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复习提纲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语文课程标准
第一节 语文课程标准概述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第二节 现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所谓“全面”,包含三方面的理解:语文素养的各个方面;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全过程。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1.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和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统一 2.注重语文的实践性
3.语文学习应重视感性把握、整体把握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2.合作学习3.探究式学习
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1.从课程类型来说,开设多种形式的语文课程,既要有语文学科课程,又要有语文活动学科
2.从课程目标来看,涵盖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态度和情感,语文过程和方法等层面
3.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各类教学设施)、校外课程资源(图书馆)、信息化课程资源
第四节 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
一、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普遍认为知识有三大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二、初步培养语文能力
1.识字写字能力 2.口语交际能力 3.阅读能力 4.习作能力
三、初步学习语文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四、发展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情感态度和个性心理品质方面的任务 【作业建议】
1.小学语文教学承担着哪几方面的任务?哪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本体性任务? 五方面: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初步培养语文能力、初步学习语文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发展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情感态度和个性心理品质方面的任务。
本体性人物: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初步培养语文能力、初步学习语文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发展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章 识字、写字教学 第三节 识字教学的基本原理
一、识字教学的任务
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3.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4.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三、识字教学的方法
(一)汉语拼音教学方法
1.示范法:教师为学生为示范
2.比较法:把两个或几个不同的韵母放在一起比较异同 3.引导法:借助插图、有关汉字词语来导引 4.演示法:运用手势、器具做必要的演示 5.口诀法:口诀歌谣、顺口溜 6.游戏法:自创新编游戏
(二)识字教学方法
1.字音教学 2.字形教学
(1)笔画部件分析法(2)利用造字规律识字法(3)直观形象法(4)形近比较法(5)口诀字谜法
3.字义教学法(核心)
(1)直观演示法
(2)联系实际法
(3)结合课文法
(4)组词造句法
(5)注解释义法
(6)辨析比较法
第三节 识字教学设计
二、识字教学设计
(二)随课文识字教学设计
1.初读课文阶段,借助拼音和查字典重点解决字音,读准字音,初认字形,粗解字义
2.讲读课文阶段,结合课文内容重点理解字义,巩固字义,再认字形 3.总结写练阶段,着重辨析字形
三、写字教学设计
(一)写字教学的一般过程 1.指导 2.示范 3.练写 4.批改 5.讲评 第四章 阅读教学 第一节 阅读教学文献导读
一、阅读教学的主要实验
(一)“情景教学”实验
李吉林老师总结出语文教学中情景创设的六个途径:(1)以生活展现情境;(2)以实物演示情境;(3)以图画再现情境;(4)以音乐渲染情境;(5)以表演体会情境;(6)以语言描绘情景
第二节 阅读教学的基本原理
一、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
1.培养阅读能力 2.提高识字能力
3.丰富学生词语、句子语言材料的积累 4.训练口语能力 5.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二、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注重人文熏陶
(二)加强语文实践 1.多读 2.感悟 3.积累 4.运用
(三)平等对话:凸显主体地位
(四)开源引水:开拓语文课程资源
三、阅读教学过程
1.朗读型阅读教学过程 2.探究型阅读教学过程 3.导学型阅读教学过程 4.读写结合型阅读教学过程 5.创造型阅读教学过程
四、阅读教学的方法
(一)从教师教的活动划分 1.串讲法 2.谈话法:(1)提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且要契合学生的实际,难易适度;(2)提问要有目的,要集中,不能太多,太琐碎而使学生机械作答,疲于应付,反而挤压了学生读书、思考、探究的时间;(3)问题要有层次,面对不同的学生,要避免发生少数优等生作答,多数学生充当观众的不正常现象;(4)问题既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是由学生提出;(5)问题不能仅仅指向文本的内容,还必须指向文本的语言形式,否则就背离了“学习母语”这一语文课独担之任 3.讲读法 4.品味法 5.情境创设法 第三节 阅读教学设计
一、阅读课教学目标设计
(一)阅读教学目标设计依据
1.课程标准关于各年段的目标要求 2.所教课文的单元重点项目 3.待授课文的特点
4.班级学生的实际状况 第四节 阅读教学技能
一、词语教学
词语教学宜多采用实物演示、投影呈现、动作演示、结合生活或者联系语言环境等方法
二、朗读指导
1.每一次朗读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有具体的要求 2.朗读指导要有层次
3.感情朗读指导要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进行 4.感情朗读是朗读指导的重点和难点 5.感情朗读指导要有重点
