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导入语的设计

时间:2019-05-15 01:41: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语文课导入语的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语文课导入语的设计》。

第一篇:初中语文课导入语的设计

初中语文课导入语的设计

宁化县民族学校 池生球

导入语,又叫导语、开讲语,俗称开场白,是教师在讲课之前,围绕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段简练的教学语言。短则一两分钟,长也不过五六分钟。导入语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是谱写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好的设计导入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能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为学生学习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设计导入语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切入点,内容和方式必须独辟蹊径,富有新奇性,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但由于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多样,文章的文体不同,风格也各异,这就决定其导入语的设计不能千篇一律,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师本身的兴趣爱好、习惯和知识储备的不同,采用不同类型的导入语。

那么,如何设计语文课的导入语,本人结合自己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趣味式导入语

孔子曾经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教师如果紧扣教学内容以趣事开讲,就能直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乐学”境界,使难懂的知识变得易学,使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如《论语十则》的导入语我是这样设计的:“火之光、电之光能照亮世间的路,思想之光能照亮人们的思想。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了全世界最伟大的十位思想家,例如牛顿、哥白尼,谁知道这十位思想家中谁排在第一位?(可让学生们稍议论一会儿)他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夫子。”这么一说,学生们学《论语十则》的兴趣就高了。

二、激情式导入语

对一些激情澎湃或感情蕴含深沉的课文,教师可在新课开始时,结合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以饱满的热情,使学生对作者抒发的感情有更深的理解,以引起学生的感情体验,激发他们的情绪,产生内心的共鸣。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激情式导入语重在感染,以情动人,以景引人。它是利用感情共鸣的心理机制,使学生像演员入戏一样进入角色,与课文中的事和物息息相通,最后通过道德和情感的融合所产生的内驱力来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激情式导入的作用不仅仅是落实语言基础知识,同时也是对学生的道德观、审美观的熏陶和提高。

三、解题式导入语

教师针对隽永、含蓄的课文题目,引导学生通过对题目的讲解与分析,从总体上抓住文章的要旨,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然后逐步深入地掌握课文的内容。例如在教读七年级下册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这一课时,就运用了这种导入方式,我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到黑板上为老师应如何板书这个课题设计一翻,并谈谈自己的设计理念。老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简要的点评后,引用鲁迅对“悲剧”论述的名句——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以此让学生加深对悲剧的认识,教师进一步设疑,既然是“悲剧”又为何称之为“伟大”,“悲剧”体现在哪,“伟大”又表现在哪?

四、悬念式导入语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意识地设疑置难,制造矛盾,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种种疑团,激起追根溯源、急欲寻求答案的学习欲望。如我在教读七年级下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导入语是这样设计的:童年是一首乐章,有快乐,也有悲伤,童年是一次奇妙的旅行,有好奇,也有抱怨。每个人的童年都是生命中的最初快乐,那是一个快乐的时光,一个无忧无虑的时光,一个天真浪漫的时光。每个人的童年都各不相同,大作家鲁迅的童年时光又是怎样的呢?在回忆童年时光时,作者为何仅选取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个生活场景,这两个生活场景在作者的记忆深处烙下了怎样的印记,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走进鲁迅的童年,去揭这个谜吧!

五、多媒体式民导入语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教七年级上册《春》一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课前导入和朗读环节:在讲授新课前,先多媒体出示几幅多姿多彩的春景图,再请学生口头简要描述画面,并背出表现春天的诗句,然后在声画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读录音。那美不胜收的佳景和行云流水的朗读,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感受到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花草树木竞相争荣的景象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从而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观舞记》时,课前先让学生用心欣赏一段印度舞蹈视频和几张印度舞蹈者的图片,欣赏完后让学生从印度舞者的动作、服饰和神情等方面谈谈对印度舞蹈的初步认识,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提前进入了教师预设的情境中,自然导入对课文的学习。

六、引述性导入语

引述性导入语是教师引用与课文有关的名言警句、诗词文赋等学生熟知的资料构成的导入语。这种导入的方式可以渲染气氛,创设一种氛围,激起学生感情的共鸣。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真正的英雄》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语的:1986年1月31日,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发表了一篇电视讲话,讲话中有这么一段话“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里根总统高度称赞的英雄是谁?这些英雄有哪些丰功伟绩能得到当时总统如此高的评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里根总统的这篇电视讲话稿,去寻找英雄的足迹,感受作者对英雄们的敬仰之情。

