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皇帝的新装 综合检测题及答案
《皇帝的新装》综合检测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
一、巩固字词基础知识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滑稽()陛下()头衔()骇人听闻()钦差大臣()随声附和()炫耀()勋章()称职()2.解释下面的词语:
(l)不惜:(2)炫耀:(3)称职:(4)愚蠢:(5)不可救药:(6)妥当:(7)华丽:(8)骇人听闻:(9)随声附和:(10)勋章:
二、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1、这篇童话故事的主要情节如果用一个字来勾连、概括的话,你会选用哪一个字呢?
2、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浓缩故事情节。
3、骗子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
4、写大臣、官员和皇帝三次察看骗子织布的情景,场面相同,但写 法各不相同,试就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进行比较。
5、这场骗局是由一个小孩说出真相,这说明了什么?
6、这个故事有什么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深层探究 文章的主要内涵
1.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的语句是哪一句?为什么骗术能步步行通?
2.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从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说自己根本看不见它,这是为什么?
3.后来,一个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话,紧接着老百姓也都说真话了,而皇帝和他的内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你是怎样理解的?
4.为什么老百姓刚开始不敢说真话,后来却又敢说实话了?
5.这场骗局为什么是由一个小孩来说出真相?
6主旨探究 :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四、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一)许多年前,有一位皇帝,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显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1、本段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皇帝的什么性格特点?
2、这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二)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看见他们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着。
“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①[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
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花纹是不是 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②[可怜的老大臣的眼睛越睁越大],可是他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什么东西可看。“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嗳,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一个正在织布的骗子说。“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③[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骗子齐声说。于是他们就把色彩和稀有的花纹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了些名词。老大臣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去的时候,可以照样背出来。事实上他也这样做了。
1、这段文字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描写了老大臣“看布”的经过,由此可看出老大臣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中有三处写老大臣的眼睛,都分别表现出他不同的内心活动,请结合课文,做简要分析。(注意人物形象的刻画)
3、老大臣看布料过程心理变化分析正确的是()A、感慨害怕怀疑坚定 B、悲叹害怕坚定犹豫 C、悲叹害怕犹豫坚定 D、高兴怀疑否定坚定
4、“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中的“这一点”指的是什么?
5、老大臣说假话的主要原因是()
A、骗子的骗术天衣无缝。B、老大臣怕别人说自己不称职和愚蠢。C、老大臣既虚伪又愚蠢。D、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
6、文段详写老大臣看新装而略写其呈报皇上,原因是()A、为了突出表现老大臣的虚伪。B、为了讽刺老大臣的“称职”。C、看新装能推动情节发展。D、呈报皇上不能推动情节发展。
(三)①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位,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②“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③“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④“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⑤“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句中“天真”在文中的含义是()A、形容声音甜美 B、形容单纯幼稚 C、形容心地纯洁 D、形容无所顾忌
2、文段属于全文的第三部分,这一部分着意突出的中心人物是()
A、皇帝 B、老百姓 C、小孩 D、内臣们
3、第④段的话和第⑤段的“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在叙述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刻画了人们怎样的心理?
4、文段中画线部分是什么描写?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5、人们都说谎的原因是什么?
《皇帝的新装》教学案答案
一、巩固字词基础知识
1、jī、bì、xián、hài、qīn、hè、xuàn、xūn、chèn
2、(l)不惜:本课指不觉得可惜,舍得。(2)炫耀:本课指夸耀。
(3)称职:能够胜任所担当的职务。称:适合。(4)愚蠢:头脑迟钝、不灵活。
(5)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救药:用药救活。(6)妥当:稳妥适当。(7)华丽:美丽而有光彩。
(8)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骇:惊吓。
(9)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毫无望J见、一味盲从。附和:跟着别人说。(10)勋章:一种较高等级的荣誉证章
二、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1、骗。
2、这个故事通过爱慕虚荣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告诉我们凡事都不要自欺欺人,不要爱慕虚荣。
3、童话一开头就对皇帝嗜好新衣成癖极尽渲染,两个骗子毫无顾忌、大胆行骗,竟在皇帝身上施展拳脚,正是抓住了皇帝的致命弱点。赋予奇怪特性的新装,不但迎合皇帝的虚荣,而且用以检验臣民,巩固统治,这样对皇帝就更具吸引力,骗局和皇权就结合起来。
4、三个场面类似而不同,情趣横生,刻画了皇帝和他的臣属丑恶可笑的嘴脸。①老大臣和官员察看织布的神态、动作各有不同。老大臣在惊奇之余,先是“把眼睛睁得特别大”,然后又一边称赞,“一边从 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最后则“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可以照样背出来”。而那个官员只是“看了又看”,并没进一步的动作。②心理描写也各有不同。写老大臣用祈使句,表示他的可怜和哀叹;写皇帝则多用疑问句,表示吃惊和怀疑;官员用疑问句,年轻得志自我怀疑。③语言描写也各有特色。老大臣不仅反复称赞,而且答应要呈报皇上,表现了他的虚伪、自欺欺人,也再现他当时惶恐的心态。总之,三个人中对老大臣用了较多的笔墨描述。而对大臣的描述则是对皇帝的陪衬和烘托,揭露出整个宫廷,乃至整个社会说假话、互相欺骗、随声附和的恶习。