【案例3】从读正确到读出感情
1.教师的指导过程很有层次感,学生朗读的起点是“读正确”,然后,教师重点指导如何“读出感情”。
2.教师巧妙地将学生朗读实践与及时反馈结合起来,将个别学生的朗读尝试与全体学生的朗读体验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对什么是读正确,什么是读出感情,以及如何才能读出感情,都有了比较具体、实感的认识。
3.整个过程设计精心,也反映出教师高超的语言智慧和课堂调控艺术。
三、表达练习设计
1.复述课文 2.创设情景说话
3.运用规定的词语描绘情境 4.问答练习
5.基于课文内容的想象说话 第五章习作教学
第二节习作教学的基本原理
二、习作教学的策略
(一)激发写作兴趣
(二)注重读写结合(三)鼓励自由表达
(四)培养写作习惯 1.仔细观察 2.主动积累 3.认真表达 4.自主修改 第三节习作教学设计
二、习作教学设计
(三)话题作文教学设计 1.紧扣话题,审清题意 2.符合实际,拟好文题 3.围绕生活话题选择材料 4.明确写作方法
(四)童话作文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表达欲望 2.确定中心,想象情节发展 3.提供支持,做好内容铺垫 第四节习作教学技能
一、作文批改
(一)作文批改的原则
1.将学生视为批改的主体 2.以“多就少改”为主要取向 3.以互动式批改为主要方式
(二)作文批改的内容 1.思想内容 2.篇章结构 3.语言文字 4.书写质量
(三)作文批改的方式
1.作文批改包括两部分:一是批,二是改 2.批分为眉批和总批 3.作文修改大致包括:(1)增;(2)删;(3)调;(4)换
(四)作文批改的策略
1.循序渐进的教会学生批改 2.注意批改的针对性
3.充分发挥评语的导向作用 【作业建议】
作业一:请运用批改符号对下面的病文做出批改:《温暖的家》第六章 口语交际教学
第二节 口语教学的基本原理
一、口语交际的教学任务
1.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使其善于倾听,巧于表达
2.传授口语交际的一些具体形式、方法、技巧 3.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关注交际过程中的情感态度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类型与途径
1.结合识字、阅读、习作等教学,随即开展口语交际训练 2.单独设置口语交际课,进行口语交际的系统训练 3.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多侧面地拓展训练
三、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一)情境创设策略
(二)双向互动策略
(三)示范反馈策略
(四)言语实践策略
第三节 口语交际课堂教学设计
1.一堂成功的口语交际课,“活动”是前提,“情境”是关键,“互动”是保证,但其旨归应落在学生的语言发展上,这是口语交际设计关注的重点。
2.口语教学过程一般应包括:(1)创设情境,引入交际话题;(2)围绕话题展开交际训练;(3)拓展交际平台;(4)评价交际成果。第四节 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技能
一、创设情境
1.从情境的来源看,有材料规定情境和对教材内容二度开发另行创设情境两种
2.从创设性质看,有利用现实情境和虚拟生活情境两种策略
3.从创设手段看,有展示实物、张贴图片、利用多媒体、道具表演、语言描述等
二、指导语言表达
1.教师心中始终要有言语训练的意识,要加强言语的指导,使学生由愿说、敢说向说得有条理、得体、动人转化。
2.言语指导的方法有暗示点拨、直接说出、提供范式。第七章 语文综合性学习
第二节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原理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1.综合性:(1)学习内容的综合;(2)学习目标的综合: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综合;(3)不同学科领域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4)学习方式的综合。
2.语文性 3.实践性 4.自主性 5.生成性 6.开放性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类型
第一类——由阅读延伸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1.阅读兴趣与兴趣写作相联系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2.和上网拓展阅读相结合的语文综合性学习3.交流展示阅读成果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第二类——依托学校活动设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1.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2主题式跨学科语文综合性学习
第三类——问题探究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1.来自学科学习问题探究式语文综合性学习 2.来自社会生活的问题探究式语文综合性学习 3.来自个人兴趣爱好问题探究式语文综合性学习
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 1.确定主题 2.制定方案 3.实践体验 4.发表交流 第八章 语文学业评价 第二节 学业评价原理
三、学业评价的实施
1.学业评价分为考查和考试
2.考查:课堂提问、作业批改、日常观察、阶段性考察 3.考试:书面考试、口头考试、操作考试
4.结果分析:难度系数(P)等于答对人数除以人数
第二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习提纲
【前言】此学习提纲以王文彦主编的教材《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为蓝本整理
语文学科发展
1.光绪二十九年(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产生了新的学制——“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现代教育的起点,也是语文这门学科独立的起点。《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堂设 “中国文字”科,高等小学堂、中学堂设“中国文学”科。
2.“语文”学科名称的确立:“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语文语文课本之时。
3.1956年,语文学科改为“汉语”“文学”分科教学。
4.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1世纪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正式启动。
语文学科性质
学科名称的含义:“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文是以汉民族言语为核心,以文学教育为重点,包含语言、文学、文章、文化等综合因素的学科。
