提出问题,哪两块积木可以拼成。集体交流。

三、总结

针对本节课的情况教师加以总结。

四、作业布置

五、板书设计

练习七 1.复习

2.想想做做第1题

3.想想做做第2题 4.想想做做第3题

5.想想做做第4——7题

第十一课时 和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P59——P6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计算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

2、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具有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正确计算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

难点:正确计算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关键:逐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教学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9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内容。板书课题:和的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二、新授

1、通过“看看想想”,探究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中一组算式的计算方法。

提问:球场一角,小朋友也在踢足球呢!仔细看一看,这些小朋友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讲述: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在足球比赛中,一般是按服装颜色的不同分成两队。这样,你能说出哪些算式?

提问:你们想自己算出得数吗?请把书翻到第55页,试着填一填。并任意选一题,把你

第20页

共52页 的算法告诉大家。

总结:小朋友的办法真多!可以利用10的组成来算,也可以利用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来算等等。这些算式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这类加、减法还有很多题目,你们想自己学习吗?(板书:和是10的加法与10减几)

2、通过“玩玩想想”,探索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全部算式的计算方法。独立操作,写算式。

学生抛10个花片,根据正面和反面情况写出多组算式。学习小组交流算式、算法。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学生上黑板归类并有序整理写有题组的纸片,及时记忆。

3、轻松一刻

师生共同表演“凑十”歌。

三、巩固练习

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等于10?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和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你们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

和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1.和是10的减法: + 4 = 10或 4 + 6 = 10一看,这些小朋友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2.10减几 – 6 = 4 或 10 – 6 = 4

第十二课时 用数学

教学内容:教材P61——P6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苹果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小刺猬跟妈妈去检果子,小刺猬检了3个苹果,刺猬妈妈检到了5个苹果。

二、新课内容 1.例题教学

教师在3个苹果和5个苹果下面板书大括号。

教师:请你猜一猜这个朋友叫什么?(叫大括号,它的意思是把两部分合起来)

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2.教学“试一试“

第21页

共52页

(1)教师出示试一试的图,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看这一幅图与第一幅比较有什么不同?(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那么大家能为第二幅图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3)教师组织学生独立解答》

(4)交流算式并说说算式表达的意思。

三、完成“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 学生根据两幅图说说图中的信息和所求问题。学生列式解答,集体交流。2.“想想做做”2 引导学生弄清两幅图要求的问题。

学生列式解答,交流算式并说说算式表达的意思。3.“想想做做”3 说说图中的信息。

根据问题列式解答,交流想法。4.“想想做做”4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四、全课小结

数学知识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到问题,因此,我们要善于运用数学知识并用心学好它。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用数学

第十三课时 求未知数

教学内容:教材P62——P6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求未知加数的方法。

2、初步体会数的分与合和求未知加数的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求未知加数的方法。难点: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求未知加数的方法。

教学关键:发展数学理解能力和发展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继续培养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旧引新

讲述:同学们越来越聪明了,指挥爷爷奖给我们一个智慧盒,想不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呢?

边讲述边打开礼盒,指名看看,并说给大家听,里面装了8个大苹果,还空着两格。

二、新授

1、出示情景图,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你们能从图上发现什么吗?可以怎样提出问题?想不想把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出

第22页

共52页

来?

板书:8+()=10 揭题:这个()里为什么没有数?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把()里的数填上。

2、动手摆学具,独立思考,发现()里可填2。

3、应用拓展

(1)独立完成6+()=10(2)“想想做做”第1题——信鸽送信。

讲述:信鸽在无边无际的蓝天上飞翔,不知不觉迷失了方向,智慧爷爷想请同学们帮帮忙,用自己的办法帮信鸽把信送到邮局,愿不愿意?请用铅笔引路,把信和邮局用线连起来。

4、出示课件“小白兔拔萝卜”,让学生分两组进行拔萝卜比赛,初步体会□+□=10这个简单的数学模型。

三、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你是怎么比的?把想法告诉大家。

四、小结

今天大家玩得开心吗?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呢?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

求未知数

1、你们能从图上发现什么吗?

2、可以怎样提出问题?

8+()=10

第十四课时 练习八

教学内容:教材P64——P6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熟练地口算和是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进一步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联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地口算和是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难点: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联系。教学关键: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联系。教学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节课我们就来上一节练习课,重点练习10以内的加、减法。

二、基本训练

1、口算 + 6 = 9 – 8 = 1 + 9 = 5 – 4 = 10 – 8 = 5 + 5 = 100 = 3 + 4 + 2 = 5 – 0 + 3 = 10□ = □

第四课时 练习十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P88~89的习题。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9加几和十几减9的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为继续学习8、7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打好基础。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9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卡片。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做了一些练习,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做练习六第5题。

(1)先让学生说说怎样才能比较出两个数的大小?(2)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同伴交流算法。(3)指名板演,订正。

2、做练习六第6题。游戏“开火车”:指名一个小组说出式子的得数。

3、做练习六第7题。

(1)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

(2)回答问题:哪只猫钓的鱼最多?哪只猫钓的鱼最少?(3)问:你还能看图提出哪些问题呢?(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想法。

三、总结

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的?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四、作业

五、板书设计

练习十一

(1)先让学生说说怎样才能比较出两个数的大小?(2)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同伴交流算法。

第45页

共52页

第五课时 8、7加几

教学内容:教材P90——P91及“想想做做”的习题。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8、7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8、7加几。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8、7加几。难点:理解8、7加几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卡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参观了小猴子的水果店,现在老师又带你们去参观茄子老师家开的乐器店好不好?(出示图)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一共有多少把的问题。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8+7=□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用小棒代替喇叭,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算法。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8 + 7 = 15 还可以怎样算?