5、作者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讲出真相:“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这句话既天真又大胆,既率直又肯定,符合孩子的身份。这一笔,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孩子无所顾忌、直言不讳,因无私才无畏。相形之下,皇帝、骗子、臣民们说假话无不缘于自私自利。
6、这个故事通过爱慕虚荣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告诉我们凡事都不要自欺欺人,不要爱慕虚荣。如果大家都像故事中的小孩子那样敢于说真话,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纯洁、真实。
三、深层探究 文章的主要内涵
1(1)“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2)骗子胡说那件衣服具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不但抓住了皇帝的昏庸无能而又想辨别出官员是否称职、是聪明还是愚蠢的心理,而且 抓住了大臣们只想保住官位而阿谀奉承的心理,因而骗术步步行通。
2.因为骗子说“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大臣们怕人说自己不称职,百姓怕人说自己愚蠢,皇帝既怕被人说不称职,又怕给人说愚蠢,所以都不敢说真话了。3.“仍然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是前面所表现的虚伪的继续和深化。如果让“戏”就此收场,则害怕国人明白了自己的昏庸、愚蠢乃至不够格做皇帝;继续“演”下去,则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这充分暴露了皇帝内心的怯弱虚伪。
4.老百姓开始都说:“乖乖!皇帝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好像他们都看见了皇帝穿着的“新衣”。大人们说的都是假话。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可是他什么衣服都没穿呀!”说的是实话。老百姓们私自低声地把这孩子的话传播开来,最后都说“他实在没穿是买衣服呀”,也都说了实话。
在封建专制统治下,老百姓胆小怕事,他们怕触犯皇帝,又怕受人讥笑,因而不敢讲真话。但老百姓的顾虑远不像官员那么严重,比大臣们要少点私心。没有官可丢,没有职可罢,因而能把真话传播开来。
5.在这样一个谎言充塞、欺骗成风的世界里,作者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喊出了“天真的声音”,讲出了谁也不敢说出的真相,使得“新装”顿时失去神奇的作用。说明了小孩子既天真又大胆、率真,从一个侧面反衬了成年人的自私和虚伪。这一笔,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6.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无情鞭笞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四、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一)1、写出了一位爱慕虚荣、大肆挥霍、不理国事的皇帝形象。
2、这一段是故事的序幕,它为骗子骗皇帝、皇帝及文武百官受骗而且还骗别人,以至最后上演皇帝赤身裸体招摇过市的闹剧作了准备。
(二)1、语言 动作 心理活动 虚伪愚蠢、见风使舵、老谋深算
2、第一次写老大臣“眼睛睁得特别大”,是说他吃惊的样子;第二次“眼睛越睁越大”,是说他在竭力想看见布料;第三次写“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是说他装着真看见的样子。
3、C
4、老大臣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东西。
5、D
6、A
(三)1、B
2、A
3、.第④段是写市民转述小孩子的话,他们不敢正面承认这个事实;第⑤段则直接描写市民已认可并说出这个事实,前面还有疑惧,后者则已解脱心理压力。
4、心理描写。揭露皇帝虚伪、卑鄙、愚蠢的本质。
5、因为他们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愚蠢或不称职,同时害怕得罪皇帝。
第二篇:《皇帝的新装》练习题及答案(2套)
《皇帝的新装》练习题及答案(2套)
第一套
一、基础部分
1.下边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头衔(xián)
钦差(qīn)
陛下(bì)
B.称职(chènɡ)
爵位(jué)
温和(hé)
C.附和(hè)
炫耀(xuàn)称赞(chēnɡ)
D.阿谀(yú)
愚蠢(chǔn)
呈报(chénɡ)
2.下边加粗字的音、形、义都正确的一组是…()
A.忙碌(lù)
御聘:皇帝请的人
B.滑稽(jī)
害人听闻:听了令人震惊
C.赏赐(chì)
精致:精细别致
D.花盖(huá)
随声附和:跟着别人说
3.“这位官员想,这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这句中的“滑稽”一词的意思是()
A.幽默、逗人
B.诙谐、意外
C.(语言、动作)引人发笑,这里是荒唐的意思。
D.(场面、情景)自然有趣
4.本文出自____
___(国籍)的_______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他还有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阅读下文,完成5~8题。
“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看得见布料。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于是他点头表示满意。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他不愿说出什么也没看到。跟着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他们像皇帝一样,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他们向皇帝建议,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皇帝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封他们为爵士,并授予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
5.“两位诚实的官员”指着那架空织布机违心地称赞“布料”的原因是()
A.为了蒙骗皇帝
B.替骗子说谎
C.他们相信别人都能看见布料
D.为了表明他们可以看见布料,因而是聪明的,称职的6.“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是两个_____句。这两个句子既写出了皇帝的__________,又写出了他的__________。
7.这段文字对皇帝的描写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
8.《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的中心意思是()
A.指责了两个骗子的卑劣行径,他们利用人们的信任骗取他人财物。
B.讽刺了皇帝图漂亮,求虚荣,反而被骗得赤裸裸地大出其丑。
C.揭露了封建皇帝、大臣们的贪婪、愚蠢、昏庸、腐朽的本质,歌颂了儿童的天真无邪。
D.指明了只有无私欲、无邪念的人才能说真话,讽刺了那些自欺欺人的人们,剥下了他们虚伪的面纱。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9~14题。
春天到了,屋后的小溪突然活泼起来,整夜听着她轻快的脚步声一路跳跃。
初搬到山上时,正值严冬,又是风又是雨。我只好蛰伏在我的小屋里,透过大大的玻璃看,看云天夕阳的变幻,山间晓雾的弥漫;除此之外,就是这条小溪终日为寂寞深山加添一些生动的音符。我一直没见过小溪的模样,但我和她却是那样熟识。深沉的夜里,当我读累了,写疲了时,我就放下书,搁下笔,静静聆听小溪以她独特的“溪语”诉说着大地的心声。屋外寒冷凛冽,冷雨敲毫,小溪的脚步也是迟缓沉重的,是她也耐这冬日的冷寂?她可曾看到我窗口透出的一荧灯火,体会些许我关怀的心境?多少时候,我俩是深相契连的。
天气渐渐暖和,小溪的步子也开始变得轻快流畅。想来,她一路穿过青山,行过原野,蓦然发现溪边的小花结了苞,小草冒了芽,初生的小蜗牛怯怯地探出了触角;大地一片青葱,万物欣欣向荣。便不由得一阵惊讶,一阵欢喜,忙不迭地要将这好消息带给大家,听听,这小溪正以多么愉悦的声音告诉你一个亘古弥新的故事:春回大地!
什么时候,挑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我也下到小溪,探访我这位神交已久的老朋友,小溪不知将以怎样的欢乐迎接我哩!
9.把“屋后的小溪突然活泼起来”中的“活泼”换成“活跃”好不好?为什么?
10.“这条小溪终日为寂寞深山加添一些生动的音符”中“生动的音符”指的是什么?
11.“静静聆听小溪以她独特的‘溪语’诉说着大地的心声”这一句应怎样理解?
12.小溪的脚步“迟缓沉重”是指小溪的什么状态?“轻快流畅”又是指小溪的什么状态?
13.“忙不迭地要将这好消息带给大家”中的“好消息”是指什么消息?
14.作者在本文里主要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把小溪写得活灵活现的?
三、试一试
15.两辆相向而来的自行车将要相撞,两个骑车者和路边的行人同时大叫:“不好了!”但已无法躲避,他们撞在了一起。骑车人和路边的行人这时又叫:“这下好了!”