七、故事性导入语

讲故事是教师进行新内容导入常见的方式。用这种方式构成的导入语往往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中学生年龄尚不太大,有很强的好奇心,对听教师讲故事自然非常感兴趣,所以,在语文课上运用故事性导入语,还是非常合适的。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天上的街市》这一现代文时,我先给学生讲《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然后引言导入新课:“一年相会一次,虽然他们的生活有点悲惨,不很完美。但是诗人郭沫若却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地运用了《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为我们写下了一首清新的抒情小诗《天上的街市》,今天我们一起拜读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看看诗中牛郎织女的故事和民间故事中的原型有何不同,作者创造性地运用民间牛郎织女这个故事,要向读表达什么?”

设计这种导入语,所选用的故事一定要与课文有关,且对学生而言要颇具吸引力,要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这样才能切实发挥这种导入语的作用。教师在运用这种导入语时,一定要先锻炼讲故事的能力。精彩、动人的故事情节,合适的语速,多变的语调,再加上教师丰富的表情,必然会使你的导入语娓娓动听、真切自然,像磁石般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八、“比兴”式导入语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在语文课堂中,就是指先讲与教学目标相关的另一件事从而引出教学主题。如教学七年级下册《竹影》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丰子恺的几幅漫画(《瞻瞻的脚踏车》、《瞻瞻的黄包车》以及《要》等),教师引导学生从漫画的主人公及漫画所要表现的主题方面赏析,学生很容发现这些漫画都是以儿童为主人公,漫画中都表现了浪漫的童心童真与童趣,在让学生了解了作者的漫画创作特点的同时,顺势引出丰子恺不仅漫画作品中洋溢着浓浓的童心与童真,他的文学作品中同样融注着浪漫的童心与童趣,今天所学的《竹影》就是一篇很典型的作品,同学们以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找出此类的句子好好品一品。

此外,还有过渡式导入语,就是引导学生复习前面所学课文与知识,由旧课旧知识过渡到新课新知;联系实际导入语,指的是联系学生的实际,就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来设计的导入语,青少年对谈及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事情,对联系自己实际情况的谈话,对身边的事情,容易引起注意,容易集中思想。所以,采用这种导入语,就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勾引学生的兴趣和欲望。谜语式导入语、导游解说式导入语等等。

总之,好的导入语,出神入化,婀娜多姿,精彩生动,富有艺术魅力,对学生学习新课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第二篇:如何设计语文课的导入语

如何设计语文课的导入语 大新寨中学—冯叶

导入语又叫开讲语。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是谱写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好的设计导入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能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为学生学习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设计导入语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切入点,内容和方式必须独辟蹊径,富有新奇性,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那么,如何设计语文课的导入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趣味式导入语

孔子曾经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才成长的起点,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教师如果紧扣教学内容以趣事开讲,就能直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乐学”境界,使难懂的知识变得易学,使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如讲《词义》一课是这样开讲的:

今天给大家先讲个小故事,阿凡提当了理发师,当地主持伊斯兰教仪的大阿訇经常去理发,但从不付钱。有一天,阿凡提先给他剃了光,刮脸时问:“你眉毛要不要?”“当然要”。阿凡提哗哗两刀把他的眉毛剃了,说:“给您”。大阿訇气得说不出话来,阿凡提又问:“你胡子要不要”?他在一嘴漂亮的胡子,忙说:“不要,不要”!哗哗,又是两刀。这时的阿訇用镜子一照,见自己像个剥光了的鸡蛋似的,暴跳如雷,气势汹汹地责问阿凡提,阿凡提却从容地说:“我是遵照你的吩咐做的呀”!

