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音乐教学法2》教案
第一周 音乐课堂导入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理解课堂导入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音乐课堂导入的常用方法,并能随着课堂内容的不同灵活掌握不同的导入方法,从而对课堂导入环节有全面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音乐课堂导入环节的不同方法的区别与掌握
2.难点:
(三)教学方法、手段:教师讲授,多媒体教学,提问式教学。相关教学内容 【学生自学部分】
一、导入概述
1、导入概念:
可分别理解为“引导”和“进入”,即“教师引导”和“学生进入”,也就是说,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进入新课时,教师需要建立情境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与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导入技能是音乐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必备的基本技能。
2、导入的作用
(1)集中注意:提示学生有意注意,进入学习准备状态(2)明确目的: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形成学生学习期待(3)引起兴趣:引起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4)激发思维: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增强独立思考能力
(5)进入课题: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为课题内容的学习做铺垫(这一部分是学生在课堂上先阅读书本P117-120的内容进行自学,然后教师提问,从而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
【教师讲解部分】
二、导入的常用类型
一节课如何开头,没有固定的方式,教学对象不同、内容不同,导入方式也不同。
1、直接导入法
即教师概述新课堂的主要内容及教学程序,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引起学生思想重视并产生认识需要,做到“课伊始,意亦明”。[视频举例]高中音乐课《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导入部分 小结:直接导入过于笼统概括,缺乏更深层次的感召力,不易激起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和振奋精神,所以不适用于低年级,最好用于高年级。
2、习旧导新法
这是一种由旧知识推求新知识的导入方法,把旧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引燃点”,由复习旧知识入手导入新课,是课堂常用的方法。
[视频举例]小学音乐课《聂耳、冼星海在上海》导入部分
小结:这种导入是建立在教师对教材的宏观把握及对学生原有知识结构比较了解的基础上,找准与新课相联系的旧知识点是该法的关键。
3、设疑导入法
思维从疑问开始,引发思考。教师设计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和趣味性的疑难问题,问题准确、设疑得当,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视频举例]小学音乐课《打字机》导入部分
小结:运用设疑、悬念导入,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问题应围绕教学的重难点、衔接点、相近知识的易混点,问题新颖并具有启发性。
4、经验导入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通过讲解、提问,引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产生探究的兴趣。
[视频举例]小学音乐课《动物狂欢节》导入部分
5、节奏律动导入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活动,在节奏或者律动中感受音乐艺术的巨大魅力,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视频举例]小学音乐课《白鸽》导入部分
6、跨科渐入
利用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也可以作为课堂导入的突破口,同时也能展示音乐课堂中的学科综合特点。
[视频举例]初中音乐课《风雅颂——中国舞蹈欣赏》导入部分
7、比较欣赏导入
比较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不同乐曲的比较欣赏中,更深入地了解相关音乐知识。
[视频举例]高中音乐课《爵士音乐》导入部分
8、创设情境法 根据音乐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创设特定的教育情境,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主动参与音乐学习活动。
[视频举例]小学音乐课《柳姑树娘》导入部分
9、谜语游戏导入法
用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从学生最喜欢玩的游戏入手,既紧扣了课题,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视频举例]小学音乐课《数蛤蟆》导入部分
10、演示导入法
通过教师或学生的表演进行导入,帮助学生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更好的领悟新知识。
[视频举例]高中音乐课《弗兰门戈》导入部分
总结:导入方法在每节课中不是孤立的,是可以相互融合、交叉使用的。
三、课堂导入技能的要求:
1、导入要有艺术性和趣味性
2、导入要有启发性和创新意识
3、导入有明确的目的性,与音乐学习内容结合紧密
