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教案-金扁担教案-教学教案
学期复习
教学目的:
1、用优美和欢快的情绪,热情赞颂我国城乡的四化建设。合唱时做到声部统一、和谐。
2、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在乐曲中的不同的表现作用。教学重点难点:两声部合唱部分的把握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一、发声训练:综合训练
注意:发声要均衡、声部要和谐。注意力度的变化。
集体演唱《金扁担》
二、欣赏
1、导入:请学生回忆新年时的快乐情景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介绍:一种是作为歌剧或者舞剧的开场音乐,有暗示剧情的作用;另一种是带有标题的独立器乐曲。《春节序曲》属于后一种。
3、初听全曲,请学生说出总的气氛情绪。
教师弹奏主题旋律,请学生跟着哼一哼。
4、复听乐曲,请学生注意那几段是重复的?
为乐曲分段。
5、分段细听乐曲,请学生说出乐曲各部分的不同之处。
6、完整复听。教学目的:
1、针对现在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爱好,进行正确的引导。
2、通过欣赏各民族的歌曲,体验、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了解民族音乐风格。
3、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民风民俗,理解“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培养他们民族团结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体验、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了解各民族音乐风格。
教材分析: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绚丽多彩的各族民歌浩如烟海,民歌有如璀璨夺目的明珠,闪耀着耀目的光彩,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中国民歌的种类极为丰富,主要有内蒙古的长、短调牧歌,河套及周边地区的漫翰调、爬山调,陕北和山西西北部的山曲、信天游,甘、青、宁地区的花儿,新疆的十二木卡姆,陕南、川北的姐儿歌、茅山歌,江浙一带的吴歌,赣、闽、粤交汇地区的客家山歌,云、贵、川交界的晨歌、大定山歌、弥渡山歌,藏族聚居区的鲁体、谐体民歌等。民歌反映着人民生活中种种真实的感受,让劳动者得以吐露他们内心深处的思想和愿望,因此一切欢乐和痛苦、无奈和愤怒、热烈和谐謔,种种这些情感都会不可避免地反映到民歌中来,一首首歌向我们展示着人民的生活,引领着我们走向民族灵魂的深处.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在《爱我中华》的音乐声中走入教室
二、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五十六)你知道的有哪些呢?
(苗族、回族、藏族、土家族、布依族、白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壮族、满族、瑶族、彝族、蒙古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朝鲜族、柯尔克孜族、土族 达斡尔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维吾尔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西藏、内蒙等地,和他们交朋友。(出示课件)
三、新课
a、西藏:
1、今天我们首先要去的地方是西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 肃、四川、云南等临近省。教师播放《青藏高原》、《珠穆朗玛》。
2、请学生谈对西藏的了解(景象、民风民俗),教师总结,首先我们来看看西藏的服饰(课件展示)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 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 3 0 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 5 %。
(1)、藏族的歌舞
(2)、藏族信仰佛教
(3)、巍峨的布达拉宫
(4)、大佛瞻仰节
(5)、神奇的葬礼
(6)、喇嘛圣路八角街
3、复听,请学生谈感受,自己所想
4、教师总结
献“哈达”:是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在西藏,婚丧节庆、迎来送往、拜会尊长、觐见佛像、送别远行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献“哈达”是对对方表示纯洁、诚心、忠诚、尊敬的意思 糌粑:是藏族的主食。藏族人一日三餐都有糌粑。糌粑,名宇听起来新鲜,实际上就是青棵炒面,藏族群众吃饭——般不用筷子、勺子,只用手抓。这种吃饭方式和印度人相似,印度人吃米饭也用手抓,叫做抓饭。
酥油茶: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客人便可以端起碗来,先在酥油碗里轻轻地吹一圈,将浮在茶上的油花吹开,然后呷上一口,并赞美道“这酥油茶打得真好,油和茶分都分不开。”客人把碗放回桌上,主人再给添满。就这样,边喝边添,不一日喝完,热情的主人,总是要将客人的茶碗添满;假如你不想再喝,就不要动它
5、你还听过哪些西藏民歌
6、教师总结
b、内蒙:
1、先我们启程去的是内蒙,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教师播放腾格尔的《蒙古人》、《天堂》。
你们了解的内蒙是怎样的?(辽阔的草原,奔驰的骏马)
你们知道它的民风民俗吗?(比如平时的生活习惯、节日、活动之类)
2、教师总结(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蒙古族过着“逐水草而 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 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 子”。)首先我们来看看内蒙古的服饰。
(1)、洁白的蒙古包
(2)、马奶酒与手扒肉
(3)、草原“那达慕”
(4)、成吉思汗陵
3、复听,学生谈自己听完后的感受
4、教师小结
蒙古民族是音乐的民族,千里草原是民歌的海洋,每一个蒙古包里,每一位蒙古族同胞的口耳之间,永远飘动着不绝如缕的上辈人传给他们的歌。蒙古民歌洋洋洒洒,浩如烟海,其品位之高,数量之巨,令世人叹为观止,这是一个无法估量的音乐宝库 蒙古人有三件宝,那就是:草原、骏马和蒙古长调
5、你还听过哪些内蒙的民歌?