词义本来是得抽象的,可是把阿凡提请来帮忙,讲得生动有趣,立即唤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激情式导入语

对一些激情澎湃或感情蕴含深沉的课文,教师可在新课开始时,结合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以饱满的热情,使学生对作者抒发的感情有更深的理解,以引起学生的感情体验,激发他们的情绪,产生内心的共鸣。

在教《雨中登泰山》一文,一开讲就用富于激情的感染力的语言,描绘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画卷:“你们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吗?”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姿态万千、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孕育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一提到这些,民族自豪感就充盈心头。在所有的名山中,五岳为最,哪五岳呢?(学生答)五岳之长是巍巍泰山。泰山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吟诗作赋,讴歌赞美。杜甫的五言古诗《望岳》就是其中之一。请同学们背诵(学生背诵:‘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是令人神往的,只有攀到‘绝顶’,才能领略到无限风光。今天我们学习李健吾先生写的《雨中登泰山》,让我们请作者为向导,跟他攀登游览高耸雄奇的泰山......精彩的导入语,激起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未入课文而心对泰山已向往之至。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激情式导入语重在感染,以情动人,以景引人。它是利用感情共鸣的心理机制,使学生像演员入戏一样进入角色,与课文中的事和物息息相通,最后通过道德和情感的融合所产生的内驱力来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激情式导入的作用不仅仅是落实语言基础知识,同时也是对学生的道德观、审美观的熏陶和提高。

三、解题式导入语

教师针对隽永、含蓄的课文题目,引导学生通过对题目的讲解与分析,从总体上抓住文章的要旨,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然后逐步深入地掌握课文的内容。如《驿路梨花》,引导分析“梨花”,解题式导入语的关键,是抓住题目中的典型词语,通过对这些词语的分析与挖掘,把学生的思路引入题目的中心和课文中去。

四、悬念式导入语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意识地设疑置难,制造矛盾,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种种疑团,激起追根溯源、急欲寻求答案的学习欲望。

在教契诃夫的《渴睡》时,一开讲就说:“有一个只有十来岁的小姑娘,因为家穷,就给富人家做保姆。有一天晚上,已经很晚很晚了,小姑娘渴睡的不得了,可摇篮里的婴儿却还不停地哭,小姑娘觉得就是这个婴儿使她不能好好地睡觉,于是把婴儿活活地掐死了,然后自己就沉沉地睡去了......”

讲到这里,学生就情不自禁地发出“呀”、“哇”的感叹声,教师接着说:“这到底为什么呢?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么小的姑娘变成杀人犯呢?小姑娘以后怎么办呢?”学生们带着这一系列的悬念,如饥似渴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此外,还有过渡式导入语,就是引导学生复习前面所学课文与知识,由旧课旧知识过渡到新课新知;还有情境式导入语,就是用生动的语言对事物、事理进行直接描绘,或借用电化教学媒体追染气氛,创设情境,以唤起学生美感,引发思想感情共鸣,等等。

总之,好的导入语,出神入化,婀娜多姿,精彩生动,富有艺术魅力,对学生学习新课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010-3-19

第三篇:浅谈初中语文课的导入艺术

浅谈初中语文课的导入艺术

姓名: 刘刚

职称:中学二级语文

工作单位:汝阳县刘店镇第二初级中学邮编: 471200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1139241182@qq.com

浅谈初中语文课的导入艺术

汝阳县刘店镇第二初级中学刘刚

[内容摘要]语文的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好的导语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课堂导入激发兴趣导入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就这样说过,“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因此,每一节课开场白的好坏关系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几种课堂导入的方法。

一、提问导入法

提问导入可以立刻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充满着创新的活力,既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又能培养学生从已有知识中筛选、提取信息的能力,起到温故知新的效果。例如:光未然的《黄河颂》一课的导入,我是这样设计的:“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借黄河抒怀.写下了大量有关‘黄河’的古诗文,谁能说出有关‘黄河’的古诗文名句?”话音刚落,学生们纷纷举手,争先恐后,说出了他们平时积累的许多有关“黄河”的古诗文名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二、图片导入法

图片能直接冲击人的视觉感官,它给学生的感觉更具体形象,让学生能更快地进入情景。特别是对于没有接触过的事物,学生很难凭空想像。例如:在学习《看云识天气》一课时,先展示图片资料,学生们边欣赏天上变化多端的云,边聆听课文范读,耳闻目睹,形象直观。在此基础上讲解课文,可以说是如鱼得水,轻松自如。接下来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制作解说词,配合音乐和云彩变化的图片,以天气预报员的身份介绍各种云彩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学生站在讲台前煞有介事地介绍,受到同学们的瞩目,颇有新鲜感、成就感,同时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自己的综合能力,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理想境界。