4、导入能够自然流畅地过渡到新的音乐教学内容和学习情境
5、导入适合学生的年龄层次、知识结构、认知水平
6、导入能及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积极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7、导入要面向全体学生
五、作业:
每组选择一节中小学音乐课,为该节课设计一个5分钟以内的导入部分,下节课在课堂上向全班展示。
第二周 音乐课堂结束与板书技能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理解课堂结束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音乐课堂结束的常用方法,并能随着课堂内容的不同灵活掌握不同的结束方法,从而对课堂结束环节有全面的认识。
3、理解并掌握音乐课堂板书的类型和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音乐课堂结束环节的不同方法的区别与掌握
2.难点:板书的设计
(三)教学方法、手段:教师讲授,多媒体教学,提问式教学。相关教学内容 【学生自学部分】
一、结束概述
1、导入概念:
可分别理解为“引导”和“进入”,即“教师引导”和“学生进入”,也就是说,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进入新课时,教师需要建立情境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与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导入技能是音乐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必备的基本技能。
2、导入的作用
(1)集中注意:提示学生有意注意,进入学习准备状态(2)明确目的: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形成学生学习期待(3)引起兴趣:引起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4)激发思维: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增强独立思考能力
(5)进入课题: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为课题内容的学习做铺垫(这一部分是学生在课堂上先阅读书本P117-120的内容进行自学,然后教师提问,从而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
【教师讲解部分】
二、结束技能的目的:
1、巩固知识
每节课的知识内容都包含了一定的信息量。这些信息不是孤立的,而是由一定联系的,是按照一定的逻辑组合而成的。运用结束技能对一节课或一单元所学知识信息进行及时的系统化总结、巩固和应用,是学生对新的知识更加清晰,能理顺一条逻辑结构主线,进过这种及时的小结、复习,可以将知识信息从原来的瞬间性记忆转化为短时记忆或长时记忆,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
2、及时反馈
运用结束技能可以及时反馈教与学的各种信息。当教师按照原先备好的教学计划完成了教学任务后,可以利用最后一段时间,通过完成各种类型的作业、练习、操作问答、小结、判断评价等活动方式,检查教的效果及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为下一步的调整改进及时提供了反馈。
3、承前启后
知识往往是前后连贯的,既有纵向的联系,又有横向的关系。好的结束有利于为以后的知识学习做好准备,为讲授以后的新知识提前创设教学情景,起到课与课之间、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承前启后作用。
4、促进思维
教师通过课的结束,可以留下悬念、买下伏笔,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深入开展,进一步诱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也便于学生在课后有针对性的复习。
三、结束技能的类型:
1、系统归纳式
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提纲挈领地将整节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括,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其综合概括能力。课堂总结可以由老师来做,也可以先启发学生做,老师再加以补充、修正。这样可以及时强化重点,明确问题的关键,做到眉目清晰、记忆牢固。
[视频举例]小学音乐课《青春舞曲》的结束部分
2、分析比较式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新学到的知识、技能与原有的知识技能,或比较分析两种关系比较密切而又不易区分的知识、技能,从中找出知识或技能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属性、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更准确、清楚、深入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比较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同类比较和相异比较等。[视频举例]初中音乐课《唱响红歌》的结束部分
3、集中小结式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的规律、构成,明确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主线和强化的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结束多用对知识点进行的画龙点睛的总结,音乐基础知识教学或技能激发教学中经常运用。
[视频举例]初中音乐课《青春舞曲与王洛宾》的结束部分
4、巩固练习式
教师通过提问或小测验,让学生以口头或书面以及操作的形式练习所学知识,从而理解、巩固、消化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视频举例]高中音乐课《非洲音乐》的结束部分