语文学科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的内涵: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基本工具;语文是基础课程,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课程。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的定义:P84 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基本标准,是规范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P84“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请按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价值理念:
1、一个根本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语文课程性质的二元融合,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融为一体。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定义:P138-139);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4.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
语文素养:(对语文有长久的训练和修养)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
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含义:
1、语文课程要沟通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沟通语文课程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2、语文课程应增加弹性,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想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国家或地方按照一定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使学生达到培养目标。
语文课程目标:从语文科的角度规定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
高中课程总目标: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语文课程目标确立依据:
1、教育方针
2、课程性质(人文性、工具性)
3、学生年龄心理特征、4、社会发展
语文课程目标确定的作用意义:
1、导向作用
2、推进作用、3、控制作用
4、评价作用
语文课程目标组合元素:
1、知识和技能
2、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两个课程标准的设计:
1、义务教育阶段的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2、高中阶段A选修课(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B、必修课(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
语文课程资源与校本课程开发
语文课程资源:指一切对课堂有用的物力、人力、财力、自然资源等的总和。
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校内资源:由学生、教师、学校物质条件与管理水平等因素构成;校外资源:民族文化背景、世界文化遗产、时代变革特征、社区资源、大众传播媒体以及家庭。
校内资源:
1、素材性资源:教本及教辅材料;教与学得方式和目的;教师经验教与学的技能;教学情景情感态度
2、条件性资源:图书馆阅览室;多媒体影像设备;社团活动场所;专任教师及指导者
校外资源:
1、素材性资源:课外试听读物;文化活动方式和途径;社会文化讯息及思潮;文化情感及价值取向
2、条件性资源:文化场馆;公众网络;交往及活动环境;家庭文化资料和设施
语文课程内容的主要构成
语文教材的定义:P98
语文教科书的内容要素:
1、范文系统;
2、知识系统;
3、实践活动系统;
4、助读系统
使用语文教材的要点: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1.统观全套教材,了解编辑意图
2.熟悉整册课本,明确教学重点
3.钻研教材内容,研究教学内容
4.灵活运用教学策略,适当调整教科书内容
语文教学设计
传统语文教学过程的共同点:
1、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上都是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要目的
2、在对待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上,都主张教师中心
3、在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方法上都没有从教育学的相互作用来反映教学的整体特征。
语文教学设计的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语文课程标准》;学情、教材、教师。
语文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P127
确立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语文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语文教科书的单元目标,语文师资水平,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教学目标陈述的内容要素:P132-134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的基本原则:P135.-137
1.语文内容和语文形式统一的原则(语文内容决定语文形式,语文形式为表达语文内容服务。)
2.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智力的定义P135)
3.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全面训练、协调发展的原则。
4.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原则。
如何选用教学方法:
1.教学内容符合教学方法
2、符合教学目的、目标
3、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
4、符合教师的教学水平
5、物质条件影响(城市、农村)
语文教学评价根本目的:P155 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阅读教学
