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教育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基础综合考试(简称教育学考试)是我院为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我院的择优录取,确保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质量。
I.考查目标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3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及各部分所占分值
教育学原理
约 120 分
中外教育史
约 100 分
教育心理学
约
分
教育研究方法
约
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小题,每小题分,共 90 分
辨析题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5 分
简答题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75 分
分析论述题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90 分
Ⅲ.考查范围
教育学原理
一、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认识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四)教育学的价值
二、教育功能
(一)教育功能概述
(二)教育的个体功能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
(四)教育功能的实现
三、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
(二)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四、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概述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五、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
(二)学生
(三)师生关系
六、教育改革与发展
(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世纪回顾
(二)当今世界教育发展水平的比较
(三)当代世界教育思潮的宏观演变
(四)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七、课程
(一)课程与课程理论
1、课程的含义
2、课程理论流派
经验主义课程理论;学科主义课程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存在主义课程论;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二)课程的组织
1、课程目标
特征;确定课程目标的方法。
2、课程内容
课程标准;教材。
3、课程类型
学科课程(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广域课程、统合课程、合成课程)与核心课程;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
4、课程实施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5、课程评价
学生学业的评价与课程本身的评价;课程评价;学业评价与测量;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科学——实证主义课程评价观。
(三)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影响课程变革的重要因素
政治因素与课程变革;经济因素与课程变革;文化因素与课程变革;科技革新与课程变革;学生发展与课程变革。
2、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课程政策的发展趋势;课程结构的发展趋势;课程实施的发展趋势;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
3、我国课改的未来发展
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新世纪课改的内容。
八、教学
(一)教学与教学理论
1、教学及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的含义;教学与相关概念的关系;教学的功能;教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2、教学理论及其主要流派
教学理论的一般概念;教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脉络;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二)课堂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概述
教学设计的含义;教学设计的特征;教学设计的依据。
2、教学设计的模式和程序
教学设计的程序;教学设计常用模式。
3、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时间设计;教学措施设计;教学评价设计。
(三)课堂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概说
教学策略的含义;教学策略的特征。
2、不同类型知识的教学策略
3、几种主要的课堂教学策略及其运用 讲述;对话;指导策略。
九、德育
(一)德育概述
1、德育概念
2、现代德育概念
3、对德育与现代德育的理解
(二)现代德育过程概述
1、德育过程的概念
2、德育过程的本质
3、德育过程的结构
(三)思想品德观与现代德育
1、思想品德的内涵
2、思想品德的外延
(四)现代德育课程
1、德育课程概念
2、德目主义
3、全面主义
4、认识性德育课程
5、活动性德育课程
6、隐性德育课程
7、隐性德育课程特征
(五)现代德育方法与模式
1、德育方法的概念
2、德育模式
3、西方几种主要德育模式
价值辨析模式;认知发展模式;体谅关心模式;社会行为;完善人格模式。
(六)当代外国德育理论与实践
1、美国学校德育的特点
2、英国学校德育的特点
3、日本学校德育的特点
中国教育史
一、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一)学校萌芽的传说
(二)西周的教育制度:“学在官府”;国学与乡学;大学与小学;家庭教育。
(三)“六艺”教育
二、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一)私人讲学的兴起及其意义
(二)齐国的稷下学宫
(三)孔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庶、富、教”、“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与教育作用和地位;“有教无类”; “学而优则仕”;六书—“六经“;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并重;道德教育;论教师;历史影响。
(四)孟子的教育思想
思孟学派;“性善论”与教育作用;“明人伦”与教育目的;“大丈夫”的人格理想;“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
(五)荀子的教育思想
“性恶论”与教育作用;以“大儒”为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六经”的传授;“闻见知行”结合的学习过程与方法;论教师。
(六)墨家的教育思想
“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 “素丝说”与教育作用;以“兼士”为培养目标;以科技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
(七)道家的教育思想
“法自然”与教育作用;“逍遥”的人格理想;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
(八)法家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人性利己说”与教育作用;禁诗书与“以法为教”;禁私学与“以吏为师”。
(九)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大学》;《中庸》;《学记》;《乐记》。
三、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初步形成(一)“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
(二)太学、郡国学与鸿都门学
(三)察举制度
(四)董仲舒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论人性与教育作用;论道德教育。
(五)王充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对谶纬神学的批判;关于教育作用与培养目标;论学习。