这个情景中,“不好了!”的言下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这下好了!”的言下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套参考答案
一、1.B 2.A 3.C
4.丹麦 安徒生 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 丑小鸭
卖火柴的小女孩
5.C 6.反问 恐惧 骄横
7.语言 心理 8.C
二、9.不好。
“活泼”多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指生动自然,不呆板;“活跃”多指行动进展积极有力。这里用“活泼”更生动传神。10.指溪水流动时发出的悦耳的声响。
11.溪水随季节的不同,水流量发出的声音也就不同,由此反映出大地有关季节、物候、河水流量及方面的情况。
12.“迟缓沉重”指冰冻状态,“轻快流畅”指解冻状态。
13.指春回大地的信息。
14.拟人。
三、15.略
第二套
[课内检测]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爵士(jué)
称职(chèng)
御聘(pìn)
妥当(tuŏ)
B.钦差(qīn)
骇人(hài)
圈定(quān)
愚蠢(yú)
C.赏赐(cí)
滑稽(jì)
头衔(xián)
呈报(chĕng)
D.炫耀(xuán)
款待(kuăn)
附和(hè)
陛下(bì)
2.选出下列加粗字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呈报(恭敬的)
华盖(美丽的)
B.称职(相称,能力能够担任)
不可救药(用药治疗)
C.御聘(驾车)
华盖(伞盖)
D.陛下(宫殿的台阶)
赏赐(上级给下级或长辈给晚辈)
3.下列语句中,标点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
B.“你看这段布美不美?”两个骗子问。
C.最后,他们齐声说:请看:新衣服缝好了。
D.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帝在更衣室里”。
4.作者让一个小孩子第一个说出真话,表明这个孩子()
A.太笨太傻太愚蠢。
B.观察力强,具有分析能力。
C.不懂事,破环了游行大典的气氛。
D.天真烂漫,无忧无虑,无私无畏。
5.对本文结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爱新装、做新装、穿新装、展新装
B.爱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夸新装
C.喜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
D.喜新装、做新装、夸新装、穿新装
6.简答。
(1)“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为什么说皇帝心里感到不自然?
(2)这场骗局是由一个小孩说出真相,这说明了什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皇帝很想亲自去看一次。他选了一群特别圈定的随员——其中包括已经去看过的那两位诚实的大臣。然后他就到那两个狡猾的骗子所在的地方去。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副精力织布,但是一根丝的影子也看不见。
“你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因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可以看得见布料。
“这是怎么一回事?”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
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于是他就点头表示他的满意。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因为他不愿意说出他什么也没有看到。跟着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有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不过,像皇帝一样,他们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他们向皇帝建议,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这布是_____的!______的!_______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皇帝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封他们为爵士,并授予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
7.文中横线上应依次填写的词语是()
A.精致
美丽
无双
B.美丽
精细
无双
C.华丽
精致
无双
D.精细
华丽
无双
8.文中加粗的两上“可是”,前者用来表示_________,后者用来表示___________。
9.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个“难题”表现了皇帝怎样的心理?
10.皇帝其实什么也没看见,但他却说:“真是美极了”,“我十分满意”。这揭示了皇帝怎样的性格特性?
11.皇帝给两个骗子赐封头衔、授予勋章的目的是什么?
12.大臣们说假话的原因是()
A.大臣们认为这时候只有附声附和,保持一致。
B.大臣们都怕被当作“不称职”的蠢人而丢掉官位。
C.大臣们为了讨好骗子,迎合皇帝的心意。
D.大臣们都没有识破骗子的手段。
13.“每个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中的“每人”具体指的哪些人?“随声附和”“快乐”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课外拓展]
14.读下面几个同学的议论,然后回答问题。
甲:现在市场上刮起了称“王”称“霸”风。好像称上了“王”,称上了“霸”,产品就能压倒一切,天下第一,我看这种做法对市场未必有好处。
乙:还别说,这事我也见了不少。面有“面霸”,鞋有“鞋王”,就连咱中学生复习资料都整出了个“考王”。
丙:人家这样做不过是一种促销手段,市场经济嘛,我看这事也没啥不可以的。
甲:你说得不对,促销可以,欺骗却不行,谁封你的“王”和“霸”?
乙:是这样。“王”和“霸”可不是自封的。
丁:你们几个纯粹是吃饱了撑的!哪条规定说不让称“王”、称“霸”来着?市场上还有叫“王中王”的呢!
甲:称“王”、称“霸”是一种虚假的宣传,这是一种自封权威的做法,本质上是欺骗消费者,这是法律上明文禁止的。
丙:不要说得那么严重,能把产品卖出去就行呗!
乙:那可不对,称“霸”市场可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甲:是呀,称“王”、称“霸”也不符合中国人谦虚求实的美德,广大消费者心里都有一杆秤,不是你说啥就是啥!
问题:他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美戴斯国王从陌生人那儿学会了点金术,高兴地跳了起来,满屋子奔跑,碰到什么东西就抓住什么东西。他抓住一______床柱,它立刻变成了一_____金柱子。他从桌子上拿下一_____书,手刚一碰,嘿!它竟成了一_____薄薄的金片,他急忙穿上衣服,这衣服也变成了华丽耀眼的金衣服。国王从口袋里拿出眼镜戴上,谁知镜片已变成金片了,眼前一_____漆黑,什么也看不见。
②“这算不了什么。”国王心想,“我指望大的好处,就不能不带来一些小的不便。”他想到花园去看看,在那里有许多盛开的玫瑰花,微风吹来,香气醉人,国王在花丛中来回走动,并毫不疲倦地使用点金术,一直点到每朵花,甚至连花蕊里的虫子都变成了金子为止。
③随后,国王就回到宫殿与女儿一起吃早饭。长桌上放着咖啡、面包、烤鱼等食品。国王倒了一_____咖啡给女儿,女儿接着杯子惊奇地叫了起来:“刚才还是个瓷杯,怎么一下子变成了金杯?”国王高兴地对她说:“我已有了点金术!我将成为世界上最富的人。”他一边说,一边将一_____咖啡送到嘴中,可他嘴唇刚一触到咖啡,咖啡立刻变成了金液,随即就硬化成一_____金子。看到这情形,他不禁大吃一惊。他随手又拿起一_____面包,但还没来得及掰开,它已成了金块。国王几乎绝望地拿起一_____烤鱼,不用说,烤鱼也立刻变成了金子。
④国王十分羡慕地望着女儿津津有味地吃面包和咖啡,就走到女儿面前,一面抚摸着女儿,一面请女儿拿片面包给自己吃,突然间,他心爱的女儿也变成一_____金像。
⑤国王发疯似地大声喊叫:“陌生人,快来呀!快来救救我的女儿!”
⑥不一会儿,陌生人就出现在国王的面前,说:“点金术一定给你带来了许多财富吧!”