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建议: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 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阅读教学的假对话的表现:
1、掩盖真实意图的对话;
2、游离主题的对话;
3、不具实质的对话;
4、独白式对话;
5、自说自话、互不碰撞的对话。
避免阅读教学假话的措施:
1、警惕并学会识破对话陷阱
2、及时规劝对方回归对话主题
3、对话者自觉遵守对话规则
4、选择富有价值的话题
5、教师要提高对话素养
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1、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反过来写作能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2、阅读写组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阅读教学常用方法:
1.诵读法(培养语感,语感:P308 语感就是在真实经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于语言文字的灵敏的感知能力。方式:范读、朗读、集体朗读
2.讲授法。方式:讲述、评点、串讲、讲评 3.讨论法。方式:谈话、讨论 4.练习法 5.评点法 6.探究法
写作教学
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建议: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写作理念(新的写作观念):
1.关注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注重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2.鼓励自由表达,倡导个性化写作;
3.注重写作实践。
写作的评价:
1.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
2.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
口语交际过程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
口语交际的评价:
应按照不同学段的要求,综合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情意态度和表达能力。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态度与习惯,重在鼓励学生自信地表达;第二、第三学段主要评价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第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内容,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评价宜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并 12 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综合考察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的理念:
1、注重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注意培养学生得问题意识和培养学生得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体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3、强调合作学习,注重学习求实务实的品格和创新精神。
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1、要素:具有不确定性有教材系统编排;
2、组织形式:专题研究或活动——阅读主要在高中阶段实施即研究性学习;与写作、口语交际整合再一起得实践探究活动;
3、要求:联系关注学生的人生、自然、社会、历史、现在、未来;按学生兴趣、爱好、需要、能力达到自主学习;语文学科作基点延伸。
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1、综合性强(从课内到课外,学科联系强、领域广包括社会、自然、自我等)
2、实践性强(在生活中学习,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进行;
3、自主性强;
4、合作性(小组合作);
5、生成性(内容要素不确定、动态观点、学生体验方式不固定,目标要求不固定)。
综合性学习的一般过程:
1、确定综合性学习探究主题(课内延展式;生活应用式;学科联结式)
2、制定综合性学习方案(分阶段学生自主订方案教师指导和提建议。包括选题名称确定;研究小组人员与分工;目标;研究内容与方法;步骤时间安排;成果上交)
3、开展探究性活动(是综合性学习的主体,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教师主要进行思路、方法指导和心理疏导)
4、交流分享成果(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恰当的方式表达体验和感受和提交研究成果)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
1、综合性学习强调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从重视学习成果转换到重视学习过程。
2、从一教师为主转换到学生自主评价或相互评价。
3、从定量评价转换到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
语文教师发展
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
1.传授者向学习者、引导者这转变;
2.管理者向监督者、合作者这转变;
3.教材忠实执行者向研究者、开发者转变。
语文教师主体性发展
1.先进的教育观念;
2.专业能力的提高;
3.教学研究的开展。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读后感
读《语文课程与教学》有感
南昌县洪州学校
龚丽娟
一 追问:我为什么教语文?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学校分配我教四年级的语文,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一名语文老师。一年后拿到手的教师资格证上写的是语文,14年间,语文老师的帽子就一直戴在了我的头上。说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语文学科的感情就日渐深厚。曾经在课堂上范读课文几度哽咽,也常常微笑地看着同学们围绕课文中一个词、一句话亦或是故事中的一个情节而展开的辩论与交流……虽然有时候看着同事中的数学老师,在短时间内批改完本班的作业以及试卷等,在校园内悠闲地踱步,偶尔也不由得心生几分羡慕,但联想到精彩的语文课堂与想象中枯燥的数学课堂,还是会坚定自己长久地教好语文学科的决心。
二 思索:我怎样教好语文?