5、拓展延伸式
教师总结归纳所学知识时要联系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或即将接触的学习内容或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扩展延伸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研究新知识的兴趣,或者把前后知识串联起来,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视频举例]初中音乐课《青春舞曲》的结束部分
四、课堂板书技能:
1、概述
板书技能是指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文字、符号或绘图,展示教学内容、分析认识过程,使知识概括化和系统化,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增强记忆,提高教学效率。板书有两个基本组成部分——主题板书和辅助板书。
(1)主题板书要在备课中要精心准备好,可以提纲挈领地反映教学内容,也可以是讲授要点、层次分析、论点论据、概括总结,一般出现在黑板的左半部和中部,在整节课应该保留。
(2)辅助板书,主要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或解释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例如专业术语、关键词等。一般出现在黑板右侧,不需要保持太长时间,可随即擦掉。
2、板书的作用:
(1)强化知识脉略,便于理解记忆(2)提供思维材料,进行思维导向(3)提供正确示范,培养运用能力(4)培养审美观念,激发创造能力
(板书的作用较易理解,教师不做深入讲解,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问,教师有针对性的解答)
3、板书的构成要素:(1)书写和绘图
在音乐教学中,板书主要是文字、音乐用语的书写和一些简图、图像。书写文字和音乐用语要正确、工整、笔画清晰、笔顺规范、大小适当,要规范使用音乐用语。
(2)内容的编排
板书要科学、系统、概括地反映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教师应当从板书标题的确定、表现形式、各部分内容的出现顺序、相互之间的呼应和联系、文字详略等方面设计编排好板书的内容。
(3)版面的布局
板书可以分为两种:正板书与副板书。(即:主题板书与辅助板书)另外板书布局还要合理安排板书与教学挂图、屏幕投影的位置,以利于学生听课、观看和记录。
(4)时间的掌握
板书必须与讲解统一,与其他教学活动相配合。板书的书写、画图都要把握好时机,力求顺理成章,尽量迅速,避免随意性。
4、板书类型:
1、提纲式板书
把教学内容和讲解顺序,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提纲挈领地反映出来的板书。其特点是高度概括地揭示授课内容、结构,给人以强烈的整体印象。这种形式的板书条理清楚、突出重点、反映知识结构,是最常用的板书形式。
[举例]《京剧》欣赏课板书
2、表格式板书 是把有关内容分门别类列入表格。这类板书的有点是类目清楚、井然有序,便于学生分类归纳,进行对比。常用语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之中。
[举例]《京剧》欣赏课板书
3、图示式板书
顾名思义就是用图画、线条、符号、框图等方法表现教学内容的板书,是教学中的难点通过图书形象化,从而化难为易,这类板书具有形象直观、生动趣味的特点。
[举例]三段体结构
4、综合式板书
是把文字性的音乐术语以及音乐知识内容和各种特定的音乐符号相结合运用的板书。这类板书的特点是能清晰、简明地反映音乐知识内在的关系,便于学生理解比较复杂的内容,是音乐课常用的板书形式。
[举例]节奏:X X0 | X 0 | X – ‖
节拍:● ○ ● ○ ● ○
五、作业:
各组选定一节中小学音乐课作为,准备该节课的导入部分(5-8分钟)以及结束部分(3-5分钟)。
第三周 实践课
实践要求:全班分为5组,每组按照要求准备一节中小学音乐课的导入部分(5-8分钟)以及结束部分(3-5分钟)。
展示流程:
1、每组派一名同学作为代表,展示本组的作业完成情况。
2、本组代表展示完毕,组内两名同学对该代表的实践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优缺点。
3、班上其他同学对该代表的实践情况进行讨论和评价。
4、老师对该代表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并给与相应的分数
第四周 音乐课堂讲解技能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理解课堂讲解技能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音乐课堂讲解的常用方法,并能随着课堂内容的不同灵活掌握不同的结束方法,从而对课堂讲解环节有全面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音乐课堂讲解环节的不同方法的区别与掌握
2.难点:讲解技能的构成要素
(三)教学方法、手段:教师讲授,多媒体教学,提问式教学。相关教学内容: 【学生自学部分】
一、讲解技能的概念:
教学讲解是一项课堂综合技能,以使用语言为主,辅以各种教学媒体,渗透提问、演示、导入、总结、板书、强化、变化、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等多项技能。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讲解技能的优势在于既可用于阐述音乐知识,分析音乐现象和结构,说明音乐内容,解释音乐特点,又可用于引导学生音乐思维,分析音乐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概括音乐学习方法,总结音乐学习规律等。它是音乐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教学技能。
二、讲解技能的功能
1、对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有着重要的意义
