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教案
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教学目标:
1、能够设计实验证明固体和气体有热胀冷缩性质。
2、尊重他人意见,敢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教学准备
气球、烧杯、水、固体热胀冷缩演示器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气体、固体有没有这个性质?
二、探究:
①探究气体受热受冷后的变化。用什么容器装空气?用什么方法使空气受热或受冷?怎样观察空气体积的变化?
……
交流清楚,学生动手实验。
你怎么做的?看到什么现象?有什么发现? ②探究固体热涨冷缩的性质
你有什么办法让大家看到固体也会热胀冷缩? 学生交流自己的半法或者想象。
现在摆在你面前的是固体热胀冷缩演示器,猜猜烧热后,铜球还能出来吗?
三、拓展
热涨冷缩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交流实验设想,器材,方法,注意事项。
1、用相同的装置做实验:一组用手握住烧瓶观察气体膨胀现象,一组把烧瓶放在开水里。
2、观察得出,温度越高,膨胀越明显。教师小结:热涨冷缩的大小与物体温度有关:温度升得越高,膨胀越明显;温度降得越低:收缩越大。质量越大热涨冷缩越明显。
四、应用
生活中看到过这种现象吗? 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类似现象
热胀冷缩的应用:使瘪了的乒乓球变圆,温度计,热气球,汽艇。防止热胀冷缩:冬天、夏天电线的变化,铁轨间的缝隙,大面积水泥地上的夹缝,桥面上的缝隙。
板书设计:物体(固体、液体、气体)------热胀冷缩 课后反思:
第二篇:《2 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教案1
《2 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设计实验证明固体和气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知道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二)过程与方法
1、知道热胀冷缩现象,即物体一般在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遇冷体积会缩小。
2、能够设计实验证明物体的热胀冷缩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
2、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尊重他人意见,敢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交流。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课本,设计实验证明固体和气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
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教学准备
烧瓶、细管、铁圈、铁钉、玻璃杯(2个)、木板、水槽、酒精灯、烧杯、弯玻璃管、橡皮塞、滴管、气球、瘪乒乓球、热水、有色水、肥皂水、冰水。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夏季时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新课讲解:
实验步骤:(1)在烧瓶内装入有色水。(2)在瓶盖上穿入吊瓶插头和细管。(3)盖好瓶盖。(4)把烧瓶放入空水槽中。(5)在瓶上浇热水。(6)彩色喷泉喷出来了!
(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学生下一步的动手操作做出示范。)
学生动手实验。
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请大家赶快用桌上的仪器做实验,要注意实验步骤和小心热水!别烫着!
(学生分组试验,教师巡视指导。只见人人不甘示弱,一股股喷泉直冲上空。)讨论交流。
师: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生1:没浇热水前,细管里没有水,当浇上热水后,喷泉出现了。生2;我看到彩色喷泉,水从细管里喷出来,里面的水变少了。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细致,分析得也很有道理。原来,冷和热对水有这样的影响:受热体积会膨胀,受冷体积会缩小,因此,液体—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探究固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师:刚才大家对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行了一番研究,那么,固体有没有同样的性质呢?我们假设它有这样的性质,请我们打开课本阅读,可以参照课本介绍的方法,还可使用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证明。
(每小组有两套实验器材,第一套是铁圈、两个铁钉、一块木板、酒精灯;第二套是2个玻璃杯,热水和冰水。)
师:请各小组按下列提纲进行:课文中的方法是怎样研究的?你们小组又是怎样研究的?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归纳、得出结论,然后请各小组汇报。)
学生汇报情况如下:
生:我们设计的实验是:先在木板上钉好两个铁钉,它们的距离恰好通过铁圈,再给铁圈加热,经过一段时间的加热后让铁圈通过两根铁钉,结果被卡住了,说明铁圈加热后体积会胀大。后来我们在铁圈上滴几滴冷水,铁圈又通过了,说明铁圈冷却后体积会缩小。由此可见,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师:同学们叙述得非常有条理。还有没有其他情况?
生2:我们组第一次实验失败了。当铁圈加热后仍可以穿过铁钉,我们找原因,原来两根铁钉的距离太宽了,所以铁圈加热后,体积膨胀,但仍可通过。后来我们调整了距离,实验成功了。
师:做得好!你们实验失败了不放弃,而是能够去寻找失败的原因后再试,这正是科学研究所必需的的永不放弃的精神。听了同学们的汇报,我们知道铁圈和玻璃杯受热体积会膨
胀,遇冷体积会缩小,说明了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探究气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师:前面的实验说明了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气体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呢?
(大部分的同学认为气体有同样的性质,但也有一部分同学不肯定)
师:那么我们假设气体也有同样的性质,然后通过实验验证我们的假设正确与否。我们以空气为例,大家能不能想办法设计实验来验证你们的假设呢?