三、歌曲导入法

歌曲导入法就是用歌曲的形式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它通过乐曲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使人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如果能恰当地使用音乐,让乐曲作用于学生的听觉,那就会使他们置身于乐曲所营造的特殊氛围中,奠定感情基调,调动其情感,去感知作者所要表述的内容,促进其理解,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比如我在教学《隆中对》一课时,首先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那深沉、浑厚的的乐曲将学生带入万马奔腾、惊心动魄的战争气氛之中,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各军事集团间斗智斗勇的情形以及主要人物诸葛亮羽扇纶巾、运筹帷幄的鲜活的人物形象也历历在目,如

在眼前。就这样,歌曲带领学生感受雄厚的历史,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知识的殿堂,教学气氛是那么和谐,那么愉悦,授课结束时,学生还沉浸在艺术享受中。

四、情境导入法

现实生活和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创设出一个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将会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如我在讲《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先让大家齐唱一遍《好汉歌》,摘出其中的三句:“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巧妙地将其与课文内容结合在一起,讲课时水到渠成,势如破竹。

五、对联、诗词导入

对联、诗词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于它,虽然距离现代学

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但绝大部分学生都很感兴趣。教师如抓住学生的这一求知欲,进行适当的引导,便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在欣赏《四面楚歌》作品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下这样一副对联:“气吞山河破秦乱,勇抵万夫力拔山。”学生读着对联,兴趣倍增。然后提问:“同学们知不知道这副对联中出现的人物是谁?”再次激起同学们的好奇心。与此同时,我又发问:“你们还能说出有关描写项羽的诗词吗?”在学生答不上来的时候我把“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于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抛给学生。这样极大地激起了学生欣赏《四面楚歌》强烈欲望。

除此以外,导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设置悬念导入法、表

演导入法、解题入法、历史背景导入法等等。

总之,一堂课的成功,必须注重导入新课的艺术。导入艺术的方式层出不穷,但绝不是简单的罗列和归纳就能包容的,在选取导入方法时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作精心的设计,灵活的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也只有这样,才能为语文课添上精彩的一笔。

参与文献:

1、《中国教育报》

2、《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第四篇:课堂导入语设计

我的语文课堂导入语:

【摘要】:导入语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恰如其分的导入,就好似在作者和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可使语文课在最初四、五分钟的间隙里开创出一个多彩的景观空间,从而提高师生的教学效率。导语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和何种角度导入,都必须结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必须遵循启发性、趣味性、知识性和鼓动性的原则。

导入语,又叫导语、开讲语,俗称开场白,是教师在讲正课之前围绕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段简练的教学语言。导入语虽然简短,却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它是直接为教学新课做准备的,教师要想把处于非学习状态的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教师就得把握好新课的导入。良好的课前导入,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他们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联想、质疑、分析,从而进行创造性学习。因此,教师了解并熟悉地掌握导入的方法与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初一语文教学的具体实例来谈谈几种常见的导入方法。(以下实例均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文)

一、直接式导入法:

这是最常见的传统的导入法,这种方法不拐弯抹角,可以起到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简洁明快的效果,三言两语就能直切正题。

例如我在讲《竹影》这篇课文时,是这样设计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八课《竹影》,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128页。”但这种方法不能频繁使用,否则会使学生失去新鲜感,特别是对于活泼好动的学生而言,会大大减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课堂气氛一开始就没有调动起来,就不利于下一环节的教学。

二、新旧知识联系导入法:

采用此法教学,能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例如我在上《孙权劝学》这篇课文时,设计了以下导语:“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学过一篇课文《伤仲永》,同学们还记得吗?(生答:记得)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生答:仲永由一个天资非凡的神童沦为平庸无奇的普通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生答:天资固然重要,但更要注重后天的学习和教育)是的,后天的努力学习才是个人成才的关键。今天我们认识的这位主人公就通过后天勤奋努力的学习,最终由一介武夫变成一个博学多识的大将。(板书课题)

三、故事导入法:

故事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一种特殊的魅力,以此法导入,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入境极快。例如我在讲《斑羚飞渡》一文时,就以一个故事轻松导入:“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地结成一个球体。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它们冲向了火海。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然而,这蕴含着生命的团体仍向前滚动着,噼啪声越来越响,蚂蚁团越来越小,最后滚出火海的蚂蚁只剩下了一小团„„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蚂蚁的故事。的确,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有谁不渴望生呢?可是,这群蚂蚁却生得艰难,死得辉煌。今天,我们同样要聆听一个悲壮感人的斑羚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动人的故事。(板书课题)