板书:8 + 7 = 15 小结:这些都是“凑十法”,不一定都拆较小的数,有时也可以拆较大的数。谁来说说这两道题是怎样凑十的?(交流算法)

5、试一试。

书上P84“试一试”中为你们准备了两道题,你能根据提示来计算吗? 提示:先用小棒摆摆再填得数。

学生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统计做对的人数,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摆学具,独立完成后同伴交流。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师:这里有一些白菜和苹果,你们如果能很快地圈出各10个再正确地算出得数的话,那么这些白菜和苹果就是你的了。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算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师:我们已经学了8、7加几的算法,现在用你喜欢的算法来计算。

4、做“想想做做”第4题。游戏“采蘑菇”: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认识当较小的数加较大的数时,可以利用学过的算式直接写得数。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第46页

共52页

游戏“开火车”:分小组进行,每组利用数字卡片进行。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上的这节数学课你学会了什么?先跟同学说说,再跟老师说说。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 8、7加几和十几减8、7

8+7=□

第六课时 十几减7、8 教学内容:教材P90——P91及“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难点: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同学们请看(出示)白兔妈妈带着小兔也来了,你听它在考小猴子:“如果要拿走8把,还剩多少把?”。可是,小兔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你们能帮帮小兔吗?先说怎样列式?根据回答板书:15-8=□

你想怎样计算呢?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5个怎样减去8个?

2、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不能一下想出来的话,可以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不同的算法。

5、讨论:可以分几步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试一试。师: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5-8,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想加算减)为什么呢?

书上P90试一试中也为你们准备了一道题,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学生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交流算法,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提示:从图上看,可以想8和几合成13,□里就填几。11-7=□也可以这样计算。(3)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第47页

共52页

(4)全班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计算,再比较。使学生加深认识“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不要求统一算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题。游戏“采蘑菇”:如果你们能把这些题都做对的话,蘑菇就是你们的了。小组合作学习。

4、做“想想做做”第4题。游戏“夺冠军”:分组进行比赛,看哪组算得又对又快。

5、做“想想做做”第5题。游戏“快快长”:同学们,如果你们算对了一道题,喇叭花就长高一节。看哪组的喇叭花长得最高。

(1)小组合作口算。

(2)比较每横行和每竖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做“想想做做”第6题。游戏“摘苹果”:请同学们把得数大于5的苹果涂上红色,得数小于5的涂上绿色。如果涂对了这些苹果就送给你了。

四、总结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8、7)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 8、7加几和十几减8、7 15-8=□ 15-7=□

第七课时 练习十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P92~93的习题。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8、7加几和十几减8、7的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为继续学习6、5、4、3、2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打好基础。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8、7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卡片。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8、7加几和十几减8、7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板书课题:练习七

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做练习十二第1题。

(1)课件出示上面的图,让学生看图说话,从中提出数学问题。(2)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同伴交流算法。

第48页

共52页

引导加深理解“凑十法”。

课件出示下面的图,让学生按学边的图的方法来自学。全班交流算法。

引导加深理解“想加算减”的方法。

2、做练习十二第2题。游戏“助人为乐”:同学们,现在有八辆货车要进站了,可是站长说要算出车上的算式的得数才让进站,司机叔叔可着急了,你们愿意帮帮司机叔叔吗?小组合作口算(连线),再集中交流、检查。

3、做练十二第3题。游戏“过独木桥”:同学们,现在要过独木桥了,如果你能将算式的得数说正确,你就能顺利地过独木桥。你有信心吗?学生手持分别写有11~17数字的卡片进行口算的训练。

4、做练习十二的第4题。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巩固算法,及时查漏补缺。

三、总结。

想一想,这节课我们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的?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四、作业

五、板书设计

练习十二

+ 3 = 10 10 + 3 = 13

第八课时 6、5、4、3、2加几

教学内容:教材P94——P95及“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正确计算6、5、4、3、2加几。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6、5、4、3、2加及 难点:理解6、5、4、3、2加及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 9 = 9 + 9 = 7 + 4 = 7 + 4 = 3 + 9 = 8 + 5 =

2、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用了不同方法口算出结果,今天我们将继续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6、5、4、3、2加几。

二、新授

1、出示例题

出书例题图,指名说一说图意。

第49页

共52页

提问:左边一多少个蘑菇?右边有几个?求一共有几个?用什么方法计算? 板书: 怎样计算6 + 5 = 学生讨论,汇报结果。

2、教学试一试

出示分小组讨论,把答案写在书上。

指名说你是怎样做的

3、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6、5、4、3、2加几的计算,口算时你可以根据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希望同学们要多加练习。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学生自己完成,要求学生比较一下每组的两幅图的区别。

2、“想想做做”2 一组一组计算,要求学生比较一下每组的两道题的区别。

3、“想想做做”3 独立口算,订正时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4、“想想做做”

4、5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点。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6、5、4、3、2加几的计算,口算时你可以根据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希望同学们要多加练习。你们有什么样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6、5、4、3、2加几 + 6 = 4 + 9 = 2 + 9 = 6 + 5 =

第九课时 练习十三

教学内容:教科书P96的习题。教学目标:

1、进一步正确计算6、5、4、3、2加几。

3、巩固学习6、5、4、3、2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6、5、4、3、2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学具。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6、5、4、3、2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板书课题:练习七

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做练习十三第1题。

第50页

共52页

第二篇: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

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101班共28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11人。102班共31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11人。目前学习成绩尚不期清楚,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同学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个别同学数数能力、全面观察问题的能力不是很好。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教材编写特点:

(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己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是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安排实践活动,是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二)能力方面。

1、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符号感和初步的数学思想。

4、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

3、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等。

四、教学措施。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构建有关数学知识。

2、努力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数学,并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

3、注意体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快乐。

4、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5、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

6、注重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7、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五、教学进度。(见进度表)

第三篇: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1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任教班级

一年级班

学生人数

基本情况

分 析

全班学生刚进校门,年龄小,爱说、爱动、爱表现,天真烂漫,喜欢玩耍,对于学校的生活充满了渴望,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良好的学习习惯处于初步形成期。

认 知

能 力

学生的程度不一,有的孩子提前上学前班,对于点数、数字的书写有了一定的基础,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经验;而有的学生,没有上过学前班,对于数字和数学语言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认识,学生的程度深浅不一。

学习态度

及习惯

每个学生都抱着美好的愿望来上学,开始他们的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来接受正规的教育。但是谈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培养目标

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养成喜欢数学,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其他