四、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
(一)魏晋南北朝官学的变革
西晋的国子学;南朝宋的“四馆”与总明观。
(二)隋唐时期教育体系的完备
文教政策的探索与稳定;政府教育管理机构和体制的确立;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的完备;私学发展;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
(三)科举制度的建立
科举制度的确立;科举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科举制度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科举制度的影响。
(四)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颜之推与《颜氏家训》;论士大夫教育;论家庭教育。
(五)韩愈的教育思想
“性三品”说与教育作用;关于人才培养和选拔的思想;论尊师重道。
五、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一)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官学的改革
科举制度的演变;学校沦为科举附庸;宋代“兴文教”政策;北宋三次兴学与“三舍法”。
“苏湖教法”;积分法;“六等黜陟法”;“监生历事”;社学。
(二)书院的发展
书院的产生与发展;《白鹿洞书院揭示》与书院教育宗旨;东林书院与书院讲会;诂经精舍、学海堂与书院学术研究;书院教育的特点。
(三)私塾与蒙学教材
私塾的发展与种类;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
(四)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与《四书章句集注》;“明天理,灭人欲”与教育作用;论“大学”和“小学”教育;“朱子读书法”。
(五)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致良知”与教育作用;“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论教学;论儿童教育。
六、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与反思
(一)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
(二)黄宗羲的“公其非是于学校”
(三)颜元的教育思想
颜元与漳南书院;“实德实才”的培养目标; “六斋”与“实学”的教育内容; “习行”的教学方法。
七、近代教育的起步
(一)教会学校的兴办
(二)洋务教育的创办与教育近代化的开启
洋务学堂的举办、类别和特点;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
留学教育的兴起:幼童留美;派遣留欧。
(三)“中体西用”思想与张之洞的《劝学篇》
“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张之洞与《劝学篇》; “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和局限。
八、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一)维新派的教育实践
兴办学堂;兴办学会与发行报刊。
(二)“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
创办京师大学堂;改革科举制度。
(三)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大同书》中的教育理想。
(四)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论学制;论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
(五)严复的教育思想
“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育论”;“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
(六)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
“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的颁布;废科举,兴学堂;建立教育行政体制;确定教育宗旨。
(七)清末的留学教育
留日教育;“庚款兴学”与留美教育。
九、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
(一)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
制定教育方针;颁布学制;颁布课程标准。
(二)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教育独立思想。
(三)新文化运动时期和 20 年代的教育思潮与教育改革运动
平民教育思潮;工读主义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勤工俭学运动;科学教育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学校教学改革与实验。
(四)教会教育的扩张与收回教育权运动
(五)1922 年“新学制”;七项标准;学制体系与特点。
十、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
(一)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变迁
党化教育;“三民主义”教育宗旨;“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
(二)教育制度改革
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试行;“戊辰学制”的颁行。
(三)学校教育发展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抗日战争时期的学校西迁。
(四)学校教育的管理措施
训育制度;中小学校的童子军训练;高中以上学生的军训;中学毕业会考。
十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
(一)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
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方针。
(二)干部教育
干部在职培训;干部学校教育;“抗大”。
(三)群众教育
(四)普通教育 根据地的小学教育;解放区中小学教育的正规化;解放区高等教育的整顿与建设。
(五)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
十二、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杨贤江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论教育本质;“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
(二)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
职业教育的探索;职业教育思想体系。
(三)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
“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化农民”与“农民化”。
(四)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
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乡村教育的实施。
(五)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
儿童教育和“活教育”实验;“活教育”思想体系。
(六)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
“生活教育”实践: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小先生制”;育才学校;“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外国教育史
一、外国古代教育
(一)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1、巴比伦的教育
巴比伦的学校;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2、古代埃及的教育
古代埃及的学校;古代埃及学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3、古代印度的教育
婆罗门教育;佛教教育。
4、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二)古希腊教育
1、古风时代的教育
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
2、古典时代的教育
“智者派”的教育活动与教育贡献。
3、希腊化时期的教育