2、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3、生动形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有利于掌握知识结构,培养能力
5、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师讲解部分】
三、讲解技能的构成要素
1、形成讲解的结构框架
音乐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将教材的知识结构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清晰地展现出来。这个结构框架,是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以及教学方法的组织结构三者有机地结合,其中教材的知识结构是核心。
(1)精心设计提出问题
讲解是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线索实现的,问题可以明确讲解的中心,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冲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在每学习一个新内容时都提出一个关键问题让学生思考,以此为线索展开教学。问题通过讲解获得解决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辅以板书进行讲解
清晰的、结构化的板书可以强化讲解的结构框架,板书具有简明、直观的作用,能将讲解的主要内容概括地写在黑板上,表明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更能突出和明确讲解的结构框架。
(3)转承衔接与分析综合
清晰的讲解要求讲清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因此在内容转换之处一定要做好转承和衔接。
讲解是个不断分析综合的过程。紧密结合学生认知水平,教师进行准确清晰的分析与适时精辟的综合,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和提炼知识结构。
[视频举例]初中音乐课《春节序曲》片段
2、突出重点的讲解
音乐教学中,教师处理好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解决好重点问题,是讲好课的关键。突出重点,是指讲师在讲课时,要将学生的注意力放在重要和基本的信息上,集中时间和精力于重点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重点。
可以采用以下的做法:
(1)在时间分配、讲解深度广度、使用教学手段上的体现(2)声音洪亮、语言简洁、语气加重、吐字清晰并富于逻辑(3)及时强化重点问题,做必要的巩固和练习、变换情境
(4)一般问题要少讲、略讲或指导学生自学,腾出时间来突出重点问题的讲解。
3、突破难点的讲解
教学的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与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如果不及时解决,会给以后的学习带来困难。因此教师要根据难点的具体特点,针对学生的问题所在,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
(1)对于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讲解时可以多联系学生所熟悉的实际或形象的比喻,或通过板书、图片、录像能直观手段进行讲解,以增强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创造条件。
(2)对于缺乏基础知识而难易理解的知识,可以先复习相关的旧知识或基础知识,以旧带新,层层递进,逐渐引导学生掌握难点。
(3)对于错综复杂的难点,则可分散成若干个小问题,引导学生由简而繁地加深认识,最终理解复杂的问题。
[教案举例] 音乐欣赏课《电闪雷鸣波尔卡》 [视频举例] 小学音乐课《柳树姑娘》片段
4、使用例证的讲解
例证是学生进行学习迁移的重要手段,能将事实或学生的经验与新知识、新概念联系起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音乐知识,光靠老师讲道理,单纯的进行推理是不行的。这样讲课空洞枯燥,学生听起来会感到乏味,对问题也不好理解。例证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纽带。
举例应该通俗、形象、直观,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例证有正反之说,有时举正面的例子后再使用一个相反的例子,可以从对比中说明问题。
[视频举例] 初中音乐课《歌剧音乐》片段
四、讲解技能的类型:
1、描述、叙述性讲解
以直述的方式描述、叙述人、事物和动作技术过程,有利于建立表象,发展形象思维,表达教学内容的思想情感和动作技术过程。
[视频举例] 初中音乐课《歌剧音乐》片段
2、说明、解释性讲解
对教学任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背景知识、音乐术语、音乐知识内容以及音乐情感表现等方面给予必要的解释、说明、补充和强调。这种说明、解释侧重在内容和方法上,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概念、知识、技能技巧和方法,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在音乐课中尤为重要。
[视频举例] 初中音乐课《歌剧音乐》片段
3、对比性讲解
主要是对比相应的两个方面或几个方面,指出正误、优劣、差异等区别。音乐教学中时常要对比音色、音高、音量、速度、节奏、强弱等,对比讲解反衬性大,形象更具体,感觉更明显,有利于加深理解,有较好的启发性。
[教案举例] 音乐欣赏课《京剧》教学设计(片段)
五、讲解技能的应用要点
1、准备充分
2、了解学生
3、组织有条理
4、讲解简练、精炼
5、与其他教学技能相结合
6、注意反馈和控制
六、布置作业:
根据上次实践课选定的音乐课题,设计在导入环节之后,不少于10分钟的新课讲解环节,分组展示并评价。
第五周、第六周学生外出采风
第七周 实践课
实践要求:全班分为5组,每组根据上节课选定的音乐课题,准备在导入环节之后的新课讲解部分(不少于10分钟)。
