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周教案及反思(合集5篇)

时间:2019-05-15 01:46: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周教案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周教案及反思》。

第一篇: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周教案及反思

第四周

第九课时:改写和省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不同。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掌握改写、省略的方法。

教学关键:能够把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改写方法迁移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改写”:

1.出示不同方式记录的信息:

①北京每年因漏水浪费水资源100000000立方米。北京每年因漏水浪费水资源1亿立方米。

②北京天然气供应量超过1400000000立方米。北京天然气供应量超过14亿立方米。

③2000年全市从事科研活动人员240000人,科技活动经费23000000000元。2000年全市从事科研活动人员24万人,科技活动经费230亿元。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100000000、1亿两种记录形式你有什么发现?

计数单位不同:个、亿。数值相同:大小相等。

两种方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为了读、写、算时更方便,我们常常会把这样的大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3)总结改写的方法:

1.学生试着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改写。(汇报反馈)

2.根据改写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怎样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去掉万级、个级的8个0,换一个亿字。)还有什么问题?

二、合作探究“省略”:

1.出示:全市公交线路776条,年客运量约47亿人次。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大约是47亿人次,可以是47亿多也可以不到47亿,是一个近似数。)

2.小组合作(先把下面的数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再总结你们小组的方法。)

全年订阅报纸1170000000份。收寄函840000000份。

西城区大型商场年营业额达到9580000000元。开发区工业总产值198950000000元。3.汇报,交流:

1170000000≈ 12亿

(五入)840000000 ≈ 8亿

(四舍)958000000元 ≈10亿元

(进位)198950000000元≈1990亿元(进位)4.反馈练习:老师这儿有一组信息:

2000年北京的铁路年运送乘客239000000人次。2001年北京的铁路年运送乘客2510000000人次。①自己独立完成,省略亿后面的尾数。②订正

239000000人次≈2亿人次 2510000000人次≈3亿人次

③ 师:都是2亿多,为什么一个是2亿,一个是3亿。(4)小结方法:看千万位四舍五入。

三、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改写和省略,对于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把你的体会写下来。

四、作业 补充题:

写出下面各数,再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四亿九千九百七十万

二亿零八百九十六万

五十九亿八千三百万 六百二十九亿四千万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大数的改写方法和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改写和省略是非常容易混淆的一对概念,学完改写后,学生掌握的比较好,但一学完大数的“省略”我发现这时学生易将改写和省略混淆,因此,在教学时应注重将两个知识点放到一块进行对比教学,和学生一起找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第十课时 计算工具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各种计算工具,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教学关键:能够自学了解算盘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教具准备:算盘、计算器。教学过程:

课前参与: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准备一下,把你所认识的计算工具用最清楚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一、计算工具的历史

(一)课前参与反馈(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前面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 学生发言。

(二)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计算工具的源头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一直沿用至今。许多人认为算盘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而珠算口诀则是最早的体系化的算法。

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贝奇。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

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计算的时候摆成纵式和横式两种数字,按照纵横相间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从而进行加、减、乘、除、开方以及其它的代数计算。负数出现后,算筹分红黑两种,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这种运算工具和运算方法,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人发明算盘

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在求解一些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时,算筹显得越来越不方便了。于是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算盘,它结合了十进制计数法和一整套计算口诀并一直沿用至今,被许多人看作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

一般的算盘大都是木制的,算珠也是木制的。后来发展到用铜等金属制作算盘。高档的算盘用玉制作。算珠除了圆柱形的算珠,也有截面为菱形的算珠。最大的算盘有几米长,最小的只有几厘米。

算盘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各种运算。时至今日,用算盘计算加减法的速度毫不逊色于计算器。

算盘上粒粒算珠的上下左右移动,可以使计算者直观的看到加减乘除的运算过程。算珠互相碰撞及算珠与横档的碰撞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形成一首美妙的“计算进行曲”。计算者从声音中体会到计算的愉快。这些愉快的感觉反映到俗语中,“三下五去二”、“管它三七二十一”,“劈里拍拉的算账”。

利用算盘进行计算时,不仅要用手指不断的拨动算珠,还要用眼睛看数,同时要不停的动脑筋。这是非常典型的手脑并用,对提高智力,开发右脑是一种好方法。有学者指出,学珠算练手指是开发智力的有效途径。

由于用算盘计算有这么多的优点,所以这个在中国已使用了二千多年的计算工具,现在在世界各地仍得到广泛应用。在受中国文化影响比较深的日本、韩国、东南亚,珠算技术的传授及普及教育一直受到重视。日本的小学生把读书、写字、打算盘列为三大基本功,日本的珠算教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日本全国的算盘学校高达35,000所。韩国的珠算教育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即使远在南美洲的巴西,也成立了珠算联盟,每年进行4次珠算考核和二次珠算大赛。北美洲的墨西哥有全国珠算支部,美国有珠算教育中心,有1,000多所学校接受珠算教育,算盘正成为美国的一种数学教学工具。计算机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目前,速度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十万亿次。计算机的大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大约有一间房间那么大,现在有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还有掌上电脑。计算机发展史:

■ 1946年发生了人类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人类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以使用电子管为特点的第一代电子计算机在20世纪40年末和50年代初获得重大发展。■第二代电计算机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间问世以晶体管代替电子管并增加浮点运算。■ 1964年IBM360系统问世它成为使用集成电路的第三代电子计算机的著名代表。■使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第四代计算机。■第五代电子计算机被称为智能计算机。

■模仿人类大脑功能的神经计算机已经开发成功它标志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进入第六代。

二、算盘和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 1.算盘。

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的计算工具,其中算盘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现在在许多地方还能见到。你认识算盘吗?对算盘有哪些了解?(1)算盘各部分名称

算盘的长方形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钻孔镶上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盘子儿或算珠。

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一。计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而得出计算结果。

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档为个位)拨出一个数,说一说这表示多少?(2)两种不同的算盘:

出示两种不同的算盘(书23页图): 观察有什么不同。

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

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珠子。

原因是:原来是中国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3)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 2.计算器。

(1)计算器的使用非常的广泛,你认识计算器吗? 出示一个计算器,你能说说每个键的功能吗?