4、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论;德育论;智育论;“苏格拉底方法”。
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学习即回忆”;《理想国》中的教育观。
6、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灵魂论与教育;教育作用论。
(三)古罗马教育
1、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
2、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
3、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西塞罗的教育思想;昆体良的教育思想;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
(四)西欧中世纪教育
1、基督教教育
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机构和教育内容;基督教的教育思想。
2、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
宫廷学校;骑士教育。
3、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4、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
(五)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
1、拜占廷的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
2、阿拉伯的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
二、外国近代教育
(一)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1、人文主义教育
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北欧人文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2、新教教育
路德派新教的教育主张与教育实践;加尔文派新教的教育主张;英国国教派的教育主张。
3、天主教教育
耶稣会的学校;耶稣会学校的组织管理与教学方式。
(二)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
1、英国近代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思想:洛克、斯宾塞论教育。
2、法国近代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思想:爱尔维修、狄德罗、拉夏洛泰论教育;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主要教育改革方案和教育主张。
3、德国近代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思想:第斯多惠论教育。
4、俄国近代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思想:乌申斯基论教育。
5、美国近代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思想:贺拉斯·曼论教育。
6、日本近代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思想:福泽谕吉论教育。
(三)西欧近代教育思想
1、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论教学原则;论道德教育;教育管理思想。
2、卢梭的教育思想
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公民教育理论。
3、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活动;论教育目的;论教育心理学化;论要素教育;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活动;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道德教育理论;课程理论;教学理论;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
5、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基本原理;幼儿园教育理论。
6、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对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论教育与社会生产;论人的本质和个性形成;论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的关系;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大意义。
三、外国现代教育
(一)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1、新教育运动
新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新教育运动中的主要理论: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2、进步教育运动
进步教育运动始末;进步教育实验:昆西教学法、有机教育学校、葛雷制、道尔顿制、文纳特卡计划、设计教学法。
(二)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现代教育制度
1、英国教育的发展
《巴尔福教育法》与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费舍教育法》;《哈多报告》;《斯宾斯报告》;《1944 年教育法》;“罗宾斯原则”;《雷沃休姆报告》;《1988 年教育改革法》。
2、法国教育的发展
《费里教育法》 ;统一学校运动与学制改革;中学课程的改革; 《阿斯蒂埃法》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教育改革法》;《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富尔法案》);《法国学校体制现代化建议》(《哈比改革》);《课程宪章》。
3、德国教育的发展
德意志帝国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总纲计划》;《高等学校总纲法》。
4、美国教育的发展
中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八年研究” ;初级学院运动;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全国职业教育促进会”、《史密斯一休斯法案》。
《国防教育法》和 20 世纪 60 年代的教育改堇;20 世纪 70 年代的教育改革:生计教育、“返回基础”;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教育改革:《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5、日本教育的发展 世纪初期至 20 年代末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敕语》、《大学令》;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发展。《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教育改革。
6、苏联教育的发展
建国初期的教育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及成效;《统一劳动学校规程》。20 世纪 20 年代的学制调整和教学改革实验:“综合教学大纲”、“劳动教学法”;20 世纪30 年代教育的调整、巩固和发展:《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教育改革:1958 年的教育改革、1966 年的教育改革、1977 年以后的教育改革。
苏联教育思想: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凯洛夫的《教育学》、赞科夫的教学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
(三)现代欧美教育思想
1、杜威的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活动;论教育的本质;论教育的目的;论课程与教材;论思维与教学方法;论道德教育;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2、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改造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存在主义教育;新行为主义教育;结构主义教育;分析教育哲学;终身教育思潮;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