四、引用导入法:

教师可以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成语、歇后语、对联、典故或广告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我在上《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前,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诗人汪静之有一首诗写得很美,我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其中的几句——“生命是一树繁花,时间是一根铁鞭,一朵一朵的击落,等到击完的时候,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诗人对于生命的比喻,真的很美妙,“生命如花”,多么绚丽与多情啊!但纵使多情而美丽,有一天,它终会无奈地凋谢,殒落枝头,在作家林海音儿时的记忆里,爸爸的花儿也落了。

课堂导语,恰到好处地用一些诗文,不但能够很快地渲染一种诗情画意的典雅气氛,而且能创设“先声夺人”的审美情境,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体现出鲜明的抒情格调,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这种熏陶不仅有利于语文学习本身,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康发育。

又如在上《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时,我引用了2001年4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清华大学建70周年大会上的话:“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这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光荣。”江泽民同志为什么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的高足——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去探寻赞扬的原因。

《狼》这篇课文我则采用成语导入的方法。“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和狼有关的成语呢?(生答:引狼入室、狼子野心、狼烟四起、狼吞虎咽、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狼狈不堪)看来大家积累的成语不少,那么从这些成语来看,他们反映了狼的什么本性?(狡猾、残忍、凶暴)我国清朝著名的文学家蒲松龄在《狼》这篇文章中就把狼的狡猾刻画得淋漓尽致,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同样是蒲松龄的文章《山市》,我却采用了对联的方式导入: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师问:这幅对联写的是哪一位文学家?

生答:蒲松龄。

师问:蒲松龄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生答:《聊斋志异》。

师问:《聊斋志异》是一部什么作品?

生答:它是一种借叙说奇闻异事、赞美花妖狐魅来鞭挞世间丑恶的文言短篇小说。

师问:怎么知道的?

生答:结合对联和课下注释。

巧用对联导入,可为课堂教学增添文学情趣,缩短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心理距离,迅速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让他们通过思考发现新知识,产生一种获取胜利的愉悦和满足。

五、激疑导入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者,觉悟之机也”,亚里士多德也曾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始”。激疑导入就是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强这一心理,在教学过程中为引入某疑难问题或一节课的难点而设置的。采用这种导入语,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收到很好的课堂效果。但设疑有一定讲究,提出的问题要匠心独具,具有独创性、科学性、规范性。如果教师在课前就紧扣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提出疑问,且语调、语势、语音都很讲究,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无疑,将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铺垫。

例如我在讲《最后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1976年,美籍华人丁肇中因发现j粒子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奖典礼上,这位美籍华人不用英语发言而用中文发言。这一异常举动,引起世界强烈的反响,感动了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他的这一举动,为什么会引起人们强烈的反响?学习了《最后一课》这篇文章后,我们就能揭晓其中的答案了。

六、谈话导入法:

这种方法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教学行为中的主体”这一新课程理念。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而顺利地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例如我在上《落难的王子》这篇课文时,是这样设计导入的:“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也会撞上没有舟的渡口,没有桥的沙岸。那些苦难、挫折常常猝不及防地扑过来,你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叹息就轰然被击倒。同学们,这些折磨人的人生情景,常常突然就横亘在我们面前,当遭遇不幸时,你又作何选择呢?生1:“我会从哪跌倒就从哪站起来,勇敢地去战胜它。生2:“困难小的话,我可能有勇气去面对它,困难大的话,我可能就会感到害怕和沮丧,也有可能会一蹶不振。”生3:“我的选择会跟1一样,吃一堑长一智,把人生中的不幸当作是我最宝贵的财富,勇敢地面对它。”师:“3个同学都作出了自己的选择,今天我们来学习周国平先生的一篇寓言——《落难的王子》,它将教我们如何去应对厄运这一人生的大难题。”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捕捉到了这样一个信息,即学生在面对挫折时还存在着一定的畏惧、逃避心理,有了学生的思想动态,在课堂教学中我不断地去引导他们,让他们意识到困难不分大小,再大的厄运,我们都应该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去笑对它,战胜它。整节课下来,学生思想意识也端正了,我的教学目标也顺利完成了。

七、图片导入法:

每册语文课本前都有几页插图,这些插图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素材,活用这些素材可一举多得。也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下载些相关的图片,制成课件。如在讲《华南虎》一文前,我便用课件的方式出示了几张老虎的图片,先让学生感受老虎威猛、高傲的风采。之后用低沉的语调说:“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它的威猛和高贵一直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但今天我们要走进一只被囚华南虎的内心世界,去感受它带给我们的震撼力。

八、歌曲导入法:

通过播放与该课内容相关的歌曲来导入,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下对新课产生吸引力,同时,歌词的内容也可辅助教学。

例如在上《社戏》这一课时,我播放了一首《童年》,轻松活泼的歌曲将每个人带入了天真浪漫的童年,引起我们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然后引导学生进入学习鲁迅的童年生活,了解作家的童年经历,感受鲁迅对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又比如上《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时,我先播放了贝多芬的名曲《命运交响曲》,然后说道:“一曲激情澎湃的交响乐,让我们感受到贝多芬那颗要扼住命运咽喉、不甘沉沦的心,让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洗礼。面对突如其来的厄运,有很多人选择了坚强面对,贝多芬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看看他是怎样面对生活的。歌曲导入式很受学生欢迎,往往能够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很快进入情境。

九、视频导入法:

运用媒体播放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视频录像,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解《安塞腰鼓》一文前,我利用多媒体优势让学生欣赏了一段“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奔放、动感的画面,热烈、铿锵的音乐,让学生直观、感性地感受到生命的激越,一下子就渲染烘托出激越的课堂氛围,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我见好就收:“产生于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今天我们就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口技》一文的导入,我也同样运用了这种方法。口技表演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让学生很直观地明白了什么叫口技艺术,这为分析课文重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十、解题导入法:

解题导入法即从分析标题入手,引导学生接触教材的中心内容,这种方法可以迅速牵住文章的主线,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在讲解《看云识天气》一文时,我先在黑板上不动声色地写下了课题,然后问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之后,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生答:“题目说明了云和天气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各种云来识别天气状况。”通过解题,学生一下就明确了本文的内容,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直观的认知。又如在讲解《土地的誓言》一文时,我同样也是先让学生独自分析题意,然后抛出问题:“你是如何理解这篇课文的题目的?”有学生说:“这个题目本身就有问题,土地怎么会发出誓言呢?”也有人说:“题目没问题,可以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呀。”也有人说:“不能这样理解,应理解成作者面对土地时发出的誓言。”见讨论愈演愈烈,我马上接过话题:“题目到底该如何理解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马上就能见分晓了,请同学们翻到第9课”。通过分析有歧异的课题,马上就勾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为下面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铺垫。

十一、实物演示导入法:

实物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新课之前,出示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实物,导入自然,利于理解。在上冰心的诗歌《纸船—寄母亲》一文前,我向学生当场演示了叠纸船的过程,之后,我提问到:“同学们,这虽然是一只易破的纸船,但它却曾经承载过一位游子对母亲的深切的思念,她就是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今天,让我们随作者一同漂洋过海,一起来感受作者的赤子情怀。”

十二、情感导入法:

日本心理学家泷泽武久用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感情,则学生的思维理解、记忆等认识机能就会受到压抑和阻碍。语言是表达感情的主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优美、生动的语言,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诵,把学生带进教材内容的情境中来。

《散步》一文的导入是我在有感情的配乐朗读中结束的,通过朗读,这篇课文温馨、甜美、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情景便营造出来了,有这样的氛围作铺垫,理解起文章内容及作者情意便容易多了。

十三、历史背景导入法:

学生只有在充分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的情况下,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才能产生共鸣。《土地的誓言》一文,便可以用此法。教师可以用图片加以辅助的方式,跟学生讲述九一八事变的由来和结果,让学生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感受东北同胞当时的心情。共鸣有了,“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这一教学目标便顺利实现了。《黄河颂》一文也同样可以运用这一方法。

十四、小品表演导入法:

小品表演导入法即把要学的课文内容经过事先简单排练后,请2-3位具有一定表演才能的同学上台将课文内容通过小品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此举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情节的理解。如我在讲解《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之前设计了这样一个小品:

场景:雕像店(讲台稍加布置,摆几个石膏像,黑板上挂一招牌)

人物:赫耳墨斯(学生甲扮有翅膀的神仙状)、雕像者(学生乙扮老人状)赫:(面对观众)我是赫耳墨斯,我爸爸叫宙斯,天上权力最大的神仙,我妈妈叫赫拉,别人私下叫她“母夜叉”,所有凡间的商业和旅游都归我管,谁敢不敬我,哼!哼!哼!