本学期我要狠抓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读写姿势,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数学的能力。并且,注意学生各方面的安全,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二、全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安排及特点

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

密切主题素材之间的联系,构成情景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根据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几个主题情境。主题情境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划分为几个情节,编排成“故事串”,从而引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问题;也可以把一个现实活动的各个环节完整地反映出来,从而引出一系列有逻辑联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构建开放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板块编排方式,为教与学留有尽可能大的思维空间。本教材多构建的“板块”编排方式,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一个单元里,减少例题,强化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扩大教与学的空间,如“20以内的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单元;二是减少栏目设置,构建了简单明了的结构。教材在综合情境图之后,安排了“你说我讲”板块。这个板块分两个层次,标有红色圆点的一般是需要学生合作探索、非常规性问题,标有绿色圆点的是让学生独立常识解决的问题。“自主练习”板块,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技能,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应用意识。“回顾整理”板块,是让学生自主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整理与深化。“我学会了吗”和“丰收园”板块是在一个单元的学习结束后,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与评价。本教材打破过去过于严格的知识体系的束缚,由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册教材重点、难点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册教材共有九个单元:快乐的校园、妈妈的小帮手、走进花果山、谁的手儿巧、海鸥回来了、有趣的游戏、小小运动会、我换牙了、雪山乐园。

教材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的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教材难点:体会20以内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初步形成空间观念;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练习题要精选,不搞机械重复;练习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吸引学生;练习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水平和个体差异,如就同一问题情境,允许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等,总之要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使全体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另外练习一定要强调高效率。

3、根据学生实际和新课程理念,你准备如何科学、灵活地使用好教材

本册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又有所不同,一打开书一幅色彩鲜明的开学图呈现于学生的眼前,内容丰富的海底世界,让学生经历自然有趣的看图数数活动过程,展示自己已有的经验,为学新知识打好基础。初步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学习这课时,我会组织学生有条理地观察,按照“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并且引导学生说一说,说的时候也要注意条理性,并且有意识地使用圆点来表示数字,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语,从而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形成连贯性。本册书突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如: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中信息窗2,图中的主信息是教师和学生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副信息是几个同学在操场上跑步,远处的绿地里还插着标有班级的牌子。这一情景图中的显性问题是“扎小辫的同学排第几?”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提出这一问题。如学生有困难,我就来提出。图中的隐性问题,要由学生在显性问题的引导下自己提出。如“穿花衣服的小朋友排第几?”等等。我还会重视 “合与分” 的教学,结合具体的实物和习题的联系,让学生感受数字的意义。再如,本册教材中的“聪明小屋”,背后蕴涵着一种开放、民主、探索、交流的教与学的方式。对一些掌握了基础知识后,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学生,我会放手让他们独立解决,提高部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激发他们热爱数学、勇于探索数学的良好习惯。我还会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独立探索出各自的计算方法,然后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使算法的多样和学习的个性化在这里得到较好的体现。

教学中,我还将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这个大课堂,充分利用书籍、电视、报纸、家庭、网络等渠道,观察、调查、参观、访问和搜集查阅资料等,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让学生学好数学。例如在学了《分类与比较》后,我会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分类统计,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房间等,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和探索数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充分调动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此外,教学中,我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将故事、做游戏、搞比赛、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在综合情境图的教学中,我将有意识地由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分析提出问题,提高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选择信息、组织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紧密联合起来。

三、本年级教学目标

根据学科、年段和本册教材,结合三个纬度拟定板块式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

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成中,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2、空间与图形。

通过事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认识几何形体和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培养与同伴交流与合作中的合作意识。

3、统计与概率。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像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单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了解用简单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4、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促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的好奇和兴趣,喜欢学习数学,喜欢观察并提出问题,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具有经过独立思考认识数学知识的体验;使学生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构想和具体措施

一年级的学生的,对于学习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却充满了向往,所以,利用一切时机,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今后的学习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我会着重抓以下几点:

一、培养认真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会适时地表扬。如,“xxx同学听讲多认真呀,真是个会学习的好学生,同学们真应该向他学习。”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我会用目光加以暗示。一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我觉得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一些。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在具体教学中,我会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教具、电脑课件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说的习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

1、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针对实际,我会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同学胆子真大,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同学真爱动脑筋;你说得棒极了等等。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哪怕声音再轻说得再离谱,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比如,当敢说者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我把复述、模仿的机会让给怕发言者,并给予鼓励:“你也说的很好。”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如,课中对于那些较简单的问题,我把说话的机会也让给怕发言者,并及时鼓励:“你答得非常正确,很有进步。”当有的学生回答错了,我就随机应变:“你能大胆发言了虽然回答得不完全正确,但已有进步了,老师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回答正确。”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说

2、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一年级学生,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尤其是数学语言更难以正确表达,他们往往能够想到、做到,但不一定能正确表达出来,根据这一特点,我会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寄于一定的数学情境之中,让学生边操作边表达循序渐进,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三、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

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我深信: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习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例如,在教学有关4的分与合时,我会让学生借助学具,将4根小棒分开:一边放1根,另一边放3根;一边放2根,另一边也放2根;一边放3根,另一边放1根。有了这一操作的过程,再抽象成数的分与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四、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以致用,在教学中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知识才能被学生真正地掌握,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拓宽课堂教学领域,为学生提供数学学习的大背景,将数学学习置于学生社会生活的大课堂,引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大自然的广泛联系,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整理数学信息,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上完《分类》课以后,我会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再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叫学生扮演“中、小型商场小经理”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在学习了统计后,我会设计一道“调查你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的游戏性作业,因为这是跟学生兴趣爱好有关的,相信通过此项作业,同学们对统计调查会有更深刻的了解。学生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五、倡导探索、合作、交流式的新型的学习方式。