学生汇报交流:
第一组:《有色水会移动》
我们组的实验是:给烧瓶安上一个带弯玻璃管的橡皮塞,在玻璃管里放几滴有色水。用双手捂住玻璃瓶,玻璃管中的有色水向外移,说明空气受热膨胀;再放开双手,一会儿有色水向内移动,说明空气受冷收缩。由此证明空气有热胀冷缩性质。
第二组:《瘪乒乓球复原》
我们组的实验是:把一只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里,几分钟后,瘪了部分鼓起来了;再把它放在冷水里,只见刚鼓起部分又瘪了,说明了空气受热膨胀,遇冷收缩,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联系实际,应用知识。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联系实际谈谈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有什么用途?在哪里见过?举一些例子。
生1:可以使瘪了的乒乓球变圆。
生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就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师:生活中除了利用物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为我们人类服务以外,在有些地方我们也要防止物体的热胀冷缩。下面请看这些现象,想想其中的原因。(出示图片)
图片1:满壶水加热后往外溢。
2、钢轨接口处都留有空隙。
3、野外的电线夏天松弛,冬天紧绷。
4、桥面上的缝隙。
5、商场内瓶装汽水、瓶装酒没装满。
6、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能太饱。
第三篇: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教学设计
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青岛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以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会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大量的气体和固体实验,获得科学结论。认识到科学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愉快,乐于用热胀冷缩的科学道理改善生活。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活动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物体在受热受冷时体积和形状发生变化,并能得出相应的结论。活动难点: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出液体、气体、固体的热胀冷缩的不同之处。活动过程:
活动一:创设游戏情境,引出学生已有知识“热胀冷缩”。
1、以谈话方式,把学生引入游戏比赛中。
师: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同学爱动脑筋,非常聪明。今天咱们就来比一比。(用游戏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根塑料管,一根铁棒,一盆热水和一盆冷水,咱们就比比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把塑料管套在铁棒上。
(设计的这个游戏规则很简单,所以学生听完后会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2、比赛开始,学生马上活跃起来。
有的组会把塑料管放在热水中,然后去套铁棒。
有的组会同时把塑料管和铁棒分别放在热水和冷水中,然后把塑料管套在铁棒上。„„
3、比赛结束,请比赛中最快的小组说一说他们是用什么方法完成的。
(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温度计的知识,及刚刚的比赛,会说出是运用塑料管的热胀和铁棒的冷缩最快完成了。这时我顺势写下板书“热胀冷缩”四个字。)
【这样设计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也引出了学生已有知识“热胀冷缩”。】
活动二:师生同动手,验证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准备一些固体材料,师生同做实验,实验它们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师:刚才咱们通过游戏得出塑料管和铁棒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塑料管和铁棒都属于固体,老师这里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固体,如:铜球、铁环、铜丝、硬币、木块和钉子等。咱们来一同做实验,看一看它们是不是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每组学生派代表来选择一组材料进行专门研究。教师参与实验进行有目的指导。)
2、学生做的实验类型:铜球加热后能否通过铁环实验的。
铜丝加热后能否变形实验的。
硬币加热后能否通过两个铁钉之间实验的。等等 也可以让学生自带材料来研究。
(学生的实验成功后,他们不仅会有成就感,还会对实验更加有兴趣。这时引导学生重复实验,目的使学生明白科学结果是可以重复验证的。如果有学生在实验中出现问题,马上进行引导,并帮助学生完成实验,当看到实验结果时相信他们会发出一阵阵惊叹,从而产生自己再做一边的想法。这也正是要帮助他们完成实验的初衷:科学结果是可以重复验证的。这个环节的实验时间较长,不仅仅是因为固体的实验本来时间就长,对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而是还要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什么是自主探索,以事实说话。)
3、实验完毕后,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来得出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每个小组可以边演示边讲。
(因为固体实验时间长,还要进行重复实验,每个组的学生无法把每个现象都亲自实验,所以可以让学生边演示边讲。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直观的了解每个实验。学生汇报时教师也要给予适当的帮助。)
4、学生汇报铜丝受热变形实验时,在两个钉子上缠紧的铜丝经过加热变长变松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提出工人叔叔们拉新电线时为什么不把电线拉紧的现象,学生们通过实验马上就会解释出是因为害怕冬天电线冷缩时会断开。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通过孩子们亲手做实验,得出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使物体体积发生变化,而且可以使形状发生变化。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我在前面塑料管套铁棒的游戏上“放”,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以事实说话。】 活动三:自己动手,验证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1、师:刚才咱们一起研究出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上节课温度表的研究中我们也得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生:气体呢?