c、实践与创作
1、听歌曲《牧歌》、《向往神鹰》,听完后谈感想,你认为它是那个民族的歌曲,为什么?
你听过我国其他少数民族的歌曲吗?如:傣族、彝族、高山族等
2、学生自由发言
3、作业:学生课下在网上了解其他民族的特点与歌曲
四、组织下课
1、教师总结:
我们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个民族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命运,我们更应该团结起来。
2、在《爱我中华》的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第二篇:五年级《金扁担》-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一、复习常规(包括《师生问好歌》、发声练习等)
二、学习歌曲《金扁担》 教学目的:
一、指导学生掌握发声技巧及合唱技巧。
二、指导学生以欢快、喜悦的心情唱好歌曲,要求学生能正确表达歌曲的内容。
三、复习变拍子,掌握歌曲的节拍规律,唱好上波音。教材分析:
歌曲《金扁担》是一道苗族儿童歌曲,歌中所唱的“金扁担”是苗家对新公路的亲切称呼。歌曲表达了改革开放以来,远离城镇的苗家山寨修起了新公路, 苗族人民歌唱新生活的喜悦心情。
歌曲的节奏明快、舒展,旋律活泼、流畅。其结构是一个带再现的三部曲式。主部是一个上、下句结构的段落,两个乐句在节奏上完全一致,富于舞蹈性的拍子节奏型加上偶尔在第二拍上出现的上波音,不但使整个音乐呈现出热烈、兴奋、活泼、欢快的情绪、而且使歌曲散发出浓郁的苗族地方音乐色彩和韵味。对比性中段采用二拍子,其舒展的节奏,富于歌唱性的旋律,与主部形成鲜明的对比。再现段落后半部分的扩展,补充和二声部演唱等处理,使人们沉浸在苗家人民载歌载舞,歌唱山寨今日一派繁荣的欢乐气氛之中。教学难点:
掌握歌曲风格,唱好上波音以及前倚音,掌握八分休止符的停顿。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唱好合唱,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具准备:
纸剪波音记号若干,笑娃娃脸一个,金扁担挂图、歌单、竖笛、钢琴。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1、发声练习3 唱顿音时声音要短促、跳跃、富于弹性,音与音之间气息保持好,做到音断气不断。体会小腹间的急速跳动。唱a时注意连贯气息保持,中间换气。2、发声练习9吐字清晰,口形不宜大,找发音位置,高低声部互相靠拢,力求和谐、统一。步骤:
a、分别视唱或视奏两个声部。b、带词唱,坚笛伴奏。c、坚笛、钢琴伴奏合唱。
三、音准听辨训练 听一听,唱一唱。
老师给出上方音或下方音,让学生听辨并唱出下方音或上方音。
四、乐曲唱奏练习(学习歌曲难点部分)1、分析乐曲拍号及结构。
2、划拍跟琴声视唱,先进入第一声部,再进入二声部。3、问 叫什么记号,请学生唱唱,用坚笛吹一吹
4、在乐谱中加入,唱一唱 说一说比以前有会么不同。(更活泼、风趣)5、自由吹一吹,唱一唱。
6、合唱、坚笛伴奏,唱的同学边唱边拍手、拍臂、拍臂,感受乐曲的拍子及强弱。
五、学习歌曲《金扁担》
1、出示不带歌曲名称的歌单,分析歌曲的拍号、调号。2、请同学们听老师范唱,并捻拍感受歌曲中拍号的变换。
第三篇:音乐教案-歌曲《金扁担》教案-教学教案
(第九册、第三册单元歌曲)教学内容:
一、复习常规(包括《师生问好歌》、发声练习等)
二、学习歌曲《金扁担》 教学目的:
一、指导学生掌握发声技巧及合唱技巧。
二、指导学生以欢快、喜悦的心情唱好歌曲,要求学生能正确表达歌曲的内容。
三、复习变拍子,掌握歌曲的节拍规律,唱好上波音。教材分析:
歌曲《金扁担》是一道苗族儿童歌曲,歌中所唱的“金扁担”是苗家对新公路的亲切称呼。歌曲表达了改革开放以来,远离城镇的苗家山寨修起了新公路, 苗族人民歌唱新生活的喜悦心情。
歌曲的节奏明快、舒展,旋律活泼、流畅。其结构是一个带再现的三部曲式。主部是一个上、下句结构的段落,两个乐句在节奏上完全一致,富于舞蹈性的拍子节奏型加上偶尔在第二拍上出现的上波音,不但使整个音乐呈现出热烈、兴奋、活泼、欢快的情绪、而且使歌曲散发出浓郁的苗族地方音乐色彩和韵味。对比性中段采用二拍子,其舒展的节奏,富于歌唱性的旋律,与主部形成鲜明的对比。再现段落后半部分的扩展,补充和二声部演唱等处理,使人们沉浸在苗家人民载歌载舞,歌唱山寨今日一派繁荣的欢乐气氛之中。教学难点:
掌握歌曲风格,唱好上波音以及前倚音,掌握八分休止符的停顿。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唱好合唱,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具准备:
纸剪波音记号若干,笑娃娃脸一个,金扁担挂图、歌单、竖笛、钢琴。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1、发声练习3 唱顿音时声音要短促、跳跃、富于弹性,音与音之间气息保持好,做到音断气不断。体会小腹间的急速跳动。唱a时注意连贯气息保持,中间换气。2、发声练习9吐字清晰,口形不宜大,找发音位置,高低声部互相靠拢,力求和谐、统一。步骤:
a、分别视唱或视奏两个声部。b、带词唱,坚笛伴奏。c、坚笛、钢琴伴奏合唱。
三、音准听辨训练 听一听,唱一唱。
老师给出上方音或下方音,让学生听辨并唱出下方音或上方音。
四、乐曲唱奏练习(学习歌曲难点部分)
1、分析乐曲拍号及结构。
2、划拍跟琴声视唱,先进入第一声部,再进入二声部。3、问 叫什么记号,请学生唱唱,用坚笛吹一吹 4、在乐谱中加入,唱一唱 说一说比以前有会么不同。(更活泼、风趣)5、自由吹一吹,唱一唱。
6、合唱、坚笛伴奏,唱的同学边唱边拍手、拍臂、拍臂,感受乐曲的拍子及强弱。
五、学习歌曲《金扁担》
1、出示不带歌曲名称的歌单,分析歌曲的拍号、调号。2、请同学们听老师范唱,并捻拍感受歌曲中拍号的变换。
3、提问:同学们听了歌曲以后想到了什么?(想到了从山沟沟里修出了一条新公路直通大城市,从此山沟沟里的人富起来了)