新课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探究,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尝试到合作的乐趣。就15减9教学为例,我将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套学具(盒内10根小棒,盒外5根),让学生先独立操作,自主探究,怎样从15根中拿掉9根,要求边操作边轻声讲述拿小棒过程。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进行组内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会显现出来。有的可能会说:我是一个一个地减,1、2、3、……9,还剩6根;有的可能说:我是先从一盒10根中拿掉9根,再把盒内剩下的1根和盒外5根合起来得6根;有的可能说:我是先拿去了盒外的5根,再拿去盒内的4根,还剩6根;还有的可能说:我是想9加4等于13,所以13减9等于4……共同探究,使学生了解多种算法,面对这些算式,我一一加以了肯定。随后,我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题12-9=□,16-9=□,通过对学生所选算法的统计,得出大多数小朋友用做减想加的算法,达到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结合。

开展合作的学习,方式有很多,如:二人合作、小组合作、自由结合小组合作、无座次合作等等。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取长补短。一年级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还没有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本领。因此,在教学开始,首先教会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在小组合作时,安排好每组的成员,并为他们确定一名组长,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有秩序的发言,当然,小组长不能总是一人担当,可采取轮流制,让小组内的每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例如教学《我换牙了》一课时,让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体会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性。根据信息窗提供的信息,引发学生统计的欲望,组织学生参与到整理数据、涂统计图、填统计表、分析问题、做出判断的过程。把这些过程放到小组当中,通过小组交流,集体整理,作好统计。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进行指点,发现问题,及时给以指导,让学生体会到小组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为避免发生形式上的交流,及时给每个小组进行评价,表扬合作好的小组,树立好的榜样。通过交流合作,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收集信息,用一定的方法整理数据,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回答一些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再如:教材第73页的“你说我说”要探索的第一层次问题是“需要写多少个号码?”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如教材中呈显的,既可以按运动项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运动员”,也可以按性别计算“男女运动员一共有多少”课上在研究时,要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独立探索出各自的计算方法,然后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有的采用数数的方法,有的采用“凑十法”等等,算法的多样和学习的个性化在这里均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期间,使学生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2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102、103两个班教学任务,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还有些学生是从外地转入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但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还有个别学生,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六、教学进度

1、准备课---------------------------4课时 9.1------9.4

2、位置-------------------------------5课时 9.5-----9.12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22课时 9.15----10.17

4、认识图形(一)-----------------4课时 10.20----10.23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9课时 10.24----12.3

6、11-20各数的认识--------------8课时 12.4---12.15

7、数学乐园--------------------------1课时 12.16

8、认识钟表---------------------------3课时 12.17---12.22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17课时 12.23---1.15

10、总复习-----------------------------6课时 1.16开始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3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县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好习惯。

5、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改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6、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教学进度安排

一、准备课(2课时)

二、位置(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课时)

1.1~5的认识………………………………………………………6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1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四、认识图形(一)(2课时)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7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3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3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六、11~20各数的认识(5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3课时

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七、认识钟表(2课时)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课时)

1.9加几……………………………………………………………3课时

2.8、7、6加几………………………………………………………2课时

3.5、4、3、2加几…………………………………………………4课时

九、整理和复习

十、总复习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4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1)班共有学生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由于分布区域不同,就读幼儿园也不同,所以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是学生的行为习惯极不一样,大部分学生幼、小过渡期很难适应。难改幼儿园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回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四单元《分类》。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第九单元《统计》。根据简单的 ÷现实的 问题进行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 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 全过程,感受统计的 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统计表和形象统计图,会填补相应当图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 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和习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例如:

1、找一找,说一说。“我找3个比我高的人”“我找2个和我同岁的人”“我找……”

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5、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么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

6、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你们班每个小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7、调查你们班10名同学的上学情况。(1)乘车上学,还是步行上学?(2)结伴走还是单独走?等等

学生经历上述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中的作用。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20以内数的认识

20以内的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来安排:第一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大小。这两个单元对后继的数的认识有迁移作用;这部分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是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记数、操作等教学活动,来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从中体验数的意义,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的理解力。

(二)加减法的处理

1、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直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习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减算式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2、1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被作为10以内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它仍是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事实上,10以内数的合成分解与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只存在描述数量关系的形式上的差异,并无本质的区别。因此,教材不但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而且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问题或游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

3、加减法学习内容的编排有分有合,加减法的提前混编。加减法提前混编的优点有:一是从一个问题情境即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有助于学生体会加法与减法存在某种关系,从不同角度揭示相同的数量关系。三是从心理学角度看,加减编后学习内容更富有变化和挑战,不至于因为内容单一而枯燥乏味。

4、体现算法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算法与交流各自算法的时间和空间。

(三)空间与图形的安排

1、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是建立空间观念的一项基本内容,确定位置与顺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会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词语进行描述。

2、认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第六单元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

(五)分类与统计的编排

分类的经验不仅是进行统计活动的必要基础,教学概念的学习本质上也是一种分类的行为,所以认识物体始于对物体分类。

四、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一)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避免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

(四)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五、教材的评价建议

(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要结合学习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数学概念和它们的意义或解释,他们才能理解数学、有意义的“做数学”。

(二)重视对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解决问题的评价,首先应注意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描述,即怎样把情境图呈现的问题,用口头语言完整地描述出来。

(三)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来收集有关的信息,象他们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习中,无时不在显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兴趣,是否乐于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谁敢于质疑。

周次日 期教学内容备注

19.1—9.3可爱的校园

29.4—9.10快乐的家园、玩具、小猫钓鱼、文具

39.11—9.17生活中的数整理、动物乐园、

练一练、高矮

49.18—9.24练习、轻重、练习、

比较整理、有几枝铅笔

59.25—10.1有几辆车、摘果子小猫吃鱼、练习(2)

610.2—10.8国庆放假国庆放假

710.9—10.13猜数游戏、跳绳(2)、可爱的企鹅(2)

810.16—10.22练习(2)、分苹果、操场上(2)

910.23—10.29乘车(2)、练习三(2)、整理与复习

1010.30—11.5大家来锻炼(2)、

整理房间(2)整理书包

1111.6—11.10整理书包、前后(2)、上下(2)

1211.13—11.19左右(2)、教室(2)、物体分类

1311.20—11.24认识物体、

你说我摆(2)捆小棒(2)

1411.27—12.3搭积木(2)有几瓶奶(2)有几棵树

1512.4—12.8有几棵树练习四(2)买铅笔(2)