显示屏、时间键、日期键、清除键、开关及清除屏键、存储运算键、括号键、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号键等。

(2)让学生看课本自学,边看自己的计算器边看书,然后小组交流。(3)计算器的使用与算盘相比有什么优势?(4)全班看计算器,师生对口令。

三、总结

计算器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通过使用计算器,你觉得计算器如果具备哪些功能就更好了?不妨我们去找一找是否有具备这种功能的计算器,该如何使用,更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出更好的计算工具。

四、作业:

1.继续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如果能根据计算工具的发展史将其罗列就更好了。)

2.了解计算器的其他功能。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作业本》p9必做题:第1、2、4题;选做题:第5题 回家作业:《课时》p11—12必做题:第1、2、3题;选做题:思维拓展题

教学反思:

从课堂上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各种计算工具,让学生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使学生知道用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第十一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页例1例2,做一做。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教学重点: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教学过程:

一、利用计算器计算: 386+179=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的。(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

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开机和关机键的按键分别标有什么? 自己试试看:

26×39=

312÷8= l.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2.计算。

54+46=

60×2= 198÷49=

50+30= 38×79=

201+99= 计算后说一说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最好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3.做一做练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二、观察发现

1.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说说你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

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 生畅所欲言。

师:根据你们的发现大胆猜测,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 9999×5=

9999×7=

9999×9=

师总结:碰到9999乘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最高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三、练习

做一做。练习30页的第11、12题。

第11题用比赛的方式进行,以巩固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用计算机计算

用计算机计算9999×1=9999

9999×2=19998 9999×3=29997 9999×4=39996

找规律

9999×5=49995

9999×7=69993

9999×9=89991 小结:碰到9999乘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最高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作业本》p10必做题:第1、2、3题;选做题:第4题 回家作业:《课时》p12—13必做题:第1、2题;选做题:思维拓展题

实践课《一亿有多大》

教学内容: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课文第33—34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2通过学习、交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重点:理解大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难点: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1亿有多大。教具准备:一叠纸张(1000张)、直尺等。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老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大数。今天,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能想象1亿有多大吗?引发学生猜想。学生根据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能会结合不同的量进行猜测。学生回答的内容可能有:1亿大米能装满一间房子、一整车吧;1亿米在体育场上要跑一万圈,10万圈吧;1亿本书摞起来有一座山那么高吧。

二、探究活动

1.首先确定研究方案,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研究选择测量“1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

2.思考如何进行测量。

提问引导:找出1亿张纸摞起来直接进行测量行吗?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 学生想到,可以先测量一部分,再推算出整体是多少。

“一部分应该取多少张呢?学生:100张、1000张、10000张。

教师:有没有想到取115张、1021张呢?接着说明,为了计算方便,应该取整百、整千、整万的数量。

3.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分别用100张和1000张纸的高度为基数进行测量。

⑴教师取几份100张纸给部分学生测量高度,然后学生分小组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 ⑵教师把1000张纸给其他的学生测量高度,让他们也分小组去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由于学生测量时的误差,得出的结果也不相同,另外部分学生对推算的方法、过程也不一定理解、掌握,所以,教师有必要进行全班讲演。以100张为例。测量高度:约1厘米。(为了计算的方便,预备的纸张要有所选择)提问引导:1000张呢?——10厘米

10000张呢?——100厘米——1米

100000张呢?——10米

1000000张呢?——100米

10000000张呢?——1000米

100000000张呢?——10000米 ⑶推算结果。

1亿张纸的高度是1万米。老师:你知道1万米有多高吗? 你记得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有多高吗?这里学生感受到1万米比珠穆朗玛峰还高,也就是说如果有1亿张这样的纸摞起来,它的高度将超过珠穆朗玛峰。以1000张为例。测量高度:约9厘米。照此推算:1万张的高度为9000米。老师:为什么选择不同的基数进行测量,推算的结果就不同呢?

为了让学生理解“基数越大,误差越小”的道理,教师可以打个比方;如果取1亿张还有误差,还有误差吗?

三、自主活动: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基数的物品进行测量、推算,进一步感受1亿有多大。板书设计:

一亿有多大

1000张呢?——10厘米

10000张呢?——100厘米——1米

100000张呢?——10米

1000000张呢?——100米

10000000张呢?——1000米

100000000张呢?——10000米

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作业本》p11必做题:第1、2、3、4题;选做题:第5题

回家作业:《课时》p13——14必做题:第1—3题;选做题:思维拓展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综合应用课,旨在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象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二篇: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及反

单元(章)主题我们的身体任课教师与班级

本课(节)课题身体的结构第1课时/共7课时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及设置依据过程与方法:

1、能够应用触摸、手捏、听等观察方法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

2、能够根据观察目的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观察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在对人体的观察活动中,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

2、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二、教学重点: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认识人体的左右对称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观察身体内部器官。教学准备空白纸、放大镜、尺子、人体基本结构图等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反思与纠正)

(一)引入:动物的本领和它们的身体特点有关。

1、提出问题:人人知道青蛙是捕虫能手,青蛙为什么善于捕虫?老鹰为什么能抓住机灵的老鼠?啄木鸟为什么能吃到树干中的害虫?

2、放映录像带:青蛙的眼睛、后腿、舌头具有善于捕虫的特点,肤色用伪装来保护自己;老鹰有坚硬而带弯钩的喙,以及尖利的爪子,适于捕捉老鼠;啄木鸟的嘴尖尖的适合啄食隐藏在树干中的虫子,爪子两趾在前两趾在后,适于抓住树干。

3、小结:动物的本领和它们身体的特点有关系。

4、引出课题:人有哪些本领?人为什么这样有本领?今天我们来观察自己的身体。

(二)观察人的身体。

1、观察身体的外形。我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让学生观察到人体可以分成头、颈、躯干、四肢几个大的部分外,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把这些大的部分再划分为小的部分。如躯干部还可以可以分成胸部、腹部、肩部、腰部、臀部、背部等)

2、人体是左右对称的。(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从头顶开始,通过鼻尖画一条线,把人的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人体是对称的。这里要求学生具体说出怎样对称。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人体的左边和右边的眼、耳、鼻、上肢、下肢等各部分不仅大小、长短、粗细、颜色、形状而且位置都是一样的,即一一对应的)(2)让学生亲自体验身体左右对称这种结构的好处。活动:①体验用两只眼睛看,比用一只眼睛看到的范围广;活动:②让学生体会两只眼睛比用一只眼睛看得准确;活动:③让学生先用两只手系红领巾,接着用一只手系红领巾,让学生体会两只手比一只手做事方便灵活;活动:④让学生体会如果两只脚不一样长,弯腰、上台阶、转向都会很不方便,身体也不易保持平衡。(这些活动生动有趣,又使学生体会到我们身体器官左右对称的优越性。当然从人体外部来看,结构上还有不少特点,但对小学生来说观察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不便观察,所以也就把重点放在身体的左右对称这个特点上。从教学的情况来看,选择这个观察点,不仅符合学生的水平,而且选择的体验活动,方便易行,人人都能参与,学生很有兴趣,也使课堂气氛很活跃。)