展示流程:
1、每组派一名同学作为代表,展示本组的作业完成情况。
2、本组代表展示完毕,组内两名同学对该代表的实践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优缺点。
3、班上其他同学对该代表的实践情况进行讨论和评价。
4、老师对该代表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并给与相应的分数
第八周 音乐唱歌教学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理解音乐唱歌教学模式设计;
2、通过观看课例,随着课堂内容的不同灵活掌握常用教学方法,从而对唱歌课有全面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音乐唱歌教学的设计模式与常用方法。
2.难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手段:教师讲授,多媒体教学,提问式教学。相关教学内容: 【教师讲解部分】
一、唱歌教学的模式设计
第一阶段 进入歌曲情境——激趣
第二阶段 审美感受歌曲——铺垫
第三阶段 尝试表现歌曲——掌握
第四阶段 审美表现歌曲——巩固
第五阶段 拓展延伸展示——创造
第六阶段 进入教学尾声——结课
[思考]与我们之前讲的音乐课教学过程有什么不同?区别大不大? [总结]与音乐教学过程其实是一样的,先让学生唱会基本的旋律、节奏、歌词,再从情感处理等方面将歌曲唱好。
二、唱歌课的常用方法
1.观看完整的初中音乐视频《青春舞曲》(45分钟)
2、根据视频讲解常用方法(1)发声练习:
为什么要进行发声训练,其目的主要是通过训练,让孩子们能打开口腔,并对歌唱呼吸和发声的共鸣位置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能运用到歌唱实践中去。
不同的歌唱教学内容需要我们运用不同的歌唱技巧与方法,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根据歌曲的性质,把练声方法分为三类:
A、用柔吐音唱抒情优美的歌曲 B、用硬吐音唱坚定有力的歌曲 C、用弹吐音唱轻快活泼的歌曲(2)音准练习:
常用音阶“搭桥“的方式,具体例子见教学视频《青春舞曲》。(3)歌唱重复的问题:
注意每一边重复演唱歌曲之前,教师都要提出不同的要求;每次演唱结束之后,教师都应该进行评价并提出新的希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唱歌教学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每首歌曲的独特韵味,认真练习范唱,努力把这些韵味表达出来;
2.教师应该知道使歌曲具有独特韵味的音乐要素特征
3.教师应该运用口传心授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模仿”的过程,学习歌曲的韵味;
4.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和把握使歌曲具有独特韵味的音乐要素的特征和变化规律,并能够学会通过进步演唱技巧来表现歌曲韵味。
四、布置作业:
根据上次实践课选定的音乐课题,设计在新课教学环节之后,不少于10分钟的巩固练习环节,分组展示并评价。
第九周 实践课
实践要求:全班分为5组,每组根据上节课选定的音乐课题,准备在巩固练习环节(不少于10分钟)。
展示流程:
1、每组派一名同学作为代表,展示本组的作业完成情况。
2、本组代表展示完毕,组内两名同学对该代表的实践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优缺点。
3、班上其他同学对该代表的实践情况进行讨论和评价。
4、老师对该代表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并给与相应的分数
第十周 音乐欣赏教学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理解音乐欣赏教学的不同模式设计;
2、通过观看课例,随着课堂内容的不同灵活掌握常用教学方法,从而对欣赏课有全面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音乐欣赏教学的设计模式与常用方法。
2.难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手段:教师讲授,多媒体教学,提问式教学。相关教学内容: 【教师讲解部分】
一、欣赏音乐的心理反应过程:
感知外部音响(听)开展想象联想(想)得到情感共鸣(赏)理解深化认识(识)
[讨论]结合自己欣赏一首新的音乐作品的过程,谈谈对欣赏音乐的感受
二、音乐欣赏教学的分类及模式设计:
(一)声乐作品:
1、内容包括:民歌、戏曲、艺术歌曲等。
2、音乐特点:篇幅短小,旋律简单易辨别,易于演唱。
3、模式设计:
(1)学唱或学奏主旋律,直观感悟作品。
(2)通过作品的曲调、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的分析,归纳相对应概念范畴(民族、作曲家或音乐流派)的音乐共同特点。
(3)根据声乐作品,设计音乐创编(节奏、旋律、歌词、动作„„),并往往设计知识拓展环节。
[课例回顾]高中音乐欣赏课《京剧大师梅兰芳》
(二)小型器乐作品:
1、内容包括:舞曲、序曲、进行曲等。
2、音乐特点:结构相对于声乐作品要复杂,各乐段之间的旋律和情绪变化较大。
3、模式设计:
(1)器乐作品应分段欣赏,每一段欣赏的手法尽量不同(唱、奏、动、画等)。(2)在分段欣赏后,归纳总结乐曲的曲式结构特点(三段体、回旋曲等)或者体裁 风格特征(舞曲、组曲、进行曲等)。
(3)可以适当的进行知识拓展。[课例回顾]初中音乐欣赏课《春节序曲》
(二)大型器乐作品:
1、内容包括: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等。
2、音乐特点:结构庞大且复杂,乐段往往较多,旋律的歌唱性较少。
3、模式设计:
(1)一定要详细分析主题乐段,从演唱主旋律、听辨乐器、律动等方面加深音乐体会。
(2)还可以挑选其他具有代表性的、或与主题乐段对比非常明显的乐段,从音乐要素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3)因为结构庞大,课堂时间有限,一般不进行知识拓展。
[观看课例]初中音乐欣赏课《老顽童和他的九十四交响曲》(45分钟)