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1、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二、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心理发展一股规律与教育
1、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
2、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
(二)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3、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
(三)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1、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3、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
(四)心理发展的差异与教育
1、智能差异与教育
2、人格差异与教育
3、认知方式差异与教育
4、性别差异与教育
三、学习及其理论解释
(一)学习的一般概述
1、学习的基本含义
2、学习的分类体系
学习主体分类;学习水平分类;学习性质分类;学习结果分类。
(二)学习的联结理论
1、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华生对经典条件作用的发展;经典性条件作用的教育应用。
2、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桑代克的联结一试误说;斯金纳的经典实验及行为分类;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 程序教学与行为矫正。
3、观察(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的早期探索;班杜拉的经典实验与发现;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与条件;观察学习理论的教育应用。
(三)学习的认知理论
1、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派的完形一顿悟说;托尔曼的认知一目的说;早期认知学习理论的启示。
2、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说
认知学习观;结构教学观;发现学习。
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认知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策略;接受学习的界定及评价。
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四)学习的建构理论
1、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主动建构性;活动情境性;社会互动性)。
3、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4、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五)学习的人本理论
1、罗杰斯的人格与治疗观
2、罗杰斯的学习与教学观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
四、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作用
1、学习动机的含义
2、学习动机的分类
3、学习动机的作用
(二)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
2、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自由学习理论。
3、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
期望——价值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价值理论;目标定向理论。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学习动机的培养
2、学习动机的激发
五、知识的建构(一)知识及知识建构
1、知识及其类型
2、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二)知识的理解
1、知识理解的类型
2、知识理解的过程
3、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三)错误概念的转变
1、错误概念的性质
2、概念转变及其过程
3、影响概念转变的因素
4、为概念转变而教的策略(四)知识的整合与应用
1、知识的整合与深化
2、知识的应用与迁移
六、技能的形成(一)技能及其作用
1、技能及其特点
2、技能的类型
3、技能的作用
(二)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1、心智技能的原型模拟
2、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
3、心智技能的培养方法(三)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
1、操作技能的主要类型
2、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3、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七、学习策略及其教学(一)学习策略及其结构
1、学习策略的概念
2、学习策略的结构(二)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1、注意策略
2、精细加工策略
3、复述策略
4、编码与组织策略
(三)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1、元认知及其作用
2、元认知策略
(四)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
1、时间管理策略
2、努力管理策略
3、学业求助策略
八、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一)当代有关能力的基本理论
1、传统智力理论
2、多元智力理论
3、成功智力理论
(二)问题解决的实质与过程
1、问题及其问题解决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三)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1、有关的知识经验
2、个体的智能与动机
3、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
4、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
5、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四)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1、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2、分析问题的构成,把握问题解决规律
3、开展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4、教授问题解决策略,灵活变换问题
5、允许学生大胆猜想,鼓励实践验证(五)创造性及其培养
1、创造性的基本概念
2、创造性的基本结构
3、创造性的培养措施
九、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
(一)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的实质
1、社会规范学习的含义
2、品德发展的实质
(二)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与条件
1、社会规范的遵从
2、社会规范的认同
3、社会规范的内化
(三)品德的形成过程与培养
1、道德认知的形成与培养
2、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培养
3、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培养(四)品德不良的矫正
1、品德不良的含义与类型
2、品德不良的成因分析
3、品德不良的纠正与教育
教育研究方法
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
1、教育研究的含义
2、教育研究的意义
3、教育研究的类型
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1、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
2、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3、教育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