⑦国王说:“现在我才真正明白,金子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请你给我解除点金术。”
⑧“你比以前聪明了,美戴斯国王!”陌生人严肃地说,“我看得出来,你的心还没有完全从血肉变成金子,否则就无法挽救了。快去吧!跃进大花园旁的那一_____小河,在河中装瓶河水,把水洒在你要它变成原样的东西上。如果你真诚地去做,就可以补救你由于贪婪所造成的灾害。”
⑨国王快步跑到河边,连鞋子也来不及脱去就跳进河中,想尽快地将点金术冲洗掉。他还带了一_____河水跑回宫殿,用水洒向心爱的女儿,水一落到女儿身上,他就看到这可爱的孩子双颊又恢复了红润的颜色!
⑩国王拥抱着女儿说:“孩子,是爸爸害了你。从今以后,我再也不要点金术了。”
15.在文中方框处填写量词,最恰当的是()
a捆
b本
c片
d根
e条
f瓶
g杯
h匙
i块
j尊
A.eebccghccijeg
B.eebachgcicjeg
C.ddbacghicijef
D.ddbcchgiicjef
16.用文中原语解释第②段中的加粗词。
“大的好处”指
“小的不便”指
17.“如果你真诚地去做,就可以补救你由于贪婪所造成的灾害。”在文中找出最能表明贪婪的语句、最能表明灾害的语句和最能表明补救方法的语句,画上横线,并标上序号。
18.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
A.第①段中加粗词“嘿”表现了国王的惊喜心情,不能删去。
B.第⑤段中加粗短语“我的女儿”改为“我和女儿”更符合国王的性格特点。
C.第⑦段中加粗词“明白”的内容是“金子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请给我解除点金术。”
D.第⑨段中加粗短语“连鞋子也来不及脱去”表明了国王想冲洗掉点金术的迫切心情。
19.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0.本文和《皇帝的新装》都是童话,都是通过虚构的故事讽刺一种病态社会现象。《皇帝的新装》讽刺的是_______,本文讽刺的是__________。
21.比较《皇帝的新装》和本文的不同结构,选出没有错误的选项()
A.“国王”尽管嗜金如命,可是知错就改,是一个明君。
B.“皇帝”是一个昏君,因为愚蠢至极,所以在骗子面前受骗上当,出尽洋相。
C.写“国王”迷途知返,是美化了统治者:写“皇帝”执迷不悟才揭露了统治者的本质。
D.“国王”和“皇帝”都是虚构的人物,他们的不同结局是表现不同主题的需要,都合情合理。
[写作训练]
22.以《游行大典以后》为题,将《皇帝的新装》进行读写。(要求紧扣,童话内容,展开合理想象)
第二套答案
1.B
2.C
3.B
4.D
5.A
6.(1)这句话描写皇帝一方面愚蠢地自信,觉得自己肯定能经受住新装的检验,可是由于事关重大,直接威胁着他的尊严、皇权,所以又不免有些心虚,所以“感到不大自然”。
(2)在这样一个谎言充塞、欺骗成风的世界里,作者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喊出了“天真的声音”,讲出了谁也不敢说出的真相,使得“新装”顿时失去神奇的作用,增强了童语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
7.C
8.判断
转折
9.反问
突出皇帝虚伪骄横,自以为至高无上,其实极端恐惧害怕的心理。
10.爱慕虚荣
自欺欺人
狡猾而又愚蠢
11.皇帝觉得这样做很体面、很光彩,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12.B
13.“每人”指皇帝特别圈定的随员;“随声附和”指随员们阿谀奉承,当面说谎话,唱赞歌;“快乐”是指随员们既迎合了皇帝的心意,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又为自己没有失掉官职而庆幸。
14.此题考查学生抓住辩论的焦点的能力。争辩的焦点是:靠称“王”称“霸”的做法来推销产品是否正确。
15.C
点拨:“床柱”、“金柱”按“根”计,故A、B不对。“倒了一(杯)咖啡”不是“一匙”,故D错。
16.“大的好处”指“我已有了点金术,我将成为世界上最富的人”。“小的不便”指“谁知镜片已变成金片了,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
17.①贪婪的:“甚至连花蕊里的虫子都变成了金子为止。”②灾害的:“突然间,他心爱的女儿也变成一尊金像。”③补救:“从今以后,我再也不要点金术了。”
18.B
19.《点金术》
20.虚伪
贪婪
21.BD
22.略
第三篇:《皇帝的新装》
“浅浅”地教语文,是肖培东老师一贯的教学理念和不变的课堂追求。钱梦龙老师说:“在语文教学被各种貌似‘深刻’的‘理论’折腾得面目全非的当下,培东的教学看起来似乎是显得‘浅’了,但正是这种‘浅’,却深入到了语文教学的精髓、真谛、本源。”[1]在《皇帝的新装》课例中,肖老师是如何引领学生走进亦真亦幻的童话世界并深入到语文教学的“精髓、真谛、本源”的呢?笔者试从文本文体、学习主体和语言文字三个方面进行评析,赏鉴肖老师的“浅”教之妙。
一、重视文本文体,清浅地教
教师考虑文章的体式特点,因文体而教,是对文本的尊重。纵观《皇帝的新装》课例,肖老师从“童话”的文体出发,教学思路异常清晰,教学内容清清楚楚,带给人清新舒爽之感。没有精心准备的“导语”,肖老师一开课就直奔“童话”而去,问学生“你们知道《皇帝的新装》是一篇
”,学生答出是“童话”。他接着追问:“以你的读书经验,你怎么就判断《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的”,然后对学生的“判断”进行点评。而后用PPT展示“童话”的定义——“童话是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通过丰富的想象甚至夸张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潜移默化地对儿童进行思想启蒙教育。”继而,肖老师提问:“再来说说,童话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学生们异口同声:“丰富的想象和夸张。”“读完了《皇帝的新装》,你们想一想,这个童话当中你觉得最有夸张力的一个细节是什么?”水到渠成般,肖老师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到了童话文本内容的学习上。咀嚼字词、品味语句、朗读体会,在此环节,一系列的师生互动紧紧围绕着童话的主要特征“夸张”展开。
不仅如此,和学生们品评了诸多的“夸张”后,肖老师接着引申:“这个荒唐的闹剧成功上演的最主要的因素,你认为是谁”,进而带领学生分析童话中出现的各类人物,“探寻大人的内心世界”,“走进大人的‘心’”,使学生们明白成人世界的私心欲念导致了这出荒唐闹剧,于是才有了皇帝赤身裸体的令人啼笑皆非的游行。肖老师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让学生们重新设计童话的“结尾”,这本不足为奇,可肖老师却出人意表地把自己改写的“结尾”(由一个小孩子的爸爸说出皇帝什么也没穿的“真相”。)和课文“结尾”进行比照,得出了“原来童话不仅仅是在教育孩子,也在教育大人”的道理,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童话的理解。从什么是“童话”,到抓住童话的主要特点“夸张”铺开教学,再到潜入文本探究人物内心世界,直至最后理解童话的教育功能,笔者的切实感受就是:肖老师是在教“童话”,清清楚楚地教“童话”。不错,要学生学“童话”,教师就要教“童话”,不能教成小说或散文!郑桂华老师给出了中肯的评价:“这就好比一个既专业又聪明的导游,到了一个景区,能从纷繁的游人、杂乱的景点还有满布的荒草中劈开一条简洁、清晰的小径,带着游客直达目的地,而几个主要景点又没有错过。”[2] 肖老师对文本文体的重视,让他的课堂有条不紊、生动高效。