1612.11—12.15飞行表演(2)练习五 美丽的家园(2)

1712.18—12.22整理与复习(二)(2)小明的一天(2)小芳的上午(2)

1812.25—12.29最喜欢吃的水果 练习迎新年(2)总复习

191.2—1.6元旦放假 总复习

201.9—1.13总复习

211.16—1.20总复习

221.22—1.28总复习

231.29—2.2总复习

242.3—2.7复习迎考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5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七、课时安排周 次 内 容 课时

1 数一数、比一 比 、分一分 5 2 认位数、认数 5 3 认数 5 4 认数、认物体 4 5 ~6 分与合(国庆节) 6 7~9 加和减

(1) 15 10 期中考试 3 11 ~12 加和减(1) 8 13 ~14 统计、认数

(2)、认钟表 7 15~18 加和减(2) 17 19 期末复习5 [1]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6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二)教材简析和教学策略

本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数学乐园,等内容构成。

这一单元是在学生系统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1)相对集中安排6~10的认识。

教材改变了传统教学逐一认识10以内的数的作法,采用相对集中的办法,将6和7、8和9分别放在一起认识,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邻两个自然数之间的联系和比较大小。由于数“10”是由两个数字组合而成的,学生认识10特别是它的写法,相对要比前面所学的数困难一些,因此教材单独安排了10的认识,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10的概念。

(2)认数与计算紧密结合。

教材将6~10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穿插安排,学习一组数后紧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或数的组成学习相应的加法和减法。如6、7的认识和有关6、7的加减法,教材让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体会6、7的组成,然后通过学具拼摆引出有关6和7的加法、减法计算。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利用数的组成更好地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又可以使学生在计算中加深数概念的理解。

(3)让学生经历数概念形成的过程。

6~10各数的认识,教材都给学生提供了经历数概念产生过程的现实背景,引导学生结合生动的画面按照数数(通过具体实物与自然数建立一一对应关系而理解自然数所表示的基数意义)→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字→数的组成的顺序认识数,这个过程不仅从不同侧面展示了6~10各个数概念的丰富内涵,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了经历数概念形成过程的情境和机会,让学生有条件在现实背景中抽象出6~10的数概念,形成相应的数感。

(4)教材内容生动有趣,富有思考性。

本单元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呈现上都比较注意现实性,使教材内容成为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的有效素材。首先,教材注意选择学生所喜欢的素材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如充分利用小动物图帮助学生认识数的计算,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学习。如第72页用小鸡觅食的生动画面引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这既有现实性和趣味性,又能直观地展示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及其算理。再次,教材尽量避免直接向学生呈现现成的答案,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些探索的线索,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答案。另外,教材除在认数和计算过程中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外,还两次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的内容,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我们的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

(5)让学生在学生中体验教学的价值和用数学的乐趣。

本单元教材除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外,还安排了大量“用数学”的内容(如第47页、第51页、第58页、第62页等),另外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充分体现数学价值的习题。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我们所学的数学都是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内容的安排。

本单元教材由“6和7”、“8和9”、“10”、“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和复习”等七个小节组成。下面对这些内容作一简要说明。

(l)6、7的认识和加减法。其内容包括6和7的数概念,并根据数的组成介绍有关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最后还安排了用有关6、7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用数学”的内容。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6、7的认识和加减法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要求比前者略有提高。如在6、7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中出现了“一图两式”(即根据一幅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而在本小节则出现“一图四式”(即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另外,教材在第60页第5题中渗透了统计思想,以及在练习中安排了比多比少的内容。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在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上与前两小节基本一致,但有两个明显的区别:一是在认识数的过程中省略了10的序数意义,这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经比较清楚了,教材没有把10的序数意义明确写出来。二是教材在第70页专门安排了填未知加数的内容,这一问题需要逆向思考才能解决,对一年级刚入学不久的儿童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教材安排这一内容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另一方面它可以为后面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做一些准备,这种准备不只是一种知识准备,更重要的是一种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的准备,可以把它看成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提前孕伏和早期渗透。

(4)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教材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内容的安排上充分利用直观图,通过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尽管如此,由于一年级儿童受年龄特点的限制,这部分内容同前面的“填未知加数”一样,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这是因为连加或连减都是由两个计算步骤构成的一个连续的口算过程,在计算中都要先记住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的结果,再与第三个数相加(或相减)才能完成其计算任务,一年级儿童容易出现由于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加减混合计算,更容易出现由于前后两个计算步骤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不一致使计算过程不能顺利进行的困难。

(5)整理和复习。这部分教材分两部分安排:先是对所学内容的整理,使其系统化;然后专门安排一个练习,让学生全面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其掌握水平。这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其内容包括“l~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

减法”两个单元,复习整理的重点是10以内的数概念和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这部分内容教学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加深学生对10以内数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强化10以内数的数感;二是进一步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并形成相应的口算能力。

针对本单的元教学的重难点特制定以下策略:

本单元作为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教学中应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

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来看,本单元的知识主要是借助操作和观察来进行的。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以此丰富学生关于6~10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表象,让他们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地理解6~10的数概念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方法。观察和操作作为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基本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根据学习任务突出观察和操作的重点,如学生对第72页反映连加过程的小鸡图的观察,重点就应放在走来2只小鸡和又走来1只小鸡的增加过程上,以此让观察更好地为理解“5+2+1”的意义和计算顺序服务。

(2)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让他们有观察、操作的愿望。其次,全体学生都要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自己所参与的观察和操作活动过程。中外要特别注意观察和操作要与思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

2.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教材在6和7、8和9、10的认识及有关计算之前都安排了一幅反映所学知识内容的主题图,这些图除具有供学生数数、抽象数概念和理解计算过程及方法外,还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作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它们各方面的育人功能,以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全面和谐发展。如认识6和7的主题图,教学时除了要发挥它让学生数数,从中抽象出数6和7外,还要充分挖掘画面内容关于讲卫生、爱劳动、热爱班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功能,以此让学生在认识数6和7的过程中,同时感受到思想和情感教育。