(三)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创新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伦理原则
(四)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1、选题阶段
2、研究设计阶段
3、搜集资料阶段
4、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
5、撰写研究报告阶段
6、总结与评价阶段
(五)教育研究方法及其类型
1、教育研究方法的含义及特点
2、教育研究方法的功能
3、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
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
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
实验研究方法(前实验、准实验、真实验);
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内容分析法)。
二、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一)选题的主要来源
1、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1、问题有研究价值
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3、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4、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三)课题研究的设计
1、教育研究假设
假设的含义与作用;假设的主要类型;假设涉及的主要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假设表述的规范性要求。
2、教育研究方案的制定
选择研究对象(抽样);确定研究方法;制定研究计划。
(四)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
1、选题价值论证
2、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3、课题研究基本思路论证
4、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
5、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
三、教育文献检索
(一)教育文献概述
1、教育文献的含义
2、教育文献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二)教育文献的种类及主要分布
1、教育文献的等级
2、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
(三)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及主要方法
1、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
分析和准备阶段;搜索阶段;加工阶段。
2、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
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综合查找法。
3、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文献检索中的应用
(四)教育文献检索的要求
1、全面、准确地检索教育文献
2、确认文献的真实性(内审法、外审法)
3、撰写教育文献综述报告
四、教育观察研究
(一)教育观察研究概述
1、教育观察的含义
2、教育观察研究的特点及优缺点
(二)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类型
1、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2、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3、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
4、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三)教育观察研究的实施程序
1、教育观察的实施程序
界定研究闾题,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编制观察提纲,进入研究情境;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研究结论。
2、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方法
描述记录(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连续记录法);取样记录(时间取样、事件取样);行为检核表。
五、教育调查研究
(一)教育调查研究概述
1、教育调查研究的含义及特点
2、教育调查研究的类型
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预测调查;
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调查表法。
3、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
确定调查课题;选择调查对象;确定调查方法和手段,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制定调查计划;实施调查;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二)问卷调查
1、问卷调查的特点及优缺点
2、问卷的构成3、问题的设计
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问题的形式;问题答案的格式。
(三)访谈调查
1、访谈调查特点及优缺点
2、访谈调查的类型
结构性访谈调查和非结构性访谈调查;一次性访谈调查和重复性访谈调查;个别访谈调查和集体访谈调查。
3、访谈调查的过程
选择访谈对象;准备访谈提纲和访谈计划;正式访谈。
(四)测量调查
1、测量调查的含义
2、测量调查的类型
定名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比率测量;
学业成就测量、智力测量、能力倾向测量、人格测量。
3、测量工具的评价指标
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
六、教育实验研究
(一)教育实验研究概述
1、教育实验研究的含义
2、教育实验研究的特点及优缺点
3、教育实验研究历史发展的两条基本线索
借鉴、模仿自然科学实验;从一般教育活动分化发展而形成。
4、教育实验研究的主要功能
5、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
教育实验的准备阶段(教育实验研究的设计);教育实验的实施阶段;教育实验的总结推广阶段。
(二)教育实验的基本类型
1、实验室实验与自然实验
2、探索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
3、单因素实验与多因素实验
4、前实验、准实验与真实验
(三)教育实验研究的效度
1、教育实验研究效度的含义
2、教育实验研究的内在效度
3、教育实验研究的外在效度
(四)教育实验的变量控制
1、教育实验变量控制的含义
2、教育实验变量控制的主要方法
(五)教育实验设计的主要格式
1、单组前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2、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3、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4、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5、所罗门四组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七、教育行动研究
(一)教育行动研究概述
1、教育行动研究的产生与发展
2、教育行动研究的含义
3、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及优缺点
(二)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八、教育叙事研究
(一)教育叙事研究概述
1、教育叙事研究内涵
2、教育叙事研究特点
3、教育叙事研究意义
(二)教育叙事研究程序
(三)教育叙事研究注意事项
1、故事真实性
2、多元描述故事
3、诠释故事
九、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
L、资料整理的意义
2、资料整理的步骤:审核;分类;汇总。
(二)教育研究资料的定量分析
1、定量分析的概念
2、定量分析的方法
数据描述(集中量数、差异量数、地位量数、相关系数的含义及种类);数据推断(参数估计、统计检验的含义及种类)。
(三)教育研究资料的定性分析
1、定性分析的概念
2、定性分析的过程