二、尊重学习主体,浅慢地教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在任何教学情境下都应该受到尊重,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在不同文体的教学语境下,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和爱护方式又须不同。童话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它的主要阅读群体是未谙世事的少年儿童。“作为教师,应尊重孩子的思维方式,尊重孩子对童话的理解,尊重孩子在阅读童话时经验的不足和策略的缺失。总之一句话,尊重童话的法定读者——儿童。”[3] 笔者认为,肖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在《皇帝的新装》课例中突出体现为一个字:慢。
肖老师在出示主问题时往往提示全体学生要慢慢来,别着急,想好了再说。比如:“同学们,以你的读书经验,你怎么就判断《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的?别忙着举手,想想看。”“你们想一想,这个童话当中你觉得最有夸张力的一个细节是什么?也先别忙着举手,回到文章再看一看,找一找。”“接下来,我要问一个问题。是谁导演这场戏的?别忙着举手,找出文中的根据。” 再比如: “每个句子里都出现了一个‘都’字,这些‘都’说明什么问题?别急着举手,想一想,话想好了再说。”在肖老师“慢慢”来的教学节奏里,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童话气息。不是吗?童话是写给孩子们看的,也是讲给孩子们听的。很难想象:急速的话语能读出童话的瑰丽多姿,催促的声音能让孩子们快乐地获取故事背后的深刻道理!慢条斯理,娓娓道来,这不正是我们从父母长辈那里感知童话的节奏吗?肖老师“慢”的潜台词是:孩子们,不着急的,肖老师陪着你们呢,我们慢慢地,稳稳地,共同走进那个璀璨的童话世界吧。
肖老师不仅对全体学生以“慢”待之,对个别学生更是如此。教学片段一:
师:那除了衣服的特点外,还有没有其他地方特别夸张的?来,这位男同学,你来说。生9:就是第一自然段这里,“他每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师:怎么说呢?
生9:他竟然每一天,每一点钟啊。师:有了这句话,你想要表达什么? 生9:皇帝穿衣服很夸张。
师:皇帝爱新衣到了夸张的极点了!给大家读读看这句话。生9:“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较快)
师:要想把皇帝的这个爱衣服成嗜好的性格读出来,要读好那几个词儿? 生9:“每一天”,还有“每一点钟”。
师:哎,你们发现他说的都是些什么词,同学们? 生(齐):数量词。
师:哎,时间词,数词。来,我们来读读看,“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老师范读至此。)
生(齐读):“一套衣服。”(“一套”重读,稍长)
师:童话啊,就是这样说出来的,来,你自己加油,试试看!生9(读):“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重音有感觉了)师:好,同学们来一起帮帮他,预备,起!
生(齐读):“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夸张味浓)
师:嗯,再看看,“乘着马车去游公园——”,下一句你来读,“除非”,预备,起!生9(读):“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炫耀一下”“新衣服”读得很到位)
师:真棒!记住啊,好童话是读出来的。
此教学片段记录了肖老师集中指导一个学生(生9)“曲折”而“缓慢”的过程。该生找出一个夸张句:“他每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但他没有说出为什么是“夸张”以及对句子的理解。肖老师一点也不着急,问学生“怎么说呢?”学生回答:“他竟然每一天,每一点钟啊。”学生的言外之意很明显,这还要多夸张啊。但肖老师似乎明知故问,“你想要表达什么”,他要听到学生亲口说出来才罢休。该生说出“皇帝穿衣服很夸张”,肖老师马上认可:“皇帝爱新衣到了夸张的极点了!”本以为教学就此打住了,肖老师却让该生“给大家读读”。一读,问题又来了:“夸张”的句子好找,关键是理解的深浅。该生“较快”的语速,说明他对皇帝爱衣成癖的性情领会不深。于是,肖老师开始进行读法指导:抓住表时间和数量的词“每一天”、“每一点钟”、“ 一套”,加重语气放慢语速去读。该生读得虽“有感觉”了,但还是不如人意;肖老师让全班同学范读给他听,生9终于读出了很浓的夸张味。对该生的指导总可以完美收官了吧?可肖老师还是不紧不急,他要验证一下该生的学习效果。“‘乘着马车去游公园——’,下一句你来读,‘除非’,预备,起!”生9很到位地读出了下句:“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好一个“慢”字了得!只要有利于学生的进步成长,肖老师不惜力,更耐得住慢。肖老师“童话”世界里写满了对学生的爱与尊重!
三、凝视语言文字,浅近地教 每堂课伊始,在精心设计的“导语”中,我们总要说上一句“今天,让我们走近文本某某某”。但平心而论,一节课下来,我们真得敢确定,是走近了文本,而不是离文本越来越远吗?我们太怕自己的课被认为深度不足,肤浅有余了,所以我们不自觉地深挖主题,旁征博引,力图穷尽文字背后的“大义”。“教思想”、“教情怀”,固然不错,但脱离文本,刻意求之,无异于弱化和忽视了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因此,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通过一个个文本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
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说,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那么,未经“凝视”的语言文字又会怎样呢?当我们用爱与耐心来“凝视”那些优秀的语言文字时,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就具有了非同一般的意义。童话的特定读者是儿童,所以童话的语言一般是生动形象和简明易懂的。如何立足于形象简明的童话语言来教童话?肖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和学生们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推敲一下字词,品味一下语句;通过引领学生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准,进而揭开文本思想情感的内核。由于对语言文字的“凝视”用心且用情,肖老师总能和文本靠得最近,也最亲近。教学片段二:
师:这些句子出现在文章不同的地方,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一个字是相同的,哪个字?一起喊!