3.引导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6~10各数,教材都是按照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字→数的组成的顺序去安排的。这样安排,一方面反映了数概念的内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材对学生认识数的逻辑顺序的考虑。教学时要注意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引导学生有步骤地逐一认识、理解数概念的内涵,让他们感受到数的含义。二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如创设恰当的情境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活动过程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概念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4。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的加减法计算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引导学生掌握的:一是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加减法,二是通过学具拼摆计算加减法,三是通过实物、图形的观察去完成计算任务。教学时要高度重视这些方法和途径,一方面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方法,另一方面又允许他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计算方法进行加减法计算。计算教学要充分体现《标准》关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为此,如果部分学生不采用教材介绍的方法计算,而用数数的方法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计算,让他们在以后的计算中逐步掌握其他计算方法。

5。加强学生“用数学”活动过程的指导。

教材从本单元开始安排了大量“用数学”的内容。在这些内容中教材通过具体画面创设恰当的情境,用大括号表示总数(或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问号“?”表示所要求的问题,让学生自己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求出所要求的问题。这对学生巩固加减法意义和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放手让学生去大担探索,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学生“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怎样在问题情境中去选择有用信息解决问题,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6.引导学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材在本单元两次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其目的是让学生把已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中感受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时除用好这些材料外,还要注意充分挖掘其他内容中有关学数学、用数学的资源,并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切实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1)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如让学生在观察和学具拼摆的过程中感受认识数和计算的乐趣。

(2)引导学生体会用教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乐趣,如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去数出自己书包里课本的本数、自己的座位号等,从中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学习成功的乐趣。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或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后,教师应满腔热情地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从中感受到成功后的快乐。

重点课时:

6和7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6和7的数数和认数以及序数和书写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2.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掌握6和7的组成。

4.结合插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教学难点: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6。

教具准备:

主题图、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鱼图。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师:你知道哪些数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什么?(板书:6、7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 解决问题

(一)教学数数

师:(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人、桌子、椅子、黑板等。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生:……(学生报得数)。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5添上1是6。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7人。

师:还可以怎样数?

生:先数学生6人,再数一位老师,是7人。

师:数一数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6个再添1是7。

师:谁会从1数到7,从7数到1?(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位互相数一数。

师(小结):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我们刚才按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教学认数

师:同学们再数一数第42页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看分别有多少个。

生:……(学生报得数)。

教学活动:贴出数字卡片6和7。

师:仔细观察一下数字6和7的形状分别像什么?(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桌互相说一说。(6的字形像哨子,7的字形像镰刀)

师:请你分别数出6根和7根小棒。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分别数一数,摆在桌子上。

师:用你手中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一摆,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三)教学数序

教师活动:(用计数器)先拨1个珠子。

学生活动:齐数1、2、3、4、5。

师:5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生:5添1是6(齐读)。

师:6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生:6添上1是7(齐读)。

师:(用直尺图)只写出0、1、2、3、4、5、、(),你知道填什么?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生:填6和7,6写在5的后面,7写在6的后面。

师:谁能从1正数到7,从7例数到1?

学生活动:指名数,拍手数。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学生活动:6、7、6抢答。

(四)比较大小的教学

师:你会比较6和7的大小吗?比比看,谁比谁小?

生:5比6小,6比7小。

教师活动:板书:5○6 6○7。

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5○66○7。

教师活动:板书:5<66<7。

师:谁比谁大呢?谁会说呢?

生:6比5大,7比6大。

教师活动:板书:6○57○6。

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6○57○6。

教师活动:板书:6>57>6。

(五)教学序数

教师活动:教师奖励学生红花,先发5朵,再发1朵,问学生是几朵。

学生活动:6名学生到前面。

师:从左数6个同学指的是谁?从右数第6个同学是谁?(指名回答)

生:……

教师活动:(出示图)左数第6瓶有□条鱼,有6条鱼的是第□瓶,第7瓶有□条鱼。

学生活动:数一数,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设计说明: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序数的意义,为下面内容的学习起铺垫作用。]

(六)指导书写

师:6的写法,下半圆要圆起来;7比较好写(板书6和7)。

学生活动:学生填在书上。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教师活动:小刺猬送给小朋友7个苹果,每个苹果中都有一个问题,让学生任选一个号码出示一道题目。

①号23()5()();

②号5○66○7;

③号()()5();

④号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

⑤号6○57○6;

③号数一数有几朵花?3、2;

①号从左数第6朵是什么颜色的?

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集体订正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根据今天学习的内容,用数字说一个故事,四人小组说一说。

分组说说,指名回答。

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五、板书设计(略)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为此,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

新生,情况有待了解。

三、全册教材分析

(一)、数与计算部分

1、数一数

教材第2-3页是一幅“万象更新、生机勃勃”的美丽校园的画面。该图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校园生活,并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数数,并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教材第4-5页出现了10以内的各数,主要是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以便教师了解学生认数、读数情况。

2、第三单元是1-5认识和加减法

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1-5的认识,二是5以人数的加法和减法。先安排教学1-5的认识和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是数的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尝试用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打下基础。

3、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加减法

全单元教材主要分为五个部分:一是6、7的认识和加减法,二是8、9的认识和加减法。三是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四是连加和连减,五是加减混合。

4、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数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教材先给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境图,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启发学生观察情境图中还有什么,有多少。通过让学生数一数,引出例1数数,在讲解数数时,让学生通过数出10根小棒捆成1捆,再接着数到20根,然后把另外10根捆成1捆,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让学生直观地了解110-20各数的组成。讲解例2数的读法时,教师通过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在学习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完成数的读法学习。讲解例3数序,要求学生把直尺上的数读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例4利用小棒图和计数器教学数学的写法,通过观察计数器十位和个位上每个珠子表示的数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了解十进制。

5、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即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本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分为三节,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这样体现了学习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反复认识过程,同时丰富的教学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益于培养学生用脑的习惯。此外,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注意在具体情景下,让学生自己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本单元教材中把“用教学”编排在计算当中,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设计情境图,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生动有趣的资源。本单元“用数学”的内容比前面的画面内容丰富,更注重事理情节,同时增加了观察、收集信息的难度,并注意使学生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二)、关于第二单元 比一比, 第五单元 分类。