3、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因果分析;归纳分析;比较分析;系统分析。
十、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
(一)教育研究报告的主要类型
1、教育调查报告及其构成2、教育实验报告及其构成3、学术论文及其构成
(二)教育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1、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创新
2、观点和材料一致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
4、书写格式符合规范,文字精练、简洁,表达准确完整
第二篇: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证明信
证明信
姓名:
性别:
身份证号:
考生报名号:
现就读于XX学院,XX学院,2010级XXXX专业,本科。今参加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经审定准予考试。
特此证明
XX学院
XX学院
2013年11月11日
第三篇: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南京理工大学报考点现场确认公告 各位考生:
欢迎报考2012年硕士研究生!现将报名工作现场确认事项通知如下:
一、本报考点接收现场确认考生范围
网上报名时选择南京理工大学报考点的报考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体育学院考生。
报考以上三校单独考试、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旅游管理硕士和工程管理硕士的考生须在南京理工大学报考点报名和现场确认信息。
二、现场确认地点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一楼大厅(校内一号路)
三、现场确认时间
11月10日-14日8:30-17:00
南京理工大学应届生10日-11日现场确认
四、考生须携带以下材料进行现场确认:
1)考生有效身份证件
2)应届毕业生出示学生证;非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和非成人高校应届毕业生须出示毕业证书
3)报名费
4)网上报名编号
特别提醒:
准考证由考生在2011年12月25日-2012年1月9日登陆中国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经考生本人确认的报名信息此后一律不作修改,由于报名信息有误而导致考生不能参加考试或不能被录取,责任由考生自己承担。
报考硕士研究生现场确认程序
1、验证缴费:
凭本人身份证、毕业证或学生证及网上报名编号(3204*****后五位)到确认现场“缴费处”,核验证件、缴纳报名费(全国统考、联考、单独考试120元/人,推荐免试60元/人),领取发票。
2、拍照领表:
经缴费确认后,凭本人身份证及缴费收据到 “拍照处”拍照,领取打印的《报名信息简表》。
3、签字确认:
认真阅读《报名信息简表》及《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正反面),若信息无误,在《报名信息简表》及《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上签上本人姓名,确认信息;若信息有误,应立即在《报名信息简表》上予以更正(按教育部规定:报考单位、院系、专业、研究方向、考试科目、考试方式、专项计划不能更改),并将改正后的《报名信息简表》交回 “信息修改处”,信息修改后,重新打印《报名信息简表》,确认无误后,签字认可。
4、交登记表:
到 “交表处”交《报名信息简表》,完成报名手续(不交《报名信息简表》者报名无效)。
江苏省报考点设置
2012年江苏省硕士研究生22个报考点设臵如下(报考点名称后为考生所要报考的招生单位范围):
3201 南京大学报考点:报考该校;
3202 东南大学报考点:报考该校;
320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考点:报考该校;
3204 南京理工大学报考点:报考该校、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体育学院; 3205 南京工业大学报考点:报考该校、江苏省内南京市以外的招生单位(不含苏州大学)、南京市内部分非报考点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科研院所、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3206 河海大学报考点:报考该校、南京艺术学院;
3207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报考点:报考该校;
3208 南京师范大学报考点:报考该校;
3209 南京林业大学报考点:报考该校、苏州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
3211 南京市高校招生办公室报考点:报考全国地方招生单位(不含江苏)、报考全国(含江苏)军队系统招生单位;
3212 江苏大学报考点:报考该校、全国;
3213 扬州大学报考点:报考该校、全国;
3214 苏州市高校招生办公室报考点:报考全国;
3215 无锡市高校招生办公室报考点:报考全国;
3216 常州大学报考点:报考该校、全国;
3217 中国矿业大学报考点:报考该校、江苏省外单位;
3218 徐州师范大学报考点:报考该校、江苏省内单位(不含中国矿业大学); 3219 淮安市高校招生办公室报考点:报考全国;
3220 盐城市高校招生办公室报考点:报考全国;
3221 连云港高校招生办公室报考点:报考全国;
3222 南通市高校招生办公室报考点:报考全国。
3223 泰州市高校招生办公室报考点:报考全国。
2012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考生诚信考试公告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是国家教育考试,是国家选拔高层次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其试题在启封和使用完毕前属国家绝密级材料。公平公正的考试竞争环境,良好的考风考纪氛围,试题的安全保密直接关系到国家考试公信力和新生入学质量,涉及到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影响着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第二十四条“涉及国家秘密的重要活动,主办单位可以制定专项保密方案并组织实施”等法律法规和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现对我省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考生诚信考试公告如下:
一、热忱欢迎广大考生参加国家高层次专门人才选拔考试。请考生凭《准考证》和居民身份证(现役军人持“军官证”和“文职干部证”),按规定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考生应严格遵守《考场规则》,认真履行本人签署的《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相关承诺,珍惜个人名誉,遵守考试纪律,争当诚信公民。
二、考生入场时只能携带考试规定的必须物品,不得携带任何书刊、报纸、稿纸、资料、通讯工具(如手提电话、寻呼机及其他无线接收、传送设备等)或有存储、编程、查询功能的电子用品以及涂改液、修正带等物品进入考场。如误带上述物品,请在入场前存放在禁带物品摆放处;如带入考场,不论是否有意,一律视为违纪;如使用上述物品,一律视为违规。
三、第一科开考前30分钟,其他科目开考前20分钟,考生开始入场,监考人员将使用金属探测器检查违规物品,考生必须无条件协助和配合接受检查。为节省考生宝贵的时间,提高检查效率,考生着装应尽量不穿戴配有金属物件的衣帽鞋袜。考试过程中,我省各考点还将使用其他探测仪器,监测使用无线通讯工具等违规行为。每科考试结束前,不得提前交卷。
四、对考生违反考试纪律和规定的行为,将根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予以处理。作弊考生下一不允许报考,并将处理结果通报作弊考生所在学校或单位纪检监察和人事部门;同时,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供高等学校、用人单位查询;违反国家有关法律者,将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特此公告。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节选)
第五条考生不遵守考场纪律,不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的安排与要求,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考试违纪:
(一)携带规定以外的物品进入考场或者未放在指定位臵的;
(二)未在规定的座位参加考试的;
(三)考试开始信号发出前答题或者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继续答题的;
(四)在考试过程中旁窥、交头接耳、互打暗号或者手势的;