生(齐):“都”。
师:每个句子里都出现了一个“都”字,这些“都”说明什么问题?别急着举手,想一想,话想好了再说。好,你先来说。
生23:全城的人都认为这衣服是多么的漂亮。师:全城的什么人? 生23:全城的大人。
师:全城的大人都在说这个谎话。请坐,你说。
生24:从这里可以看出是全城的大人,一起造就了这个荒唐的闹剧。师:荒唐源于所有的大人。你来说。
生25:我觉得这样就可以更加体现出全城的大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很笨,不称职。
师:所有的大人,无论是有权力的,还是没权力的,无论是高高在上的,还是贴着地气的善良百姓,都卷入了这场闹剧当中。所以同学们(有学生举手打断),好,还想讲,你来说。生26:我认为是全城的大人都有虚荣心,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看不见布料,所以这个闹剧才能顺利地进行。
师:那你知道老百姓为什么有这份虚荣心吗?
生:因为他们不愿意在皇帝面前显示出自己的愚蠢,皇帝如果听见他们说看不见,就会认为他的国家的百姓太愚蠢了。
师:在皇帝面前,也就是在权力面前,在生存面前。百姓迫于压力,说了假话,迫于生存生活的需要说了假话。同学们,这个时候是不是更能发现《皇帝的新装》其实讲的就是成人世界的故事?这样一想,对这件新装我们就该有更深的思考。
肖老师屏显了来自文章不同地方的七个句子(略)。学生齐读后,肖老师请他们找出七个句子中相同的一个字(“都”),为凸显此字的重要性,还要求他们大声喊出来。“都”,是表范围的副词,强调范围之广。肖老师把“都”字从句中提出,意欲何为?
第一个分析“都”字的学生说:“全城的人都认为这衣服是多么的漂亮。”肖老师马上追问并纠正:“全城的什么人?”学生答出,全城的大人。好了,是“全城的大人都在说这个谎话”!我们要探寻的就是“大人”的内心世界,因为所有的荒唐都源于“大人”——包括高高在上的权贵和善良的百姓!如果说昏庸的皇帝、愚蠢无能的大臣们主演了这场闹剧应在意料之中的话,那么,那些善良的老百姓竟也成了助演,该如何理解呢?所以当有学生“打断”肖老师的话,认为全城的大人都有虚荣心时,肖老师巧妙地问:“那你知道老百姓为什么有这份虚荣心吗?”事实是,老百姓也不愿意被皇帝认为是愚蠢的。所以在残酷的现实和生存的压力下,善良的百姓也会说假话!太不可思议了,“大人”的内心世界会是这样的功利与复杂!
肖老师在他的博文《语文,可以简单实在些》中说:“我们为什么要解读文本?解读文本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教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教师的文本解读是立足于言语形式的教学解读。”上面的童话教学片段中,肖老师由一个“都”字牵引出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对“立足于言语形式的教学解读”做了最好的诠释。“凝视”童话语言,方能走近童话文本,阅尽童话之美!
重视文本文体,清浅地教;尊重学习主体,浅慢地教;凝视语言文字,浅近地教。肖老师的“浅”教,让安徒生的童话名篇《皇帝的新装》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注释:
[1]、钱梦龙 为“浅浅地教语文”喝彩 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肖培东语文课例品读 [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1:3 [2]、郑桂华 一堂舒服的童话课 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肖培东语文课例品读 [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1:317 [3]、贾龙弟 诸雪峰 童话阅读要有童话感——从两个童话阅读题说开去 [J].语文教学通讯 2014(12B):14.
第四篇:皇帝的新装导学案及答案
21《皇帝的新装》教学案
一、预习、导学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滑稽()陛下()头衔()骇人听闻()钦差大臣()随声附和()炫耀()勋章()称职()2.解释下面的词语:
(l)不惜:(2)炫耀:(3)称职:(4)愚蠢:(5)不可救药:(6)妥当:(7)华丽:(8)骇人听闻:(9)随声附和:(10)勋章: 3.一字多音
更衣()附和()自称()系鞋带()....更多()我和你()相称()联系()....4.学生查阅资料与工具书,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下来。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一)导入
同学们,诗意的童话故事装点着我们幸福的童年记忆,像《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等,这些优美的故事总是令人醉心。那今天就一起去聆听19世纪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给我们讲讲《皇帝的新装》。
1、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的代表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一百六十余篇。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像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2、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1、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想像故事情节。角色形象及语气特征提示:
(1)、旁白:语气亲切、自然,语调平缓。(2)、皇帝:语调傲慢、神情自负。
(3)、骗子:油腔滑调,阿谀奉承。(4)、老大臣:老于世故,语调迟缓,故作镇定。
(5)、诚实的官员:故作姿态,语调低沉。(6)、骑士们:随声附和。(7)、典礼官:讨好皇帝,语调温柔。(8)、百姓们:不敢说真话,心里明白。
(9)、小孩子:天真单纯,高声叫了出来。(10)、小孩的父亲:说话坦然,但声音较低。
2、这篇童话故事的主要情节如果用一个字来勾连、概括的话,你会选用哪一个字呢?
3、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浓缩故事情节。
4、分析文章结构,大致梳理情节脉落。皇帝的新装
情节 皇帝 引子 ___________
开端 ___________
发展 ___________
高潮 ___________ 结局 ___________
5、根据以下问题,故事接龙复述课文(1)、皇帝有何嗜好?(2)、两个骗子怎样设的圈套?
(3)、面对新装,老大臣有何心理活动,他回去如何对皇帝汇报的?官员有何心理活动?他又是如何汇报的?(4)、皇帝面对新装又想了什么,说了什么?
(5)、在大典上,老百姓看到了什么,他们又是如何想的,如何说的?
(6)、最后谁说出了真话?
(7)、最后结果如何?
6、骗子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
7、写大臣、官员和皇帝三次察看骗子织布的情景,场面相同,但写法各不相同,试就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进行比较。
8、这场骗局是由一个小孩说出真相,这说明了什么?
9、这个故事有什么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深层探究
1.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的语句是哪一句?为什么骗术能步步行通? 2.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从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说自己根本看不见它,这是为什么?
3.后来,一个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话,紧接着老百姓也都说真话了,而皇帝和他的内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你是怎样理解的?
4.为什么老百姓刚开始不敢说真话,后来却又敢说实话了?
在封建专制统治下,老百姓胆小怕事,他们怕触犯皇帝,又怕受人讥笑,因而不敢讲真话。但老百姓的顾虑远不像官员那么严重,比大臣们要少点私心。没有官可丢,没有职可罢,因而能把真话传播开来。
5.这场骗局为什么是由一个小孩来说出真相?
6主旨探究
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四、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一)许多年前,有一位皇帝,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显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1、本段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皇帝的什么性格特点?