3、观察身体的内部。(1)教师用解暗箱的游戏引入(突破难点)。教师准备一个牛皮纸袋,里面有一个塑料瓶,瓶里装半瓶水,另外还有其它的如夹钳、钟表等物品。教师让学生想办法推测里面的物品,并说出自己这样猜测的理由。学生通过用手摸、捏、摇、听等方法最后终于猜出了里面的物品。接着教师出示一幅画,上面画有一个人体外表的轮廓,告诉学生人体好比刚才那个纸袋子,外面由皮肤包裹着,看不见里面,让学生想办法推测内部有什么。这时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想出了许多好办法:①有的说,用耳朵可以听到心脏的跳动,从而可以知道心脏的位置;②有的说,手臂曲起,可以摸到鼓起的肌肉;③有的说,说话时有手摸喉部,可以摸到正在振动的声带;跑步后胸部一起一伏,可以知道那里是肺部;④有的说,吃饱饭后,胀起来的地方是胃;⑤有的说,饿的时候,肚子咕咕叫,这里可能是肠子;⑥有的说,用力往下捏,可以摸到硬的,那是骨头;……最后让学生根据大家用看、摸、听等方法所得到的信息,综合想象一下人体的内部是什么模样?(皮肤下面是什么、肌肉下面是什么、骨胳包着的是什么,血管和神经怎样分布……)4.身体怎样工作:利用学生熟悉的身体活动,让学生在对活动的体验中,利用泡泡图的方式把活动中多个身体部分共同参与的情况表现出来。思考:如果按照人体工作的类型划分,我们更深夜静可以怎么看待人体的组成呢?

(三)课的延伸。问题:直立行走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请查阅资料了解人体具备什么样的结构特点,使其能直立行走?身体外部的观察活动希望学生能够围绕“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展开思考。在明确观察目的与方法后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够根据观察结果,有理由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在对身体外形进行观察的过程中,学生会对身体对称的特点有比较直接的认识,这个特征对于学生认识身体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有着一定的作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体验活动感受这个特点对于人体的作用。板书设计观察我们的身体头颈躯干四肢 作业布置或设计教后整体反思

我们的身体单元(章)主题任课教师与班级

骨骼、关节和肌肉本课(节)课题 第2课时/共7课时

科学概念:

1、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上肢结构形态的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2、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上肢结构的知识,能够对照资料完善并纠正自己对人体结构的认识。

3、能够将动态的身体活动过程分解为若干动作分别进行细致有目的的观察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在独立思考得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

2、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二、教学重点: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用观察记录的方式记录下每一段学习中对研究议题的想法与思考过程。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及设置依据人体基本结构图、骨骼模型等教学准备个人二度备课(反思与纠正)内容与环节预设

(一)引入:我们的的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骨骼能独立运动吗?有哪些组织与骨骼协调工作呢?

(二)观察上肢的运动

1、拿重物:学生体验一侧手臂完成拿起哑铃动作。感受肌肉在运动中的变化和作用;尝试使用不同的观察方法来了解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能感受到拿起、放下时都在用力、肌肉变化不同。观察方法及观察目的分解观察上肢运动,降低观察难度。借助对上肢活动的感受,了解骨骼关节与肌肉的关系。

2、记录我们的观察用图文记录观察所得,强调将学生观察到的事实、体验到的感受,通过图画、文字真实的表现出来。交流与相关资料比对(完善自己的认识)(是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观察记录,学生把自己对于上肢骨骼、关节和肌肉在活动中的关系,直观表现出来。

3、观察与骨骼、关节和肌肉相似的物体对骨骼、肌肉、关节认识的拓展,利用现代机械上的类似构造,直观地表现三者的功能特点。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再次明确三者关系,并上升到健康生活的高度。

(三)课的延伸。参加体育锻炼和我们的骨骼、肌肉、关节的关系。

骨骼、关节和肌肉骨骼关节肌肉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或设计

教后整体反思

单元(章)主题我们的身体任课教师与班级

本课(节)课题运动起来会怎样

(一)第3课时/共课时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及设置依据科学概念:

1、人体运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收进更多的氧气。

3、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过程与方法:

1、合理使用实验记录单,能够测量单位时间内心跳与呼吸的次数,并进行数据分析。

2、能够结合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作出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的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能够在合作中完成实验活动。

2、能够耐心、细致的完成心跳和呼吸次数的测量活动。

二、教学重点:以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的身体活动后的变化为线索,将呼吸和循环系统引入学生的视野,并展现出这两大系统在支持人体活动上的作用与联系。

三、教学难点:以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的身体活动后的变化为线索,将呼吸和循环系统引入学生的视野,并展现出这两大系统在支持人体活动上的作用与联系。教学准备秒表、听诊器、塑料袋、吸管、肺活量测量仪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反思与纠正)

(一)引入当我们跳动的时候,骨骼、关节和肌肉都参与了运动,发生了变化,我们的身体里还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测量心跳和呼吸(1)播放一段有关运动的录像。(播放学生跑步后的体征表现,如流汗、气喘、疲惫的视频资料)(2)汇报交流:运动后身体发生哪些变化?(呼吸加快、流汗、心跳加快等)(3)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们的身体在运动后究竟会发生哪些变化。

2、探究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变化(1)测试运动前的呼吸次数①一分钟自己的呼吸为几次?.②讨论交流掌握测试呼吸次数的方法。③学生测平静时的呼吸次数并做好记录。④汇报统计发现: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呼吸次数在20-40次左右。(3)测试运动后的心跳和呼吸次数①根据我们上课的这个环境,你能不能设计一个运动量比较大运动项目?②学生设计并交流室内运动。③强调运动时注意事项后做运动,测试运动后的心跳和呼吸的次数并做好记录。④汇报交流:运动后的呼吸次数。⑤对比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⑥发现:运动后人体的呼吸次数明显加快了。(板书:运动

呼吸加快)

(三)呼吸为什么加快

1、提出问题: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伴随着运动量的增加,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会增加,那么运动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呢?