4、老师补充:人们富裕了,多亏有了这条新修的公路,公路好像金扁担,挑着城乡奔“四化”。同学们,我们来给这道歌取个名字好吗?(回答正确后,将准备好的歌曲名称贴在歌单上)
5、请同学们跟着音乐按节奏朗读歌词。
6、请同学们自己吹一吹、唱一唱,自己学歌曲。
7、问一问:歌曲第三乐段与第一乐段相比较,有什么相同及不同之处(第三乐段与第一乐段主旋律基本不相同,是第一段的再现,它的形式更丰富、更富有激情。)
8、请学生坚笛伴奏(能够伴奏的同学自己站起来)其它同学心想歌词,学唱第一乐段。9、以活泼、喜悦的心情演唱第一乐段(坚笛以及钢琴伴奏)10、学习歌曲第二乐段。
a、请出一名同学用坚笛吹奏第二乐段,其它同学轻声哼唱,并用自己认为恰当的动作来表现乐曲。b、提问:同学们觉得这一段音乐有什么特点?(柔美、舒展)与第一、三乐段有什么不同?(拍号不同)
c、请同学们看前倚音 如果把前倚音去掉,大家唱一唱,比较一下好不好?(不好)为什么?(没有前倚音乐曲显得呆板,加上前倚音后,使乐曲更有特色,更婉转优美。)d、视唱这一乐段,注意八分休止符的停顿。e、听琴声轻唱歌词,纠正不准确的地方。11、学唱第三乐段
a、坚笛吹奏,和声部分进入高声部,其他同学心想歌词。b、听琴声轻唱歌词。
c、坚笛吹奏,和声部分进入低声部,其他同学心想歌词。d、听琴声轻唱歌词。
e、坚笛伴奏,演唱第三乐段。
f、提问:这一段应该怎样处理呢?启发学生:公路修好了,人们高不高兴呀?(高兴)高兴的时候我们最爱怎样?(笑)你们看山花笑了,爷爷笑了,再听,老师也在笑。范唱 并在此处贴上笑娃娃脸以提示。
g、请学生跟老师一起唱,并接下去,充满激情地演唱第三乐段。12、学习歌曲结束
a、歌曲结束句,把歌曲推向高潮并干脆利落的结尾。拍号为 b、请同学们看高声部中 及低声部中
c、视唱或视奏高声部,请同学们注意八分休止符的停顿。d、唱词。
e、视唱或视奏低声部,请同学们注意唱好附点四分音符也注意八分休止符的停顿。f、唱词。
g、坚笛伴奏、合唱。13、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想吹坚笛的同学可以吹。
六、课堂小结
这道歌曲的节奏明快、舒展、旋律活泼、流畅,其结构是一个带再现的三部曲式。《金扁担》是一道苗族儿童歌曲。歌中所唱的《金扁担》是苗家对新公路的亲切称呼。歌曲表达了改革开放以来,远离城镇的苗家山寨修起了新公路,苗族人民歌唱新生活的喜悦心情。今天,我们也一起来分享了苗家人的喜悦,下去之后,希望同学们能练习吹奏歌曲,并进一步感受歌曲。
第四篇:《朱德的扁担》教案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粹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表现出广大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学情分析
1、学生对于战争故事,缺乏感性认识,在讲解课文的时候要适当渗透革命教育。这篇课文讲的是井冈山斗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和第三次“围剿”,朱德军长和红军战士不怕风险路陡,不顾生命危险,走60多里山路,挑粮上山的故事。学生对这段历史一般都比较陌生,对朱德这个人也知之甚少。所以我觉得在课前有必要让学生读一读《语文拓展阅读》上对朱德的相关介绍和他的几个小故事。教学本课时还应向学生介绍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
2、这篇课文中,学生难理解的词语特别多,如:会师,坚守,粉碎、山高路陡,一道,翻山越岭,朱德记,越发。学生读不懂的句子也多,如:“红军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再如:“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教学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1.按笔顺规则书写8个字。
2.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想猜一猜吗?请听:生在树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墙。(这是扁担。)出示投影,板书:扁担。现在我国的农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岖,还有很多东西如水、粮等需要用扁担来挑。在科技不发达的古时候,更是离不开肩挑手提。说起扁担,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2.板书课题:朱德的扁担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相机简要介绍朱德及课文背景。(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一部分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国民党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拔掉它。他们在军事上的一、二次“围剿”失败后,又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为了准备第三次反“围剿”,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地下党组织积极动员群众为山上送粮。挑粮上山也成了红军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那年,朱德军长经常亲自带领战士们下山挑。)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在有疑问的地方画上问号。