(五)在考场或者教育考试机构禁止的范围内,喧哗、吸烟或者实施其他影响考场秩序的行为的;
(六)未经考试工作人员同意在考试过程中擅自离开考场的;
(七)将试卷、答卷(含答题卡、答题纸等,下同)、草稿纸等考试用纸带出考场的;
(八)用规定以外的笔或者纸答题或者在试卷规定以外的地方书写姓名、考号或者以其他方式在答卷上标记信息的;
(九)其他违反考场规则但尚未构成作弊的行为。
第六条考生违背考试公平、公正原则,以不正当手段获得或者试图获得试题答案、考试成绩,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
(一)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文字材料或者存储有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电子设备参加考试的;
(二)抄袭或者协助他人抄袭试题答案或者与考试内容相关的资料的;
(三)抢夺、窃取他人试卷、答卷或者强迫他人为自己抄袭提供方便的;
(四)在考试过程中使用通讯设备的;
(五)由他人冒名代替参加考试的;
(六)故意销毁试卷、答卷或者考试材料的;
(七)在答卷上填写与本人身份不符的姓名、考号等信息的;
(八)传、接物品或者交换试卷、答卷、草稿纸的;
(九)其他作弊行为。
第七条教育考试机构、考试工作人员在考试过程中或者在考试结束后发现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相关的考生实施了考试作弊行为:
(一)通过伪造证件、证明、档案及其他材料获得考试资格和考试成绩的;
(二)评卷过程中被发现同一科目同一考场有两份以上(含两份)答卷答案雷同的;
(三)考场纪律混乱、考试秩序失控,出现大面积考试作弊现象的;
(四)考试工作人员协助实施作弊行为,事后查实的;
(五)其他应认定为作弊的行为。
第八条考生及其他人员应当自觉维护考试工作场所的秩序,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的管理,不得有下列扰乱考场及考试工作场所秩序的行为:
(一)故意扰乱考点、考场、评卷场所等考试工作场所秩序;
(二)拒绝、妨碍考试工作人员履行管理职责;
(三)威胁、侮辱、诽谤、诬陷考试工作人员或其他考生;
(四)其他扰乱考试管理秩序的行为。
第九条考生有第五条所列考试违纪行为之一的,取消该科目的考试成绩。考生有第六条、第七条所列考试作弊行为之一的,其当次报名参加考试的各科成绩无效。
第十条考生有第八条所列行为之一的,应当终止其继续参加本科目考试,其当次报名参加考试的各科成绩无效;考生及其他人员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十一条考生以作弊行为获得的考试成绩并由此取得相应的学位证书、学历证书及其他学业证书、资格资质证书或者入学资格的,由证书颁发机关宣布证书无效,责令收回证书或者予以没收;已经被录取或者入学的,由录取学校取消录取资格或者其学籍。
第十二条代替他人或由他人代替参加国家教育考试,是在校生的,由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直至开除学籍;其他人员,由教育考试机构建议其所
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直至开除或解聘,教育考试机构按照作弊行为记录并向有关单位公开其个人基本信息。
报考硕士研究生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
我是参加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的考生,我已认真阅读 《2012年全国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考场规则》、《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有关报考规定,为维护此次考试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公平性,确保考试的顺利进行,郑重承诺以下事项:
1.名信息此后不作修改,如因信息有误,导致不能参加考试或不能被录取,由本人承担一切后果。
2.自觉服从考试组织管理部门的统一安排,接受监考人员的检查、监督和管理。
3.保证不将书刊、报纸、稿纸、资料、无线通讯工具(如手提电话、寻呼机、小灵通、耳机等)或有存储、编程、查询功能的电子用品等违规物品带入考场。
4.保证在考试中诚实守信,自觉遵守国家有关研究生招生考试法规、考试纪律和考场规则。如有违法、违纪、违规行为,自愿服从监考人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所作出的处罚决定,接受处罚。
考生签名
2011年11月日
第四篇: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湖北师范大学自命题考试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名称:数学分析
(二)科目代码:602)
一、考查目标
数学分析
(二)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极限与连续、微分学、积分学和级数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内容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基本计算,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极限与连续 约50分
一元微积分 约50分
多元微积分 约30分 无穷级数 约2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计算题:9小题,每小题10分,共90分 证明题: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五)主要参考书目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主编:《数学分析》(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高等数学》(上、下册),同济大学数学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六版.三、考查范围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数学分析原理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
2、掌握和理解极限理论和方法,由此而产生的连续性、微分学、积分学和无穷级数。
3、能灵活运用基本定理和基本方法证明问题,能灵活运用基本公式计算问题,以及综合运用。
(二)考试内容 一)集合与函数 1.实数集定理。
2.2、有理数与无理数的稠密性,实数集的界与确界、确界存在性上的距离、邻域、聚点、界点、边界、开集、闭集、有界(无界)集,n以及上述概念和定理在上的推广。
3.函数、映射、变换概念及其几何意义,隐函数概念,反函数与逆变换,初等函数以及与之相关的性质。
二)极限与连续
1.数列极限、收敛数列的基本性质(极限唯一性、有界性、保号性、不等式性质)。
2.数列收敛的条件(Cauchy准则、迫敛性、单调有界原理、数列收敛与其
1lim(1)nen子列收敛的关系),极限n及其应用。
3.一元函数极限的定义、函数极限的基本性质(唯一性、局部有界性、保号性、不等式性质、迫敛性),两个重要极限x0x1xlimsinx1,lim(1x)ex及其应用,计算一元函数极限的各种方法,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阶的比较,记号O与o的意义,多元函数重极限与累次极限概念、基本性质,二元函数的二重极限与累次极限的关系。
4.函数连续与间断、一致连续性、连续函数的局部性质(局部有界性、保号性),有界闭集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一致连续性)。
三)一元函数微分学
1.导数及其几何意义、可导与连续的关系、导数的各种计算方法,微分及其几何意义、可微与可导的关系、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
2.微分学基本定理:Fermat定理,Rolle定理,Lagrange定理,Cauchy定理,Taylor公式(Peano余项与Lagrange余项)。
3.一元微分学的应用:函数单调性的判别、极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凸函数及其应用、曲线的凹凸性、拐点、渐近线、函数图象的讨论、洛必达(L'Hospital)法则。
四)多元函数微分学
1.偏导数、全微分及其几何意义,可微与偏导存在、连续之间的关系,复合函数的偏导数与全微分,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方向导数与梯度,高阶偏导数,混合偏导数与顺序无关性,二元函数中值定理与Taylor公式。
2.隐函数(组)求导方法、反函数组与坐标变换。
3.几何应用(平面曲线的切线与法线、空间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曲面的切平面与法线)。
4.极值问题(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条件极值与Lagrange乘数法。五)一元函数积分学
1.原函数与不定积分、不定积分的基本计算方法(直接积分法、换元法、2分部积分法)、有理函数积分:R(cosx,sinx)dx型,R(x,axbxc)dx型。
2.定积分及其几何意义、可积函数类。