2、这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二)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看见他们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着。
“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①[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
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②[可怜的老大臣的眼睛越睁越大],可是他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什么东西可看。“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嗳,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一个正在织布的骗子说。“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③[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骗子齐声说。于是他们就把色彩和稀有的花纹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了些名词。老大臣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去的时候,可以照样背出来。事实上他也这样做了。
1、这段文字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描写了老大臣“看布”的经过,由此可看出老大臣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中有三处写老大臣的眼睛,都分别表现出他不同的内心活动,请结合课文,做简要分析。(注意人物形象的刻画)
3、老大臣看布料过程心理变化分析正确的是()A、感慨害怕怀疑坚定 B、悲叹害怕坚定犹豫 C、悲叹害怕犹豫坚定 D、高兴怀疑否定坚定
4、“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中的“这一点”指的是什么?
5、老大臣说假话的主要原因是()
A、骗子的骗术天衣无缝。B、老大臣怕别人说自己不称职和愚蠢。C、老大臣既虚伪又愚蠢。D、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
6、文段详写老大臣看新装而略写其呈报皇上,原因是()A、为了突出表现老大臣的虚伪。B、为了讽刺老大臣的“称职”。C、看新装能推动情节发展。D、呈报皇上不能推动情节发展。
(三)①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位,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②“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③“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④“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⑤“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句中“天真”在文中的含义是()A、形容声音甜美 B、形容单纯幼稚 C、形容心地纯洁 D、形容无所顾忌
2、文段属于全文的第三部分,这一部分着意突出的中心人物是()
A、皇帝 B、老百姓 C、小孩 D、内臣们
3、第④段的话和第⑤段的“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在叙述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刻画了人们怎样的心理?
4、文段中画线部分是什么描写?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5、人们都说谎的原因是什么?
【拓展检测案】
1、请你参加下面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今年是安徒生诞生200周年,世界各国的读者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纪念这位给一代又一代儿童带来感动和快乐的巨人,你们班要举办一次纪念活动,同学们都以极高的热情积极筹备。(1)请你为这次纪念活动确定一个主题。主题:____________。
(2)围绕你确定的主题,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皇帝的新装》教学案答案
一、预习、导学
1、jī、bì、xián、hài、qīn、hè、xuàn、xūn、chèn
2、(l)不惜:本课指不觉得可惜,舍得。(2)炫耀:本课指夸耀。
(3)称职:能够胜任所担当的职务。称:适合。(4)愚蠢:头脑迟钝、不灵活。
(5)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救药:用药救活。(6)妥当:稳妥适当。(7)华丽:美丽而有光彩。
(8)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骇:惊吓。
(9)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毫无望J见、一味盲从。附和:跟着别人说。(10)勋章:一种较高等级的荣誉证章 【课内探究案】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2、骗、3、这个故事通过爱慕虚荣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告诉我们凡事都不要自欺欺人,不要爱慕虚荣。
4、略
5、略
6、童话一开头就对皇帝嗜好新衣成癖极尽渲染,两个骗子毫无顾忌、大胆行骗,竟在皇帝身上施展拳脚,正是抓住了皇帝的致命弱点。赋予奇怪特性的新装,不但迎合皇帝的虚荣,而且用以检验臣民,巩固统治,这样对皇帝就更具吸引力,骗局和皇权就结合起来。
7、三个场面类似而不同,情趣横生,刻画了皇帝和他的臣属丑恶可笑的嘴脸。①老大臣和官员察看织布的神态、动作各有不同。老大臣在惊奇之余,先是“把眼睛睁得特别大”,然后又一边称赞,“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最后则“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可以照样背出来”。而那个官员只是“看了又看”,并没进一步的动作。②心理描写也各有不同。写老大臣用祈使句,表示他的可怜和哀叹;写皇帝则多用疑问句,表示吃惊和怀疑;官员用疑问句,年轻得志自我怀疑。③语言描写也各有特色。老大臣不仅反复称赞,而且答应要呈报皇上,表现了他的虚伪、自欺欺人,也再现他当时惶恐的心态。总之,三个人中对老大臣用了较多的笔墨描述。而对大臣的描述则是对皇帝的陪衬和烘托,揭露出整个宫廷,乃至整个社会说假话、互相欺骗、随声附和的恶习。
8、作者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讲出真相:“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这句话既天真又大胆,既率直又肯定,符合孩子的身份。这一笔,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孩子无所顾忌、直言不讳,因无私才无畏。相形之下,皇帝、骗子、臣民们说假话无不缘于自私自利。
9、这个故事通过爱慕虚荣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告诉我们凡事都不要自欺欺人,不要爱慕虚荣。如果大家都像故事中的小孩子那样敢于说真话,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纯洁、真实。三 深层探究
1【交流点拨】(1)“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2)骗子胡说那件衣服具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不但抓住了皇帝的昏庸无能而又想辨别出官员是否称职、是聪明还是愚蠢的心理,而且抓住了大臣们只想保住官位而阿谀奉承的心理,因而骗术步步行通。
2【交流点拨】因为骗子说“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大臣们怕人说自己不称职,百姓怕人说自己愚蠢,皇帝既怕被人说不称职,又怕给人说愚蠢,所以都不敢说真话了。3【交流点拨】“仍然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是前面所表现的虚伪的继续和深化。如果让“戏”就此收场,则害怕国人明白了自己的昏庸、愚蠢乃至不够格做皇帝;继续“演”下去,则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这充分暴露了皇帝内心的怯弱虚伪。
4【交流点拨】老百姓开始都说:“乖乖!皇帝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好像他们都看见了皇帝穿着的“新衣”。大人们说的都是假话。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可是他什么衣服都没穿呀!”说的是实话。老百姓们私自低声地把这孩子的话传播开来,最后都说“他实在没穿是买衣服呀”,也都说了实话。
5【交流点拨】在这样一个谎言充塞、欺骗成风的世界里,作者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
喊出了“天真的声音”,讲出了谁也不敢说出的真相,使得“新装”顿时失去神奇的作用。说明了小孩子既天真又大胆、率真,从一个侧面反衬了成年人的自私和虚伪。这一笔,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
6【交流点拨】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无情鞭笞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四、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一)1、写出了一位爱慕虚荣、大肆挥霍、不理国事的皇帝形象。
2、这一段是故事的序幕,它为骗子骗皇帝、皇帝及文武百官受骗而且还骗别人,以至最后上演皇帝赤身裸体招摇过市的闹剧作了准备。
(二)1、语言 动作 心理活动 虚伪愚蠢、见风使舵、老谋深算
2、第一次写老大臣“眼睛睁得特别大”,是说他吃惊的样子;第二次“眼睛越睁越大”,是说他在竭力想看见布料;第三次写“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是说他装着真看见的样子。
3、C
4、老大臣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东西。
5、D
6、A
(三)1、B
2、A
3、.第④段是写市民转述小孩子的话,他们不敢正面承认这个事实;第⑤段则直接描写市民已认可并说出这个事实,前面还有疑惧,后者则已解脱心理压力。
4、心理描写。揭露皇帝虚伪、卑鄙、愚蠢的本质。
5、因为他们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愚蠢或不称职,同时害怕得罪皇帝。【拓展检测案】
1、(1)安徒生童话伴我成长(2)略
第五篇:《皇帝的新装》教案设计及反思
二十五
《皇帝的新装》
王荣
铜陵五中 教学目标: 通过分角色配音的互动,来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2 启发学生感悟这篇童话的人文性,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3 联系创作背景,加强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有一个穷孩子饱受歧视,没有同伴愿意和他玩,她的父亲就说,孩子,爸爸陪你玩!爱他的父亲给说了很多很好听的故事,好听的故事温暖了他的童年,使他成为世界上最会讲故事的人——他就是丹麦作家安徒生。你听过安徒生的童话吗?