三、音乐欣赏课中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
1、教师担心学生不能很好理解音乐的含义,往往用过多的语言来解释音乐,结果学生记住了老师的解释,而对所欣赏的音乐本身却知之甚少。
2、老师往往无意识的强行让学生按照同一个思路去欣赏音乐,却忽略了学生在欣赏音乐过程中的主动性。
3、老师对乐曲的结构、特色认识不够,未能掌握教学重点,本身也未表现出积极的欣赏。
4、缺乏有效、有趣的教学方法:一般所见的欣赏教学是老师播放音乐,完整听,分段听,学生正襟危坐,一节课从头听到尾。
四、布置作业:
根据上次实践课选定的音乐课题,设计在巩固练习环节之后,8-10分钟的拓展环节,分组展示并评价。
第十一周 实践课
实践要求:全班分为5组,每组根据上节课选定的音乐课题,准备拓展环节(8-10分钟)。
展示流程:
1、每组派一名同学作为代表,展示本组的作业完成情况。
2、本组代表展示完毕,组内两名同学对该代表的实践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优缺点。
3、班上其他同学对该代表的实践情况进行讨论和评价。
4、老师对该代表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并给与相应的分数
第×章 ×××
(一)教学目的:(供参考)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能力,达到„„目的,应用„„方面,解决„„问题等等。
(二)教学重、难点:(供参考)表述以下方面 1.重点; 2.难点;
(三)教学方法、手段:(供参考)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当堂测验(),提问式教学(),实验()„„。
第×节 ×××
相关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
第二篇:读音乐新课程教学法有感
读音乐新课程教学法有感
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正在尽力这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并以令人注目的速度顺利的推进。音乐新课程理念不仅对传统音乐教育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更加给学校音乐课程带来了全新的变化。而《音乐新课程教学法》一书,在基础教育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紧密围绕对《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研究和对音乐新课程实施的探索和总结,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音乐课程进行解读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阐述渗透遮阴历练的音乐教学方法。
这本书上讲到了音乐教学目标的确立要素分别是: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明确的;行为方式必须是灵活,多样的;因为行为必须是冕下全体的最低底线。
我认为判断教学效果的直接依据是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实现获得情感体验与切实的进步,而不是教师的主观的愿望。如果我在交给学生一首歌的时候,把目标设定成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歌曲中的人物,或者要演唱的水平提高多少都是不实际的。而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只有真正的熟悉、理解、研究学生,才能制定出深受学生喜爱,符合学生年龄与心理特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实际水平的行为方式。在行为程度上若一味的看好尖子生而忽略大多数的学生是不可取的。音乐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要既能符合多数人的实际程度,又要给那些接受的快的学生拥有在的空间。确定合理有效的目标不仅能将音乐的个性体现出来,也会给学生最佳的效果。我作为一工作两个月的新教师来说,要设立好一个教学目标是要学习的东西,而不是把教学目标设定的的千遍一律,要好好的思考每一节课的教学方案,力求得到好的效果。我还认为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语文、数学,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
书中还讲到了有关音乐的基本理念与策略认为基础音乐教育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我觉得要将这种审美核心体现出来音乐教学方法上既要注重审美原则,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学的审美因素。从音色、织体的丰富之美,变化之美、和谐之美等方面都可以体现音乐的审美核心。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是一个重要内容。我想艺术有着他自己的个性,它不能容忍说教和“填鸭式”的灌输。只有通过让学生自己去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中的快乐,想象生动的音乐形象才能将音乐的审美价值体现出来。但要学生学会主动地去学,就要教师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有效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点燃学生对音乐的热情。
在教学策略上叫实验注重让学生体验,去创设情景。例如在语言的运用上,语言不需要多花俏,简洁明了,能带动学生的兴趣,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自主的积极参与、用心思考体会,思维才更加敏捷、开阔。另外教师在课堂语言运用的过程中,要努力发挥其语言的激励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上课时,教师一句激励性的语言可能让学生听课时情绪高涨、兴奋,反之学生可能就会害怕和紧张。尤其对于素质较弱的学要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他们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在教学策略上的探究是长远的,比如在音源,光线等方面都可以探究,也是我要学习的东西。