2、体验活动:反复呼吸塑料袋里的空气,有什么感觉?试着解释为什么会这样。学生猜测。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将会采集人体在平静、一定量的运动以及运动后几段时间内的每分钟心跳与呼吸次数的数据。并引出问题“呼吸为什么会加快”。验证活动:比较三瓶不同的气体。借助资料,认识到呼吸是气体的交换过程。

3、对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做出解释。通过测量跳动后的心跳与呼吸次数的变化,研究呼吸为什么会加快,将呼吸、心跳与人体活动的关系引入学生的研究视野之内。知道运动要消耗氧气,而呼吸的功能就是在进行氧气与二氧化碳气的交换。

(四)课的延伸。每天坚持跑步锻炼,如果我们的呼吸量增加了,说明我们的身体得到了锻炼。板书设计跳动起来会怎样呼吸

心跳氧气

氮气

二氧化碳呼吸量

作业布置或设计教后整体反思

一、创设情境在开始时,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让学生想象动物世界中的画面如翩翩起舞的蝴蝶、飞翔的海鸥、搏击长空的雄鹰、憨态可掬的企鹅、人见人爱的熊猫、闲庭信步的大象、奔驰的骏马、充满灵气的猴子、悠然自得的丹顶鹤、快速旋转的草履虫、飘浮的水母、倒游的乌贼等,紧接着通过简短精彩的动物世界片头的欣赏来走进动物世界,利用精美的引人入胜的画面让学生去感悟。让学生思考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哪些。从动物的生活形象出发,从赞赏和爱护动物的情感出发,唤起学生探究的热情、沉睡的思维。

二、引导探究

待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之后,再让同学们结合教材:“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的内容,并分组讨论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充分挖掘学生的知识信息,相互交流,把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知识当作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同时给更多的同学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动物界的认识和了解,更加亲近自然。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和主动获取并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然后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按其栖息环境的特征进行分类。

三、交流发现各组派代表上台阐述本组的认识和看法,使孩子们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幸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口语表达能力,并可以增强团队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其时我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及时指导,甚至参与进去,并对学生作出发展性评价。

四、设疑过渡动物生活环境的多样性决定了其运动方式的多样性,动物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运动?其运动的目的是什么?从而引出下一个内容:动物通过运动主动地适应环境。创设问题情境:多媒体演示鸟类的迁徙,狮子追捕斑马,猎豹捕食羚羊,鸟类迁徙等画面。根据画面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动物运动的意义。本节知识目标相对比较简单,容易达到,于是把情感价值观目标就要重点突破。在学生归纳动物运动方式的意义时,我出示了神七上天的图片,告诉学生火箭升空利用水母墨鱼等动物

单元(章)主题我们的身体任课教师与班级

本课(节)课题运动起来会怎样

(二)第4课时/共7课时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及设置依据科学概念:

1、人体需要的氧气又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在排出体外。

2、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

3、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到心脏工作强度和工作量。

2、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完成实验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体呼吸与循环过程中,身体各个器官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过程,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二、教学重点:了解在人体活动过程中,当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心脏所要完成的输送血液的功能。

三、教学难点:了解在人体活动过程中,当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心脏所要完成的输送血液的功能。教学准备吸耳球、水槽2个、水、心脏模型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反思与纠正)

(一)引入

1、激活已有经验

提出探究问题(1)播放一段有关运动的录像。(播放学生跑步后的体征表现,如流汗、气喘、疲惫的视频资料)(2)汇报交流:运动后身体发生哪些变化?(呼吸加快、流汗、心跳加快等)回顾:运动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3)提出问题:心跳为什么会加快?

2、探究运动前后心跳次数的变化(1)认识心脏和心跳①(出示心脏模型)了解人的心脏是什么样子的?讲解心脏的位置和大小。新课标第一网②看书了解心脏不停跳动是在干什么?③(播放视频)讲解:我们的心跳就是心脏在跳动,也就是心脏在收缩和舒张。(板书:心跳心脏收缩和舒张)心脏收缩和舒张一个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心跳一次。④(播放视频)认识心脏在收缩和舒张使血液在人体循环的过程。(板书:血液循环)(2)测试运动前的心跳次数①心脏跳动可有规律了,你们知道平静时自己每分钟心跳几次?②交流:你有什么方法能测试自己的心脏一分钟跳动几次。(摸脉搏)③强调测试时注意事项。④学生测平静时心跳次数并做好记录。⑤汇报并统计。发现: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心跳次数在70-90次左右。(3)测试运动后的心跳次数①根据我们上课的这个环境,你能不能设计一个运动量比较大运动项目?②学生设计并交流室内运动。③强调运动时注意事项后做运动,测试运动后的心跳的次数并做好记录。④汇报交流:运动后的心跳次数。⑤对比运动前后心跳次数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⑥发现:运动后人体的心跳次数明显加快了。(板书:运动

心跳加快)

3、认识剧烈运动后心跳加快的原因(1)提出疑问:剧烈运动后我们的呼吸和心跳会加快,这是为什么?(2)心脏不停跳动使血液循环过程有什么作用?(播放一段视频)用一个洗耳球和塑料管来体验(模拟)心脏收缩与舒张过程中的用力以及血液运输的形式。(3)谈话:心跳使血液在人体内不停地循环,血液向人体各处不断输送氧气和养分,同时又将身体内产生的废气通过肺部排出体外。那么,心跳加快使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发生了什么变化?(心跳加快使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加快。)

(二)课外延伸www.xiexiebang.com(1)出示情境:在登上高楼时有的同学会出现气喘吁吁的现象,而有的同学呼吸却没多大的变化?讨论:这种差别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2)交流汇报: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会怎样?

②不锻炼或少锻炼的人又会怎样?(4)解释这种现象差别的主要原因:经常体育锻炼的人心脏跳动比不经常锻炼的人更有力,肺的呼吸本领也强,因此,经常锻炼的人在运动时,心、肺能为人体提供足够的氧气,也就不容易出现气喘吁吁的现象。而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他的心脏不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那么有力,心肺的供氧的本领不强,不能满足从事剧烈运动或繁重工作时人体对氧气的需要,要靠额外加快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来弥补,也就特别容易出现气喘吁吁的现象。(5)有什么办法能使我们的心脏更有力、更持久的工作?(6)讨论并交流。(6)谈话: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我们心肺功能,身体更健康。(板书:增强心肺功能

有利健康)(6)讨论交流:在日常,我们可以进行哪些体育运动项目锻炼我们的身体?