这两部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体现了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点学习,而是一种体验活动。在活动中领悟比较的方法,分类的方法、位置的相对性,学会有条理的思考,有效的合作交流。

第二单元比较多少、高矮、轻重。“多少”是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的,没有出现“同样多”的术语,要求学生用自己理解的语言进行表达“同样多,一样多,一般多”,避免程式化的语言。

第五单元,分类。 教材创设了两个活动,都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一个是整理房间,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分类的必要性和怎样进行分类,情境图中有两句指导语,“哪些是学习用品?”指导学生把学习用品放在一起,从而类推出把玩具放在一起,把生活用品放在一起;第二句话“说一说,怎样整理房间。”通过自己的活动,体验分类的过程。相应的实践活动,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渗透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整理书包比整理房间又进了一步,分类标准可以多样化,整理书包可以按数学、语文不同的学科来分类,也可以按书和本来分类。

(三)、关于 第四单元 认识物体,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1.通过游戏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根据《课标》的要求,对形体的认识顺序是“立体——平面——立体。”因为学生从生活中接触到的是体,因此,先认识体,教材通过给物体分类,介绍四类物体的数学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通过游戏活动,动手搭出你喜欢的东西,特别是 “你说我摆”,通过两人搭积木游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指令的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摆的学生学会倾听,不仅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练习,并与上一单元位置与顺序进行综合练习。同时在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摸一摸、说一说,把操作活动与表达结合起来。

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认识钟表”。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小明的一天”、“小芳的上午”是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认识钟表,认识整时,几时半,几时刚过,快到几时,同时,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生活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材通过一年级(1班)要举行元旦晚会,要买一些水果,买什么水果比较好呢?就要调查全班每个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然后组织统计活动,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通过象形统计图呈现出来,这就是经历统计的过程。根据统计图表来回答一些问题,如第(3)题全班喜欢吃(香蕉)的同学最多。根据统计图帮助同学学会决策,应当多买香蕉和桔子,因为喜欢吃的人多。

(四)、整理与复习

“整理与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学段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进行回顾与反思,并进行自我的评价,从中看到自己成长足迹,起到激励作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一年级上册教材考虑学生年龄小,没有完整地要求学生这样做。但是改变了过去的作法。

以上这些,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流,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打基础。除此之外,本套教材还设立了“问题银行”。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了数学问题,当前所学的知识不能解决时,就存入问题银行,当能够解决时,就把它取出,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全期教学目标

数与代数

包括“生活中的数”、“比较”、“加减法(一)”、“加减法(二)”、“认识钟表”等5个单元。

1.数的认识

能认、读、写20以内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

认识符号<,=,>的意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能说出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识别它们的意义。

2.数的运算

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加减运算的意义。

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3.常见的量

能读出钟表上表示整点半时的时刻,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的语句表示时间。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4.探索规律

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空间与图形包括 “认识物体”等单元。

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能对简单几何进行分类。

统计与概率包括“分类”等单元。

实践活动

1.经历观察、调查等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五、本册重难点分析

本册的教学重点:

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本册的教学难点:

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六、教学进度

注:等第分为5、4、3、3以下。

总评包括自评、小组评、师评,其中自评占20%,小组评占40%,教师评占40%。60以上为优,53-60为良,45-53为合格,45以下为待合格。

双基掌握情况的评价。(70%)

1、口试。(10%)

内容:口算、应用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统计。

形式:抽查

2、笔试。(60%)

①期中测试卷(10%)

②期末测试卷(50%)

七、教研专题与研究措施

一)教研专题

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及主动探索的意识

二)研究措施

1、优化课堂教学,构建数学学科特色的评价方式:教师从课堂教学入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通过有效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水平。

2、个案跟踪:选择朱敏进行数学学习跟踪调查,记录他在课题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课堂数学学习表现、课外数学学习表现,既包括他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也包括他在数学学习中表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师生共营:组建“师生合作共营小组”,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并通过同学科跨年级的教师团队,解决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目的。

4、每周每月的星级积分制:沿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中的星级积分制,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描述。

5、家校联系:执教教师通过数学家庭作业、家校联系本,采用激励性评价,经常与家长进行书面交流,为家长提供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及时收集家长反馈的信息,以此促进数学课堂教学。

6、课堂学习评价表:每堂数学课在黑板上设计一个评价园地,对学生数学课堂表现进行定量评价。结合星级积分制进行综合评价。

7、多与其他数学教师交流合作,利用星期四,定期集体备课,共同探讨课题的研究状况。

三)教研课安排

第12周

八、个人业务学习计划

1、学习内容

⑴、《新课程标准》、《教师职业与发展》

⑵、有关的教育教学杂志,如:《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湖南教育(数学教师)》;网络上发布的先进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

2、学习时间

学校规定的集体学习时间 及课余时间。

3、学习方式

上网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参加教师集体学习及自学,多听课、多参加评课、观看教学方面的影碟。

九、学科实践活动

1、数一数

2、数学乐园

3、我们的校园

完成实践活动的主要措施:

1.活动前让学生明确活动目的,分好小组,明确小组成员的细分工任务,准备好必备的活动用品。

2.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小组之间互相学习观摩竞评,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协作完成。教师着重为学生搭建平台,开展交流活动,推荐学生中的优点,吸引学生不断思考,设计,完善。

3.活动后积极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写活动感想,促进各学生探索成果的快速交流,提高学习效率,实现资源共享,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评价方案:每次活动要注意给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鼓励个性化设计和合作能力的发展,评价力求以多元化方式进行,形式用等级式、话语式相结合。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8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七、课时安排

周次、内容、课时

1、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5

2、认位数、认数、5

3、认数、5

4、认数、认物体、4

5~6、分与合(国庆节)、6

7~9、加和减(1)、15

10、期中考试、3

11~12、加和减(1)、8

13~14、统计、认数(2)、认钟表、7

15~18、加和减(2)、17

19、期末复习、5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9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人数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同学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个别同学数数能力、全面观察问题的能力不是很好。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是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第一单元数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本单元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数数。