(引导学生研究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因为有了固体的实验经验,所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来研究气体的实验。)
实验材料,如:烧杯、气球、平底烧瓶、方便袋等,提两点建议进行引导:①想办法把空气装起来。
②想办法看到空气的体积变化。
(有了这两点建议,学生的思维应该会马上活跃起来,有的用方便袋装空气,用胶带密封;有的把气球套在烧瓶上密封空气,学生把空气密封起来后,采用不同的加热、受冷方式进行实验,如:用热水或酒精灯加热,冷水受冷的方法。在很短的时间内有的小组就实验成功了,这时要不失时机的进行表扬“你们做的可真快。”也意在暗示学生气体的实验现象要快。)
2、实验完毕,以小组汇报的形式下结论,气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提出问题并板书: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学生通过刚刚自己的深入研究后,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们应该立刻就会回答,是因为炎热的夏天,车胎受热里面的气体体积变大,所以爆裂。)
【之所以到现在才提出课题,一是因为气体看不见、摸不到,不如固体更直观、形象;二是因为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如果直接做气体实验,学生有时会很迷茫。例如:在做烧瓶上套气球,加热烧瓶使气体膨胀、体积变大的实验时,当气体膨胀时,学生们往往会喊:“气球变大了。”他们不会想是因为气体的体积变大,使气球膨胀起来,在这里还需要教师再引导学生向气体的方向研究。如果让学生先用更直观、形象的固体来实验,再让学生根据从固体实验中得到的启发及经验来自己设计气体实验,那学生的实验目的不仅明确了,而且再做起实验来更得心应手,这也真正体现了科学的自主探索理念。】
活动四:通过比较观察出气体、液体、固体的热胀冷缩的不同之处,并能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总结三态的相同之处,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通过对比找三态的不同之处。
得出结论:在热胀冷缩的现象中,气体热胀冷缩的最快,液体热胀冷缩的较慢,固体热胀冷缩的最慢。它们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以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
3、出示图片一起来解决一下问题:钢轨中的伸缩缝、水泥路中的缝隙、乒乓球瘪了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用所探究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象,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并鼓励学生用热胀冷缩的科学道理改善生活。】
拓展:告诉孩子们这只是在一般情况下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有的物体也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比如:冬天,水管为什么会冻裂?
【这一拓展意在给学生留下课后探究的空间,因为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上下课的铃声并不是教学的起点和终点。】
教后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新教学尝试,我感觉放手让学生去做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但要注意一个度。让学生从大量的感知材料入手,启发学生自己探讨研究,让学生动手、动脑,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兴趣非常浓厚。我主要观察学生的探究,必要时加以指导,倾听他们的意见,做到了不轻易的肯定和否定他们提出的问题,也不用语言甚至表情去干扰他们的思考。在分组实验中,注意发现他们的问题,必要时,与他们一起讨论,把问题放在全班进行辩论,在学生研讨的基础上,教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在上课的时候让孩子自己去找生活中的固体和气体热胀冷缩的例子,他们发现的例子有的也让我大吃一惊,不得不让我感慨这些孩子的用心,比如一个孩子说“在喝糖浆的时候,瓶口打不开,妈妈用热水烫了一会瓶盖,然后一扭就开了,妈妈说这是利用了热胀冷缩的原理“还有一个孩子说”蛋进口“的实验,这些都是我们生活当中一些热胀冷缩的现象,孩子的用心使这堂课上的很顺利。但有些学生也把一些非热胀冷缩的现象给划分到了一起,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他们能明白。
第四篇:《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教学设计
《自行车为什么爆胎》教学设计
鱼台县张黄镇常柳行小学 董 文
《自行车为什么爆胎》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科学 3.课时:1课时
二、教学课题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自行车为什么爆胎》
三、教材分析
关于教材:本课主要探究气体及固体热胀冷缩的现象,与《温度计的秘密》一课的共同探究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教科书以“自行车轮胎在夏天充足气之后容易爆裂”的生活现象为引子,导出对气体热胀冷缩的现象的研究,再拓展到研究固体热胀冷缩的现象。然后再用所学到的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了科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能够自主完成猜想、设计实验、实验观察、得出结论等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有意识的进行合作能够仔细倾听和交流,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儿童对周围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同时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更使他们乐于探究。学生在探究中也易失败,通过教学中的心理渗透,也形成了学生面对成功与失败的正确的态度。
教学目标
1.能针对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通过大量的气体与固体实验,获得科学结论,认识到科学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2.能针对生活中气体或固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提出想知道的问题;通过物体热胀冷缩的实验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愉快,乐于用热胀冷缩的科学道理改善生活。3.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会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四、教学方法: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做中学”教学理念,让孩子亲历整个探究过程,注重让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发现,重视孩子亲身的体验和感受,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孩子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把科学家发现自然规律的过程教给孩子,让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发现、学会提问、学会实验、学会记录、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在教学环节设计上体现“做中学” 的几个环节,即:设置情景——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或猜想——动手实验——记录信息——分享与交流。此外,充分利用互联网搜索,帮助学生掌握和了解科学知识。