当然这本书还有许多值得感触的地方,发人深省的地方。是一本值得看的书本。
第三篇: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试题(最终版)
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试题
一、填空题
1、音乐随着人类的()而(),并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而()。
2、音乐是一种()很强的活动。无论是参与()、()、还是参与(),都需要人们展现出生命的活力。
3、音乐教学主要是以()为主的()、()、()、()学科。
4、音乐课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和()。
5、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有好的(),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
二、简答题
1、音乐教育的任务以及基本特征是什么?
2、简述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问答题
1、基础音乐教育中,应如何体现以审美为核心?
2、基础音乐教育为什么要把培养兴趣作为重要理念?
答 案:
产生 产生 发展 发展 实践性 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鉴赏。艺术活动,体验性、创造性、操作性、欣赏性。单一课型、综合课型 为人师表 品德 德、智、体
基础音乐教育所承担的任务可概括为: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奠定其终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
第一、基础性 第二、民主性 第三、开放性 第四、科学性 第五、实践性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所存在的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在音乐学科中不仅同样存在,而且还面临许多自身体系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一些问题。其主要的、突出的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
1.片面理解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导致音乐教育的非艺术化倾向。2.违背普通音乐教育的规律,导致音乐教育的专业化倾向。音乐美,即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基础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基础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由于受传统学科教育体系的影响,音乐教学很容易产生与音乐审美相悖的现象。诸如从乐谱和音符入手的识谱训练,从时值出发的节奏训练,着眼于音程、和弦的听觉训练等等。l. 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 2. 音乐教学方法的审美原则 3. 音乐教学环境的审美特点
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态度,并由此产生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使活动过程或认识过程不是一种负担。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基础音乐教育对音乐兴趣培养的关注,必将带来音乐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的革新与变化。诸如改革教学内容过分强调学科体系严密性,过分注重经典知识的倾向,加强音乐教学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学习,被动模仿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发现等多种音乐学习活动;改革教学评价过分偏重知识、强调选拔的倾向,建立既关注结果更加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等等。这种围绕着兴趣培养的音乐教学改革,无疑会展现出一个音乐教学的新天地。让学生每每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孩子们更学会“学海无涯‘乐’作舟”,音乐课堂便成了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乐将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
第四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案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案]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案 教学课题:拉丁美洲音乐之巴西音乐 教学班级:高一年级三班 教学课时:45分钟
教学目标:
1、通过拉美音乐中最具有拉丁节奏及风格的代表——