(三)总结提炼课题,体验收获喜悦(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有哪些收获?(2)提炼课题:运动与健康。(板书)(3)总结:同学们,身体健康是第一,增强体质靠运动。我们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让我们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让我们的心肺功能更强,实现健康工作50年,幸福快乐一辈子。希望你们成为身心健康、充满活力的新一代接班人。板书设计跳动起来会怎样

(二)心跳次数血液循环输送

排出体外作业布置或设计新课标第一网单元(章)主题我们的身体任课教师与班级

本课(节)课题食物在体内的旅行第5课时/共7课时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及设置依据科学概念:

1、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

2、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人体内将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已有经验的的基础上,做出食物消化过程图,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2、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食物在体内消化的知识,对照资料能够完善自己对人体消化器官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在独立思考得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

2、能够正确对待研究中不完善的认识,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二、教学重点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三、教学难点:了解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方式。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馒头,听诊器,有关消化过程和消化器官的投影片或自制多媒体。

学生准备:小馒头及搜集到的关于良好饮食习惯的谚语。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反思与纠正)

(一)引入

1、创造情景,导入新课。讲述:同学们大都比较喜欢出去旅游吧?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旅行,好吗?我们的旅行既不是去游览壮丽的山河,也不是去探险寻宝,我们将要钠里去呢?先请我们的导游闪亮登场,(亮出馒头),今天我们将馒头导游到一个时刻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地方去。去哪里呢?

2、学生猜测后导出本课研究内容,食物的消化,并且板书课题。

(二)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探究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1、初步感知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1)提问,旅游时旅客可以更着导游走,我们增氧才能跟着馒头导游到我们身体里去旅行呀?(2)学生咀嚼馒头,并且体会馒头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3)学生汇报

2、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经验,处不认识特难题的消化器官。(1)讲述:当馒头导游进到胃里的时候没,我们看不到也感觉不到了,馒头导游,还会带我们到哪些地方旅游呢?现在请同学们猜测并绘制一幅旅行图吧/(2)提出要求,绘制的景点名雀,消化器官路线清楚。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旅行图。交流、展示绘制的旅行图个不幸同,但是大家都认为自己小组设计的旅行图最准确路线组合理,其实馒头旅行的景点是固定的,履行的路线也是固定的,怎样才可以知道谁画的旅行图是正确的呢。交流讨论。(3)我们找来了最精确的旅行图,和标准图比较找出差异。(4)各小组学生对照正确的消化器官进行自我修正。各小组在一次绘制旅行图。(5)各小组进行比较先后画的旅行图,找出先后内两次的差异。(6)小组交流,比较那个同学绘制的消化器官明确。消化顺序清楚。学生汇报对消化器官的认识。老师提问: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不同的消化器官分别起到什么作用?新课标第一网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汇报。教师通过计算机可将向学生展示食物在消化器官里的消化过程。对学生有争议的胰脏何肝脏是否属于消化器官进行分析。

(三)认识消化道的蠕动是推进食物前进的主要方式

1、提问:我们看过人倒立吃东西的表演,逆向过问什么人能倒立着吃东西吗

2、学生猜测,做出假设。

3、知道学生做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运动的实验。

4、提问:消化道是用什么方式使食物前进的?

5、学生回答,老师讲这种方式归纳为蠕动

(四)认识保护消化器官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呢?

1、辨析,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好?

2、讨论:因该怎样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及怎样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

3、教师小结。板书设计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作业布置或设计教后整体反思单元(章)主题我们的身体任课教师与班级

本课(节)课题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第6课时/共7课时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及设置依据科学概念:

1、人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的有良好的初步消化过程,会利于整体消化器官的工作。

2、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过程,他们的功能各不相同。新课标第

一网

3、牙齿有三种,门齿、犬齿和臼齿,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要保护好牙齿,利于身体健康。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观察和已有经验的的基础上,做出食物在口腔内部变化和牙齿形状特征和分布的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2、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合作,完善观察研究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认真细致的观察牙齿的形状特征。

2、愿意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

二、教学重点:人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的有良好的初步消化过程,会利于整体消化器官的工作。

三、教学难点:能够在观察和已有经验的的基础上,做出食物在口腔内部变化和牙齿形状特征和分布的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教学准备儿童牙齿模型、馒头、镜子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反思与纠正)

(一)引入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那么口腔在消化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呢?它是怎样工作的呢?

1、观察口腔请学生分别慢慢咀嚼一小块馒头,把他们的感觉说出来,从食物形状和我们的感觉两个方面观察,并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馒头会越嚼越甜。在不同的时间内,食物可能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体验牙齿、舌和唾液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协调的工作方式。

要特别关注“安全问题”,在不能够保证卫生的情况下,不要操作“入口”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在家中完成体验活动,在课堂中进行汇报。

2、观察牙齿①观察牙齿,讨论牙齿的不同形状,并画牙齿分布排列图,按形状给牙齿分类及标名。②讨论牙齿的作用。知道牙起着切碎、研磨食物的作用,不同牙齿承担着不同的工作。由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食物由大变小,加快了消化的速度。③体验三类牙齿在咀嚼活动中的协调工作。

3、讨论对牙齿的保护①讨论什么是蛀牙(龋病牙)?②通过课前调查,让学生讨论交流:(1)想一想,自己平时是怎样护牙的?(2)你觉得哪些坏习惯是会影响牙齿生长的?

③.以下是老师预设的问题。

(1)怎样选牙刷和牙膏?

(2)在换牙时期,要多吃些什么,少吃些什么?

(3)你发现班里的小朋友存在哪些坏习惯?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4)如果发现你的同桌有这些坏习惯,你会怎么办?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通过师生的对话交流,纠正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良习惯。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参与面也比较广。在七嘴八舌的讨论中,在真实生动的画面前,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如果不及时改掉这些不良习惯,会产生怎样的后果,而且,学生的交流能力也得到锻炼与提高。板书设计

口腔里的变化牙齿、舌和唾液切碎、研磨食物龋病牙作业布置或设计教后整体反思一节科学课,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科学的本质,但是,这不仅仅是指教给学生一科学的方法或者是引导学生靠近科学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科学是实证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观察和讨论都是为观点寻找证据。这节课,非常强调记录的真实性,当学生提出已确定的标准去分类,这也是为了使学生的活动更理性。对于学生各种各样的分类方法,我们是否应该进行优劣的评析,并引导学生选择科学的方法。作为科学教师,我们必须十分清楚,哪种方法是属于学生的经验水平的,哪种方法是我们希望学生去接近的科学方法,但这只是“科学性”的一方面。我们还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基础,一节课的时间无法承载太多的目标。作为食物单元的起始课,不可能一步到位地完成所有的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生对食物的注意从无意意识到有意意识,从零乱的记录到分类记录汇报,学生还学到了一些简单的记录、统计方法。总之,学生获得了应有的发展。单元(章)主题我们的身体任课教师与班级

本课(节)课题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第7课时/共7课时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及设置依据科学概念:

1、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过程与方法:

1、能够用画图的方法,直观的表现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关系。

2、能够反复对自己的绘图作出修改、完善,掌握画图的方法。

3、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2、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

3、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认识,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二、教学重点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三、教学难点能够用画图的方法,直观的表现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人体模型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反思与纠正)

(一)引入全面回顾前面学生所了解的人体的骨骼肌肉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的工作过程中,各系统内部不同器官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同时还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跨系统之间的协作关系,较全面的将人体的系统化结构呈现在学生面前。

1、人体的各个感官怎样协同工作(1)小组讨论或集体研讨“人体的各个器官怎样协同工作”,用图、文呈现。(2)交流研讨,共享彼此的认识(3)绘制表示简单关系的画图。(4)交流研讨,在简单绘图的基础上寻找图与图之间的关系,并以此关系绘制新图。(5)修改完善(循环反复)讨论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每节课中呈现的系统内部的协同工作;二是(如卡通人物所说)联系各个教学活动中涉及的人体活动,找出不同系统间的器官协同工作的情况。最后学生建议制作卡片进行拼摆,利于表达想法也利于他人理解。

2、人体各器官之间的联系学生将要全面的思考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联系。需要通过讨论来丰富自己的想法,以寻求找到更多更广泛的联系,扩充自己的认识。在画图的过程中,也需要学生对各种联系反复思考,以寻找最适宜的表述方式。画图的指导在本课,学生用画图的形式来表现对本单元学习的理解。以前出现的多为较简单,面对比较复杂的关系,画图的难度就比较大了,这时候需要教师的指导。

3、健康生活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健康生活就是我们在了解了自己身体的结构和相互作用的规律后,爱护它们,促进他们更协调的工作。”板书设计呵护我们的身体协同工作互相联系

作业布置或设计教后整体反思对于人体消化器官的位置、作用以及消化过程的认识,学生无法在课堂上获得直接体验,必须通过间接的手段才能获取,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单一的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但枯燥,也很难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运用信息技术,打破了这样的“僵局”。

一、科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突破教学难点。“我们人体有哪些消化器官?它们都有些什么作用?”这两个问题,学生有一定的经验,但大多是摸棱两可的。学生对此作出猜测后,只能通过二手资料得以证实。现今查阅网络资料是最为快捷方便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满足了自身需求。通过这次的查阅资料尝试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查阅处理资料的方法,提高了查询资料的能力,为将来自主的课后探究活动打下了基础。在学生获得对消化器官比较清晰的认识之后,应用Powerpoint软件,学生可以点击图片拖动鼠标对各器官进行排列,再对照教师中的人体模型进行修正,这个活动让学生对消化器官的认识更形象深刻,提高了学习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性。信息技术的运用与模型拼图相比更为快捷方便。不仅减轻了教师课前准备工作量,而且也节约了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人体的消化过程受时空的影响,让学生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是本课的难点,课堂实验难度较大。先让学生猜测,再用Flash动画——“食物的旅行”,演示一块小蛋糕在人体中的变化过程,直观而又形象,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浓烈兴趣。这是其他方式难以取代的。

二、科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体验探究乐趣。认识我们的消化器官,学生从尝一块小蛋糕猜测“我们人体有哪些消化器官?”“分别又有什么作用?”到集体交流产生质疑从而通过自己查阅需要的相关资料查证自己的猜测,认识了消化器官后在电脑上把它们连一连,自己身上找一找,说说小蛋糕消化的过程,观看动画《食物的旅行》。一路经历了尝、猜、查、做、说、看等体验不断刺激学生的感官,“玩中学”和“做中学”相结合,留给学生全身心的刺激,不断挑起学生的储存信息和现实的矛盾,体会到科学探究的真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的氛围中。

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消化方面的病历,再说说它们给我们的生活与学习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回忆这些不愉快甚至痛苦的经历,加深对消化问题的感受,从而意识到保护消化器官的必要性,也使得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第三篇:四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学案例

田珍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知识的探究和应用过程,体验合作探究、应用反馈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教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教学数学知识的逻辑之美,激发学习的兴趣。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教学重点:能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理。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人民币图片

金币图片 学具: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铺垫情感 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我给你们看几张图片,你们可要仔细的看。(课件展示贫困山区学校与学生的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们有什么想为他们做的吗?今天我们就来献爱心,用自己平时的零花钱去给他们买文具,帮助他们学习。(出示课题:买文具)

(设计意图:本节首先通过看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导入课题。)

二、新知探究

1、学习80÷20=4 同学们,现在老师就先带你们到文具店去逛一逛,看看我们给他们买些什么文具呢?老师这里有80元钱,也想捐给山区的小朋友,我们就拿它来买书包吧。能买几个呢?请同学们帮老师算一算。(1)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然后指名汇报。(出示课件)

(2)学生有可能会说:

a.一个书包20元,2个书包40元,3个书包60元,4个书包80元,刚好能买4个书包。(20+20+20+20=80)

b.一个20元,4个乘以20正好是80元。(20)

c.一个书包20元,80里面有4个20,就能买到4个书包。

(出示课件)只要学生说的合理都要予以肯定和表扬。(3)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板书:80÷20=4(个)

用竖式该怎么写?请在练习本上写一写。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出错误,集体订正。分组讨论:“4”为什么写在个位上?(出示课件)

通过分析,指名说出,80元是8个十,20元是2个10,8里面有4个2,所以80÷20=4。因为“4”表示4个1,所以“4”要写在个位上。

2、学习140÷20 师:老师这又刚收到别人捐来60元,加上刚才的80元就有140元,可以买几个书包呢?(课件展示问题:140元可以买几个书包呢)你能像刚才一样用竖式来计算吗?”

组织学生独立解答,列出算式:140÷20 让学生先估一估,大概可以买几个,再与实际结果比较,得到答案。(出示课件)

组织学生议一议:商“7”为什么与各位对齐?

指名汇报:因为140里面有7个20,“7”表示7个1,所以“7”要与个位对齐。

3、游戏:抢金币

(1)师:刚刚为山区的小朋友买了书包,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的名字就叫抢金币(出示课件)。(2)介绍游戏规则。

a、全班分成男女两组,每组各派5名同学参加比赛。b、老师每次准备一个金币,男女同学各一名来抢金币,先抢到者答金币上的题目,答对者获得金币,答错者把题目送给对方,如仍旧错误,双方均不得金币。c、得金币多方获胜。

(3)组织学生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游戏,对表现好的学生予以肯定。

(设计意图:本节通过课件的演示,给学生直观的印象,掌握商的定位问题,并能正确计算。游戏的设计更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巩固练习(课件展示题目)

师:刚才的游戏玩得开心吧?可是山区的小朋友可没有这样的兴致呢。现在我们继续来为山区的小朋友买学习用具。

(1)完成教材第60页“试一试”第1题(课件展示问题)师:你是怎样算的呢?说说你的想法。90元能买几个计算器?那120呢?150呢?165呢?