五、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气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烧杯、锥形瓶、水槽、气球、冷水、热水等)
2.演示实验材料: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金属球、金属环)酒精灯、火柴。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播放在“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胎爆裂”的图片
2.提出问题:炎热的夏天,充足了气的车胎为什么容易爆裂?(解题,板书: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二)探究研讨、合作交流 1.猜想假设。
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可能是因为气体受热膨胀的原因。追问:你们为什么这样猜呢?到底我们的猜测对不对呢?要想知道答案可以怎么办? 2.设计方案。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设计实验。
3.汇报:哪个小组的同学能把你们组设计的实验方案给大家介绍一下?在本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学生交流实验设想,器材,方法,注意事项)教师多媒体展示注意事项:实验中需要把气球套在瓶口,一定要封紧,不要让气体跑掉了。
4、实施探究。
让学生根据以上方案,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展示交流。
(1)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你们是怎样做的?观察到了什么现象?(2)各个小组汇报自己的实验方法及看到的现象。
放入热水——气球鼓 放入冷水-——气球瘪
(3)通过归纳学生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空气受热体积膨胀,空气受冷体积收缩。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板书设计:
受热
体积膨胀
空气
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受冷
体积缩小
6.师:空气是气体的代表,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水是液体的代表,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固体呢?固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怎么研究?
师:好!我给大家准备了一套材料,钢球、酒精灯、火柴、一杯冷水,还有一个正好通过钢球的铁环圈。请大家动眼,动脑、动口来设计实验,验证作出的假设。
(学生交流实验设计,教师巡视指导,并课件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归纳,得出结论,然后请各小组填表、汇报。)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主要是探索了气体、液体、固体三种典型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热胀冷缩现象无处不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运用,只要你仔细看,认真想,大胆做,就能揭开它们的奥妙。
三、联系生活,巩固应用:
(课件出示:热胀冷缩现象的资料、图片。)例如,路旁架设的电线,为啥总是松松地垂悬着,不绷紧?
(指名让学生说。)
四、课后查询,拓展延伸:
师:热胀冷缩的现象还有许许多多,只要大家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多找课外资料,会有很多发现。课后,请同学们自己上网查资料,下一节课向老师、同学们汇报,好吗?
(三)课堂检测 一. 知识展示台
1.一般情况下,()、()、()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在实验时,铜球受热体积会(),不能通过铁环。加热后的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会()。
3.夏天自行车胎里的空气受热会(),体积(),车胎就容易爆裂。夏天大人们不会把车胎的气充得很足,这种做法是很有道理的。4.我们常常会把瘪了的乒乓球放进热水里,球就重新鼓起来了,这是因为()。二.选择大乐园
1.一般情况下,()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A.固体 B.液体 C.气体
2.在相同情况下,()受热膨胀的体积最大,()较大,()最下。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3.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夏天,自行车胎应多充些气体。B.冬天,自行车胎应多充些气体。三.对错审判厅
1.各种材料制成的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一样。()2.在相同情况下,气体受热膨胀的体积最大。()3.空气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4.铁轨之间留有缝隙是为了节约钢材。()
5.电线杆上的电线冬天绷得紧、夏天比较松弛是热胀冷缩的缘故。(6.踩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会恢复原状,这是气体受热膨胀的缘故。())
第五篇:《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教学反思
作为科学教师,要想进行好教学活动,除了设计好激发兴趣的导课环节外,课前必须要亲身经历学生将要参与的每一个学习环节,并且在探究时不断的反思、改进探究方法,去发现探究中将要遇到的问题,去体验探究中的乐趣。比如:课上同学们所做的试验,我在课前反复操作,不断反思、改进、总结。怎样让复杂的问题变得清晰明了,让学生便于自主的设计试验方案,通过同伴间的合作操作试验,有所收获,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科学探究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呢?
教师只有对教学有了充分的认识和充足的准备,课堂也才能真正成为体现学生是主体的场所。在探究活动中,我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言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探究欲。更重要的是我放开自己的思路,给学生更大的合作学习,展示自己的空间。自始至终我都以一种服务者、启发者,欣赏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他们敢想、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探究空气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时同学们畅所欲言的情景真是令我难忘。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中的一分子,而且是不可缺少的。从而建立学生自信心、合作意识、小组集体意识。同时我也及时捕捉学生随时闪现的智慧火花,给他们以肯定,给他们以激励。通过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在我的启发下,学生能自己分析和得出试验中的注意事项,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