比一比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重点是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难点是学会比较物体多少长短高矮的方法。关键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重点: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关键:使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重、难点:掌握图形特征,建立空间观念。关键:通过直观操作,感受图形特征。

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很有益处。重、难点:确定分类标准,掌握分类方法。关键: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重、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掌握6—10的加减法。关键: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

11—20各数的认识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准备。重、难点:认识数位和计数单位,掌握数的组成。关键:通过直观操作,逐步形成数概念。

认识钟表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重、难点:会看整时和半时。关键:掌握看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好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悟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重点: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关键:掌握一种20以内进位加法的方法。

三、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方面。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二)能力方面。

1、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符号感和初步的数学思想。

4、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

3、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等。

四、教学措施。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构建有关数学知识。

2、努力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数学,并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

3、注意体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快乐。

4、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5、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

6、注重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7、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五、教学进度。(略)

第四篇: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七、课时安排

周次内容课时

1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

52认位数、认数

53认数5

4认数、认物体

45~6分与合(国庆节)6

7~9加和减(1)1

510期中考试

311~12加和减(1)8

13~14统计、认数(2)、认钟表7

15~18加和减(2)17

19期末复习5

第五篇: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任教班级一年级 班学生人数人

基本情况

分 析全班学生刚进校门,年龄小,爱说、爱动、爱表现,天真烂漫,喜欢玩耍,对于学校的生活充满了渴望,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良好的学习习惯处于初步形成期。

认 知

能 力学生的程度不一,有的孩子提前上学前班,对于点数、数字的书写有了一定的基础,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经验;而有的学生,没有上过学前班,对于数字和数学语言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认识,学生的程度深浅不一。

学习态度

及习惯每个学生都抱着美好的愿望来上学,开始他们的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来接受正规的教育。但是谈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培养目标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养成喜欢数学,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其他

本学期我要狠抓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读写姿势,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数学的能力。并且,注意学生各方面的安全,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二、全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安排及特点

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

密切主题素材之间的联系,构成情景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根据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几个主题情境。主题情境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划分为几个情节,编排成“故事串”,从而引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问题;也可以把一个现实活动的各个环节完整地反映出来,从而引出一系列有逻辑联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构建开放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板块编排方式,为教与学留有尽可能大的思维空间。本教材多构建的“板块”编排方式,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一个单元里,减少例题,强化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扩大教与学的空间,如“20以内的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单元;二是减少栏目设置,构建了简单明了的结构。教材在综合情境图之后,安排了“你说我讲”板块。这个板块分两个层次,标有红色圆点的一般是需要学生合作探索、非常规性问题,标有绿色圆点的是让学生独立常识解决的问题。“自主练习”板块,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技能,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应用意识。“回顾整理”板块,是让学生自主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整理与深化。“我学会了吗”和“丰收园”板块是在一个单元的学习结束后,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与评价。本教材打破过去过于严格的知识体系的束缚,由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册教材重点、难点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册教材共有九个单元:快乐的校园、妈妈的小帮手、走进花果山、谁的手儿巧、海鸥回来了、有趣的游戏、小小运动会、我换牙了、雪山乐园。

教材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的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教材难点:体会20以内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初步形成空间观念;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练习题要精选,不搞机械重复;练习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吸引学生;练习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水平和个体差异,如就同一问题情境,允许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等,总之要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使全体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另外练习一定要强调高效率。

3、根据学生实际和新课程理念,你准备如何科学、灵活地使用好教材

本册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又有所不同,一打开书一幅色彩鲜明的开学图呈现于学生的眼前,内容丰富的海底世界,让学生经历自然有趣的看图数数活动过程,展示自己已有的经验,为学新知识打好基础。初步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学习这课时,我会组织学生有条理地观察,按照“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并且引导学生说一说,说的时候也要注意条理性,并且有意识地使用圆点来表示数字,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语,从而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形成连贯性。本册书突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如: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中信息窗2,图中的主信息是教师和学生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副信息是几个同学在操场上跑步,远处的绿地里还插着标有班级的牌子。这一情景图中的显性问题是“扎小辫的同学排第几?”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提出这一问题。如学生有困难,我就来提出。图中的隐性问题,要由学生在显性问题的引导下自己提出。如“穿花衣服的小朋友排第几?”等等。我还会重视 “合与分” 的教学,结合具体的实物和习题的联系,让学生感受数字的意义。再如,本册教材中的“聪明小屋”,背后蕴涵着一种开放、民主、探索、交流的教与学的方式。对一些掌握了基础知识后,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学生,我会放手让他们独立解决,提高部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激发他们热爱数学、勇于探索数学的良好习惯。我还会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独立探索出各自的计算方法,然后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使算法的多样和学习的个性化在这里得到较好的体现。

下载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教案1(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教案1(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

    一、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与以往的教材不同,由9个单元删减成8个单元:快乐的校园、妈妈的小帮手、走进花果山、谁的手儿巧、海鸥回来了、有趣的游戏、小小运动会、雪山乐园。......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

    一、 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任教班级一年级 班学生人数人 基本情况 分 析全班学生刚进校门,年龄小,爱说、爱动、爱表现,天真烂漫,喜欢玩耍,对于学校的生活充满了渴望,对于学校班级的各......

    小学第一册教学计划

    小学第一册教学计划 小学第一册教学计划1 一、教材分析:全册教材由“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组成。为了方便识字和阅读,生......

    小学数学第一册分类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分类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根据色彩、形状、用途等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过程,初步学习给物体分类的方法。 2、初步体会整理的好处,养成有条理整理身边的习......

    蒙氏数学 1 第一册 教案

    活动名称:颜色配对 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蓝三原色,能通过辨认将相同颜色的物体进行配对。 2.在游戏中体验两物体间的色彩关系,发展观察、辨别能力,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3......

    小学语文第一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武宏伟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德育教育的思路为指导,结合班级特点,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设和谐的学风,努力提高教育......

    小学语文第一册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第一册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第一册教学计划1 一、教材简析本册共设置18个主体单元。这些单元排列在一起,体现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序”,主体之间不构成知识体系或......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案 全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