3.定积分的性质(关于区间可加性、不等式性质、绝对可积性、定积分第一中值定理)、变上限积分函数、微积分基本定理、N-L公式及定积分计算。
4.无限区间上的广义积分、Canchy收敛准则、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f(x)非负时af(x)dx的收敛性判别法(比较原则、柯西判别法)、Abel判别法、Dirichlet判别法。
5.微元法、几何应用(平面图形面积、已知截面面积函数的体积、曲线弧长与弧微分、旋转体体积),及其它应用。六)多元函数积分学
1.二重积分及其几何意义、二重积分的计算(化为累次积分、极坐标变换、一般坐标变换)。
2.三重积分、三重积分计算(化为累次积分、柱坐标、球坐标变换)。3.重积分的应用(体积)。
4.含参量正常积分及其连续性、可微性、可积性,运算顺序的可交换性.5.第一型曲线积分、曲面积分的概念、基本性质、计算。七)无穷级数
1.数项级数
级数及其敛散性,级数的和,Cauchy准则,收敛的必要条件,收敛级数基本性质;正项级数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比较原则、比式判别法、根式判别法以及它们的极限形式;交错级数的Leibniz判别法;一般项级数的绝对收敛、条件收敛性、Abel判别法、Dirichlet判别法。
2.幂级数
幂级数概念、Abel定理、收敛半径与区间,幂级数的一致收敛性,幂级数的逐项可积性、可微性及其应用,幂级数各项系数与其和函数的关系、函数的幂级数展开、Taylor级数、Maclaurin级数。
3.Fourier级数
三角级数、三角函数系的正交性、2及2l周期函数的Fourier级数展开、Beseel不等式、Riemanm-Lebesgue定理、按段光滑函数的Fourier级数的收敛性定理。
第五篇: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湖北师范大学自命题考试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名称:数学分析 一 科目代码:601)
一、考查目标
数学分析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极限与连续、微分学、积分学和级数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内容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基本计算,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极限与连续 约40分
一元微积分 约40分
多元微积分 约40分 无穷级数 约3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计算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证明题:6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五)主要参考书目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主编:《数学分析》(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三、考查范围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数学分析原理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
2、掌握和理解极限理论和方法,由此而产生的连续性、微分学、积分学和无穷级数。
3、能灵活运用基本定理和基本方法证明问题,能灵活运用基本公式计算问题,以及综合运用。
(二)考试内容 一)集合与函数 1.实数集、有理数与无理数的稠密性,实数集的界与确界、确界存在性定理、闭区间套定理、聚点定理、有限覆盖定理。
2.22上的距离、邻域、聚点、界点、边界、开集、闭集、有界(无界)集、上的闭矩形套定理、聚点定理、有限复盖定理、基本点列,以及上述概念和n定理在上的推广。
3.函数、映射、变换概念及其几何意义,隐函数概念,反函数与逆变换,反函数存在性定理,初等函数以及与之相关的性质。
二)极限与连续
1.数列极限、收敛数列的基本性质(极限唯一性、有界性、保号性、不等式性质)。
2.数列收敛的条件(Cauchy准则、迫敛性、单调有界原理、数列收敛与其
1lim(1)nen子列收敛的关系),极限n及其应用。
3.一元函数极限的定义、函数极限的基本性质(唯一性、局部有界性、保号性、不等式性质、迫敛性),归结原则和Cauchy收敛准则,两个重要极限x1xlimsin1,lim(1xx)ex0x及其应用,计算一元函数极限的各种方法,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阶的比较,记号O与o的意义,多元函数重极限与累次极限概念、基本性质,二元函数的二重极限与累次极限的关系。
4.函数连续与间断、一致连续性、连续函数的局部性质(局部有界性、保号性),有界闭集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一致连续性)。
三)一元函数微分学
1.导数及其几何意义、可导与连续的关系、导数的各种计算方法,微分及其几何意义、可微与可导的关系、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
2.微分学基本定理:Fermat定理,Rolle定理,Lagrange定理,Cauchy定理,Taylor公式(Peano余项与Lagrange余项)。
3.一元微分学的应用:函数单调性的判别、极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凸函数及其应用、曲线的凹凸性、拐点、渐近线、函数图象的讨论、洛必达(L'Hospital)法则、近似计算。
四)多元函数微分学
1.偏导数、全微分及其几何意义,可微与偏导存在、连续之间的关系,复合函数的偏导数与全微分,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方向导数与梯度,高阶偏导数,混合偏导数与顺序无关性,二元函数中值定理与Taylor公式。
2.隐函数存在定理、隐函数组存在定理、隐函数(组)求导方法、反函数组与坐标变换。
3.几何应用(平面曲线的切线与法线、空间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曲面的切平面与法线)。
4.极值问题(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条件极值与Lagrange乘数法。五)一元函数积分学
1.原函数与不定积分、不定积分的基本计算方法(直接积分法、换元法、2R(x,axbxc)dx型。R(cosx,sinx)dx分部积分法)、有理函数积分:型,2.定积分及其几何意义、可积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可积函数类。
ixi)、3.定积分的性质(关于区间可加性、不等式性质、绝对可积性、定积分第一中值定理)、变上限积分函数、微积分基本定理、N-L公式及定积分计算、定积分第二中值定理。
4.无限区间上的广义积分、Canchy收敛准则、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f(x)非 负时af(x)dx的收敛性判别法(比较原则、柯西判别法)、Abel判别法、Dirichlet判别法、无界函数广义积分概念及其收敛性判别法。
5.微元法、几何应用(平面图形面积、已知截面面积函数的体积、曲线弧长与弧微分、旋转体体积),及其它应用。
六)多元函数积分学
1.二重积分及其几何意义、二重积分的计算(化为累次积分、极坐标变换、一般坐标变换)。
2.三重积分、三重积分计算(化为累次积分、柱坐标、球坐标变换)。3.重积分的应用(体积、曲面面积、重心、转动惯量等)。
4.含参量正常积分及其连续性、可微性、可积性,运算顺序的可交换性.含参量广义积分的一致收敛性及其判别法,含参量广义积分的连续性、可微性、可积性,运算顺序的可交换性。
5.第一型曲线积分、曲面积分的概念、基本性质、计算。
6.第二型曲线积分概念、性质、计算;Green公式,平面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7.曲面的侧、第二型曲面积分的概念、性质、计算,奥高公式、Stoke公式,两类线积分、两类面积分之间的关系。
七)无穷级数
1.数项级数
级数及其敛散性,级数的和,Cauchy准则,收敛的必要条件,收敛级数基本性质;正项级数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比较原则、比式判别法、根式判别法以及它们的极限形式;交错级数的Leibniz判别法;一般项级数的绝对收敛、条件收敛性、Abel判别法、Dirichlet判别法。
2.函数项级数
函数列与函数项级数的一致收敛性、Cauchy准则、一致收敛性判别法(M-判别法、Abel判别法、Dirichlet判别法)、一致收敛函数列、函数项级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3.幂级数
幂级数概念、Abel定理、收敛半径与区间,幂级数的一致收敛性,幂级数 的逐项可积性、可微性及其应用,幂级数各项系数与其和函数的关系、函数的幂级数展开、Taylor级数、Maclaurin级数。
4.Fourier级数
三角级数、三角函数系的正交性、2及2l周期函数的Fourier级数展开、Beseel不等式、Riemanm-Lebesgue定理、按段光滑函数的Fourier级数的收敛性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