“桑巴”的学习,了解拉美音乐对节奏的重视,同时丰富同学们对节奏的了解和把握,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案。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合作,让学生亲身参与到音乐表演活动当中,在“玩”的过程中享受音乐表现的乐趣,陶冶情操。同时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培养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教材分析:拉丁音乐是一种以节奏为中心的流行音乐,它的节奏所具有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强弱规律,而是作为一种音乐的灵魂使其上升到主导地位。因此,在了解拉丁音乐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它的节奏。今天我们着重介绍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拉丁节奏及风格——桑巴。桑巴是拉丁美洲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它源于巴西,是以黑人所具有的美洲节奏为基础,大量的融进欧洲旋律二产生的舞蹈音乐形式。其音乐特征是2/4拍,音符短促地滚动节奏,节奏感很强。
教学重点:
1、利用拉丁美洲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桑巴,使学生把握拉美音乐的节奏特点,教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案》。
2、在教学过程中,切实体现“学生亲身参与”的理念。
教学难点:
1、通过对拉丁美洲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桑巴的认识,分析它的音乐特点,把握拉美音乐的节奏特点。
2、注意学生的参与性,创造性。
教学媒体:多媒体,小鼓(或者其他可用于击打的物品),身体乐器 教学过程:
1、导入: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文根英《舞者的纯情》)
2、这段视频中的音乐是“桑巴”舞蹈中一段常常会听到的音乐,是很著名的一段“桑巴”配乐。(桑巴源于巴西,它是以黑人所具有的美洲节奏为基础,大量地溶进欧洲旋律而产生的舞蹈音乐形式。传统桑巴可分为农村桑巴和城市桑巴两种。现代欧美所流行的桑巴,于1920年左右形成于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其特征就是2/4拍,音符短促地滚动节奏,可以说是拉美音乐的代表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桑巴”的典型节奏型。
2、带领同学们一起做几个简单的节奏练习。(小鼓)(1)(2)(3)
3、通过刚才的练习,使同学们发现有大量的切分音出现。
再通过另一段反应“桑巴”节奏的视频(九拍小鼓手演奏的桑巴节奏),归纳出该视频最突出的节奏型:切分。
从而了解到桑巴中最常见的节奏型就是切分节奏,它能很好的融入桑巴的舞步当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4、让同学们四人一组进行节奏的创编,使它既能突出2/4的特点,有能让每个人都用不同的节奏型来敲击,重点是突出切分的节奏感,体验桑巴的节奏特点。
5、在经过了同学们的分组讨论和练习,请几组同学来表演一下他们的成果。并且请其他同学来说明一下他们的节奏特点。
6、除了切分音,同学们还能创作出什么样的节奏型?(进行分组练习)
7、请几组同学来表演一下他们的创作成果。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对拉美音乐的节奏特点有了大致的了解,同时丰富了我们对其他不同节奏型的编组与创作,使我们对节奏的把握也更加准确。拓展了我们的创作能力。课后作业:在掌握了巴西音乐的节奏特点以后,了解阿根廷音乐的有关知识,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第五篇:《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的简答题、论述题
《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的简答题、论述题
1、纵览近百年的世界音乐的两个基本特点是什么?
2、学校音乐教育的人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3、音乐教学环境的审美特征是什么?
4、感受与鉴赏领域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和特点是什么?
5、小学阶段关于音乐题材与形式包括那几个方面内容?
6、音乐教学中突出的两个方面内容分别是什么?
7、在具体演唱教学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8、在即兴创造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9、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创造实践内容包括什么?
10、国内外学者在教学评价的研究过程分别有那几种类型?
11、教学评价的类型为哪几种?
12、音乐教学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13、音乐教学评价的原则是什么?
14、音乐教学必备的专业技能是什么?
15、音乐教育的专业素养与业务能力包括哪些内容?
16、如何评价优秀音乐课堂教学?
17、综合性艺术表演的内容标准是什么?
18、小学阶段的音乐边线包括那几方面内容?
论述题
1、基础音乐取得的成就有什么?
2、基础教育课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3、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4、在教学实施中,“提倡学科综合”的理念课通过那三个途径来体现,请具体说明。
5、音乐教育理论的新发展是怎样进行的?
6、如何确立音乐教学目标?
7、建构主义的音乐教学法模式与方法分别是什么?
8、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的误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具体说明。
9、试论当前我国音乐教师知识与技能结构的弊端.10、试论新课程对音乐教师知识与技能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