学生自主回答,对学生予以肯定和表扬。同时解决有余数除法的算法。

(2)完成“试一试”第3题。(课件展示)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做得好的同学予以肯定。重点突破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

(3)(出示课件)讨论:在600÷20=30中,商的个位为什么要补“0”?

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你还能举出一个例子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其运用适当的方法求商,解决商的定位问题,除法的竖式的书写格式。)

四、全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呢?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展示课件,做本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不但为山区的小朋友献了爱心,还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揭示课题: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那么在计算过程中应该怎么算呢?(出示课件: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计算时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被除数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在做这样的题时,你们注意些什么?(如果除到被除数十位后余下的数不够商时,就在商的个位上补0,不够商的数为余数。当被除数的某一位正好除尽,而被除数的末尾是0时,就不用再除下去,只要在对着被除数末尾余下的位数上面补0。)

五、谈话结束本课

师:能为山区的小朋友献爱心,你们开心吗?以后还愿意继续帮助他们吗?我要在这里先替他们谢谢同学们了。(展示图片:社会各行各业人士为山区学生所做的捐赠活动,让学生明白社会处处有爱心。)

四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学反思

田珍珍

这节课设计的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七册第五单元除法的第一节内容《买文具》,即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除法,以及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

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以下四个层次来进行:

1、情境中探索算理发现方法

(1)由生活中的为贫困山区买文具这一情景引出除法竖式。(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汇报自己的想法。

2、讨论中理解算理概括方法(正确书写商的位置)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安排独立探究、交流验证、归纳概括三个层次进行: 教学例1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竖式的书写,尝试探究。在试算中学生有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商4的位置写错了;二是商了4以后忘记除数和商乘起来,只写了8;三是商写成了40。组织学生交流讨论,针对重难点师生进行探究验证。首先引导学生从试商上考虑:20*4=80他的商是40所以错了。在从算理上去考虑:商4为什么一定要写在个位?在从计算过程考虑第二步算什么?所以他写8对吗?得出正确的算式以后引导学生对这个算式进行整体的认识。和前面口算的方法比较找到联系,理解学习竖式的必要性。因为是重点理解算理的地方,同时也是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一种思维训练。所以我会在这个地方多花时间。

教学例2 时,放手让学生独立作,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关键也还是商的定位问题,强调所得的商7是个位数,所以应该写在个位上。在交流中概括计算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挑战中升华算理掌握方法(有余数的除法)

巩固内化,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不同层次学生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安排了两个层次:一个是基础练习一个是有余数的除法练习最后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机动)。通过具体情境呈现90÷30与165÷30,让学生通过尝试计算,比较两个算式在计算过程中的异同,来进一步的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竖式的计算法则和算理,并且会进行运用。

4、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注重情感的培养。

本节导入和结束都通过图片的展示,其中渗透了思想教育,激发同学们的同情心和爱心,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游戏的设计巩固了他们对口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掌握,也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整节课教学活动中我想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可能在练习上没有设计太多时间。这一点上我以后会有所改进,并多让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第四篇:四年级上册数学周记

四年级上册数学周记1

0是一个神秘的数字,它像宇宙中的奥秘一样,让人捉摸不透。0也是一个重要的数字,如果你一不小心,多添了一个0或少加了一个0的话,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这次的.数学考试,让我真正领略了0的重要性。当考卷发下来的时候,99分!我立即寻找错误点。结果令我目瞪口呆。原来是45000÷90这道题。“怎么可能这么简单的题我也会出错?”我心里嘀咕道。想起当时在口算45000÷90这道题时,我轻而易举地写下50,还十分自信,可到头来一计算原来得500,差了一个0。这是多少不应该的呀!不该错的也错了,想必0是多么重要呀!

如果我以后当了公司的财务总经理,别人来提钱,本来要提10000元,我却多加了一个0——100000,在帐单上仍然记了10000元。那这90000元我向谁来要呀!这一切后果都得我承担啊!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在工作上、学习上都要一丝不苟,要不然后果非常严重。

四年级上册数学周记2

10月20日星期三天晴

今天早上,我和姐姐吃完早餐准备去菏兰水乡玩,心情是相当的好。

我俩乘电梯来到楼下,姐姐突然问我:“妹妹,你知道电梯上下运动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吗?”我犹豫了两秒钟后,兴奋地回答了她:“哦,我知道是运用了我们刚学过的物体的平移知识。”姐姐捏了一下我的小鼻子说:“小机灵,没有把你难倒,真有点让我‘失望’哦!”……我俩玩到接近吃午饭的时候才回家来,家里可真热啊!我迅速地打开家里的掉扇,决定也考一考姐姐:“你知道它又用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吗?”姐姐一时想不起来,我等了一会,终于忍不住宣布答案了:“姐姐,风扇的转动不正是运用了物体的'旋转知识吗?”姐姐大叫真棒!妈妈在一旁感叹地说:“你们看,数学的知识多丰富,它的用途多广泛,你们要认真学习数学啊!”我和姐姐用心地点了点头。

四年级上册数学周记3

今天早上,我和姐姐吃完早餐准备去菏兰水乡玩,心情是相当的好,我俩乘电梯来到楼下,姐姐突然问我:“妹妹,你知道电梯上下运动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吗?”我犹豫了两秒钟后,兴奋地回答了她:“哦,我知道是运用了我们刚学过的'物体的平移知识。”姐姐捏了一下我的小鼻子说:“小机灵,没有把你难倒,真有点让我‘失望’哦!”……我俩玩到接近吃午饭的时候才回家来,家里可真热啊!我迅速地打开家里的掉扇,决定也考一考姐姐:“你知道它又用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吗?”姐姐一时想不起来,我等了一会,终于忍不住宣布答案了:“姐姐,风扇的转动不正是运用了物体的旋转知识吗?”姐姐大叫真棒!妈妈在一旁感叹地说:“你们看,数学的知识多丰富,它的用途多广泛,你们要认真学习数学啊!”我和姐姐用心地点了点头。

四年级上册数学周记4

在数学兴趣课上,庄我的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道有趣的题目:

在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下江南游玩,遇到了一位老寿星。

一打听,这位老寿星已经141岁了,乾隆皇帝便赠了一联给老人: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乾隆皇帝要随行的大臣纪晓岚对出下联,这可难不倒他,他的'下联是: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我的老师说:“这一副对联里,藏有一道数学题,请同学们算一算老人几岁?”听了我的老师的话,我想,“花甲”是指60岁,“重开”是指两个60岁,“三七”是指二十一岁,上联就是60×2+21=141岁;古稀是指七十岁,“双庆”是指两个七十,“多一度春秋”也就是多一岁,下联就是70×2+1=141岁。原来,对联中也藏有数学问题呀!