2.听课文朗读录音,通过听,你认识了哪些字,记住了哪些字? 3.把这篇课文读给同桌听,和同桌一起讨论识记生字,解决疑问,标出自然段。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互听互评,纠正字音。5.质疑:初步理解以下词语 坳:山间平地。围剿:包围起来消灭掉。
经济封锁:用强制的力量使跟外界经济联系断绝。绵延:连续不断。
三、集中识字。
1.在本课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 根据学生回答,贴出生字卡片: 朱(担)粮绝军令禁井冈坪战士脱肩浩荡
2.这一课的生字这么多,你能记住吗?有什么好办法? 3.将生字按难易分类,把容易识记的字卡拿出来指名认读。如:担战士军令井冈山粮食
指出“担”是个多音字,本课读dàn担子、扁担,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dān担心)指导学生读好后鼻音:令粮
4.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记住形声字:粮禁坪浩荡 5.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同桌互读,小老师带读,指名读。
四、巩固练习。1.游戏:识字大餐。
将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老师念出本课生字,学生指相对应的生字卡片,看谁指得又快又准确。指得快又对的为优胜。2.再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你能把课文准确地读出来吗?指名朗读课文,集体纠正发音。
五、作业设计。
将本课的生字和课文读给家人听。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2.指名朗读课文。
二、围绕“藏”和“找”学习课文。
1.过渡:我们上节课读过了这篇课文,课题是“朱德的扁担”。齐读课题。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挑粮上山。)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2.(出示投影)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他头戴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稻谷和年轻的战士们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肯定很重。朱德爷爷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这么重的一担粮食会把朱德爷爷的肩膀都压红了。可能还会流出血来。)3.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因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还要挑粮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担藏起来,朱德就不用挑了,这样就可以让他轻松点。如果朱德不挑粮,可以更加专心研究大事。战士们希望朱德不要过度疲劳。)4.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如:从井冈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远,而且山高路陡,十分难走。尤其挑着粮食就更吃力了。
什么是“山高路陡”?引导学生看图想象挑粮的困难。
(山很高,路也不平。路上有很多石头,不像我们现在的水泥路。而且路很窄。下山时,石头一绊很容易跌倒。如果下过雨,战士们挑粮上山就更困难,路很滑,但是他们挑着担子,不能用手帮忙。)5.刚才通过大家的想象,把挑粮的困难再现到了我们的面前。现在,你能用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第三自然段。6.过渡:是呀,这些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从“藏”字,我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朱德军长,从“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爱朱德。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也是一种爱戴。)真是“藏中见真情”啊!7.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呢? 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朱德又找来毛竹,亲自动手削了一根新扁担,还在扁担上写了五个醒目的大字:“朱德的扁担”。
朱德的找扁担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我觉得朱德作为军长,带头挑粮,非常负责。朱德很爱战士们,很爱部队,很乐意为部队做事。)是的,朱德愿意与同事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课文里的一个“找”字,也让我们看见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三、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读到这里,你明白第一自然段这首歌谣的含义了吗? 2.指名读歌谣,说说自己的理解。
这首歌谣表现了老百姓对朱德的爱戴和信任,有了像朱德这样和战士同甘共苦的首长,一定可以粉碎敌人的围剿。