(赫耳墨斯走上讲台)

赫:老头,我要买雕像。

雕:欢迎,欢迎,请随便挑选。

赫:(拿起贴有“宙斯”二字的像)这个值多少钱。

雕:一个银元。

赫:(笑)我老爸要是看到他这么便宜,一定会气死,哈哈哈„„

赫:(笑)赫拉值多少钱?

雕:还要贵一点。

赫:(自言自语)难怪家中老爸总是很怕老妈?

赫:(很自信的样子)这个赫耳墨斯的像一定很贵吧?

雕:不会不会,假如你要买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赫:(手捂脸状)啊„„羞死了!羞死了!

在同学们的掌声鼓励中,老师顺势导入:大家看到的这个精彩小品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十五、谜语开门导入法:

例如我讲《竹影》一文之前,用课件的方式出示了一则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学生看到谜语后,兴致大增,说出了很多不同的答案,不仅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更重要的是能让生性好动的初一学生在短时间之内进入课堂状态。

十六、游戏激趣导入法:

采用这种方法导入,较好地体现了寓教于乐的这一教学理念,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

例如我在讲《珍珠鸟》一文时,就采用了歌曲竞赛的方式加以导入。我先把全班分成四小组,然后提出要求:只要组员唱出一个带“鸟”字的歌曲,就能为本组赢得一分。有了竞争做动力,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既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又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还活跃了课堂气氛。这一举三得的事情,又何了乐而不为呢?

十七、笑话导入法:

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情绪极不稳定,时起时伏,尤其是上下午一、二节的课,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初一学生中午都没有午休的习惯,他们一到下午便萎靡不振、昏昏欲睡,夏天尤其如此。如果老师劈头就是批评学生,这节课的效果肯定不佳。而假如老师会说一些幽默的导语,这就犹如给学生注入了一支兴奋剂,学生听课的兴趣自然而然就调动起来了。有个周二下午第一节是我的语文课,课的内容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一进教室,发现同学们恹恹欲睡,便长叹一声:“哎!足球场是你们的百草园,看来今天中午你们在百草园玩得不亦乐乎呀!学生说:“老师,你怎么知道的呀?”我立即笑到:“因为你们和鲁迅先生一样,在“百草园”生龙活虎的,一到“三味书屋”马上就恹恹欲睡了。看来今天我们讲的课文要改改了,改成《从足球场到教室》”。学生听完之后,马上哈哈大笑起来,我环视四周,发现原本在睡觉的同学早已被人摇醒,正忙着看课文呢,于是我便顺利地完成了新课的导入。

当然,这种方法的导入语内容应与课文内容有联系,包含着新内容的重点或难点,不能喧宾夺主。同时也要注意分寸,笑话或小幽默不能太俗,否则,不仅不能起到引导学生的目的,反而会让学生生厌,甚至误导学生。

十八、对比导入:

同样是导入《孙权劝学》这篇课文,我曾经用过这种方法。“同学们,仲永的故事还记得吗?(记得)仲永由神童沦为普通人的悲惨结局是谁造成的呢?(其父)怎么说?(“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也就是说,在仲永成长的过程中,父亲对他是消极的影响。而今天我们认识的这位主人公却有幸得到了他身边的人对他的积极的促进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他们。

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好的导入环节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而课堂导入也没有固定的模式,设计方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和何种角度导入,都必须要结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都要遵循启发性、趣味性、知识性和鼓动性的原则。

一、歌曲导入法

在进入新课之前,可以放一段音乐,饱含深情地吟诵一首歌曲的歌词,以创设一种情境,激发、感染学生的情绪,增强讲课的感染力,提高听课效果,能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教学的氛围之中。

二、设疑导入法

古代学者陈献章说过:“疑者,觉悟之机也。” 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思考,然后带着疑问进入新课。这种方法一般是从文章的题目上做文章,分析标题含义,引起学习兴趣。这种方法,开门见山,简洁明快,三言两语就直切正题。