几乎每一个学校,都追求学生的成绩,教学质量成了一根巨大的指挥棒,指挥着学校、校长以及每一位老师。教师一旦踏进教室,似乎所有的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的考试卷上有更漂亮的分数。我以前所在的学校,虽然各项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但在各种教师大会上,校长每次都要重复一句话“教学质量是我们学校的生命。”每次期中、期末考试的“一分三率”的公布与评比,都牢牢地牵住老师们的鼻子,让我们在追求分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这样一种形势下,我的语文课堂,越来越多的成为了成绩的牺牲品――大量的抄写取代了朗读,大量的习题代替了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培养。现在我带了一年级,却仍然不能摆脱这样的一种做法,令我班上的黑板报,呈现出与别的班级不一样的面貌。
很幸运的是,来到新的学校后,在王老师的邀请下,参加了这个南昌县小学语文阅读拓展群,认识了很多优秀语文老师的同时,还能与大家一起阅读与我们语文教学息息相关的书籍、文献。想必在书本与同行们的影响下,我在偏离了语文课堂教学正常轨道数年之后,会慢慢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理念,纠正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这本书,对我们小学语文老师,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第一章第二节的“现行语文课程基本理念”,包括以下四个内容: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建设
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我觉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每次踏进教室开始语文教学之前,都应该以这几点为标准,思考自己有没有准备好一堂真正的语文课。
三 一年级写字教学的一些收获。
《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中明确提出:“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1、引导孩子进行模仿与比较。
2、严格训练,培养习惯。
3、改革课本上抄写的规格。课本上“我会写”生字的田字格,固定为八格。在描红部分之后剩下的格子数量,多则5、6,少则1、2。如何有效地进行利用,又能保证孩子们课本的整洁?我改变了以前在格子中抄写生字,在格子外组词的规则,让学生把组词抄写在田字格的四小格内。这样,一来课本的干净程度大大得到提高;二来把更多的规范抄写放到课堂抄写本上去,减少了学生抄写的数量,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4、激励评价,鼓励进取,展开竞赛。表现欲强是小学生的特点。我们教师应该让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成功,为孩子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课堂上,除了请学生上台演板,我还会当场用手机拍下书写整洁美观与书写潦草错误的作业照片,通过多媒体屏幕展示出来,从而评选当天的“书写之星”。这样的竞赛虽无物质鼓励,但同学们依旧兴致高昂。
5、记录错误,针对性纠正与指导。
这也是我长久以来的一个习惯,抄写、听写以及试卷等各种题目中的错误都及时地记录下来,并且下一次有类似题目出现的时候,请这些有过错误的同学去做,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对于改正错误(尤其是书写上的)非常奏效。
四 前路漫漫,惟有上下而求索。
来到新的学校,面对一批全新面孔的孩子,也拉开了一段新的六年旅程的序幕。作为这段旅程的的一位引导者,改革创新自己的语文课堂,是一件长期而又必须的任务。我坚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复习资料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小学语文课程(上)
1.唐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注释《诗经·小雅·小牟》时就用过“课程”一词。
2.1902年我国在小学独立设置语文科。
3.1907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的教授科目中只有国文科,而无读经科,从此,“国文”科的名称见于法令。
4.北洋政府规定1922年起国民小学各科教科书一律改为白话文。胡适认为这一举措将中国教育的革新至少提前了20年。
5.1923年北洋政府颁布了我国第一课程纲要——《小学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
6.新中国成立后,以叶圣陶为主组建的教科书编审委员会将国语改为“语文课本”。
7.因为学习苏联的教学模式,1956年将汉语、文学分科教学,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小学语文课程的第一次重大改革。
8.1997年由《北京文学》引发的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忧思”涉及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理念、教材、教学以及评价等各个方面。
9.语文是实践的课程,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此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的实践。
10.1956年的教学大纲是叙述最详细的大纲。
11.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提出“九年义务教育”。
一、语文的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的内涵: 重点 p29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实际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和课文内容紧密联系。
(1)现代课程注意了学习方式的变化
(2)现代课程注意了知识拓展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的开放系统:校园的语文课程、网络语文在线
语文课程的“生态系统”: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组成,以及相互间的互相生成 三、三个维度有机融合(重点)p49
1、“知识与能力”的整合2、“过程和方法”的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强调
4、三维融合的境界
四、编制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要求:
全面、适度、具体、分层。尽可能具体化,使其具有可行性和可测性
五、教学目标的陈述:
以研究行为目标著名的美国学者马杰在其《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中提出,一个教学目标应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1、说明具体的行为,以便教师能观察学生
2、说明产生上述行为的条件
3、指出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
教学目标的陈述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
第二章小学语文课程(下)
一、《急救篇》 :西汉时期的教材,为西汉元帝的史官所作。
二、《千字文》周光嗣,《三字经》王应麟,《百家姓》佚名,与《千百诗》合称“三百千千”。
三、《国语教科书》采用的是 审定制、国定制。
四、《开明国语读本》是叶圣陶编纂的影响最大的一套教材。
五、20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配套的实验教材: 2001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有三套: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
六、小学语文课程资源
按照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还可以把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素材性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小学语文课程的素材或来源,比如语文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都属于素材性课程资源。
条件性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作用于课程却并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资源,也就是那些并非学生学习和收获的直接对象,但却是学生学习和有所收获的条件,比如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地点、场所、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