四、总结补充。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2.你还想知道更多关于朱德的故事吗?请阅读《朱德的故事》等课外书。
第五篇:朱德的扁担教案
《朱德的扁担》讲述的是朱德元帅的故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朱德的扁担教案,欢迎参考阅读!
朱德的扁担教案
1教学目标: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1、按笔顺规则书写8个字。
2、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想猜一猜吗请听:生在树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墙。(这是扁担)出示投影,板书:扁担。现在我国的农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岖,还有很多东西如水,粮等需要用扁担来挑。在科技不发达的旧中国,更是离不开肩挑手提。说起扁担,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6,朱德的扁担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相机简要介绍朱德及其课文背景。(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一部他南昌起义和湘南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后,国民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拔掉它。他们在军事上的一,二次“会剿”失败后,又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为了准备第三次反“会剿”,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地主党组织极积动员群众为山上送。挑粮上山也成了红军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那年,朱德军长已是40多岁了,但他经常亲自带领战士们下山挑。)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在有疑问的地方划上问号。
2、听课文朗读录音,通过听,你认识了哪些字,记住了哪些字
3、把这篇课文读给同桌听,和同桌一起讨论识记生字,解决疑问,标出自然段。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互听互评,纠正字音。
5、质疑:初步理解以下词语
坳:山间平地。
围剿:包围起来消灭掉。
经济封锁:用强制的力量使跟外界经济联系断绝。
绵延:连续不断。
(三)集中识字。
1、在本课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
根据学生回答,贴出生字卡片:
朱担粮绝军令禁锁井冈坪战士脱肩浩荡戴
2、这一课的生字这么多,你能记住吗有什么好办法
3、将生字按难易分类,把容易识记的字卡拿出来指名认读。
如:担战士军令井冈山粮食
指出“担”是个多音字,本课读dàn 担子,扁担,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dān 担心)
指导学生读好后鼻音:令粮
4、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记住形声字:粮禁坪浩荡
5、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同桌互读,小老师带读,指名读。
(四)巩固练习。
1、游戏:识字大餐。
将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老师念出本课生字,学生指相对应的生字卡片,看谁指得又快又准确。指得快又对的为优胜。
2、再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你能把课文准确地读出来吗指名朗读课文,集体纠正发音。
(五)作业设计。
将本课的生字和课文读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围绕“藏”和“找”学习课文。
1、过渡:我们上节课读过了这篇课文,课题是:朱德的扁担齐读课题。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挑粮上山。)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
2、(出示投影)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他头戴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稻谷和年轻的战士们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肯定很重。朱德爷爷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这么重的一担粮食会把朱德爷爷的肩膀都压红了。可能还会流出血来。朱德爷爷可能是硬坚持住的。)
3、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因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还要挑粮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担藏起来,朱德就不用挑了,这样就可以让他轻松点。如果朱德不挑粮,可以更加专心研究国家大事。战士们希望朱德不要过度疲劳。