三、图片导入法

每册语文课本前都有几页插图,这些插图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素材,活用这些素材可一举多得。通过网络资料可查询到更多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此导人创设情境,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渲染导入法 这是一种运用形象生动,情感激昂的语言开讲,创造适宜的环境气氛,引发学生相应的情感,进而吸引学生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抒情性文章的教学。

五、故事导入法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课堂上提出课本外的内容时,学生兴趣很高。教师课堂中如能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以一些故事来导入课文,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实物演示导入法

实物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新课之前,出示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实物,导入自然,有利于创设情境,便于学生理解。

除上述示例外,语文新授课中利用导入语创设情境的方法还有温故知新导入法、衔接导入法、布障导入法、目的导入法、介绍背景导入法、概括叙述导入法等等。应该注意的是导入语的预设不能刻板单一,不管采用哪一种导入语,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具体来说,一是力避落入俗套,要给学生以新鲜感,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心态。二是不故弄玄虚,哗众取宠,要给学生以实实在在的收获。三是开宗明义,单刀直入,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

第五篇:《一株紫丁香》导入语设计

《一株紫丁香》导入语设计

矿小 张燕

我设计的教学导入语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一株紫丁香》

下面是我的导入设计:

欣赏歌曲,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歌吗?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师:这首歌好听吗?你知道它是写给谁的吗?是呀,老师是辛勤的园丁,为了学生的成长,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流了多少汗。但值得欣慰的是,学生们在成长的时候并没有忘记老师,当春天百花盛开的时候,老师就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学:一株紫丁香

师:对,那同学们,你们见过紫丁香吗?

生:没有。

生:见过。

师:没有见过紫丁香的请举手。(学生面面相觑,而后手举如林)

师:没关系。(面带微笑,并示意学生把手放下)

没有见过紫丁香的同学,只要你再读读它的名字,老师相信你准能猜出它的特点来。

(学生自读词语后纷纷举起小手)

生:它叫“紫丁香”,那它一定是紫色的。

生:对,我也觉得它的花是紫色的。

生:我想它还有香味。

生:(迫不及待地)是的,它一定散发着迷人的清香。因为它的名字里有个“香”字。

生:我认为“紫丁香”是一种开着紫色小花,散发着迷人香气的植物。

师:同学们真聪明,真爱动脑筋,仅仅读了“紫丁香”的名字,就猜出它的特点来了,真了不起!(出示“紫丁香”的图片)你们看,这就是紫丁香。

师:那你们觉得送老师这个礼物好吗?

师:那我们就来看看这一株紫丁香都能给老师带来什么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课前预习和自己的理解来进入课文学习。

下载初中语文课导入语的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语文课导入语的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课导入的艺术

    火之光、电之光能照亮世间的路,思想之光能照亮人们的思想。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了全世界最伟大的十位思想家,例如牛顿、哥白尼,谁知道这十位思想家......

    语文课导入例谈

    语文课导入例谈 导入是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部分,它关系到整堂课的成败得失。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课堂导入如同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引领学生积极求知,乐于探......

    小学语文课导入方法

    小学语文课的导入方法 (一)情景导入 情感在情景中萌发、生成。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通过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创设愉悦的环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想象,就能把学生带到课文描......

    浅谈课堂导入语的设计

    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导入语的设计 新课程改革要求老师在课堂上是一名出色的引导者,一堂好质量的数学课,首先要看教师是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巧妙的......

    浅谈历史课导入语的设计

    浅谈历史课导入语的设计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部好的电视剧有一个激动人心的序幕,我们定会目不离屏;一本好的小说加上一个扣人心弦的序言,我们就会手不释卷;......

    四年级数学导入语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导入语教学设计 搭配的规律 你觉得老师今天漂亮吗?我就知道我们班的同学不会说假话,老师还担心同学们不喜欢老师的穿着呢!早晨,一起床我就打开衣橱,选择衣服时就犯难......

    教学导入语

    教学导入语 课堂教学的导入语也常被称为课堂教学用语的开始语,导语即某篇课文或某章节内容正式讲授之前教师所讲的导入语。导入语或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或介绍有关的背......

    导入语总结

    一、 故事导入法 二、 谜语、歇后语的导入法 谜语导入法就是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个谜语,让学生来竞猜,从而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如《回声》一文,可以这样设谜语:“住在深山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