七、影视、网络等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p81 材料分析
第三章 小学语文学习
自主学习的内涵:
1、自主性学习的基本品质是主动性
2、自主性学习的核心品质是独立性
3、自主性学习是一种元认知监护的学习、小学语文学法指导的措施之教法与学法相结合:
1、教师指导,学生尝试
2、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3、学生质疑,培养能力
小学语文学法指导的方式和途径:
1、开设学法指导课
2、总结学习过程
3、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
4、指导学生拟定并执行学习常规
5、进行学法信息交流
第四章 小学语文教学(上)
一、小学语文教学规律 2 p111 1.语文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 2.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文化 3.语言教学与思维训练同步 4.语言的积累有助于语感的培养 5.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言语的实践
二、40年代叶圣陶与夏丏(mian)尊合著的《阅读与写作》提出“语感说”。
三、语感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p133 1.个性发展策略 2.形象思维策略 3.实践感受策略 4.情感驱动策略 5.人格塑造策略
四、讲读法 4 p140 讲读法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教师往往寥寥数语就讲清一个问题,或点破难点,说清关键,使学生对课文“字求其训,句求其义,篇求其旨”,并“因道悟文”,掌握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要领。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分析探究能力。它包含两种具体操作的方式:一是讲述或讲解。二是讲读。
五、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整合的方式 1 p143 从时间关系看,有雁形式与鱼贯式;从角色关系说,有主辅式和主从式。
六、小学语文说课的主要内容包括: 4 p153 1.说教材 2.说教法 3.说学法 4.说教学过程 5.说媒体设计
七、预习指导包括的环节:2 p155 1.提出预习要求。2.教给预习的方法。3.预习要有检查。
第五章 小学语文教学(下)
小学阶段识字、写字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个会写; 第二学段(3~4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1600个会写; 第三学段(5~6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会写。
识字、写字教学的原则:
1、音、形、义结合
2、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3、识字、写字相结合
借鉴蒙学识字传统:
1、韵语识字的经验;
2、读书识字的经验;(集中识字,是小学语文识字教材编排的常见形式,根据汉字规律,在音形义上把有联系的字集中在一起编排,让学生一起学习,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识字的效率,但有时也会增加学生的识字负担)
3、重视写字的经验。
教师教学发音常用方法之析出法:进行声母或韵母教学,教师先从情境图内容引出词语,再从词语中析出音节,然后从音节中析出要教的字母。
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关键:
1、笔画部件分析法
2、利用造字规律识字法
3、形象识字法
4、形近比较法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六年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
要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必须多读:遍数多、数量多、品种多、强调朗读。
探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探究的阅读活动。
创造性阅读:是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涵泳、体味、思考,从而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话”的内容是: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教科书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
(含义:
1、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主体间对话的过程;
2、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
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五重教学法”: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
句子教学方法之指导学生读懂句子:
1、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
2、抓住关联词
3、抓住句子主干
4、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
5、通过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理解句子
6、根据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理解句子
分段中要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
1、邻近段落归并法
2、重点突破法
3、整体分割法
概括段意的方法:
1、取舍法
2、摘句法(有的段落里有现成的可概括段意的句子,就摘录取用)
3、串联法
朗读指导:
首先要正确示范;其次,引导学生体会感情;第三,提示难点;第四,读后评议。
背诵的方法:
1、理清课文的线索便于记忆
2、帮助学生寻找和建立记忆的“支撑点”
3、克服记忆的难点
4、采用尝试回忆法
5、整体法和部分法相结合
复述的三种形式: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
略读的方法:
1、浏览式的略读方法
2、检索式的略读方法
3、筛选式的略读方法
阅读教学中的变序教学:变序教学就是打破逐段讲读的程式,不按课文结构顺序,直接切入,直奔课文的中心或重点组织教学。“整体入手,直奔中心”是变序教学常用的方法。
习作教学的目标:
一、降低要求,淡化文体。(《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知识的要求提得很少,也较低。“具体明确”指的是内容;“文从字顺”指的是写文章时,用词造句通顺妥帖,语句通顺。对于文体,《语文课程标准》里只提了“常见的表达方式”,要求也不具体;在阶段目标中,只笼统地提了记实习作和想象习作两种。)
二、重视情感态度
(1、强调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
2、强调写作的个性化,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
三、讲究过程和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读写联系,学用结合。)
纪实与想象:应以写纪实习作为主、写想象习作为辅。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的重要经验。
习作教学要从内容入手,密切联系儿童生活实际。习作训练应遵循从说到写的顺序。
习作教学的环节包括: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结合作文训练进行听说的方式是口头作文)
小学各学段倾听能力的目标要求: 第一学段(1~2年级):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第二学段(3~4年级):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第三学段(5~6年级):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写作能力不属于说话能力的要素)
口语交际话题的类型:介绍类、独白类、交往类、表演类、讨论类。
口语交际的指导方法:
1、寻找贴近小学生生活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与情感实际)
2、精心创设交际情境
3、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或多向互动
4、优化口语交际指导流程
5、多给学生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