4、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如:从井冈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远,而且山高路陡,十分难走。尤其挑着粮食就更吃力了。
什么是“山高路陡” 什么是“崎岖” 引导学生看图想象挑粮的困难。
(山很高,路也不平。路上有很多石头,不像我们现在的水泥路。而且路很窄。下山时,石头一绊很容易跌倒。如果下过雨,战士们挑粮上山就更困难,路很滑,但是他们挑着担子,不能用手帮忙。走一步,又会滑两步。)
5、刚才通过大家的想像,把挑粮的困难再现到了我们的面前。现在,你能用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6、过渡:是呀,这些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从“藏”字,我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朱德军长,从“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爱朱德。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也是一种爱戴。)真是“藏中见真情”哪!
7、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呢从哪个词看出来(“没想到”)也就是战士们没有如愿以偿。
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朱德又找来毛竹,亲自动手削了一根新扁担,还在扁担上写了八个醒目的大字:“朱德扁担,不准乱拿”。
朱德的找扁担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朱德做事不怕困难。朱德做事有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我觉得朱德作为军长,带头挑粮,非常负责。朱德很爱战士们,很爱部队,很乐意为部队做事。)
是的,朱德愿意与同事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朱德的一个“找”,也让我们看见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读到这里,你明白第一自然段这首歌谣的含义了吗
2、指名读歌谣,说说自己的理解。
这首歌谣表现了老百姓对朱德的爱戴和信任,有了像朱德这样和战士同甘共苦的首长,一定可以粉碎敌人的围剿。
总结补充。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了什么想法
2、你还想知道更多关于朱德的故事吗请阅读《朱德的故事》等课外书。
朱德的扁担教案
2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习课文1、2段,学会写德、扁、担、记、志、部、产、茅、挑、争这十个生字。二,教学重点:读通全文、学会写德、扁、担、记、志、部、产、茅、挑、争这十个生字、学习1、2自然段:
3,教学准备:投影片、小黑板、朱德画像、朱德的扁担图片
二、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扁担图,谁知道这是什么? 教学扁,注意不要写成肩。教学担,扩词。
扁担是干什么用的?
教学挑,注意右半部分笔顺:J y 5l扎兆兆。
(2)扁担上写着什么呢?(朱德记。)
(出示朱德像)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教学德,字形:朱德爷爷一心为人民,我们记住右下是一心。
记,在这里是作记号的意思。学记。
(3)这是一根朱德的扁担。(揭题)
(4)朱德爷爷干吗要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2.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
4.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读生字词。
(2)分组分段朗读课文,正音。
5.学习1、2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想: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1928年井冈山会师
简介背景:(看插图)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
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师。
什么叫会师?(两支部队会合在一起)。
(2)轻声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部队为什么要派人到茅坪去挑
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去挑粮有什么困难?
①看填空回答以上问题:
a.(),所以常常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粮。b.从井冈山上到茅坪路很远,有(),(),非常难走。
②(看图)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山高路陡?
②引读:可是大家都争着去,说明什么?
(3)朗读1、2自然段。6.课堂练习:
(1)指导书写:
德:左让右。
扁:内赂宽。
挑:竖弯钩比掀更高。
部:立下面一横左长右短。
茅:注意右下不要添一捺。
(2)将今天学的生字各写三个。
(3)完成课堂作业本的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