其实,早在我国古代,文人们就常作对联,以咏物喻事,而且很善于把一些数字嵌在对联中,使对联除了文学性、趣味性外,又增加了知识性。

四年级上册数学周记5

每年的2月2日是我的生日,我的爸爸妈妈还有哥哥姐姐都送我礼物,还会给我唱生日快乐歌,我每次都会觉得很幸福。今年的生日和往年的不一样,哥哥给的礼物是一套《火影忍者II》要96·5元,姐姐送我的'是一套《自然百科全书》,价格是14·61元,妈妈送我的遥控车要29元,爸爸给的礼物是一套学具,也要19元。价格都不便宜,而且这些礼物都是我很喜欢的,我拿着真是有点爱不释手啊,这时候爸爸给了我一道数学题:这些礼物一共要多少元钱呢?还告诉我只有答对了,这些礼物才会归我所有,我迅速地用笔展开了笔算,得到的结果是159·11元。赢得了全家人热烈的掌声,大家还夸我真聪明,我沉浸在甜蜜中。

第五篇:数学周记四年级上册

数学周记四年级上册 篇1

每年的2月2日是我的生日,我的爸爸妈妈还有哥哥姐姐都送我礼物,还会给我唱生日快乐歌,我每次都会觉得很幸福。今年的生日和往年的不一样,哥哥给的礼物是一套《火影忍者II》要96·5元,姐姐送我的.是一套《自然百科全书》,价格是14·61元,妈妈送我的遥控车要29元,爸爸给的礼物是一套学具,也要19元。价格都不便宜,而且这些礼物都是我很喜欢的,我拿着真是有点爱不释手啊,这时候爸爸给了我一道数学题:这些礼物一共要多少元钱呢?还告诉我只有答对了,这些礼物才会归我所有,我迅速地用笔展开了笔算,得到的结果是159·11元。赢得了全家人热烈的掌声,大家还夸我真聪明,我沉浸在甜蜜中。

数学周记四年级上册 篇2

10月20日 星期三 天晴

今天早上,我和姐姐吃完早餐准备去菏兰水乡玩,心情是相当的好,我俩乘电梯来到楼下,姐姐突然问我:“妹妹,你知道电梯上下运动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吗?”我犹豫了两秒钟后,兴奋地回答了她:“哦,我知道是运用了我们刚学过的物体的.平移知识。”姐姐捏了一下我的小鼻子说:“小机灵,没有把你难倒,真有点让我‘失望’哦!”……我俩玩到接近吃午饭的时候才回家来,家里可真热啊!我迅速地打开家里的掉扇,决定也考一考姐姐:“你知道它又用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吗?”姐姐一时想不起来,我等了一会,终于忍不住宣布答案了:“姐姐,风扇的转动不正是运用了物体的旋转知识吗?”姐姐大叫真棒!妈妈在一旁感叹地说:“你们看,数学的知识多丰富,它的用途多广泛,你们要认真学习数学啊!”我和姐姐用心地点了点头。

数学周记四年级上册 篇3

在数学兴趣课上,庄我的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道有趣的题目:

在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下江南游玩,遇到了一位老寿星。

一打听,这位老寿星已经141岁了,乾隆皇帝便赠了一联给老人: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乾隆皇帝要随行的大臣纪晓岚对出下联,这可难不倒他,他的下联是: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我的`老师说:“这一副对联里,藏有一道数学题,请同学们算一算老人几岁?”听了我的老师的话,我想,“花甲”是指60岁,“重开”是指两个60岁,“三七”是指二十一岁,上联就是60×2+21=141岁;古稀是指七十岁,“双庆”是指两个七十,“多一度春秋”也就是多一岁,下联就是70×2+1=141岁。原来,对联中也藏有数学问题呀!

其实,早在我国古代,文人们就常作对联,以咏物喻事,而且很善于把一些数字嵌在对联中,使对联除了文学性、趣味性外,又增加了知识性。

数学周记四年级上册 篇4

10月20日 星期三 天晴

今天早上,我和姐姐吃完早餐准备去菏兰水乡玩,心情是相当的好。

我俩乘电梯来到楼下,姐姐突然问我:“妹妹,你知道电梯上下运动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吗?”我犹豫了两秒钟后,兴奋地回答了她:“哦,我知道是运用了我们刚学过的物体的`平移知识。”姐姐捏了一下我的小鼻子说:“小机灵,没有把你难倒,真有点让我‘失望’哦!”……我俩玩到接近吃午饭的时候才回家来,家里可真热啊!我迅速地打开家里的掉扇,决定也考一考姐姐:“你知道它又用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吗?”姐姐一时想不起来,我等了一会,终于忍不住宣布答案了:“姐姐,风扇的转动不正是运用了物体的旋转知识吗?”姐姐大叫真棒!妈妈在一旁感叹地说:“你们看,数学的知识多丰富,它的用途多广泛,你们要认真学习数学啊!”我和姐姐用心地点了点头。

下载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周教案及反思(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周教案及反思(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反思

    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写的4篇文学作品。作家的笔下分别描写了鹅、猫、母鸡等儿童常见的动物,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真正的喜爱......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 比 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比 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的基础知识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二.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材内容包括生活......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五篇模版]

    四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 土门关小学 寇占德 2017.5.6 教学内容:教科书39~41页。(认识平行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情景,体验直线的相交与不相交关系,认识两条直线互相......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上册) 第1单元大数的认识 1-1亿以内数的认识 月日第 课时 内容:P2-4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

    新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确定位置》教案及反思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南留完小 曹胖胖 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

    品德四年级上册教案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关心你,爱护他 第一课 让爷爷奶奶高兴 教学目标: 1.了解爷爷奶奶过去及现在为家庭与社会作出的贡献,对老年人产生敬意,尊重老年人。 2.理解老人的心思和特殊习惯,体会他......

    四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Unit 4 My home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A Let's learn Let's do C Let's sing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句子This is my home y home并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房间 2.听、说、......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多怪自己少怪生 木楠完小: 王清锋 教师不能只把教案写得详细周全,满足于“今天我上完课了,改完作业了,完成教学任务了。”而应该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