显性互动话题:是口语交际话题的一种类型,操作起来比较容易。进行训练时,只要让学生弄清这个话题的提示要求,扮演特定交际情境中那个角色,按照提示问题的顺序,连说话带动作表演起来,就可以进入互动状态。
隐性互动话题:也是口语交际话题的一种类型,由于互动性不十分明显,双向互动往往被忽视,极容易把口语交际课上成听说训练课,一人讲,大家听。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交际情境中互动起来。
综合性学习:要充分利用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等教育资源,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类型:
1、主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2、问题解决的应用性学习的策略
3、考察、参观、访问的体验性学习的策略
4、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的策略
第七章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
一、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 4 p347 1.坚持整体性和综合性相结合 2.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3.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4.教师评价、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
二、小学语文学习档案袋的内涵
p356 小学语文学习档案袋是对小学生学习进行形成性评价的一种方法。不是指小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分数档案袋,而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或持续性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
三、小学语文学习档案袋的构成 4 p356 1.设计说明 2.系列作品 3.反思记录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表的内容 3 p367 1.教学目标:目标明确、具体、全面 2.教学内容:知识点落实到位
3.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方法灵活多样
4.教师素养:语言准确、生动,教态亲切、自然,板书工整、合理
5.学生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间多而有效;在知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第八章 小学语文教育研究
一、李吉林“情境教学”实验 4 p400 情境教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特级教师李吉林提出并进行的一项语文教学实验。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为儿童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激起儿童情感,从而引起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实验。
江平第二版《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34.00元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参考书目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参考书目
必读书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国家教育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2.传统语文教育初探张志公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
3.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圣陶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
4.语文教育展望倪文锦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5.当代外国语文课程教材评价洪宗礼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
6.语文科课程学基础王荣生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7.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韩雪屏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8.语文测试原理与实施法朱作仁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9.语文教育研究大系(理论卷)李海林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10.语文教育研究大系(小学教学卷)吴忠豪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推荐书目:
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张志公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黎锦熙语文教育论集黎锦熙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陈望道语文教育论集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陈望道论语文教育陈望道著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王力论语文教育王力著河南教育出版社1996刘国正语文教育论集刘国正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史陈必祥主编云南教育出版社1987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李杏保、顾黄初著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韩雪屏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小学语文教学原理朱作仁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1992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吴立岗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语文教育论稿顾黄初著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学概论王松泉、王相文、韩雪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阅读教育学王松泉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言语教学论李海林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语文言意论李维鼎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语感论王尚文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语文教学心理学朱作仁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语文能力发展心理学祝新华著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语文思维培育学卫灿金著语文出版社1994语文教学能力论曾祥芹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斯霞霍懋征袁容语文教育思想与实践崔峦陈先云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李吉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贾老师教语文贾志敏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教海漫记于永正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薛法根经典课堂与创新设计薛法根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王崧舟经典课堂与创新设计王崧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听窦桂梅老师讲课窦桂梅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1995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