二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看到题目,我们最好奇的疑问则是两个:
皇帝是怎样的皇帝?
皇帝的新装是怎样的与众不同?有什么神奇? 预设学生回答:
“凡是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这样的衣服真的存在吗?
这是一个骗局,那么皇帝为什么会被骗成功呢? 结合第一段、第三段的分析皇帝人物形象。注意在角色表演之后应该加上皇帝的虚伪。
A 骗子投其所好,掌握了皇帝喜欢穿漂亮衣服的嗜好,满足了皇帝骄奢淫逸、爱慕虚荣的心理。
B 抓住了皇帝的昏庸愚蠢而又想辨别出官员是否称职、是聪明还是愚蠢,以求保住皇位的心理。好,我们明白,这是一个昏庸的皇帝,皇帝的新装也是一个骗术,一场闹剧即将上演,且看还有哪些人又粉墨登场了呢?
请同学分角色为动画配音,表演之前疏通字词的注音,为表演做准备。
“三看新装”
“新装的游行大典”
要求: 配音内容是人物心理描写与语言描写,以声音表演角色,需要声音中有更多丰富的情感,将不同的人物形象扮演得入目三分。注意语速跟上画面来配音,试一试体会当一回配音演员。
请学生点评一下各个配音演员的声音表演如何?
再请表演的学生自我评价,为什么这样用这样的语气、语调、假声等来塑造这个人物?背后要体现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
以此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皇帝----昏庸无能、爱慕虚荣、愚蠢虚伪。
大臣----虚伪愚昧、阿(ē)谀(yú)奉承。
(可删可留,展示不要重复)
骗子----狡猾、贪婪。
孩子----纯洁天真、勇敢无畏。
这里面对骗子的骗局,有两类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不敢说真话的皇帝、大臣、百姓,而一个孩子却简单的破解了骗局,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来看,为什么皇帝、大臣、百姓不敢说?他们各自在害怕什么? 皇帝、大臣为了权势;百姓为了虚名。小孩子为什么敢于说真话?
天真烂漫,没有太多私欲,无私就无畏,因勇敢而真实。
孩子无私欲只因为无知,并非真的无欲则刚。
启示:1 为人处世:以诚待人,正直真诚
光明磊落——从孩子角度
2为了很多私欲,大人丢失了宝贵的什么?——从大人角度
怎样保有一颗童心?
如果你在游行大典的现场,你会如何选择呢?
你能冒着被恼羞成怒的皇帝杀头的危险,你能忍受被他人嘲笑傻瓜的难堪,你会为真理、真相、真诚而坚持吗?
当一个王国中只有孩子敢说真话时,那个王国的大人又该如何的可悲啊!
向孩子学习,正是我们大人应该做的!现在我们是否愿意给这个孩子以掌声呢? 让我们大声的朗读孩子与爸爸的角色对话。
可删可留:(学到这里你是否有很多感想要说呢?不要紧,今天的作业会让你畅所欲言!)
那么老师抛砖引玉,想说说自己的感想:安徒生说他的童话不仅写给孩子也写给大人。孩子只是看到童话的外壳,而大人才能领会童话的内核。所以老师“童话是纯洁童心的产物,清澈得像一面镜子不仅照出了人性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还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那么《皇帝的新装》这面镜子照出了当时怎样的现实呢? 多媒体显示:写作背景
当时的丹麦因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昏庸腐朽而是百姓民不聊生,因此安徒生创作了《皇帝的新装》,无情的嘲讽了贵族、宫廷的昏庸腐朽、愚蠢虚伪的本质,深刻的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所以,安徒生就是那个说真话的孩子,为了国家与人民勇敢地写出真实,与丹麦人民一起历经苦难。
• 结束语:因此,让我们向安徒生这位历经磨难仍不改赤子之心的丹麦童话大师致敬!板书:
官员
↑助
受
| 揭 皇帝 ←——
骗
←——
小孩
↑
|行
骗子
教学后的一点反思:
我很感谢胡焰老师给我上一堂公开课的机会,让我可以借名师的“慧眼”觉察教学上的“盲点”,犹如一把精确的手术刀剖析不足,到达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效果。
此次公开课其实准备得不是很充分。正如夏艳老师所言,多媒体的流程还不是很熟练,有时讲到激动之处可能就忘乎所以了,不知道冷静地调控课堂的节奏。有些讲课的步骤程序在一激动之下可能就没有圆满,例如,这次我对《皇帝的新装》中“皇帝”这一角色人物形象的分析,在开头几段分析了之后,没能在分角色配音表演之后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分析“皇帝”的其他性格特征。
课后其他老师点评时,又提醒我意识到了我的教学设计即使刻意的扬长避短,也还是不可避免的暴露出很多不足,完全是一种粗糙的原生态,看似热闹但缺乏精细的琢磨。
同时我对整篇的教学构思缺乏整体感的规划,缺乏比较清晰的思路,使得对全文的驾驭显得力有不逮。工作室的名师评课时,我发现他们对每一篇课文都有着整体的把握,思路非常清晰,这大概就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们达到今天的高度,有着“十年磨一剑”的厚积薄发,这一点恰恰是我最为缺少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沉下心来,日积月累的坚持,脚踏实地的钻研,从事语文教学来不得半点浮躁,多多向名师学习宠辱不惊的气度,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的教风。也许这才是我来到名师工作室最大的收获。
其实以前这些道理也未必不懂,只是心动不如行动,所有的好想法最后没有落实到实践中去,就成为了镜花水月。行动起来,珍惜机会,不要总是错过,不要总是懊悔,教学工作如此,人生亦如此。
感谢一路同行的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三人行,必有我师”,感谢你们的榜样力量,让我对未来的教学生涯不再充满迷惘!也许真的到了“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时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